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匏翁家藏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七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七十四 匏翁家藏集 卷第七十五
明 吳寬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正德刊本
卷第七十六

匏翁家藏集卷第七十五

 墓表一十三首

  封承德郎工部都水淸吏司主事徐公墓表

公諱諒字公信蘇之長洲人其先爲嬴姓後對於徐因以國氏

在周有偃王避難投會稽再傳章禹爲吳所執公族子弟散之

徐揚二州間事載韓文公偃王廟碑蘇於禹貢屬楊於漢屬會

稽故多徐氏代有聞人不絶然自公近世皆隱於農無顯者其

所居在邑東南當震澤吳淞二水匯爲𤓰涇而田其上相傳以

爲業公㓜而端重如成人資更頴敏父曰文質善士也初敎以

學書旣通其意再以九數之法授之凡所謂方田粟布之𩔖人

所未易通者習之輒精遂以其藝爲閭里所知宣德末朝廷

遣中貴人浮海入島夷取竒物凡一藝之良者皆選以從公在

選中竊以母老憂幸而事寢則時方以足食爲事故工部尚書

周文襄公初至吳中廵撫求能濟其事者訪於郡縣得公厚遇

之一時征歛轉輸之法詢及田野而取於公者爲多公感激亦

竭所能事之世謂文襄善理財賦如唐劉晏公之贊助有焉大

臣繼是號能稱任必守其法者以公嘗事文襄率訪之比歲公

益老不任事而亦辭矣公年十三喪父事其母陳撫其弟瑄孝

友兩盡平生質實無矯飾尤以信義自持至老好聞善有所得

必謹錄之三子曰淵源澄敎之有法嘗恨少孤廢學俾務其大

者無以一藝成名其後源以明經竟登進士第爲兵部屬澄㳺

鄕校且有聲而公亦從受封曰承德郎工部都水淸吏司主事

用源初官也當 命下公與其配任安人同拜於庭下命服煌

煌鄕人方羨之未幾而公以疾卒矣其卒爲成化十八年三月

丁亥享年七十有四訃至兵部君將歸卜其年十一月壬寅葬

於吳縣阪陂郷堯峯之原乃來請其友吳寛文其墓上之石而

泣吿曰自吾官於 朝吾父數遺書教以忠謹清愼其說不一

今手跡宛然皆未能行也而吾父溘焉棄世非子誰慰吾之悲

者寛敬諾葢公則沒矣至其老而貴吳人皆曰公嘗有力於文

襄文襄嘗欲薦以一官不果宜其終得之也噫此殆知其淺者

夫吳中財賦甲天下雖㝷常之地圭撮之粟悉籍於官參錯塡

委之間而弊所由起者𠋣是而營其身家之私其人可數公豈

特惡此不爲其助文襄立法而隂有德於人葢多矣不然彼之

營私者身且不保尚何貴之雲而況澤及其後人矣乎此可以

爲驗者則予表於其墓豈徒順其子孫之情哉所以勸乎人者

意亦有在

   贈承德郎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陳公墓表

華亭陳一䕫與予同官於朝相好甚公暇過予談詩輒欣然

忘歸他日與其友趙栗夫至則其容戚然言欲發且止巳而栗

夫爲言曰一䕫之父母不幸俱沒而葬乆矣未有表其墓者今

者自咎不早爲圗使先德泯焉不顯敢介僕以請於是一䕫乃

起而拜予固重一䕫者而一䕫乃復不忘其父母如此不又可

重乎其何忍拂之狀曰陳氏世爲華亭人其先曰慶四者居郡

城之南胥顧泖之隂生鼎亨生文德生守仁爲同里張氏贅壻

生以言即一䕫之父也其諱綸字以言別號怡筠少侍外舅伯

玉宦㳺會稽及長而歸適父當就逮京師徒歩從之時永樂間

朝廷營建未巳𬒳罪者例發工作即以身代備歷艱苦人不能

堪而處之自如鄕里稱其孝後父母繼亡居喪盡哀以陳氏舊

業不可廢也始還自舅家葺而居之有矣弟縉旣沒無子而多

貲又其居城西市中或謂可據而有也不𦗟曰吾豈利其死者

鄕鄰或之用度嘗貸其米不償則曰歲方歉非索逋時也後竟

焚其劵初代父工作時毎露臥因得喘疾後非春秋時即深居

不出日惟焚香賦詩以自適其詩㓜學於里儒沈師聖巳有妙

句及壯猶以舊習未忘時寫其興致而巳其讀書能通大義至

諸史所載事實則多所記憶雲生於洪武乙亥某月某日卒於

天順壬午某月某日以明年某月某日葬俞塘北原配江氏早

卒繼陶氏能相其夫成家每夜紡織逹旦不休平生見寸帛亦

拾而藏之不忍棄以其子向學往往節縮日用以供其師友之

費其勤儉如此生於永樂某年某月某日卒於成化巳亥某月

某日合葬俞塘則卒之年某月某日也子二人長圭善書藝不

仕坎章即一䕫以進士歷官刑部郎中嘗以先任考最𫉬賜

勑贈其父官而陶氏爲安人 恩典盛矣而復圗此陳氏子孫

其尚有考於斯以嗣其德也哉

   文林郎大𢈔縣知縣夏府君墓表

府君諱俊字人傑姓夏氏世爲崑山人而居吳閶門西乆矣家

當市㕓中里鄰之人爭習爲賈公視其子璿璣有妙質獨敎之

業儒擇經師徧令從學而資給之甚厚曰吾固不賢於世俗之

厚於嫁女者耶他日璣登進士第歷知應城新淦太𢈔三縣遂

擢監察御史而璿以太學生亦授州判皆府君之敎也御史君

初爲縣有循吏稱 天子褒及其親於是府君𫉬封文林郎

大𢈔縣知縣當是時御史君方仕於 朝府君自吳中迎來適

遇 恩命偕其子拜受闕下人莫不羨之其御史君引疾家

居極侍養之樂者幾二十年而府君年九十四而終實弘治六

年二月十二日也府君質莊重言笑有時事父母孝母榮氏性

嚴率其妻承順無違母常病危禱於神願同茹素三年以延其

生母病果愈尤有厚德女兄之夫仕於外以百金託之歲乆持

還封識如故嘗買一商物旣而酬其直商誤以爲酬矣不納府

君曰若何善忘耶卒強納之其年旣高節序賓客滿門子孫侍

側宴飲終日歡然無倦容至語及其親然輒流涕不樂耳雖重

聽入夜猶能燈下觀書而歩履更徤人所以羨之者不獨以貴

也府君之先俱不仕曾太父貴一大父文達父季益世有積德

其配沈氏柔慈儉勤稱賢里中先三十九年卒贈孺人子男四

長即璿娶李氏次即璣娶周氏封孺人次玉娶吳氏次衡娶陳

氏繼吳氏璿衡俱先卒孫男四日節曰武曰學曰道女六曾孫

女二以卒之明年九月十二日葬於吳縣橫山陳灣村先塋之

次御史君使人持狀來請文表於墓上噫其何以表之惟御史

君自入官以來以淸德見推於人固其有以自立亦府君有以

成之也乎聞之府君就養新淦時邑多富室無一人敢造其門

請謁者其子因得盡施其公平之政而亦以此不恱於人遂調

任而去然其名則益以起矣向使府君有幾諫之失且遺辱其

子能成其賢完然一節至於乆而不渝耶此人所以羨之者徒

得其外之可見者耳夫發其潛著其幽使其德昭然於人此表

墓之文所當作也

   封文林郎廣東道監察御史林公墓表

惟林氏之先爲魯人後避𣈆永嘉之亂散居南土有諱遹者仕

爲福淸尉始家於閩遹生仲雅仲雅六子長曰高宋屯田員外

郎再徙吳中譜稱平江房其季尚有子建任大理寺氶天理之

子升兵部侍郎兵部之子眞卿江隂司法八傳至誠山公之曾

大父也大父曰清隱父曰貴和貴和通易善⺊筮之說 國朝

永樂間五從中貴人泛西海入諸夷邦往返輒數年竟無恙考

終於家自誠山以來皆不仕至公生二子曰符登進士第仕至

廣西按察使而林氏復顯公以符貴𬒳勑封監察御史者幾

三十年夀八十三以弘治九年六月十七日卒公諱昌字士隆

號守軒生未朞其父行役於外祖母範氏出魏國文正公之後

知書善敎公遵奉不懈旣冠謀以養親即出授徒故工部侍郎

吳公復時知吳縣重其名延敎諸子後永嘉葉錫以庻吉士來

繼其任廉潔無私初建義學禮請居師席待之甚厚而公亦自

重未嘗輕造縣門諸生誠服皆自以爲得師公學不爲浮靡之

習 朝廷有纂脩事遣官下吳中郡守輒請公預焉及公年益

高凡行鄕飲禮輒居賓僎之位起居拜揖不失禮度其與人處

不好謔浪飲酒雖至醉其貌愈謹與弟士明相友愛見宣聖裔

孫鏞孤貧好學察其器識非終困者以女弟妻之後鏞仕至都

御史有賢名轉工部侍郎而沒敎其子必業儒符自御史再擢

至按察使官亦尊矣公不自侈大及符以公事降知南雄公亦

無慍色終日怡然賦詩飲酒如故人無不歎服者娶長洲夏氏

封孺人賢行克配以弘治八年正月二十四日卒享年八十一

子男長即符娶范氏亦出文正公後次節承事郎娶王氏女一

嫁儒士劉潮孫男六原震原復原益原升原泰原鼎女四曾孫

男一女一公前卒二年自爲葬銘及是以卒之年十二月十一

日葬於高景山之原合夏孺人兆二子以予有交親之好復請

表於墓上予讀公銘文竊見其敘世系述事行詞質而核乃據

而書之嗚呼里中耆老淳實如公者不可得而復見矣然受榮

封享高夀子孫蕃盛如公者亦豈得哉是宜書之以示永乆

   施孝先墓表

施氏長洲舊族也家尹山之傍在 國初科舉法未定 詔選

富民入官有初命爲方岳牧守者號曰人材施之先曰景仁時

在選中遂知閩之建寜孝先之曾祖也祖尚義繼𬒳薦用從事

戸部未仕而沒父思繼娶薛氏生孝先其諱述孝先字也少㳺

郡學勤勵謹𩛙力欲取科名以素嬰俯疾乞歸田間而命其仲

子悌代之俾從師問學入則誨之甚嚴期無忝家世悌竟登鄕

舉中歲復以家事付長子愷愷尤能服勞家再𥙿而孝先益晦

蹟林下自號遁菴坐臥一室藥茗左右日以調攝爲事雖親友

亦不多接見也弘治甲寅年七十以十二月二十一日終於正

寢配陳氏先十六年卒子男三人長即愷娶張氏次即悌娶吾

氏次曰忱娶顔氏女一人先卒孫男十一人元吉元祥元祐元

祚元振元善元享元慶元亮元貞元福女六人將以卒之又明

年丙辰十二月十七日葬於其里之先塋悌以予與其先人舊

識持狀乞表於墓狀稱其父重厚端慤不好爲智巧與人交言

則必信凡聲利汾華一切屛去至於誠恪見於追逺孝謹竭於

事生尤可道者噫是足以表矣乃循孝子之意書之夫自科舉

法行士之㳺於學校者孰無干祿之志及其出而仕也然能保

其名全其身者亦不槩見也以孝先之隱處較之其得失何如

哉因倂書之

   明故封南京太醫院判周公墓表

公諱南字尚正姓周氏自號菊處其先鄢陵人也有爲兵馬駖

轄使者從宋南渡始家於吳子孫累世皆以醫仕曾祖曰光澤

縣訓導瑾祖曰太醫院醫士黼考曰處士鼎娶某氏生公初其

先專攻帶下醫至公兼通諸家言吳中論名醫公必居其列其

用藥不取竒效然人賴以活者爲多有疾者雖百里之外亦來

迎治亦惟其不計利人尤感之公爲人和厚衣冠隨俗不爲詭

異杯酒對客酣笑藹然平生不好爭競以忍自喜人卒服其德

少有孝行母病瞽旦暮躬自扶持所以承順之者無所不至有

異母弟撫愛不衰子庚喜業儒不強以醫業庚顧以醫𬒳召典

御藥禁中竟以其官封公爲南京太醫院判初庚無子欲以從

弟良之子繹爲子及庚卒公遣人入京師抱繹歸家而庚始有

後公年八十二以弘治丙辰五月十六日卒當疾甚召家人處

後事井井不亂且言吾當以某日逝矣巳而果然其明爽如此

配閭丘氏封安人生庚庚娶陳氏繼娶顧氏贈封竝安人三女

嫁馮宇高直湯璠孫男一即繹女一贅陳鍵於是卜卒之明年

某月某日葬公於吳縣沙涇村之先塋鍵率繹來乞表墓道予

以公之卒非特生者之悲而巳庚有文而孝死必不⿰目𡨋不能無

望於此獨無以慰之乎且公巳衰病嘗肩輿過予以生壙之記

爲託予旣許之又二月而公遂不起又無以慰之乎故書此於

石俾刻之

   仰府君墓表

長洲仰氏吳中名家也曰大理寺丞諱瞻者仕於中朝爲良

法吏府君則大理公之長子也其諱嵩字惟高別號遜菴㓜好

學稍長侍其父居京師將以書藝薦用以疾弗遂則歸治家事

益樹産業敎諸弟絶無仕進意當是時河東薛文清公爲大理

卿得罪中要其父亦𬒳誣同下獄遂謫戍雲中凡六年府君不

憚勞苦數往省之道過京師輒訴𡨚於當道者當道者固知其

父𡨚也相與言於  上得召還遂復其官居三年其父竟請

休致府君力奉養以娛其老且遣其子璿入府學圗嗣宦業璿

後得濱州同知復公祿奉養之作居第於葑門外日享其樂於

是府君年益高以書遺其子曰吾旦莫人耳汝其歸哉璿即日

吿歸葢明年府君以夀終實弘治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也春秋

九十以明年某月某日葬於某處娶卓氏思南府同知某之女

先十二年卒子男二長琮義官娶崇明縣醫學訓科劉季成女

次即璿娶四川參議周賢女女二長適太醫院判陳公賢次適

夏永孫男四曰瀚曰溥曰灝曰濵女二適沈麟王雲雲縣學生

曾孫男二女一府君平生讀書喜吟詠旣老康強不衰凡郡中

行鄕飲禮必預賔席及年八十以 恩詔有冠帶之榮有司復

奉酒肉養老於家況有子仕而能致其養歸而能送其終可謂

難得者矣銘曰

葑溪之陽曰有一老夀樂而康惟其行孝逮其終身亦𫉬其報

生際其時死得其所嚮用之福尚踰其數嗟何憾哉全歸茲土

   贈徴仕郎戸科給事中楊公墓表

公諱信字仲實別號樗老姓楊氏蘇之吳縣人其先累世家崑

山自公爲常熟周氏贅壻再徙吳城西當濠上居貨執藝比屋

而是四方商人輻輳其地而蜀艫越舵晝夜上下於門其地旣

爲賈區業貨殖者必精悍少年始善籌筭取息而公處其間謹

願無能人也惟服勤持儉如在田畞時與人貿易人亦無忍欺

之者乆之衣食自足而里中所謂善籌筭者顧多不及初公孤

且弱依姻家謝氏稍長即思報之代謝氏行役旣壯去其家益

念舊恩所以周䘏其後人不絶人稱其德厚當其年老郡縣延

與鄕飲酒公曰吾何德以堪惟一赴而巳人又稱其德靜也於

是公生二子伯曰昻仲曰昇以仲生有異徴資更秀頴敎之讀

書竟登進士第給事禁中昇數上章言敝政人或告公有子

爲美官當𫎇顯榮柰何蹈危機以爲家門憂公謝曰子爲楊氏

計誠厚第吾兒有言責使徒食  君之祿而無所建明得罪

於公議尤多矣乃以書勉昇曰吾老不必念當盡爾職以圗報

稱可也人又謂公賢彼以謹愿無能稱之者特其外貌耳公配

即周氏性嚴謹治家以正家人不敢違其意然其心實慈飢寒

勞苦未嘗不䘏也少時見故里多豪猾害人者度必不爲所容

謀於公爲自全計公所爲徙居於吳凡其家之立子孫之成其

力爲多弘治丁巳六月九日公年八十而卒以又明年九月十

五日旣葬於楞伽山紫薇村又四年其配以𨐌酉七月十五日

卒年七十六昇方以公事奉敕往遼左還聞其母喪哀慟不

勝他日泣吿予曰吾父棄諸孤歲月幾何而吾母不幸復至此

何痛如之將以今年某月某日合葬惟先君葬後墓上無文以

刻遂乞書之予曰何用此爲也君之所以至此者父母之敎也

天子方推君欲報之德之意 敕詞褒嘉頒以 恩典贈君之

父徴仕郎戸科給事中母封太孺人此眞足以爲楊氏光矣不

腆之言何足以𭧂先德其以是表之

   太安人張氏墓表

太安人張氏世爲灃州人有以軍功授九溪衛百戸者其大父

也父娶於孟生太安人少端重精勤女事父母愛之爲擇配州

判楊公景有妻劉氏適喪求得爲繼室當是時劉氏遺一女甫

周歲啼飢而病太安人入門即抱置於懷爲索乳媼活之公自

以爲得賢配及公擢化州同知州逼蠻峒蠻聚黨攻城公善捍

禦城幸不䧟當其勢危僚屬妻拏爭謀出避太安人獨謂不可

泰然治家事衆𠋣之而安州旣無事公始休致有子曰一清生

有異質欲敎之顧家甚貧太安人乃脫簪珥資給之而躬督勸

之學一清竟以竒童𬒳薦公與太安人攜入京師時年十二耳

京師人競觀之嘆曰雖其子之異亦惟有賢父母之敎之也後

用詔旨績學翰林益督勸之遂登甲科號名進士歲餘公沒

太安人獨從巳而食其子中書舍人祿奉養且厚更𬒳封典

人復嘆羨之太安人爲人寡言笑至老不見喜怒深居閫內能

以禮自持性更仁厚奴僕有過容不忍責然敎其子獨嚴當其

子仕於 朝所交多知名士太安人喜客過從輒治具相欵及

聞其與客談笑失度退即戒之旣其子出僉按察司事提學山

西慨然欲振舉學政適有無賴子 侮諸生杖之㡬死復戒曰

爲刑官當如是耶獨不憶而父之訓乎葢敎之如此以弘治戊

申五月十五日卒於太原官舍享年六十有二葬且數月提學

君以予同年相好也使其門人閻價華巒兩吉士來求表墓之

文夫太安人之行固當顯書於石若其爲楊氏立家之難百世

之下子孫宜亦有所考也乃係之曰楊氏本雲南安寜州人中

占籍巴陵太安人以劉氏女嫁鎭江胡宗㣧始依之居而葬化

州於詐輸岡大山支之原太安人實祔提學君壯未有子嘗奉

母命奏請於朝訪族雲南而擇從子紹芳歸嗣其後而楊氏

爲鎭江人自此始

   王節婦墓表

長洲有名家曰王氏葬於荻扁益地鄕者累世矣距其北六百

歩作新阡以葬者則節婦滕氏也滕氏常州無錫人出宋龍圗

閣待制元發之後父曰季常節婦年二十三歸王氏爲廷用者

之配又六年而廷用卒生二子長六歲次始晬日夜抱而痛哭

誓不再嫁宗族見其志堅亦無敢勸之者二子漸長敎之更嚴

其姑以兒無父稍惜之曰惟無父所以敎也姑悟二子竟立節

婦居處能以禮自防不輕越中門雖婚姻家不一至聞父季常

喪惟向其家哀號而已其嚴如此家人化之凡寡居輒不嫁爭

以守節爲賢然性好佛臨終益精明側臥而逝人以爲有所得

也其卒以弘治甲寅九月丙申享年八十七曰錡曰鉦即其二

子鉦先卒女二人適周岳張某孫男六人曰淶曰漳曰涇曰汶

曰潛曰澐女五人曾孫男六人曰室曰典曰圖曰籍曰文虎曰

𣈆馬女九人予與節婦從姪陳畱令銳交乆與錡及淶汶皆相

好於是將葬以丁巳二月甲申錡持塾師邢參之狀來求文表

墓惟婦人自少守節迨年踰五十有司例奏於 朝旌表其門

如節婦事裡父老亦上於縣矣節婦以爲近名力止之乃巳君

子以節婦爲益賢也其後 恩詔下凡高年者有肉帛之賜則

曰此 朝廷養老盛典也敬受之節婦賢行甚夥他皆不必書

書其大者以慰其子孫之思雲

   張淑人墓表

故山西按察使趙公之配淑人張氏以弘治九年七月十五日

卒二子昌齡遐齡將治葬以予亦居憂於家特趨吳中請銘其

墓予感其孝旣諾之然未暇作也又明年予還任吏部而遐齡

亦免喪以鄕貢進士來試禮部他日謁予言曰先淑人葬二年

矣巳有銘刻而埋諸壙中痛惟懿德後世子孫孰得而知之願

書其大略顯刻墓上幸甚惟趙公爲鄕先達予雖未嘗與之接

然聞其居官風采卓然意必有賢配以助之況有狀之可據乎

葢趙張俱武進右族淑人之父彛嘗爲⿰扌⿱彐𧰨 -- 掾歲滿謁選京師將得

官而卒淑人與其母唐氏不能歸適公喪元配朱淑人求繼室

未得鄕人有知淑人之賢者曰公欲得賢配無踰張氏女者察

之果然遂禮聘而娶之其年甫十七耳入門事公巳能修婦道

而前室之子昌齡方九歲撫之尤至以舅姑皆不逮事念其母

獨居無子請於公迎養於家其母安焉當是時公數奉命岀

廵諸道無一歲寜居以淑人善治家不復內顧及公超擢山西

淑人居內贊相夙夜無違公益得盡心公事乆之公致仕還家

一時賔客塡門治具延欵各適其宜少暇公謂淑人曰亦可休

矣顧方督諸婢僕𣗳藝紡績不巳凡日用衣食之費不至缺乏

者皆其力也淑人用公 恩初封孺人再進今封卒之時年五

十三子二人長即昌齡娶楊氏次即遐齡娶陳氏女三人長適

鄕貢進士張廷瓛次適承事郎孫統次適生員薛乾遐齡與薛

氏女爲淑人岀孫男四人女五人淑人合其夫葬邑張墅之原

葬之期爲卒之明年某月某日後又明年三月晦表

   林母葉宜人墓表

宜人爲封奉直大夫戸部員外郎汝談之配汝談沒從其子且

享其祿故母稱之其姓葉氏與林同出於閩皆稱大族宜人當

爲婦時事其舅樂稼翁姑宋氏孝敬不怠能得其心尤善處妯

娌俾皆雍如也奉直公性剛直少容能以柔順濟之公雅好賔

客至必宴飲每宿共具以待品物必備(⿱艹石)非遠城市而居者佐

公理家政凡錢糓出入稽數必精家人數百指衣食有餘輒勸

公賑施貧乏至稱貸而去或不責其償憫人疾病及猝患湯火

之厄常貯良藥給之其心之慈雖僮奴有過不忍笞辱而尤恤

其飢寒勞苦若兒女然故鄰里以佛稱之至於敎子則嚴不少

恕子生稍長即不使習里巷鄙語詈言尤以㨂擇飲食爲戒迨

長遣從良師㳺學業少懈輒白其父責之曰吾不能掩其過使

爲不肖子也諸子竟爭取科第成名人謂其善敎之力宜人有

四子其叔出側室王氏所以待其母子者恩意無間先是伯任

戸部郎中仲工部員外郎竝以公事歸爲親壽適其季復登郷

舉二老人時巳𫎇 恩加封命服煌煌同坐堂上子婦率諸孫

進觴酒拜舞堂下家慶之盛鮮有及者閩人羨之弘治巳未宜

人春秋八十有四以其年四月五日卒子男四伯曰㙱廣西布

政使仲曰壂貴州左參議叔曰址不仕季曰垐舉人壂先卒女

二人長嫁黃陽次嫁福州學生陳舜鏗俱先卒孫男七曰鑛曰

釴曰鐧曰鎭曰鍇曰錭曰鋗女六長適葉顯餘未行將以明年

某月某日葬於閩縣淸廉里輔翼山之原合奉直公兆㙱具書

狀遣使上京師請於同年友吳寛曰㙱兄弟所以得至此者吾

母之力爲多惟吾母內行甚備宜有詞刻墓上幸矜而𢌿之寛

念契義之重且聞宜人之賢巳乆乃敘而書之然宜人則賢矣

吾聞其子之孝又可書者方其子之擢廣西也自嶺南而來念

其母老使即之任則例不得歸省顧閩中迂逺遂兼程以行竟

逹其家而宜人臥病適數日矣亦念其子欲一見不可得家人

慰解之紿曰子將至矣巳而果然母子相見甚歡葢又數日而

宜人始不起鄕人傳以爲異噫古稱孝感今復見之敢附書於

後以爲慈孝之勸雲

   何母太淑人呂氏墓表

弘治壬戊刑部左侍郎何公奉命賑飢東方民旣𫉬濟公念

其母太淑人居家年高急馳至越中省之居數日太淑人趣公

還 朝恐公不忍舎去躳送之門故示疆力曰汝惟夙夜盡臣

節以報朝廷無以我老爲念也公至京閱月則聞太淑人訃

音慟哭痛恨不勝將還治葬來告曰吾母有賢行非表於墓上

無以示乆逺敢奉寮友屠公之狀以請惟昔公以都御史廵撫

南畿一時德政𬒳於吳中者甚多葢慈教所致不可誣也今公

有請敢不諾太淑人諱姓呂氏世爲新昌人宋有司農卿曰

秉南者子孫數傳益盛遂爲邑中右族太淑人爲處士文度之

女始笄嫁於何爲故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崇美之

配是生子爲侍郎鑑太淑人未嫁時巳稱賢女葢年十二失母

楊氏居喪哀毀有禮見叔母吳氏有淑德即母事之事繼母曲

盡孝敬有人所難及者及爲婦愈遵婦道通議君甚宜之時祖

姑呂氏在堂察其賢明遇家事之大者必與議而後行數稱之

曰吾家得新婦將由此而振乎其舅素菴翁與姑俞氏尤以家

事𠋣治於內太淑人不自爲功所以事之者益謹日必躳具飲

膳見食則喜或食不甘則踧踖不自安必再具而進呂夫人晚

年患風疾起居飮食左右扶持至躳滌汚穢不煩侍婢歷數年

不倦嘗夜妾王氏生子欲棄之太淑人坐守至旦竟撫育成立

平生性更不悋嫁時有私田若干畞歲悉以所入公用至夫族

有婚嫁事往往斥簪珥衣服以助之(⿱艹石)鄕人貧乏通議君欲加

周䘏所以贊成之者尤多故稱其賢者內外無間子鑑始學巳

善教及登進士第自爲邑令至顯官所以教之者尤以節儉爲

言葢其自奉竟以布素終身凡狀所述事行尚多在他女婦爲

難得然在太淑人自謂當然以爲此特常事耳(⿱艹石)其出於變故

得其二事之非常者當特書之在正統巳巳閩處㓂難連起流

刼郡縣通議君適旅寓南京一夕里中驚呼㓂且至矣相率奔

竄山谷間太淑人以二男女託其舅氏曰吾從舅姑生死以之

不暇顧此也巳而知爲譌言乃巳他日鄰家失火延及其居家

人爭取財帛避去太淑人獨入祠堂収先世柛主及畵𧰼抱持

而坐餘無所顧此固事之猝起者而能處之如此其識見過男

子多矣是宜書而表之太孺人卒年八十八初以其子爲監察

御史封孺人後加今封又通議君卒䝉恩令有司治塋域至

是復遣官啓壙合葬及賜祭皆如制鄕邦榮之子男三長即

鑑次曰銶承事郎次曰某庻出女一適劉兗孫男四長曰宇國

子生次曰寰縣學生次曰寯曰女五適呂經賢王誼俞極俞

嘉言一尚㓜曾孫男二曰紹曰繼女一夫太淑人能以慈教成

其子爲時賢臣且孫曾詵詵其盛未巳所謂由此以振其家者

呂夫人之言不尤驗乎因附書之





匏翁家藏集卷第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