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向大寨式的縣邁進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向大寨式的縣邁進

——河南省新鄉縣在學大寨運動中推廣當地先進典型經驗的調查報告
新華社通訊員 新華社記者
1971年6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中,各地都湧現出一批大寨式的先進典型。如何把這些單位的先進經驗在本地迅速推廣,推動學大寨運動深入發展?河南省新鄉縣革委會在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這個縣的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深入一點,取得經驗,推動全般」的教導,兩年多來,堅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以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為綱,認真總結和推廣本地七里營人民公社劉莊大隊學大寨的先進經驗,使原來的一批中間隊和後進隊迅速趕上先進,全縣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革命景象。一九七○年,全縣十一萬五千畝棉田,平均畝產皮棉一百三十八斤;三十四萬五千畝糧田,平均畝產糧食五百零六斤。糧、棉產量都跨過了《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

找出典型經驗推不開的關鍵

[編輯]

劉莊,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臨視察過的七里營人民公社中的一個大隊。這個大隊的廣大貧下中農和社員群眾,在大隊黨支部的帶領下,緊跟偉大領袖毛主席,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早在一九五七年,糧食畝產就跨《綱要》,皮棉畝產超百斤。毛主席發出「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後,他們懷着對毛主席的深厚無產階級感情,以大寨為榜樣,進一步掀起了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眾運動,狠抓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堅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糧棉產量連續十四年穩產高產。一九七○年,糧食畝產達到一千三百三十斤,皮棉畝產二百零四斤,成為河南省農業學大寨的一面紅旗。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前,新鄉縣舊縣委也曾經推廣過劉莊的經驗。但是,成效不大。一九六九年春天,新鄉縣革委會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的路線指引下,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為什麼劉莊的經驗在全縣長期推不開?為什麼毛主席關於「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在新鄉縣得不到落實?到底問題在那裡?他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你對於那個問題不能解決麼?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的偉大教導,決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尋找問題的癥結和解決的辦法。他們在七里營公社宋莊大隊的調查,使他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宋莊開始推廣劉莊的經驗時,只看到劉莊莊稼綠,不看人的思想紅,只看糧棉產量高,不看方向道路正,沒有學到根本上,結果,劉莊的經驗在這個隊也是推不開。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這個大隊的黨支部認真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多次到劉莊大隊學習他們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在「用」字上狠下功夫的經驗;進行階級教育,狠抓階級鬥爭的經驗;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鞏固發展集體經濟的經驗,在全隊認真推廣。劉莊的經驗很快在宋莊開花,使宋莊的面貌迅速發生變化。一九六八年,皮棉畝產達到一百七十六斤,糧食畝產達到一千三百二十五斤。

總結了宋莊大隊推廣劉莊經驗的全過程,縣革委會深刻認識到:先進的典型是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代表,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榜樣,推廣先進典型經驗,是一場嚴肅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他們對照宋莊,回顧以往縣領導班子在推廣劉莊經驗上走過的道路,深深感到:劉莊的經驗過去長期沒有在全縣推開的關鍵是,縣領導班子受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生產第一」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謬論的毒害,沒有把先進典型提高到方向道路上來認識,在推廣過程中,沒有深入實際,扎紮實實地抓根本,抓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而是就生產抓生產,只抓糧、棉、油,不抓敵、我、友,所以,儘管費了很大勁,劉莊的經驗還是推不開。大家聯繫思想實際,狠批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進一步提高了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他們滿懷信心地說:宋莊能把劉莊大隊的經驗很快學到手,我們也一定能把劉莊的經驗迅速在全縣推廣。於是,縣革委會領導成員分別深入到各社隊,抓根本,抓班子,抓路線,抓政策,把全縣學大寨的群眾運動迅速推向了新階段。

狠抓階級鬥爭,搞好基層領導班子的革命化建設

[編輯]

新鄉縣革委會在推廣劉莊大隊學大寨經驗的過程中,狠抓了階級鬥爭,加強了基層領導班子的革命化建設。

隨着縣革委會認真推廣劉莊的經驗,一個學大寨趕劉莊的群眾運動,在全縣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了。但是,運動發展不平衡。大多數大隊學得好,學出了成績,而有些大隊卻學不進。原因在那裡?縣革委會主要領導成員遵照毛主席關於「調查就是解決問題」的偉大教導,深入到這些大隊,一個隊一個隊地調查研究。發現這些隊資本主義傾向嚴重,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受不到打擊,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幹部和貧下中農得不到支持。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局面呢?縣革委會通過調查分析,看到這些大隊存在的問題是:有極少數隊被階級敵人採取打進來、拉出去的辦法,篡奪或操縱了領導權,階級敵人破壞學大寨,反對推廣劉莊的經驗;有的隊領導班子成員階級鬥爭觀念不強,對好人好事不支持,壞人壞事不鬥爭,學大寨不認真,推廣劉莊經驗不熱心;有的隊領導班子不穩定,「一茬莊稼,一茬幹部」,領導班子成員缺乏學大寨,趕劉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長遠打算;還有的隊領導班子不團結,成員間互相鬧意見,影響了學大寨、趕劉莊。

這些情況說明,要想在這些大隊把劉莊大隊學大寨的經驗推廣開來,必須解決領導班子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此,縣革委會緊緊抓住階級鬥爭這個綱,派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或得力幹部,深入這些後進大隊蹲點,把在這些後進隊中推廣劉莊經驗,同開展「一打三反」運動、整黨建黨結合起來,對症下藥地、一個隊一個隊地整頓領導班子,狠抓這些後進隊的領導班子革命化建設。小吉公社秦村營大隊的領導權一度被一個反革命分子所篡奪。這個反革命分子打擊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黨員、幹部,支持地富分子翻案。結果,這個大隊的集體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泛濫,糧食畝產只有二百三十七斤,皮棉畝產二十四斤。一九七○年,小吉公社革委會主要領導成員到這個大隊蹲點,他放手發動群眾,揭開這個大隊的階級鬥爭蓋子,整頓了領導班子,清除了壞人。整頓後的大隊領導班子,帶領群眾鬥爭了搞翻案活動的地富分子,批判了資本主義傾向,認真推廣劉莊的經驗,深入學大寨,當年糧食畝產達到五百七十一斤,皮棉畝產一百三十斤,做到糧棉雙跨《綱要》,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兩年多來,新鄉縣革委會抓的七十個後進大隊,已有六十四個趕上或超過先進隊,其餘六個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實踐證明,只要緊緊抓住階級鬥爭這個綱,大力加強基層領導班子的革命化建設,當地學大寨的先進典型經驗,就能迅速推廣,學大寨的群眾運動就能蓬勃發展。

重要的問題是堅持路線教育

[編輯]

「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經過「一打三反」、整黨建黨運動,整頓了基層領導班子,新鄉縣學大寨趕劉莊的群眾運動進入了新的階段,出現了先進更先進,中間趕先進,後進變先進的大好局面。但是,怎樣鞏固和發展這種大好形勢,使各個大隊都能象劉莊大隊那樣,始終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前進呢?縣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運動在發展中,又有新的東西在前頭,新東西是層出不窮的。研究這個運動的全面及其發展,是我們要時刻注意的大課題」的教導,不斷地深入各種不同類型的大隊,調查了解學大寨趕劉莊群眾運動的發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他們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鍛煉,廣大基層幹部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有了很大提高,新成立的基層領導班子朝氣蓬勃,絕大多數大隊學大寨趕劉莊的群眾運動發展得健康而迅速,但是,也有少數隊由於劉少奇的「階級鬥爭熄滅論」和「生產第一」的餘毒尚未肅清,在大好形勢下,又出現了偏離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傾向,突出地表現在不能正確處理革命和生產的關係上,他們抓根本抓了一陣子,又去單純地抓生產。有的講生產頭頭是道,講政治穿鞋戴帽,放鬆了抓思想革命化;有的只看紅旗飄,看不見敵人在磨刀,放鬆了對敵鬥爭;有的光看收入多少,不看方向道路,放鬆了批判資本主義傾向;有的在糧、棉雙高產的成績面前,產生了驕傲自滿情緒,停止不前。縣革委會認真分析了這些情況,認識到:這是在新形勢下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的反映。它充分說明,新的領導班子面臨的根本問題,仍然是執行什麼路線的問題。要推廣劉莊經驗,堅持學大寨,最根本的是要象劉莊大隊那樣,對領導班子加強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家繼續革命的覺悟和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否則,有些基層幹部就會在「階級鬥爭熄滅論」和「生產第一」的餘毒毒害下,慢慢迷失方向,走到邪路上去,這樣的隊,生產一時上去了,也還會再掉下來。

根據這種認識,縣革委會在推廣劉莊經驗的過程中,把對廣大基層幹部進行路線教育放在首位,他們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習班,組織廣大基層幹部認真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廣泛深入地進行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教育。大家聯繫本社本隊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實際,回顧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史,狠批劉少奇的「階級鬥爭熄滅論」和「生產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深刻認識到: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中,階級和階級矛盾的長期存在,決定着階級鬥爭的長期性,決定着黨內兩條路線鬥爭的長期性,決定着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的必要性和持久性。

隨着路線教育的深入開展,大大提高了廣大幹部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保證了學大寨趕劉莊的群眾運動不斷向縱深發展。

由於狠抓了路線教育,提高了繼續革命的覺悟,一些有驕傲自滿情緒的大隊,也對自己一分為二,丟掉包袱,繼續前進。戚莊大隊一九六九年認真推廣劉莊經驗,扎紮實實學大寨,當年皮棉畝產由上一年的一百五十七斤猛增到二百二十二斤,超過了劉莊,糧食畝產也由上一年的六百六十三斤增長到九百九十斤,跨過了「長江」。這時,這個大隊有些幹部和社員就認為產量比劉莊高了,沒啥再可學的了。針對這種情況,縣、社領導幹部在這個大隊開展路線教育中,幫助大隊領導班子實行開門整風,組織他們學習毛主席有關戒驕戒躁、繼續革命的教導,啟發他們和劉莊比思想,比風格。有件事對他們震動很大。劉莊大隊的社員和幹部,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年年超額完成徵購任務,支援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而戚莊大隊一九六九年豐收後,留下的棉種沒種完,榨了八百斤油。當時有些幹部沒有想到把這些油賣給國家,卻主張拿到市場上去賣高價。從這件事上他們找到了和劉莊的差距。全隊幹部、社員深有體會地說: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萬里,俺比劉莊產量雖高,但思想卻比人家低。他們表示一定要謙虛謹慎,向劉莊學習,繼續革命,不斷前進。由於提高了繼續革命的覺悟,克服了自滿情緒,一九七○年,戚莊大隊革命、生產繼續發展,皮棉畝產達到二百二十六斤,糧食畝產又提高到一千零六十斤。

路線教育抓得緊,幹部群眾覺悟高。現在,新鄉縣人民在中共新鄉縣委和縣革委會領導下,正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奮勇前進,他們決心儘快地把新鄉建設成大寨式的縣。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