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後魏文/卷三十五
這份文獻應使用傳統漢字,而非簡化字。校對時應以原文為準,特別注意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以及異體字的使用。如果無法直接校對原文,請勿進行機器或人工轉換,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應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獻(如1956年前的文獻、未施行簡化字的地區文獻,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之前的聯合國文件)通常應保留使用傳統漢字。在漢字簡化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只有部分漢字被簡化的文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等)通常應以原文形式保存。 |
卷三十五
[編輯]李崇
[編輯]崇字繼長,小名繼伯,梁國蒙人。〈《北史》作頓丘人。〉文成元皇后第二兄誕之子。召拜主文中散,襲爵陳留公,鎮西大將軍。孝文初,行梁州刺史,尋為荊州刺史,鎮上洛。還除兗州刺史,後例降為侯,改授安東將軍,副都督左翼諸軍事。入為河南尹。尋為梁州刺史。宣武即位,徵為右衛將軍,兼七兵尚書。尋加撫軍將軍,正尚書。轉左衛將軍、相州大中正。別封魏昌縣伯,進號鎮南將軍,轉中護軍。除征南將軍、揚州刺史。延昌初,加侍中、車騎將軍。熙平中,進號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尋除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進中書監、右光祿大夫,出為定州刺史。徵拜尚書左僕射,遷尚書令,加侍中、開府、北討大都督。免。復為徐州大都督,改除相州刺史。孝昌元年卒,年七十一,贈司徒雍州刺史,諡日武康。後重贈太尉。
請減佛寺功材以修學校表
[編輯]臣聞世室明堂,顯於周、夏;二黌兩學,盛自虞、殷。所以宗配上帝,以著莫大之嚴;宣布下土,以彰則天之軌。養黃髮以詢格言,育青襟而敷典式,用能享國久長,風徽萬祀者也。故孔子稱巍巍乎其有成功,鬱郁乎其有文章,此其盛矣。爰暨亡秦,政失其道,坑儒滅學,以蔽黔首。國無黌序之風,野有非時之役,故九服分崩,祚終二世。炎漢勃興,更修儒術,文、景已降,禮樂復彰,化致昇平,治幾刑措。故西京有六學之美,東都有三本之盛,莫不紛綸掩藹,響流無已。逮自魏、晉,撥亂相因,兵革之中,學校不絕,遺文燦然,方軌前代。
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稟聖自天,道鏡今古,徙馭嵩、河,光宅函洛,模唐、虞以革軌儀,規周、漢以新品制,列教序於鄉黨,敦詩書於郡國。使揖讓之禮,橫被於崎嶇;歌詠之音,聲溢於仄陋。但經始事殷,戎軒屢駕,未遑多就,弓斂弗追。世宗統歷,聿遵先緒,永平之中,大興板築,續以水旱,戎馬生郊,雖逮為山,還停一簣。
竊以皇遷中縣,垂二十祀。而明堂禮樂之本,乃郁荊棘之林;膠序德義之基,空盈牧豎之跡。城隍嚴固之重,闕磚石之功;庸堞顯望之要,少樓榭之飾。加以風雨稍侵,漸致虧墜。又府寺初營,頗亦壯美,然一造至今,更不修繕,廳宇凋朽,牆垣頹壞,皆非所謂追隆堂構儀刑萬國者也。伏聞朝議,以高祖大造區夏,道侔姬文,擬祀明堂,式配上帝。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闕於國陽,宗事之典,有聲無實。此臣子所以匪寧,億兆所以失望也。
臣又聞官方授能,所以任事,事既任矣,酬之以祿。如此,上無曠官之譏,下絕屍素之謗。今國子雖有學官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哉!昔劉向有言:「王者宜興辟雍,陳禮樂,以風化天下。夫禮樂所以養人,刑法所以殺人,而有司勤勤請定刑法,至於禮樂,則曰未敢,是則敢於殺人,不敢於養人也。」臣以為當今四海清平,九服寧晏,經國要重,理應先營;脫復稽延,則劉向之言徵矣。但事不兩興,須有進退。以臣愚量,宜罷尚方雕靡之作,頗省永寧土木之工,並滅瑤光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勞,及諸事役非急者,三時農隙,修此數條。使辟雍之禮,蔚爾而復興,調誦之音,煥然而更作。美榭高墉,嚴壯於外;槐宮棘宇,顯麗於中。道發明令,重遵鄉飲,敦進郡學,精課經業。如此,則元、凱可得之於上序,游、夏可致之於下國,豈不休歟!誠知佛理淵妙,含識所宗,然比之治要,容可小緩。苟使魏道熙緝,元首唯康,爾乃經營,未為晚也。〈《魏書·李崇傳》〉
奏更申集改公孫崇所調音律
[編輯]前被旨敕,以兼太樂令公孫崇更調金石,並其書表,付外考試,登依旨敕以去。八月初,詣署集議。但六樂該深,五聲妙遠。至如仲尼淵識,故將忘味;吳札善聽,方可論辨。自斯已降,莫有詳之。今既草創,悉不窮解,雖微有詰論,略無究悉。方欲商搉淫濫,作范將來,寧容聊爾一試,便垂竹帛。今請依前所召之官並博聞通學之士更申一集,考其中否,研窮音律,辨括權衡。若可施用,別以聞請。〈《魏書·樂志》。正始元年十月,尚書李崇奏。〉
辭北伐啟
[編輯]臣實無用,猥蒙殊寵,位妨賢路,遂充北伐。徒勞將士,無勛而還,慚負聖朝,於今莫已。臣以六鎮幽垂,與賊接對,嗚柝聲弦,弗離旬朔。州名差重於鎮,謂實可悅彼心,使聲教日揚,微塵去塞。豈敢導此凶源,開生賊意。臣之愆負,死有餘責。屬陛下慈寬,賜全腰領。今更遣臣北行,正是報恩改過,所不敢辭。但臣年七十,自惟老疾,不堪敵場,更願英賢,收功盛世。〈《魏書·李崇傳》〉
李平
[編輯]平字曇定,崇從弟。太和初為通直散騎常侍,襲父嶷爵彭城王。後例降爵為公,拜太子中書舍人,遷散騎侍郎。出為長樂太守。除冀州儀同開府長史,行河南尹。宣武即位,除黃門侍郎。遷司徒左長史、河南尹,行相州事。尋正剌史,加征虜將軍,又加平東將軍。入為度支尚書,領御史中尉。拜鎮北將軍,行冀州事。領相州大中正,加散騎常侍。延昌中,遷中書令。孝明即位,加撫軍將軍,封武邑郡公,進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尋正右僕射,熙平元年卒,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諡曰文烈。
諫幸鄴表
[編輯]伏見己丑詔書,雲軒鑾輅,行幸有期,鳳服龍驂,克駕近日。將欲講武淇陽,大習鄴魏,馳驌騻爽於綠竹之區,騁ら驥於漳滏之壤。斯誠幽顯同忻,人靈共悅。臣之愚管,竊有惑焉。何者?嵩京創構,洛邑ㄈ營,雖年跨十稔,根基未就。代民至洛,始欲向盡,資產罄於遷移,千畜斃於輦運,陵太行之險,越長津之難,辛勤備經,得達京闕,富者猶損太半,貧者可以意知。兼歷歲從戎,不遑啟處,自景明以來,差得休息。事農者未積二年之儲,築室者裁有數間之屋,莫不肆力伊瀍,人急其務。實宜安靜新人,勸其稼穡,令國有九年之糧,家有水旱之備。若乘之以羈紲,則所廢多矣。一夫從役,舉家失業。今復秋稼盈田,禾菽遍野,鑾駕所幸,騰踐必殷。未若端拱中天,坐招四海,耀武崧原,禮射伊洛,士馬無跋涉之勞,兆民有康哉之詠,可不美歟?〈《魏書·李平傳》。世宗將幸鄴,平上表諫。〉
表糾崔亮
[編輯]臣以蕭衍將湛僧珍、田道龍遊魂境內,猶未收跡,義之、神念尚住梁城,令都督崔亮權據下蔡,別將分瓦生即住東岸,與亮接勢,以防橋道。臣發引向堰,舍人曹道至,奉敕更有處分,而亮已輒還京。案亮受付東南,推轂是托,誠應憂國忘家,致命為限。而始屆汝陰,盤桓不進;暨到寇所,停淹八旬;所營土山攻道,並不克就。損費糧力,坐延歲序。賴天威遠被,士卒憤激,東北騰上,垂至北門。而亮遲回,仍不肯上,臣逼以白刃,甫乃登陟。及平硤石,宜聽處分,方更肆其專恣,輕輒還歸。此而不糾,法將焉寄?案律:「臨軍征討而故留不赴者死。」又云:「軍還先歸者流。」軍罷先還,尚有流坐,況亮被符令停,委棄而反,失乘勝之機,闕水陸之會?緣情據理,咎深「故留」。今處亮死,上議。〈《魏書·崔亮傳》。李平部分諸軍,將水陸兼進,以討堰賊。亮違平節度,以疾請還,隨表而發。平表。〉
奏張迴轉賣費羊皮女罪
[編輯]冀州阜城民費羊皮,母死家貧,無以葬,賣七歲女子與同城人張回為婢。迴轉賣於俞阝縣民梁定之,而不言良狀。案盜律:「掠人、掠賣人、和賣人為奴婢者死。」回故買羊皮女,謀以轉賣。依律處絞刑。〈《魏書·刑罰志》。延昌三年,尚書李平奏。又見《通典》一百六十七。〉
奏清河國臣為君母服
[編輯]《禮》:「臣為君黨,妻為夫黨,俱為從服,各降君夫一等。故君服三年,臣服一期。」今司空臣懌自以尊厭之禮,奪其罔極之心,國臣厭所不及,當無隨降之理。《禮記·大傳》云:「從輕而重。」鄭玄注云:「公子之妻為其皇姑。」既舅不厭婦,明不厭者還應服其本服。此則是其例。〈《魏書·禮志》四。延昌三年,清河王懌所生母羅太妃薨,侍中崔光議,以為君厭降大功,國臣服期。博士封偉伯等、清河國郎中令韓子熙議以為君大功,國臣宜小功。尚書李平奏。〉
奏立宗室犯法定式
[編輯]帝宗磐固〈《通典》作「磐石」。〉周布於天下,其屬籍疏遠,蔭官卑末,無良犯憲,理須推究。請立限斷,以為定式。〈《魏書·刑罰志》、《通典》一百六十七。〉
李諧
[編輯]諧字虔和,平第二子。受父前爵彭城侯。自太尉參軍,歷尚書郎、徐州北海王元顥撫軍府司馬,入為長兼中書侍郎。崔光引為兼著作郎,加輔國將軍、相州大中正、光祿大夫,除金紫光祿大夫,加衛將軍。元顥入洛,以為給事黃門侍郎。顥敗除名。孝靜初,徵為魏尹,不起。除大司農卿,加驃騎將軍,轉秘書監。武定二年卒,贈驃騎大將軍、衛尉卿、齊州刺史。有集十卷。
述身賦
[編輯]夫休咎相躡,禍福相生。龜筮迷其兆,聖達蔽其萌。覽成敗於前跡,料趣舍於人情。咸爭途以走利,罕外己以逃名。連從車以載禍,多廄馬以取刑。豈知夫一介獨往,乃千乘所不能傾。伊薄躬之悔吝,無性命之淑靈。藉休庸於祖武,仰餘烈於家聲。徒從師以下學,乏游道於上京。洎方年之四五,實始筮之弱齡。爰釋巾而從吏,謬邀寵於時明。
彼□□之赫赫,乃陋周而小漢。帝文篤其成功,我武治其未亂。掩四奧而同軌,穆三辰而貞觀。威北暢而武戢,鼎南遷而文煥。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總群雅以同歸,果方員而殊貫。伊濫吹之所從,初竊服於宰旅。奉聖王之高義,游兔園而容與。綴鴻鷺之末行,連英髦之茂序。
乃伯舅之西伐,赫靈旗之東舉。復奉役於前轅,仍執羈於後距。迫玄冬之暮歲,歷關山之遐阻。風激沙而破石,雪浮河而漫野。樂在志其無端,悲涉物而多緒。俄宮車之宴駕,改乘轅而歸予。
屬推恩之在今,自傍枝而礻是福。既獻□以命宗,叨微躬於侯服。禮空文於ぽ饗,賦無征於湯沐。思守位而匪懈,每屏居而自肅。忽忝命於建禮,游丹綺之重複。信茲選之為難,乃上應於列宿。源猶且自免,何稱仲治與太叔。生□之蕭散,本寓名而為仕。好不存於吏法,才實疏於政理。竟火燭之不事,徒博弈其賢已。竊自托於諸生,頗馳騁於文史。通人假其餘論,士林察於□理。乃妄涉於風流,遂飾輩於士子。且以自托□□□□。
雖邇邇塵滓,而賞許雲霞。棲閒虛以築館,背城闕而為家。帶二學之高宇,遠三市之狹邪。事雖儉而未陋,制有度而不奢。山隱勢於復石,水回流於激沙。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座有清談之客,門交好事之車。或林嬉於夜月,或水宴於景斜。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羞綠芰與丹藕,薦朱李及甘瓜。雖慚洛水之名致,有類金谷之喧譁。聊自足於所好,豈留連於或號。思炯戒而自反,勖身名於所蹈。奉哲後之淵猷,贊崇麾於華奧。豈於乘之乏使,感一眄之相勞。竟不留於三月,因病滿而休告。
彼東觀之清華,乃任隆於載筆。蔡一去而貽恨,張再還而有述。忽牽短而濫官,司惇史於藏室。慚班子之繁麗,微馬生之簡實。復通籍而延寵,陪帝扃之華密。信儀鳳之所棲,乃絲文之自出。歷五載而徘徊,猶官命之不改。謝能飛於無翼,故同滯於有待。晚加秩於戎章,乃□號之所在。
屬運道之將季,諒冠屢之無礙。奄升御於鼎湖,忽流哀於四海。昔漢室之中微,皇統於是三絕。暨孝昌之陵陂,亦繼□而禍結。將《小雅》之詩廢,復三綱之道減。思跼蹐於時昏,獨沉吟於運閉。遂退處於窮里,不外交於人世。及數反於中興,驅時雄而電逝。既藉取亂之權,方乘轉圓之勢。俄隙開而守廢,遂冠冕之毀裂。彼膏原而途野,嗟衛旰與嵇血。
何古今之一揆,每治少而亂多。慮遁身於東掖,荀窘跡於南羅。時獲逃於□阜,仍竄宿於岩阿。首丘急於明發,東路長其如何。遽登舟而鼓柂,乃沿洛而岩河。鶩寸陰於不測,競征鳥於歸波。時在所而放命,連百萬於山東。何信都之巨猾,若封豕與大風。肆吞噬於嘴距,咸邑燼而野空。徑黎陽之寇聚,迫崖壘之氵風隆。躁通川而鼎沸,矢交射於舟中。備百罹於茲日,諒陳蔡之非窮。乘虎口而獲濟,陵陽侯而迅往。得投憩於濮陽,實陶衛之舊壤。望鄉村而佇立,曾不遙之河廣。聞虜馬之夕嘶,見胡塵之晝上。
王略恢而廟勝,車徒發而雷響。扇風師之猛氣,張天畢之層網。裁一鼓而冰銷,俄氛祲之廓蕩。昔蘧生之出奔,睹亡徵於亂政。及季子之來反,乃君立而位定。伊吾人之蕞爾,本無傒於衰盛。忻草茅而偃伏,且優遊於宸慶。復推斥於宦流,延光華於璽命。甫聞內侍之忝,復奉優加之令。何金紫之陸離,郁貂玉之相映。
時權定之雲初,尚民心之易擾。何建武之明傑,茂雄姿於天表。忽靈命之有歸,藉親均而爭紹。師出楚而飆發,旆陵江而雲矯。辟閶闔之崢嶸,端冕旒於億兆。神駕逝以流越,翠華飆而繚繞。苟命舛而數違,雖功深而祚天。時難忽然已及,網羅周其四張。非五三之親昵,罕殉節於漢陽。彼百寮之冠帶,咸北面於西王。矧恩疏而任遠,固身存而義亡。及宸居之反正,振天網於頹綱。甄大義以明罰,虛半列於周行。乃褫帶而來反,驅下澤於故鄉。
探宿志以內求,撫身途而自計。不詭遇以邀合,豈釣名以干世。獨浩然而任己,同虛舟之不系。既未識其所以來,亦豈知其所以逝。於是得喪同遣,忘懷自深。遇物棲息,觸地山林。雖因西浮之跡,何異東都之心。願自托於魚鳥,永得性於飛沉。庶保此以獲沒,不再罪於當今。〈《魏書·李平附傳》。元顥入洛,以李諧為給事黃門侍郎。顥敗除名,乃為述身賦。〉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