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農業農村部關於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農業農村部關於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通知
農質發〔2021〕4號
2021年4月19日
發布機關: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網站

農業農村部關於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通知

農質發〔2021〕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漁業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2021年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和《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部署要求,我部決定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個最嚴」「產出來」「管出來」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主攻方向,突出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構建以產品為主線、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試點打造一批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標準引領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選樹一批標準化帶動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示範典型,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十四五」期間,試點構建30個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制修訂相關標準200項,遴選命名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300個,按標生產培訓5萬人次,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化協同推進機制基本形成。

二、實施重點

(一)構建以產品為主線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按照《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工作指南(試行)》(附件1),選擇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產業基礎好的農產品,以產品為主線,以強化全程質量控制、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為導向,開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梳理、比對分析和跟蹤評價。按照「有標貫標、缺標補標、低標提標」的原則,編制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表,加快產地環境、品種種質、投入品管控、產品加工、儲運保鮮、包裝標識、分等分級等關鍵環節標準的制修訂,逐步建成布局合理、指標科學、協調配套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二)集成與各地生產模式相配套的標準綜合體。結合各地優勢產區的種養品種和生產模式,以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表為指引,按照國家標準《農業綜合標準化工作指南》(GB/T 31600 -2015)及有關要求,因地制宜集成一批特色鮮明、先進適用、操作性強的標準綜合體。支持各地以地方、團體或企業標準等適當形式發布標準綜合體。指導推動各地將標準綜合體轉化為簡便易懂的生產模式圖、操作明白紙和風險管控手冊,確保生產經營和管理者識標、懂標、用標。

(三)打造以質量提升為導向的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聚焦優勢產業產區,充分發揮農業技術優勢單位的技術支撐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組織協調作用,遴選命名一批基礎好、技術水平高、產業帶動力強的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嚴格落實農業綠色發展、全程質量控制等相關標準,強化生產檔案記錄和質量追溯管理,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加強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培育一批質量過得硬、品牌叫得響、帶動能力強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

(四)構建以基地為載體的全產業鏈標準實施機制。以標準化基地為主體依託,組織開展「四個一」貫標活動,即編制一套簡明適用的標準宣貫材料,組建一支根植基層的標準專家服務隊伍,組織一批有影響力的觀摩培訓活動,培育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充分發揮基地示範帶動作用,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產能力,帶動小農戶按標生產。組織開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的實施應用跟蹤評價,不斷優化標準體系,提升標準實施水平。

三、實施方式

(一)方案確定。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會同有關司局分批確定發布試點產品目錄及相關牽頭單位。各省份根據試點產品目錄,結合實際推薦參與單位和備選集成應用基地。本着自願參與、優勢互補的原則,我部組織各產品牽頭單位、有關省農業農村部門制定試點產品實施方案,報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備案後組織實施。優先支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相關單位和試驗示範基地參與試點。

(二)組織實施。按照備案的實施方案,各產品牽頭單位聯合有關參與單位編制標準體系表和相關標準綜合體,做好試點工作的技術指導。試點所在地省級農業農村部門會同相關市縣打造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開展「四個一」貫標活動。原則上每個試點產品實施周期3年,主要步驟:第1年度梳理標準體系,制修訂相關標準、編制標準綜合體;第2年度跟蹤評價相關標準,完善標準體系,開展貫標活動;第3年度繼續開展貫標活動和總結驗收。我部做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命名等工作。

(三)總結驗收。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會同有關司局做好試點工作的總結驗收。每年12月10日前,各產品牽頭單位將產品試點工作總結、各省農業農村部門將本省試點工作總結報送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管理。各試點省份農業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將試點工作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積極參與試點實施。各試點產品牽頭單位要切實加強與相關省份農業農村部門溝通協調,高質量編制試點產品實施方案。我部將加強試點工作的實施督導,建立健全標準化協同推進機制。2021年試點產品目錄及產品牽頭單位見附件2,請各省份農業農村部門於5月7日前,將2021年試點產品推薦參與單位和備選基地情況(包括情況簡介及聯繫人,目錄外試點產品建議)報送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二)加強技術支撐。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要加強試點工作的技術統籌和指導。相關標委會要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制修訂的指導和協調。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要加強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的指導。地方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有關技術單位加強標準綜合體應用指導和相關標準跟蹤的評價,推動政、產、學、研、推、用一體的標準化推廣服務體系。

(三)強化工作保障。試點省份農業農村部門要積極統籌相關涉農資金,強化試點經費配套,鼓勵將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與試點工作統籌實施。試點產品牽頭及參與單位,要加強試點工作與相關科研、推廣、產業等項目結合,提高實施成效。我部將支持相關標準立項及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創建相關標準化示範區和培育企業標準「領跑者」。

(四)強化總結宣傳。各試點省份農業農村部門和試點產品牽頭單位要組織做好試點工作總結,加大對試點的經驗做法、典型模式、技術成果和工作成效的宣傳力度,及時報送工作簡報、實施動態等信息材料,為試點工作開展營造良好氛圍。

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徐學萬,電話:010-59192322;傳真:010-59193315;郵箱:jgsbzc@126.com。

2.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 金芬,電話:010-82106506、13693576172;傳真:010-82106500 ;郵箱:jinfen@caas.cn。

附件:

1.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工作指南(試行)

2.2021年試點產品及牽頭單位

農業農村部

2021年4月19日

附件1

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工作指南

(試行)

1 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指導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活動,構建以產品為主線、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開展標準綜合體的研究制定、實施宣貫和跟蹤評價等工作。

2 基本原則

2.1 目標引領,突出重點

以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重點打造一批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和標準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標準引領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選樹一批標準化帶動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示範典型。

2.2 頂層設計,貫通全程

以產品為主線,以強化全程質量控制、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為導向,系統考慮全產業鏈標準化相關要素,頂層設計,形成兼顧多層次標準應用需求、涵蓋產業鏈全過程要素的標準綜合體和協同實施方案,確保標準集成的全面性,標準實施的可操作性,效果評估的科學性和績效評價的客觀性。

2.3 協調優化,簡明易行

堅持「有標貫標、缺標補標、低標提標」的原則,注重對現有各層級標準的評估與利用,完善行業通用標準,重構生產操作規程,優化標準體系間與標準體系內各項標準的配套性、協調性,轉化形成簡明易懂的圖文宣貫材料,提高標準化實施主體的用標能力,提升標準綜合體實施的整體效益。

2.4 因地制宜,示範帶動

針對品種特色、主產區域、種養殖模式、產品用途、產業發展水平等因素和條件,合理確定標準化對象、標準化實施目標和標準化適用措施,突出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的適用性和實用性。創建一批標準化引領農產品質量提升、產業轉型升級的典型樣板,示範帶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

3 工作步驟

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的工作步驟見下表。

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工作步驟

4 項目選擇

4.1 項目提出

4.1.1 產品選擇

針對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的需求,優先選擇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產業基礎好的農產品。遴選條件:自然資源豐富、具有優勢特色的農產品;區域產業鏈條完整的農產品;具有多功能性的農產品;標準化、集約化程度高的農產品等。

4.1.2 實施區域選擇

針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結合產業特色、區域主推品種和種養殖模式,優先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區域。

4.2 項目確定

組織專家對項目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條件,以及能否獲得預期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等進行評審,確定項目目標任務,制定實施方案。

5 標準體系構建

5.1 提出關鍵要素清單

根據總體目標需求,圍繞標準化對象的全產業鏈條,提出關鍵要素清單;結合標準化對象發展的實際狀況、產業特性、技術條件和資源條件,合理設置相關要素的指標範圍。

5.2 制定標準體系表

根據關鍵要素清單,開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梳理。運用標準化的原理和方法,對相關標準逐項進行適用性和有效性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提煉整合共性標準,提出需要廢止、繼續有效、需要制修訂的標準項目清單,制定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表。加快關鍵環節標準的制修訂,逐步建成以安全、綠色、優質和營養為梯次,國標、行業、地標、團標和企標相協同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5.3 集成標準綜合體

結合各地優勢產區的種養品種和生產模式,以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表為指引,合理確定適當的標準數量,因地制宜集成一批特色鮮明、先進適用、操作性強的標準綜合體。對照農產品全產業鏈條,成套配置相關標準,按各項標準的性質、範圍、內在聯繫及功能要求進行適當分類,最終集成與區域生產模式相配套、功能完備的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

以種植業產品為對象的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可包括產地環境、品種種質、投入品管控、田間管控、病蟲害防控、採收標準、儲運保鮮、包裝標識、質量安全限量、分等分級和檢測方法等標準。

以畜禽養殖業為對象的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可包括養殖環境(牧場、畜舍)、品種選育、投入品管控(飼草料地)、養殖管理、疫病防控、畜產品儲存、運輸標準(養殖過程)、屠宰冷鏈、分等分級、廢棄物(屠宰加工副產物)處理利用、質量安全限量和檢測方法等標準。

以水產養殖業為對象的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可包括養殖模式(池塘、工廠、稻漁、網箱、圍欄等)、品種選育、投入品管控、養殖管理、疫病防控、加工冷鏈、廢棄物處理、質量安全限量和檢測方法等標準。

凡有現行標準且能滿足總體目標要求的,應直接採用現行標準;現行標準不能滿足總體目標要求時,應修訂現行標準;沒有相應現行標準時,應制定相應的標準。

5.4 評審標準綜合體

在標準綜合體中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全部完成後,應組織專家對標準綜合體中技術指標的合理性、先進性,標準構成協調性等情況進行評審。

6 標準綜合體實施

6.1 組織實施

6.1.1 實施主體選擇

應選擇標準化基礎好、技術引領性高、產業帶動力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的實施主體。

6.1.2標準綜合體的簡明化應用

以地方、團體或企業標準等適當形式發布制定的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鼓勵將標準綜合體轉化為簡便易懂的生產模式圖、操作明白紙和風險管控手冊。並依託基地開展「四個一」貫標活動,即編制一套簡明適用的標準宣貫材料,組建一支根植基層的標準專家服務隊伍,組織一批有影響力的觀摩培訓活動,培育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

確保小農戶明白紙上牆,生產經營主體模式圖上網,縣級農業農村部門風險防控手冊上桌,技術服務部門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上手。充分發揮基地示範帶動作用,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產能力,帶動小農戶按標生產。

6.2 實施保障

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實施應用過程中,應加強與相關產、研、管等機構的溝通聯繫;加強後續與品牌創建和認證等工作的銜接,建立長效發展機制。形成以標準為引領的清潔化、減量化典型模式,認證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打造一批標準化基地,形成標準化協同推進機制。

7 總結提升

7.1 跟蹤評價

基地在實施過程中應對標準綜合體中核心要素進行驗證優化,開展自評估,不斷優化和完善標準綜合體,提高標準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組織專家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實時跟蹤,並在項目結束一年內對項目總體目標完成情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方面進行整體評價。

7.2總結提升

根據實施過程的跟蹤反饋與評價結果,分析和總結全產業鏈標準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全產業鏈標準化水平。

8 基地命名

遴選一批試點效果好、帶動能力強的標準化基地命名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並實施動態管理。

附件2

2021年試點產品及牽頭單位

附件:

農質發〔2021〕4號-農業農村部關於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通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