俄羅斯持續散布的五大虛假信息言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俄羅斯持續散布的五大虛假信息言論
Russia’s Top Five Persistent Disinformation Narratives
2022年1月20日
發布機關: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辦公室
中文稿,英文原稿

美國國務院

發言人辦公室

即時發布

簡報

2022年1月20日

多年以來,俄羅斯編造了一系列虛假言論,由其虛假信息和宣傳鼓吹的生態系統持續不斷地注入全球信息環境中。這些言論起到了一種模板的作用,使克里姆林宮能夠調整有關言論,但有一點保持不變——在為支持其政策目的而製造信息環境時全然無視事實真相。

俄羅斯軍隊和情報實體正在俄羅斯的整個虛假信息和宣傳鼓吹的生態系統中參與這項活動,其中包括惡意的社交媒體操作、公開及隱蔽地使用在線代理媒體,在電視和廣播節目中摻加虛假信息,主辦各種會議以影響與會者,導致他們錯誤地以為烏克蘭——而不是俄羅斯——應對該地區日益緊張的局勢負責,並利用網絡活動來污損媒體並採取黑入與泄露行動。

以下是屢見不鮮的五大俄羅斯虛假信息的主題,克里姆林宮目前正在重新進行調整,以試圖讓有關它在烏克蘭的行動的虛假言論充斥信息環境:

第一大主題:「俄羅斯是無辜的受害者」[編輯]

俄羅斯政府官員用謊言將俄羅斯描繪成一個一貫的受害者,稱其挑釁行徑是為應對美國以及我們的民主盟友和夥伴的所謂行動而被迫採取的。為進一步宣揚這些言論,俄羅斯藉助於它最喜歡用的標籤之一來試圖反擊:「恐俄症」。在2014年入侵烏克蘭之後,俄羅斯政府及國家控制的虛假信息機構開始指控任何質疑俄羅斯的行為的人都抱有仇外的恐俄症。

例如,俄羅斯聲稱國際社會對其入侵一個獨立國家的行為的負面反應完全是出於人們對俄羅斯的恐懼和仇恨。根據以下圖表,在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之前,恐俄症並不是俄羅斯外交部或國家出資運營的虛假信息機構所嚴重關切的問題。有關「恐俄症」的聲稱持續地出現在一系列話題中,而且俄羅斯政府只要在實為挑釁者卻佯裝受害者時,都會利用這一言論。

顯示「恐俄症」(Russophobia)和「恐俄症者」(Russophobe)兩個詞在2001年至2017年期間被俄羅斯外交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今日俄羅斯所提及的次數。(來源:DFRLab)

第二大主題:歷史修正主義[編輯]

當歷史進程不符合克里姆林宮的政治目的時,俄羅斯政府官員及其代理發聲者便否認歷史事件或歪曲歷史史實,以試圖粉飾俄羅斯的形象,服務於其國內及地緣政治圖謀。

例如,1939年蘇聯與納粹德國之間的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加快爆發的互不侵犯條約,又稱《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Molotov-Ribbentrop Pact),給普京政權造成了政治上的不便。2020年,普京試圖淡化斯大林同希特勒保持一致的決定並為其辯解,因而發表了一篇歪曲二戰爆發史實的文章,對蘇聯的作用輕描淡寫,並轉而指責其他國家應為二戰負責。俄羅斯還往往會得寸進尺,給不贊同它歪曲歷史的人貼上納粹或納粹同情者的標籤。

克里姆林宮還將這個模式用於烏克蘭建國的歷史、北約組織在蘇聯解體期間的行動、其古拉格(GULAG)監獄系統、被稱為Holodomor的烏克蘭大饑荒,以及其他諸多克里姆林宮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不能為其目前的政治目的服務的事件。

第三大主題:「西方文明即將崩潰」[編輯]

俄羅斯推行的謬論稱,西方文明正在崩潰並因確保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酷兒、間性人等人士(LGBTQI+)的安全和平等和促進像婦女平等和文化多元等觀念而偏離了「傳統價值觀」。西方文明的滅亡是俄羅斯最古老的虛假信息用語之一,「西方衰敗」之稱從19世紀以來就有記載。這種以「價值觀」為基礎的虛假信息引出一些含糊其辭的概念,包括「傳統」,「家庭價值觀」和「心靈精神」。俄羅斯稱,俄羅斯是所謂「傳統價值觀」和性別角色的堡壘,是抗衡美國和西方國家墮落的道德力量。例如,普京總統宣稱,西方實際上取消了「母親」和「父親」的概念,代之以「家長一和二」,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則寫道,西方學生「在學校學的是耶穌基督是雙性人」。

第四大主題:「群眾運動是美國贊助的『顏色革命』」[編輯]

克里姆林宮難以接受每個人都應享有言論自由的人權和政府應對其人民負責。俄羅指指責美國在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共和國、摩爾多瓦、烏克蘭和整個中東地區和非洲或煽動暴亂或策劃「顏色革命」。如果一個群眾運動是支持民主和支持改革,不被視為合乎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利益,克里姆林宮往往會攻擊其合法性,並聲稱美國暗在其幕後。這些毫無根據的指責經常針對地方和跨國的公民社會組織,以及將違反人權和腐敗行為曝光的獨立媒體。克里姆林宮試圖否認鄰邦國家人民有能力、尊嚴和獨立的願望伸張他們自己的權利,就像它否認俄羅斯人民具有這些素質一樣。

第五大主題:現實是由克里姆林宮任意定義[編輯]

在真相不符合其利益時,克里姆林宮頻頻力圖製造多重虛假現實,並給信息環境注入混亂迷茫。俄羅斯官員經常為蓄意製造困惑,提出旨在替俄羅斯政府的作用進行開脫的論點,即便一些說法相互矛盾。而最終,採用多種相互矛盾的說法本身就成為一種手段,意在製造困惑和有礙反響。俄羅斯虛假信息和宣傳生態系統的其他成分,例如濫用國家出資運營的虛假信息媒體和被變為攻擊工具的社交媒體,幫助推動多重虛假說法。

例如,全世界一目了然,俄羅斯在2018年3月4日試圖用神經毒劑諾維喬克(Novichok)在英國索爾茲伯里(Salisbury)暗殺前俄羅斯軍事情報官員謝爾蓋·涅姆佐夫(Sergei Skripal)和他的女兒尤利婭(Yulia)。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政策所(Policy Institute at King’s College London)指出,在事件發生後的四個星期里,俄羅斯國家出資運營和指使的媒體今日俄羅斯(RT)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通過735篇文章散發了138條不同和相互矛盾的說法。

俄羅斯在其他事件後採用了同樣的用大批虛假說法充斥信息空間的手法,如在馬來西亞航空公司17號航班被擊落後,以及在俄羅斯2008年入侵並持續占領格魯吉亞以後,為的是分散有關其在事件中的角色的言論。這些做法的目的也是為困惑他人並操縱事實,以滿足符合克里姆林宮的利益。

此作品在美國屬於公有領域,因其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作品,參考美國法典第17篇第1章第105條。此作品也可能在其他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如果:
  1. 美國政府機構公開釋出該作品的版權到公有領域,而不考慮國界。
  2. 其他國家以及地區對美國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包括中華民國(臺灣)《著作權法》、香港、澳門《第43/99/M號法令》、新加坡,但不包括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
  3. 該作品在其他國家以及地區屬於不受版權保護的作品類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在中國大陸屬於公有領域。
  4. 該作品的版權在其他國家以及地區已經過期。

否則,美國仍然能在其他國家以及地區掌有美國聯邦政府作品版權。[1]

本模板不適用於單個美國州政府、屬地政府、市政府,或任何次級政府的作品。

美國聯邦政府公有領域 //zh.wikisource.org/wiki/%E4%BF%84%E7%BD%97%E6%96%AF%E6%8C%81%E7%BB%AD%E6%95%A3%E5%B8%83%E7%9A%84%E4%BA%94%E5%A4%A7%E8%99%9A%E5%81%87%E4%BF%A1%E6%81%AF%E8%A8%80%E8%AE%BA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