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庵傳
哭庵傳 (清)易順鼎 撰
哭庵者,不知何許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
哭庵幼奇惠,五歲陷賊中,賊自陝、蜀趨鄖、襄[1],以黃衣繡褓縛之馬背,馳數千里。遇蒙古藩王大軍[2],為騎將所獲,獻俘於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書王掌。王大喜曰:「奇兒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縣令使送歸[3].十五歲為諸生,有名。十七歲舉於鄉。所為詩歌文詞,天下見之,稱曰才子。巳而治經,為訓詁考據家言;治史,為文獻掌故家言[4];窮而思反於身心,又為理學語錄家言[5].然性好聲色,不得所欲,則移其好於山水方外[6],所治皆不能竟其業。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棄去;築室萬山中居之,又棄去。
綜其生平二十餘年內,初為神童,為才子,繼為酒人,為遊俠。少年為名士,為經生,為學人,為貴官,為隱士,忽東忽西,忽出忽處,其師與友謔之,稱為神龍。其操行無定,若儒若墨[7],若夷若惠[8],莫能以一節稱之。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華,莫能以一詣繩之。要其輕天下、齊萬物[9]、非堯舜、薄湯武之心,則未嘗一曰易也。
哭庵平時謂天下無不可哭,然未嘗哭,雖其妻與子死不哭。及母沒而父在,不得渠殉[10],則以為天下皆無可哭,而獨不見其母可哭。於是無一曰不哭,誓以哭終其身,死而後已。因自號曰「哭庵」。
注釋:
[1]鄖:鄖陽府。治所今湖北鄖縣。襄,襄陽府。治所今湖北襄樊市。
[2]蒙古藩王:即僧格林沁,清末將領,蒙古族。封親王。他的部隊是滿蒙八旗的勁旅,此時正與捻軍作戰。
[3]趣(c):催促,急促。
[4]掌故:指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故事和傳說。
[5]語錄家:宋代朱熹等理學家用語錄的文字來闡述理論。
[6]方外:世外,指超然脫俗之外為隱士,不僧侶。
[7]墨:墨家。戰國時著名學派,主兼愛之說,儒家學者孟子斥其為異端。
[8]夷:伯夷。惠:柳下惠。兩人都是古代清高廉潔之士。《孟子。萬章下》:「伯夷,聖之清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意思是伯夷是聖人中較清高的人,柳下惠是聖人中較隨和的人。
[9]齊萬物:即「齊物」,道家學者莊子的哲學觀點,核心是任何事物本無確定不變的是非標準,物我同一。
[10]渠:通遽,立即。
易順鼎(1858—1920),字實甫,又字中碩,號哭庵,湖南龍陽(今漢壽)人。光緒舉人。清末官至廣東欽廉道。袁世凱稱帝,任代理印鑄局長,諂事袁的兒子袁克文。工詩詞,為近代詩人。有《四魂集》等。
這篇自傳用的是第三人稱,備述一生簡歷,人奇文亦奇。語氣看似詼諧自謔,實際卻十分自負,恃才傲物,睥睨一切。運用排比句式,更增強了奔放不羈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