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只有實現對學校的政治領導 才能牢牢掌握農村教育大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只有實現對學校的政治領導

才能牢牢掌握農村教育大權
福建省順昌縣埔上公社水尾片工農聯合教育革命領導小組
1969年6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福建省順昌縣埔上公社水尾片工農聯合教育革命領導小組,在學習吉林省梨樹縣革命委員會的《農村中、小學教育大綱》(草案)第二章「領導」問題時,回顧了幾年來在管理農村學校過程中的曲折和教訓,體會尤為深刻。這一章所規定的貧下中農實現管理農村中、小學的領導形式、基本任務、領導原則和領導方法,是我們管理好農村中、小學的根本保證。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世界上一切革命鬥爭都是為着奪取政權,鞏固政權。」還教導我們:政治是統帥,是靈魂。一九六四年,為了改變水尾片這個偏僻山區文化落後的面貌,使我們林業工人、貧下中農在文化上得到徹底翻身,我們九龍山伐木場的工人聯合了謝坑、連坑兩個大隊的貧下中農,衝破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的百般阻撓,自力更生辦起了學校,並且成立了管理學校籌委會。可是,由於我們缺乏經驗和受劉少奇「專家治校」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的毒害,不是從政治思想上實現對學校的一元化領導,只是單純地管經濟,管財務,使管理學校籌委會成了學校財務委員會。我們錯誤地認為,教師有文化能教書就行,因此聘請教師時也不問其政治思想情況,結果學校領導權並沒有真正掌握在我們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手裡,卻被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所把持。那些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積極地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大搞什麼「分數第一」、「拔尖競賽」,繼續把我們林業工人和貧下中農的子女排斥在校門之外。一九六六年畢業了八名高小畢業生,只有兩名是我們工人和貧下中農的孩子。有個工人兒子硬是以一分之差畢不了業。有些貧下中農子女即使畢了業,回到村里也不安心生產勞動。連坑大隊有個初小畢業生,由於受了「讀書做官論」和「讀書賺錢」思想的毒害,隊裡叫他當記工員,他非要補貼一千個工分不可。活生生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事實,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只管學校的經濟,不改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局面,從政治思想上對學校實行一元化領導,我們工人階級、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就要落空。

「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林業工人和貧下中農經過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鍛煉,更加明確了:「改革舊的教育制度,改革舊的教學方針和方法,是這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在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們於一九六七年三月,重新組織了以林業工人、貧下中農為主體的三結合的教育革命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不脫產,由學校中參加領導小組的成員主持學校的日常工作。學校有時中心任務緊,領導小組隨時派工人和貧下中農短期進駐學校協助工作。同時明確規定:教育革命領導小組的根本任務是,保證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方針和各項無產階級政策在學校中認真落實;抓好教師隊伍的思想革命化;依靠學校中廣大的革命師生,依靠他們中間的積極分子,搞好學校的斗、批、改;決定和審查學校的經費開支。兩年多來,我們在管理學校的過程中,堅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對學校實行政治領導;定期聽取學校的工作匯報,召開領導小組成員會議或有革命師生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討論、研究和決定學校的重大問題。

我們是怎樣對學校實行政治領導的呢?

(一)認真執行毛主席對知識分子的政策,改造和加強教師隊伍。毛主席教導我們:「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我們領導小組一成立,就狠抓了教師隊伍的建設。我們一方面堅信混進教師隊伍中的階級敵人是極少數,多數或大多數是能夠同工農兵結合的,是願意為無產階級的教育事業服務的,因而熱情地對原有教師進行教育,依靠他們中間決心把無產階級教育革命進行到底的積極分子,團結、教育、改造大多數,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推選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勝任教師工作的林業工人、貧下中農、復員軍人和經過一定時間勞動鍛煉的知識青年充實教師隊伍。此外,還從有實踐經驗的林業工人和貧下中農中選派了一批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到學校當不脫產的教師(即工農講師團)。這樣,逐步建立了一支無產階級的教師隊伍。

在對教師隊伍的改造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知識分子的革命不徹底性和搖擺性,幫助他們舉辦各種類型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學習兩條路線鬥爭史,批判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和「當教師倒霉論」。我們還經常組織教師到工農群眾中去,和工農群眾一起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一起鬥私批修,一起勞動,改變了他們過去長期脫離工農群眾,脫離三大革命運動實踐的現象,使教師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大增強了為革命教書的責任心。在學生增加二百多人,教師減少兩人的情況下,仍然復了課,並且認真地用毛澤東思想統帥教學,上好每節社會主義文化課。

(二)徹底粉碎舊的教育制度,建立嶄新的無產階級教育制度。毛主席教導我們:「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了。」我們教育革命領導小組發揚了敢想敢闖的革命精神,粉碎了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所設置的考試、升學、學費、入學年齡等重重關卡,為工人和貧下中農子女入學大開方便之門。現在,我們水尾片已經做到:讀初小不出生產隊,讀高小不出大隊,讀中學不出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兒童都入了學。同時還辦起了「五·七」夜校,使成年人和一些家務負擔重而不能進全日制學校的青少年都有學習的機會,大大加速了普及農村教育的步伐。

(三)大破「讀書做官論」,狠批「讀書無用論」,教育學生為革命而學,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讀書」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從來就是階級鬥爭的工具,為一定的政治服務的。「讀書」究竟為哪一階級所用,這是教育戰線上一場嚴重的階級鬥爭。長期以來,由於舊學校貫徹的是封、資、修的教育制度,鼓吹的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學而優則仕」,「讀書做官論」的反動思想,使有些家長和學生中了毒,把「讀書」作為牟取名利,升官發財的門徑。我們林業工人、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後,高舉革命批判大旗,組織革命師生和工人、貧下中農群眾,狠批大叛徒劉少奇的「讀書做官論」。可是,隨着大叛徒劉少奇「讀書做官論」的破產和當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高潮的興起,反動的「讀書無用論」又在我們水尾片泛濫起來,學生入學率一度下降。我們教育革命領導小組意識到,這是兩條路線鬥爭的新動向,立即發動群眾回憶舊社會沒文化的苦,繼續狠批反動的「讀書無用論」。通過憶苦思甜和革命大批判,學生入學率迅速上升,並且使大家認識到:「讀書無用論」和「讀書做官論」,是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一根毒藤上的兩個毒瓜,萬萬「吃」不得;學生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把自己培養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指引的方向,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我們領導小組為學校建立了「五·七」農地(生產實驗園地),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為廣大革命師生與工農兵相結合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