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墓志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列寧的墓志銘
作者:卡爾·考茨基
1924年1月28日
譯者:閒漢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親愛的索爾斯基同志!如你所見,我現在不在柏林,而是在維也納。我對此深感遺憾,因為我很想和大家一起紀念這位死去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可能對他在最後幾年中所採取的政治和經濟方法持嚴重的保留態度;我個人可能因為我們之間存在的分歧而被他深深地貶損,而且我發現,列寧對勢力範圍內與他觀點不同的人(包括社會主義者)的迫害甚至更令人痛苦。但在死亡的那一刻,人們必須評估整個人,而不僅僅是他生命中的幾年,也不僅僅是他工作的幾個方面,必須把所有的個人恩怨放在一邊。我們之間的分歧不應使我們忽視他逝世時的重要性。

  他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在世界歷史上像他這樣的人寥寥無幾。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國家的統治者中,只有一個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他相提並論,那就是俾斯麥——這兩個人有很多共同點。他們的目的當然是截然相反的:一是霍亨索倫王朝在德國的統治;二是無產階級革命。這就是水與火的對比。而俾斯麥的目的是渺小的,而列寧的目標卻大得驚人。

  但和鐵腕大臣一樣,列寧也是一個意志最頑強、最不可動搖、最勇敢的人。和他一樣,他很好地理解了武裝力量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並能在關鍵時刻毫不留情地加以運用。當俾斯麥說要用鐵和血來解決時代的重大問題時,這也是列寧的觀點。

  當然,他們兩個人都不相信僅憑血和鐵的力量就能解決問題。和俾斯麥一樣,列寧也是個外交大師,這是一種欺騙對手、讓對手吃驚、發現對手弱點、從而推翻對手的藝術。而就像俾斯麥一樣,如果他相信他所走的路不會通向他的目標,列寧就會毫無保留地立即改變他的路線,走上另一條路。就像1878年俾斯麥輕鬆地從自由貿易轉向保護主義一樣,列寧也從純粹的(可能指的是戰時共產主義——RH雜誌注)轉向了「新經濟政策」。

  但是,當然,正如不言而喻和已經指出的那樣,除了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之外,它們的目標也有不同之處,而且肯定是不小的不同之處。列寧在對理論的理解上遠遠超過了俾斯麥,他對理論研究充滿熱情,而且不是為了私利。俾斯麥沒有時間研究理論,他利用國家權力謀取私利。

  然而,列寧對外國的了解卻落後於俾斯麥。俾斯麥仔細研究了這些國家、它們的權力以及其中的階級關係,他的外交政策必須處理這些問題。相比之下,列寧雖然作為移民在西歐生活了幾十年,但仍然沒有完全理解其政治和社會特性。他的政治完全適應了俄羅斯國內的特點,他對外國的政策是基於對世界革命的期望,而對任何了解西歐的人來說,世界革命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幻覺。這裡我們發現了俾斯麥和列寧之間最深刻的區別。前者通過其外交政策的成功確立了他的權力,後者通過其國內政策確立了他的權力。原因不僅在於這兩個人的才能類型不同,還在於他們工作的環境不同。

  俾斯麥掌權時,民眾已經從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以及1848年革命中覺醒,開始了緊張的政治生活。事實證明,要把他的完全權威強加於他們,要廢除他們獨立的思想和行動是不可能的。在這一點上,他完全失敗了。相比之下﹐列寧是在那些因戰爭而被激怒到極點的群眾中上台﹐但他們還沒有經歷過獨立的政治思想和獨立的政治抱負﹐因此在怒氣減弱後﹐他們毫不費力地服從於列寧的優越人格和他的同志們的力量。

  這裡是列寧偉大成功的最深層的根源,但這裡也是我對他的制度最大的保留的開端。因為無產階級的解放首先意味着它的思想和活動的最充分的獨立性。在1917年革命之前,俄國無產階級在這方面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有希望的開端。因此,列寧一開始就給予了無產階級最充分的自由。但是,他的方法所造成的政治和經濟後果迫使他越來越多地限制了這種自由。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因為在這裡我超越了訃告的範圍,變成了論戰。

  還應該指出,儘管我對列寧的方法持保留意見,但我並不對俄國革命的形勢感到絕望。在我看來,從我的立場上看,列寧可能領導無產階級革命在俄國取得了勝利,但他未能使革命取得成果。在這方面,俄國革命還沒有結束。它不會和列寧一起被帶進墳墓。

  在俄國,勞動人民群眾的獨立願望也將最終被接受。到那時,俄國革命中所蘊含的一切果實,都將成熟。

  到那時,俄國的所有勞動人民和世界上的所有勞動人民,在運動中不分彼此,都會懷着感激的心情,記住他們所有偉大的先驅者,他們在幾十年的鬥爭和磨難中準備了俄國革命,然後領導革命取得了勝利。同樣,對於今天站在共產黨對立面的人來說,列寧的名字也不會從這個神殿中消失。

  在我跟隨列寧進入那片沒有旅行者會回來的土地之前,世界上的勞動人民群眾團結一致,共同緬懷他們死去的英雄,自由地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這種情況,我可能還看不到。

1924年1月28日,維也納


 本譯文與其原文有分別的版權許可。譯文版權狀況僅適用於本版本。

原文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8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譯文

本作品由馬克思主義文庫的志願者創作或翻譯。根據該網站憲章第1條的聲明,該網站的志願者創作的所有內容均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共享2.0許可協議授權。根據憲章第3條的聲明,此憲章適用所有語言的馬克思主義文庫,及其中的所有材料。

本作品採用本作品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共享2.0許可協議授權,此協議允許自由使用、發布和創作衍生作品,只要此協議未更改並明確標示,且內容來自於原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