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哀悼列寧逝世--在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演說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哀悼列寧逝世
作者:孫中山
1924年1月25日
據《政黨之精神在黨員全體不在首領一人之演說》,載《孫總理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演說詞》,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秘書長劉芷芬編輯,廣州,一九二四年二月印發本。

方纔得俄代表報告,俄國行政首領列寧先生已於前日去世。國民黨的同志們當然非常哀悼,應該乘此次大會時,正式錶決去一電報,以表哀忱。未表決之前,有幾句話與諸君先說一下。

大家都知道,俄國革命在中國之後,而成功卻在中國之前,其奇功偉績,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其所以能至此的緣故,實全由其首領列寧先生個人之奮鬥,及條理與組織之完善。故其為人,由革命觀察點看起來,是一個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個革命中之聖人,是一個革命中最好的模範。彼今已逝世,我們對之有何種感想和何種教訓?我覺得於中國的革命黨有很大的教訓。什麼教訓呢?就是大家應把黨基鞏固起來,成為一有組織的、有力量的機關,和俄國的革命黨一樣。此次大會之目的也是在此。現在俄國的首領列寧先生去世了,於俄國和國際上會生出什麼影響來,我相信是決沒有的。因為列寧先生之思想魄力、奮鬥精神,一生的工夫全結晶在黨中。他的身體雖不在,他的精神卻仍在。此即為我們最大之教訓。

本總理為三民主義之首創人,亦即中國革命黨之發起人。我們的革命雖有幾次成功,但均是軍事奮鬥的成功,革命事業並沒有完成,就是因為黨之本身不鞏固的緣故。所以黨中的黨員,均不守黨中的命令,各自為政,既沒有盲從一致信服的舊道德,又沒有活潑於自由中的新思想。二次失敗,逃亡至日本的時候,我就想設法改組,但未成功。因為那時各同志均極灰心,以為我們已得政權尚且歸於失敗,此後中國實不能再講革命。我費了很多的時間和唇舌,其結果亦只是「中國即要革命,亦應在二十年以後」。那時我沒有法子,只得我一個人肩起這革命的擔子,從新組織一個中華革命黨。凡入黨的人,須完全服從我一個人,其理由即是鑒於前次失敗,也是因為當時國內的新思想尚未發達,非由我一人督率起來,不易為力。到現在已經十年了,諸同志都已習慣了,有人以此次由總理制改為委員制,覺得不大妥當。但須知彼一時,此一時。目前回大家灰心的時候,我沒有法子,只得一人起來擔負革命的責任。現在有很多有新思想的青年出來了,人民的程度也增高起來了,沒有人覺得中國的革命應在二十年以後了。我們從事革命的事業,國民只以為太慢,不以為太快了。故此次改組,即把本黨團結起來,使力量加大,使革命容易成功,以迎合全國國民的心理。

從前在日本雖想改組,未能成功,就是因為沒有辦法。現在有俄國的方法以為模範,雖不能完全倣傚其辦法,也應倣傚其精神,才能學得其成功。本黨此次改組,就是本總理把個人負擔的革命重大責任,分之眾人,希望大家起來奮鬥,使本黨不要因為本總理個人而有所興廢,如列寧先生之於俄國革命黨一樣。這是本總理的最大希望。

現在提出用本大會名義致電莫斯科,對列寧先生之死表示哀忱案,請大家表決。至於各行政機關,已由政府通令下旗三日。本會亦應休會三日。此三日內,每日下午本總理均在此演述民族主義。此講題,從前曾對高師學生演過一次,再有兩三次,即可從大體講之。若詳細的講演,非長久時間不可。今乘此機會,盡三天之內摘要把他講完,諸位回去後,即可以之為宣傳的資料。其餘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目前沒有時間來講,將來講後再刊為單行本寄與諸位。現在請俄國代表鮑爾登先生講列寧先生之為人,請伍朝樞君翻譯。俟講完後,我們再來表決本問題。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5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