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請示
關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請示 京政文〔1999〕35號 1996年5月26日 |
國務院:
為貫徹科教興國戰略,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我們從1998年8月開始研究中關村地區的進一步建設問題,期間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多次研究討論,並同國務院有關部、委協商,已對加快中關村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形成共識。5月21日,國務院開會研究加快中關村建設問題,李嵐清、溫家寶副總理對認真貫徹江澤民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創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科技園區問題作了重要指示。根據會議精神,我們對原方案做了進一步調整,起草了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規劃。現將有關情況和請示的問題報告如下:
一、中關村區域優勢及發展的戰略意義
(一)中關村區域優勢。
中關村是全國智力資源和科技人員最密集的地區,其智力密集度在世界亦屬罕見。中關村地區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各級、各類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學生30萬人,有以中科院研究院所為代表的各級、各類科研機構213家,兩院院士人數占全國院士總數的36%,每年產生輻射全國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數千項。1988年,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在中關村建立。10多年來,中關村地區高新技術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達4000多家。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首都經濟新的增長點,去年中關村地區銷售收入總額達451億元,其中軟件產業銷售額占全國的43%,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0萬元。
在這一地區,科技、教育、文化與高新技術產業相互滲透,某些領域中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相互銜接,國際範圍的學術交流、商務往來以及經濟合作日趨廣泛,具備了發展知識經濟的明顯優勢和巨大潛力。
目前,中關村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面向市場經濟的改革滯後,科技與產業結合不夠緊密,有效發揮科技人員作用的激勵機制尚未建立,導致對優秀人才缺乏吸引力,科技創新動力不足;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風險投資體系尚未成熟,各種市場力量發育滯緩,制約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創新型企業的成長;中關村地區交通擁擠、信息網絡建設相對滯後,人居環境不盡人意。要發揮中關村地區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和科技潛能,就必須下大決心進行深層次的科技、教育、經濟體制的綜合配套改革,制定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政策,同時要對中關村地區的軟硬環境進行徹底改造。
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中關村地區的建設和發展,投入了大量教育科研經費。江澤民總書記多次到這裡視察,並做過許多重要指示。今年 2月10日,江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又特別強調:「北京市具有人才、科技、知識優勢,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基礎,要加快發展。中關村地區就有這樣的條件。要注意借鑑國外創建科學城的有益經驗,成功地創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科技園區,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發揮示範作用。」朱鎔基總理對北京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一直非常關注,並給予了大力支持。國務院其他領導同志也多次聽取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關於加快中關村地區建設的匯報,做出了具體指示。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與關心,為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指明了方向。
(二)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戰略意義。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的實質,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是搶占21世紀知識經濟制高點的競爭。當前,國際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發展態勢進一步反映了加快高科技發展的現實性、緊迫性。作為國家跨世紀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繼八十年代設立深圳等經濟特區、九十年代開發開放浦東之後,21世紀中國知識經濟的發展必將從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開始。
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是超越科技、教育和高新技術產業自身發展的重大決策,中關村不單是北京的中關村,也是全國的中關村。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制定科學、全面、長遠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規劃,形成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機制,有利於科技、教育發展的內外環境,不僅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大決策,而且對實現我國在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宏偉目標,提高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和在世界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的目標
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在國務院各部門支持下,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把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成為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科技創新示範基地;立足首都、面向全國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輻射基地;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基地;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把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
通過科學規劃、精心建設、改善服務環境、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使未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更具有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凝聚力;對國內外投資的吸引力;對傳統產業的輻射力;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成為基礎設施完善、信息網絡發達、企業富有活力、環境清新優美、文化氛圍濃郁、具有現代氣息的智能化科技園區。
三、目前已經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1998年北京市政府頒布了《關於鼓勵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若干規定》和《關於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的若干規定》。最近又頒布了《關於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和《關於吸引國內外投資在京設立研究開發機構的暫行辦法》。
(二)進一步加強了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
北京市與清華大學聯合成立了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聯合成立了首都發展研究院;與軍事醫學科學院簽定了生物醫學技術方面全面合作協議;與北京農業大學簽署了農業技術方面全面合作協議。最近,北京市又與中國科學院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其中共建中關村信息化示範小區工程已正式啟動。
(三)進一步加大了中關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拓寬了白頤路;打通了海淀中街;啟動了中關村西區建設;正與中科院研究制訂調整中關村東區科學城的規劃。
(四)進一步加大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
今年全市計劃拆除違法建設260萬平方米,現已完成76%。其中,海淀區的學院路、財經東路、清華南路、成府路等重點道路兩側,拆除違法建設60餘萬平方米,撤除40餘處擠占道路的集貿市場,地區環境和交通狀況有所改善。
加快了中關村地區熱力管線的鋪設工作,今年白頤路兩側各100米範圍內以及中關村西區、紫竹院等地將成為無燃煤區。
(五)在信息產業部統一規劃下,加大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1998年啟動了光纜接入網覆蓋工程,現已完成119個光纜環建設(其中,中關村地區35個),四環路內的光纜覆蓋面已達80%。截止1998年底,有線電視網絡鋪設光纜430纜公里,入網用戶達到12萬戶,現已開始雙向有線電視網絡實驗,提供寬帶多媒體服務。中國科技網、中國教育網、中國金橋網及國家互聯網管理中心均設在中關村地區,僅高等院校聯網計算機就達12萬台,上網人數達到30萬人。
(六)完成了從西直門經回龍觀到東直門輕軌鐵路工程的規劃論證工作。
(七)與信息產業部和中科院初步商定,共同建立國家級軟件園。
(八)對國內外發展較快的科技園進行了考察。
今年賈慶林同志親自帶隊到深圳、上海、瀋陽等地考察園區的建設和管理情況,其他市領導也分別考察了國內外一些科技園區。
四、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與原則。
指導思想: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深刻認識21世紀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的趨勢,認真貫徹落實江澤民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中關村地區人才、知識、智力優勢,積極借鑑國外成功經驗,創建具有我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可推廣實施的有益經驗。
規劃原則:統籌規劃,以人為本,面向市場,堅持開放。統籌規劃指協調企業、大學與研究機構及社會各界,促進經濟、教育、科技配套改革,實現產學研結合及政策、法規與市政、交通、通訊等軟硬環境同步改善。以人為本就是通過機制、體制創新,營造培養、吸引、凝聚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的良好氛圍與環境。面向市場就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實現科技產業化為目標,努力創造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堅持開放就是要成為全方位開放的典範,在世界高新技術產業激烈競爭中,力爭一席之地。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廣開門路,整合資源。
(二)科技產業與市政建設規劃(綱要)。
加快科技產業發展。積極推進以軟件產業、信息服務和信息製造業為代表的特色產業發展;大力促進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新材料和環保等支柱產業發展;帶動中介服務業、文化體育產業、教育培訓產業以及商業、房地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力爭到2010年,中關村科技園區GDP達到1300億元,年均增長20%。同時,通過深化機制、體制改革,不斷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激勵機制、要素流動機制、市場競爭機制和政產學研互動機制。
建設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以及高質量的環境支撐。為此,我們根據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對中關村地區的用地功能、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進行了統一規劃,規劃期限為1999年至2010年,近期為1999年至2002年,作為有計劃有步驟建設的依據。
近期將重點規劃建設「一路、一城、一園、一網」。即貫穿東北與西北郊的城市輕軌鐵路;中關村西區高科技商貿中心和中關村東區科學城的改造;國家級軟件園;高速寬帶多媒體信息網。
1.用地功能規劃。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用地功能分為三個部分,即:中心區、發展區、輻射區。
(1)中心區大體範圍是南起西外大街,北至規劃公路一環,西起京密引水渠,東至八達嶺高速公路,總占地面積約75平方公里。中心區包括一個核心區和兩條主要軸線。核心區包括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關村西區(科技商務中心、市場銷售中心、商業文化服務中心),用地約10平方公里。白頤路是中心區的主要軸線,連接北大、清華、中科院、中關村西區和農科院、人民大學等高校與科研機構,以及國家圖書館、首都體育館、紫竹院公園等文體設施。這條軸線有三個主要節點:北部科技商務中心、中部商業服務中心、南部文體中心。學院路為中心區的另一條軸線。
(2)發展區大體範圍是規劃公路一環以北,海淀區山後地區、清河地區以及昌平縣的西三旗地區、回龍觀地區,地域範圍約280平方公里(尚需商國家計委、建設部、國土資源部)。
發展區規劃建設的主要特徵是以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為起點,沿八達嶺高速公路向北呈組團式生長。以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和北大生物城為第一組團,作為信息產業和生物工程的研究、開發、生產基地;以西三旗新材料基地為第二組團,作為新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基地;以回龍觀地區為第三組團,作為高校教師、科研人員的新居住區,適當安排高科技研究、開發用地;以永豐科技園和航天城為第四組團,作為多種高科技產業的研究、開發、生產基地。四個組團的規劃建設用地總計約26.5平方公里。
(3)輻射區。主要是「一環兩線」。「一環」是指環市區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包括電子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豐臺科技園區、昌平科技園區等;「兩線」即沿八達嶺高速公路向沙河、昌平、南口方向輻射和沿京密路向順義、懷柔、密雲方向輻射。
2.生態環境規劃。中心區已有圓明園、頤和園、紫竹院、動物園等著名公園,並緊鄰香山、臥佛寺等風景名勝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在規劃期內要完成萬柳公園、雙清綠地、小月河楔形綠帶的建設,形成圍繞中心區的綠色環帶。發展區西、南兩面被小西山自然風景區環抱,北部有南沙河橫貫東西,是發展休閒度假旅遊的理想區域。發展區各組團的建設,周圍要保持一定寬度的綠化帶。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整治大氣環境、水環境和市容環境。
3.交通規劃。交通規劃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目標和發展速度相適應的便捷、高效、安全、舒適並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多層次綜合交通系統。
(1)道路建設。近期主要修築以下道路:西北四環路;白頤路向北打通;清華南路;成府路拉直、展寬。這幾條道路修建以後,將極大地改善中關村科技園區與市區、機場和京津塘高速公路方向的聯繫,改善區內交通擁堵的狀況,並為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2010年以前再建設公路一環、西北放射線、上地西路北延、北清路、永豐路等12條道路,並配合永豐科技園的建設,修建相應的道路網及各組團之間的聯繫道路。
(2)軌道交通建設。近期要建設西直門經回龍觀至東直門城市鐵路40.5公里。2010年前爭取再建設城市鐵路頤和園支線,軌道交通頤和園支線至北京西站連線和首都機場支線。此外,還將加快換乘樞紐、公共停車場的建設,完善公交線路,加強交通管理。
4.信息網絡規劃。近期將把中關村科技園區通信網建設成以數字化、綜合化、寬帶化、個人化為特徵的滿足未來信息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化信息網絡,使其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可為用戶提供基本電話服務、ISDN、幀中繼、DDN、INTERNET、會議電視、多媒體視頻點播、遠程醫療等業務。遠期要達到國際先進的信息網絡水平。
(1)加快局房建設,增加電話交換機容量,並積極提供增值業務。規劃建設中國農業大學、中關村西區、大運村、永豐、萬柳等電信局。至2002年,使該地區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2O萬門。
(2)完善通信管道及中繼光纜網絡,建設大容量、高速率的傳輸系統。
(3)逐步提高用戶數字化程度,使光纖接入網和數字化用戶的比例超過30%。
(4)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寬帶(ATM)網,以滿足用戶對視頻點播、遠程醫療等業務及局域網互聯的要求。建設國內四大因特網交換中心,實現國內互聯互通。
5.市政設施規劃。
(1)加快天然氣改造工程,儘快使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為無燃煤區。
(2)完善供水系統,規劃建設海淀區山後地區供水水源,保證中關村科技園區供水需求。
(3)治理污水,保護水源。規劃建設清河、肖家河、回龍觀、永豐等污水處理廠,使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污水處理率達到100%。
(4)規劃建設西直門、上莊220KV變電站和中關村等5個110KV變電站及配套輸配電線路,保證中關村科技園區供電需求。
(三)組織實施與近期採取的措施。
1.成立由北京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一位副市長專職負責的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領導小組。成員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市政府有關部門、海淀區政府和主要駐區單位、企業家代表組成。
2.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科學化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3.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1)認真貫徹落實《北京市關於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2)儘快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協商落實準備給予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政策;
(3)抓緊籌建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市場機制籌集中關村建設資金;
(4)加快大學科技園和留學生創業園的建設。在現有清華大學科技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技園和北京醫科大學科技園基礎上,再建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等大學科技園和規模更大的留學生創業園。
4.年內完成所有大學、研究院所周邊環境的整治。
五、擬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實行的有關政策
(一)有利於高素質創業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
(二)在高新技術企業中建立新型的產權制度,解決智力勞動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問題。
(三)設立以民間資本為主的高新技術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公司。
(四)設立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服務的擔保公司。
(五)在信息產業部統一規劃下,加快中關村科技園區寬帶多媒體區域信息網建設,並按國際標準收取電信資費。
(六)對軟件產業給予進一步稅收扶持政策。
(七)對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給予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條件成熟時,建議國務院優先考慮中關村科技園區探索適合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二級交易市場。
(八)有利於提高高新技術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進出口政策。
(九)為籌集中關村建設資金,北京市正在籌建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其上市問題給予支持;北京市已對中關村地區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希望中央繼續給予必要的支持。
我們有信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過艱苦努力,一定能把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信息通暢的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
妥否,請批示。
北京市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