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易闡真/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

䷰上兌下離(革卦第四十九)

[編輯]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

革者,去而不用之義,所以去舊也。卦德上兌悅、下離明,悅本於明,以明制悅,悅而不得有妄,明而不得有昧,明中出悅,悅中有明,故謂革。

卦象兌為西方金,離為南方火,以火煉金,金遇火而生明返陽,火遇金而入庫返本,亦革之義。此煆煉陰氣之卦,承上困卦而來。困者,險中出悅,所以取坎中真陽以出險也。然能取坎中真陽,而不能複離中真陰,金丹不結,仍不得悅,此明中出悅之道,不可缺也。明中出悅,鍛煉陰氣之功也。鍛煉陰氣,是鍛煉己之私慾,無我之謂也。

人為萬物之靈,秉天地陰陽五行之正氣而生,當有生之初,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至善無惡,真性炯炯,虛靈不昧,喜怒哀樂,不著於心,富貴窮通,不動其意,虎兕不能傷,刀兵不能加,水火不能浸,生死不能累,饑只食,寒只衣,無思無慮,德本明也。及至二八,陽極生陰,後天用事,氣質之性發,知識之竅開。當斯時也,惟天縱上智之聖人,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能保先天之真,而不為後天所傷。其次,中下之人,鮮有不為後天所規弄者。

自此而後,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認假為真,棄正入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性相近而習相遠,明德有傷,新者積而成舊,淨者染而有垢,此舊染之汙,所由來也。原其有舊染之汙者,皆由有己,一有其己,則道心昧而人心生,明非所明,悅非所悅,順其所欲,無所不至矣。

革者,即革其己之不明,以複於明耳。然欲革其己之不明,須要己先能明,己既能明,則信於革,而己之不明可革矣。是以革之道,已日乃孚也。

日者,明之象。孚者,信之謂。不明不信,能明乃信,明之信之,初念已真,未有不能革己者。是以革有元亨之道也。但革雖有元亨之道,又須革之得正,若是非不分,真假罔辨,一概革之,入於頑空寂滅之學,不正即不利,不利仍是不元亨,惟以正而革,克己復禮,去妄存誠,煆去後天一切滓質,現出先天一靈真性。到此地位,還原返本,渾然天理,純白無玷,有己之悔可亡矣。是道也,非知之艱,行之維艱,是在人之能信於革耳。

初九,剛而不明,不能逆革其內,乃順革於外,如鞏用黃牛之革,顧外失內,固執不通。此捨本逐末之革也。

六二,虛心自處,明於革而先能去其私慾,私慾能去,則無己,無己則有人,有人則以己求人,即能實腹,實腹而己愈明,是以征吉,而且無咎。此虛心求明之革也。

九三,剛而太過,只知革人,不知革己,雖革事得正,亦有凶屬。蓋以不能革己,即欲革人,不但人不受我革,且將有言來革我,雖欲不自革而不能。是以革言三就也。三就之革,可信其終於不能革己矣。此自大自尊之革也。

九四,有剛不用,是以有悔可亡,悔出於不信革己。若信革己,剛即能柔,可以變化氣質,而不為陰陽所拘,豈僅有己之悔可亡,方且有改命之吉。此剛以柔用之革也。

九五,陽剛中正,主宰在內,扶陽抑陰,開生門、閉死戶,留人道、塞鬼路,一切客氣,自消自化,如虎威常在,不變之變,無容占信其已革矣。此大人用剛有為之革也。

上六,在革之終。柔而得正,煉己功勤,虛極靜篤,如豹不威之變,誠中達外,氣質俱化,根塵全消,淨倮倮、赤灑灑,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矣。此君子用柔無為之革也。然用柔無為之革,惟有信心之君子能之,一切不信心之小人,則不能。蓋小人者,革面不革心,志念不堅,有始無終,必落空亡而致凶。君子者,永居於貞,志念良久,愈久愈力,終必成道而得吉。此邪正結果之革也。

六爻俱有革道,是非不等,總以無己為歸著,若稍有一點己在,革去而又來,陰氣不盡,陽氣不純,古經所謂「七返還丹,在人先須煉己待時」者,正欲其革去一切舊染之行,不使有絲毫之疵,留於方寸之中也。

䷱上離下巽(鼎卦第五十)

[編輯]

鼎:元吉,亨。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鼎者,烹煎鍛煉之器,所以取新也。卦德上離明、下巽入,巽進而生明,其心日下,其明日增,下而又下,增而又增。且卦體二五,虛實相應,明中能虛,巽中能實。虛明,則明無不照,而富貴窮通不能動其心。實巽,則德無不修,而吉凶禍福不能亂其性。巽進而生明,虛明而巽進,虛實相濟,如火得木而光華倍增,如木遇火而濁氣悉化,有煆煉烹煎之義,故謂鼎。此煆煉大藥之卦,承上井卦而來。井者,巽進而通險,險通則後天所陷之真陽已出,大藥已生,可以巽進其明,運火煆煉矣。鍛煉之功,所以消化陰氣、堅固陽氣,使生者而熟,舊者而新,能以明心,能以凝命,是以鼎本元吉,而又有亨道也。

元者,善之長生之機。鼎之烹煎大藥,即烹煎此生機不壞,萬劫長存耳。但是道也,有火候,有次序,毫髮差殊,金丹不成,是在人先須窮究實理耳。

初六,在鼎之下,為下德之人,性質昏愚,其趾多顛而不正,欲立其鼎,不利於取新,利於去舊,能去其舊,則否出而趾不顛,周周正正,止於其所而不遷,如妾本下賤,生子則貴,亦可無咎,其初之有顛矣。此煉己之事,為立鼎之初功也。

九二,剛而得中,真陽返回,已實其腹矣。腹既能實,道心常存,人心不生,如我仇有疾,不我能即矣。此養道心,自無人心也。

九三,獨剛無柔,實腹之後,不知虛心,是革去鼎耳,雖能了命,未能了性,其行塞窒,不能通前達後,壽同天地一愚夫,如不食雉膏也。幸其剛而守正,方雨行塞,有虧即悔,悔則自能虛心,既能虛心,其行不塞,由了命而又了性,終得以吉全之。此有道心,又虛人心也。

九四,由巽入明,金丹有象,正當防危慮險,用天然真火,煆盡後天群陰之時,乃剛為柔牽,鼎足又折,起人心而傷道心,如公餗覆傾命寶,得而復失,形雖存而神已喪,其凶不可言矣。此起人心,有昧道心也。

六五,柔順得中,虛人心而用道心,如鼎黃耳、金鉉也。黃耳者,鼎耳之中虛。金鉉者,鼎扃之中實,鼎耳貫鼎扃,剛柔相濟,虛實相應,火即是藥,藥即是火。當此之時,利於貞一不二,防危慮險,不必分外增減矣。此虛人心而養道心也。

上九,在鼎之終,鼎新之功已盡,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靜則無為,動則自然,剛即是柔,柔即是剛,不用剛而剛全,不用明而明通,已到至誠可以前知地位,如鼎之玉鉉也。鉉而至玉,剛柔如一,氣質俱化,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乃修道之極功,聖賢之全能,超出乎陰陽之外,而不為陰陽所拘,是以大吉無不利。此道心人心俱皆混化也。

修鼎之功,有剛有柔,有進有退,有增有減,不到有無不立,神化不測之地,不為極功。若不知剛柔、進退、增減之法,不落於三之鼎耳革,即歸於四之覆公餗,毫髮之差,千里之失。修道者,可不巽緩進明、謹慎火候乎。

䷲上震下震(震卦第五十一)

[編輯]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

九四,震遂泥。

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兇。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震者,動也。取象為雷,卦體一陽生於二陰之下,靜中有動,二震相合,由此動而達彼動,由彼動而生此動,千動萬動,總是一動,故謂震。此動而行道,恐懼修省之卦,承上革卦而來。革者,由明得悅,以火煉金,革去舊染也。革去舊染,非是忘物忘形,灰心息念之謂,須要在動中革去,方能濟事。

蓋大道活活潑潑,不色不空,依世法而修道法,借人事而修天德,有為無為,了性了命,無窮事業,盡要在動中做出,是以震有亨道也。但動有內動、有外動。內動者,內念之動;外動者,物來之動。內動屬我,外動屬彼。內動真,則外動亦真;內動假,則外動亦假。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內動也。恐懼乎其所不聞,恐懼乎其內動也。

內無妄動,自有真動,真動之動,終日動未嘗動,以是而應外來之動,皆以無心應之,是以震來虩虩、笑言啞啞也。震來者,靜中忽有動來也。虩虩者,懼貌。啞啞者,笑聲。人之一念之善,道心發現,便是天堂;一念之惡,人心做作,便是地獄。地獄天堂,非世間所有,皆在人心生出,念之善惡,邪正分之,生死關之,有念而能修省之。

惡念漸去,善念漸生,久之念念相續,皆歸於正,則道心常存,人心不起,浩氣充塞,主人公穩坐中央,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一切事物之來,言笑自若,啞啞應之,付於無心而已。雷震驚百里,亦不喪匕鬯矣。匕者,箸也。鬯者,美酒也。雷震百里,其聲至大,易足驚人,遇此而能不喪匕鬯,則其聲色貨利,富貴窮通,一切逆順境遇,必不能動於中矣。

蓋君子懼內動,不懼外動。懼內動者,養其氣也。不懼外動者,不動其氣也。內能養氣,外不動氣,時動則動,時不動則不動,與雷同道,與時偕行,千動萬動,懼是真動,何礙於動。震之亨者,正在此也。

初九,在動之初,而能戒慎恐懼,於不睹不聞之中,是以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也。先虩虩者,辨別是非,謹之於始也。後啞啞者,得心應手,全之於終也。先懼後喜,動之而最吉者。此剛而得正之動者也。

六二,以柔乘剛,妄想太高,行其所不能行,是有失主意,動其危厲之億,如喪貝登躋於九陵之上矣。幸其柔而守正,雖億而不敢妄行,即此便是生意,不必再尋生意,而危厲可無,是以勿逐七日得。此柔而恐懼於內動者也。

六三,柔居剛位,既懼己之無能,又懼事之犯難,內外一懼,蘇蘇戰傈,身心不能自主矣。然性柔志剛,能親有道之士,借剛濟柔,不能行者亦能行,是以震行而得無眚。此柔而恐懼求人者也。

九四,剛居不正,又在二陰之間,日與小人為伍,有行道之力,而無行道之志,是遂泥之動,一步不能前進矣。此剛而不知恐懼者也。

六五,獨柔無剛,有動之時,無動之德,往億來億,億而不果,恐懼危厲之億,何濟於事?幸其柔而得中,不敢妄為,無喪行於外,有懼事於內,亦不失其柔之本質。此柔而恐懼謹外者也。

上六,在重震之上,內外一懼,而無實行,是以震索索,視矍矍也。索索矍矍,懦弱無能,以一懼而終其事,不能遠達,無凶而亦有凶。然在外動之極,震不於其躬,於其鄰,本有咎者,亦可無咎。無咎者,以其懼人,不敢為惡。則賢人君子,必將導引為善,是以婚媾有言矣。此柔而恐懼於人者也。

六爻皆有懼道,或內懼,或外懼,或致凶,或無咎,皆為修省得吉之道。求其懼於內,而不懼於外,謹於始而能全於終者。其惟初九之一爻乎?

然則,修省之道,必以內懼外不懼為貴。內懼者,謹之於內也。外不懼者,見之於行也。先恐懼而後修持,一切外物,不得而動之,可以盡性,可以至命,順之逆之,無可無不可矣。

䷳上艮下艮(艮卦第五十二)

[編輯]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初六,艮其趾,無咎,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六四,艮其身,無咎。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艮者,止也。取象為山,卦體一陽止於二陰之上,陽尊陰卑,陽統陰而陰順陽,陽不為陰所傷,內止外止,止於內而又止於外,一止而內外貫之,故謂艮。此靜以養氣,擇善固執之卦,承上鼎卦而來。鼎者,巽進而生明,明出於巽,明而無處不通,無處有傷,烹煉大丹之功。然欲烹煉大丹,非擇善固執,止於其所者不能。止於其所,非空空無為,其道有行有止,行之止之,皆止於其所也。卦德內止者,止而止於其所也。外止者,行而止於其所也。止以養所止,行以驗所止,以此止而通彼止,以彼止而達此止,行止皆歸於一止。止而又止,如以此止背彼止,故謂艮其背。以止背止,是由止而行,行以驗止,行止相連,止而不入於空寂,行而不涉於放蕩,行即是止,止即是行,止固止,行亦止,內外一止,止於其所而不遷,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也。不獲其身者,無我也。行庭不見人者,無人也。凡人有人我之分,內外之別者,由於有心,有心則有我,有我則有人,有我有人,不知其所止矣。能艮其背,則人我之心俱化,無人我之心,則人心去而道心生,只有一理,以理行止。

靜則守正,以理而止,不由身而止,止其所,內不知有身也。動則行正,以理而行,不順人而行,止其所,外不知有人也。無我無人,既能止內,又能止外,動靜隨時,內外合道,行之止之,皆出無心,一理而已。更何有咎之不無乎?

學者能於艮其背上用功夫,止於其所,不動不搖,則得其一而萬事畢,何患金丹不結、大道不成乎?

初六,自卑自下,不敢妄動,如艮其趾也。止之於趾,非禮不履,初念已真,止而即能無咎。然柔者多無主宰,恐有止而不固之嫌,惟利於永貞,久於其道,方能始終而無一咎矣。此恆久守正之止也。

六二,柔而無剛,止之不固,稍進於上,如艮其腓也。腓不自行,隨足而行,止之於腓,由於無則明者以拯援,是以其心不快,不得不止耳。此柔而勉強之止也。

九三,剛而不柔,躁動無忌,如腰夤也。知進而不知退,必敗其剛,有限而止,如列其夤也。列夤之止,其厲在於薰心好勝,急欲成功耳。此剛而勉強之止也。

六四,柔而守正,雖動而不易其方,如艮其身也。能止於身,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是以無咎。此柔而治己之止也。

六五,柔而得中,止於內,而又止於外,如艮其輔也。輔口開即動,止之於輔,口不妄開,必言不妄發。即或有言,是有序之言,或言而益於世道人心,或言而關乎身心性命,自不能行、引人於善,亦積功立德之事,本有悔而悔可亡。此柔而益人之止也。

上九,在重艮之上,既能內止,又能外止,內外一止,是謂敦艮。止而至敦,剛柔悉化,性定情忘,止於至善之地而不遷,無生無滅,如崇高大山,與天地同長久。此全始全終之止也。

然則,止於其所之道,必須有為無為,行止如一,陰陽混化,止於至善無惡之地,方為極功。若不到至善無惡之地,未雲全吉。修道者,可不知其所止之地乎?

䷴上巽下艮(漸卦第五十三)

[編輯]

漸:女歸吉,利貞。

初六,鴻漸於幹,小子厲,有言,無咎。

六二,鴻漸於磐,飲食衎衎,吉。

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兇。利禦寇。

六四,鴻漸於木,或得其桷,無咎。

九五,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漸者,徐緩不速之義。卦德上巽入、下艮止,止於其所而徐入,故謂漸。此循序漸修之卦,承上震卦而來。震者,動而修省,不妄動也。不妄動,則戒慎恐懼,剛氣在內,心堅志遠,可以修金丹有為之道矣。有為之道,乃後天中返先天之道。返先天,所以使無者而複有,去者而仍還也。無者使有,去者仍還,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火候細微,工程攸遠,必須循序漸進,方能深造自得。

卦之剛止於內,柔巽於外,以剛用柔,借柔養剛,實以虛用,虛以實行,剛柔相當,虛實兼該,如二五陰陽相應,真陰真陽,自然匹配,非若假陰假陽;強求之合。是道也,如女歸之道也。凡女歸男,男先求女,用媒妁以通信,兩家無嫌,然後女歸男家,男貪女愛,生子生孫,夫妻偕老,此女歸之吉,即男子之吉。若男不求女,女先求男,不用媒妁,私通苟合,急欲速成,不但女不吉,即男亦不吉,男女俱皆不吉,不過遂一時之樂,久必敗事。故修道者,用漸修之功,不求速成,剛以柔用,如以男求女也。不急不緩,循序而進,愈久愈力,如用媒妁以禮通信也。功夫到日,由勉強而歸自然,陰陽相合,剛柔混成,一粒靈丹,自虛無中凝結成象,如女歸男,男女匹配,而自生育,是以漸修之道,如女歸則吉也。

但漸道雖吉,尤利於漸之得正,若不得正,亦不得吉。彼世之爐火閨丹,著空執相之徒,有終身行之不休不歇者,何嘗不雲漸。但漸之不得其正,空空一世,到老無成,其吉安在?故必以正而漸,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自有為而入無為,由勉強而抵自然,未有大道不成者也。

初六,在漸之至下,如鴻漸於幹也。幹為水涯下流之地,漸之於幹,失其高飛之序。始不謹而終必凶,及至年滿月盡,反怨丹經之謬,是小子危厲而有言矣。有言之厲,自取之耳,與人無咎。此柔而不正之漸也。

六二,止而得中,如鴻漸於磐矣。磐為平穩之石,磐亦非鴻止之處,漸之於磐,煉己待時,虛心即能實腹,是以飲食衎衎,樂在其中,其吉可知。此柔而得中之漸也。

九三,剛而不中,漸之太高,如鴻漸於陸矣。陸為平頂之大山,漸之於陸,失其自卑登高之序,急欲成功,陰陽不和,涉假傷真,如夫征不復,貪戀外妻,婦孕不育,私通姦夫,適以取凶而已。

凶之者,以其剛道貴於止所而禦寇,不貴於自用而為寇。此剛而失守之漸也。

六四,以柔居柔,如鴻漸於木,或得其桷矣。桷為屋角之平,木亦非鴻止之處,漸之於桷,或可暫時休歇,虛極靜篤,以待陽複,自無當面錯過之咎矣。此柔而守正之漸也。

九五,陽剛中正,如鴻漸於陵矣。陵為山之高而得中者,剛漸於中,燥氣俱化,真陰真陽,性情和合,不復為假陰假陽所隔,如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也。真複假化,真陰真陽,兩弦之氣,結而為丹,不孕者亦孕,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其吉為何如乎?此剛柔混合之漸也。

上九,在漸之終,剛柔悉化,自卑登高,漸無可漸,聖胎完成,如鴻漸於陸,棲於平穩之處矣。漸於平穩,正當休歇罷功,修德修行,接引方來之時,是以其羽可用為儀吉。此全始全終之漸也。

六爻俱有漸道,惟初之太弱,三之太剛,非漸之吉道,其餘四爻,皆循序漸進之功,或柔或剛,各隨時而行,漸進之全體,大用畢露矣。

䷵上震下兌(歸妹卦第五十四)

[編輯]

歸妹:征兇,無攸利。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歸妹者,交合不正之義。卦德上震動、下兌悅,內悅而外動,以動而遂說,順悅之動,如以女求男,陰先陽後,交合不正,故謂歸妹。此假中求真之卦,承上艮卦而來。艮者,止於其所,去其不正之悅,非禮之動耳。

人當先天未破,後天未交之時,陰陽合一,陽統陰而陰順陽,一氣流行,生機不息,渾然天理,不待人力而自交者也。及其後天用事,先天真陽走失於外,識神借靈生妄,陰差陽錯,五行相戕,欲動情生,心與物交,由內以悅外,因外以動內,我家之陽,皆為他家所消矣。

我家者,東家,屬震。他家者,西家,屬兌。東家為主,性也。西家為客,情也。以兌求震,是以情亂性,客氣賊害主氣矣。且兌為金,主刑殺。震為木,主生德。以刑殺而克生德,陽氣日消,陰氣日長,消而又消,長而又長,陰純陽盡,雖欲不死而不能。是以歸妹征凶,無攸利也。然歸妹以兌求震,雖交合不正,聖人有後天中返先天之道,若以震家而求兌家,不但不為兌金所克,而且能盜兌中攝去之真陽,複還於震,情來歸性,刑化為德,木性愛金順義,金情戀木慈仁,金木交並,性情相合,由不正而仍歸正,還元返本,聖胎凝結,逢凶化吉,無攸利者,而亦無不利矣。試明不正中之正。

初九,剛而居下,如歸妹以娣,娣為從嫁之妻,妹以娣自屈,時不正而德正,非禮不履,又如跛而能履,外物不得點染,以是往而修道,悅所當悅,未有不致其吉者。此時不正而能守正者也。

九二,剛以柔用,外暗內明,如眇而能視,抱道幽居,守貞不二,以性命為一大事,自有真樂,不戀假樂,無時不貞,無事不利。此能守正而不入不正者也。

六三,柔而不正,務外失內,認假傷真,自取下賤,如歸妹以須矣。若能反而悔悟,以須歸娣,親近賢人,雖不能入於聖賢大道,亦可免其不正之愆。此反不正而就於正者也。

九四,剛居於柔,煉己待時,如歸妹愆期,遲歸有時也。愆期者,一非時不動,去人心也。遲歸者,動必有時,複道心也。去人心,複道心,所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者在是。此由不正而待時複正者也。

六五,柔順虛心,屈尊下賢,由不正而求其正,如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借人濟己,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亦如月與日交,得以生明,而幾望其光之吉,不可限量。此本不正借人歸正者也。

上六,昏愚無知,誤入旁門,在後天陰陽中作活計,強求強合,妄冀長生,反而促死。如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私通苟合,一旦事敗,性命有傷,其無攸利可知,此終歸不正,不知反正者也。

然則,順其後天陰陽者,終落空亡,逆其先天陰陽者,必歸實濟。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逆運之道,豈易知哉。

䷶上震下離(豐卦第五十五)

[編輯]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無咎,往有尚。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鬥,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無咎。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鬥,遇其夷主,吉。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

豐者,盛大也。卦德上震動,下離明。明以運動,動本於明。明動相濟,明大而動大,故謂豐。此運火防危之卦,承上漸卦而來。漸者,止而巽行,所以循序漸進,不使火候有差耳。火者,明之象,運火即運明也。明為覺察之德,能覺則有道心而神知,能察則無人心而心明。神知心明,潛修密煉,明於動而動必明,其明日增,其動日大,明動並行,修道最易,此豐之所以有亨道也。

然明動之豐雖亨,須要知進知退,能大能小,防危慮險,方能豐者長豐,亨者長亨,如王假之有勿憂之道也。假者,大也。王者,當治道豐盛之時,諸事易於尚大,大而知保,何憂其大,勿憂之道為何道?宜日中之道也。

日為離明之象。中者,無偏無倚之謂。進明豐足,火候已到,藥物已成,急宜灶底抽薪,住火停輪,當止即止,明不過用也。明不過用,進退隨時,剛柔相當,不偏不倚,未豐者能以致,已豐者能以保,更何憂其豐而又不豐乎?

初九,在豐之初,其明不大,正當致豐之時,有應同德之賢,是遇其配主矣。遇配主而彼此資益,以增其明,雖在旬初,可以無咎,其用剛往而有尚,其理可決。此剛而致豐於始也。

六二,所應非人,不但不能增明,反蔽其明,如豐其蔀,日中見鬥矣。鬥見、日中,日光不勝鬥光,其明障蔽不通,以是往而運火行符,是非罔辨,其行犯難,必得疑疾矣。幸其真師在望,若知己不明,誠求他家之明,借剛濟柔,奮發精神,勇猛前進,不但無疑,而且致吉。此柔而借剛致豐也。

九三,用明太過,欲豐其明,反昧其明,如日中見沫矣。沫見日中,日光不勝星光,明傷極矣。原其故,只知用剛,不知用柔,只知用明,不知養明。其進銳者,其退速,如拆其右肱,自取其敗,與人無咎。此剛而不能柔之豐也。

九四,剛居動體,有近於陰,不但不能豐明,而且有以豐蔀,如日中見鬥矣。然剛而能柔,不用其明,能養其明,是以遇其夷,主吉。

夷者,視而不見,隱藏之謂。大凡真正修道之士,被褐懷玉,多隱於卑下之處,人不能識,四能遇之,彼此勸勉,養明而不用明,明自不傷,剛自不敗。此剛而能柔之豐也。

六五,柔順得中,虛心即能實腹,是以來章有慶譽也。來章者,虛實生白,神明自來也。有慶譽者,始於有作無人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也。

五在正豐之時,虛實相應。明動自然,金丹已結,正宜行無為之道,用文火以混養。此柔而無為之豐也。

上六,柔而無知,不明大道,孤寂守靜,自滿自足,虛裝門面,入於黑暗不明之地,如有屋無人,不明於始,見凶於終,豐之極,凶之極,所謂巍巍佛堂,其中無佛者即是。此柔而頑空之豐也。

然則,豐之為道,未豐須當先明後行而致豐;已豐須當住火停輪而保豐。致豐保豐,各隨其時,防危虛險,用明運火,不失之太過,不失之不及,得其中為吉歟。

䷷上離下艮(旅卦第五十六)

[編輯]

旅:小亨,旅貞吉。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僕,貞厲。

九四,旅於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上九,鳥梵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於易,兇。

旅者,過而不留之義。卦德上離明、下艮止,止以用明,明本於止,止其明而不輕用,故謂旅。此養火出塵之卦,承上歸妹而來。歸妹者,悅而妄動,順其後天之陰,埋沒先天之陽,以假為真,以苦為樂。

修道者,先須看破世事,一切萬緣萬有,以旅視之,不悅假傷真,不因外動內,明於止而止其所,止其明而明不傷,明止兼用,可以在塵出塵矣。是以旅小而得亨,旅貞而得吉也。

小亨者,以止行明,明不妄用也。貞吉者,明本於止,止於至善也。以止行明,對景而忘情,明本於止,黜聰而毀智,不動不搖,如山之穩定地上,不昏不迷,如日之光照天中,內無所動,外無所昧,有事明以應之,無事明以止之,無貪無求,不迎不隨,不留不滯。

蓋以旅之為道,一過而已,非可久戀他鄉,顧其外而忘其內,逐於末而棄其本,可明則明,雖明亦止,當止即止,雖止亦明,明止如一,有何不亨,有何不吉乎?

初六,柔而不明,不能看破世事,於止不知其所止,或旅於此,或旅於彼,瑣瑣不休,自取其災。此柔而不正之旅也。

六二,柔順得中,止於其所,如旅人即之於次,內懷資本也。有資本而和光混合,與下流同居,可以不為下流所惑,所謂「圓即圓兮方即方,教人爭得見行藏」者即此。此柔而中正之旅也。

九三,剛而不柔,不能止內,強欲止外,斷絕人事,驚愚駭俗,如旅焚其次,喪其童僕矣。焚次之旅,雖旅事得正,起人嫌疑,亦招災取厲之道。此剛而太過之旅也。

九四,剛而且明,如在處之旅,把柄在手,成己之後,又當成物,可以隨方結緣,積功累行而無難矣。然此應皆陰,雖有資斧,而無知音,不能如願,是以我心不快。自古有資斧而不能大行其道者,比比皆然。此剛而不得時之旅也。

六五,柔順虛中,如射雉一矢亡也。射雉者,不用明也。矢亡者,不用剛也。不用明而明足,不用剛而剛全,剛明俱皆不用,氣質悉化,因物付物,既不失乎己,又不背乎人,德足服眾,終得以譽名命之,此柔順而能和光之旅也。

上九,侍剛用明,自尊自大,明於責人,暗於責己,無益於彼,有傷於我,如鳥焚其巢之旅,失笑後號咷,始而用明,終而敗明,喪牛於易之凶,豈能免諸。此明而誤用之旅也。

六爻之旅,或旅於內,或旅於外,或剛於旅,或柔於旅,求其止於內而旅於外者,其惟六二,虛於己而旅於人者,其惟六五乎?知此者,可以處世不滅世,可以在世能出世矣。

䷸上巽下巽(巽卦第五十七)

[編輯]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九三,頻巽,吝。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巽者,進入也,伏下也,柔順漸進之謂。取象為風,卦體一陰伏於二陽之下,以柔道而行剛道,不急不緩,漸次而進,既內巽而又外巽,既下巽而又上巽,由近達遠,自卑登高,如風漸吹漸遠,漸吹漸高,無處不到。故謂巽。此柔巽進道之卦,承上豐卦而來。

豐者,明動合一,曲直應物,潛躍隨心,性命由我不由天矣。然明動合一之道,豈易成哉,苟非柔巽漸進之功不能。柔巽則耐久,漸進則能入,柔巽漸進,愈久愈力,工夫不缺,終必至於深造自得,是以巽小而有亨道也。但能巽雖是亨道,或知其巽而不能行其巽者有矣;或能巽下,不能巽上者有矣;或能巽上,不能巽下者有矣;或巽於順,不能勇於逆者有矣;或巽於始,不能巽於終者有矣。凡此皆不能實行巽進之道。巽而不通,求其知行兼能,剛柔並用,能上能下、能順能逆,能內能外,始終如一之巽,惟具中正之大人能之,是以利有攸往,利見大人也。

夫大人者,以性命為重,以道德為貴,視幻身如枯木,視富貴如浮雲,內常有餘,外若不足,真履實踐,漸次進步,心堅志遠,不到大道完成之後,絕不休歇,故利。若非大人,執於一偏,巽而不中不正,何能有往有利?此有往之利,必歸於大人耳。

初六,柔而無剛,逡畏不力,方進即退,終難深造。然大道人人有分,特患無志耳。果若有志,親近真師,叩求口訣,勇猛精進,如武人之貞,未有入道不利者。此柔而借剛之巽也。

九二,剛以柔用,不滿不盈,屈己下人,如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不但治己得吉,而且應人亦無咎。此剛而能柔之巽也。

九三,自滿自盈,有己無人,不能虛心請益,由下而上巽,乃自用聰明,由上而上巽,本欲向前,反成落後,是謂頻巽。巽至於頻,順者能巽,逆者不巽,或巽或不巽,適以取吝而已。此剛而不能柔之巽也。

六四,獨柔無剛,似乎柔之太過,不能深造而有悔。然柔之得正,上近五剛,巽順於上,而得上之濟,是獲上之一品也。下近三剛,巽順於下,而得下之濟,是獲下之一品也。陰居陽中,順之逆之,皆不失其正,是獲中之一品也。上、中、下三品大藥。歸於中央,陰陽混合,金丹有象,純是生機,如田中種物,無有不告成者,有何悔之不亡乎?此柔而中正之巽也。

九五,剛而能巽,惟精推一,允執厥中,是以有悔可亡,而修道無不利矣。其利者,蓋以剛而能柔之大人,能下能上,始而巽以自下,似乎用柔傷剛,是無初也。既而巽進於上,反能借柔全剛,是有終也。無初有終之象,如月之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先庚三日在於二十八,後庚在於初三,二十八微陽消於艮地,至三十光輝全隱,自二十八至三十,方三日,所謂「先庚三日」也。晦朔之半,月沾日光,陰中藏陽,至初三,現蛾眉之光於庚方,自初一至初三,方三日,所謂「後庚三日」也。先庚三日,巽藏其陽,後庚三日,巽進其陽。金丹之道先巽下而深造用其柔,後巽上而自得全其剛。陰中含陽,陽中用陰,大小無傷,至中至正,金丹凝結,剛巽之利,其吉莫大焉。此剛柔兩用之巽也。

上九,在巽之終,巽下之功已畢,柔道宜退,剛道宜進,可以點化群陰之時,不必下巽,須當上巽,居於床上矣。若固執不通,宜在床上者,終在床下。柔過於剛,陰氣不化,必致大藥得而復失,前功俱廢,貞而有凶,可於理決之,此柔過於剛之巽也。

然則,巽進漸入之道,須要識急緩、辨吉凶、知止足,可剛則剛,可柔則柔,隨時而用,巽進於剛柔中正為極功也。

䷹上兌下兌(兌卦第五十八)

[編輯]

兌:亨,利貞。

初九,和兌,吉。

九二,孚兌,吉,悔亡。

六三,來兌,兇。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九五,孚於剝,有厲。

上六,引兌。

兌者,悅也。卦體二陽在下,一陰在上,虛於外而實於內,取象為澤,其德為悅,澤之為物,所以浸潤萬物,悅成萬物者,內悅外悅,自內而達外,由外以通內,內外相合,彼此無間,故謂兌。此悅於修道之卦,承上旅卦而來。旅者,以上行明,明不妄用,有志於道,而一切外物不得移之。

夫志於道,悅於道者也。悅於道,即能行其道,是以兌有亨道也。然悅於道雖亨,尤利於貞,貞則利,而遂其悅,不貞則不利,而敗其悅,如卦象上兌下兌,六爻相並。

下兌者,內悅也,上兌者,外悅也。內悅實,則外悅亦實,內悅虛,則外悅亦虛。實者悅之真,虛者悅之假,真者悅之久遠,假者悅之不長,利於貞者,正在於此。真正修道之人,不悅於聲色貨利,而悅於仁義道德,自有真悅,不務假悅,一步一趨。皆從身心性命上用工夫,悅於始自能全於終,悅而未有不亨,亨而未有不利者也。

初九,剛而居正,悅出自然,絕無勉強,是謂和兌。悅至於和,能大能小,不傷其剛,自致其吉,此剛而有守之悅也。

九二,誠實於中,內有主宰,悅於真而不悅假,一切虛幻之事,不得而動之,其吉在內,有何悔之不亡乎?此剛而得中之悅也。

六三,柔而不中不正,不悅於內,而悅於外,舍其真而逐於假,為修道者之障礙,終於不能入道,其凶可知,此柔而務外之悅也。

九四,剛以柔用,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是謂商兌。兌至於商,不敢順悅,戒慎恐懼,不甯於處,非禮不履,如得介疾,終必有喜而遂其悅矣,此剛而能柔之悅也。

九五,自滿自盈,能剛悅而不能柔悅,終必敗。剛而不悅,是孚於剝,必有厲矣。

大凡天資聰明之人,全在虛心下氣,親近有道之士,方能受益。若挾貴挾才,直奉承而惡直言,親小人而遠君子,過日增而善日減,惡漸長而德漸消,不厲而自致厲,所謂「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此剛而自滿之悅也。

上六,悅之見外,巧言令色,人不悅而引人以悅之,此等之輩,無而為有,虛而為盈,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終於不能悅人,終於人不悅我,此柔而務外之悅也。

然則,悅有真假,是非不同,吉凶悔吝不一,總以悅之得正為貴,正則亨,不正則不亨,修道者,可不以正而悅哉!

䷺上巽下坎(渙卦第五十九)

[編輯]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初六,用拯馬壯,吉。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六三,渙其躬,無悔。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渙者,散亂不整之義。卦體下坎一陽藏於二陰之中,陽為陰所陷,上巽一陰入於二陽之下,陽為陰所傷,陰陽不交,性情各別,故謂渙。此陰陽喪亂重整之卦,承上巽卦而來。巽者,漸入真常,以其陰陽散亂,巽進以致濟耳。

人自陰陽散亂,性情遷移,道心昧而人心生,正氣傷而邪氣盛,如坎中一陽,為陰氣所陷,先天藏於後天之中矣。先天既藏,浩氣不振,陰氣用事,為善不足,為惡有餘,不至喪盡天良而不止,如巽之一陰潛生於至陽之下,暗中消陽矣。此渙之所以為渙也。

然雖已渙,聖人有濟煥之道,能使渙者而重整,濟渙之道為何道?仍不離巽進之道。所爭者順而消陽,逆則扶陽耳。能逆其巽,於後天中返先天,漸次進步,不急不緩,閑邪存誠,克己復禮,散者能聚,亂者能整,依然當日原物,始渙而終不渙,是渙中而反有亨道矣。

亨之者,事有險而心不險,外有險而內不險,借柔道而行剛道,以陽氣而化陰氣,如王假有廟。用誠格神,而神可格,亦如木順水性,利涉大川,而險可濟也。

夫人之陰陽散渙者,皆由用人心而棄道心,一行一步,俱在險地,果其用道心而去人心,在虎穴中討命寶,於龍潭裏探明珠,巽進於險而通險。逆之順之,因事制宜,道心常存,人心永滅,五行攢簇,四象和合,何渙之有?但濟渙之道,有火候、有工程、有緩急、有止足,毫髮之差,千里之失,惟利於正耳。以正而濟,急緩得法,進退合時,何不亨,何不利乎?

初六,在渙之初,道心去之未遠,人心生之末盛,若能勇猛拯濟,則回頭是岸,真寶現前,順手可得。吉即在於用壯速拯矣。此濟渙於渙初者也。

九二,陽陷陰中,人心用事,已居於渙,宜有悔者,因其剛而得中,人心雖起,道心穩定,如渙奔其機,雖有悔而悔可亡。此處渙而安於渙者也。

六三,居於險極之地,是行險而有悔者。然有應於陽,順道心而不順人心,如渙其躬矣。悔出於有人心,有人心則有身。渙其躬,是無身而無人心,無人心而道心不昧,不致悔而自無悔。此遇渙而能出渙者也。。

六四,柔而守正,煉己持心,虛極靜篤,渙散其群陰,以待陽複之時,其吉莫大焉。吉之者,以其能渙散假陰,即能複還真陽。真陽真陰,兩而相合,五行攢簇,四象和合,已散者而又聚,已亂者而仍整,大渙而仍大合,如渙有丘,匪夷所思矣。此有渙而歸不渙者也。

九五,陽剛中正,識急緩,明吉凶,去假複真,能以濟換,是以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也。

人之所以致渙而有咎者,以其誤認後天有形之假物,棄先天無形之真空,若能看破後天之假,不為後天所累,如渙其汗矣。既渙其汗而後大號其令,以正除邪,直行濟渙之道,則克己可以複禮,複禮可以為仁,心君安靜,渾然天理,止於至善一無所咎之地矣。此渙假而能全真者也。

上九,在渙之終,剛柔混合,是渙其血去逖出也。渙其血者,人心不能傷道心也。去逖出者,道心能以退人心也。道心存,人心去,即人心亦化為道心,金丹凝結,聖胎有象,始而陰陽散渙而有咎者,終而陰陽混合而無咎,此渙終而仍得合者也。

然則,人心生而道心即去,道心生而人心即去,人心足以渙陰陽,道心能以合陰陽,渙中能合,還原返本,複見本來面目,濟渙之道盡矣。

䷻上坎下兌(節卦第六十)

[編輯]

節:亨。苦節不可貞。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九二,不出門庭,兇。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六四,安節,亨。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上六,苦節,貞兇,悔亡。

節者,有限而不可過之義,卦德上坎陷、下兌悅,險中解悅,悅以禦險,故謂節。此逆中行順,變通守道之卦,承上兌卦而來。兌者,悅而達外,能悅道而行道者也。但順處能悅,逆處不能悅。悅之不真,終難出險,而不得悅。故修真樂道之士,不以艱難動其心,不以危厄移其志,境險而心不險,時險而道不險,樂天知命,隨地而安,借險養悅,悅以禦險,境遇在彼,造命在我,陰陽不能限,造化不能拘,逆之順之,而不失其所守,此節之所以有亨道也。

但節雖能亨,若不知通權達變,固執一節,反為節困,名曰苦節。節至於苦,不險而自致險,獨受勞碌,有損無益。不但不為節,而且失其節,非險中之悅,乃悅以行險,是以不可貞也。

夫君子修道立德,非禮不動,非道不立,非義不行,一步一趨,循規蹈矩,一言一語,隨時順理,其體常靜,如澤之無波無浪,其用則動,如水之可此可彼,靜而不至於失心,動而不至於迷性,動靜有常,因事制宜,不拘一節,時當塞而塞,遇險而能處險;時當通而通,出險而不致險,與時偕行,皆以無心處之,故能超出乎陰陽之外,不為陰陽所拘。

蓋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能役有心,不能役無心,節不以心而以時,是謂隨時之節。節而隨時,如竹之節,節節有限,節節能通,有何不亨乎?

初九,在節之初,剛而守正,先能辨別其是非而後行,是不出戶庭之節。不出戶庭,能謹慎於始,自無咎於終。此剛而能正之節也。

九二,剛為柔牽,僅能節內,不能節外,窮居獨處,孤寂守靜,是謂不出門庭之節。不出門庭,節而不通,不凶亦凶,此剛而固執之節也。

六三,不中不正,務外失內,不知有節,欲求其悅,反致不悅,嗟若之傷,自取之耳,與人無咎。此柔而不知有節也。

六四,柔順得正,借剛濟柔,不能節者亦能節,是謂安然之節。節到於安,出於自然,不由勉強,此柔而借人以節也。

九五,居於險地,內有主宰,苦中能甘。能甘於險,則凡不險之處,無不能節,又可知往而有尚,順之逆之,方且節節相通,進於至中至正,神化不測之地矣。此剛而變通之節也。

上六,在節之終,柔而不剛,是謂苦節。節至於苦,苦中無甘,節於此而不能達於彼,如忘物忘形,止念灰心,存神入定之類,雖雲有節,行險僥倖,無益於性命,乃節道中之凶事。但在於節,執一而終,不為人情世事所累,又得悔亡,所謂「不踐跡,亦不入於室」者。此柔而不通之節也。

六爻惟三爻不知有節,其餘三爻皆有節,或太過、或不及,是非不等。求其節之能謹於始者,其推初九,節之中正,不貞而亨者,其惟九五乎?修道者,可不先辨其節之之所以為節哉。

䷼上巽下兌(中孚卦第六十一)

[編輯]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上九,翰音登於天,貞兇。

孚者,信也。中孚者,信在內也。卦體外四陽,而內二陰,虛於內而實於外,虛實相當,內外相應,且卦德內悅而外巽,悅而巽行,不即不離而行道,故謂中孚。此虛以求實之卦,承上渙卦而來。渙者,陽為陰陷,陰潛入而陽漸消,若欲陰不陷陽而順陽,使陰陽相合,非篤信於道者不能。

夫人之不能入道者,皆由心不通道。心不通道,則懸虛不實,行持不力,必至有始而無終。若果心信,一念純真,萬慮俱息,誠中達外,即能真履實踐,自卑登高,由淺及深,漸可至於深造自得之地矣。

夫金丹之道,以黃婆為陰陽之媒娉。中孚者,中信也。信屬土,即黃婆也。黃婆在中,可以調陰陽、通人我、應萬事,無一物不可感通,是以中孚豚魚吉也。豚魚為無知之物,信能感之,則無知者且能順其我,而況有知者乎。

修道者,能以感豚魚之信,用之修性命,未有不致其吉者。但信能行之於順,不能行之於逆,其信不真,終必敗。信猶不為吉,人之信於道者有矣,通道而在平易之境,順順序序行去者亦有矣。若遇大難大困,大魔大障,顛沛流離,難堪之處,為道忘軀,不失所守者,萬中無一,能於難堪之處,不動不搖,過得去、打得出,方是感豚魚之信。

中孚之吉,是以又利涉大川也。大川至險之地,逆境也。逆境能涉,則順境能涉,自不待言,順之逆之,俱皆過去得,其信無往不利,無往不吉矣。雖然旁門三千六百,曲徑七十二家,俱皆著空執相,非盡性至命之學,假足以亂真,邪足以混正。若不分真假邪正,而即信之,則信之不正,不正即不利,不利仍不吉,是以尤利於貞耳,以正而信,以正而行,動與吉會,逆順無礙,自有為而入無為,由了命而至了性,全始全終,可於理決之也。

初九,在信之初,虞度其可信而方信,能謹於始,自吉於終,倘不能虞度其是非,忽信此,又信彼,反覆無常,難以全信,是有他而不得燕樂矣。此通道必謹於始也。

九二,真信在中,知白守黑,陰陽隔礙潛通,神明自來,如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不期然而然者。此潛修密煉之信也。

六三,入於旁門,執著一身,強扭強捏,如得敵之信,信至於敵,久必有變,始而信此,既而信彼,這條不成,又作那條,或鼓或罷,或泣或歌,虛而不實,所謂「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巧」,信非所信,終必敗信,此認假為真之信也。

六四,居上陽下陰之間,柔而守正,順其陽而不順陰,如月幾望馬匹亡也。人身純陰無陽,如月本無光也。必借他家之陽,然後生丹者,如月借日光也。月於晦朔之半,與日相交,初三,光輝方生,十五與日對望,光輝圓滿,陰順其陽也。十六一陰潛生,漸至三十,與日相背,光輝全無,陰違其陽也。

金丹之道,始而以陰求陽,複於純乾,如月幾望也。既可借陽退陰,以化其氣質,如馬匹亡也。順其陽而絕其陰,一粒寶珠,懸於太虛空中,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無物不照,無物能瞞,更何有咎之不無乎?此柔而求剛之信也。

九五,剛而中正,陰陽混合,性情精神,皆歸中央,仁、義、禮、智,皆歸於心,五行攢簇,誠一不二,是信之攣,如固結而不可解,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工夫到此,渾然天理,萬緣俱空,自然無咎。此剛柔如一之信也。

上九,自用聰明,妄猜私議,不能巽下求人,窮究實理,冒然修為,其進銳者,其退速,本欲登高,反而落下,是亦翰音而已,何能沖舉登天,以成天下稀有之事乎?此誤用聰明之信也。

然則,中孚之道,貴乎信而得中,尤貴乎信而得正。信而得中,則志念堅固,經久不變,信而得正,則是非分明,修道最易。能中能正,信於道,即能行其道。行其道,即能成其道,一信而未有不吉,未有不利者也。

䷽上震下艮(小過卦第六十二)

[編輯]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初六,飛鳥以兇。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

九四,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

小過者,陰過於陽,小的過也。卦德上震動、下艮止,止以運動,動本於止,止之堅固,動而不大,且卦體二陽在於四陰之中,內實外虛,內剛外柔,以小養大,故謂小過。此實以用虛之卦,承上節卦而來。節者,有險面能悅,內有主宰,借世法而修道法,依人事而複天德,命基堅固,可以自有為而入無為矣。

金丹之道,當先天真陽未複,須虛心而求實腹。及先天真陽已複,須實腹而又虛心,虛心之功,所以運天然真火,煆盡後天陰氣,以期脫化耳。是以小過而有亨道也。小過雖亨,尤利於貞,若不貞,而亦不亨。蓋小過之貞道,動不離靜,靜以運動,動靜如一,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勿忘勿助,綿綿若存,可小事不可大事也。

小事者,無為之事。大事者,有為之事。有為者,所以采陽。無為者,所以養陽。既已實腹,宜小過而養陽之事。若大而不能小,不但不能保陽,而且有以傷陽,小過之利於貞,利於小動,不利於大動,利於小止,不利於大止,動而能止,止中有動,止於其所而動之,雖動而不出其位,如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鳥雖上飛,其音下遺,動不離止也。動不離上,不宜上,宜下,小過而養大,抽鉛添汞,溫養十月,聖胎成全,霹靂一聲,嬰兒出現,養之足,而吉之大,小過而大吉,利貞之小過,神哉!妙哉!

初六,當小過之初,正宜止於其所,煉己持心,乃柔而止之不固,急欲沖舉飛升,如鳥飛而不止,懸虛不實,欲向其前,反成落後,不吉而凶,理有可必。此小過而妄想大過者也。

六二,性質本陰,若舍陽應陰,如過祖遇妣,陰太過陽矣。然柔而得正,不用過高之陰,而就卑下之陽,如不及其君,遇其臣,陰不過陽,而及至陰陽相當,剛柔一氣,內念不出,外物不入,不使有一毫客氣雜於鼎爐之中,自無得而復失之咎。此小過而不大過者也。

九三,陽氣充足,正當防危慮險之時,乃剛而不中,知大而不知小,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天寶得而復失。此大過而不知小過者也。

九四,剛而能柔,已是陰陽合一,五行混化,正當待時超脫,有無不立之時,再弗可過通其柔者,若不知止足,猶用柔道以前往,是小之太過,反招客氣,必有危厲,此其所當戒者。戒之者,須要隨時通變,勿用永貞,可止則止,休歇罷功,可動則動,脫胎神化,由養而脫,打破虛空,方為了當。此小過而不可太過者也。

六五,純陰無陽,如密雲不雨,自我西郊矣。修真之道,取真陰真陽兩弦之氣而結丹,只密雲而不能致雨,自我郊而不及彼郊,彼我相隔,亦如公弋取彼在穴矣。五近於四,賢士在望,不能屈己以求人,或靜坐觀空,或忘物忘形,是欲一空而了大事,以空射空,彼空我空,取彼在穴,內外一空,空而不實,焉能濟事?此小過而不知求大者也。

上六,愚而無知,已小過矣。再弗可遇,過者乃愚而自用,聽信盲師,動作於上,或搬精補腦,或運氣天穀,或存眉間之思,或守泥丸之神,或默朝上帝,或鑒形出殼,知進而不知退,如鳥飛極,上不能自止,終有災眚而莫可救。此本小過而又遇過者也。

然則,小過之道,當丹未得,須以陰而求陽,及丹已得,須借陰以養陽,總要小之得正,不可小之太過,不可小之不及,方能亨,方能利,小過而大吉矣。

䷾上坎下離(既濟卦第六十三)

[編輯]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上六,濡其首,厲。

濟者,陰陽相濟之義。既濟者,陰陽相濟之極也。卦德上坎陷、下離明,借險以養明,以明而禦險,明由險生,險因明通,明險相濟,故謂既濟。此防危慮險、固濟丹元之卦,承上中孚而來。中孚者,悅而巽行,深造自得,陰陽不濟者,終必能濟矣。但不濟須求濟,既濟須保濟。保濟者,固濟丹元之功。固濟丹元,在乎以明禦險,防險養明耳。養明者,藏明於內,有智不用,有才不使,明其明德,止於至善也。防險者,謹慎於外,非禮不履,非義不行,素位而行,不願乎外也。內既能養明,外又能防險,明有養而明不傷,險遇明而險即消。

明為離德,位於南,為火,即神也。險為坎德,位於北,為水,即精也。神好動而火上炎,以精養神。火得水而燥氣悉化,精易泄而水下流,以神攝精,水得火而慾念自消。燥氣化而神安,則心虛;慾念消而精一,則腹實。心虛則人心無而真陰現;腹實則道心發而真陽生,以真陰順真陽,以真陽統真陰,真陰真陽,兩而相合,恍惚有象,杳冥有精,結成一粒黍米寶珠,吞而服之,延壽無窮,是既濟固有亨道也。

但陰陽既濟則明盛。明盛,易於恃明自用,若不謹慎,少有疏失,明極反暗,道心又昧,人心又起,濟中即有不濟,是既濟之亨又小也。

蓋以事在未濟,人多戒懼修省,用明以防險;事在既濟,人每晏在自殆,昧明而招險,亨小不大,得而復失,皆在於此,是以既濟亨道,惟利於守正耳。以正養明,以正防險,自然明不傷而險不生。但以明防險,尤利於既濟之初。初則吉,而終則亂也。

初吉者,養明於早,有險無險。終亂者,用明太過,無險招險,總此一明,總此一險,能養其明則無險,過用其明則有險。修道者,可不於既濟之初,早防其險乎?

初九,在既濟之初,剛而守正,如車曳其輪而不前,人濡其尾而退後,能敬謹於始,自無咎於終。此方濟,即防其不濟也。

六二,柔而無剛,陰陽不濟,大道難修,如婦喪其茀而有險矣。然柔而中正,煉己待時,虛室生白,神明自來,是以勿逐七日得也。

七日者,火之數,煉己而火返真,以明破險,借險生明,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水火相濟,不待勉強,自然而然,此以陰而求陽相濟也。

九三,居明之極,有近於險,如有鬼方也。不能戒備於早,既濟將不濟,雖剛而得正者,若欲不為險傷,亦必盡其力而方保濟,如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剛而得正者,且如此,而況不正之剛乎?故曰小人勿用。此既濟而不能豫防不濟也。

六四,當既濟之時,黜聰毀智,防危慮險,如舟有濡,先備衣袽,終日戒之。此既濟而能時防不濟也。

九五,當既濟之時,滿盈自居,腹實而不知虛心,既濟中即藏不濟,如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也。

蓋未濟之時,方致濟,以虛求實而能濟,既濟之時濟已極,實而不虛,仍不濟。虛能實,滿招愆,理所必然。此既濟而又招不濟也。

上六,火候不明,持盈未已,不能防險於既濟之時,自然致險於既濟之終,如濡及於首,全身失陷,陰陽散渙,前功俱廢,危厲所不能免。此既濟而終歸不濟也。

修道者,至於取坎填離,水火相濟,不知費過多少苦功,幸而得之,及早封藏,防危慮險,以修向上事業。否則晏安自息,休歇罷功,火候有差,既濟又不濟,成而複敗,可不惜乎?故有為無為之道,隨時而用,必以有無一致,虛實兼該,了性了命為極功也。

䷿上離下坎(未濟卦第六十四)

[編輯]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初六,濡其尾,吝。

九二,曳其輪,貞吉。

六三,未濟,征兇,利涉大川。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上九,有孚於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未濟者,陰陽猶未濟也。卦德下坎陷、上離明,明於外而暗於內,因明致陷,因險生明,陰差陽錯,兩不相應,故謂未濟。此煉己退陰,待時返陽之卦,承上小過而來。小過者,動止如一,以小養大,無為之道,乃陰陽相濟以後之事,當其未濟,必先煉去一切陷陽之陰,而後真陰現象,真陽來還,陰陽相濟,金丹凝結,此煉己待時有為之功,所以貴也。人自二八數足,乾坤相交,乾中之陽入於坤宮,坤實成坎。坤中之陰入於乾宮,乾虛成離。離中一陰,受乾陽之氣,陰陽團聚而變為火;坎中一陽,受坤陰之氣,陰陽薰蒸而變為水。此水此火,在後天中陰陽相雜,真假相混,日生夜長,溫和之火,化而為暴燥之火,真一之水,化而為淫慾之水。火性一發,識神用事,元神退讓;水性一動,濁精作禍,元精消耗,於是爭名奪利,比勝好強,損人利己,聰明外用矣。恣情縱欲,迷於聲色,自暴自棄,陰險在內矣。

明用於外,而暗於內。陷其真而認其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性亂命搖,陰陽不和,五行相傷,七情六慾,般般懼全,千謀百智,件件皆有,此未濟之所以為未濟也。

然曰未濟,是未至於濟,非絕不能濟,特人未求其濟耳。若求其濟,亦終能濟,是以未濟而有亨道也。未濟雖有亨道,但後天陰氣,用事已久,先天真陽,陷溺已深,未能遽然有濟,必須煉己之功,方能見效。煉己者,煉人心也。人心為群陰之祖,人心一去,群陰亦化,虛室生白,真陽漸有可複之幾。但未到煉己純熟之時,則心不虛而明不真,陰氣猶未退盡,不可急求其濟,倘不知火候,急欲濟之,是人心用事,假明做作,未濟終不濟,如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矣。狐屬陰,多疑之物,小狐雖疑少,不能無疑。

人心不去,道心不彰,亦小狐之類,雖有濟之幾,未至濟之時,幾於濟而煉己未熟,雖欲向前,反成落後,濡尾不利,如何能濟?故修道者,煉己必至於虛極靜篤,陷陽之陰退盡,方能先天至陽之氣,自虛無中來。真陰真陽,兩而合一,未濟者而能濟。經雲:「煉己不熟,還丹不結。」可知煉已為修真第一著,煉已待時,豈小補雲哉!

初六,在深險之處,為下德之人。修道須先煉己持心,由漸而頓,未可遽求其濟,乃愚而自用,亦欲效高明者之致濟,身未動而險即隨之,如濡其尾而不能前,適以取吝而已。此未濟而強求其濟者也。

九二,剛以柔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煉己待時,如車曳其輪。暫時養剛,雖在未濟之時,而有暗濟之吉。此未濟而待時致濟者也。

六三,在未濟之極,將有可濟之幾,不知藥物火候,依一己之陰,妄想有濟,行險僥倖,未濟終不濟,征遠而未有不凶者。幸其居於二陽之間,能順有道之士,借人濟已,陰可化而陽可複,雖涉大川之險,亦吉無不利矣。此未濟而求師致濟者也。

九四,剛居柔位,似乎失正,不吉而致悔。然其所以貞吉而悔可亡者,特以勇猛精進,用剛道震起,伐鬼方而除後天之陰,潛修密煉,用柔道,三年有賞於大國,以複先天之陽。然必三年有賞者,真陽為假陰所陷已久,真者固不易複,假者亦所難除,必須功深日遠,方能有濟,此未濟而漸次致濟者也。

六五,虛人心而求道心,不為假明所誤,是以貞吉也。下應二陽,取彼坎中之實,以填我離中之虛,虛心而能實腹,是以無悔也。貞吉,無悔,陰陽相合,假明去而真明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是謂君子之光,始而未濟者,終而大濟,其致吉已於虛心信之矣。此未濟而能虛心致濟者也。

上九,在未濟之終,正是有濟之時,可信其陰陽相濟,出於自然,不待勉強,飲酒宴樂,可以無咎。然天時雖有濟,亦人事不可廢,盡人事以扶天道,則天人合發,信於濟而信之是矣。否則,天時有濟,不過偶然間耳。若無調理水火之功,則先天至寶,來而又去,濟之不固,終歸不濟,如濡其首,有孚失是矣。此乘時而用人力致濟者也。

然則,未濟致濟之道,當陽氣有陷,須煉己待時以防險。當陽氣出陷,又當借明破暗以化陰,急緩進退,不失其時,方是陰陽相濟、性命雙修之道。學者欲修大道,可不以煉己為先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