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加強黨的路線教育 幫助知識青年紮根農村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加強黨的路線教育 幫助知識青年紮根農村
中國共產黨陝西省隴縣委員會
1971年12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在全黨「進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的教導,今年以來,我們縣從縣委到公社黨委,普遍舉辦了有社、隊幹部參加的知識青年路線教育學習班。

在學習班裡,我們引導廣大知識青年,把認真讀書和改造世界觀結合起來,把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和革命大批判結合起來,提高了知識青年和社、隊幹部的兩條路線鬥爭覺悟,增強了知識青年紮根農村的決心,社隊幹部也決心進一步做好對知識青年的教育工作。

我們的具體作法如下:

一、認真讀書,不斷加深對黨的基本路線的理解。

針對一些知識青年存在着的「好好勞動當社員,路線鬥爭咱不管」的錯誤認識,在學習班裡,組織知識青年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着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着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着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的論述,使大家認識到,在社會主義社會這個歷史階段中,階級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尖銳性,是客觀規律。階級鬥爭的長期存在,決定了路線鬥爭的長期存在。因此,對於路線問題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一些知識青年存在「路線鬥爭咱不管」的思想,是劉少奇散布的「階級鬥爭熄滅論」的餘毒沒有肅清的表現。

知識青年王錦妮,是曹家灣公社南坡大隊的會計。她一度認為,這個隊沒有一戶地主、富農,因此隊裡也就沒有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於是她只管埋頭抓生產,不問別的。實際上,這個隊仍有個別資本主義思想嚴重的人,經常侵犯集體經濟的利益,貧下中農也在不斷地對資本主義傾向進行鬥爭。王錦妮在學習班學習了黨的基本路線,檢查了自己的錯誤認識,她說:「路線鬥爭是階級鬥爭的反映,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覺悟是最根本的覺悟。要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就一定要時刻不忘階級鬥爭。」許多知識青年還聯繫兩年多來接受再教育的實踐,擺自己在那些方面是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線上,在那些方面還受到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餘毒的影響;較後進的同志,查自己在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上進步不快的原因。經過學習討論,知識青年們說:「學習黨的基本路線最重要,思想覺悟大提高,是非界限分得清,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不動搖。」

二、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在鬥爭實踐中努力改造世界觀。

毛主席制定的黨的基本路線,「不是自然地平安地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是從鬥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對知識青年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須組織他們批判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鼓吹的唯心論的先驗論,反動的唯生產力論,地主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階級鬥爭熄滅論。我們在學習班裡,和知識青年一起,揭露和批判了階級敵人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罪行。堎底下公社大柳樹大隊有個反革命分子,假裝關心知識青年的樣子,散布什麼「農村艱苦沒出息,城市舒服有前途」等謬論,煽動知識青年倒流城市,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我們抓住這件事,在全縣召開了有五百多名知識青年參加的批判大會,狠狠打擊了階級敵人。

與此同時,我們針對知識青年中普遍存在的想法,引導他們對「紮根」還是「鍍金」,思想改造「差得多」還是「差不多」,和貧下中農結合「一輩子」還是結合「一陣子」等問題,展開了專題辯論,啟發他們亮思想,鬥私批修。通過革命大批判,批判了怕苦怕累的思想,樹立了艱苦奮鬥的精神;批判了思想改造「差不多」了的想法,樹立了虛心接受再教育的思想。知識青年李翠玲,在貧下中農教育下進步很快,被選為大隊革委會委員。但她一度卻錯誤地認為自己思想改造的「差不多了」,放鬆了自身思想革命化。通過批判唯心論的先驗論,她清醒地認識到:這種錯誤思想,是劉少奇一夥散布的認識「一次完成論」在自己頭腦中的反映。從此,她嚴格要求自己,更加虛心接受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觀,學習、勞動、工作都有了很大進步。

三、憶苦思甜,激發知識青年對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仇恨,加深對毛主席革命路線的熱愛,提高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自覺性。

階級教育是路線教育的基礎課。在學習班裡,我們組織知識青年憶苦思甜時,引導他們把樸素的階級感情上升為兩條路線鬥爭的覺悟。

知識青年李榮利,出生在一個郵電工人家庭,在他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害了黑熱病,病情十分嚴重,家裡又無錢治療。正在這時,西安解放了。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的親人解放軍,幫助他的父母給他治好了病,救了他的命。在學習班上,他回憶解放前的苦難家史,總結自己到隴縣插隊以來,由於受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影響,一度不安心紮根農村,走了一段彎路的沉痛教訓。他激動地說:「我一家有今天,我個人有今天,全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但是樸素的階級感情代替不了路線鬥爭覺悟。我要在毛主席指引的光明大道上,走一輩子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四、組織思想進步快的知識青年現身說法,幫助其他知識青年樹立紮根農村的思想。

知識青年、共產黨員鍾昌國,長年和貧下中農一起,在拔海兩千三百多米的高山深林里,不怕苦,不怕累,為革命採藥、種藥,被選為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出席過陝西省下鄉人員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可是在今年年初,聽說醫學院要招生,組織上沒有推薦他,他思想便有些波動,甚至產生「當了積極分子就離不開農村了」的「先進吃虧」的錯誤想法。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學習鬆懈,勞動沒勁,工作也不如以前那麼踏實了。在學習班上,他對照毛主席關於「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以個人利益服從革命利益」的教導,深刻檢查了「先進吃虧」和「站在這山看到那山高」的錯誤思想,認識到自己所以在走與留的問題上發生動搖,關鍵在於路線覺悟低,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無產階級世界觀還樹立得不牢固,還需要繼續在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中鍛煉提高。學習班結束後,他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決心和貧下中農永遠戰鬥在一起,徹底改變這個山區大隊的落後面貌。

通過宣傳鍾昌國同志思想轉變的先進事跡,使全縣許多知識青年受到教育。他們表示,一切服從黨安排,永遠紮根在農村,決心走一輩子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