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門關於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
八部門關於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 國市監標技〔2020〕126號 2020年7月28日 發布機關:市場監管總局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商務部 郵政局 |
市場監管總局網站 |
市場監管總局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商務部 郵政局
關於加強快遞綠色包裝
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我國快遞業包裝總量龐大、種類繁多、增長迅速,包裝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妥善處理快遞包裝問題,對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促進快遞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升級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對快遞業綠色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提高快遞包裝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裝耗用量,減少環境污染,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通過系統梳理、體系再造,建立與綠色發展理念相適應、嚴格有約束力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完善標準與法律政策體系間相互銜接、協同高效的標準實施監督機制,推動快遞包裝「綠色革命」,全面支撐快遞業綠色發展。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升級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對法律法規、政策的技術支撐,出台激勵措施,引導企業積極實施快遞綠色包裝標準。
企業主體。強化生產源頭治理,明確企業實施快遞綠色包裝標準的主體責任,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市場競爭等手段,推動企業執行綠色包裝標準,提升包裝綠色化水平。
創新驅動。聚焦快遞綠色包裝材料研發、設計、生產、使用和回收處理等關鍵環節,支持綠色包裝科技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為標準,以科技創新帶動標準創新,以標準創新促進快遞包裝綠色升級。
產業協同。打通快遞上下游產業鏈,統籌考慮適應實體渠道和電商渠道銷售的包裝及快遞包裝需求,制定一批上下游協同的包裝產品標準、操作規範等,推動快遞包裝體系化、系列化、成套化。
(三)主要目標。
力爭到2022年,全面建立嚴格有約束力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與法律政策協調配套的快遞綠色包裝治理體系,推動標準成為快遞綠色包裝的「硬約束」,支撐快遞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取得顯著成效。
建立嚴格有約束力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2020年年底前,優化標準體系框架,開闢快遞綠色包裝國家標準立項快速通道,出台《綠色產品評價 快遞封裝用品》等一批相關基礎標準。2022年年底前,制定實施快遞包裝材料無害化強制性國家標準,分批出台一批與綠色發展理念相適應的包裝材料、產品、管理與服務標準,基本建立覆蓋全面、重點突出、結構合理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
強化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對法律政策的支撐。2020年年底前,立項一批支撐法律政策落實的標準,加大標準對法律政策的支撐力度。2022年年底前,推動重要快遞綠色包裝標準被法律法規、政策引用,標準與法律法規、政策協調聯動體系基本形成。
健全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實施監督體系。2020年年底前,建立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機制,集中開展一批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宣貫活動,增強消費者綠色消費理念。2022年年底前,依據標準開展統計監測和事中事後監管的機制更加健全,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標準監督機制基本形成。
二、重點任務
(一)升級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對現行快遞包裝標準進行梳理評估,清理一批與行業發展和管理要求不符、內容互不銜接的標準。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頂層設計,發布快遞綠色包裝標準清單,明確強制性標準與推薦性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規範主體,建立覆蓋產品、評價、管理、安全各類別,以及研發、設計、生產、使用、回收處理各環節的標準體系框架。對於涉及快遞包裝材料環保性、安全性等技術要求,支持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對於跨部門、跨行業的包裝規格等通用類、接口類事項,支持制定推薦性國家標準。對於沒有推薦性國家標準、在單一領域適用的快遞綠色包裝產品,鼓勵制定行業標準。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制定要求更嚴、水平更高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
(二)加快研製快遞包裝綠色化標準。研製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設計標準,在設計開發階段,系統考慮快遞包裝全生命周期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推進快遞包裝源頭治理;注重包裝設計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推動環境感應和追溯技術納入現有快遞包裝產品標準。支持原始創新,加速推進可降解、高性能快遞包裝材料的自主研發進程,在研發快遞包裝關鍵材料的同時,同步制定相關技術標準。鼓勵應用創新,支持設計一批新型、簡約和可重複可循環使用的快遞包裝產品,並同步制定相關產品標準。研製快遞綠色包裝檢測和產品評價標準。充分發揮團體標準制定周期短、適應能力強、貼近市場需求等優勢,對探索性、創新性包裝材料和產品,鼓勵先行制定團體標準,積極推動標準應用,待成熟後轉化為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
(三)完善快遞包裝減量化標準。考慮快遞運輸安全要求,完善適應實體渠道和電商渠道銷售的商品包裝規範。參照《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通則》(GB/T 31268)國家標準,研製快遞業限制過度包裝標準,對包裝結構、材質、耗材等進行引導和約束,避免過度包裝。修訂《快遞服務》(GB/T 27917)國家標準,推廣自動化分揀、傳輸、裝卸等設備,提高快遞作業自動化程度,降低包裝破損風險,減少二次包裝。研製快遞包裝基本規範,制定生鮮、農特產品等快遞業務包裝操作規範,杜絕隨意包裝,提高包裝安全性、規範性。
(四)抓緊制定快遞包裝回收支撐標準。制定逆向快遞服務規範,制修訂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末端設施標準規範,加入快遞包裝回收功能及要求,引導快遞企業建立企業級回收體系。制定統一開放的數據信息、質量等級、管理規範等標準,支撐社會化快遞包裝循環共用平台建設。研製快遞業包裝廢棄物污染控制規範,降低快遞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五)促進快遞包裝產業上下游標準銜接。修訂《硬質直方體運輸包裝尺寸系列》(GB/T 4892)國家標準,統籌考慮適應實體渠道和電商渠道銷售的商品包裝及快遞包裝需求,確立三者協調的模數標準。研製產品生產、銷售、寄遞各環節間的交付包裝標準,鼓勵應用原發包裝和集裝單元包裝。推廣1200mm×1000mm標準托盤規格尺寸,研究推廣成套化、系列化的快遞包裝產品,推動電子商務經營者、快遞企業使用符合《快遞封裝用品》(GB/T 16606)系列國家標準要求的包裝產品,促進快遞包裝一體化運作。
(六)提高快遞綠色包裝標準約束性。嚴格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有關規定,圍繞快遞包裝材料無害化,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鼓勵相關部門在制定法律政策時引用快遞綠色包裝標準,提高標準約束力。加強部門協作,將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實施情況納入快遞、電商等行業監管,以及全國「無廢城市」試點評估。
(七)推動快遞綠色包裝標準有效實施。依託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實施效果評估。利用世界標準日、綠色郵政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等,面向快遞企業、快遞包裝生產企業、電子商務經營者和廣大消費者,開展形式多樣的標準實施宣貫活動。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的意見》(國辦發〔2016〕86號)相關要求和快遞綠色包裝相關標準,按照「公平、公正、公開、自願」的原則開展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鼓勵電子商務經營者、快遞企業採購符合綠色標準的快遞包裝產品。健全快遞包裝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推動快遞包裝生產企業、電子商務經營者、快遞企業實施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
(八)提升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國際化水平。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借鑑國外綠色包裝先進理念和成熟做法。在跨境電子商務中推廣中國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對於進境快遞,鼓勵快遞企業按照中國標準進行封裝;對於出境快遞,支持向國際用戶分享中國標準。系統分析國際國外快遞包裝標準化發展現狀,總結提煉我國快遞包裝成功經驗和做法,積極參與包裝、環境管理等領域的國際標準化活動,推動制定相關國際標準,分享中國經驗。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會同發展改革委、郵政局等有關部門成立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聯合工作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各地區抓好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在本地區的應用推廣與實施監督,逐步建立部門互動、區域聯動、上下齊動的長效工作機制。
(二)加強政策扶持。推動落實國家鼓勵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綠色製造、綠色消費等優惠政策,加大對達到綠色標準的快遞包裝生產企業,以及使用快遞綠色包裝產品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快遞企業的支持力度。
(三)加強科學研究。鼓勵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經營者、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快遞綠色包裝實驗室,推進包裝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型包裝容器、減量化包裝結構和方式、包裝產品檢測等技術研發與標準研製,支持快遞綠色包裝實驗室納入郵政行業技術研發中心認定管理,在國家科技項目、科技人才評選、標準研製等方面給予傾斜。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總結宣傳各地開展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提高社會各界對快遞綠色包裝標準的認知,增強消費者綠色消費理念,培育良好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氛圍。
市場監管總局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商務部
郵政局
2020年7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