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史略/卷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史略
卷四
作者:高似孫 南宋
卷五

史典

[編輯]

王逸濟典五卷

劉璠梁典三十卷

何元之梁典 三十卷陳始 興王諮議

謝炅梁典三十卷

元行沖魏典 三十卷記後 魏事唐人

唐穎稽典 一百三十卷開元中頴罷臨頴 尉上之張說奏留史館修譔。

李延壽太宗政典三十卷

王彥威唐典 七十卷

接何元之梁典高帝革命論曰官自有梁備觀成敗 昔因出軸流寓齊都窮愁著書竊慕虞子簡牘多闕 略不盡舉觀此則典之爲書亦幾於紀事省而辭約 者也

史表

[編輯]

古今年表一卷

袁希之漢表十卷

韓祐續古今人物表 十一卷開元十七年 上校太常寺太祝

柳芳唐宰相表三卷

陳繹輔相表 十卷 皇宋

宰輔年表載熙豐間事

國朝年表八卷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 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讀春秋曆譜諜至周厲王 廢書而嘆則知載筆之嚴莫嚴於譜諜丗本十五篇 古史官記黃帝以來訖春秋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丗 之所出表之作其有據於此乎善乎班固之言曰綴

續前記究其本未表舉大分別而敘之表之爲義如 此

史略

[編輯]

張溫三史略三十巻

張緬後漢略二十五卷

魚豢魏略五十卷

杜延篤晉春秋略二十卷

荀綽晉後略十一卷

吉文甫十五代略 十捲起庖 犧至晉

裴子野宋略二十卷

姚最梁後略十卷

梁承聖中興略十卷

丘悅三國典略 二十卷以關中鄴都江 南爲三國記南北朝事

環濟帝王要略 十二卷紀帝王及 天官地理喪服

張太素隋後略十卷

郭傪唐年統略十二卷

李吉甫六代略三十卷

杜信史略三十卷

杜毅大業記略三卷唐人

裴子野譔史略其序事評論多善沈約嘆其評論可

與過秦王命分路揚鑣是爲翦繁撮要之法然諸子 所錄並出意度自成機杼是難以槩論然有至略之 法存焉人特不着眼耳堯典載曆象治水禪舜之事 大矣凢四百六十字舜典載受禪命官之事亦大矣 凢八百三十六字禹貢載山川貢賦名物水功之事 尤大矣凢一千二百八字非略之至乎

史鈔

[編輯]

葛洪史記鈔十五卷

葛洪漢書鈔三十卷

葛洪後漢書鈔三十卷

吳志鈔一卷

張緬晉書鈔三十卷

三十國春秋鈔二卷

九州春秋鈔 一卷劉 孝摽注

右唐仲彥有子鈔虞世南有北堂書鈔皮日休有鹿 門書鈔唐人有碎金鈔張九齡有珠玉鈔蘇易簡有 文選鈔凢言鈔者皆擷其英獵其竒也可爲觀書之 法也

史評

[編輯]

王濤三國志序評三卷晉人

徐爰三國志評

二評蓋專爲三國所書設是國有可評者司馬公作 通鑑遺書劉道原曰魏吳蜀宋齊梁陳後魏秦夏涼 燕北率後周五代諸國地醜德齊不能相一名號鈞 敵本非君臣者皆用列國之法彼此擾衡無所抑揚 沒皆稱殂王公稱卒庶幾不誣事實稍近至公至於 劉備雖承漢族屬䟽逺不能紀其丗數名字亦猶宋 高祖自稱楚元王後李昇自稱吳王恪後是非難明 今並同之列國不得與漢光武晉元帝爲例以溫公 之殊見絕識而於此難決是果難乎習鑿齒作漢晉

春秋其言有曰桓溫覬覦非望乃著漢春秋以裁正 之起光武終於晉愍帝於三國之時蜀以宗室爲正 魏武雖受漢禪尚爲篡逆至文帝平蜀乃爲漢亡而 晉始興焉其說如此豈不快哉

史賛

[編輯]

范曄後漢書賛十八卷

范曄後漢書論賛五卷

傅暢晉諸公賛二十二卷

雜賛十六附

[編輯]

上古以來聖賢高士賛 二卷周 續之

徐州先賢傳賛 九卷劉 義慶

會稽先賢傳 二卷鍾 離岫

陳留先賢傳賛 一卷陳 英宗

長沙舊傳賛 三卷晉臨川 王郎中劉或

吳先賢賛三卷

會稽太守像賛二卷賀氏

東陽朝堂像賛 一卷晉太山 太守留叔先

桂陽先賢書賛 五卷吳左 中郎張勝

聖賢萬士傳賛三卷嵇康

至人高士傳賛二卷孫綽

列仙傳賛三卷孫綽

六賢圖賛 二卷唐李渤撰前代 夫婦俱隱者六人

孝子傳賛三卷王韶之

忠孝圖賛 二十卷 李襲譽

凌煙功臣賛 並傳四十 卷蔣乂

唐十八學士賛一卷呂溫

烈女傳賛 一卷繆襲以上諸賛 辭多壞傑設錄焉

先太史甞言歐陽公譔新唐史紀志皆脫藁獨太宗 紀賛雞乎共爲工既成一夕夢神人金甲持兵琅乎 問罪以紀賛過乎措辭蓋大宗也公乃爲改作

又治平中妙柬一時名人修 仁宗史以帝紀屬之李邦直其所作賛久不能成一 日出示諸公曰竭平生之力是傚馬班漢文帝賛由 今觀之固有間矣只如兩漢書中大賛寍有幾非不 欲追抗太史公筆力然其辭可琢其氣格不可敵況 其下者乎

史草

[編輯]

蕭子顯晉史草

予嘗觀楊文公史草用竹紙細字字清美塗攛甚少 蓋造思之素者也又觀歐陽公史草闊行真字殊有

更易處又一二紙更易幾盡又觀宋景文公史草則 佳紙闊行筆史所書其草乃兩傳凢劉史之舊所易 幾盡今以新傳比舊傳則一時群臣奏䟽往往攛改 所存不一二又觀司馬公通鑑草紙闊狹不侔有翦 爲數寸闊者兩靣宻書時有塗改處字尤端楷觀此 則想象蕭公史草令人精神飛越恨不一披元筆

[編輯]

古人製作不只遣辭合理而一字之施有不可易者 景文公修唐書韓文公傳全載進學解諌佛骨表潮 州謝上表祝鱷魚文殊不甚竄改於進學解頗易數

宇以招諸生爲召字障百川而東之爲停字䟦前㚄 後爲躓字韓公本用狼䟦詩語非躓也其他以爬羅 剔抉爲把羅焚膏油爲燒以取敗幾時爲其敗吳元 濟傳書平淮西碑文千六百六十字固有他本不同 然才減節輙不穩當明年平夏一句悉芟之平蜀西 川減西川字非郊廟祠祀其無用樂減祠其兩字皇 帝以命臣愈臣愈再拜稽首減下臣字汝其以節都 統討軍以討爲諸討者如左傳討軍實之義若雲諸 軍恐非竒柳子厚傳載與蕭俛許孟容書正符懲咎 賦四篇孟容書氣義步武全與漢揚惲荅孫會宗書

相似正符倣班孟堅典引而其四者次序或失之至 雲宗元不得召內閔悼作賦自儆然其語曰逾再歲 之寒暑則責居日月未爲久難以言不得召也資治 通鑑但載梓人及郭橐駞傳以爲其文之有理者其 識見取含固有在雲

史例

[編輯]

顏師古注漢書例一卷

劉餗史例三卷

沂公史例一卷田宏正客

金馬統例一卷

呂夏卿唐書新例一卷

司馬公通鑑前列一卷

善言史例無若杜征南然古之爲例簡而後之爲例 詳不止是也事有出於常事之表則創例亦新用志 亦艱矣神而明之者史乎

史目

[編輯]

唐楊松珍譔史目唐宗諌譔十三代史目唐孫玉汝 譔唐列聖實錄目其後作史目者準此隋志所謂古 史官既司典籍蓋有目以爲綱紀是亦史之綱紀也

通史

[編輯]

梁武帝通史六百二卷

按通史上自三皇迄梁全用編年法

李延壽南史八十卷

李延壽北史一百卷

唐李延壽父太師多識前丗舊事常以宋齊周隋天 下參隔南方謂北爲索虜北方指南爲島夷其史於 本國詳他國略徃徃訾美失傳思所以改正擬春秋 編年刋究南北事未成而歿延壽既數與論撰所見 益廣乃追終先志本魏登國元年盡隋義寍二年作 本紀十二列傳八十八謂之北史本宋永初年盡陳

禎明三年作本紀十列傳七十謂之南史凢八代合 二書百八十篇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逺 甚唐鄭暐作史雋十卷亦記南北朝事何及李氏史 之精覈張伯玉又續史雋十卷伯玉唐人

高峻小史一百卷

峻元和中人著小史初爲六十卷餘卷乃其子廻釐 益之一以太史公書爲準作漢諸臣諸王丗家嚴整 有律是深於史者

姚康復統史三百卷

統史自開闢至隋末用編年法纂帝王政事凢詔令

所下皆書至於鹽鐵榷糴兵糧邊事無不該載以及 釋道燒煉妄求無驗者亦書之康大中中爲太子詹 事

蕭肅合史二十卷

蘇轍古史二十卷。皇朝

太史公易編年之法爲本紀丗家列傳記五帝三王 以來後丗莫能易之漢景武之間尚書古文詩毛氏 春秋左氏皆不列於學宮丗能讀之者少故其記堯 舜三代之事皆不得聖人之意戰國之際諸子辯士 各自著書或損增古事以自信一時之說遷一切信

之甚者或采世俗相傳之語以易古文舊說及秦焚 書戰國之史不傳於民間幸而野史一二存音遷亦 未暇詳也故其記戰國有數年不書一事者因遷之 舊上觀詩書下考春秋及秦漢雜錄記伏犧神農訖 秦始皇帝爲七本紀十六世家三十七列傳謂之古 史追錄聖賢之遺意以明示來世至於得失成敗之 際亦備論其故嗚呼由數千嵗之後言數千歲之前 其詳不可得矣幸其猶有存也而或又失之此古史 之所爲作

資治通鑑

[編輯]

皇朝端明嚴學士司馬光治平中受詔編焦歷代君 臣事跡許自選辟官屬於崇文院置局腔盛初 神宗皇帝御製序賜名資治通鑑命經筵進讀及光 補外聽以書局自隨元豐七年書成上起戰國下終 五代凢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分二百九十四卷又略 舉事自爲目錄三十卷參考羣書訂其同異爲考異 三十卷

資治通鑑舉要曆八十卷

司馬公既著通鑑患其書浩大難於易見而目錄第 撮取精要之語無復首尾晚乃著是書

資治通鑑外紀十卷

皇朝劉恕撰初司馬公受詔修歷代君臣事跡辟恕 於史局公退居洛陽恕歸江東仍隷局中嘗謂司馬 遷史記始於黃帝其包犧神農闕而不錄公爲歷代 書而不及周威烈王之前以包犧至未命三晉爲諸 侯可爲前紀 本朝 一祖 四宗一百八年可爲後紀將俟書成有請於公及恕 病廢又在逺方不可得國書絕意於後紀乃更前紀

曰外紀如國語稱春秋外傳之義也又有目錄三卷 起包犧氏訖周威烈王二十二年恕字道原京兆人

通鑑參據書

[編輯]

史記、前漢書

後漢書、三國志

晉書、南史

北史、齊書

周書、宋書

梁書、陳書

隋書、新舊唐書

宋略、新舊五代史

魏氏春秋、唐錄政要

天寶故事、後史補

袁宏漢紀、荀悅漢紀

太清紀、十道志

祿山事跡、李昊蜀書

高峻小史、世語

漢武故事、文貞公傳錄

天寳西幸記、毛文錫紀事

華陽國志、國典

魏文貞公故事、叚秀實別傳

續漢書、三十國春秋

平陳記、玄宗幸蜀記

續漢志、晉春秋

大業略記、梁功臣列傳

薊門紀亂、東觀記

十六國春秋、通暦

朝野僉載、河洛春秋

收復卭州壁記、張璠漢記

職官志、大業雜記

潘薳紀聞、汾陽王家傳

五代通錄、漢晉春秋

後魏書、隋季革命記

宜都內人傳、顏氏行狀

閩中實錄、九州春秋

玉泉子聞見錄、河洛行年記

陳氏別傳、李太尉南行錄

王氏啓運圖、紀年通譜

通典、創業起居注

張彭耆舊傳、會稽錄

嘉號錄、燕書

貞觀政要、狄梁公傳

句延慶耆舊傳、勤王錄

山陽公載記、修文殿御覽

壺關錄、松䆫雜錄

徐鉉吳錄、九國志

胡沖吳曆、獻帝起居注

唐暦、景龍文館記

十國紀年、馬氏行年記

英雄記、前涼錄鈔

太宗勳史、開天傳信記

咸通解圍錄、王舉大定錄

江表傳、後魏序紀

革命記、昇平源

唐年補錄、湖湘馬氏故事

獻帝春秋、十六國春秋錄

唐朝年代記、次柳氏舊聞

續寳運錄、華嶠譜敘

唐統紀、明皇雜錄

北夢瑣言、金鑾宻記

御史臺記、閩錄

唐餘錄、歷代年號

集賢注記、見聞錄

劉氏興亡錄、韋曜吳書

劉餗小說、虞喜志林

編遺錄、孫盛雜語

伽藍記、唐要會

五代會要、妖亂志

寰字記、吳錄

三國典略、唐聖運圖

鮮于仲通碑、吳越備史

虜庭雜記、徐鉉江南錄

䧟蕃記、貞陵遺事

谷況燕南記、續牛羊日曆

五代史闕文、洛中紀異

王貴妃傳、劇談

錢易家語、啓國實錄

正閏位曆、五代史補

西南備邊錄、備史遺事

晉陽見聞錄、玉堂閑話

興元聖功錄、開成紀事

忠懿王勳業志、兩朝獻替記

戊申英政錄、三楚新錄

雲南別錄、何氏姓苑

續貞陵遺事、唐年小錄

金華子雜編、甘露記

錢氏慶系圖譜、韋奉天錄

常待言旨、林恩補國史

皮光業見聞錄、家王故事

奉天記、劉展紀亂

李絳論事、唐闕文

貢奉錄、上清傳

蒲山公傳、後唐懿祖紀年錄

唐末汎聞錄、因話錄

建中實錄、會昌一品集

北蕃君長錄、南唐近事

唐諌諍集、鄴侯家傳

唐末見聞錄、東觀奏記

江表志、牛羊日曆

雲漢友議、唐列聖實錄 自高祖至昭 哀凢二十丗

敘訓、邠志

皇華四達記、彭門紀亂

河南記、平剡錄

長曆、驚聽錄

南詔錄、韓愈集

李白集、白居易集

杜牧集、張九齡集

陳子昂集、獨孤及集

劉琨集、高郢集

鄭畋集、顧況集

賈至集、柳宗元集

大中制集、先賢行狀

馮涓大㕔壁記、蜀德政碑

吳融生祠堂碑、陳子昂德政碑

何進滔德政碑、鄭畋行狀

征夭賦、武威王廟碑

真宗初命編修君臣事跡謂輔臣曰宴享一門所錄 唐中宗宴飲韋庶人等預會和詩與臣寮馬上口摘 含桃事皆非禮也已令削之又曰所編事跡蓋欲垂 爲典法異端小說咸所不取編修官上言近代群臣

自述楊歷如李德裕文武兩朝獻替記李石開成承 詔錄韓偓金鑾宻記之類又有子孫述先德敘家丗 如李繁鄴侯傳柳氏序訓魏公家傳之類隱己之惡 攘人之善並多溢美故匪信書又僣僞諸國各有著 撰如僞吳錄孟知祥實錄之類自矜本國事或近誣 其上並所不取其餘三十國春秋河洛記壷關錄之 類多是正史已有秦記燕書之類出自僞邦商芸小 說談藪之類俱是談諧小事河南志邠志平剡錄之 類多是故吏賔從述本府戎帥征伐之功傷於煩碎 西京雜記明皇雜錄事多語恠奉天祿尤是虛詞盡

議採收恐成蕪穢從之書成賜名冊府元龜所遺既 多亦失明白如司馬公通鑑則不然今人但以爲取 諸正史予甞窮極通鑑用工處固有用史用志傳或 用他書萃成一叚者則其爲功切矣其所採取亦博 矣乃以其所用之書隨事歸之於下凢七年而後成 通鑑中所引援二百二十餘家試以唐一代言之敘 王丗充李宻事用河洛記魏鄭公諌爭用諌錄李絳 議奏用李司空論事睢陽事用張中丞傳淮西事用 涼公平蔡錄李泌事用鄴侯家傳李德裕太原澤潞 回鶻事周兩朝獻替記大中吐蕃尚婢婢等事用林

恩後史補韓偓鳳翔謀畫用金鑾宻記平龐勛用彭 門紀亂討裘甫用平剡錄紀畢師鐸呂用之事用廣 陵妖亂志皆本末粲然則雜史鎖說家傳豈可盡廢 今錄於前使觀者知其功力如此不敢率於展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