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加強黨委的集體領導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加強黨委的集體領導
吉林省四平市麵粉廠黨委會
1971年10月2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集體領導,是我們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是使黨組織實現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一元化領導的重要保證。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經歷了一個由不認識到認識,由不自覺到比較自覺的過程。

「班長」要克服家長作風委員要破除依賴思想

[編輯]

我們新黨委成立初期,新老幹部都敢說敢幹,黨委會議開得比較活躍。可是過了一個時期,在黨委會上卻接連出現了「悶會」現象,就連平時發言最積極的黨委委員李秀蘭也不大發言了。這引起了黨委書記羅來裕的注意,就找李秀蘭談心。李秀蘭說:「有一、二把手把關,我跟着干就行了,說錯了話會給黨的事業造成損失。」聽了李秀蘭的話,老羅聯想到其他委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種依賴思想,感到這是個問題。

於是,他遵照毛主席關於「書記要當好『班長』,就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的教導,認真學習《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等著作,回顧自己到這個廠以來的變化。剛到這個廠支左時,由於情況生疏,比較注意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每次開會大家發言也熱烈。但是新黨委建立後,自己認為情況熟悉了,漸漸地就「大事小事一把抓,里里外外我當家」,使「群言堂」變成了「一言堂」。委員中不敢勇於負責的思想,和自己的家長作風是分不開的。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羅來裕在黨委整風會上,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毛主席關於「黨委制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黨的重要制度」的教導,檢查自己「唯我高明」和「一貫正確」的驕傲自滿思想,請委員們幫助自己克服家長作風。

其他成員通過學習也都認識到,集體領導是我們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在黨委內部,每個黨委成員都有責任對所要討論的問題發表意見。只有通過真正的集體討論,才能有真正的集體領導。有的委員還主動鬥私批修,檢查自己怕犯錯誤而依賴「班長」的思想,決心在黨委內部暢所欲言,維護集體領導。此後,「班長」與委員、委員與委員之間互通情報,互相談心,互相學習。黨委會開得活躍了,黨委的集體領導作用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不但要民主 尤其要集中

[編輯]

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在黨委內部,既要充分發揚民主,又要進行正確的集中,在集中正確意見的基礎上,統一認識,統一政策,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才能保證黨委的集體領導。

去年,我們廠準備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四車間報上來兩個班組:一個是三班,一個是十四班。黨委在討論這個問題時,黨委委員、四車間黨支部書記從本位主義考慮,一定要把這兩個班同時樹起來,並且說:「這兩個班組都是我們車間的尖子:一個是學得活,一個是幹得好。要樹就都樹,不然就都不樹。」大多數委員不同意他的意見,認為樹典型應該從實際出發。我們覺得多數人的意見有道理,但又不能簡單地表決,必須用毛澤東思想來統一。於是,我們就和他一起學習毛主席關於「共產黨不但要民主,尤其要集中」的教導和《整頓黨的作風》這篇光輝著作,使他認識到,充分發揚民主,是為了更好地集中正確的意見。個人不適當地強調自己所管的局部工作,是本位主義思想作怪。這位同志主動檢查了自己只看局部、不顧全局的錯誤思想。其他委員也受到了教育,很快統一了認識。

於是,我們對這兩個班組的全部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三班完成生產任務確實不錯,但是,他們帶着問題學習毛主席著作不如十四班好。有時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常常把學習擠掉。十四班堅持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完成了生產任務,還經常利用工余時間揀土糧、回收廢舊物資,全組人心齊,團結好,對敵鬥爭走在前頭。通過調查,我們清楚地看到十四班比三班具有更多的優點,突出了無產階級政治,一致同意樹立十四班為先進典型。

這個班樹立起來之後,對全廠職工推動很大,各個班組都以他們為榜樣,掀起了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群眾運動的熱潮。同時,黨委對三班加強培養,幫助他們找差距,發揚成績,克服缺點,繼續前進。這件事使我們認識到,要做到正確的集中統一併不容易。只有深入實踐,加強調查研究,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才能得到認識上的一致,才能實現黨委的一元化領導。

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 增強「一班人」的團結

[編輯]

搞好黨委「一班人」的團結,是加強黨的集體領導的關鍵,是各項工作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怎樣才能使黨委朝氣蓬勃地團結戰鬥?我們的體會是,必須按照毛主席的教導,經常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

黨委有個委員,參加黨委領導班子以後,勁頭很足,整天起早貪黑和工人一起戰鬥在生產第一線,可就是對政治工作不大關心。為了幫助他克服這個缺點,曾多次找他談心,但他改進不大。這時,我們有點泄氣了,怕再談下去傷了和氣。後來,我們為了落實黨的「九大」團結、勝利的路線,又帶着這個問題學習了《反對自由主義》一文。毛主席教導說:「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鬥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於戰鬥的武器。」對照毛主席的教導,我們感到那種怕傷和氣,不敢開展批評的做法,不僅達不到團結戰鬥的目的,還會導致黨內腐朽庸俗作風的發生,削弱黨委集體領導的力量。我們決心繼續幫助那個委員提高認識。在一次會議上,一個同志點名批評了那個委員不抓政治工作。我們滿以為這樣做能給這位同志敲起警鐘,沒想到剛一散會,他就找黨委負責同志發了一通牢騷,氣乎乎地走了。從此,他和批評他的同志越來越僵。

為什麼這次批評不能達到增強團結的目的呢?我們帶着這個問題繼續學習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說:「對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決不能採用魯莽的態度,必須採用『治病救人』的態度,才是正確有效的方法。」毛主席的教導,使我們找到了這次批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犯了片面性和簡單化的錯誤。是只看到那個委員對政治工作不關心的一面,沒看到他主動積極地狠抓生產的一面;只看到他對政治工作抓得少,沒看到這種現象,是同他剛參加黨委班子,缺乏領導工作經驗有關。對這樣一個同志,應該耐心細緻地幫助他總結經驗,學會正確的領導方法,而不應該簡單化的點名指責。於是,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又主動找那個委員談心,首先檢查了自己思想方法上的主觀片面,肯定了他積極、主動地抓生產是對的;而後和他一起學習毛主席有關政治掛帥的教導,一起回顧文化大革命前舊黨委執行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業務掛帥」的修正主義路線所造成的危害,嚴肅地給他指出:黨委「一班人」都應當成為做政治工作的模範。這次談心效果很好,那個委員對「抓革命,促生產」有了全面的理解,破除了自認為「大老粗」不能抓政治工作的錯誤思想。從此,他在黨委的幫助下,積極協助他所在的黨支部抓政治工作,使車間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從這件事吸取了經驗教訓,後來在開展思想鬥爭時,不僅敢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而且注意善於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在鬥爭中增強黨委的革命團結。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