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千金翼方/卷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五·色脈
作者:孫思邈 
682年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診氣色法第一

[編輯]

內容:夫為醫者雖善於脈候,而不知察於氣色者,終為未盡要妙也。故曰∶上醫察色,次醫聽 聲,下醫脈候。是知人有盛衰,其色先見於面部,所以善為醫者,必須明於五色,乃可決生 死,定狐疑。故立候氣之法冠其篇首焉。 肝受病色青;心受病色赤,脾受病色黃;肺受病色白;腎受病色黑。(皆先視於本色。) 春,面色青,目色赤,新病可療,至夏愈。 夏,面色赤,目色黃,新病可療,至季夏愈。 季夏,面色黃,目色白,新病可療,至秋愈。 秋,面色白,目色黑,新病可療,至冬愈。 冬,面色黑,目色青,新病可療,至春愈。 論曰∶此四時王相本色見,故療之必愈。夫五臟應就五行,若有病,則因其時色見於面 目,亦猶灼龜於里,吉凶之兆形於表也。 扁鵲雲∶病患本色青,欲如青玉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如青藍之色。若面白目青 是謂亂常,以飲酒過多當風,邪風入肺絡於膽,膽氣妄泄,故令目青。雖雲夭,救不可復生 矣。 病患本色赤,欲如雞冠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赤如赭土。若面赤目白,憂恚思慮 ,心氣內索,面色反好,急求棺 ,不過十日死。 病患本色黃,欲如牛黃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黃如灶中黃土。若面青目黃者,五 日死 病患着床,心痛氣短,脾竭內傷,百日復愈,欲起彷徨,因坐於地,其亡倚床。能治此 者,是謂神良。 病患本色白,欲如璧玉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白如堊。若面白黑無復生理也。此 謂酣飲過度,榮華已去,血脈已盡。雖遇歧伯,無如之何。 病患本色黑,欲如重漆之澤,有光潤者佳,面色不欲黑如炭。若面黑目白,八日死,腎 氣內傷也。 病患色青如翠羽者生,青如草滋者死。 赤如雞冠者生,赤如 血者死。 黃如蟹腹者生,黃如枳實者死。 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 黑如鳥羽者生,黑如 煤者死。 凡相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皆不死。 病患目無精光及齒黑者,不治。 病患面失精光,如土色,不飲食者,四日死。 病患及健人面色忽如馬肝,望之如青,近之如黑,必卒死。 論曰∶夫五色者,五臟之華也。故天晴明時,睹萬物,辨白黑,審長短。若五色不分, 長短乖錯,此為錯亂。故人亦然。 黃帝問伯高曰∶察色知病,何如?伯高曰∶白色起於兩眉間,薄澤者,病在皮膚;唇色 青黃赤黑者,病在肉;榮氣需然者,病在血脈;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 者,病在骨。問曰∶病狀如是,取之奈何?伯高曰∶皮有部,肉有柱,氣血有輸,筋有結, 骨有屬。 經曰∶皮部在於四肢;肉柱在於臂 諸陽分肉之間及少陰分肉之間;氣血之輸在於諸經 絡脈,氣血留居則盛而起;筋部無陰陽左右,唯疾之所在;骨之屬骨空之間,所以受津液而 溢腦髓。若取之者,必須候病間甚者也,間者,淺之少之,甚者,深之多之。隨變而調之, 故曰上工。經言∶知一髒為下工;知二髒為中工;參而知之為上工。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 六,下工十全三,此之謂也。 雷公問曰∶人有不病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黃帝曰∶大氣入於臟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問曰∶病少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黃帝曰∶赤色出於兩顴上,大如拇指者,病雖 少愈必卒死矣。黑色出於顏貌,大如拇指者,必卒死。顏貌者,面之首也。(顏當兩目下也, 貌當兩目上、眉下也。) 扁鵲曰∶察病氣色,有赤白青黑四氣,不問大小,在人年上者,病也,惟黃氣得愈。年 上在鼻上兩目間。如下黑氣細如繩在四墓發及兩顴骨上者,死。或冬三月遠期至壬癸日,逢 年衰者不可理,病者死。四墓當兩眉坐直上至髮際,左為父墓,右為母墓,從口吻下極頤名 為下墓,於此四墓上觀四時氣。 春見青氣節盡,死。 夏見赤氣節盡,死。 夏秋見白氣節盡,死。 春見白氣至秋,死。 夏見白氣,暴死,黑氣至冬,死。 秋見赤氣節盡,死,冬至後甲子日,死。 冬見赤氣,暴死,見黃氣至長夏,死。 論曰∶凡病黃色入鼻從口入井灶,百日死。井在鼻孔上曲中是。灶在口吻兩旁上一寸是 。若入者,丙丁日死。 凡人死色易驗。但看年上有黑色橫度者,此人不出百日死。若天中從髮際兩墓皆發黑色 ,此人三年死。天中,當鼻直上至髮際是也。若顴骨上發黑色應之者,二百日死。 目下有黑色橫度年上者,不出三十日死。黑色入口應天中者,不出一年死。 若天中發死色,年上命門上並黃色者,未好半惡也,以天中為主,五年內死。天中發黑 色,法三年內死。所以然者,有二處得主,故五年內死。 凡天中發黑色兩顴上發赤色應之者,不出六十日兵死。若年上發赤色應之者,不出三十 日死。若命門上發赤色應之者,不出百日市死、婦人產死、兵死。同氣從命門入耳、年上、 死。 赤色從眉衝下入目,五日死或丙丁日死。 黑色在左右眉上,一日死或壬癸日死。 若白色亦死,或庚辛日或二三日死。 赤色入口,三日死,遠期丙丁日死。 黑色從天中及年上入目,三日死或壬癸日死,或二三日死,或百日半年死。 青色如針在目下,春死或甲乙日死。 黃色入目匝四邊,戊己日死。 黑色准上行或入目,期壬癸日死,遠期二十日死,若入耳鼻三日死。(准上者,當鼻上 也,行謂在壽上年上下降接相次。) 黃色橫兩顴入鼻,一年死。 黑色如拇指在眉上,不出一年暴死。一雲三年。 赤色如馬,黑馬如烏,見面死。(在口傍左右也,右名馬,左名烏。) 黑色從眉繞目,死。 赤色在口兩旁,死。 黑色如深漆繞口,或白色,皆死。 黃帝問扁鵲曰∶人久有病,何以別生死,願聞其要。對曰∶按《明堂》察色,有十部之 氣,知在何部,察四時五行王相,觀其勝負之變色,入門戶為凶,不入為吉。白色見沖眉上 者,肺有病,入闕庭者,夏死。黃色見鼻上者,脾有病,入口者,春夏死。青色見人中者, 肝有病,入目者,秋死。黑色見顴上者,腎有病,入耳者,六月死。赤色見頤者,心有病, 入口者冬死。所謂門戶者∶闕庭,肺門戶;目,肝門戶;耳,腎門戶;口,心脾門戶。若有 色氣入者,皆死。黃帝曰∶善。 問曰∶病而輒死,甚可傷也,寧可拯乎?對曰∶髒實則腑虛,腑實則髒虛。以《明堂》 視面色,以針瀉調之,百病即愈。鼻孔呼吸,氣有出入,出為陽,入為陰,陽為腑,陰為髒, 陽為衛,陰為榮。故曰∶人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周於其身,漏下二刻,榮衛 之氣行度亦周身也。 夫面青者虛,虛者實之,補虛瀉實,神歸其室,補實瀉虛,神舍其墟,眾邪並進,大命 不居。黃帝曰∶善。 五實(未見) 六虛者,皮虛則熱,脈虛則驚,肉虛則重,骨虛則痛,腸虛則泄溏,髓虛則惰。 仲景曰∶鼻頭色青者,腹中冷,若痛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白者無血,色黃者 胸上有寒,色赤者為風,色青者為痛,色鮮明者有留飲。 又仲景曰∶病患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言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言聲啾 啾細而長者,頭中病。(一作痛)


<目錄>卷第二十五·色脈

<篇名>診脈大意第二

內容:問曰∶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皆有動脈,而獨取寸口者,何也?扁鵲曰∶晝夜漏水下百刻 ,凡一刻一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 漏下一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合五十度為一周,而復會於手太陰。手太 陰者,寸口也,寸口者,五臟六腑氣血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脈有尺寸者,從關至尺 是尺內陰之所治,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寸口位八分,關上位三分,尺中位八分,合 三部一寸九分。寸口關上為陽,陽脈常浮而速,尺中為陰,陰脈常沉而遲。初持脈如三菽之 重,與皮毛相得者,肺脈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脈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 脾 凡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稱其形性則吉,與本性相乘則凶,何則?人大 而脈細,人細而脈大,人樂而脈實,人苦而脈虛,性急而脈緩,性緩而脈躁,人壯而脈細, 人羸而脈大,此皆為逆,逆則難治,反則為順,則為易治。 凡婦人脈常欲濡,弱於丈夫也,小兒四五歲者,脈自疾快,呼吸八至也。 凡春脈細弦而長,夏脈洪浮而長,來疾而去遲。 秋脈微浮而散,冬脈沉滑而實,季夏脈洪而遲。 凡心肺二脈大率俱浮,何以別之,浮而大者心也,浮而短者肺也。凡肝腎二脈俱沉,何 以別之,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遲緩而長者脾也。 夫人受氣於谷,谷成於胃乃傳於五臟六腑,五臟六腑皆受氣於胃,其清者為榮,濁者為 衛,榮行脈內,衛行脈外,陰陽相貫,如環之無端。故胃為水谷腑,主稟四方,皆以胃氣為 本也。 凡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脈病患不病,名曰行屍,死不治。 夫平和之脈,不緩不急不澀不滑不存不亡不長不短不低不昂不縱不橫,此為平也,無病 。尺欲小大,關欲小實,老人脈欲微,陽羸於陰者,平也。 夫按之不足,舉之有餘,名曰浮。浮,陽也。 按之去來促急,名曰數。數,陽也。 按之如琴瑟弦,三關通病,梗梗無有屈撓,名曰弦。弦,陽也。(《王函經》為陰。) 按之如動珠子,名曰滑。滑,陽也。 按之實強,其脈有似沉伏,名曰牢。牢,陽也。 按之浮大在指下而滿,名曰洪。洪,陽也。 按之洪大牢強隱指,名曰實。實,陽也。 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搖,名曰動。動,陽也。 上件八條,皆陽脈也。 按之有餘,舉之不足,名曰沉。沉,陰也。 按之無,舉之來,兩旁實而中央空,名曰芤。芤,陰也。 按之遲小,名曰細。細,陰也。 按之短實而數,有似切繩狀,名曰緊。緊,陰也。 按之依依,名曰緩。緩,陰也。 按之大而遲,名曰虛。虛,陰也。 按之短小不至,動搖若有若無,或復浮薄而細急,輕手乃得,重手不得,名曰微。微, 陰也。 按之乃得,舉之無有,濡而細,名曰弱。弱,陰也。 按之盡牢,舉之無有,不前不卻,但出不入,如魚之接食動中,名曰遲。遲,陰也。 按之無有,舉之有餘,或如帛衣在水中,輕手與肌肉相得而軟,名曰濡。濡,陰也。 按之促數浮短,如刮竹皮,輕手乃得,重手不離其處,或多入而少出,名曰澀。澀,陰 也。 按之來,數時一止,名曰促。促,陰也。 脈來動而中止,按之小數中能還者,舉指則動,名曰結。結,陰也,不死。 脈動而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代,陰也,代者死。 上件一十四條,皆陰脈也。 脈有相薄者,寸口微,而尺中弦,此為相薄也,或但寸口微而弦,亦為相薄也。 沉與伏相類;濡與弱相類;弦與緊相類; 浮與芤相類;牢與實相類;微與澀相類; 遲與緩相類;滑與數相類。 凡脈出為陽,入為陰,來往之間為脾,大陰 凡脈浮滑長皆為陽,沉澀短皆為陰也。 脈有一陰一陽者,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脈來浮 滑而長,時一沉也。一陽一陰者,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 者,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 脈有伏匿者,謂陰陽更相乘伏也。若脈居陰部,反陽脈見,為陽乘陰也;雖陽脈,時沉 澀而短者,此為陽中伏陰也。脈居陽部,反陰脈見,為陰乘陽也;雖陰脈,時浮滑而長者, 此為陰中伏陽也。故重陰者癲,重陽者狂。 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 九分而浮過者,謂之太過,減者謂之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關之後 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謂之太過,減者謂之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 此陽乘之脈,是真髒之見也。得此諸脈,人不病自死。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 為陰絕,此皆死不治,欲決死生,當以月節期之。 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以知之。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 ,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 夫欲知人病將愈,當診其三部之脈,大小遲疾浮沉正等,雖有寒熱不解,然陰陽已平, 知當愈也。 夫病者發熱身體疼痛,此為表有病,其脈當浮大,今脈反沉遲,故知當愈。病卒腹中急 痛,此為里有病,其脈當沉細,今脈反浮大,故知當愈。然此二脈,其人不即愈者,必當死, 以 夫脈者,血之腑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 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短而急者,病在上;長而緩,者病在下;弦而沉者,病在內; 浮而洪者,病在外。脈實者,病在內,脈虛者,病在外。滑而微浮病在肺,下堅上虛病在脾 胃,長而弦者病在肝,脈小血少病在心,大而緊者病在腎。 凡脈,腑為陽,主熱,髒為陰,主寒。陽微自汗,陰浮自下。陽數即口瘡,陰數即惡寒 。陽數出血,陰澀下血。脈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 夫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氣血,任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因息游布,津液 流通,隨時動作, 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 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上下乖錯,或存或亡,病輒改易。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 紀綱,願為具陳,令得分明。師曰∶子之所問,道之根源,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 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 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浮虛,寒則牢堅。沉潛水畜, 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即熱煩,設有不應,知有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太過可怪, 不及亦然,邪不空見,終必有奸,審察表里,三焦別焉。知其所舍,消息珍看,料度臟腑, 獨見若神,為子條記,傳與賢人。 凡療病,當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可療之。形氣相得,色澤以浮,脈 順四時,此為易治,形氣相失,色夭不澤,脈實堅甚,脈逆四時,此為難療。 夫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氣多者,死。形氣相得者,生,三 五不調者,病。 夫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出陰入,以關為界,陽數則吐,陰數則下,陽弦頭痛,陰弦 腹痛。


<目錄>卷第二十五·色脈

<篇名>診四時脈第三

內容:春,肝木王,其脈弦細而長者,平脈也,反得微浮而短澀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 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肝,子之乘母,為實邪,不治自愈。反 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肝,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自愈。反得大而緩者,足脾之乘肝,土 之畏木為微邪,雖病不死。 夏,心火王,其脈浮大而洪者,是平脈也,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心,水之克火, 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心,子之乘母,為實邪,不治自愈。反得 弦細而長者,是肝之乘心,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當愈。反得微浮而短澀者,是肺之乘心, 金 季夏六月,脾土王,脈大穣穣而緩者,為平脈也。反得弦細而長者,是肝之乘脾,木之 克土,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微浮而短澀,是肺之乘脾,子之乘母,為實邪,不治自 愈。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脾,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 之乘脾,水之畏土,為微邪,雖病不死。 凡脾脈王則不見,衰時即見。 秋,肺金王,其脈微浮而短澀者,是平脈也。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肺,火之克金 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肺,子之乘母,為實邪,不治自愈。反 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肺,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自愈。反得弦細而長者,是肝之乘肺, 木之畏金,為微邪,雖病不死。 冬,腎水王,其脈沉濡而滑者,是平脈也。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腎,土之克水,為 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弦細而長者,是肝之乘腎,子之乘母,為實邪,不治自愈。反得 微浮而短澀者,是肺之乘腎,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自愈。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腎, 火


<目錄>卷第二十五·色脈

<篇名>診寸口脈第四

內容:寸口緊者,中風風頭痛,亦為傷寒頭痛。 寸口沉而橫者,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 寸口浮大而實,宿食不消,浮滑亦然。 寸口沉而緊,寒結在心下痛。(《千金》雲沉而緊,若心下有寒,時時痛,有積邪。) 寸口沉滑,胸中有水氣,面目腫有微熱,名為風水。 寸口沉而弱,寒熱、疝瘕、少腹痛。 寸口微而弱,氣血俱虛,男子吐血,婦人下血,嘔汁出。 寸口弱而弦,胸中脅下腰背並痛。 寸口雙弦,脅下拘急而痛,澀澀而寒。 寸口弦緊而細,痛在心下。 寸口洪而大,傷寒熱病,並胸脅下滿痛。 寸口細沉滑者,有積聚在脅下,左右皆滿背相引痛。 寸口細而數,數即發熱,細即反吐。 寸口緩而數者中風。 寸口沉而喘則寒熱。 寸口盛而緊者,傷於食也。 寸口急疝瘕少腹痛。 寸口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 寸口沉細者,名曰陽之陰病,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汗出,陰氣不通,臂不能 舉。 寸口脈壯大,尺中無有,此為陽干陰病,苦腰背痛,陰中傷,足脛寒。 寸口偏絕者,則臂偏不用,其人兩手俱絕者,不治。 寸口脈弱而遲,弱即衛氣微,遲即榮中寒,榮為血,血寒即發熱。衛為氣,氣微即心中 飢,飢而虛滿不能食。 寸口脈弱而緩,弱則陽氣不足,緩即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 一作下。) 寸口脈微而弱,微即無氣,弱即血不足,血不足即不能呼,氣不足則不能吸,呼吸不足 則脅滿短氣。 寸口脈微而澀,微即衛氣不得,澀即榮氣不逮,榮衛不能相將,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 仁,榮氣不足即疼而煩滿,口即難言,衛氣虛即惡寒而數欠。 寸口脈微而澀,微即衛氣衰,澀即榮氣不足,衛衰其色黃,榮不足其色青。榮為根,衛 為葉,榮衛俱微即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 寸口脈微而緩,微即衛氣疏,疏即膚空,緩即胃氣足,足即谷消而水化,谷入於胃,脈 道乃地,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寸口脈微而數,微即為風,數即為熱,微為風,風即汗出,數為熱振而寒慄。 寸口脈微而遲,尺脈沉即為血,滑即為實,血實內結入絡胸臆,肺痿色薄,不能喘息, 而心堅脫色,口不能言,肝舉筋厥,四逆,不識人。 寸口脈微而濡,濡即為弱,微即為寒,濡即惡寒,弱即發熱,濡即厥逆,微濡相薄,即 為煩,其氣在心。 寸口脈微,尺中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 寸口諸微為無陽,諸濡為無血,諸弱為發熱,諸緊為寒,微濡為血不足。


<目錄>卷第二十五·色脈

<篇名>診關上脈第五

內容:關上浮而數,胃中熱。 關上浮大,風在胃中,腹脹急,心下澹澹然,羸瘦不能食。(《千金》雲關上浮大,風 有胃中,弱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慾嘔。) 關上細微而絕者,腹中癖,少氣,不能食。 關上微而芤,唾血亦吐血。 關上弦緊而細,症在胃管。 關上緊而滑者,蛔蟲動。 關上微浮,積熱在胃中。 關上滑而大小不均,是為病方欲來,不出一二日內復欲發動,其人慾多飲,飲即注痢, 如痢止者生,不止者死。 關上弦大,有痛在臍左右上下。(《脈經》雲∶關脈弦長者,積在臍左右上下。)


<目錄>卷第二十五·色脈

<篇名>診尺中脈第六

內容:尺中緊數而弦,下痢病。 遲中浮數,小便不利,尿黃。 尺中微而滑,帶下病。 尺中微而芤,尿血。 遲中弦而細,症在臍下。 尺中細而急,筋攣疼痹,不能行。 尺中細而滑,婦人慾產。 尺中虛小者,足脛痿、寒痹、腳疼。 尺中虛者,漏血,小便不禁。 尺中沉細者,名曰陰中之陰病。苦兩腳疼酸,不能久立,陰氣衰,小便有餘瀝,陰下濕 癢。 尺脈滑而浮大者,名曰陰中之陽病。苦少腹痛滿不能尿,尿則陰中痛,大便亦熱。 尺中牢長,關上無有,此為陰乾陽病。苦兩脛重,少腹引腰痛。 尺寸俱數,有熱;俱遲,有寒。 尺寸俱濡,發熱汗出。 尺寸俱浮直下,此為督脈,腰皆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兒風癇。 尺寸俱微,血氣不足,其人短氣。 尺寸俱牢,直上直下,此為通沖脈,胸中有寒疝。


<目錄>卷第二十五·色脈

<篇名>診雜病脈第七

內容:熱病,大汗後脈不安靜者,此段死。 熱病,脈盛大而快,不得汗,此熱發也。 寒熱螈 ,脈絕代者,死。 熱病未得汗,脈盛大者,生;細小者,死。 熱病多汗,脈虛小者,生;緊實者,死。 熱病得汗,脈常喘而熱不退者,死。 汗出而衄,其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一雲∶微細為難治。) 傷寒脈浮而洪大者,易治;譫言妄語,身熱脈洪大者,生;沉細而微,手足四逆者,死 咳而尿血、羸瘦,脈大者,死。 咳而羸瘦,脈堅大者,死。 上氣注液,脈虛、慢、伏匿者生;牢弦者,死。 寒疰上氣,脈虛濡者,生;牢急而疾者,死。 上氣喘息,脈滑手足溫者,生;澀而四肢寒者,死。 上氣面浮腫肩息,脈浮大者,死。 上氣喘息,脈滑者,生;大而快者,死。 唾血,脈沉弱者,(生。一雲∶緊強者死,滑者生。) 吐血,脈牢實者,死。 吐血、鼻衄,脈沉細者,生;浮大而牢者,死。 中惡,腹大,脈緊實細者,生;浮大者,死。金瘡出血不斷,脈大而止者,七日死。 金瘡出血太多,脈虛細者,生;大數者,死。 金瘡所傷,在陽處者,去血四五升,脈弱微緩而遲者,生;急疾者,死。 人被笞榜,內有結血,脈實大者,生;虛小者,死。 從高墮下及金瘡內有瘀血、腹脹、脈牢大者,生;沉細者,死。 心腹痛,脈沉細者,生;浮大而長者,死。 腹脹,脈浮者,生;虛小者,死。 下痢,脈微細者,生;浮大者,死。 下痢,脈代絕者,不死。 腸 便膿血,脈沉細虛遲者,生;疾大而有熱者,死。 腸 下白沫,脈沉者,生;浮者,死。 腸 下赤白,脈細微而遲、身體溫暖,可治。 腸 ,其脈滑者,生;浮者死;懸絕者,死。 泄痢,脈緩時小結者,生;浮大而數者,死。 洞泄,或去膿血,食不化者,脈微小者,生;實急者,死。 泄痢,脈細微而澀者,生;緊大而滑者,死。 泄痢,寸關脈不見,尺中時一見,此腎氣見,為難治。 下痢脈絕,手足寒, 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不溫者,死。 霍亂,脈大可治;微細難治。 霍亂吐下,脈微遲,氣息劣,口不欲言者,不治。 病手足厥逆,脈當沉細而澀,反得堅大而滑者,死。 水病,脈洪大者,生;微細者,死。 消渴,脈數大者,生;細小浮短者,死。 卒中風,四肢不收,唇口僻,語言不正,脈浮遲者,生。癲病卒忤,脈堅弦實大者,生 ;虛伏濡小者,死。 癲狂恍惚,脈實牢者,生;沉細者,死。 中風口噤不能言,四肢不收,其脈浮遲者,生;實大數急者,死。 病風痹不仁,痿厥,脈虛數者,生;牢急者,死。 目KT KT ,脈大緩者,死。 閉目不欲見人,脈得肝脈者,生;反得肺脈者,死。 耳聾,脈大者,生;沉遲細者,難治。 堅積泄痢,脈微細者,生;浮者,死。 頭痛,脈短澀者,死;浮滑者,生。 中毒藥,陽脈洪大而速者,生;微細者,死。(《脈經》「速」作「遲」。) 暴病,脈微細者,生;大急洪直者,死。 大人得小人脈者,死。 脈但出不能入者,死。 將死之脈,如群鳥之聚,一馬之馭系木交緊(一作馳)之狀,如懸石之落,出筋之上, 藏 筋之下,堅關之里,不在榮衛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困病脈,如蝦之游、如魚之翔者,死。蝦游者,冉冉而起,尋復退沒,不知所在,久而 復起,起輒遲而沒去,甚速是也。魚翔者,似魚不行而但掉尾動身,其動疏而住久是也。 脈病患不病,脈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其脈既絕而止,時復一起,不相連屬也 。雀啄者,脈來甚數而急疾,絕止久已復頓來。 脈來如彈石,去如解索者,死。彈石,脈闢辟急也。解索,脈動數而隨散亂無次緒也。 脈來涌涌不去者,死。 脈如轉豆者,死。 脈如偃刀者,死。 脈怒來忽去、暫止復來者,死。 脈中移者,死。 脈久絕者,死。 脈有表無里者,死。 婦人尺脈按之不絕者,胎也。 產後寸口焱疾不調者,死;沉微附骨不絕者,生。新產後渴,熱病,脈細而四脈冷者, 死。 三部脈沉浮正等不斷絕者,有娠也。 妊娠,脈滑疾重,手按之不散者,胎已三月也;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妊娠七八月,脈 實大牢強弦緊者,生;沉細者,死。欲產者,其脈細而滑也。 婦人慾產,其脈離經者,曰生也。 新產,脈小緩滑者,生;實大弦急者,死。 已產,脈沉虛小者,生;實牢堅者,死。 婦人月經不通,脈絕小實者,生;浮虛者,死。 婦人脈寸關調如故,而尺脈絕不至者,月經不利,當患少腹引腰絞痛,氣積聚上叉胸脅 也。 漏下赤白,脈急疾者,死;遲滑者,生。 婦人脈遲寸俱微弱,則絕子不產也。 小兒脈沉者,乳不消也。 小兒弦急者,客忤氣也。 凡按人脈五十至而不止者,五臟皆受氣足,吉也;四十動而一止,一髒無氣,四歲死; 三十動而一止者,二髒無氣,三歲死;二十動面一止者,三髒無氣,二歲死;一十動而一止 者,四髒無氣,歲中死。 凡脈一動一止、或三動一止、或十動一止,投數無常,此死脈也。命雖未盡,正當小引 日月耳。 凡脈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呼吸定息,其脈五至,不大不小為平。若一呼三至,一吸三 至,始為得病也。 夫脈前大後小,則為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則為胸滿短氣。 問曰;何謂損至,答曰∶脈有損至。謂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 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謂至脈也。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 一至曰命絕,此謂損脈也。至脈從下上也,損脈從上下也。損脈之為病也,一損,損於皮毛, 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臟。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 食不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 於收病,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 ,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氣也。 凡脈一息再至為平,無病也。一息三至名離經。離,失也;經,常也。其人榮衛已虧, 將欲病也。 一息四至為奪精,其人已病也。一息五至為絕命,有大有小為難治。一息六至為將滅。 一息七至為命盡。一息八至為無魂。一息九至為無魄。一息十至為今死。 一息一至,其人雖行,當着床,其人血脈已病,諸氣皆不足也。二息一至為危。三息一 至為困。四息一至為行屍,將死。五息一至為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