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分別布施經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分別布施經 北宋
譯者:施護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釋種住處迦毗羅城尼拘陀樹園,與苾芻眾俱。爾時有一苾芻尼名摩訶波闍波提,持新[疊*毛]衣來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此新[疊*毛]衣我自手作,奉上世尊,惟願納受,令我長夜得大利樂。」

爾時佛告摩訶波闍波提:「汝可持此[疊*毛]衣施諸大眾,所獲勝利同供養我等無有異。」

是時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重白佛言:「我本發心,唯為世尊故造此衣,願佛納受,令我長夜得大利樂。」如是三復慇懃勸請,佛亦如是三復答言:「但當平等施諸大眾,所獲勝利與我無異。」

是時尊者阿難,侍於佛側見是事已,前白佛言:「世尊!此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是佛之親,有大恩德,唯佛自知。此所奉衣,佛為納受,今正是時,令摩訶波闍波提於長夜中得大利樂。」

佛言:「阿難!如是,如是!此摩訶波闍波提是吾之親,有大恩德,我亦自知。今自手造衣來施於我,甚為難事。何以故?阿難當知!所有補特伽羅能起淨信心,歸依佛法僧者甚為難事;又復能持不殺、不盜、不婬、不妄、不飲酒等近事戒法,如是補特伽羅轉復難作。何況於佛世尊,合掌恭敬而行布施,施已淨信於佛無疑,及法僧伽亦無疑惑,乃至苦集滅道四聖諦理,永斷疑見。阿難!今此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能起淨信心歸依佛法僧,受持不殺、不盜、不婬、不妄、不飲酒等近事戒法,而能於佛及法僧伽,乃至苦集滅道四聖諦理,已斷疑惑,此苾芻尼難作能作,佛亦自知。

「阿難!有十四種較量布施。何等十四?一者、於病苦人而行布施;二者、於破戒人而行布施;三者、於持戒人而行布施;四者、於離染人而行布施;五者、於須陀洹向而行布施;六者、於須陀洹果而行布施;七者、於斯陀含向而行布施;八者、於斯陀含果而行布施;九者、於阿那含向而行布施;十者、於阿那含果而行布施;十一者、於阿羅漢向而行布施;十二者、於阿羅漢果而行布施;十三者、於諸緣覺而行布施;十四者、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而行布施。阿難!汝今當知:施病苦人獲二倍福;施破戒人獲百倍福;施持戒人獲千倍福;施離染人獲百千倍福;施須陀洹向獲無量福,何況須陀洹果;施斯陀含向獲無量福,何況斯陀含果;施阿那含向獲無量福,何況阿那含果;施阿羅漢向獲無量福,何況阿羅漢果;施諸緣覺獲無量福,何況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如是名為較量十四種布施功德。

「復次,阿難!當知布施大眾有其七種:一者、施佛現前諸苾芻眾;二者、施佛滅後諸苾芻眾;三者、施佛滅後苾芻尼眾;四者、施佛滅後苾芻.苾芻尼二眾;五者、施佛滅後遊方行化諸苾芻眾;六者、施佛滅後遊方行化苾芻尼眾;七者、施佛滅後遊方行化苾芻.苾芻尼二眾。如是名為七種大眾,當行布施。

「復次,阿難!當知有四種布施清淨。何等為四?一者、能施清淨即無受者;二者、所施清淨即無受者;三者、能受清淨即無施者;四者、所受清淨即無施者。阿難!何名能施清淨即無受者?謂由施者不取其相,即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正命清淨,見亦清淨,如是具足即無施相,以無施故即無受者。若施者有所見相,即身口意三業不清淨,命亦不清,淨見亦不清淨;若離是相,即施者受者二皆清淨。

「又復,何名所施清淨即無受者?若受者身業不清淨、口業不清淨、意業不清淨,命不清淨,見不清淨,即有所施相;若受者三業清淨,命清淨,見清淨,如是具足即無所施相,由離相故即所施清淨。

「又復,何名能受清淨即無施者?若受者身口意三業不清淨,命不清淨,見不清淨,即有能受相;若離是相即無施者。

「又復,何名所受清淨即無施者?謂由施者三業清淨,命清淨,見清淨,即無所施;由離施故即無所受,是故所受清淨。阿難!若能如是了知,即得四種布施清淨。」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聞佛宣說種種布施法已,即持是衣施諸大眾,是時諸苾芻眾即為納受。

佛告阿難:「於當來世若有信心善男子等,能於大眾起淨信心而行布施者,當知是人獲福無量,何況於今現在行施?」

爾時尊者阿難及摩訶波闍波提苾芻尼聞佛說已,歡喜踴躍,信受奉行。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