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
作者:中共中央
1955年10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擴大)

(根據毛澤東同志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在省委、市委和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報告通過的決議,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一日)

[編輯]

現在農村中正在經歷着一個深刻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到一九五五年夏季,農業生產合作社已由一九五四年春季的十萬個增加到六十五萬個;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農戶,已由一百八十萬戶增加到一千六百九十萬戶,約占全國農戶的百分之十五。運動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在老解放區的許多地方,由於農民有更豐富的鬥爭經驗和多年的互助組基礎,合作化運動已具有廣大的群眾規模。其中,華北各省,如山西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已達到百分之四十一,河北已達到百分之三十五;東北三省合計,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也已達到百分之三十四。在這些地方,有的全鄉、全區,也有全縣,合作化已達到農戶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七十或八十。在解放較晚的東南、中南、西南和西北的各省,大部分的鄉也已建立了第一批農業生產合作社,而為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大發展開闢了道路。

事實正如黨中央的估計,農村中合作化的社會改革的高潮,即將在全國到來,有些地方已經到來了。

[編輯]

面臨着農村合作化運動日益高漲的形勢,黨的任務就是要大膽地和有計劃地領導運動前進,而不應該縮手縮腳。必須了解:我黨領導農民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革命,但是工人階級的目的,是要經過這個革命,再進一步引導農民走進社會主義的革命。前一個革命階段的農村階級鬥爭,主要是農民同地主階級的鬥爭,要解決的農民問題是土地問題;但是在新的革命階段則主要是農民同富農和其他資本主義因素的鬥爭,這個鬥爭的內容,就是關於發展社會主義或發展資本主義的兩條道路的鬥爭,要解決的問題是新的農民問題即農業合作化的問題,而工農聯盟的新關係和工人階級在這個聯盟中的領導作用,必須在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互相適應的基礎上建立和加強起來。我國工業的發展是迅速的。事實已經表明:如果農業合作化的發展跟不上去,糧食和工業原料作物的增長跟不上去,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就會遭遇到極大的困難。情況根本變化了,但是我們有些同志對於農民問題的看法卻還停留在老階段上,看不見現在農村中的兩條道路的尖銳鬥爭,看不見大多數農民群眾願意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他們滿足於農民已經從地主手裡取得了土地,希望穩定農村的現狀,或者認為在農業合作化發展的問題上應該採取特別遲緩的速度,而不了解這樣就會放棄黨對於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積極領導,放任農村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結果也就將破壞工農聯盟,喪失工人階級對於農民的領導作用,因而也就將把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引向失敗。具有這種錯誤觀點的同志不敢相信群眾,同時對於黨中央的合作化方針和各級地方黨委的領導作出悲觀主義的估計,認為我們的黨對幾十萬個小型合作社都難於鞏固,大發展更不敢設想。他們提出了「堅決收縮」的右傾機會主義的方針,並且在有些地方用強迫命令的方法大批地解散合作社。但是已經建立起來的幾十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日趨鞏固和絕大部分增產的情況,以及許多農民群眾要求參加合作社的積極性,恰恰在事實上否定了這種悲觀主義,宣告了右傾機會主義的破產,證明了右傾機會主義在實質上只是反映了資產階級和農村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的要求。六中全會認為:黨中央政治局對於右傾機會主義所進行的批判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因為只有徹底地批判了這種右傾機會主義,才能促進黨的農村工作的根本轉變,改變領導落在群眾運動後頭的局面。這個轉變,是保證農業合作化運動繼續前進和取得完全勝利的最重要的條件。

[編輯]

農業合作化發展的可能性,當然首先是由於我國已經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首的人民民主專政,而這個人民民主專政正在我國組織社會主義建設;同時是由於大多數農民為了擺脫剝削和貧困,願意走社會主義的道路。這裡所說的大多數農民,主要的就是現在在經濟上還沒有上升的貧農,原來是貧農的新中農中間的下中農,還有老中農中間的下中農。這幾部分農民的經濟情況,在土地改革以後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其中許多農戶仍然有困難,或者仍然不富裕;而且有的還因為受到富農和投機商的盤剝和抵抗不了自然災害,重新失掉了自己分得的土地。如果黨不積極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資本主義在農村中就必然會發展起來,農村中的兩極分化就會加劇起來。實際生活教育了他們:不能按照原來那種個體經營的方式在分散的和細小的土地上耕種而生活下去,出路只有多數人聯合起來,採取共同勞動、集體經營的方式。這種共同勞動、集體經營的優越性,已經由廣大的互助組初步地證明出來,隨着又由已經建立起來的大批農業生產合作社在更高的程度上證明出來。正是由於農業生產合作社能夠合理地組織勞動力來更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有計劃地和有成效地利用土地和擴大耕地,有能力抵抗或者減少災害,有可能在國家援助下逐步地實現農業的技術改革,等等,因而能夠迅速地發展農業生產力,使農民得到很多利益和很大利益,所以它就越來越多地吸引了農民的興趣。

根據幾年來的經驗,採取下列的步驟,就將促使合作化運動在更加可靠的基礎上前進。

第一,合作化運動不但要同富農和投機商作尖銳的鬥爭,並且還要在這個鬥爭中不斷地教育農民自己,特別是要教育和說服中農群眾,以便克服他們在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搖擺不定。因此,就必須形成一個堅定的合作化運動的核心力量,這個核心力量,主要的是:現在經濟上還沒有上升的貧農和原來是貧農的新中農中間的下中農——這兩部分人中間的積極分子,也包括一部分老中農中間的下中農的積極分子。黨在合作化運動中的第一步,應當是把這些人首先組織起來,以便作出榜樣,說服更多的農民。

第二,貧農和新老中農中間的下中農——這幾部分農民的經濟地位雖然比較接近,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在一定時間內對於參加合作社的積極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須逐年醞釀,按照他們的覺悟程度,分作多批,在幾年內,建成合作社,或者吸收他們參加已經建立的合作社。對於一切暫時還不想參加合作社的人,即使他們是貧農和下中農,也要耐心等待,不要違反自願原則,勉強地把他們拉進來。入社報名可以反覆幾次,最後定案,使農民有充分考慮的餘地。

第三,富裕中農(即新中農中間的上中農和老中農中間的上中農)有較好的農具和耕畜,原來的土地經營比較細緻,產量較高,或者有較多的副業收入;當他們還沒有看到參加合作社得到的利益能夠比他們自己經營得到的利益更多,或者至少暫時是相等的,他們就不會輕易參加,即使勉強參加了,也會由於實際利益的問題,使社內關係時常發生矛盾。因此,在開始組織合作社的時候,對於富裕中農,除開若干真正自願的可以吸收入社以外,其餘暫時不要吸收,更不要勉強地把他們拉進來。應該用合作社的優越性去影響他們,讓他們多看一些時候,等到他們的覺悟程度提高了以後,再去吸收他們入社。

第四,中農是工人階級和貧農的永久同盟者,不論在社內社外,都必須善於同中農共處,決不能侵犯中農的利益,決不應該去剝奪中農的財產。對於中農的落後思想,特別是對於富裕中農的資本主義傾向,應該採取說服的方法給他們以適當的批評,決不應該用行政的強制手段。同時,這種批評是為了達到團結他們的目的,決不應該利用這種批評作為反對中農的藉口。

第五,建社要有群眾的思想準備。要在黨內批判和克服右傾思想。要在農民群眾中有系統地和反覆地宣傳我黨關於農業合作化的方針、政策和辦法。在向農民作宣傳的時候,不但要解釋合作化的好處,也要指出合作化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和克服這些困難的條件。

第六,建社要有群眾的組織準備。要普遍地大量地發展農業生產互助組,並且只要有可能就促使許多互助組聯合起來,組成互助組的聯合組,打好進一步聯合起來建立合作社的基礎。有互助組和合作社的鄉村,可以組織互助合作聯合委員會,定期開會,也吸收單幹農民的代表人物參加,以便交流經驗,進行必要的和可能的互相援助,為將來各合作社能夠進一步聯合準備條件,同時也為使互助組逐步地轉變為合作社和單幹農民逐步地參加合作社準備條件。

第七,建社的重要準備工作之一,是用短期方式訓練辦社幹部。受訓練的幹部必須經過慎重的挑選。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55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51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