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歷史學科要為階級鬥爭服務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歷史學科要為階級鬥爭服務
遼寧大學革委會報道組
1969年10月1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歷史科學有鮮明的階級性,是階級鬥爭的科學。讓歷史為現實的階級鬥爭服務,是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

遵照毛主席關於「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走上海機床廠從工人中培養技術人員的道路」的教導,我們學校歷史系革命師生,結合參加農村斗、批、改運動的實際,在歷家公社王家大隊舉辦了農村兩條路線鬥爭史學習班。學習班招收了十四名具有三大革命運動實踐經驗的大隊、生產隊幹部和下鄉知識青年為學員,由工農兵組成教學領導小組並擔任教員。學校的革命師生,也擔任了部分專業課的教學任務,邊教學,邊接受工農兵再教育。

最初,學習班沒有開設中國古代史課。但是,學員們在學習農村階級鬥爭史時,迫切需要了解中國農民革命鬥爭的歷史。於是學習班開設了「中國農民戰爭史」課,主要是講毛主席《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這篇光輝著作,同時介紹了自秦朝以來陳勝、吳廣、黃巾、黃巢等農民起義史實。由於學員學習目的明確,有現實階級鬥爭的經驗,又有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所以領會得比較深,能古為今用。有的學員說,學習了農民戰爭史,懂得了中國人民的光榮革命鬥爭傳統,真正領會了毛主席所教導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裡,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的偉大意義。他們還認識到:歷史上的農民戰爭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工人階級領導,沒有正確的革命理論作指導。今天,我們所以取得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就是因為我們有毛主席的英明領導,有毛澤東思想的光輝指引。

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歷史教學必須緊密地聯繫階級鬥爭的實際,否則是不懂得真正的歷史的,是不能使歷史科學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