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19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19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的通知
農辦漁〔2019〕5號
2019年1月30日
發布機關: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農業農村部網站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19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的通知

農辦漁〔2019〕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廳(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產局:

2018年,全國漁業漁政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在農業農村部黨組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圍繞 「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漁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漁業綠色、安全、融合、開放、規範發展,漁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要求,推動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我部研究制定了《2019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地實際,抓好相關工作落實。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19年1月30日

2019年漁業漁政工作要點

2019年全國漁業漁政系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有關決策部署,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住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有利時機,主動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以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進一步深化漁業改革開放,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努力開創現代化漁業強國建設新局面。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一)突出抓好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貫徹實施《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舉辦全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現場會和高峰論壇。各地要出台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切實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和發布,推進規劃全覆蓋,依法依規開展水域灘涂養殖登記發證。實施傳統池塘升級改造,推進養殖尾水治理,大力推廣循環水養殖、內陸生態增養殖、稻漁綜合種養、近海多營養層級立體養殖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開展集裝箱養殖和池塘尾水生態處理技術示範。不斷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加大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和深遠海大型智能養殖裝備示範推廣力度。深入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擴大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3200萬畝以上。推進水產種業規範發展,建設育繁推一體化商業化育種體系,完善水產苗種生產許可管理。

(二)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查干湖時「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這條路要紮實走下去」的指示精神,以大水面生態漁業為重點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組織成立國家大水面生態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召開全國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現場會,推動出台大水面漁業發展指導性意見,總結推廣大水面可持續利用模式。推進休閒漁業發展,結合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休閒漁業推廣活動,加大最美漁村、漁業民俗節慶活動、漁業文化遺產等宣傳推介力度,開展休閒漁業發展監測,發布休閒漁業產業發展報告。推動加工業轉型升級,開展水產品加工技術供需對接活動,發布主導品種發展報告,加快水產品品牌創建。積極培訓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帶頭人、創業創新和管理人才,推進以漁業為主導產業的現代產業園建設。加強漁業信息化建設,推動全國漁業管理數據互聯互通,積極發展互聯網+現代漁業。

(三)持續提升遠洋漁業發展質量

繼續以「零容忍」態度依法查處違規遠洋漁業行為,完善遠洋漁業「黑名單」制度,嚴厲打擊IUU。嚴控遠洋漁船規模,建立遠洋漁業企業履約綜合評價制度。完善遠洋漁船船位監測系統,在公海漁船上推廣使用電子漁撈日誌,試點建立遠洋漁船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研究建立職業化科學觀察員制度,推動實施港口檢查措施。建立國際魷魚發展指數,做大做強魷魚產業。加快推進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和海外漁業綜合基地建設,穩妥有序推進南極磷蝦開發。積極參與區域漁業管理組織事務,推進雙邊遠洋漁業合作,展現負責任漁業大國形象。

(四)積極開展漁業產業扶貧

實施2019年漁業產業扶貧及援疆援藏行動,深入推進漁業定點扶貧、深度貧困地區扶貧、環京津扶貧、片區扶貧、援疆援藏。鞏固提升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貧效果,完善推廣鹽鹼水漁農綜合利用產業扶貧模式,推動打造冷水魚、集裝箱養殖等新型產業扶貧模式,舉辦現場觀摩與培訓活動,加強技術指導和人才培養。

二、深入推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修復

(五)全面落實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

貫徹實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積極推進長江流域等重點水域禁捕工作,完成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的漁民退捕工作,全面禁止保護區內生產性捕撈。貫徹實施《農業農村部關於調整長江流域專項捕撈管理制度的通告》,開展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本底調查,編制並發布《長江流域水域生態年度公報》。研究編制《長江珍稀水生生物保護工程建設規劃(2019—2023)》,組織實施三峽水庫等大型水電站生態調度。

(六)着力強化漁業資源養護修復

完善內陸禁漁期制度,在海河、遼河、松花江、錢塘江實施禁漁期制度,實現內陸七大重點流域禁漁期制度全覆蓋。堅持不懈抓好海洋伏季休漁。按照2020年底前沿海全部省份實施限額捕撈制度的要求,擴大限額捕撈試點範圍,完成國內海洋捕撈總產量壓減目標任務。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海洋牧場建設現場會精神,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和試點示範,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0個以上,組織編制海洋牧場系列技術規範。組織開展全國放魚日等重大增殖放流活動,全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種300億尾以上。做好漁業生態環境監測,開展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開展近海漁業資源監測和評估,發布近海漁業資源狀況公報和我國近岸海域主要魚類產卵場分布圖。強化涉漁工程對漁業資源環境影響專題評價的審查工作,嚴格落實有關生態補償措施。

(七)不斷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

組織實施中華白海豚、長江江豚、中華鱘、長江鱘、斑海豹、海龜保護行動計劃,加強重點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管理。推進開展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物種資源和棲息地調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履約與對外交流合作,妥善應對有關重點議題。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

三、深入推進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

(八)切實加強漁船漁具管控

加大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力度,層層落實責任,完成海洋捕撈機動漁船和功率數壓減目標任務,加強指導、監督和定期通報,開展集中拆解活動,加大宣傳力度。按照新修訂的《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的要求,明確漁船分類分級分區管理的具體措施,完善配套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快推進漁船管理改革。加強南沙漁業管理,完善港澳流動漁民管理機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清理整治「絕戶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繼續組織實施清網行動,突出重點,加大對使用禁用漁具、使用不符合規定網目尺寸的拖網和張網、在渤海違規使用拖網等行為的檢查力度,確保行動取得實效。

(九)繼續深化漁港綜合管理改革

落實《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加強漁港建設,抓好漁港升級改造項目實施工作,促進漁港經濟區建設。加快推進漁港綜合管理改革,推進出台《關於加快推進漁港振興的意見》。在重點漁區、漁港試行港長制,壓實漁港綜合管理主體責任,提升漁港綜合監管效能;推進大中型漁船漁獲物定點上岸試點,逐步構建漁獲物可追溯管理體系;推進漁業執法關口前移,依靠信息化和組織化落實漁船進出港報告制度,推動依港管人、管船、管漁獲,依港保安、興業、促振興。落實《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全面摸底排查渤海漁港基礎數據並編制漁港目錄,開展以渤海為重點的全國漁港綜合治理攻堅。建立健全沿海漁港水域污染監測體系,整治港容港貌,疏浚港池航道,規範漁船停泊,提升污染防治設施裝備建設和監督管理水平。

四、深入推進漁業走出去

(十)不斷深化漁業國際合作

穩妥開展周邊漁業協定的談判與執行,做好周邊協定水域作業漁船管理工作,聯合周邊國家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推動完善瀾滄江—湄公河「1+5」水生生物保護合作平台。加強雙邊漁業合作,做好與美國、歐盟等的對話合作,穩定合作機制,深入推進漁業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開展多邊漁業談判,推動加入南印度洋漁業協定和港口國措施協定,參加聯合國可持續漁業決議磋商、海洋生物多樣性協定談判、魚類種群協定磋商等國際漁業治理規則制定,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促進全球漁業可持續發展。

(十一)積極促進水產品國際貿易

積極參與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妥善做好對美水產品貿易工作。積極參與WTO漁業補貼談判,爭取公平合理的漁業發展政策。加強水產品國際貿易監測和分析,支持參加國際漁業博覽會,積極開拓國際、國內水產品市場,促進水產品國際貿易。

五、切實加強漁業執法和監管

(十二)着力加強漁政執法

召開全國漁業執法工作座談會,開展「中國漁政亮劍2019」系列漁政執法行動,做好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清理取締、伏季休漁、打擊電魚、安全生產、邊境交界水域、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流域禁漁等重點執法行動。指導各地依法履行對養殖持證、苗種生產等水產養殖監督執法職責。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建設,做好全國漁業執法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建立漁業執法案件舉報受理中心,開展重點水域漁政執法效能評估。研究建立對嚴重漁業違法行為人實施部門聯合懲戒制度。研究編制《長江漁政執法裝備能力建設規劃》。

(十三)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監管

強化漁業安全生產監管,組織開展漁業安全應急技能大比武、漁業安全應急業務大培訓、漁業水上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和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等活動。健全漁業安全生產約談機制,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指導推進漁船編組生產,不斷提高漁業生產組織化水平,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加強漁業無線電管理。積極推進漁業互助保險體制改革,推動漁業自然災害保險試點,指導漁業保險規範有序發展。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開展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力爭產地水產品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組織海水貝類產品衛生監測,切實加強海水貝類生產區域管理。開展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和水產養殖規範用藥科普下鄉活動,推動非規範水產養殖用獸藥依法管理,積極應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輿情。強化水生生物安全監管,完善漁業官方獸醫隊伍,擴大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和監督執法試點範圍。繼續實施國家重大水生動物疫病專項監測、風險評估和陽性場淨化處理,加強重大疫病應急防控,推進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建設。

六、切實加強漁業發展支持保障

(十四)不斷完善法律政策體系

加快推進《漁業法》修訂,修改完善《水產新品種審定辦法》《遠洋漁業管理規定》《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特許利用辦法》《渤海生物資源管理規定》《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規定》《南沙漁業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研究出台和修訂完善重大涉漁案件掛牌督辦、漁政執法聯查通報等配套制度,不斷完善漁業法律法規體系。切實抓好中央財政部門預算、漁業油補政策調整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專項轉移支付以及基本建設項目實施管理,確保項目和資金執行進度。督促各地按照「省長負責制」要求,加強漁業油補政策調整一般性轉移支付項目實施,着重抓好「退坡」資金使用和管理,注重規模效益。深入推進漁業油補政策改革,研究制定改革方案。

(十五)不斷推進創新發展

加強科技創新,發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作用,推動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提升產業素質和競爭力。加快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相關標準制修訂。加強水產推廣體系建設,發布《鄉村振興戰略下加強水產技術推廣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展水產技術員職業技能大賽和職業漁民培訓。積極推進浙江省國家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試點和舟山市國家綠色漁業實驗基地建設。加強漁業統計工作,及時監測發布漁情信息,不斷完善統計指標,客觀科學反映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成效。立足新機構新職能新要求,加強自身建設,強化部門協作,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漁業漁政工作體制機制。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加強政治建設要求,不斷強化漁業漁政行風建設。

抄送:農業部有關司局、派出機構和事業單位,有關漁業社團組織

附件:農辦漁〔2019〕5號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