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關於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2年 關於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3年3月5日
2014年
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批准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託,現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編輯]

過去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依據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各項決策,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計劃執行情況總體是好的。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2012年初,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中央審時度勢,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取得了預期效果。初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519322億元,增長7.8%,超過預期目標0.3個百分點。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結構性減稅力度加大,民生等重點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國公共財政收入117210億元,增長12.8%,財政赤字8000億元;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得到較好支持,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8.2萬億元,比上年多增7320億元,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增長13.8%。經濟運行調節繼續加強,煤電油氣運穩定有序供應。企業經濟效益逐步好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5578億元,比上年增長5.3%。

內需在穩增長中發揮了支撐作用。進一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307億元,增長14.3%,超過預期目標0.3個百分點。投資穩定增長、結構繼續優化,一批「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啟動實施,關係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4676億元,增長20.3%,超過預期目標4.3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4.8%,所占比重達到61.4%,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51.8%、50.4%。

(二)物價漲幅穩步回落。堅持把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加強價格綜合調控監管,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6%,回落2.8個百分點,控制在目標範圍內。市場供應有效保障。重要商品產運銷銜接及儲備吞吐、進出口調節加強,全年投放政策性糧食1850萬噸。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得到較好落實,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不斷完善,基本蔬菜品種政策性保險試點有序開展。加強市場價格和收費監管,規範學前教育收費和中小學教材、教輔材料價格,降低部分藥品價格,清理整頓違規及不合理公路收費和涉企收費,有效減輕了消費者和企業負擔。開展商品房明碼標價、商業銀行收費、涉農收費、電信資費、進出口環節收費等專項檢查,推進反價格壟斷執法,全年共查處價格違法案件3.78萬件,實施經濟制裁21.22億元。

(三)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穩固。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繼續加大。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增長18%,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三農」建設的比重提高到50.5%,涉農信貸增長20.7%。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2億畝以上。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全面實施,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基本覆蓋全部鄉鎮。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和骨幹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加快,大中型灌區改造與建設、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強,海洋漁船更新改造力度加大,生豬和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積極推進。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和玉米、大豆、油菜籽臨時收儲價格,加大棉花、食糖臨時收儲力度。全年糧食總產量5896億公斤,增長3.2%,實現連續9年增產,經濟作物產量穩中有增。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81%,新建和改造農村電網線路31.76萬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9.4萬公里,新增農村沼氣用戶180萬戶,改造農村危房560萬戶。支持建設糧食收儲倉容422萬噸、農產品批發市場105個和冷鏈物流配送能力800萬噸。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繼續實施,標準化農家店覆蓋75%的行政村。

(四)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科技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新成績,出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頒布實施「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1.97%。生物醫藥、互聯網信息服務、海洋工程裝備等新的增長點加速成長,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2%,高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個百分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部分重大沿海鋼鐵基地和城市鋼廠搬遷項目啟動實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過90%,企業兼併重組積極推進,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取得新成效。服務業發展有了新進展,各類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1%,超過預期目標0.2個百分點,繼續成為吸納就業的第一主體。基礎保障能力繼續增強。新建鐵路投產里程5382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723公里;新建公路586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910公里;建成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96個;新建成民用運輸機場2個。大型能源基地建設繼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燃煤電廠綜合升級改造加快,風電、光伏發電併網裝機容量分別新增1500萬千瓦、300萬千瓦,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增長3.8%、2.3%、4.4%,發電量增長4.8%。

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西部大開發新開工重點工程22項,投資總規模5778億元,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工作深入開展,內陸和沿邊開放繼續擴大,玉樹災後恢復重建穩步推進,舟曲災後恢復重建勝利完成。東北地區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成效顯著,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資源型城市與獨立工礦區可持續發展統籌推進。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若干意見出台,「三基地、一樞紐」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勢頭強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率先轉型加快,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發展質量明顯提升,海洋經濟發展試點進展順利。主體功能區戰略深入實施,中央財政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規模增長23.7%,省級規劃銜接協調工作基本完成。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支持力度加大,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積極推進,易地搬遷農村貧困人口195萬人,超過計劃目標9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2.57%,比預期目標高0.5個百分點。

(五)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積極推進。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6%,降幅比上年擴大1.59個百分點,實現計劃目標。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繼續實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全面強化。鼓勵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完善,「城市礦產」、園區循環化改造、再製造產品推廣、資源綜合利用等示範試點建設加強,支持了489個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大示範項目,建成後可形成年節水能力2.6億噸、廢物循環利用量6900多萬噸。繼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01萬公頃,治理退化草原582.7萬公頃。修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PM2.5等監測指標,並在部分地區、城市開展監測和信息發布。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及污水管網工程建設,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106萬噸、中水日回用能力221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9.3萬噸。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4.52%、3.05%、2.62%、2.77%,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城市污水處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4.9%和81%,均實現計劃目標。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紮實推進,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02%,超過計劃目標1.52個百分點。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建設性地參與國際談判,為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多哈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作出了重要貢獻。

(六)改革開放繼續深化。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國務院部門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14項,六批累計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2497項,占原來總數的69.3%。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穩步展開,9家中央企業控股公司在境內外上市,建設規範董事會試點企業擴大到51家;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發布實施,42項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細則全部出台。加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力度,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順利實施,可再生能源價格和水電、核電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財稅金融改革步伐加快,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地區擴大到9個省(直轄市)和3個計劃單列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設立,農村金融改革繼續推進,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增大,匯率彈性增強,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擴大。農村綜合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有序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十二五」醫改規劃啟動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得到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積極推進,三項基本醫保制度覆蓋95%以上的城鄉居民。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全國文化系統國有文藝院團基本完成轉企改制、撤銷或劃轉任務。

對外經濟穩定發展。針對世界經濟低迷、外需不振,及時出台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措施,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2%,在國際貿易中的市場份額穩中有升。出口增長7.9%,進口增長4.3%,進出口差額2311億美元。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施行,外商投資向服務業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全年非金融領域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17億美元,下降3.7%。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全年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772億美元,增長28.6%;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166億美元,增長12.7%。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266萬人,超過預期目標36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控制在預期目標以內。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4565元和7917元,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6%和10.7%,均快於經濟增速。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32480萬人、53589萬人、15225萬人、18993萬人、15445萬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到46269萬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農村5340.9萬人、城市2142.5萬人。在繼續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全年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01萬套,新開工781萬套,均超過計劃目標。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教育改革發展穩步推進。全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的目標。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規劃改造任務基本完成,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積極推進,校車安全管理條例頒布施行,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覆蓋所有農村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初步解決,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工作有序推進。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2%,提高0.5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85%,提高1個百分點;普通高等學校招生688.8萬人,研究生59萬人,均實現計劃目標。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村急救體系、重大疾病防治、縣級衛生監督機構、兒童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醫療服務、藥品監管、醫療保障、公共衛生和綜合管理的信息互聯互通逐步實現,全科醫生培養工作繼續加強。每千人口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3.73張,增長6.6%。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繼續推進廣播電視盲村覆蓋,支持少數民族新聞出版能力、地市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以及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設施建設。西新工程第五期建設方案啟動實施,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站)全面實現免費開放。文化產業體系繼續完善,整體規模和實力不斷壯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紅色旅遊二期建設方案頒布施行,全年旅遊總收入2.59萬億元,增長15.2%。各類公共體育場地超過100萬個。人口自然增長率4.95‰,實現計劃目標。

一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克服各種困難和不利影響,國民經濟呈現增速企穩、結構優化、物價穩定、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密切配合、紮實工作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

與此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潛在通脹壓力加大,發達經濟體財政金融風險居高不下,國際貿易投資保護主義進一步強化。國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有些還相當尖銳。一是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消費內生增長動力不足,企業投資能力和意願有所下降,外需短期內難有大的起色。二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還比較困難。要素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並存,企業營利能力減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比上年擴大2.2個百分點,小型微型企業的困難更為嚴重。三是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明顯,一些新興產業也存在盲目發展現象,嚴重影響企業效益和行業競爭力的提升。四是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和促進農民增收難度加大。耕地、淡水等資源支撐繃得較緊,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務農務工收入增速都可能有所放慢。此外,經濟增速放緩和企業困難對就業的滯後影響可能陸續顯現,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生態環境形勢嚴峻,部分城市房價面臨反彈壓力,各種浪費現象相當嚴重,在徵地拆遷、安全生產、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對上述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編輯]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要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中求進,開拓創新,紮實開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活力和動力,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按照上述要求,綜合分析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環境,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提出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主要考慮是:一方面,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符合經濟實際運行情況,有利於穩定社會預期和增強信心,為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條件,為轉方式、調結構、改善企業經營和財政收入狀況創造穩定環境。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營造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深化改革開放的良好環境,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同時,2013年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實現7.5%左右的增長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服務業,提升服務業發展質量;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提高到2.05%;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城鎮化質量繼續提高,城鄉發展一體化紮實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7%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減少。主要考慮是:適應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科技引領和創新驅動,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必須深入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主要考慮是:絕大多數商品供應充足,特別是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庫存充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有較好的物質基礎。但是,推動物價上行的因素不容忽視,主要包括: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和農產品、服務類價格仍存在上漲壓力,輸入性通脹壓力也會有所抬頭,預計新漲價因素在2個百分點左右;上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1個百分點;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也需要留出一定空間。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6.5‰以內;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在保證質量和標準的前提下,改造農村危房300萬戶以上。主要考慮是:堅持民生優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統籌兼顧、盡力而為,把保障改善民生的事情辦好;但是經濟增速相對前幾年有所放緩、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都會影響就業和居民收入,財政收支壓力加大也會影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必須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把保障改善民生的事情辦實。

——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改善。外貿進出口總額力爭增長8%左右,低於上年預期目標,高於上年實際增速,服務貿易發展加快;利用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外投資穩步擴大。主要考慮是: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主要經濟體總需求仍較疲弱,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我國出口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同時,世界經濟格局持續調整,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抓緊創建新的競爭優勢,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三、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編輯]

實現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要着力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1)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重點是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嚴格財政收支管理,財政支出繼續向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從嚴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保障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正常運轉。2013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比上年預算增加4000億元,赤字率2%左右。(2)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和流動性合理適度。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三農」、小型微型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等的金融支持,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成本。積極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穩步擴大企業直接融資規模,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強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013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預期增長13%左右。(3)加強財政、貨幣、產業、土地、環保等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努力形成宏觀調控的整體合力。(4)抓好經濟運行調節。完善煤炭產運需銜接機制,加快煤炭應急儲備建設。優化電力生產調度,強化跨省區電力資源配置,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城市綜合試點。搞好成品油總量平衡和進出口調節,加快天然氣應急儲備建設。加強運輸綜合協調,確保重點物資運輸。

(二)着力擴大國內需求。一方面,發揮好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期增長14.5%。(1)努力提升消費能力。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2)促進居民消費升級。繼續推廣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出台鼓勵節水產品、家庭自給式太陽能產品消費的政策,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發展信息消費,引導旅遊消費,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養老、康復等服務機構,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3)優化消費環境。加強商貿流通、寬帶網絡等消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研究實施信用消費促進政策,繼續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堅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

另一方面,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期增長18%,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4376億元。(1)優化投資結構。着力選准投資方向,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在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又不會造成重複建設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加大投資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鎮基礎設施、「三農」、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欠發達地區等領域。嚴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和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2)抓好重點項目。加快「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工作進度,保障重大工程進度、質量和安全。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更多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繼續開展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情況的督查。(3)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切實落實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的「新36條」及42項實施細則,加大對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領域建設的支持力度。

(三)切實做好「三農」工作。(1)保障主要農產品穩定生產。繼續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大力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現代種業,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測土配方施肥,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落實和完善棉花、油料、糖料生產扶持政策,加強生豬、奶牛和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以及重點地區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支持海洋漁船更新改造和漁政漁港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2013年,預期糧食播種面積16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量5000億公斤以上,棉油糖和肉類生產穩定發展。(2)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抓好高標準農田和水利設施建設,推進大中型灌區改造與建設、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節水灌溉增效示範等重點工程。加強大江大河治理,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禦等防洪薄弱環節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電網改造、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和農村公路建設,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林區墾區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2013年,擬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87%,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3)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進一步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平均每50公斤分別提高10元和10.7元。做好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臨時收儲工作。認真落實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落實好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提高良種補貼標準,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和範圍。健全糧油和生豬大縣獎勵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耕地保護補償和生態補償辦法。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民增加工資性收入。(4)紮實推進農村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加大對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加快推進徵地制度改革,儘快出台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徵收補償條例。改革和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規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5)積極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雙輪驅動,大力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鄉村治理機制,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1)保障市場供應。落實好「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搞好重要商品的產運銷銜接、儲備吞吐和進出口調節,合理安排糧油棉糖肉的儲備和投放,完善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2)搞活市場流通。實施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加強糧油棉糖倉儲物流設施建設,重點增加糧食主產區倉容能力。加快發展冷鏈物流,健全農超對接,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加強流通環節價格監管,規範流通領域收費行為。(3)完善調控機制。加強價格監測預警。把握好政府管理價格調整的力度和節奏。制定完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應對預案。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4)強化價格監管。繼續清理涉農涉企以及民生等領域不合理收費,深入開展教育、醫療、銀行、工商等價格和收費檢查,規範旅遊、生活必需品、農產品等領域價格秩序,嚴肅查處價格違法行為,提升反價格壟斷執法能力和水平。(5)加強輿論引導。全面闡釋價格政策,合理引導社會預期。

(五)加快產業轉型升級。(1)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政策引導,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原則,把化解過剩產能與加強節能減排、調整生產力布局和改造傳統產業結合起來,通過多種方式消化、轉移、整合、淘汰一批產能。發揮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作用,制定實施鋼鐵、石化、有色、建材、造船、輕紡等重點行業生產力布局調整規劃。嚴格執行技術、能耗、環保、安全等市場准入標準,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兼併重組。(2)強化創新驅動。啟動「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科技重大專項和「創新2020」工程。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落實並完善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擴大創業投資規模,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啟動實施醫療器械、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重大專項。推進「寬帶中國」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強化信息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3)加強交通能源建設。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2013年,預期新建鐵路投產里程5200公里以上、新建公路8萬公里、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100個、運輸機場10個左右。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全年新增水電裝機2100萬千瓦、核電324萬千瓦、風電1800萬千瓦、光伏發電1000萬千瓦。(4)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研究制定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意見。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支持發展研發設計、軟件服務、電子商務等高技術服務業,推動節能環保技術服務和設施社會化、專業化運營。加快服務業重要領域體制創新,開展國家服務業發展示範區建設。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預期增長7.9%。

(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1)加強統籌謀劃。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質量。編制出台城鎮化發展規劃。合理控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規模,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在資源環境承載條件較好的地區培育發展城市群。加強區域規劃、土地規劃、城市規劃的協調銜接。引導和規範新城新區健康發展。2013年,城鎮化率預期達到53.37%。(2)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推動城市群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加強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與城鎮化布局的銜接。落實全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加快城鎮供暖設施建設與改造,強化城市地下管網設施、排水與暴雨內澇防治綜合體系建設。建立可持續的市政建設投融資機制。(3)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戶籍制度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使在城鎮已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工及其家屬有序轉為城鎮居民。多渠道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向常住人口覆蓋。

(七)推動區域協調發展。(1)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立足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充分考慮市場容量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展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推動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2)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健全西部大開發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繼續在西部地區布局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向西開放,打造一批沿邊和內陸開發開放高地。落實促進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區跨越式發展的政策措施。(3)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研究制定新十年振興戰略政策文件,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支持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開放,促進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加快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開展城區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試點。(4)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深入落實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支持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鼓勵中部地區加強合作、擴大開放,發揮比較優勢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5)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鼓勵東部地區在行政管理、金融體制等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支持東部地區加快轉型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研究制定海洋發展戰略,抓好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加強海洋綜合管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6)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支持,推進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加大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搬遷投入力度,支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加快發展。

(八)紮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1)完善政策機制。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落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方案,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強化責任分解落實。實施鼓勵分布式能源建設、餘熱余壓發電上網和煤層氣入網的政策。研究開展節能量交易試點。(2)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繼續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體系建設試點。大力發展節能、資源循環利用和環保產業。加快脫硫脫硝、生活垃圾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抓好公共機構、交通運輸、建築、商業、民用等領域節能減排。繼續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2013年,城市污水處理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6%和82%,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新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1億噸。(3)加快發展循環經濟。鼓勵支持重點企業和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發展綠色礦業,推進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啟動第二批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加快海水淡化示範工程建設。(4)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強化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和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退牧還草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重點流域和區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開展水權交易試點。實施清潔生產示範工程。加強PM2.5監測和信息發布,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開展區域聯防聯控。(5)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組織制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總體戰略,發布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全面推進低碳發展試點示範,穩步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研究建立全國碳交易體系。廣泛進行政策對話和國際合作,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九)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1)加強改革的總體指導和綜合協調。深入研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出台並落實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紮實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驗。(2)積極推進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落實並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清理不利於民間投資發展的投資審批事項和管理法規,在民間投資進入能源、鐵路、金融等重點領域方面取得新突破。(3)穩步推進價格改革。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全面實施天然氣價格改革。組織實施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方案。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和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試行居民階梯氣價。改革完善鐵路運輸價格形成機制。(4)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改革醫保支付制度,推進基本醫保城鄉統籌。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穩步推進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以縣級醫院為重點,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加快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5)加快財稅、金融、投資體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進一步擴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地區和行業範圍,合理調整消費稅範圍和稅率結構,逐步擴大房產稅改革試點範圍和資源稅從價計征範圍,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系。穩步推進利率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因地制宜發展面向農村和社區的小型金融機構,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下放審批權限。抓緊修訂出台新的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落實並完善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6)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認真落實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若干意見,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堅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調節並重,繼續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加快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為重點,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7)繼續推進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改革。全面推進以公平和質量為重點的教育改革試點,加快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和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健全國家科技重大決策機制,深化科技經費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引導鼓勵非營利文化機構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把深化沿海開放與擴大內陸和沿邊開放結合起來,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1)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落實和完善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鞏固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積極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重要原材料、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等進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承接服務外包。妥善處理貿易摩擦。(2)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加強外商投資管理和政策體系建設,完善外資併購安全審查制度,促進外資產業結構優化。繼續用好國外貸款,提高貸款使用效益。2013年,非金融領域外商直接投資預期達到1130億美元,增長1.2%。(3)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境外投資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健全境外投資產業導向和國別指導政策,支持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有序開展境外投資合作。繼續做好對外援助工作。2013年,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預期達到887億美元,增長15%。

(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實施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加快建設統籌城鄉、區域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2)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健全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落實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加強對農民工和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援助制度。(3)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促進城鄉各項養老保險之間的銜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農村五保供養、優撫對象、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和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社會福利制度。加強基層社會保障服務能力建設。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2013年,力爭城鎮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和新農保的參保人數分別增長3.1%、1%、2.7%和3.7%,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與上年基本持平。(4)切實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支持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抓緊建設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加大住房建設土地供應,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給。繼續實施差別化的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和限購措施,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5)加快發展各級各類教育。支持中西部農村幼兒園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促進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提升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2013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2.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6%,普通高等學校計劃招生694萬人,研究生60.8萬人。(6)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兒童醫療服務體系、重大疾病防治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全面開展兒童白血病等20種重大疾病保障試點。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提高婦幼保健水平。2013年,每千人口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達到3.98張,增長6.7%。(7)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西新工程、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繼續實施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設施建設專項。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8)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城鄉基層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妥善解決群眾合法合理訴求,加大社會治安、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和應急管理等工作力度,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繼續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交流合作。深化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支持香港培育新興優勢產業,進一步鞏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後續協商和實施,不斷提高兩岸經貿和產業合作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自覺接受全國人大的指導和監督,虛心聽取全國政協的意見和建議,奮發有為,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