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坡集 (洪宇遠)/卷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 南坡集
卷十
作者:洪宇遠
1782年
卷十一

經筵講義肅宗朝

[編輯]

二十日晝講時。同知事張善澂,特進官柳赫然,右承旨鄭重徽,侍講官洪宇遠,檢討官李夏鎭,記事官李聃命,李後沆,南益熏入侍。侍講官臣宇遠進曰。臣當進講。而耐病行役之餘。痰塞喘促。不能成音。音釋令下番進讀何如。上曰。依爲之。文義則上番講論可也。因講文義。至仍舊。曰言不妄發。發必當理。至好爲苟難。曰不必好爲難事。至過猶不及。曰中庸之道最好。講義旣畢。又進曰。近來間見朝報。天災時變人妖物怪。可謂極矣。不知時事終稅駕於何地。而今日急務。莫如務悅民心也。人心旣悅。則一理之天。豈不和順。臣於前疏已盡所懷。而庚辛以上逋欠。勿論指徵有無。皆令蕩滌事。啓下備局。而其後尙無變通雲。噫。庚戌辛亥之凶荒。萬古所無之災也。民之死亡殆半。而其或十生九死者。亦且連値凶歲。尙未蘇起。年年加出。逋欠層積。雖欲盡數收捧。民生大勢。實無可奈何矣。還上雖重。不與於地部經費。不過爲賑救之資。而目今所捧亦多。一結分給殆數十石。民已苦之最甚。而況庚辛未捧。皆是紙上虛簿。不計指徵有無。各別蕩滌。則八方民心。孰不歡欣感戴。而民心和悅。天災自弭。自上斷自宸衷。然後可爲。若令廟堂議處。則必不可爲也。只存虛簿。贏得民怨。又何益哉。上曰。近日天災時變。予深憂懼。而大蕩滌一款。不可容易爲之矣。又進曰。若令蕩滌。則可以得民心。得民心。莫大之政也。新卽位初。八方之民皆曰。聖主出矣。思見德化。此時若行此事。一理之天。亦必感回矣。

二十九日晝講時。特進官金徽,同知事金錫胄,都承旨沈梓,侍講官洪宇遠,檢討官李夏鎭,記事官李聃命,李後沆,南益熏入侍。侍講官臣宇遠進曰。天姿雖美。必須學而後能。凡人尙然。況帝王乎。又曰。萬幾至煩。不須務多。伏聞殿下雖夜深讀書不休雲。聖躬不瑕有勞耶。保者保其身體。至於疲勞玉體。則亦非臣下進講之道也。此後則小其張數何如。又以甘茂事達曰。人君用人。固宜先審其賢否。而旣知其爲賢而用之。則雖有讒毀。切勿聽信。然後可以成功。殿下之所當惕念處也。又曰。初不可不擇。不擇而用之。尤不可也。

十六日晝講時。參贊官洪宇遠進曰。近來連値凶年。民窮財匱。百姓將盡餓死。今年旱災此酷。麥若不熟。則無異辛亥。恤民之事。將何以爲之也。又曰。非但此也。蒙古及瀋陽之事。恐他日爲變也。民方愁歎。不於此時收拾其心。則遇變亂。無可爲者。如庚辛以上還上逋欠不可捧者。悉令蕩減。則民心可以收拾。他日有變。亦必有賴。大臣還後更議爲之。使實惠及民爲好矣。又曰。頃日儒生成虎錫上疏。以宋時烈爲一代儒宗。或稱儒賢。訟冤之言無窮。渠雖爲宋時烈投疏。而不直其言。猥濫如此。政院事當還爲出給。使之改入。不此之爲。矇然捧入。實未可知也。卽今國是雖定。典禮雖正。而虎錫之疏。循例批答。此後紛紜之弊。必有不可勝言者矣。宋時烈誤國誤禮。死有餘罪。而國家用寬典。配於德源。而時烈到今猶自以爲是。安有如此可怪之事也。一邊人自公卿重臣臺臣。有若立節下去鄕里。若汚穢朝廷者然。古豈有如此時乎。其辭疏每以溫批答之。不以人臣分義嚴峻責之。君臣道理不當矣。成虎錫上疏捧入承旨推考。此後禁止勿捧可矣。上曰。承旨推考。又進曰。新化之初。値如此凶年。民力困矣。近來風俗奢侈。自上必節儉躬率。然後可以丕變弊習。而比聞尙方所納綿紬。過爲點退。厥價刀鐙一匹之價。至於銀子五六兩雲。事甚不可矣。國事如此。惡衣菲食。甚有益於節用之道也。聞以綿紬換唐絲織納雲。此帛也。非紬也。今後申飭尙方。勿令如前點退。則民弊可省。而亦有補於裁損節儉之道也。上曰。言於尙方。另加申飭可也。

初五日晝講時。上讀前所受衛靈公篇。自靈公問陳。至子曰無爲而治章。幷音註一遍訖。禮曹判書臣洪宇遠進曰。夫子此訓。雖中子張之病。亦是人主之所當體念者也。夫信者爲國之大本也。政不信則民不服。而國不能爲國矣。民以食爲天。國以民爲柢。而庚辛還上。雖有蕩減之命。京倉南漢江都之穀。則仍令收捧。是國家之政令不信。而斯民之失望宜矣。又曰。薦進人才。固非如臣者所敢。而旣有所聞。敢此仰達矣。前義禁府都事丁時翰孝行過人。且有計慮。故右議政臣許穆亦嘗薦之矣。頓纔免喪。與其老母方在鄕曲。若除職則當上來矣。上曰。言於銓曹。收用可也。

二十一日晝講時。上讀受鄙夫可與事君章。上曰。小人之言雖辯。用之則必覆邦矣。同知事臣洪宇遠進曰。顚倒是非。眩亂賢愚者。莫如利口也。此夫子所以深惡也。又曰。初必卞邪而勿用。若旣用之。後雖知之。亦難退矣。又曰。人君若察之言行之間。則其於卞鄙夫也何難。又曰。血氣之病。以藥治之。氣質之病。當以學治之。苟學矣。可以矯其偏矣。上自帝王。下至庶人。孰不無氣質之偏哉。自上當專心於學矣。又曰。近日自上有熱升之候。或命開講。而間有停止之時。伏想症候匪細。誠極悶慮。又曰。不必進講。時於宮中。披覽似好矣。

初八日晝講時。同知事臣洪宇遠進曰。宣廟朝名臣金誠一。乃先正臣李滉之門人。與柳成龍齊名者也。壬辰之亂。以慶尙方伯。歿於勞悴之日。似當有贈諡之事矣。上曰。令該曹稟處。

初二日晝講時。上讀前受孟子公孫丑下篇。去註只講大文。同知事臣洪宇遠進曰。蚳鼃。齊之賢大夫。一聞孟子之言而諫於王。不聽而後去。齊王不肯留之。孟子之去。亦不肯留之。齊王之不好賢如此。所以卒於亂亡也。又曰。以此章見之。則孔距心以饑歲塡壑之責。推之於君上。爲君上者當自盡其心。而後可責守令。此乃人君當體念處也。又曰。頃者臣以給陳給災事陳疏。已下備邊司矣。今年農事。夏間則頗有豐登之漸。自七月以後。惡風暴雨連仍。各穀損傷甚多。卽今秋事固難免凶。自前樹木成林。久遠陳荒處。皆以起列錄。不許給陳。故窮民呼冤。將無以保存。臣意則値此凶年。不可無保恤之政。而久遠陳荒處。亦不給陳。則豈非民怨之甚者乎。上未及掩卷。因講義奏事不輟。上乃命進前詳奏。遂進前。以小紙所記。且讀且釋曰。朝家擧措合宜。然後方可以服人心而無異議。其有異議者。必其不合於宜。而人心有所不服故也。今者故領相鄭太和之配享廟庭。議旣完定。而自縉紳以至閭巷韋布。多有不滿之意。向者前參議李沃之疏。言甚峻整。實是不可無不可奪之論。而殿下不賜裁察。顯示不平之意。諫院之官。紛紜引避。其爲辭說。無非苟且。殊欠臺閣直截之風。惟一正言權震翰之避辭。獨能明白剴切。眞所謂一狐之腋。而玉堂以公論所在之地。其所處置。未免含糊鶻突。不思扶植正論。混同請遞。臣竊爲聖朝慨然。夫配享廟庭。是何等重大。而諫院,玉堂皆以耳目之官。其論議如此。是則殿下雖欲明四目達四聰。亦不可得也。臣竊寒心焉。鄭太和數十年在相位。其不務國事。國人所共知。而己亥國恤時。爲時烈牽制。不從三年之制。而從朞制。乃反稱以國制。欲爲彌縫之計。太和於此時身爲首相。若毅然處之。則豈有誤禮之事乎。其不合陞配太廟。沃與震翰之言。旣已盡之。斯實一時公共之論。而初非出於年少喜事之爲也。惟聖明深加澄省。亟詢大臣三司。更卜可合陞配之人。以重大事。無貽後日之疵議焉。

初六日晝講時。上曰。文公能尊信孟子。必欲就正而行事。其意亦云美矣。同知事臣洪宇遠進曰。此章緊要之語。在於不可他求。是在世子。是誠在我等語。誠旨哉之言也。文公惟能深信孟子之言。而自盡於親喪。故終致百官族人之歎美。而四方之來觀其葬者。莫不心悅而誠服。文公天姿之懿。孟子開發之功。可謂兩至矣。且以人君治國之道言之。如行仁政以得民。擧賢才以任職。躬儉約以率下。皆在於人主之一身。而不可以他求者也。殿下誠以此意。存之於心。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允出。皆在於茲。則以之仁民而民心斯可得矣。以之任賢而官事無不擧矣。以之躬率而民俗無不化矣。此其不可他求之道。惟在於誠信篤行而已。惟聖明懋哉懋哉。又曰。近日諫院之啓。請勿貿唐貨朱紅。仍及去奢從儉之意。其言剴切。深得臺臣告君之體。殿下嘉納而採用。甚盛德也。然唐貨之貿。雖得減數。而猶未快許盡減。臣竊爲聖明惜之。夫東方之織造。自有錦繡綿紬。此其輕煖。豈不足於聖體。而必待唐物乎哉。昔漢文帝身衣皁綈。明德馬後服用大練。書之靑史。至今以爲美談。是故。帝王之盛德光輝。惟在於儉素節約。而不在於服御之華麗。從可知矣。今者使行纔發。唐貨貿易之價。猶可追還於中路。伏願殿下勿以善小而不爲。特示從諫如流之美。以培臺閣敢言之氣。不勝幸甚。

十三日晝講時。上讀墨者夷之章一遍。同知事臣洪宇遠進曰。臣請以孟子此章之旨。推衍爲說焉。夷子以墨者。以薄爲其道。而獨能厚葬其親。蓋其本心之明。有所不泯而然也。是故。孟子因其心之明而開發之。此所以其言易入而其惑易開也。得英才而敎育之之方。於此亦可見矣。大凡與人論辯之道。必因其事而直言之。然後事理昭晢而聽者易曉。故曰。不直則道不見。我且直之。此言最宜深省處也。國家置臺閣之官。畀以言責。蓋將使之言得失而爭是非也。苟非正直之士。莫宜居之。旣以言責畀之。而反惡其言之鯁直。有所不容焉。則惡在其畀言責之意哉。是以。古之明君。必開導而求其言。和顏而受其諫。雖有逆心批鱗之言。不以爲忤。容而納之。採而用之。惟恐其言之不直也。蓋不如是。則無以恢言路而作士氣。利於行而瘳厥疾也。近日李鳳徵,權震翰等在臺閣。其言論頗有可觀。亦無大段過激之事。而殿下有所違忤於心。政目除拜之間。顯示不平之色。恐非聖人包荒之大度。而亦使群下得以窺殿下之淺深也。臣竊爲殿下惜之。夫直氣摧則偸氣作。正士沮則諛人競。此非國家之福也。惟聖明深惟不直道不見之意。務進直節之士。用振臺閣之風。不勝幸甚。

二十四日晝講時。特進官臣洪宇遠進曰。洪範註曰。極猶北極之義。至極之義。表準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此所謂繼天立極者也。又曰。道心則根於義理者也。人心則感於物慾者也。苟能存其天理。制其私慾。使人心聽命於道心。則自無危微之患矣。又曰。小註極其精詳。自上最宜玩索。敬者主一無適之謂。卽惟一之義也。自上苟能潛心於此而有得。則中和位育之功。亶在是矣。飮食男女之慾。易以陷溺其心。故曰危。自上苟能精察而明辨。不以外物之慾而喪其本然之天。則最切於聖學之工矣。先儒曰。人心之發如悍馬。易以流蕩。道心之萌。如火燃泉達。未易著見。此善喩也。又曰。小臣久未入侍。竊欲仰視玉色矣。上曰兪。因仰視良久曰。前者上氣之候。近來何如。上曰。春間頗有是症。而秋則無之矣。又曰。吳始壽以小臣之故。而至辭經筵之任。臣之才德。有何賢於始壽乎。小臣膂力旣愆。精神已耗。經筵出入。實非所堪。而始壽之言至此。伏不勝惶悚之至。上曰。卿之文學才望。爲一時之所推。出入經席。必有所補益。故特遞留守之任矣。又進曰。今年旱災。振古所無。槩聞八路災實。則兩西猶未免凶。而不至全失。關東,關北則稍似豐稔。而至於京畿南道及湖西兩南則被災尤甚。民無恆心。目今流散之民。若無及時賑濟之擧。則壯者相聚爲盜。老弱轉乎溝壑。豈非可慮之甚乎。如此尤甚之處。不可不各別蠲役。以爲保存之地矣。又曰。田穀一年再食。故無給災之規。而今年則旣失兩麥。又失豆太。若無變通則民必稱冤。似當有全災或分災之擧矣。又曰。小臣承乏實錄纂修之役。以仕進日月之久。猥蒙賞加之典。李觀徵則仕進本廳。雖後臣一年。而從事勤幹。又能善寫。故計其纂修功役。則加二冊於臣。而觀徵不與賞典。而小臣獨與焉。臣竊愧忸。上曰。李觀徵勤役。予所未知。而卿之仕進日月最久。故特爲加資矣。

初四日晝講時。特進官臣洪宇遠進曰。中庸爲書。比他經尤詳。一字一語不可放過也。若玩味溫繹。則其有益於聖學者。可勝言哉。

初十日晝講時。同知事臣洪宇遠進曰。古語曰。舜何人。我何人。蓋不能恥古人之不若。自分不敢望古人。而終無困知勉行之功。則終於愚迷而已矣。上曰唯。仍掩中庸。

二十五日晝講時。同知事臣洪宇遠進曰。中庸一篇要旨。只是誠之一字。而爲學工夫。必以誠爲貴。爲人君者誠能體認勉強。則其於爲國爲學之道。大有所益。於此必須體念焉。

十七日入侍時。左參贊臣洪宇遠進曰。上候未寧以後。小臣久未入侍。今日幸得至前。仰瞻玉色是請矣。仍小起而瞻望。復伏而言曰。自上春秋鼎盛。雖有無妄之疾。旣爲向差之後。則可以快收平復。而仰瞻玉色。尙有上熱之候。未知連進湯藥而未得其效耶。外間則以爲自上或未能愼攝而然。臣意則以爲不然也。自上豈不知艱大之業。付託之重。而貽憂於兩慈殿也。然尙未快復者。或慮有未能愼攝之致也。上曰。予但常時有熱升之候。雖服藥而未見其效爲悶耳。

二十一日入侍時。左參贊臣洪宇遠進曰。近來連歲凶荒。田稅大同。幷爲蠲除。故民得而保。今年則蠲減之數不如上年。民間赤立。實難保存。至於還上分等減捧事。曾已行會。而各邑守令。專不知委於民間。惟督催爲事。事甚可駭。飢餓之民。萬無備納之路。方在流散之中。何可坐視其如此。而不思變通之道乎。尤甚被災邑則卽爲停捧。其他之次之邑。一依當初分等事目。更爲明白知委施行。未知何如。上曰。尤甚被災邑還上停捧事。令廟堂議處。其他還上減捧事目。爲守令者不卽知委。使朝廷德意不得下究雲。事甚可駭。自備局行會各道。申飭列邑。使卽曉喩民間可也。又進曰。判府事臣許穆年雖八耋。筋力尙強。退居頤養之後精神倍勝雲。若爲召還。出入經席。則必有益於聖學。而人亦有所忌憚矣。上曰。卽今日寒如此。冒寒登程。必有致傷之患。稍待春和。當誠意召還。

初四日午時。上御進修堂晝講。同知事洪宇遠,參贊官朴廷薛,侍講官睦林儒,侍讀官沈檀,記事官李徵龜,睦林一入侍。上讀前受舜典。臣林儒進講。仍釋註義。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章曰。來天下之賢俊。決天下之壅蔽。是大舜之初政第一也。臣宇遠曰。人君若不開四方之門。則何以來天下之賢俊。若不廣四方之視聽。則何以決天下之壅蔽乎。此可惕念處也。臣檀曰。舜大聖。亦必得人而後能理。故分命皐夔稷契。各任其職。而後世則不然。不能隨其才而任之。故不得致治。此古今所以有異也。臣宇遠曰。堯舜。聖人也。猶能擇人而任之。後世則不擇賢否。而位高則任之。故庶績未煕而治道益卑。此人君之所當惕念處也。

二十五日晝講時。知事臣洪宇遠進曰。汝惟不怠雲者。乃勤也。公卿大夫士庶人。未有不勤而盡其職業者。況帝王則一日萬幾。不勤則何以理之乎。故成湯檢身若不及。文王至日中不遑暇食。皆所以爲勤也。如是然後能盡帝王事業矣。又曰。念茲釋茲者。固是禹讓皐陶之辭。而凡事亦宜如此。此乃誠實底意也。又曰。自古帝王中。禹以克儉稱。而近來則奢僭無節。衣服飮食。皆尙華美。自上率下以儉可矣。將來公主嘉禮時。務從儉約。毋爲侈大。則下必有從之者矣。又曰。人心惟危此四字。尤宜念念不忘者也。上曰唯。

二十九日晝講時。知事臣洪宇遠進曰。臣年老多病。已過致仕之年。又有難安之情。屢度陳乞而久不許焉。今又不避僭猥。敢達情願。若得許遞。付以西樞閑局。則臣之望也。亦聖朝優待老臣之道也。上曰。卿雖年老。筋力尙強。淸名直節。無與卿比。累度乞免。無乃太過乎。安心勿辭。

啓辭

[編輯]

請遞大司憲啓乙卯六月

[編輯]

臣以蹇劣之姿。加之老病。從來奉職。無一善狀。今茲憲長重任。不但無以稱塞。向臣曾佐天官之時。以未能擇擬守令。累致臺論之發。至勤特下嚴敎。方在應推之中。不可一刻冒居。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

請濟州牧使蘇斗山削版啓行大司憲時十月

[編輯]

啓曰。濟州爲府。乃是南方重藩。而貨利之所饒產。決不可付諸貪婪之手。牧使蘇斗山。爲人濫猾。行己鄙屑。曾宰南州時。謀買民田。欲爲葬山之計。旣葬其父之後。又欲廣設農莊。稱以墳墓逼近。種松田中。脅民勒買。驅出大村五六十戶。閉井塞路。使不得接住。一山之下。蠶食殆盡。而怯於勢焰。人不敢出聲。其怨讟痛迫之狀。有不忍聞。且碧沙驛有一名鬣。其才步甲於一道。斗山潛囑郵官。輕價買出。旋卽移賣於參禮驛。捧價甚優。果副渠射利之心。其用意奸譎。道內之所共憤。至於無知驛卒。亦皆唾鄙。如此之人。若不痛懲。則貪夫無所畏。窮民無所保。請濟州牧使蘇斗山削去仕版。金城縣令宋最爲人癡騃。全不省事。趨附當路。濫廁華列。物情駭笑。固已久矣。及授本邑。唯思哺啜。大小政令。一委下吏。至於官需捧納之際。監色輩恣意操縱。害及窮民。而最也庸迂。曾不覺悟。且對民酬酢之際。語言麤愚。殆不成官員摸㨾。如此屍居不似之人。決難久畀字牧之任。請金城縣令宋最遞差。答曰。依啓。

請柳命賢出仕啓十一月

[編輯]

啓曰。正言柳命天以臣昨日忝在玉堂。處置大司諫沈梓。而以爲請推之論。亦有意見。故與同僚相議請出矣。卽見大司諫沈梓再避之辭。大以玉堂之苟且請出爲非。繼而伏見備忘記。以論事失宜。特遞沈梓。臣於此不勝悚然之至。臣識見昏謬。處置乖當。旣被諫長之斥。仍致嚴旨之降。其何敢晏然苟冒於臺席。執義柳命賢以臣承牌肅謝之後。卽與長官行相會禮。則諫院處置歸於本府。而正言臣命天。卽臣同生兄也。臣嫌難可否。幷引嫌而退。當初處置固欠妥當。而嚴旨之下。特遞諫長。則今茲臺席之上。誠有難安情跡。嫌難可否。勢所固然。而別無可遞之事。請正言柳命天遞差。執義柳命賢出仕。答曰。依啓。

請追奪宋浚吉啓行大司憲時。持平沈檀聯名。

[編輯]

臣以故參贊宋浚吉追奪事。有所論啓。此實公議之不可已。王法之所必行者。而昨承聖批。浚吉罪狀。聖明旣已照燭無餘。而乃以追奪旣骨。似涉未妥爲敎。臣竊惑焉。浚吉與罪人時烈。平生情跡。自是一趣。倡和邪說。如出一口。及今大禮旣定。宗統已正。獨於時烈薄施流放之典。而浚吉則以旣骨之故。保其爵號。此誠朝家之一大失刑。國人之所共憤惋者也。貶薄君父。罪極神人。元無首從之別。則豈可以一生一死而倖漏憲章。有若全無罪惡者然哉。浚吉初主體不正之論。終倡十長子之說。降定朞制。實與時烈相表裏。其他執國命竊威福。御下蔽上之罪。亦無異同。一罪一否。斷無是理。若使浚吉生存。則其討罪之典。宜與時烈一般。而特以旣骨之故。只有追削之論。曾發旋停。輿情益激。王法之行。豈以存歿有間也哉。雖以古事言之。昔在宣廟朝。相臣鄭澈有乘時逞憾戕害善類之罪。生被大何。死猶追奪。其時宣廟未嘗以旣骨持難而特允公議。今此浚吉壞禮亂統之罪。比諸鄭澈不啻倍蓰。則何可諉之於旣骨。而全然置之。爲其附會輩藉口之資乎。夫史氏修史。或書其官爵。或削去而不書。以袞鉞千古之人。當此正倫紀明是非之日。豈可以生前美爵死後寵贈。仍加於有罪之人。而不之削也。況今黨援猶布。餘焰尙熾。或有以義重師生不欲從仕者。或有以未聞揭厲譏謗聖朝者。此皆職由於討罪不嚴。奸諛無懲。風聲氣習靡然奔波。不復知有君君臣臣之義。若不夬施王章。追正其罪。則臣等竊恐邪說益張。奸黨未戢。擧一世駸駸於莫可爲之地。豈不大可憂哉。請故參贊宋浚吉追奪官爵。官方有制。調用殊塗。文通武職。亦出於乏人。而以蔭通武。尤爲越例。至於制閫之任。自是武將之極選。苟非才略威望迥出凡流者。莫宜居之。間有以文交差者。爲其休養民力。鎭壓軍情。而若値邊疆有虞之日。則必替遣武將。責其備禦之道。其意豈偶然哉。新除授南兵使金益勳行己之鄙陋。固是通朝之所共知。今不必煩陳。而特一蔭仕。承藉門閥。遽授閫鉞之仕。官非常調也。人不稱器也。而政曹注擬。有若循序陞拜者然。除目之下。不但輿情咸駭。在廷武臣。誰不解體。臣等此論。亦云晩矣。而昨承聖批。不惟不允。至以曾爲防禦時。民人等咸皆願留爲敎。臣等之所聞。有異於是。益勳之蒞水原也。號令顚倒。爲政深刻。闔境之民。怨聲騰播。無或有願留之意。設令益勳稍有治積。蔭官之善治者。皆可畀之以制閫之任乎。其不可無端陞授。以舛官方也決矣。雖以國朝古事言之。非勳伐。非將材。不由文武發身。而膺是任者曾未有聞。況此內空外訌之日。邊頭重寄。尤不可付諸未經事無善狀之蔭官。以孤軍民之望。請南兵使金益勳遞差。追奪事不允。遞差事依啓。追奪事。三啓後依允。

避嫌啓行大司憲時。十二月。

[編輯]

臣昨以殷山縣監鄭東龍削版闕啓事引避請遞。而聖批寬假。恕其昏謬。不許遞免。臣不勝瞿然之至。退而思之。終有所不安於心者。凡臺閣之官小有失差。則引避以遞。此實古今之通規也。今臣闕啓之失。是何等大錯。而乃反晏然於職次乎。當遞不遞。雖在庶官。亦不敢自安。況官以臺閣爲名。而其何可恬然冒沒而安於心乎。臣雖無狀。身居臺閣。職在執法。安有執法之官先自隳其所執之法。而可以糾人之非。正人之不正者乎。區區之心。終不自安。而且聞物議。皆以臣不爲退待爲非雲。臣若貪恩戀寵。靦面自在。行呼唱於內廷外衢。而喪盡廉隅。不知羞恥。則行道之人亦必爭相嗤笑。而大貽淸朝之玷辱矣。斷不可一刻仍冒。請命亟遞臣職。此啓雖已草成。自上有一事不可再避之敎。遂不果上。

雲谷書院配享事儒疏回啓禮曹判書時

[編輯]

觀此疏內辭緣。則在昔先正臣文穆公鄭逑出牧忠州之時。州之士子共築書堂於州西雲谷之地。述於治事之暇。每躬自往視。與諸生講論所學。且以雲谷之號。與朱子所居地名相符。因地興感。與諸生謀所以增修數楹。以俎豆朱子。如朱子之祀孔明於臥龍菴者。厥後州之士子遵其遺意。營建書院於雲谷。奉朱子爲主享。仍以鄭逑配食。蓋祀朱子。所以成鄭逑景賢之意。配鄭述。所以報一州誘掖之功。而鄭逑學問淵源之正。立朝正直之節。蔚爲鴻儒。爲世宗師。則士林之翕然同辭。陞配文公之祠。冀蒙宣額。以爲院宇之光者。在所不已。方聖朝崇儒右文之日。似當依副多士之望是白乎矣。事係恩命。自下不敢擅便。上裁何如。啓。

狀報

[編輯]

陳御藥防納弊。上監司狀。任禮安時。辛卯。

[編輯]

縣監素性癡騃。不識事體。徒見民瘼。不忍緘默。猥上封章。妄及藥材防納之弊。今者伏見內局啓辭。辭意極其峻厲。悚然兢懼。其率易輕發之舌。誠不可捫。而旣有査覈之擧。又有自上下問之命。敢不悉其見聞。從實以對。蓋縣監疏中謬說。雖出於藥夫呼訴之言。而近來藥材防納之說。傳播一道。有耳皆聞。嶺之南六十九官之守令。孰不知奸弊之此極。而特以事係重大。有所難言。只是私自歎慨而已。苟非縣監之素性癡騃。不識事體者。其誰復發口言乎。縣監愚意竊以爲藥夫之所貿得。未必皆假。醫官之所防納。未必皆眞。而本縣熊膽。每每封進於巡營。輒復見退於內局。則藥夫所言。容有是理。而又況參以所聞。不勝狼藉。縣監之不能無惑於心。良以此也。且縣監豈敢謂提調監捧之時一是昏昧不察。而專委於醫官之手哉。但茲防納之路。浸以大開。苟無以禁絶其奸。杜塞其源。則其冒濫雜進之弊。將日益甚。而奸細之徒。巧僞百出。一或不察。則其苟充不精之患。安保其無。此愚者之過慮。所以不得不及於此也。方今人心日下。世道交喪。廉恥掃地。饕餮肆行。雖在士夫之間。違法冒禁。恣爲貪黷者亦多有之。矧此醫官雜流。而厚利所在。苟無堤防。則其有不競騖而爭趨者乎。內局啓辭中有曰。耳目之多旣如此。一二掌務官雖欲行私。其勢誠難雲者。此則恐未然也。以縣監所聞則防納之事。院中諸醫鮮有不爲之者。非特一掌務官而已。苟如是則其所以互相符同。共濟其私者。必將靡所不至。其十目之視。特一目視耳。十口之言。特一口言耳。其協心眩亂。以售其奸。亦豈難事。縣監疏中所擧營底一士夫雲者。卽省峴察訪李道章其人也。省峴曾於七月二十三日。以頒赦差員來到本縣。相與語及此事。省峴嘖嘖言曰。今日此弊。罔有紀極。每當藥材封進之時。內局諸醫各以牛黃,熊膽等藥物下送於審藥處。使之防納。則審藥難於取捨。只視諸醫權力之重輕而次第防納。其後焉而不得參售者。卽其權最輕於內局者也。嘗有一邑以重價防納內醫所送牛黃。俄而見退於內局。求還厥價於審藥。則旣已馱送於京中。而莫可推矣。於是不得不復以重價防納云云。夫牛黃封進。只是一錢六分。而再次防納。疊費重價。其貽弊於民何如也。其防納邑名。省峴言之。而縣監性本健忘忘之矣。卽今又因頒赦差員河陽縣監更聞之。則其邑乃是慶山縣也。夫省峴家在漆谷。去營下甚邇。營下之事。宜無不知。而且其郵治寄在淸道,慶山之境。河陽爲縣。又與慶山接隣。夫豈不詳。而兩人言之哉。抑又聞之。山藥,白芍。不是稀貴之材。而審藥亦稱以內醫所送。防納於各邑。莫不十倍徵價。或貸納白芍。而責以人參計錢還償。此又可駭之甚者。抑未知此等事皆出於內醫之所爲耶。或是審藥之假託耶。是未可知也。然而鄙諺曰。煙不生於不火之突。如使內醫等了無干涉之事。審藥雖甚奸濫。亦豈敢昌言假託。以爲自售之計耶。且縣監疏中所謂某邑防納而見退。卽以推囑於防納醫官。無事改納雲者。卽藥夫供辭中所謂豐基之事是也。初無四部初退後納之說。考之元疏。可以知矣。今此査問之擧。誠出於戢奸杜弊之盛意。苟能嚴明査出。俾無遁情則豈不善哉。然而國綱不嚴。習俗偸懦。寧爲隱諱於君上。而不敢不媚於竈。自前凡有査問而能得其實者或寡矣。以卽今所聞言之。有一守令其邑亦有封進熊膽。自前常常防納於審藥。而來到營下揚言曰。審藥豈可容易捉得耶。及至使道前。問其熊膽防納與否。則厭然以實常木二十五疋給藥夫貿納爲辭。而全諱其防納之事雲。傳聞之說。雖未的信。而若或誠然。良可寒心。官員如此則下輩可知。以此言之。則今日査覈之擧。未必不歸於虛套。而縣監於是乎難免妄言之罪矣。而況縣監當初陳達。只據藥夫訴悶之言。到今捧招之際。詳細問訊。則其所封進熊膽。只是最初貿得於山中。而其餘則皆於他處求買。疏中所謂必以購得於獵者一款。未免虛疏。夫一語失實。其於臣子告君之道。極爲謬妄震越之至。無地容措。席藁跧伏。恭俟誅譴。伏願使道以此轉啓。

辭公州牧使狀辛丑

[編輯]

牧使性本柔懦。素欠風力。才疏邑鉅。政拙務劇。惠不能沾民。威不能肅下。奉職兩載。無一善狀。官事頹廢。日甚一日。每思奉身以退。而尙今遲回不去。內實自疚。人且謂何。頃日元持平上來時。境上出送引路人等。不知持平之行凌晨來到。而失於迎候。體例所在。虧損不少。持平之發怒。在所當然。而該吏治罪。固是常事也。然至於鄕所公兄狼藉嚴刑。而以埋沒接待發關移囚。則夫埋沒接待。不是下輩之罪。而鄕所公兄旣替牧使而受刑。爲牧使者何可靦然無恥。喪失廉隅。貪戀斗米。不自引去。以重受人之譏笑哉。士夫行身。廉恥爲大。而四維不張之弊至於亡國。則爲士夫者何敢不以廉恥自勵乎。上之使下。亦何可束縛之枉屈之。而不以廉恥之道待之哉。今日牧使之必欲決歸者。寔爲此懼也。又況當其時。淸風府院君受由來浴溫泉於本州之地。牧使方將以是日出待儒城。臨行之際。適値元持平之事。卽呈乞罷之狀。仍輟出待之行。夫國舅之行何等尊重。而身爲守令。終不出待。隳失體面。莫此爲甚。頃見朝報則龍仁縣令旣以不出待之故見罷矣。夫身負應罷之罪。而隱默不言。以覬倖免。又非牧使平日之所不敢爲也。以彼以此。決難冒居。斯速處置。以便公私幸甚。

辭公州牧使狀

[編輯]

竊以牧使重勘之下。不可在職之狀。已盡於前日辭狀中。今不必更以爲言。而此外又有決難冒居之事。不止一二。敢復自列。以仰籲於明鑑之下。伏願使道垂察焉。伏念牧使質愚而才薄。慮淺而識昏。凡於當世之務。百無一能。雖使割鷄於閑僻小事之邑。尙難稱職。況此雄州巨鎭煩劇難治之地乎。是猶擧鉛刀俾剸盤錯。驅下乘責以千里。其必有決折顚覆之患。不待明者而知之也。平生疏拙。性不耐煩。而簿牒堆案。號訴盈庭。精神眩於聽理。筋力疲於酬應。做錯之事十常八九。如此而可使政平訟理。而無歎息愁恨之民乎。此其不可冒居者一也。少乏聰明。老益昏憒。昨日所爲。今已忘之。朝之所行。夕不記得。每於紛紜膠擾之際。茫然若墮煙霧之中。簿書米鹽。漫不致省。如此而尙可發摘奸欺。而畏伏黠胥之心乎。此其不可冒居者二也。素是軟懦。刑杖不嚴。奸民猾吏無所忌憚。令出而多稽。務滯而不擧。雖欲強作威猛。亦所不能。將來之患。必至於凡事委靡。莫可振起。此其不可冒居者三也。旣無心計幹能之才。又昧拮据生財之方。不能從長調度以裕官用。而因循謬例。至貸會付之穀補苴目前。不勝苟且之事。其流之弊必至於倉庫蕩竭。不成摸㨾。此其不可冒居者四也。凡此四者。莫非實狀。有一於此。尙難冒居。況於四者之俱乎。古人有言曰。陳力而就列。不能者止。若牧使者。自知其不能亦已審矣。知其不能而猶且不止。則是不但於其身有狼狽顚頓之患。必且覆曠闕損。而貽害於公家矣。夫公之爲州。地方廣大。民物衆多。扼兩湖之咽喉。爲一路之都會。誠是國家之重地也。然其旣處營下。且當大路。需用廣而庫藏貧。事爲殷而物力殘。一自大同以來。日就凋耗。至於今日。千瘡幷作。百弊俱興。將至於敗壞頹廢。不可收拾。於是時也。雖使得其人而任之。亦難乎易以治辦。況可委之於拙劣無所能人。一任其敗壞重地耶。夫以使道之明察。其於牧使之不能。亦旣已洞燭之矣。其何忍強而使之。必使至於顚頓之域而莫之恤耶。其身之菑害。固不足言。獨不念僨其官事耶。牧使以罪戾餘生。幸蒙天恩。擢授大州。其爲華寵。亦已極矣。豈不欲鞠躬奉職。殫竭心力。以答洪造之萬一。而其所以瀝血屢辭。不能自止者。誠以自知其不能。而不敢貪戀遲回。曠敗厥官。以重負國家也。伏乞使道矜其不能。察其實情。特使啓罷。或置下考。俾得奉身早退。不至於大段狼狽。不勝幸甚。

辭高城郡守狀庚戌

[編輯]

郡守行年六十有六。七十之年。只爭數歲。稽之古禮。已是致仕之年。揆之近例。亦踰守令年限。若貪戀官廩。一向濡滯。不自引去。則不幾於喪失廉恥者乎。平生稟氣素薄。雖在盛壯之年。疾病侵尋。少有穌快之時。況今七十衰謝之境乎。本郡官居東臨大海。僅五里而近。無丘陵限隔。盲風獰颶發作無常。濤聲轟吼。通宵竟晝。氣候不佳。少有姸日。自赴任以後。舊患偏頭之痛。日益添劇。一月之內。屢次發作。發必苦痛四五日。數年之前。左髀骨節酸疼。坐臥行動。皆覺牽引。自到任來。此患亦復增加。漸有麻痺之氣。蓋緣風氣甚惡。以致如此。深恐一朝遂成風疾。遐荒下邑。醫藥無路。不得生還故土。重貽殘邑殘民之弊也。且自數年以來。一家切迫。喪禍薦疊相繼。悲哀疚懷。慘戚纏心。精神耗喪。耳目昏憒。小郡遐僻。雖雲無事。而簿書米鹽之間。詞訟聽理之際。觸事茫然。全迷頭緖。夕而忘朝。今不記昨。奸民黠吏無所憚戢。官事日非。不成摸㨾。如此而尙可靦然無愧。屍居吏民之上乎。以年限言之。一宜去。以身病言之。二宜去。以官務廢壞言之。三宜去。有此三宜去。而不知引退。則必至於喪盡廉隅。而招人無限譏笑。郡守雖無狀。當此晩暮之年。決不能甘心爲此。今此生銀口魚封進之時。不得以體大可合者準數捉送。莫重進上。有此不能之事。厥咎亶在於郡守。奚但止於色吏刑推囚禁而已哉。伏乞使道特賜垂察。斯速啓聞處置。俾免末路顚頓狼狽之患。不勝幸甚。

請虎贖木待年徵捧。姑爲權減事狀。任高城時。甲寅。

[編輯]

營納虎豹皮。雖爲尙方供用之需。而原其本意則實出於爲民除害。而今以設機阱不得捉虎之故。徵其贖木於民間。是欲除害於民。而反不免爲厲民之歸也。其可乎哉。噫。庚辛兩年饑饉癘疫之慘。實是前古所未有所未聞者。八路生靈。太半捐瘠。至今言之。猶可哀痛。而上年枯旱之酷。又復不下於庚辛。生民之厄會。何至此哉。肆今孑遺黔黎。田裡凋殘。生理蕭條。譬如大病之人雖幸少愈。而肌膚未完。氣血尙虛。方在奄奄惴惴之境。而遽以奔走力役之事驅之。則幾何不至於顚頓僨敗而斃者乎。嗚呼。國運不幸。山陵大事連歲薦仍。雜物分定。行關蜂午。飛傳急於星火。而今年田稅大同等各樣布木。亦方在督捧之中。當此之時。又重之而虎贖之木。此亦不可以得已者乎。卽今諸道固多虎暴。而嶺東則猶幸時無此患。今以不得捉虎之故。徵出贖木於民間。則是虎不爲患。而官吏惟剝以暴害於民也。不幾於苛政猛於虎者乎。本郡以木花不產之地。正木之價每患高重。今當大同田稅各樣布木徵捧之日。木價益以騰踴。虎贖木一匹之價。至於米一石或租二石。非此則有其木者不肯出。故齊民盈庭呼訴。咸願得官糶以換貿。而本郡還上本自些少。若給之則麥秋間窮民將無以賑貸。而不給則民間更無辦出之路。公私事勢誠爲悶迫。不得不具由馳報。道以萬分參商。將此窮閻渴急之狀。亟爲啓聞變通。同虎贖木。限年豐民蘇間姑爲權減。以紓民生一分之急。不勝幸甚。

雜著

[編輯]

[編輯]

稽古堂記

[編輯]

自古有志之士。其心未嘗不慨然有慕於古也。孟軻氏曰。古之人古之人。韓愈曰。嗟余好古生苦晩。此豈非其心之慨然有慕於古者乎。其所以處今之世。惟古之是慕焉者。是其志豈徒然哉。蓋其生於千古之下。俛仰千古之上。思古之時而邈焉其不可及也。思古之人而逖矣其不可追也。然則其所以慨然而有慕於其心。烏可但已。而其所以求之於古者。豈無其方也哉。噫。此余之所以稽古名吾堂者也。夫吾之身旣不得生於古之時也。旣不得親見於古之人也。吾之慕古之心。固不能自已也。而苟不有以稽之焉。則無以知古之時。古之人之所爲。而吾之慕古之心。亦徒爾而已。夫上自太初以來。以下至於吾之耳目之所不及焉者。其間不知幾千萬古也。不知其幾時世也。不知其幾人物也。然其可因以稽之焉者。有方冊載籍存焉。苟能因方冊載籍而稽之。則雖千萬古之遠。其時世其人物。可以昭昭焉炳炳焉。若燭照數計而龜卜矣。孔子曰。博學於文。文者。方冊載籍之謂也。博學雲者。所以稽之之謂也。夫所謂方冊載籍雲者。有三墳五典焉。有六經之書焉。有諸子百家之說焉。有歷代之史述記傳焉。有騷人墨客之詩賦篇什焉。其多汗牛而充樑也。其博無所不該也。今吾稽之於墳典。以觀其帝王之道。煕皥之治焉。稽之於六經。以求其聖賢之學。稽其格言至訓而服膺焉。稽其微辭奧旨而融會默識焉。稽之於百家之說。以盡其邪正異同之辨。取其正者同者焉。闢其異者邪者焉。稽之於歷代之史傳。以察其理亂興亡之由。稽其正人君子之事業而思齊焉。忠臣烈士之節義而起敬焉。稽其憸小之奸慝。亂賊之僭竊。而鑑戒焉憤惋焉。稽之於騷人墨客之篇什。吟弄焉諷玩焉。感發其情性。而舒暢其襟懷焉。凝心淨慮。兀然端坐。惜分寸焚膏油。沈潛而反覆。涉獵而貫穿。使上下千萬古之遠。其時世其人物。莫不昭昭焉炳炳焉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若耳聞之而目擊之也。恍然不知古之爲古。今之爲今。而吾之慕古之心。於是乎可得而少酬矣。此余之所以稽乎古而名乎堂者也。或曰。昔東漢桓少傅嘗得車馬之賜。大會諸生而誇耀之曰。此稽古之力也。子之稽古。亦猶是歟。余曰。此乃碌碌拘儒之曲學阿世。以取寵祿。徒得稽古之糠粃。以自多者也。陋哉陋哉。非吾所謂稽古者也。嗚呼。余之所以生於今之世。而必慕於古。必稽於古。而必以稽古名其堂者。其心亦可慨也已。是爲記。

附稽古堂記跋杜谷公著
[編輯]

吾弟重而甫築一室。而額之曰稽古。蓋以其丌經傳百家語於是室。而讀於是處於是。不得於今。而匹之古而稽之也。旣以額之。又因作記。以吾也而於是乎不可無一言以尾之。而稽古之義。在記說盡不分留。吾無所開吾喙也。姑且捨是。以此堂所處地爲之說曰。此堂所處地。北東西皆山麓所環抱。而獨南一面虛明開向遠焉。始堂之結也。時方冬月。烈烈陰風呼怒。土囊雪封。木折氷凍地坼。而此堂則重茅不捲。簾箔靜垂。晴窓暖日。若就堯民焉。有暍者反冬之願。凍者假衣。不望於春焉。夫天以陽生物。人以善修性。天以陰殺物。人以惡伐性。陰賊陽。惡害善。此孟子所以有一暴十寒之喩也。此堂之有十暴而無一寒。則易生之物。必先春於天下矣。卽吾弟讀書修養之堂。其可謂得其所焉。擇之處仁。斯亦智矣。居仁由智。其於稽古也何有哉。止水明鑑。刃迎縷解。揣摩損益。畜萬古無限不盡底意思於方寸中。以待他日立王庭揚休名。挽古道行今世者。吾知其於此堂基焉。重而。公初字。

[編輯]

木根枕說

[編輯]

木之生於道傍田畔者。厄於牛羊之牧。斧斤之尋也。其枝柯不能條達於外。而根鬱結盤屈於地中。歲久而益擁腫輪囷焉。田夫之闢其疇者。掘而拔之。擲棄之途中焉。余偶遇而異之曰。此可居。挈之歸。加以刀削。剔其蠹刮其朽。而以爲枕焉。卻坐而視之。撐者如足。曳者如尾。昂然者若頭。嶄然者若角。隆然而平者若背。磈礨龍鍾焉一怪物也。余笑曰。此非山家之奇玩耶。每柴扉客去。草堂晝靜。讀書哦詩。神氣稍倦。或欹而憑。或支而臥。栩栩然蝴蝶。自適於南柯華胥之間也。余甚愛惜之。雖世之以琥珀飾而文繡被之者。亦不願易也。噫。余嘗嘿而思之。蓋有幸不幸者存乎其間焉。夫生乎高山深谷之中。遠乎牛羊斧斤之厄。繁枝密葉暢茂蔥鬱。以至昂霄之高。蔽牛之大。而得終其天年者。乃木之幸也。今是木也。道傍田畔之是生也。斧斤戕其柯榦。牛羊賊其萌孼。終至於拔掘之擲棄之。斯其不幸也何如哉。然使是木也不生於道傍田畔。而不厄於牛羊斧斤也。則無以鬱結盤屈擁腫輪囷而怪於根矣。雖怪於根。而不遭拔掘擲棄之患。則其奇形異態。必不能自呈露於外矣。奇形異態雖得呈露於外。而苟不能遇余之知之。則亦莫得收以爲枕。而終歸於腐朽而止耳。然則其所謂幸者果幸耶。其所謂不幸者果不幸耶。嗚呼。其亦幸於不幸。而得遇於我矣。抑余又有所感於心者。方是根之棄擲於途中也。人之見之者。孰不以爲無所可用也。然而一見收於余。而終得爲有用之器。以此知天下初無可棄之物也。世之卓詭瑰奇之士懷道抱才。而不見知者何限。當其厄窮坎壈之甚也。貧賤汩之。憂患萃之。庸人鄙夫皆得以轢蹙而折辱之。是以。摧藏韜匿。蟄其頭角。龍蟠蠖屈。潛深伏隩。才無所著於時。道無以行乎世。而其瑰奇卓詭之氣。壅鬱蓄積於中。或因怨懟不平之激。而時有所發露於外者焉。彼不知者以爲棄物而置之。嗚呼。不有明君良相遇而識之。引以登之。則幾何其不爲途中之棄木也。夫物之與人。其理一也。有國家者。苟得吾是說而存之。則生民之奠枕。其庶矣乎。

角說

[編輯]

禽獸之性。翼者必兩其足。齒者必闕其角。齒之不得具於角。猶翼之不得備乎足也。是以。馬之於齒也。牛之於角也。各有其一而不能相兼。此天之所賦者然也。是故。董生曰。與之齒者去其角。世言荊軻之稱馬生角。而太史公非之。今者中原之馬。箕城之貓。其角嶄然也。此又何以生焉。夫馬也貓也。乃天以齒與之也。而今復益之以角。將天之所以賦形於物者。有時而舛乎。夫齒可以嚙也。角可以觸也。之馬也之貓也。旣有齒以嚙之。又有角以觸之。則將造物者之於馬若貓。私有所厚而然乎哉。韓子曰。角者吾知其爲牛。若以角乎。吾將呼馬與貓爲牛乎。指馬而呼之曰牛。指貓而呼之曰牛。而其所呼者終非牛也。將以馬呼馬。以貓呼貓乎。古今天下。又未始有馬貓而角焉者也。是豈不大可駭乎哉。雖然。世之美祥。莫如麟角。而麟之角。世莫之識者。以其不恆有於天下也。今夫馬與貓之角。古之所無。而始出於今日。則亦安知其不爲今世之美祥乎。夫美祥之出。必於休明之世。而休明之世。莫隆於唐虞三代。若麒麟之在藪也。鳳凰之儀於庭也。龜龍之遊於池沼也。此唐虞三代所致之祥也。而未聞有馬貓之角焉。馬貓之角果祥也。唐虞三代。其已致之矣。夫騈拇枝指附贅懸疣。人莫不病之。而見之者亦莫不指之以爲異。今夫之馬之貓之角也。其爲病也豈特騈拇枝指附贅懸疣而已哉。人之所以指而異之者。亦豈特騈拇枝指附贅懸疣而已哉。夫謂之異。則不可謂之祥也。不可謂之祥。則其爲妖爲變爲怪爲孼也亦明矣。噫。天以一氣播於萬類而以成其形也。是以。太和流行則品物咸亨。各正其性命。而禎祥於是乎興焉。妖沴壅閼則喘耎肖翹莫不失性。而孼怪於是乎作焉。此必然之理也。噫。今之世。何其多變異也耶。慶雲景星。我未之見也。河圖鳳鳥。我未之覩也。萬目之所睢睢驚怪者。惟是馬與貓之角也。豈不大可寒心乎哉。夫心和則氣和。氣和則形和。形和則天地之和應矣。彼曲學如公孫子者。尙能言之。而今之君子。獨何恬然嘿然而已乎。如有作於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亦庶乎轉而爲祥乎。

老馬說

[編輯]

崇禎九年四月日。主人使奴雲牽出伏櫪之下老馬而告之曰。嗟乎鬣乎。汝之齒今長矣。汝之力其衰矣。將以汝馳乎騁乎。則吾知汝不能也。將以汝躍乎踔乎。則吾知汝不能也。吾欲駕汝以車。越乎太行之險。而汝則僨焉。吾欲載汝以重。涉乎莽蒼之遠。而汝則斃焉。鬣乎將以汝奚用也。將畀之庖丁而解之乎。則吾於汝不忍焉。將適諸城市而貨之乎。則人於汝奚取焉。嗟乎鬣乎。吾將脫汝之銜勒。解汝之羈絆。而放汝任汝所之乎。行矣哉。余無所取用焉。於是焉馬乃俯耳若聽。仰首若訴。踡跼良久。口不能言。而以臆對曰。噫。誠如主人之言。然主人亦不仁者矣。昔我之年尙壯也。一日焉百里趨之。我之行非不健矣。一載焉數石任之。我之力非不強矣。主人之貧。惟我所知。蓬蒿四壁。冷落懸磬。盎無斗粟之儲。篋無尺帛之藏。妻瘦啼飢。群雛索飯。朝饘夕粥。乞貸取繼。當是之時。我實竭力。東西惟主人之命。南北亦惟主人之命。遠者幾千里。近者數十百里。載馳載奔。以負以輸。未嘗敢一日而寧居。我之勞可謂大矣。主人之家數口之命。由我而得以全活。由我而不爲道途之莩。溝壑之塡也。昔漢帝以馬上得天下。今主人以馬上爲家。我之功可謂高矣。夫國君之使臣也。勞大者其賞必厚。功高者其祿必重。此上之所以勸乎下。而下之所以能自盡於上也。今主人不然也。我之勞大若此。而所以食我者甚廉。我之功高如彼。而所以畜我者甚薄。一莝藁一盂水。而吾之腹未嘗果然也。方且鉗勒以束縛之。鞭策以捶撾之。飢之渴之馳之驟之。而不我歇息焉者。於茲數年之久矣。雖使我之齒之不老而尙少。而我之氣安得而不憊乎。我之力安得而不疲乎。夫騏驥驊騮。冀北之良而天下之駿也。然而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則尙不得與常馬等。矧之乎駑劣之才如我者。不及於騏驥驊騮萬萬乎。然則其所以憊我之氣。疲我之力。以至於無所可用者。庸詎非我主人之過乎。夫少盡其力而老棄之。此固仁人君子之所不爲也。而主人忍之。嗟乎其亦不仁甚矣。噫。余雖老矣。尙能善飯。主人若能加意以養我。用心以豢我。則不待玉山之禾。而東郊豐草足以療我之飢矣。不待醴泉之水。而南澗淸波足以解我之渴矣。休其積勞。而使憊者得以醒之。息其頓撼。而使疲者得以蘇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使之。則雖其老矣。尙能振迅長鳴。爲主人備驅策。以終餘年。是余之大幸也。終見棄而已焉。則我蹄足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吃草飮水。聊以自牧。以全吾之天而反吾之眞性焉。於我何傷哉。敢辭。主人於是憮然而歎曰。是余之過也。馬則何罪焉。昔者齊桓公行而失道。管子請釋老馬而隨之。管子惟不棄老馬而用之。是以能相其君而霸天下。由是觀之。則老馬庸可忽乎。迺命雲曰。善食之。毋秖辱於爾手也。

白黑難

[編輯]

白問乎黑曰。子何闇然而黝然乎。子奚不自疏濯也。余則皎皎焉矣。子無庸近我爲也。余恐子之浼乎我也。黑啞然笑曰。若恐我浼若乎。若雖自以爲皎皎乎。吾視皎皎者。不啻若糞壤之穢矣。白忿然曰。汝奚糞壤我哉。吾皜皜乎濯江漢而曝秋陽也。緇涅之染。不能爲吾之累。埃壒之濁。不能爲吾之溷。凡天下之潔且淸者莫我尙也。汝奚糞壤我哉。黑曰。若毋嘵嘵。吾且語若。今夫若自以爲潔而謂我汚也。我自謂不汚而不若潔也。若果潔也耶。我果汚也耶。我果潔也耶。若果汚也耶。是未可知也。我爭而若亦爭。若辯而我亦辯。以我爭若。以若辯我。是未可決也。請與若徵諸世而言之可乎。今夫天下之人。其有喜若者乎。無也。其有惡我者乎。無也。何者。人之少壯之時。能鬒其髮者我也。能玄其鬢者我也。人之所以能駐靑春而留朱顏者。一則我也。二則我也。及夫年光荏苒。汝不曾饒。向之鬒者化之爲星星。向之玄者變之爲皤皤。當是之時。人安得駐其靑春乎。又安得留其朱顏乎。是以。人莫不攬鏡而驚。攝鑷而拔。嗟嗟戚戚。恨我之不可留。而苦若之不可離也。是則皎皎者未嘗爲人之喜。而未嘗不爲人之惡也。未始爲若之美。而未始不爲若之累也。若之潔。果奚有焉。且夫沈光晦彩。混世諧俗者。取容之道也。察察昭昭而能立於世者。我未之見也。是以。伯夷之淸而餓死首陽。靈均之潔而沈於汨羅。趙孟之貴。季氏之富。窮奢極欲。肆志寵樂。是數子者。孰華孰瘁。孰得孰失。噫。三閭,孤竹之禍。職由於若之作孼。而季,孟之功名富貫烜赫當世者。庸詎非我之爲哉。今若耿介以自高。蕭灑以自多。蟬蛻於淖汚泥之中。汶汶者不受。溫蠖者不蒙。金錢玉帛。世之所同欲也。汝則草芥焉。千駟萬鍾。人之所共慕也。汝則浮雲焉。飢寒人厄窮人坎壈人。使之艱窘萬狀而不可堪也。噫。浮生無幾。隙駒忽焉。苟非狂易喪心。與世背馳者。其誰肯從若以自苦哉。我則昏昏而同塵。昧昧而含垢。不的然以炫耀。不屑屑於濯磨。貨財珍寶。若固有之。軒冕鍾鼎。無所不可。苟可以得則求之而不讓。苟可以取則受之而不辭。文繡之襲而人莫不煗然也。方丈之享而人莫不充然也。凡所以利其身利其家者。罔不憑乎心而快於意也。其益於世何如哉。是故。擧世靡靡。惟我之趨。擧世紛紛。惟我之萃。隳肝剖膽。與我無間。開心輸肺。與我爲一。曳赤舃而鳴玄佩。登黃閣而據玉鉉者。皆我之膠漆也。懸金印而結紫綬。踐台斗而司喉舌者。皆我之金蘭也。凜鐵冠而森白筆。歷霜臺而上烏府者。皆我之神交也。樹高牙擁大纛。豼貅環列。釰戟森羅。膺方面之寄。作大邦之翰者。皆我之黨友也。驅熊轓策五馬。彤襜耀彩。皁蓋動色。割專城之鷄。製百里之錦者。皆我之輩流也。莫不于于焉揚揚焉。氣岸凌宇宙。鼻息吹虹霓。作事而人莫敢指其瑕瑜。出言而人莫敢議其是非。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絶。而回視與若從遊之士。方且纍纍於篷蒿之下。涼涼於山野之間。四壁荒涼。一瓢屢空。短褐淒其。手腳凍皴。黃馘枯項。阽於危亡者皆是。而亦有官居鼎鼐。無復起樓之地。位列顯要。未免窮鬼之笑。生無以樂其心身。死無以業其子孫。不亦可羞之甚哉。是故。世之人莫不以若爲戒也。望望然去之。惟恐其或見及也。莫不以我爲愛也。汲汲然就之。惟恐其或見失也。由是觀之。若。世之所棄也。我。人之所趨也。世之所棄者賤也。人之所趨者貴也。余未知貴者爲潔乎。賤者爲潔乎。貴者爲汚乎。賤者爲汚乎。夫天下之所共汚者。莫糞壤若也。糞壤之穢。人皆唾鄙而過。今世之賤若甚矣。其所以過而唾鄙之者。豈特糞壤而已哉。若將自汚之不暇。其奚暇汚我哉。若去矣。毋汚我也。白於是焉憮然自失。默然良久曰。噫。昔張儀謂蘇秦曰。蘇君之世。儀何敢言。今日固若之時也。我尙何敢言。遂不能難。

[編輯]

藥契序

[編輯]

余廢書久矣。兪君之才,慶君元老嘗於坐中。請余藥契序。余辭不能。其後慶君又走書要之。余乃曰。此仁人之意也。余不得不言。昔炎帝氏嘗百草劑醫藥。以敎後世。其濟生之意深矣。嗚呼。世代愈降。風氣愈惡。群生失和。百疾侵人。以致夭昏扎瘥。不得其天年者多矣。今二君懷醫國之術。有救人之志。遂與同志五十人共爲藥契。出穀物多少。貿百藥貴賤。預爲蓄貯。使人有疾病。各自取給。待用無闕。然則窮鄕僻村。庶無難得之藥。殘疾疲癃。可保天終之年。此豈非仁人之意耶。雖然。與衆謀事。終始不怠。而能成其事者鮮矣。吾未知五十人其一心乎。其不一心乎。始同而終異。始勤而終怠。則非一心之謂也。然則二君取同志必皆如二君之心。吾乃知議以克合。事以克諧。終始不怠者無疑矣。

玉冊文

[編輯]

仁敬王妃玉冊文知中樞府事兼藝文提學時製進。丙辰

[編輯]

王若曰。予惟王假有家。建妃之義尙矣。坤厚載物。配乾之象著焉。所以關雎爲風化之基。邑姜居亂臣之一。肆蠲吉日。爰擧縟儀。咨爾王妃金氏。詩禮名家。幽閑淑質。絶紛華之習。蓋其性成。循環佩之聲。不煩姆敎。聿膺先朝之睿簡。早相寡人於儲宮。逮三年之居憂。益虔蘋藻。奉兩殿而殫孝。匪懈凊溫。茲當釋服之辰。庸闡宣冊之命。餘哀未盡。繼序之禮何安。舊典斯循。正始之道亦重。茲遣臣云云。持節備禮。授以玉冊寶章。龜章翟茀。備文物而增輝。玉檢金泥。載令規而播美。於戲。惟節儉寔興化之本。惟驕奢卽敗度之階。鷄鳴進箴。庶臻政化之裨益。麟趾衍慶。佇看本支之蕃昌。勿替任姒之徽音。永承宗祧之休祉。故茲敎示。想宜知悉。

祭文

[編輯]

祈雨祭文任公州時

[編輯]

浩浩長江。經帶州封。納萬壑輸。爲百川宗。赫赫明神。天假柄雄。潭潭水府。百靈會同。澤潤一方。民賴利功。春秋芬苾。祀事寔豐。凡民有災。匪神何顒。苟或有籲。神聽必聰。噫今之民。亦何罪辜。歲仍大侵。餓殍塞途。今茲亢旱。又奚此酷。赤日黃埃。四野滌滌。東作旣輟。西成何有。萬姓遑遑。莫之或救。聖人有憂。奚但守土。嗚呼噫嘻。余懷之怛。神於此時。忍不隱恤。惟神至明。惟天至仁。仁明合德。惟天惟神。曷不上訴。惠此下民。風車砉欻。陟彼太淸。叱起臥龍。驅駕轟霆。電幟雲旗。揮霍宇宙。汪洋嘉澤。一霈九有。群槁勃蘇。麥秀奮張。稼穡及時。秋實穰穰。農夫田父。踴躍畎畝。庶幾神賜。國泰民阜。粢盛罔缺。報侑益恪。我禱至懇。神意寧漠。我牲旣潔。我酒亦淸。噫神降鑑。尙歆微誠。

祈雨祭文任高城時。庚戌四月。東海上群玉臺行祀。

[編輯]

靈感變化之謂神。隱惻救濟之謂仁。民命近止而莫恤。孰謂其仁。誠心叩之而不應。孰謂其神。恭惟龍王。膺昊天之明命。奄大海而爲宅。叱咤水府。百靈奔走。波臣萬族。風雲雷電是其雄柄。利人澤物是其赫業。噫茲旱魃之煽災。迄春徂夏而愈酷。百稼告病。三農欲死。雲纔羃而旋廓。雨欲零而還止。縱霂霢時或霑灑。奈勺水不能救車薪之熾燬。嗟人類之將盡。神曷爲而忍此。齋余心兮虔余誠。薦牲酒之潔淸。拜余手而稽余首。瀝肝血於神明。㸌雲旗之冥冥。麾雨陣之祁祁。霈一澍於三日。膏四野之群萎。禾稼勃興。萬寶豐登。莫非爾神之神績。懽聲匝地。黎庶悅樂。莫非爾神之仁澤。苟明神怛然而垂哀。此特在神一指顧之間耳。不肖無狀。叨此撫字。目見民事之慘。不堪憂愧之幷。庶鑑微悰。一傾神聽。

嗟今茲之大旱兮。誰任其責。謂下民有罪而天降殃兮。而上天至仁。下民至愚。天何怒於至愚之民。而降災此酷。謂朝家政化乖方之所召兮。而聖明在上。畏天勤民。側身修省之備至。以爲守土無狀之所致兮。宜加殃咎於其身。而不宜使赤子罹瘁。田龜坼而秧莫移兮。蝗又乘之而薦食。哀禾稼之卒癢兮。悵雲霓之望絶。鬱萬姓之愁歎兮。慘將塡乎溝壑。我念龍王之攸職兮。以興雲施雨澤民利物而爲事。胡偃臥自安佚於珠宮貝闕兮。罔念百萬億蒼生之岌岌濱死。不職職而事事兮。獨不畏上帝之明威。余至再至三而哀籲不已兮。尙龍王之蹶然驚起而奮飛。叱靑虯赤螭而登駕兮。紛霓旌雲旆之雜襲。簸雷車之闐闐兮。揮電劍之㸌㸌。斬赤魃於郊原兮。霈甘澍於田疇。蘇群槁而勃興兮。溢四野之歌謳。寔龍王之能事兮。夫孰不仰神功而承大德。民所欲之天必從兮。民氣樂兮天心悅。肆上天之嘉乃績兮。赫隆寵之增光。猗歟龍王之休聲兮。將與滄海而洋洋。跪陳辭而薦牲酒兮。庶降鑑乎衷腸。

民以食天。匪食則死。田功苟廢。食將何以。噫今民事。可爲痛哭。歲比不登。閭井赤立。大侵之災。酷於年前。萬腹皆枵。百眉俱燃。流徙乞丐。塞路憧憧。尙冀今年。年運獲豐。如何妖魃。復此煽虐。自春洎夏。恆暘一爍。靡泉不竭。靡流不涸。田野焦赤。氛祲甚惡。農夫田父。雨泣輟耕。已矣東作。奚望西成。哀哀赤子。今也其劉。我心之悲。誰與爲謀。維嶽嶪嶪。峻極於天。維神赫赫。天假之權。實鎭茲土。實司我民。民命近止。神豈不仁。民苟盡殲。神於何享。神若不恤。民將疇望。神德孔明。神聽甚聰。胡寧不察。小民之恫。一霈甘霔。在神指顧。千峯出雲。萬壑興雨。叱咤蛟龍。驅駕霹靂。汪洋滂沱。四郊一洽。喜溢三農。歡動九壤。災消殃滅。禾稼穰穰。飢者以飽。瘠者以肥。民安物阜。世躋泰治。神之能事。莫此爲大。我民報祀。其敢或懈。潔牲在俎。淸醴盈酌。嗚呼神明。尙鑑衷赤。

祭雀峴神堂文

[編輯]

維歲次戊申八月丁卯朔二十六日壬辰。通訓大夫前行議政府舍人兼春秋館編修官洪某。使子冕以酒果餠麪。敬告於雀峴神堂之神曰。恭惟堂神。住此何年。神居湫隘。把茅尺椽。叢林雜樹。蓊鬱芊綿。村氓貿貿。莫知事神。念神於此。亦何戀牽。今爲亡弟折衝將軍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洪君。卜得茲山。爲萬歲宅。神居側近。不能咫尺。顧神與墳。不可幷處。苟或有瀆。於神獲戾。敬而遠之。聖有其訓。瞻彼東岡。崔嵬嶙嶾。處勢崇敞。允宜妥靈。利用遷徙。日吉辰良。酒果旣潔。餠麪亦精。庶歆菲薄。颯爾飆征。尙饗。

[編輯]

視民如傷箴

[編輯]

惟茲橫目。惟邦之本。本苟不固。邦則顚頓。何以固之。只在仁施。仁施之術。惻隱是推。惟此惻隱。至誠之發。豈以貌爲。中心有怛。苟能擴此。何有保民。相彼窮閻。生亦酸辛。疲癃惸獨。多瘠罔訴。稼穡征徭。終歲勤苦。暑雨其怨。祁寒亦咨。安之實艱。責在於誰。肆惟元後。爲之父母。喁喁赤子。由我休咎。豈忍越視。惟在同仁。審其惡欲。察其嚬呻。吹之呴之。如恤瘡痏。撫之摩之。如矜疢瘁。便便癡腹。左餐右粥。勿謂已飽。視若菜色。餘衣在篋。重綿襲帛。勿謂已溫。視若凍皴。奠枕之安。恆存塡壑。歌謳之樂。尙慮嗟咄。怵惕一念。毋間斯須。發政措事。罔不在茲。庶俾匹夫。靡有不獲。寔曰無愧。長人之德。孰能行此。卓哉周文。覃恩厚惠。浹於黎元。淵魚叢雀。其興也勃。樹本旣深。綿曆八百。宇宙歸來。興替有幾。懷保寥寥。草芥是視。水火塗炭。民益可悲。滔滔覆轍。從古由斯。猗歟今日。聖神有作。惠化惟新。凋瘵拭目。盍亦思齊。古聖同歸。臣拜稽首。敢告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