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縣志 (四庫全書本)/卷22
元和郡縣志 卷二十二 |
欽定四庫全書
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二
唐 李吉甫 撰
河北道〈三〉
定州〈博陵上〉
〈開元戶六萬五千四百六十 鄉一百三十元和戶二萬六千八百三十二 鄉一百一十四〉今為易定節度使理所〈管定州易州 管縣十六都管戶三萬六千四百二〉
禹貢冀州之域亦堯帝始封唐國之地春秋時鮮虞白狄之國左傳曰晉荀呉侵鮮虞是也戰國時為中山國與六國竝稱王後為趙武靈王所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秦兼天下今州蓋秦趙郡鉅鹿二郡之地漢髙帝分趙鉅鹿置常山中山二郡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景帝改為中山國封子勝為中山王哀帝崩立中山孝王之子衎是為平帝後燕慕容垂僭號建都於此仍置中山尹後魏道武帝平慕容垂子寶為中山郡置安州又改為定州以安定天下為名也隋開皇元年以中字犯廟諱改中山郡為鮮虞郡大業三年改為博陵郡遙取漢博陵郡為名也九年又改為髙陽郡隋末陷賊武徳四年討平竇建徳復置定州復開皇之舊名也天寶元年改為博陵郡乾元元年復為定州
州境〈東西一百七十四里南北三百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八十五里西南至東都一千二百二十五里〉
〈東至瀛州二百里東北至莫州二百五十里〉
〈西南取槀城路至趙州一百九十五里西北至蔚州四百七十里〉
〈北至易州二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 兩窠細綾十四疋〉
管縣十
安喜 新樂 義豐 唐 望都 北平無極 陘邑 深澤 恆陽
安喜縣〈緊郭下〉
本漢盧奴縣屬中山國黑水故池在州城西北去縣四里周迴百餘步深入不流俗謂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因以名縣後燕慕容垂都中山故改盧奴為弗違縣〈案弗違舊唐書作不連〉後魏平燕又改為盧奴髙齊省盧奴移舊安喜縣於此屬中山郡隋改為鮮虞縣武徳四年復為安喜縣按安喜故城在今縣東三十里本漢安險縣後漢改為安喜縣蜀志曰先主嘗為安喜尉
滱水〈滱苦候反〉一名唐河在縣北八里
長星川南去縣八里
天井澤在縣東南四十七里周迴六十二里
新樂縣〈中東北至州五十里〉
本春秋鮮虞國漢為新市縣之地隋開皇十六年置新樂縣屬定州取新樂故城為名也新樂者漢成帝時中山孝王母馮昭儀隨王就國王為建宮于樂里在西鄉呼為西樂城時人語訛呼西為新故為新樂
儀臺縣西南十三里後燕錄曰慕容麟與道武戰於儀臺燕師敗績
木刀溝在縣東南二十四里溝旁人姓木名刀因為名義豐縣〈緊西至州六十里〉
本漢安國縣之地屬中山國魏明帝追封后父毛嘉為安國侯晉屬博陵國隋開皇六年改為義豐縣屬定州皇朝因之
滱水俗名唐河縣北五里
派水縣西二十五里
解瀆故城縣東北九里本漢解瀆亭靈帝襲爵解瀆亭侯桓帝崩無子竇武定策迎立即靈帝也
長林溝今名木刀溝經縣南三十三里
唐縣〈上東南至州五十里〉
本春秋時鮮虞邑漢唐縣之地即古唐侯國堯初封於此今定州北有故唐城是堯所封也漢唐縣屬中山國髙齊省入安喜縣隋開皇十六年重置屬定州皇朝因之
孤山蓋都山也縣東北五十四里
滱水一名唐河西去縣一百五十步
寡婦故城縣北九里後漢賈復追銅馬五幡賊於此築城後人語訛轉呼為寡婦
八度故闗縣西北二十里
倒馬故闗縣西北一百一十三里以滱水東經倒馬闗山路險峭馬為之倒因以為名
望都縣〈上西南至州五十里〉
本漢舊縣屬中山國以堯山在北堯毋慶都山在南登堯山見都山故以望都為名後魏屬北平郡髙齊省隋開皇六年復置屬定州皇朝因之
唐水縣西南四十二里
陽城淀縣東南七里周迴三十里莞蒲菱芡靡所不生柳宿城縣東南四十二里宣帝母王夫人微時泣別於柳宿城即此地也
堯祠縣南四十里
北平縣〈上西南至州八十三里〉
本秦曲逆縣地屬中山國陳平封曲逆侯後漢章帝巡岳以曲逆名不善改為蒲隂縣後魏孝明帝改為北平縣於今縣東北二十里置北平郡割中山國之蒲隂望都北平三縣屬之髙齊省北平郡及蒲隂縣以北平縣屬中山郡隋開皇三年屬定州皇朝因之萬歳通天二年契丹攻圍七旬不下故改為徇忠縣尋復舊名蒲陽山在縣西北四十里
濡水縣西五里
安陽故闗縣西北二十五里
無極縣〈上北至州八十里〉
本漢毋極縣屬中山國後魏太武省髙齊重置屬中山郡隋開皇三年改屬定州萬歳通天元年改毋為無滹沲水南去縣三十五里
陘邑縣〈中北至州三十里〉
本七國時中山國之苦陘邑漢苦陘縣也李克為中山相苦陘之吏上計入多於前李克曰苦陘無山林之饒而入多於前是擾亂吾人也遂免之漢屬中山國章帝改為漢昌魏文帝改為魏昌髙齊省隋開皇十六年改置隋昌縣屬定州武徳四年改曰唐昌天寶元年改曰陘邑
亷頗臺在縣西南十九里慕容恪與冉閔戰於魏昌冉閔大敗即此也
木刀溝在縣南二里
深澤縣〈中西北至州九十里〉
本漢南深澤縣也以涿郡有深澤縣故此加南以別之屬中山國髙齊省隋開皇六年分安平縣於滹沲河北重置深澤縣屬定州皇朝因之
滹沲河縣南二十五里光武為王郎所追至滹沲欲渡導吏還言水深無船左右懼上使王霸前瞻水霸恐驚衆乃言可渡比至冰合以囊沙布冰上乃渡未畢數車冰陷今名溝旁合處為危渡口
恆陽縣〈上東至州六十里〉
本漢上曲陽縣屬常山郡後漢屬中山國髙齊天保七年除上字但為曲陽縣屬中山郡隋開皇六年改曲陽為石邑縣其年移石邑於井陘縣屬恆州七年於此置恆陽縣屬定州以在恆山之南因以為名
恆山在縣北百四十里常水所出周官職方氏并州山鎭曰恆山是為北嶽漢以避文帝諱改曰常山至周武帝平齊復名恆山
長星溝水在縣西北十七里
郊壇縣東南十二里後燕慕容垂都中山置壇於此郊祭
後燕故苑縣西南十五里
恆岳觀在縣南百餘步
真君廟在縣東北十里嘉禾山下
恆岳下廟在縣西四十步
北平軍在州西三里開元十年置
易州〈上谷上〉
〈開元戶三萬七千二百二十七 鄉七十二元和戶五百六十九 鄉四十五〉
禹貢冀州之域虞及周為并州地春秋時屬燕晉戰國時屬燕趙秦置三十六郡以為上谷郡漢分置涿郡今州則漢涿郡故安縣之地隋開皇元年改為易州因州南十三里易水為名大業初為上谷郡遙取漢上谷以為名隋亂陷賊武徳四年又改為易州髙陽軍在州城內開元二十年置
州境〈東西二百一十里南北四百四十七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三百四十五里西南至東都一千四百七十五里〉
〈東至莫州一百九十里東北至幽州二百一十里〉
〈西北至蔚州取飛狐路三百六十里北至媯州取故城頭路四百里〉
貢賦〈開元貢 紬 緜 墨賦 絹 絲〉
管縣六
易 淶水 容城 遂城 滿城 五迴
易縣〈上郭下〉
本漢故安縣屬涿郡文帝以申屠嘉為故安侯隋開皇十六年於漢故城西北隅置易縣故城即燕之南郡周迴約三十里
孔山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有鍾乳穴深不可測
淶水自蔚州飛狐縣流入
易水一名故安河出縣西寛中谷周官曰幷州其浸淶易燕太子丹送荊軻易水之上即此水也
武陽故城縣東南七里故燕之下都
范陽故城秦范陽縣也縣東南六十二里以在范水之陽故名蒯通説武信君使賜范陽令侯印趙地聞之不戰而下者四十餘城
樊於期故城縣西十三里於期授首荊軻處
淶水縣〈上西南至州四十二里〉
本漢逎縣〈逎子由反〉屬涿郡後周省入涿縣隋開皇元年又於此置范陽縣遙取漢范陽為名十年又改為永陽縣屬幽州十六年改屬易州十八年以重名改淶水縣縣近淶水為名
淶水一名巨馬河縣東北二里袁紹將崔巨業攻圍故安不下退軍南還公孫瓚擊破之於巨馬水死者七八千人即此水也
石泉故城縣西北三十里在衆山之內平山之中四周絶澗壁立五丈水不周處路不容轍
容城縣〈上西北至州八十八里〉
本漢舊縣屬涿郡髙齊省入范陽縣隋開皇元年改置逎縣天寶元年改為容城復漢舊名
遂城縣〈上北至州七十里〉
本漢北新城縣屬涿郡後魏除北字尋又省隋開皇三年移後魏新昌縣於此屬易州十六年改新昌縣為遂城按縣城即戰國時武遂城也趙將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即此也後魏孝武帝永熙二年以韓瓚為營州刺史行逹此城值盧曹搆逆就置南營州以瓚為刺史所部三千餘人並雄武冠時因號英雄城
滿城縣〈中東北至州一百四里〉
本漢北平縣屬中山國髙祖以張蒼為北平侯後漢世祖追銅馬五幡賊於北平破之即此後魏於此置永樂縣天寶元年改為滿城縣以縣北故滿城為名
五迴嶺在縣西北五十里髙四十里許〈案此下舊有建安元年魏太祖表封公孫度為永寜鄉侯度曰我王遼東何永寜也二十七字是別條所引脫去上下文錯置於此今刪〉五迴縣〈中下東至州七十里〉
本漢北平縣地開元二十四年刺史田暉奏置在五迴山東麓因名之二十四年刺史田琬以其險隘東遷於五公城在今易縣西五十里
滄州〈景城上〉
〈開元戶九萬八千一百五十七 鄉一百七十九元和戶九千五百一十四 鄉三十九〉今為滄景節度使理所〈管滄州景州 管縣十二案都管戶數𫝊寫缺〉
禹貢冀州兗州之域後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滄州以滄海為名隋大業二年罷州為渤海郡武徳元年改為滄州二年陷竇建徳四年討平建徳州仍舊
州境〈東西三百二十二里南北四百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東都一千三百六十里〉
〈東至大海一百八十里東南至棣州二百五十里〉
〈西南至景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徳州二百四十里〉
〈西北至幽州五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 栁箱 葦簟 糖蟹 鱧鮬賦 緜 絹〉
管縣七
清池 長蘆 魯城 鹽山 饒安 樂陵無棣
清池縣〈緊郭下〉
本漢浮陽縣屬渤海郡在浮水之陽後魏屬滄州隋開皇十八年改為清池縣以縣東有仵清池因以為名仵清池縣東南一十五里
長蘆縣〈上東南至州三百四十里〉
本漢參戶縣地周大象二年於此置長蘆縣屬章武郡水經雲長蘆水名也水旁多蘆葦因以為名隋開皇屬瀛州貞觀後改屬滄州
參戶故城一名木門城在縣西北四十里
薩摩陂在縣北十五里周迴五十里有蒲魚之利魯城縣〈上南至州一百里〉
本漢章武縣屬渤海郡有鹽官髙齊省隋開皇十六年於此置魯城縣
大海在縣東九十里
平魯渠在郭內魏武北伐匈奴開之
鹽山縣〈上西至州六十里〉
本春秋齊無棣邑也管仲曰北至於無棣漢於此置髙城縣屬渤海郡武帝以平津鄉封公孫𢎞即此縣鄉也隋開皇十八年改為鹽山縣
鹽山在縣東南八十里
饒安縣〈上北至州九十里〉
本漢千童縣即秦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漢以為縣屬渤海郡靈帝置饒安縣以其地豐饒可以安人後魏屬滄州隋不改皇朝因之
胡蘇河在縣西五十里
無棣河在縣南二十里
樂陵縣〈上北至州一百三十五里〉
本燕將樂毅攻齊所築漢以為縣屬平原郡即漢大司馬史髙所封之邑後魏屬樂陵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滄州
重合故城縣東二百步漢重合縣武帝封莽通為重合侯
無棣縣〈上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春秋時齊之四履北至之地在漢為陽信縣地隋開皇六年割陽信饒安置無棣縣以南臨無棣溝因以為名屬滄州
橫海軍在州城西南開元十四年置
景州〈上〉
〈元和戶二千二十五 鄉一十五案是州廢自貞觀至貞元乃重置故不載開元戶鄉及貢賦〉
本漢景城縣屬渤海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滄州十六年又於長蘆縣置景州大業二年廢武徳四年重置貞觀元年廢以所屬縣分入滄州貞元二年於弓髙縣重置
州境〈案州境裡數𫝊寫缺〉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一百里西南至東都一千二百四十里〉
〈南至徳州二百里西南至冀州二百一十里〉
〈北至瀛州一百四十里東北至滄州二百二十里〉
貢賦〈元和貢 葦簟賦 緜 絹〉
管縣五
弓髙 南皮 景城 東光 臨津〈案五縣志文並𫝊寫缺佚又攷唐書地理志有幽州即范陽郡其縣曰薊曰幽都廣平曰潞曰武清安次良鄉昌平有涿州亦范陽郡其縣曰范陽歸義固安新昌新城有瀛州即河間郡其縣曰河間髙陽平舒束城有莫州即文安郡其縣曰莫曰清苑文安任丘長豐唐興有平州即北平郡其縣曰盧龍石城馬城有媯州即媯川郡其縣曰懐戎有擅州即密雲郡其縣曰密雲燕樂有薊州即漁陽郡其縣曰漁陽三河王田有營州即柳城郡其縣曰栁城此九州三十有三縣元和時其名不改王應麟通鑑地理通釋載歸義縣之易水固安縣之方城故城猶據元和志今𫝊寫各本皆缺佚之〉
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二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元和郡縣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