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關於貫徹《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書面)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關於貫徹《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書面)
北京市文物局
2023年5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23年/第3號
——2023年5月25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北京市文物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市人民政府委託,向市人大常委會書面報告《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情況。

一、前期工作情況

[編輯]

《條例》於2022年5月25日由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通過並公布,於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自《條例》公布以來,近一年時間內,從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到北京市有關方面,乃至廣大的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市民群眾,都按照《條例》規定,積極參與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

(一)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體制逐步健全

[編輯]

1.頂層設計方面。北京中軸線是北京城的靈魂與脊梁,自元大都至今,得到了系統的尊重、保護與傳承。自北京中軸線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以來,保護中軸線的規劃格局先後於2017年、2020年分別寫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於2021年先後寫入了《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劃》,2021年重新制定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也強調保護傳統中軸線,至2022年《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頒布,北京中軸線對於北京城市規劃的統領作用和對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牽引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強化。

2.高層調度方面。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已建立四個不同層級、不同協調領域的議事協調工作機制。關於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闡釋、文物修繕等重點問題,北京市政府與國家文物局建立了部市合作聯席會議機制;對北京中軸線及其環境實行整體保護,其中涉及中央單位、軍隊,由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開展協調工作;屬於北京市、區相關事務,由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調度。北京市成立了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負責聯絡相關單位,梳理北京中軸線及其環境的保護管理事項,分類提請上述三類議事協調機制進行調度,確保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各項事務順利推進。上述工作機制銜接互促、聯動發力,高效推動解決了北京中軸線保護區域內眾多歷史遺留「舊賬」「欠賬」和涉及民生的「堵點」「痛點」,全面提升了北京中軸線的保護管理水平與環境風貌。

3.協同管理方面。市文物局下設正處級事業單位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作為北京中軸線保護機構具體負責北京中軸線的保護、監測、研究和展示等工作。該中心正在組織建設北京中軸線管理中心、監測中心、檔案中心和專題展覽,運營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市文物局牽頭組建北京中軸線保護對象的管理單位會商機制,特別是與故宮博物院、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人民大會堂管理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了緊密聯繫。規劃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財政、文化和旅遊、園林綠化、交通、水務、教育、城市管理以及發展改革、司法等行政部門,和東城區、西城區、豐臺區、朝陽區屬地政府部門肩負起各自職責,「擰成一股繩」全力支持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形成了價值保護、資源集中、經費統籌、房源置換、司法助力、宣傳教育等保障機制,確保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工作措施得當、落實到位。

(二)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狀況顯著提升

[編輯]

1.建立監測體系,整體保護北京中軸線。《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已經市政府常務會審議,於2023年1月12日獲得市政府批覆,在市文物局政務網站全文公布。該規劃在編制過程中與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與《北京中軸線風貌管控城市設計導則》相配合,從嚴管控北京中軸線保護區域的建築高度、建築體量、建築色彩、第五立面形式等,保證景觀視廊內視線通暢與景觀協調。通過編制規劃,完成對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資源的調查與梳理,明確15處核心遺產構成、33片歷史文化街區、20條景觀視廊、11處歷史河湖水系和8725株古樹名木等。

為切實保護好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市文物局已對文物本體病害開展專項調查與評估,據此正在建設北京中軸線監測巡視制度體系,將負責北京中軸線的日常監測、定期監測、反應性監測,提供監測數據匯總、展示、預警及監測數據填報、遺產保護狀況評估、預警處置跟蹤記錄及監測報告編寫、保護管理決策等支撐功能。市文物局、相關區文物部門、文物管理使用單位對文物開展日常巡查和安全防控等常態化工作。

2.採取針對措施,分類保護文化遺產。持續推進文物保護工程,已完成鐘樓、萬寧橋、景山綺望樓、興慶閣、社稷壇中山堂、正陽門箭樓、天壇神樂署、先農壇神倉院等文物修繕工程,正在開展景山萬春亭、太廟戟門、祧廟、正陽門城樓、永定門城樓等文物修繕工程,同步開展重點文物日常保養維護工作。編制技術手冊和普及讀物,推動歷史建築掛牌保護。嚴格管控北京中軸線保護區域內新建規劃審批和在途項目實施。

經國家文物局審批,配合道路建設和環境整治,開展天橋遺址、珠市口排水溝渠遺存、先農壇祭祀道路、景山西區、太廟兩廊等基建考古工作;為進一步實證北京中軸線的歷史層積,開展正陽橋遺址、永定門公園中軸道路等主動考古工作;考古發掘成果「正陽橋遺址」和「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已於2023年1月19日被增補為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豐富了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完整保護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資源。

3.實施騰退整治,重點淨化遺產環境。按照《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保護措施,在北京中軸線核心遺產構成內部採取騰退形式,調整不合理使用狀況,逐步恢復文物歷史格局。已騰退景山、太廟、社稷壇內住戶,先農壇慶成宮院落徵收項目、天壇五八二台家屬區騰退項目已啟動現場簽約,正在拆除天壇醫院舊址建築、先農壇地祇壇內原西城區教育學院建築和天神壇北側育才學校教工宿舍。已確定占用天壇的五八二台外遷選址,明確使用先農壇天神壇的三家中央單位聯合接訪中心新址規劃條件,北京育才學校正在辦理新址建設立項手續,天壇外壇中國藥檢院新址建設已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立項。萬寧橋兩側、太廟兩廊環境得以全面提升。

在北京中軸線景觀視廊內進行超高降層和環境整治,清朗古都風貌。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多層住宅樓已完成徵收,國家話劇院高層住宅樓即將完成徵收降層工作。北京自動化儀表二廠實現場清地淨。鐘鼓樓周邊緊鄰地區申請式退租、第五立面品質提升已完成,地安門派出所已降層。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商城拆除後的織補建設正在實施。地安門外大街、前門大街建築立面和第五立面治理、綠化景觀、夜景照明等項目已完工。天橋百貨商場立面整治正在進行。珠市口至天橋段中軸道路二期建設工程完工在即。補植中軸道路行道樹,完成天壇西門周邊綠地提升項目。北京中軸線的恢宏氣勢日益彰顯。

(三)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廣泛傳播

[編輯]

1.組建專家智庫,強化價值挖掘與展示。為推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挖掘與提煉,為保護管理提供意見建議,市文物局制定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專家智庫管理辦法》,遴選文化遺產、考古、建築、法律、傳媒、文旅、數字科技等7大領域284位中外專家,組成「北京中軸線專家智庫」。經過反覆研究論證,明確了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築、居中道路遺存共5類15處北京中軸線核心遺產構成。出版《天地中和: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百年影像》《中軸線》等書籍,從不同角度詮釋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

圍繞北京中軸線核心遺產構成,市文物局組織編制了《北京中軸線展陳體系建設指引》《北京中軸線標識體系建設導則》,構建三大展示體系:一是線下展覽展示,首都博物館「輝煌中軸」專題展已向公眾開放,各核心遺產構成以原狀陳列、專題展覽、輔助展示等多種形式闡釋其對北京中軸線整體價值的貢獻,如先農壇歷史文化展、太廟歷史文化展、鼓樓「時間的故事」展覽;二是線上展示傳播,中英文版北京中軸線官方門戶網站已上線,騰訊開發的「數字中軸時空艙」「雲上中軸小程序」「中軸線小宇宙」生動再現北京老城700多年延續不斷的城市文化脈絡和建築群落變遷;三是全線統一標識,設計設置北京中軸線整體形象標誌、界標和標識牌,用於明確保護區域邊界、闡釋解說與引導服務。

同步加強與北京中軸線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發布《北京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出台《北京市急需保護的非遺項目認定和保護辦法》,編撰《北京中軸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書》,對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茉莉花茶製作技藝、烤鴨製作技藝、景泰藍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展傳統文化符號設計並推廣。強化對古建修繕傳統材料與技藝的傳承,在門頭溝區恢復琉璃構件燒造,組織文物保護利用專題培訓,舉辦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開展「我在中軸修文物」活動等。

2.開放公共空間,活化遺產共享與傳承。為進一步推進文物充分發揮其社會價值,市區文物部門乘勢而上、創新形式、全力推動文物活化利用。鼓樓開放一層建築空間;萬寧橋改善親水環境,優化橋體和鎮水獸展示方式;景山西區、太廟兩廊已完成考古勘探和環境整治,計劃本年內開放;社稷壇中山堂預約開放;正陽門箭樓正在布設正陽門歷史文化主題展覽;永定門城樓、先農壇神倉院修繕後將向公眾開放;正陽橋遺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計劃實施原址展示項目。北京中軸線保護區域內,皇史宬、蒙藏學校舊址完成騰退、修繕、布展後向公眾預約開放。東城區發布首批10個煥發會館活力合作徵集項目,推出「會館有戲」品牌;西城區第二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簽約,推動9處文物向公眾開放。歷史建築作為「緣慶書苑」「四合書院」、東四胡同博物館等方式活化利用。

3.打造文化品牌,深化文旅融合與發展。編輯出版《北京中軸線文化游典》叢書、《漫遊中軸線》,實施「漫步北京計劃」,推出皇城雅韻、京味食足、御道漫步、正陽水韻、晨鐘暮鼓、京韻劇源、景山北望等26條涉及北京中軸線的線路。建設北京中軸線文化探訪路,隨着中軸線南段中央御道貫通,特別設計了北京中軸線南段傳統文化探訪線路,編撰《中軸線南段文化探訪講解詞》,組織北京各大旅行社、遊客代表和媒體實地探訪體驗。在正陽門箭樓設置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在前門大街南口、北口分別設置遊客服務中心,在宏恩觀、天橋設置遊客服務文化驛站。為保護文物並營造良好遊覽環境,已外遷前門旅遊集散中心,核心遺產構成管理使用單位普遍採取門票預約和遊客限流措施,故宮博物院將每日遊客最大承載量由8萬人次調減為4萬人次。

鐘鼓樓的爆紅出圈,體現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激活了北京中軸線的文化魅力,帶動了鼓樓街區相關文旅產品的熱銷。東城區推出「唱響中軸」「中軸線上·永定門光影秀」「故宮以東」騎跡東城經典線路,舉辦北京古建音樂季,以「古建+音樂」模式打造文物活化利用品牌活動,持續為「大戲東望」戲劇品牌和「故宮以東」文商旅融合品牌注入活力。西城區啟動地安門外大街復興計劃,統籌規劃入駐業態,以雲直播形式舉辦「中軸非遺·遺脈相承」主題非遺「五進」(商圈、園區、文物、景區、酒店)活動,推出「萬象中軸」數字體驗項目,利用線下物理空間疊加虛擬數字內容的歷史場景,為市民、遊客提供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北京大合唱》、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曲藝《中軸魂》等北京中軸線相關主題文藝作品精彩紛呈,進一步增強文化遺產可讀、可看、可聽、可游性。

(四)北京中軸線社會參與熱情日趨高漲

[編輯]

1.多元互動方式,吸引社會公眾參與遺產保護。為第一時間宣傳貫徹《條例》施行,市文物局聯合百餘家央地主流媒體,藉助電視、紙媒、網絡和新媒體等全媒體宣傳平台,發布視頻《保護古都脊梁 傳承中華文脈——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專家談》,製作「一圖讀懂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科普長圖,在「北京時間」推出《全景中軸》融媒專題,以5G直播、VR視頻、《北京中軸線測試一卷通》互動H5等內容展示北京中軸線風采。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與城市文化可持續年度報告(2022)》顯示,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理念得到全面認可。公眾的整體文化認同度從2020年7月的210.1分(滿分300分),上升至2022年12月的263.9分。在表示非常支持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的受訪者中,28—35歲青年群體占比最多,達45.45%;其次是18—27歲年齡段,占比為25.03%;36—44歲年齡段占比達21.92%。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支持人群凸顯「年輕態」,有利於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社會傳播和代際傳承。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加速引發社會高度關注。2020年,全網涉北京中軸線信息總量為6.4萬條,2021年至38.6萬條,2022年達81.2萬條。《最美中軸線》《登場了!北京中軸線》等品牌節目獲得巨大反響和廣泛美譽。春節期間「中軸線上過大年」「漫步中軸春節特別活動」等,為市民群眾帶來豐富的節慶文化體驗。「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大講堂」「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引導大中小學生探知北京中軸線。北京中軸線主題書店、主題郵局、主題銀行、主題營業廳等進入社區生活的方方面面。

雲上中軸、時空艙、元宇宙、北京中軸線IP等數字技術迅速占領公眾視野。利用市測繪院「實景三維中軸線」等數字展示成果,以及故宮、景山等核心遺產構成的數字化展示,建立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信息平台,並將進一步開放北京中軸線檔案中心,為公眾獲取遺產信息、參與遺產管理、體驗遺產文化等提供服務。發揮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數字遺產專委會等專業機構力量,不斷提升北京中軸線線上展示與數字化建設水平。

推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走出去」,承辦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對話會,舉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話會、《世界遺產公約》5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世界遺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播出《京之軸》國際傳播紀錄片,向世界遺產組織寄送《軸線城市之美》中英文專刊、《中法對話》北京中軸線專刊等,向世界講好北京中軸線故事。

2.持續舉辦大賽,動員社會公眾參與志願服務。2021年,首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舉辦,以「培養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群眾基礎」為目標,計劃通過2021年至2023年「三步走」,增強公眾關於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感、滿意感和幸福感。首屆大賽共徵集到全國5000餘名選手的參賽項目方案、作品35433件。2022年,第二屆大賽共徵集到90690名選手的參賽方案76419件,實現了三個突破,一是實現了老、中、小年齡段全覆蓋;二是國內32個省市、特別行政區,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全參與;三是北京16個區全推廣,大賽文化傳播賽道與市教委合力,全市200多所中小學校5萬餘名師生參賽。2023年4月啟動第三屆大賽,面向國內外全年齡段人士開展項目徵集,突出「百姓參與、百姓助力、百姓推動」的宗旨,激發公眾參與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

在前兩屆大賽的推動下,共評選產生3萬餘名「申遺助力團」成員和40組國內外「北京中軸線文化傳播小使者」,成立了北京中軸線志願服務團。制定了《北京中軸線志願者服務管理制度》,指導北京中軸線志願者服務團運用自身文化知識、專業技能,發揮志願者服務社會、服務大眾、自我服務的作用。在不同社會背景、不同年齡段志願者的熱心服務下,調查顯示北京中軸線相關活動參與意願值達87.08%,九成以上受訪者表示通過大賽和志願服務活動,對北京中軸線傳統文化知識有了進一步了解,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對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相關故事性、趣聞性題目知曉正確率達70%以上。

3.貼近社區居民,推動文化遺產全民共治共享。為推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融入社區生活、贏得居民支持,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建立與市民群眾的日常溝通機制,採取現場諮詢、電話、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方式接待市民群眾來電來訪,記錄並解決市民群眾相關問題。為鼓勵社區居民和志願者保護文化遺產,市文物局連續開展尋找「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宣傳推介活動。

北京中軸線保護區域內街道、社區建設「胡同會客廳」「文創社」「社區文化生活館」等小型文化場所,藉助微藝術、臨展、讀書會、小型論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激發社區居民對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注,促進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社區參與、成果共享。在涉及社區居民的環境整治項目實施前,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建議,積極引領社區居民主動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例如在鐘鼓樓周邊緊鄰地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中,充分組織居民議事協商,對鴿籠整治工作,採取「一戶一策」方式,與居民合力設計既符合歷史風貌要求又滿足實際需求的改造方案,守護老北京鴿哨文化;在地祇壇南櫺星門展示項目中,通過社區黨委搭建平台,召開座談會與居民代表面對面交流,介紹項目方案,回應居民訴求,得到了居民的理解與支持。

(五)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經費強力保障

[編輯]

1.各級財政穩定投入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本市克服全市財政收支增幅明顯放緩的影響,保障市級文物保護資金規模穩定增長,印發《北京市關於加強中軸線申遺保護項目資金保障的意見》,2020年至2023年,市級文物保護資金累計投入84億元,保障北京中軸線等全市文物保護項目171個。以首都環境建設市級重點項目為抓手,市、區兩級累計投資14億元,先後實施20個北京中軸線及周邊區域環境整治提升項目。通過市對區轉移支付,2020年以來,市、區兩級統籌各類資金投入63億元支持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工作。市財政每年安排約1500萬元支持市文物局常態化開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投入近5000萬元支持建立北京中軸線遺產監測中心。2022年起,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東城區、西城區中央單位文物騰退保護工作,共同保障了北京中軸線保護區域內文物保護與文化遺產環境治理。

2.多種基金充實文化遺產保護資金來源。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於2019年12月成立,2022年10月完成換屆,累計吸納市屬國企捐贈資金1億元。2022年,資助紀錄片「跨越時空的北京中軸線」「中軸線史脈系列叢書」等10個文化遺產保護相關項目916萬元。2023年4月,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成立專家委員會,由27位專家組成,開展評審2023年資助項目。基金會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簽約成立「中騰基金」,接收5000萬元公益資金,用於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研究、修復以及傳播推廣。東城區聯合英大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文潤東城」慈善信託基金,通過東城區慈善協會首批捐贈100萬元定向用於東城區文物保護利用事業,重點支持北京古建音樂季等公益性活動。西城區與北京銀行前門文創支行合作通過無抵押無擔保貸款形式打造「文物有信用」的全新概念,作為全國首個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資項目,為泰安里文物活化利用項目提供低息信用貸款綜合授信1000萬元。社會投入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存在的問題

[編輯]

(一)需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機制

[編輯]

北京中軸線核心遺產構成管理使用單位分屬中央、市、區,從副部級單位到正科級單位,作為博物館、紀念館、公園、會堂、現狀道路等使用,巨大的差異性造成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統籌難度極大。雖然已建立議事協調工作機制和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但仍難以達到強有力的統一管理效果,需要進一步研究形成一套穩定可行常態化的統籌協調機制。

(二)需進一步凝聚文物騰退共識

[編輯]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相關文物騰退與環境整治工作中,市屬、區屬、私產相關任務均已完成或正在收尾,收效顯著。而部分中央單位作為外遷新址建設的立項主體卻仍在觀望,造成相關工作任務一拖再拖、周折反覆,工作方案難以穩定,實施進度不如預期,需要進一步強化《條例》施行效果,提高中央單位及被騰退住戶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共識。

(三)需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編輯]

近年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贏得了國內民眾的普遍認知與廣泛支持。但國際環境波譎雲詭,一些噪聲和雜音時有出現。北京中軸線是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是中華傳統「中」「和」思想在城市規劃領域的集中體現,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可能引起國外敵對勢力的猜忌與質疑,更需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沿着正確的道路繼續推動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編輯]

(一)加強頂層設計,健全統籌協調議事制度

[編輯]

市文物局正在《條例》和《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指導下,積極健全北京中軸線核心遺產構成管理使用單位聯絡機制,計劃充分用好現有體制機制,建立分區統籌、整體調度工作模型,如天安門地區管委會統籌天安門區域的中央單位,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藉助遺產監測中心、檔案中心、展示中心跟進各核心遺產構成的工作進度、存在問題,視具體情況分別上報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市政府與國家文物局部市合作聯席會議機制、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協調解決,最終形成信息通暢、反應迅速的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機制。

(二)聚焦節點進度,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管理

[編輯]

全力推進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按照既定時間表路線圖完成各項任務。為此,市文物局集中全局力量成立「一辦十一組」的北京中軸線工作指揮部,以預設節點倒排工期,繼續攻堅克難,全面提升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水平,根據《條例》對保護對象的規定要求,切實做好文物本體保護,強化文化遺產闡釋、展示和管理能力,實質推進如先農壇慶成宮、天壇五八二台、聯合接訪中心等涉中央單位、住戶騰退的「硬骨頭」任務,整體改善文化遺產賦存環境。踏勘梳理北京中軸線保護區域內存在的各類問題,提出任務整改清單,立行立改,力求北京中軸線核心遺產構成和保護區域呈現最佳風貌。

(三)釋放綜合效益,傳播文化遺產價值理念

[編輯]

表彰對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激勵全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持續舉辦形式新穎、載體豐富、傳播面廣的北京中軸線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將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的知識、理念普及深入市民群眾心中。通過文物騰退後空間的活化利用、環境整治後古都風韻的整體提升,讓生活在北京中軸線附近的社區居民和體驗北京中軸線的中外遊客,都能自發支持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讓人民群眾對北京老城的依戀與嚮往和對中華文明的自信成為磅礴之力,向全球傳播北京中軸線所彰顯的「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結晶、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大國首都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的突出價值。

以上報告,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