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0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七 唐會要 卷三十八
服紀 奪情 葬 辰日 雑記
卷三十九 

服紀下[編輯]

貞元二年十一月。德宗王皇后崩。上及百官已釋服。唯皇太子及舒王誼以下則否。將及三年之制也。初。禮官議大行皇后喪服節。攝太常博士柳冕等七人奏請。皇太子依魏晉故事。為大行皇后喪服。既葬而虞。虞而卒哭。卒哭而除。心喪終制。則存厭降之禮。既而事下中書。宰臣召問禮官等曰。今豈可令皇太子縗服侍膳。直至於既葬乎。博士張薦等。請依宋齊閒。皇后為父母服三十日公除例。為皇太子喪服之節。既及公除。詣於正內。則服墨襂。歸至本院。縗麻如故。庶允通變之情。宰臣具以聞奏。左補闕穆質上疏曰。臣謹按禮經。兼徵近古。皇太子居母后之喪。並無降殺之禮。唯西晉杜元凱。有既葬除服之論。蓋穿鑿詭詞。以說時主。誠不足為後王法也。臣愚以為遵三年之制。則太重。從三十日之服。則太輕。唯行古之道。以周年為定。乃得禮之中矣。詔宰臣更與所司議之。宰臣以穆質所奏。召問禮官。而不言質名。禮官柳冕張薦對曰。準禮。三年之喪。無貴賤一也。豈有父母貴賤。而差降喪服之節乎。且禮有公門脫齊衰。開元禮雲。皇后為父母服十三月。其稟朝旨。則十三日而除。皇太子為外祖父母服五月。其從朝旨。則五日而除。所以然者。恐喪服侍奉。有傷至尊之意也。故從權制變。昭著國章。公門脫縗。義亦在此。豈皆為金革乎。皇太子今若抑哀公除。墨襂朝覲。至本院依舊縗麻。酌於變通。庶可傳繼。宰臣然其對。遂命太常卿鄭叔則草議奏曰。准禮。子為母齊衰杖周。更無貴賤降殺之別。伏以聖上以大中立教。以至孝興理。憲章古道。肅慎禮文。皇太子稟訓睿哲。因心孝敬。緣情酌禮。復古為宜。准禮既葬卒哭。十一月小祥。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禫。至於昏定晨省。問安視膳。不可服衰麻。密近宸扆。伏請每詣正內覲謁。蹔服墨襂。歸至本院。依舊縗麻。庶適變通。允協情禮。上令宰臣召穆質議焉。對曰。雖不能遂皇太子三年之志。且遠依古禮。猶愈魏晉之文。請降制命。宣行於外。亦不妨皇太子在內墨縗也。制可之。其月。詔百官及宗室諸親。舉哀兩儀殿。臨畢。百辟素服視事。及大殮成服。百官服三日。及甲辰之夕。釋之。用晉文明皇后崩天下發哀三日止之義。其文武六品以上。非常參官。及士庶等。各於本家素服臨。外命婦各於本家。素縵朝夕臨五日。

  六年正月詔。百官有私喪公除者。聽赴宗廟之祭。初。御史監察者。以開元禮。凡有緦麻以上喪。不得饗廟。移牒吏部。告以差奏祭官有私喪者。於是吏部奏曰。准禮。諸侯絕周。大夫緦者。所以殺旁親之喪。不敢廢大宗之祭。士則緦不祭者。謂同宮未葬。欲人之吉凶不相瀆也。魏晉以降。變禮從權。緦以上喪。假內衣縗。謂之喪服。假滿即吉。謂之公除。凡既葬公除。則無事不可。故江右潭殷仲堪並雲。既葬公除。廢祭者非也。故其時公除者。則行公祭。蓋大夫不敢以家事辭王事。春秋之義也。今國家行公除之令。既已即吉。於祭無嫌。私家之祭。則無廢者。公家之祭。則猶禁之。是有司限文。進退維谷。若以服為禁。則懼虧祭禮。若以例奏差。則懼違令文。先王立禮。所以進人為善也。立法。所以禁人為非也。彼公除者。人各思君親。莫不欲祭。使子得祭其父。孝莫大焉。臣得祭其君。義莫重焉。苟祭而不許。是禁人為善也。苟私祭不禁。則公祭無嫌。是則垂之空文。不若行其變禮。今請申明舊令。使行之可守。凡有慘服既葬公除。及聞哀假滿者。許吉服赴宗廟之祭。其同宮未葬。雖公除者。請依前禁之。庶輕重有倫。以一王法。從之。八年九月。以前太子賓客李願為太子賓客。前衛尉少卿李怤為韶王傅。願怤皆太尉晟之子。居母喪既大祥而除官。晟以二子未禫。訪於諸相。趙璟陸贄謂曰。故事有大祥授官者。皆終禫而後朝請。晟乃奏行之。

  貞元十一年。河中府倉曹參軍蕭據狀稱。堂兄姪女子適李氏。婿見居喪。今時俗婦為舅姑服三年。恐為非禮。請禮院詳定垂下。詳定判官前太常博士李岩議曰。謹按大唐開元禮。五服制度。婦為舅姑。及女子適人。為其父母。皆齊衰不杖周。稽其禮意。抑有其由也。蓋以婦人之道以專一。不得自達。必繫於人。故女子適人。服以夫斬。而降其父母。喪服傳曰。女子以適人。為父母何以周也。婦人不二斬。婦人從人。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先聖格言。歷代不易。以此論之。父母之喪。尚止周歲。舅姑之服。無容三年。且服者報也。雖有加降。不甚相懸。故舅姑為婦。大功九月。以卑降也。婦為舅姑。齊衰周年。以尊加也。其父母舅姑除變之節。十二月小祥。除腰絰。十三月大祥。除衰裳。去絰。十五月而禫。逾月復吉。  永貞九年九月。禮儀使奏。孫為祖母。合服齊衰五月。漢魏以來。時君皆行易月之制。皇帝為曾太皇太后沈氏。合五日而除。內外百寮。並令從服。以五日為制。其在興慶宮嘗侍奉太上皇者。十三日而除。從之。

  開成三年十月。中書門下奏。皇太子今月十六薨。自十六日舉哀。二十八日公除。臣等參詳惠昭太子例。蓋緣在公除內。今從舉哀日數至二十八日。十三日滿。合公除。不合更待輟朝日滿。臣等商量。望令百寮二十九日概行參假。便赴延英奉慰。敕旨宜依。

  會昌五年正月。兵部尚書歸融奏。伏睹義安殿皇太后遺令。皇帝三日不聽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釋服者。皇帝遵奉遺旨。將欲施行。臣等商量。事貴得中。禮從順變。伏以宣懿皇太后。常奉太皇太后之命。追尊徽名。祔配廟室。今之議禮。合有等衰。伏請皇帝降服期。行以日易月之制。十三日釋服。其內外臣寮。亦請以此除釋。至於營奉陵寢。制度法物。即請准舊例。更無降。制從之。  大中六年十月。詔有司。宰臣周親慘故。欲行宣弔之禮。宜令參酌。太常禮院奏。伏查宰臣周親。如是伯叔及親兄弟。或曾居重任。或位列朝行七品以上官。則請行宣弔之禮。如年齒幼。官位卑。及其餘周親。事並請不用遣使。庶輕重之宜有節。降殺之義得中。若宣弔例以期年。伏慮有煩聖聽。從之。

奪情[編輯]

  武德二年正月四日。尚書左丞崔善奏曰。欲求忠臣。必於孝子。比為時多金革。頗遵墨縗之義。丁憂之士。例從起復。無識之輩。不復戚容。如不糾劾。恐傷風俗。至九月。制曰。文官遭父母喪。聽去職。

  儀鳳二年十一月六日。太常少卿韋萬石奏。太常博士弟子等。有遭憂者。請百日之後。量追赴上。奉敕依。侍御史劉思立奏曰。竊以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睦親化人。莫先於孝。所以三年之禮。貴賤咸遵。金革之事。始有墨縗。縱此輩小人。先無俯就。猶須在其上者。勖以企及。若遣釋服作樂。則甚紊禮經。帶絰理音。又全虧國體。豈以其居家不能報禮。遂欲曹司約為非法。萬石身居禮樂之官。輒昧吉凶之本。頒之士卒。理恐未安。既爽風化之源。請舉糾繩之典。萬石請付法司科斷。音聲人請停追。至開元十三年。車駕將赴東岳。太常追孝假音聲人從駕。華州刺史楊瑒奏曰。臣竊考經傳。喪記有文。歷代相因。損益無替。斯事體大。人誰敢違。國家孝理天下。超跡百王。焉可以苴絰之人。協鐘磬之樂。既傷往教。復玷清猷。良史見書。難為直筆。臣職惟宣化。期不奉詔。上嘉之。調露二年。中書舍人歐陽通。起復本官。每入朝。必徒跣至城門外。然後著?靺而朝。直宿在省。則席地籍?。非公事不言。亦未嘗啟齒。歸必衣衰絰。號慟無常。國朝奪情者多矣。惟通能合典禮。

  長安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敕。三年之喪。自非從軍更籍者。不得輒奏請起復。至廣德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敕。三年之喪。謂之達禮。自非金革。不可從權。其文官自今以後。並許終制。一切不得輒有奏聞。

  景龍三年。以前工部侍郎張說。起復為黃門侍郎。說乞終喪制。上表。許之。其年十一月。以前昭容上官氏。起復為婕妤。

  貞元十三年七月。張茂宗將尚公主。太常博士裴堪上疏曰。伏見駙馬都尉張茂宗。猶在母喪。聖恩念其亡母遺表。許公主今年八月出降。仍令茂宗借吉就昏者。伏以夫婦之義。人倫大端。所以關雎冠詩之首者。王化之先也。天屬之親。孝行為本。所以齊衰在服之重者。人道之厚也。聖王知二端為訓人之本。不可變也。故制昏禮。曰納采問名納吉納徵。皆主人几筵聽命於廟。稱事立禮。通謂之嘉。所以上承宗廟繼嗣也。又制喪禮曰。創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稱情立文。通謂之凶。所以送死者有已。復生有節也。然後夫義婦順。父慈子孝。馴致不失。臻於太和。歷代寶之。以為至教。昔魯侯改服。晉襄墨縗。事重於奪情。義許其權變。又兵法鑿門而出。以喪禮處之。以情相因。體或有類。若茂宗釋縗服而衣冠裳。去堊室而行親迎。雖雲輟哀借吉。是亦以凶瀆嘉。豈惟失先王之重典。抑亦為國家之爽法。儻茂宗留俟免喪。則日月非遠。今公主指期下嫁。又儀注有嫌。固不可廢重而就輕。捨大而取小。伏惟皇帝陛下。體天撫運。統天立法。何嘗不守先王之至德。往聖之明謨。下盡群言。上留元鑒。彝倫式序。懿範昭明。所以八表肅清。四夷歸化。方宏禮義之日。大敦名教之時。於無為之朝。有異議之事。眾情未達。疑懼交深。伏願抑茂宗亡母之誡。顧典章不易之義。待其終制。然後賜昏。收天情於至難。察有司之懇守。垂之史冊。聖德彌光。則天下幸甚。

  大中五年八月。宰臣奏。伏以通喪三年。臣庶一致。金革無避。軍旅從權。近日諸使及諸道多奏請與人吏職掌官並進奏官等起復。因循既久。訛弊轉深。非惟大啟倖門。實亦頗紊朝典。臣等商量。自今以後。除特敕及翰林並軍職外。其諸司諸使人吏職掌官。並諸道進奏官。並不在更請起復授官限。其間或要藉驅使官任。准舊例舉追署職。令句當公事。待服闋日即依前奏官。從之。

  十二年二月。以前右金吾將軍鄭漢璋。前鴻臚少卿鄭漢卿。並起復授本官。以國舅光之子也。

[編輯]

  舊制。銘旌。三品以上長九尺。五品以上長八尺。六品以下七尺。皆書雲某官封姓名之柩。舊制。凡詔喪。大臣一品則鴻臚卿護其喪事。二品則少卿。三品丞。人往皆命司儀示以制。舊制。應給鹵簿。職事四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京官職事五品以上。本身婚葬皆給之。舊制。碑碣之制。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龜趺。上高不過九尺。七品以上立碑。圭首方趺。趺上不過四尺。若隱淪道素。孝義著聞。雖不仕亦立碣。凡石人石獸之類。三品以上用六。五品以上用四。

  武德六年二月十二日。平陽公主葬。詔加前後鼓吹。太常奏議。以禮婦人無鼓吹。高祖謂曰。鼓吹是軍樂也。往者公主於司竹舉兵。以應義軍。既常為將。執金鼓。有克定功。是以周之文母。列於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匹也。何得無鼓吹。宜特加之。以旌殊績。至景龍三年十二月。皇后上言。自妃主及五品以上母妻。並不因夫子封者。請自今婚葬之日。特給鼓吹。宮官准此。左臺侍御史唐紹上疏諫曰。竊聞鼓吹之作。本為軍容。昔黃帝涿鹿有功。以為警衛。故棡鼓曲有靈夔吼。鵰鶚爭。石墜崖。壯士怒之類。自昔功臣備禮。適得用之。丈夫有四方之功。所以恩加寵錫。假如郊祀天地。誠是重儀。唯有宮懸。而無案架。故知軍樂所備。尚不給於神祇。鉦鼓之音。豈得接於閨閫。準式。公主王妃以下葬。唯有團扇方扇綵幃錦帳之色。加之鼓吹。歷代無聞。又准令。主官婚葬。先無鼓吹。京官五品。得借四品鼓吹儀。今特給五品以下母妻。五品官則不當給限。便是班秩本因夫子。儀飾乃復過之。事非倫次。難為定製。參詳義理。不可常行。請停前敕。各依常典。至元年建卯月三日。婚葬鹵簿。據散官封至一品。事職官正員三品。並駙馬都尉。許隨事量給。餘一切權停。  太極元年六月。右司郎中唐紹上疏曰。臣聞王公以下。送終明器等物。具標格令。品秩高下。各有節文。孔子曰。明器者。備物而不可用。以芻靈者善。為俑者不仁。傳曰。俑者謂有面目機發。似於生人者也。以此而葬。殆將於殉。故曰不仁。比者,王公百官。競為厚葬。偶人象馬。雕飾如生。徒以炫燿路人。本不因心致禮。更相扇動。破產傾資。風俗流行。下兼士庶。若無禁制。奢侈日增。望請王公以下送葬明器。皆依令式。並陳於墓所。不得衢路舁行。

  開元二年六月二日敕。緣喪葬事。非崇舊德。別有處分。不得輒請官供。四年七月。王仁皎葬其子駙馬都尉守一。請同昭成皇后父竇孝諶故事。墳高五丈一尺。侍中宋璟。中書侍郎蘇頲上表曰。臣聞儉。德之恭。侈。惡之大。高墳乃昔賢所誡。厚葬實君子所非。則知奢侈過度。故非達識。故周孔設齊斬緦免之差。衣衾棺槨之度。賢者俯就。不肖者企及。或雲竇太尉墳最高。取則不遠者。縱令往日無極言者。其事偶行。令出一時。故非常式。豈若韋庶人父。追加王位。擅作酆陵。禍不旋踵。為天下笑。況令之所設。先作於紀綱。情既無窮。故為之制度。不因人以搖動。不變法以愛憎。所謂金科玉條。蓋以此也。儻中宮情不可奪。陛下不能苦違。即准令。一品合陪陵葬者。墳高三丈以上。四丈以下。降敕使同陪陵之例。即極是高下得宜。臣參樞近。不敢不奏。  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敕。古之送終。所尚乎儉。其明器墓田等。令於舊數內遞減。三品以上明器。先是九十事。請減至七十事。五品以上。先是七十事。請減至四十事。九品以上。先是四十事。請減至二十事。庶人先無文。請限十五事。皆以素瓦為之。不得用木及金銀銅錫。其衣不得用羅錦繡畫。其下帳不得有珍禽奇獸。魚龍化生。其園宅不得廣作院宇。多列侍從。其輛車不得用金銀花。結綵為龍鳳。及垂流蘇。畫雲氣。其別敕優厚官供者。准本品數十分加三等。不得別為華飾。其墓田。一品塋地。先方九十步。今減至七十步。墳先高一丈八尺。減至一丈六尺。二品先方八十步。減至六十步。墳先高一丈六尺。減至一丈四尺。三品墓田。先方七十步。減至五十步。墳先高一丈四尺。減至一丈二尺。其四品墓田。先方六十步。減至四十步。墳高一丈二尺。減至一丈一尺。五品墓田先方五十步。減至三十步。墳先高一丈。減至九尺。六品以下墓田。先方二十步。減至十五步。墳高八尺。減至七尺。其庶人先無步數。請方七步。墳四尺。其送葬祭盤。不得作假花果及樓閣。數不得過一牙盤。

  大歷五年五月十五日敕。應准敕供百官喪葬人夫幔幕等。三品以上。給夫一百人。四品五品。五十人。六品以下。三十人。應給夫須和雇。價直委中書門下文計處置。其幔幕。鴻臚衛尉等供者。須所載幔幕張設人。並合本司自備。如特有處分。定人夫數。不在此限。

  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敕。如聞士庶在外身亡。將櫬還京。多被所司不放入城。自今以後。不須止遏。

  貞元九年十二月。故太尉西平郡王太師晟。備禮葬於鳳政原。是日。廢朝。上御南望春宮臨祭。令中使宣弔於柩車。文武常參官。皆素服送至長樂坡。哭拜於路。時太常卿裴郁草儀。設引令式書。隔品致敬之文。乃請宰臣及二品以上官者。哭而不拜。乃禮官失也。

  十一年十一月敕。故司徒兼侍中贈太傅燧。今月九日葬。七日發引。百官不須入朝。便於城外送發引。  十三年五月。宗正卿嗣義王巘奏。簡王府諮議參軍嗣寧王子?葬。請鹵簿。宰臣等議。以子?官卑。不合特給。詔令給。  其年七月敕。自今以後。嗣王薨葬日。宜令所司並供鹵簿。仍永為常式。

  十四年十一月敕。自今以後。應緣喪葬。俱給鹵簿。即遂便於街市宿幔。

  元和三年五月。京兆尹鄭元修奏。王公士庶喪葬節制。一品二品三品為一等。四品五品為一等。六品至九品為一等。凡命婦各准本品。如夫子官高。聽從夫子。其無邑號者。准夫子品。廕子孫未有官者。降損有差。其兇器悉請以瓦木為之。是時厚葬成俗久矣。雖詔命頒下。事竟不行。

  六年十二月條流文武官及庶人喪葬。三品以上。明器九十事。四神十二時在內園宅。方五尺。下帳高方三尺。共置五十舁。挽三十六人。輛車用開轍車。油幰。朱絲網絡。兩廂畫龍。幰竿末請用流蘇四。披六。鐸左右各八。黼翣二。黻翣一。畫翣二。士皆布幘深衣。輴車誌石車。任畫雲氣。不得置幰竿額帶等。方相車除載方相外。及魂車除幰網裙簾外。不得更別加裝飾。並用合轍車。纛竿九尺。不得安火珠。貼金銀。立鳥獸旗旛等。五品以上。明器六十事。四神十二時。在內園宅。方四尺。下帳高方二尺。共置三十舁。減誌石車。幰竿減四尺。流蘇減二十道。帶減一重。披引鐸翣各減二。輓歌一十六人。並無朱絲網絡。方相用魌頭車。纛竿減一尺。魂車准前。九品以上明器四十事。四神十二時。在內園宅。方三尺。下帳高方一尺。共置一十舁。減輴車輛車。幰竿減三尺。流蘇減一十五道。披引鐸翣各減二。帶減一重。輓歌十人。纛竿減一尺。幃額魌頭魂車准前。以前明器。並用瓦木為之。四神不得過一尺。餘人物等不得過七寸。並不得用金銀雕鏤。帖毛髮裝飾。其散試官。但取散官次第。如散官品卑者。即據試官品。第五品以上。遞降一等。六品以下。依本官制度。內侍省品秩高。各隨本秩。有章服者。紫同三品。緋同五品以上。綠及應官。並同九品以上。命婦及文武官母妻。無邑號命婦。各准本品。如夫子官高。聽從夫子。無邑號者。各准夫子品。輛車准令合用綠及紫色。有品廕家子孫。未有官品者。三品以上降三等。五品以上降二等。九品以上降一等。所用品廕。以祖父為日升降。庶人明器一十五事。共置三舁。喪車用合轍車。幰竿減三尺。流蘇減十道。帶減一重。幃額魌頭車魂車准前。輓歌鐸翣四神十二時各儀。請不置。所造明器。並令用瓦。不得過七寸。以前刑部尚書兼京兆尹鄭元修。詳定品官葬給。素有章程。歲月滋深。名數差異。使人知禁。須重發明制。庶可經久。伏以喪葬條件。明示所司。如五作及工匠之徒。捉搦之後。自合準前後敕文科繩。所司不得更之。喪孝之家。妄有捉搦。只坐工人。亦不得句留。令過時日。敕旨。宜依。

  十五年閏正月。時宰相公卿僉議。憲宗皇帝山陵。前敕用十二月二十八日。太遠。待詔僧惟英。請改用五月十九日。太常博士王彥威復奏曰。臣按禮經。天子七月而葬。國朝故事。高祖六月而葬。太宗四月而葬。高宗九月而葬。中宗六月而葬。睿宗五月而葬。順宗七月而葬。元宗肅宗二聖山陵。以聖誕吉兇相屬。有司懼不給。故並十二月而葬。蓋有為而然。非常典也。今國哀在正月。並閏至六月。即合禮經七月之數。按春秋之義。天子告崩不志葬。葬必其時也。舉天下而葬一人。其道不疑。故過期不葬。春秋譏之。待詔楊士端遠卜十二月二十八日。今計葬訖而虞。凡虞用九日。虞訖而卒哭。卒哭而祔廟。並擇日行事。計至來年正月中旬方畢。即改元及朝賀賜之禮。須發於始。自國哀以至虞祔凶毀之儀。首尾十四月。國朝且無故事。豈惟禮經不合。臣謹參詳禮文。用六月為便。

  長慶三年十二月。浙西觀察使李德裕奏。緣百姓厚葬。及於道途盛設祭奠。兼置音樂等。閭里編甿。罕知報義。生無孝養可紀。歿以厚葬相矜。喪葬僭差。祭奠奢靡。仍以音樂榮其送終。或結社相資。或息利自辦。生業以之皆空。習以為常。不敢自廢。人戶貧破。抑此之由。今百姓等喪葬祭。並不許以金銀錦繡為飾。及陳設音樂。其葬物涉於僭越者。勒禁。結社之類。任充死亡喪服糧食等用。伏以風俗之弊。誠宜改張。緣人心習於僭越。莫?循守。纔知變革。尋則隳違。臣今已施行。人稍知勸。若後人不改。積漸還淳。伏請臣當道自今以後。如有人卻置。准法科罪。其官吏以下。不能節級懲責。仍請常委出使郎官御史訪察。所冀遐遠之俗。皆知憲章。敕旨。宜依。

  太和元年十月敕。故太尉王武俊妻。晉太夫人李氏。以武俊橫流之中。拯定奔潰。屬當葬事。宜加贈卹。宜令有司。特給儀仗事。

  會昌元年十一月。御史臺奏。請條流京城文武百寮。及庶人喪葬事。三品以上。輀用闊轍車。方相魂車。誌石車。並須合轍。油幰流蘇等。任准令式。輓歌三十六人。六鐸六翣明器。並用木為之。不得過一百事。數內四神。不得過一尺五寸。餘人物等。不得過一尺。舁止七十舁。內外官同。五品以上。輀車及方相魂車等。同三品。不得置誌石車。其油幰等。任准令式。輓歌十六人。四鐸四翣明器。不得過七十事。數內四神。不得過一尺二寸。餘人物不得過八寸。舁止五十舁。內外官同。九品以上。輀車魂車等並同合轍車。其方相魌頭。並不得用楯車及誌石車。其輀車除油幰流蘇等。各准令式外。不得用繒綵結絡。兼銀器裝飾。輓歌一十人。一鐸二翣。明器不得過五十事。四神不得過一尺。餘人物不得過七寸。舁止三十舁。內外官同。散試官等。任於階官之中。取最高品。第五品以上。遞降一等。六品以下。依令品。有品廕家子孫。未有官者。用三品以上廕者。降三等。用五品以上廕者。降二等。用八品以上廕者。降一等。用九品者不降。仍並須是祖父母廕。內外官同。工商百姓諸色人吏無官者。諸軍人無職掌者。喪車魌頭同用合轍車。喪車不用油幰流蘇等飾。兼不得以繒綵結絡。及金銀飾。輓歌鐸翣。並不得置。喪車之前。不得以鞍馬為儀。其明器任以瓦木為之。不得過二十五事。四神十二時。並在內。每事不得過七寸。舁十舁。伏以喪葬之禮。素有等差。士庶之室。近罕遵守。逾越既甚。糜費滋多。臣忝職憲司。理當禁止。雖每令舉察。亦怨謗隨生。苟全廢糾繩。又譏責立至。總以承前令式及制敕。皆務從儉省。減刻過多。遂令人情易逾禁。將求不犯。實在稍寬。臣酌量舊儀。創立新制。所有高卑得體。豐約合宜。免令無知之人。更懷不足之意。伏乞聖恩。宣下京兆府。令准此條流。宣示一切供作行人。散榜城市。及諸城門。令知所守。如有違犯。先罪供造行人賈售之罪。庶其明器。並用瓦木。永無僭差。以前條件。臣尋欲陳論伏候進止。承前已於延英具奏訖。敕旨。宜依。

辰日[編輯]

  貞觀六年。御史大夫韋挺。論風俗失禮表曰。臣聞父母之恩。昊天罔極。創巨之痛。終身何已。至於喪服之數。哭泣之哀。聖人作範。布在禮經。亡祿之家。鮮克由禮。今朝廷貴臣。搢紳士族。衣冠遞襲。教義是聞。丁父母重哀。拘攣俗忌。至辰日不哭。謂之重喪。信陰陽之書。惑吉凶之說。忽仁孝之至道。忘聖哲之丕訓。浸以成俗。為日已久。有斁皇風。事須懲革。至四月。茹國公張公謹卒。太宗聞之。將出次發哀。有司奏。子在辰不可哭。太宗曰。君臣之義。同於父子。情發於哀。安避辰日。遂哭之。

雜記[編輯]

  聖歷元年十月。鳳閣侍郎王方慶奏言。准令。期喪大功未葬。並不得參朝賀。仍終喪不參宴會。比來朝官。不依禮法。身有哀慘。陪列朝賀。手舞足蹈。公違憲章。名教既虧。實玷皇化。請申明更令禁斷。詔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