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文/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少帝[編輯]

  帝諱義符,小字車兵,武帝長子。義熙十一年拜豫章世子,宋台建,拜宋世子,元熙元年進宋太子。武帝受禪,立為皇太子。永初三年五月即位,改元景平。在位二年,為徐羨之、傳亮所廢,尋遇弒。

下徐羨之詔[編輯]

  平理獄訟,政道所先。朕哀荒在疚,未堪親覽,司空尚書令可率眾官月一決獄。《宋書·徐羨之傳》

允殷景仁辭侍中詔[編輯]

  景仁退挹之懷,有不可改,除黃門侍郎,以申君子之請。《宋書·殷景仁傳》

錄陽瓚詔[編輯]

  故寧遠司馬濮陽太守陽瓚,滑台之逼,厲誠固守。投命徇節,在危無撓。古之烈士,無以加之,可贈給事中,振恤遺孤,以慰存亡。《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

封吐谷渾阿豺詔景平元年二月[編輯]

  吐谷渾阿豺,介在遐表,慕義可嘉,宜有寵任。今酬其來款,可篤塞表諸軍事安西將軍沙州刺史澆河公。《宋書·吐谷渾傳》

慰勞高句驪王高璉詔景平二年[編輯]

  皇帝問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營平二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高句驪王樂浪公。纂戎東服,庸績繼軌;厥惠既彰,款誠亦著。逾遼越海,納貢本朝。朕以不德,忝承鴻緒。永懷先蹤,思覃遺澤。今遣謁者朱邵伯副謁者王邵子等,宣旨慰勞。其茂康惠政,永隆厥功;式昭往命,稱朕意焉。《宋書·東夷高句驪傳》。

任徐羨之令[編輯]

  朝廷及大府事悉咨徐司馬,其餘啟還。《宋書·張邵傳》,武帝北伐,劉穆之卒,朝廷忄匡懼,便欲發詔以司馬徐羨之代之,張邵以世子無專命,宜須北咨信反,乃使世子出命。

文帝[編輯]

  帝諱義隆,小字車兒,武帝第三子。義熙十一年封彭城縣公,歷徐州司州荊州刺史,宋受禪,封宜都王,鎮湘州。景平二年八月即位,改元元嘉,在位三十年,為元兇劭所弒,諡曰景皇帝,廟號中宗。孝武定亂,改諡曰文皇帝,廟號太祖,有集十卷。

聽訟詔元嘉元年八月[編輯]

  政刑多所未悉,可如先二公推訊。《宋書·徐羨之傳》,太祖即祚,有司奏車駕依舊臨華林園聽訟,下詔。

追復廬陵王義真詔元年八月[編輯]

  前廬陵王靈柩在遠,國封墮替,感惟拱慟,情若貫割。王體自至極,地戚屬尊,豈可令情禮永淪,終始無寄。可追復先封,特遣奉迎,並孫華謝妃一時俱還,言增摧哽。《宋書·廬陵王義真傳》

追崇臨川王道規詔[編輯]

  裒崇道勛,經國之盛典;尊親追遠,因心之所隆。故侍中、大司馬臨川烈武王,體道欽明,至德淵邈,睿哲自天,孝友光備。爰始協規,則翼贊景業,陵威致討,則克翦梟鯨。逮妖逆交侵,方難孔棘。勢逾累棋,人無固志。王神謨獨運,靈武宏發,輯寧內外。誅覆群凶,固已化被江漢;勛高微管,遠猷侔於二南,英雄邁於兩獻者矣。朕幼蒙殊愛,德蔭特隆。豐恩慈訓,義深情戚。永惟仁范,感慕纏懷。今當擁移寢,初祀西夏。思崇喜禮,式備徽章。庶以昭宣風度,允副幽顯。其追崇丞相,加殊禮,鸞略九旒,黃屋左纛、給節鉞、前後部羽葆、鼓吹、虎賁班劍百人,侍中如故。《宋書·臨川王道規傳》,初太祖少為道規所養,高祖命紹焉,咸以禮無二繼,太祖還本,而定義慶為荊州,廟主當隨往江陵,太祖詔。

詔征載宗炳二年[編輯]

  新除通直散騎侍郎戴,太子舍人宗炳:並志托丘園,自求衡蓽。恬靜之操,久而不渝,可國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騎侍郎。宋書戴傳。

下百濟王餘映詔二年[編輯]

  皇帝問使持節、都督百濟軍事、鎮東大將軍百濟王。累葉忠順,越海效誠,遠王纂戎,聿)先業。慕義既彰,厥懷亦款。浮桴驪水,獻琛執贄。故嗣位方任,以藩東服。勉勖所蒞,無墜前蹤。今遣兼謁者閭丘恩子、兼副謁者丁敬子等,宣旨慰勞,稱朕意。《宋書·百濟國傳》

誅徐羨之等詔三年正月[編輯]

  民生於三,事之如一,愛敬同極,豈惟名教,況乃施侔造物,義在加隆者乎。徐羨之、傅亮、謝晦,皆因緣之才,荷恩在昔,擢自無聞,超居要重,卵翼而長,未足以譬。永初之季,天禍橫流,大明傾曜,四海遏密。實受顧托,任同負圖。而不能竭其股肱,盡其心力,送往無復言之節,事居闕忠貞之效,將順靡記,匡救蔑聞;懷寵取容,順成失德。雖末因懼禍,以建大策,而逞其悖心,不畏不義。播遷之始,謀肆鴆毒,至止未幾,顯行怨殺,窮凶極虐,荼酷備加,顛沛皂隸之手,告盡逆旅之館,都鄙哀愕,行路飲涕。故廬陵王英秀明遠,徽風夙播,魯衛之寄,朝野屬情。羨之等暴蔑求專,忌賢畏逼,造構貝錦,成此無端,罔主蒙上,橫加流屏,矯誣朝旨,致茲禍害。寄以國命,而翦為仇讎;旬月之間,再肆鴆毒,痛感三靈,怨結人鬼。自書契以來,棄常安忍,反易天明,未有如斯之甚者也。昔子家從弒,鄭人致討,宋肥無辜,盪澤為戮。況逆亂倍於往釁,情痛深於國家,此而可容,孰不可忍。即宜誅殛,告謝存亡。而於時大事甫爾,異同紛結,匡國之勛實著,莫大之罪未彰。是以遠酌民心,近聽輿訟。雖欲討亂,慮或難圖。故忍戚含哀,懷恥累載。每念人生實難,情事未展,何嘗不顧影慟心,伏枕泣血。今逆臣之釁,彰暴遐邇,君子悲情,義徒思奮,家讎國恥,可得而雪,便命司寇,肅明典刑。晦據有上流,或不即罪,朕當親率六師,為其遏防。可遣中領軍到彥之即日電發,征北將軍檀道濟絡驛繼路,符衛軍府州以時收翦。已命征虜將軍劉粹斷其走伏。罪止元兇,餘無所問。感惟永往,心情崩絕。氛霧既祛,庶幾治道爾。《宋書·徐羨之傳》

追恤廬陵王義真詔三年正月[編輯]

  故廬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內昭,徽風遐被。遭時多難,志匡權逼,天未悔禍,運鍾屯險,群凶肆丑,專竊國柄,禍心潛構,釁生不圖。朕每永念讎恥,含痛內結,遵養奸慝,情禮未申。今王道既亨,政刑始判,宣昭國體,於是乎在。可追崇侍中、大將軍,王如故。為慰冤魂,少申悲憤。《宋書·廬陵王義真傳》

追贈張約之詔三年正月[編輯]

  乃者權臣陵縱,兆亂基禍,故吉陽令張約之。抗疏矢言,至誠慷慨,遂事屈群醜,殞命遐疆,志節不申,感焉兼至。昔關老奏書,見紀漢策,閻纂獻規,荷榮晉代。考其忠概,參跡前蹤,宜加旌顯,式揚義烈。可贈以一郡,賜錢十萬,布百匹。《宋書·廬陵王義真傳》

遣大使巡行昭五月[編輯]

  夫哲王宰世,廣達四聰,猶巡岳省方,採風觀政。所以情偽必審,幽遐罔滯,王澤無擁,九皋有聞者也。朕以寡薄,猥纂洪緒。雖永念治道,志存昧旦。願言傅岩,發想宵寐,而丘園之秀,藏器未臻,物情民隱,尚隔視聽。乃眷區域,輟寢忘冫食。今氛祛盪,宇內寧晏,旌賢弘化,於是乎始。可遣大使巡行四方。其宰守稱職之良,閨蓽一介之善,詳悉列奏,勿或有遣。若刑獄不恤,政治乖謬,傷民害教者,具以事聞。其高年鰥寡,幼孤六疾,不能自存者,可與郡縣優量賑給。博採輿誦,廣納嘉謀,務盡銜命之旨,俾若朕親覽焉。《宋書·文帝紀》

班宣詔書三年[編輯]

  昔王者巡功,群後述職,不然,則有存省之禮,聘ぽ之規。所以觀民立政,命事考績,上下偕通,遐咸被。故能功昭長世,道歷遠年。朕以寡暗,屬承洪業。寅畏在位,昧於治道。夕惕惟憂,如臨淵谷。懼國俗陵頹,民風凋偽。眚厲違和,水旱傷業。維勤躬庶事,思弘攸宜;而機務惟殷,顧循多闕。政刑乖謬,未獲具聞。豈誠素弗孚?使群心莫盡,納隍之愧,在予一人,以歲時多難。王道未壹,卜征之禮。廢而未,眷被氓庶,無忘欽恤。今使兼散騎常侍渝等,申令四方,周行郡邑。親見刺史二千石官長,申述至誠。廣詢怡要,觀察吏政。訪求民隱,旌舉操行。存問所疾,禮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為書。還具條奏,俾朕昭然。若觀覽焉。大夫君子,其各悉心敬事,無惰乃力。其有咨謀遠圖,謹言中誠,陳之使者,無或隱遺。方將敬納良規,以補其闕;勉哉勖之,稱朕意焉。《宋書·裴松之傳》

賜始興太守徐豁詔三年[編輯]

  始興大守豁,潔己退食,恪居在官,政事理,惠澤沾被。近嶺南荒弊,郡境尤甚。拯恤有方,濟厥饑饉。雖古之良守,蔑以尚焉。宜蒙褒賞,以旌清績。可賜絹二百匹,谷千斛。《宋書·徐豁傳》。

追封東漢沈戎為述善侯詔三年[編輯]

  東漢故臣沈戎,沈國嫡系,世有善行,才智兼長,忠義自矢,遂敢身入虎穴,論以至誠。一矢不加,逆子格面,茅社之錫,用以旌功。乃國難既夷,掛冠遠遁,舍故宅為佛寺,棄封侯如脫屣。進不為身,退不為名,忠上潔己,邦家之光。沈氏積善,唯戎述之,可追封為述善侯。沈麟士《述祖德碑》

蠲恤丹徒詔四年三月[編輯]

  丹徒桑梓綢繆,大業攸始,踐境永懷,觸感罔極。昔漢章南巡,加恩元氏,況情義二三,有兼曩日。思播遺澤,酬慰士民。其蠲此縣今年租布,五歲刑以下,皆悉原遣。登城三戰及大將家,隨宜隱恤。《宋書·文帝紀》

答范泰詔四年[編輯]

  知與慧義論踞食,近亦粗聞。率意不異來旨,但不看佛經,無經制以所見耳,不知慧嚴云何?道生便是縣同,慧觀似未肯悔其始位也,比自可與諸道人更求其中邪?祗洹碑贊,乃不憶相許。既非所習,加以無暇,不獲相酬,甚以為恨。《弘明集》十二

求讜言詔五年正月[編輯]

  朕恭承洪業,臨饗四海,風化未弘,治道多昧,求之人事,鑒寐惟憂。加頃陰陽違序,旱疫成患,仰惟災戒,責深在予。思所以側身克念,議獄詳刑,上答天譴,下恤民瘼。群後百司,其各獻讜言。指陳得失,勿有所諱。《宋書·文帝紀》。

賜徐豁營葬事錢布詔五年[編輯]

  豁廉清勤恪,若稱所司,故擢授南服,申其才志,不幸喪殞,朕甚悼之。可賜錢十萬,布百匹,以營葬事。《宋書·徐豁傳》。

報師子國王詔五年[編輯]

  此《小乘經》甚少,彼國所有,皆可悉為寫送之。聞彼鄰多有師子,此獻未睹,可悉致之。□□□□□□□□引《宋元嘉起居注》。

與彭城王義康詔[編輯]

  降延之為小邦不政,有謂其在都邑,豈動物情,罪過彰著,亦士庶共悉。直欲選代,令思愆里閭,猶復不悛。當驅往東土,乃至難恕。自可隨事錄治,殷劉意咸無異也。《宋書·顏延之傳》。

章太后生母喪禮詔六年[編輯]

  朕夙罹偏罰,情事兼常。每思有以光隆懿戚,少申罔極之懷。而禮文遺逸,取正無所。監之前代,用否又殊。故惟疑累年,在心未遂。蘇夫人奄至傾殂,情禮莫寄,追思遠恨。與事而深日月有期,將卜窀穸。便欲粗依《春秋》以貴之義,式遵二漢推恩之典。但動藉史筆,傳之後昆,稱心而行,或容未允。可時共詳論,以求其中。執筆永懷,益增感塞。《宋書·殷景仁傳》。

答王弘詔[編輯]

  省表,遠擬隆周經國之體,近述《大易》卑牧之志,三復沖旨,良用憮然。公體道淵虛,明識經遠,毗翼艱難,勛猷光茂,俾朕獲辰居垂拱,司契委成。豈容高遜總錄,固辭神州?使成務有虧,以重朕之不德邪?深存體國,所望夤亮。驃騎親賢之寄,地均旦、。還入內輔,參贊機務,輒敬從所執。《宋書·王弘傳》。

答王弘詔[編輯]

  衛軍表如此,司徒宜須事力,可順公雅懷,割二千人配府,資儲不煩事送。《宋書·王弘傳》。

北伐詔七年三月[編輯]

  河南,中國多故,湮沒非所,遺黎荼炭,每用矜懷。今民和年豐,方隅無事,宜時經理,以固疆場。可簡甲卒五萬,給右將軍到彥之,統安北將軍王仲德、兗州刺史竺靈秀舟師入河,驍騎將軍段宏精騎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劉德武勁勇一萬,以相犄角,後將軍長沙王義欣可權假節,率見力三萬,監征討諸軍事。便速備辦,月內悉發。《宋書·索虜傳》。

戒劉道濟詔[編輯]

  聞卿在任,未盡清省,又頗為殖貨。若萬一有此,必宜改之。比傳人情不政緝諧,當以法御下。深思自警,以副本望。《宋書·劉粹傳》。

答江夏王義恭詔七年[編輯]

  吾亦得湛啟事,為之酸懷。乃不欲苟違所請。但汝弱年,新涉庶務。八州殷曠,專斷事重。疇諮委仗,不可不得其人。量算二三,未獲便相順許。今答湛啟,權停彼葬。頃朝臣零落相系,寄懷轉寡,湛實國器。吾乃欲引其令還,直以西夏任重,要且停此事耳。汝慶賞黜罰豫關得失者,必宜悉相委寄。《宋書·劉湛傳》,時劉湛求自送子喪還都,義恭亦為之陳請,太祖答義恭,又南史三十五。

與義恭詔七年[編輯]

  事至於此,甚為可嘆,當今之才,委授已爾,宜盡相彌縫,取其可取,棄其可棄。汝疏云:泯然無際,如此甚佳,彼多猜,不可令萬一覺也。汝年已長,漸更事物。且群情矚望,不以幼昧相期、何由故如十歲時。動止諮問但當今所專,必是小事耳,亦恐量此輕重,未必盡得。彼之疑怨,兼或由此邪?《宋書·劉湛傳》,義恭每為劉湛所裁,自以年長未得行意,雖奉詔旨,頗有怨言,上友於素篤,欲加酬順,乃詔之。

下吐谷渾慕瑰詔七年[編輯]

  吐谷渾慕瑰兄弟慕義,至誠可嘉,宜授策爵,以甄忠款,可督塞表諸軍事征西將軍沙州刺史隴西公。《宋書·吐谷渾傳》。

節儉詔八年三月[編輯]

  自頃軍役殷興,國用增廣,資儲不給,百度尚繁。宜存簡約,以應事實,內外可通共詳思,務令節儉。《宋書·文帝紀》。

勸農桑詔閏月[編輯]

  自頃農桑惰業,游食者眾,荒萊不辟,督課無聞。一時水早,便有罄匱,苟不深存務本,豐給靡因。郡守賦政方畿,縣宰親民之主,宜思獎訓,導以良規。咸使肆力,地無遺利,耕蠶樹藝,各盡其力。若有力田殊眾,歲竟條名列上。《宋書·文帝紀》

詔譬臨川王義慶八年[編輯]

  玄象茫昧,既難可了。且史家諸占,各有異同。兵星王時,有所干犯。乃主當誅。以此言之,益無懼也。鄭僕射亡後,左執法嘗有變,王光祿至今平安。日蝕三朝,天下之至忌。晉孝武初有此異,彼庸主耳,猶竟無他。天道輔仁福善,謂不足橫生憂懼。兄與後軍,各受內外之任,本以維城表里經之,盛衰此懷實有由來之事。設若天必降災,寧可千里逃避邪。既非遠者之事,又不知吉凶定所。若在都則有不測,去此必保利貞者,豈敢苟違天邪?《宋書·臨川王道規傳》,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太祖詔譬之,義慶固求解僕射,乃許之。

遣大使巡益梁四郡詔九年六月[編輯]

  益梁交廣,境域幽遐。治宜物情,或多偏擁。可更遣大使,巡求民瘼。《宋書·文帝紀》

錄長沙景王等詔九年[編輯]

  古者明王經國,司勛有典,平章以馭德刑,班瑞以疇功烈,銘徽庸於鼎彝,配祀於清廟。是以從饗先王,義存商誥;祭於大蒸,禮著周典。自漢迄晉,世崇其文,王猷既昭,幽顯咸秩。先皇經緯天地,撥亂受終,駿命爰集,光宅區宇,雖聖明淵運,三靈允協,抑亦股肱翼亮之勤,祈父宣力之效。故使持節、侍中、都督南徐兗二州揚州之晉陵京口諸軍事、太傅、南徐兗二州刺史長沙景王,故侍中、大司馬臨川烈武王,故司徒南康文宣公穆之,侍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揚州刺史華容縣開國公弘,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豫州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永縣開國公道濟,故左將軍、青州刺史龍陽縣開國侯鎮惡,或履道廣深,秉德沖邈;或雅量高劭,風鑒明遠;或識唯知正,才略開邁,咸文德以熙帝載,武功以隆景業,固以侔縱姬旦,方軌伊、邵者矣。朕以寡德,纂戎鴻緒,每惟道勛,思遵令典,而太常未銘,從祀尚闕,鑒寐欽屬,永言深懷。便宜敬是前式,憲茲嘉禮。勒功天府,配祭廟廷,俾示徽章,垂美長世,茂績遠猷,永傳不朽。《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又略《見南史·宋本紀》二。

增封王弘等詔九年[編輯]

  乃者三逆煽禍,實繁有徒,爰初遵養,暨於明罰,外虞內慮,實惟夷難。故大保華容縣公弘、故衛將軍華、故左光祿大夫曇首,抱義懷忠,乃情同至,籌謀廟堂,竭盡智力,經營艱險,簡自朕心。國恥既雪,允膺茅土,而並執謙挹,志不命逾,故用佇朝典,將有後命。盛業不究,相系殞落,永懷傷嘆,痛恨無已。弘可增封千戶,華、曇首封開國縣侯,食邑各千戶。護軍將軍建昌公彥之,深誠密謨,比蹤齊望,其復先食邑,以酬忠勛。《宋書·王弘傳》。

恤王弘家詔[編輯]

  聞王太保家便已匱乏,清約之美,同規古人。言念始終,情增淒嘆,可賜錢百萬,米千斛。《宋書·王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