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農業農村部關於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農業農村部關於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
農產發〔2021〕2號
2021年5月26日
發布機關: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網站

農業農村部關於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

農產發〔202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

農業全產業鏈是農業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環節和主體緊密關聯、有效銜接、耦合配套、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近年來,我國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加快,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環節。為貫徹落實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要求,加快培育發展農業全產業鏈,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推進延鏈、補鏈、壯鏈、優鏈,從抓生產到抓鏈條、從抓產品到抓產業、從抓環節到抓體系轉變,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拓展鄉村多種功能,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農業全產業鏈,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謀劃。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一產往後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補齊產業鏈短板,鍛造產業鏈長板,促進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

——堅持協同推進。促進多主體分工協作、多要素投入保障、多層次利益協調、多政策配套服務,形成政府引導、農戶參與、企業帶動、科技支撐、金融助力的良好產業生態。

——堅持創新驅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金鍊、資源鏈,引進培育核心關鍵人才,建立「產學研用」創新機制,促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

——堅持聯農帶農。挖掘農業食品保障、生態涵養、休閒體驗、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提升生產、生活、生態等多元價值,推動農業價值鏈向中高端躍升。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三)總體目標。到2025年,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更加健全,農業全產業鏈價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鄉村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糧棉油糖、肉禽蛋奶等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基本建成,國內生產供應體系安全可控。果菜菌茶、水產品、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不斷健全。培育一批年產值超百億的農業「鏈主」企業,打造一批全產業鏈價值超百億的典型縣,發展一批省域全產業鏈價值超千億的重點鏈。

二、延伸產業鏈條,構建完整完備的農業全產業鏈

(四)聚焦規模化主導產業。選准聚集度較高、影響國計民生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以及滿足人民多樣需要的特色農產品,促進產業形態更高級、優勢更明顯、特色更突出。找准高成長性、高關聯性、高盈利性、多層次性、多業態類型的產業,建設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鏈條、網絡化服務體系、品牌化營銷渠道。引導龍頭企業牽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廣大農民跟進,科研、金融、互聯網、品牌創意機構參與,形成廣泛的利益聯合體。

(五)建設標準化原料基地。以產品為主線、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加快構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提升按標生產水平。建設標準化原料和生產基地,按照「專種專收專儲專加專用、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價」要求,建設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優質化原料基地。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建設一批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果菜菌茶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以及國家海洋漁業基地建設,打造標準化「第一車間」「原料車間」。提升基地設施裝備數字化水平,加強田間路渠管網建設,配套高效機械設施和智能化生產,有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節水灌溉、測土配方、生物防治等新技術。

(六)發展精細化綜合加工。拓展農產品初加工,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清洗分揀、烘乾儲藏、殺菌消毒、預冷保鮮、淨菜鮮切、分級分割、產品包裝等,開展干制、醃製、熟制等初加工,實現減損增效。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開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食藥同源的加工食品和質優價廉、物美實用的非食用加工產品,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空間。推進綜合利用加工,推進加工副產物循環、全值、梯次利用,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七)搭建體系化物流網絡。鼓勵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建設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超低溫貯運、氣調貯藏庫等設施,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鼓勵建設農產品產地市場、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區域物流中心、直銷配送中心、電商交易中心,提升農產品產地集散分銷能力。創新發展農商直供、預製菜餚、餐飲外賣、冷鏈配送、自營門店、商超專櫃、團餐服務、在線銷售、場景銷售等業態,開發推廣「原料基地+中央廚房+物流配送」、「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等模式。

(八)開展品牌化市場營銷。深入推進農業品牌目錄製度建設,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塑強一批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精品區域公用品牌。引進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效應的骨幹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等共創企業品牌。培育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產品品牌。創新品牌營銷推介,通過博覽會、交易會、展銷會等平台,以及網絡視頻、直播帶貨等形式,講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價能力。

(九)推進社會化全程服務。支持市場主體建設區域性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整合農資、農機、農藝、技術、信息、人才等各類生產要素和服務主體,以科技創新為主動力、原料基地為主陣地、產業園區為主戰場,提供全程專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開展社會化服務規範化創新試點,規範服務標準化建設、服務價格指導、服務合同監管,建立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服務體系。

(十)推廣綠色化發展模式。集成推廣適應性廣、實用性強的綠色技術模式,促進種養循環、產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草畜配套,實現產業鏈全程綠色化發展。支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建設綠色產品集聚區,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清潔化、智能化綜合利用生產線。推動農業生態價值轉化,做精鄉村休閒旅遊,培育發展創意農業、休閒農業、教育農園、康養農業、體驗農業等。鼓勵打造聚合生產、加工、冷鏈、營銷、品牌和資源養護的綠色遠洋漁業全產業鏈經營形態。

(十一)促進數字化轉型升級。建設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構建全過程管理數據和分析服務模型,健全市場和產業損害監測預警體系,開發提供產品生產情況、行情資訊、供需平衡等服務。加強農村電商主體培訓培育,引導農業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農資配送企業、物流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充分發揮品牌農產品綜合服務平台和益農信息社作用,加強與大型知名電子商務平台合作,開設地方特色館,發展直播帶貨、直供直銷等新業態。

三、完善支撐體系,提升全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十二)融合創新鏈。推動產業鏈創新鏈緊密融合,打造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和創新聯合體。依託國家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及其分中心,以企業為主體組織開展聯合攻關,着力攻克食品預處理、分離提取、混合均質、灌裝、包裝等重點關鍵技術。開展品種創新,保護利用特色種質資源,選育高產、優質、多抗的新品種,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組織裝備創製,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科研基地,培育一批中國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發展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成創製先進適用的加工新技術新裝備。支持生態節能遠洋漁船漁具開發與專業智能裝備設施研製應用。

(十三)優化供應鏈。鼓勵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建立農業供應鏈體系,發展種養加、產供銷、內外貿一體化的現代農業。推動大型龍頭企業應用精益供應鏈等管理技術,完善從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到營銷服務的全鏈條供應鏈體系。健全綠色智能農產品供應鏈,鼓勵構建採購、倉儲、配送供應鏈協同平台,培育農商直供、直供直銷、會員制、個人定製等模式,推進農商互聯、產銷銜接,再造業務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

(十四)提升價值鏈。以拓展產業增值空間為重點,開發特色化、多樣化產品,提升產業附加值。對接終端市場需求,促進農戶生產、企業加工、客戶營銷和終端消費連成一體、協同運作,實現上下游企業協同採購、協同生產、協同物流,促進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縮短生產周期和新品上市時間。

(十五)暢通資金鍊。建立農業全產業鏈項目庫,統籌利用財政涉農資金、地方專項債券等資金渠道,發揮社會資本投資作用,加大對農業全產業鏈優質品種、專用農資和基地建設的支持。鼓勵開發農業全產業鏈保險險種,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提供產業鏈信貸服務。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平台,運用農業全產業鏈政務信息,開展專項金融服務,進一步推動「銀稅互動」工作。支持開展供應鏈金融,引導龍頭企業為全產業鏈上的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擔保和增信服務。

四、強化保障措施,促進全產業鏈素質整體躍升

(十六)找准抓手,形成合力。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把培育發展農業全產業鏈作為重要任務,制定並實施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實施方案,精心組織、精密謀劃、精細指導。開展農業全產業鏈「鏈長」制試點,建立統籌推進、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組織梳理農業全產業鏈圖譜,圍繞「補短板,強弱項」,建立基礎能力改造升級甚至換代清單、延鏈補鏈清單,提出產業鏈技術路線、應用領域、區域分布等,出台相應配套支持政策。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擔任「鏈主」,組織育種育苗、生產基地、倉儲設施、科研院所、加工流通、產業協會、服務機構、電商平台、融資機構等經營主體,一體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農業農村部將組織遴選一批科技驅動、基地推動、企業帶動、品牌拉動的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開展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和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認定。

(十七)搭建平台,聚合要素。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平台,強化科技研發、融資擔保、檢驗檢測等服務,完善倉儲物流、供能供熱、廢污處理等設施,力爭在每個農牧漁業大縣(市)建設一個農產品加工園,同時建設一批全國一流、世界領先的中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將原料商、加工商、採購商、投資商、營銷商吸引到平台上,為其提供全方位市場服務。搭建企科對接平台,梳理關鍵核心技術斷點,按照「揭榜掛帥」要求,組織聯合攻關。面向科研院所、企業徵集優秀創新成果,健全成果轉移轉化直通機制。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農業企業,建立健全科研人員校企、院企共建雙聘機制,組建產業專家團隊或專家顧問組。搭建土地要素對接平台,按照《自然資源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農業農村部關於保障和規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精神,通過產業科學規劃安排一批、園區整合供應一批、增減掛鉤支持一批、存量用地挖潛一批、設施農用地保障一批,解決好農業全產業鏈用地問題。

(十八)建設載體,築牢支撐。將現有農業產業融合項目和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與農業全產業鏈有機銜接,打造「一村一品」示範村,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返鄉入鄉創業園和孵化實訓基地,支持「鏈主」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引導返鄉入鄉人員圍繞農業全產業鏈開展創業創新。創新項目運營管理模式,強化行政引導、政策支持和差異化發展,建立人地錢物信息直通車機制,構建農業全產業鏈「龍頭企業驅動、配套企業帶動、產業集群聯動、服務部門推動」的發展模式。

(十九)創新機制,注入活力。創新主體聯合機制,組織龍頭企業與種業公司、收儲企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小農戶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簽訂「多級訂單」。探索雙向入股、按股分紅與二次利潤返還等模式,支持小農戶以土地、勞動力、資金、設備等入股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強化要素整合機制,按照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內部「資源要素暢通、利益聯結緊密、服務購銷最惠」要求,創新利益粘合機制,有條件的向實體化、集團化方向發展。

農業農村部

2021年5月26日

附件:

農產發2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