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卷十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周易集解
◀上一卷 卷十四 下一卷▶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幹寶曰:衍,合也。

崔覲曰:案《說卦》雲: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既言蓍數,則是說大衍之數也。明倚數之法當參天兩地。參天者,謂從三始,順數而至五、七、九,不取於一也。兩地者,謂從二起,逆數而至十、八、六,不取於四也。此因天地致上,以配八卦,而取其數也。艮為少陽,其數三。坎為中陽,其數五。震為長陽,其數七。乾為老陽,其數九。兌為少陰,其數二。離為中陰,其數十。巽為長陰,其數八。坤為老陰,其數六。八卦之數,總有五十。故雲:大衍之數五十也。不取天數一、地數四者,此數八卦之外,大衍所不管也。其用四十有九者,法長陽七七之數也。六十四卦既法長陰八八之數,故四十九蓍則法長陽七七之數焉。蓍圓而神象天,卦方而智象地,陰陽之別也。舍一不用者,以象太極,虛而不用也。且天地各得其數,以守其位,故太一亦為一數,而守其位也。

王輔嗣雲:演天地之數,所賴者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即易之太極也。四十有九,數之極者。但言所賴五十,不釋其所從來,則是億度而言,非有實據。其一不用,將為法象太極,理縱可通。以為非數而成,義則未允,何則?不可以有對無,五稱五十也。

孔疏釋賴五十,以為萬物之策,凡有萬一千五百二十,其用此策大推演天地之數,唯用五十策也。又釋其用四十九,則有其一不用,以為策中,其所揲蓍者,唯四十有九。其一不用,以其虛無,非所用也,故不數矣。

又引顧歡同王弼所說,而顧歡雲:立此二十數以數神,神雖非數而著,故虛其一數,以明不可言之義也。

案:崔氏探玄:病諸先達,及乎自料,未免小疵。既將八卦陰陽以配五十之數,余其天一地四無所稟承,而雲八卦之外在衍之所不管者,斯乃談何容易哉。且聖人之言,連環可解,約文申義,須窮指歸。即此間雲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是結大衍之前義也。既雲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即將五合之數配屬五行也。故雲大衍之數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者,更減一以並五,備設六爻之位,著卦兩兼,終極天地五十五之數也。自然窮理盡性,神妙無方,藏往知來,以前民用,斯之謂矣。

分而為二以象兩,

崔覲曰:四十九數合而未分,是象太極也。今分而為二以象兩儀矣。

掛一以象三,

孔穎達曰:就兩儀之中,分掛其一於最小指間,而配兩儀,以象三才。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崔覲曰:分揲其蓍,皆以四為數,一策一時,故四策,以象四時也。

歸奇於扐以象閏,

虞翻曰:奇所掛一策,扐所揲之餘,不一則二,不三則四也。取奇以歸扐,扐並合掛左手之小指,為一扐,則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故「歸奇於扐,以象閏」者也。

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虞翻曰:謂已一扐,復分掛如初揲之。歸奇於初扐,並掛左手次小指間,為再扐,則再閏也。又分扐揲之如初,再掛左手第三指間,成一變,則布掛之一爻。謂已二扐,又加一,為三,並重合前二扐,為五歲,故「五歲再閏」。再扐而後掛,此參伍以變,據此,為三扐。不言三閏者,閏歲餘十日,五歲閏六十日盡矣。後扐閏余分,不得言三扐二閏。故從言「再扐而後掛」者也。

天數五,地數五,

虞翻曰:天數五,謂一、三、五、七、九。地數五,謂二、四、六、八、十也。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虞翻曰:五位謂五行之位。甲乾、乙坤相得,合木,謂天地定位也。丙艮、丁兌相得,合火,山澤通氣也。戊坎、已離相得,合土,水火相逮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雷風相薄也。天壬、地癸相得,合水,言陰陽相薄,而戰於乾。故「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或以一六合水,二七合火,三八合木,四九合金,五十合土也。

天數二十有五,

虞翻曰:一、三、五、七、九,故二十五也。

地數三十,

虞翻曰:二、四、六、八、十,故三十也。

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虞翻曰:天二十五,地三十,故五十有五。天地數見地此,故大衍之數略其奇五,而言五十也。

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荀爽曰:在天為變,在地為化,在地為鬼,在天為神。

姚信曰:此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分為爻者,故能成就乾坤之變化,能知鬼神之所為也。侯果曰:夫通變化,行鬼神,莫近於數,故老聃謂子曰:汝何求道?對曰:吾求諸數。明數之妙通於鬼神矣。

乾之冊二百一十有六,

荀爽曰:陽爻之冊,三十有六。乾六爻皆陽,三六一百八十,六六三十六,合二百一十有六也。陽爻九,合四時,四九三十六,是其義也。

坤之冊百四十有四,

荀爽曰:陰爻之冊,二十有四。坤六爻皆陰,二六一百二十,四六二十四,合一百四十有四也。陰爻六,合二十四氣,四六二百四十也。

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陸績曰:日月十二交會,積三百五十四日有寄為一會。今雲三百六十當期,則入十三月六日也。十二月為一期,故雲「當期之日」也。

二篇之冊,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侯果曰:二篇謂上下經也。共六十四卦,合三百八十四爻,陰陽各半。則陽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三十六冊,合六千九百一二冊。陰爻亦一百九十二,每爻二十四冊,合四千六百八冊。則二篇之冊合萬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

荀爽曰:營者,謂七、八、九、六也。

陸績曰:分而為二以象兩,一營也;掛一以象三,二營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時,三營也;歸奇於扐以象閏,四營也。謂四度營為,方成易之一爻者也。

十有八變而成卦。

荀爽曰:二揲策掛左手一指間,三指間滿,而成一爻。又六爻,三六十八,故「十有八變而成卦」也。

八卦而小成,

侯果曰:謂三畫成天地、雷風、日月、山澤之象。此八卦未盡萬物情理,故曰「小成」也。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虞翻曰:引謂庖犧引信三才,兼而兩之以六畫。觸,動也。謂六畫以成六十四卦,故「引而信之,觸類而長之」。其取類也大,則發揮剛柔而生爻也。

天下之能事畢矣。

虞翻曰:謂乾以簡能,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故「能事畢」。

顯道神德行,

虞翻曰:顯道神德行,乾二五之坤,成離日坎月,日月在天,運行照物,故「顯道神德行」。默而成,不言而信,存於德行者也。

是故可與酬酢,可與右神矣。

《九家易》曰:陽往為酬,陰來為酢,陰陽相配,謂之右神也。孔子言大衍以下,至於能事畢矣。此足以顯明易道,又神易德行,可與經義相斟酌也。故喻以賓主酬酢之禮,所以助前聖發見其神秘矣。禮飲酒,主人酌賓,為獻;賓酌主人,為酢;主人飲之,又酌賓,為酬也。先舉為酢,答報為酬,酬取其報,以象陽唱陰和,變化相配,是助天地明其鬼神者也。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虞翻曰:在陽稱變,乾五之坤;在陰稱化,坤二之乾。陰陽不測之謂神,知變化之道者,故知神之所為。諸儒皆上子曰為章首,而荀馬又從之,甚非者矣。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崔覲曰:聖人德合天地,智周萬物,故能用此易道。大略有四:謂尚辭、尚變、尚象、尚占也。

以言者尚其辭;

虞翻曰:聖人之情,見於辭,系辭焉,以盡言也。

以動者尚其變;

陸績曰:變謂爻之變化,當議之而後動矣。

以制器者尚其象;

荀爽曰:結繩為網罟,蓋取諸離,此類是也。

以卜筮者尚其占。

虞翻曰:乾蓍稱筮,動離為龜。龜稱卜,動則玩其占,故「尚其占者」也。

是故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

虞翻曰:有為謂建侯,有行謂行師也。乾二五之坤成震,有師象。震為行,為言問。故「有為有行」。凡應九筮之法,則筮之,謂問於蓍龜,以言其吉兇。爻象動內,吉兇見外。蓍德圓神,卦德方智。故史擬神智以斷吉兇也。

其受命也如響。

虞翻曰:言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言善應。乾二五之坤成震巽,巽為命,故「受命」。同聲相應,故如響也。

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

虞翻曰:遠,謂天。近,謂地。深,謂陽。陰,謂幽。來物,謂乾坤。神以知來,感而遂通,謂幽贊神明而生蓍也。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虞翻曰:至精,謂乾純粹精也。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虞翻曰:逆上稱錯。綜,理也。謂五歲再閏,再扐而後掛,以成一爻之變,而倚六畫之數,卦從下升。故「錯綜其數」,則三天兩地而倚數者也。

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

虞翻曰:變而通之,觀變陰陽始立卦。乾坤相親,故「成天地之文」。物相雜,故曰文。

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虞翻曰:數六畫之數。六爻之動,三極之道,故定天下吉兇之象也。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虞翻曰:謂參伍以變,故能成六爻之義。六爻之義,易以貢也。

易無思也,無為也,

虞翻曰:天下何思何慮,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故無所為。謂其靜也專。

寂然不動,

虞翻曰:謂隱藏坤初,幾息矣。專,故不動者也。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虞翻曰:感,動也。以陽變陰,通天下之故,謂發揮剛柔而生爻者也。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虞翻曰:至神,謂易隱初入微,知幾其神乎!

韓康伯曰:非忘象者,則無以制象。非遺數者,則無以極數。至精者無籌策而不可亂,至變者體一而無不周,至神者寂然而無不應。斯蓋功用之母,象數所由立。故曰:非至精、至變、至神,則不能與於此也。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荀爽曰:謂伏羲畫卦,窮極易幽深;文王系辭,研盡易幾微者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誌;

虞翻曰:深謂幽贊神明。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故「通天下之誌」,謂蓍也。

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虞翻曰:務,事也。謂易研幾開物,故「成天下之務」。謂卦者也。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虞翻曰:神,謂易也。謂日月鬥在天,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從天西轉,故「不疾而速」。星寂然不動,隨天右周,感而遂通,故「不行而至」者也。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侯果曰:言易唯深唯神,蘊此四道。因聖人以章,故曰「聖人之道」矣。

天一,

水甲。

地二。

火乙。

天三,

木丙。

地四。

金丁。

天五,

土戊。

地六。

水已。

天七,

火庚。

地八。

木辛。

天九,

金壬。

地十。

土癸。此則大衍之數五十有五。蓍龜所從生,聖人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此上,虞翻義也。

子曰:夫易何為而作也?

虞翻曰:問易何為取天地之數也。

夫易開物成務,

陸績曰:開物謂庖犧引伸八卦,重以為六十四。觸長爻策,至於萬一千五百二十,以當萬物之數。故曰「開物」。聖人觀象而制網耒耜之屬,以成天下之務,故曰「成務」也。

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虞翻曰:以陽辟坤,謂之「開物」。以陰翕乾,謂之「成務」。冒,觸也。觸類而長之如此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誌,

《九家易》曰:凡言是故者,承上之辭也。謂以動者尚其變,變而通之,以通天下之誌也。

以定天下之業,

《九家易》曰:謂以制器者尚其象也。凡事業之未立,以易道決之,故言以定天下之業。

以斷天下之疑。

《九家易》曰:謂卜筮者尚其占也。占事知來,故定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崔覲曰:蓍之數七七四十九,象陽。圓,其為用也。變通不定,四之以知來物,是蓍之德圓而神也。卦之數八八六十四,象陰。方,其為用也。爻位有分,因之以藏往知事,是卦之德方以知也。

六爻之義易以貢。

韓康伯曰:貢,告也。六爻之變易以告吉兇也。

聖人以此先心,

韓康伯曰:洗濯萬物之心者也。

退藏於密,

陸績曰:受蓍龜之報應,決而藏之於心也。

吉兇與民同患。

虞翻曰:聖人謂庖犧。以蓍神知來,故以「先心」。陽動入巽,巽為退伏,坤為閉戶,故藏密。謂齊於巽以神明其德。陽吉陰兇,坤為民,故「吉兇與民同患」。謂作易者有憂患也。

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虞翻曰:乾神知來,坤知藏往。來謂出見,往謂藏密也。

其孰能與於此哉!

虞翻曰:誰乎能為此哉?謂古之聰明睿知之君也。

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虞翻曰:謂大人也。庖犧在乾五。動而之坤,與天地合聰明。在坎則聰。在離則明。神武謂乾。睿知謂坤。乾坤坎離,反復不衰,故「而不殺者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

虞翻曰:乾五之坤,以離日照天,故「明天之道」。以坎月照坤,故「察民之故」。坤為民。

是興神物以前民用。

陸績曰:神物,蓍也。聖人興蓍以別吉兇,先民而用之,民皆從焉,故曰「以前民用」也。

聖人以此齋戒,

韓康伯曰:洗心曰「齋」。防患曰「戒」。

以神明其德夫。

陸績曰:聖人以蓍能逆知吉兇,除害就利,清絜其身,故曰「以此齋戒」也。吉而後行,舉不違失其德,富盛見稱神明,故曰「神明其德」也。

是故闔戶謂之坤,

虞翻曰:闔,閉翕也。謂從巽之坤,坤柔象夜,故以閉戶者也。

辟戶謂之乾,

虞翻曰:辟,開也。謂從震之乾,乾剛象晝,故以開戶也。

一闔一辟謂之變,

虞翻曰:陽變闔陰,陰變辟陽,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也。

往來不窮謂之通。

荀爽曰:謂一冬一夏,陰陽相變易也。十二消息,陰陽往來無窮已,故「通」也。

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

荀爽曰:謂日月星辰,光見在天而成象也。萬物生長,在地成形,可以為器用者也。

制而用之謂之法,

荀爽曰:謂觀象於天,觀形於地,制而用之,可以為法。

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

陸績曰:聖人制器以周民用,用之不遺,故曰「利用出入」也。民皆用之,而不知所由來,故謂之「神」也。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幹寶曰:發初言「是故」,總眾篇之義也。虞翻曰:太極,太一也。分為天地,故「生兩儀」也。

兩儀生四象,

虞翻曰: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震春兌秋,坎冬離夏。故「兩儀生四象」。歸妹卦備,故《彖》獨稱天地之大義也。

四象生八卦,

虞翻曰:乾二五之坤,則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乾,則生巽離兌。故「四象生八卦」。乾坤生春,艮兌生夏,震巽生秋,坎離生冬者也。

八卦定吉兇,

虞翻曰:陽生則吉,陰生則兇。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已言於上,故不言生,而獨言定吉兇也。

吉兇生大業。

荀爽曰:一消一息,萬物豐殖,富有之謂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翟元曰:見象立法,莫過天地也。

變通莫大乎四時,

荀爽曰:四時相變,終而復始也。

縣象著有莫大乎日月,

虞翻曰:謂日月縣天,成八卦象。三日莫,震象出庚;八日,兌象見丁;十五日,乾象盈甲;十七日旦,巽象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消丙;三十日,坤象滅乙。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則離,離象就已,戊已土位,象見於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故「縣角著明,莫大乎日月」者也。

崇高莫大乎富貴;

虞翻曰:謂乾正位於五,五貴坤富,以乾通坤,故高大富貴也。

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虞翻曰:神農黃帝堯舜也。民多否閉,取乾之坤,謂之「備物」。以坤之乾,謂之「致用」。乾為物,坤為器用。否四之初,耕稼之利;否五之初,市井之利;否四之二,舟楫之利;否上之初,牛馬之利。謂十三蓋取以利天下。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聖人作而萬物睹,故「莫大乎聖人」者也。

探嘖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娓娓者,莫善乎蓍龜。

虞翻曰:探,取。嘖,初也。初隱未見,故「探嘖索隱」。則幽贊神明而生蓍,初深,故曰「鉤深」。致遠謂乾。乾為蓍,乾五之坤。大有離為龜。乾生,知吉。坤殺,知兇。故「定天下之吉兇」,「莫善於蓍龜」也。

侯果曰:亹,勉也。夫幽隱深遠之情,吉兇未兆之事,物皆勉勉然願知之,然不能也。及蓍成卦,龜成兆也。雖神道之幽密,未然之吉兇,坐可觀也。是蓍龜成天下勉勉之聖也。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

孔潁達曰:謂成蓍龜,聖人法則之,以為卜筮者也。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陸績曰:天有晝夜四時變化之道,聖人設三百八十四爻以效之矣。

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

荀爽曰:謂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

宋衷曰:天垂陰陽之象,以見吉兇。謂日月薄蝕,五星亂行,聖人象之。亦著九六爻位得失示人,所以有吉兇之占也。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鄭玄曰:《春秋緯》雲: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洛龜書成,「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也。孔安國曰:「河圖」則八卦也,「洛書」則九疇也。侯果曰:聖人法「河圖」、「洛書」,制歷象以示天下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侯果曰:四象,謂上文神物也、變化也、垂象也、圖書也,四者治人之洪範。易有此象,所以示人也。

系辭焉,所以告也;

虞翻曰:謂系《彖》、《象》之辭,八卦以象告也。

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虞翻曰:系辭焉以斷其吉兇,八卦定吉兇,以斷天下之疑也。

《易》曰:自天右之,吉無不利。

侯果曰:此引大有上九辭以證之義也。大有上九履信思順,自天右之,言人能依四象所示,系辭所告,又能思順,則天及人皆共右之,吉無不利者也。

子曰:右者,助也。

虞翻曰:大有兌為口,口助稱右。

天之所助者順也,

虞翻曰:大有五以陰順上,故為「天國者順也」。

人所助者信也。

虞翻曰:信,謂二也。乾為人,為信,庸言之信也。

履信思乎順,有以尚賢也。

虞翻曰:大有五應二而順上,故「履信思順」。比坤為順,坎為思。乾為賢人,坤伏乾下,故「有以尚賢者」也。

是以自天右之,吉無不利也。

崔覲曰:言上九履五厥孚,履人事以信也。比五而不應三,思天道之順也。崇四匪彭,明辯於五,又以尚賢也。以自天右之,吉無不利,重引易文,以證成其義。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虞翻曰:謂書易之動,九六之變,不足以盡易之所言。言之則不足以盡庖犧之意也。

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侯果曰:設疑而問也。欲明立象可以盡聖人言意也。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

崔覲曰:言伏羲仰觀俯察,而立八卦之象,以盡其意。

設卦以盡情偽,

崔覲曰:設卦謂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之情偽,盡在其中矣。

系辭焉以盡其言,

崔覲曰:文王作卦爻之辭,以系伏羲立卦之象。象即盡意,故辭亦盡言也。

變而通之以盡利,

陸績曰:變三百八十四爻,使相交通,以盡天下之利。

鼓之舞之以盡神。

虞翻曰:神,易也。陽息震為鼓,陰消巽為舞,故「鼓之舞之以盡神」。

荀爽曰:鼓者,動也,舞者,行也。謂三百八十四爻,動行相反其卦,所以盡易之神也。

乾坤其易之縕邪?

虞翻曰:縕藏也。易麗乾藏坤,故為「易之縕」也。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侯果曰:縕,淵隩也。六子因之而生,故雲「立乎其中矣」。

乾坤毀,則無以見易。

荀爽曰:毀乾坤之體,則無以見陰陽之交易也。

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侯果曰:乾坤者,動用之物也。物既動用,則不能毀息矣。夫動極復靜,靜極復動,雖天地至此,不違變化也。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崔覲曰:此結上文,兼明易之形器變通之事業也。凡天地萬物,皆有形質。就形質之中,有體有用體者,即形質也。用者,即形質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體,則是道也。其體比用,若器之於物,則是體為形之下,謂之為器也。假令天地圓蓋方軫為體為器,以萬物資始資生為用為道;動物以形軀為體為器,以靈識為用為道;植物以枝幹為器為體,以生性為道為用。

化而裁之謂之變,

翟元曰:化變則柔而則之,故「謂之變」也。

推而行之謂之通;

翟元曰:推行陰陽,故謂之通也。

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陸績曰:變通盡利,觀象制器,舉而措之於天下,民鹹用之以為事業。

《九家易》曰:謂聖人畫卦,為萬民事業之象,故天下之民尊之,得為事業矣。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嘖,

崔覲曰:此重明易之縕,更引易象及辭以釋之。言伏羲見天下深漬,即易之縕者也。

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陸績曰:此明說立象盡意,設卦盡情偽之意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侯果曰:典禮有時而用,有時而去,故曰「觀其會通」也。

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

崔覲曰:言文王見天下之動,所以系象而為其辭,謂之為爻。

極天下之嘖者存乎卦,

陸績曰:言卦象極盡天下之深情也。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宋衷曰:欲知天下之動者,在於六爻之辭也。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崔覲曰:言易道陳陰陽變化之事耐用裁成之,存乎其變。推理達本而行之,在乎其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荀爽曰:茍非其人,道不虛行也。

崔覲曰:言易神無不通,明無不照,能達此理者,存乎其人。謂文王述《易》之聖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九家易》曰:默而成謂陰陽相處也;不言而信謂陰陽相應也。德者有實,行者相應也。崔覲曰:言伏羲成六十四卦,不有言述,而以卦象明之。而人信之,在乎合天地之德,聖人之行也。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