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光緒寧海縣志/凡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寧邑設縣始於晉,降至唐宋,並無輿地圖經,殊嫌闕典。至前明而志書始出,其初稿蓋出於邑人手,後經各宰官相繼重修,姓氏已詳於舊志源流。此次重修雖以同治稿爲藍本,而凡例、卷目概行重編,視舊稿較爲周詳焉。

志中引用諸書宜詳出處。舊稿未及標注,難以覆檢,蓋因兵燹後藏書遭毀,檔冊失稽,無從攷據,致多漏略,此次重修姑仍之。惟新增者則註明來歷,俾閲者有所徵信。

一、今之縣志即古之圖經,圖乃志之根本。舊志各圖裁爲方幅,祇繪圖形,未詳圖法。今用計里開方體總圖,用十里方分圖,用三里方如法縷繪,併繫以説,而全志之權輿在此矣。

一、修志莫難於沿革。戴東原云:「悉心沿革,則地誌已竟。」原稿沿革表分爲三列:首總隸,次郡,次縣。其所徵引未標出處。今則作表曰縣境所在、縣境所屬、縣境所隸,逐一詳攷,使閲者瞭然。

一、萬志首重地里,其餘人物、藝文皆後世所踵增也。今遵會典館凡例,所隸輿地,到處如法測量,月增道里,表其相距,以鳥里計程,所以與舊志遠近不同,特爲標出。

一、星野古有其説,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封域皆有分星。」按天度每度計二百五十里,下邑偏隅,不足當天星之一,度難以勒爲界限。然修志多用分野,蓋謂地理必上應天星,所以存而不廢。今移其目於沿革、地里之後,併附晷刻。

一、山水向來按照方位詳其所在,今輿圖局分辦,丈量所到、眼界所覽與口耳傳聞者有別,蓋山脈水道從此得,其要領聯絡一氣矣。

一、原稿志選舉既斷代,別書又分類列敘,頭緒紛繁。今除薦辟外編爲年表,以年爲經,以人爲緯。宋嘉定以前依赤城志,明成化以前依赤城新志。舊志多以族譜所載之科名羼入,殊難徵信。

一、科貢既各編表,而武仕、雜選、恩典各類多失於紀年,只可按代編列,即雜選中有僅存其名而住址、官階遺失無攷者,此類概附於後。

一、仕進由科第出身者,無論文武,俱於科第表下註明官階,有傳者不重出。若文職有由捐例出身者,別入雜選門;武職有由營伍出身者,別入武仕門。

一、掾階貲郎未經出仕者不録。封贈有由捐例者,分別書之世襲;有團防遇害者,亦分別書之例。應實録,不可曲徇混同。

一、舊志人物概稱「鄉賢」,原稿人物概行分類,俱有未合。若學問、經濟卓然,爲一代偉人,則編爲列傳,至於一節可稱;若孝友、義烈等目仍分類編列,如舊例。

一、舊志藝文雜載詞章,原稿改稱「書録」,較爲的當。第未將本人撰著義例、卷目、存佚註明,似嫌疏略,今依經義考詳注併序跋一概增入。

一、書録入藝文,以經、史、子、集分部類載,其餘詩文有所繫屬者分隸各門下,其無可附麗與夫感懷投贈之。作出自異地人者爲外編,出自邑人者爲內編。文以體分,詩以代序。

一、引用歷代年號俱註明某朝,惟國朝不復贅述。各門下附載詩文間有無年代者,其人或互見他處,可以意揣得之,從志稿之舊,不復一一補列。

一、志書體裁各異,古今人意見不同,今新志既成,而舊志愈可寶貴,特編舊志源流列於藝文之首,備載各舊志序文卷目,禆閲者得其詳焉。

一、金石一門原稿未將全文分載,各條下並未將方圓尺寸、或存或佚詳注,閲者懵焉。今於有可考者,一概補入;其有近年出土者,亦依類分載,不復區別。

一、寇變、災異、祥瑞史所必書,今編爲古今紀事年表,如林逆之擾、粵匪之變,兼用紀事本末體編年系月,列之於表。

一、此志增爲二十四卷,分門一十有二,每門各有子目。其於舊志有未合者刪潤之,誤者正之,闕者補之。第年久失修,掌故就湮,見聞有限,難瑧完善。拾遺糾謬,深有望於博雅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