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品彚 (四庫全書本)
唐詩品彚 |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八
唐詩品彚 總集類
提要
〈臣〉等謹案唐詩品彚九十巻拾遺十巻明髙棅編棅有嘯臺集已著録宋之末年江西一派與四靈一派併合而為江湖派猥雜細碎如出一轍詩以大弊元人慾以新艷奇麗矯之迨其末流飛卿長吉一派與盧仝馬異一派併合而為鐵體妖冶俶詭如出一轍詩又大弊百餘年中能自拔於風氣外者落落數十人耳明初閩人林鴻始以規仿盛唐立論而棅實左右之是集其職志也所録凡六百二十家得詩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分體編次為五言古詩二十四巻七言古詩十三巻長短句附焉五言絶句八巻六言附焉七言絶句十巻五言律詩十五巻五言排律十一巻七言律詩九巻排律附焉始於洪武甲子成於癸酉至戊寅又捜補作者六十一人詩九百五十四首為拾遺十巻附於後考玉臺新詠有古絶句四首棅以絶句居律詩前葢有所考至排律之名古所未有楊仲宏撰唐音始別為一目棅祖其説遂至今沿用二馮批㸃才調集以堆砌板滯雜亂無章之病歸咎於排之一字詆棅為作俑然詩家不善𨽻事即二韻四韻未嘗不堆砌板滯雜亂無章是亦不必盡以排字為誤矣諸體之中各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變餘響旁流九格其凡例謂大畧以初唐為正始盛唐為正宗為大家為名家為羽翼中唐為接武晚唐為正變為餘響方外異人等詩為旁流間有一二成家特立與時異者則不以世拘之如陳子昻與李白列在正宗劉長卿錢起韋應物柳宗元與髙適岑參同在名家是也其分初盛中晚葢宋嚴羽已有是説二馮嘗以劉長卿亦盛亦中之類力攻其謬然限斷之例亦論大槩耳寒溫相代必有半冬半春之一日遂可謂四時無別哉明史文苑傳謂終明之世館閣以此書為宗厥後李夢陽何景明等摹擬盛唐名為崛起其胚胎實兆於此平心而論唐音之流為膚廓者此書實唘其弊唐音之不絶於後世者亦此書實衍其傳功過並存不能互掩後來過毀過譽皆門戶之見非公論也至於章懷太子黃臺𤓰詞沈佺期古意之類或㸃竄舊文康寳月劉令嫺之類或泛收六代杜常胡宿之類或誤採宋人小小瑕疵尤所未免巻帙既富核檢為難第觀其大體可矣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唐詩品彚敘目
五言古詩一
正始〈上〉
太宗皇帝 虞世南 魏徴
王績 許敬宗 岑文本楊師道 劉孝孫 凌敬
趙中虛 董思恭 王紹宗上官儀 張文琮 章懷太子
王勃 楊烱 駱賓王盧照鄰 劉庭芝 盧崇道喬知之 蘇味道 李嶠
崔融 杜審言
五言之興源於漢注於魏汪洋乎兩晉混濁乎梁陳大雅之音㡬於不振唐氏勃興文運丕溢太宗皇帝龍鳯之姿天文秀發延覽英賢首倡斯道其幸慶善宮等作時已被之管絃明良滿庭賡歌贊治若夫世南屬和匡君以正魏徵終篇約君以禮辭之忠厚豈曰文為及乎永徽以還四傑〈唐初王勃楊烱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時號四傑〉並秀於前四友〈蘇味道李嶠崔融杜審言號為文章四友〉齊名於後劉氏庭芝古調上官儀新體雖未遏其㣲波亦稍變乎流靡爰自貞觀至垂拱間通得二十六人擇其詩之頗精粹者共六十七首列為唐世五言古風之始
五言古詩二
正始〈下〉
沈佺期 宋之問 李適
薛稷 鄭愔 徐彥伯吳少㣲 邢象玉 李邕
蘇頲 張說 趙冬曦韋嗣立 崔日知 韋元旦
崔湜 韋述 張九齡洪子輿 豆盧囘 齊澣
王丘 蘇晉 孫逖
𤣥宗皇帝
神龍以還品格漸高頗通遠調前論沈宋比肩〈沈佺期宋之問始變江左詩律時人宗之為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後稱燕許手筆〈開元初許公蘇頲以文章顯與燕公張說齊名故時號燕許大手筆〉又如薛少保之郊陜篇張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沖澹體合風騷駸駸乎盛唐矣今自沈雲卿而下以盡乎開元初之諸賢通得二十五人共詩七十五首離為下巻亦曰正始使學者本始知來遡真源而遊汗漫矣
五言古詩三
正宗〈一〉
陳子昻
唐興文章承陳隋之𡚁子昻始變雅正夐然獨立超邁時髦初為感遇詩王適見之曰是必為海內文宗噫公之高才倜儻樂交好施學不為儒務求真適文不按古佇興而成觀其音響沖和詞㫖幽邃渾渾然有正大之意若公輸氏當巧而不用者也故能掩王盧之靡韻抑沈宋之新聲繼徃開來中流砥柱上遏貞觀之微波下決開元之正𣲖嗚呼盛哉
五言古詩四
正宗〈二〉
李白
五言古詩五
正宗〈三〉
李白
五言古詩六
正宗〈四〉
李白
詩至開元天寳間神秀聲律粲然大備李翰林天才縱逸軼蕩人羣上薄曹劉下凌沈鮑其樂府古調若使儲光羲王昌齡失歩高適岑參絶倒況其下乎朱子嘗謂太白詩如無法度乃從容於法度之中葢聖於詩者其古風兩巻皆自陳子昻感遇中來且太白去子昻未遠其高懷慕尚也如此今掲二公為正宗共二百五十一首分為四巻使學者入門立志取正於斯庶無他岐之惑矣
五言古詩七
大家〈一〉
杜甫
五言古詩八
大家〈二〉
杜甫
元微之曰予讀詩至杜子美而知古人之才有所總萃焉唐興學官大振歴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錬精切穩順聲勢謂為律詩由是而後文變之體極焉然而好古者遺近務華者去實效齊梁則不逮於魏晉工樂府則力屈於五言律切則骨格不存閒暇則纎穠莫備至於子美葢所謂上薄風雅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顔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人之體勢而兼昔人之所獨專矣如使仲尼考鍛其㫖要尚不知貴其多哉茍以為能所不能無可無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矣嚴滄浪曰少陵詩憲章漢魏而取材於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則先輩所謂集大成者也世稱子美為大家故畧二賢之論以冠其端雲
五言古詩九
名家〈上之一〉
孟浩然 王維
五言古詩十
名家〈上之一〉
王昌齡 儲光羲
五言古詩十一
名家〈上之三〉
李頎 常建
五言古詩十二
名家〈上之四〉
高適 岑參
五言古詩十三
名家〈下之一〉
劉長卿 錢起
五言古詩十四
名家〈下之二〉
韋應物
五言古詩十五
名家〈下之三〉
韋應物 柳宗元
夫詩莫盛於唐莫備於盛唐論者惟杜李二家為尤其間又可名家者十數公至如子美所贊詠者王維孟浩然所友善者高適岑參乾元以後劉錢接跡韋柳光前人各鳴其所長今觀襄陽之清雅右丞之精緻儲光羲之真率王江寧之聲俊高達夫之氣骨岑嘉州之竒逸李頎之沖秀常建之超凡劉隨州之閒曠錢考功之清贍韋之靜而深柳之溫而密此皆宇宙山川英靈間氣萃於時以鍾乎人矣嗚呼盛哉今俱列之名家第為上下以儲孟二王高岑常李為上卷劉錢韋柳為下巻共十二人合詩四百七十五首離為七巻學者遡正宗而下觀此足矣
五言古詩十六
羽翼〈上〉
崔顥 陶翰 劉眘虛
薛據 崔曙 李嶷
綦母濳 王灣 崔國輔
張謂 盧象 祖詠
王季友 賀蘭進明 閻防
五言古詩十七
羽翼〈下〉
蕭華 崔宗之 魏萬
張潮 裴迪 丘為
張子容 萬楚 包融
蔡希寂 沈頌 韋鎰
賈至 蕭頴士 李華
顔真卿 王縉 奚賈
趙微明 沈徽 沈千運
於逖 張彪 孟雲卿
元結 獨孤及 丁仙芝沈如筠 吳象之 楊諌
林琨 談戩 劉復
楊俊 戴休珽 宋昱
昔朱晦菴先生嘗取漢魏五言以盡乎郭景純陶淵明之作以為古詩之根本凖則又取自晉宋顔謝以下諸人擇其詩之近於古者以為羽翼輿衛余於是編正宗既定名家載列根本立矣奈何羽翼未成爰自採摭及觀諸家選本載盛唐詩者唯殷璠河嶽英靈集獨多古調璠嘗論曰夫文有神來氣來情來有雅體野體鄙體俗體編紀者能審鑒諸體委詳所來方可定其優劣論其取捨又曰璠今所集頗異諸家既閑新聲復曉古體文質半取風騷兩挾斯言得之矣若夫太白浩然儲王常李高岑數公已掲於前他如崔顥薛據張謂王季友諸人皆李杜當時所稱許相與發明斯道賡歌鼓舞以鳴乎盛世之音者矣今以崔司勲等十五人共詩八十一首爲上巻又以殷氏所收之外若崔宗之魏萬之願交於翰林元結孟雲卿之見稱於工部張裵賈岑唱和聨翩〈張子容與孟浩然有永嘉贈答裵廸與王維有輞州賦詠賈至與岑參諸人有早朝唱和〉蕭李獨孤馳名先後〈蕭穎士時號蕭夫子李華中宏詞獨孤及天寳末舉有道〉又如篋中〈元次山編沈千運趙微明諸人之詩爲篋中集〉丹陽〈殷璠編張潮包融等十八人詩爲丹陽集〉採葺不少雖衆君子之全集罕得詳覽然其言皆足以沒世而不忘也爰自崔顥而下以盡乎天寳諸賢凡三十六人得詩七十四首爲下巻合而題曰羽翼竊效晦菴之意歟學者觀之能審諸體而辯所來庶乎不作開元天寳以下人物與夫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識者又奚足以知此哉
五言古詩十八
接武〈上〉
徳宗皇帝 郎士元 皇甫冉
李端 盧綸 司空曙令狐峘 朱長文 余延壽
顧況 劉太真 朱倣
竇參 姚係 劉灣
李希仲 蘇渙 戎昱
李益
五言古詩十九
接武〈下〉
於鵠 戴叔倫 長孫佐輔
楊凌 崔元翰 劉商
楊衡 武元衡 羊士諤權徳輿 劉禹錫 李觀
楊巨源 孟簡
嗚呼天寳喪亂光嶽氣分風槩不完文體始變其間劉長卿錢起韋應物栁宗元後先繼出各鳴一善比肩前人已列之於名家無復異議時若郎士元皇甫冉李端盧綸顧況戎昱竇參武元衡之屬以及乎權徳輿劉禹錫諸人相與接跡而興起翺翔乎大厯貞元之間其篇什諷詠不減盛時然而近體頗繁古聲漸遠不過畧見一二與時唱和而已雖然繼述前列提挾風騷尚有望於斯人之徒歟今自郎士元而下以盡乎大厯諸賢得一十九人擇其聲之頗近者凡六十五首爲上巻又自於鵠以及元和之初得一十四人共詩五十八首爲下巻題曰接武以紹天寳諸賢之後俾學者知有源委矣
五言古詩二十
正變
韓愈 孟郊
唐詩之變漸矣隋氏以還一變而爲初唐貞觀垂拱之詩是也再變而爲盛唐開元天寳之詩是也三變而爲中唐大厯貞元之詩是也四變而爲晚唐元和以後之詩是也夫元和之際柳公尚矣若韓退之孟東野生平友善動輙唱酬然而二子殊途文體差別今觀昌黎之博大而文鼓吹六經捜羅百氏其詩騁駕氣勢嶄絶崛強若掀雷決電千夫萬騎橫騖別驅汪洋大肆而莫能止者又秋懷數首及暮行河堤上等篇風骨頗逮建安但新聲不類此正中之變也東野之少懷耿介齷齪困窮晚擢巍科竟淪一尉其詩窮而有理苦調淒涼一發於胷中而無吝色如古樂府等篇諷詠久之足有餘悲此變中之正也余合二公之詩爲一巻所以幸其遺風之變猶有存者故曰正變
五言古詩二十一
餘響〈上〉
王建 張籍 陳羽
楊賁 陸長源 李渉
白居易 歐陽詹 鮑溶
呂溫 李賀 賈島
姚合 杜牧 許渾
李商隱
五言古詩二十二
餘響〈下〉
馬戴 陳陶 溫庭筠
劉駕 儲嗣宗 李羣玉
司馬禮 於濆 邵謁
陸龜䝉 朱景𤣥 張喬
曹鄴 羅隱 韓偓
王貞白 李建勲
元和再盛之後體製始散正𣲖不傳人趨下學古聲愈微韓愈孟郊已述於前他如張籍王建白居易歐陽詹李賀賈島諸人各鳴於時猶有貞元之遺韻開成後馬戴陳陶劉駕李羣玉輩黽勉氣格尚欲賈前人之餘勇又如司馬禮於濆邵謁之屬研精覃思不過厯郊島之藩翰耳雖然時有廢興道有隆替文章與時高下與代終始向之君子豈可泯然其不稱乎予於是編所以不辭採録爰自王仲初而下以盡乎元和諸賢通得一十六人擇其聲之頗純者凡五十八首為上巻人自馬與陳而下以盡乎唐末諸人通得一十七人共詩六十九首為下巻合而題曰餘響以見唐音之盛渢渢不絶雖非陽春白雪引商汎徵而屬和者不多殆與下里巴人淫哇之聲則有間矣
五言古詩二十三
旁流
有姓氏無字裡世次可考者十四人詩十五首薛竒童 蔣竒童 唐堯客
杜頠 王烈 孫昌𦙍
陳存 楊齊哲 樓頴
賈馳 李㓜卿 袁瓘
元季川 賈琮
姓氏疑誤者六人詩十一首
李頎 高適 李彥暉
劉希戩 李益 李亦
羽士二人詩十六首
吳筠 司馬退之
衲子五人詩十九首
皎然 靈一 僧泚
貫休 脩睦
外夷一人詩一首
新羅王
閨秀五人詩七首
劉令嫺 張琰 冦坦母妓常浩 鮑君徽
女冠一人詩一首
李冶
唐世詩學之盛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山林韋布以及乎方外異人閭閻女子莫不願學焉其篇什之多不可勝紀若夫大方名家騷人墨客各以世次收品從彚他若諸集附載道人衲子宮閨仙怪及有姓氏無世次可考者徃徃有述多非全集所得故不收入類若棄而不録又何以見斯人之徒歟今畧其詩之精者通得三十四人共詩七十首為一巻以附餘響之後題曰旁流雖不足以品藻淵源庶乎㪺涓酌潦能成江河之沛矣
五言古詩二十四
長篇
李白 杜甫 韓愈
五言長篇自古樂府焦仲卿而下繼者絶少唐初亦不多見逮李杜二公始盛至其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辭意曲折隊仗森嚴人皆雕飭乎語言我則直露其肺腑人皆專犯乎諱忌我則囘䕶其褒貶此少陵所長也太白又次之韓愈晚出力追前人先輩嘗謂南山詩與少陵北征互有優劣斯言近之善乎嚴滄浪有雲李杜韓三公之詩如金鴟擘海香象渡河龍吼虎哮鼉翻鯨躍大鎗大刃君王親征氣象各別予故合三家詩共五篇為一巻附於五言短調之後學者觀之亦足以廣其藻思耳
七言古詩一
正始
王宏 王勃 盧照鄰駱賓王 劉庭芝 喬知之
陳子昻 王適 李嶠
沈佺期 徐𤣥之 宋之問
王無競 郭振 盧僎
張說 徐彥伯 吳少微劉廷琦 李如璧 李昻
胡皓 賀朝清 萬齊融
王翰 孫逖 𤣥宗皇帝賀知章 許景先
七言雖雲始自漢武栢梁然歌謠等作出自古也如寗戚之商歌七言畧備迨漢則純乎成篇下及魏晉相繼有述其間雜以樂府長短句詞吟曲引篇行詠調之屬皆名為詩唐初作者亦少獨宋之問數首為時所稱又如郭代公寳劍篇張燕公鄴都引調頗凌俗然而文體聲律抑揚頓挫猶未盡善今自王宏而下至開元初通得二十九人共詩四十六首為正始
七言古詩二
正宗〈一〉
李白
七言古詩三
正宗〈二〉
李白
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辭咸善或謂其始以蜀道難一篇見賞於知音為明主所愛重此豈淺才者徼幸際其時而馳騁哉不然也白之所藴非止是今觀其逺別離長相思烏棲曲鳴臯歌梁園吟天姥吟廬山謠等作長篇短韻驅駕氣勢殆與南山秋色爭高可也雖少陵猶有讓焉餘子𤨏𤨏矣掲為正宗不亦宜乎
七言古詩四
大家
杜甫
王荊公嘗謂杜子美之悲歡窮泰發斂抑揚𢇻徐縱橫無施不可故其所作有平淡閒易者有綺麗精確者有嚴重威武若三軍之帥者有奮迅馳驟若汎駕之馬者有澹泊閒靜若山谷隱士者有風流醖籍若貴介公子者葢其緒密而思深觀者茍不能臻其閫奧未易識其妙處夫豈淺近者所能窺哉此子美所以光掩前人後來無繼也余觀其集之所載哀江頭哀王孫古栢行劍器行渼陂行兵車行洗兵馬行短歌行同谷歌等篇益以斯言可徵故表而出之為大家
七言古詩五
名家〈上〉
高適 岑參
七言古詩六
名家〈下〉
李頎 王維 崔顥
盛唐工七言古調者多李杜而下論者推高岑王李崔顥數家為勝竊嘗評之若夫張皇氣勢陟頓始終綜覈乎古今博大其文辭則李杜尚矣至於沈鬱頓挫抑揚悲壯法度森嚴神情俱詣一味妙悟而佳句輙來遠出常情之外之數子者誠與李杜並驅而爭先矣今俱列之於名家以高適岑參合詩五十首為上巻李頎王維崔顥合詩四十三首為下巻
七言古詩七
羽翼
孟浩然 萬楚 丁仙芝
劉復 儲光羲 張謂
王昌齡 張南容 畢耀
賀蘭進明 崔國輔 賈至
孟雲卿 王季友 常建
元結 薛業 張志和
獨孤及 張潮 鮑防
盛唐名家之外作者不多見若儲光羲張謂王季友諸人不過所録者是通得二十一人共詩四十七首為一巻
七言古詩八
接武〈上〉
劉長卿 錢起 韓翃
七言古詩九
接武〈下〉
李嘉祐 韋應物 皇甫冉
郎士元 朱放 司空曙
盧綸 李端 戎昱
李益 朱灣 顧況
馮著 劉商 楊衡
朱長文 戴叔倫 長孫佐輔
中唐來作者亦少可以繼述前諸家者獨劉長卿錢起較多聲調亦近似韓翃又次之他若李嘉祐韋應物皇甫冉盧綸戎昱李益之儔畧見一二雖體製參差而氣格猶有存者亦不可闕今皆取之分為二巻以劉錢韓三家合詩四十二首為上巻又自李嘉祐而下至貞元末共一十八人合詩四十九首為下巻
七言古詩十
正變〈上〉
王建 張籍
漢武帝立樂府官采詩以四方之音被之聲樂其來逺矣後世沿襲古意畧存或因意命題或學古敘事尚能原閨門袵席之遺而逹之於宗廟朝廷之上去古雖遠猶近唐世述作者多繁音日滋寓意古題刺美見事者有之即事名篇無復倚傍者有之大厯以還古聲愈下獨張籍王建二家體制相似稍復古意或舊曲新聲或新題古義詞㫖通暢悲歡窮泰慨然有古歌謠之遺風皆名為樂府雖未必盡被於絃歌是亦詩人引古以諷之義歟抑亦唐世流風之變而得其正也歟今合二家詩五十七首為正變後之審音者倘采聲以造樂二子其庶乎
七言古詩十一
正變〈下〉
韓愈 李賀
元和歌詩之盛張王樂府尚矣韓愈李賀文體不同皆有氣骨退之之敘已備五言又如琴操等作前賢稱之詳矣此不容贅若長吉者天縱竒才驚邁時輩所得離絶凡近遠去筆墨畦逕時人亦頗道其詩如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風檣陣馬不足爲其勇也荒國陊殿梗莾丘隴不足爲其恨怨悲愁也鯨呿鼇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嗚呼使長吉假之以年少加於理其格律豈止是哉嚴滄浪雲盧仝之怪長吉之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余故並韓公合為一巻共詩五十二首為正變
七言古詩十二
餘響
武元衡 楊巨源 權徳輿
劉禹錫 李渉 柳宗元
盧仝 孟郊 元稹
白居易 施肩吾 溫庭筠
李商隱 杜牧 李羣玉
裴說 張泌
元和以後述貞元之餘韻者權徳輿劉禹錫而已其次能者各開戸牖若盧之險怪孟之寒苦白之庸俗溫之美麗雖卓然成家無得多矣故畧其精者自武元衡而下至唐末選得十七人共詩四十六首為餘響
七言古詩十三
旁流
有姓氏無字裡世次可考九人詩九首
杜頠 薛竒童 張若虛
李章 張鼎 衛萬
陳閏 李暇 莊南傑
無姓氏詩一首
姓氏疑誤者五人詩十一首
韋元甫 李頎 韋應物
戎昱 羅隱
衲子四人詩九首
皎然 隱巒 貫休
寳月
女冠一人詩一首
李冶
閨秀八人詩十一首
張夫人 杜羔妻 郎大家鮑君徽 程長文 張英
劉雲 劉珏
右二十七人共詩四十二首皆諸集附載或姓氏世次疑誤弗可考者皆録之為旁流
歌行長篇附
駱賓王 元稹 白居易
歌行長篇唐初稱駱賓王有帝京篇疇昔篇文極富麗至盛唐絶少李杜間有數首其詞亦不甚敷蔓大率與常製相類已混收從彚不復摘去迨元和後元稹白居易始相尚此製世號元白體其詞欲贍欲逹去離務近明露肝膽樂天毎有所作令老嫗能解則録之故格調扁而不高然道情敘事悲歡窮泰如寫出人胸臆中語亦古歌謠之遺意也豈渉獵淺才者所能到耶姑畧駱賓王一首元白各一首附於此集之後以備一體為學者之助雲
五言絶句一
正始
𤣥宗皇帝 許敬宗 虞世南
王績 李義府 楊師道
王勃 楊烱 盧照鄰駱賓王 陳子昻 沈佺期宋之問 東方虬 王適
韋承慶 李嶠 郭振
薛稷 鄭愔 盧僎
武平一 崔湜 蘇頲
張說 張九齡 孫逖
賀知章 楊重𤣥
五言絶句作自古也漢魏樂府古辭則有白頭吟出塞曲桃葉歌歡問歌長干曲團扇歌等篇下及六代述作漸繁唐初工之者衆王楊盧駱尤多宋之問韋承慶之流相與繼出可謂盛矣通得二十九人共詩六十三首列為正始
五言絶句二
正宗
李白 王維 崔國輔孟浩然
開元後獨李白王維尤勝諸人次則崔國輔孟浩然可以並駕共詩六十八首為正宗
五言絶句三
羽翼
儲光羲 王昌齡 裴廸
杜甫 崔顥 高適
岑參 王之渙 祖詠
李適之 李頎 沈如筠
崔曙 王縉 丘為
沈千運 蕭穎士 元結
右十八人皆盛唐作者若儲光羲王昌齡裴廸崔顥高適岑參等數篇詞簡而意味尤長與前數公實相羽翼故盡天寳諸賢共詩六十一首為一巻
五言絶句四
接武〈上〉
劉長卿 錢起 韋應物皇甫冉
五言絶句五
接武〈中〉
皇甫曾 劉方平 朱放
李嘉祐 張起 郎士元
韓翃 耿湋 盧綸
李端 司空曙 張繼
顧況 丘丹 戎昱
暢當 李益 戴叔倫
柳談 劉商 雍裕之
楊衡 張仲素 令狐楚於鵠
五言絶句六
接武〈下〉
韓愈 柳宗元 劉禹錫
權徳輿 張籍 王建
武元衡 元稹 白居易
王涯 李徳裕 李賀
呂溫 盧仝 孟郊
賈島 裴度 張碧
張祐 施肩吾 文宗皇帝
中唐雖聲律稍變而作者接跡之盛尤過於天寳諸賢今分為三巻以劉長卿錢起韋應物皇甫冉共詩七十一首為上巻又自皇甫曾以至大厯貞元諸賢得二十五人共詩七十四首為中巻又自韓愈以盡乎元和諸賢通得二十一人共詩八十一首為下巻
五言絶句七
餘響
李商隱 杜牧 許渾
溫庭筠 馬戴 雍陶
陳陶 項斯 於武陵
李羣玉 劉駕 聶夷中
儲嗣宗 於濆 陸龜蒙
唐彥謙 羅鄴 崔魯
司空圖 崔道融 韓偓
武瓘 曹鄴 薛瑩
元和以後不可多得故自李義山而下至唐末通得二十四人共詩五十首為餘響
五言絶句八
旁流
有姓氏無字裡世次可考者五人
荊叔 李牧 張元宗
潘佐 張顛
無姓氏三人
樂府 西鄙人 太上隱者
羽士一人
吳筠
衲子五人
皎然 靈澈 貫休
脩睦 子蘭
宮閨八人
韓氏 七歳女子 湘驛女子矦夫人 郎大家 劉采春崔氏女 薛濤
右二十二人共詩三十四首為傍流
六言附
李景伯 張說 王維
劉長卿 張繼 皇甫冉
韓翃 盧綸 顧況
王建 劉禹錫 周賀
六言始自漢司農谷永魏晉間曹陸間出至唐初李景伯有囘波樂府亦效此體逮開元大厯間王維劉長卿諸人相與繼述而篇什稍屢見然亦不過詩人賦詠之餘矣今以唐世始終通得十二人共詩二十四首附於五言絶句之後以備一體
七言絶句一
正始
許敬宗 盧照鄰 王勃
喬知之 杜審言 劉庭琦沈佺期 宋之問 李嶠
李乂 徐彥伯 岑羲
劉憲 趙彥昭 李適
徐堅 馬懷素 武平一
蘇頲 張說 賀知章
王翰 𤣥宗皇帝
七言絶句始自古樂府挾瑟歌梁元帝烏棲曲江總怨詩行等作皆七言四句至唐初始穩順聲勢定為絶句然而作者亦不多見故自許敬宗而下至開元初得二十三人共詩四十二首為正始
七言絶句二
正宗
李白 王昌齡
盛唐絶句太白高於諸人王少伯次之二公篇什亦盛今列為正宗共詩八十一首
七言絶句三
羽翼
王維 賈至 岑參
儲光羲 杜甫 常建
高適 孟浩然 李頎
崔國輔 張謂 王之渙
綦毋濳 薛據 蔡希寂
沈頌 張偁 吳象之
張潮 元結 嚴武
李華 獨孤及
正宗之外同鳴於時者王維賈至岑參亦盛又如儲光羲常建高適之流雖不多見其興象聲律一致也杜少陵所作雖多理趣甚異故畧其頗同調者數首以通天寳諸賢得二十三人共詩九十九首為羽翼
七言絶句四
接武〈上之一〉
劉長卿 錢起 韋應物
皇甫冉 韓翃 盧綸
七言絶句五
接武〈上之二〉
劉方平 朱放 皇甫曾
秦系 嚴維 李嘉祐郎士元 司空曙 李端
耿湋 崔峒 包何
張繼 顧況 戎昱
長孫翺 衛象 柳談
宋濟 楊憑 長孫佐輔
劉商 於鵠 戴叔倫徳宗皇帝
七言絶句六
接武〈下之一〉
李益 劉禹錫 張籍
王建 王涯
七言絶句七
接武〈下之二〉
武元衡 楊巨源 張仲素
權徳輿 李渉 竇鞏
竇牟 竇庠 雍裕之
李約 陸暢 劉言史
呂溫 羊士諤 令狐楚
陳羽 柳宗元 韓愈
歐陽詹 元稹 白居易
鮑溶 孟郊 李賀
盧仝 李紳 顧非熊
張祐 朱慶餘 徐凝
賈島 姚合 王表
裴夷直
大厯以還作者之盛駢踵接跡而起或自名一家或與時唱和如樂府宮詞竹枝楊柳之類先後述作紛紜不絶逮至元和末而聲律不失足以繼開元天寳之盛今因時之先後篇什之多寡定立上下卷巻分為四以劉長卿錢起韋應物皇甫冉韓翃盧綸六人共詩六十九首為上巻之一又自劉方平而下以盡乎大厯諸賢凡二十五人共詩八十一首為上巻之二又自貞元以來若李益劉禹錫張籍王建王涯五人其格力各自成家篇什亦盛共詩九十八首為下巻之一又自武元衡而下以盡乎元和諸賢凡三十四人共詩一百一十三首為下巻之二合詩三百六十一首為接武
七言絶句八
正變
李商隱 杜牧 許渾
趙嘏 溫庭筠
開成以來作者互出而體製始分若李義山杜牧之許用晦趙承祐溫飛卿五人雖興象不同而聲律之變一也共詩八十首為正變
七言絶句九
餘響
雍陶 劉得仁 陳陶
馬戴 薛逢 薛能
孟遲 項斯 段成式
李羣玉 韓琮 司馬禮
杜荀鶴 李頻 劉駕
儲嗣宗 陸龜蒙 張賁
方干 唐彥謙 張喬
司空圖 高駢 羅鄴
李拯 崔魯 崔塗
章碣 鄭谷 高蟾
曹松 王駕 吳融
李洞 韋莊 韓偓
江為 李建勲 張泌
孫光憲
晚唐絶句之盛不下數千篇雖興象不同而聲律亦未遠如韋莊後出其贈別諸篇尚有盛時之餘韻則其他從可知矣今自會昌下及五季得四十人共詩八十五首為餘響
七言絶句十
旁流
古樂府六曲詩十六首
水調歌 涼州歌 大和
伊州歌 葢羅歌 水鼓子
無姓氏七人詩九首
景龍館學士 開元名公 才調詩惆悵詩 蘆中集 君山父老胡笳曲
有姓氏無字裡世次者十一人詩二十首
王烈 張敬忠 王喬
李中 劉昭屬 楊達
張諤 樓潁 王偃
朱晦 宋邕 裴交泰
吳商浩 盧弼 杜常
方澤
衲子八人詩十八首
皎然 靈一 靈澈
清江 法振 無本
無悶 齊已
羽士一人
曹唐
女冠一人
魚𤣥機
宮閨十三人詩十九首
上官昭容 梅妃 關盼盼杜羔妻 張窈窕 劉瑗
裴羽仙 亷氏 崔公達姚月華 花蕊夫人 薛濤
故臺城妓
右自唐初至唐末凡無姓氏有姓氏弗可考者併樂府水調涼州等歌聲律之可採者與乎方外閨秀通得五十二人共詩八十八首為旁流
五言律詩一
正始〈上〉
太宗皇帝 虞世南 楊師道陳叔達 李義府 董思恭
張文琮 王績 蕭翼
楊烱 王勃 盧照鄰駱賔王 劉庭芝 蘇味道
薛曜 魏元忠 喬知之韋安石 韋承慶 中宗皇帝
五言律詩二
正始〈下之一〉
陳子昻 杜審言 沈佺期宋之問
五言律詩三
正始〈下之二〉
李嶠 蘇頲 張說
張九齡
五言律詩四
正始〈下之三〉
薛稷 李適 趙彥昭
李乂 劉憲 馬懷素
李廻秀 樊忱 楊庶
王景 宗楚客 崔湜
鄭愔 魏知古 韋元旦
王翰 崔翹 韋述
姚崇 韋濟 李林甫
賀知章 孫逖 𤣥宗皇帝
律體之興雖自唐始葢由梁陳以來儷句之漸也梁元帝五言八句已近律體庾肩吾除夕律體工密徐陵庾信對偶精切律調尤近唐初工之者衆王楊盧駱四君子以儷句相尚美麗相矜終未脫陳隋之氣習神龍以後陳杜沈宋蘇頲李嶠二張說九齡之流相與繼述而此體始盛亦時君之好尚矣凡四時遊幸諸文臣學士給翔麟馬以從或在禁掖或出離宮或幸戚里或遊蒲萄園登慈恩塔或渭水袚除驪山賜浴即有燕會天子倡之羣臣皆屬和由是海內詞場翕然相習故其聲調格律易於同似其得興象高遠者亦寡矣今分為四巻自貞觀至垂拱間得二十一人共詩六十五首為一巻乂以陳杜沈宋共詩六十首為一巻又以李蘇二張共詩五十三首為一巻又自薛稷而下至開元初通得二十六人共詩六十首為一巻合而為五言近體之始
五言律詩五
正宗〈上〉
李白 孟浩然
五言律詩六
正宗〈下〉
王維 岑參 高適
盛唐律句之妙者李翰林氣象雄逸孟襄陽興致清遠王右丞詞意雅秀岑嘉州造語竒峻高常侍骨格渾厚皆開元天寳以來名家今俱列之正宗分為二巻以李孟合詩八十五首為上巻王維高岑合詩九十三首為下巻
五言律詩七
大家
杜甫
杜公律法變化尤高難以句摘如吳楚東南拆乾坤日夜浮等句世稱之舊矣余之所選者非舊選所常取余於欲離欲近而取之矣觀者詳焉
五言律詩八
羽翼
王灣 盧象 崔顥
祖詠 儲光羲 李頎
綦毋濳 王昌齡 張謂
賈至 崔曙 常建
裴廸 張子容 冦坦
鄭徳𤣥 蔡希寂 薛據
閻防 殷遙 丁仙芝
張巡 張均 韋迢
顔真卿 李澄 丘為
張軫 徐皛 閭丘曉
右三十人雖篇什不多見其神秀聲律與前數公實相羽翼皆善鳴者也通得詩八十六首為一巻
五言律詩九
接武〈上〉
劉長卿 錢起 韋應物郎士元
五言律詩十
接武〈中之一〉
皇甫冉 皇甫曾 司空曙
盧綸 李端 耿湋
五言律詩十一
接武〈中之二〉
李嘉祐 嚴維 秦系
吳鞏 衛葉 崔子尚劉方平 竇叔向 韓翃
蔣渙 奚賈 朱放
崔峒 李泌 包何
包佶 張繼 杜誦
於良史 張南史 姚係
顧況 章八元 鄭常
五言律詩十二
接武〈下〉
戎昱 李益 張衆父冷朝陽 薛存誠 於鵠
姚倫 朱灣 楊憑
戴叔倫 楊巨源 令狐楚權徳輿 羊士諤 韓愈
柳宗元 陳羽 李約
呂溫 劉禹錫 張籍
王建 李徳裕 顧非熊
白居易 張祐 鄭丹
中唐作者尤多氣亦少下若劉錢韋郎數公頗紹前諸家次則皇甫司空盧李耿韓以盡乎大厯諸賢聲律猶近降及貞元以後戎昱李益戴叔倫張籍張祐之流無足多得其有合作者遺韻尚在猶可以繼述盛時今自乾元下至元和間諸賢之詩分為四巻以劉長卿錢起韋應物郎士元共詩八十二首為上卷又以皇甫伯仲司空曙盧綸李端耿湋共詩九十首為中卷之一又自李嘉祐以盡乎大厯諸賢凡二十四人共詩七十八首為中巻之二又自戎昱而下至元和末得二十七人共詩八十五首為下巻觀者以見乎近體之盛雖唐之文章屢變而未全衰也如此
五言律詩十三
正變
賈島 姚合 許渾
李商隱 李頻 馬戴
元和以還律體多變賈島姚合思致清苦許渾李商隱對偶精密李頻馬戴後來興致超邁時人之數子者意義格律猶有取焉故合其詩共八十五首為正變
五言律詩十四
餘響
朱慶餘 周賀 喻鳬
劉得仁 杜牧 項斯
薛能 趙嘏 姚鵠
紀唐夫 溫庭筠 於武陵
雍陶 李羣玉 儲嗣宗
李郢 劉滄 司馬札
杜荀鶴 方干 周朴
李昌符 周繇 許棠
張喬 楊䕫 唐彥
司空圖 鄭谷 崔塗
羅隱 曹松 韋莊
王貞白 張蠙 翁承贊
江為 任翻 薛瑩
開成後作者愈多而聲律愈微故自朱慶餘而下以盡唐末通得三十九人擇其詩之純者共一百八十二首為餘響
五言律詩十五
旁流
有姓氏無字裡世次可考者九人詩十一首
薛竒童 張諤 郭良
褚朝陽 石召 顧在鎔
潘咸 楊達 孫欣
羽士二人詩七首
呉筠 韋渠牟
衲子二十四人詩六十八首
辯才 靈一 皎然
法照 䕶國 僧泚
清江 靈澈 法振
無可 棲白 處黙
歸仁 滄浩 虛中
齊已 貫休 脩睦
尚志 懷楚 懷浦
澹交 清尚 𤣥寳
女冠二人詩四首
李冶 元淳
宮閨二人詩二首
徐賢妃 上官昭儀
右三十九人共詩九十二首為旁流
五言排律一
正始〈上〉
太宗皇帝 韓王元嘉 薛元超
王績 褚遂良 高宗皇帝王徳貞 楊思𤣥 鄭羲真
王勃 楊炯 盧照鄰駱賓王 劉庭芝 喬知之宗楚客 蘇味道 牛鳯及
崔融 武三思 李嶠
盧僎 韋嗣立 魏知古李行言
五言排律二
正始〈中〉
陳子昻 杜審言 沈佺期
宋之問 蘇頲 張說
張九齡
五言排律三
正始〈下〉
李義 鄭愔 崔湜
韋元旦 徐彥伯 郭汭
席豫 趙彥昭 崔沔
胡皓 王翰 崔尚
王丘 袁暉 崔翹
王光庭 宋璟 張嘉貞盧從願 徐知仁 賀知章徐安貞 宇文融 韓休
裴漼 韋述 陸堅
韋抗 程行諶 武平一
蕭嵩 褚琇 源乾曜
苖晉卿 孫逖 𤣥宗皇帝
排律之作其源自顔謝諸人古詩之變首尾排句聨對精密梁陳以還儷句尤切唐興始專此體與古詩差別貞觀初作者尤未備永徽以下王楊盧駱倡之於前陳杜沈宋極之於後蘇頲二張又從而申之其文辭之美篇什之盛葢由四海晏安萬幾多暇君臣遊豫賡歌而得之者故其文體精麗風容色澤以詞氣相高而止矣今分為三巻自太宗而下以及乎垂拱諸賢通得二十四人共詩五十首為上巻又以陳杜沈宋蘇頲二張共詩七十三首為中巻又自景龍以至開元初君臣倡和等作凡三十六人共詩六十八首為下巻合為五言排律之始
五言排律四
正宗
王維 李白 孟浩然高適
開元後作者之盛聲律之備獨王右丞李翰林為多得非王李為獨得而孟襄陽高渤海輩實相與並鳴今合四家共詩四十三首為正宗
五言排律五
大家
杜甫
排律之盛至少陵極矣諸家皆不及諸家得其一槩少陵獨得其兼善者如上韋左相贈哥舒翰謁先主廟等篇其出入始終排比聲韻發歛抑揚疾徐縱橫無所施而不可也今採其二十五首為大家
五言排律六
羽翼
李頎 岑參 盧象
崔顥 王昌齡 王縉
儲光羲 崔國輔 祖詠
陶翰 劉慎虛 鄭審
王灣 宋昱 厙狄履溫
㓂坦 張子容 沈東美
楊浚 胡衡 張謂
梁鍠 蕭穎士 嚴武
張巡 王季友
右二十六人皆盛唐名家之外者共得詩四十九首為羽翼
五言排律七
接武〈上〉
錢起 劉長卿
五言排律八
接武〈中〉
皇甫冉 皇甫曾 嚴維
李嘉祐 韋應物 韓翃
盧綸 常袞 司空曙
耿湋 吉中孚 李益
陳季 莊若訥 包佶
劉方平 李端 崔同
張繼 令狐峘 滕珦
張濯
五言排律九
接武〈下〉
徳宗皇帝 顧況 暢當
徐嶷 叔孫𤣥觀 戴叔倫
冷朝陽 戎昱 李益
羊士諤 楊巨源 張仲素
陸贄 張濛 張季畧
張昔 裴達 丁位
周存 常沂 令狐楚
盧景亮 鄭絪 呂牧
竇常 王表 權徳輿武元衡
中唐來作者亦多而錢劉二子尤盛他若皇甫冉盧綸諸人不過所録者是貞元後楊巨源有聖壽詞等作聲律亦相紹今分為三巻以錢起劉長卿合詩四十六首為上巻又自皇甫冉而下以盡大厯諸賢凡二十二人共詩五十六首為中巻又自徳宗而下以盡元和諸賢得二十八人共詩四十九首為下巻合而題曰接武
五言排律十
餘響
柳宗元 韓愈 劉禹錫
李吉甫 裴度 李觀
馮宿 王良士 韋紓
宋迪 呂溫 鮑溶
趙蕃 夏方慶 范傳正李君房 許堯佐 陳通方
張籍 沈亞之 張嗣初
滕邁 王涯 吳武陵
李紳 白行簡 焦郁
殷堯藩 朱餘慶 賈島
李程 鄭蕡 喬弁
姚合 厲𤣥 鍾輅
許渾 李商隱 姚鵠
馬戴 李頻 杜荀鶴
張喬 公乘億 鄭谷
陸扆
元和以還柳宗元劉禹錫韓愈張籍與夫姚合李頻鄭谷諸人所作亦不少然格律無足多取者故自柳州而下至唐末通得四十六人共詩六十六首為餘響
五言排律十一
旁流
有姓氏無字裡世次可考者三十二人詩三十三首
朱延齡 張叔良 崔琮
李踈 史延 王濯
韓濬 成崿 張少博
周澈 李子卿 徐元弼
張良器 王綽 敬括
紫宿 張隨 王質
張公義 周𢎞亮 陳翥
嚴巨川 莫宣卿 孫昌𦙍
王若嵒 孫頠 徐敞
顔粲 陳佑 湯洙
童翰卿 熊孺登
無姓氏詩九首
衲子四人詩九首
釋皎然 清江 廣宣
理瑩
宮閨四人詩四首
上官昭容 宋若昭 宋若憲鮑文姬
右四十人詩五十五首為旁流
長篇
杜審言 杜甫 高適
張籍 楊巨源
長篇排律唐初作者絶少開元後杜少陵獨歩當世渾涵汪洋千彚萬狀至百韻千言氣不少衰及觀杜審言和李大夫嗣真之作乃知少陵出自其祖益以信詩是吾家事矣次則高達夫數首可法元和後張籍楊巨源各一首格律亦可取今俱收入凡五人共詩八首為一巻以為學者之助若韓柳輩雖肆才縱力工巧相矜徃徃不愜人意皆置而不録
七言律詩一
正始
杜審言 沈佺期 宋之問
蘇瓌 韋元旦 宗楚客
盧藏用 李嶠 趙彥昭
李適 劉憲 岑羲
徐彥伯 馬懐素 鄭愔
蘇頲 張說 賈曾
武平一 李邕 蔡希周張九齡 孫逖
七言律詩又五言八句之變也在唐以前沈君攸七言儷句己近律體唐初始專此體沈宋等精巧相尚開元初蘇張之流盛矣然而亦多君臣遊倖倡和之什通得二十三人共詩五十七首為七言近體之始
七言律詩二
正宗
崔顥 李白 賈至
王維 李憕 李頎
祖詠 崔曙 孟浩然
萬楚 張謂 高適
岑參 王昌齡
盛唐作者雖不多而聲調最遠品格最高若崔顥律體雅純太白首推其黃鶴之作後至鳯凰而彷彿焉又如賈至王維岑參早朝倡和之什當時各極其妙王之衆作尤勝諸人至於李頎高適當與並驅未論先後是皆足為萬世程法通得十四人共詩五十二首為正宗
七言律詩三
大家
杜甫
少陵七言律法獨異諸家而篇什亦盛如秋興等作前輩謂其大體渾雄富麗小家數不可髣髴耳今擇其三十七首為大家
七言律詩四
羽翼
錢起 劉長卿
天寳以還錢起劉長卿竝鳴於時與前諸家實相羽翼品格亦近似至其賦詠之多自得之妙或有過焉今合二家詩三十九首為羽翼
七言律詩五
接武〈上〉
韋應物 皇甫冉 皇甫曾李嘉祐 劉方平 郎士元
韓翃 盧綸 司空曙
李端 秦系 竇叔向
張志和 嚴維 崔峒
耿湋 張繼 張南史於鵠
七言律詩六
接武〈下〉
李益 朱灣 權徳輿
戴叔倫 張濯 楊巨源武元衡 劉禹錫 柳宗元
韓愈 陳羽 張籍
王建 白居易 元稹
殷堯藩 賈島 姚合
王初 李紳 周賀
中唐來作者漸多如韋應物皇甫伯仲以及乎大厯才子諸人相與接跡而起者篇什雖盛而氣或不逮貞元後李益權徳輿楊巨源戴叔倫劉禹錫之流憲章祖述再盛於元和間尚可以繼盛時諸家賈島姚合後出格力猶有一二可取今分為二巻以韋應物皇甫伯仲與乎大厯諸賢凡十九人共詩七十三首為上巻又自李益而下以盡乎元和諸人得二十一人共詩五十九首為下卷
七言律詩七
正變
李商隱 許渾 劉滄
元和後律體屢變其間有卓然成家者皆自鳴所長若李商隱之長於詠史許渾劉滄之長於懷古此其著也今觀義山之隨宮馬嵬籌筆驛錦瑟等篇其造意幽深律切精密有出常情之外者用晦之凌歊臺洛陽城驪山金陵諸篇與乎藴靈之長洲咸陽鄴都等作其今古廢興山河陳跡淒涼感慨之意讀之可為一唱而三歎矣三子者雖不足以鳴乎大雅之音亦變風之得其正者矣今合其詩凡四十九首為正變
七言律詩八
餘響〈一〉
杜牧 薛逢 趙嘏
李遠 劉得仁 姚鵠
項斯 溫庭筠 雍陶
司馬禮 李頻 杜荀鶴
李郢 李羣玉 陸龜蒙
崔珏 李山甫 張喬
唐彥謙 羅隱 羅鄴
高駢 方干 來鵬
七言律詩九
餘響〈二〉
崔魯 崔塗 鄭谷
韓偓 胡曾 曹松
吳融 韋莊 張泌
廖匡圖
旁流〈附〉
有姓氏無字裡世次可考者七人
盧宗囘 許玫 蘇廣文
陳標 譚用之 胡宿
韓喜
姓氏疑誤者二人
僧處一 郎士元
羽士一人
曹唐
衲子七人
皎然 靈一 靈澈
清江 法振 廣宣
曇域
閨秀一人
鮑君徽
排律〈附〉
崔融 僧清江 王建
溫庭筠
唐末作者雖衆而格力無足取焉故自太和至於五代通得三十四人畧其詩之精者共八十八首為餘響並係旁流及排律等詩凡二十一人詩四十五首通前離為兩巻
唐詩品彚敘目
<集部,總集類,唐詩品彙>
唐詩品彚總敘
有唐三百年詩衆體備矣故有往體近體長短篇五七言律句絶句等製莫不興於始成於中流於變而陊之於終至於聲律興象文詞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畧而言之則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詳而分之貞觀永徽之時虞魏諸公稍離舊習王楊盧駱因加美麗劉希夷有閨帷之作上官儀有婉媚之體此初唐之始製也神龍以還洎開元初陳子昻古風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聲蘇張之大手筆此初唐之漸盛也開元天寳間則有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沈鬱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緻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厯貞元中則有韋蘇州之雅淡劉隨州之開曠錢郎之清贍皇甫之沖秀秦公緒之山林李從一之臺閣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際則有桞愚谿之超然復古韓昌黎之博大其詞張王樂府得其故實元白序事務在分明與夫李賀盧仝之鬼怪孟郊賈島之饑寒此晚唐之變也降而開成以後則有杜牧之之豪縱溫飛卿之綺靡李義山之隱僻許用晦之偶對他若劉滄馬戴李頻李羣玉輩尚能黽勉氣格將邁時流此晚唐變態之極而遺風餘韻猶有存者焉是皆名家擅場馳騁當世或稱才子或推詩豪或謂五言長城或為律詩龜鑑或號詩人冠冕或尊海內文宗靡不有精麤邪正長短高下之不同觀者茍非窮精闡微超神入化玲壠透徹之悟則莫能得其門而臻其壼奧矣今試以數十百篇之詩隠其姓名以示學者須要識得何者為初唐何者為盛唐何者為中唐為晚唐又何者為王楊盧駱又何者為沈宋又何者為陳拾遺又何為李杜又何為孟為儲為二王為高岑為常劉韋桞為韓李張王元白郊島之製辯盡諸家剖析毫芒方是作者余夙躭於詩恆欲窺唐人之藩籬首踵其域如墮終南萬疊間茫然弗知其所往然後左攀右渉晨躋夕覽下上陟頓進退周旋歴十數年厥中僻蹊通莊高門邃室歴歴可指數故不自揆竊願偶心前哲採摭羣英芟夷繁蝟裒成一集以為學唐詩者之門徑載觀諸家選本詳畧不侔英華以類見拘樂府為題所界是皆畧於盛唐而詳於晚唐他如朝英國秀篋中丹陽英靈間氣極𤣥又𤣥詩府詩統三體衆妙等集立意造論各該一端唯近代襄城楊伯謙氏唐音集類能別體製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可謂得唐人之三尺矣然而李杜大家不録岑劉古調微存張籍王建許渾李商隱律詩載諸正音渤海高適江寧王昌齡五言稍見遺響毎一披讀未嘗不歎息於斯由是逺覽窮搜審詳取捨以一二大家十數名家與夫善鳴者殆將數百校其體裁分體從類隨類定其品目因目別其上下始終正變各立序論以弁其端爰自貞觀至天祐通得六百二十人共詩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分為九十巻總題曰唐詩品彚嗚呼唐詩之偈弗傳久矣唐詩之道或時以明誠使吟詠性情之士觀詩以求其人因人以知其時因時以辯其文章之高下詞氣之盛衰本乎始以逹其終審其變而歸於正則優游敦厚之教未必無小補雲洪武癸酉春新寧高棅謹序
唐詩品彚凡例
先輩博陵林鴻嘗與余論詩上自蘇李下迄六代漢魏骨氣雖雄而菁華不足晉祖𤣥虛宋尚條暢齊梁以下但務春華殊欠秋實唯李唐作者可謂大成然貞觀尚習故陋神龍漸變常調開元天寳間神秀聲律粲然大備故學者當以是楷式予以為確論後又採集古今諸賢之説及觀滄浪嚴先生之辯益以林之言可徴故是集專以唐為編也其為凡例見諸左方雲
一是編不言選者以其唐風之盛採取之廣故不立格不分門但以五七言古今體分別類從各為卷卷內始立姓氏因時先後而次第之或多而百十篇或少而一二首凡不可闕者悉録之此品彚之本意也
一諸體集內定立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變餘響傍流諸品目者不過因有唐世次文章高下而分別諸巻使學者知所趨向庻不惑亂也
一大畧以初唐為正始盛唐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為接武晚唐為正變餘響方外異人等詩為傍流間有一二成家特立與時異者則不以世次拘之如陳子昻與太白列在正劉長卿錢起韋桞與高岑諸人同在名家者是也
一樂府不另分為類者以唐人述作者多逹樂者少不過因古人題目而命意實不同亦有新立題目者雖皆名為樂府其聲律未必盡被於絃歌也今只隨五七言古今體分類於姓氏下先以樂府古題篇章長短次第之後以雜詩篇章長短次第之不復如郭茂倩專以古題為類也學者詳之
一五言長篇七言長篇排律長篇六言絶句不分諸品目者以其詩人著述之少故附見於諸體巻末以備一製作
一品目敘論備見於五言古詩類他類不過紀其姓名篇什之數耳
一諸家評論繁甚其有評論本人詩者則附於姓氏之後有評論本詩者則附於本詩之前後有評論本句者則附於本句之下夫文章者公器也然而歴代辭人志趣不葉議論縱橫使人惑於趨向今取其正論悟語悉録之其或文儒竒解過中之說一無取焉
一諸體姓氏下畧具字裡世次其於出處大節歴仕始終竝詳於前無考者闕
一是編之選詳於盛唐次則初唐中唐其晚唐則畧矣
唐詩品彚歴代敘論
丹陽殷璠雲夫文有神來氣來情來有雅體野體鄙體俗體編記者能審鑒諸體委詳所來方可定其優劣論其取捨至如曹劉詩多直語少切對或五字竝側或十字俱平而逸駕終存然挈瓶膚受之流責古人不辨宮商徵羽詞句質素恥相師範於是攻異端妄穿鑿理則不足言常有餘都無興象但貴輕艷雖滿篋笥將何用之自蕭氏以還尤增矯飾武徳初微波尚在貞觀末標格漸高景雲中頗通逺調開元十五年後聲律風骨始備矣
京兆杜確雲自古文體變易多矣梁簡文帝及庾肩吾之屬始為輕浮綺靡之辭名曰宮體厥後沿襲務於妖艷謂之摛錦布繡焉其有欲敦尚風格頗有規正者不復為當時所重諷諫比興由是廢缺物極則變理之常也聖唐受命斵彫為朴開元之際王綱復舉淺薄之風茲焉漸革其時作者凡十數輩頗能以雅參麗以古雜今彬彬焉粲粲焉近建安之遺範矣
河南元稹雲唐興學官大振歴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穏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後文體之變極焉
廬陵歐陽修雲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
河南宋祁雲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
蔡寛夫詩話雲唐自景雲以前詩人猶習齊梁之氣不除故態率以纎巧為工開元後格律一變遂超然度越前古
李希聲詩話雲唐人作詩正以風調高古為主雖意逺語疎皆為佳作後人有切近的當氣格凡下者終使人可憎
雪浪齋日記雲前輩雲建安纔六七子開元數兩三人前輩所取其難如此余嘗與能詩者論書止於晉而詩止於唐葢唐自大厯以來詩人無不可觀者特晚唐氣象衰薾耳
洪邃雲唐人以絶句名家者多矣其詞華而艷其氣深而長錦繡其言金石其聲讀之使人一唱而三歎
滄浪嚴羽雲禪家者流乗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學者須從最上乗具正法眼悟第一義若小乘禪聲聞辟支果皆非正也論詩如論禪漢魏晉與盛唐之詩則第一義也大厯以還之詩則小乘禪也已落第二義矣晚唐之詩則聲聞辟支果也學漢魏晉與盛唐詩者臨濟下也學大厯以還之詩者曹洞下也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惟悟乃為當行乃為本色然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漢魏尚矣不假悟也謝靈運至盛唐諸公透徹之悟也他雖有悟者皆非第一義也故予不自量度輙定詩之宗㫖且借禪以為喻推原漢魏以來而截然謂當以盛唐為法雖獲罪於世之君子不辭也
又雲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所謂不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詩者吟詠性情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又雲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寳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頭一差愈騖愈逺由入門之不正也〈已上見詩辯〉
又雲宋朝坡谷諸公之詩如米元章之字雖筆力勁徤終有子路事夫子時氣象盛唐諸公之詩如顔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其不同如此〈荅呉景僊書〉
又雲詩有詞理意興南朝人尚詞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
又雲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
又雲唐人與本朝人詩未論工拙直是氣象不同又雲唐人命題言語亦自不同雜古人之集而觀之不必見詩望其題引而知其為唐人今人矣
又雲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
又雲盛唐人有似麤而非麤處有似拙而非拙處又雲盛唐人詩亦有一二濫觴晚唐者晚唐人詩亦有一二可入盛唐者要當論其大槩耳
又雲大厯之詩高者尚未失盛唐下者漸入晚唐矣又雲五言絶句衆唐人是一様少陵是一様韓退之是一様〈已上見詩評〉
又雲律詩難於古詩絶句難於八句七言律詩難於五言律詩五言絶句難於七言絶句〈見詩法〉
汶陽周伯弼雲絶句之法以第三句為主首尾率直而無婉曲者此異時所以不及唐也
廬陵劉辰翁雲絶句難作要一句一絶短語長事愈讀愈有味為正
浦城楊載雲取材於選效法於唐
浚儀馬伯庸雲枕籍騷選死生李杜矣
清江范梈雲余嘗觀於風騷以降漢魏下至六朝弊矣唐初陳子昻輩乘一時元氣之㑹卓然起而振之開元大厯之音由是丕變至晚宋又極矣
蜀郡虞集雲詩之為學盛於漢魏者三曹七子至於諸謝備矣唐人諸體之作與代終始而李杜為正宗〈見傅與礪詩序〉
又雲詩者斯人情性之所發自擊壤來有是然體製隨世道升降音節因風土變遷以近代言唐詩不與宋詩同晚唐難與盛唐匹〈見風雅集〉
豫章僧來復雲詩自刪後至於兩漢正音猶完建安以來寖尚綺麗而詩道微矣魏晉作者雖優不能兼備諸體其鏗鍧軒昻上追風雅所謂集大成者惟唐有以振之降是無足采焉〈見張蛻庵集序〉
詩法源流雲詩者原於徳性發於才情心聲不同有如其面故法度可學而神意不可學是以太白自有太白之詩子美自有子美之詩昌黎自有昌黎之詩其他如陳子昻王摩詰高岑賈許姚鄭張孟之徒亦皆各自為體不可強而同也
又雲唐人以詩為詩宋人以文為詩唐詩主於逹性情故於三百篇為近宋詩主議論故於三百篇為逺
又雲古詩徑敘情實去三百篇為近律詩牽於對偶去三百篇為逺此詩體之正變也自選體以上皆純乎正唐陳子昻李太白韋應物之詩猶正者多而變者少杜子美則正變相半變體雖不如正體之自然而音律乃人聲之所同對偶亦文勢之必有如子美近體佳處前無古人亦何惡於聲律哉
唐詩品彚姓氏爵里詳節
帝王八人
太宗皇帝〈諱世民姓李氏髙祖之子年十八舉義兵啟唐封定隋亂英武仁恕納諫任賢身致太平
功徳兼著改元貞觀在位二十四年崩壽五十三有集四十巻〉
韓王元嘉〈髙祖之子少好學藏書至萬巻皆以古文參定同異與弟靈䕫友愛燕見終日如布衣禮
閨門修整當世稱之垂拱中糾合宗室同舉兵謀泄自殺〉
高宗皇帝〈諱治太宗第九子貞觀十七年立為皇太子即位之初遵貞觀之治顯慶後多苦風政
歸武氏在位三十四年而政在中宮者三十年矣壽五十六集八十六卷〉
章懐太子〈高宗之子名賢字明允容止端重數歲讀書一覧輒不忘常招集詣儒註後漢書奏上帝優賜數萬少時讀論語至賢賢易色一再誦之帝問其故對曰性實愛此帝語李世勣稱其夙敏後明崇儼為盜所殺武后疑出賢謀遣人發太子隂事乃廢為庻人迫令自殺年三十四〉
中宗皇帝〈諱哲高宗之子嗣聖元年即位隨廢為廬陵王在房陵十五年東宮八年及張柬之等舉
兵討武氏之亂帝始復位而又惑於中宮不修刑政惜夫〉
𤣥宗皇帝〈諱隆基由臨淄為平王再清內難樂善好賢開元之間海內富實幾致刑措不能保治以侈召亂天寳十四載安祿山陷京師七月幸蜀太子即位於靈武明年上皇還京居西內上元元年崩年七十八在位四十七年〉
徳宗皇帝〈諱適代宗子即位之初有撥亂之志猜忌刻薄信任非人卒致播遷唐政衰焉在位二十
七年〉
文宗皇帝〈諱昻憲宗子恭儉文雅有志治功然優游不斷受制家臣不能紹貞觀開元之美惜哉年
二十三崩在位十五年〉
公卿名士四百四十六人
虞世南 〈字伯施越州人性沈靜寡慾與兄世基同受學於呉顧野王為文章惋縟慕徐陵時方晉二陸隋煬帝愛其才然疾峭止為七品十年不徙太宗踐阼拜𢎞文館學士屢進讜言遷秘書監貞觀十二年以銀青光祿致仕封永典公卒年八十一謚文懿有集三十巻傳帝手詔魏王泰曰世南當代名臣人倫凖的今其雲亡石渠東觀中無復人矣集三十巻〉
魏徴 〈字𤣥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狀貌不踰中人有志膽通貫書術初為隱太子洗馬太子敗事太宗即位拜諫議大夫毎犯顔進諌或引至臥內訪天下事貞觀三年以秘書監參預朝政俄撿校侍中進爵郡公後封鄭國公多病辭職乃拜特進知門下省事詔朝章國典參議得失十七年薨帝臨哭為之慟罷朝五日贈司空諡曰文貞〉
陳叔逹 〈字子聰陳宣帝子武徳初判納言貞觀初遷禮部尚書位至宰相〉
許敬宗 〈字延族杭州人㓜善屬文隋大業中舉秀才後為李宻記室太宗聞其名召署文學館貞觀中除著作郎掌詔令喜謂所親曰仕宦不為著作無以成門戸咸亨初以特進致仕卒年八十一諡曰恭〉
楊師道 〈字景猷清警有才思客洛陽為王世充所拘貞觀十年拜侍中預朝政性周謹未嘗語禁省事遷中書令善草𨽻工詩毎與名士燕集歌詠自適後賜燕帝曰聞公毎酣賞捉筆賦詩如宿構試為朕賦之師道再拜少選輙成無所竄定一坐歎伏卒諡曰懿〉
王績 〈字無功絳州人隋王通之弟舉孝亷授正字遊東臯著書號東臯子待詔門下省日給酒三升或問待詔何樂曰良醖可戀耳侍中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著五斗先生傳貞觀以疾罷繢之仕以醉失職鄉人誚之託無心子以見趣其文不錄〉
李義府 〈瀛州饒陽人與耒濟同時以文顯時稱未李劉洎馬周更薦之太宗召見轉監察御史貌柔恭心褊忌時號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號人貓官至右相永徽後以罪流嶲州卒集四十卷〉
岑文本 〈字景仁鄧州人年十四為父詣司理寃衆命作蓮花賦文成合臺歎賞父寃得直性沈敏
有姿儀善文辭貞觀元年除秘書郎擢中書舎人遷侍郎官至中書令〉
王宏 〈栁子厚龍城録雲濟南人與太宗㓜日同學因間為八體書及帝即極因訪宏鄉人竟傳
隱去是亦子陵之徒與〉
褚遂良 〈字登善亮之子隋大業末為通事舎人貞觀中累遷起居郎博渉文史工𨽻楷累官至中
書令高宗立進封郡公後以諫立武氏流貶〉
劉孝孫 〈許敬宗同時撰古今詩苑三十巻又與房徳懋等同著事始三巻見唐藝文志又按張彥逺名畫記雲秦府十八學士及薜収卒乃徴孝孫入館孝孫時為東虞州録事參軍徴入〉
凌敬 〈初臣於竇建徳建徳救王世充敬獻䇿請悉兵踰太行狗汾晉則鄭圍自解竇不從而敗
見容齋續筆〉
趙中虛
蕭翼 〈梁元帝之曾孫魏州華縣人負才藝多權謀太宗時為監察御史奉勑取僧辯才蘭亭稱
㫖授員外郎賞賚甚厚〉
薛元超 〈収之子蒲州人九歲襲爵長好學善屬文高宗即位遷給事中轉中書舎人俄拜中書令帝東都畱輔太子監國毎有諫太子帝知之賞賜甚厚後政出武氏因佯喑乞骸骨卒〉
王徳貞 〈武后時為侍中後以罪流象州〉
楊思𤣥
鄭羲貞
董思恭 〈官至右史與許敬宗等撰搖山玉五百巻見藝文志又按杜正倫傳思恭為中書舎人與
正倫夜直論文思恭歸謂人曰與杜公論文覺吾文頓進〉
張文琮 〈貝州武城人文瓘之兄好自寫書手不釋筆貞觀中為治書侍御史遷亳州刺史永徽初獻文皇帝頌優制褒美拜戸部侍郎坐房遺愛從母弟出為建州刺史卒於官見文瓘傳〉
上官儀 〈字遊韶陜州人㓜為沙門服工文詞貞觀初擢第授𢎞文館直學士太宗毎屬文遣儀視藳尤工詩其辭綺錯婉媚及貴顯人多傚之謂上官體高宗立進西臺侍郎麟徳初坐梁王忠事下獄死有集三十巻中宗立追贈中書令楚國公以其女孫為昭容故也〉
王勃 〈字子安絳州人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顔師古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摘其失麟徳初對䇿於朝授朝散郎年未及冠沛王召署府修撰作鬬雞檄文高宗怒斥出府客劍南父福畤坐勃故左遷交阯令勃往省度海溺水卒年二十九有集三十巻時與楊烱盧照鄰駱賔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號四傑烱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楊烱 〈華隂人舉神童遷盈川令武后時與宋之問分直習藝館卒有盈川集三十巻〉盧照鄰 〈字昇之范陽人調鄧王府典籖王愛重之謂人曰此吾之相如也後居太白山得方士𤣥明膏餌之具茨山下預為墓偃其中武后時尚法照鄰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病乆與親屬訣沈穎水死有集二十巻又幽憂子三巻〉
駱賓王 〈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后時數上書言事下除臨海丞怏怏不樂棄官去徐敬業亂署為府屬傳檄天下斥後罪狀後讀至一壞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乃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及徐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有集十巻〉
王紹宗 〈字承烈嗜學工草𨽻冩書取傭自給時比之虞世南進秘書少監雅修飭當時公卿莫不慕悅其風按崔融傳武后時紹宗為靈臺少監與融及李嶠等皆附張易之又按名畫記作瑯琊人亦善畫〉
劉庭芝 〈字希夷汝州人武后時苦於篇詠善為閨帷之作詞多古調與時不合好酒色落魄不拘
常俗卒有詩十巻〉
蘇味道 〈趙州欒城人九歲能屬辭與友人李嶠俱以文翰顯時號蘇李及冠舉進士累調咸陽尉延載中遷鳯閣舎人至證聖元年坐法繫獄降州刺史召為天官侍郎聖厯初復同三品坐張易之黨貶眉州刺史復還道卒年五十八贈冀州刺史有集十五巻傳〉
牛鳯及 〈長壽中撰唐書㫁自武徳終於𢎞道為百有十巻〉
李嶠 〈字巨山趙州人兒時夢人遺雙筆自是有文辭擢進士第神龍初為中書令𤣥宗立貶滁州改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嶠富於才思有所屬綴人多傳諷前與王楊接中與崔蘇齊名晚諸人沒而為文章宿老學者法焉有集五十巻〉
薛曜 〈薛稷之從兄也〉
韋承慶 〈字延休鄭州陽武人思謙之子性謹畏事繼毋篤孝擢進士補雍王府參軍府中文翰悉委之王為太子遷司議郎太子廢出為烏程令累遷風閣舎人掌天官侍郎善文辭毎有詔令未嘗著藳遷同二品坐張易之黨流嶺表歲餘拜刺史又拜秘書少監封扶陽縣子撰武后絶聖文中宗善之遷黃門侍郎未拜卒諡曰溫集六十巻〉
宗楚客 〈字叔敖蒲州人武后從姊子長六尺八寸明哲美鬚髯登進士累遷戸部侍郎兄弟坐姦流嶺外俄還為夏官侍郎同鳯閣平章事坐聘邵王妓貶原州都督神龍初為太僕卿郢國公與武韋氏為黨韋氏敗被誅〉
喬知之 〈字裡缺累官至右司郎中有集二十巻見唐藝文志〉
陳子昻 〈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讀書於金華山尤善屬文文明初舉進士武后時擢靈臺正字遷右拾遺嘗上書勸武后興明堂大學後稱帝改周子昻上周受命頌雖數召問政論亦讜切故奏上輒罷聖厯初解官歸縣令段簡貪暴聞其富欲害之捕送獄中憂憤死子昻輕財好施篤朋友與陸餘慶盧藏用交最厚有集十巻行於代盧為之序〉
盧藏用 〈字子濳承慶從孫也始隠終南少室二山有意用世人目為隨駕隠士司馬承楨嘗召至闕下藏用指終南曰此中有佳趣司馬曰仕宦之㨗徑耳武后時授左拾遺中宗時中書舎人與子昻等為方外十友〉
王適 〈字裡闕幽州人初見陳子昻感遇詩乃請交於陳有集二十巻〉
杜審言 〈字必簡襄陽人擢進士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見疾嘗語人曰吾文章必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武后將用之問曰卿喜否審言辭謝後令賦歡喜詩重歎其文神龍初坐交通張易之流峯州入為修文館直學士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學四友有集十巻〉
崔融 〈字安成齊州全節人擢八科高第為崇文館學士中宗為太子時遷侍讀典東朝章疏武后美其文進鳯閣舎人附張易之張敗貶袁州刺史召為司業撰武后哀冊文最高麗絶筆而死時謂思苦神竭年五十四諡曰文有集六十卷融少與審言等友善融死審言為服緦〉
韋安石 〈京兆萬年人舉明經調乾封尉永昌元年遷雍州司兵參軍蘇良嗣薦於武后擢膳部員外郎遷并州司馬有善政陟拜徳鄭二州乆視中遷文昌丞以鸞臺侍郎同鳯閣鸞臺平章事兼太子左庻子尋知納言長安二年同鳯閣鸞臺三品神龍元年遷中書令封鄖國公睿宗立御史郭震劾奏安石相中宗無所建正貶沔州別駕發憤卒〉
沈佺期 〈字雲卿相州內黃人上元二年登進士第嘗對武后曰身名已䝉齒録袍笏未賜牙緋後即賜之累遷給事中考功郎㑹張易之敗配流驩州中宗立復召入拜修文館學士既侍宴帝詔學士等舞回波佺期為之舞帝悅尋厯太子詹事開元初卒集十巻〉
宋之問 〈字延清汾州人偉儀貌雄於辨甫冠武后召與楊烱分直習藝館睿宗立以獪險盈惡賜
死有集十巻〉
蘇 〈頲之父字昌容雍州人擢進士武后時歴諸州刺史神龍初入為尚書右丞拜右僕射同
中書門下二品封許國公進左僕射景雲元年卒〉
魏元忠 〈宋州宋城人游大學跌蕩少檢乆不調儀鳯中上封事高宗善之授秘書省正字遷監察
御史中宗時累官至兵部尚書進侍中拜中書令封齊國公卒年七十餘〉
東方虬 〈官至左史武后時人〉
王無競 〈字仲烈世居東萊宋大尉𢎞之裔擢下筆成章科調欒城尉三遷監察御史改殿中徙太
子舎人出為蘓州司馬〉
武三思 〈武后之姪也後當朝毎欲營求為太子賴狄仁傑從容言於後後稍悟而止中宗立復得幸出入禁闥與韋後淫亂嘗苛取民貲産築大庫百餘室聚所得財一夕火不遺一錢三思又與上官昭容亂忌節愍太子隂謀廢之太子懼發羽林兵圍三思第斬之〉
郭振 〈字元振魏州人長七尺美鬚髯少有大志舉進士授通泉尉任俠使氣撥去小節嘗盜鑄及掠賣部中日以餉賓客百姓厭苦武后召欲詰既與語竒之遂得擢用後同中書門下封代公有集三十巻〉
盧崇道
魏知古 〈深州人方直有雅才擢進士拜黃門侍郎先天二年為侍中從獵渭川獻詩以諷封梁國公後與姚崇不協罷政事開元二年卒宋璟歎曰叔向古遺直子産古遺愛兼之者其魏公乎諡曰忠有集二十巻〉
李行言 〈官至給事中中宗昵宴近臣行言歌駕車西河曲見祝欽明傳 又按唐史大中八年宣宗嘗獵於苑北遇樵夫問其縣令為誰曰李行言為政何如曰性執有強盜數人軍家索之竟不與盡殺之上歸帖其名於寢殿之柱及除海州刺史入謝上賜之金紫取帖示之未知孰是〉
李適 〈字子至京兆人武后時修三教珠英適在選中遷工部侍郎嘗夢與人論大衍數寤而曰吾夀盡此乎未病時衣冠往寢石榻上置所撰九經要句及素琴於前時士貴其達有集十卷〉
李乂 〈字尚真趙州房子人少孤年十二工屬文第進士累調萬年尉擢監察御史景龍初遷中書舎人修文館學士韋氏之敗詔令多乂草定仍知制誥與宋璟典選事請謁不行改黃門侍郎封中山郡公開元初姚崇薦為侍中未幾除刑部尚書卒年六十八贈黃門監諡曰貞有集五巻〉
薛稷 〈字嗣通蒲州人道衡曽孫魏徴之甥與從兄曜俱以詞章名舉進士武后時為鳯閣舎人稷尤善書畫睿宗在蕃喜之及即位封晉國公後遷黃門侍郎加少保以翊贊功恩絶羣臣及竇懐貞誅稷預謀賜死萬年獄有集三十巻〉
鄭愔 〈字裡闕初為殿中侍御史諂事二張坐貶後又亡謁三思謀害五王三思引為中書舎人與崔湜皆為謀主景龍三年與韋溫同三品後與崔湜掌銓衡贓賄狼籍選法大壊御史李尚隠對仗彈之下獄流貶吉州司馬〉
崔湜 〈字澄源定州人仁師之子第進士附託武三思上官昭容景龍二年遷兵部侍郎後檢校吏部侍郎與鄭愔同典選納賂遺銓品無序為御史劾執政時年二十六嘗暮出端門緩轡賦詩張説歎曰文與位固可致年不可及後賜死〉
吳少微 〈與富嘉謨魏谷倚並負文詞時稱北京三傑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獨少微與嘉謨本經
術雅厚時人爭慕之號吳富體見伊元凱傳〉
盧僎 〈中宗時人從願之從父韓思復之故吏也自聞喜尉入為學士終吏部員外郎〉趙彥昭 〈字奐然甘州張掖人少豪邁風骨秀爽舉進士調南部尉與郭元振薛稷等善自新豐丞為左臺御史景龍中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睿宗立出為宋州刺史坐累貶歸州入為吏部侍郎改刑部尚書封耿國公實封百戸卒以權幸進㑹姚崇執政惡其為人貶江州別駕卒〉
李景伯 〈邢州相仁人李懐逺之子景龍中為諫議大夫景雲中進太子庻子終右散騎常侍〉劉憲 〈字元度宋州人擢進士𤣥宗在東宮憲數進言太子順納之有集三十卷〉
徐彥伯 〈名洪以字行兗州瑕丘人七歲能文結廬太行山下薛元超表其能調永壽尉武后撰三教珠英取文士以彥伯為首中宗立歴官太子賓客以疾退開元二年卒有前後集二十卷〉
韋元旦 〈京兆萬年人擢進士補東阿尉遷左臺御史與張易之有姻屬張敗貶感義尉俄召為主
客員外郎遷中書舎人〉
劉廷琦
余𤣥之
邢象玉
郭汭
馬懐素 〈字惟臣潤州人擢進士轉禮部員外開元初昭文館學士〉
岑羲 〈字伯華文本之孫鄧州人第進士為金壇令武后拜天官員外郎中宗時同中書三品景
雲初進侍中封南陽郡公後預太平公主謀籍其家〉
徐堅 〈字元固湖州人齊𣆀子武后時舉秀才及第天授三年上書言事聖厯中楊再思引為判官與張説脩三教珠英卒諡曰文春明退朝録雲明皇開元初堅為集賢院學士討集故事兼前世文詞撰初學記〉
李迥秀 〈武后時同平章事逈秀母本微賤妻叱媵婢母不悅迥秀即時出之或問之何遽如是曰
娶妻本以飬親今乃違忤顔色安敢畱也〉
樊忱
楊庻
王景
李恆
裴漼 〈絳州著姓擢明經遷御史訊崔湜鄭愔之姦開元五年為吏部侍郎拜御史大夫與張説
善薦之擢吏部尚書〉
趙冬曦 〈字闕定州人擢進士第神龍初上言古律條目千餘當時稱是開元初遷監察御史坐事流岳州遷知史館遷考功員外郎踰年為直學士俄遷中書舎人內供養以國子祭酒卒有集今亡冬曦性放逹不屑世事兄弟皆顯官〉
蘇頲 〈字廷碩雍州人㓜敏悟一覽至千言第進士武后舉賢良方正馬載曰古稱一日千里蘇生是也遷監察御史中書舎人𤣥宗愛其文起為工部侍郎襲封許國公頲以文章顯與張説稱望畧等故時號燕許大手筆卒諡文憲有集三十巻〉
張説 〈字道濟洛陽人垂拱中武后䇿賢良方正説所對第一遷左補闕中宗立遷工部侍郎睿宗立擢中書侍郎𤣥宗為太子説為侍讀尤見親禮踰年進同平章事𤣥宗即位以佩刀獻帝請先決䇿誅太平公主之亂召為中書令封燕國公後為林甫等巧文詆毀帝聞令説致仕遷左丞相卒謚文貞有集二十巻〉
源乾曜 〈相州人第進士遷諫議大夫開元四年拜黃門侍郎同平章事畱守京師八年後復黃門
侍郎位侍中〉
陸堅 〈開元初為中書舎人𤣥宗時置集賢院以張説為學士尊寵甚厚堅以學士或非其人而
供擬太厚無益國家議白罷之見張説傳〉
程行諶 〈開元初與李朝隠裴子餘同舎子餘以儒顯行諶與朝隠以文法稱或問優劣於長史陳崇業答曰蘭菊異芳胡有廢者行諶卒諡曰貞時子餘諡曰孝張説歎曰二諡可無愧矣見裴守真傳〉
褚琇
韋嗣立 〈字廷搆鄭州人承慶之異母弟少孝悌母遇承慶嚴毎笞輙解衣求代母不聽即遣奴自捶母感悟為均愛世比晉王覽第進士武后時拜鳯閣舎人中宗拜黃門侍郎繼兄之任〉
崔日知 〈字子駿日用從父兄也少貧孤力學以明經進為兵部員外郎與張説同為魏元忠朔方
判官以健吏稱累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封中山郡公〉
李如璧 〈官至御史嘗劾奏崔日知贓〉
姚崇 〈字元之陜州人少倜儻尚氣莭長乃好學舉下筆成章科五遷夏官郎中武后拜侍郎聖厯初進平章事睿宗立進中書令以言事貶揚州長史徙同州刺史𤣥宗講武新豐密召崇翌日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梁國公開元八年授太子少保以疾不拜明年卒諡文獻有集十卷〉
宋璟 〈字廣平邢州人耿介有大節好學工文詞舉進士第遷鳯閣舎人居官鯁正武后高其才遷左臺中丞神龍初為吏部侍郎中宗嘉其直遷黃門侍郎歴杭相二州刺史為政清毅睿宗立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與姚宗白奏太平公主之姦帝不能用乃貶楚州刺史開元初徙廣州都督召拜刑部尚書兼侍中轉遷右丞相致仕卒諡曰文貞有集十巻〉
賀知章 〈字季真武后時擢超㧞羣類科遷太常博士開元初遷禮部侍郎晚節誕放號四明狂客
乃請為道士以宅為葢千秋觀勑賜鏡湖二頃〉
賈曾 〈河南洛陽人賈至之父少有名景雲中為吏部員外郎𤣥宗為太子以曾為舎人數有諫疏擢中書舎人徙諫議大夫與蘇晉同掌制誥並以文稱時號蘇賈後坐事貶揚州刺史遷禮部侍郎卒〉
蘇晉 〈珦之子也數歲知屬文作八卦論王紹宗歎曰後來之王粲也舉進士及大禮科皆上第景雲中居修文館𤣥宗監國制命多晉藁定先天中為中書舎人屢進讜言遷吏部與齊澣更典二都選後出為汝州刺史晉喜浮屠術精通奧義與知章等為飲中八仙〉
崔沔 〈字善沖京兆人事親孝武后時擢進士舉賢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誦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試對益工遂為苐一岑羲歎曰君今郄詵也薦為左補闕性舒遲進止雍如當官正言自持儉約嘗作陋室銘以見志開元初與王丘等出為山東刺史卒諡曰孝〉
宇文融 〈京兆人明辨長於吏治由監察御史為覆田勸農使進黃門侍郎同平章事常曰使吾執政得數月天下定矣融乃薦宋璟為右相時長其知人性辨急少所推下常劾信安王禕帝怒罷為汝州刺史居宰相凡百日而去後為有司劾融受贓流嚴州卒〉
韓休 〈京兆人工文辭舉賢艮𤣥宗在東宮令條封國政與趙冬曦並中進士出為虢州刺史入拜黃門侍郎同平章事休直方不務進趨既為相天下翕然宜之帝嘗獵苑中或大張樂過差必視左右曰韓休知否疏果輒至以工部尚書卒〉
席豫 〈字建侯襄州人舉孝亷擢上第時年十六以父喪罷後舉手筆俊㧞賢良方正超㧞羣類科遷考功員外郎韓休舉代己拜吏部侍郎𤣥宗時典選知人號曰席公雲〉
王翰 〈字子羽晉陽人少豪邁恃才及進士第然喜蒱酒張嘉貞偉其人厚遇之張説益加禮之舉直言極諫調昌樂尉説輔政召為正字擢事舎人開元中駕部員外郎家畜聲妓説罷相出為汝州長史坐貶道州司馬卒有集十巻〉
胡皓
崔尚
王光庭
袁暉 〈詩見皎然詩式〉
徐知仁
張嘉貞 〈蒲州人以五經舉張循憲薦之武后召見儀止秀偉奏對偘偘拜監察御史歴梁秦二州
都督𤣥宗嘉其政召回後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卒諡曰成肅〉
盧從願 〈字子龔舉制科拜吏部侍郎稱職開元初下遷豫州刺史奏課第一詔書勞問召入為刑
部尚書後因盛殖産占良田帝薄之目曰多田翁〉
崔翹 〈齊州人崔融之子開元初為禮部尚書贈荊州大都督諡曰成〉
王丘 〈字仲山十一歲擢童子科他童皆專經而丘獨屬文及冠舉制科中第氣象清古行止修潔於詞賦尤高魏元忠薦之擢監察御史開元初遷考功員外郎轉吏部侍郎出守懐州清嚴為下所畏復禮部尚書致仕天寳初卒諡曰文〉
武平一 〈名甄以字行博學通春秋工文辭武后時畏禍不與事隠嵩山修浮屠法屢詔不應中宗立廹召起居舎人兼修文館學士雖豫宴嘗因詩頌規戒𤣥宗立貶蘇州參軍徙金壇令既謫名亦不衰開元末卒〉
蕭嵩 〈蕭梁之後貎偉秀開元初擢中書舎人時王丘齊澣皆有名以嵩少學業不以輩行許也獨姚崇稱其逺到後以兵部尚書令朔方節度遷中書令乞骸骨乃授右丞相罷年踰八十天寳八載卒〉
徐安貞
李邕 〈字泰和揚州人李善之子少知名既冠李嶠薦邕文高氣力拜左拾遺𤣥宗即位為御史中丞後枉法下獄當死得減死出為北海太守以文名天下時稱李北海李林甫忌之傅以罪杖殺之集七十巻行世趙明誠金石録雲唐六公詠李邕撰余初讀杜子美八哀詩云朗吟六公篇憂來發䝉蔽恨不見其詩晚得石本其文辭高古一代佳作也〉
張九齡 〈字子壽韶州曲江人七歲知屬文擢進士始調校書郎𤣥宗即位遷右補闕進中書舎人中書侍郎以毋哀奪喪拜同平章事及為相諤諤有臣節雖以直道黜不戚戚嬰望唯文史自娯乆之病卒諡文獻有集二十巻〉
李昻
齊澣 〈字洗心定州人少開敏年十四見李嶠稱有王佐才聖厯初進士第調蒲州法曹參軍景雲初為監察御史開元初用為給事中書舎人後因言王毛仲寵貴帝怒貶高州天寳亂召為太子詹事出為平陽太守更以黃老清靜為治卒年七十二肅宗立贈禮部尚書〉
孫逖 〈博州人屬思警敏年十五見崔日用令賦土火爐援筆成篇理趣不凡崔駭歎遂與定交舉手筆俊㧞哲人竒士隠淪屠釣及文藻宏麗科開元十年又舉賢良方正為集賢修撰改考功員外遷中書舎人典詔誥卒有集三十卷〉
韋濟 〈鄭州人韋嗣立之子開元初調鄄城令有政聲擢醴泉令四遷戸部侍郎為太原尹著先
徳詩世服其典慤天寳中授尚書左丞〉
李林甫 〈小字哥奴開元初韓休薦其有宰相才遂與牛仙客代張九齡為相善揣上意以便佞得大任俄進兼中書令封晉國公居相位十九年固寵市權欺蔽天子耳目諫官無敢言事後與楊國忠有隙及國忠貴盛之劍南鎮俄至自蜀林甫涕託後事因不食卒國忠諷安祿山暴其短悉奪官爵斫棺葬以庻人禮〉
韋述 〈京兆萬年人𢎞機曾孫也家廚書二千巻述為兒時誦憶畧遍舉進士時方少儀質陋侻考功員外郎宋之問曰童子何業述曰性嗜書所撰唐春秋三十篇恨未畢他唯命之問曰本求茂才乃得遷固遂上第開元初與諸儒即秘書續七志又撰開元初譜二十篇張説薦為直學士典掌圖書四十年澹榮利為人純厚長者當世宗之祿山反述抱國史藏南山身陷賊汚偽官賊平流渝州〉
韋抗 〈韋安石從兄子弱冠舉明經累官吏部郎中開元初自太子左庻子為益州都督府長史授黃門侍郎俄代王睃為御史大夫兼按察京畿改授蒲州刺史入為刑部尚書分掌史部選卒諡曰貞〉
洪子輿 〈睿宗時為侍御史姜晦時為中丞諷子輿劾韋安石子輿不從〉
賀朝清 〈按唐書於休烈傳有㑹稽賀朝開元初人恐是〉
許景先 〈常州人舉手筆俊㧞茂才異等連中授殿中侍御史齊澣等更知制誥張説雲許舎人之文雖乏峻峯激流然詞㫖豐美得中和之氣開元十三年由吏部侍郎出為刺史治虢州〉
萬齊融 〈唐書作㑹稽人開元初與於休烈包融等齊名〉
楊重𤣥 〈開元初人有上張燕公詩〉
徐皛 〈開元初胡皓蔡孚同時人〉
苗晉卿 〈字元輔潞州人世以儒素稱擢進士知吏部選事分甲乙丙三科私以張奭為第一𤣥宗知之御華萼樓覆實中裁十一二上怒貶安康太守後充河北林訪使肅宗立召拜左相代宗立詔攝冢宰固辭永泰初卒諡忠獻〉
右自武徳至開元初得一百二十五人為初唐
王灣 〈洛陽人登先天進士第開元初為滎陽主簿馬懐素欲校正羣集灣在選中各部撰次後為洛陽尉〉包融 〈延陵人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劉眘虛皆有名號呉中四士官至大理司直詩一巻〉厙狄履溫〈開元時人官至尚書郎兼充節度判官開元九年御史宇文融奏置勸農判官以履溫裴
寛等二十九人並攝御史分往天下皆當時知名之士〉
冦坦
孟浩然 〈襄陽人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隠鹿門山年四十乃遊京師失意於𤣥宗因放還開元末病疽卒王維愛其詩嘗過郢州畫其像於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鄭誠謂賢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按王士源集序雲孟浩然疑以字行詩二巻〉
張子容
蔡希周 〈曲阿人官至監察御史見殷璠丹陽集與包融同時人〉
蔡希寂 〈曲阿人官至渭南尉見丹陽集〉
張南容
李白 〈字太白蜀人母夢長庚星而生白因名之十嵗通詩書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天寳初至長安賀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言於𤣥宗召見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羮有詔供奉翰林常侍帝因失意於貴妃帝毎欲官白輙為貴妃所沮白益傲放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璘迫致之及璘敗白坐繫潯陽獄流夜郎遂汎洞庭上峽江至巫山以赦得釋憩岳陽江夏乆之復如潯陽過金陵族人陽冰為當塗令白過之以病卒年六十四時寳應元年也有草堂集二十巻〉
魏萬 〈號王屋山人嘗自嵩歴兗遊梁入呉計程數千里來訪李白不遇因下江東尋諸名山觀謝公石門後廣陵與李白相見白稱其美而愛文好古獨往物表述詩以贈之萬亦有答李篇見李詩集中並白詩自序〉
崔宗之 〈名成輔以字行日用之子好學寛博有風檢韓朝宗薦之於朝開元中官至右司郎中侍
御史後謫金陵與李白以詩酒倡和及賀知章等為飲中八仙〉
李適之 〈常山王之後天寳元年代牛仙客為左相雅好賓客嘗飲酒一斗不亂後為李林甫所中
罷貶死袁州〉
李頎 〈東川人開元十三年賈季鄰榜進士調新鄉縣尉有集傳於世〉
萬楚 〈字裡闕有詩贈李白〉
崔顥 〈汴州人開元十一年姚重晟下進士才俊無行好蒱飲娶妻擇美者不愜即去之者三四初李邕聞其名虛舎邀之顥至獻詩首章雲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兒無禮不與接而去終司勲員外郎〉
陶翰 〈潤州人開元中為禮部員外郎有集巻亡〉
祖詠 〈洛陽人開元十三年進士張説引為駕部員外郎集一卷〉
劉眘虛 〈江東人為夏縣令〉
薛據 〈荊南人官至太子司議郎〉
崔曙 〈宋州人開元二十六年進士〉
崔國輔 〈吳郡人初應縣令舉授許昌令累遷集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後坐王鉷近親貶竟陵郡
司馬集卷亡〉
綦毋濳 〈字季通荊南人開元十四年舉進士由宜壽縣尉入為集賢待制遷右拾遺終著作郎集
一巻〉
盧象 〈字緯卿汶水人初為左拾遺膳部員外郎受祿山偽官貶永州司戸參軍起為主客員外
郎有集十二巻〉
李嶷 〈名見殷璠河嶽英靈集〉
閻防 〈名見河嶽英靈集〉
王維 〈字摩詰太原人九歲知屬辭開元九年擢進士第一遷尚書右丞工草𨽻善畫名盛於開元天寳間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有別墅在輞川嘗與裴廸遊其中賦詩為樂孤居三十年上元初卒代宗求其樂章其弟縉集數十百篇上之〉
楊浚 〈官至校書郎開元中上聖典三卷〉
李憕 〈并州人通左氏春秋舉明經高第天寳初除清河太守改東京留守祿山陷城被執詔贈
司徒諡忠懿〉
儲光羲 〈魯國人又雲潤州人天寳末為監察御史坐祿山偽官貶死按唐書兗州人開元十四年
進士又詔中書試文章歴御史祿山反陷賊自歸有集七十卷〉
王昌齡 〈字少伯江寧人第開元十五年進士補秘書郎又中宏詞科遷汜水尉晚節不矜細行貶
龍標尉以世亂還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有集五卷〉
閭丘曉 〈官至刺史〉
沈如筠 〈句容人官至衡陽主簿有異物志三巻古異記一巻見唐藝文志〉
丁仙芝 〈曲阿人官至餘杭尉〉
殷遙 〈句容人天寳間終於忠王府倉曹參軍〉
談戭 〈曲阿人官至長洲尉〉
王之渙 〈并州人與高適同時或雲王昌齡友〉
吳象之 〈諸家選本俱作盛唐人〉
鄭審 〈開元時人大厯初為秘書監杜甫有秋日夔府詠懐寄鄭監審一百韻者是也又解悶詩
云何人為覔鄭𤓰州自註雲鄭秘監審也大厯三年出為江陵少尹〉
梁鍠
韋元甫 〈按唐史韋陟傳陟天寳間出為襄陽太守徙河南採訪使以判官員錫善訊覆支使韋元
甫工書奏時號員推韋狀陟皆倚任之〉
蕭華 〈嵩之子天寳間為工部侍郎後位至宰相華世本蕭梁之後自瑀仕唐至嵩及華華之從子復孫俛倣以及寘遘凡八葉宰相名徳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沈東美 〈天寳十三年除膳部員外郎杜少陵有寄沈八丈詩云詩律羣公問儒門舊史長者是也〉宋昱 〈天寳十二載以中書舎人知選事〉
裴廸 〈關中人與王維同倡和〉
丘為 〈嘉興人事繼母孝常有靈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庻子時年八十餘而毋無恙給俸祿之半及居憂觀察使韓滉以致仕官給祿所以惠飬老臣不可在喪為異唯罷春秋祭酒初還鄉縣令謁之為𠉀門磬折令坐乃拜里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經縣署降馬而趨卒年九十六有集六巻見唐志〉
賈至 〈字㓜鄰洛陽人父曾開元初掌制誥至擢明經䇿解褐單父尉𤣥宗拜起居舎人知制誥從幸蜀肅宗登極至撰䇿進藳帝曰先帝誥命乃父為之今茲命䇿又爾為之兩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謂盛矣厯中書舎人至徳中坐小法貶岳州司馬寳應初召復故官大厯七年以右散騎常侍卒年五十五贈禮部尚書諡曰定有集二十卷〉
高適 〈字逹夫一字仲武滄洲人舉有道科授封丘尉祿山反為哥舒翰西河從事由左拾遺遷待御史擢諫議大夫出為蜀彭二州刺史代崔光逺為西川節度使入為刑部侍郎廣徳中左散騎常侍封渤海侯年五十始為詩即工毎吟一篇好事者輙傳布永泰初卒諡曰忠有集十巻行於世〉
賀蘭進明〈至徳中遷嶺南經畧使終員外郎〉
畢耀 〈乾元二年除監察御史能詩與杜甫有故杜有贈畢四耀詩云才大今詩伯家貧苦宦卑是也又存歿口號雲畢耀仍傳舊小詩自註雲耀善為小詩又按敬羽傳耀與毛若虛裴昇敬羽同時為御史皆暴忍時稱毛敬裴畢〉
岑參 〈南陽人文本之後天寳中進士至徳二載試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杜甫薦之轉左補闕起居郎累遷侍御史出為嘉州刺史退居杜陵山中屬中原多故卒死於蜀有集八巻行於世〉
杜甫 〈字子美襄陽人舉進士不第因遊長安𤣥宗朝奏賦三篇帝竒之使待制集賢院數上賦頌高自稱道肅宗立拜右拾遺坐房琯事出為華州司功屬饑亂棄官客秦州負薪採橡栗自給流落劍南嚴武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往來䕫梓間大厯中客耒陽遊嶽祠大水遽至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集今傳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數嘗遭冦亂挺節無所汚為歌詩傷時撓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雲有集六十巻〉
嚴武 〈字季膺華州人挺之之子㓜豪爽父竒之數禁敇武讀書長擢成都尹劍南節度使還拜
京兆尹與元載厚相結求宰相不遂復節度使劍南最厚杜甫永泰初卒〉
張巡 〈鄧州人博通羣書曉戰陳法氣志高邁畧細節所交必大人長者開元末擢進士第為清河令調真源令祿山反巡率吏士哭於𤣥元廟起兵討賊至睢陽與太守許逺合賊攻睢陽圍四十日城陷不屈遂遇害與南霽雲等死者三十六大中間圖像凌煙與許逺並祠號雙廟雲巡長七尺鬚髯毎怒盡張讀書不過三復終身不忘為文章不立藳〉
張謂 〈字正言河南人登天寳二年進士第奉使長沙大厯間為禮部侍郎〉
王季友 〈河南人按豫章圖經雲酆城人家貧賣履博極羣書李勉引為賓客甚敬之善為詩杜甫
詩云丈夫正色動引經酆城客子王季友是也〉
常建 〈開元十五年進士大厯中為盱眙尉詩一卷〉
元結 〈字次山瀼州人後魏常山王遵之後少不羈年十七乃折節向學天寳十二載舉進士蘇元明見肅宗薦之結上時議三篇帝悅代宗立授著作郎乆之拜道州刺史流亡歸者萬餘進容管經畧使民樂其教立石頌徳結著書釋謂始著元子十篇故稱元子避亂入猗玕洞始稱猗玕子後徙家瀼稱浪士及有官人以為浪者亦漫為官乎呼為漫郎客樊上漁者相戲更為聱叟又曰公之漫猶聱乎公漫乆矣故稱漫叟〉
張均 〈洛陽人丞相燕公説之子自太子通事舎人累遷主爵郎中後襲燕國公祿山監國授偽
官肅宗以説有舊勲詔免罪流合浦建中初贈太子少傅集二十巻〉
韋迢 〈官為韶州牧杜甫有送韋員外牧韶州者是也〉
王縉 〈字夏卿太原人少好學兄王維共名聞舉草澤文辭清麗科上第祿山亂以功遷兵部侍郎拜黃門侍郎同平章事與元載專朝性又喜奉佛晚節尤謹大厯以還刑政凌遲皆縉與載倡之及敗同載論死上憫其耄貶括州〉
蕭頴士 〈字茂挺四歲能屬文十歲補大學觀書一覽即誦通各家譜系書籕學開元中舉進士補秘書正字名播天下時號蕭夫子後客死汝南逆旅門人諡文元先生有集十巻又遊梁新集三卷〉
李華 〈字遐叔趙州人累中進士宏詞天寳中遷監察御史祿山反華母在鄴欲間行輦母以逃為盜所得偽署鳯閭舎人華自傷踐危亂不能完節又不能全親上元中以左補闕召不拜大厯初卒有前集十卷中集二十巻〉
沈千運 〈其詩見元結所編篋中集〉
於逖 〈沈千運同時人〉
趙微明 〈其詩見篋中集〉
張潮 〈潤州曲阿人不仕其詩見殷璠丹陽集〉
薛業 〈天寳間與桞芳同時〉
張彪 〈潁上人杜甫有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者是也〉
劉復
沈徽
沈頌
戴休珽
鄭徳𤣥
張偁
張軫
林琨
楊諌
韋鎰
胡衡
孟雲卿 〈昌平人第進士校書郎杜甫詩云孟子論文更不疑自注云校書郎孟雲卿是也袁郊甘澤謡雲陶峴彭城子孫也開元中宅崑山豐田疇遊江湖製三舟一自載二賓客三飲饌與布衣焦遂進士孟彥琛樊口進士孟雲卿人置僕妾女樂一部於舟中奏清商曲於江湖時號水仙雲〉
顔真卿 〈字清臣師古五世從孫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遷監察御史出為平原太守祿山反與從父兄杲卿討賊加河北招討採訪使代宗立改尚書右丞俄封魯郡公以正直立朝為楊炎盧杞所害詔遣諭李希烈不屈遇害公善正草書筆力邇婉世寳傳之〉
獨孤及 〈字至之河南人為兒時嘗讀孝經父試之曰兒志何語對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父竒之天寳末以有道舉高第終司封郎中常州刺史甘露降其庭而卒有毘陵二十卷〉
鮑防 〈字子慎襄州人天寳進士遷太原尹河東節度使徳宗授工部尚書卒諡曰宣防尤工詩
有所感發與謝良弼犮善時號鮑謝〉
張志和 〈字子同金華人擢明經肅宗命待詔翰林後坐貶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著𤣥真
子亦以自號善圖畫山水時稱與嚴光比〉
奚賈 〈常建同時人郎士元亦有送奚賈詩〉
右自開元至大厯初得八十六人為盛唐
劉長卿 〈字文房河間人開元二十一年進士至徳中為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畱後鄂岳觀察使吳仲儒誣奏貶潘州南巴尉㑹有為辨之者除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卒有集傳於世十巻〉
韋應物 〈長安京兆人周逍遙公韋瓊之後李肇國史補云為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居焚香掃地而坐其為詩馳驟建安已還各得風韻王欽臣集序雲天寳時扈從遊幸疑為三衛永泰中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大厯十四年自鄠縣令除櫟陽令建中二年除比部員外出刺滁州改刺江州迫赴闕改左司郎中貞元初又厯蘇州詩十巻〉
馮著 〈韋應物有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録事詩者是也〉
秦系 〈字公緒㑹稽人有詩名於天寳間㑹亂避地剡川大厯五年薛兼訓奏為右衛率府倉曹參軍不就建中初隠於泉州南安有大松百餘章系結廬其上穴石為硯注老子彌年不出年八十餘不知所終集一巻〉
皇甫冉 〈字茂政潤州人𤣥晏先生謐之後十歲能屬文張九齡歎異之天寳間與弟俱登第授無錫尉避難居陽羨大厯中為王縉掌書記後為左金吾衛兵曹參軍左補闕卒有集三巻傳於世〉
皇甫曾 〈字孝常潤州人天寳中與兄冉登進士第歴侍御史坐貶舒州司馬陽翟令當時兄弟齊名人比之張景陽孟陽雲集一巻 高仲武雲昔孟陽之與景陽詩徳逺慙厥弟協居上品載處下流今侍御之與補闕文辭亦爾體制清潔華不勝文然寒生五湖道春及萬年枝五言之選也其為士林所尚宜哉〉
蔣渙 〈常州義興人高智周之外孫也與兄洌皆擢進士永泰初渙歴鴻臚卿日本使常遺金帛不納唯取牋一畨為書以貽其副雲父蔣挺卒渙與兄洌廬於墓側植松栢千餘終禮部尚書封汝南公見智周傳〉
錢起 〈字仲文吳興人天寳十年及第授秘書郎終於考功郎中大厯中與郎士元俱以詩名倡士林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時公卿出牧奉使二人無詩祖行人以為恥有集十二巻〉
郎士元 〈字君胄中山人天寳十五年進士寶應初年選京畿縣官詔試中書補渭南尉歴古拾遺
出為昻州刺史時與錢起齊名卒有集一卷〉
陳季 〈錢起有題陳季璧詩〉
莊若訥
張起 〈與劉長卿有倡和詩〉
韓翃 〈字君平南陽人天寳十三年進士侯希逸表左幕府府罷十年不仕李勉任宣武復辟之
建中初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終中書舎人集五卷〉
朱放 〈字長通襄州人隠于越之剡溪嗣曹王臯鎮江西辟為節度參謀貞元初召為拾遺不就
詩一巻〉
劉方平 〈河南人蓋邢襄公政㑹之後也元魯山與之善方平不仕蕭頴士雲山東茂異有河南劉
方平詩一卷〉
李泌 〈字長源七歲知為文號為竒童及長博學治易常遊嵩華終南間天寳間詣闕獻復明堂議肅宗即位欲授以官固辭願以客從常議國事復請還山代宗立召至舎蓬萊殿書閣貞元初拜陜虢觀察使進禮部尚書三年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俄加集賢院崇文館大學士修國史固辭有集二十巻〉
包何 〈字㓜嗣潤州延陵人與弟佶齊名皆融之子大厯間為起居舎人〉
包佶 〈字㓜正天寳六年進士遷諫議大夫與兄何齊名貞元中遷御史中丞終刑部侍郎秘書
監封丹陽郡公〉
李嘉祐 〈字從一趙州人天寳七年進士調江隂令肅宗上元中為台州刺史大厯中刺袁州又嘗
為中臺郎故竇常贊之曰雅登郎位靜鎮方州其詩一巻因號晏閣集〉
竇叔向 〈字遺直扶風人代宗時人與常袞善袞為相用為左拾遺內供奉及貶秩為溧水令贈工
部尚書諸子常牟羣庠鞏皆有詩名號五竇有集七巻今亡〉
盧綸 〈字允言河中人天寳亂客番陽大厯初舉進士不第元載取其文以補閿鄉尉遷監察御史輙稱疾去累遷檢校戸部郎中嘗朝京師是時綸舅韋渠牟幸徳宗表其才召見禁中帝有所作輙使賡和時與韓翃等十人皆有詩名號大厯十才子卒有集十巻行於世文宗尤愛其詩遣中人悉索其家笥得五百篇〉
李端 〈趙州人李嘉祐之姪也大厯五年進士從郭曖遊曖嘗進官大集賔客賦詩端最工錢起曰此素為之請賦起姓端立獻一章又工於前客乃服曖賜帛百疋後移疾江南仕至杭州司馬有詩三巻〉
張濯 〈盧綸有與張濯對酌詩〉
吉中孚 〈楚州人始為道士後登宏詞官校書郎諌議大夫翰林學士戸部侍郎判度支貞元初卒
大厯十才子之一〉
司空曙 〈字文明廣平人登進士第韋臯招致幕府授洛陽主簿貞元初為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
有集二巻〉
耿湋 〈河束人代宗寳應二年進士為大理司法終於左拾遺有詩二巻傳〉
崔峒 〈博陵人舉進士為拾遺集賢學士終於州刺史或雲終於武元令唐文藝傳雲終於右補
闕大厯才子之一詩一巻〉
嚴維 〈字文正越州人為武徳二年進士校書郎諸暨及河南尉又充河南嚴中丞幕府終於校
書郎詩一巻〉
令狐峘 〈宜州人徳棻五世孫天寳末進士博學有口辨楊綰薦為起居舎人撰𤣥宗實録〉章八元 〈睦州桐廬人大厯六年進士貞元中調句容主簿有詩集今傳於世一巻〉
常袞 〈京兆人登進士第為中書舎人代宗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徳宗建中初為福建觀察使
始教閩人知學〉
張繼 〈字懿孫兗州人登天寳十二年進士第大厯末授檢校戸部員外郎分掌財賦於洪州詩
一巻〉
顧況 〈字逋翁姑蘇人至徳進士性恢諧與桞渾李泌為方外友徳宗時渾輔政召為秘書郎及泌為相自謂得逹官乆之遷著作郎坐詩語調謔貶饒州司戶居華山以老壽終有集二十巻〉
衛象 〈字長林大厯間司空曙同時人官為侍御〉
蘇渙 〈少喜剽盜善白弩巴蜀商人苦之稱白跖以比莊蹻後折節讀書登第湖南崔瓘辟從事
繼走交廣與哥舒晃反伏誅〉
長孫翺 〈肅代時人〉
叔孫𤣥觀〈大厯間蕭晰同時人〉
冷朝陽 〈大厯間錢起韓翃同時人有詩名憲宗嘗問朝臣曰比聞一士人能作詩姓字甚僻大臣
以朝陽對〉
戎昱 〈荊南人登進士第衛伯玉鎮荊南辟為從事徳宗建中中為辰䖍二州刺史京兆尹李鑾
欲以女妻之令改姓昱辭〉
丘丹 〈蘇州臨平人官至員外郎〉
杜誦 〈其詩見中興間氣集〉
劉灣 〈西蜀人其詩見中興間氣集〉
劉太真 〈宣州人與尹徽閻士和桞並同受業於蕭穎士常曰太真入吾室者也斯文不墜寄是子云舉高第遷刑部侍郎徳宗詔羣臣曲江燕自為詩勑宰相擇文人賡和以太真等為第一有集三十巻〉
張南史 〈字季真幽州人以試參軍避亂居揚州再召未赴而卒詩一巻中興間氣集雲張君爽棊
者中歲感激苦節學文數載問稍入詩境〉
張衆父 〈其詩見中興間氣集〉
鄭常 〈肅代宗時人其詩見中興間氣集〉
朱長文 〈張南史詩有送朱文北遊者恐是〉
徐嶷
衛葉
吳鞏
余延壽
崔子尚 〈大厯貞元間人嚴維僧皎然同倡和〉
李益 〈字君虞隴西姑臧人始八歲燕戎亂華大厯四年登第出身二十三受末秩從事十八載多在兵間有心疾不見用後為幽州劉濟營田副使獻詩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之句憲宗聞其名召為秘書少監負才凌下官幽州時有怨望語降秩尋復遷太子賓客轉散騎常侍後遷禮部尚書致仕卒有集二卷行於世〉
於鵠 〈隠居於漢陽大厯間應薦起歴諸府從事有集一巻〉
暢當 〈河東人擢進士貞元初為太常博士終杲州刺史卒有詩二巻〉
姚倫 〈其詩見中興間氣集〉
姚係 〈河中人韋蘇州集有送姚係還河中者是也〉
李希仲 〈其詩見中興間氣集〉
於良史 〈為張建封從事間氣集雲官至侍御〉
崔元翰 〈徳宗時舉進士博學宏詞賢良方正皆異等知制誥其訓辭溫厚性剛褊不能取容於時其好學老不倦用思精緻馳騁班固蔡邕間以自名家有集三十巻見藝文畧〉
劉商 〈字子夏彭城人居長安工畫山水官至檢校禮部郎中唐書雲貞元中為比部郎中詩十
巻行於世張彥逺名畫記云為汴州觀察判官少年有篇詠高情後得道〉
宋濟 〈國史補雲徳宗時不第後禮部上甲乙名〉
桞談 〈字仲庸京兆人〉
滕珦 〈東陽人大厯貞元間歴茂王傅太和初以右庻子致仕四品給劵還鄉自珦始見藝文志〉呂牧 〈永泰二年進士由尚書郎刺澤州卒見先友記東平人〉
竇參 〈字時中岐州人誕四世孫學律令為人嚴直果於斷遷監察御史稍遷為中丞舉劾無所忌或決大議徳宗器之俄而同中書平章事多立親黨四方畏之後因譖陸贄帝得其姦貶為桞州別駕賜死〉
朱灣 〈字巨川西蜀人號滄州子貞元元和間為府從事高仲武間氣集雲朱君率履貞素放情江湖郡國交徴潛耀不起有唐高人也詩體清逸興用宏深因詞寓意窮理盡性放詠尤工〉
長孫佐輔〈朔方人徳宗時弟公輔為吉州刺史佐輔往依焉〉
楊憑 〈字盧受一字嗣仁虢州人登大厯進士由湖南江西觀察使入拜京兆尹後貶臨賀尉憑
性重交遊尚節氣與弟凝凌皆有名桞子厚即憑之壻也〉
楊凌 〈字恭履憑之弟大厯進士貞元中為協律郎韋蘇州有寄楊協律者是也子敬之亦有詩
名先友記雲楊氏兄弟者虢州洪農人凌以大理評事卒最善〉
戴叔倫 〈字㓜公潤州人師事蕭頴士為門人貞元中及第劉晏奏為主運湖南嗣曹王臯領湖南表在幕府徳宗建中中李希烈反臯敗希烈留叔倫守撫州刺史後遷容管經畧徳宗嘗賦中和節詩遣使寵餞代還卒於道年五十八〉
陸贄 〈字敬輿蘇州人十八年登進士第徳宗時入翰林數言事〉
周存 〈貞元間陸贄同時人〉
常沂
裴逹
丁位
張昔 〈與季畧同倡和〉
張季畧 〈貞元間楊凌同時人〉
張濛
楊衡 〈字仲師呉興人官至大理評事〉
權徳輿 〈字載之秦州洛陽人四歲能賦詩未冠以文章稱諸儒間徳宗聞其材召為左補闕元和
中同平章事卒諡曰文有集五十卷又童䝉集十巻〉
武元衡 〈字伯蒼河南人建中四年進士元和二年以門下侍郎平章事秉政早朝遇盜從暗中射
殺有臨淮集十巻〉
盧景亮 〈字張晦幽州人徳宗時為右補闕元和中遷中書舎人〉
鄭絪
楊賁 〈徳宗時人集十五卷見藝文志〉
羊士諤 〈泰山人貞元初進士累至宣歙巡官元和初拜監察御史性傾險坐誣論宰相出資州刺
史有集行〉
張仲素 〈字繪之元和中為翰林學士韋貫之謂學士所以備顧問不宜專取辭藝奏罷之〉雍裕之 〈貞元後人詩一卷〉
竇常 〈字中行京兆人叔向長子大厯中王儲榜登第累官水部員外郎後遷國子祭酒卒父叔
向有詩名五子皆工詞章為聨珠集五巻時取昆季若五星焉〉
竇牟 〈字貽周扶風平陵人貞元二年進士累佐節度府穆宗長慶中為國子司業叔向次子〉竇庠 〈字胄卿叔向第四子舉進士韓臯出鎮武昌辟為幕府陟大理司直權岳州刺史〉竇鞏 〈字友封叔向第五子雅淡與人言若不出口世號囁嚅翁元稹為武昌軍節度辟為秘書
少監兼御史中丞充節度副使卒〉
王表 〈貞元元和間與竇常同倡和〉
令狐楚 〈字殻士五歲能文逮冠舉進士後為太原書記徳宗喜文毎省太原奏議能辨楚所為由是名重累遷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後拜山南節度使卒是夕有大星隕寢上其光燭廷坐與家人訣乃終有漆園等集一百三十卷傳〉
劉禹鍚 〈字夢得中山人貞元元年進士登博學宏詞科為監察御史時王叔文得幸劉與之交叔文敗貶郎州司馬召還復出刺播州易連州又徙䕫州後徙和州入為主客郎中裴度薦為翰林學士遷太子賓客㑹昌間檢校禮部尚書卒禹錫恃才而廢褊心不無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適晚節尤精樂天常推之為詩豪雲集四十巻〉
李赤 〈江湖浪人也善歌詩後為厠鬼所惑而死見桞文〉
桞宗元 〈字子厚河東人貞元九年舉博學宏詞科進士授校書郎累遷監察御史擢禮部員外郎王叔文得政引入內禁與計事俄而叔文敗坐貶永州司戸元和十年徙桞州刺史十四年卒於官有集行〉
韓愈 〈字退之南陽人少孤隨兄官嶺表兄卒愈自知刻苦學儒比長通六經百家貞元八年擢進士累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論宮闈貶陽山令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改都官員外郎尋復為博士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觧以士喻執政竒其材改比部郎中進中書舎人為裴度行軍司馬伐蔡平遷刑部侍郎上䟽論佛骨表上怒貶潮州刺史量移袁州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穆宗時宣撫鎮州歸奏遷吏部侍郎轉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為李紳劾罷未幾復吏部待郎長慶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諡曰文有集行四十巻〉
李吉甫 〈字𢎞憲趙人棲筠之子元和初知制誥後同平章事有集二十卷〉
李觀 〈字元賓李華從子也貞元中舉進士宏詞連中授校書郎卒年二十九觀善屬文不旁沿
前人時謂與韓愈相上下集三巻〉
李約 〈字存博汧公李勉之子元和中為兵部員外郎〉
楊巨源 〈字景山蒲州人貞元進士文宗太和中為河中少尹詩一巻〉
李渉 〈字清溪洛陽人李渤之兄初隠廬山憲宗時為太子通事舎人太和中為太學博士自號
目溪子詩一卷〉
薛存誠 〈字資明河中人貞元中進士第元和拜御史中丞卒〉
孟簡 〈字幾道徳州人舉宏詞元和拜諫議大夫累官至節度使尤工詩按孟郊墓誌雲少與郊
俱學於世次為郊叔父由給事中觀察浙東〉
王良士 〈元和初人〉
陸暢 〈字逹夫江東人為盩厔尉遷侍御諸竇同時人韓愈有送陸暢序〉
宋迪 〈貞元中陳詡同時人〉
韋紓 〈字羣玉夏卿之從子貞元十八年韓愈薦紓等十人於陸傪〉
孟郊 〈字束野湖州人少隠嵩山性耿介五十登進士第為溧陽尉日賦詩曹務多廢令白府以尉代之分其半俸鄭餘慶奏為參謀卒諡貞曜先生為詩有理韓愈甚稱之集十巻行〉
陸長源 〈字泳呉人贍於學始辟昭義薛嵩幕府歴信建二州刺史入遷都官郎中出為汝州刺史徙宣武政出司馬性剛不變為亂軍殺食其肉死之日有詔拜節度遠近嗟恨贈尚書左僕射〉
呂溫 〈字和叔又字化光河中人從陸贊治春秋擢進士第藻翰精冨流輩推尚性好利竇羣薦知雜事李吉甫持之溫奏吉甫隂事憲宗怒貶均州刺史再貶道州刺史有集十巻〉
陳羽 〈江東人貞元八年陸贄下第二人登科歴官樂宮尉佐〉
劉言史 〈趙州人與孟郊友善詔授棗強令不就後為司功椽〉
張籍 〈字文昌蘇州人貞元十五年及第歴官太祝秘書郎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卒
有集七巻行於世〉
王建 〈字仲初潁州人大厯十年進士太和中為陜州司馬與韓愈張籍同時而尤相友善工為
樂府歌行思逺格幽詩十巻〉
歐陽詹 〈字行周泉州人舉進士與韓愈李絳等聨第皆天下選時稱龍虎榜閩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魚其人雖能通文書史事不肯北官及常袞為觀察使始擇縣鄉秀民能文辭者與為賔主鈞禮觀遊饗集故其俗稍相勸仕閩人第進士自詹始詹事父母孝與朋友信義其文章深切復明辯終四門助教卒年四十餘韓愈為之哀辭有集十巻〉
白居易 〈字樂天其先太原人後徙華州下邽居易生於大厯七年壬子七月展書九歲暗識聲律敏悟絶人貞元十四年擢進士第元和對䇿為翰林學士因事貶江州司馬遷左拾遺徙忠州刺史入為司門員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誥長慶中自中書舎人出為杭州刺史㑹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卒年七十五贈右僕射諡曰文與元稹友善相倡和世號元白體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巻〉
元稹 〈字微之河南人徳宗建中元年生元和初對䇿太和問為尚書右丞卒有元氏長慶集百
巻又小集十巻傳於世〉
李賀 〈字長吉鄭王之後七歲能屬文為人纎痩通眉長指爪能疾書常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先立題然後為詩其辭尚竒絶所得皆絶去翰墨畦逕時無能效者樂府數十篇雲韶諸工皆合之菅絃賀為協律郎太和五年卒年二十七有詩集五巻傳於世杜牧李商隠為之序〉
盧仝 〈號玉川子洛陽人累舉不第韓愈為河南尹愛其詩厚禮之後因宿王涯第中遂預甘露
之禍仝老無髪奄人於腦後加釘焉以為漆丁之兆有詩一卷〉
王涯 〈字廣津太原人博學屬文擢進士宏詞為翰林學士元和訓誥溫麗多所藁定文宗朝同平章事年過七十貪權固位偷合李訓等不能潔去就以至覆宗雲有集十巻傳於世〉
裴度 〈字中立河東聞喜人貞元初擢進士元和末為宰相歴事四朝以全徳始終與郭汾陽齊
名年七十六薨謚文忠〉
馮宿 〈字拱之婺州人貞元中陸贄科主司試明水賦宿入第一榜歴工部侍郎遷節度使卒年
七十集四十卷〉
范傳正 〈元和中崔立之同時人有西陲要畧三巻見藝文志〉
夏方慶 〈元和中崔立之范傳正同時人〉
陳通方 〈元和中崔立之同時人〉
許堯佐 〈元和中李君房同時人〉
李君房 〈元和時人〉
鮑溶 〈字徳源元和四年進士與孟郊韓愈友善〉
趙蕃 〈鮑溶同時人㑹昌三年為安撫黠戛斯使〉
沈亞之 〈字下賢呉興人學於退之之門與皇甫湜以文往來元和七年以書不中第李賀有詩送
之集九巻〉
張嗣初 〈沈亞之裴夷直同倡和〉
滕邁
張碧 〈貞元間人有歌行二巻〉
呉武陵 〈信州人元和初進士太和為禮部侍郎終韶州刺史卒無嗣〉
李徳裕 〈文饒字趙州贊皇人䕃補校書郎拜監察御史擢翰林學士未幾授御史中丞武宗立為門下侍郎同中書平章事拜大尉後卒懿宗時詔封衛國公贈尚書左僕射有㑹昌一品集二十巻姑臧集五巻並傳〉
李紳 〈字公垂亳州人為人短小精悍號短李精於詩元和初進士補國子助教累遷中書舎人武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平章事與李徳裕元稹同時號三俊有追昔遊詩三巻傳於世〉
焦郁 〈元和間李紳同時人〉
白行簡 〈字知退樂天之弟擢進士辟劍東南川府罷入朝授左拾遺累遷主客員外郎進度支郎
中行簡敏而有辭為後學所慕尚敬宗寳應二年卒有集二十卷傳〉
殷堯藩 〈秀州人元和九年進士從李翺長沙幕府後為永樂令又以侍御官江南詩一巻〉顧非熊 〈元和時人況之子為盱眙尉棄官隠茅山詩一巻〉
張祐 〈字承吉清河人陸龜蒙序畧雲承吉元和中作宮體小詩辭曲絶發老大稍窺建安風格誦樂府録知作者本意短章大篇往往間出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刋置別處此為才子之最也由是賢俊之士及高位重名者多與之遊或薦於天子書奏不下受辟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輙自劾去以曲阿地古淡遂種樹築室而家焉性嗜水石常悉力致之後知南海間罷職載羅浮石筍還不蓄善田利産為身後計太和中卒於丹陽集一巻〉
鄭丹 〈高仲武雲丹詩剪刻婉宻寳厯中獻二帝兩後輓歌三十首詞㫖哀楚朝廷嘉之解褐任
薊州録事參軍〉
朱慶餘 〈按唐書作朱慶名可乆以字行又字慶緒越州人登敬宗寳厯二年進士第而官不逹著
録於藝文志詩一巻〉
施肩吾 〈字希聖睦州人隠洪州西山元和進士第有西山集十巻〉
徐凝 〈睦州人元和中官至金部侍郎與元白同時人〉
王初 〈并州人王仲舒之長子元和末進士及第〉
賈島 〈字浪仙范陽人連敗文場遂為浮屠名無本來東都韓愈教其為文遂去浮屠舉進士大中末為長江主簿有長江集十卷詩集詩格傳於世 劉公家話雲島為僧居法乾寺宣宗嘗微行至寺聞鐘樓有吟聲遂登樓於島案取詩覽之島攘臂睨曰郎君何㑹此耶遂奪取詩巻帝慙下樓而去後遂除島為長江簿〉
姚合 〈陜州人姚崇之曽孫元和十一年進士調武功尉終秘書少監杭州刺史有集十巻行世〉周賀 〈字南卿少年為僧號清塞姚合愛其詩加以冠巾〉
李程 〈字表臣襄邑王五世孫時號八磚學士敬宗時同平章事武宗初卒〉
喬弁
鄭蕡
右自大厯至元和末得一百五十四人為中唐
李商隠 〈字義山懷州人李勣之後文宗開成二年登進士第調𢎞農尉王茂元表掌書記以子妻之除侍御史令狐楚愛其詩才奏為集賢校理後為檢校吏部員外郎歸滎陽卒有樊南甲集二十巻乙集二十卷並傳商隠為文章瑰邁奇古長於律詩詠史尤精與溫庭筠等號三十六體自稱玉溪子云亦號曰西崑體〉
杜牧 〈字牧之京兆人善屬文太和二年舉進士復舉賢良方正拜殿中侍御史遷中書舎人剛直有竒節不為齪齪小謹敢論列大事時無有援者卒年五十初牧夢人告曰爾應名畢復夢書皎皎白駒字俄而炊甑烈牧曰不祥乃自為墓誌悉取所為文章焚之有樊川集二十卷牧於詩情致豪邁人號為小杜雲〉
許渾 〈字仲晦丹陽人太和六年進士為太平縣令後辟監察御史厯睦郢二州刺史有丁卯集
二巻行於世〉
厲𤣥 〈官至侍御周賀有贈厲𤣥侍御詩是也〉
鍾輅 〈厲𤣥同時人藝文志作鍾簵有前定録一卷〉
裴夷直 〈武宗初即位出為杭州刺史㑹昌元年再貶驩州司馬〉
喻鳬 〈字坦之毘陵人開成進士為烏程令〉
李逺 〈字承古蜀人太和五年進士累官厯忠建江三州刺史終御史中丞有集傳〉雍陶 〈字國鈞成都人太和八年進士大中間自國子毛詩博士出為蘭州刺史詩十卷〉劉得仁 〈貴王之子自開成至大中三朝昆弟皆顯得仁苦於詩出入舉埸三十年卒無成詩一巻〉姚鵠 〈字居雲武宗㑹昌進士詩一巻〉
馬戴 〈字虞臣㑹昌中進大學博士宣宗大中初為李司空幕下書記以正言斥貶為龍陽尉詩
一巻〉
薛逢 〈字陶臣㑹昌初進士蒲州人調萬年尉崔鉉入相引直𢎞文館厯侍御史出為巴州刺史
稍遷秘書監卒有集十巻又別紙十三巻並傳〉
趙嘏 〈字承祐山陽人㑹昌二年進士大中間仕至渭南尉有渭南集三巻又編年詩二巻並傳〉薛能 〈字大拙汾州人㑹昌二年進士累官都官刑部員外郎後為京兆尹徙徐州節度使移鎮
武昌為賦所殺集十巻〉
孟遲 〈字升之平昌人㑹昌及第詩一巻〉
項斯 〈字子遷江東人㑹昌二年及第授丹徒縣尉卒於任所斯於寳厯開成之際聲價特甚為
張水部所知集一巻傳尚書楊敬之雅愛其詩所至稱之〉
陳陶 〈字嵩伯番陽人武宣間自稱三敎布衣好遊學善天文長於雅頌有文録十巻傳麗情集雲嚴宇牧豫章陳陶隠西山操行清潔宇欲撓之遣小妓蓮花往侍焉陶殊不採妓乃獻詩求去雲蓮花為號玉為腮珍重尚書遣妾來處士不生巫峽夢虛勞神女下陽臺後人移其事為陳圖南非也〉
朱景𤣥 〈按藝文畧作朱景雲武宗㑹昌時人詩一巻〉
段成式 〈字柯古文昌之子會昌時人博學強記多竒篇秘籍著酉陽雜爼書數十篇官終太常少
卿〉
溫庭筠 〈本名岐字飛卿并州祈人彥博之後少敏悟工為辭章與李商隠皆有詩名時號溫李然薄於行多作側詞艶曲數舉不第大中末上書千言執政鄙其人授方山尉徐商署為巡官徐敗遂廢一雲開成中庭筠才名籍甚然不拘細行以丈為質識者鄙之執政有奏庭筠攪擾塲屋謫方城令有詩集五巻漢南真藁十巻握蘭金筌等集並傳〉
紀唐夫 〈溫庭筠同時人有贈溫庭筠謫方城詩擅場當時〉
李頻 〈字徳新睦州人宣宗大中八年進士調秘書郎官員外郎除建州刺史頻治建以禮法化下更布教條建賴以安卒葬於永樂州為立祠黎山歲祀之至宋錫王封有集一巻〉
於武陵 〈杜曲人大中間李郢李頻同時人有詩一巻或雲即於鄴〉
韓琮 〈字成封大中間為湖南觀察使詩一巻〉
李羣玉 〈字文山灃州人大中間詣闕上表宰相崔鉉進其詩以處士除𢎞文館校書郎唐藝文志雲裴休觀察湖南厚延致之及為相以詩論薦授校書郎有詩三卷後集五巻並傳〉
李郢 〈字楚望大中進士為藩鎮從事終於侍御史又按九國志郢長安人唐末避亂嶺表集一
巻〉
司馬禮 〈大中時人工詩時稱為先輩〉
劉駕 〈字司南江東人大中時官國子博士〉
杜荀鶴 〈字彥之池州人早有詩名累舉不第大中間進士遷主客員外郎天祐初卒自號九華山
人有唐風集三巻或雲牧之妾有娠出嫁卿士杜筠生荀鶴〉
儲嗣宗 〈大中十三年進士及第〉
曹鄴 〈字鄴之桂州人常為四怨三愁五情詩為舎人韋慤所知力薦於主司大中時登進士第
官洋州刺史集三巻〉
崔珏 〈字夢之大中進士趙光逺同時工詩以賦鴛鴦得名時號崔鴛鴦有詩一巻〉劉滄 〈字溫靈魯人大中八年進士調華原尉遷龍門令〉
武瓘 〈杜荀鶴同時人為益陽令〉
陸龜蒙 〈字魯望呉中人舉進士不第居松江甫里多所論撰有田數百畝屋三十楹性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取租茶自判品第又不喜與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不乘馬升舟設蓬席齎束書茶竈筆牀釣具往來時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後以高士召不至卒有笠澤叢書三巻並詩文十六巻行〉
張賁 〈陸龜䝉同時人〉
聶夷中 〈字坦之河東人懿宗咸通中為華隂尉詩二巻〉
於濆 〈字子漪堯山人咸通進士〉
邵謁 〈按本集序雲謁韶州翁縣人少傳聞為縣吏客至令怒不搘牀遂截髻著縣門發憤讀書書堂隠起水心距縣十里謁平居如里中兒未冠者束髪苦吟尤能工古調尋抵京師𨽻國子時溫庭筠主試乃榜三十餘篇以振公道已而釋揭後赴官不知所終〉
方干 〈字雄飛新定人章八元即其外王父也一雲歙人兔缺號缺唇先生有司以故不與科名咸通中隠鑑湖恣意山墅時號方處士嘗謁亷倅誤三拜人稱方三拜將薦而卒門人諡𤣥英先生集十巻〉
李山甫 〈咸通中累舉不第後流落為河朔樂彥正從事卒有詩一巻〉
李昌符 〈字巖夢咸通四年進士歴尚書郎〉
周繇 〈字為憲池州人登咸通進士以明皇夢鍾馗賦詩得名調池之至徳令李昭象以詩送之
曰投文得任而今少佩印還家古所榮弟繁亦工詩〉
許棠 〈字文化宣州人咸通十二年進士〉
來鵬 〈豫章人大中咸通間舉進士不中客死於維揚有詩集傳於世〉
胡曾 〈長沙人咸通中舉進士不第嘗為漢南節度從事有詠史詩一巻安定集十巻行〉公乘億 〈字壽山咸通宏詞進士第有珠林集一巻見藝文畧〉
楊䕫 〈咸通時人有金陵逢張喬詩〉
張喬 〈池州人咸通中京兆府解試首薦唐書昭宗大順進士黃巢亂遂與伍喬之從隠九華有
集二巻〉
周朴 〈閩人隠居不仕黃巢乾符六年入閩求得朴謂曰能從我乎朴曰我尚不仕天子焉能從
賊巢斬之〉
唐彥謙 〈字茂業并州人咸通末進士僖宗乾符末避亂漢南王重榮辟為河中從事歴晉絳二州
刺史後為閬壁二州刺史卒號鹿門先生有集三巻〉
高駢 〈字千里幽州人崇文之孫折節為學好神仙惑妖怪初為府司馬遷侍御使咸通中拜為都䕶僖宗立從西川節度使仕至平章事討渤海王時黃巢亂駢擁兵以誤任呂用之等伏誅集一卷〉
司空圖 〈字表聖河中人咸通末進士王凝辟置幕府召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昭宗景福中拜諌議大夫不赴圖本居中條山王官谷有先人田廬遂隠不仕作亭觀素室悉畫唐節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見志後聞哀帝被弒圖不食卒有一鳴集三十巻行於世〉
李拯 〈字昌時咸通末進士累遷考功郎中黃巢亂避地平陽僖宗召為翰林學士〉羅隠 〈字昭諫餘杭人隠居池之梅根浦自號江東生工詩長於詠物咸通中累舉不第僖宗光啓中錢鏐辟為從事節度判官副使梁祖以諫議召不行開平中魏博羅紹威推為叔父表授給事中年八十餘卒餘杭有甲乙集十巻傳於世子曰塞翁〉
羅鄴 〈餘杭人與兄隠虬齊名世稱三羅咸通中舉進士不第有集一卷或雲父則為鹽鐡少吏
有三子俱以文學顯鄴尤長七言詩〉
崔魯 〈僖宗廣明進士有無機謀四巻〉
崔塗 〈字禮仙僖宗光啓四年鄭貽同榜進士詩一卷〉
章碣 〈錢塘人孝摽之子登僖宗乾符進士第後竟流落不知所終有集行〉
高蟾 〈河朔人按唐登科記進士有兩高蟾則僖宗乾符二年登第者是也唐藝文志雲昭宗乾
寧間為御史中丞詩一巻〉
鄭谷 〈字守愚袁州宜春人僖宗光啓二年進士授京兆鄠縣尉後為都官郎中退歸仰山書堂卒有宜陽集三巻號雲臺編谷㓜有名譽司空圖見而竒之因拊其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
曹松 〈字夢徵衡陽人學賈島為詩昭宗天復初及第王希羽劉象柯榮鄭希彥同榜皆年七十
餘時號五老榜各授校書郎有集三巻〉
吳融 〈字子華山隂人昭宗龍紀初進士累遷侍御史後為左補闕拜中書舎人昭宗反正進戸
部侍郎終承㫖有詩四巻〉
韓偓 〈字致堯一字致光京兆萬年人龍紀進士後王溥薦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舎人從幸鳯翔進兵部侍郎朱全忠惡之貶濮州司馬天祐中復召入偓挈家南依王審知卒號玉山樵人有詩集一巻又香奩集一巻〉
李洞 〈字才江京兆人諸王之孫慕賈島為詩銅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多誚其僻澀不貴其竒
峭惟呉融稱之昭宗時不第還蜀卒〉
崔道融 〈荊州人官永嘉令有申唐詩三巻〉
王駕 〈字大用河中人昭宗大順初進士及第仕至尚書禮部員外郎自稱守素先生與司空圖
鄭谷為詩友詩六巻〉
陸扆 〈昭宗時進士字祥文官至戸部侍郎同平章事〉
韋莊 〈字端己京兆杜陵人見素之孫昭宗乾寧元年進士授校書郎王建開偽蜀莊時在華州駕前奉使入蜀李詢辟為判官掌書記遷起居舎人後為蜀相卒有浣花集弟謁為之序〉
張蠙 〈字象文清河人乾寧進士為膳部員外郎詩三巻〉
王貞白 〈字有道信州人五舉禮部登乾寧二年第後七年始授校書郎與羅隠方干貫休同倡和
卒有靈溪集一巻〉
裴説 〈昭宗天祐中薛延珪侍郎下進士第一人終禮部員外〉
翁承贊 〈字文堯建安人乾寧擢進士建安之登第者自咸通中蔡京為始次承贊官至諫議大夫
詩一巻〉
任翻 〈唐藝文志雲唐末人詩一巻劉後村詩話作任蕃〉
薛瑩 〈唐藝文志雲唐末人有洞庭詩集一巻〉
江為 〈其先宋人避亂建陽遂為建安人求舉屢黜仕南唐後以讒死焉〉
張泌 〈江南人仕南唐為內史舎人〉
李建勳 〈隴西人仕南唐為丞相集三巻按南唐近事元宗嗣位李建勳出師臨川及歸拜司空累表致仕自稱鐘山公詔授司徒不起學士湯悅致書賀之建勲答曰司空猶不作那敢作司徒幸有山翁號如何不見呼先是宋齊丘歸退號九華先生未幾而起時論薄之或以建勲北宋雲〉
孫光憲 〈五代人有鞏湖編玩三巻容齋續筆雲荊南髙從誨賓僚孫光憲〉
廖匡圖 〈唐末五代人常集其家詩為廖氏家集一卷〉
右自開成至五季得八十一人為晚唐
有姓氏無字裡世次者六十八人
蔣奇童
薛奇童
唐堯客
張若虛 〈開元初人與包融賀知章張旭號呉中四士續考〉
杜頠
楊齊哲
張諤
樓頴
袁瓘
賈琮
劉希戩cq=144
張鼎
張叔良
崔琮
李竦
成崿
史延
王濯
韓濬
王烈 〈大厯中崔琮同時人續考〉
孫昌𦙍
王若嵒
賈馳
李㓜卿
李章
郭良
張隨
王質
張公義
周𢎞亮
陳翥
嚴巨川
莫宣卿
孫頠
徐敞
顔粲
陳祐
湯洙
盧宗回
許玫
李牧
張元宗
潘佐
張顛
李中
劉昭屬
王偃
朱晦
宋邕
裴交泰 〈文苑英華作文泰〉
陳潤
顧在鎔
潘咸
楊逹
孫欣
李暇
莊南傑
衛萬
童翰卿
熊孺登 〈續考貞元初劉禹錫同時人〉
譚用之 〈續考唐藝文志有譚藏用詩一巻恐是〉
胡宿
呉商浩
盧弼
陳摽
韓喜
杜常
方澤
無姓氏五人
景龍文館學士
開元名公
西鄙人
太上隱者
君山父老
道士四人
呉筠 〈字貞節華陰人通經藝美文辭舉進士不中居南陽倚帝山𤣥宗遣使召見與語大悅敕待詔翰林獻𤣥綱三篇筠知天下將亂求還嵩山詔為立道館大厯十三年卒弟子私諡為宗元先生集十巻〉
司馬退之
韋渠牟 〈京兆人少警悟工為詩李白異之授以古樂府去為道士不終更為浮屠已而復冠徳宗
召對靈徳殿答問鋒生帝聽之意動是歲至諫議大夫卒諡曰忠詩十巻〉
曹唐 〈字堯賔桂州人為道士太和中舉進士累為諸府從事因暴疾卒於家有集三巻〉衲子三十三人
辯才 〈大宗時人智永之弟子也居越中與御史蕭翼唱和年八十餘卒〉
處一 〈天寳時人〉
皎然 〈姓謝字清晝湖州人靈運十世孫顔真卿為刺史集文士撰韻海皎然預其論著貞元中集賢御書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於頓為序皎然居杼山有集十巻義有杼山詩式並傳〉
靈一 〈越中雲門寺律師持律甚嚴以清高為世所推尤善聲詩與劉長卿皇甫冉嚴濰相倡和高仲武雲自齊梁以來道人工文多矣罕有入其流者一公乃能刻意精妙與士大夫〉
〈更唱迭和不其偉歟〉
清江 〈大厯時人與章八元同倡和〉
法照 〈大厯間錢定清江同時人〉
僧泚 〈大厯時人〉
䕶國 〈江南人大厯時人〉
靈澈 〈姓湯氏字澄源㑹稽人貞元中遊京師名振輦下緇流疾之造飛語因得罪貶汀州赦後
遊呉楚間諸侯多禮之詩十巻傳〉
法振 〈一作法貞李益同時人〉
廣宣 〈蜀僧有詩名元和中住安國寺詔許居紅樓院以詩洪奉有紅樓集行〉
無本 〈即賈島也初為僧後舉進士〉
無可 〈無本同時人〉
棲本 〈開成間與劉得仁唱和〉
貫休 〈字徳隱婺之蘭溪和安寺賜紫禪月大師曹松方干同時人有禪月集三十巻一雲俗姓
姜氏字徳逺鍾陵人初以詩謁錢鏐不偶復入蜀謁孟知祥禮待甚厚〉
脩睦 〈貫休同時人詩一巻〉
處黙 〈越僧維隱同時人詩一巻〉
齊已 〈潭之益陽人俗姓胡氏與仰山宗師為同門友後居西山與鄭谷同時有白蓮集十巻又
外編十巻〉
曇域 〈齊已同時人〉
理瑩
無悶
尚志
歸仁
寶月
虛中 〈居玉笥山有詩一巻〉
懐楚
懐浦
隱巒
澹交
清尚
𤣥寶
滄浩
子蘭
女冠三人
李冶 〈藝文畧作李裕字季蘭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雲季蘭嘗與諸賢㑹烏程縣開元寺知河間劉長卿有隂重疾季蘭乃笑之曰山氣日夕佳長卿對曰衆鳥欣有託舉坐大笑論者美之上倣班姬則不足下比韓英即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嫗〉
元淳 〈詩府作女冠〉
魚𤣥機 〈後村詩話雲劉言史贈成鍊師雲大羅過卻三千歲更向人間魅阮郎此女道士也豈魚
𤣥機之流歟〉
宮閨三十四人
徐賢妃 〈名惠生五月能言四歲通論語詩八歲曉屬文父孝徳嘗試使擬離騷即為小山篇太宗聞之召為才人手未嘗廢巻而辭贍蔚文無淹思帝亦禮顧貞觀末數上䟽極諫征伐土木之煩帝善其言優賜之帝崩哀慕成疾不肯進藥曰上遇我厚得先狗馬侍園寢吾志也復為詩連珠以見意永徽元年贈賢妃女弟為高宗偼伃亦有文藻世以擬漢班氏雲〉
上官昭容〈名婉兒上官儀之女孫也辨慧能文習吏事武后愛之中宗即位使掌制命由偼伃陞昭容景龍初置脩文館學士選公卿善為文者李嶠等二十人為之使上官昭容第其甲乙有集二十巻〉
梅妃 〈𤣥宗有題梅妃畫真者是也〉
宋尚宮 〈名若昭世以儒聞父廷棻能詞章五女皆慧善屬文若昭其次也文尤高潔不願歸人慾以學名家長若辛誨諸妹著女論語若昭申釋之貞元中李抱真表其才徳宗召入禁中試文章問經史帝毎與侍臣賡和五人皆預備䝉賞賚乂高其風操不以妾侍命之呼為學士穆宗立以若昭尤通練拜尚宮歴憲穆敬三朝皆呼先生后妃諸王主率以師禮見敬宗寳厯間卒〉
宋若憲 〈若昭之妺若昭屬若憲代司秘書文宗尚學以若憲善卒辭粹論議尤禮之〉鮑文姬 〈鮑徵君之子與宋尚宮同時人〉
宣宗宮人〈韓氏〉
侯夫人
花蕊夫人〈姓費氏青城人以才貌入蜀宮事孟昶後入宋事太祖作宮詞百首祖王建〉劉令嫺 〈徐悱妻隋末唐初人有集六巻〉
七歲女子〈唐史遺事雲如意中有七歲女子能詩武后令賦別兄詩應聲而成〉
冦坦母 〈趙氏〉
張夫人 〈戶部侍郎吉中孚妻〉
郎大家 〈宋氏〉
杜羔妻 〈趙氏貞元時人〉
闗盼盼 〈徐州人時張建封節制徐州納盼盼於燕子樓張死誓不他適作燕子樓詩集僅三百首〉劉采春 〈浙人元稹廉問浙東有因循歸未得不是戀鱸魚之句或曰為好鑑湖春色耳春色謂采
春也〉
崔鶯鶯 〈元和時人見麗情集〉
張窈窕 〈成都人〉
程長文 〈鄱陽人〉
裴羽仙 〈其夫征匈奴不歸〉
鮑君徽
崔公達
姚月華
廉氏
劉瑗
劉雲
張英
劉瑤 〈一作珤〉
張琰
湘驛女子
故臺城妓
妓常浩
薛濤 〈字洪度蜀妓蜀呼為女校書韋南康鎮成都寵之胡曾有贈濤雲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濤有姿色工詩翰再為連帥所喜因事獲怒而逺之作五離詩以獻遂復喜焉〉
外夷一人
新羅王 〈名真徳新羅王金真平女也王卒無子娣善徳嗣王善徳卒真徳嗣立為王永徽元年大
破百濟之衆乃織錦為文〉
唐詩品彚姓氏爵里詳節
<集部,總集類,唐詩品彙>
- 全覽1
- 全覽2
- 全覽3
- 全覽4
- 巻一
- 巻二
- 巻三
- 巻四
- 巻五
- 巻六
- 巻七
- 巻八
- 巻九
- 巻十
- 巻十一
- 巻十二
- 巻十三
- 巻十四
- 巻十五
- 巻十六
- 巻十七
- 巻十八
- 卷十九
- 巻二十
- 巻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二十七
- 巻二十八
- 巻二十九
- 卷三十
- 巻三十一
- 巻三十二
- 巻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巻三十六
- 巻三十七
- 巻三十八
- 巻三十九
- 巻四十
- 巻四十一
- 巻四十二
- 巻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巻四十五
- 巻四十六
- 巻四十七
- 巻四十八
- 巻四十九
- 巻五十
- 巻五十一
- 巻五十二
- 巻五十三
- 巻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巻六十一
- 巻六十二
- 巻六十三
- 巻六十四
- 巻六十五
- 巻六十六
- 巻六十七
- 巻六十八
- 巻六十九
- 巻七十
- 巻七十一
- 巻七十二
- 巻七十三
- 巻七十四
- 巻七十五
- 巻七十六
- 巻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巻七十九
- 卷八十
- 巻八十一
- 巻八十二
- 巻八十三
- 巻八十四
- 巻八十五
- 巻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巻八十八
- 巻八十九
- 巻九十
- 拾遺目録
- 拾遺巻一
- 拾遺巻二
- 拾遺巻三
- 拾遺巻四
- 拾遺巻五
- 拾遺巻六
- 拾遺巻七
- 拾遺巻八
- 拾遺巻九
- 拾遺巻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1781年 (提及)
- 727年 (提及)
- 643年 (提及)
- 684年 (提及)
- 702年 (提及)
- 710年 (提及)
- 713年 (提及)
- 714年 (提及)
- 854年 (提及)
- 709年 (提及)
- 708年 (提及)
- 717年 (提及)
- 716年 (提及)
- 720年 (提及)
- 722年 (提及)
- 725年 (提及)
- 721年 (提及)
- 723年 (提及)
- 738年 (提及)
- 726年 (提及)
- 759年 (提及)
- 757年 (提及)
- 733年 (提及)
- 619年 (提及)
- 766年 (提及)
- 793年 (提及)
- 792年 (提及)
- 824年 (提及)
- 802年 (提及)
- 799年 (提及)
- 798年 (提及)
- 837年 (提及)
- 484年 (提及)
- 859年 (提及)
- 863年 (提及)
- 871年 (提及)
- 879年 (提及)
- 875年 (提及)
- 894年 (提及)
- 895年 (提及)
- 650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