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清彚 (四庫全書本)/全覽
兩河清彚 全覽 |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一
兩河清彚 地理類四〈河渠之屬〉提要
〈臣〉等謹案兩河清彚八卷
國朝薛鳯祚撰鳯祚字儀甫益都人受算術於西洋穆尼閣以天文名家
國初言歴法者推為獨絶梅文鼎勿菴歴算書記所謂青州之學也而亦究心於地理故詳究兩河利病以著是書卷首列黃河運河兩圖一卷至四卷為運河修築形勢北自昌平通州南至浙江等處河湖泉水諸目皆詳載之五卷六卷則専記黃河職官夫役道里之數及歴代至
本朝治河成績七卷則緝錄前明潘季馴河防辨惑
國朝崔雅芻議或問二書八卷則鳯祚所自著也曰芻論曰修守事宜曰河防緒言曰河防永賴書中援據今古於河防得失疏證頗明惟海運一篇欲訪元運故道與漕河並行蓋猶祖邱濬之舊説則迂謬而逺於事情遂為白璧之微瑕無是可矣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
益都薛鳯祚撰
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圖>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一
益都薛鳯祚撰
運河
運河修守事宜
通惠河分司所轄渾河東流至張家灣入白河俱係流沙淤淺遇夏秋水漲督率沿河州縣官夫役兩岸晝夜廵邏
運河兩岸工程遇有衝決該地方官估計由河㕔送司呈送總河大者題請錢糧舉修工小者動支本衙門河庫銀兩鳩築
凡淺原設各衛軍夫今俱裁有淺動本司嵗修銀兩覔夫有淺則挑無則止工部給發廵環按季填報年終申總河咨銷
北河分司所轄閘河例有大挑小挑之役每至嵗杪囘空過盡築壩絶流正月初旬動工二月中旬報完今改定二月初一日開堤
南旺臨清河道例應間年一大挑
南旺分司所轄泉源每於大挑小挑之後廵勘諸泉使其通流直達汶泗諸河入漕濟運
南旺安山二湖每遇山水漲發開通各口斗門一以殺水勢保全運堤一以撒泥沙免澱河腹
蜀山馬蹅二湖每遇大小挑之時將汶河築壩絶流使水分入兩湖督夫挑濬仍開汶河南北通流又將月河口堵塞遇天旱水㣲南北相機開放接濟運舟
馬厰湖遇天旱水㣲開通安居等水門相機節宣獨山昭陽二湖相機節宣
以上諸湖或蓄水或殺水俱督㕔印河官嚴防以濟運道
夏鎮分司所轄嶧縣中有彭口朱姬莊要害每小挑當年大挑間年邳州泇河八閘更有大泛口等處要害其內高亢之處砂礓淤泥䟽鑿不易額例一年小挑三年大挑
河道內有東邵壩攔前水入豸裡溝其南又有豸裡溝提攔薛水入張莊湖王家口堤攔薛水由東滄橋入赤山湖薛河口石壩攔出口浮沙
泇河水口左有㣲山湖相連赤山湖呂孟湖張莊湖右昭陽各湖二百餘里蓄水濟運於彭口十字河置有三洞閘欲河水內盈放水射沙入湖韓莊閘有湖口壩河水內涸啟板放水入河濟運
河道每年小挑間年大挑小挑則泇河百里大挑則滕嶧沛通長二百餘里額夫不足幫以覔夫每嵗終則修過工程報銷
中河分司
邳州泇河原借山水濟運每嵗溜沙淤墊有黃道人橋等淺春正閉水口覔夫挑濬計土方給銀二月初一日開壩行運宿遷縣駱馬湖口清黃交㑹運道咽喉新開挑新河外口建築草壩務相時啟閉以便運行
黃河每嵗估修之例
每嵗冬末春初沿河㕔印河官公同沿堤查勘除河流安瀾離逺者不議外如河勢頂沖臨河堤防不能與水敵者應行議埽以俟伏秋水發相機堵禦再視河如日侵刷其堤低薄朽壞者當估另幫萬一河勢頂沖危險即前堤修築又不足恃查後有舊堤一並估修如無舊堤議築新堤務保無虞至於河勢灣曲淘刷無所底止除修築堤埽外仍於堤岸相河頭上流議挑新河分引水勢全河之水盡入新河可保無虞查估用埽料除堡夫課程及夫採葦芟㰖橛石不計錢糧外如用不敷始估動用河銀呈請題估工竣核算報銷
堤夫防守課程之例
每堤夫二名在堤修蓋堡房春月在堤兩旁栽植栁株夏秋水發晝夜在堤防守修補探報水汛漲落冬月辦納課程每嵗栽栁一百株芟三十套㰖三十條麻十觔交納貯厰備河上用
黃運兩河額設夫議
黃運兩河各有額設夫役以供修浚而各夫工食每嵗每名或十二兩或十兩八錢或七兩二錢或五六兩不等其坐支於河庫者詳明批給其額派於條鞭者有司道給發而類報者有州縣徴完而徑給者各不等例不載於奏繳冊內查裁停一項因河道變遷夫役不用係在故明時河臣即已裁革占役一項係各衙門人役坐占夫食自前河臣到任後裁革者也曠工一項是未役逃曠夫食並各月小盡逐年扣出者也其裁停銀兩原有定數曠工銀兩實夫多則曠工銀少實夫少則曠工銀多須按工查核每年有此項而無定額占役銀兩自順治三年題准四年為始工食一一還夫夫役名名著工四年以後則無此項矣止將裁停曠工二項每年另造一冊隨嵗報奏繳經前河臣楊方興題明兩河事宜因地因時紛雜細碎難以枚舉今畧明一二餘俱詳載於州縣及河湖閘本縣之下及本節事宜之內
兩河清彚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二
益都薛鳯祚撰
運河
運河形勢
通恵河京師至通州四十里
運河又名惠通河通州至浙江三千七百餘里自金元明都燕去江南極逺而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衆無不仰給於江南始元都水監郭守敬開通惠河明尚書宋禮開惠通河迨我
皇清一統寰宇因其舊而加葺治江南之粟至
天府者嵗且四百萬石舟無沉阻之慮國有儲蓄之富真
千載良法也敢備誌焉
京師至張家灣資通惠河白河之水
張家灣至天津衛資潞河白河桑乾河諸水
天津至臨清漕衛交㑹資運河及彰衛之水
臨清至泉河口資汶泗之水
即泰山萊蕪徂徠諸泉也然汶河由南旺南北分流至濟寧故天旱泉河水每苦不足雲
至魚臺縣折而南㑹泇河資蛤蚧湖駱馬湖諸湖之水宿遷至淮安資黃河以出淮河
淮安至瓜儀則南資天長諸山所瀦高寳諸湖之水西資清口所入淮黃二河之水俱由瓜儀出江故裡河之水淺深亦視湖河之盈縮焉
瓜儀至上江湖廣江西廣西諸省及江寧等府則資長江之水
京口至丹陽而泉絶則資京口所入江湖之水水之盈涸視湖之大小故裡河每患淺澁雲
常州則資宜溧諸山之水
蘇州至浙江則資苕霅諸溪之水
運河總部職官 州縣及河另載於州縣之下
總督河道部堂兼都御史節制五省駐劄濟寧
通惠河分司部差三年一代駐劄通州
本司所轄通惠河自昌平州入內府由大通橋至通州又㑹白河至天津衛入運河凡三百六十里
通永道兼轄
河間府管河通判駐劄楊村
北河分司部差三年一代駐劄張秋
本司所轄河道北自直𨽻河間府靜海縣稍直口起南至山東兗州府魚臺縣邢莊閘止長一千八百二十里一百八十步
整飭天津道兼轄
河間府管河通判駐劄東光縣泊頭河道北自稍直口起南至鄭家口止長八百二十九里
分廵濟東道兼轄
分廵東兗道兼轄
東昌府管河通判駐劄本府所屬河道北自直𨽻河間府吳橋縣徳州衛降民鋪起南至兗州府陽榖縣界官窰口止長五百六十一里西南至直𨽻元城縣一百八十里
兗州府管河通判駐劄張秋鎮所屬河道北自陽榖縣界官窰口起南至東平州南界靳家口止長一百五十五里
濟寧道兼轄本道所轄運河泉湖與北河南旺二分司同
南旺分司部差三年一代駐劄南旺
本司所屬有泉十七州縣除乾枯七泉不能濟運四泉外實在泉四百二十三處泉壩夫四百七十六名又䝉隂縣覔僱夫十六名
兗州府運河同知駐劄濟寧所屬河道自東平州靳家口起南至滕縣辛莊交界止長二百七十五里
夏鎮分司部差三年一代駐劄夏鎮
本司所屬除黃河外運河泇河自山東魚臺縣王家口起為直𨽻蒲縣河道至山東滕縣劉昌莊為山東嶧縣界吳家橋又自呉家橋起至江南邳州界黃莊止共二百零八里
江南淮徐道兼轄
淮安府徐屬河務同知駐劄徐州江南浦縣泇河自山東魚臺縣王家口經本縣至山東滕縣劉昌莊止長四十八里
山東東兗道兼轄
兗州府管理泇河通判駐劄戚城
山東滕縣泇河起江南沛縣劉昌莊經本縣至嶧縣呉家橋止長五十里自吳家橋起至江南沛縣黃林莊止長一百一十里
中河分司部差三年一代駐劄呂梁
本司所轄除黃河外運河即泇河自江南邳州黃林莊起至駱馬湖口止長一百九十里
江南淮徐道兼轄
淮安府南岸徐桃宿屬河務同知駐劄內除黃河外所屬泇河起邳州黃林莊至宿遷縣止長一百二十里
淮安府北岸宿清河務同知駐劄宿遷縣除黃河外順濟河上接邳州界石窰灣起下至駱馬湖口止長七十里
桃源縣運河自宿遷縣界古城起至清河縣界駱馬營止
清河縣運河起宿遷縣駱馬營至運河口止長二十五里又自運河口起至王家營止長三十里又自王家營起至娘子廟止長四十里共長九十五里
南河分司部差三年一代駐劄高郵州
南河之域北至清口南至瓜州東至海門東北至安東所屬淮安州高郵寳應江都儀真及山陽清河泗州盱眙通泰泰興興化如臯海門萬厯五年別設中河郎中始定今制
淮揚道兼轄
淮安府清河縣清口驛起至揚州府儀真瓜州凡四百五十五里
山清河務同知駐劄甘羅城除黃河外運河自清河界季家淺起至寳應界黃浦止計一百一十里
東岸由興文閘澗河由射陽湖廟灣計一百八十里涇河下至鹽城縣界五十里
兩岸新江至武家墩計三十五里
西路自清河縣七里墩起至武墩大壩口計七里又自武家墩石壩口起至高堰石工盡頭止計四十五里又自石工盡起至周家橋止計四十里又西至塘梗盱眙縣界止計二十里
州府管河通判駐劄揚州運河所屬江寳高儀四州縣北自黃浦起南至瓜州止計三百二十五里
州府江防同知駐劄瓜州三岔河總路徴收河餉江南蘇松常鎮督道
各府水利通判
浙江督糧道
運河第一節通惠河自京師達通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開通惠河以郭守敬領督水監事逾年工畢自是免都民陸運之勞公私便之帝自上都還過積水潭見舳艫蔽水大悅賜名惠通
州縣職官 河閘
通惠河分司所轄自昌平州至天津衛入運河凡三百六十里
通永道兼轄
順天府昌平州
通州 左衛上馬頭淺凡二 高家灣淺凡十 右衛季兒等淺凡四
河
通惠河原出昌平州神仙泉㑹馬眼諸泉經都城入內府南出御河橋東行由大通橋至通州與白河㑹總名潞河
白河出順天府宻雲縣霧靈山南流至都城北㑹沙河榆河至張家灣通惠河㑹桑乾河至天津同運河入海
閘
大通橋閘 慶豐上閘 慶豐下閘 平津上閘平津中閘 平津下閘 普濟閘 永通閘
運河第二節起通州歴天津衛至景州入山東徳州至臨清州漕衛交㑹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夀張縣尹韓仲暉等言開河以通運起項城縣安山渠西南由壽張西北至東昌又西北至臨清引汶水以達運河長二百五十餘里中建閘三十有一以時蓄洩河成賜名惠通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漫過安山湖而運河遂淤永樂初濟寧同知潘叔正因州夫逓運之難請開惠通河命尚書宋禮發丁夫十餘萬䟽鑿以復故道又用老人白英所言開袁家口以下二十里達南旺湖又命侍郎金純自金龍口開黃河故道分水下達魚臺縣以益漕河十三年乃罷海運
州縣職官河道夫役
通惠河分司所轄河道自昌平州入內府由大通橋至通州㑹白河至天津衛入運河凡三百八十里
通永道兼轄
直𨽻順天府通州知州 管河州同
河道自葦子厰起至白阜圈止共十六淺長七十六里淺夫一百零二名 僉派民夫二百五十二名寳坻縣恊濟夫一百名
河間府管河通判 駐劄楊村
香河縣知縣 管河典史 所屬蔣家灣淺凡六河道自李家淺起至謝家淺止共七淺長二十二里淺夫一百名
武陟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三里屯淺凢四 𣵡溝等淺凡十一
河道自野鷄淺起至丁字沽淺止共十九淺長一百一十七里淺夫二百二十八名 香河縣恊濟夫五十五名 永清縣恊濟夫三十三名 寳坻縣恊濟夫三十名 東安縣恊濟夫一百三十二名
東岸舊有武城總委一員今裁以楊村管河㕔帶管無夫役每動河銀召募
天津衛
北河分司 駐劄山東兗州府張秋鎮
本司所轄河道北自河間府靜海縣稍直口起南至山東兗州府魚臺縣邢家莊閘止長一千八百二十里一百八十步
整飭天津道兼轄
河間府靜海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釣臺等淺凡九
河道北自稍直口起南至釣臺淺止長一百四十里淺夫六十名
順天府霸州知州 管河主簿 所屬蘇家等淺一河道北自蘇家口起南至馮家口止長三里淺夫六名
天津衛管河千總 所屬蔡家口等淺凡十二
河道北自潑漲淺起南至蔡家淺止長六十里淺夫一百名
河間府青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磚河口驛等淺凡六
河道北自新莊淺起南至磚河淺凢長一百六十里又歸併興濟縣所屬安都寨等淺凢七
河道北自八里堂起南至官堵寨止長五十里共長二百二十七里
天津左衛管河千總 所屬留佛住等淺凢二十四河道北自張家口淺起南至流佛寺淺止長七十里淺夫一百名
滄州知州 管河判官 所屬磚河南口等淺凡五河道北自朱家墳淺起南至磚河淺止長四十里淺夫六十名
天津右衛管河千總 所屬楊家口等淺凡十
河道北自馮家口淺起南至楊家淺止長二十里淺夫五十名
南皮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徐家堰淺凢五河道北自馮家口起至北下口淺止長五十里淺夫四十名
交河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李家灣等淺凡五河道北自白洋橋淺起南至楊家圈止長七十里淺夫四十五名
河間衛管河千總
河道五里淺夫十名
瀋陽衛管河千總
河道一里淺夫一名
河間府管河通判 駐劄東光縣泊頭鎮
河道北自稍直口起南至鄭家口止長八百二十九里
東光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狼十壹口等淺凡七河道北自十二里口起南至連窩止長六十里淺夫八十一名
呉橋縣知縣 管河典史 所屬白草窪口等淺凡十河自連窩淺起南至白草窪淺止長六十里淺夫九十名
景州知州 管河州判 所屬羅家口等淺凡四河道北自狼家口起南至羅家口淺止長二十四里淺夫三十五名
故城縣知縣 管河典史 所屬鄭家口等淺凡三河道北自孟家灣起南至鄭家口止長六十里攙錯山東徳州境內淺夫三十名
查此外無河道接管處至徳州衛西岸纔是南境
北河分司
分廵濟東道兼轄
分廵東兗道兼轄
山東東昌府管河通判
所屬河道北自直𨽻河間府吳橋縣界徳州衛降民鋪起南至兗州府陽榖縣聊城官窰口止長五百六十里西南至元城縣界一百八十里
山東徳州衛管河千總 所屬張家等淺凢八
河道北自呉橋界降民鋪起南至徳州劉官屯止長七十里軍夫一百名
徳州左衛管河千總 所屬鄭家口等淺凡十
河道二里在徳州境內軍夫二十名
徳州知州 管河判官 所屬上下十八里等淺凡六河道自本衛八里堂起至西岸故城縣東岸恩縣新窖止長四十五里淺夫六十名
㤙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白馬廟等淺凡五河道北自徳州界曹家口起南至西岸故城縣界東岸武城縣白馬廟止長七十里淺鋪夫五十三名
武城縣知縣 管河縣丞 所屬桑園口等淺凡二十六
河道北自㤙縣界方遷鋪起南至東㟁夏津縣界西岸清河縣桑園鋪止長一百五十里淺鋪夫一百四十六名
夏津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趙貨郎口等淺凡八河道北自武城界橫河鋪起至東岸臨清州皮家圏上與清河縣對岸長四十里淺鋪夫五十一名
清河縣知縣 管河典史 所屬二竒營等淺凡八河道上自武城界賈家口起下至臨清界二竒營止與夏津對岸長四十里淺夫四十七名
館陶縣 管河主簿
河道上自臨清界尖塜起下至大明府亢城界遷民鋪止長一百二十里淺鋪夫六十一名
臨清州 漕衛交㑹
運河自通州至山東臨清州所經海河閘湖
海
丁字沽 直沽海口
河
桑乾河出自桑乾山又名渾河經蘆溝橋分為二一至張家灣㑹運河一至丁字沽㑹運河入海
琉璃橋河出西山㑹通惠河同運河入海 雄河自安州經雄縣南合易水達直沽 保安州境曹河徐河石橋河一畆泉河滋河沙河雅兒河廣河諸泉皆至安州合流為易水即琉璃橋河
滹沱河出大鐵山自代郡鹵城縣東流經獻縣城南十一里單家橋至清縣南岔河口同運河入海
潞河至通州而與運河合勢並南流楊村以北通㑹之勢峻若建瓴白河之流壅沙易阻夏秋水漲則懼其澇冬春水涸則虞其澀浮沙之地既難建閘以備宣洩惟有䟽濬之功殊為喫𦂳萬厯十五年初設管河通判專駐楊村其為修防計得矣但查沿河兩堤如搬繒口火燒屯通濟厰東耍兒渡口王家樓華家口閻家口綿花市豬市口觀音堂蔡家口桃花口以上堤岸坍塌卑薄最為險要水發即決近河州縣渰沒為患漕艘飄蕩人甚危之管河官宜每嵗冬間辦積樁草春初水發將前堤加幫髙厚真土實料不得以雜沙塞責糧運將至設法䟽濬或築束水小壩使衝刷深廣俾漕船無膠滯之虞民業免沮洳之害司河者宜殫心焉
衛河源出河南衛輝府輝縣朔刀泉即百泉也經衛輝府新鄉等處合淇彰二水逾館陶至臨清入漕河
漳河出彰徳府至衛輝府入漕河
板閘之下全頼衛水濟運夏秋之交糧運盛行每患淺澀蓋因輝縣源頭定有仁義禮智信五閘壅泉溉灌民田以致水不下流殊妨國計分廵東昌管河道每嵗糧運北行當呈報總河衙門移文河南管河道速將五閘封閉俾水盡歸運河濟運其餘月分或水勢充盈仍聽便庶公私兩不相妨而運艘不滯矣
漕河衛河交㑹之處衛濁而盛漕清而弱當伏秋衛河泛漲浸入漕河恆致淤淺故設三年大挑之法後設板閘如衛漲之時即將板閘下板如遇貢鮮船隻令磚閘與板閘更畨啟閉乃嚴禁不許通漕啟放則衛流倒灌者少大挑亦自省力
先期挑濬月河南旺舊例兩年一大挑築壩㫁流不通舟楫今開月河官民稱便欲挑正河先挑月河一時兩役並興夫多苦累時廹則工必畧工畧則河必淤自今定本年挑正河為大挑次年挑月河為小挑以後著為定規庶舟楫徃返既不阻於遲緩夫役用工亦不病於煩難矣
築土壩以利接濟閘河地亢衛河地窪臨清板閘口正閘與衛兩河交㑹之處每嵗三四月間雨少泉澀閘河既減衛河又消高下陡峻勢若建瓴每一啟閘放船無幾水即盡耗舟多阻滯宜於閘百丈之外用樁草設築土壩一座水流金門安置活板如閘制然將啟板先閉活閘則外有所障水勢稍緩而千運艘出口易於打放衛水大發即行拆卸嵗一行之費無幾何亦權宜之要術也
兩河清彚卷二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三
益都薛鳯祚撰
運河
漕河第三節自山東東昌府臨清州起至江南淮安府宿遷縣止分四段一段臨清州漕河㑹衞河一段濟寧州漕河㑹泉河一段江南邳州漕河㑹泇河一段宿遷縣漕河㑹黃河
州縣職官河道夫役
臨清州知州 管河州判 所屬潘家橋等淺凡十一河道東㟁自夏津縣西㟁清河縣界下杖鋪起南至清平縣界潘家橋止長四十里 衞河西南至館陶縣尖鋪止長六十里淺鋪橋溜夫一百六十六名新開上閘兼管南板閘閘官淺夫七十七名
清平縣知縣管河主簿 所屬魏家灣等淺凡九河道北自臨清界潘家橋起南至博平縣界魏家灣止長三十九里淺鋪夫九十四名
戴家灣閘閘官閘夫三十九名
德州左衞千總拈分南河一道坐清平縣境內
博平縣知縣 管河典史 所屬梭堤等淺凡六河道北自清平縣朱家鋪起至聊城縣梭堤鋪止長三十五里與堂邑縣對㟁淺夫八十一名
堂邑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梁家鄉等淺凡十河道北自清平縣界西㟁起南至聊城縣界南梁家鄉鋪止長三十五里與清平縣對㟁淺鋪溜夫一百零二名
聊城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官窰口等淺凡二十三
河道北自堂邑縣呂家灣起南至兗州府陽榖縣官窰口止長六十五里淺鋪溜夫一百九十四名永通閘閘官閘夫二十八名
通濟橋閘閘官係周家店閘官兼管閘夫二十八名周家店閘閘官閘夫二十八名
平山衞管河千總 所屬淺凡五
河道三里在聊城境內軍夫十五名
陽榖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鋪驛灣等淺凡十一河道自聊城縣南界官窰口起南至東阿縣北界北灣鋪止長六十里淺鋪橋夫一百四十二名
七級上下閘閘官閘夫四十七名
阿城上下閘閘官閘夫四十六名
荊門上下閘閘官閘夫四十七名
東阿縣知縣 管河主簿夀張縣主簿兼管 所屬沙灣等淺凡八
河道北自陽榖縣南界北灣鋪起南至夀張縣北界沙堤鋪止長五十里淺鋪夫一百一十七名
夀張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戴家閘等淺凡五河道北自東阿縣沙堤鋪起南至東平州戴家廟止長二十里淺鋪閘夫五十八名
東平州知州 管河主簿 所屬靳家等淺凡十二河道北自夀張縣界戴家廟起南至汶上縣北界靳家口止長六十里淺鋪夫一百五十六名
戴家廟閘閘官閘夫二十八名
安山閘閘官閘夫二十八名
靳家閘閘官閘夫二十八名
東平所管河千總
所屬河道十二里在東平州境內軍夫十四名
汶上縣知縣 管河主簿 所屬界首等淺凡十四河道北自東平州靳家口起南至嘉祥縣孫村界止長五十六里一百八十步淺鋪夫三百零四名袁家口閘閘官閘夫二十六名
開河閘閘官閘夫二十六名
南旺下閘閘官閘夫一十八名
南旺上閘閘官係下閘閘官兼管閘溜夫一十八名寺前鋪閘閘官閘溜夫六十八名
嘉祥縣知縣 管河主簿
河道北自汶上縣孫村界起南至鉅野縣長溝界止長十六里淺鋪夫五十七名內有僉鉅野夫二十五名例隨鉅野河官用工
通濟閘閘官閘夫七十五名
鉅野縣知縣 管河主簿
河道北自嘉祥縣寺前鋪南至濟寧衞交界止長二十五里淺鋪夫一百八十六名
通濟閘閘官閘濇夫七十五名
濟寧衞管河千總 所屬曹井橋等淺凡五
河道北自鉅野縣曹井橋起南至濟寧州五里營止長十八里淺鋪軍閘夫一百三十名
濟寧州知州 管河判官 所屬硯瓦溝等淺凡十一河道北自濟寧衞界起南至魚䑓縣界止長七十五里淺鋪夫二百四十六名
天井閘閘官溜橋閘夫一百零九名
在城閘閘官閘溜夫八十一名帶管下新閘閘夫四名
趙村閘閘官閘溜夫七十五名
石佛閘閘官閘溜夫七十四名
新店閘閘官閘溜夫七十四名
新閘閘官係仲家淺閘閘官兼管溜夫七十四名仲家淺閘閘官閘溜夫三十六名
師家莊閘閘官係仲家淺閘官兼管閘溜夫四十九名
魯家閘廢由月河行船閘夫二十五名隨淺夫用工棗林閘閘官閘夫二十四名
魚臺縣知縣 管河主簿
河道北自濟寧州棗林閘起南至滕縣新莊橋界止長八十五里
南陽閘閘官閘夫三十二名壩夫四十六名
邢莊閘閘官閘夫二十四名溜夫四十七名
江南沛縣知縣 管河主簿
河道北自魚臺縣王家口起南至滕縣界劉昌庒止長五十里
朱梅閘閘官閘夫三十名
楊莊閘閘官閘夫三十名
夏鎮閘閘官閘夫四十名
山東滕縣知縣 管河主簿
河道泇河北自沛縣劉昌 起至嶧縣界吳家橋止長五十里壩夫一百四十一名三洞閘無銀無夫嶧縣南五十里新河入泇河
嶧縣知縣 管河主簿
河道泇河上自滕縣界吳家橋起下至江南邳州黃林莊止長一百一十里設八閘減水閘無夫役徭夫二百三十一名
韓莊閘閘官閘夫三十名
夏鎮閘至韓莊閘九十里
德勝閘係韓莊閘閘官兼管閘夫三十名
張莊閘閘官閘夫三十名
萬年閘係張莊閘閘官兼管閘夫三十名
丁廟閘閘官閘夫三十名
頓莊閘閘官係丁廟閘閘官兼管閘夫三十名侯遷閘閘官閘夫三十名
韓莊閘至䑓莊閘八十里
臺莊閘閘官係侯遷閘閘官兼管閘夫三十名
江南邳州知州 管河判官
河道泇河上自黃林莊起下至宿遷縣碓灣止長一百二十里有各淺淺夫一百三十七名徭夫二百六十九名
臺莊閘至貓兒窩七十里
黃道人橋 汶河口 楊家淺 徐塘 吳家溝吳江
以上各淺
宿遷縣知縣 管河主簿
河道泇河上自確灣起下至駱馬湖止長七十里黃河上自駱馬湖口起下至桃源縣界古城止長六十二里
貓兒窩至駱馬湖七十里
駱馬湖至宿遷縣十里
駱馬湖口清黃交㑹運道咽喉原由董口行運計自康熈七年改由駱馬湖九年開挑新河外口建築草壩相時啟閉以便運行
山東臨清州至江南淮安府宿遷縣所經湖 河 泉閘
安山湖萬厯十九年修土堤共長四千三百二十丈又於似蛇溝八里灣建閘二座以便蓄洩可為濟漕永利 汶上縣
南旺湖萬厯十七年開濬湖中渠道南西北三面舊堤長一萬二千六百丈添南面子堤長七千一百八十八丈又於五里鋪建石壩一座長五丈以便蓄洩濟運汶上縣西房家口係南旺湖之尾閭此口稍卑汶水就西而下每決房家口而傷運河之堤南旺之水則涸矣今築石壩平時任其南逝水漲㵼之西良得䇿也每歲伏秋管河官不時巡視少有圯壊即便修砌馬蹅蜀山二湖在分水口之東其南曰蜀山北曰馬蹅水納汶水為蓄水濟運之湖 汶上縣
馬蹅湖萬厯十七年修築土堤自宏仁橋起至禹王廟止共長三千三百一十三丈以便存蓄濟運 運河南旺湖北
蜀山湖萬厯十七年修築舊土堤自馮家壩起至蘇魯橋止共長三千五百八十丈
其馮家壩係蜀山湖之門戶地卑而易洩故築壩以障之蓄可益運泛不病民
蘇魯橋至田家樓原係収水門戶栽植豊界髙柳
濟寧州馬厰湖在運河之北為蓄水濟運之湖泗河分流之由府河自濟寧城北入湖又有洸河下源之水亦由濟寧城北入湖
馬厰湖萬厯十七年修築東面新舊堤共長一千六百二十丈
泰安州
魚臺縣南陽之南左曰獨山湖右曰昭陽湖獨山為蓄水濟運之湖昭陽為役水保堤之湖 獨山湖 昭陽湖 滕縣
各湖堤㟁漕艘全借於溝渠而漕渠每資於水櫃五湖者水之櫃也止因舊堤浸廢界地不明民乗乾旱越界私種盡為禾黍之塲先是兵部郎王 原建土堤可稱濟漕永利萬厯十六年都給事常 㑹督河潘修築堅固斗門閘壩悉已完備當嚴禁射利之徒希圖耕種盜決之弊嚴令管河官週圍巡閲責令守湖人役投逓甘結庶河務餙而水力無滲洩之患矣
萬厯三十年開泇河避黃河三百餘里之險 資泇河諸湖 蚧蟃湖 連旺湖
睢寧縣北滕縣南
柳湖 周湖
邳州北嶧縣南
黃墎湖 駱馬湖
宿遷縣西北
南旺湖在汶上縣西南漕河縱貫其中湖界為二東湖廣衍倍於西湖北接馬蹅武莊波湖以及安山南接馬塲坡湖以及昭陽諸湖相屬綿亘數百里徐兗東平汶上諸郡邑環列其左右即古大野澤也大野既資洙泗濟水而成而泗通於淮濟通於汶淮通於沂汶通於洸而泗之上源又自大野而通於濟是大江以北中原諸水縱橫交絡皆與大野相連而當時入貢之道青之浮汶兗之浮濟徐與楊之浮淮泗皆與大野相闗大野在古已為運道之要㑹矣各湖水髙於河殆六七尺春夏水涸每借水以濟漕若遇旱各湖原設水車三百六十具即令車水以濟漕
河
泉河即汶河一出萊蕪原山之隂一出本縣寨子村一出泰山之陽仙䑓嶺三水俱名汶至靜封鎮合流至寧陽縣又分為二
汶水分流一自東平州戴村壩西南流至汶上縣㑹白馬河鵝河凡八十里南北流號為分龍口入運河三水既合流而又分流其東又一汶河同沂水入淮汶水凡四
因時分合汶流南旺分水地形最髙所謂水脊也決諸南則南流決諸北則北流惟吾所用何如耳當春秋糧運勝行之時正汶水㣲弱之際分流則不足合流則有餘宜效輪番法如運艘淺於濟寧之間則閉南旺北閘令汶盡南流以灌茶城即鎮口閘也如運艘淺於東昌之間則閉南旺南閘令汶盡北流以灌臨清當其南也更發南濱諸湖水佐之當其北也更發濱北諸湖水佐之泉湖兼注南北合流即遇旱暵克有濟矣
守戴村壩汶水自陶泰而來就塩河由博興車瀆入海自宋司空築壩戴村蜒蜿九里屹如天成迴狂瀾而逆西入惠通河方得濟運此壩係全河屛障絶汶水入塩河之路令入惠通河先年設夫増土植柳防䕶周宻歲乆防弛以漸卑薄萬一乗瑕復歸故道不無可慮宜令東平州汶上管河官督夫培土植柳悉如舊制此係運河第一喫𦂳闗鍵慎不可忽
挑濬汶河淤沙汶河口石壩固為完固但可以洩水而不可以通河日乆淤停沙填河飽則能致水漲漫或嘴橫射沙灣則能逼水沖決宜督管河官乗暇集夫挑濬使水不東逼徑直南趨誠為保全石壩要務是在司河者先事而加之意耳汶水分流自寧陽縣堽城壩西南流合泗沂二水凡一百餘里至濟寧州南天井閘入運河
坎河口係汶水洩入塩河之處遏之不能縱之河竭萬厯十七年築滾水石壩一座長六十丈水漲任其外洩水平仍復內蓄濟漕 濟水源頭
守坎河石壩坎河口與戴村無異葢戴村既築之後水無歲乆復沖此口泉水決入塩河運河每至淺涸萬厯十六年都給事中常㑹同撫按題請築壩總河潘於十七年又築石壩一道水漲而湖河無泛濫之患水平而漕渠無淺涸之虞利害甚重防守當嚴必每歲六月初旬即令東平州管河官駐劄堤上備料集夫相機捍禦九月初旬始得徹守著為定例永保萬全司河者宜加慎焉
洸河自寧陽北西南流循縣西又南至髙要橋㑹寧陽諸泉經濟寧城東與泗水㑹於天井閘入運河
泗河出泗水縣東陪尾山四泉並發循西流過卞莊城始合為一西流至兗州府東又轉南流經橫河與曲阜縣沂水合今導之以濟運乃於兗州門外作金口閘遏令東入府城轉而南流㑹洸河入濟寧州天井閘
沂河有二源出曲阜縣尼山西南流與泗水合分為二股一西流金口閘入天井閘入運河一㑹泗水下師家閘入運河
沙河內改開殺水大支河一道入趙溝等泉㑹獨山湖又於新童紙房口各開支河一道創鑿趕牛溝壩以為障禦距薛河石壩半里
皇輔壩遏沙水上流由支河㑹趙溝泉入南陽湖翟家壩収沙水餘流入甄家窪
頌家壩収沙水餘流出尹家湖飲馬池
懽城壩収沙水餘流入鮎魚泉
沙河壩專為防禦沙水
薛河即孟嘗君封地 薛河石壩距東邵壩五里王家樓壩遏薛水上流由支河至豸裡溝豸裡溝壩遏薛水中流由支河徑入呂孟湖出地浜溝入運河
泇河嶧縣南五十里新河俗名中心溝源出茅山後復受泉水下流為彭河又東㑹丞水入泇河舊名泇溝萬厯三十一年總河李化龍上疏言前河臣所開泇河遺跡濬之可避黃河三百餘里之險乃開泇河挑郗山前經接劉同知所開新渠濬舊工八十七里新工八十二里用銀二十萬兩而工成於是運艘通行昔稱過洪今稱過淮為已至漕運頼之天啟六年總河李從心開駱馬湖成湖在宿遷縣西築堤遏山東沂水入之令出清江浦糧船由此入泇河
泉
分水龍王廟起至宿遷縣泉黃交㑹
東平州坎河石壩起
坎河泉 冷和泉 髙家泉 灰泉 扒頭泉 王老溝泉 大黃泉 二黃泉 三眼泉 源泉 郝家泉 徐家莊泉 坡河泉 小王泉 單眼泉淨泉 蘆泉 勝水泉 席橋泉 徐家泉 安圏泉 髙家泉 吳家泉 餴饎泉 安宅泉 鐡鈎泉 獨山泉 口頭泉 卷耳泉 洌泉 大城泉浮汶泉 雙明泉 半畆泉 張貨郎泉
以上共三十五泉屬東平州由汶河九十等里入南旺運道戴村石壩一座泉壩夫七十八名
汶上縣
濼澢泉 鷄爪泉 龍闘泉 趙家泉 馬莊泉薛家溝泉 老源頭泉
以上七泉屬汶上縣由汶河四十等里入南旺運道壩夫四十三名
平隂縣
柳溝泉 泊頭泉
以上二泉屬平隂縣由蔴橋入衝魚河㑹汶河七十餘里入南旺運河 乾枯一泉泉夫十名
肥城縣
開河泉 拖車泉 聖㑹泉 馬房泉 震澤泉引兌泉 王家泉 吳家泉 臧家泉 陶朱泉董家泉 塩河泉 青泉
以上十三泉不能濟運一泉屬肥城縣由汶河一百八十等里入南旺運河泉夫三十五名
泰安州
廣生泉 馬黃溝泉 胡家港泉 胡港溝泉 吳家溝泉 龍王泉 坤溫泉 䧟灣泉 金星泉良甫泉 報㤙泉 狗跑泉 馬蹄泉 靈慮泉臭泉 東顔謝泉 水磨泉 皮狐泉 雲潭泉滄浪泉 上泉 白玉崖泉 濁河泉 科溝泉張家泉 香城泉 惠泉 搬倒井泉 北流泉順河泉 板橋泉 鳯凰泉 水泉 新查出泉龍灣泉 明堂泉 坡里泉 風雨泉 涼泉 梁家莊泉 水坡泉 梁於溝泉 木頭溝泉 馬兒溝泉 范家灣泉 石線泉 鯉魚溝泉 皂泥溝泉 周家灣泉 神溫泉 鐡佛堂泉 龍堂泉東柳泉 西柳泉 小柳泉 闘泉 大興橋泉黒虎泉 海旺泉 力溝泉 羊舍泉 清泉 西顔謝泉 新興泉 真溝泉 韓家莊泉
以上六十五泉有水者六十三處二泉乾枯屬太安州又新查出二泉由汶河二百五十等里入南旺運河泉夫一百二十一名
寧陽縣
柳泉 古城泉 羅星泉 金馬莊泉 新電泉日淵泉 古泉 魯姑泉 蛇蜒泉 三里灣泉張家泉 濼澢泉 井泉 龍魚泉 龍港溝泉以上十五泉屬寧陽縣蛇蜒等八泉由漕河洸河一百八十等里入天井閘運道魯姑等七泉五十等里入汶河南旺運道泉夫九十八名
堽城壩一座壩夫一名
萊蕪縣
小龍灣泉 大龍灣泉 半璧莊泉 烏江㟁泉黒龍泉 李家灣泉 朱家灣泉 淥馬河泉 北海眼泉 垂楊泉 坡草泉 星坡泉 西碧泉牛王泉 雙龍泉 龍興泉 蓮花泉 老龍泉湖眼泉 涼坡泉 海眼泉 郭娘泉 西夾溝泉盧家莊泉 雪家莊泉 韓家莊泉 牛錦泉 趙家泉 沙灣泉 青楊港泉 鎮里泉 賀家溝泉夾溝泉 朋山泉 水河泉 坡里泉 魚池泉新興泉 張家灣泉 清泥溝泉 王家溝泉 助沙泉 清橋泉 連珠泉
以上四十四泉屬萊蕪縣由汶河四百四十等里入南旺運道泉夫九十名
新泰縣
黃水灣泉 名灣泉 紅河泉 崖頭泉 和莊泉哨泉 路蹅泉 靈蹅泉 劉杜泉 古河泉 北鮑泉 名公泉 里橋泉 西都泉 北流泉 魏家泉 周家泉 劉都泉 張家灣泉 公家莊泉周家舊泉 西周新泉 南師泉 柳溝泉 杏山泉 賈周泉 萬歲泉 大峪泉 孫村泉 鈎魚臺泉 金溝泉 髙峪泉 北陳泉 南陳泉以上三十四泉乾枯二泉屬新泰縣由汶河四百三十等里入南旺運道泉夫七十五名
濟寧州
浣筆泉 馬陵泉 拖基泉 蘆溝泉
以上四泉屬濟寧州三里不等入棗林閘運道泉夫九名
滋陽縣
紙房新泉 驛後新泉 下蔣翊泉 上蔣翊泉負𱗙泉 西北新泉 東北新泉 古溝新泉 闕黨泉 惠泉 炤星泉 元對泉 三義泉 既濟泉
以上十四泉屬滋陽縣由濟河六十等里入天井閘運道金口石壩一座 濟河淺 洸河淺
泉壩淺夫三十六名
鄒縣
三角泉 程家莊泉 陳家溝泉 黃港溝泉 柳青泉 淵源泉 勝水泉 白莊泉 白馬泉 孟母泉 鱔眼泉 岡山泉 馬山泉 新泉 屯頭泉
以上十五泉乾枯一泉屬鄒縣由白河七十等里入魯橋運道泉夫二十四名
曲阜縣
近溫泉 浴沂泉 埠下泉 映安泉 青泥泉曲溝泉 吳公泉 濯纓泉 連珠泉 黒虎泉變巧泉 新安泉 城北新泉 溫泉 通沂泉文獻泉 茶泉 洙泗河泉 城南新泉 新泉曲水詠歸泉 雙泉 逵泉 近逵泉 柳青泉車輞泉 兩觀泉 橫溝泉
以上二十八泉屬曲阜縣橫溝等七泉㑹泗至金口閘入運道餘二十一泉㑹劉河經濟河九十等里入天井閘運道泉夫二十六名
泗水縣
魏莊泉 三角灣泉 西岩石泉 蘆城泉 大黃溝泉 岳陵泉 大王溝泉 小王溝泉 大鮑村泉 小鮑村泉 膏澤泉 七里溝泉 東岩石泉 醴橋泉 小黃隂泉 黃隂泉 泉亭真珠等五泉 龜隂泉 龜尾泉 龜眼泉 黃花泉天井泉 醴前泉 趙家泉 石井泉 杜家泉合德泉 大來泉 里老溝泉 醴泉 蓮花泉蔣家泉 龍澤泉 曹家泉 小黃溝泉 柳音響水泉 廕出小泉 變巧泉 卞橋泉 卞莊泉吳家泉 琵琶泉 潘波泉 新開泉 潘波新泉新開二泉 新甘露泉 西甘露泉 甘露泉 奎聚泉 馬莊泉 璧溝泉 石竇泉 三臺泉 馬跑泉 三水泉 繁星泉 紅石泉 涓涓泉 白石泉 石液泉 雙石泉 瑀泉 石壑泉 雙精泉 洄勝泉 留㤙泉 西奎眼泉 新開二泉城南珍珠泉 激雪泉 跑突泉 濤靡泉 黒虎泉
陪尾山四泉源
以上七十九泉屬泗水縣由泗河經濟河一百四十等里入天井閘運道泉夫六十名
魚臺縣
中溢泉 髙家西泉 髙家東泉 何家源泉 聖母池泉 陳家泉 河頭泉 黃良泉 聖裔泉滕家泉 陸小泉 勝水泉 有本泉 廟前泉平山泉 東龍泉 小龍泉 古泉 西龍聖泉連家潭泉
以上二十泉屬魚臺縣黃良等七泉十八等里入南陽閘運道西龍八泉並新泉五處二十五里由獨山湖入利建閘運道泉夫十一名 南陽壩
滕縣
三里泉 七里泉 趵突泉 三山泉 雨水泉燦星泉 驛莊泉 趙溝泉 絞溝泉 大鳥泉荊溝泉 溫水泉 劉家溝泉 北石橋泉 南石橋泉 西荊溝泉 大勝泉 五花泉 蕋珠泉雙勝泉 魏庒泉 黃溝泉 龍灣泉 大沸泉小沸泉 雙泉 三界灣泉 馬蹄泉 白山泉黃家泉 玉花泉
以上三十一泉屬滕縣荊溝等八泉五十等里入獨山湖黃溝等二十三泉五十等里入㣲山湖共泉夫二十九名
嶧縣
搬井泉 許由泉 溫水泉 龍王泉 許池泉侯孟泉 牛山泉 石室泉 巫山泉 滄浪泉以上十泉屬驛縣許池等七泉一百七十二里入乾溝閘許由等三泉三十等里入㣲山湖轉入留城閘運河
蒙隂縣
葛溝泉 海眼泉 卞莊泉 官橋泉
以上四泉屬蒙縣
山東泉源出濟兗二府一十七州縣共四百二十七泉而乾枯六泉不入運河者一泉分為五派以濟運
新泰萊蕪泰安肥城東平平隂汶上蒙隂之西泉寧陽之北泉九州縣之泉俱入南旺分流其功最多闗係最重是為分水派也分水派在南旺所閘
泗水曲阜滋陽寧陽迤南四縣之泉俱入濟寧闗係亦大是為天井派也天井閘在濟寧州
鄒縣濟寧魚臺嶧縣之西曲阜之北五州縣之泉俱入魯橋是為魯橋派也魯橋在濟寧州南
滕縣諸泉近入獨山呂孟等湖以達新河是為新河派也獨山湖在滕縣南
沂水蒙隂諸泉與嶧縣許池泉俱入邳州是為邳州派也
酌其緩急則分水天井魯橋之派均屬漕河命脈每歲春夏渇流必竭萬厯十六年漕渠乾涸百計疏濬卒無涓滴之流至閏六月初旬大雨連朝諸泉俱湧河渠遂盈則地利未嘗不係於天時也至於山東砂磧頗多汶河每為淤壂須於大挑之際一併挑濬使泉流無阻司河者誌之
泇河
萬厯三十二年甲辰總河都御史李化龍濬泇河以李家巷為泇所從入議挑郗山前逕接劉同知所開新渠覆覈泇口以南濬黃泥灣及泥河之議棄王市以下三十里之泇河逕以王市取直向柳林直浦亭西南至王莊向黒墩張北直季家集南至深處以避連旺周桞四湖之險再由嵎頭引水經駱馬湖北㟁至於宿遷縣以盡避黃河之險通計挑河建閘壩凡工費二十萬八千八百兩有竒以二百六十里之泇河避三百三十里之黃河茲舉用湖避黃鑿嶺避湖而運道實頼之矣
運道既盡趨泇徐邳人情不便使客亦苦郵驛之遙總河疏請耑用泇以通運兼用河以回空言泇伏秋多沙淤當如南旺例於寒沍暫塞以大修治計以每年三月開泇壩九月塞之九月開呂壩次年二月塞之
新開泇河所經 壩 河 泉 湖 前多散見茲另開出
壩
彭家口壩以遏許由三山龍灣諸泉之水由彭口出者
□泥溝壩以遏許池滄浪諸泉之水由大汔口出者新柳園 一在韓庒閘 一在德勝閘 一在泥溝彭口壩 草厰 韓莊厰
河
薛河出勝寳諸山為西江㑹諸泉經昌虞南瀦為刀潭由奚公山新開支河□而南白河入泇
白河源在南明河出嶧縣黒風口諸山西經梁奚公山西南經白山入泇
泥溝河源出白馬山西南過沙溝入呂孟湖
西泇河出嶧縣東北抱犢山東南流與東泇㑹又南合武河入泗謂之泇河
泉
黃溝泉〈入泇河〉 許由泉 溫水泉 三山泉 龍灣泉以上四泉彭口壩
奉聖泉 黒龍泉 野溝泉 劉家泉 海眼泉 馬跑泉
以上六泉出徐州城北入泇河
滄浪泉 稍榖泉 許池泉 珍珠泉 金花泉 鍋泉 節泉 灰泉
以上建壩以濟下廟閘為承水故嶧為舊承水
龍王泉 牛山泉 後孟山泉 巫山泉
湖
蚧蟃湖 連旺湖 睢寧縣北滕縣南
柳湖 周湖 邳州之北嶧縣南
黃墩湖 駱馬湖 宿遷西北
兩河清彚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四
益都薛鳯祚撰
運河
漕河第四節自淮安府宿遷縣起至鎮江府止 清口漕河㑹黃淮河入淮揚裏河至瓜儀過江
職官夫役河道湖閘
宿遷縣
河道自駱馬湖起至古城桃源縣界止長六十二里駱馬湖十里至縣又四十里至白洋河又十二里至古城
桃源縣
黃河河道上自宿遷縣古城起下至駱馬營清河界止長七十三里
古城四十八里至桃源縣桃源二十五里至駱馬營清河界止
桃源縣知縣 管河主簿
清河縣
河道西自桃源界駱馬營起東至運河口二十五里又自運河口起至山陽界李家淺止八里
自運河起至文華寺迤東山陽界七里墩止計七里工程甘羅城束水壩 文華寺 仍奶廟 天妃廟
清河縣知縣 管河主簿
新莊閘閘官閘夫三十名 淺夫二十五名 徭夫八十一名 沐陽縣恊濟夫三十五名
髙堰以下四叚不係河道 自七里溝石墩起至石工盡止四十五里額夫二百四十名
洪澤湖後因工繁每歲估修添募夫二百六十名 髙良湖 越城 周橋閘 古溝鎮
自周橋閘起至塘梗旴𣅿縣界止二十里奉文依舊填平不許増髙一寸
山楊縣外河募夫一千裡河淺夫一百二十名黃河淺夫八十五名 髙堰淺夫二百四十名 龍王閘閘夫二百三十三名
工程裡河兩㟁 髙堰一帶石工清江越河閘太皇老堤自吳城起至清口止長三千三百三十四丈
山陽縣知縣 裏河主簿 外河主簿 髙堰大使河道自清河界季家淺起至寳應界黃浦止長一百一十里
山陽縣至寳應縣八里 武城閘 髙良澗閘 周家橋閘
以上髙堰大使管轄 西北洪澤湖一道
龍江口〈清江口〉 福興閘〈山陽西四十里〉 清江閘〈軍餉戶部船正戶部山陽北三十里〉 移鳯閘 板閘〈抽分戶部山陽北十里〉
淮安府山陽縣西闗 管家湖〈秀䴡所鍾郡之勝地〉
沙河即運河起清河至山陽六十里
澗河即菊花溝在山陽運河之下西接運河閘河之水東通射陽湖入海之路 西門水闗通城河與文閘水遶南門城河龍王閘接城河遶舊城東門外龍江閘入澗河由射陽入海楊家廟窰灣閘〈旱路西北至髙家堰通泗州旴𣅿以上俱係𥚃河主簿管轄〉
平河橋山陽南四十里
涇河大閘山陽縣四十里東入射陽湖
黃浦雙閘山陽南五十里為揚州府寳應界南至寳應三十里
汛光湖
揚州府寳應縣 子嬰溝等淺凡十
河道自寳應北黃河界起至寳應南界首鎮止長八十里
寳應縣至髙郵州一百二十里
自黃浦閘起二十五里至北宏濟閘三十里至瓦佃閘二十里至界首鎮
工程黃浦
寳應縣知縣 管河主簿 淺夫一百一十五名白馬湖 廣洋湖
東㟁下河自子嬰雙閘起至臨澤四十里臨澤至興化縣六十里〈運河東〉
白龍潭寳應縣西一百二十里雲山之上周迴五十丈深二丈餘〈運河西〉
章河寳應南六十里東北入廣洋湖
寳應南界界首鎮河道六十里至髙郵州
界首南四十里清水潭三閘二閘頭閘至髙郵州界首南四十五里茆塘港支河引髙寳湖入邵伯湖下金家灣入芒稲河入江北自泥旬橋南至七里閘止計七里又至陸漫閘計十三里又至髙郵南金門閘四十里沿堤開設減水閘
閘河舊為運鹽河在髙郵下河東抵興化縣西抵運河堤㟁俗稱東河東㟁自減水閘支河起至興化縣止計一百二十里〈下河〉
髙郵州王琹等淺凡十二
河道至江都縣一百二十里
髙郵州知州 管河州判 淺夫一百三十三名工程清水潭 東西南壩一帶石工
五里閘 車邏閘 露觔閘 三溝鎮閘 裔家閘青石港閘 二宿閘〈以上在邵伯北〉 小壩閘 金灣閘雙橋閘 沙壩閘〈以上在江都縣〉 減水閘在外
州南三十里張家溝巡檢司
州南三十里鋪髙郵南界
甓社湖州西三十里常見大珠其光燭天
州南六十里邵伯鎮
邵伯越河 邵伯湖 白茅湖
以上雷塘接小午塘為槐子河直洩運河宜添減水閘
茅塘湖支河西接旴泗諸山之水東通邵伯金家灣下芒稲河
南四十至灣頭 江都北十五里即茱萸灣東至泰州九十里 東通海陵如臯通州海門泰興其支派通於諸塲故名塩河又南十五里至揚州府
州府江都縣
河道至儀真七十五里至瓜州四十里
江都縣知縣 管河主簿 淺夫一百二十名
其一縣南十五里至楊子橋二水分流二十里至儀真界石人頭又四十里至儀真江際
其一楊子橋東南流又二十五里至儀真縣瓜州攔潮閘江口
儀真縣北三十里槐子河自陳公塘接句城塘引水入運河
儀真縣知縣 管河典史 淺夫二十七名麻綿港等淺凡三
清江等四閘閘官一員閘夫一百五十四名
瓜州江防同知
瓜州閘官閘夫一百零五名
漕河四節事宜
防青口淤澁清口乃黃淮交㑹之處運道必經之所稍淺阻便非利涉但欲其通利須令全淮之水盡由此出則力能敵黃不為沙壂偶遇黃水先發淮水尚㣲河沙淤上不免淺阻然黃退淮行深復如故不為害也徃徃髙堰潰決淮從東行黃亦隨之而清口遂為平陸今髙堰築矣獨慮清河對㟁王家口等處淮水過盛從此決出則清河之力㣲矣故於清河縣南㟁築堤一千一百八十丈今又接築張福堤四百四十餘丈以防其決工若緩闗係甚大已題奉 明旨責差印官專力看守更有一事猶宜稽察清口之上口堰河南鳯泗等處商販船隻最利由此直達每為盜決尤宜防之
歲守通濟閘外大壩舊日通濟閘逼近外河河形淺直水勢洶湧不便啟閉而朱家口一帶堤㟁尤為難守今移閘於甘羅城旁改河於西南隅而於舊閘內半里許築攔水大壩一道置朱家口於度外似為得策矣但大壩最為喫𦂳萬一傾圮則新河與舊河之水併㵼入閘勢必不支每歲四月初旬須專委能員撥夫六十餘名量備樁草守之不可忽也
嚴禁閘河口啟閉諸閘之設平江伯陳瑄時殊有深意葢節宣有度則外河之水不得突入運河之水不得盈漕非惟清河一帶板閘堤㟁易守而寳應諸湖亦緩此一派急流矣故啟閉之法非嚴不可如啟通濟閘則福清二閘必不可啟啟福興閘則通清二閘必不可啟河水常平船行自易單日放進雙日放出滿漕方放放後即閉時將入伏即於通濟閘外填築一軟壩秋秒方啟其於河道闗係非小也
寳應縣西四十里有白馬湖其當湖心而東即所謂八淺堤也徃歲堤決湖水奔溢建瓴而下舟楫過者少遇西風輙沉溺不可救其決處濶八十餘丈深二丈五尺而水勢湍急莫可名狀雖不惜費寧能與水角力哉屢築無功覆轍可監也乃議從湖心淺處先築西堤一道以捍其外仍於河之南北築壩二道暫令運舟越湖而行堤壩成則八淺正決瀦水不流可捧土而塞之矣是築西堤者正所以塞東決也但東決雖塞西堤必不可棄必須歲加修築仍宻植橛柳茭葦之屬使其能當波浪則東堤不守而自固矣此當於冬初寳應縣管河掌印官料理者也
寳應縣月河自黃浦至三官廟前長二十里水多旁潰入湖是以流緩沙停新閘一帶淺阻為梗今加築西土堤一道長三千六百三十五丈以束漕水可省挑濬之費須責役看守栽植茭柳加意培䕶歲修之工不可緩也
附山寳等州縣水利
天常六合五河虹縣等處山水七十餘澗滙於山陽之洪澤湖清口當其沖若歲遇黃水潰決而南復沖射直下阻其入海之勢而逼之南奔漕河淺狹不能容受遂從淮之髙良澗周橋楊家廟文華寺等處泛濫於寳應之白馬湖入甓社湖即髙郵城西之珠湖也又南則為髙郵之南湖也江都縣之黃子赤㟁諸湖以上州縣皆受水地方非洩水地方直至瓜儀入江方為全河尾閭來水無窮去水有限瓜儀閘座口面幾何豈足容淮泗諸湖之水哉前賢熟察形勢一開涇河一開子嬰河皆由射陽湖入海以疏髙寳之上流復於江都縣邵伯鎮之南鑿開漕堤造金灣三閘引水徑入芒稲河東南入江造徹底通江閘三座計六門濶十一丈一疏髙寳之下流法至備也而今皆不能然
山陽縣南去百里之內涇河閘分水直入射陽湖歲乆失修遇水崩決前奉河憲檄督催修理又被侵占盜種者賄買經承將閘改小假公濟私閘基増髙洩水無多當秋夏水漲又啟不數板開不數日旋築月壩堅閉經年全無實用此當速改造者也
寳應縣界首鎮之北子嬰雙閘分水直入射陽湖今修建承行者尅減工料樁短灰少閘底石不齊縫不敢全開放少有滲漏損傷隨即填泥下埽歲歲如此亦僅存閘之名耳此當速改造者也
至於射陽湖更有當速濬者數年來居民苦於水患因下流不通紛紛求開海口而海口之在泰州興化鹽城界內者如丁溪塲白駒塲劉莊塲神臺塲四口現開原無阻塞至於山陽境內之廟灣海口亦空濶毫無阻礙而水不趨下者考之傳記詢之士人乃知射陽一湖全然淤壂水不東注根原在此為今之計重濬射陽湖真有不可一日再緩者湖在塩城西一百四十里西接寳應縣界西北接山陽縣界瀠迴三百餘里嘉隆以來河乃大淤萬厯七年重濬水患稍息至崇禎四年淮北蘇家嘴柳浦灣新溝建儀口並決黃流灌注三年水退而射陽湖幾化為平陸矣然湖形尚在疏鑿不難今約畧大概分為三叚其上一叚自寳應塩城界射陽鎮起至安豊鎮止約二十五里自安豐鎮至山陽東作地方止約十六七里自東作至涇口止約五里以上係泥水相雜之工自東作至塩城界清溝止約二十里係泥沙旱工此處湖面舊三十六丈濶今止存三四丈或七八丈耳宜疏濶如舊自清溝至南馬駱地方約十五六里此處亦宜鑿之使寛則下流通暢由此入山陽之軋東溝由溝入濛瀧喻口由口則入廟灣則入於海矣中一叚西一叚亦皆有入海之路以上決水入海之路
芒稻河閘則天啟六年遂為奸徒占塞蠱惑先年鹽監拆閘改造徑將閘底増髙水雖通行勢甚平緩較之舊閘所洩河水曽不及十分之一二閘存實費考芒稻河閘舊名滾水閘先用丈杆試探漕河應存水若干便足行漕再用丈竿試探運鹽河應存水若干尺便足行鹽然後在於芒稻河造閘基址之上打一水平做造閘底如遇水小則水存留於閘底之下遇水大則水滾出於閘底之上當日之為行漕運鹽計固甚詳也今年歲既乆漕河之身頗多淤墊至於鹽河西自灣頭東達如臯兩㟁髙沙猶易頺塞前朝歲有挑河銀兩皆從鹽引起派今多年不濬則河底淤髙惟閉水行鹽則民田盡沒以當㑹集司 府 州道 㕔 縣與司河衙門公同蹅勘仍用丈竿探水淺深另打水平即以水平為閘底凡閘外攔河土壩盡徹之如是而長河水道斷無不通矣〈以上決水入江之路〉二者之外又有入海直徑之路
開姜家堰六州縣之水雖以廟灣為尾閭而轉折六百餘里方能入海若直走直洩不勞工作必急開姜家堰為至便此閘在鹽城西北離城二十餘里舊有海口自岡門鎮十八里至燈𤅀橋從天妃廟下新洋港入海原係洩水故道秪因侵種者營私逐年填塞遂至滴水不通致六邑腴田盡沉水底矣
開石䃮海口在塩城之東南內地髙於海數丈宣洩諸水比姜家堰又為直㨗該縣惑於風水之説堅築實填令滴水不通六州縣之水全無出路所以數十年受陸泥之害也
以上二口皆不甚用力水可入海尤當急講也
淮陽七邑水利圖説〈七邑失名〉
寳應縣南涇河黃浦子嬰三閘其下俱有大河兩旁俱係髙東水入海遇漕河水發從此直趨射陽湖入海非若髙江地方開閘既不通江又難到海盤旋於民田之間六百餘里為害無窮者比也今子嬰雙閘深濶極為得法涇河黃浦亦宜如子嬰之制立雙閘深濶發水不難直洩矣近來藉口通湖水淺查得對閘四堤頗多通湖港口源源而來豈夏淺涸哉
金灣閘通湖近江為漕河洩水㨗徑原議八閘十六門今止三閘六門閘下新河原濶四十丈今止挑二十餘丈二者皆宜開通如舊
芒稻河洩水入江最㨗二壩止濶十餘丈又閘髙於河底今宜另修添一閘三門改底下深五尺則湖水奮迅入江
白塔河洩水與芒稻河同今改築為壩亦宜另開濶底深如芒稻河
運鹽河舊例三年一挑商人照引派夫今定製廢弛河身淤淺不務挑河止欲蓄水遂將芒稻河増設閘板每逢水發開放掣肘此沖漕堰渰民田所由來也誠申舊制三年一挑則河底日深有水行鹽則河閘可常開矣
串腸河乃七邑洩水入海之路商灶行鹽要津例皆三年一挑今乆不挑河底壂髙以致七邑出水無路田沉水底其於溪龍開港白駒牛灣河俱洩水要路因串腸河不通亦皆淤塞又海港等河洩水入海今皆淤並宜開復
鹽城舊官河接廣洋入湖積水流入石䃮天妃二口但因上流積水低窪此河淺狹輙易斷流故髙寳諸邑田在水中而此河先已枯竭鹽城阻開二口意實為此今宜濬深此河至七八尺濶二十丈使髙寳之水盡由此直洩石䃮天妃二口而鹽城四十里膏田得通水路不憂旱涸則開浚二口自不阻撓矣
二口之外到新洋港原自深濶後因二口堵塞以致潮壅沙淤迨二口開放水到局成自復深廣矣
康熈七年 刑戶二部㑹同 河漕部院查勘詢問土人果係出水舊路估動河銀四千八百六十兩開挑因彼時塞凍開挑未完工中止
運河第五節起鎮江府京口閘通常州蘇州松江及浙江運道 職官
江南蘇松常鎮督糧道
浙江督糧道
州縣
鎮江府丹徒縣 水利通判
丹徒縣知縣 水利典史
丹陽縣知縣 水利典史
丹徒丹陽二縣運河例應十年大挑五年小挑三年撈浚復因乾旱湖迅不通漕船淺阻有不滿年分詳挑之議
常州府武進縣 水利通判
武進縣知縣 水利主簿
無錫縣知縣 水利主簿
常州府並無阻滯漕船並無額夫及動用錢糧蘇州府〈吳縣 長州縣〉水利通判
吳縣知縣 水利典史
長州縣知縣 水利典史
吳江縣知縣 水利典史
浙江嘉興府 嘉興縣 秀水縣
桐鄉縣
崇德即石門縣
德清縣
浙江杭州府 錢塘縣 仁和縣
以上各縣知縣各縣管河官
運河五節河 湖 閘
京口閘南行丹徒丹陽等處原無水源借江為源潮長則開京口閘以放舟潮退則下板以蓄水
鎮江府南四十五里丹徒鎮減水閘設以減運河之水然亢旱之時每日潮長入漕亦可濟運潮退戽之亦燃眉之小濟也
丹陽小夾岡大夾岡係鑿山通道兩水淋漓易致壅淤其每患淺澁者黃泥壩呂城閘尹公橋等處但宜每歲打壩挑濬
丹陽西北開家湖 練湖
丹陽迤北運渠借江潮通運潮大則盈潮小則涸惟有練湖一區可以引導但亦無泉源夏秋滛雨聚會成湖遇亢旱漕涸湖亦乾矣湖水入漕勢皆東流於漕渠無益矣
鎮江府至丹陽九十里
丹陽縣南七里橋金壇河溧陽髙淳等處水由此河出可以濟運
丹陽縣南犇牛閘 巡檢司 為丹陽縣武進縣通江潮作木閘蓄水 柵口陵口淺
丹陽縣南沙子湖運河
武進縣北江隂河東倉橋一帶每歲撈濬
丹陽縣至常州府武進縣九十五里
髙橋巡檢司宜興縣九里河之水出濟運道宜溧糧船由此河出
常州府至無錫縣九十里錫山驛前淺
無錫縣錫山驛望亭巡檢司為武進常州二縣之界無錫縣至蘇州府九十里
滸墅鈔闗 滸墅闗分 部差
滸墅鈔闗南花園村橋東風橋
蘇州府東南馬路橋常屬運糧由此河
蘇州府渡僧橋若偶遇水淺由石橋進至花園村楓橋出入運河
永寧橋南通沙湖崑山太倉嘉定糧船由此河
夾浦橋係吳松江並三湖十八蕩其流㑹出水勢犇騰橋故屢建屢坍今設官渡船
夾浦橋外為黃天蕩金鷄堰諸水
蘇州府至吳江縣四十一里 吳江縣臨洞庭山太湖松陸驛 自三里橋至驛前甚淺
吳江縣至平望驛四十五里
平望驛前甚淺每年加工疏濬松江府及浙江各府運舟由此出
平望驛至浙江嘉興府秀水縣四十五里
苕霅二水成河湖州府糧運由此河出平望驛至蘇州
金橋鋪通嘉善縣支河及平湖縣支河
嘉興府北青山巡檢司 青山第一閘 青山第二閘青山第三閘
嘉興府通海鹽支河
石門鎮 秀水縣桐鄉縣界
嘉興府至崇德縣九十里
崇德縣河道遶城約長二千六百餘丈人煙湊集瓦礫拋擲易於壅淤每加撈濬
崇德縣南彭城橋約四百五十餘丈每患淺澁宜歲加工疏濬
崇德縣至塘樓鎮四十五里
官塘路 崇德縣德清縣界
塘樓鎮至北新闗四十五里
杭州分司至杭州府十里
浙江省運河之水發源於天目山出臨安餘杭經德清海寧崇德桐鄉秀水嘉興以達於江南吳江縣或遇亢旱宜時加挑濬
浙江運河止用鄉夫挑濬並無額夫及動用錢糧附漕河鮮船非時啟閉進閘
總漕都御史潘 疏稱清江福興新莊等閘俱要以時啟閘不得開放無度以致泥沙灌入有礙運道每嘗至六月初旬運舟馬船〈即鮮船〉過盡伏水將發即於通濟閘外暫築土壩以遏橫流一應官民船隻俱暫行盤壩出入至九月初旬開又題鰣魚鮮船定限五月初發行定限過淮楊梅等船定從便將南京馬快空船於未築壩之先預撥過淮停泊壩外以俟船剝則上貢既無後時之虞國計有先事之備矣
衞河
衞河至山東臨清州始入運河不係運道今詳於後衛河州縣河夫役 附淇水沁水
南河管河道轄
河南衞輝府 衞輝府通判所屬 輝新汲獲淇五縣輝縣知縣 管河主簿
衞河自朔刀泉起至柳鄉縣合河止長三十里有留修衞河人夫按季疏濬
自朔刀泉起仁義禮智信五閘春夏閉塞運完聽從民便
衞河自新鄉縣起至汲縣界止長六十里有留修人夫按季疏濬
汲縣知縣 管河縣丞
衞河自汲縣界起至直𨽻大名府濬縣雙鵝頭止長一百四十五里
且𨽻大名道轄
大名府濬縣知縣 管河官 以後並無額設夫役衞河自雙鵝頭起至五隆固止長一百七十五里
河南管河道轄
河南彰德府湯隂縣知縣 管河典史
衞河自濬縣老鶴嘴起至北固城村九十里入直𨽻內黃縣界止
直𨽻大名道轄
直𨽻滑縣知縣 管河官
衞河北自灘口起至韓西口止長九里
內黃縣知縣 管河官
衞河自草坡村起至張兒莊止長一百二十五里
大名縣知縣 管河官
衞河自張兒莊起至曹家道口止長九十六里
大名府管河通判
元城縣知縣 管河主簿
衞河自趙家店起至善樂當止長七十三里
衞河至臨清州入運河
河南管河道轄
衞輝府淇縣知縣 管河縣丞
淇水入衞河
懐慶府管河通判
河內縣知縣 管河縣丞
大丹湖由山西至本縣石斗門下入小舟河抵武陟縣界長四十九里
沁河衞遶城郭遇水勢漲發迎溜處有石堤並土堤共六里半有公直二名堡夫六名分汛管守沁河湍悍渾濁亞於黃河去衞河不過六十里恐其入漕為害導至武陟縣入黃河
武陟縣知縣 管河縣丞
沁河自本境入黃河設堡夫四十名
修武縣知縣 管河縣丞
小丹河自武陟縣來東至獲嘉縣界止長四十里
彰德府獲嘉縣知縣 管河縣丞
小丹河自宋橋起至三橋坡止長四十五里
膠萊河論〈杜志攀原撰〉
膠萊運河入有二處舊曰石落港新曰丁家工元人從石落港入者借大沽河水導之而南又借海潮之水還之而北水勢浹洽負舟有力無乃大沽河駛流淤沙填港石落港青石峻峭磕舟惟是司空劉公把浪廟前開丁家工借海潮逆入二十里至陳家閘避沽且避沙洵稱寧波焉大約河面以六丈濶為度底以四丈寛為度水以五尺深為度故石稱銖計備列於左
丁家工河面底如式無水宜濬六尺深河自東南來凡厯二十里忽折而北流至陳家村閘
陳家村閘廢基存河面河底俱過式水深二尺宜濬四尺深河自此如曲尺形折而西行泊口水王家村水陸家村水都泊水周家口水自南來入河泊口水劉家村水杜家村水八岔溝水袁家口水尹家口水蕭家村水三元廟水小沽河自北來入河小沽河口宜建水門凡厯三十里始至吳家口閘平度界也
吳家口閘廢基存河面河底俱過式水深一尺凡厯二十里始至談家村宜疏五尺深談家村厯十里至分水嶺河面河底俱過式無水宜濬六尺深劉家村水孫家口水孫家莊水程家口水談家莊水朱家莊水泊水張家溝水自南來入河馬家村水賈家溝水泊口水劉家莊水白沙河水自北來入河嶺西下九尺許至窩鋪閘分水嶺形如龜背純土非石白沙河從北而來南穿河之左腋入河河自此東西分流船自麻灣口到嶺當是逆流而上自嶺到海倉當又順流而下司里來膠河議謂髙於南北海者六尺崔白東海運編雲髙南北海三十丈全河之工惟此處大費調停宜用保嗇法促其閘以蓄之嶺東談家村須添閘與窩鋪相望可也
窩鋪閘留八分河面過式河底僅丈餘水深一尺宜修五尺深張魯河下名船路溝水宜作水門闗王廟水劉家溝水膠河口水泊口水祭溝水紙張口水泊水岔水自南來入河硝塲河水萬家口水泊口水崕口水泊水牟家君水亭口水自北來入河凡厯二十五里始至亭口閘河身至此自東折而西北行
亭口閘尚餘強半河面過式河底僅二丈水深一尺宜修五尺深泊口水楚家莊水泊口水王家莊水王家溝水泊溝水雙黃溝水泊口水自南來入河董家莊水對泉溝水鯉魚泉水泊口水周家莊水山莊溝水梨園溝水程家溝水金家莊水自北來入河凡厯三十里始至周家閘
周家閘閘廢基存河面過式河底僅丈餘水深二尺宜修四尺白塔溝水泊口水李家莊水曹家溝水袁家集水楚莊水黃泥泉水自南來入河泊口水勒岔溝水泊口水溫家口水自北來入河凡厯三十里始至玉皇廟閘
玉皇閘閘廢基存河面河底俱過式水深二尺宜疏四尺河身至此又西北行劉家溝水石橋溝水自西來入河飲牛溝水王和溝水胡家溝水東坡溝水孫家村水泊口水自東來入河凡厯三十里始至楊家圏閘
楊家圈閘廢基存河身至此又折而正北行河面河底俱過式水深四尺宜修五尺張家莊水劉家莊水馬家村水媒河水自西來入河李家村水郝家溝水城子河水髙望山來家河水塔而溝水自東來入河凡厯三十里始至新河閘
新河閘什存其七河面河底俱過式水深五六尺不等宜修一丈梭箭溝水自西來入河董莊泊水苗兒溝泊水姚家溝水泊口二水自東來入河凡厯二十五里始至姚家莊河身至此折而西行是世所傳海倉沙嶺閣舟梗運者也海倉三老迎曰塗飭好事者淘沙移之河岸潮風迅掃㟁沙歸河遂相傳曰此沙龜也日修夜長信若斯言亙古迄今則沙與泰岳爭髙矣每歲七八月間天津糴船艤新河㟁河水三分借潮七分乗潮出入直達大洋沙乃為祟耶凡厯三十里至海倉龍王昭顯廟元人重修碑雲三日出河風㠶順利咸神之庥修河人阿都溫運糧萬戶某千戶某某等茲又沙不為崇之騐乎河身至此又折而北行又二里共前三十里至海倉閘
海倉閘閘廢基存河面河底俱過式潮退水深三尺司李來謂宜移閘於姚家莊此不易之論也窩落水自東來入河旋河水自西來入河又東北七里曰蛤蜊厰㟁髙一丈二尺水深七尺又東北七里曰斗溝口㟁髙八九尺不等水深五尺俱宜灣船又東北十五里水深八九尺不等凡厯二十七里河入海
總計河身二百八十六里溯自口南窮至口北大約司李來雲建閘以蓄水乗潮以避沙兩言而全河之功括盡無遺矣
膠萊河自江南達天津取途甚㨗古人有行之者近時勘議如河防一覽等書皆云難行恐出一時意見不同如泇河之初雲難行至萬厯三十年總河李 改避性義嶺而南遂為漕河三百餘里永利事之不可執一如此此卷係西秦杜樵南編次頗為詳備附録以備參考
海運纂要
淮安海運福建海運
運河通利而海運之險誠可以已然
國朝奉天等處距海甚近且海運所經登州至旅順僅一大程附録以備採擇
海運
史稱唐由海道轉東吳粳稻以及燕京此海運之始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始海運其初朝廷糧運仰給江南者一自浙西涉江入淮由黃河逆流至中欒陸運至淇門入運河達京師一自膠萊河入海勞費無成伯顔平宋用朱清張瑄等言造平底船六十艘運江南糧四萬六千餘石由海道入京時創行海洋沿山求嶼風信失時逾年始至朝廷未知其利二十年復由海運
成宗大德五年畿內歲饑増海運為一百二十萬石八年又増海運為一百四十五萬石
武宗至大四年増海運至三百萬石
明洪武三十年海運糧七十萬石給遼東軍餉
永樂初年海運七十萬石至北京十三年㑹通河成方罷海運
邱濬曰考元史食貨誌論海運雲民無輓輸之勞國有儲蓄之富以為一代良法又雲海運視漕河之數所得葢多作元史者皆習見海運之利所言非無徴者竊以為自古漕運所從之道有三曰陸曰河曰海河運視陸運之費十省三四海運視陸運之費十省七八葢河漕雖免陸行而用人牽輓如故海運雖有漂溺之患而省牽拽之勞較其利害葢相當今漕河通利歲運充積故無資於海運也然善謀國者恆於未事之先而為意外之虞今於國家無事之時尋元運故道別通海運一路與漕河並行使人習知海道以防漕渠阻滯是亦思患預防之先計也
海道
海運自淮安而東引登萊洎天津中多島嶼可以避風又且髙而多石故北海地淺取其廣逺以致速為此標記島嶼以避其險
計程限
第一程淮安府開船至八套口共計三百餘里係河道為一大程
第二程自八套口至鶯逰山約二百四十里用東南風一日為一大程如風不便九十里可投五丈河又西北一百餘里可投狹口灣泊可容船五百餘隻
第三程鶯逰山起東北逺望琅琊山前投齋堂島灣泊約四百里用西南風一日可到為一大程島西向泥灘三里可容船百餘隻如船多島東北三十里有龍口可泊船二百餘隻中間所過水面東北島落口約一百九十里可容船十餘隻又至夾倉口二十里可容船二十隻迴避望海石又東至石田海口三十里可容船六七隻迴避石臼欄胡家欄曲伏桃花欄又東至龍王口四十里可容船三十隻迴避黃石欄又東至龍潭二十里可容船百餘隻又東至木瓜島二十里迴避胡家山以上堪泊五處迴避七處俱用西南風避西北風其餘滴水口沙灣口二處係西南徑過僻路遇急亦可泊舟
第四程自齋堂島等處開船正東由膠州靈山島東北逺望勞山前投福島灣泊共約二百餘里用西南順風半日可到為一大程此島方圓二十里西南有泥灘二里半可泊船六七十隻如船多島西五十里董家灣濶大可泊船三百餘隻中間所過水面回古鎮海口可容船三百餘隻在東北四十里迴避海子嘴又東至靈山島五十里西南嘴可容船二十隻迴避東北正北風島東北鼓樓圈容船十餘隻迴避正北西北風此處雖可容船不宜乆住有東北至唐島六十里可泊二百餘隻避東北正北風迴避露明石又東至小清島五十里可容船三十隻避正北東北風又東董家灣六十里迴避捉馬嘴以上堪泊五處迴避三處俱用西南風避西北風正北風東北風
第五程自福島開船東二里迴避老君石逺望田橫島約一百五十里用西南順風半日可到島方圓三十里可容船二百餘隻如船多島東北十里有濶落灣容船二百餘隻中間所過水面東北由小營島六十里可容船十餘隻係背路遇急亦可泊船
第六程自田橫島由青黃島逺望槎山前投𤣥真島灣泊約四百餘里用西南順風一日可到島西長五里遇北風泊南面遇東風泊北面可容船百餘隻東北㟁下水底三孤石旁多隱石該迴避如船多島迤西五里朱家圈可容船百餘隻又西五里宋家圈與草島前可容船五六十隻中間所過水面東二十里濶落灣容二百餘隻又東至楊家溝三十里可容船三十餘隻又東至十里迴避劉家嶺又東至草島嘴可容船三十餘隻又東至十里迴避劉家嶺又東至草島嘴三十里可容船五六十隻又東至青島三十里西圈可容船十餘隻又東至黃島三十里西南灘可容船十餘隻又東北至宮家島三十里可容船三四十隻又東徑過蘇島王室𤣥真島朱家等圏一百五十里迴避朱家圈西柳鋪與沙嘴𤣥真島西嘴與島東㟁三孤石以上灣泊六處迴避五處其餘行村寨馬公島與河家馬頭乳山寨上港口及靖海衞北張濛島皆是背路遇急亦可泊舟迴避靖海排權石裏島娘娘廟嘴
第七程自𤣥真島開船稍放洋行東轉杵島嘴北過城山頭西北望威海山頭投劉家島灣泊一百四十餘里用南風為順風一日可到容船六七十隻如船多島迤西十里威海東門口教場頭䲧島口可容船三四百隻中間所過水面東至鏌鎁島西頭季家圏三十餘里可容船三四十隻避東北東南風南三里迴避樊石又東三里鹿島可容船一二十隻避北風與東風又東七八里迴避凹屋港又東十五里迴避黒石島又北十餘里迴避楊家墳又北二里迴避鵝狼䲭石又西北四十餘里養魚池可容船二百餘隻避東風與東北風又東北二十里餘黃埠嘴可容船二百隻避東北與北風又東南一里迴避成山頭又東七八里迴避殿東頭此二處稍險須放洋逺避過此轉西三十餘里駱駝口圏裏東㟁下可容船七八十隻避東北風又西三里李叢嘴可容船二三十隻避西北風又西十五里柳夵海口可容船五六十隻避西北東北風西七八里迴避東鷄嘴島與鵝鳴相連水底礁石又西直至劉公島一百里迴避島東南礁石嘴又西七里黃泥崖可容船二三十隻又西六七里沙嘴兒可容船二三十隻俱避東北正北風又西二里小黃島口可容船三十隻避四面風又西十里衞東面口教塲頭塢口灣船四百隻避西北風以上泊船十處迴避十處其餘寧津所西北箇山海口尋山所西南青魚灘家雞汪皆是背路如急亦可泊船
第八程自劉公島開船西北十餘里迴避王家嘴又西十餘里迴避靖子嘴又西十餘里迴避小杵島遶遶嘴西南逺望芝菒島灣共約二百餘里用東風東北風為順風一日可到島東西長二十里東頭迴避勝子嘴又西大口婆婆口可容船百餘隻避東北西北風又西二里迴避宅巢如船多島迤東三十餘里崆峒島前可容船二三十隻迴避東南沙港又北三里夾島可容六七十隻避北風中間所過水面迤西一百四十里養馬島東柄上老雅港可容船三四十隻避西北風又島西頭迴避煉石嘴又轉島龍王廟前可容船二三百隻避西北東北正北風又西北五十里係崆峒島又西三十里係芝菒島以上堪泊四處迴避六處
第九程自芝菒島開船西六十里過龍洞直西逺望長山島西投沙門島灣泊共約一百八十里用東南風一日可到島東南汪周圍二十里可容船百餘隻避西北正北東北風如船多島迤〈闕〉六十里新河海口可容船五六十隻口外不宜住船口內避四面風中間所過水面西六十里八角嘴可容船六七十隻避西北正北風又西五里迴避龍洞嘴又西正十里迴避四石又一二里入劉家汪海口可容船百餘隻避四面風又西二十里迴避灣子口東北沙港又西二十里迴避抹直口金嘴礁石又西三里入新河海口迴避觀音嘴石西北四十里迴避長山島東南嘴沙港又西十里係沙門島以上灣泊三處迴避六處
第十程自沙門島開船西南逺望三山島約二百餘里用東風為順風半日可到島南面黒港可容船三四十隻避北風中間所過水面南三十里迴避大石欄又西六十里桑島前面可容船五六十隻避東北西北正北風迴避島東北二處礁石又西四十里㟂屺島迴避島東西北三處礁石島南宋港可容船四五十隻又西四十五里迴避羊欄礁石又西十五里係三山島以上灣泊二處迴避四處
第十一程自三山島開船過芙蓉島直西投大清河口灣泊共約四百餘里用東風與東北風為順風一日可到容船五百餘隻避北風東北風中間所過水面五十餘里芙蓉島迴避東沙港轉西南面可容船四五十隻避東北風又西五十里迴避海倉口樁木閘石又西一百一十里係洱河口外有沙嶺船難進又西四十餘里係小清河口船難進以上灣泊二處迴避三處還有三處小河不堪泊船
第十二程自大清河開船投大溝河約一百六十餘里用西南風一日可到容船一百餘隻如風不便六十里投洚水可容船二百餘隻又至大沙河三十里可容船一百五十隻稍北㟁有沙岡當迴避以上泊船三處迴避一處
第十三程自大溝河開船投火沽河灣泊約二百餘里可容船二百隻如風不便七十里投乞溝河容船二百餘隻俱無迴避其桑句河窄小不堪船泊
共以上自淮安府起至張家灣止共計水程三千四百五十里
計福建海道程限
福建布政司水波門船厰要水手船䕶送其神仙壁碧水屋山島有賊開洋至三岔河口一二日至古山寺送香燭防東南颶作潮過平息至望□港娘娘廟前一日至長樂港口一日至民逺鎮巡檢司一日總埠頭港一日至福左等衞要水手送一日至五虎廟燒福一日至五虎門開洋望東北行正東便是裡衣山正北是定海千戶所東南是福清縣鹽塲一日至王家峪海島泊一日至髙山巡檢司西洋山口泊一日至福寧縣幫娘娘廟前泊一日至金鄉衞要水手送一日松門衞一日至溫州平陽縣平陽巡檢司海門至鳯凰山銅盆山防東南颶作晚収中界山泊一日至盤石衞見霧在中界山正北島待南風行晚収北門千戶所要捕魚小列船送待南風行過利洋鷄籠山𠉀潮至松門港松門衞東港泊𠉀潮至台州海門衞東洋山泊離溫州望北行到桃青十戶所聖門口泊開洋至大佛頭山屏風山至徤跳千戶所長亭巡檢司要水手魚船送又至羅漢堂山到石浦千戶所東闗泊要水手送至定海衞始換金鄉盤石水手送離石浦港石門過銅瓦山後洋半邉山黨公爵溪千戶所望北行至青門山亂石礁洋至前倉千戶所雙臍港騎頭巡檢司過至大松千戶所家門山招寳山進定海港定海衞南門要稍水船送燒總福開洋望北行至遮口山黃公洋列港千戶所海寧衞東山望北行若至茶山低了金山衞東海灘松江府上寧縣海套水淺望東南行晚泊船𠉀潮過洋山大七山小七山太倉寳塔望東北行
兩河清彚卷四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五
益都薛鳯祚撰
黃河
黃河源
漢張騫使西域唐薛元鼎使吐蕃皆求河源得其概畧然其時外國未盡臣服不能直抵其處而究其極也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直驛𫝊驛使往來如行國中至元十七年命都實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實受命至河洲之東六十里寧河驛西南六十里有山曰殺馬關林𪋤窮隘舉足浸髙行一日至嶺舉足愈髙四閲月始抵河源是冬還並圖其域𫝊位置以聞其後翰林學士潘昂霄得其説撰為河源誌臨川朱思本又得帝師所藏梵字圖書而以華言譯之二家互有詳畧今取二家之書考定其説
吐蕃朶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沮洳渙散弗可逼視方濶七八十里履髙山下望燦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腦兒譯言星宿海也
河源在中州西南直泗川馬湖蠻部之正西三千餘里雲南麗江宣撫司之西北一千五百餘里帝師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餘里
群流奔輳近五七里滙二巨澤名阿剌腦兒自西而東連屬吞噬行一日迤邐東騖成川名赤賓河
又行二三日水西南來名赤里出入與赤賓河合又三四日水南來名忽䦨河東南來名也里術水與赤賓河合忽䦨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嶺綿亘千里水流五百餘里注也里術河也里術河亦出自南山西北流五百餘里入黃河其流浸大始名黃河然水猶淺人可涉
又一二日岐為八九股名也終斡倫譯言九渡通廣五七里可渡馬又四五日水渾濁土人抱革囊騎過聚落紏木斡象舟𫝊髦革以濟僅容兩人自是兩山夾束廣濶一里二里半里其深叵測
自渾河東北二百餘里與懐裏火禿河合
禿河源出西北偏西八百餘里入黃河
又東北流一百餘里過麻哈地又正北流一百餘里乃折而西北流二百餘里又折而正北流一百餘里又折而東流過崑崙山下畨名亦耳麻不剌其山
崑崙山髙峻非常腹及頂皆雪冬夏不消山麓綿亘五百餘里河隨山足東流
河行崑崙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濶及濶提濶及濶提二地相屬與亦西八思今河合
思今源出鐡豹嶺北正北流五百餘里入黃河又三日地名哈剌別里赤兒四達之衝也多冦盜有官兵鎮之近北三日河水過之
崑崙以西人簡少多出山南山皆不穹峻水益散漫其山東益髙地漸下㟁至狹隘有狐可一躍而過之處
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細隣哈剌
譯言細黃河自白狗嶺之北流五百餘里入黃河
又兩日水南來名乞兒馬出二水合流入河
乞兒馬出源出威茂州之西岷山之北水北流即古當州境正北流四百餘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餘里入黃河
黃河自乞兒馬出河與黃河合之後又西北流與鵬梭河合
鵬梭源出鵬梭山西北正北流七百餘里入黃河
折而西北流三百餘里又折而東北流過西寧州貴徳州馬嶺凡八百餘里與邈水合
邈水源自唐宿軍谷正北流五百餘里過三巴站入黃河
歸徳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𨽻吐蕃等處宣慰司州
又東北流過土橋站古積石州來羌縣城廓州搆米站界都城凡五百餘里過河州與野龎河合
野龎源自西傾山之北東北流五百餘里入黃河
河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旁貫莫知紀極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木暢盛世言河九曲彼地有三曲
又東北流一百餘里過蹅白城銀川站與湟水浩舋河合
湟水源自祁連山東北流一千餘里入浩舋河浩舋河源自刪丹州之南刪丹州東南流七百餘里入湟水二水合入黃河
又東北一百餘里與洮河合
洮河源出草撒嶺東北流過臨洮府凡八百餘里入黃河
北流過䝉古地八百餘里過豐州西受降城
折而正東流過䝉古地古天徳軍中受降城東受降城凡七百餘里
折而正南流過大同路雲內州東勝州與黒河合黒河自魚陽嶺之南西流五百餘里入黃河
正南流過保徳州葭州及興州境又過臨州凡一千餘里與吃那河合
吃那河源自古當州東南流過陜西綏徳凡七百里入黃河
又南流三百里與延安河合
延安源自陜西蘆子關亂山中南流三百餘里過延安府折而正東流三百里入黃河
又南流三百里與汾河合
汾河源自河東朔武州之南亂山中西南流過營州冀寧路汾州霍州晉寧路絳州又西流至龍門凡一千二百餘里入黃河
又南流二百里過河中府過潼關與渭河合
渭河出西傾山東流一千五百里入黃河
潼關與太行大山綿亘水勢不可復南乃折而東流河源東北流所歴皆西畨地至䦨州凡四千五百餘里始入中國又東北流過䝉古地凡二千五百餘里始入河東境內又南流至河中一千八百餘里通計九千餘里始東流平地
黃河出星宿海行九千餘里至潼關始出大山落平地又東南二千餘里而歸海合一萬二千餘里之間千溪萬𣲖漰湃湍激難可名狀今分南㟁北㟁以別之觀者可易覽雲
黃河總部職官 州縣及河官另載於州縣之下
總督河道部堂兼都御史節制五省駐劄濟寧
河南分巡通省河道駐劄省城
所屬開封歸徳彰徳衛輝懐慶河南南陽汝寧八府汝州一州
開封府管南河同知駐劄荊隆口
管河南岸滎澤鄭州原武陽武中牟祥符陳留蘭陽儀封九州縣四百八十三里半
開封府管北河同知駐劄陳橋鎮
管河北㟁武陟縣界起滎澤原武陽武封丘祥符陳留蘭陽儀封八縣至山東曹縣界止共三百一十里
歸徳府河捕通判駐劄本府
管河南北兩㟁南自儀封堤界起經考城商丘虞城三縣至江南碭山堤界止共一百五十六里北自儀封堤界起經考城芝蔴莊王家道口劉通集至山東曹縣堤界止長三十里
山東分巡濟寧道駐劄濟寧
所屬黃河上自曹縣界起下經單縣至碭山界
管理黃河兗州府總捕同知駐劄曹縣
轄曹單二縣管河北㟁西起河南考城界入曹縣經單縣東至江南山陽縣止長二百里
中河分司部差三年一代駐劄呂梁
所屬黃河自山東單縣起至江南安東縣新開河五港口止
淮徐道駐劄徐州
轄徐靈邳宿睢桃蕭沛豐碭十州縣
淮安府徐屬河務同知駐劄徐州
轄豐沛蕭碭徐州
分汛南岸自徐州界起至靈璧界止長一百一十里北岸自單縣界起下至徐州七里溝止長二百七十五里
淮安府邳宿河務同知駐劄邳州
轄靈璧睢寧邳州
分汛南岸上自徐州界起歴靈璧睢寧至宿遷界共一百二十九里北岸上自半山寺起下至直河鎮止長六十里其內運泇河上自黃林莊起下至宿遷窯灣止長一百二十里
淮安府宿桃管河同知管南㟁
轄宿遷桃源縣
分汛黃河南岸上自邳州界起下至清河界止歴宿桃二縣共二百零五里
淮安府管桃山清北㟁同知駐劄
轄宿遷桃源清河山陽
分汛北㟁上自直河鎮起下至桃源縣止共一百二十里其內順濟河上接邳州界下至駱馬湖口止共七十里
添設淮安府歸仁堤同知駐劄歸仁
淮揚道駐劄揚州
轄黃河山陽清河安東三縣
淮安府山清河務同知駐劄淮安府
分汛上自清河縣黃河下至新河周門海口止其運河上自清河縣李家淺起至寳應縣黃浦止共三百一十里
添設淮安府清安同知駐劄安東縣
添設淮安府髙堰同知駐劄
黃河南㟁
南㟁過潼關經河南河南府閿鄉縣靈寳縣澗水自南來入河
陜州〈北㟁濟源縣〉經峽石關〈三門七津〉澠池縣河中抵柱〈北㟁孟縣〉瀍水南來入河
河南府北邙山至孟津縣〈北㟁懐慶府河內縣〉
舊孟津巡檢司
師縣洛河伊河自南來入河
洛水出陜西冡嶺山伊水出陜西熊耳山相合入黃河黒石關至鞏縣〈北㟁溫縣〉東北池等三水並流入河〈河北㟁武陟縣〉河南管河道轄
開封府南河同知駐劄本府荊隆口
管黃河南㟁滎澤鄭州原武陽武中牟祥符陳留蘭陽儀封九州縣
開封府滎澤縣〈北㟁獲嘉縣〉
滎澤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南㟁防河長堤西自本縣小院村起經梨園村蘓家莊楊家嘴郝村東至鄭州堤界止長一十二里堡房十一座鄉堡夫二十二名
南㟁逼近省城最為喫𦂳如滎澤之小院村孫家渡中牟縣之黃煉集祥符縣之瓦子坡槐疙疸劉獸醫口陶家店張家灣時和驛兎伯堽埽頭集陳留縣之王家樓蘭陽縣之趙皮寨儀封縣之李景髙口普家營商丘縣之楊先口俱為要害
正統十三年河決張家渡全河從此南徙𢎞治二年河復決累開累塞萬歴十八年増築遙堤一道長五百八十六丈
鄭州〈北㟁西北新鄉縣 河北㟁原武縣 北㟁東北陽武縣〉小陳橋 判官村黃煉集 施家寨
鄭州知州 管河判官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滎澤界起經本州小陳橋東至原武界止長一里半無額設堡夫堡房三坐
原武縣縣治在河北職官見北㟁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鄭州界起經本縣馬家渡小陳橋判官村東至陽武堤界止長四十里鄉堡夫四十名堡房二十座
黃煉集一帶止有單堤一道尤恐不支萬歴十八年増築遙堤一道長六百丈
陽武縣縣治在河北職官見北㟁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原武堤界起經本縣申家莊穆家莊東至中牟縣堤界止長十八里鄉堡夫十八名堡房九座
中牟縣〈北㟁東北陽武縣北㟁西北原武縣〉槐疙疸 青孤堆 李仲英寨 陶家店 時和驛
中牟縣知縣 管河縣丞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陽武界起經本縣小渾溪新莊原墩寺朱姑村東至祥符界止長三十八里鄉堡夫四十八名堡房十九座
劉獸醫口埽壩逼臨河濱水漲則上勢必難守萬歴十七年築遙堤一道長二千七百三十二丈每歲守月遙二堤縱漫浸壩亦可無虞
陶家口洪武二十四年河決陽武縣由陳頴入灌陶家口係險要處所宜壩埽正當直射萬歴十八年増築遙堤一道長一千八百七十一丈
張家灣時和驛逼近省城沖刷甚急慮恐堤岸難守萬歴十八年増築遙堤一道長一千五百丈
開封府祥符縣〈河北岸西北封丘縣河北岸東北直𨽻東明縣〉 兎伯岡祥符縣知縣 管河縣丞
黃河南岸長堤西自中牟堤界起經本縣瓦子坡劉獸醫口平城店張家灣黃金壩董盆寺埽頭集東至陳留堤界止長一百七十三里徭堡夫一百七十三名鄉堡夫八名堡房八十六座
伯堽至埽頭一帶止有單堤一道尤恐沖潰黃水奔走鳯泗與李景髙口為患相同萬歴十八年増築遙堤一道長二千九百三十丈
隆慶六年所築縷堤自祥符縣起至直𨽻碭山縣止崇禎十六年流賊李自成決黃河開封府潦沒明宗室士民及田廬一空
陳留縣〈北岸西北封丘縣北岸東北宜𨽻東明縣〉李家樓
陳留縣知縣 管河縣丞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祥符堤界起經本縣胡家堂東至蘭陽堤界止長十八里鄉堡夫二十四名堡房十二座
蘭陽縣〈北㟁西北封丘縣東北東明縣〉 七村 趙皮寨 李景髙普家營
蘭陽縣知縣 管河縣丞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陳留界起經本縣七村堤東至儀封堤界止長七十八里鄉堡夫二十五名徭編夫十五名堡房二十座
嘉靖七年開趙皮寨白河一帶分殺水勢
嘉靖十三年河復決趙皮寨入淮水色忽白夏邑縣泰丘回村等集沖數口轉行東北流經蕭縣仍出徐州小浮橋下濟二洪
嘉靖十九年河決野鷄岡由渦河入淮二洪告涸開濬李景髙口支河引水出徐州濟洪閲二年亦淤
萬厯十七年河決李景髙口沖葛月堤入睢陳故道尋即塞之十八年自趙皮寨起至本口剏築遙堤一道長二千三百五十九丈
儀封縣〈北㟁東北直𨽻東明縣北㟁西北封丘縣〉石家樓 王家寨
儀封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蘭陽堤界起經本縣薛家口時家樓東至考城堤界止長九十六里堤夫六十六名堡房三十三座
儀封縣東北䕶城堤起至石家樓止長五十八里
歸徳府河捕通判
管黃河南㟁北㟁考城商丘虞城三縣防河長堤二道南㟁一百五十六里北堤見北㟁
王家集起至考城縣䕶城堤一十七里二百四十步
考城縣〈北㟁東北兗州府曹縣北㟁西北直𨽻東明縣〉
考城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儀封界起經本縣顔家集東至商丘堤界止長六十里堤夫六十名招選附近居民無工食亦無課程
歸徳府商丘縣〈北岸東北兗州府曹縣北岸西北直𨽻東明縣〉 梁靖口 新集 丁家道口 先口 劉家口 馬牧集 丁家道口為賈魯河故道
歸徳府商丘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考城界起經本縣蘓家林蔚家堂夏家樓東至虞城堤界止長四十二里額夫四十二名堡房十八座
黃河故道自丁家道口由馬牧集趙家圏薊關出徐州勢若建瓴上下順利嘉靖三十六年北徙一變而為溜溝再變為濁河又變為秦溝今由胡佃溝北陳後出濁河經行陸地漫散不能深刷成渠來流艱阻奔潰河南山東徐邳受害不免
虞城縣〈北岸東北山東兗州府城武縣〉 黃堌口
虞城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南㟁長堤西自商丘界起經本縣劉家口羅家口東至碭山界止長五十四里堤夫額內抽二十七名分為五十四名守堤堡房二十七座
中河分司駐劄呂梁
淮徐道兼轄
淮安府徐屬河務同知 轄徐州豐沛蕭碭
江南碭山縣〈北岸魚臺縣東北豐縣北岸西北單縣〉 趙家圏 徐溪口碭山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上自虞單縣界起下至豐蕭縣界止縷堤一道長六十里額設夫一百名
河北岸單縣南㟁虞城
隆慶六年自河南祥符縣起創築縷堤至直𨽻碭山縣止碭山舊縷堤原因旁堤取土以致堤根成河每上流劉霄等口漫溢則致灌堤壅激衝撞縷堤坐此不支今棄此堤於不用而另幇近年所築月堤已為得策又恐縷堤決則月堤亦危且碭山居豐沛上遊碭堤乃豐沛外戶外戶失守則堂奧隨之故復倣黃河順水壩之意於單碭接界處築斜長大堤一道長千餘丈使上流漫溢之水循壩徑歸大河不得迫縷堤以危月堤試有成效宜加意此壩冬春撥夫幇培伏秋倍夫防守此保全碭山豐沛一帶隄防關鍵也
豐縣
豐縣知縣 管河
南岸長堤上自碭山界起下至沛縣界止長四十八里遊夫五十名
蕭縣〈新 北岸東北呂梁城遷 北岸西北沛縣〉 石城 胡佃溝 北陳孤山 九里山 洞山
蕭縣西 永涸湖 姬村湖
蕭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南岸上自豐碭界起下至徐州界止長六十里縷堤上自趙家固起下至蕭縣兩河口單龍莊止長七十五里
沛縣在河北職官見北岸
大行堤自豐縣界起至本縣西門止長三十三里縷堤自豐縣華山起至徐州魏家莊長二十七里
徐州〈北岸東北呂梁城北岸西北浦縣〉 石佛山 臺頭山 魁山三山 房村
徐州知州 管河判官二員
南岸上自徐州界起下至靈璧界止長一百一十里城堤遊夫一百四十名徐州堤夫九十名碭山遊夫九十名
險工賈家嘴小店邢家莊賈家樓
南㟁小村險工一道關係民生春初估計歲修徐州創鑿魁山支河一道
南㟁徐州遙堤起天字號歴地𤣥黃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字號靈璧界止
徐州上河判官 下河判官在北㟁
南岸縷堤自魁山七里溝蘓北起下至靈壁界止長六十四里
遙堤自黃家鋪至劉家鋪長四十五里趙家鋪至禇家鋪長三十六里
城堤上自韓家山起至魁山止長十二里內有郭家嘴險工一道關係城池民命城堤夫一百四十名
房村徐州下河判官管黃河上自七里溝起下至來字堡靈璧界止長七十三里 房村格堤
南岸遙堤起徐州三山頭至李字號〈宿遷縣〉計長二萬八千五百五十八丈八尺所編字號與縷堤同前此南岸常決房村曲頭集等處民間田地一望成湖而正河坐此淤壂以致水發則舟行市中民棲山頭蓋由縷堤束水太急必難免於沖潰自南㟁遙堤築成範圍寛廣縱遇泛漲水勢淺緩易於防守防禦之法格堤最妙蓋縷堤既不可恃萬一決縷而入橫流遇格堤而止可免泛濫水退歸漕淤留地髙最為便利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淮安府邳宿同知 轄靈壁睢寧邳州
鳯陽府靈璧縣〈北岸東北邳州北岸西北呂梁城〉 單口 雙口靈璧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上自徐州界栲橯灣起下至睢寧界止長十五里南㟁堤工張寒來暑往八堡係本縣額設淺夫幇築淺夫三十名
南岸遙堤自靈璧界暑字號起歴往秋收冬字堡靈璧縣止
單口格堤暑字號鋪此處縷堤正當黃流之衝河狹水急必不可守今棄縷守遙水漲任其至遙以適瀠洄之性水退仍歸正河以免分奪之患
雙口遙堤〈收字號舖〉
淮安府睢寧縣〈北岸邳州〉 馬家淺 辛安 土山 象山
龜山 羊山
睢寧縣知縣
黃河上自靈璧曲頭集起下至邳州羊山止長六十四里淺夫三百一十二名又宿州恊濟夫六名虹縣恊濟夫六名
工程清水口 王家堡
南㟁遙堤睢寧縣藏字號起金字號睢寧縣止武家營朱家營孟家灣等處險工歴年修築
康熙十年又估築遙自田家莊起長八千八百二十八丈
馬家淺格堤〈成字號舖〉
辛安格堤〈雲字號舖〉
邳州黃河南㟁上自睢寧縣起下至宿遷界止長六十里
邳州在河北職官見北㟁
南㟁堤工係睢寧地方內有水玉二堡於順治十五年大溜南沖邳睢二州縣築月堤一道康熙十年又築遙堤一道雙溝棄縷守遙固為得䇿但恐漲水直至峯山未免分流今於邳州對河羊山龜山土山相接處剏築格堤長四百八十丈縱有順堤之水遇格即返仍歸正漕自無奪河之患此堤雖係睢寧地方然邳州不逺專責該州掌印管河官時加督閲培築之工勿怠勿忽
羊山格堤在生字號鋪
宿遷縣界〈宿遷在河北㟁〉起珍字號鋪至羽字號鋪止此處
新設宿桃管河南㟁淮安府同知駐劄宿遷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宿遷縣東小河口睢水白洋河來入黃河宿遷東四十里宿遷縣在河北職官見北㟁
黃河南㟁自邳州界起至桃源界止長一百二十里工程有彭家堡宋衣城
南㟁遙堤自睢寧古堆頭起至白洋桃源界止長一萬二千六百丈
睢水出蕭縣南經永涸姬村等湖歴宿州靈璧睢寧及各泉行潦之水名小河口㑹流又岐為白洋河皆入黃河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新設淮安府管歸仁堤同知駐劄歸仁
歸仁遙堤長七千六百八十二丈八尺前此黃河泛漲每倒灌入小河口白洋河並挾諸湖之水決歸仁堤直射泗州正河愈奪自築長堤橫截之後堤內田地悉皆乾出流民盡歸耕作鳯泗免沖潰之虞歸仁堤所以捍禦黃水睢水湖水使不得南射泗州並攻髙堰而又遏睢水湖水使之併入黃河蓋築沖刷關係最為重大每歲三月間即當播洪夫三百餘名協同本堤夫併力修䕶堤下宜密栽茭栁以塘風浪其水浸堤根利深處即預下䕶埽一二層樁笆欹朽者務逐一掘換填築內四鋪以至九鋪尤為危險工宜倍之每歲冬春宜多運樁𥣻繩草分貯各鋪其管河主簿督令專駐本堤以便督率前歲議築石壩以工力不足僅成二千一百丈尚餘二千九百丈若得全完幇䕶之工可免矣然其槖籥則又在小河口之謹塞蓋小河通則睢水徑入黃河而歸仁之水減半其藩籬則又在耿車時兒灘一帶之堤蓋此堤髙厚堅固則睢水不能浸入埠子等湖而小河常通矣故上自髙車下至時灘皆當接築長堤歲加修守且密栽茭栁以䕶之蓋修守此堤即所以修守歸仁也況小河常通則靈睢宿遷積水得泄而沮洳漸成膏腴舟行徑直免犯湖險而小民便於販易其為地方利非淺鮮也司河者宜加意促成之
孫家灣 煙墩
桃源縣〈北㟁東北清河縣北㟁西北宿遷縣〉 馬厰坡 腰鋪 煙墩險工
王簡 張福堤
桃源縣知縣 管河主簿 添設同知主簿各一員黃河上自宿遷古城起至清河駱家營止長八十五里南㟁煙墩龍窩二險工及李家口談家灣髙家灣陸家壩
南㟁遙堤自煙墩舊大王廟起至馬厰坡止長七千二百九十六丈淺夫七十三名
桃源縣地方有馬塲坡橫堤長七百四十六丈蓋慮黃水大漲則從此入淮而淮為之淤淮水大漲則從此洩出而清口流弱故特築橫堤一道以遏之使黃不得入淮不得出最為𦂳關宜慎修之
桃源河南㟁有諸決口自馬厰坡南奔入淮而北㟁又決崔鎮等口故正河淤墊今北面既築遙堤而南面因馬厰坡一帶髙崗橫築斜堤一道兩堤夾挾自無奪河之患
中河分司
淮楊道兼轄
淮安府管山清河務同知駐劄本府
清河黃河南㟁西自桃源界吳城起東至運河口二十五里又自運河口起至山陽界李家淺止八里又自運口起至文華寺迤東七里墩山陽界止計七里
清河縣治在河南職官見南㟁
王簡張福堤在清河南㟁淮水從此二口洩入黃河致分淮水之力而清口淤淺且黃水泛漲亦能倒灌入淮今築堤捍之淮無所出黃無所入而清口之力專矣
淮河口通濟閘〈河北岸清河縣〉
新莊閘漕運咽喉 閘官一員夫三十名
河南岸天妃壩石工惠濟祠後樁草工係官工
甘羅城
清江浦堤
西橋𥚃壩係當直射之處且逼近淮城最為險要今砌西橋石工九十八丈裡壩石工一百餘丈
中河分司
淮道兼轄
淮安府新設管河山旴同知
淮安府山陽縣 徐家壩 栁浦灣厰 盧浦 羊寨各套 廟灣
山陽縣知縣 管外河主簿
黃河南㟁自清河界李家淺起至北沙止三百一十里內極險則有王家堤石工新溝建儀蘓嘴淤工馬邏五大樁埽險工又條堤內之顔家河真武廟原係官修又潘家滛塞周艾口張蒯賈三滛茭清七溝侍家塢四堡溝北沙等口原係民修
栁浦灣厰
馬邏巡司
羊寨巡司
歲守淮城北㟁遙堤清江浦起由栁浦灣至髙嶺止共堤一萬六千九十一丈近又加至戴百戶營止共堤八千一百五十六丈向來置之若棄萬歴十三年范家口一決淮城幾為魚鱉工費不貲復還故物今設大使一員夫五百名專守一帶堤岸乃淮安城北外捍殊為喫𦂳如有汕刷隨宜修補倘遇大有損動此於堤內有産之家量起夫役相幇修築伏秋之時選撥省祭隂醫等官畫地分守仍須預備樁草繩葦之𩔖各安置要害處所以待不時之需每歲冬春之交即預行申飭山陽縣自今河由草灣正河俱淤殊不足慮然河性不常一旦忽歸正道修守之法仍須誌之
守徐家壩清河以下黃淮二凟交流注海越五十里一大折於淮郡之西橋又三十餘里一大折於徐家壩其衝激怒號之勢無異西橋前此治者屢壩屢壊為與水爭尺寸地耳今議棄舊址只營月壩去水稍逺令無湍流外䕶樁埽用實壩基事省功倍良得築也毎歲𣲖撥官夫預備物料伏秋將屇專責山陽縣令督管河主簿不時巡視少有圯壊輙先綜理年復如斯斯永頼之
兩河清彚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六
益都薛鳯祚撰
黃河
黃河北岸
北岸過潼關至懐慶府河內縣濟水北來入河
濟水出濟源縣〈河南岸陜州〉經孟津〈南岸東南澠池縣〉至懐慶府河內縣入黃河〈南岸孟津縣〉
武陟縣東沁河北來入河
沁河發源於沁州綿山穿大行達濟源縣至懐慶府武陟縣與黃河合其湍急之勢較黃河益甚而武陟縣東㟁之蓮花池金屹𡽊最其沖射要害之處也萬歴十五年沁從此決新鄉獲嘉一帶俱為池沼每年堵築埽壩勞費不貲且壩為商民輳集之處煙㸑不下千餘倚堤為命今議甃石四百三十五丈隨守隨脩限以三年告成此堤一成永久可恃而議者畏難尚未興舉其北㟁大樊村亦係埽灣要害幇堤捲埽均在司河者留意焉
詹家店萬歴十六年創接堤四百八十五丈五尺沁水入河之後北岸逼近漕河關係運道最為𦂳要如滎澤縣之甄家莊郭家潭陽武縣之脾沙堽原武縣之廟王口封丘縣之於家店中濼城荊家口祥符縣之黃陵岡陳橋貫䑓馬家口陳留寨蘭陽縣之銅瓦廂板厰樊家莊張村集馬坊營儀真縣之穵泥河煉城口榮花樹三家莊考城縣之陳隆莊芝麻莊孝城口係為要害
河南管河道轄
開封府北河同知駐陳橋鎮專管北岸滎澤原武陽武封丘祥符陳留蘭陽儀封八縣防河長堤三百一十一里
滎澤縣治在河南㟁職官見南岸
黃河北岸長堤西自武陟界起東至原武界止長八里堤夫六名堡房三座
廟王口係埽灣去處恐縷堤難支萬歴十八年増築遙堤一道長一千一百五十五丈
原武縣〈南岸鄭州〉 賣家賽
原武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長堤西自滎澤界起經本縣廟王口胡村鋪東至陽武界止長五十里堤夫三十二名徭夫十六名堡房十四座
買家寨萬歴十八年創築月堤一道長九百丈
陽武縣〈南㟁西南中牟縣南㟁東南開封府〉 脾沙崗 中灤城
陽武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㟁西自原武界起經本縣潭口寺脾沙岡東至封丘界止長四十里堤夫二十四名徭夫十二名堡房十六座
脾沙岡隆慶元年築壩係埽灣去處毎歲湏下埽捲築
於家店荊隆口中灤城三處相連最為險要毎歲捲埽固壩覔土加堤防守
荊隆口𢎞治二年河決沖張秋萬歴十五年又決長東二縣幾致泥溺遂塞
十七年剏築遙堤一道長二千九十丈
封丘縣〈南岸東南開封府南岸西南中牟縣〉 陳橋集 貫臺 馬家口陳留寨 銅瓦廂 板厰 樊家店 張村集
封丘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㟁長堤南自陽武界起經本縣於家店荊隆口東至祥符界止長四十里堤夫五十名徭夫二十六名堡房二十九座
祥符縣治在河南職官見河南岸
北㟁長堤西自封丘界起經本縣陳橋集馬家口回回寨東至陳留界止長五十八里堤夫五十六名堡房二十八座
陳留縣治在河南職官見河南岸
北㟁長堤西自祥符界起東至蘭陽界止長二里堡夫四名堡房二座
直𨽻大名府屬長垣東明二縣舊有長堤一道延亘一百三十里東至山東曹縣白茅堤西至河南封丘縣新豐村止堤外即有淘北河一道相傳即黃河故道也萬歴十五年河由河南封丘縣荊隆口決水挾淘北河沖決本堤之大社口兩邑昏壂該工都科給事中常 㑹同撫按 題修築完然堤外有月堤三壩名曰三尖口吳家口劉家口在長垣利在洩水不肯閉塞在東明懼其受渰堅欲堵截兩相掣肘雖有壩名終屬虛應即今長垣專設府佐駐守杜盛集而又畫界分理長垣縣管九十七里東明縣管三十三里建舖設夫以時修守堤既固矣三壩有無不足較也夫壩之有無係於長堤而堤之利害全在荊隆一帶故添設開封府同知專駐劄荊隆雖衞河南實衛長東二縣也總之荊隆堅守則長堤無事長堤無事則三壩不用二縣之民永帖衽席此探本窮源之論不可不知也長東河官須時時偵探荊隆口堤岸少有沖汕即申總河施行
陳留寨銅瓦廂舊係沖擊去處每歲幇築防守蘭陽縣治在河南㟁職官見南㟁
北㟁長堤西自陳留界起經銅瓦廂板厰商家營馬家營東至儀封界止長四十九里堤夫四十四名徭夫三十六名堡房四十座
直𨽻大名府長垣縣〈南岸西南蘭陽縣南岸東南儀封縣〉
杜盛集大名府管河㕔
馬房營〈河南岸蘭陽縣〉係埽灣去處猶恐縷堤難支今於背後剏築月堤一道縷堤改為月壩每歲慎加修防
儀封縣治在河南職官見南岸
北岸長堤西自蕭陽界起本縣扼泥河小宋集三家莊東至考城界止長六十四里堤夫五十二名徭夫三十六名原額蘭陽撥儀封煉城口徭夫二十六名堡房五十三座
煉城口〈河南㟁東南儀封縣〉埽壩最為喫𦂳每歲宜下廂邉埽䕶之
榮花樹〈河南岸儀封縣〉埽壩長一千二百六十丈係迎溜去處每歲加工修守
王家莊〈河南岸西南儀封縣〉埽壩正當河身已被沖塌萬歴十八年退𥚃預築埽壩一道
河南管河道轄
歸徳府河捕通判除南㟁外管河北岸三十二里管考城縣
歸徳府考城縣治在河南㟁職官見南㟁
北㟁長堤西自儀封界起經考城縣芝蔴莊王家道口流連集東至山東曹縣界止長三十二里徭夫五十名堡房十六座
黃陵岡〈南㟁西南睢州南㟁東南考城縣〉
陵岡堤決趨張秋二年塞之每歲加工修守黃陵岡賈魯舊岸
芝蔴莊陳隆口〈南岸考城縣〉二處埽壩相連埽刷甚急每歲慎加防守
李秀口〈南岸寧陵縣〉考城縣
位家灣〈南㟁歸徳府商丘縣〉大王廟
武家壩〈曹縣西〉隆慶六年築壩係迎溜去處最關𦂳要萬一有失則金鄉等邑悉成沮洳且遺患於運河宜歲加修守萬歴十七年武家壩外忽成淤灘此亦一時之幸未可恃以為安也
山東濟寧管河道轄
兗州府管河同知兼總捕務駐劄曹縣
曹縣〈南岸西南商丘縣南岸東南虞城縣〉 牛市屯 王家厰 劉滿莊月堤 王家壩 雙堤 牛頭河
曹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上自河南考城縣起經青俸集縷水堤月堤遙堤等下至單縣界止長一百零二里夫役 曹縣三百六十四 曹州一百二十六 定陶八十 金鄉二百八十四 城武二百三十二 徭堡夫六百七十六名 曹州民夫三百五十 曹縣民夫六百單縣三百 金鄉三百 城武三百二十 定陶二百三十〈民夫𠉀農隙量起不給工食〉
王家壩正徳七年築北大壩自位家灣起至雙堌集長八十里後接長三十里
王家壩亦係𦂳要歲加修守萬一有失則城武金鄉數邑悉成沮洳
曹縣西河南㟁丁家道口賈魯舊河
嘉靖二十六年河決曹縣衞谷亭運道
曹單二縣大行堤
康熙十年河決牛市屯遂築塞外口 康熙三十年開引河一道水盡歸漕
單縣〈南㟁東夏邑縣南㟁西永城縣〉 堅城集 叚家口
單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上自曹縣界起下至程朱王口朱家樓〈闕〉家莊孟家樓江南碭山界止長六十八里單縣金鄉城武徭堡夫七百七十九名
江南碭山縣治在河南職官見南岸
碭山縣北岸縷堤上自單縣界起下至豐縣界止長四千八百六十丈計二十七里
碭山縷堤衝擊不支另築月堤一道又慮縷決月危且居豐沛上流碭山失守豐沛亦虞故復於單碭接界處斜築堤一道長千餘丈使上流循壩歸河不得廹縷危月最為喫𦂳歲修勿緩
嘉靖二十二年河趨東北叚家口分六股大溜溝小溜溝秦溝濁河煙脂溝飛雲橋俱由運河至徐州入洪又分一股由碭山堅城集下郭貫樓散五小股龍溝母河梁樓溝湖佃溝亦從小浮橋入洪已而皆入濁河
清水河月堤𨽻豐縣每被浸刷萬歴十七年又添築月堤一道長二千五百丈每歲加修勿怠
邵家壩萬歴六年所築遏斷秦溝舊路最為喫𦂳又接築數百丈今復幇築髙厚歲修之功必不容已
江南豐縣〈南岸西南碭山縣南岸東南蕭縣〉 華山 戚山
北岸縷堤上自碭山界起下至沛縣界止長四十八里內大行堤上自單縣界起下至沛縣界止長五十里
豐縣知縣 管河主簿
額設逰夫五十名豐縣邵家大壩乃斷絶秦溝舊路最為喫𦂳今已倍幇髙厚又接長數百丈毎歲宜謂徐北堤夫赴此加修加守若日後夫役錢糧有餘再於華山續築大壩直至樓子集將秦溝濁河二口俱斷則全勝之築也但壩湏髙大斜向東南勿令兠水乃可經久姑識之以俟將來
嘉靖六年河決曹縣城武縣楊家口梁靖口吳士舉等處沖入雞臺
嘉靖九年河由單縣侯家林決塌塲口沖谷亭十一年十二年水俱不至十三年廟道口淤塞
嘉靖四十六年河決沛縣二三等鋪沖入運河亦由湖陵城口入湖城本年九月馬家橋堤成障水南趨至冬沛縣斷流
沛縣〈南㟁西南碭山縣南㟁東南蕭縣〉 飛雲橋 郭貫樓 支將軍廟 舊茶城口 塔山 鎮口閘〈漕黃交㑹〉
沛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大行堤上自豐縣界起下至本縣西門外頭堡止計三十三里
縷堤上自豐縣華山界起下至徐州位家莊止長二十七里
蕭縣
北岸上自豐碭界起下至徐州界止長七十五里
蕭縣知縣 管河主簿
額設徭夫一百名
鎮口閘徐州上河管河判官管舊運黃河上自鎮口閘起下至徐州洪七里溝止長三十七里
鎮口古洪二閘以東多傍山𪋤以西一里平曠濁河紅流更無隄防黃水出㟁橫截閘河腹心受病故於塔山支河接築縷堤九百四十二丈而牛角灣係茶城運河舊渠又築壩一道東接塔山西接長堤計二里許以遏黃流旁入但壩地原係河身下多積沙創築卑薄連歲失守肘腋為患已於本壩之南自舊縷堤支將軍廟起東接塔山増築長堤七百餘丈頗得重門禦暴之意冬春之際多加幇䕶伏秋之時晝夜防守預辦樁草以備不虞夏鎮第一要害宜殫心力勿忽
正徳四年河決沛縣飛雲橋入運河
嘉靖八年飛雲橋水北徙魚臺谷亭舟行閘面嘉靖四十四年黃水異常郭貫樓淤平全河溢行泛濫自沙河至徐州全河俱入北股至曹縣塘林集以下向北分二股南一股繞沛縣戚山楊家集入秦溝入徐北一股繞豐縣華山向東北由三教堂出飛雲橋分十三股至湖陵城口散漫湖坡達徐隆慶六年剏築縷水長堤捍之水不北浸萬厯六年築邵家大壩遏之南徙迄今由濁河至鎮口㑹運河並流達徐隆慶六年所築縷堤萬厯八年大加幇築髙厚十八年又復加幇係運河關鍵以後湏歲加修守
萬歴十七年塔山東南築堤九百餘丈
萬歴十八年塔山西北築堤七百餘丈
徐州在河南職官見南岸
黃河上自蕭縣起下至靈璧縣止長一百四十五里北岸縷堤自獅子山起至土山寺計十二里長山堤十五里花谷黒山三堤各長三里
北岸長樊大壩險工一道關係運道全河直射每歲春初估計其事宜與城堤同〈城堤見南㟁〉額設夫一百五十三名本州境內狼矢溝吳家堂韓壩等工亦係埽灣要害額設堤夫九十名〈徐州代沛縣出入將沛縣之夫扺徐州之夫故名換夫〉長夫三百六十名停役一半實在一百八十名宿州恊濟夫十五名
北岸小浮橋 駱駝山 東岸驛 土山寺 長山狼矢溝 赤蘭村 樊家店 塔山 塘臍溝 呂梁城 谷山 栲橯灣 郭山 泇河 花山 龎家山 七墩山 蚧蟃湖 上二山 岠山
磨臍溝減水壩徐州東岸南去十餘里有狼矢溝又東去十五里有磨臍溝毎歲黃水漲發則從狼矢溝直下至磨臍溝洩出赤龍潭經蚧蟃諸湖駱馬湖出宿遷董陳二溝嘉靖年間全河俱從此出而兩洪正河俱為之奪萬歴七年已於本溝築遙堤一道但地形甚卑水入囊㡳隨復沖決遂議築減水石壩一座余郎中親往視之不可而止今此議尚存總河潘躬率中河沈郎中往視之地形較之河口卑數丈黃水暴漲之時必至逾堤漫流豈肯循軌入壩今議於長塔二山新築堤中建石壩一座長三十丈水漲則洩水退歸漕自無奪河之患矣但壩西與徐州居民甚不利此恐有盜決之患湏特設一老人常用㸔守庶可久耳
小浮橋故道今淤伏秋大漲僅出三分之一
徐州洪石岩今已削平建迴瀾亭於其上
呂梁城中河分司〈東南靈璧縣〉
北岸遙堤字號鋪徐州界起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睢寧界起〉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曹嚴華〈邳州界〉
江南鳯陽府靈璧縣〈西北呂梁城〉
靈璧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北岸上自徐州栲橯灣起下至睢寧界止長一十五里
淮安府睢寧縣在河南職官見河南岸
黃河北岸上自靈璧界起下至象山止長六十四里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淮安府邳宿河務同知駐劄邳州
邳州〈南㟁睢寧縣〉 周湖 栁湖 直河 黃墎湖 駱馬湖 董家溝 陳家溝
邳州知州 管河判官
北㟁黃河上自睢寧界平山起下至宿遷界直河止長六十里泇河界〈見泇河〉
北㟁董家堂五工頭二處迎溜頂沖每歲春初估計動支河銀辦築工完具結題銷
青墩營 康熙六年築月堤一道二千二百丈十年又築遙堤四千六百一十七丈
邳州東南六十里原有直河以宣泄䝉沂諸山之水近因濁流倒灌直河遂淤諸山水俱迤邐由駱馬湖經董陳二溝以出入大河水勢紆迴則近邳田地常被淹浸湖波淼𣺌則𠉀風舟楫遲滯艱危不特直河居民失市㕓之利已也昔已開復通行而迤裏閻家集等口乃原係駱馬湖故道築長堤遏水此堤之堅瑕乃直河所視以通塞者須水發之時嚴行防守不令復入駱馬湖庶直河可保不淤也此與耿車時灘之堤同一關捩在司河者加之意耳
北岸遙堤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栢水竇字號
自直河至古城因河外諸湖藉以容蓄泛漲之水湖外髙岡乃天然遙堤故不議築
中河分司
淮徐道兼轄
新設北岸淮安府管宿桃山清河務同知駐宿遷縣宿遷縣〈南岸西南鳯陽府南岸東南虹縣〉
宿遷縣知縣 管河主簿
北岸上自邳州直河起下至桃源古城界止長二百一十里〈順濟河見泇河〉
北岸古城險工每歲春初估修
宿遷縣遙堤北岸自邳州起至桃源界止長一萬八千八百九十丈
宿遷縣前髙謝羅口水勢沖刷堤㟁單薄危險見經估修淺夫二百三十名
桃源縣〈在河南岸〉 古城 崔鎮〈石壩〉 徐昇〈石壩〉 李大〈石壩〉三義〈石壩〉 吳城 七里溝 黃家嘴 新莊口
桃源縣治在河南職官見南㟁
北岸上自桃源古城起下里清河駱家營止長八十里淺夫七十三名
北岸遙堤自桃源古城起至清河界止長一萬四千三百四十七丈
南北兩岸遙堤既築水歸正河田廬可免水患但恐異常之漲河水盈溢或至橫決故設減水壩於遙堤之中以便分殺且無衝決遙堤之患徐昇李大三義三壩之意皆然而俱設於北岸者以其從灌口入海之順也
原有崔鎮徐昇李大三義四壩為洩水之區今皆沖沒見具題築
清河縣〈南岸王簡張福堤南㟁東南清江浦又東南淮安府〉
灣河 赤晏廟 顔家河
清河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上自桃源駱馬營起至運河二十五里又自運河口起至王家營三十里又自王家營起至娘子莊四十里共九十里
北岸吳城起至四鋪溝止內有險工儒學門前至龍王廟止縣西起至吳城止遙堤三千三百三十七丈龍王廟至四溝工係民修遙夫三百一名
草灣河嘉靖三十二年開衝時通時塞萬歴十七年後大通奪正河十分之七今又移草灣之東至頭鋪乃歸正河
山陽縣治在河南岸職官見河南岸
北岸自清河四堡溝起至永豐店安東界止長三里工係民修
安東縣 雲梯關〈河南岸廬浦〉 各套 廟灣海口〈縣東南〉五港口〈在縣北新河一路〉
中河分司
淮道兼轄
淮安府清安管河同知駐劄安東縣
安東縣知縣 管河主簿
黃河北岸自清河四鋪口起至廟灣止二百五十里新開黃河北岸上自清河界娘子莊起下至五港海口止康熙三年河沖便益門四年茒良口駱家口張家口二鋪口河決水勢橫流十年總河王 堵塞茆良口張家口駱家口尚有二鋪口邢家口見議挑築歴代治河
漢武帝元光三年春河北徙從頓丘東南流夏復決濮陽瓠子注鉅野通淮泗汛郡十六
元帝永光五年冬河決初武帝既塞宣房後復決於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入海廣深與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是歲河決清河靈鳴犢口而屯氏河絶
成帝河平元年河決平原流入濟南千乘以王延世為河堤使者治決河
杜欽薦王延世為河堤使者延世以竹絡長四丈大九圍盛以小石兩船夾載而下三十六日功成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
成帝綏和二年求能濬川疏河者
待詔賈讓奏言治河有上中下三䇿徙冀州之民當水沖者決黎陽遮害亭放河使北流入海出數年治河之費以業所徙之民使神人各安其所而不相奸且以大漢方制萬里豈與河爭尺寸地哉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載無患故為上䇿若乃多穿漕渠於冀州使民得以溉田分殺水怒雖非聖法然亦救敗術也故謂之中䇿
若乃繕完故堤増卑培薄費勞無已數逢其害是為下䇿
謹按賈讓之論多非䇿後人有稱述之者恐貽誤來世集中屢有駁正
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河汴決壊有薦樂浪王景能治河者四月詔發卒數十萬遣景與謁者王吳修治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里十里立一水門令相洄注無復潰漏之患雖簡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焉自明帝及魏晉六朝至唐開元數百餘年數書連雨大水而河無橫決之患其功大矣
唐昭宗乾寧三年四月河漲將毀滑州朱全忠決為二河夾城而東為害滋甚
後唐同光二年七月唐發兵塞決河先是梁於楊劉決河以限晉兵累年為曹濮害至是塞之未幾復壊
宋太祖乾徳五年帝以河堤屢決分遣使行視發畿甸丁夫繕治自是歲以為常皆以正月首事季春而畢
開寳五年霖雨不止河堤又決詔縉紳多士草澤之中有素習河渠之書深知疏導之䇿許詣闕上書朕當親覽勉副詢求當示甄異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五月河決滑州泛澶濮曹濟東南流至彭城界入於淮
真宗咸平三年五月河決鄆州浮鉅野入淮泗
大中祥符四年九月河棣州屢塞屢決民苦久役而終憂水患六年乃徙州於陽信之八方寺
天禧六年六月滑州河溢歴澶濮漕鄆注梁山泊又合清水古汴渠東入於淮
天禧五年正月知滑州陳尭佐恐西北小壊城無外禦築大堤於城為䕶復鑿橫木下高木數條置水旁以䕶岸謂之木龍當時頼焉有詔嘉奬
明道二年徙朝城於社婆村廢鄆州淄州之二鎮以避水
神宗熙寧十年河大決於澶州流段絶河道南徙東滙於梁山張澤濼分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於淮一合北清河入於海
丘文莊曰此黃河入海之始
徽宗大觀元年河決䧟鉅鹿縣冀州河溢壊信都南宮兩縣
元成宗大徳元年秋河決杞縣浦口塞之明年復決塞河之役無歲無之是後水北復入故道
順帝至正四年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黃河暴溢水深二丈北決白茅堤又北決金堤濱河郡縣濟寧虞城碭山魚臺金鄉豐沛定陶楚丘武城以至曹州等處皆罹水患止浸安山湖沿入㑹通運河濟南間將壊兩漕司鹽塲至正十一年四月詔賈魯治之發汴梁大名府十三路民十萬人廬州等戍軍二萬人是月二十二日鳩工九月工成舟楫通行賈魯河記雲翰林學士歐陽懸曰司馬遷班固記河渠溝洫僅載治水之道不言其方後世任斯事者無所考則今從賈魯訪問方畧又詢過客質史牘作至正河防記使來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可得其法治河一也有疏有塞有濬三者異焉釃河之流因而導之謂之疏去河之淤因而深之謂之濬抑河之暴因而扼之謂之塞疏濬之別有四曰生地曰故道曰河身曰減水河生地有直有紆因直而鑿之可就故道故道有髙有卑髙者平之以趨卑髙卑相就則髙不壅卑不豬不慮夫壅生潰豬生堙也河身者水雖通行身有廣狹狹難受水水溢悍故狹者以計闢之廣難為岸岸善崩故廣者以計禦之減水河者水放曠則以制其狂水隳突則以殺其怒治堤一也有剏築修築補築之名有治水堤有截河堤有䕶岸堤有縷水堤有石船堤治埽一也有岸埽水埽有龍尾埽攔頭馬頭等埽其為埽臺及推捲牽制埋掛之法有用土用石用鐡用草用木用找周䋎之方塞河一也有缺口有豁口有龍口缺口者已成川豁口者舊常為水所豁水退則口下於堤水漲則溢出於口龍口者水之所㑹自新河入故道之處也此外不能悉書因其用功之次第而就述於其下焉其濬故道深廣不等通長二百八十里百五十四步而強功始自白茅長百八十里繼自黃陵岡至南白茅闢生地十里口初受廣百八十步深二丈有二尺以下停廣百步髙下不等相折深二丈及泉曰停曰折者用古筭法因此推彼知其勢之昂相凖折而取勻停也南白茅至劉莊村接入故道十里通折墾廣八十步深九尺劉莊至專固百有二里二百八十步通折停廣六十步深五尺專固至黃固墾生地八裡面廣百步底廣九十步髙下相折深丈有五尺黃固至哈只口長五十一里八十步相折停廣墾十步深五尺又濬凹里減水河通長九十八里百五十四步凹里村缺河口生地長三里四十步面廣六十步㡳廣四十步深一丈四尺自凹里生地以下舊河身至張賛店長八十二里五十四步上三十六里墾廣二十步深五尺中三十五里墾廣二十八步深五尺下十里二百四十步墾廣二十六步深五尺張賛店至楊青村接入故道墾生地十有三里六十步面廣六十步㡳廣四十步深一丈四尺其塞專固缺口修堤三重並補築凹里減水河南岸豁口通長二十里三百十有七步其剏築河口前第一重西堤南北長三百三十步面廣二十五步底廣三十三步樹置樁橛實以土牛草葦雜稍相兼高丈有三尺堤前置龍尾大埽言龍尾者伐大樹連稍繫之堤旁隨水上下以破囓㟁浪者也築第二重正堤並補兩端舊堤通長十有一里三百步缺口正堤長四里兩岸相接舊堤置樁堵閉河身長百四十五步用土牛葦草稍土相兼修築㡳廣三十步修高二丈其岸上土工修築者長三里二百一十五步有竒髙廣不等通髙一丈五尺補築舊堤者長七里三十步表裏培薄七步増卑六尺計髙一丈築第三重東後堤並修接舊堤髙廣不等通長八里補築凹里減水河南㟁豁口四處置樁木草土相兼長四十七步於是堤塞黃陵全河水沖及㟁上修堤長六十六里百三十八步其修大堤制水者二長十有四里七十步其西復作大堤制水者一長十有二里百三十步內剏築㟁上土堤西北起李八宅西堤東南至舊河㟁長十里百五十步顛廣四步趾廣三丈髙丈有五尺仍築舊河岸至入水堤長四百三十步趾廣三十步顛殺其六之一修接入水兩㟁埽堤並行作西埽者夏人水工徴自靈武作東埽者漢人水工徴自近畿其法以竹絡實以小石每埽不等以蒲葦綿腰索經寸許者縱鋪廣可一二十步長可二三十步又以曵埽索綯經三寸或四寸長二百餘尺者橫鋪之相間復以竹葦麻𥣻大䌇長三百尺者為管心索就繫綿腰索之端於其上以草數千束多至萬餘勻布厚鋪於綿腰索之上櫜而納之丁夫數千以足蹅實推捲稍髙則以水工二人立其上而衆人同聲力舉用大小推梯推捲成埽髙下長短不等大者髙二丈小者不下丈餘又用大索或呼為腰索轉致操管心索順埽臺立蹅或掛之臺中鐡貓大橛之上以漸縋之下水埽後掘地為渠䧟管心索於渠中以散草厚覆築之以土其上復以土牛雜草小埽稍土多寡厚薄先後隨宜修築埽臺務使索制上下縝密堅壯互為犄角埽不動揺日力不足夜以繼之積累既畢復施前法捲埽以壓先下之埽量水淺深制埽厚薄壘之多至四埽而止兩埽之間置竹絡或三丈圍四五尺實以小石土牛既滿繫之竹纜其兩旁並埽密下大樁就以竹絡上大竹腰索繫於樁上東西兩埽及其中絡之上以草土等物築為埽臺約長五十步或百步再下埽即以竹索或麻索長八百尺或五百尺者一二雜廝其餘管心索之間𠉀埽入水之後其餘管心索如前埋掛隨以管心長索置逺五七十步之外或鐡貓或大樁之上曵而係之通管束累日所下之埽再以草土等物通修成堤又以龍尾大埽密掛於䕶堤大椿分析水勢其堤長二百七十步北廣四十二步中廣五十五步南廣四十二步自顛至趾通髙二丈八尺其截河大堤髙廣不等長十有九里百七十七步其黃陵北㟁者長十里四十步築岸上土堤西北起於東北故堤東南至河口長七里九十七步顛廣六步趾倍之而強二步髙丈有五尺接修入水施土牛小埽稍草雜土多寡厚薄隨宜以修疊及下竹絡安大樁繫龍尾埽如前兩堤法唯修疊埽臺増用白䦨小石並埽上及前㳺修埽堤一長百餘步直抵龍口稍北攔頭三埽並行埽大堤廣與剌水二堤同通前列四埽間以竹絡成一大堤長二百八十步北廣百一十步其顛至水面髙丈有五尺水面至澤腹髙二丈五尺通髙三丈五尺中流廣八十步其顛至水面髙丈有五尺水面至澤腹髙五丈五尺通髙七丈並剏築縷水橫堤一東起北截河大堤西扺西剌水大堤又一堤東起中剌水大堤西扺西剌水大堤通長二里四十二步亦顛廣四步趾三之髙丈有二尺修黃陵南岸長九里百六十步內剏岸上堤東北起新補白茅故堤西南至舊河口髙廣不等長八里二百五十步乃入水作石船大堤蓋由是秋八月二十九日乙巳故道河流先所修北㟁西中剌水及截河三堤猶短約水尚少力未足恃決河勢大南北廣四百餘步中流深三丈餘益以秋漲水多故河十之八兩河爭流近故河口水刷岸北行洄漩湍激難以下埽且埽行或遲恐水盡湧入決河因淤故河前功遂隳賈魯乃精思障水入故河之方以九月七日癸丑逆流棑大船二十七艘前後連以大桅或長樁用大麻索竹絙絞縳綴為方舟又用大麻索竹絙周船身繳繞上下令牢不可破乃以鐡貓於上流硾之水中又以竹絙絶長七八百尺者繫兩岸大橛上每絙或硾二舟或三舟使不得下船腹畧鋪散草滿貯小石以合子板釘合之復以埽密布合子板上或二重或三重以大麻索合之急復縳橫木三道於頭桅皆以索維之用竹編笆夾以單石立之桅前約長丈餘名曰水桅復以木搘柱使簾不偃仆然後選水工便㨗者各船各二人執斧鑿立船首尾岸上槌鼓為號鼓鳴一時齊鑿須㬰船宂水入並沉遏河水怒溢故河水暴増即重更水令後復布小埽土牛白䦨長稍雜以草土以物隨冝填垜以繼之石船下詣實地出水基趾漸髙復捲大埽以壓之前船勢畧定尋用前法沉餘船以竟後工昏曉百刻役夫畨休甚勞無少間斷船堤之後草埽三道並舉中置竹絡盛石並埽置樁繫䌫四埽及絡一如修北截水堤之法第一中流水深數丈用物之多施工之大數倍他堤船堤距北㟁纔三四十步勢廹束河流峻若自天降深淺叵測於是先卷下大埽約髙二丈者四五始出水面修至河中一二十步用工尤艱薄龍門喧豗猛疾勢撼埽基䧟裂欹傾俄逺故所觀者變色衆議騰沸以為難合然勢不得已魯神色不動機觧㨗出進官吏工徒十餘萬人日加奬諭辭㫖懇切衆皆感激赴工十一月十一日龍口遂合決口絶流故道復通又於堤前通捲攔頭埽各一道多者或三或四前埽出水管心大索繫前埽硾後攔頭埽之後後埽管心大索亦繫小埽前攔頭埽之前後先覊縻以錮其勢又於所交索上及兩埽之間壓以小石白䦨土牛草土相半厚薄多寡相勢措置埽堤之後自南岸後修一堤抵已閉之龍口長二百七十步船堤四道成堤用農家塲園之具曰轆軸者穴石立木如比櫛埋前埽之旁每步置一轆軸以橫木貫其後又穴石以經二寸餘麻索貫之繫橫木上密掛龍尾大埽使夏秋潦水冬春凌□不得肆力於岸此堤抵北岸截河大堤長二百七十步南廣百二十步顛至水面髙丈有七尺水面至澤腹髙四丈二尺中流廣八十步顛至水面髙丈有五尺水面至澤腹髙五丈五尺通髙七丈仍治南岸䕶堤埽一道通長百三十步南㟁䕶㟁馬頭埽三道通長九十五步修築北岸堤防髙廣不等通長二百五十四里七十一步白茅河口至板城補築舊堤長二十五里二百八十五步曹州板城至英賢村等處髙廣不等長一百三十三里二百步稍岡至碭山縣増培舊堤長八十五里二十步歸徳府哈只口至徐州路三百餘里修完缺口一百七處髙廣不等積修計三里三百五十六步亦思剌店縷水月堤髙廣不等長六里三十步其用物之繁樁木大者二萬七千榆栁雜稍六十六萬六千帶稍連根株者三千六百藁枯葦蒲雜草以束計者七百七十三萬五千有竒竹竿六十二萬五千葦席十有七萬二千小石二十艘繩索大小不等五萬七千所沉大船百有二十鐡䌫三十有二鐡貓三百三十有四竹篦以斤計者十有五萬硾石三千塊鐡鑚萬四千二百有竒大釘三萬三千二百三十有二其餘若木龍蠶椂木麥稭抶樁鐡又鐡吊枝麻搭火鈎汲水貯水等具皆有成數官吏俸給軍民衣糧工錢醫藥祭祀賑恤驛置馬乘及運竹木沉船渡船下樁等工鐡石竹木繩索等匠傭貲兼以和買民地為河併應用雜物等價通計中統鈔百八十四萬五千六百三十六錠有竒魯嘗有言水工之功視土工之功為難中流之功視河濱之功為難決河口視中流又難北岸之功視南岸為難用物之效草雖至柔柔能押水水積之生泥泥與草並方重如錠然維持夾輔䌫索之功實多
是役也君相知魯習知河事推心委任魯能竭其心思智計之巧乗其精神膽氣之壯不惜劬勞不畏𮗸評以報君相知人之明故悉書之使後人有所考證也
此見魯治河亦是修復故道黃河自此不復北徙功不可冺至嘉靖三十九年河從上源潰決此河遂淤
二十六年春黃河北徙自東明曹濮下及濟寧民皆被害明太祖洪武元年河決曹州從雙河口入魚臺大將軍徐達開塌塲口入於泗以通運時運河未開
二十年河決開封城自安逺門入渰沒官民廨宇甚多二十四年河決原武經開封城北五里又南行至項城經潁州潁上東至夀州正陽鎮全入於淮而故道遂淤
三十年河溢開封南徙入陳州
永樂九年河決工部主史藺芳言縁河築岸埽座止用蒲繩泥草故不能堅久用木編成大囤實以小石橫木貫之入水築堤可固從之河塞擢芳工部侍郎
洪治六年河決黃陵岡命都御史劉大夏治之大夏遂自張秋決口視潰決之源以西至河南廣武山洊涸之歸以北至臨清衛河地勢事宜既悉然以時當夏半水勢方盛又漕舟鱗壅口南因相與議曰治河之道通漕為急乃於決口西㟁鑿月河三里許屬之舊河以通漕舟舟既通又議黃陵岡在張秋之上而荊隆等口又黃陵岡潰決之源築塞固有緩急然治水之法不可不先以殺其勢遂鑿滎陽孫家渡口河道七十餘里濬祥符四府營淤河二十餘里以達淮濬賈魯舊河四十餘里由曹縣糧進口出徐州運河支流既分水勢漸殺而於是乃謂築塞諸口其自黃陵岡已上凡地屬河南者悉用河南兵民夫匠即以其方面官分統臣大夏往來總督之博採羣議晝夜計思殆忘寢食故官屬夫匠悉用命築臺捲埽齊心畢力遂獲成功初河南諸口之塞惟黃陵岡屢合屢決為最難既塞之後特築堤三道以䕶之髙各七丈厚半之又築長堤荊隆口東西各二百餘里黃陵岡東西各三百餘里直抵徐州俾河恆南行故道而下流張秋可無潰決之患矣是役也用夫匠五萬八千名有竒柴草一千二百萬束有竒竹木大小一萬二百根有竒鐡生熟一萬九百斤有竒麻三十二萬斤有竒其興功以𢎞治甲寅十月次年二月而畢
正徳四年九月河決曹縣揚家口奔流曹單二縣達古蹟王子口直抵徐沛舟楫通行遂成大河
五年二月起工修治至五月中雨漲埽臺衝蕩不克完合
八年七月河決曹縣以西娘娘廟口孫家口二處從曹縣城北東行而曹單居民被害益甚是年驟雨漲娘娘廟口以北五里焦家口衝決曹縣以北城武以南居民田廬盡被漂沒
嘉靖六年河決曹單城武楊家口梁靖口吳士舉莊衝鷄鳴臺七年河決淤廟道口三十餘里河道都御史盛應期奏開趙皮寨白河一帶分殺水勢
八年飛雲橋之水北徙魚臺谷亭舟行閘面
九年河決塌塲口衝谷亭水經三年不去
十三年又淤廟道口都御史劉天和役夫一十四萬濬之是年河決趙皮寨入淮本年忽自河南夏邑縣大丘回村等集衝數口轉向東北流經蕭縣出徐州小浮橋下濟二洪趙皮寨等亦塞
十九年河決野鷄岡由渦河經亳州入淮二洪大涸兵部侍郎王以旂開李景髙支河一道引水入徐濟洪役丁夫七萬有竒八日而成尋淤
二十六年決曹縣沖谷亭運河下淤
三十二年決房村約淤三十里都御史曽鈞役丁夫五萬六千有竒濬之
三十七年新集淤七月忽向東北沖成大河而新集河由曹縣循夏邑丁家道口司家道口出蕭縣薊門由小浮橋入洪七月淤凡二百五十餘里趨東北叚家口析為六股曰大溜溝小溜溝秦溝濁河煙脂溝飛雲橋俱由運河至徐洪又分一股由碭山堅城集下郭貫樓又析五小股為龍溝母河梁樓溝楊氏溝胡店溝亦由小浮橋㑹徐洪河分為十一派遂淤然分多則勢弱勢弱則並淤之機也
四十四年七月河果大淤全河南遶沛縣戚山入秦溝北遶豐縣華山漫入秦溝接大小溜溝泛濫入運河至胡陵城口漫散湖坡從沙河至二洪八月工部尚書朱衡乃請開都御史盛應期原議新河自南陽至留城僉都御史潘季訓請接濬留城舊河併力挑濬八閲月而成
隆慶四年七月黃河決睢寧縣曲頭集王家口馬家淺等處運道沙墊一百餘里俱為平陸淤重儲船九百餘隻河臣潘季馴築塞諸決河水仍歸正道儲船乃出
隆慶以來髙家堰大潰淮水東趨決黃浦八淺而興鹽髙寳諸邑匯為巨浸淮城水困民不聊生黃河亦決崔鎮等處而桃清河塞運道梗阻者數年萬歴六年命潘季馴總督河漕築髙家堰六十餘里歸仁集堤四十餘里栁浦灣堤東三十餘里西四十餘里塞崔鎮等決一百三十餘處徐睢邳宿桃清兩岸築遙堤共長五萬六千四百三十餘丈馬厰城堤七百四十餘丈防河外決築碭山大壩豐縣邵家大壩各一道約水不得北徙築徐沛豐碭縷堤一百四十餘里砌八淺寳應湖石堤共長一千五百七十餘丈建崔鎮徐昇等四減水壩修復淮安新舊閘遷通濟閘於淮安甘羅城南河患遂息
萬歴三十一年河決歸徳命都御史曽挑濬開新河而初開之處深廣地勢迤𨓦而南反淺而狹議者私憂之下流反淺何以能行況所決河廣八十餘丈而新開僅三十丈勢必不能容泛溢之患在所不免而一董役者奏記督府若河流既廻勢若雷電藉其自然之勢以衝之何患淺者之不深乎督府大以為然遂下令放水不知黃河濁下皆淤沙流勢稍緩下已淤過半矣一方水漲魚臺單縣豐沛之門皆罹水患
天啓四年河決魁山堤潰徐州城平地水深丈餘崇禎十六年逆賊李自成決河水灌汴城明宗室士民皆被渰沒時大亂未治
本朝治河
黃河南北情形必目擊足遍廣訊博訪如行路者歴一步知一步之艱非揣摩臆度者可幾也蓋常熟察水之情與天之時地之利大扺中州之河趨下桃清之河趨上下者冝埽上者可隄南岸之勢昻北岸之勢低昻者猶可修於事後低者必先防於未然夏秋水漲走灘冬春水落趨灣其灣也可以隄塞其灘也可以挑引皆所以順水之性也茍拂其性雖有聖智寧能與水角力哉
順治七年封丘縣馬神大王廟決工難塞塞後復潰此近歳第一河患也河勢趨射東北大王廟一帶正當頂沖當時非不極力堵塞以決口迤南無下流分㵼之路隨塞隨決遲至乙未年從口迤南相度頂沖灣刷之處開引河河勢漸次分行決口兩壩捲埽不至仍前衝淌由是引河日漸湥濶決口合尖報竣矣
順治十四年陳留縣南岸孟家埠口從上源圏河沖刷西㟁坍塌此為掃灣河勢監司誤議埽工辦料搶下䕶堤糜費無功則河功之成敗貴於虛懐博訪耳若河勢果係頂沖方議下埽所下之埽正迎其溜雖水汛日猛而埽個安然無恙若河係埽灣埽不迎河則埽隨水淌計一晝夜坍塌立盡埽灣河患頭堤難固須內議月堤如在內地勢髙亢須加風埽以䕶新堤使免坍刷倘在內地勢低窪月堤亦難折擋須從月堤䕶縁邉埽六七尺不等遮迅湧河勢不得肆其沖潰矣此埽灣河勢與頂沖不同而治之得法則成失法則敗者也
順治十四年儀封三家莊東河患河勢變遷自南北沖直射堤根治之之法照堤加幇髙厚外隨加䕶埽層層又從上源受沖處挑引河一千餘丈所以北堤得固此三事並舉之工
順治十八年儀封縣北岸三家莊西河患從上源大埽灣處挑引河從來河夏月走灘冬月走灣三冬從埽壩流刷引河直奪大河十分之七又於中流築截河大埽全河歸引北河今為平陸
康熙元年曹縣北岸石香爐河患本年五月河水大漲埽灣沖決旋塞旋開至十一月始得埽築完固次年北築重堤䕶埽南挑引河河患乃息從來埽灣河勢潰決𦂳溜奔刷築之功難於驟施須待時而興工若輕舉鮮有不壊者爾時方五月彼中紳士百姓力爭搶築待決口合尖之時外門壅漲內堤處處傾危果從新壩潰決數十丈衆方信前言停工然物料蕩費已盡直至冬月晝夜搶築始克完功
康熙十一年祥符縣南岸黒堽河患開引河分行兩載大堤保全十二年南岸埽頭集河勢從西北直射東南岸近大堤集人夫搶築月堤又下䕶堤邉埽又挑引河得保無虞
康熙十一年陽武縣北岸潭口寺河勢上堤潭口寺一帶直當其沖河勢猛刷堤根下埽隨蟄隨套又隨套隨蟄原估埽個三層加至六七層纔得出水堤身始免坍塌至十二年河勢東徙張家莊王家莊姜家莊一帶衝激靡定處處防危需埽不貲幸河道崔某先於上源挑引河一道長二千五百餘丈至六月河水滔漲西南烈風颷起引河始得分流北堤上下衝激少平幸保無虞但十三年歲修北㟁猶不可已而南岸引河頭南沙北徙猶須相機開導
康熙十二年考城縣芝麻莊河患其北堤距南五六里有大埽灣形勢可挑引河儀封縣北岸蔡家樓考城縣南㟁石家樓當挑引河亦與芝麻莊同
康熙十二年徐州南㟁賈家樓上源新挑引河
桃源縣北㟁九里堽河流自西東流其性也今崔鎮西九里堽河勢一變自南而北又變自北而南倒行逆流決裂已極且堤內地勢低下外河髙數尺建瓴危險殊切驚心治法上流曲折之處可以挑濬施工深廣如法待時開導此河成可保無虞且東南崔鎮一帶亦免衝射之患矣
桃源縣南岸龍窩大河直走南㟁勢難遷徙且下流七里溝黃家嘴新莊一帶北堤河患皆此倒灣河勢為厲之階總因河勢北徙離堤逼近而又河岸卑窪孤堤易傷今欲保北堤須改河勢欲改河勢惟相度上源曲折衝刷之處因勢利導以挽狂瀾不然河勢一日不變則北岸一帶歲歲隄防並無息肩之期矣
兩河清彚卷六
<史部,地理類,河渠之屬,兩河清彙>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七
益都薛鳯祚撰
黃河
河議辨惑
河神
或有問於愚曰河有神乎愚應之曰有問者曰化不可測之謂神河決而東神舍西矣河決而南神舍北矣神之所舍孰能治之愚曰神非他即水之性也水性無分於東西而有分於上下西上而東下則神不欲決而西北上而南下則神不欲決而北間有決者必其流緩而沙墊是過顙在山之𩔖也挽上而歸下挽其所不欲而歸於其所欲乃所以奉神非治神也孟子曰禹之治水水之道也道即神也聰明正直之謂神豈有神而不道者乎故語決為神者愚夫俗子之言慵臣慢吏推委之詞也問者曰彼言天者非與愚曰治亂之機天實司之而天人未嘗不相須也尭之時泛濫於中國天未厭亂故人力未至而水逆行也使禹治之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人力至而天心順之也如必以決委之天數既治則曰𤣥符効靈一切任天之便而人力無所施焉是尭可以無憂禹可以不治也歸天歸神誤事最大故愚不敢不首白之也故道
或有問於愚曰宋歐陽文忠公雲黃河已棄之故道自古難復而公之見舍復故道之外無有也無乃不可乎愚應之曰修之言未試之言也且但云難復非不可復也愚嘗考之史曰漢元光中河決瓠子注鉅野後二十餘年武帝自臨決河沉璧投馬羣臣負薪塞之復禹舊跡而梁楚之地無水災矣夫禹舊跡非故道乎堙淤二十餘載而一塞決即復通之何雲故道不可復乎且即以神禹治水言之九河曰䟽濟漯曰瀹汝漢曰決淮泗曰排𫝊者曰䟽通也瀹亦䟽通之意排決皆去其壅塞也故未嘗有開鑿之説故孟子謂之行所無事而他日告公都子者有曰禹掘地而注之海𫝊者恐人以掘為疑即觧之曰決地以去壅塞也蓋天地開闢之初即有百川四瀆原自朝宗於海髙卑上下脈絡貫通原不假於人力歲久湮淤至尭時泛濫之極禹不過審其髙卑上下之勢去其壅塞湮淤之處以復天地之故道耳故未嘗剏掘一河也吾人知識不逮神禹逺甚乃欲舎故道而另鑿一河可乎禹無踰矣即如賈魯治河亦以復故道為主𫝊記可考也且近來徐邳之間屢塞屢通如以故道為不可復則徐邳久為陸矣藉令欲棄故道而鑿新河無論其無所也即使得便宜之地而鑿之人力能使濶百丈以至三百丈深三四丈以及五六丈如故河乎即使能之將置黃河於何地乎如不可置黃河何擇於新故故則淤新則不淤吾不得而知也盡信書不如無書修言不足信也
沙墊
或有問於愚曰沙墊底髙之説何如愚應之曰河底甚深沙墊則髙理所有也然以之論於旁決之時則可非所論於河水歸漕之後也蓋旁決則水去沙停其底自髙歸漕則沙隨水刷自難墊底但沙最易停亦易刷即一河之中溜頭趨處則深平緩處則淺此淺彼深總不出我範圍此挽水歸漕之䇿必不可緩而欲挽水者非塞決築隄不可也宋蘇文忠呂梁詩云坐觀入市巷閭井吏民走盡餘王尊歲寒霜重水歸壑但見屋瓦留沙痕則此時黃河之水固嘗入市而河流之沙髙於屋矣自宋迄今墊而疏疏而墊者不知其幾豈可以此而遂欲棄故河哉故沙墊底髙者乃故道難復之根而故道難復者乃別尋他道之根此説最為膏肓之疾治河者宜審之
挑濬海口
或有問於愚曰河以海為壑自海嘯之後沙塞其口以致上流遲滯必須疏濬或別尋一路另鑿海口之為得也愚應之曰海嘯之説未之前聞但縱有沙塞使兩河之水順軌東下水行沙刷海能逆之不通乎蓋上決而後下壅非下壅而後上決也愚嘗親往海口閲視寛者十四五里最窄者五六百丈茫茫萬頃此身若浮蚤暮兩潮疏濬者何處駐足若欲另鑿一口不知何等人力遂能使之深廣如舊假令鑿之易矣又安保其海之不復嘯嘯之不復塞乎舊則塞新鑿者則不塞非愚之所詳也
草灣河
或有問於愚曰河由草灣入海何如愚應之曰河由淮城北西橋地方入海此故也嘉靖三十年間河忽衝開草灣而西橋正河遂塞連都御史塞之不得未幾自塞河復歸故道今於萬歴十六年河水仍歸草灣而故河復淤淮城之民恃以安枕矣查得草灣六十里至赤晏廟復歸正河似亦無礙但正河之面三百餘丈草灣濶僅三分之一譬之咽喉狹小吞嚥不及則徐邳之水消洩未免遲滯此則可慮耳今欲挽歸正河人力亦可施者而清江浦一帶居民方恃正河之塞為安人情難於重拂而以水勢度之二三年間恐當復歸正河姑俟之可也
防河非障河
或有問於愚曰賈讓有雲土之有川猶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猶之兒啼而塞其口故禹之治水以導而今治水以障何也無乃止兒啼而塞其口乎愚應之曰昔白圭逆水之性以隣國為壑是謂之障若順水之性隄以防溢則謂之防防之者乃所以導之也河水盛漲之時無隄則必旁溢旁溢則必泛濫而不循軌豈能以海為壑耶故隄之者欲其不溢而循軌以入於海也譬之嬰兒之口旁潰一癰久之成漏湯液旁出不能下咽聲氣旁泄不能成音久之不治身且稿矣何有於口故河以海為口障旁決而使之歸於海者正所以宣其口也再考之禹貢雲九澤既陂四海㑹同𫝊曰九州之澤已有陂障而無決潰四海之水無不㑹同而各有所歸則禹之導水何嘗不以隄哉不知考耳問者曰隄以防水似矣水髙隄髙不將隆隄於天乎愚曰若謂隄之外即水耶隄外為岸岸下為河平時水不及岸隄若贅疣伏秋異常之水始出岸而及隄然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或旬日即復落歸於漕愚隄成之後逾十年矣未嘗有分寸之加何須隆之於天也
賈讓䇿河
或有問於愚曰賈讓有雲今行上䇿徙冀州之民當水衝者治隄歲費且萬萬出數年治河之費以業所徙之民且以大漢方制萬里豈其與水爭尺寸之地哉此䇿可施於今否愚應之曰民可徙歲運
國儲四百萬石將安適乎問者曰決可行也愚曰崔鎮故事可考也此決最大越三四年而深丈餘者僅去口一二十丈間稍入坡內止深一二尺矣蓋住址陸地非若沙淤可刷散漫無歸之水源無漕渠可容且樹樁基磉在在有之運艘僥倖由此者往往觸敗豈可恃為運道且運艘經行之處雖裏河亦欲築堤以便索挽乃可令之由決乎然則賈讓中䇿所謂據堅地作石堤開水門旱則開東方下門溉兾州水則開西方髙門分河流何如愚曰河流不常與水門每不相值或併水門而淤漫之且所溉之地亦一再歲而髙矣後將何如哉矧旱則河水已淺難於分溉潦固可泄而西方地髙水安可往丘文莊謂古今無出此䇿夫乃身未經歴耳劉中丞問水集中言之甚詳蓋名言也惟宋任伯雨曰河流混濁與沙相半流行既久迤邐淤澱久而決者勢也為今之䇿止宜寛立堤防約攔水勢使不大段湧流耳此即愚近築遙堤之意也故治河者必無一勞永逸之功惟有救偏補𡚁之策不可有喜新竒之智惟當收安常處順之休毋持求全之心苛責於最難之事毋以束濕之見強制乎叵測之流毋厭已試之規遂惑於道聴之説循兩河之故道守先哲之成規便是行所無事舍此他圖即孟子所謂惡其鑿矣
開支河
或有問於愚曰黃淮原為二瀆今合而為一矣而自崑崙千溪萬𣲖如涇渭沁汴諸河與山東諸泉復合之又何怪其溢也為今之計莫若多穿支河以殺其勢何如愚應之曰黃河最濁以斗計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則水居其二矣以二升之水載八升之沙非極汛流必致停滯若水分則勢緩而沙停沙停則河塞河不兩行自古記之支河一開正河必奪故草灣開而西橋故道遂淤崔鎮決而桃清以下遂塞崔家口決而秦溝遂為平陸近事固可鑒也問者曰禹疏九河何如愚曰九河非禹所鑿特疏之耳蓋九河乃黃河必經之地勢不能避故仍疏之而禹仍合之同為逆河入於海其意蓋可想也然則如賈讓所云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殺水怒可乎愚曰此法行於上源河清之處或可若蘭州以下水少沙多一灌田中禾為沙壓尚可食乎然則淮清其可分矣愚曰引淮而西其勢必與黃㑹引淮而東則與決髙堰而病淮揚無異也蓋河水經行之處未有不病民者向有欲自盱眙鑿通天長六合出𤓰埠入江者無論中亘山麓必不可開而天長六合之民非我赤子哉且所籍以敵黃而刷清口者全淮也淮水中潰清口必塞運艘將從何處經行弗之思耳
疏築濬三法
或有問於愚曰治河之法凡三疏築濬是也濬者挑去其沙之謂也疏之不可奚不以濬而惟以築乎愚應之曰河底深者六七丈淺者三四丈濶者一二里隘者一百七八十丈沙飽其中不知其幾千萬斛即以十里計之不知用夫若干萬名為工若干月日所挑之沙不知安頓何處縱使其能挑而盡也隄之不築水復旁溢則沙復停塞可勝挑乎以水刷沙如湯沃雪刷之雲難挑之雲易何其愚何其拘也問者曰昔人方舟之法不可行乎愚曰湍溜之中舟難維繫而如飴之流遇坎復盈何窮已耶此但可施於閘河而非所論於黃河也
黃淮分合
或有問於愚曰淮不敵黃故決髙堰避而東也今子復合之無乃非䇿乎愚應之曰禹貢雲導淮自桐柏東㑹於泗沂東入於海按泗沂即山東汶河諸水也歴徐邳至清口而與淮㑹自宋神宗十年七月黃河大決於澶州北流斷絶河遂南徙合泗沂而與淮㑹矣自神宗迄今六百餘年淮黃合流無恙乃今遂有避黃之説耶夫淮避黃而東矣而黃亦尋決崔鎮亦豈避淮而北乎蓋髙堰決而後淮水東崔鎮決而後黃水北隄決而水分非水合而隄決也問者曰茲固然矣數年以來兩河分流小潦即溢今復合之溢將奈何愚曰水分則勢緩勢緩則沙停沙停則河飽尺寸之水皆由沙而止見其髙水合則勢猛勢猛則沙刷沙刷則河深尋丈之水皆由河底止見其卑築隄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濫於兩旁則必直刷乎河底一定之理必然之勢此合之所以愈於分也
慮河再決
或有問於愚曰河既隄矣可保不復決乎復決可無患乎愚應之曰縱決亦何害哉蓋河之奪也非以一決即能奪之決而不治正河之流日緩則沙日髙沙日髙則決日多河始奪耳今之治者偶見一決鑿者便欲棄故覔新懦者輙自委之天數議論紛起年復一年幾何而不至奪河哉今有遙隄以障其狂有減水壩以殺其怒必不至如往時多決縱使偶有一決水退復塞還漕循軌可以日計何患哉往事無論矣即如萬歴十五年河南劉獸醫等隄共決十餘處淮安河決范家口天妃壩二處上厪夫宵旰特遣科臣督築築後即成安流此其明徴矣故治河者惟以定議論闢紛更為主河決未足深慮也
縷堤遙堤
或有問於愚曰隄以遙言何也愚應之曰縷隄即近河濱束水太急怒濤湍溜必至傷隄遙隄離河頗逺或一里餘或二三里伏秋暴漲之時難保水不至隄然出岸之水必淺既逺且淺其勢必緩緩則隄自易保也或曰然則縷可棄乎愚曰誠不能為有無也宿遷而下原無縷隄未嘗為遙病也假令盡削縷隄伏秋黃水出岸淤留岸髙積之數年水雖漲不能出岸矣第已成之業不忍言棄而如雙溝辛安等處縷隄之內頗有居民安土重遷姑行司道官諭民五月移住遙隄九月仍歸故址從否固難強之然至危急之時彼亦不得不以遙堤為家也問者曰縷不去則兩堤相夾中間積潦之水或縷堤決入黃河何處宣泄愚曰水歸漕無難也縱有積潦秋冬之間特開一缺放之旋即填補亦易易耳若有格堤處所積水順堤直下仍歸大河猶不足慮矣
築遙堤不同
或有問於愚曰遙堤之築是矣而直河至古城一帶何以不築愚應之曰此地俱𨽻宿遷內有落馬侍丘等湖湖外髙岡繯繞乃天然遙堤也黃水暴漲則灌入諸湖黃水消落則諸湖之水隨之而出已經題覆如後不敢贅也問者曰桃清二縣之北亦有諸湖聯絡何以築之愚曰湖與宿同而湖外皆係窪地水從五港灌口出海故崔鎮一決而桃清遂涸此則與宿異耳問者曰止築北岸而南岸自馬厰坡而下何以不築愚曰此處岸外即係淮河勢能敵黃黃水泛濫未免灌入黃落仍歸故渠不能奪河故不築也
減水壩
或有問於愚曰兩堤並峙重門禦暴又何需於減水壩也與其多費以築減水之壩寧若留決之為愈乎且與支河何異也愚應之曰防之不可不周慮之不可不深異常暴漲之水則任其宣泄少殺河伯之怒則堤可保也決口虛沙水衝則深故掣全河之水以奪河壩面有石水不能汕故止減盈溢之水水落則河身如故也俱建於北岸者欲其從灌口入海也問者曰今四壩何以不洩水也無怪乎議者之欲毀也愚曰初創之時伏秋水洩喧聲若雷日久河深深則可容異常之水何嘗不洩特不常也且所謂減水壩者減其盈溢之水也不溢則已何必減為留之以待異常之水可也慮縷隄束水大急恐有奔潰也逺創遙隄以廣容納又慮遙堤涓滴不洩恐有嚙刷也剏建滾水壩以便宣洩崔鎮徐昇李太等壩皆因地勢卑下使水易趨原以防異常之漲非以減平漕之水也數年以來束水歸漕河身漸深水不盈壩堤不被衝此正河道之利矣議者欲將三壩折落用心良苦識量未得崔鎮壩石頂去地僅二尺八寸視遙隄低七尺徐昇壩石頂去地僅二尺五寸視遙堤低七尺三寸季太壩石頂去地僅二尺視遙堤八尺三壩臨水河岸離水而各八九尺一丈不等較之三壩各髙三四尺不等是河岸甚髙石壩原每遇伏秋水髙於岸即從各壩滾出其不得出壩者乃不得出岸者也欲分水勢壩可折矣一帶河岸可盡削耶據鄉民畢九臯馮吉趙倫等訢稱壩外水鄉漸成膏腴迯徙之民近方歸業若欲將壩改折二層是為無壩先年河從此決又可虞矣酌之勢仍舊為便
築髙家堰
或有問於愚曰髙家堰之築淮揚甚以為便而泗州人苦其停蓄淮水何也愚應之曰此非知水者之言也夫髙堰居淮安之西南隅去郡城四十里而近堰東為山陽縣之西北鄉地稱膏腴堰西為阜陵泥墩范家諸湖西南為洪澤湖淮水自鳯泗來合諸湖之水出清口㑹黃河經安東縣出雲梯關以達於海此自禹迄今故道然也堰距湖尚存陸地里許而淮水盛發輙及堰秦周以前無考矣史稱漢陳登築堰禦淮至平江伯陳瑄復大葺之淮揚恃以為安者二百餘年歲久剝蝕而私販者利其直達以免關津盤訐徃徃盜決之至隆慶四年大潰淮湖之水洚洞東注合白馬汜光諸湖決黃浦八淺而出揚髙寳興鹽諸邑匯為巨浸每歲四五月間淮隂畚土塞城門穴竇出入而城中街衢尚可舟也淮既東黃水亦躡其後濁流西泝清口遂堙而決水行地宣洩不及清口之半不免停註上源而鳯陽夀泗間亦成巨浸矣故此堰為兩河關鍵不止為淮河堤防也愚戊寅之夏詢之泗人曰鳯泗之水畜於髙堰未決之前乎抑既決之後也僉曰髙堰決而後畜也清口塞於髙堰未決之前乎抑既決之後也僉曰髙堰決而後塞也愚曰堰決而塞築則必通堰決而畜築則必陸堰成而清口自利清口利而鳯泗水下愚何疑乎遂鋭意董諸臣築之二月決工告竣而清口遂闢七月隄工告成而清深闊如故八月河水大退髙堰外水及堤址者僅一百五十丈餘皆乾地再詢泗州之水盡已歸漕膏腴可耕而泗州人士始謂髙堰之當築矣問者曰然則每歲伏秋泗水何復漲也愚曰淮水發源於河南之桐栢山挾汝氾控潁肥濠等處七十二溪之水至泗州下流龜山橫截河中故至泗則湧譬之咽喉之間湯飲驟下吞吐不及一時扼塞其勢然者且淮漲於泗即黃漲於河南徐邳也每歲伏秋皆然自古及今無異泗州水困黃遏淮矣河南徐邳水困又誰遏之乎蓋兩水發有先後各有消長泗人見牛未見羊耳再查萬歴六年以前黃決崔鎮而北淮決髙堰而東兩河風馬牛不相及矣而泗州之告水災者無歲無之即其時也亦豈有黃遏之乎
越城周家壩
或有問於愚曰髙堰之築是矣而南有越城並周家橋淮水暴漲從此溢入白馬湖寳應縣湖水遂溢此於髙堰之決何異愚應之曰愚與司道勘議已確籌之熟矣其不同者有三而其必不可築者一夫髙堰地形甚卑至越城稍亢越城迤南則又亢故髙堰決則全淮之水內灌冬春不止若越城周家橋則大漲乃溢水消仍為陸地毎歲漲不過兩次毎溢不滿再旬其不同一也髙堰逼近淮城淮水東注不免溢盈漕渠圍遶城廓若周家橋之水即入白馬諸湖容受有地而淮城晏然其不同二也淮水從髙堰出則黃河濁流必遡流而上而清口遂淤今周家橋止通漫溢之水而淮流之出清口者如故其不同三也當淮河暴漲之時正欲藉此以殺其勢即黃河之減水壩也若併築之則非惟髙堰之水増溢難守即鳯泗亦不免加漲矣然則即於周家橋疏鑿成河以殺淮河之𫝑何如愚曰漫溢之水不多為時不久故諸湖尚可容受若疏鑿成河則必能奪淮河之大勢而淤塞清口泛溢淮揚之患又不免矣況私鹽商舶由此直達寧不壊鹺政而虧清江板閘之稅耶
罪河
或有問於愚曰向來河堤之決人皆歸罪於河之猖獗隄不能障有之乎愚應之曰河勢自無不猖獗者譬之狂酋狡賊環城而攻惟在守城者加之意耳徃事無論矣即如近歲范家口之堤汕刷者十八管河官置之若棄人以吿者輙重笞之能無決乎決後官夫避罪輙委之於河而河之罪不可觧矣是豈河之罪哉
二洪怪石
或有問於愚曰昔年徐呂二洪怪石嶙峋上浮水面湍激之聲如雷舟觸之必敗今皆無聲得非沙掩其上而然乎愚應之曰二洪本體甚髙沙能掩之是無徐州矣徐洪於嘉靖二十年為主事陳穆所鑿呂梁洪於嘉靖二十三年為主事陳洪範所鑿巉巖突屹之石一切削而平之剷而卑之今河中之迴瀾亭即洪基也又安望其有聲耶皆有碑誌可考不必辨也徐城低下
或有問於愚曰徐州城當伏秋水發之時河髙於地以至城中雨水難洩人甚苦之奈何愚應之曰此不特徐州為然也濱河州縣皆有之如鳯陽之泗州河南之虞城等縣皆然至如河南省城則河面髙於地面丈餘矣一城之命懸於䕶城一隄謹謹修守而已城中積水惟有車戽之法而土人頗不慣此墊土増髙亦是良䇿而填築工費不貲官街衙舍尚可努力為之小民未必能辦若欲為長久之計則惟有比照宿遷城事例而士民安土重遷未必樂從查得徐南地勢頗窪開濬一渠縱之由符離集出小河口亦一䇿也或曰黃河舊由新集經蕭縣薊門出小浮橋河水尚未至此今由石城出濁河皆係民間稑地原非河身來源既髙故下流河底亦髙耳曰否否自宋熙寧十年黃河南徙㑹淮水即髙於地矣故蘓軾守徐時有入市巷閭井屋瓦留沙痕之説且河南來源未之有改而河流之髙於省地者又何故哉此其河勢地形髙卑原自如此亦難強圖訝徐州者若知河南省城形勢或自息啄矣〈今從開渠之議積水盡洩〉
崇禎末年闖逆決此口閤城全沒安土重遷寧不深可悲哉
清江堤岸
或有問於愚曰清江浦一線之隄廣者不過三四十丈窄者僅二十餘丈兩河掃汕能無慮乎愚應之曰陳平江開鑿清江浦一帶通河濟運所留堤址原只如此問者曰何以徴之愚曰不觀車盤伍壩乎伍壩去河僅二十餘丈進船水溝每為濁流所淤常事撈濬如更廣也何以能車盤乎河由草灣清江浦淤沙稍逺船遂不能進矣此正陳平江之妙用也又不觀之惠濟祠前之石堤乎乃宣徳年間之所築也其廣亦不滿二十丈此古跡也豈亦剝削而然哉且各處遙縷堤面廣不過二丈餘尚欲恃以為固矧於二十丈者乃雲不能守乎若每歲埽䕶之工及磯嘴壩之築則不可少耳
賈魯舊河
或有問於愚曰開復新集舊河之議何如愚應之曰此全河之利也查得黃河故道自虞城以下蕭縣以上夏邑以北碭山以南由新集歴丁家道口馬牧集韓家道口司家道口牛黃堌趙家圏至蕭縣薊門出小浮橋此賈魯所復故道誠永頼之䇿也後因河南水患頗急另開一道出小河口意欲分殺水勢而不知河不兩行本河漸澁至嘉靖三十七年河遂北徙忽東忽西靡有定向行水之處即係民間住址稑地水不能刷衝不成漕雖一望茫然而深不及丈梁樓溝北陳等處不及二尺今大勢盡趨濁河小浮橋不過十之一二矣夫黃河並合萬餘里間千溪萬𣲖之水漰湃𣵡激勢若奔馬陡然遇淺形如檻限其性必怒奔潰決裂之禍愚恐不在徐邳而在河南山東耳水從上源決出則運道必至淺阻嘉靖二十年間河決亳州而二洪乾涸往事固可鑒也且濁河漫溢坡水皆由地面徐州以下之渠不能着底衝刷以致河水易盈隄防甚為艱苦尤可慮也愚於萬歴六年具疏請復而河南山東當事之臣頗畏勞費㑹疏請止夫欲復此河非百萬金不可委非細故然與其葺籬於亡羊之後似不若徹土於未雨之前也姑志之以為後日左劵
故道
或有問於愚曰故道當循是矣然禹時河由大伾鉅鹿入北海今入南海矣豈故道乎愚應之曰河自宋神宗十年大決於澶州合南清河而入於淮南清河者即泗沂之故道黃河經行五百餘年矣謂之非禹故道則可謂之非黃河之故道則不可如必欲復禹故道則歲漕四百萬石將安適乎膠柱而鼓瑟矣睢河
或有問於愚曰濬睢河以為通運旁行一道且不殺河流也其説何如愚應之曰考之括地誌雲睢水首受浚儀縣浪蕩渠水東經取慮縣入泗過沛浚儀取慮二縣皆𨽻河南漕河圖志雲宿遷縣小河在本縣東南十里源自開封府黃河來流經歸徳州虹縣宿州至睢寧縣東南流六十餘里至小河口以入漕河蓋括地誌所載乃黃河入北海之時故止雲睢水而不及黃河漕河圖志所載乃黃河南徙之後故直指黃河來流也淮安志雲小河在宿遷東南十里以其淺狹故名查得𢎞治六年侍郎白昂曽導水自歸徳小壩地方經睢寧至宿遷小河口入漕河此因河決河南之金龍口衝張秋勢甚危急故濬此河以殺水勢耳然不久遂淤蓋河不兩行徐邳之河與小河必無並行者今自徐溪口迤北直至永城縣一帶俱成平陸復之亦頗不難但恐此河一開則徐邳必塞若徐邳不塞則此河必復為平陸且均一濁流也在徐邳大河則淤在新復之小河則不淤恐無是理也況小河口而南至清河縣尚有二百三十餘里假如近歲河決崔鎮桃清為塞不知南來運艘將從何路達睢河也問者曰止濬雙溝永堌湖一帶使艘從九里溝出小浮橋倘徐邳正河淤塞此不通而彼通可無阻也愚曰此河源甚淺狹且湖水常盈濬工難施若正河淤塞黃水盡從此河則泛溢無歸非特牽挽無路而經行於樹樁基磉之間必至觸敗與由決河何異也若正河不塞而此河僅分支流則經由正河可也何必去安就險為哉
沁河濟運
或有問於愚曰改沁入衛以殺黃河之勢何如愚應之曰黃可殺也衞不可益也移此與彼不可也衛漳暴漲元魏二縣田地每被渰沒民已不堪況可益以沁乎且衞水固濁而沁水尤甚以濁益濁臨徳一帶必至湮塞不可也又問水集有引沁至長垣界經張秋出永通閘入運濟旱語亦未知沁之濁也一溝之渠寧能當此濁流乎沁可引黃亦可引矣
五塘濟運
或有問於愚曰五塘蓄水濟運先年設有堤岸今皆圯矣不可復舉乎愚應之曰予初至之時亦嘗鋭意求復反復行勘查得小新塘與雷公上下二塘相接西去州郡城十餘里水由淮子河入漕河句城塘西去郡幾三十里水徑奔儀真由響水閘出江四塘皆𨽻江都縣唐長史李襲譽所築也陳公塘𨽻儀真縣其水亦奔響水閘出江漢廣陵太守陳公所築也句城陳公二塘地形髙阜水俱無源惟藉雨積小新上下雷公二塘受觀音閣後及上方寺後並本地髙田所下之水而局面窄小蓄水無多故漢唐二臣築塘積水以為溉田之計非以資運也今若慮漕渠淺涸藉此水以濟之則應任其直下不宜築塘以障其流且冬春運河水淺彼先涸矣若慮湖水漲漫藉此塘以障之則諸水皆從揚儀徑奔出江與諸湖了不干涉也
堤壩之工
或有問於愚曰禹以治河稱神而自夏及商為年不甚久逺而盤庚遂有播遷之患至周定王五年以後則或南或北遷徙不常而爾欲以區區隄壩之工遂為長久之䇿乎且自河南而上秦晉之間何嘗有隄哉任之而已愚應之曰成功不難守成為難使禹之成業世世守之盤庚不必遷也周定王以後河必不南徙也人亡歲久王跡熄而文獻無徴故業毀而意見雜出又何恠乎河之無常也至於秦晉之間則更有説山多土堅水難嚙也地亢而曠運不資也河南為城郭所拘徐邳為運道所藉隄而束之勢不得已也世世守之世世此河也歲久人亡道謀滋起愚不得而知也
或問凡九條
或問引河之説未之前聞今行之而屢效可謂發前人所未發矣亦有行之而不效者乎應之曰有之凡引河必相其勢之轉灣急流之處始放河頭又必河勢迅激不變殆可以衝刷淤沙引歸新河若勢遷徙不定或自西而忽東或自南而忽北忽自西北而東北忽自西北而東南倘挑濬之時驟值其變遷則河流既緩而沙停河飽故引河亦有成有不成相機應變此又權不可以預設者也
或曰中州一帶遇有所患下埽䕶堤埽個多蟄徐淮一帶遇有河患下埽䕶堤而埽個無蟄與中州不同何也應之曰河在中州其迅溜最急急則水勢下趨淘刷泥沙逾刷逾深而埽個不固自隨水淌矣河在徐淮其汛溜較平平則水勢上行水不下淘泥沙下埽䕶堤則埽個有所凴麗自無蟄患矣此徐淮河勢與中州不同而埽個之勢故與中州異也
或曰頂衝河患既有內堤重障而必於外堤下埽何也應之曰河汛直射堤根坍刷莫禦此預衝之勢也倘徒恃內限重障而不急防外堤一時外堤坍盡則水入堤內而堤夾束而水勢難容怒濤撞激更難汛擋內堤亦必潰決滔滔之勢必至於大潰而不可收拾矣惟外堤䕶埽以迎其溜水汛不得衝刷堤根則外堤既免坍刷而內堤始得保固無虞耳
或曰掃灣河勢不下埽䕶堤者何也應之曰掃灣之河汛自外行正溜去堤根尚逺即或水勢漲發溢於堤內盈至三四尺迨一時水消堤岸如故縱有潰決正河不得遽奪則一月之餘可塞遲亦不過兩月三月可塞倘不審河勢下埽䕶堤則埽不迎溜必隨水淌㵼徒費無益也
或曰引河之工宜於中州然每見引河已成後竟報淤何也應之曰挑引之工後有被淤者以善後之計未得也即如河勢自西南而來則引河下唇直當東北其衝洶湧之勢漸分但恐下唇塌刷無約攔水勢之力河流走大河易走引河難走大河溜走引河緩流緩沙停不免淤墊矣若使䕶埽下唇足以約攔河勢則河之入引也迅迅則刷深而沙不停日漸深廣可以成河故曰引河不易成成河宜善後也
或曰徐州以下不宜分流然則中州引河往往得成何也應之曰中州土鬆直從上源倒灣處挑引建瓴之勢日刷日深日衝日濶新河既已分流大河既已淤淺力築截河大壩䕶埽禦衝新河合流以分之者合之也
或曰黃河在河南水急故決至邳宿以下則水緩而亦屢報決何也應之曰黃河湍悍之性建瓴而下其在邳宿桃清與中州無異且合睢水白洋諸湖水全㑹於淮其流焉得緩但河在中州其勢下趨故急在下水至邳宿其勢平行故急在上急在下所以蟄埽而埽費者多急在上所以衝堤而堤易至於潰此河勢在邳宿與河南但有下趨平行之分而無緩急之異也
或曰明季河臣潘季馴河防所記翟壩一帶不宜髙築聴其河漲溢流分殺水勢以保髙堰何如應之曰西南原壩髙亢不宜増築此當年之地勢如是數年以來淮水旁洩舊壩衝刷計濶二十五里淺深一二丈不等自古溝由谷家橋夏家橋黃家壩一路多有衝決或為溝渠或成河路既深且廣非復舊日地勢若復因循不塞則髙寳一帶必至田産人民盡付巨波而且清口無全淮之勢砥柱黃流運道俱成平陸矣然則修築増髙何如曰翟壩一帶係天然減水壩今日之成河雖不可不築也而當年之原壩仍不可不復若照髙堰一帶平髙則束水過𦂳恐髙堰壅潰滔滔東下勢必淤清口而阻漕艘此壩之修磚石灰砌照髙堰之堤量一尺有餘使漲水有所溢以還天然之壩基而可矣
或曰雲梯關為入海之路其上流幾處當治曰上流無處不當治稍有一處旁溢則水從中洩沙必淤澱河不順軌不能衝刷入海矣清口以上桃宿諸決口修築自不必言其在安東境內則邢家口二舖口皆雲梯關要道所當急為修築以束河流而疏海口者也桃源機宜
桃源七里溝大工關係漕運民生事機重大〈雅〉康熙十一年十二月奉總河委勘於工次先上疏塞事宜八欵後又兩上𦂳要事宜至再至三總為
國儲民命深切杞憂幸荷總河虛懐信任邀有成績今並録於後
初上疏塞事宜
一曰廣備物料決口劇工需料殷繁宜多方積儲庶免臨渇掘井之患查決口尚濶四十餘丈除樁𥣻芟䌫等項計工另備外栁束須五十萬蘆葦須三十萬草須六七十萬始克有濟倘所備不如其數工至合尖之時捲埽套壓停工待料前工徒費時去莫追矣急宜廣備以收萬全之功
一曰酌用物料辦運栁束千萬艱難若不設法撙節無論工程緩急一槩鋪用將來合口𦂳工之處需栁反缺悞工匪輕目今決口尚寛除底埽用栁外其餘套埽儘可栁七葦三如埽牛填墊埽眼還可均用葦草待進工至口門僅寛二十餘丈之時不但㡳埽用栁套埽亦必需栁然後將此所省之栁用之於此庶閉口之工捍禦有頼矣
一曰堅固堤埽查新築埽工在外邊埽僅止一層力量單薄不堪捍禦須備埽工裡面創築戧堤一道底濶八丈髙先做八尺即外河水勢不免浸透而內戧堤保障堤堅埽固較之外加邊埽功必倍之矣
一曰善挑濬之宜所挑引河規模狹淺水勢難於建瓴流緩沙停㫁㫁不免河流不分勢必全河仍衝決工無論合尖甚難即僥倖閉合轉瞬漲發衝激特甚豈得無虞殊切杞憂急將引河之身挑濶一十五丈二尺庶乎河流可以分行而築功乃得保固矣
一曰籌河頭之勢河頭係河流進口之處必口門倍加寛濶方能引納河流濶須二十丈長十五丈深一丈二尺始為得勢狹則拒河於口外矣再查河從西北向東南注射須於河頭南岸下截河埽三四個使河流不至旁溢而勢得約束入於新河河勢入漕衝刷有力決口之勢自弱矣
一曰挑坑溝以引衝刷河渠既寛深似可通流矣但恐河流平衍衝刷不迅難免沙停水緩之虞必須於渠身內另挑大坑五個濶三丈長三丈深五尺又挑橫溝五道並濶十丈長三丈深五尺一溝一坑相間施工有此層層坑溝則河水入渠自然趺蕩衝激河渠滔滔日深兩岸開刷日濶新河既成則決口必然淤淺得免蟄䧟復潰之患矣但坑溝內泥水難挑須分築上埂用戽淘運便於挑掘查挑過渠身寛十二丈深五六尺矣此時増濶三丈以足十五丈之數再挑深六尺以足一丈二尺之數約長不過一百丈此一百丈之工而有全渠之用必照議力行無惜小費㫁㫁成河決口閉合可保無虞矣
一曰慎開導以乘時𠉀引河之開導有時不宜早亦不宜遲必𠉀決口將閉河水𨺗漲新壩受敵岌岌難保之際即將新河頭立時開放則河勢正在盛溢其就下建瓴自然滔滔莫禦新河可一日而成則築功可一勞永固此乗時施工因勢利導間不容髪者也
一曰杜旁㵼以歸正流南壩正當迎溜查埽壩迤南有舊溝一道龍門將閉之時壅水淜漲則河勢直射臨壩舊渠崩潰可虞此處須嚴加鞏固宜加䕶邉埽厚築堤壩以遏衝激旁潰庶河勢得以全力注於新河堤壩堅牢得免意外之患矣
再上𦂳要事宜
昨議引河河頭開濶二十丈河身濶十五丈深一丈二尺於一丈二尺完工外仍掘溝坑數道矣但計此河其長不過百丈耳查東南一帶河身淤成平陸者約長數十餘里今僅以百丈之河頭引約全河節短勢蹙猶慮河頭開放所淤之舊河衝刷不動如之奈何乃或謂舊河淤平尚屬新淤土嫩可以衝刷似矣所虞河頭開放太早則全河之勢仍走決口其勢極順何以言之蓋決口河身深二三四丈不等而新挑引河其深不敵決口一半水性就下豈有棄深而就淺者將引河一開而數十里之平淤端然如故勢所必有倘一淤淺前工盡費而決口新壩之衝激何以抵擋其前車不可鑒乎〈雅〉前條議中於開放事宜極言萬不宜早又復切切面陳憲臺業已瞭然全為萬全之計除一百丈急請照〈雅〉所議刻日完工外再於百丈外東南一帶接挑二百丈寛三丈深六七尺其二百丈內如前法再掘溝坑十四五個以補接河身衝刷之勢使之長往莫禦及其開放時𠉀仍必采〈雅〉所議俟決口不過四五丈河流漲溢之時然後開放引河庶免淤淺之虞若決口未到四五丈萬不可先開反引淤澱也至將開口之際必須先下截河埽三四個約攔水勢亦屬最為𦂳要皆宜預備
又杜旁㵼一欵關係甚重若不及時照議綢繆則決口漸窄全河仍衝南壩萬一所慮旁㵼之舊溝突然衝動不但南壩衝激可慮併取土地方亦成河身矣春月南壩之覆轍昭昭可鑒也此壩宜築髙一丈二尺寛十丈外下邉埽隨蟄隨套庶可免於旁㵼之患耳
查北壩之西地勢頗低計長不過十有餘丈宜築一堤底濶七丈髙八尺頂濶二丈五尺以補低窪以防叵測
前議大壩之內築戧堤一道目今宜耑在北壩施工蓋以北壩之內河水不深易於建工若南壩之內回流水深戧堤不宜驟舉也又查南壩邉埽不過一層力量單薄急宜再加一層以防衝激此皆萬不可緩者也
以上數欵十二月二十日途次再呈
三上𦂳要事宜
前詳勘兩壩北壩外䕶邊埽內築戧堤前已陳悉但所築之埽壩急須加髙六七尺壩之北頭耑用土築而北壩之近龍門者尤宜加埽但所鋪之埽止宜用葦草捲下其栁梢不宜濫用耳若使目前埽壩未蟄漫不加工及工至合尖之時河勢盪激埽壩必至蟄䧟一時搶築無及則預先綢繆施工不容刻緩再思南壩所築較之北壩漸髙目前可恃惟是河勢衝射南壩較之北壩尤甚綢繆捍禦倍宜周詳壩之南半宜加土築而近龍門合口之處宜加套埽亦如北壩總用葦草捲䕶上面再加土築可也至於外加沿邊大埽須並峙兩層庶幾壩身鞏固所費物料雖奢然全河迎溜要害𦂳關不可不萬分加意
前議引河頭挑濶二十丈而河身濶深一切事宜業已偹陳矣但河頭開放之機宜尚有未盡者切以臨時開掘河頭口門宜在西北上頭開掘十五丈而臨截河埽四五丈不必開掘何以言之從二十丈之上頭開放則河流入口有倒㵼之勢湍悍衝刷自濶自深可以成河倘從河頭截河埽處輕率錯開則全河直衝截河埽壩所慮旁㵼之舊溝難免衝透將挑成之溝渠反不得全河直㵼之勢矣是開放之機宜不可不審度慎重者也
前議河頭東南下截河埽三四個以約攔水勢矣然下埽之法尚未詳悉也今思將開引河數日之前先須掘槽長十四五丈深一丈五尺濶一丈四尺鋪埽髙一丈二尺先將此埽推入槽內打樁六七株又鋪第二埽髙一丈長與底埽同鋪完推入槽內正壓底埽打樁五六株若截河埽下或河勢衝刷埽個蟄䧟再急急鋪埽套壓
又思截河埽個臨河頭宜向西北不宜向東北何以言之蓋埽頭向西北者迎着河勢使全河入於引河之內衝盪有力倘埽頭反向東北如人之下唇反垂不得收約攔水勢之功此中機宜萬不可錯也又思兩壩進埽晝夜無停則正月二十間決口不過寛十餘丈耳決口漸窄則河勢必漸射引河河頭並南壩所慮杜旁㵼舊溝河頭兩處河頭河勢皆在衝激則引河頭之截河埽與杜旁㵼之䕶邊埽俱宜於正月二十前掘槽下埽萬不可遲恐遲則河勢衝射坍塌不止倉猝難以施工致悞大事不可不鰓緦過計預先拮据者也
以先前後芻議〈雅〉親勘真確切實敷陳非同泛泛揣摹條議者比也但從來有治人無治法所慮在仕員役意見不同閲歴生熟有別或議論互異在憲臺當自有特鑒不為浮説所揺則河工幸甚運道民生幸甚矣
康熙十二年正月初八日三上事宜
新河
寢開宿遷縣北新河以固隄防
天下創始之事必權其利害而計其始終若有利而無害或利多而害少不妨舎其舊而新是圖若利少而害多或有害而無利則不如仍舊貫之為愈也
國家數百萬漕糧資黃河濟運由清口至宿遷董家口曲折二百里許是以修築兩堤不憚勞費以固堤防其來久矣但年來河勢變遷無常河患頻仍不已幸總河經年勞瘁悉心博訪議於宿遷白馬陵山以東即係駱馬縣東峙丘等湖接連不斷近湖之處舊有河形若於此處開挑新河修築縴道由清河縣涉黃入海不惟漕艘可免風波之險而運道亦無衝決淺阻之虞所以為
國計民生慮者至周且至也雅奉委㑹勘自宿遷縣駱馬湖姜兒庒砂礓嘴馬陵山縣東峙丘等湖至七里溝九里崗倉基湖三義鎮等處以上宿桃清三縣地方通共長二萬三千一百四十餘丈挑河築堤約估計銀六十餘萬兩但此挑河築堤之處南係黃流北臨湖水誠恐變徙無常工程難以預料〈雅〉上下荒度反覆籌畫有數端難以輕舉者工大費煩竣事無期目前漕運急需河路難言挑築者一也開河迤帶逼近黃河外堤潰決勢必橫衝運堤漕艘必阻難言挑築者二也山水暴發湖水盈溢北堤被侵狂風巨浪汕刷不免難言挑築者三也相勘地勢南昂北低一有疎防建瓴莫禦新堤莫保運道必傷難言挑築者四也黃河濟運治黃為急則力有所分勢難並舉難言挑築者五也似此創新河恐有難成之悔工大而費繁何如仍舊河力施幇築之工事半而功倍耶竊見桃清上下迤帶如新庒七里溝徐升壩九里堽諸險要有決口雖塞尚宜防䕶者有舊堤單薄急宜幇築大抵岸低則水漲易溢堤近則水勢易浸堤身卑矮單薄又復浮沙不堅則孤堤易傷年來河患全在於此為今之計惟宜加封固隄保運蓋禦黃全慿堤岸其築之之法隄身欲髙以厚隄基欲離河逺而夯杵欲堅用土宜取直於隄身髙厚始足以攔湍悍之流隄基讓逺始足以容浩瀚之勢而且直土不浮夯杵既實則堅固足資擋禦潘季馴謂治河舍築堤無以者此也故開新河不若固堤防之為愈也此康熙十三年冬月勘明議停之詳
兩河清彚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兩河清彚卷八
益都薛鳯祚撰
黃河
芻論
治河以得人為要論
自古有治人無治法天下事皆以得人為難而治河為尤難必有人溺已溺之心而又有應變無方之才有盡瘁鞠躬之忠而又有一介不茍之操至於衆咻不恤任怨不辭又非有特立不移之定力不可也逺年無論已近明二百餘年河工獨推潘印川季馴觀其歴事三朝二十餘年多底定之功而立言垂論皆足為後世法誠得人也圖治者不求才於異代誠能於在廷諸臣廣詢博採求其能盡心河務者充總河之選推心任之得其人則政舉何患不慶平成之勲哉至於分任督課則分司及道員職也其需才猷敏鍊勞怨不辭尤不可不慎擇者而其職任則分司不如道員道員有總轄州縣之權呼應即靈而分司之事權不同也道員雖亦挨奉升遷然可以久任成功分司之差滿輪換計日即更者不能也今淮屬有道揚屬無道邳徐桃清南㟁有道北岸無道所當急議者也至於有司以及佐貳各有耑任責成而責成河官不如責成印官印官職掌守土比閭之民皆其撫馭一號召間即夫役也帑藏之財皆其典守一措置間皆物料也而河官不能也今管河道㕔以及佐貳皆有成例得以坐名題補其臨河要地州縣徃徃人地不宜迨有毀蹟而後以彈章從事則何益哉至於其平居令河官常駐要地不許委署他務搶修令印官親赴工次不得安居私署亦河工責成之要務也上下皆得人而又嚴每歲舉劾之典申久任課蹟之令賢否勤惰勸懲有法心何由不思奮防務何由不振飭哉
歲辦物料
河工之役大抵初決之時工程㣲小若掃料有餘何難勒限告竣祗因掃料缺不得不停工以𠉀所以遲之又久而日甚一日役夫則動至數千糜帑則動至巨萬當於每歲十月踏勘明白兩河要害分別首沖次沖又次沖何者為大修小修添修所用人夫樁𥣻柴草等項若干數目於各險工之下設厰堆貯設有急工應時擋䕶堵塞其視急取逺求停工以待者霄壤矣
若險工要害預備物料若能先事預防保固無虞至於一年二年者亦照堵塞沖決之工一例優敘更激勵人心之大權要術也
河流首沖宜行疏導
河流當冬春之時皆掃灣回溜沖刷堤根其水勢緩流之處必淤澱沙灘如水射北則灘在南水射南則灘在北此一定之形勢也及伏秋水發從來沖刷之處竟成頂沖當此之時即築堤數道斷不免於潰決矣諳曉河勢者相度時勢凡當春秋水涸之時於淤灘壅澱之處挑控引河待伏秋水發乗其湧漲之勢即可引流入渠使頂沖之勢少減隨於頂沖之處就堤幇築加埽擋䕶自可免於潰決如儀封之王家莊祥符之陳橋陳留之孟家埠皆其𩔖也〈挑引河開放事宜詳本朝治河篇〉
治河疏塞先後之宜
今之治河以堤築為上䇿但治之河有先疏而後塞者有以塞為濬者昔劉忠宣治張秋決河濶九十餘丈行視之曰是下流未可治先治上流發丁夫數萬疏賈魯舊河孫家渡諸河道使南流以殺其勢後於沿河張秋兩岸築臺立表實土下埽決口既塞繚以後堤此以濬為塞者也潘印川塞髙堰黃浦崔鎮等口大小二十九決而沙刷水深兩河歸正海口自開此以塞為濬者也豫省河臣經理前後諸險工或先事豫防開引河以分其勢或臨時搶築堤埽以塞其沖能有成效可為善師古人之意者矣
接築桃清南岸大堤
清口為黃淮交㑹之處雖挑濬淮渠使通流以拒黃水但慮黃流漲溢清口迤西全無堤岸勢必黃水漫入清口淤塞宜於清口迤西築長堤一道與桃源築成之堤接連一體或樁板或議石工以防汕刷庶二水不得漫溢旁流各安其所同歸海矣
開七里溝引河以鞏北堤
桃源縣迤東七里溝黃家嘴上下數十里比年以來決凡數次堵塞未幾旋復壅潰總因河勢北徙離堤偪近而又河地卑下每值漲溢孤堤易傷潰決之患全在於此今幸堵塞善後之計當殺河勢欲殺河勢當挑引河相度上源龍灣之處施工挑挖則與北堤離逺逺則河水難沖又引河直截順流則河水易㵼形勢得所矣至所挑引河口濶二十五丈渠濶十五丈深一丈二尺又於一丈二尺之下再挑多坑溝伏秋水漲開放又下唇及截河大壩一一如法河勢漸變從此相機疏築善後之機當得其宜矣
築石城至清河北岸遙堤
桃源迤帶祗有單堤一道而又逼近河岸堤單則力孤逼河則衝激特甚伏秋漲決在所不免向經估計南北兩河岸遙堤自宿遷至清河工費浩大今酌量𦂳要劇工自古城至清河先築北岸遙堤計地較近工費少省而黃家嘴一帶險要可恃無恐此重門禦暴之意亦復容節制之良法也
建減水壩以殺水勢
搶築河患莫如挑引河然須上源有迎溜頂沖之處不然則挑濬難施惟有建減水壩分決口之全流兩壩搶築可計日而施考河防書所載徐升季太等壩蓋因下流清口相距三四十里特築此壩以分殺逆流之勢立法最善若後有決口之處雖挑引河者倣其意而推廣之將見石壩既設遇有滔漲即開放分流利頼非細且不特此也中州以逮淮徐兩岸不茅之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建一石壩沙醎之地數日之間立成膏腴其利頼亦非細也但築基湏髙於平地二尺餘以便洩異漲之水
存恤夫役
守堤夫役原有額設工食並免本身雜差優恤既加方可責其防守今各夫既有風雨晝夜防守之辛勤又有芟攬栁麻課程之歲辦且夫搭蓋茅房修理器具工食無幾不足供其應用更有指名花費侵吞或稱上司過往或稱上差酒飯或經丞需索常例或衙官借題津送一年工食幾何數端刮削已盡且既暗補課程草棲露宿於堤上又復供應雜汛左支右舞於門庭一身數役勞𢢑不堪拋産逃亡棄堤不守勢所必有此言之真可痛心聞之真堪髪指者也嚴禁釐革寧容少貸
河夫逃亡
河夫逃亡之弊積久相沿其上工或數日半月一月即報逃亡報逃申解躭延時日遲誤工程或做半月之工而索一月之餉或解役通同𭣄頭打逃折銀甚有官吏包𭣄因而報逃重入輕出又或管工人員私賣輕夫衆夫偏累以致逃亡有此𡚁端所以報逃接踵不休嚴剔釐革不特夫役無累而河工之功成有望矣
修守事宜
一築堤
凡黃河堤必逺築大約離岸須三二里庶容蓄寛廣可免決齧切勿逼水以致易決堤之髙卑因地勢而低昂之先用水平打量毋一槩以若干丈尺為凖務取真正老土每髙五寸即夯杵三二遍若有淤泥與老土同第須取起曬涼𠉀稍乾方加夯杵其取土宜逺切忌傍隄挖取以致成河積水刷損隄根驗隄之法用鐡錐筒探之或間一掘試隄式貴坡切忌陡峻如根六丈頂止須二丈俾馬可上下故謂之走馬隄計工費凡創築者每方廣一丈髙一尺為一方計四工土近者每工銀三分最近者二分土逺者四分如隄根六丈頂二丈須通融作四丈折筭此計土論方之法也如幇隄則先計舊隄若干今増髙濶各若干亦以前法折算
方法
假令徐州𤣥黃二舖月隄計長八百五十丈根濶五丈頂濶一丈四尺並之咸半得三丈二尺髙一丈二尺以乘三丈二尺得每丈計三十八方四分以乗八百五十丈共三萬二千六百四十方每方四工計工一十三萬五百六十該銀三千九百一十六兩八錢如難築每方量加二三工不等
一塞決
凡隄初決時急將兩頭下埽包聚官夫晝夜㸔守稍待水勢平緩即從兩頭接築如水勢洶湧頭裹不住即於本堤退後數丈挖槽下埽如裹頭之法刷至彼必住矣皆謂截頭褁也如又不住即於上首築逼水大壩一道分水勢射對岸使回溜衝周正河則塞工可施矣塞將完時水口漸窄水勢溢湧又有合口之難須用頭細尾粗之埽名曰䑕頭埽俾上水口濶下水口收庶不致袞失而塞工易就也埽以土勝為主埽臺須要臥羊坡以便推挽揪頭繩須要𦂳扯以防下游又須時時打鬆令其深下仍覔慣㑹泅水之人入水探騐底埽着地方下簽樟須要酌中埽埽釘着方為堅固倘有數寸空懸無有不敗事者如寒天或水急不能泅水即㸔揪頭寛鬆便是着地之驗繫繩留橛令人專守畧有走動便須另下一橛橛頭上填記第幾埽揪頭滾肚明白以便查收放埽面出水未髙寧加一小埽不可多用土牛推埽時易動故也此等事須要勇往直前俗諺謂之搶築稍稍逗遛必有後悔以上數端茍不詳密勞費罔功輙疑怪甚可也
物料工費〈萬歴十五年總院照時值裁定以下皆同〉
如用大埽長五丈髙六七尺者用草六百束每束重十斤價銀二釐該銀一兩二錢栁稍一百二十束每束重二十斤價銀一分該銀一兩二錢如無栁稍以葦代之草繩六十套毎套四十二條每條長二丈四尺價銀三分該銀一兩八錢樁木五根每根銀一錢該銀五錢楸頭滾肚繩四條其用𥣻二百五十斤每斤價銀五釐該銀一兩二錢五分
毎大埽一個約共該料價銀五兩九錢五分
中埽並土牛工料以次逓減挑土夫工逺近不等難以預定臨時酌給
謹按物力豐勝時價值如此今且四五倍之民力重困須依時價逓加
一築順水壩
順水壩俗名雞嘴又名馬頭專為喫𦂳迎溜處所如本隄水刷洶湧雖有邊埽難以久恃必須將本隄首築順水壩一道長十數丈或五六丈一丈之壩可逼水逺去數丈隄根自成淤灘而下首之隄俱固矣安埽之法上水廂邉宜出將裹頭埽藏入在內下水埽宜退藏入裹頭埽內庶水不得掲動埽也
如築長六丈濶四丈髙一丈用埽兩面廂邊每邉用埽二行裹頭二行中間填土每行用埽三層共計用中埽十八個每個長五丈三尺用草四百束栁稍八十束草繩四十條排樁簽樁共用樁木四根人夫二十五工共用捲埽堤夫四百五十工運土隄夫二百工共用草七千二百束該銀一十四兩四錢栁稍或葦一千四百四十束該銀一十四兩四錢草繩七百二十套該銀二十一兩六錢樁木七十二根該銀七兩二錢行繩十二條每條重四十斤共用𥣻四百八十斤該銀二兩四錢約共該銀六十兩如無栁稍以葦代之人夫俱不議工食
一下䕶根乾埽
凡隄係掃灣須預下乾埽以衛堤根此埽須土多料少簽樁必用長壯入地稍深庶不坍蟄
如下長三丈髙三尺埽一個用草一百六十束該銀三錢二分栁稍四十束該銀四錢草繩十二套該銀六錢樁木三根該銀三錢量用𥣻作行繩用堤夫二十工不議工食毎埽一個約共該料價銀一兩六錢二分
一造滾水石壩〈即減水壩〉
為伏秋水發盈漕恐勢大漫堤設此分殺水勢稍消即歸正漕故建壩必擇要害卑窪去䖏堅實地基先下地釘樁鋸平下龍骨木仍用石楂□鐡□□縫方鋪底石壘砌鴈翅宜長宜坡跌水宜長迎水宜短俱用立石攔門樁數層其地釘樁須劄鷹架用懸硪釘下石縫須用糯汁和灰縫使水不入
如石壩一座壩身連鴈翅共長三十尺壩身根濶一丈五尺收頂一丈二尺髙一尺五寸迎水濶五尺跌水石濶二丈四尺四鴈翅各斜長二丈五尺髙九尺用粗細石計長一千三百九十餘丈並地釘樁龍骨木鐡錠鐡銷煤灰木炭石灰糯米檾麻及各匠工食約共該銀一千九百餘兩其運石擡石搬料夫船並官夫廩糧工食臨期酌給
一建石閘
建閘節水必擇堅地開基先挖固工塘有水即車乾方下地釘樁將樁頭鋸平□縫上用龍骨木地平板鋪底用灰麻艌過方砌底石仍於迎水用立石一行攔門樁二行跌水用立石二行攔門椿八行如地平板鋪完功過半矣自金門起兩面疊砌完方鋪海漫鴈翅
金門長二丈七尺兩邊轉角至鴈翅各長五丈共用石三千一百尺閘㡳海漫攔水跌水共用石九百尺二項共用石四千尺並鐡錠鐡銷鐡鋦天橋環地釘樁龍骨木地平板萬年坊閘板絞關閘耳絞軸托橋木石灰香油蔴麻柴炭等項及各匠工食約共該銀三千兩有竒其官夫廩糧工食臨期酌給
一建涵洞
建涵洞以洩積水其址亦擇堅實方可下釘樁砌石水多則建二孔少則一孔
如涵洞一座口濶一丈五尺身長二丈中立石墻一堵亦長二丈寛五尺分為二孔每孔寛五尺兩邊四鴈翅各一丈五尺共用石二百丈並地釘樁鐡錠石灰板木並各匠工食約該銀一百八十餘兩其夫役工食臨期酌給
一建車船壩
先築基堅實埋大木於下以草土覆之時灌水其上令軟滑不傷船壩東西用將軍柱各四柱上橫施天盤木各二下施石窩各二中置轉軸木各二根每根為竅二貫以絞關木繫蔑䌫於船於軸執絞關木環軸而推之
一挑河
凡挑河面宜濶底宜深如鍋底様庶中流常深且岸不坍塌如不用隄須將土運於百餘尺外以免淋入河內
凡創開河者毎方廣一丈每夫日開深一尺為一工挑濬泥水相半者減十分之五全係水中撈取者減十之七八取土登岸就而築隄者亦以半折算焉
一閘河偶淺急疏之法
凡閘河淺處如水溜在中須兩㟁築丁頭壩以束之水溜在傍將淺邊順築束水長壩以逼之水由壩中其勢自急中溜自深
如淺處不多或排板挿下泥內逼水湧刷
或排小船用杏葉杓挖濬
必不得已則用樁草製活閘節水亦一䇿也
一栽栁䕶堤
臥栁長栁須相兼栽植臥栁須用核桃大者入地二尺餘出地二三寸許栁去堤址約二三尺密栽俾枝葉搪禦風浪長栁須距隄五六尺許既可捍水且每歲有大枝可供埽料俱宜於冬春之交津液含蓄之時栽之仍須時常澆灌長栁宜用棘刺圍䕶以防盜㧞畜嚙
一栽茭葦草子䕶隄
凡隄臨水者須於隄下密栽蘆葦或茭草俱掘連根叢株先用引橛錐窟深數寸然後栽入計濶丈許將來衍茁愈蕃即有風不能鼔浪此䕶臨水隄之要法也隄根至面再採草子密覆
一伏秋修守
四防
一曰晝防隄岸每遇黃水大發急溜埽灣處所未免刷損若不即行補修則埽灣之堤愈漸坍塌必致潰決宜督守隄人夫每日捲土牛小埽聴用但有刷損者隨刷隨補毋使崩䣃少暇則督令取土堆積隄上若子隄然以備不時之需是為晝防
二曰夜防守堤人夫毎遇水發之時修補刷損隄工盡日無暇夜則勞倦未免睡熟若不設法巡視恐夤夜無防未免失事須置立五更牌面分發南北兩岸恊守官並管工委官照更挨發各鋪𫝊逓如天字鋪發一更牌至二更時前牌未到日字鋪即差人挨查係何鋪積遲即時拿究餘鋪倣此隄岸不斷人行庶可無誤巡守是為夜防
三曰風防水發之時多有大風猛浪隄岸難免撞損若不防之於㣲久則坍薄潰決矣須督隄夫綑札龍尾小埽擺列隄面如遇風浪大作將前埽用繩樁懸繫附隄水面縱有風浪隨起隨落足以䕶衛是為風防
四曰雨防守隄人夫毎遇驟雨淋漓若無雨具必難存立未免各投人家或鋪舍暫避隄岸倘有刷掃何人㸔視須督各鋪夫役每名各置斗笠簔衣遇有大雨各夫穿戴隄面擺立時時巡視乃無疎虞是為雨防
二守
一曰官守黃河盛漲管河官一人不能周巡兩岸須添委一協守職官分岸巡督每堤三里原設鋪一座每鋪夫三十名計每夫分守隄一十八丈宜責每夫二名共一叚於隄面之上共搭一窩舖仍置燈籠一個遇夜在彼棲止以便𫝊逓更牌巡視仍畫地分委省義等官日則督夫修補夜則稽查更牌管河官並協守職官時常催督巡視庶防守無傾刻懈弛而隄岸可保無事矣
二曰民守每鋪三里雖已𣲖夫三十名足以修守恐各夫調用無常仍須預備宜照往年舊規於附近臨隄鄉村每鋪各添𣲖鄉夫十名水發上堤與同鋪夫併力協守水落即省放回家量時去留不妨農業不惟隄岸有頼而附隄之民亦得各保田廬矣
一竪立旗杆燈籠以示防守
各鋪相離頗逺倘一鋪有警別鋪不聞有誤救䕶須令隄老每鋪竪立旗杆一根黃旗一面上書某字鋪三字燈籠一個晝則懸旗夜則掛燈以便瞻望仍置銅鑼一面以便轉報一鋪有警鳴鑼為號臨鋪夫老挨次𫝊報各鋪夫老併力齊赴有警處所即時救䕶首尾相顧通力合作庶保萬全
一防盜決
守隄之法隄防盜決最為喫𦂳蓋盜決有數端坡水稍積決而洩之一也地土磽薄決而淤之二也仇家相傾決而灌之三也至於伏秋水漲處處危急隣隄官老隂伺便處盜而洩之諸隄皆失保守四也巡警稍怠或乘風雨之時或乗酣睡之處即被下手矣防禦者不可不知
一議涵洞
涵洞洩水本是無妨但須明設石閘以嚴啓閉若暗開隄址草木䝉叢便難覺察萬歴八年奸民私囑管河主簿將南岸遙隄暗開涵洞數座十七年伏水暴漲單家口水從涵洞洩出勢甚洶湧一鼓而開遂成大決此可謂明鑑矣司河者知之
一歲辦物料
河防全在歲修歲修全在物料而州縣河官視為寄貨歲估既定冒銀入已括取里逓草束河夫攀折栁稍遮掩一二便為了事近日徐州判官彭鶴靈璧主簿元仲賢之事可鑒也今議於十一月間司道官估計停當各掌印官領銀收買法固善矣又須特委亷能職官一二員專管收支工完之日將捲築過埽壩收支過物料數目開報總河衙門查考庶幾事有責成而錢糧無冒破矣又冬初修守稍暇即督夫於漫坡中採取野草每束十斤者每夫每日可採四十束積至百萬可省千金禆益非小草料既備埽䕶必周衝決之患可免即脫有不測而物料在手計日可塞何致延閣糜費此河道第一喫𦂳工夫也
一水汛
立春之後東風解凍河邊人候水初至凡一寸則夏秋當至一尺頗為信騐謂之信水二月三月桃花始開氷泮雨積川流猥集波瀾盛長謂之桃花水春末蕪菁華開謂之菜華水四月壠麥結秀擢芒變色謂之麥黃水五月𤓰實延蔓謂之𤓰蔓水朔野之地深山窮谷氷堅晚泮達乎盛夏消釋方盡而沃蕩山石水帶礬腥併流於河故六月中旬之水謂之礬山水七月菽豆方秀謂之豆華水八月荻薍華謂之荻苖水九月以重陽紀節謂之登髙水十月水落安流復其故道謂之復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斷水雜流乘寒復結謂之蹵凌水此外非時暴漲謂之客水皆當督夫巡守而伏秋水勢最盛非他時比故防者晝夜不可少懈雲
分督河工
凡修建大工工程浩大道里遙逺若非多官分理畫地責成不免顧此失彼今以萬歴六年戊寅總院防河自徐州以下至儀真分撥一案為例遇有興作依此為法
徐州自呂梁洪至邳州直河止一帶遙堤七十里該海防道總管
自桃源縣古城以下遙堤六十里並塞界內缺口及陵城滾水壩一座該淮北分司總管
自桃源縣界至清河獾墩止遙隄六十里並塞界內缺口及安娘城滾水壩一座該管河道總管
徐州𤣥黃二鋪月隄並靈睢界內遙堤五十餘里及崔鎮口滾水壩一座該徐州道總管
自睢寧界內遙堤四十餘里並築歸仁集堤三十五里該潁州道總管
自睢寧界內遙堤四十餘里並築歸仁集堤三十五里該潁州道總管
修復淮安板閘至新莊閘共四閘修復𥚃河兩堤並新城北一帶幇築新舊堤及塞黃沛口該水利道總管
管髙家堰中叚塞天妃閘朱家口開復通濟閘修築趙家口迤西堤岸修復仁義等五壩該管河郎中總管
築寳應一帶土石堤並建減水閘及挑濬州至儀真一帶河道該南河分司管
以上司道八員均分八大工每司道一員督府佐二員計用府佐一十六員每府佐一員分督州縣佐貳首領隂醫省祭官十員共用一百六十員聴總督河道於所屬地方掄才弔取如員數不足及各官間有經手要務妨占者河臣於附近省分有司內查幹濟素著者具奏調用
河防緒言
河行地脈所宜
朱子曰黃河是地中大血脈來朝則國家阜寧洩去則耗敗自然之理
朱子曰元豐間河北流自後中原多事後來南流北方多事而世説潤百里平時無所考證
皇清順治七年河決而北由千乗等處舊河故道入海一時魚米充盈一切古道舊渠悉成長流數百里內民間磽墨地不宜五穀者皆得倍收可想上古河在北方豐勝氣象
河防永頼
黃河之為患久矣至於今日無嵗不治生民之膏血㡬盡筋力㡬盡有道於此能令河永不決即暫決亦無大害不久復歸大河誠斯世斯民之大幸也常細求黃河之性並古來治河之成法皆云無一勞永逸之功惟有補偏救弊之法又雲世世守之世世此河也於此窮究其必然之理與其必可能之事則此補偏救弊之內即有久安長治之䇿釐為數種俟有心世道者採擇焉
河決之由
凡河患先從決口而決口奪河非遽奪也決而不治河之流日緩墊沙日髙河始改從決口耳有遙堤以適其性而範其狂有減水壩以洩其勢而殺其怒當不至如往日之常決縱一偶決水退塞令還槽循軌可以日計不足患也
查理舊置遙堤
遙隄範圍寛廣泛溢之水偶至堤下或髙數尺亦無即決之理近河士民皆云河決多係新堤舊堤少有決者此今人用心不如古人之騐也堤之足以防河也審矣人不知遙堤一線實司國計民生之大命𨓏𨓏置之若棄車馬之所踐躝風雨之所剝蝕卑薄有不及往日之半者今當細細查騐増髙増厚仍以鐡錐筒騐試不許有一寸鬆懈而堤之決者鮮矣遙堤不潰即河偶泛溢亦不為害國計民生或少得休息乎堤係沙土則不必論堅瑕皆當改築蓋沙能漏水漏水則易潰鐡錐筒騐試遇之即行添補
或以為無事之時多此工費而河工經制原有每歲修補之例但當求其實用不可以虛應塞責耳且思古人築行堤動幾百里修補之工百不一二而雲勞乎且黃河一潰內帑之出民間之耗而工至十萬幾十萬修補之費特其㣲末而雲費乎
栁堤
堤內植栁古有其制以禦溜水衝刷之患誠良法也然人但知栁之足以䕶堤而不知栁之自足為堤不知栁之為堤較土之為堤其費不及百之一二而其為用更勝於土之為堤也今濱河遙堤所在不闕遙堤內五尺密裁栁一行每里一千零八十尺每五尺一栁計用栁枝十束值銀四錢又橫植十行值銀四兩二千里河堤止用銀八千兩又另成一遙堤矣二三年之間決水偶至遙堤經此栁堤以為之障斷無能破遙堤之理遇有水溜迅激之處斷樹留根橫植水旁即龍尾埽也斜置多用即磯嘴馬蹄等埽也所費甚省而成功甚速非萬世永頼之業乎
十年之計種樹遇有埽決取之不盡濵河舟載或可栰制其便更甚
初行恐栁栽難求可令近堤有力之家助其採辦至於工費則不可省
守堤責成
土堤不可無守而栁堤更不可不守往歲栽植䕶堤之栁今安在乎皆以守㸔無人稽查廢法而斧斤牛羊凌沒至盡耳舊制每遙隄三里用夫三十名㸔守遇伏秋又益以附近民夫十名今專力責成其三十人管一舖三里者恐途逺耳目難及宜一里所用人十名中立一甲長工食倍之其九人通融管一里更於附近置田十數畝為其永業令其即家於此若嫌孤零即二三甲同住亦可栁堤之守看修植悉司之數年後少有柴薪桑條之例亦付之則栁成而堤固而河患永除非萬世永頼之業乎
格堤
遙堤之固至此永免沖潰而又有不可少者則格堤是也河至遙堤不歸本河亦可慮也今各處各有橫堤斜行迤邐入河河之泛溢遙堤內者遇格即止仍歸大河若擇無橫堤處所處處添置栽栁置守一如大堤永絶河患非永頼之業乎
重學
河工惟築堤築決為上䇿勤勞民力至不容已矣而堤塞之工尚有可從省易者今有重學一法畚土之器以機發之𨓏𨓏一人可當三四人至易而簡遇有興工如用丁夫十萬止用四五萬而足民力國計並有禆益曰土車曰石夯曰石杵每器各置一式為觀者一笑
兩河清彚卷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