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元占經 (四庫全書本)/全覽4
唐開元占經 全覽4 |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一
唐 瞿曇悉達 撰
風占
候風法
凡候風必於髙平暢達之地立五丈竿以雞羽八兩為葆屬竿上候風吹羽葆平直則占亦可竿首作槃作三足烏於槃上兩足連上而外立一足係下而內轉風來則烏轉迴首向之烏口銜花花旋則占之羽必用雞取其屬巽而能知時羽重八兩以相八風竿長五丈以法五音烏者日中之精巢居知風烏為其首也今按古書云立三大五尺竿以雞羽五兩係其端羽平則占然則長短輕重惟其適宜不在過泥但須出衆中不被隱蔽有風即動直而不激便可占候羽毛必須五兩以上八兩以下蓋羽重則難舉輕則易平時常占候必須用烏行軍權設取便用羽作葆之法取雞羽中破之取其毛多處以細繩𦂳縛內中夾之長三四尺許屬竿上其觸鹿扶搖四轉五復之風各以形狀占之
風名狀
爾雅曰風而雨土曰霾隂而風曰曀日出而風為暴迴風為飄焚輪謂之頺扶搖謂之猋
李淳風曰按占風之家多雲發石折木揚沙走石等語若每占中俱着此語其文至繁今輙以一家例之
古雲發屋折木揚沙走石今謂之怒風多為不吉之象 一日之內三轉移方古雲四轉五復今謂之亂風亂風者狂亂不定之象 無雲晴爽忽起大風不經刻而止絶絶復忽起古雲暴風卒起乍有乍無今謂之暴風暴風王有卒暴事 鳴條擺樹蕭蕭有聲今謂之飄風善惡依經㫖 迅風觸塵蓬勃古雲觸塵蓬勃今謂之勃風 迴旋羊角古雲扶搖羊角今謂之囘風囘風者旋風也囘風卒起而圜轉扶揺有如羊角向上轉輪有自上而下者有自下而上者或平條長或磨地而起緫謂之囘風亦專有占 古雲清涼溫和塵埃不起今謂之和風 古雲暗㝠昏濁寒尅者今謂之霾曀
凡風和暢清悅溫涼適時埃塵不起人情恬淡是謂祥風 天色晦暝雲氣昏濁風聲寒慘埃壒蓬勃是謂災風 風勢紛雜交亂乍起乍止深藏莫測其聲聒耳是謂小人魅惑風 風勢暴起南北不定離合氛埃是謂上下不寧風 風勢冥冥白日隂慘黃霧四合是謂政化未明風 風勢慽慽南北雜亂髙下蓬勃是謂大兵將至風 風勢凜烈人懐戰慄是謂刑罰慘刻風 風聲啾唧慘切令人悲𢡚為大䘮風 風聲歘歘如火奔馳乍起乍息為旱火風 連風冥晦四日五日人皆悲傷為大水殺人風
凡吉祥之風日色清明風勢和緩從歲月日時徳上來或乘王相而來去地稍髙不揚塵沙人心喜悅是謂祥風人君德令下施之應
凡㐫災之風日色白濁天氣昏寒風聲呌怒飛沙捲塵乘刑殺而至當詳五音定八方觀其起止占之 今略諸家寒尅白濁為例諸稱寒尅白濁今謂之災氣 諸稱清明溫和謂之和風 諸稱大風寒𠖇𠖇日無光沉沒霧氣今雲昏氣
諸例
黃帝占曰凡風之動皆不安之象也若在山川海濵空穴之間風所出處皆不可占之以為常式若在宮宅城營之內戰陣之所風勢異常沙走石日光昏濁則必占之
凡人君理順四時則春無淒風夏無苦雨先王之治以天下為家兆民為子風起異常用意察之若紛錯交橫離合氛埃相注此風之應必在人主
李淳風曰巽為風風占災異最騐凡候風須築髙二十四尺於上設竿令其四達無隠則逺近皆知期尅不爽矣
凡鳴條以上怒風起止皆詳其五音與歲月日時刑德合衝墓殺五刑生克王相囚死以言吉凶仍以六情推之萬不失一
凡年月日時四殺五墓風從上來白濁昏寒皆為凶風其日三刑最急坐不及起有賊來暴至若行即防伏兵平時無兵防人謀害
凡年月日時刑殺五墓風起日色白濁日氣昏寒興兵動衆逢之急整武偹
凡兩軍相當以分主客以日辰所得納音為各以時下十二時辰與風所來方為主若日辰納音能克時辰及方為客勝時下支神及風來方能克納音則客敗主人勝尋常家居亦以此分內外
凡惡風黒風三刑衝破墓殺風當日有大雨及三日內有大雨其災皆散一曰宮日風當日雨徴風三日雨羽風五日雨商風七日雨角風九日雨但依日數得雨皆解
凡風自衝來為殃為䘮為火為兵為大人死以占何國若當時有大雨即不占
凡風滾雨及風後降雨皆雨氣也不占
凡風從太歲上來鳴條擺樹而天色清爽日光明盛着體清涼溫和者祥風也天子有德令法不私大臣畏慎國昌民安之象若風勢蓬勃塵蔽天着人寒慘日白無光兼刑帶殺則為國有暴令 月建為大臣 日為令長 時來為民
凡風濕熱逼人著地走石吹沙鳴條落葉為囚風以日辰占何國飢荒人不安
風勢和緩不塵土氣色清溫日光皎㓗以日辰占何國歲美人安
凡風起歲月日時德上鳴條落葉及宮日宮時天門乾上發風皆吉風 五音之日風起歲月日時刑上黒色勃勃然經刻㝠㝠不見人形是謂妖風宮日為君以下四日為大臣死其分下不熟民災以日占國
干德
甲丙戌庚壬為陽陽德自處 甲德在甲 丙德在丙戌德在戍 壬德在壬此謂自處
乙丁己辛癸為隂隂德在陽 乙德在庚 丁德在壬己德在甲 辛德在丙 癸德在戍此謂在陽取合
為德也
支德
嵗月日時在巳德在子 在丑德在午 在寅德在未在卯德在甲 在辰德在酉 在巳德在戌 在午
德在亥 在未德在子 在申德在丑 在酉德在寅在戌德在卯 在亥德在辰以次順行前五辰是也月干德
寅午戊月德在丙 亥卯未月德在甲 申子辰月德在寅 巳酉丑月德在庚
三合
申子辰 亥卯未 寅午戌 巳酉丑
六合
寅亥 子丑 卯戌 辰酉 巳申 午未
德干合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歲月日時殺
寅午戌殺在丑 巳酉丑殺在辰 申子辰殺在未亥卯未殺在戌
吟呻殺
四孟月在酉 四仲月在巳 四季月在丑
嵗月日時刑
子刑卯卯為刑下子為刑上 丑刑戌戌為刑下未為刑上 寅刑巳巳為刑下申為刑上 卯刑子子為刑下卯為刑上 辰刑辰 巳刑申申為刑下寅為刑上午刑午 未刑醜醜為刑下戌為刑上 申刑寅寅
為刑下巳為刑上 酉刑酉 戌刑未未為刑下丑為刑上 亥刑亥
凡刑下來者禍淺刑上來者災深自刑者兼刑上刑下其災尤深謂之三刑者刑上刑下自刑也
五墓
亥卯未木墓在未 寅午戌火墓在戌 申子辰水墓在亥 巳酉丑金墓在丑 土墓在辰
干刑
甲刑戊 乙刑己 丙刑庚 丁刑辛 戊刑壬 己刑癸 庚刑甲 辛刑乙 壬刑丙 癸刑丁
衝破
十二支衝子衝午午衝子 丑衝未未衝丑 寅衝申申衝寅 卯衝酉酉衝卯 辰衝戌戌衝辰 巳衝亥亥衝巳
五音六屬法
五音 一言宮 三言徴 五言羽 七言商 九言角 六屬 庚屬震 辛屬㢲 戊屬坎 巳屬離丙屬艮 丁屬兊 子午屬庚 丑未屬辛 寅申屬戊 卯酉屬己 辰戌屬丙 巳亥屬丁
乾主甲子壬午 甲為陽日之始壬為陽日之終子為陽辰之始午為陽辰之終乾初在子則四在午乾主陽內子外午內為始外為終也
坤主乙未癸丑 乙為隂日之始癸為隂日之終丑為隂辰之始未為隂辰之終坤為初在未四在丑坤主隂故內主未外主丑
震主庚子庚午 震為長男乾初九主甲對於庚故震主庚以父授子故主子午與父同也
巽主辛丑辛未 㢲為長女坤初主乙乙與辛對故㢲主辛以母授女故主丑未與母同也
坎主戊寅戊甲 坎主中男故主中干中辰
離主巳卯巳酉 離為中女亦主中干中辰
艮主丙辰丙戌 艮為少男乾上主壬對丙故主丙辰丙戌是第五配
兊主丁巳丁亥 兊為少女坤上主癸對丁故主丁巳丁亥是第六配
以地十二辰合十干以十干所屬者命之以其言數納其音以主一日日辰相配共得一音此納音之法也
納音
甲子壬申甲午庚辰壬寅庚戌為陽商 乙丑癸酉辛亥乙未辛巳癸卯為隂商 丙寅戊子甲辰甲戌丙申戊午為陽徴 丁卯己丑乙巳乙亥丁酉己未為隂徴戊辰庚寅壬午壬子戊戌庚辰為陽角 己巳辛卯
癸未癸丑己亥辛酉為隂角 庚午丙戌戊申戊寅庚子丙辰為陽宮 辛未丁亥己酉己卯辛丑丁巳為隂宮 甲申壬辰丙午甲寅丙子壬戌為陽羽 乙酉癸巳丁未丁丑乙卯癸亥為隂羽凡言宮商角徴羽日皆依此
地十二辰五音法
子主陽宮土主帝王 丑為陽徴火主旱主火災主宮寺主口舌 寅為陽徴火主旱主火主烽燧 卯為陽羽水主雨霖主水主霧 辰為陽商金主大將軍主吏士 巳為陽角木主疾病主憂患 午為陽宮土主后妃 未為隂徴火主庶人主土功主蜚䖝主詔誥主書檄主旱 申為隂徴火主郵驛尉侯主旱火 酉為隂羽水霜雪主雷電主沉隂主雹 戌為隂商金主小將主兵刄 亥為隂角木主死䘮哭泣
李先生曰自午至巳皆為隂律所生故為陽自午至亥皆為陽律所生故為隂
五音相動風占
宮日風從子午宮來為宮動宮主人君出行急風暴起急出有急令慢風慢出有喜令以干占知逺近 宮日風從陽宮來山陵崩壊人君出行地動旱有土工風從隂宮來地震裂若後岀行又為旱又曰陽宮之日風從子午宮來君出行隂宮之日風從子午宮來後出行宮日風從子午宮來時加子午為重宮君欲行大臣走又為風雨不調
宮日風從丑未寅申徴來為宮動徴有火燭有土功寳物出有兵
時加徴為重徴有義兵行有土功有詔令謂之義風宮日風從夘酉來為宮動羽且有大雨不則大臣出走若復為旱宮君羽臣君怒臣走宮土羽水土盛水衰水衰則火起故復為旱也
時加羽為重羽即有雨五榖成
宮日風從辰戌商來為宮動商有兵行且有客兵來時加辰戌為重商有兵殃
宮日風從巳亥角來為宮動角有兵戰人主憂客兵傷有䘮從陽商來邉兵戰有大䘮宮為土為君角為木土動木不勝故君凶木主哭泣故主䘮
時加巳亥為重角君不昌有大䘮
宮日大風從乾來有暴雨湧水若風不塵氣色和暢日光明盛不寒慘者國有善令 艮來山陵崩壞人君出行水湧地裂 巽來蝗蟲生害五榖 坤來有土功走獸為害己上時加宮則占
徴日風從陽宮來土功起大旱火災頓起宮寺 風從隂宮來太子有疾
時加徴為重徴有土功火災起
徴日風從丑寅陽徴來有火災君有恐走獸為人害宮寺多焚從王相來嵗太旱又多火災 風從未申隂徴來人君憂走獸為火災一曰六畜多死 時加丑寅未申為重徴國四門閉為火事
徴日風從陽商來有急兵人主出以兵自守期七日若七十日 從隂商來有急兵戰一曰風從陽商來輔臣強大臣死民有殃以日占國
徴日風從陽羽來四鄰有事寳物出隂盛於陽且有雷電霜雹諸侯大臣多失多火四夷有兵 從隂羽來寳物出多震雷四夷有事
徴日風從陽角來有兵邊有急金克木木子火反克金故有兵亦為有䘮 從隂角來邉有驚火一曰邉兵大起春有䘮
羽日風從陽宮來人持財物聚君有吏令邉兵起土功興將受命有集㑹有寒雪雹 風從隂宮來暴寒傷物有水有土功兵集
羽日風從陽宮來國有兵有急令臣有憂闗梁塞道路不通 從隂徴來邊兵憂
羽日風從羽來有白衣聚有大䘮大寒雪雹期五日若五十日且有大雨雨從南方來國有憂人多病雨從北方來賊聚水中且有雪雹陽羽日應隂羽夜應
羽日風從商來有兵圍城不戰邊有急闗梁不通大雨客兵不利金水子母和故不戰羽為角除害象臣為君討賊故動必大雨不出戰故也
羽日風從角來邉有兵圍城城破一曰兵不解 時加己亥為重角有圍城有大䘮
商日風從陽宮來戒太子忌怒人臣有急兵宮土商金母憂其子故為太子亦為人主有疾 從隂宮來庶子有憂有急變兵起北方
商日風從徴來國邑受令兵行將在外兵還不戰臣受兵令而行徴為號令商為兵商受徴尅故兵退一曰小旱 時加徴為重徴有火有大旱
商日風從羽來大雨水歲大荒國憂亂有兵起東方羽水從金生故有大兵大水之事
商日風從陽商來有白衣聚衆且有大水關梁不通大將出忌外兵邑有小冦人主憂國門四閉兵在西方從隂商來國有大殃粟貴國有兵風怒期七日七十日有急令兵大起商為金二金並行故有大䘮一曰商日風從商來大臣死
商日風從陽角上來有猝兵有急令 從隂角上來有䘮土功作
角日風從陽宮上來兵從中起君憂國門四閉 從隂宮來有大䘮貴人多疾病有土功宮為君角主䘮死故有大䘮
角日風從徴上來大臣災亦防火䖝生粟貴一曰吏撿人財有兵倉粟寳物出
角日風從羽上來有大雨土功興邉有兵卿大夫多口舌疾病亦為夷人相奪
角日風從商來有急兵一曰臣不忠
角日風從陽角來邉兵起人主憂有賊至戰不勝多死從隂角來有兵有大䘮一曰逺䘮至 時加角有䘮有邉兵戰盜賊起粟貴民飢野多死人角主死䘮重角尤甚也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二
唐 瞿曇悉達 撰
雨占
雨者隂陽和而天地氣交之所為也太清之世十日一雨雨不破塊京房曰太平之時一嵗三十六雨是為休徵時若之應凡雨三日以上為霖久雨謂霪
雜占
天無雲而雨謂之天泣其占為國易政若出軍逄之其軍必不還河圖曰主急恚怒則無雲而雨抱朴子曰無雲而雨是謂雨血將軍當揚兵講武以應之雨大軍中尤甚者將軍敗死 京房曰人君進無德樹為功則無雲而雨
正月
一日有風雨三月榖貴一曰正月一日風雨其年大惡㣲風小雨年小惡風悲鳴疾作災起又曰正月一日風雨米貴蠶傷風雨從四方來兵起 正月一日無風而雨歲中下田麥成禾黍小貴 正月上旬雨卯
榖貴一倍中旬雨卯榖貴十倍
正月晦日雨風兼至糴貴禾惡
二月
一日風雨榖貴禾惡 二日七日八日九日當雨不雨道中有餓死人九日至十五日當雨不雨兵起十七十八日當雨不雨蟲冬不蟄十九二十日當雨不雨三月大旱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當雨不雨有逆風從東來損物
二月晦日風雨多疾病死亡
三月
一日雨井泉空二日雨澤無餘三日雨水旱不時四日雨變易治五日雨溝瀆滂六日雨壊垣牆七日雨決隄防八日雨乘船行九日雨難可期 三月一日風雨民疾病百蟲生其日雷雨有旱 三月一日至三日當雨不雨秋多大霧道有餓死人七日當雨不雨榖貴九日至十五日不雨兵在外者罷十八日至二十日當雨不雨角蟲死天下民有恐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當雨不雨冬蟲不蟄民病 三月辰日雨百蟲生未日雨百蟲死 三月三日小雨蠶善大雨蠶惡 三月十六日雨桑柘賤
春
甲寅乙卯日雨入地五寸榖小貴若不貴至夏大貴春甲申至己丑日雨庚寅至癸巳日雨皆為榖大貴春甲申雨其年五榖熟春甲乙日俱不雨民不耕
四月
一日風雨米貴麥惡赤地千里 四月二日三日有雨其年五榖熟 四月四日至七日當雨不雨蟄蟲冬出民自恣不安其處十一日至十四日當雨不雨嵗惡十八日當雨不雨大旱冬溫二十一日當雨不雨兵起東北千里三十日當雨不雨有大風傷屋 四月四日雨五榖貴五日六日雨宜旱麥四日至七日風大豆熟四月晦日雨至五月朔大飢其年大水麥惡蝗生
五月
一日風雨米大貴人食草木一曰牛貴 五月四日至七日當雨不雨大旱䖝生十一日至十七日當雨不雨西方千里外人疫病二十日當雨不雨草木枯死二十三日當雨不雨乳母多病二十六日當雨不雨大旱風至秋九月多雨二十九日三十日當雨不雨大暑熱五月上辰日有雨蝗䖝發一曰䖝隨雨下食禾巳日雨同
五月晦日風雨米貴不則在其衝
六月
一日有風雨米貴 六月三日四日六日當雨不雨角䖝多死四日至二十日當雨不雨牛貴二十日至二十二日當雨不雨下田水人少食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當雨不雨合凍二十七日當雨不雨下田水人飢 六月晦日風雨來年春榖貴
夏
甲乙丙丁日俱無雨人不耕 甲申至己丑日雨麥貴夏甲申日雨米大貴 夏丙寅丁卯日雨秋榖貴一
倍 夏三月內辰日雨百蟲生未日雨蟲死 夏甲子庚辰辛巳日雨蟲死有雷亦然
七月
一日大風雨米貴人多疾疽者一曰來春榖貴 七月七日大雨糴倍貴小雨糴大賤 七月二十二日當雨不雨有大水二十三日二十四日當雨不雨大風害物二十五日當雨不雨兵起外國 七月晦日風雨榖貴
八月
一日風雨榖貴其日隂雨宜麥布貴麻子大貴占至三日而止其日晴無雲麥不實 八月一日當雨不雨有大雷風二日至五日當雨不雨秋大霜民病八日至十五日當雨不雨多大寒十九日當雨不雨民多妖言二十一日當雨不雨牛貴二倍二十六日當雨不雨冬多大雷 八月九日有雨牛貴一倍 八月晦日風雨來年有水有旱京房曰八月晦日昬而雨繒帛貴人定時雨貴人賤賤人貴夜半雨米貴嬰兒多損雞鳴雨兵起一曰夜半雨雨所建寇賊起雞鳴雨兵事急民徙其鄉
九月
一日雨麻子貴十倍二日雨貴五倍一曰九月一日風雨來年春旱夏水 九月一日當雨不雨霜早降殺物人棄妻子十二日當雨不雨民多死二十日當雨不雨天下有恐
九月晦日有風雨有水歲惡
十月
一日有風雨年內旱來年夏多水麻子貴一曰其歲惡一曰十月一日大雨米大貴小雨小貴 十月二日雨麻子貴五倍 十月三日當雨不雨兵起西北方七日至十日當雨不雨江河決水逆流十三日至十五日當雨不雨多大風寒十九日當雨不雨小兒病二十五日當雨不雨冬溫無水連年疾病
十月晦日風雨榖貴五倍人多死
十一月
一日風雨人多死 十一月四日當雨不雨大旱八日至十一日當雨不雨乳母多死十六日當雨不雨民多死亡貧者富富者貧
十一月晦日風雨春旱榖貴五倍 京房曰十一月雨水橫流天下飢又曰冬大雨水君死國亡
十二月
一日風雨來年春旱夏多雨榖貴 二日四日至六日當雨不雨大旱九日至十三日當雨不雨多大霧二十日當雨不雨有角䖝為賊二十七日當雨不雨有大風雷十二月晦日風雨春旱
冬
壬寅癸卯日雨春榖大貴 甲申至己丑日雨米大貴庚寅至癸巳日風雨米賤收榖者折閱
干支占雨
春雨甲子六十日旱夏雨甲子四十日旱秋雨甲子四十日澇冬雨甲子二十七日寒雪
春雨甲申五榖熟夏雨甲申五禾大美秋雨甲申六畜死冬雨甲申人多死
春雨乙卯夏糴貴夏雨丁卯秋糴貴秋雨辛卯冬糴貴冬雨癸卯來春糴貴 黃帝占曰春不欲雨乙卯夏不欲雨丁卯秋不欲雨辛卯冬不欲雨癸卯以此四日占民安否若其日雨則疾疫起
凡四時卯日雨皆主榖價雨一卯斛百文雨二卯斛二百文雨三卯斛三百雨四卯斛金一斤
正五九月殺在丑二六十月殺在戌三七十一月殺在未四八十二月殺在辰以此日雨雨所建賊犯之期六十日
凡壬戌癸亥日雨以乘甲子旬乃止賤人伐貴者 京房占曰諸寅卯日有小雨小急大雨大急 丙午日雨有圍城 戊午日雨霖三日止其下大戰 乙卯日雨旱有兵起東方丁卯雨旱有兵起南方己卯雨旱有兵起中央辛卯雨旱有兵起西方癸卯雨旱有兵起北方
立春
雨復五榖
立秋
雨害五榖
天鏡占
天雨三日以上不絶隂謀興漢五行志文帝後三年大雨晝夜不絶四十五日以上不絶其後新垣平謀反凡雨作於四時旺相之日草木得之莫不榮茂其死囚休廢之日雖有雨不能生物也
凡泰和之世雷雨必作於己午陰生之後至夜而止者吉若作於子丑寅卯至丙而晴者為亂為兵亡民失國凡先風後雨為順先雨後風為逆雨止而風雷不止雲霧不散者國亂人災
凡先雷後雨其雨必小先雨後雷雨必大也
易𠉀凡占雨以晦朔望雲氣四塞者皆雨東風則當日雨 黒氣如牛彘者有暴雨 黒氣如水牛不出三日大雨 黒氣如羣羊奔如飛鳥五日必雨 黒雲氣如浮船雨 蒼黒雲如櫛綿蔽日月五日內雨 雲如兩人提鼓持桴有暴雨 四望見青白雲名曰天塞之雲雨之徵也 尚書大𫝊曰五嶽之雲觸石而出皆不崇朝而雨
京房曰諸六甲日無雲一旬少雨 月離畢之隂則雨離畢之陽無雨 日傍有赤雲如珥不有大風必有大雨
東方朔占
子日東風卯日雨丑日東風辰日雨寅日東風巳日雨卯日東風午日雨辰日東風未日雨巳日東風申日雨午日東風即日雨未日東風申日雨申日東風子日雨酉日東風丑日雨戌日東風寅日雨亥日東風辰日雨又曰甲子日雨丙寅止乙丑雨丁卯止丙寅雨即日
止丁夘雨夕止戊辰雨夜半止己巳雨立止庚午日雨辛未止辛未日雨戊寅止壬寅日雨即日止癸酉日雨甲戌止甲戌日雨即時止己卯日雨立止庚辰日雨即止辛巳日雨癸未止壬午日雨即日止癸未日雨甲申止甲申日雨即止乙酉日雨丙戌止丙戌日雨夕止丁亥日雨即時止戊子日雨庚寅止己丑日雨壬辰止庚寅日雨即時止辛卯日雨 止壬辰日雨辛丑止癸巳日雨夕止甲午日雨即時止乙未日雨丁酉止丙申日雨夕止丁酉日己亥止戊戌日辛丑止己亥日即止庚子日壬辰止辛丑日壬寅止壬寅日即止癸卯日即時止甲辰日即止乙巳日丙午止丙午日即止丁未日即時止戊申日庚戌止己酉日辛亥止庚戌日即止辛亥日癸丑止壬子日癸丑止癸丑日即時止甲寅日即止乙卯日丙辰止丙辰雨丁巳止丁巳雨即時止戊午日即止己未日即止庚申日即止辛酉日即時止壬戌日即止癸亥日即時止 子日雨立止不止寅日止丑日丙寅日止不止至卯止寅日雨即止不止卯止卯日即止不止巳止辰日雨巳止巳日雨未止不止申止午日雨立止不止至十日隂未日雨申止不止戌止申日雨夕止見日不見日久隂酉日雨立止不止久隂戌日雨立止不止久隂亥日雨立止不止乆隂此其大槩也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三
唐 瞿曇悉達 撰
𠉀星善惡雲氣占
元日祥瑞
漢魏鮮正月朔旦八風占雲風南來大旱 西南來小旱 西來有兵西北來有胡兵胡豆成 北方來為中歲 東北來為上歲 東來大水 東南來人病嵗惡八風各與其衝對課多勝少疾勝徐自旦至食時為
麥食時至日昳為稷昳至晡時為黍晡時至下晡為菽下晡至日沒為麻
風從北來宜客南來為主吉西來宜客東來宜主西北來宜客東南來冝主西南來有謀不成東北來主客俱不利若風熱冷異常或暴急昬濁又當以八卦暴風占之京房占正月朔日𠉀八風從乾來有憂兵坎來有大水艮來人疾疫嵗內有䖝蝗震來陽氣干嵗大旱有䘮巽來年內多風傷五穀離來歲旱大熱多火災坤來有疾疫道上多死人兊來有兵事
八節日氣𠉀
立春正月節其日晴明少雲嵗熟隂則旱䖝傷禾豆風從乾來暴霜殺物榖猝貴 坎來冬大寒胡兵內擾艮來五穀熟 震來氣洩物不成 巽來多風䖝 離來旱傷物 坤來春寒六月水人多愁土功 兊來早霜兵起
春分二月中其日東方有青雲歲熟晴明物不成 風從乾來歲多寒金鉄倍貴 坎來豆菽不成民飢病艮來夏不熱米貴一倍 震來五穀成亦無盜賊 巽來䖝生四月多暴寒 離來五月先水後旱 坤來小水人多瘧疾 兊來春寒八月國有憂有兵
立夏日南方有赤雲嵗豐清明則旱 風從乾來其年凶飢夏霜麥不刈 坎來多雨水魚行人道 艮來山崩地動人疫 震來雷不時擊物 巽來其年大熟 離來夏旱禾焦 坤來萬物夭傷 兊來蝗䖝大作
夏至日南方有赤氣則熟晴明則旱 風從乾來寒傷萬物 坎來寒暑不時夏日多寒 艮來山水暴出震來八月人多疾 巽來九月風落草木 離來五榖熟 坤來六月雨水橫流 兊來秋多雨霜
立秋日有白雲及小雨則吉晴明物不成 風從乾來甚寒多雨 坎來冬多雪多隂寒 艮來秋氣不和 震來秋多雨雹人不和草木再榮 巽來內兵猝起 離來兵戎不利多旱 坤來五穀熟 兊來兵起將行
秋分日西方有白雲則善晴明物不成 風從乾來人多相掠 坎來多寒 艮來十二月多隂寒 震來人疫再花不實 巽來十月多風 離來兵動國南七百里 坤來土功興 兊來五穀大收
立冬日晴明小寒人君吉天下喜 風從乾來君令行天下安坎來冬雪殺走獸 艮來地氣洩人多病 震來人不安居
多寒 㢲來冬溫明年夏旱 離來明年五月大疫坤來水泛溢魚塩倍多 兊來妖言為幻兵在山澤冬至日有雲雪寒明年大豐晴明物不成 風從乾來強國有憂多寒 坎來歲美人安 艮來正月多隂震來雷不發大雨併 巽來百蟲害物 離來冬溫乳母多死水旱不時人疫 坤來䖝傷苗多水 兊來明年秋雨兵起
立夏巽卦王風從乾來為一逆小㐫 立春艮卦王風從坤來為二逆兵起 立秋坤卦王風從艮來為三逆穀無實 立冬乾卦王風從巽來為四逆人去其鄉 秋分兊卦王風從震來為五逆帶刀入市
冬至坎卦王風從離來為六逆人民潰㪚 夏至離卦王風從坎來為七逆臣子為亂 春分震卦王風從兊來為八逆殿上有刺客
七十二𠉀當𠉀不𠉀
正月
是月也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獺祭魚候雁北草木萌動孟春行夏令則雨水不時草木早落國時有恐行秋令則其民大疫猋風暴雨總至藜莠蓬蒿並興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
二月
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𤣥鳥至雷乃發聲始電仲春行秋令則其國大水寒氣搃至宼戎來征行冬令則陽氣不勝麥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則國乃大旱暖氣早來䖝螟為害
三月
桐始華田䑕化為鴽虹始見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
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國有大恐行夏令則民多疾疫時雨不降山陵不収行秋令則天多沉隂滛雨早降兵革並起
四月
螻蟈鳴蚯蚓出王𤓰生苦菜秀靡草死麥秋至
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來五穀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則草木早枯後乃大水敗其城郭行春令則蝗蟲為敗暴風來格秀草不實
五月
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鹿角解蜩始鳴半夏生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穀道路不通暴兵來至行春令則五榖晚熟百螣時起其國乃飢行秋令則草木零落果實早成民殃於疫
六月
溫風至蟋蟀居壁鷹始摯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季夏行春令則穀實觧落國多風欬民乃遷徙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嫁不熟乃多女災行冬令則風寒不時鷹隼早鷙四鄙入保
七月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孟秋行冬令則隂氣大勝介䖝敗榖戎兵乃來行春令則其國乃旱陽氣復還五穀不實行夏令則其國火災寒熱不節民多瘧疾
八月
鴻鴈來𤣥鳥歸羣鳥養羞雷始收聲蟄䖝壞戶水始涸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大恐行夏令則其國乃旱蟄蟲不蔵五穀復生行冬令則風災數起収雷先行草木早死
九月
鴻鴈來賔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華𧲣乃祭獸草木黃落蟄䖝咸俯
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蔵殃散民多鼽𡁲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境不寧土地分裂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民氣解惰師興不居
十月
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蔵不見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閉塞而成冬
孟冬行春令則凍閉不密地氣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則國多暴風方冬不寒蟄蟲復出行秋令則霜雪不時小兵時起土地侵削
十一月
鶡鴠不鳴虎始交荔挺出蚯蚓結麈角解水泉動仲冬行夏令則其國乃旱氛霧㝠㝠雷乃發聲行秋令則天時雨汁𤓰瓠不成國有大兵行春令則蟲螟為敗水泉咸竭民多疾癘
十二月
雁北鄉鵲始巢雉雊雞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
季冬行秋令則白露蚤降介䖝為妖四鄰入保行春令則胎夭多傷國多痼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則水潦敗國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四
唐 瞿曇悉達 撰
雲氣雜占
帝王氣
天子氣內赤外黃正四方欎欎蔥蔥所發之處當有王者若天子欲有遊往其地亦先發此氣逺近數里如法計之吉㐫以日辰生尅決期以支幹數法
又曰天子氣如城門隱隱在氣霧中又多在晨昏見又曰天子氣如千石倉在氣霧中
又曰天子氣五色如山鎮 又曰天子氣如髙樓在霧中 又曰氣象青衣人垂手在日西天子氣也 又曰敵上氣如龍馬雜色欎欎衝天者帝王之氣不可擊若在吾軍必得天助 又曰氣如龜如鳯五色隨王時發者天子氣也 范增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氣衝天五色相摎皆為龍虎此非人臣氣也
洛書曰蒼帝起青雲扶日赤帝起赤雲扶日黃帝起黃雲扶日白帝起白雲扶日黒帝起黒雲扶日
一曰蒼帝氣如人向日拳手而俛首一手在後
赤帝氣如象火光如覆薁狀立在日下 黃帝氣如馬在日下 白帝氣如虎在日下 黒帝氣如船在日下青紫氣自地屬天其地有貴女 凡帝王氣發常以
四時王相時日相生之日相生之日其國大昌
賢人氣
賢人氣視四方常有大雲五色具者其下賢人隱也青雲潤澤蔽日在日西北為舉賢良
將軍氣
將軍之氣如龍如虎在殺氣中兩軍相當若發軍上則其將猛銳欲動也吉凶以日辰決之若無軍在外亦當有暴兵起 城營上氣如火煙或如山林竹木或白色而有赤氣繞之或紫黒如門樓或上黒下赤如旌旗或如張弓弩或如塵埃夲大而髙首銳而卑或如囷倉正白見日益明或白如粉沸或如夜火光照人此皆猛將氣也軍上氣黃白而轉澤者將有盛德不可擊 軍上氣發漸漸如雲變作山形者將有深謀不可擊若在吾速戰大勝
軍上氣黒下赤氣在前者將精悍不可當 軍上氣如交虵向人此猛將氣也不可當若在吾軍戰必大勝赤氣上與天連軍中必有良將
軍上氣青白而髙者將勇大戰前白後青而髙者將弱而士勇前大後小將怯不明 軍上氣青而踈散者其將怯弱可擊
兵氣
勝兵氣上與天連或如火光或如山隄上有林木或如埃塵粉沸其色黃白或如旌旂無風而颺揮勢指敵或白氣粉沸如樓縁以赤氣或如人持斧向敵或如蛇舉頭向敵或如埃塵前卑後髙或如牛馬頭低尾昂或如旌旗如鋒刅向人或有人如牽牛或如乳虎或如疋帛或如覆舟或氣似堤覆前後皆白此皆雄兵猛士之氣不可擊若在我軍上急戰大勝
軍上氣黃白色潤澤重厚者勝
軍上發黃氣將士精勇不可擊若在吾軍可戰
軍營上有赤黃氣上達於天者不可擊 軍上有五色氣上與天連此天應之軍不可擊 軍上氣上小下大其軍士日增益不可擊 軍上氣遙望如鬬雞赤白相隨在雲中得天助不可擊
軍上氣上銳其色黃白圓而澤者其將勇猛士卒能強戰不可擊 雲如日月而有赤氣繞之似日月暈或有光者所見之城邑不可攻 雲氣如伏虎居上或如華蓋或如杵形向外或如赤馬或如山嶽皆不可攻敵上有氣或雲如中天至而及我軍常有此而不變者不可攻軍上常有氣者難攻有雲狀如鳥飛去者其國戰勝兩軍相當敵上有氣如飛鳥徘徊或來而髙者兵精
難擊 夜視彼軍上有黒氣出上有赤氣臨我軍上彼強我弱弱能破強小能擊大大戰大勝小戰小勝 望四方有赤氣如鳥在黒氣中或如黒人在赤氣中或如赤杵在烏氣中或如人十十五五有行列或狀如旌旗在烏氣中有赤雲氣在前者其兵精銳不可當 雲氣三匹帛前橫後大在軍上者戰勝
敗兵氣囚廢枯散如馬肝色或如死灰或如偃魚或如偃蓋或乍見乍聚乍散如霧始起或如羣羊如羣豬在氣霧中皆衰亂也 軍上氣如死蛇如撃牛如雙虵垂頭如蜚鳥四散如決隄垣如壊屋如人無頭如人相指如驚鹿相逐如両雞相向或如人頭如揚灰如捲席如縣衣如匹布亂攘如人相隨或如粉如塵勃勃如煙或五色襍亂東西南北不定或如羣鳥亂飛或紛紛如轉蓬或如敗船或如臥人無手足或如覆車襍亂不起者皆敗軍之氣撃之必克
軍上氣上大下小者士卒日減 軍上十日無氣發者其軍必敗十日無氣而忽有赤白氣乍出即㓕者外聲欲戰而實欲退散 黒雲氣如壊山墮軍上名曰營頭之氣其軍必敗散 軍上氣如火光夜照人者軍士散亂 軍上氣出而半絶者欲敗漸盡者走一絶一敗再絶再敗三絶三敗在東發白氣者災深 軍上有氣如雙虵守日急徃撃之大勝勿疑 軍上有赤氣炎降於天士卒衆亂將死
赤氣如火光從天流下入軍軍亂將死 軍上氣蒼蒼湏㬰散擊之必勝若在我軍宜嚴偹固守
軍上氣前髙後卑者敗 軍上有黑氣如牛形或如馬形從氣霧中漸漸入軍名曰天狗食血其軍敗散 軍上氣蒼黑亂者士卒飢 兩軍相當十里之內三里之外望彼軍上氣髙而前後白青散者敗氣也急擊之雲氣如人頭臨軍上戰大敗流血滿谷
雲如雞如兎臨營上者軍敗走 雲氣蓋道蔽濛晝晦者飯不暇食炊不暇熟宜急去之不然必敗
軍上氣黒而卑如樓狀軍不移必敗 軍上氣先青而漸變黒者其將欲死 散軍之氣如燔生草之煙前雖銳而後必退得便擊之勝 黒氣臨營或聚或散如鳥將宿者必有雲如鳥其出如䖟其國戰不勝 敵上有雲氣如丹虵者擊之勝有雲氣如尾在氣霧中臨軍上者中人與外人通 軍行有白氣如豬來臨者軍大驚宜偹之 日暈有氣如死虵屬暈者將死兩軍相當不利先舉 日暈旁有赤雲如縣鐘其下將死 日月暈有背氣所臨者敗
軍上有白虹及曲蜺者敗 白虹及蜺入營者敗 日暈氣薄惡及後至先去其下軍敗 日暈有四缺在外軍悉敗散 凡日月暈與氣以先有者為發先去者為散軍上有日旁虹蜺不可逆之若得其逆宜徙去之降氣如人十十五五皆低義手或如人義手相向或氣如黒山以黃為縁者皆降伏之氣也 白氣如鳥趣入屯營連絡不絶而湏㬰下者當有他國來降 暴兵氣白如𤓰蔓連結部隊相逐湏㬰罷而復出或至八九而來不斷者有急賊猝至宜防之白氣如仙人衣千萬連結部隊相逐罷而復興如是者當有千里兵來宜偹之黒氣從彼來之我軍者欲襲我也敵人吉宜偹不宜
戰敵還從而撃之必得小勝天色蒼茫而有此氣依支幹日數內無風雨則所發之方時則凶時克日則自消散此氣所發之方當有使告急一人來則氣一條依數計之若散滿一方則有衆來依日支幹數內有風雨則伏
〈闕〉 氣如人持刀盾或有雲如坐人赤色所臨城邑有猝兵至驚怖湏㬰去 赤氣如人持節兵來未息雲如方虹或如赤虹其下有暴兵 雲氣如旌旗其下兵暴起 雲氣如虎躍如人行色白而悴者暴兵起雲如人行止而不崩有暴兵 白氣如帶道竟天有暴兵 候敵氣上有雲下亦有雲者兵必至 白虹所出必有暴兵流血 赤雲如火所向兵至 雲氣如匹布着天經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 有雲如胡人列陳天下兵起 白氣廣五六丈東西竟天天下兵起有雲如豹四五枚相聚其國兵大起 雲如狗四五以上相聚兵起 四方清明無雲獨有赤雲赫然者所見之地兵起 四望無雲獨有黑雲極天名曰天溝天下兵起雲半天則兵半起三日內有雨則災解 壬子日候四方無雲獨有雲如旌旗其下兵起若偏四方則天下盡有兵
雲氣一道上白下黃或白色如疋布長數丈或上黃下白如旗狀長二三丈或長氣純赤而委曲一道如布帛皆謂之尤旗見則兵大起
風雲氣
風雨氣如魚龍行其色蒼潤或黃氣蔽日昬慘或如積土或如累盆黃色潤厚朝東夕西壓日或奄之皆風雨之氣也 朝視日上有黒雲氣如霧壓日日光旁射其色慘澹黃白者其日有風雨晚日欲入有之則其夜有風雨 雲氣如亂穰大風將至視所從來避之雲甚厚而潤大雨必暴至 四始之日有黑雲氣如陣厚重而潤者多雨 日始出有暈氣如車葢在日上者其日雨日上下有黒雲氣如蛟龍者必有風雨 雲氣如黒
蛇衝日其下有大雨水
月初生色黃者多晴色青多雨色潤白者大雨
蒼雲氣入北斗多大風 黃雲氣蔽北斗明日雨 白氣掩北斗不過三日雨 青雲氣掩北斗五日內雨天無雲而白斗上下獨有雲五日內大雨 日入後有白光如氣自地至天直入北斗所厯星皆失色其夜必有大風 太白出氣長數丈多風雨所指處兵大起辰星出氣長一丈大雨水
九土異氣
海旁蜃氣象樓䑓 廣野氣成宮闕 自華以南氣上黒下赤 嵩髙三河氣正赤 恆山之北氣青 渤海之間氣正黒 江淮之間氣皆白 東海氣如篔簦河水氣如引布 江漢氣勁如杼 濟水氣如黒豘渭水氣如狼白尾 淮南氣如白羊一曰如帛 少室氣如白兎青尾 恆山氣如黒牛青尾 東夷氣如樹西夷氣如室屋 南夷氣如闍䑓或如舟船幡旗
北夷氣如羣羊如穹廬
韓雲如布 周雲如車輪 秦雲如行人 衛雲如犬魏雲如䑕 齊雲如綘衣 越雲如龍 蜀雲如囷宋雲如車 呉雲如日當其地而見者不占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四
<子部,術數類,占候之屬,唐開元占經>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五
唐 瞿曇悉逹 撰
角宿雲氣干犯占
雲氣如刀劍出兩角間有陰謀天子無出殿廷期不出三十日 青氣入角天子有疾出之禍除 赤氣入左角兵起右角國兵驚戰不利 赤氣入角而波揚者有火災如行者將奔命 赤氣從兩角過入亢有過兵赤氣從北斗直過兩角間迴有過兵 白氣出入兩角戰不勝 白氣從兩角過入亢者有過客 蒼氣入左角有兵兵敗 蒼雲氣出右角兵在外者戰有憂 蒼白雲氣出入兩角兵有大敗 黒雲氣出入兩角用兵偏將敗有水災 黒氣從兩角過入亢有過兵 黃氣入兩角間天子有祠祀事 黃白氣潤澤入角王者得地
亢宿雲氣干犯占
雲氣青色入亢人疫出氐入亢人君有疾 黒雲氣入亢有水災一曰有使出外言水事荊州占曰人多瘧疾黒氣出氐入亢君有疾死 赤雲氣入亢廊廟間有
陳兵 赤而揚波大人憂大疫 黃白雲氣入亢有治事 白雲氣入亢有土功人疾病
氐宿雲氣干犯占
雲氣入氐黃白色有土功 黒色大水 赤有內兵蒼白色疫疹大行 白色天下疫久不散宮中有女䘮黒氣入氐房間天子遣使於諸侯有口令
房宿雲氣干犯占
雲氣入房赤黃潤澤名寳入出房國寳有出者 黃雲氣入房外國入貢 黒雲氣出房宮中有憂 黒氣入房諸侯有使來言口令之事且有大水 赤雲氣入房宮中內亂大兵起 赤雲狀如人入房後有娠不然姦事起 赤雲氣如波揚入房宮中火災兵起廟廷人主杌𣕕不安 紅雲氣入房諸侯王有死者期三年 蒼白雲氣入房將相憂 白氣如大道入房委蛇入漢國有大水兵起宮中人民流亡飢死路旁屍骸不収不過二年帝王崩婦女傭客不還 雲氣如帶經兩角間入房關門閉再經之兵起三經之天下不通
心宿雲氣干犯占
雲氣出心青色天子使人於諸侯 赤色有兵將出赤黃氣出心王就國 黒雲氣入心天子憂入左星庻子憂入右星太子憂一曰黒氣入心右星庻子受賜祿白氣入心天子左右臣作亂兵起 白氣入心左星
太子受賜 赤氣入心有立王 赤氣出心南行天子左右有亡去者 赤雲氣鋒銳正刺心天子憂 蒼白氣入心中星天子憂 黃氣入心天子有子孫喜入右星太子喜 黃白雲氣潤澤如匹布正抵心下外國有來歸者 雲氣狀如彗箒色赤如血入心天子遇賊出心天子有殺伐若出逺則榖貴殺伐人於千里之外
尾宿雲氣干犯占
青雲氣入尾故臣有來歸者出尾臣有死者 白氣入尾故臣有謀來歸而受誅者 黒氣入尾故臣有來歸骸骨者 赤黃氣入尾有使來言兵事 黒氣出尾人民流亡 青氣出尾臣作亂 赤黃氣出尾君遣使於諸侯言兵事
箕宿雲氣干犯占
黃白雲氣入箕蠻夷有使來 黃雲氣入箕有獻美女者變而色黒道死不至色蒼道上為風所覆 蒼白雲氣入箕其國有災出之災除 黃白雲氣出箕天子使者出一曰宮中美人有出者 赤雲氣出箕兵出入之兵入
斗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南斗多大風 赤雲氣入斗兵起如波揚大旱多大災 黃白雲氣入斗諸侯來見天子不則有使者來貢 黒氣入斗宗廟中有大憂 赤氣入南斗外兵入出斗內兵出 黃白氣出斗天子使人於諸侯赤氣入北斗還向南斗不出一年其下有流血將死
營空客勝主人
牛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牛牛多死出之則災消 蒼白雲氣橫貫牛宿有兵䘮除舊布新 黃白雲氣入牛牛蕃息一曰諸侯有以四足蟲入貢者 黒雲氣入牛天下牛多死赤雲氣入牛牛馬多以漕輓死者出之則兵出 赤
雲氣如波揚入牛有兵大戰牛馬大損白氣入牛有兵䘮
虹出牽牛之度有崩城期二年
女宿雲氣干犯占
雲氣黃白色入女國有嫁娶事 蒼白雲氣入女天下女子多疾病出之則災消 赤雲氣入女婦人多産死者一曰多兵死 白氣入女女子多疾疫 黒氣入女天下多女子之䘮 黃雲氣出入須女天下女子多喜事
虛宿雲氣干犯占
雲氣入虛蒼白色有哭泣出之禍除 黃雲氣入虛天子以喜起廟祀祠 黃白雲氣入虛亨氣也天子敬祀宗廟 赤雲氣入虛有火災一曰有兵在廟中出虛有兵廟外 白氣入虛有無幣之客來出虛有使出外黒氣入虛有水災一曰廟圯 雲氣如立虹出虛天
下大虛多火災
危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危天子大造宮室 青氣入危國憂有損屋 赤雲氣入危有土功蓋屋之事大作一曰宮中有兵憂 赤氣出危以火發屋一曰有火災 黒氣出危北鄉大水人流亡東鄉其國君死百草不實西鄉人主憂死䘮南鄉有疾疫期不出其年逺明年 黒氣入危自北來大水西來死君東來稻粟不實南來有兵皆不出一年 白氣出入危其國有兵 黃雲氣出入危皆為土功興一曰黃氣出危國有喜 白氣及黒氣入危者皆有死䘮哭泣事 青黒氣出入危皆有水災
室宿雲氣干犯占
黃雲氣入室有土功事 蒼白雲氣入室大人憂䘮黃白雲氣潤澤入室諸侯有使來若出室天子有使出外皆言宗廟之事 赤氣入室有兵 赤雲氣如大道來室上下人主不可出宮有逆臣有疾病不出三年其土大飢有軍在外則有大戰流血暴屍 赤氣如波揚入室兵入宮有亡國 黒氣入室大人有死䘮 青氣入室其國憂 雜氣入室人多暴死 有氣明潤光澤如日月之彩出入室中男子之祥 黃氣光明潤澤出入室國有喜
壁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壁大人憂死䘮出之禍除 赤雲氣入壁有兵 赤雲氣入壁如波揚兵火並起大臣有燒死者赤氣從西壁入東壁兵氣也天子手殺其臣 黒氣
入壁有破國亡主一曰有大水 黃雲氣入壁天子裂土建侯陳卓曰烈士出 青雲氣入壁有兵起 黃白雲氣入壁外國入貢一曰天子立廟期一年
奎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出奎有兵入奎天下婦人多災 赤雲氣入奎有兵入出之兵出一曰有疾病 赤氣入奎有偽使一曰有無所受命而來者 赤氣出奎有詐出使者黃雲氣入奎中有貢珠玉珎寳者一曰天子納後夫人黃氣出奎璽寳有出者一曰有出宮人不則后妃有
黜者 赤氣入奎天下婦人多血疾 黒氣入奎有疾疫三日夜不出大人憂之出則禍除
婁宿雲氣干犯占
青黒雲氣入婁有兵疫出之則禍除 白氣入婁人民受賜 黃氣入婁貴人受賜 黒氣入婁有水有白衣之㑹 黒氣出婁紛紛如轉蓬始至大人食中毒一曰大水且至 赤雲氣如劍鋒入婁宗廟苑牧中兵起青氣入婁有兵憂
胃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胃國以䘮糴粟 青黒氣出胃兵起 赤雲氣出胃以兵出粟 黒氣入胃倉粟敗腐 蒼白氣出胃以䘮出粟 黒氣如轉蓬出胃大人食中毒死且有大水 黃白雲氣明澤入胃大人入國倉庫充實出之有出粟賑民之事 赤雲氣入胃以兵糴粟
昴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昴人疾疫多死妖言大起出則禍除 黒氣入昴北地災 蒼赤雲氣入昴人疾疫多妖言不則龍見 赤雲氣入昴有軍令白衣將兵一曰天子自將民聚鼓下 赤氣出昴軍在野處 青黒氣出昴有兵且有大水 黃白氣潤澤入昴天子白衣㑹出昴白衣㑹罷
昴黒有珥兵息
畢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畢嵗不收出則禍除 赤雲氣入畢兵起赤氣如波揚大旱有火災 黃白氣入畢其歲美出
畢則授民田一曰黃氣帶白入畢天子有太子喜兵在外者觧一曰其歲有大人生 黃白氣出畢有拜將赤氣出畢將軍兵出 黒氣入畢相亂政將死 白氣入畢相死出則禍除 赤氣入附耳兵起出之將軍兵出 蒼白氣入附耳將軍死 黃白氣入附耳天下無兵安 黃白氣出附耳有拜將 黒氣入附耳將死
觜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觜天子有葆旅之事出之則禍除 赤雲氣入觜兵起 赤氣如揚波入觜中兵入國火隨之出觜則兵隨之出 黃白氣潤澤入觜有神寳入一曰有負寳玉來獻天子者 白氣入觜民食葆旅 白氣出觜有葆旅之事於國外 黒氣入觜大人憂邊將戮趙地有災出之禍除 黃雲氣出觜國兵隨之出入觜國兵入
參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參臣為亂 蒼白氣出參伐而環繞天子自將兵廵邉 蒼白雲氣入伐大將憂有斬刈之事蒼白氣出伐以白衣行斬刈事 蒼氣入參邉境有憂赤雲氣入參內兵起將軍為亂誅 赤雲氣如波揚
入參邉城倉庫焚 赤氣出參中央邊有大兵 赤氣入伐有斬刈將軍憂 黒氣入參大水將軍死氣銳如鋒大人當之 黒氣出參有兵有水災將軍憂 黑氣出伐以水伐國 白氣入參天下用兵一曰天子有隂病 黃白氣入參大將受賜 黃氣出伐將軍戰勝
井宿雲氣干犯占
青雲氣出井大如井口上拂參而行入河中大水沒城郭期二十日逺三十日 蒼白氣出井有水令入井民大疫 黒氣入井民疾病多死䘮天下大水道無行車黃白雲氣入井有客來言水澤事 赤雲氣入井大
水不則疾疫亦為旱 蒼白雲氣入井有䘮女主惡之白氣入井大雨水 赤氣入井有兵一曰水賊起
赤氣入井天子以水行兵 黃氣出井天子以澤泉之利養民 恆以正月朔夜候東井中或上下有雲氣潤澤則其嵗多潦
鬼宿雲氣干犯占
黒氣入鬼大人皇后皆有憂 白氣入鬼人疾病 赤雲氣入鬼大旱有火災 黃氣入鬼有土功
柳宿雲氣干犯占
赤雲氣入栁有火災出栁大旱 黃雲氣入栁期五十日有赦一曰黃氣入栁天子造宮室土木大興黃氣出有赦 黒氣入栁天子宮廟木腐敗 黒氣如鋒刃刺栁三夜不散大人憂 白氣出栁國有憂兵出 白氣入栁天子造宮室 蒼白氣入栁有憂 黃白氣出栁天子出美木作室入栁得美木
星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七星大人憂 蒼白雲氣出七星天子有急使出其氣囘曲而不正有亡臣 赤雲氣入七星中兵氣也若有客來必有兵隨之 赤雲氣如波揚入七星中火氣也宮中有火災四曲五曲后妃惡之 赤氣出七星天子使出亦有兵隨之出 黃氣彷彿入七星外有貢獻 黃氣出七星天子有賜於諸侯氣見而大風隨之者有赦 黃白氣潤澤入七星逺人來貢 黒氣入七星賢人多死出之禍除 白氣入七星國有死䘮 雲如蜚鳥啄七星大人有憂
張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張庭中觴客有憂變出之禍除 赤雲氣出入張天子用兵賜物 白氣入張大客有憂 黃氣潤澤入張天子因喜賜客 黃白氣出張天子命使賜諸侯 赤黃氣入張有憂出張天子用兵 黒氣入張徘徊而散其分有水災 黒氣入張而轉繞之或如刀劍刺之天子防客 赤雲氣如揚波入張天子宮中大哭
翼宿雲氣干犯占
赤雲氣入翼有暴客入國境 赤氣出翼其國兵出隨氣所之 蒼白氣入翼太常之官憂之 黃氣潤澤入翼諸侯來貢物 黃氣出翼天子遣使於諸侯 黃白氣入翼外國入貢一曰白氣若黒氣入翼正抵其星三夜不去宗廟有憂大人恐兵大起
軫宿雲氣干犯占
蒼白雲氣入軫王者不可行幸宮觀出之其禍除 蒼雲圍軫亡國之戒 黃白雲氣潤澤入軫諸侯入貢以車為幣出軫天子以車賜諸侯 赤雲氣入軫兵從中起 赤雲氣如波入軫車庫火災兵且起有大䘮赤氣出軫將出兵行 白氣入軫有大䘮 黒氣入軫大人憂 黒氣如䑕入軫中天子有墜車墮馬落床之厄 黒氣四散入軫及囘繞之天下大水車不用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六
唐 瞿曇悉達 撰
雲氣犯列宿占
大角
黒氣奄大角久而不散主命者惡之 蒼白氣入國有大䘮 黃白氣如月近大角乍明乍暗青雲一道如千尋槍竿衝大角而過天子棟樑拆
進賢
蒼白氣入進賢相黜野逸憂 白氣入賢士䘮 黒氣入賢士憂 黃氣入賢士有恩賜
庫樓
赤氣直如千尋槍竿衝庫樓天子自將兵兵大動中外震驚武庫官憂天下不安
拆威
蒼白氣入拆威中大臣為亂兵起天子失威出之則禍除 赤氣入拆威中大臣反天子出將兵 黃白氣入拆威外國有來求和親者出拆威天子有德令 黒氣入天子惡之出則禍除
陽門
赤氣入陽門邉兵起有戰
騎官
蒼白氣入騎宮騎將死 赤氣出騎兵大出 赤氣入騎士憂 黒氣入軍中有疾病
從官
黃氣入巫醫受爵
天江
赤氣出天江將軍出野 青氣入天江大水 黃白氣入天江天子用兵出之兵罷
傅説
赤氣入傅説巫祝之官受戮
魚星
赤氣入魚星東騎滿軍大動將軍憂 黃氣出魚星天子用事起兵入之兵罷
龜星
赤氣入龜星巫卜之官有誅
鱉星
赤黒氣入鱉星有白衣㑹天下易政
九坎
赤雲氣入九坎天下大旱 黒氣入大水
河鼓
蒼白氣入河鼓將有憂軍在外則天子之軍敗將死出之則禍除 赤氣入河鼓兵起客軍入 赤氣出河鼓軍出將軍戰不勝 黃白氣入有以衆來降者出之將有喜 黒氣入將死 青氣入將憂
織女
蒼白雲氣入織女女主憂病一曰人主憂出則禍除赤氣入有以女子故而家受誅者 赤氣入女子多死外兵 黒氣入王者為女所害一曰女子多病死 白氣入女有䘮 黃白氣入天子以女幸一家出之天子外得美女
天津
蒼白氣入天津中君有水憂 赤氣入大旱 黃氣入天子有德令 赤氣出兵起 黒氣入大水 天津漢中有黒氣獨居大若席名曰雲漢不滿三日遲不出五日大雨 黒氣狀如舡若一疋布維河津間不出十日大雨
敗臼
赤氣入敗臼人主㐫 黒氣入天下人災
瓠
蒼白氣入瓠菓不可食出瓠其禍除 赤氣入天子攻一邑殘之 黃白氣出天子以菓賜諸侯黒氣入天子食菓致害
天壘城
赤氣奄入壘城北夷驚有疾疫
羽林軍
蒼白氣入羽林軍有憂入其南若入羽林直南出皆為後有憂入其北諸侯憂出之則禍除 赤氣出羽林兵隨之㐫 赤氣入兵起入其東後起兵入其西太子起兵入其北諸侯起兵 黃氣入天子入軍中 黃白氣出羽軍南後有所獻出其北太子有獻 黒氣入兵起大戰入其南天子忌之入其西太子忌之入其北諸侯憂
北落師門
蒼白氣入北落有疾疫 赤氣出兵出 赤氣入外兵入 黃氣入中使至軍有喜 黒氣入將死
螣蛇
黒氣出入天蛇天下大水
天廐
蒼白氣入天廐馬有驚
王良
蒼白氣入王良天子憂墜車馬奉車憂出之禍除 赤氣入王良太僕奉車誅 赤氣中駟馬內亂兵起 赤氣出車騎滿野 黃氣入奉車拜賜天子有喜諸侯有獻馬者一曰有神馬見 黃氣出奉車受命行德令一曰天子出車馬賜諸侯王 黒氣入奉車太僕死
附路
蒼白氣入附路太僕憂之出附路禍除 赤氣入太僕有鈇鉞之誅 赤氣出兵起 黃白氣入太僕拜賜出之有德令 黒氣入太僕死
閣道
白氣入閣道有急事在內 白氣出人主有疾病 黃氣入天子有喜
天大將軍
蒼白氣入天將軍軍中有疾疫兵多將死 赤氣出兵多出 赤氣入兵將皆有㐫軍在外防客兵來
土司空
黃雲氣入土司空土工失作有建國徙都之事
天倉
蒼白氣入天倉歲不熟出之禍除 赤氣入兵內起有火災 赤氣出以兵出粟 赤氣如波揚入之大旱火大起 黃白氣入天下大熟 蒼黒氣入天下不熟
天廩
赤氣入天廩大旱有火災 黒氣入廩粟腐敗 黃白氣入嵗豐 黃白氣出天子出粟賑民 黒氣出大水傷榖 蒼白氣入䖝大生出之則禍除 赤氣出天子以用兵出粟
大陵
蒼白氣入大陵天下多死䘮 赤氣入天下兵起多以兵死 黒氣入大疫
積屍
黒氣入積屍天下人大疫死
天舡
赤氣入天舡不出一年有自立者一曰不出九十日水中兵戰 赤氣出水兵起 蒼白氣入有殃天子不可乘舡出之禍除 赤黒氣入天子戒乘舡 黃白氣入天子幸舡有喜必有神狀若光景處舡上者青氣或黒氣舟師勿行
芻藁
赤雲氣入天積積中火起 赤氣入天子用火出散貨黃白氣入天子自喜多出貨財出之天子有喜出貨
財
天苑
蒼白氣入天苑牛馬畜獸疫出之則禍除 赤氣入牛馬多死傷 赤氣出牛馬以兵事出 黃白氣入牛馬禽獸蕃息 黒氣入牛馬死出之禍除
五車
蒼白氣入五車兵大起民流亡 赤氣入兵起大戰赤氣出兵車大出
天潢
蒼白黒氣入天潢有死䘮憂出之則禍除 赤氣入兵內起 赤氣出兵出戰 赤氣出入如波者兵庫焚黃氣入若出之天子有喜有兵則兵罷
咸池
蒼白氣入咸池水䖝多死一曰池中魚多飛亡 黒氣入大水 赤氣出旱 黃白氣入天子有喜出則有神魚見
天關
黃氣入天關四方來貢玉帛
天高
白氣出天髙早霜傷稼
參旗
赤氣出參旗不出一年西戎來欲盜中國若侵地不出三年天下煩擾百姓多憂 青氣出入同上
天園
白氣出天園兵起
玉井
青氣從參下入玉井中不出三年人不飲食井 黃氣入三日不去軍在外絶水 白氣入兵起 赤黃氣潤澤入之有軍來降
屏星
黒氣入屏星大疫
天厠
蒼白氣入天厠天子有隂病 青氣入內兵起 黒氣入天子憂 白氣入天子有隂病 赤氣入有兵 赤雲氣出天厠禍除 黃白氣出入皆為有喜
南北兩河
蒼白氣入兩河戒間兵大起道不通出河戒則禍除入北河則邉兵動又為疾疫夷主死 赤氣出兩河間天子用兵於諸侯 黃白氣入河戒間隨河行天子出德令天下有難道路不通
五諸侯
蒼白氣入五諸侯諸侯有黜死者
積水
蒼白氣入積水天下水災
積薪
赤氣入積薪火焚積聚
水位
黒氣入水位大水 赤氣入大旱
軍市
赤氣入軍市軍中大驚
闕丘
赤氣入闕丘宮中火災天子不安其居
狼星
赤氣入天狼胡兵入塞民大恐憂
弧矢
赤氣入弧矢天下驚恐一曰邊陲有警黒氣入弧胡中疫作
老人
白氣奄入老人王者國絶
天紀
黒氣奄入天紀禽獸大疫六畜死耗
爟星
赤氣入之天下烽火舉動
酒旗
赤氣入酒旗天子以酒䘮身
軒轅
蒼白氣入軒轅後宮憂有疾疫 赤氣入宮憂火
天相
黃氣入天相相臣有喜 黒氣入天相相臣死不則有疾病 蒼白氣入相臣憂 赤氣入相臣憂 赤氣出相出師
器府
赤氣入器府天下樂廢
石氏中外宮占
大理
黃雲氣入大理刑法官有遷巫咸曰有赦 黒氣入大理決獄不平刑受誅
六甲
黃雲氣入六甲術士用 黃白氣入太史受爵賜 黒氣入太史憂
內廚
黒氣入內廚飲食防毒
北斗
雲氣五采入北斗天子立太子近期百日逺二年
輔星
黃白雲氣集輔星相有喜 赤氣入輔星相受斧鉞之誅 蒼白氣入輔星相有憂 白氣入輔星相黜 黒氣入輔星相死
天理
赤雲氣入天理兵大起相出師
相星
黃白氣入天相將相有喜 黒氣入將相憂死
勢星
黃氣入勢中官受賜 赤氣出入中官反 黒氣入中官憂
三台
黃氣入將相喜 赤氣入多敗傷 黒氣入三公憂將相死
天掊
黃氣入天子先驅有拜賜者 赤氣入大人憂
天槍
赤氣入天槍天子驚恐一曰失位 蒼白氣入兵起
𤣥戈
黒氣入戈胡兵退 蒼白雲氣入胡人大疫死 赤氣出胡兵大起
招搖
赤氣入招搖正中有兵內起大將為亂 赤氣出於招搖兵起大戰 黃白氣出天子以喜用師
梗河
黒氣出梗河兵起大戰 赤氣出梗河國兵大出入梗河大戰 蒼白氣入將死
貫索
蒼白氣入貫索中天子憂亡地出則禍除 赤氣入有內亂兵起 赤氣出內兵出 黃白氣入天子有喜黒氣入大人惡之 赤白氣入獄多枉死者
女床
黃氣出入女床後宮有子喜 白氣入後宮有䘮 黒氣入有死者 青氣入有病 赤氣入宮中兵起
宦者
黃氣入宦者受賜 赤氣入宦者誅 黒氣入宦者死赤氣出宦者作奸蔽主
郎位
蒼白氣入郎位中兵起一曰中郎有內亂出則禍除赤氣入兵起出郎位多用兵逺出行 黃白氣入中郎受賜
靈臺
青黒氣入有大風雨期三日逺七日中 黃氣入太史喜 赤白氣入太史有憂
少㣲
蒼白氣入少㣲賢士憂一曰大臣黜 赤氣入宰臣謀叛
長垣
蒼白氣入長垣胡兵起 赤氣入胡兵入有火災 赤氣出邊兵起
攝提
青雲氣入攝提九卿有憂 黃氣入九卿有賞 赤氣入戈盾用事 黒氣入大臣誅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七
唐 瞿曇悉達 撰
猛將軍陣勝負雲氣占
太公曰凡興軍動衆陳兵天必見其雲氣示之以安危故勝則可逆知也其軍中有知曉時氣者厚寵之常令清朝若日午察彼軍及我軍上氣色皆須記之若軍上氣不盛加警偹守輙勿輕戰戰則不足守則有餘察氣者軍之大要常令三五人參馬豋髙若臨下察之進退以氣為候
賢將氣
凡興兵動衆忌大風雷而隂不見日凡氣初出如甑上氣勃勃上積為霧霧為隂隂氣為虹霓若暈珥之屬如不積不結散漫一方不能為災必和襍殺氣森森然疾起乃可論占常以平旦下晡日出沒時𠉀之期內有風雨災不成或有黒氣如幢出於營中上黒下黃敵欲來求戰無誠實言及九日內必覺偹之吉或日月隂沉無光不雨或十日晝夜無光不見日月名曰蒙日久隂不雨下謀上也 凡敵軍上氣黃白潤澤者將有威德或軍上氣發漸漸如雲變作山形將有深謀或敵上氣黒中赤在前者將精悍皆不得撃凡氣上與天連軍中將賢良也
猛將氣
凡氣如龍如虎或如火煙之形或如火光之狀或如山林或如塵埃頭尖而卑或氣黒如門上樓皆猛將氣也凡敵上氣青而疎㪚者將怯弱若前大後小者將怯不明
凡軍上氣渾渾圓長赤氣在其中或有氣如赤杵在黒雲中皆有伏兵或兩軍相當赤氣在前後左右者有伏兵隨氣所在防之 或有雲絞絞綿綿此以車騎為伏兵或有雲如布席之狀此以歩卒為伏兵或有雲如山嶽在外有伏兵不可不審也
降城氣
凡降城之氣如人十十五五皆義手低頭降之象或有氣上黃下白名曰喜氣所臨之軍欲求和退若風不蓬勃旌旗暈暈順風而舉或向敵終日軍行有功勝𠉀也
勝軍氣
凡敵軍上氣如山隄上林木不可與戰在吾軍大勝或如火光亦大勝 或敵上白氣坌沸如樓縁以赤氣者兵勁不可擊在吾軍必大勝 或敵上氣黃白厚潤而重者勿與戰 或遙視軍上雲如鬬雞赤白相隨在氣中得天助不可擊 兩軍相當上有氣如蛇舉頭向敵者戰必勝
軍營氣
凡軍營上有五色氣上與天連此應天之軍不可擊有赤黃氣於天亦不可攻 或有雲如日月而赤氣繞之如日暈狀有光者所見之地大勝不可攻也敵上氣如虎狀其軍亦不可攻也 若逆風來應氣旁勃牙旗隂折不見日旌旗激敗𠉀也 若雲氣從敵所來終日不止吾軍不可出出則不利若風雲俱來此為敗𠉀在急也
凡敵上氣色如馬肝如死灰或類蓋敗徴 或黒氣如壊山墮軍上者軍必敗 或軍上氣昏發連夜照人則軍士散亂 或軍上氣有五色襍亂東西南北不定者其軍必敗 或軍上有赤氣炎炎降天將死衆亂或軍上有黒氣如牛馬形從氣霧中下漸漸入軍名曰天狗下食血敗軍也 或有雲氣蓋道䝉蔽盡山此敗候也
城中氣
凡城中有白氣如旗者不可攻 或有黃雲臨城有大喜慶 或有青色如牛頭觸人者其城不可攻屠 或城中氣出東方其色黃此天鉞也不可伐伐者死或城上氣如火煙主人慾出戰其氣無極者不可攻或氣如杵從城中向外者內兵突出主人勝不可攻或城上有雲分為兩彗狀者攻不可得
圍城氣
凡攻城圍邑過旬日不雷雨者城有輔助疾去之勿攻也此皆勝氣
凡攻城圍邑赤氣在城上黃氣四面遶之城中有大將死城降 城上有赤氣如飛鳥撃之可破矣 或有氣出入者人慾逃 或有氣如灰氣出如覆其車上者士多病城屠 或城上無雲氣士卒散 或城營上有赤雲狀如衆人頭下多死䘮流血 凡攻城有白氣繞城而入者急攻可得若有曲蛇從城外入城者三日內城屠此皆敗氣 凡敵上有雲如車蓋不可擊若有雲如雙青蛇雲去可擊大勝
伏兵氣
伏兵氣如幢節在黒雲中轉髙銳不可擊 城營上見有雲如雄雞城必降 邉城雲如蛟龍所見處軍將失魄 敵上有雲長如引素如陣前銳或白黒色有謀青色有兵赤色有反黃色急去 敵上有氣如牽牛未可擊有雲如坐人赤色所臨必有卒兵來至驚恐湏㬰而去
軍氣
凡占軍氣與敵相對將當訪軍中善相氣者厚𠖥之留令清朝若日中時察彼軍及我軍上氣皆紙筆録記上將軍將軍察之若我軍上氣不善但警偹鎮守勿接戰敵在東在南在西在北每庚子日及辰戌午未豋五丈髙䑓去一里占百人以上便有氣 氣如塵埃前卑後髙者將士精鋭不可擊 氣如隄阪前後摩地避之勿擊 見彼軍上氣如塵埃粉沸其色黃白如旗幡暉暉然無風而動將士勇猛不可擊我軍如此亦不用戰凡對敵或有氣來甚卑不䕃覆人上下掩搆蓋道者大賊必至食不及飽嚴偹之
軍勝氣
凡雲起王相者吉凶死者凶有勝無實勝虛髙勝下澤勝枯長勝短厚勝薄我軍在西賊軍在東西髙東下西厚東薄西澤東枯西長東短則我軍勝也
兩軍氣
兩軍相對遙見軍上有氣紛紛勃勃如煙如塵賊凶敗軍上下日無氣者其軍必敗 若我軍無氣將修徳
撫士衆存問寒暑警誡固守有赤色氣如火從天下入軍軍亂將死有黒氣如牛豬者瓦解之氣軍必敗有白氣如𤓰蔓連結部隊相隨須臾罷而復出及至八九而不斷者賊必至嚴守之 若雨氣濛濛圍城有入處者外兵當敗入若有出者內兵當突出 凡氣安則軍安也氣動搖則軍不安氣四散去軍破且敗其氣如羣羊擊之必大尅 兩軍相當有氣如飛鳥徘徊在我城上或來而髙者兵銳不可擊 兩軍相去十里內三里外軍上無氣是死兵擊之必大勝也 兩軍欲戰視彼軍氣氛氳如焚生軍之煙者初必精鋭不可當待其氣散擊之必勝其氣黒出如山帶黃是謝氣敵人自降
敗軍氣
軍敗之氣如羣鳥亂飛疾伐之必大勝 氣乍明乍暗皆有詐謀氣過旬不㪚城有大輔疾去之勿攻 凡敵上氣如雙蛇飛鳥如缺垣如壊屋如人無頭如驚麞如走鹿相逐如雞相向皆為敗軍殺將之氣 敵上氣如囷倉正白見日益明者將士猛銳不可擊之 敵上氣黒中有赤氣在前精悍不可當 敵上氣如轉蓬者擊之立破
遊兵氣
遊兵氣如彗雲掃除或數百丈萬萬無根本 敗軍之氣如破車如人無足無臂 若下輕其將妖恠並作衆口相惑當修德審令繕礪鋒甲勒誠誓士以避天怒然後復擇吉日祭牙旗具太牢之饌震鼓鐸之音誠心啟請以偹天問觀其祥應矣 若人馬喜躍旌旗皆前指金鐸之聲以清鞞鼓之音宛以鳴此得神明之助持以安衆心乃可用矣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八
唐 瞿曇悉達 撰
虹蜺占
元命包曰陰陽交為虹蜺漢書天文志曰虹蜺陰陽之精如淳曰雄曰虹雌曰蜺又曰色著為虹色微為蜺月令季春之月虹始見 爾雅曰螮蝀謂之虹也 京房曰虹日旁氣也 蔡氏月令章句曰虹螮蝀也陰陽交接之氣著於形色者也雄曰虹雌曰蜺常依陰晝見於日衝無雲不見太陰亦不見虹常依象陽見於日旁白而直者曰蜺 凡日旁者四時常有之惟虹起季春見至孟冬乃藏 爾雅曰蜺為挈貳郭注云蜺雌虹雄也挈貳蜺別名也 説文曰蜺屈虹青赤或白色陰氣也 合誠國曰虹蜺主惑心潛潭巴曰虹蜺主內淫春秋緯曰虹蜺者斗亂之精也主失度主惑譽 又雲虹蜺見雨即晴旱即雨註雲謂久雨虹見即晴久旱蜺見即雨也 京氏曰凡蜺者陰撓陽后妃無徳以色親也雒罪級曰蜺出不言內妬亂 京氏曰蜺三出三已三辰除之除即日雨韋昭注曰三辰從寅至辰也 詩曰螮蝀在東莫之敢指朝隮於西崇朝其雨毛氏曰夫婦過禮則虹氣盛 元命包曰世惑臣謀虹舒照 髙宗八節虹氣占曰虹以立春四十六日內出正東貫震中春多雨夏多火災冬多海賊秋多水民流亡 虹以春分四十六日內出東南貫巽中春大旱災北起 虹以立夏四十六日內出正南貫離中大旱火為災麻獨甚 虹以夏至四十六日內出西南貫坤中小水蟲為災食穀魚不滋 虹以立秋四十六日內出正西貫兊中秋多水冬旱 虹以秋分四十六日內出西北貫乾中秋多水虎為災食人逆賊生 虹以立冬四十六日內出東北貫艮中春多旱夏火粟貴 京氏曰虹春出西方黒雲覆之夏大水白雲覆之夏多寒民病瘧若溫病者赤雲覆之夏多旱黃雲覆之夏大旱穀不熟 虹夏出西方黒雲覆之秋多雨白雲覆之冬多風青雲覆之冬多寒民病瘧若病瘟赤雲覆之秋大旱黃雲覆之秋大收 虹秋出西方黒雲覆之冬多雨白雲覆之冬多風又多寒民病瘧若病瘟又赤雲覆之冬大旱若黃雲覆之冬糴大賤 京房氏傳曰虹冬出西方黑雲覆之春多雨白雲覆之春多狂風青雲覆之春多寒民病瘧若病瘟赤雲覆之春大旱黃雲覆之春雨和調 虹出南方無春夏秋冬所見之處不出三年民流亡不歸收葬風雨不時民飢 虹出北方雨陰陽不調當雨反旱當旱反雨冬夏不調萬人大愁所照之國必有賣㓜孫者其嵗多病疾夏小雨冬荒不出三年所照之國民守其倉暴骨惶惶哭泣相望童子行行大旱二百八十日乃雨所照之國尤甚 易飛候占曰虹凡相有五法蒼無胡虹也赤無胡者尤旗也白無胡者蜺也衝不屈者天杵也直上不詘者天棓也此五虹以甲乙出東方嵗若穀大賤犬食人食丙丁出南方天下大旱庚辛出東南甑釜不充釜食多空戶五步六死人 虹以四月五月六月出西麥貴七月八月出西菜貴九月出西大小豆貴十月出西盡貴一出一倍再出再倍三出三倍四出四倍五出五倍飢民千里 十月虹出東北者其國亡 虹出橫至上反入又不曲正直者不出九十日民多病死不出三年大旱民流亡所照之國尤甚 虹出直上行名曰章所出之處民多病而死民多瘟者不然大旱千里民多妖言所照之國尤甚 又曰溫而不雨虹出無處者下精不功之事也溫而虹出家人屋姙婦多死 夫王道之始先正夫婦夫婦正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忠君臣忠則化行王道之興無不以徳衰無不以危天見變異以為戒欲其覺悟故為虹蜺之異所以譴告人君也後專夫權民苦刑殺人妖君之行故虹蜺五色也 韓詩曰蝃蝀刺奔女也蝃蝀在東莫之敢指蝃蝀東方名也詩人言蝃蝀在東者邪色乗陽人君淫泆之徴臣為君父隱諱故言莫之敢指刺衛奔女私奔淫泆決成家室之計皆指女也抱朴子曰屈虹見城上其下必大戰流血 屈虹從
城外入城中者三日內城可屠 黃帝占曰攻城從外南方入飲城中者從虹攻勝 郗萌曰城上有交頭虹城可攻 潛潭巴曰虹五色迭至照於宮有兵革之事張璠漢記曰靈帝時虹晝見殿前色青赤蔡氏曰小
人女子之祥也 續漢書靈帝光和元年有黑氣隨北宮溫殿東庭中如車蓋隆起奮迅五色有頭長十餘丈形皃似龍上問蔡氏蔡氏對曰所謂天投蜺者也不見足尾不得稱龍中平元年黃巾賊張角起兵六年宮車宴駕 漢五行志曰后妃有專蜺再重赤而專至旱注云專者負也 潛潭巴曰五蜺俱出天子詘 感精符曰九虹俱出五色從橫或頭衝尾或尾繞頭失節九女並譌妃族族悉黜天外若兵起威內奪 京氏曰蜺有九皆主身也專君者以色專愛及君事也 通卦驗曰虹不時見女謁亂宮虹者陰陽交接之氣陽唱陰和之象今失節不見者似人君心在房內不修外事廢禮失義夫人淫恣而不敢制故女謁亂宮地鏡曰虹從池井出若飲國空虛 易妖占曰虹出君池若飲君井其君無後 漢書曰天雨虹下屬燕王只井中飲井井水竭只後誅 周書時訓曰清明後十日虹始見不見婦人色亂小雪之日虹藏不見收虹不藏婦不專一 演孔圗曰地歐蜺承天而敗皆臣子逆四方注云地歐蜺土中躍出也 抱朴子曰赤虹見城上其下必大戰流血 易𠉀曰赤虹如杵萬人死其下白虹亦然 運斗樞曰帝老不聽政赤虹填門注云不能聽政故虹貫塞主門以絶之也 文曜鈎曰齊舉管夷吾虹貫牛山趣齊去婦毋近妃宮齊侯大懼更立賢輔宋均曰出君住而陰氣貫之君惑於妻館之象故夷吾勸去之也
虹蜺貫日二
京氏對災異曰 虹蜺近日則姦臣謀貫日客伐主其救也釋女樂戒非常正股肱入賢良 雒罪級曰五虹刺不言內妾恣 京氏曰臣傷君不救國君亡 易候曰赤虹與日俱出其所之有急 甘氏曰赤虹出日左大凶
白虹三
易候曰白虹其下有流血 晉天文志曰白虹者百殃之事衆亂所基 白虹霧姦臣謀君擅權主威夜霧白虹見臣有憂晝霧白虹見君有憂虹頭反至地流血之象 黃帝占曰白虹繞城不匝從虹所在擊之勝其決賊及從其地破走 抱朴子曰白虹見城上其下必大戰流血 京房曰秋有白虹一雙出西方急陳兵待之其赤氣依傍者必有獲城
白虹貫日四
感精符曰宰相之謀欲有國則白虹貫日毀滅息 摘亡辟曰白虹貫日四夷為禍主恐見伐 感精符曰白虹貫日天子將排 荊州占曰白虹貫日臣殺主 甘氏占曰日旁有白虹衝日在東方東方反在西方西方反在四方皆然期不出五年中有臣倍其主者白大將死色赤大夫出一曰有反城 白虹貫日近臣為亂諸侯有欲反者赤黒虹尤甚期不出三年 雒罪級曰白虹貫日近臣亂勝主人亡 易妖占曰白虹在日為喪又為兵 京房對災異曰虹蜺貫日客殺主專君位大臣乗樞不救之則兵至宮殿戰 史記曰鄒陽上書曰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應邵曰燕太子丹秦始皇遇之無禮丹亡去故厚養荊軻令刺秦王積誠感天白虹為之貫日列士𫝊曰太子見虹貫日不徹曰吾事不成矣 後漢書曰唐樟永建五年舉孝廉除郎中時白虹貫日樟因上便宜三事陳其咎徵書奏棄官去之 詩推度災曰撓弱不立邪臣蔽主則白虹刺日為政無常天下逆 京房易傳曰白虹雙出日中妻以貴嬌夫 白虹在日側黑蜺裹之氣正直妻不從正蜺與日㑹婦人擅國蜺日奪明而火溫溫而雨尊卑不別列宿虹蜺出 郗萌曰虹與日俱出房心間諸侯王死期不三年 甘氏曰虹出牽牛之度必有壞城期二年 陳卓曰虹出須女後族專權謀殺為害 洛書曰天無雲有赤蜺遶昴畢東北角西行臣主相謀伐 洛書摘亡辟曰蒼雲白虹圍軫亡之戒也 運斗樞曰後族専權虹貫太㣲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九
唐 瞿曇悉達 撰
山崩
尚書中候曰山崩水潰納小人 運斗樞曰山崩者大夫排主陽毀失基 考異郵曰山者君之位也崩毀者陽失制度為臣所犯毀 春秋緯保乾圖曰山崩道散又曰山崩修北斗七政之事輔豪傑除惡之毒 董仲舒對災異曰山者陰類崩者忠貞離叛臣蔽主之善使恩澤不流怒恚壅隔民人乖散之象也任賢良使忠貞以救之 地鏡曰山崩人君位消政暴不出三年有兵奪之 京房易傳曰山崩陰乗陽弱勝強天壁亡 又曰國山崩君爭政女戚五年敗 又曰邑山崩邑有戰主亡或大水 京房對災異曰山者三公之位台輔之徳也乃興雲出雨漫溉萬物助天成功今崩去者此謂大臣懷叛不忠也 地鏡曰山春崩國有伐城夏崩天下有水國主亡秋崩有大兵冬崩年中大飢 京房易妖占曰山以春崩亡邑有㧞城以秋崩人主惡之以夏崩人主有亡天下大水以冬崩多飢兵興又曰山崩絶輔臣去又曰山以二月崩其邑戰以八月崩有兵以十一月崩此降民從而行 河圖秘徵篇曰侯恣權則邑土崩 春秋經魯僖公十四年沙𪋤崩卜偃曰將有大咎幾亡國穀梁傳曰林屬於山曰麓沙其名也公羊傳曰沙𪋤河上邑也班固天文志曰沙𪋤者地沙山名也震而𪋤崩不書震舉重者也杜預曰沙𪋤山名也陽平元城縣東有沙𪋤山劉向洪範傳曰崩者䧟而下也𪋤在山下平地臣象陰位也崩者散落皆叛不事上之類也夫山者君之表也𪋤者臣之象也故沙𪋤崩臣將叛也沙𪋤卑地無崩頽而崩其異甚矣 春秋魯成公五年梁山崩 穀梁𫝊曰壅河三日不流晉君率羣臣素服而哭之河乃流 左傳曰晉侯以傳召伯宗伯宗辟重曰辟傳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問其所曰絳人也問絳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問將若之何曰山有朽壞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降服乗縵撤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焉其如此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不可遂以告而從之洪範傳曰山者陽之位君之象也水者陰之表也民之類也崩者壞沮也壅者不得其所也天若語曰人君權威重將崩壞不治百姓將不得其所也至於以喪禮泣之縞素哭泣然後流喪亡之象也劉歆曰梁山晉望也古者三代命祀𥙊不越望吉凶禍福不是過也國主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 漢文帝元年齊楚之山二十九同日俱大發水大潰洪範傳曰山者君之象一曰諸侯位也水者陰之類言衆盛強沮潰敗君之効也一曰諸侯沮俱自壞敗也 東方朔別𫝊載漢孝武帝時未央宮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於是帝召太史待詔方朔問之曰恐有兵氣帝更問於東方朔曰夫銅者土之子上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動山恐有崩墮者是以鐘先為之鳴故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帝曰應在幾日朔曰在後五日內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丞相以聞帝曰善賜朔帛三十疋考異郵曰山之亡主沉溺
山移動 山亡 山鳴 山出光 山石生血
地鏡曰山徙是謂德重直臣去佞人用政在女主不出五年有走王 又曰山無故自徙天下兵社稷亡 又曰山徙是謂非分不出三年四方兵起 又曰山石忽自動及相拘累及大小移轉或濕或血為天下兵亂地鏡曰山無故亡人君失位
地鏡曰山無故晝夜有聲如哭天下兵喪
春秋潛潭巴曰山有長光臣下不良 地鏡曰山有長光臣不祥
地鏡曰石忽生赤如血諸侯不助時父子絶
山石變化 石生水中
地鏡曰山中見異類物非人所常見者各有形名音聲皆為其邑大水或飢兵革行邑亡 又曰山忽化為人形及六畜飛鳥形皆天下虛 又曰石化為人君絶祠又曰石如人形庶雄持政如禽形諸侯興兵誅行形
如飛鳥外戚女主近臣謀反 又曰山忽生於石上邑出主 石生正方三公外謀不出三年逆兵起 又曰石生重纍不出五年相謀逆且成 又曰石生往往如聚不出五年兵謀行
地鏡曰石生水中上見者近相謀逆與女主連不出八年兵行
石生廟邑 冡自聲音 冡自移並陷與冡樹自死
地鏡曰石生於都邑人君去故就新不出三年易政又曰石生於宗廟中人君不行先王法度不出三年易主 又曰石生而隕墜雄烈敗
地鏡曰冡自音聲天下大兵起
地鏡曰冡自動天下分破 又曰冡自陷天下移 又曰冡樹自死天下易主
光
河圖曰聖人起昌光見 漢書郊祀志曰武帝封禪夜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元命苞曰有瑤光貫月感女樞生顓頊女樞見此而意感也河圖曰瑤光如虹貫月正白感女樞出房之宮生帝顓頊 漢武帝禪儀曰天封之禪晝有白氣夜有赤光 漢書郊祀志曰武帝幸汾隂汾隂男子公孫傍洋等見汾隂傍有光如絳上遂立后土祠於汾隂又郊太一祠上有光封禪太山其夜有光又曰宣帝祀世宗廟神光興於殿旁神光又興於房中如燭狀廣川國世宗廟殿上有鐘音房大開夜有光殿上晝明 東觀漢記曰安帝私在郡第數有神光照耀室內 又曰李軼等語䜟曰言劉氏當復起李氏為輔遂市兵弩絳衣赤幘歸舊廬望見廬南有若火光以為人持火呼之光遂熾曈曈赫然上屬天有頃不見異之 張勃吳録曰武烈皇帝姓孫氏名堅字文䑓吳郡富春人漢季世墓上數有光雲五色上燭天 天源記曰武王呂光子世明王以石氏建武四年夜有光曜舉舍異之名曰光 異苑曰孫堅䘮父行葬地忽有一人曰君欲為百世諸侯欲為四世帝乎曰欲為帝此人因楬一處而沒既𦵏冡上常有怪 抱朴子曰有赤光如火從天來下入軍亂將死 郗萌曰有光如日月見虛為男子之祥又曰有光如蛟龍見宮室為女子之祥 後秦記曰姚襄將與符廣眉戰謂將軍王欽盧曰吾數行常有異光引吾前狀如導軀數日忽復不見意惡之此何祥也欽盧不對即與眉戰死於陳
唐開元占經卷九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
唐 瞿曇悉達 撰
醴泉 河出
瑞應圖曰醴泉者水之精也王者得地理則出有仙人以爵酌之 運斗樞曰旋星得則醴泉出
地鏡曰河徙是謂隂反不出五年有叛臣兵行民流亡河徙一里至三里是謂失政且有謀臣河徙至五里
十里女主執政外戚有背叛 河徙十里巳上人君失道政在下臣 流水忽易道君易賢
水湧溢及竭
地鏡曰河盈溢不出三年國有憂 水忽自盈起君凶且大水 運斗樞曰帝壯而奪勢水決壊山注云壯年健時見奪勢故水決壊山言隂姦行君危也 漢書曰武帝建始二年北宮井水溢出王莽之徴也水
流庭霍氏遂亂 王隱晉書曰大興元年河水竭斷百餘歩兩頭深淺如故中絶不流 後魏書曰前廢帝普大元年司徒府大倉前井並溢占曰民遷流之象永熈三年十月都遷於鄴地 地鏡曰井水流出地
若理絶者臣驕猾兵方起 京房易候曰湧水無處必流殺人七日七年聖人威 晉中興徴書祥説曰咸安九年濤水入石頭殺人俄而海西公廢 大元十三年十二月戊子濤水入石頭毀大船沈殺人己亥江水湧起建康秣陵江淹沒殺人陰旺之應也 崔鴻十六國春秋北燕録曰龍城東溝竭涸積年夏四月溝中墳起有聲俄而泉湧出閔尚曰溝中墳起所謂深谷為陵泉湧出所謂百川沸騰陰旺之所致也國及家井自沸溢君將亡覆之期三十日 水忽自竭邑虛不吉 都邑中水無故自絕及易處者邑人徙亡
河壅
地鏡曰河大壅下臣執政或主大水色變不出六年易王女主亡 漢書五行志曰水北方終蔵萬物者也其於人道命終而形藏精神放越聖人為宗廟以收魂氣春秋祭祀以終孝道若不敬鬼神政令逆則水失其性百川逆溢壊縣鄉邑溺人民及滛雨傷稼是水不潤下尚書大傳曰簡宗廟不禱祠廢𥙊祀逆天時則水不
潤下 潛潭巴曰河水逆流怨氣甚 地鏡曰水逆流是謂道逆不出二年兵從女主起 國語曰靈王二十年榖洛二水鬬毀王宮 又曰水忽不流婦人惑政亂令廢不出五年亡國水一年不流有反臣 漢五行志曰榖洛鬬劉向以謂近火沴水以傳推之四瀆比諸侯洛其次卿大夫象卿大夫將分爭以危王室也 地鏡曰流水忽停天下飢停水流天下兵 續漢書曰桓帝永興二年彭城泗水増長逆流永壽元年六月雒水溢至津城門流物是時皇后兄冀秉政疾忠直後遂誅滅
水赤
京房易𠉀曰宮水化為血七月七年聖人滅 古今注曰安帝延平六年河東水化為血 異苑曰勃勃虜都長安端門外井人常宿汲停水壅中夜砰磕有聲視水如血中有丹魚長三尺而有赤光國尋滅 京房易𠉀曰水自赤光如血其國有流血 地鏡曰水赤如血邑有流血 晉朝雜事曰元康六年彭城泗水赤如血京氏對災異曰河水赤者獄有寃恨誅殺不當則致河水赤也其救也正獄刑解疑罪 京房易傳曰君湎於酒滛於色賢人潛國家危厥異流水赤 漢五行志曰秦武王三年渭水赤漢書曰廣陵王胥宮中池水變魚死王為事誅 後魏書曰太祖豋國中河南有虎七臥於河側三日及去後一年蚍蜉白鹿盡渡河北後一年河水赤如血此衛辰滅亡之應及誅其族類悉投之河其地遂空 地鏡曰井水赤邑虛相攻主亡
水黃濁 水清 水無魚 水自臰
地鏡曰君井若黃濁政令不明 清水忽自濁天下將死 國及家井濁皆君主將亡覆之期三十日
易乾鑿度曰孔子曰天之將降喜應河水清三日清變白白變赤赤變黑黑變黃各三日河水安天下乃清續漢書曰延熹九年濟隂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襄揩上言河者諸侯之象清者陽明之徴豈諸侯有窺京都計邪其明年桓帝晏駕徴解瀆亭侯為漢嗣是為孝靈皇帝
地鏡曰澤泉水無魚天王無居
地鏡曰國及家井臰君將亡覆之期三十日 呉志曰諸葛恪將誅盥潄聞水腥臰侍者授衣衣服亦自夭恪怪其故易衣易水其臰如初
水出髙山 水出朝市 水沸
禮記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䝉水出於山京房易𠉀曰水無故髙山上出邑亡起兵 地鏡曰山石崖有水出主有謀不成水忽自出山上兵且作地鏡曰水忽出於朝市兵且作 京房易候曰水無故市中出邑兵大作
地鏡曰君井涌沸宗廟失墮 單子曰夏桀德衰岱山泉沸 京房易候曰泉水沸此謂賤人將貴 王者不顧骨肉不親九族厥德已泉涌沸 京房對災異曰江河沸者有聲無實此為執政者懐姦不公衆邪並聚則致此災不救必有叛君謀其政也令百官舉公直選有德置於政 井水沸者謂人君好用讒邪所致也 崖頭易林曰井水沸不可安居
水中火出 水鳴 水出異物 井自出 井中氣出 澤枯 火不炎上
京房對災異曰水中火出何所謂陰氣溢亡陽施也女妃無陽則敵氣溢至水中火出不救有天殃隂害陽其救也正妃妾率後宮施命令誥四方嫁貞女賜鰥寡此災即消
地鏡曰澤水忽自鳴百姓哀若作金聲土地分裂國及家井有音聲皆君主將亡覆之期三十日
地鏡曰凡水中忽見異物皆為大旱
瑞應圖曰井不鑿自成王者清淨則出流有仙人至之徵
地鏡曰井中氣直上叩天而王走民間國大衰損兵起京房曰澤枯歲貧國易臣不出三年各辭
尚書大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冡子妾為妻則火不炎上〈君上行此四者為天南宮之政官於地為火無故燔熾為害是不上〉漢五行志曰讒夫昌邪勝正則火失其性宗廟宮舘災是火不炎上也
火無煙
南燕録曰慕容超大正五年南郊柴燎爓起而煙不出靈䑓張光令私於中書侍郎王景暉曰煙者國之種今火旺煙滅國其亡乎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
<子部,術數類,占候之屬,唐開元占經>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一
唐 瞿曇悉達 撰
霜占
元命包曰陰陽凝為霜 易坤卦曰初六履霜堅氷至象曰履霜堅氷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氷也禮記月令曰季秋之月霜始降百工休孟冬行秋令則雪霜不時 考異郵曰霜者陰精冬令也四時相代以霜收殺霜之為言亡也物以終也 曾子曰陰氣勝凝為霜地鏡曰視屋上瓦獨無霜者其下有寳藏 援神契曰霜挫物 京房曰凡候霜下早晚若正月一日雷知七月一日霜下若二月一日雷即知八月一日霜下又曰霜者刑罰行也霜者所以成萬物也刑罰者所以誅惡人者也刑一以懲十殺一以全萬非聖君居位則刑罰妄行誅殺不當故天應以殞霜於春於夏臣依公結私誅殺無罪霜下在土卻忠臣依公結私以緩有罪霜附木殺罰不由上霜見風而飛此皆刑罰不法之應 又曰霜下或未見日而欲晞者此人君以喜怒行刑罰也霜或見日而不晞此人君執法堅不可犯也霜或天
陰不見星而有霜者此臣下擅行誅罰也 興兵妄誅厥災其霜殺五榖誅不原情茲謂不仁 冬先雨乃殞霜有芒角賢聖遭害其霜附木不下地 考異郵曰穆公即位仲夏霜殺草日不消 僖公即位殞霜不殺草梅李實不殺草者臣威強梅李大樹此果為實是君不能伐也 定公即位殞霜殺菽菽者稼最強季氏之萌也 天鏡曰霜非時而殺草是時而不殺並為蟲蝗是謂大飢 春隕霜殺草木是謂陰隆臣強君弱下不事上 京房曰春下霜七日七年聖人滅 春秋命厯序曰桀無道夏隕霜 師曠占曰春夏一日有霜雲者君父治政大嚴大苦大殺天以示之何以言之霜威殺萬草坐大殺也見變如此宜損威殺重人命 京氏曰夏霜君死國亡 霜下或無芒者此人君行刑罰而哀恕其人也 霜下或無芒者此人君觀過刺不深也芒或旁指者此人君旁言而刑人也 霜下或芒嚴者此人君刺過深尅者 芒或向下者或如露㣲者此人君盡欲加法一姓服屬也 霜下或同類之物或不死此人君知人有罰同獨有所緩不誅有以平法誅者霜下或翩翩狀如雪者此人君知人有罪不以為意也亦不出於狴牢也 霜或止於樹頭而不下地者此下請決罪而上不下也 霜下或有澤於物者此人君欲殺直而下卻之也 霜下晝夜不明而隕霜者皆君臣誅或心疑而徑行之霜亦隨之於春 霜下或重其日溫者此行誅或依法深淺故其日溫也 霜不下而物自以寒死者此邪臣執法周密衆人不知物不得霜而死也夜雨雪且為霜為人君率臣重以為嚴也
雪
元命包曰陰陽凝為雪 汜勝書曰雪者五榖之精曽子曰陰氣勝則凝為雪 穆天子傳曰雪盈數尺年豐 八節占曰冬有積雪嵗美人和 又曰冬祁寒降雪盈尺年豐嵗稔之𠉀 董仲舒曰太平之世雪不封條凌彌毒害而已 考異郵曰庚辰大雪深七尺並者丈四尺 京房曰雪附木者此人君聽言殺忠臣也雪未至地而復上久而復下此人君欲寛死罪 雪而溫者此人君脫有罪 凡雪者陰氣盛也小人係公結私以脅其主而專其權二月九月而不已此執法權正引邪以成賊理故雪厚為旱薄則為氷皆一百九十二日 天鏡曰春雨雪不消妻黨專政擅持君威天下飢民死亡 易通卦騐曰乾得坎之寒則夏雨雪 天鏡曰夏雨雪必有大䘮天下兵起 詩推度災曰違天地絕人倫則夏雨雪 晉朝雜事曰大康七年河陰雨赤雪二頃 京房易𠉀曰夏雨雪國殃必有䘮司馬為亂又曰君死國亡 天鏡曰秋雨雪百姓多死草木零
落天下大䘮雪下厚三尺以上大兵方起
雹
考異郵曰陰陽專精凝合生雹雹之言合也 董仲舒曰雹者陰氣脅陽也 京房曰凡雹過大人君惡聞其過也抑賢不與共位小人取利布幣私施所愛人専施不普當雨不雨天反下雹人有釁則嚴威集人慾惑其君故雹傷生 雹或殺飛鳥者此人君信讒佞之言行謫罰於庻人 月令曰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榖 感精符曰大臣擅法則雨雹 京房曰雹下或毀瓦碎破車殺馬牛者此人君任小人伐其人 雹下盡剝樹木之枝又害五榖者此人君賦斂酷民有殺者 雹下或多狀如積雪者此臣欲弒君也雹下或盡敗人禾稼者此人君因春夏庶人有罪執殺之 雹下或霜俱降者此人君私邪人從後過而誅之 雹下極地而曎者此人君私施邪人而下成之 雹下或狀如積氷者此臣欲殺人君 雹下或多芒狀如雪者此人君欲害人而甚者 雹下或如梨實者此人君大亂庶人而惡甚者雹下或與風俱降者此人君施大亂其寒過度罰深雹下或狀如珠者此人君欲害人而甚也 漢書五
行志曰大雨雹常寒之罰武帝元封三年十二月雨雹大如馬頭宣帝地節四年山陽濟陰雨雹如雞子深二尺五寸殺二十餘人皆霍氏誅徴也 續漢書五行志曰孝安永初三年兩雹大如鴈子傷稼是時鄧太后專陽政 晉中興書曰太和三年四月雨雹是時海西昏亂相龍朱實等滛逆 大元二十一年四月雨雹是時王道子輔政姦佞競進烈宗不能禁絶王室大亂 天鏡曰夏雨雹民飢
氷
地鏡曰氷以春氷有兵其嵗不成氷夏氷胡兵將起人民無病而死大飢民流秋氷下臣憂大兵起 左傳成公十六年春正月雨木氷寒過節氷著樹也 榖梁傳曰隂陽失度時寒過節雨而木氷志異也根枝折 墨子曰三苗大亂天命殛之夏氷 京房曰夏水氷凍者國君有疾病民流亡五榖不成人民饑 説苑曰秦始皇即位夏凍 地鏡曰水三月至八月忽有氷者大兵䘮 漢書五行志曰劉歆雲陽強不下通隂弛不上達故雨而木為氷木曲直也劉向以為氷陰之隆木少陽貴臣象此人將有害則隂氣脅木叔孫喬如出奔公子偃誅死公見執辱之異也或曰長老名木氷為木介介甲兵象也 晉中興書曰大興三年二月雨木氷其後有王敦之難 京房易𠉀曰夏而凍其鄉有流亡 地鏡曰水冬不氷易王或飢兵
寒
京房曰有德遭險茲謂逆命厥異寒 洪範五行傳曰聽之不聦是謂不謀厥罰恆寒 晉中興書曰大興四年冬大寒民凍死是時王敦肆亂而天子不能禁任意專殺戮及忠良 京房易𠉀曰夏有遺冬人民行訴夏而大寒其國有急 冬而不凍澤其鄉有疾疫 冬至後十日不凍者人君不行刑不嚴一曰緩死罪不誅
霧
元命包曰隂陽亂為霧 莊子曰騰水上溢故為霧爾雅曰地氣發天不應曰霧 董仲舒曰太平之世霧不塞望 東方朔曰凡霧氣不順四時逆相交錯微風小雨為陰陽氣亂之象從寅至辰巳上周而復始為逆者不成積日不解晝夜昬闇天下欲分離 京房易𠉀曰甲乙有霧疾疫丙丁有霧旱戊巳有霧隣國有城拔無軍有土功事庚辛有霧兵壬癸有霧為水 冬霧及其門日懸而霧馬馳人起不雨霧曰兵所走 帝王世紀曰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大霧三日三夜霧除帝遊洛水之上見大魚負圖書命河圖帝視萌篇是也河圖曰山冬大霧十日以上不除者山崩之𠉀也山
水脈也 郗萌曰凡霧四合有虹各見其方隨四時凶氣青黃更相掩 運斗樞曰四獨霧下天下寃 晉書天文志曰晝霧夜明臣志得伸 孝經洞寳冊曰世無道皇不用孝法去兵經五霧並起蒼蒼鬱鬱滛滛蔽四方 天鏡曰天雨霧如黃土百姓勞苦奔亡不安名曰黃霧 漢書元後傳曰成帝時王大弟封侯其夏黃霧四塞終日 晉中興書曰大寧元年黃霧四塞王敦之應咸和元年大霧歩武不相見㑹稽王道子專政之應也 陸機別傳曰機被誅日大風折木天地霧合 兵書曰白霧四面圍城必有兵到城下不出其日 史記曰上至平城匈奴圍王七日大霧漢使人來往胡不覺抱朴子曰白霧四靣圍城不出百日大兵至城下
黃帝曰霧者百邪之氣隂來冐陽姦臣擅君權立威荊州占曰晝霧夜明臣志得伸夜霧晝明臣志不伸霧終日終時君有憂色黃小雨 郗萌曰霧從夜半至日中不解遂上為霧君不悟行邪政於百姓過日中而似雨強氣所避 河圖曰霧乍散臣欲謀君為逆者不成自亡 荊州占曰凡霧氣四方俱起百歩不見人名曰昏不有破國必有滅門 甘氏曰霧秋以庚申辛酉日氣色白東行為利客先舉兵者勝後舉兵者敗 巫咸曰霧夏以丙丁巳午日赤黃氣西行為利客主人凶海中占曰霧冬以壬癸亥子日氣青黒色南行興軍動衆
露
元命包曰陰陽散為露 曽子曰陽勝則散為露 蔡氏月令曰露者陰液也曎為露論衝曰露秋氣所生也易通卦騐曰立秋白露下 元命包曰露以潤草
運斗樞曰天樞得則甘露濁 五經通義曰和氣津凝為露從地出 禮運曰聖王所以為而弗悖也天降甘露地出醴泉 命厯序曰桀紂無道露冬下 呂氏春秋伊尹説湯曰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和之美者雩掲之露其色紫 地鏡曰圗視山川多露無霜者其下有美玉瑞應圖雲耆老得敬則栢受甘露尊賢愛老不失細
㣲則竹葦受甘露
霾曀〈曀於計切隂而風也〉
爾雅曰風而雨土為霾 郗萌曰凡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塵十五日以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霑衣而有土名曰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若不大旱外人來 爾雅曰陰而風為曀説文曰曀天地陰沉也 紀年曰帝辛受時周大曀 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皆震 惠成王元年晝晦十六年邯鄲四曀室多壊民多死
霰
説文曰霰稷雪也從雨㪚聲 釋名曰霰星也水雪相如星而霰 曽子曰陰之專氣為霰 爾雅曰霰為消雪郭璞注云霰水雪雜下故為消雪也 毛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注云霰暴雪也或雲雪上遇溫氣而摶之霰也
霽
説文曰霽者雨止也雲罷貌 晉中興徵祥説曰咸和四年陰霖五十餘日蘇峻滅後乃霽魏略五行志曰延康元年大霖雨五十餘日魏有天下乃霽將受大祚之應也
濛
釋名曰濛日不明濛䝉䝉然也 京房曰臣私祿及親茲謂罔辟厥異濛行 善不請於上茲謂祚福濛一日五起五解 辟不謀臣臣辟異道上濛下霧 立嗣子疑茲謂動欲濛赤日不明利邪以食茲謂閉上濛大起日不見若雨不雨十二日解祿生於下茲謂誣君濛㣲而小雨已乃大雨下相攘善茲謂盜明濛黃濁 下陳功於上茲謂不知濛㣲而赤風鳴條夜復濛不解 春秋潛潭巴曰大濛三十日羣猾起 抱朴子曰若濛氣圍城或入於城則外兵得入 若濛氣從內出主人出戰 尚書中𠉀曰桀無道地吐黃黃是濛也禮記月令曰仲冬行夏令氣濛𠖇𠖇 演孔圖曰猾待期則赤濛沾冠 黃帝占曰凡連陰十日晝不見日夜不見月亂風四起欲雨而無雨名曰濛臣謀君故曰久陰不雨臣謀主 郗萌曰濛霧者邪氣也陰未衝陽姦臣謀君在天為濛在人為霧日月不見為濛前後人不相見為霧荊州占曰夜濛晝明臣謀政晝霧夜明臣得伸志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一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二
唐 瞿曇悉逹 撰
雷
易説卦曰震為雷動萬物者莫疾乎雷 河圖始開圖曰陰陽相薄為雷 河圖帝通紀曰雷天地之皷也洪範五行傳曰雷者諸侯之象也 河圖曰黃帝以雷精起 尚書中候曰秦穆公出狩天震大雷下有火化為白雀衘丹書集公車 史記曰髙祖母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時雷霆冥晦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娠遂産高祖 元命包曰陰陽為雷 京房曰凢雷者陰陽合和震動萬物使各戴其元而起故雷以動聞百里或聞七十里或聞五十里或聞二十里各應其德而起以應人君行之動靜 或雨且雷和氣令雷聲或殷殷𨋎𨋎風雨㣲皆陰陽和利稼之雨象君臣百姓和合也 論衡曰圖畵之士圖雷之狀纍纍如連皷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 京房曰雷者月當有効於消息以為主聲聞於人雷之為政大壯始君臣強從解起 風俗通曰雷已發聲作醬令人腸中雷鳴故雷不作醬也 京房曰雷起乾宮人民多疾病雷起坎宮國邑多雨雷起艮宮禾好枲長五糓賤雷起震宮五糓𭧂貴多傷雷起㢲宮雨霜傷五糓雷起離宮夏少水旱蝗蟲雷起坤宮蝗蟲害五糓雷起兊宮兵起銅鐵貴雷起水門流潦滂沱雷起天門人不安雷起石門蝗蟲食大凶雷起木門棺木貴歲大熟雷起風門霜禾傷雷起金門銅鐵貴雷起火門夏旱蝗蟲食雷起土門五糓賤魚不長雷起鬼門人民常暴死 春始雷東方東方五糓盡熟人民蕃殖以夜雷歲半熟 雷始南方歲小旱夜雷大旱糴倍種不成 雷始西方糓小熟有蟲夜雷六畜病 雷始西方五糓不熟有曝骨其野馬牛大病夜雷赤地千里糴貴 雷始北方海水出百川皆流溢五糓不成夜雷百川皆溢 春不雷而霜樹木以風落皆為人疾病 春三月甲子己丑戊寅辛卯戊午有雷霹石其下有兵 春夏甲子丙寅戊子有雷殺人有將軍在外大戰期不出三十日 夏三月雷電不聞多疾病害五糓 夏三月甲子己丑戊寅辛卯疾風雷其在城壊軍在外大戰 戊子雷雲露變土易民以其雷入月深淺日當一月或當一歲不出其月必有亾國死王 庚子雷必有惡令期不出三十日或日有令庚午日雷不出其月兵起甲子雷亦兵矣 春己丑
丁丑夏甲午壬戌己亥丁未冬甲寅又曰春戊寅夏戊申冬戊子不雨而雷雷之所建有所將流血戊子雷雨三日止其下大戰不雨而雷外兵必歸不雨而雷兵起必阻 王者動事不時正月大雷動事不明但雷而不電 當雷不雷太陽弱此君弱臣強臣奪君政故春分之後雷不發聲君當揚威武退強臣正治道當發聲矣人神德隆雷鳴盛春 秋分雷春分不雷秋分不雷
春分雷春過一日秋亦過一日 春雷不發秋雷不藏君死國亡 冬雷上朔皆為所當之鄉骸骨盈野夜雷亦然 冬雷者陽氣之盛應之各以雷之日知何方鳴東方各以其辰為方 冬三月有大雷聞千里者人君絶令霹者以兵去溫者以弱去矣 天冬雷地必震教令撓則冬雷民飢 冬雷不蟄茲謂自藏萬物化不成 天官書雲無雲而雷是謂天狗所當之國必有甲兵王國偏虛 冬雷而星下胡蠻之王死中野不雷而星下其國兵起又曰冬雷而星不下當日之國王死其所 冬雷屈折不及三年有兵䘮有更政 天無雲而雷者此君無㤙澤於百姓國將易君萬人不靜小人失命 雷聲掩掩狀如欲息雨疎無風此人君深念憂百姓又曰雷或一聲而止此人君出令重也雷而不雨此人君欲動其事無補於百姓有風令行無風令不行雷風雨霹丘陵者逆先人之令 雷或霹大風甚雨發屋折木此皆小人處位賢士隱 雷雨大風霹此皆人君用讒言刑殺正人 上下不和歲少雷雷不雨者有聲無實也士走霹破害也賢人興道雷止其處不然夜半雷一聞其聲若電無雷皆為人君絶令一名枉矢 雷或霆此人君動令下不蔽欺明君 雷蛟龍出國有賢士止言不詘者陰中陰也 雷之發聲於坎多水於艮山崩於震多風於㢲必大風起於離大旱於坤土功於兌兵起於乾天象 雷聲或格格雨下籍籍此人君施百姓侮之 雷聲深𨋎𨋎狀如欲伏雨疎無風者此人君深憂念百姓 入震卦雷一聞聲後不復聞若有電無雷皆為人君絶令亦名枉矢 雷如聚火而徙此人君且絶之象雷電皆生火有所擊極陰生陽也 雷或霹無風雨者此皆剛柔不均激氣並作此君臣相忿爭惡令𭧂出 雷或霹甚大風雨俱至者此皆亂令大作以動百姓 雷聲或在南或在北或在西或在東此人君為政不知所去就也 先雷後雨不濕土先雨後雷屋舍崩隤 師曠占曰春雷始起其音栢栢格格霹者謂雄雷旱氣也其鳴依依音音不大霹者謂雌雷水氣也 春不雨有雷音在地中其所有兵起其下 禮記月令曰春日夜分雷乃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偹必有凶災 天鏡曰冬震兵飢 晉中興書曰昇平二年十一月雷是時皇太后臨朝政舒緩 洪範五行傳曰秦二世元年無雲而雷雷陽也雲陰也有雲然後有雷有臣然後有君也無雲而雷示君獨處無人民也 河圖曰臣僭大者不犯主則雷電撃朝 京氏五星占曰人君承用莭度即雷風以節𭧂行威福則雷霆擊人其救也議獄緩死則災消矣京氏對災異曰雷鳴連而不絶者此謂人君政事民
不恐懼 又曰雷電俱出或先鳴而後電者此謂執法貪苛
霹占
春秋繁露曰霹者金氣也其音商故應以霹 説文曰震霹振物也 釋名曰霹折也所厯皆破折震戰也所擊輙破若攻戰也 范子計然曰天者變化行精氣者也令者謂暴風雨霹也 晉朝雜事曰元康七年霹破城南高媒石高禖中宮求子像也賈后妬忌將殺懐愍天怒霹之賈后將誅應也 搜神記曰扶風楊道和夏於田中値天雷雨止桑樹下霹擊之道和以鋤格折其左股遂落地不得去赤如丹目如鏡手如牛角長三尺餘狀如六畜頭似獼猴 續搜神記曰呉興人章狗者五月中於田中耕以飯蘿置菰裏晚飢求食而飯已盡如此非一後日於菰中伺之見一大蛇偷食其飯狗即以鑊刈之蛇便走去狗乘船逐之至一坂有穴蛇便入穴但聞啼哭人云斫某甲或雲當何如或言符雷公命霹殺奴須臾雲雨四合震電傷狗狗於是跳梁大罵雲天公我貧窮展力耕墾蛇來偷食我飯罪應在蛇反更來霹許是無知雷公若來今當以鑊斫汝腹破須臾雲雨輙開乃更還霹向穴諸蛇死者數十 天鏡曰雷霆擊宮庭中大夫欲逆不出五年交兵流血 合誠圖曰霹擊於殿女宮急 潛潭巴曰霹擊宮室君情泄下有謀起 天鏡曰雷霆擊宗廟是謂天戒人君暴雲不出八年削地奪國 春秋繁露曰王言下不從革而秋多霹 天鏡曰雷電擊貴人從官車騎此乃人君惑於佞人失衆和 漢獻帝紀曰初平二年無雲而霹殺人 天鏡曰雷霆擊貴人正殿此謂重陽之戒此佞人持政不出六年地削君亾 晉中興書曰元興三年秋永安王皇后自巴陵將設威儀入宮天大雷震人馬一時俱慄 續晉陽秋曰大元年震含章殿四柱殺內侍二人
電
河圖曰激陽為電 易稽覽圖曰陰陽和合其電耀耀也其光長 元命包曰陰陽激為電 河圖曰大電繞樞星炤郊野感符寳而生黃帝 天官書曰電者陰陽之動也 莊子曰陰氣伏於黃泉陽氣上通於天陰陽交爭故為電 釋名曰電殄也乍見則殄威也 京房曰電生火有所擊極陰生陽之象董仲舒曰太平世電不眴目霣示光耀而已
霆
京房曰凢霆者金餘氣也金者內鏡而外冥人君即位乃先敬讓而內尚賊心陰行衆物舉事發微自以為明虛言妄㨿深依以考凢事亦自以為能矣故無雲而霆霆或為火者此人君以𭧂罰也 霆或聚火者光起而從此人君將衆之象也 霆或中天而見此人君自以為明也 霆或將如交蛇光明之而一正者此人君行明行直 霆或正赤下至地而復上者此人君聽讒言也 霆或東西南北皆有霆者此人君行役不避四時也 霆或正直而長光明者此人君行㣲人不知曲直霆或正黃澤者此人君行明雖得事實取其中也
或霧而霆者此人君黙行不得事實而亂不息下將不制 霆瞬瞬暉暉者此人君質不知自明也 霆或奕奕明之而復息者此人君譏問內直言之事 霆或無雲而以昏數見者此人君誠以㣲言而以害人也一雲黙言 霆或將如蝶蛇明久而㣲正者此人君行不明莫有非也 天陰不雨但為霆者此人君陰行欲以來事實也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二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三
唐 瞿曇悉達 撰
厯法
上元甲子距今麟徳元年甲子嵗積二十六萬九千八百八十筭外上元甲子距今大唐開元二年甲寅嵗積二十六萬九千九百三十筭外 章嵗三萬九千五百七十一總法一千三百四十 章月四十八萬九千四百二十八 半總六百七十 章閏一萬四千五百七十六 辰率三百三十五 閏分一千二百一十四〈奇八〉奇率一十二 厯周四十四萬三千七十七 旬周六十 月法二十九日餘七百一十一 法七日餘五百一十二〈奇九〉氣法一十五日餘二百九十二〈奇十〉厯法二十七日餘七百四十三〈奇一〉
推朔端術 置上元甲子距今所求年筭以章月乗為嵗分章嵗除為積月餘為閏餘以閏餘減嵗分為朔分總除為積日餘為小餘〈以天正小餘減朔分餘為總實〉求次朔以月法加求閏餘以閏餘加求以法各加其朔得上以次轉加望下及來月朔
推入厯術 以厯周去縂實餘以變奇率乗之滿變小餘加其餘搃法除為日不盡為餘命日筭外即所求年天正恆朔入厯日及餘
求次朔及望准前術〈滿厯日及餘奇則去之〉求夜半入厯各以其恆小餘減
推中氣術 各以閏餘加其恆朔小餘即其氣節以氣法加
推加時術 各以六乗其小餘辰率除殘以五乗四百二除為辰殘又以六乗如前除為刻分命時起子半筭即加時所在辰及刻分
求定氣術 冬夏二至即以恆氣為定自外各以氣下消息數息減消加其恆氣小餘〈滿若不足進退其日〉各得所求〈加者為盈氣減者為縮氣定其盈縮所在故日定氣〉
推日中影及消息盈縮定數術 各置其所入氣後氣數㸦相減餘以乗所入如筭十五以各減其數為定〈前少加之前多減之其求入厯定遲速及星者倣此入氣十五筭者如十六〉
推朔望盈縮經辰所入術 各以其日所入盈縮定積盈加縮減其恆經辰所入餘即各所求
推朔望定遲速術 置所入日遲速數分後日數㸦相減餘以入厯日餘乗以搃法除得以加減遲速數為定
推定朔望術 各以其日遲速盈縮定數厯速減遲加氣盈如縮減恆小餘滿若不足進退其日命以甲子筭外即各所求
推定月大小術 其定朔日名十干與來月同者大不同者小月無中氣者為閏〈若正月交有時正見者消息前後各一兩月以定月以之大小今虧在晦二其望亦隨事消息月朔大小若過𩔗三者觀定小餘近夜半者量定其望以五乗定小餘杪法除為刻即各其辰所入刻數皆減其晨刻不盡為辰後刻不滿前刻者従前日注於嗣後〉推土王術 置四季之節加大餘十二小餘二百三十五即各其氣後土王日
推沒日術 氣小餘一千四百七巳上以九十乗之又以十五乗小分從以減沒分十二萬二千三百五十七餘以沒法一千七百五十七除為日不盡為餘以日數加氣大餘即各氣內沒日
推毎定氣初日夜半日所在定度術 各以其定小餘減其氣日度分命以宿次即其夜半日度及分求次日日加一度又各以其日躔差率進加退減度分數推朔望加時所在度術 各以定小餘加其日夜半日度分即加時所在
推朔望加時月所在度術 朔加時日所在為合朔日月同度加其望日加時度一百八十二分百三十四四十二
推朔定日夜半月所在度術 各以其定小餘乗所入厯日離程搃法而一為夜半後分以六十七除為度餘為度分以減其日加時所在夜及分命以宿度求次日各以離程加〈若至其朔即別起其端端不得因前而加之〉
推定氣日晝夜漏及日出沒時 倍其氣晨前刻及分分漏法從刻為日不見漏以減百刻為日見漏加日見漏五刻為晝漏刻以晝漏刻減百刻餘為夜時刻四刻十二分加晨前漏刻命起於刻筭外即日出晨𠜇以日見漏加日出辰刻以次如前即日沒所在晨刻〈以二十五除夜漏得毎更一筭之數以二刻三十六分加日沒晨𠜇即甲夜即卯晨又以更籌數加之得甲夜一籌數以次累滿晨去之即五更籌所當晨刻及分也以配二十一前夜漏漏法〉
推昏明去中星度術 毎日求其晝夜漏刻數以乗嵗實二百乗搃法而除之得昏去其中星度以減周天度餘為晨去中星度以昏明去中星度加其晨所在即各其日中星度數〈其梗㮣粗舉者加其夜半日度亦各其中中星宿度〉 因求次日者各置其日刻差七十三乗之二百八十八而一為度差滿十為度冬至後加夏至後減隨日加減各得毎日去中度晨昏所距日在黃道中星準度以赤道
二十日氣日中影消息數盈縮數晨前刻〈及分〉昏去中度定日度及寄冬十一月一丈二尺七寸五分息初先盈末三十𠜇八十二度二分斗十二度
赤道度
黃道度
終率一千九十三萬九千三百一十三 竒率三百約終三萬六千四百六十四 竒一百一十三
交中一萬八千二百三十二 竒五十六半
虧朔三千一百六 竒一百八十六
望實一萬九千七百八十五 竒一百五十
後准一千五百五十三 竒九十三半
前准一萬六千六百七十八 竒二百六十三
推汎交分術 置搃實以終率去之不足去者竒率乗之滿終率又去之奇率約之為天正恆朔夜半入交分不盡為奇〈以天正恆朔小餘朔汎交分交加分即天正恆〉
求望汎交分以望實加之求以朔者以虧朔加之滿約終去之
推朔望定交分術 以六十一乗定遲速數七十七十七除之所得為限數及入氣盈縮加減汎交分為定交分
推入蝕限術 入交定分如交中已下為月在外道交中已上以交中減之餘為月在內道內外分如後准巳上前准巳上者為入蝕限望則月蝕朔入限月在裏者蝕入限如後准已下為交後分前准已上反減交中餘為交前分置前後分以一百一十二約之為去交時數推日月蝕所在辰術 如求律氣應加時法得加時所去辰月在衡辰蝕昔非正見者於日出及日沒前十二刻半內其初末以候之
求月在表朔蝕准夏至初去交前後二百四十八分為初准已下加則午正前後七刻內者蝕又夏至前後毎一日損初准二分畢於前後九十四日各為毎日變准若變已下加時如前者蝕又以末准六十減初准及變准餘以十八約之為刻准以筭午正前後七刻數百時准加時去時准內去交如末准已下前蝕又置末准毎一刻加十八為差准加時刻去午正前後如差准刻已下去交分如差准已下者甚蝕秋分至春分去交如末准已下加時南方三辰者二蝕求月在裏朔不蝕准夏至日去交一千三百七十三初為准初准巳上加時午正前後十八刻內或不蝕又夏至後毎一日益初准一分半畢前後九十四日各為毎日變准以初准減變准餘十而一為刻准以減午正前後十八刻餘為時准去交在變准巳上加時准內或不蝕
推月蝕分術 置去交前後定分冬交前皆去二百二十四春交後去一百交前去二百夏不問前後去五十秋交後去二百交前去一百不足去蝕既有蝕者以減後准一百四而一餘半已下為半弱半已上為半強命以十五滿限得月蝕之大分
月在內道蝕〈初起東南蝕甚西南〉月在外道蝕〈初起東北食甚西北十三分已上正東起皆據正南而言之〉
推日食分術 月在內道冬至畢雨水秋分畢大雪以五百五十八為差〈自入春分已後日損六分畢芒種〉夏至初日無差〈自後日益六分畢白露〉
置去交前後定分皆以差減不足減反減差為不蝕餘小滿畢小暑加時午正前後七刻外去不蝕餘一時三刻內即加一時大寒畢立春交前五時外大暑畢立秋立後五時外皆去不蝕餘一時五時內即加一時月在外道冬至初日無差自後日益六分為畢雨水自入春畢白露皆以五百二十二為差〈自入秋分已後日損六分畢大雪所損為差〉以差加去交定分為蝕分以減後准餘為不食分各置差十五約之以減一百四餘為定法以除不餘分得為分餘半法已上為半強已下為半弱以減十五餘為蝕之大分月在內道日蝕〈初起西南蝕甚東北〉月在外道日蝕〈初起西南食甚東南十三分已上正西起亦據正南方而言之也〉
推日月蝕虧初及復末時刻術 置朔望蝕大分為率五已下増二已上増三十已上增四十三分已上增五為蝕用刻以四乗十除得減蝕甚刻為虧初又六乗十而一以加蝕甚刻為復末辰刻〈其月蝕甚初末更籌因其日月所入辰刻及分依前定氣所遇夜刻更籌術求其初末及其時更籌〉
嵗星 率五十三萬四千四百八十二 竒四十五伏分二萬四千三十一 竒二十二半
熒惑 率一百四萬五千八十 竒六十
伏分九萬七千九十 竒六十
填星 率五十萬六千六百二十三 竒二十九伏分二萬四千八百四十一 竒六十四半
太白 率七十八萬二千四百四十九 竒九
伏分五萬六千二百二十四 竒五十四半
辰星 率一十五萬五千二百七十八 竒六十六
伏分二萬六百九十九 竒三十三
木終日三百九十八 餘一千一百六十二 竒四十五火終日七百七十八 餘一千二百二十 竒六十土終日三百七十八 餘一百三 竒二十九
金終日五百八十三 餘一千二百二十九 竒九夕見伏二百五十六日 晨見伏三百二十七日餘竒同終分竒
水終日百一十五 餘一千一百七十八日 竒六十六夕見伏五十二日 晨見伏六十三日
餘奇同終分奇
推五星平見術 各以伏分減搃實餘以其星率去之餘反減率餘搃法約為日不盡為餘奇即所求年天正恆朔夜半後晨夕見見日筭及餘奇〈天正定朔進退日者進減加一日為定朔半夜後星平見日及餘奇其金水二星知得夕平見其滿晨見伏日及餘奇者去之餘為晨平見之〉命起天正定月大小去之不滿月命日筭外即各所求推五星定見術 各置其星平見所入氣計日損益滿半搃為日不滿為分以損益所加減訖餘以加減平見日及分為半其日消息定數息減消加之即其定見分嵗星〈初見去日起十四度〉見入冬至〈畢小寒〉減六日〈已後日損十七分〉春分初日平〈已後日加八十五分〉立夏畢小滿加六日〈已後日損八十九分〉夏至畢立秋加四日〈已後日損百七十八分〉自白露初日平〈已後日減五十三分〉小雪畢大雪減六日
熒惑〈初見去日十七度〉見入冬至初日減二十七日〈已後日損六十三分〉大寒初日平〈自後日加四十二分〉雨水畢榖雨加二十七日〈自入立夏已後日損一百九十八分〉立秋平〈自入處暑已後減百九十八分〉小雪畢大雪減二十七日
填星〈初見去日十七度〉見入冬至〈初日〉減四日〈自後日益八十九分〉大寒畢春分減八日〈自入清明已後日損五十九分〉小暑初依平〈自後日加八十九分〉白露初日加八日〈自後日損七十分〉秋分加四日〈自後寒露已後日損五十九分〉小雪初日依平〈自後日減八十七分〉
太白初見〈加八日自後日損去日十一度〉夕見入冬至初日依平〈自後日減一十分〉驚蟄畢春分減九日〈自入清明已後日損一十分〉芒種依平〈自入夏至後日加一百分〉處暑畢秋分減九日〈自入寒露已後日損一百分〉大雪依平〈自入大寒已後日加六十七分〉立春畢立夏加三日〈自入小滿已後日損六十七分〉晨見入冬至依平〈自入大寒已後日加六十七分〉大雪依平晨見入冬至依平〈自入大寒已後日加六十七分〉立春畢立夏加三日〈自入小滿已後日減六十七分〉夏至依平〈自入小暑已後日減六十七分〉立秋畢立冬減三日〈自入小雪已後日損六十七分〉
辰星〈初見去日十七度〉夕見冬至〈畢清明依平〉穀雨畢芒種減二日夏至畢大暑依平立秋畢霜降應見不見其在立秋及霜降二氣之內夕去日十八度外三十六度內有木火土金星巳上者夕見立冬畢大雪依平晨見入冬至減四日小寒畢大寒依平立春畢啟蟄減三日〈其在啟蟄氣內去日度如前晨無木火土金一星巳上者不見〉雨水畢立夏應見不見〈其在立夏氣內去日度加前有木火金一星已上者亦見〉小滿畢寒露依平霜降畢立冬加一日小雪畢大雪依平
推星見所在度術 置星定見日夜半日所在宿度筭及分以定見餘加其夜半度分乃以其星初見去日度數晨減夕加之即星初見辰所在宿度轉求次日夜半星行所至各以一日所行度及分順行逆減之有小分以日率為母小分滿母去從行分一行分滿半搃去從度一其行有益疾益遲者副置一日行分各以其差疾益遲損乃加之留者因前逆則依減得每日所至〈其五星後順流退所終日度各依伏求其去日逺近消息日度之率以定伏日所在若注厯其日月及金水等皆棄其分〉推平行度分 置定度率以半搃乗有分者從之以日率除所得為一日行分
求差行初日行度分術 置定日率減一以所差分乗半之為差率益疾以差率減益遲以差率加平行分即初日行分
嵗星 初順差行〈先疾日益遲一分〉一百一十四日行一十八度〈五百九十四分〉前留二十六日 旋退差行〈先遲益疾二分〉四十二日退六度十二分又退〈先疾益遲二分〉四十二日退六度〈十二分〉後留二十五日 後順差行〈先遲日益疾一分〉一百一十四日行一十八度〈五百九十四分日盡而夕伏〉
熒惑〈前日加加減度率加疾率行限減率〉前遲日率度率退〈率度率〉後留〈日率〉後疾〈日率行限〉
前留十三〈前疾減日率者以其數分益比留及後遲日益前疾加日率者以其數分減比留及後遲日益〉後順遲差行〈先遲日益疾二分〉六十日行二十五度〈前疾加度者此遲依數減之為定疾無加度者此遲入秋分至立冬減三度入立冬減五度後留定日縮十三日者以所縮日數加此遲日率之〉
推熒惑平率及變率術 各以其所入氣數與後氣數㸦減餘計日以加減本率皆為平率〈其後疾變率與前遲盈縮六十日行二十五度退行六十三日十五度者以所盈縮日度盈減縮加之唯退行度即盈加縮減其差行者前疾先疾後疾先遲各日益遲疾分餘皆平行後疾分日盡而夕伏〉
填星初順差行〈先疾日益遲半分〉八十三日行七度〈二百九十分〉前留三十六日旋退差行〈先遲日益疾退半分〉五十一日退三度〈三十分〉又退〈先疾日益遲退半分〉五十一日退三度〈三十分〉後留三十六日 後順差行〈先遲日益疾半分〉八十三日行七度〈二百九十分日盡而夕伏〉
太白 夕見疾順〈入冬至畢立夏入立秋畢大雪〉一百七十二日行二百六度〈自入小滿後十日益一度為定度初入白露畢春分差行先疾自益遲二分自餘平行〉夏至畢小暑一百七十二日行二百九度〈自入大暑已後五日損一度半氣盡〉啟蟄畢芒種七日行七度〈自入夏至後五日益一畢於小暑〉寒露初日二十三日行二十三度〈自後六日損一畢於小暑〉順遲差行〈先疾日益遲八分前疾加度過二百六度者唯數損此度〉四十二日行十十度 夕留七日 夕退西行十日退五度〈日盡而夕伏〉晨見〈初退〉西行十日退五度〈日退半度〉晨留七順遲差行〈冬至畢立夏大雪畢氣盡〉四十二日行三十度〈先遲日益疾八分自入小滿已後率十日損一度畢芒種〉夏至畢寒露四十二日行二十七度〈差行依前自入霜降已後氣數益一度畢於小雪〉平行〈冬至畢氣盡立夏畢氣盡〉十三日行十三度〈自行一度自入小寒已後六日益日及度各一畢於啟蟄入小滿後七日損日及度各一畢立秋〉雨水初日二十三日行二十三度〈自後六日損度各一畢於榖雨〉處暑畢寒露無此平行〈自霜降後五日益日及度各一畢大雪〉度行一百七十二日行二百六〈前遲行損不滿三十度者此疾依數益之處暑寒露差行先遲日益疾一分盡餘平行日盡而晨伏〉
辰星 夕見順行十二日行二十一度六分〈日行一度五百三分〉大暑畢處暑十二日行一十七度一十分〈日行一度二百八十分〉平行七日行七度〈自入暑後二日損日及度各一入立秋無此平行〉順遲行六日行七度〈四日行二百二十四分疾行分一十七度者無此遲行〉夕留五日〈日盡而夕伏〉晨見留五日行二度〈四日行二百四分自入大寒畢行於啟蟄無遲行〉順遲行六日平行七日行七度〈日行一度入大寒已後二日損日及度各一入立春無平行〉順疾行十二日行二十一度〈六日一行度五百三分〉前無遲行者十二日行一十七度一十分〈日行一度二百八十分各日盡而夕伏〉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三
<子部,術數類,占候之屬,唐開元占經>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四
唐 瞿曇悉達 撰
筭法
臣等謹案九執厯法𣑽天所造五通仙人承習𫝊授肇自上古百博義二月春分朔於時曜躔婁宿道厯景止日中氣和庶物漸榮一切漸長動植驩喜神祗交泰櫂茲令節命為厯元竊稽開設法數建立章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簡易之智陳得希夷之妙術河帶山礪乆而逾新藏往知來挹而靡竭嘗試言之蓋以其國人多好道茍非其氣雖曰子弟終不𫝊也臣等謹憑 天㫖専精鑚仰凡在隠秘鹹得觧通今削除繁冗開明法要修仍舊貫緝綴新經備列筭術貝摽如左自作口訣亦題目附本章
筭字法 様〈一字二字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㸃右天竺筭法用上件九箇字乗除其字皆一舉禮而成凡數至十進入前位毎空位處恆安一㸃有間咸記無由輒錯運筭便眼趂須先及厯度
右天竺度法三百六十礶符管律更無奇賸〈中國賸五度四分度之一今闕 家術源天竺則棄沒日不入厯度中國則收沒日推日厯度由是度數不合彼此有異又凡稱沒者虛數之謂也所以二十四氣遇沒十六日移節在漏刻遇沒十日移然天地所産人最靈焉骸骨之數有法象乎翫同管律理亦詳矣〉
推積日及小餘章〈閏及甲子筭七曜直等在術中〉上古積年數太繁廣每因章首遂便刪除務從簡易用舍隨時今起明慶二年丁巳嵗二月一日以為厯首至開元二年甲寅嵗置積年五十七筭〈甲子五十筭〉術曰置積年〈假令推開元二年甲寅嵗事置五十七筭為積年若推向前一年癸丑嵗事即減一筭若推向其年三月五日事既厯後一年乙夘嵗事即加一筭他皆倣此〉以十二乗之加自入年已來所積月〈假令推其年三月五日事即厯起二月一日為首於二乗訖數上更加一筭即是加入年所經一箇月了〉加訖重張位下以七乗之恆加一百三十二以二百二十八除之得閏月〈不盡為閏餘既未滿閏棄之〉以閏月加上位為積月以三十乗之加自入月已來所經日〈假令推三月五日事即於三十乗訖數上更五筭即是加入月所經五日了〉重張位下位十一乗之恆加差四百二十九一百六十九以七百三除之得自入厯已來所經小月〈其小月梵雲欠夜〉不盡為小餘〈其小梵雲小月餘〉以小月減上位為積月其小餘及積日各列為位又置積日以六十除棄之餘從庚申筭上命之得甲子之次又置積日以七除棄之餘從熒惑月命得之七曜直日次〈一筭為熒惑二筭為辰星三筭為嵗星四筭為太白五筭為填星筭定為日〉其七曜直用事法別具本占
推中日章 凡在梵厯大例分積滿六十成一度其度積滿三十成一相其相積滿十二乗棄之他皆倣此〈其相梵一音呼為星施是聚又也承前或闕 為次或闕為辰今從相也其度梵音呼為薄伽承前闕為大分今從度也其分梵音呼為立多承前譯為小分今從分也〉術曰置積日重張位下位以十二乗以九百除之得沒度〈其沒度中國在厯法為沒日者是也〉不盡十五除之得沒分恆加差三十分〈其分薄六十成一度〉以沒度減上積日又每退積日一置為六十分以沒分減之減餘列為中日分位其減訖積日以三百六十除之得自入厯已來所經年棄之〈假令置積年五十七筭還只除得五十七〉餘以三十除之得相不盡為度其相及度與前所列中日分併之置為日中位〈置位皆三重從戴而列之其下位列分其中位列度其上位列相他皆倣此〉
推中月章 術曰置小餘重張位下位二十五餘之得者加上位加訖以六十除之得度不盡為分其度分列為位又置自入月已來所經日〈假令前推積日加自入月五筭推此亦須准前數置止筭〉以十二除之以三十除之得相不盡為度以其相及度與前所列度及分併之又與中日併之置為中月位
推髙月章 術曰置積日以九除之得度餘以六十乗之依前除之謂亦九除也得分其度以三百六十除棄之餘以三十除之得相不盡為度其相及度兼分列為位又置積日以六十除之得分〈其分滿六十成一度〉以其分併前所列分位恆加差十八相二十六度四十一分一相十三度四十五分置為髙月位
推月藏章〈承前或譯為月損益率〉術曰置巾月以髙月減之〈如不是減於月中相位上更加十二相藏之〉減訖置為月藏位
推日藏章〈承前或譯為日損益率〉術曰置中日減二相二十度〈如不足減於中月相位上更加十二相減之也他皆倣此〉減訖置為日藏位
推定日章 日段六 第一段〈三十五〉第二段〈三十二〉第三段〈二十七〉第四段〈二十二〉第五段〈十三〉第六段〈五〉右一段毎管十五度兩段管一相凡在六段用管三相 術曰置日藏若相及度位俱定唯有分者置分以第一段三十五乗之以九百除之得分〈凡此分滿六十成一度〉恆視日藏位〈相定及一二三四五相者命日羖首六七八九十及十一相者命日稱首乂凡在梵厯相定是一相法一相是二相法二相是法他皆倣此〉得羖首即以此度分損中日位得稱首即以此分益中日位〈以度損益度以損益分〉如是損益訖置為定日位推定月章〈承前或譯為月或〉月段六 第一段〈七十七〉第二段〈七十一〉第三段〈六十一〉第四段〈四十七〉第五段〈三十〉第六段〈十〉右一段毎管十五度兩段管一相凡在六段用管三相術曰置月藏若相及度位俱定唯有分者置其分以第一段七十七乗之以九百除之得分〈凡此分滿六十成一度〉恆視月藏位〈相定段一二三四五相者命日羖首六七八九十及十一相者命日稱首〉得羖首即以此度分損中月位得稱首即以此度分益中月位如是損益訖置為定月位
敘三相已下藏例〈日與月並同此法〉置藏位〈若相定位其度不滿十五兼有入者而置其度以六十乘之內分在梵厯是名通作分也亦以第一段乗之以九百除之得分其分命用並亦准前〉置藏位〈若有十五度已上者直將除棄十五度訖十乘度內分也他皆倣此以次第二段乗之准前除也他皆倣此以次第二段乗之准前除之凡言准前者用舊術也今亦用九百除之他皆倣此得分其分加上位不滿六十成一度其度及分命用並已准前〉置藏位〈若有一相十五度已下者直除去一相訖即併列第一段第二段為上位餘通分內子以次段乗之自餘命用並亦准前〉置藏位〈若有一相十五度已上者直除訖一相兼十五訖即併第一段迄至第三段為之位旬餘命用並亦准前〉置藏位〈若有二相十五度已下者除訖二相訖而開列第一段迄至第四段為上位自餘命用並亦准前〉置藏位〈若有二相十五度已下者有除訖二相兼十五度訖即列第一段迄至第五段為上位自餘命用並亦准前〉置藏位〈若唯有三相更無度分者直棄三相訖即併列第一段迄至第六段為上位自餘命用並亦准前〉敘三相已上藏例〈日與月並用此法凡在梵厯闕皆倣此〉置藏位〈如有三四五相者別置六相以減之減餘相度分至於排段命用並亦准前此承前闕雲傍五六相以本減傍去上張下命用者是也〉置藏位〈如有六七八相者直棄六相餘相度分至於排段命用並亦准前〉置藏位〈如有九十及十一相者別置十二相減之減餘相度分至於排段命用並亦准前〉
推晝刻及夜刻章〈梵厯晝夜刻共有六十刻凡一刻即六十分成都計搃有三千六百分若作一百刻每一𠜇得三十六分〉刻段三 第一段〈一百六十〉第二段〈一百三十二〉第三段〈五十四〉右一段毎管一相凡在三段用管三相〈至於排段別位受及乗除敘例命用亦同前定日法〉術曰置定日若相空即置其度通作分以第一段一百六十乗之以一千八百除之得分〈其分滿六十成一刻〉其分一六十除之得刻不盡為分恆加三十刻置為夜刻分位又恆別置六十刻以所置刻及減之減餘刻及分置為短刻分位〈凡春分後晝漸長夜漸短其長刻晝也短刻夜也春分羖首也秋分後夜漸長晝漸短其長刻夜也其短刻晝也秋分稱首也〉其長刻及其短刻及分合置為全晝全夜刻位其全晝全夜刻及分並各半之置為半晝半夜位〈置定日若有一相直棄一相即列第一段一百六十為上位餘通作分以第二段一百二十乗以一千八百除自餘命用並亦准前置定日若有二相亦直棄二相併列第一段第二段二百九十為上位餘通作分以第三段五十四乗之以一千八百除之自餘命用並亦准前〉推月域章〈承前或譯為明量確據梵音呼為勃夜其義雲月食限也謂每經一晝一夜月行吞得度數之量也澤為域者亦得劑域之限也此月域內兼日行分合在其中〉術曰置今日定月以昨日定月減之餘通作分凡置為月域位〈又法置七百九十為本位又取通乗月段以九乗之訖直棄一位餘者恆視月藏三四五六七八相者命日蟹首九十一兼相位定及一二相命者龜首〉蟹首益本位龜首損本位即是月域
推日域章〈承首譯為日法明量其義日以減卻日行分故標日為前也〉日行分法〈相位定及一相二相三相行分五十七四相行分五十八五相行分五十九六相行分六十七相八相九相行分六十一十相行分六十十一相行分五十九〉術曰恆視定月相位以前行分於月域數內〈假令相位空即於月域數內減卻行分五十七他皆倣此〉減訖置為日域位
推宿刻章〈宿法於此術中凡是宿平等為八百分天竺每以月臨宿占其日一即休咎仍取其宿用事又唯用二十七宿命婁為始去牛終奎其牛宿恆着吉祥之時不拘諸宿之例別有占筭法〉術曰置定月通作分〈謂三十乗內度六十乗度內分他皆倣此〉以八百除之得已通宿次餘者是用宿〈假令除得為婁二百胃三百即是已過宿次餘者是所臨畢宿用事也他皆倣此〉以六十乗之以月域除之得宿刻又乗又除〈謂亦以六十乗亦以月域除他皆倣此〉得分置其刻及分為宿刻位
推宿斷章 術曰置半〈闕〉刻及分兼全晝刻及分以宿刻及分減之先減夜刻〈謂從夜半子時向亥匝至扵戌酉而減之〉如夜刻盡餘以減晝刻〈亦謂從酉向申未等而減之也〉如減夜不盡即直只減夜不減晝也知夜晝俱盡入以減往夜刻〈謂從卯向寅日等而減之也〉如減往夜全刻亦盡餘以減往晝刻〈謂從酉向申等而減之也〉凡減晝夜刻至所止處是正著兩宿界中央刻時〈謂已遇宿位未所臨宿之初也其日時月初臨其宿用是也〉以此時名宿斷時置其刻及分為宿斷位
推節刻章〈或譯為著蝕時或譯為日節中國名為加時梵雲即切詳意義如竹以節隔其間今日一
晝一夜闕 其昨日一晝一夜相分毎刻之處亦如竹節由是名焉〉術曰置定月以定日減之〈如不足減於定月相位上更加十二相減之〉減餘通作分以七百二十除棄之〈其棄者是加自入月已來日若少於本數名未來節數若多於本數名過去節㫁〉餘者名為節除以六十乗以日域除之得節刻不盡又乗又除〈凡言又乗又除皆是依前數乗之依前數除之今此以六十乗以日域除他皆倣此〉得分置其刻及分為節刻位
推節斷章〈謂正著蝕時也亦是徃日今日每兩界中央分判檢劑節㫁之處也〉術曰置半夜刻及分兼全晝刻及分以節刻及分一如取宿㫁法減之至所止刻為節斷刻時〈謂正著蝕時也〉置其刻及分為節㫁位
推均分章〈承前或譯為月度分法在梵厯此術九妙朔下日月相及度分筭三位並均望即度及分二位均即准只分一位均推得朔望均分路日月交蝕〉根法〈置定月以日定減之減餘有六相者棄有有相餘通作分名為過去根法如減餘通五相者別置六相減之減餘作分名為未來根法〉術曰置根法以六十乗之以日減除之如是過去以除得數損之日分如是未來以除得數益定日分又以除得數加根法以六十除之得度不盡為分如是過去損定月度分如是未來益定月度分日月度分均平齊等即並列之置為均分位 又法置節刻位通作分列為根法術曰置根法以定日行分〈謂日域術中相法之下所標五十七等是也〉乗之以三千六百除之得分其餘損益定日分〈其損益法損之而得均者即便損之益之而得均者即便益之〉又置根法以日域乗之以三千六百除之得分其分又以六十除之得度不盡為分以其度及分損益定月度分〈日若益之月亦益之日若損之月亦損之〉如是損益訖置為均分法〈俱損俱益是均分也一損一益非均分也〉
推阿脩章〈承前或譯為風或澤為蝕神梵之日呼為羅喉釋典所云羅喉阿脩王即此臣靈也又河圖雲暗虛值月則月蝕值星則星亡亦謂此怪靈也又諸曜則廵宿順行其阿脩則廵宿逆轉掩蔽日月以亦交蝕〉術曰置積日以六千七百九十四除之得為已過遍數棄之餘以十二乗之准前除之〈謂亦以六千九百九十四除之也〉得相餘以十三乗之准前除之得度餘以六十乗之准前除之得分列為前位又別置五相二十四度四十分以其前位減之〈如不足減於五相位上更加十二相減之〉減訖餘相度分置為阿脩位
敘日月蝕法 凡筭蝕者先置均分及阿脩位從前蝕之後斗至六箇月白博義〈天竺每月二博義從月初至十五日為白博義從十六日至月盡為黒博義其博義譯雲翅也〉十五日月當交蝕之限從前蝕後斗至六箇月黑博義〈月盡日也〉日當交蝕之限月或箇月白博義蝕或五箇月白博義蝕或十四日蝕或十六日蝕日或七箇月蝕或五箇月蝕或十六日蝕日或七箇月蝕或五箇月蝕又日蝕初虧皆在西方月蝕初虧皆在東方蝕既者雖亦帶隅正方之數俱多也〈其正方謂東西方也〉蝕鮮者雖亦帶隅正方之數小也又蝕所從方進而虧黑還於其方退而放明也又蝕色初至如煙於時亦如煙又蝕不盡缺處黑如盡外赤色中赤黑色
推間量府章〈日月有蝕無蝕及起虧方隅並在此術中〉置均分以阿脩減之〈如不足減加十二相於均分相位上減之〉記減得羖首為北行〈若得北行其有日蝕初起西北其有月蝕初起東南〉得稱首為南行〈若得南行其有日蝕初起西南其有月蝕初起東北〉餘者置為間量府〈凡有蝕法減阿脩訖餘者即是間量府也如十二度已下月即有蝕十二度已上無蝕凡日蝕法減阿脩訖餘者即是間量府也兼有日成間量訖有十二度已上日即有蝕十二度已下無蝕〉如其加十二相減阿脩者還卻置十二相減訖蝕者置為間量府如其減阿脩有六相已上者置棄六相餘者置為間量府如其減阿脩訖有五相已上者別置六相減之減訖餘者置為間量府
推月間量命 段法〈凡一段管三度四十五分每八段管一相搃有二十四段用管三相其段下側注者是積段併成三數〉第一段〈二百二十五〉第二段〈二百二十四併四百四十九〉第一相 第三段〈二百二十二併六百七十一〉第四段〈一百一十九併八百九十〉第五段〈二百一十五併一千一百五〉第六段〈三百一十併一千三百一十五〉第七段〈二百五併一千五百二十〉第八段〈一百九十九併一千七百一十九〉第九段〈一百九十一併一千九百一〉第十段〈一百八十三併二千九十三〉第二相 第十一段〈一百七十四併二千二百六十七〉第十二段〈一百六十四併二千四百三十一〉第十三段〈一百五十四併二千五百八十五〉第十四段〈一百四十三併二千七百二十八〉第十五段〈一百三十一併二千八百五十九〉第十六段〈一百一十九併二千九百七十八〉第十七段〈一百六併三千八百四〉第十八段〈九十三併三千一百七十七〉第三相第十九段〈七十九併三千二百五十六〉第二十段〈六十五併三千三百二十一〉
第二十一段〈五十一併三千五百七十二〉第二十二段〈三十七併三千四百九〉第二十三段〈二十二併三千四百二十一〉第二十四段〈七併三千四百三十八〉術曰置間量府通作分以二百二十五除之得者為段以其段下併數列為上位〈假令除得一其第一段下無併即直列二百二十五為上位如其除得二即例測注併教四百四十九為上位如其除得三例側注併數六百七十一為上位他皆倣此〉餘以次段乗之〈假令除得三側側注併數為上位訖即以第四段二百一十九乗之他皆倣此〉以二百二十五除之得者併上位置為間量命〈非月蝕用之〉推月間量法 術曰置間量命以四乗之置為初位又列置四萬三千四十一以月域除之得者〈假令除得五十一即以五十一除初位〉以除初位得度不盡六十乗之依前除之得分置為月間量位〈如推日蝕列筭日間星法〉
推月量法 術曰置月域以二乗之以四十九除之得度不盡以六十乗之依前除之得分置是月量位推阿脩量法 術曰置月域以五乗之以四十八除之得度不盡以六十乗之依前除之得分置為阿脩量位推阿脩及月全位半位法 置阿脩量與月量併之為全位又半之為半位其全位其半位各列為位
推蝕經刻法〈謂初虧至復滿所經刻數也〉術曰置量自相乗〈先以度自相乗列為上位又以分自相乗以三上除之加上位凡三十分從度者謂收半已上也〉又置半位亦自相乗〈亦如收分法為之〉置半位相乗訖數減之減餘以開方除之〈其開方梵音雲根法也〉得者以六十乗之又以日域除之得刻不盡又乗又除得分其刻及分二乗之〈謂位分也〉置為虧滿刻法〈又以其數加節㫁刻上節㫁是若初虧時得此刻通至復滿時〉
推月規法〈此術中備載日月虧缺多少及蝕既深淺等事〉術曰置月量半准其數或用綎或用木為規限遶作光時壇又置間量准其數或以綎或以木從光明壇正中心向蝕方引出至末際置為位又起末際位據為正中心置阿脩量半准其數或用綎或用木為規限遶作黒暗壇據黒暗壇掩著處以定虧缺多少蝕既深淺一如其事〈若推日蝕掩規置月量半為光明壇以日成間量府得作間量者為間量以以月量半為黒暗壇自餘算術並同月規法〉
推蝕甚法〈謂蝕後更停經一刻或二刻或半刻方始退蝕放明也〉術曰置阿脩量半以月量半減之餘又以月間量減之〈如其減間量盡為蝕盡如其減不盡為蝕不盡若盡即有蝕甚法若不盡則無蝕甚法〉減餘以六十乗之以日域除之得刻不盡又乗又除得分其刻及分二乗之〈謂倍也〉置為蝕甚刻位
推蝕刻位〈謂左右用行數推步蝕隅畔劑並圖如左〉術曰置間量以九十乗之以半位除之得度置為蝕行法
蝕行法
若從東北隅入月蝕即從東中道北行以蝕行減方數盡則蝕初之分〈南入法准此〉若從西北隅入日蝕即從西中道北行以蝕行減方數盡即蝕初之分〈南入法准此〉
推日量法 術曰置日行分〈謂日減術前所摽五十七等數〉以六十乗之以十一除之得度餘以六十乗之依前除得分置為日量法
推日蝕法〈凡雲日蝕太白從月星伐阿脩星又併日月二為半位其所用間量之並以日間為之日蝕術算亦同月蝕也〉術曰置節㫁刻位通作分謂六十乗刻內分也別置之為刻分位
推日上星駟法 術曰置定日以半夜刻及全晝刻併之併訖所行刻以減定日分行減訖置為日蝕出位又別置三十度以日出位度及分減分〈其減分法退一度破為六十分而減之〉減餘通作分置為上虛駟
段法 第一段〈一百九十八〉第二段〈二百三十二〉第三段〈二百九十〉第四段〈三百五十一〉第五段〈二百六十〉第六段〈三百五十八〉右六段從上向下為羖首次從下向上為稱首及置上虛駟恆視日出相得羖首稱首次第〈假令日出相定即得羖首也謂即須用羖首第一段乗也他皆倣此〉以其段乗之以一千八百除之所得者謂所得數也以減刻分位成減為一相即以一相加日出相位〈日出位中度及分並棄之〉即以次段減段令用羖首第段乗上虛駟訖即第刻分位乗三十段二百三十二減之又以一相准前加日出相位又以其次段減刻分位成減又以一相加日出相位視刻分位數堪更減之他皆倣此至不成減止餘刻分位不成減雲餘也以三十乗以所至段除能止從羖首加三相於星相位訖即取次四段除之他皆倣此得此度不盡以六十乗依前除得分以所得度及分並加日出位加訖即是節斷恆減三相減訖〈羖首為北行稱首為南行〉日間如是量府三相已上准減相例為如之為其相定及三相已下搃通作分謂三十乗內度六十乗度也一如前推月間量命法為之置為月間量命以一百四十六數除之所得為度餘以六十乗之依前除之所得為分置為位恆觀月間量府若羖首減謂隨方眼法隨方眼法〈其隨方眼中國用三十五分也〉若稱首以加隨方眼法之置以位為中命置中命又一如前命法為之置為後命月域乗之以五萬一千五百六除之所得為度餘以六十乗之依前除之所得分所得度及分恆視間量府〈謂均分減阿脩訖間量府也〉得羖首減之〈亦為均分減阿脩訖間量府也〉得稱首加之〈亦謂加均分間量府也〉減阿脩訖置為日間量〈如十一度已下有蝕十一度已上無蝕〉又併日月二量為全位復半之為半位置半位自相至又置日間量亦自相乗訖即以半位數內減卻日成數成減有蝕不成減無蝕餘並一如蝕中敘〈凡在厯大側如其分不足減退度一置為六十分而減之如其度不足退相一置為三十度而減之如其相不足減加十二相而減之〉置上虛駟恆日出相依羖首稱首次第〈假令日出相定即得羖首也謂即用羖首第二段乗也他皆倣此〉以其段乗之以一千八百除之所得者〈謂所除得數也〉以減刻分位成減為一相即以一相加日出相位〈其日出位所有度及分並棄之〉又即以次段減刻分位〈假令用羖首第一段乗上虛駟訖即用以第二段二百三十二減之他皆倣此〉成減又以一相加日出相位又以次段分減刻位成減又以一相加日出相位毎視刻分位數堪更減段者恆教此法減而加之至不成減止餘以三千乗以所至段除之日得度不盡六十乗依前除之得分以此度及分並加日出位〈其日出位度分先並棄之令以此度加及分置之〉加訖即是節㫁著也其節㫁著恆減三相減訖〈得羖首為北行得稱首為南行〉置為日間量府如其有三相已上〈謂日間量府有三相已上也〉准減相例〈其例在定日術後者是也〉為之如其三相已下搃通作分〈謂三十乗相內度六十乗度內分也〉如推月間量命法為之置為日間量命以一百四十六除之得度餘以六十乗之依前除之得分恆視日間量府若得羖首即以此度分數內減卻隨方〈其隨方眼中國用三十五分〉若得稱首即以此度分數內更併隨方眼置為中命置中命又再更一如前命法為之置為後命置後命以月域乗之以五萬一千五百六十六除之得度餘以六十乗依前除之得分恆視間量府〈得均分減阿脩訖間量府也〉得羖首以此度分損之〈謂損其減阿脩訖間量府也〉得稱首以此度分益之〈謂其減益阿脩訖間量府也〉如此損益訖置為日間量位其間量數有十一度已下日即占蝕十一度已上又併日月二量為全位又半之占無蝕為半位置半位自相乗又置日間量亦自相乗即以半位數謂有相乗訖數也內減卻日間量數謂自相訖數也成減有蝕不成減無蝕自餘術理咸悉一如月蝕中術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四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五
唐 瞿曇悉達 撰
古今厯積年及章率 古今厯上元已來至今開元二年甲寅歲積黃帝厯上元辛卯至今二百七十六萬八百六十三算外
章嵗十九 章閏七 章月二百三十五 蔀嵗七十九 蔀月九百四十 蔀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 元法四千五百六十 紀法一千五百二十蝕月一百三十五 蝕法二十三 蝕歲五百一十三 蝕數一千八十一
顓頊厯上元乙卯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一十九算外
章嵗十九 章閏七
夏厯上元乙丑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五百八十九算外章嵗十九 章閏七
殷厯上元甲寅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一千八十算外章嵗十九 章閏七
周厯上元丁巳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一百三十算外
章歳十九 章閏七
魯厯上元庚子至今二百七十六萬一千三百三十四算外
章嵗十九 章閏七
前漢劉歆三統厯上元庚戌至今一十四萬三千九百三十四算外
章歳十九 章閏七 日法八十一 統法一千五百三十九 朔望㑹一百三十五 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 冬至牛初 嵗星一百四十四年起一次歲數一百四十四 周數一百四十五
後漢四分厯上元庚辰至今九千九百九十五算外元法四千五百六十 紀法一千五百二十 紀月一萬八千八百 蔀法七十六 蔀月九百四十章法十九 章月二百四十五 周天一千四百六十一 日法四 蔀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 沒數二十一 通法四百八十七 沒法七〈亦為章閏〉日餘一百六十八 中法三十三 大周三十四萬三千三百三十五 月周一千一十六
吳劉洪乾象厯上元己丑至今七千八百八十五算外乾法一千一百七十八歲 㑹通七千一百七十一紀法五百八十九 周天二十一萬五千一百三十通法四萬三千二十六 通數三十一 日法一千四百五十七 歲中十二 餘數三千九十 章歲十九 沒法一百三 章閏七 㑹數四十七 㑹嵗八百九十三 章月二百三十五 㑹率一千八百八十三 朔望合數九百四十一 㑹月一萬四千四十五 紀月七千二百八十五 元月一萬四千五百七十 月周七千八百七十四 小周二百五十四
魏韓詡黃初厯上元壬午至今三萬二千七十二算外章歲一十九 章閏七 紀法二千八百八十三斗分一千二百五 周天一百七十八萬三千五百日法一萬二千七十九 經六千四百九 月法
三十五萬六千七百
魏楊偉景初厯上元壬辰至今四千五百二十三算上元法一萬一千五十八 紀法一千八百四十三紀月二萬二千七百九十五 章歲十九 章月二百三十五 章閏七 通數一十三萬四千六百三十 日法四千五百五十九 餘數九千六百七十周天六十七萬三千一百五十紀日 歲中一十
二 氣法一十二 沒分六萬七千三百一十五沒法九百六十七 月周二萬四千六百三十八通法四十七 㑹通七十九萬一百一十 朔望合數六萬七千三百一十五 入交限數七十二萬二千七百九十五 通周一十二萬五千六百二十一周日日餘二千五百二十八 周虛二千三十一斗分四百五十五
晉劉智正厯上元甲子至今九萬七千八百五十算外章歲十九 章閏七 紀日一百四萬九百五十三交㑹通六百一十萬九千一百七十四 紀歲二
千八百五十 冬至斗二十一 紀月三萬五千二百五十 餘一萬八千七百三
姜岌厯上元甲子至今八萬四千一百七十算外章歲十九 章閏七 紀二千四百五十一 斗分六百五 日法六千六十三 經餘三千二百一十七 厯餘三千三百六十二 冬至在斗十七
梁趙厯上元甲寅至今六萬一千七百四十算上元法四十三萬二千 紀法七萬二千 蔀法七千二百 章歲六百 章月七千四百二十一〈亦曰時法〉章閏二百二十二 周天二百六十二萬九千七百五十九〈亦曰通數〉餘數三萬七千七百五十九 斗分一千七百五十九 日法八萬九千五十二〈亦曰蔀日〉月周九萬六千二百五十二 小周八千二十二 㑹數一百七十三 度餘二萬七千七百一十九 㑹虛六萬一千三百三十三 交㑹差一百四十七 度餘三千三百一十一 遲疾差六百餘四千五百三十 周日二十七日餘四萬九千三百八十 周虛三萬九千六百七十二
宋何丞天元嘉厯上元庚辰至今五千九百七十四筭外
章嵗十九 章閏七 紀法六百八 日法九百五十二 厯餘四百一十七 經厯三百九十九 度法三百四 度分七十五 㑹月九百三十九 㑹數一百六十 雨水室二度
宋祖沖之大明厯上元甲子至今五萬二千一百九十筭外
元法五十九萬二千三百六十五 紀法三萬九千四百九十一 章嵗三百九十一 章月四千八百三十六 小周五千二百二十七 章閏一百四十四 閏法十二 月周五十二萬七千九百二十七日餘十六萬九千七百七十五 月法十一萬六
千三百二十一 日法三千九百三十九 嵗分一千四百四十二萬三千八百四 嵗餘九千五百八十九 餘數二十萬七千四十四 沒分三百六十萬五千九百五十一 沒法五萬一千七百六十一周天一千四百四十二萬四千六百六十四 度
分一萬四百四十九 差八百六十 行分法二十三 小分法一千七百一十七 通周七十二萬六千八百一十 㑹周七十一萬七千七百七十七通法二萬六千三百七十七
梁武大同厯上元甲子至今一百二萬五千八百七十筭外
章嵗六百一十九 日法一千五百三十六 紀法三萬九千六百一十六
後魏張龍祥正光厯上元壬子至今一十六萬七千九百四十二算外
章嵗五百五 章閏一百八十六 章月六千二百四十六 蔀法六千六十 斗分一千四百七十七紀法六萬六百 統法十二萬一千二百 元法
三十六萬三千六百 日法七萬四千九百五十二周天分二百二十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七 氣法
二十四 經月大餘二十九〈小餘三萬九千七百六十九〉㑹數一百七十三 餘二萬三千二百八 㑹通一千二百九十八萬九千九百四 周日二十七 餘四萬一千五百六十二 通周二百六萬五千二百六十六小周六千七百五十一 月周八萬一千一十二
東魏興和厯上元甲子至今二十九萬四千一百七十筭外
章嵗五百六十二 度法一萬六千八百八十 章閏二百七 斗分四千一百一十七 日法二十萬八千五百三十 餘十一萬六百四十七 周天六百一十五萬八千一十七 厯餘一十萬五千六百三十一 㑹數一百七十三 日餘六萬七千一百一十七 木終餘一萬五千六百八 火終餘一萬五千一百四十三 土終餘九百八十一 金終餘一萬四千五百二 水終餘一萬四千八百一十八冬至斗
劉孝孫厯上元甲子至今四十三萬五千二百三十筭外
章嵗六百一十九 元法一十六萬九百四十 紀法九千四十七 日法一千一百四十四 嵗餘一千九百六十六 虛分六千四百七 差分五百九度法二萬四千一百四十一 行分三十九 㑹
月二千一十三 㑹率三百四十一 周法三萬四千三百二十 厯朔差分六萬七千四百四十二冬至命度起危前五度
齊宋景天保厯上元甲子至今一十一萬六百九十筭外
元法一百四十一萬九千六百 紀法二千三萬六千六百 蔀法三萬三千六百六十〈亦名日度法〉章嵗六百七十六〈亦名日度法〉章閏二百四十九〈亦名閏法〉章中八千一百一十二 章月八千三百六十一 日法二十九萬二千六百三十五 周天八百六十四萬一千六百八十五〈亦名通數亦名蔀法亦名沒分〉餘數一十二萬四千八十七〈亦名沒分〉斗名五千七百八十七 嵗中十二 氣法二十四 㑹數一百七十三 餘九萬一千五十八 㑹通五千七十一萬六千九百一十三 㑹虛二十七萬一千五百七十七 周日二十七 餘一十六萬二千二百六十一 通周八百六萬三千四百六 周虛一十三萬三百七十四 小周九千三十七 月周三十一萬六千二百九十五 望十四餘二十二萬三千九百五十三半 交限數一百
五十八 餘一十五萬九千七百三十九半 經月二十九 餘一十五萬五千二百七十二 虛分十三萬七千三百六十三
周甄變天和厯上元甲寅至今八十七萬五千九百四十算外
章嵗三百九十一 章閏一百四十四 蔀法三萬三千四百六十 日法二十九萬一百六十 朔餘一十九萬三千九百九十一 斗分五千七百三十一 㑹餘九萬三千五百一十六 厯餘一十六萬八百三十 冬至日在斗十五度
周馬顯景寅元厯上元景寅至今四萬一千六百八十八算外
章嵗四百四十八 章閏一百六十五 斗分三千一百六十七 蔀法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二 日法五萬三千五百六十三〈亦曰蔀㑹法〉厯餘二萬九千六百九十三 㑹日一百七十三 㑹餘一萬六千六百一十九 冬至日在斗十二度
隋張賔厯上元甲子至今四百一十二萬九千一百三十筭外
元法六百一十七萬七千六百 紀法一百二萬九千六百 蔀法十萬二千九百六十〈亦名度法〉章嵗四百二十九 章閏一百五十八 章月五千三百六通月五百三十七萬二千二百九 日法十八萬一千一百二十〈亦名周法〉虛分八萬五千三百九十一 朔時法一萬五千六百一十 周天分三千七百六十萬五千四百六十三〈亦曰沒分〉餘數五十三萬九千八百六十三〈亦曰沒法〉嵗中十二 斗分三萬五千六十三氣法二十四 氣時法八千五百八十 㑹月一千二百九十七 㑹率二百二十二 合數一百一十半 㑹分一十一億八千七百二十五萬八千一百八十九 㑹通六十九億六千七百七十五萬五千七十三〈亦曰交數〉㑹日法四千二十萬四千三百二十㑹日一百七十三 餘五萬六千一百四十三 小分一百一十 㑹虛一十二萬五千七百七十六小分一百一十一 㑹日限一百五十八 㑹九萬八千八百三十八 小分二百二十半 朔望合日數十四 餘一十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四 小分一百一十半 交法五億一千二百一十萬四千八百三分法二千八百一十五 隂陽厯一十三 餘
三萬二百六十三 小分二千三百二十八 厯合二十七 餘三萬八千六百七 小分一千八百四十一 朔差二 餘五萬七千九百二十二 小分九百七十四 望差一 餘二萬八千九百六十一小分一千八百九十四半 蝕限十二 餘八萬
一千三百三 小分四百三十三半 定差四萬四千五百四十八 通周五百一萬二千六百九十九餘嵗一萬三千八百九十七 限三千八百一十
三 周日二十七 餘十萬八百五十九〈亦名小大法〉周虛八萬一千六十一 通率七 差虛十三萬七千三百七十二 轉率二百四十 分率七百五十八日周一百三十七萬六千四百 小周五千七百
三十五 朔望合數十四度 餘一十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四半
張曹𤣥厯上元甲子至今一百四十二萬七千七百五十筭外
章嵗四百一十 章閏一百五十一 日法一千一百四十四 度法四萬二千六百四十 朔餘六百斗分一萬八千八百六十六 嵗差五百三 周
法二千五百四十八 餘一千四百一十三 冬至命度虛〈初五後七〉交㑹通一千六十四萬六千七百二十九〈比古㑹日〉朔差九十萬七千五十七〈比古㑹數〉
劉焯皇極厯上元甲子至今一百萬八千九百五十算外
章嵗六百七十六 度法九萬三千二百八十八日法一千二百四十二 餘六百五十九 嵗餘二萬二千八百一十三 嵗差一千四百二十三 㑹月二千七百二十九 㑹率四百六十五 周法二千二百六十三 餘一千二百五十五
傅仁均戊寅厯上元戊寅至今一十六萬四千四百三十六筭外
章嵗六百七十六〈亦名行分法〉章閏二百四十九 章月八千六百六十一 月法三十八萬四千七十五日法一萬三千六 時法六千五百三 度法九千四百六十四〈亦名氣法〉氣時法一千一百八十三 嵗分三百四十五萬六千六百七十五 嵗餘二千三百一十五 周天分三百四十五萬六千八百四十五斗分二千四百八十五半 沒分七萬六千八百一十五沒法一千一百三 厯日二十七 厯日餘一萬六千六十四 厯周七十九萬八千二百 厯法二萬八千九百六十八 餘數四萬九千六百三十五
神龍厯上元乙巳至今四十一萬四千三百七十筭外母法一百 旬周六十 辰法八刻三十三分二十半 期周三百六十五日 餘二十四竒四十八氣法十五日餘二十一竒八十五少半 月法二十九日餘五十三竒六 候法五日餘七竒二十八遊分四望法十四日 餘七十六竒五十三 法七日餘三十八竒二十六半 閏差十日餘八十七竒七十六 沒數九十一餘三十一竒十二 沒法一餘三十一竒十二 日周法二十七日餘五十五竒四十五小分五十九 日差法一百餘九十七竒六十小分四十一 天周三百六十五度餘二十五竒七十一小分七十一 交周法二十七日餘二十一竒二十二小分十六七分 交差法二日餘二十一竒八十三小分八十三三分 交中十三日餘六十竒六十一小分八三分半 陽前限十二日餘四十四竒六十九小分十六七分 陽後限一日餘十五竒九十一小分九十一六分半 隂前限二十六日餘十五竒三十小分二十五分半 嵗星合法三百九十三日餘八十六竒七十九小分八十 熒惑合法七百七十九日餘九十一竒五十五小分四十五 鎮星合法三千七十九日餘八竒四小分八十 太白合法五百八十三日餘九十一竒七十七小分七十 中合法二百九十 日餘九十五竒八十八小分八十五 辰星合法一百一十五日餘八十七竒九十五小分七十 中合法五十七日餘九十三竒九十七小分八十五
李淳風見行麟徳厯上元甲子至今二十六萬九千九百三十算外
章嵗三萬九千五百七十一 搃法一千三百四十章月三十八萬九千四百二十八 半搃六百七
十 章閏一萬四千五百七十六 辰率三百三十五 閏分一千二百一十四竒八 竒率一十二厯周四十四萬三千七十七 旬周六十 月法二十九日餘七百一十一 法七日餘五百一十二奇九 氣法十五日餘二百九十二竒十 厯法二十七日餘七百四十三竒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五
<子部,術數類,占候之屬,唐開元占經>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六
星圖 唐 瞿曇悉達 撰二十八宿星座古今同異
東方青龍七宿一
角二星十二度夾左角星去極九十一度鄭分舊南星在赤道內一度今測其南星正押赤道 亢四星距西第二星去極八十度鄭分舊南第二星在赤道外今測在赤道內二度 氐四星十五度距西南星去極九十四度宋分古今同 房四星鈎鈐二星五度距西南第二星去極一百八度宋分古今同 心三星古今同五度距前第一星去極一百八度半宋分 尾九星神宮一星十八度距本第二星去極一百二十四度燕分舊去極一百二十度又三星入河今去極一百二十四度有六星入河又距星傍有一星舊不載按古經讚雲神宮一星在尾第二星傍主解衣之內室既有古讚今附入其天河審視天河曲邪中絶與舊不同並依天改正箕四星十一度距西北星去極一百二十四度燕分舊四星並在河內審視天南二星出河其天河與舊不同今並依天改正
北方𤣥武七宿二
南斗六星二十六度四分度之一距魁南第四星去極一百一十六度吳分舊柄第二星在黃道內又魁二星出河今測在黃道外魁四星出河 牽牛六星八度距中央大星去極一百一十度吳分舊南二星入南斗度一星在牽牛度今視天三星並在牽牛度元不入斗又舊去極一百六度今測一百一十度 須女四星十二度古今同去極一百六度趙分 虛二星十度古今同距南星去極一百四度齊分 危三星墳墓四星古今同十七度距西南星去極九十九度齊分 營室二星離宮六星十六度距南星去極八十五度衛分古今同東壁二星九度距南星去極八十六度衛分古今同
西方白虎七宿三
奎十六星距西南大星去極七十度魯分舊去極七十七度今測七十度又舊星並均今視天即有踈有宻大小不等 婁宿古今同三星十二度距中央大星去極八十度魯分 昴古今同七星十一度距西南第一星去極七十四度趙分 畢古今同八星附耳一星十六度距左股第一星去極七十八度趙分 觜古今同三星二度距西南星去極八十四度晉魏分 參古今同十星九度距中央西星去極九十四度晉魏分
南方朱雀七宿四
東井八星鉞一星三十三度距南轅西頭去極七十度秦分星經雲去極七十度其距星舊在黃道內一度又八星並在河今以儀測在黃道外一度又北轅二星出河 輿鬼四星四度距西南去極六十八度秦分 舊積屍積兵帛積金玉等四星正指四方今積屍等並全出黃道內又外四星斜指四隅 柳八星十五度距西頭第三星去極七十七度周分舊西南口頭欠一星東頭尾後加一星添滿八星今視天尾後無星其星本在口邊今改正 星七星七度距中央大星去極九十一度周分舊去極九十七度距星合在赤道外六度舊在赤道內一度今測去極九十度星正押赤道 張宿古今同六星十八度距前第一星去極九十七度周分翼二十二星十八度距中央西星去極九十九度楚分舊距前第一星按經今距中央西星今測正距中央西星又星有逺近斜曲小異 軫四星長沙一星轄二星十七度距西北星去極九十八度楚分舊距西南星即與經㫖乖舛今測取西北星即得確傳度數如中央距星並合赤道外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六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七
星圖二 唐 瞿曇悉達 撰
石氏中官星座古今同異
攝提古今同六星夾大角 大角同一星 梗河三星大角北 西星曲向南今視西星亦端直 招搖古今同一星梗河北 𤣥戈古今同一星招揺北 天槍古今同三星北斗柄東 天棓古今同五星女牀東北女牀古今同三星天紀星北 七公古今同七星招搖東 貫索古今同九星七公前 天紀九星貫索東舊在尾箕度今測東三星入南斗度近織女 織女古今同三星天紀星東端 天市垣二十二星房心東北端舊東垣從南門第一星至第五星並在赤道外今測從門頭星至第三星在赤道外餘星在赤道內又東垣第二星第六星在河裏舊圖並不入市又審視天河一差入市 帝座古今同一星在市中 𠉀古今同一星帝座東南 宦者古今同四星帝座西 斗五星在宦者西南舊斗星口仰兼背斛今視天斗口向下覆斛 宗正古今同二星帝座東南 宗人舊在河外今在河內四星宗正東宗星舊兩星相去逺今測兩星相去近二星宗人北東咸古今四星房東北 西咸舊四星並在房星西赤道外北一度今測在房星西北三星在赤道內房度一星在赤道外氐一度四星房西北 天江古今同四星在尾北 建星舊五星在黃道內兼一星又一星在黃道外今測六星並在黃道內元不入河六星在南斗北 天弁舊大小逺近並均又偃勢覆向下今測有踈密大小不均其偃勢仰向上又視天河與舊不同九星在建星北 河皷舊三星並旗六星並入河又旗南四星在赤道外今測河皷唯北一星及旗三星入河又旗南唯三星在赤道外視天河正當河差河皷並旗十二星在牽牛北 離珠舊在須女又在須女北橫列今測在牽牛度又在須女西北竪立五星在須女西北 匏𤓰舊並在河中又近天津今測在河外又去津逺又視天河與舊不同五星在離珠北 天津舊並在虛度仍竪唯二星出河今測向西北東南斜指入牽牛女虛等度及有六星出河又視天河有斷絶委曲不同九星在虛北河中螣蛇舊八星出河今視唯尾末二星出河二十二星在奎北河中 閣道舊北四星出河今測北二星出河六星在王良北 附路古今同一星閣道傍 天大將軍舊星並均圓曲向上今測星有出入不均十一星在婁北 大陵古今同八星在胃北 天舡舊四星出河今在河內九星在大陵北河中 捲舌舊北二星入河今並在河外六星在昴北 五車舊東北及西北星入河今出河又西北柱舊䨇星向上今測向下又車北柱舊䨇星在東北今向西北五車三柱十四星在畢東北端 天關古今同一星五車南參西北南河北河南河舊在河內西二星入前實沉次今測不入河亦不入前次復在河外又在後鶉首次北河舊在鶉首次今測二星入前實沉次六星夾東井五諸侯舊東頭第一星在黃道外今測在黃道內四度 又舊東頭第二星曲向南今乃曲向北又與第三星相近五星在東井北近北河 積水積薪二星舊在鶉首次今並在前實沉次 積水一星北河西北積薪一星積水東南 水位舊南二星入河今四星並在河外四星東井東南北列 軒轅舊尾漸斜向上其右角在黃道內今測其尾勢迤邐向西其左角出黃道外半度不在內十七星在七星大星北 少微同四星太微西南北列太微古今同十星在翼軫北 黃帝座舊四星去黃帝座近逺並相佀今有近有逺不等黃帝座一星在太微中四帝四星夾黃帝座 內屏古今同四星在黃帝座南郎位舊取端正均配行列今有偏並不均十五星在帝座東北 郎將古今同一星郎位東北 常陳古今同七星如畢狀帝座北 三台古今同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 相星太陽守二座舊重四相當今太陽守在相星西南相一星北斗南太陽守一星相星西南 天牢舊均圓近中台今其星北斗魁下兼有踈有密 文昌古今同六星北斗魁前 北斗古今同七星輔一星在太微北 紫微宮垣兩蕃舊在婁昴畢井栁張軫等度今測在胃畢井鬼七星張軫等度十五星東蕃八西蕃七北斗北 北極古今同五星 鈎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 天一太一舊並在軫度今俱在翼度天一一星紫微宮門外右星南太一一星天一星南相近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七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八
星圖三 唐 瞿曇悉達 撰
石氏中官星座古今同異
庫樓古今同十星五柱十五星衝四星凡二十九星在角南 北落師門古今同一星羽林西南 土司空舊在奎度天溷東南視天在東壁度一星奎南 土司空新圖溷西南 南門古今同二星庫樓南 平星古今同二星庫樓北 天倉舊二星在奎度三星在婁度今五星在奎度一星在婁度六星在婁南騎官舊三三又列並均今其星有踈密有橫竪亦有斜不均二十七星在氐南 天囷古今同十三星在胃南 天廩舊四星並在赤道內西北東南列今三星在赤道外又西南東北列四星在昴南 積卒古今同十二星房心南 龜星舊四星入河一星出河審視天唯一星入河四星出河又天河曲直與舊不同五星在尾南 天苑古今同十六星昴畢南 傅說古今同一星在尾後 魚星舊在傅說東南今測在傅說東北其天河斷絶曲斜與舊不同一星在尾河中 杵星古今同三星在箕南 參旗古今同九星在參西一名天弓 玉井古今同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 天屏古今同二星玉井南 鼈星舊在南斗度又在斗魁東南今測在箕度又在斗魁西唯東一星入南斗度十四星南斗南厠星古今同四星在屏東 天矢古今同一星在厠南 軍市舊在厠正東又星並均圖今測在東北其星有相近亦有踈闊十三星參東南 九坎舊在鬥牛女度今在鬥牛度不至女宿九星牽牛南 狼星古今同一星參東南 敗臼舊在須女危度今測唯在虛度四星虛危南 弧星舊全坐並在河外今測東頭一星入河並踈密大小不依象九星東南 壘壁陳東頭第一星入東壁度又西頭五星入危度今測不入東壁度又西頭六星入危度其羽林舊八星絡東壁距道入壁度三三又對南北分為五行西一星入危度審視不絡東壁度西九星入危度南北只有四行亦有不相入者羽林四十五星壘壁十二星凡五十七星室壁南 老人古今同一星在弧南 稷星古今同五星七星南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八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九
星圖四 唐 瞿曇悉達 撰
甘氏中官古今同異
天皇大帝古今同一星鈎陳口中 四輔古今同四星抱北極樞 華葢古今同七星槓九星凡十六星大帝上 周鼎古今同三星攝提西 帝席古今同三星在角南 平道古今同二星左右角間 五帝內座古今同五星華葢上 六甲古今同六星華葢傍 天柱古今同五星紫微宮中近東垣 進賢古今同一星平道西 謁者古今同一星左執法東北三公內座古今同三星謁者東北 九卿內座古今同三星三公北 柱下史舊經雲在北極東南斗度審視在北極東北牽度一星北極東北 女史舊圖在南斗度今測在須女度當柱下史北與紫宮東垣南第六星相近一星柱下史北近紫微東垣第六星內 五諸侯古今同五星九卿西太子古今同一星黃帝座東北 從官古今同一星太
子西北 幸臣古今同一星太子東北 尚書古今同五星紫微宮門內東維 隂德古今同二星尚書西天牀舊圖普濶促均齊視天乃狹長兼有明暗六星
紫宮門外 天理古今同四星北斗魁中 內廚古今同二星紫微宮西南角外 明堂古今同三星大微西南角外 靈臺古今同三星明堂西 勢星古今同四星太陽守西北 內平舊雲在中台南舊圖在軒轅腹又在柳七星度今測在中台南張七度復與星經同四星中台南 燿星舊圖在軒轅腹內今測在軒轅 尾南近柳北四星 內階經雲在文昌北舊圖安星在八榖北畢嘴東井等度其星又闊促今測在文昌北東井柳度又狹長兩相近亦與星經本文同六星文昌北天廚舊在虛危度並闊促均齊今測在南斗牽牛須女虛等度又狹長明暗不等 酒旗古今同三星軒轅右角南 天罇古今同三星東井北 諸王古今同六星五車南 司怪舊圖端列南第一星出河審視天並在河內又向西曲四星在鉞星前 座旗舊去在司怪西北舊圖及視天並司怪東北九星 天髙古今同四星參旗西近畢 䇿星舊圖在河外今在河內一星王良前 傳舍舊圖在奎婁度今測在東壁奎婁胃等度九星華葢上近河傍 造父古今同五星鈎星南河中礪石古今同四星五車南 八榖古今同八星五車北天讒古今同一星捲舌中 積水古今同一星天船
中 積屍古今同一星大陵中 車府古今同七星天津東近河傍 人星古今同五星車府東南 臼杵古今同三星人星傍 臼星古今同四星人星東南 左更古今同五星在婁東 右更古今同五星在婁西軍南門舊在天將大軍西近奎北以儀測在天將軍南如奎正東一星天將軍西南 天橫舊四星東西列一星在北審視天四星南北列一星在西五星在五車中扶匡舊在須女度東北西南行列又在子規外審視
天在南斗度東南北行列又在子規內唯一星在規外司命古今同二星在虛北 司祿古今同二星司命
北 司危古今同二星司祿北 司非古今同二星司危北敗𤓰舊四星入河一星出河又橫審視天並在河外
又竪五星匏𤓰傍 咸池舊圖在五車中近東今測近西附金柱三星天潢西北 月星古今同一星在昴東天街舊圖絡黃道今在黃道北二星昴畢間近月星
東 天河古今同一星在昴西 河皷左旗舊九星並入河今測三星出河九星河皷左傍 天雞古今同二星狗國北 羅堰古今同三星牽牛東 市樓舊在赤道外今測在赤道內六星在市中臨箕上 斛星古今同四星在市中斗南 日星古今同一星房中道前天乳古今同一星在氐北 亢池古今同六星在亢北漸臺古今同四星屬織女東足 輦道舊星並均南
斗度又在河外今其星有逺有近南二星入牽牛度又入河五星屬織女西足 三公古今三星在北斗西南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九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
星圖 唐 瞿曇悉達 撰二十八宿
甘氏外官一
青丘古今同七星在軫東南 折威古今同七星在亢南 陣車古今同三星在氐南 騎陣將軍古今同一星騎官中東端 糠星古今同一星箕舌前 車騎古今同三星騎官南 農丈人舊在狗星西南今在狗星西一星南斗西南 狗星古今同二星南斗魁前 狗國古今同四星建星東南 天田古今同九星牽牛南哭星古今同三星在虛南 泣星古今同二星在哭
東 葢屋二星在危南 八魁舊三星在營室度六星在危度今並在營室度九星北落東南 雷電古今同營室西南 雲雨古今同四星霹靂西南 霹靂古今同五星土公西南 土公古今同二星東壁南 土公吏古今同二星營室西南 鈇鑕古今同五星天蒼西南 天溷古今同七星外屏南 外屏古今古七星在奎南 天庾古今同三星天倉東南 芻藁古今同六星天苑西 天園古今同十三星天𫟍南 九州殊口古今同九星天節下 天節古今同八星畢附耳下星南 九遊古今同玉井西南 軍井經雲玉井東南舊在屏南今在屏東四星 水府舊在東井南河外今在河內四星東井南 四瀆一星入河三星出河今三星入河一星出河四星東井南轅東 闕丘舊在南河東南赤道外今在南河南赤道內二星南河南 天狗古今同七星狼東北 三坐舊並在西北斜列今並在東北斜列 丈人二星軍井西南 子二星丈人東 孫二星在子東 天社古今同六星在弧南 天記古今同一星外廚南 外廚舊近河又東西俠今去河逺臨赤道又東西濶六星栁南 天廟舊並引行正直今有曲直十四星在張南 東毆古今同五星在翼南
巫咸中官二
大尊舊在中台西子規外今在中台北子規內一星中台北 三師古今同三星北斗魁第一星西 大理古今同二星紫㣲宮門老星內 御女古今同四星鈎陳後北 天相古今同三星七星大星北 長垣舊在黃道外有二星今並在黃道內四星少㣲西南北列 虎賁古今同一星下台南 軍門土司空二坐舊並在軫星南今在軫星西南近翼 軍門二星青邱西 土司空四星軍門南 陽門古今同二星庫樓東北 頓頑古今同二星折威東南 從官古今同二星房星南天輻古今同二星房星南 天輻古今同二星房距星西 鍵閉古今同一星房東北 罰星古今同三星東咸北列 列肆古今同二星天市中斛西北 車肆古今同二星天市門左星內 帛度古今同二星宗星東北 屠肆古今同二星帛度北 奚仲舊三星在虛度一星入女度其星在子規外竪立今三星在牽牛度一星在南斗度泊子規東南西北斜列四星如衡狀天津北 鈎星古今同九星如鈎狀造父北 天桴舊在赤道外今在赤道內四星河鼓左旗端南北列 天鑰古今同八星南斗柄第二星西 天淵古今同十星在龞東南九坎間一名三泉 齊一星九坎東衡星東北趙二星在齊西北 鄭一星在趙東北 越一星在鄭西北 周二星在趙東北 秦二星在周東 代二星在周東南 晉一星在周西南 韓一星在晉北 魏一星在韓北近秦星 楚一星在魏西南近鄭星 燕一星在楚東南近晉星 秦趙等十二星座舊圖並湏女度今齊鄭趙越周等五座在須女度又列位不同璃瑜古今同三星在代東南北外 天壘城古今同十三星如貫索狀哭泣西 虛梁古今同四星在危南天錢古今同十星在北落東北 天網古今同一星在北落西南 斧鉞古今同三星在八魁西北 東廐舊絡東壁距道又在河外今測絡奎距道仍北三星入河不絡東壁距道十星東壁北近王良 天隂舊騎赤道今測近黃道五車畢柄西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一
八穀占 唐 瞿曇悉達 撰八穀生長
神農曰禾生於棗出於上黨羊頭之山右谷中生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忌於寅邜 黍生於榆出於大梁之山左谷中生六十日秀四十日熟凡一百日成忌於丑 大豆生於槐出於沮石之山谷中九十日華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於夘 小豆生於李出於農石之山谷中生六十日華五十日熟凡一百一十日成忌於邜 秫生於楊出於農石之山谷中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忌於午 蕎麥生於杏出於長石之山谷中生二十四日秀五十日熟凡七十五日成忌於子 麻生於荊出於農石之山谷中生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忌於未午辰亥日 小麥生於桃出於須石之山谷中生三百日秀三十日熟凡三百三十日成忌於子 稻生於栁出於農石之山谷中生八十日秀七十日熟凡百五十日成忌於亥 五榖生長日種者多實以老死日種者無實又難生以忌日種之一人不食 禾生於已疾於酉長於子老於戌惡於丙丁忌於寅邜 黍生於寅疾於午長於丙丁老於戌死於申惡於壬忌於丑 豆生於申疾於子長於壬老於丑惡於甲乙忌於丙丁 麥生於酉疾於夘長於辰老於午死於已惡於戌忌於子太嵗在四季葶藶子熟時可種禾豆夏至時可種黍麻夏至後百五十日地氣上時可種麥〈丑未戌是也〉太嵗在四仲椹熟時可種禾豆夏至可種黍糜夏至後九十日地氣上可麥〈子午邜酉是也〉太嵗在四孟以蠶臥起時可種禾豆夏至前五十日可種稻黍糜夏至後八十日地氣上可種麥〈寅申巳亥是也〉
八榖隂陽相衝
黃帝占曰榖有隂陽衝位相當王相廢休名在其鄉黃帝要經曰春夏為陽秋冬為隂隂當合賤陽當合貴春夏賤為順秋冬貴為逆 黃帝占曰稻與小麥為隂陽稻賤時小麥貴十五日反之亦等 黍與小豆為隂陽黍賤時小豆貴 麻與大麥為隂陽麥賤時大麥貴大麥賤時小豆貴 麻與大麥為隂陽麻賤時大麥貴大麥賤時麻貴 粟與大豆為隂陽粟賤大豆貴大豆賤粟貴
𠉀八榖貴賤及嵗雜物蠶善惡
黃帝占曰粟甞以建戌之月下旬二十五日下價為本以建亥之月上旬上價為末乗本貴之一錢以五並本價以為來年春夏極貴定即亥月與戌月平者更以建子之月乗亥月價見一貴之一貴之以三皆並本價以為來年春夏極貴各在其衝月即冬三月皆不貴各平平者來年春不復貴矣 黍常以建酉之月下旬二十五日下價為本以建戌之月上價上旬為末本一錢貴之以五並本價以為來年春夏極價定即冬三月平平者春夏不復貴 麻常以建戌之月下旬二十五日價為本以建亥之月上旬價為末末乗其本一錢貴之以五並本價以為來年春夏價定即冬三月皆平平者春夏不復貴 大豆常以建亥之月下旬二十五日下價為本以建子之月上旬上價為末末乗其本一錢貴之以五並本價以為來年春夏極價定矣即冬三月皆平平者春夏不復貴麥常以建午之月下旬二十五日下價為本以建未之月上旬上價為末末乗本一錢貴之五並本價以為來冬春價極貴定矣夏秋三月平平者冬不復貴 師曠占曰常以正月一日迄十二日以占十二月以日易月每嵗黃氣其氣為差嵗風從西來西南來皆為榖貴從東即榖賤 黃帝占曰正月上邜日𠉀風其有寒風者榖小貴若至衝必貴矣其邜日不風寒而溫者即中平也 春雨甲申五榖熟夏雨甲申五榖大好 神農占曰正月上朔有風雨三月榖貴石五百錢 黃帝占曰春雨甲寅乙夘入地五寸糴小貴若不貴夏榖貴 正月丙丁為朔穄黍貴戊巳為朔粟貴庚辛為朔麻稻貴甲乙為朔大小麥貴壬癸為朔大小豆貴 正月三日當風不風則莫不同者謂無黍東方朔占曰正月朔日雨嵗中下田麥成禾黍小貴沛公占常以正月甲辰先至大麥貴丙辰先至黍貴戌辰先至粟貴庚辰先至大豆貴壬辰先至小豆貴 正月一日得寅貴盡十二日以占十二月 黃帝占曰正月晦二月朔有風雨稻惡糴貴二月晦三月朔有風雨其年大水麥惡十二月晦正月朔風雨春旱三月晦四月朔有風雨春糴貴四月晦五月朔有風雨其年大水麥惡五月晦六月朔有風雨春旱六月晦七月朔有風雨春糴貴七月晦八月朔有風雨嵗糴貴 東方朔占曰三月得已朔大麥熟庚朔禾熟兵賊起辛朔下田不収壬朔赤地千里米榖貴癸朔熟 三月有三邜大豆好無三邜旱種禾四月丙午夏苗長 四月無三邜旱種麻 京房占曰五月無三邜旱種大豆六月無三邜穄不好 神農占曰八月有三邜麥大善無三邜麥不善 京房占曰八月無三邜旱種麥 黃帝占曰四月朔日風起東來雞鳴至日出禾黍畆三斛至日中畆二十斛至夜半畆三十斛以中田准之 黃帝占曰夏至以五月朔日至者其國大驚榖小貴四月五日六日至者榖大貴十日十二日至者五榖大貴二十七日二十九日至者國王大驚以晦日至者國有大喪六月朔至者人民相食及五年事四月至上又雲夏至在天門土國大驚在地戶穀雨五榖大貴在人門為三公羣臣大夫榖貴必察之二日之中又五六月晦朔日夏至者賣田宅榖貴十倍人民相食其嵗惡田宅雖賤慎勿取之立夏戊子大風自北來糴石三百倍貴 黃帝要經
曰春雨乙邜夏糴貴夏雨丁邜秋糴貴秋雨辛夘冬糴貴冬雨癸邜春糴貴倍雨一卯斛百文雨二邜斛二百雨三邜斛三百雨四邜斛一斤金 沛公占曰三月一日乙邜荊楚賤得丁邜周秦貴得己邜燕趙貴得辛邜韓魏貴得癸邜梁魯貴 神農占曰凡蟲食李則黍貴食棗粟貴食杏麥貴食荊麻貴食桑絲貴 正月上朔日風從東來植禾善風從南來植黍善風從北來稚禾善四月四日風從東來植豆善西來四日至七日中善七日至十日稚禾善十四日無風不可種豆從東至日到來年滿六十日有大風雨折樹木麥大善從平朔至食時植麥善至日中中麥善至日入稚麥善常以夏至後九十日可種 四月朔日風從東來從平明至辰時植黍善至日中中黍善至日入稚黍善 正月朔日日清明蠶善 京房占曰正月一日𠉀風平明和調不風植稼蠶善日中和調中稼稚蠶善至暮無風五榖桑蠶滋茂人民六畜無病 沛公占曰正月一日平明溫不風早蠶善日中不風中蠶善日入不風稚蠶善終日不風植稚皆善 東方朔曰正月朔日當溫更風雨者米大貴蠶傷風起西方來年兵革貴 京房曰太嵗在寅嵗中三十日大隂蠶不登菽麥昌人民食四升 太嵗在邜中調和豆麥昌人民食五升旱四十日在六月太嵗在辰嵗中旱三十日六月大風旱六十日嵗人
病豆成 太嵗在已小兵起大麥登四十日旱在六月百物賤不宜早蠶晚者成五榖熟 太嵗在午五百日旱蠶登百榖不為晚蠶傷兵革起六畜小兒死 大嵗在未十月小兵豆登麥惡旱蠶不成晚者好旱六十日在二月 太嵗在申蠶登麥熟五榖旱五十日人多病兵革起早蠶不成晚者好 太嵗在酉兵起人病早蠶不登晚者好六畜傷六月七月旱 太嵗在戍兵起蠶不登肉賤牛馬貴髙山旱人飢米斗七十文 太嵗在亥兵起人飢人多病憂在四十日在州旱七十日豆麥好五榖成蠶子如星 太嵗在子水旱不時五榖不成旱三十三日在六月西方米麥暴貴 太嵗在丑有兵起早蠶不成晚者好人民不安 黃帝占曰太嵗在亥名曰天空糴法當貴 太嵗在醜名曰隂盡陽起可取陽榖陽榖者粟也 太嵗在已名曰地空糴法當貴太嵗在未名曰陽盡隂起可取隂榖隂榖者黍也 太隂乗寅早水晚旱蠶禾菽麥昌人食四升 太隂乗邜禾稻菽麥黍昌人食二升 太隂乗辰早旱晚水人飢豆昌麥熟民食二升 太嵗乗已小兵動蠶麥昌二升太隂乗午大旱蠶成稻菽麥昌禾不為二升 太嵗
乗未小兵起蠶稻昌菽麥不為三升 太隂乗酉大兵民疫蠶菽麥皆不成民食七升大耗 太隂乗亥有兵麥禾善五升 太隂乗子天大霧嵗水大出稻麥蠶禾昌民食三升 大隂乗丑嵗小兵早蠶不登稻疾菽不成麥昌民食三升 黃帝占曰正月一日二日雨民食二升三日四日雨民食四升五日六日雨民食六升七日八日雨民食一升十日雨不占 師曠占曰正月七日風從西北來起荊地弱來人民霖變訟六畜貴榖亦貴過度嵗不善 京房占曰正月初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羊四日為豬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榖和調不風寒即人不病六畜不死亡 郗萌曰常以正月朔日暮候東井上有雲嵗水潦務耕山田髙處 東方朔曰常以正月一日夜半子時𠉀東方有黃色雲者春大赦南方有黃雲者夏有赦西方有黃雲者秋有赦北方有黃雲者冬有赦雜者皇太子有赦有黒雲雜者必有皇后若女子之赦 京房易占曰正月一日雲氣五色偹且精神十二律氣各具嵗則天下太平風雨從西北起糴貴 神農曰正月有甲子糴初貴後賤 沛公曰正月甲寅先至棺木貴丙寅先至絲帛貴壬寅先至魚鹽貴各三倍 正月朔日大風發屋折木沙動石其嵗惡風從東方來人民多疾病風從南方來大旱風從西方來六畜死亡傷風從北方來下田不収髙田好 常從冬至後卻數到來年正月上午滿五十日食足不滿一日之月過一日長一月 神農曰正月上辛溫者善風寒者不好 黃帝占曰常以正月八月夜𠉀月在𭥦東年中大喜月在𭥦西嵗多雨月在昴北其年大惡月在昴南其年大旱 京房曰正月八月𠉀月在參東大善在參西多水蟲在參北大惡黃帝占經曰春不欲雨乙卯夏不欲雨丁邜秋不欲雨辛邜冬不欲雨癸邜以此四邜日雨者人民多病 黃帝占曰常以正月一日夜半子時至明視北方有黒雲七月水四丈七尺青雲必有疾病流行燕趙當之赤黃雲人民大飢國多刑獄白雲素服之變赤雲國有喜母子同光女有昌視南有赤雲當大旱赤地千里五月炎旱六月有風雨發屋折木並白雲國有大喪天子失喪坐有黒雲大水不出其年五月有青雲者大吉婦女謀內視西方有白雲秋有兵內相走宮鐘不鳴劔㦸交鋒有青雲大凶君克臣必死物在市不出其年九月黒雲者大吉利 秋雨甲申六畜多死冬雨甲申人民疾病九月晦十月朔有風雨其嵗惡有小水十月晦十一
月朔有風雨人民多死四月一日二日得酉人民大樂三日四日得酉人民悅和五日六日得酉人民多疾病七日八日得酉人民多病九日十日得酉人民多流十一日十二日得酉人民自相食大凶 京房曰五月朔日當熱而風雨者米貴人食草木風從北方來禾大敗人民相食 黃帝占曰立夏後五日虹始出者萬物皆實 冬至後一日二日得酉其嵗半熟三日四日得酉人民大樂五日六日得酉田禾大熟七日八日得酉大惡九日得酉五榖大貴十日十一二日得酉五榖大成傷害六畜寇賊多興十三日得酉人民相戰大凶災八方俱沸沸酉者金兵之本収成之元首 京房曰冬至後一日有壬無雨二日有壬稚再生三日四日有壬上下皆熟五日六日有壬溝渠溢苗易治七日八日有壬水橫流九日十日有壬無立牆過十日有壬還一等至後三日七日有壬苗難治 黃帝占曰青車木位甲寅之精不周風至一日賊風至棺木貴葦席賤廣莫風至材木貴葵韮賤條風至蔥薤賤蒭藁貴明庻風至梏朽賤蒲蓆貴清明風至棺木賤葦席貴景風至材木賤葵韮貴涼風至蒭藁賤蔥薤貴閶闔風至蒲蓆賤梏朽貴 火車丙寅之精不周風至枲麻絡賤黃白緑貴廣莫風至纑縷賤錦綉貴條風至布縷賤繒帛貴明庻風至綿皮革賤絓絮貴清明風至黃白綠賤枲麻絡貴景風至錦綉絓賤纑貴涼風至繒席賤布縷貴閶闔風至絓絮賤綿皮革貴 土車戊寅之精不周風至稻賤秫術麥貴廣莫風至小荳賤黍貴條風至大豆賤粟貴明庻風至大麥賤麻縑貴清明風至秫與小麥賤稻貴景風至黍賤小豆貴涼風至粟賤大豆貴閶闔風至麻縑賤大麥貴 金車庚寅之精不周風至鐡器賤鉛錫貴廣莫風至膠漆賤黃金貴條風至珠璣賤銅器貴明庻風至玉器賤田宅貴清明風至鉛錫賤鐡器貴景風至黃金賤膠漆貴涼風至銅器賤珠璣貴閶闔風至田宅賤玉器貴 水車壬寅之精不周風發鹽豉賤海錯貴廣莫風至雞犬賤鯉魚貴條風發豬㹠賤生魚貴明庻風發牛馬賤羊羔貴清明風發海魚賤鹽豉貴景風發鯉魚賤雞犬貴涼風發生魚賤豬㹠貴閶闔風至羊羔賤牛馬貴凡五寅之風所從吹本郷來之處賤風往所衝之處為貴一日分出時終日貴在六十日從日入至夜半貴在二旬中從夜半至雞鳴平明貴在一時 常以庚寅之日𠉀五車金星動故有耗其物金鐡貴動而不明即貴有大風寒折木發屋即大貴大風寒大貴小風寒小貴其溫即賤不風寒自如 常以壬寅之日𠉀五車水星主船筏六畜水中自行者故水車星動微黑即貴水物有大風寒折木發屋者大貴大風寒大貴小風寒小貴不風寒自如 常以甲寅之日𠉀五車木星立柱材木苗蘆薪苛茅故木車星動微青即貴有風寒折木發屋大風寒大貴小風寒小貴其溫即賤不風寒自如常以丙寅之日𠉀五車火星主蟲采繒帛皮革色赤
動即貴有大風發屋折木大風寒大貴小風寒小貴其溫即賤不風寒自如 常以戊寅之日𠉀五車土星主土公田宅五榖其星赤黃有柱動即榖貴有大風寒發屋折木大風寒大貴小風寒小貴溫即賤不風寒自如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二
竹木草藥占 唐 瞿曇悉達 撰草木休徵
朱草
孫氏瑞應圖曰朱草者草之精也聖人之徳無所不至則生 鶡冠子曰惟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徳上及泰清下及泰寕中及萬靈朱草生 尚書大𫝊曰徳光地序則朱草生 淮南子曰太清之世流黃出朱草生春秋運斗樞曰璇星得則朱草生 尚書侯曰文命
得成俊乂在官朱草生郊 魏畧曰文帝欲禪朱草生於文昌殿側 大戴禮曰朱草生日生一葉至十五日止十六日落一葉
嘉禾
春秋感精符曰徳淪於地則嘉禾生 春秋運斗樞曰璇星得則嘉禾液
福草
禮斗威儀曰君乗木而王福草生於廟中 瑞應圖曰福草者宗廟齋敬則生宗廟中
芝草
運斗樞曰瑤光得則陵出芝草 瑞應曰芝草者親近耆老養有道則生 地鏡曰敬事耆老不失舊故則芝草生
禾連理
地鏡曰不失民心則木連理生
木同本異枝
京房曰有木同本而異枝是華光國有吉昌五榖登他民歸國 京房傳曰樹同本異末君有慶諸侯朝
木卒長
地鏡曰國治樹木卒長自大其君方有嘉 京房易傳曰木成員圍以上一夜長數丈當有臣強於君
木生君屋上及朝廷
地鏡曰木卒生人屋室上其地出聖人 京房易傳曰木生於君屋上及朝廷其君有聖子
木生木及木垂枝
地鏡曰木生木國益土 又曰木生枝盡向下者大吉
木偃自起及木生有實
京房曰有偃木而起嵗有大吉 木生有實其邑有慶
竹木咎徵
竹木自死疾疫非時枯落
地鏡曰竹栢枝遍一百里是謂隂消陽國必亡 又曰竹栢夏枯王侯失位 又曰樹木非其時而枯是謂金尅伐不出一年暴兵外國來 又曰凡樹忽生死主易兵將至 又曰社樹自死世主國君亡 京房曰有木夏落葉有兵喪 京房易侯曰秋葉落七十歩人民移徙大飛人民離郷 地鏡曰木葉非時落去本七十歩國有兵民棄故郷
木生復死
京房易侯曰枯楊生荑斷枯復生天辟當之 地鏡曰竹葦樹木枯死忽復生輔臣執政流其令 又曰枯木冬生易謂隂陽易位不出二年國有喪小人近君子亡又曰木實當死者反生世主凶 京房易傳曰木枯
而生不及二年國有大喪上貪色以寵人為主 又曰枯楊生花國後當之
木冬榮
地鏡曰木冬生有兵民流一曰君失政 又曰木冬華當生反死 京房曰木冬生王者不平有卿相出走又曰有木冬榮黍不成 又曰木冬生國後當之
木再榮
地鏡曰木一嵗再花實有兵民流 又曰木再榮世主墮手姬女致兵之象 又曰桃再花夏有霜杏再花夏有電李再花春有霜榆再莢有寛令當死反生 又曰木春冬再作實世主凶秋夏再花實隣國逼之 京房曰木嵗再花國後當之 又曰木一嵗再實隣國來其國 又曰木再榮於夏後亡國有喪若五榖不熟百姓罷作
桑榖自生朝廷及木生不入土
地鏡曰桑榖俱生於廟廷世主廢賢用不肖 又曰木生不入土而獨立天下危
木卒生道中及木卒枝
地鏡曰木卒生道中君失治九宮廢 又曰木無故一夜十枝藂生邑將虛
木傷葉及木自鳴
地鏡曰木生一枝偏無葉嵗惡民飢 又曰木忽自鳴主死自鳴作金聲者主地方分裂
木哭泣及出血並生齒
地鏡曰樹木泣天下有兵 京房飛侯曰樹哭實邑虛虛邑實 地鏡曰木無故血出及汁流出地邑敗有兵京房曰伐木有血侯王有憂 又曰林木生齒有兵起
榆莢不落
京房曰榆莢不落國受大咎
竹實反枝
地鏡曰竹實衆鳥羣行不出二年大飢 又曰竹忽實而枯主易民飢 又曰國中竹皆盡枯地失
黍穄生疣
京房易傳曰黍生疣大君有憂相去亡穄生疣大君憂大臣死
蓬葉生
京房易傳曰蓬葉繁興嵗不熟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二
<子部,術數類,占候之屬,唐開元占經>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一十三
唐 瞿曇悉達 撰
人及神鬼占
人名體
春秋說題辭曰人者仁也以心合也〈宋均曰與他相偶合也〉 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春秋繁露曰人有三百六十六節耳目之明日月之象外有四支副時數也乍視乍暝副晝夜也乍哀乍樂副隂陽也 白虎通曰人有五藏六府所應五行六合也 大戴禮曰天地人一二三三三九九九八十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人生朞晬然後行三年頭然後合焉 孝經援神契曰頭圎法天足方象地五藏象五行四支法四時九竅法九州兩目法日月肝仁肺義脾信心禮膽斷腎智旁光須髮象星辰節象月嵗腸法經緯
人瑞
真人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黃真人游於後池〈宋均注曰黃土色遊於後宮之池則黃帝問道於𤣥女素女是也〉 孫氏瑞應圖曰真人者黃帝時遊於池王者著徳不貪貨利則金人乘金船遊王後池又曰王者徳至則金人遊於池
玉女
禮含文嘉曰禹卑宮室盡力溝洫百榖用成玉女敬降養〈宋均注云玉女有人如玉色也天降精生玉女使能養人羙女玉色養以延夀也〉
賢聖進
春秋繁露曰君㤙及倮蟲城郭充實則賢聖皆進 鄭𤣥注論語雲周公相成王致太平時四乳而生八子皆有賢行和氣之所致也
長人見
魏志曰咸熈二年晉太子昭封襄武縣言有大人見長三丈餘跡長三尺二寸白巾著黃單衣黃巾柱杖或雲今當太平
人恠
長人入國
京房曰君暴亂疾有道厥妖長狄入國 左𫝊文公十一年敗狄於鹹榖梁公羊傳曰長狄也兄弟三人一者之魯一者之齊一者之晉煞之身橫九畝〈五丈四尺〉㫁其首而載之眉見於軾何以書記異也劉向以為時周室衰㣲三國為大可責者也天戒若曰不行禮義大為夷狄之行將致危亡其後三國皆有簒逆之禍近下人伐上之痾也 史記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跡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臨洮天戒若曰大為夷狄之行將受其禍是嵗秦始皇初並六國反憙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像之自言賢聖燔詩書坑儒士奢媱暴虐務欲廣地南戍五嶺北築長城以備胡越塹山填谷西自臨洮東至大遼東西徑數千里故大人見於臨洮明禍亂之起也後十四年而秦亡
人走入宮室
春秋潛潭巴曰有人入宮之禍極效之驗也 又曰有人走入宮不知其名大水為災國驚羣猾並謀 漢書五行志曰成帝建始三年七月丁未渭上女子陳持弓年九嵗言大水至走入城入未央宮尚方掖門殿門門內諸衛戶者莫見至鈎楯省乃見民驚走上城此下將篡國因女寵有宮室之象也後王氏兄弟父子五侯秉權至莽卒簒天下 又曰成帝綏和二年八月庚申鄭通里男子王褒衣絳衣小冠帶鈎入北司馬殿東門上前殿入非常室觧帷組結佩之曰天帝令我居此署長業等収考問褒故公車大誰卒〈應劭曰在司馬殿門掌讙呵也〉病狂易不自知入宮後王莽簒之象 續漢書雲靈帝光和中雒陽男子以弓箭射闕北吏収考問辭居貧負責無所聊生因買弓箭以射闕近射妖也其後車騎將軍何苗與兄大將軍進部曲相疑對相攻擊戰於闕下苖死敗殺數千人雒陽宮室因火延燒盡 風俗通曰靈帝光和元年南宮中黃門寺有一男子長九尺白衣中黃門吏呵問汝何等人白衣妄入宮曰我梁伯夏天使我為天子吏欲収取忽不見董卓之應也 王陵晉書恵帝紀曰齊王冏為大司馬十二月有白頭老公入司馬府大呼有大兵起不出甲子旬即収都衛考竟殉於內外演晉漢春秋曰齊王冏輔政大安元年有一婦詣大司馬門求寄産吏乃詰之婦曰待我截臍便去言訖不見有位者聞而惡焉至二年而冏被誅
訛言
漢書王莽𫝊曰建國元年長安狂女子碧呼道中髙皇帝大怒趣歸我國不者九月殺汝莽収捕殺之 幽州錄曰吳郡張茂度在益州時忽有人道朝廷誅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遂傳紛紜張推問造言之主問何由言此荅曰實無所承恍惚不知言之耳張鞭之𫝊者遂息後乃騐日月正與符同 沈約宋書曰大明二年民築治廣陵城劉誕出廵行有人聲大罵曰大兵尋至何以辛苦百姓使執之問其本末答曰夷姓名孫家在海陵天公與佛道共議欲燒此間人民道佛苦諌強得至今大禍將至何不立六慎門誕問六慎云何答曰古言禍不過六慎門誕以其言狂悖殺之又五軍士忽狂見鬼驚怖啼哭曰外軍圍城城上張白布㠶執錄二十餘日乃散築城之日雲霧晦暝白虹臨門連蜀城內
童謡
漢書五行志曰言之不從是謂不義時則有詩妖君亢陽而虐臣畏刑而箝口則怨謗之氣發於歌謡故有詩妖 鴻範五行傳曰下既非君上之刑畏嚴刑而不敢正言則先發於歌歌口事也氣逆則惡言至或有恠謡以此占之故曰詩妖古者人君必視人民聴其歌謡以省國政 左傳曰僖公五年晉侯伐虢八月甲午圍上陽問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謡有雲丙之晨龍尾伏辰〈龍尾尾星也日月之㑹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而不見也〉均服振振取虢之旂〈戎事上下同服振振盛貌旂軍之旌旗也〉鶉之賁賁天䇿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鶉鶉火星也賁責鳥星之體也天䇿傅說星時近日星㣲焞焞無光耀也言丙子平旦鶉火中軍事有成功也此已上皆童謡言也童子未有念慮之惑而㑹成嬉𭟼之言似若有憑者其言或中或否博覧之士能懼思之 人兼而志之以為烱戒以為將來之騐有益於世教〉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以星驗之知九月十月之交謂夏之九月十月也交晦朔交㑹〉丙子旦日在尾月在䇿〈是夜日月合朔於尾月行疾故至旦而過在䇿〉鶉火中必是時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 左𫝊曰文成之世童謡曰鸜之鵒之公出辱之鸜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鸜鵒跦跦公在乾侯徴褰與𥜗鸜鵒之巢逺哉搖搖稠父喪勞宋父以驕鸜鵒鸜鵒徃歌來哭至昭公時鸜鵒來巢公攻季氏敗出奔在外野次乾侯八年薨於外歸𦵏魯昭公名稠公子宋立是為定公異苑曰秦世有童謡雲秦始皇奄僵僵開吾戶㩀吾
床飲吾酒唾吾漿食飲以為糧張弓射東牆前至沙丘當滅亡始皇既坑儒焚典乃發孔子墓欲取經傳壙既啓悉如謡者之言又言謡文藏在冡壁始皇甚惡之反問之還沙丘而脩別路見羣小兒輦沙為阜問之雲沙丘也從此得疾而殂 漢書五行志曰元帝時童謡雲井水溢滅竈煙灌玉堂流金門至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戊子北宮中井泉水溢出南流象春秋時有鸜鵒之謡而後有來巢之驗井水隂也竈煙陽也玉堂金門至尊之居象隂盛而滅陽竊有宮室之應也王莽生於元帝初元四年成帝封為三公輔政因以簒位 又曰成帝時童謡曰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其後帝為㣲行出遊常與富平侯張放俱稱富平侯家人過河陽公主作樂見舞者趙飛燕而幸之故曰燕燕尾涎涎羙好貌也張公子謂富平侯也木門倉琅根謂宮門銅鍰〈服䖍曰門銅樞也應劭曰門銅鋪首鐶也蘇林曰鍰音鐶〉言將尊貴也後遂立為皇后弟昭儀賊害後宮皇子卒皆伏辜所謂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者也又曰成帝時童謡曰邪徑敗良田䜛言亂善人桂樹花不實黃爵巢其巔昔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桂樹赤色漢家象花不實無繼嗣也王莽自謂黃象黃爵巢其巔象也 續漢書曰更始時南陽有童謡曰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是時更始在長安世祖為大司馬平定河北更始大臣並見煞是更始之不諧在赤眉也世祖由河北興 又曰世祖建武中蜀童謡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是時公孫述僭號於蜀時人竊言莽稱黃述欲繼之故稱白腹五銖漢家貨明當復也述遂誅滅 又曰順帝之末京都童謡曰直如死道邉曲如鈎反封侯案順帝即世孝質短祚大將軍梁冀貪樹䟽㓜李固以為清河雅性聰明敦詩悅禮加以屬親立長則順置善則固而冀私白太后䇿免固因徴蠡吾侯遂即至尊固由是結怨幽斃於獄暴屍道路而太尉胡廣封安樂鄉侯司徒趙戒廚亭侯司空袁陽安國亭侯又曰桓帝之時京都童謡曰城上烏尾畢逋父為吏子為徒一徒死百乘車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石上慊慊舂黃梁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案此謡皆謂為政貪也城上烏尾畢逋者處髙利獨食不與下共謂人主多聚歛也父為吏子為徒者言蠻夷將叛逆父既為軍吏其子又為卒徒徃擊之也一徒死百乗車者言前一人徃討廣既死矣後又遣百乗車徃也車班班入河間者言桓帝將崩鑾輿班班入河間迎靈帝也河間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者言靈帝既立其母永樂太后好聚金錢以為堂室也石上慊慊舂黃梁者永樂雖積金錢猶慊慊常若不足使人舂黃梁而食之也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者永樂教
靈帝使賣官受錢所祿非其人天下忠篤之士怨望欲擊懸鼓以求見丞卿主鼔者亦復謟順怒而止我也 又曰獻帝踐祚之初京都童謡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案千里草為董十日卜為卓青青暴強之貎不得生者亦旋破亡也 魏畧曰令狐愚字公冶太原人為兗州刺史愚見吳未平而齊王芳年少又聞楚王有智勇初東郡有謡雲白馬出河妖馬夜過官収靷嗚呼衆馬皆應明日見跡大如斛行數里還入河中又有謡言白馬素羈西南馳其誰乗者朱虎騎愚既聞此謡又聞大司馬楚王小字朱虎故遂與其舅王陵隂謀立楚王愚病死後發覺刀割愚棺而戮屍焉 吳志曰初興年中吳中童謡曰黃金車斑斕昌門出天子昌門吳西郭門也夫差所作也其後孫氏興焉異苑曰義熈中童謡雲長作掃箒樞作杷掃除洛中迎瑯琊及十一年晉大軍至洛修復園陵時封琅邪王也 中興徴祥説曰大和中童謡曰青青御路楊白馬紫縷韁汝非皇太子那得甘露漿又曰鳯凰生一雛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馬駒何悟成龍子是時海西公寵愛殿中常侍相龍等因共為亂生子男三人海西以為己子將欲立之既而被廢以馬韁殺三子三子死之明日南方獻甘露焉
中興徴祥説曰隆和中謡曰昇平不滿斗隆和那得乆哀皇聞而惡之改為興寜又謡曰雖復改興寜只自無聊生尋哀帝中藥不識萬㡬 異苑曰石勒末年謡曰一杯水食者㫖石勒死人不知不信我語視鹽池三月忽變而生埿七月而勒死池還如先 又曰符堅域中謡曰河水濁復清符詔死新城 又謡曰肩不過項及其南侵其相王猛諫曰童謡有雲肩不過項此不宜逺行之徴也不從果敗於夀春之項城
人生角及自出地
京房曰權臣専政厥妖人生角 漢書五行志曰景帝二年九月膠東人年七十餘生角角有毛角兵象老人吳王象也年七十七國象也時膠西濟南臨淄膠東四王謀反連楚趙凡七國 華陽國志雲李勢未亡之前涪陵有民頭生角長三寸凡三截之 京房易傳曰人自地出君有憂民散流國亡地
男化為女
春秋潛潭巴曰小人聚天子弱則丈夫化為女子 京房曰丈夫化為婦人茲謂柔勝強隂勝陽邦必亡又曰男化為女有異姓來其國 蜀王本紀曰武都丈夫化為女子顔色羙好蓋山精也蜀王取為後後死蜀王於武都擔土於成都葬之故地號曰武擔以石鏡一表其墓漢書五行志曰哀帝建平三年豫章有男子化為女
子嫁為人婦生子長安陳鳯言陽變為隂將無繼嗣自相生之象生一子將復一世絶也
女化為男
春秋潛潭巴曰賢人去位天子獨居則女化為丈夫京房曰女子化為男子茲謂隂昌賤人為政其邦必亡又曰君將絶嗣則君妻化為男 紀年曰晉定公二
十五年西山女子化為丈夫與之妻能生子其年鄭一女生四十人二十人死 史記曰魏襄王三年魏有女子化丈夫 續漢書五行志曰獻帝建安七年越巂有女子化為男子時周羣上言哀帝時亦有此將有代易之事至二十五年帝封山陽公
人生而能言
京房易𫝊曰言之不知則人生而能言天使代其言也 又曰人生而能言言善則善言惡則惡此國之徴 地鏡曰多有讒賊人生而言
人生而能行
京房曰人生而行其國大昌其君有憂 又曰自受其殃黔首散亡 地鏡曰王事急民欲流亡國有兵則人生而能行
人相食
續漢書五行志曰靈帝建寜三年河內婦食夫河南夫食婦 異苑曰後漢桓帝元嘉元年任城民婦生兒即自取食之又謂姑曰天使如此我亦行死屍僵者門閭安欹者失半覆則盡滅言畢而匍匐復産一兒而兩頭五人楊難自王仇池分國之應也
人生子異形
天鏡曰婦女一時生三男不出三年外國來生三女國有隂私 春秋潛潭巴曰人生五首猾大起 京房曰人生子首在背天下易鄉 天鏡曰人生兩首不出三年上帝命王征四方布令天下 又曰人生四頭兩目世主大哀人生多頭君王有咎民顛沛流亡 地鏡曰天下憂主凶民流亡則人生有四目 天鏡曰人生三目橫兵並起為害 京房曰人生子有一目其國不寜春秋演孔圖曰崇高將亡隂不承陽怨望生則十口
之人出 京房曰人生有二口以上國主見驚以兵天鏡曰人生兩口五榖不登百姓喪亡 京房曰人生子舌長天下有兵 人生子有一耳是謂不聰 人生有三耳以上是謂多方其國無王 又曰是謂多聰國事無定 人生子有一手是謂不夀其國有咎 人生有三臂有反臣 人生有三手以上臣謀主 人生三足是謂非常天下有兵 天鏡曰人生多足是謂大役其國東西移走 人生有三足不出二年國有兵喪京房曰人生子有一足是謂不行國主亡 人生子有三十指民流亡 人生子有二鼻有民謀其主 人生有二背臣反主亡 天鏡曰人生両身世主被殃民人散亡 人生両腹不出三年嵗大熟民食足 京房曰人生子有三腹其國分 人生有二腹是謂惡祥國主以仇亡 人生子目在首上及後天子亡 天鏡曰人生目著腹五榖豊橫兵起 京房曰人生子目在項背天子不安 人生子目在臂及手天下有大事 人主子目在腋下天下不相見 人生子目在隂天子亡位人生子目在踵及足是謂下視天下大兵 人生子
口在首上及在後國主亡 天鏡曰人生子兩口在背國無兵人民行五榖昌 京房曰人生子口在肢臣主亡 人生子口在腹旁天下有兵一曰為天徳五榖豊熟 人生子口在節天下民大飢流亡 人生子鼻在背及項天下不寜 人生子鼻在首前太子有殃 人生子鼻在腹天下大荒 人生子鼻在四肢節天子亡人生子鼻在隂是謂不恆天子降 人生子耳在首
上及前後天下有兵民流亡國君喪 人生子耳在腹天下兵 人生子耳在背及肩項天下有憂 人生子耳在四肢及手足有反主者 人生子腹在背天下飢人生子腹在手上前後天下民飢兵作 人生子腹
在四肢足天下有大兵又曰天子易 人生子四肢在背天下亂於兵 人生子隂在首天下大亂在背天子無後 人生子隂在腹天下有大事 京房易侯曰人生子足小此謂下約不出三年邦消亡 漢書五行志曰平帝元始六年六月長安女子生兒兩頭異頸面相向四臂共胷凥上有目長二寸所若六畜首目在下茲謂亡上政將變更凡妖之作以譴失正各象其類二首下不一也手多所任邪也足少下不勝任也 風俗通曰靈帝光和二年洛陽上西門外女子生兒両頭異肩四臂共胷俱前向以為不祥隨地棄去朝廷變亂上下無別二頭之象也 春秋運斗樞曰人主不省山川之祠州土之位不應天府斬伐無度懐山絶渠則人生大頭 天鏡曰人生子頭如囊者主有咎凶 又曰人生頭大不出三年將有大師來伐其國 又曰人生無頭世主方凶京房曰人生子無目其國主暴死 人生子無口其國主見賊 又曰多疾 春秋運斗樞曰上𡚁下塞則人無唇 京房曰人生子無唇是謂不祥國主死亡 人生子無耳天子不聰 天鏡曰人生而無口鼻耳世主凶其國年熟 人生子無鼻其國主疾病 人生子無足嵗大飢 人生子無手主有客兵至 人生子無手掌世主大憂疾病 人生無足世有喪徴也 人生無足不出三年其國空 京房曰人生子無指天子有更令 人生子無腹其國年大熟 人生子無四肢其國主君臣有反者 人生子無隂其國主無後 人生子無凥國主以仇亡 天鏡曰人生子無頭不出三年有大師來伐其國 人生子無骨其國主昌 魏志公孫述時襄平北市有人生肉長圍各數尺有頭目口喙無手足而動搖此赤眚也占曰有形不成有體無聲其滅亡必也
人生六畜
京房曰人生六畜是謂更有王天下易主 人生馬百姓勞苦 人生彘犬人君失道 人生彘貴人牽義民不義 人生六畜形人面者天子不聰 人生六畜口在手之上及腹天下有大兵 人生六畜口在腹背胷天下有反者 人生子人形六畜靣更天子 人生六畜口在隂天下有惡天子 人生六畜耳在手上天下有憂又雲有反者 人生六畜耳在四肢天下有兵一曰天下大荒 人生六畜耳在腹及胷天下有反臣人生六畜耳在隂羣臣常謀天下 人生六畜四肢在腹及首天下大亂 人生六畜有三首以上天下樂昌人生六畜有兩身天下有重兵 人生六畜有三目
以上天下有亂臣 人生六畜有一目國令不行 人生六畜有兩口以上天下有兵 人生六畜有三耳以上天下有大事 人生六畜有一耳國主不聰 人生六畜有両鼻以上有謀反者 人生六畜有一足天下無主 人生六畜有二足天下有大憂 人生六畜隂在首上天子失位 人生六畜有二隂以上國主多子人生六畜有四肢無節天下有不善者 人生六畜有二尾以上國有大事 人生六畜有毛無羽天子失位人生六畜有羽無毛天子無朝之者 人生六畜身
半有毛半無毛國有大事 人生六畜無靣天下兵作人生六畜無首天下無主天子失位 人生六畜無
目社稷亡 人生六畜無口天下大飢重有大兵 人生六畜無鼻天下有災 人生六畜無耳天子無令臣人生六畜無腹天下大飢重以大兵 人生六畜無
四肢天子無忠臣 人生六畜無隂天子無後 人生六畜無骨觔天下昌 人生六畜無尾是謂無後近臣反殺主 人生六畜無毛天下貧民飢 地鏡曰兵起則人生牛馬
人生野獸飛鳥
天鏡曰人生野獸國君兄弟分別不出一年夷狄內侵京房曰人生野獸天下不通 人生野獸有他變形
天下大兵凶亡 京房易侯曰人生飛鳥茲謂不祥司馬將兵上卿亡 人生子形如飛鳥靣者非常兵行人生子人靣飛鳥形者大水行兵戰 人生飛鳥有人形體者天下分 天鏡曰人生飛鳥君憂小民散流
人生五榖草木雜物
京房曰人生子盡為五榖國民昌 人生子盡為草木國主死 人生子盡為石兵強 人生他物非人所見聞者皆為天下有兵
人生龍蛇蟲魚
地鏡曰國君見伐則人生龍 京房曰人生龍有異姓來相其國君將亡 人生子人靣而龍蛇形者天下有兵 紀年曰令王四年碧陽君之諸御産二龍 人生子人形而龍蛇靣者天下飢其兵合 人生蛇蜂蠆天下有並民 人生虵蜥蜴國破有喪君走 人生子魚為首者有大水
人死而更生
天鏡曰人死復生國有大病五榖死兵起 京房曰子不三年改父之道則為私厥妖人死更生左傳曰晉殺秦諜於絳七日復生 續漢書五行志曰獻帝初平中長沙人姓桓死棺斂月餘其母聞棺中有聲發之遂生至隂為陽下人為上其後曹公由匹庶起也 又曰獻帝建安四年武陵宛縣女子李娥年六十餘死於城外已四十年行人聞塚中有聲發出遂活 京房易傳曰死人復行五榖不登兵革大起
女生赤毛
京房易傳曰人君尊卑無別則女生赤毛
神瑞
西王母
帝王世紀曰舜時羣瑞畢臻昆崙之北玉山之神人身虎首豹尾蓬頭戴勝執几杖皓然白石城金室而居南有青鳥常為取食名曰西王母慕舜之徳來獻白環及貢益地圖 瑞應圖曰王者承先王法度無遺失則來黃帝時西王母使使乗白鹿來獻白環 大戴禮曰舜以天徳嗣堯布㤙散徳日月出入莫不率俾西王母來獻玉琯〈異苑雲零陵文學奚景於舜廟下得玉琯一即舜西王母所獻玉琯也漢律歴志注云西王母獻舜白玉管以玉為管也〉
四海神
金匱曰武王伐紂都洛邑隂寒雨雪一十餘日深丈餘甲子朔旦有五丈夫乗馬車從両騎至王門外欲謁武王武王將出見之太公曰不可雪深丈餘五丈夫車騎無跡恐是聖人太公乃持一器粥出門而進五車兩騎曰王方未出天寒故進熱粥以禦寒而不知長㓜從何來兩騎曰先進南海君次進東海君次北海君次西海君次河伯雨師風伯粥既畢使者告太公太公謂武王曰此四海之神王可見之南海神曰祝融東海神曰勾芒北海神曰𤣥㝠西海神曰蓐収河伯名為憑雨師名詠風伯名飛亷請以名前五神皆驚相視而歎祝融等皆拜焉武王曰天隂逺來何以教之四海曰天代立周謹來受命請勅風伯等各奉其職 墨子曰鄭繆公晝處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純面狀正方繆公乃懼神曰無奔帝享汝明徳使錫夀十年使君昌公問神名神曰勾芒 國語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融祝融也崇髙山也夏居陽城髙山所近也〉
登山神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溪十里援弓將射未敢發見人長尺而人物具冠右袪衣走馬前疾管仲曰臣聞登山之神有俞兒者長尺人物具焉伯王之君興則見且走馬前導也右祛示從右渉至溪如所言公拜馬前曰仲父之聖若此對曰夷吾聞聖人先知無形非有形而後知臣非聖人臣承教者也
神女
瑞應圖曰羙女者蓋神女也君徳被逺則至周穆王時持酒來酌之
神怪
神吟嘯
淮南子曰夏桀亂四時之政黃神吟嘯鬼神失其常
神降莘
左傳荘公三十二年有神降於莘〈有神聲以接人莘虢地〉恵王問內史過曰是何故對曰周之將興明神降之鑒其徳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對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享祭也若以甲乙日至祭先脾玉用蒼服尚青以此而祭也〉王從之內史過徃聞虢請命〈聞虢請於神求賜土田之命〉反曰虢必亡矣虐而聴於神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應宗區史嚚享焉神賜之土田〈祝大祝也宗宗人也史大史也應區嚚人名也〉史嚚曰虢其亡乎吾聞之國將興聴於民〈政順民心〉將亡聴於神〈求福於神〉神聰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唯徳是與〉虢多涼徳其何土之能得〈涼薄也謂二年晉滅虢也〉
回祿神蓐収神
國語曰夏之亡也回祿信於聆隧〈回祿火神再宿為信聆隧地名也〉又曰虢公夢在廟〈虢公王季之子文王之弟虢虢公醜也廟室廟也〉有神人靣白毛虎爪執鉞於西阿〈西榮也〉公懼而走神曰無走帝命曰使晉襲於爾門〈帝天也襲入也〉公拜稽首覺召使嚚占之對曰如君之言則蓐収也天之刑神〈刑殺神也〉天事官成〈官成禍福各以官象成也〉公使囚之且使國人賀夢〈欲轉吉故使賀也〉舟之僑〈大夫也〉告其諸族曰衆謂虢不久吾乃今知之〈以其賀夢〉其適晉六年虢亡
神致璧
史記秦始皇三十六年秋使者從闗東夜過華隂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鎬池君〈服䖍曰水神也張晏曰武王居鎬鎬池君則武王也武王伐啇故神雲始皇荒滛若紂矣今亦可伐也孟康曰長安西南有鎬池也〉言曰今年祖龍死〈蘇林曰祖始也龍人君之象謂始皇也〉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黙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嵗事也退言曰祖龍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度江所沉璧也三十七年始皇崩於沙丘
神降不見形
吳志孫權傳曰太元元年五月臨海羅陽縣有神自稱王表周旋民間語言飲食與人無異然不見形又有一婢名紡績是月遣中書郎李崇賫輔國將軍羅陽王印綬迎王表李崇既至與崇及所在郡守令長談論崇等無以易所過山川遣婢與其神相聞秋七月崇與表至權於蒼龍門外為立第舍表説水旱小事徃徃有騐十一月權祭郊還寢疾二年二月表亡至四月權薨
池神見
幽明録曰晉武帝於殿上𥦗下清曙忽見一人著白幃黃絹單衣舉身沾濕自稱是華林園中池水神名曰淋泠君也若善見待有福祐時帝飲已醉取常佩刀空擲之刀空過無礙神忽曰不以徃事垂接當令知所過居少時而暴崩
鬼恠
鬼見
天鏡曰鬼見官府及私宅內失土地之象 國語曰周之衰也杜伯射王於鄗〈注云常昭曰鄗鄗京也杜國伯爵陶唐氏之後也〉春秋曰宣王殺杜伯而不辜後三年宣王㑹諸侯田於囿日中杜伯起於道右朱衣冠操朱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也 左傳曰荘公八年十二月齊侯游於姑棼遂田於貝丘〈姑棼貝丘皆齊地田獵也〉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見大豕而從者見彭生皆妖鬼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於車傷足喪屨 漢書五行志曰髙後八年三月自灞工還枳道見物如蒼狗撠髙後腋怒見趙王如意為祟遂病腋傷而崩先是後殺如意
鬼擲人屋
天鏡曰鬼擲人屋扣門戶如賊盜刼人不出一年民人疾病
鬼呼
墨子曰夏桀之時鬼呼於國 天鏡曰鬼呼大人當之是謂䘮亡不出一年天下爭地一曰哭祖民分散 述異記曰呂光永康二年有鬼叫於都衛曰兄弟相滅百姓斃両口絶祀吏尋聲視之則靡所見是年光死嬌子紹立五日紹庶兄纂簒紹自立明年纂弟車騎大將軍常山公征伐屢有戰功疑纂不已帥衆攻纂所殺無窮常酗遊走無度明年因醉為從弟超所殺超推兄隆為主姚興因舋遣叔父征西將軍隴西公碩徳伐之隆師徒撓敗乃稱蕃於姚氏三年遂為姚氏所滅
鬼吟哭
墨子曰夏桀之時鬼叫於國商紂之亡有鬼宵吟 董仲舒五行逆順曰人君簡宗廟不禱祝咎及於外則鬼夜哭 京房曰國虛空人君有尸祿則鬼夜哭 晉陽秋曰符堅未敗常安市鬼夜哭一月乃止 京房曰鬼夜哭國將亡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四
唐 瞿曇悉達 撰
器服休咎城邑宮殿怪異占
器用休徴
琅玕 白玉 白玉赤文
孝經援神契曰神靈孳液百寳為用則琅玕景〈宋均曰事神明得理則琅玉有光景也〉 禮稽命徴曰王者得理制則澤谷之中有白玉出 禮稽命徵曰王者制禮作樂改損祭器得鬼神之助則有白玉赤文像其威儀之狀
玉英 玉𣂈 玉典
瑞應圗曰王者五常並循則玉英見又雲王者服飾不侈則出又自正飾服不踰祭服乃出 孝經援神契曰玉英石華王者尊卑不失其服則見又曰神靈孳液則有玉英〈宋均曰玉有英華也〉瑞應圗曰玉𣂈者師曠時來至雜紫綬 又雲王者慈仁則玉典見
玉璜
尚書大傳曰周文至磻溪見呂尚釣魚文王拜尚雲望釣得玉璜剜曰姬受命佐撿徳合於令昌來提〈鄭𤣥雲釣得魚魚中得玉璜也佐撿猶助提者取也半璧曰璜〉 瑞應圖曰王者循五常則出
玉璧 玉瓮
瑞應圖曰王者賢良羙徳則白玉出 中興徴祥說曰王者不隠其過則玉璧見愍帝建武元年江寧民虞廸墾地得白玉麒麟璽一枚文曰長夀萬年安帝義熈十二年左衛兵陳陽於淮水中得玉璽一枚 瑞應圖曰玉瓮者聖人應也不汲自盈王者飲食不流離下賤則出
𤣥珪
尚書璇璣鈐曰𤣥珪則出刻曰延喜〈禹功既成天佩以𤣥珪也〉 瑞應圖曰王者懃苦以憂天下厚人薄己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則𤣥珪出禹時天以賜禹又雲四海㑹同則𤣥珪出
金車 金勝 銀瓮
瑞應圖雲王孝至孝仁徳廣施則金車出舜時見於帝廷 孝經援神契曰金勝者象人所鏤勝而金色四夷來即出 瑞應圖曰世無盜賊凶人則金勝出又曰浸潤不行姦盜靜謐綈繡不用則見 晉中興徴祥説曰金勝者仁寳也不斵自成光若水月四夷賓服則出穆帝永和元年陽榖民得金勝一枚長五寸狀如織勝後桓溫平蜀路此四方來服之應也 瑞應圖曰王者宴不及醉則銀瓮出
明珠 明月珠 珠英 珠鏡 地珠
禮記威儀曰君乗金而王其政象平則海出明珠 援神契曰王者徳至淵泉則海出明珠〈珠可照闇也〉 瑞應圖曰明月珠者介鱗之物魚鹽之稅通乎什一則海出明珠以給王者 禮記威儀曰君乗土而王其政太平逺方神獻其珠英〈有神聖故以其地所生來獻舜時西王母獻益地圗玉琯者是也〉 援神契曰神靈孳液百寳為用則珠鏡見〈事神明得理則大珠有光耀可為鏡〉 瑞應圖曰王者以才為寳則地珠出
大貝 琉璃碧
禮記威儀曰君乗金而王其政蕩平則海出大貝 援神契曰徳至淵泉則江出大貝 運斗樞雲先徳則江吐大貝 瑞應圖雲王者不貪財寳則海出大貝大可盈車又曰王者不匱則出 援神契雲王者行政神明得理則琉璃碧見 瑞應圖曰王者不多取妻妾則碧琉璃見
蘇胡鈎 珊瑚鈎
援神契曰王者要誓信則蘇胡鈎出 瑞應圖曰王者棄玩好之物則蘇胡成其鈎而出 瑞應圖曰王者敬信則珊瑚鈎見
神鼎
瑞應圖曰神鼎者質文之精也知凶知吉知存知亡能重能輕能不炊而沸不汲而滿中五味黃帝作三鼎象三辰大禹治水収天下羙銅以為九鼎象九州也王者興則出衰則去 說苑曰漢孝武帝時汾隂得寳鼎而獻甘泉宮羣臣上夀賀皆曰得周鼎侍中吾㐀夀王曰周徳始於后稷長於公劉大於太王成於武王顯於周公徳澤上暢於天下漏於泉上天報應鼎為周出今漢自髙祖以繼周昭徳顯行六合和同至陛下而愈盛天照有徳而寳鼎自至所以遺漢此漢鼎非周鼎也上曰善羣臣皆稱萬嵗賜夀王黃金十斤 晉中興徴祥説雲王徳盛則神鼎見神鼎者仁器也不炊而沸不汲而滿煙熅之氣自然而生世亂則藏於深山文明則應運而至故禹鑄寳鼎以擬之成帝咸康八年陽榖民劉珪夜見光取得鼎一枚外圍四寸此文明之應也
丹甑 瓶瓮
援神契曰丹甑者不炊而自熱五榖豊穰則見 瑞應圖雲王者棄淫汚之物則丹甑出又曰化行年豐即出瑞應圖雲瓶瓮不汲自滿王者清亷則出又曰接於
末賤則出
白裘
瑞應圖曰王者以身率先人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則獻白裘禹時渠搜民乗白馬來獻〈禹貢渠搜山名西夷衣皮見禹功成皆來服也〉又雲王者政本五行教民種植以事其先則獻白裘又雲王者徳茂不恥惡衣則四夷來獻白裘 黃帝時南夷乗白鹿來獻白裘
器服咎徴
鍾自移 鍾自鳴 鍾不鳴
天鏡曰鍾自鳴移處君不安不出年 春秋潛潭巴曰天子鍾自鳴下土動兵 兵書曰鍾無音士卒怒欲攻戰
鼓自鳴 鼓不鳴
潛潭巴曰庫兵動鼓自鳴 天鏡曰鼓忽夜鳴有敵人來 兵書曰金鼓無故自鳴軍中當罷且有功名 兵書曰金鼓無故忽無音響者邑且降 漢書五行志雲李陵擊匃奴夜擊鼓起士不鳴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何耶軍中是有女子乎搜軍中得卒妻皆斬之角自鳴 角不鳴 巾箱中有鼔角聲
天鏡曰國君角自鳴有伐者 天鏡曰角吹而不鳴不宜征伐 異苑曰晉孝武大元末每聞巾箱中有鼓吹鼙角之聲又曰䕶軍府軍鎧甲錚錚有聲遭王敦之變
刀劍自㧞自鳴
京房曰君刀劍無故自拔與其室相去君且殺 地鏡曰刀劍無故自拔出及光有聲者憂兵傷若有血汗京房雲君刀劍無故自鳴他人無聞者而君獨聞之妻妾且殺其君 兵書曰將軍劍無故自鳴他人不聞己獨聞之此名婦為人殺之象
忘豹尾
晉中興書曰海西公初即位㤀設豹尾聖人所以豹變也而海西豹變之日非所㤀之時天戒若曰㤀其豹尾亦不能終也
車奔 鼎淪 鼎震
天鏡曰國君車奔不出三年有喪事 墨子曰桀無道九鼎淪 洪範五行𫝊曰周烈王二十三年鼎震金失也金震木動之也鼎者宗廟之器鼎震木沴金失之象
冶鐡飛
漢書五行志曰武帝征和二年春涿郡鐡官銷鐡皆飛去其三月涿郡太守劉屈氂為丞相後月巫蠱事忽興帝女陽石公主與太僕公孫敬聲下獄死掘蠱太子宮太子與母皇后議恐不能自明乃殺江充舉兵與丞相屈氂戰死者數萬人太子敗走至湖自殺明年屈㲠復坐祝詛腰斬妻梟首 成帝河平二年正月沛郡鐡官鑄鐡不下隆如雷聲又如鼓音工十三人驚走竟還視地地陷數尺鑪分十二鑪中銷鐵散如流星時王鳯為大司馬大將軍秉政丞相王商與鳯有隙鳯譖之免官自殺
竈釡鳴
地鏡曰宮中竈及釡甑鳴響者不出一年有大喪 郭璞洞林曰卷令施安上家釡九鳴旬月之中尋有九喪
臼中水出
京房易𫝊妖占曰臼水出大臣咎 地鏡曰水忽出臼中臣為咎且將大水 帝王世紀曰初力牧之後曰摯其母曰始朶居伊水之濵夢神告己曰臼出水而逺走無顧及明視臼中有水即告隣而走東十里乃顧其地盡為水矣 伏𠉀古今注曰成帝建始二年太原祁安縣民石臼中水出如流狀稍益至滿臼民夜謡曰水大出走上城後三年女子陳持弓聞謡言大水至走入掖門至省中官吏大驚上城
秤斗改小 飲食自亡
天鏡曰人君改小秤衡斗桶是謂裂徳五榖不入倉民流亡大饑 京房𫝊曰君飲食無故自亡君且失位凶
床自動 床自亡 帳幕自動
京房𫝊曰君床無故自動君且移居 兵書曰將軍坐床無故自動臣下欲殺之 又曰君床無故自亡去君且去 兵書曰將軍帳幕無故自動人散走各歸其鄉
羽扇
晉中興書曰舊為羽扇柄者剜木以象骨用十毛取全數也中興初王敦始改用長柄使下出可提減其羽用八識者以為柄使可執用是敦執國柄之象也毛減用八者是羽翮損少之應也
幓頭
晉中興徴祥說曰太元中人不復着幓頭亦服妖也象人君獨立無親戚也 天鏡曰人君及民無故違國制服上古之服是謂悖徳君臣有反政 又曰好作大衣下臣悅又曰無故小其衣服不出三年邉有急兵若外國來降服後大凶 又曰好小衣臣自用 又曰人君好為短小之衣兵革不出六年邉城有相犯君弱臣強 又曰好着黃者太平好着白兵好着青年中熟 京氏雲民人皆好素服者民多喪期三年衆人好學諸侯之服而髙其衣服不出五年失民
假髻
左𫝊曰鄭子臧好聚鷸冠〈張晏曰鷸鳥赤足黃文以其毛飾冠韋昭曰鷸禽翠鳥也〉鄭文公惡之使賊殺之劉向以為近服妖者也一曰非獨為子臧之身亦文公戒也初文公不禮晉文又犯周天子命而伐滑不尊敬上其後晉文伐鄭幾亡國
冠墜
漢書五行志曰昭帝時昌邑王賀遣中大夫之長安多治仄注冠〈應劭曰今法冠是也李竒曰一雲髙山冠本齊冠也謁者服之也〉賜大臣後又以冠奴劉向以為近服妖也時王賀狂悖聞天子不豫弋獵馳騁如故與騶奴宰人遊居娛戲驕慢不敬冠者尊服奴者賤人賀無故好作非常之冠暴尊象也以冠奴者當自至尊墜至賤也
冠衣改變
續漢書曰靈帝光和四年作列肆於宮綵女為商販更盜竊帝著尚服飲食宴觀以為樂又於西園與狗著進賢冠帶綬又駕四驢車帝躬自操轡馳騁此服妖也後天下亂 搜神記曰晉中興著幘者以帶縛項下逼上上無地也 續漢書五行志曰獻帝建安中男子之衣好為長身而下甚短女子好為長裙而上甚短時益州從事黃嗣以為服妖是陽無下而隂無上天下未欲平也後遂大亂 搜神記曰吳景帝以後衣服之製長上短下又積領五六而裳居一二故歸命放情於上百姓惻於下之象也 晉興後服上儉下豐又為長裳以張之蓋上衰弱下放縱也
衣服汗血 衣服自亡 衣服有光
衣自出匣
兵書曰將軍衣無故自汗血臣下欲殺之 京房曰君朝服無故自亡君有事臣大凶 兵書曰衣無故自亡將且死人家亦然 異苑曰晉恵帝羊皇后將入宮衣中忽有光若火後藩王搆兵四廢四立及洛陽失御復為劉曜所嬪 漢書曰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乙未義陵寢衣在匣中忽出在床上 又曰王莽𫝊社陵便殿乗輿宮府衣在藏中忽自倒去外堂上良久委地莽惡之
綬帶有光 履改變
天鏡曰印綬有光者免官帯有光賀事 搜神記曰昔初作履者婦人員頭男子方頭員者順之義蓋作者之意所以別男女也履者所履踐而行者也太康初婦人皆方頭履言去其從與男女無別
履自着足 履自亡
京氏曰君履無故自着於君足有逺行 京氏曰君履無故自亡君且不復逺行 天鏡曰人君履無故夜亡其處近臣為踐
敗屩自聚
搜神記曰元康之末以至於太安之間江淮之域有敗屩自聚於道多者至四五十量余嘗視之時人散而去之明日悉復或見狸銜而聚之說者曰屩人之賤服處於下當勞辱下民之象敗者疲斃之象道者地理四方所以交通王命所由敗屩聚道民罷病將搆聚為亂後張昌逆亂
城邑宮殿怪
邑壅成山 邑沒為池
地鏡曰邑無故壅成山是謂陽反為隂君為婦人所謀不出一年兵起 又曰邑沒為池是謂侵陽人主徴發無道不出一年兵馬興
門崩壊
京氏曰上下咸悖厥妖城門壊 天鏡曰君門傾君不安上 洪範五行傳曰秦世都門無故崩都門者秦東郭門通山東者也亦崩者象趙髙殺二世時外降政內敗一曰西郭莫崩而東獨然又先崩者象山東兵至滅壊出二世不踰楚漢之兵皆自都門而入此皆內不平外不敬之所致 漢書五行志曰景帝三年十二月吳二城門傾大船自覆劉向以為近金沴木木動也先是吳王濞以太子死於漢稱疾不朝隂與楚王戊謀為逆亂城猶國也其一門名曰楚門一門名曰魚門吳地以船為家以魚為食天戒若曰與楚所謀傾國覆家吳地以王不寤正月與楚俱舉兵身死國亡 又曰宣帝時大司馬霍禹所居第門自壊時禹內不順外不敬見戒不改卒受滅亡之誅 又曰哀帝時大司馬董賢第門自壊時賢以私愛居大位賞賜無度驕慢不敬大失臣道見戒不改後賢夫妻自殺家徙合浦 續漢書曰桓帝廷熹五年太學門無故自壊裴楷以為太學者教化所居其門自壊文徳將衰教化廢也是後天下遂至大亂 魏志曰黃初二年春文帝幸許昌城南門無故自崩帝心惡之遂不入還洛陽五月帝崩 晉中興徵祥説曰元興二年大𦨵門層屋自壊𦨵門者蓋古之鷄門都城之門也王者所由出入是孝安靜黙警蹕之響未嘗至於鷄門而桓𤣥之簒乗間也
門闗折 門鑰自亡
地鏡曰城門闗無故自折將有賊至為人所開邑敗京氏曰君門戸自亡其君且殺 漢書五行志曰成帝元延元年長安章城門牡自亡函谷闗決門牡自亡〈晉灼曰牡出籥也孟康曰決門聚落門也〉 谷永對曰章城通路寢之路函谷闗阻山東之險城門闗守國之固固將去焉故牡飛
門自開閉
天鏡曰晝夜門自開閉方有大兵至大憂 京房𫝊曰君門戸無故自闔臣殺其君 又曰國門無故夜自開且有晝閉之憂 天鏡曰殿閣門夜自開其下方有大兵 地鏡曰人家門戸無故自開自閉有力兵事 京房𫝊曰城門無故不可開邑有憂 又曰君門無故不可開者君凶人家亦然 地鏡曰凡門無故不可開是謂戒過不出三年必有兵從近城郭起 洪範五行傳曰燕王明光宮臥內三戸閉不可開王使二十餘人疏戸終不開久甚王意以為內有人使奴踞屋視內中無人小臣者趙聖推戸戸開視其戸不開夫戸以出入屋室者也無故不開且不居也
屋室自壊
干寳晉紀曰武帝大熈元年太廟梁折四月世祖崩晉中興徴祥說曰大興二年吳郡米廡無故壞米廡貨糴之屋無故自壊天戒若曰五榖踴貴無所糴買不復須屋是歳人大饑餓死者十二三萬 又雲王敦在武昌架屋五間已搆五木一宿梁墜地栿在柱上甚危無幾作亂敦滅
殿名妖異
晉中興徴祥説曰烈宗起清暑殿識者非之清暑楚聲今起殿以楚之聲為號非吉祥後桓楚篡 續陽秋曰桓𤣥在姑熟起齋畫為龍名曰盤龍齋及敗劉毅居之毅小字盤龍
城郭宮闕有聲崩側
天鏡曰城郭宮闕廷棟梁頭鳴不出二年二月國亡削地 京氏曰邑城門無故夜鳴邑有大喪人家亦然地鏡曰邑城門忽夜鳴者將有兵喪 王莽傳曰天鳳二年朱鳥門鳴晝夜不絶也〈雲 雲〉 王隠晉書曰城有聲若牛出許昌城此應主為愍懐太子 潛潭巴曰宮柱自鳴下土諸侯號有聲 天鏡曰宮殿廷門自鳴動搖有聲音不出三年有流血交兵從近臣親戚起 京房傳曰邑君屋無故自動動而大聲者邑且虛 天鏡曰君府門閣自鳴強兵方至 京氏曰君室中無故有人聲且有大姦 又曰君室殿無故有哭聲國家大凶又曰賤人將貴則城復於隍
社鳴及自移
潛潭巴曰里社鳴此里有聖人其呴百姓歸之天子走〈鳴則教令行善湯放桀也呴鳴之怒〉 京房曰社鳴實邑虛虛邑實 又曰里社鳴聖人出 又曰社樹自移君有大行有凶移來國昌
市驚及出泉
天鏡曰民人市驚大兵至失政之象也 京房曰市人無故自驚者春驚期一年夏驚期二年秋驚期三年冬驚期四年案掘鏡曰叛兵起失政之象也 又曰天不雨糴肆自出泉百姓亂 又曰糴肆無故自出泉民人相食君肆無故自出泉將軍與相為亂一曰國內亂期三年
城廟宮殿濡濕
京房曰天不雨廟自濡者其國大饑人主當之 天鏡曰人君宮殿門牆潤濡不出一年獄失囚 又曰宮殿及垣墻無故汁出如水濯之狀不出八十日亡國 述異記曰宋臨王子項在荊州永光元年所住庭栢折棟裂並自濡濕汁滴地明年被誅 京房曰天不雨而城自濡者其國大潰亂相當之
宮殿自動
天鏡曰人君宮闕宮廷門戸無故自動不出期年有流民且交兵 京房曰君宮室無故自動者且為兵墟
宮殿臰 宮室柱生芝
天鏡曰宮殿中及宮府間聞腐臰不出一年有暴喪若婦人暴死 又曰宮殿聞血腥腐臰是謂不出一年有大水流血 又曰宮殿中聞燋臰是謂移妖不出一年以火為災 又曰宮殿聞臰是謂陽動不出一年宗廟社稷移徙 握鏡曰宮室屋木無故生芝者白為喪赤為血及火青為獄黒為賊黃為吉
宮殿生㸃 宮殿瓦自墮 宮殿柱自鳴
地鏡曰宮室中壁無故生㸃者白為喪赤為血及火青為獄𤣥為虛耗亡遺黃為吉 潛潭巴曰宮瓦自墮諸侯強凌主身不祥 又曰宮室柱自鳴下土諸侯號有聲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四
<子部,術數類,占候之屬,唐開元占經>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五
唐 瞿曇悉達 撰
鳥休徴
鳯凰鸞
尚書考靈曜曰通天文者明審地理者昌鳯凰下之地鏡曰鳯凰赤精頊顓徳尚書中候曰堯即政鳯凰巢阿閤 禮斗威儀曰君乗土徳而王其政太平鳯凰集於苑林 京房曰鳯凰來儀其羽茲謂休徳 抱朴子曰古者太平之世鳯凰常居其國而生光 淮南子曰鳯凰之翔至徳也 禮稽命徴曰父子君臣夫婦尊卑有別鳯凰至飛翔盛於明堂 京房易候曰鸞見於國天下大安 中候曰周公歸政於成王鸞凰見
白烏 白燕
地鏡曰衆庶感則白烏來 瑞應圗曰白烏者宗廟肅則至 京房易妖占曰山見白燕其君且得貴女 地鏡曰妾媵有制白燕來巢
朱雀黃雀
地鏡曰赤雀銜書文王徳瑞應圗曰赤雀者王者動應於天時則銜書來 禮稽命徴曰祭五嶽四瀆得其宜則黃雀集白鳩玉鷄 比翼鳥 三足烏 鷃巢園樹
瑞應圖曰白鳩王者養耆老尊道徳不以新失舊則至又雲玉鷄者王者徳令神明則出 地鏡曰王者徳
綦髙逺則比翼鳥來至 又曰王者徳不任卜筮則三足鳥來 京房曰鷃巢園樹嵗安熟
鳥咎徵
鸞三指 鵲巢宮闕及巢軍 鶴巢樹
地鏡曰鸞三指其下不以徳所下之國有易王 又曰鵲巢門殿上賢據代之世主衰失之象 京氏曰鵲巢軍旗鼓上將軍死 又曰鶴巢樹此謂失教邑亡嵗苦人多死
燕羣及市朝樹 燕銜土 燕雀鬬
京房曰燕羣鬬外內饑於冦國兵起 地鏡曰𤣥鳥羣見水大興女主持政兵革且起不出四年王道絶 京房曰燕自經市朝之樹為政者凶 京房曰燕銜土出之國益土 又曰燕銜土出置之邑中虛 地鏡曰雀與燕共鬬內冦亂此國兵起 京房曰燕與雀鬬賤人為冦
鷄非時鳴
易通卦騐曰萬民聞鷄鳴皆翹首結𢃄正衣裳 京房曰鷄無故夜鳴必有急令 又曰鷄據棲而鳴邑令不遷乃免也 地鏡曰鷄昏鳴者世主任女人為政方亂又曰鷄夜鳴天子適有急令戎馬興 京房曰鷄夜
半中鳴有軍軍罷若有驚亡將軍妻死 又曰鷄晨昏鳴人民有事人定鳴且戰夜半鳴流血滂沱 又曰鷄不以時鳴國當之 地鏡曰鷄飛及走且鳴天子退聲 又曰雌雞作雄雞鳴女主亂政家則妻妾姦謀女人憂 京房曰雌雞非時而雄鳴者家大傷
鷄不上棲及不下棲 雌鷄冠距生
地鏡曰鷄不肯上棲上樹者凶 又曰鷄日中不下棲女主亂政家則妻妾奸謀女人憂 京房易𠉀曰鷄逐日不下樹其邑必有水憂 地鏡曰雌鷄摶腹生冠距女主亂政家則妻妾奸謀女人憂 河圖曰鷄有六指殺人
鷄與野鳥鬬戱
京房曰鷄與野鳥飛走入人堂而鬬若戱其君不復居人主亡 又曰鷄與野鳥鬬其邑亂臣弒君大臣相戮流血滂沱 又曰鷄鳥相鬬其國殺大臣有喪邑流血地鏡曰鷄與野鳥鬬君殺國亂
鷄不鼓翼及窺井 鷄自飛翔及五色
京房易𠉀曰鷄不鼓翼國受大咎 地鏡曰鷄窺井牢獄事 地鏡曰鷄無故自飛翔去家有蠱 河圖曰鷄有五色殺人又曰𤣥鷄頭食病人
鷄自來及自死 鷄與烏鳥媱
地鏡曰他鷄無故飛來不去家者暴死 又曰鷄無故自死家虛耗 又曰鷄與烏鳥淫世主內亂外臣有謀橫兵方起
鷄生子異形
京房曰鷄生子不完其邑憂 又曰鷄不卵生子無羽而獸形邑虛 又曰鷄不卵而生子非鷄形者邑有大水 又曰鷄不卵而生子為六畜邑有兵作 又曰鷄不卵而生子為䑕者邑有大害 又曰鷄不卵而生子為野獸形者邑有大憂 又曰鷄不卵而生子有六畜邑有憂 又曰鷄卵中盡為蟲虵蜂蠅國邑虛 地鏡曰鷄生子雜異形皆為兵水憂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六
唐 瞿曇悉達 撰
雉立宮門上及入宮止君室上
京房曰雉無故立宮闕門上其主且去宮殿 又曰雉無故巢邑君屋上且大事宮虛 京房曰雉止君屋上為虛不可居君當之地鏡曰雉入宮室其主去宮 京房雲雉無故入人室庭家虛
雉相戱及巢木上並自死宮中
地鏡曰雉無故相戱其主且去宮 雉自死宮中其主去宮 京房曰雉無故巢木上水大至
雀巢木及穴地 雀不見及客雀來
京房易𠉀曰雀巢於木茲謂傷祿必有棄職 地鏡曰雀皆巢木上大兵起 京房曰雀無故巢木嵗大水兵起 又曰雀無故穴其地邑有兵 京房曰雀不見嵗饑 地鏡曰客雀從他所來嵗中榖貴民移徙 又曰陽雀大衆多先水後旱冬有兵君無恩 又曰水雀衘魚置宮寺室上不出三年水出壊邑 又曰水雀下竹女主執政憂有水出 又曰水雀下楊栢君行隂道不出三年軍行 遁甲至哉鈐曰赤雀不見則無賢白雀不降則無後嗣
鳩移巢 鵲集鳴城室及木上
京房曰邑鳩巢去樹木之地若室上謂去常居亡地且兵 地鏡曰鵲集城上及室上鳴而泣皆為兵且起邑將
鵲夜鳴及羣飲井 鵲羣下集地及巢軍
京房曰鵲夜鳴且必有甲兵 地鏡曰鵲夜飛鳴兵且起邑將 又曰鵲羣飲井中兵且起邑將 又曰鵲羣下集地兵起邑將 京房曰鵲巢軍起資屋空
鵲相鬬及自死
地鏡曰鵲相鬬死為兵起邑將 又曰鵲自死宮中兵起邑 京房曰鵲無故自死宮中主死 又曰鵲無故自死君宮室門上有喜及屋上亦然
伯勞鳥鳴聚 烏巢集軍
地鏡曰博勞鬬屋上及呼不止不出六十日禍起 京房曰伯勞鳥鳴為怪君室凶 又曰伯勞鳥聚軍中嵗大水 又曰伯勞鳥聚軍中大水且至 京房曰烏巢軍旗鼓上將軍死 又曰烏集聚軍中將軍出令増秩應之
鸜鵒巢宮室 鸛鵲鳴巢宮室上
地鏡曰鸜鵒巢宮室不出三年夷狄內侵 又曰鸛鵲鳴人君屋上及巢屋大水且至民流散國將亡 又曰鸛鵲巢門殿上賢㩀代之世主衰失之象
鳥巢宮闕上
地鏡曰野鳥巢宮室不出三年夷狄內侵 又曰鳥巢城上及其下不出一年憂被圍 京房曰鳥無故巢於門上及殿下宮邑且其屋巢者為不終嵗無兵者兵作
衆鳥鳴泣城邑門闕 衆鳥夜鳴
地鏡曰鳥鳴君門上作人聲君亡 又曰衆鳥集木上鳴而泣兵且起邑將 京房曰衆鳥皆無故自立城泣人家室上者國且圍家亦然 又曰飛鳥無故泣而立於野及木上鳴而相應邑有大兵 又曰衆鳥無故立城泣邑門上其邑且 又曰鳥鳴門闕上如人音邑且亡 又曰衆鳥羣鳴城上聲習習實邑 又曰衆鳥鳴囘軍中必暴戰不出三四日中 京房曰衆鳥夜鳴且必有甲兵 地鏡曰衆鳥夜鳴為兵且起邑將
鳥止入宿宮闕城邑
京房曰鳥無故羣立君門上者其君死 又曰衆鳥集止城上內向則邑見圍外向邑大兵行 又曰衆鳥棲城上內向則凶外向破於兵 又曰日有非常之鳥來宿於邑此謂斂吏邑有兵 又曰飛鳥皆無故自入宿邑中及附木身不大凶即邑 又曰野鳥飛入君室其邑亡之他方 又曰鳥無故羣宿邑中其邑地鏡曰非常鳥來宿邑中此名斂殃流血滂沱〈鳥或黃身黒翼白頭股赤喙足也〉 地鏡曰野鳥飛入宮其君方去
鳥死宮中及集宮殿城邑
京房曰衆鳥無故自死宮中其君死 地鏡曰衆鳥自死宮中兵起邑 又曰飛鳥羣聚宮殿中主失國無後主 又曰衆鳥集城及室上鳴而泣皆為兵且起國將
鳥翔宮邑上
地鏡曰鴻鳥之屬翔府國宮府上兩時以上或至三日羣謀將起大兵將至 又曰野鳥羣翔邑上邑且市上亦然 又曰飛鳥俱翔障日臣下有謀宜警之邑中終嵗無鳥兵起
鳥飛舞於市及飲井 鳥巢井中及集地
京房曰飛鳥無故飛舞於市邑且有兵 地鏡曰衆鳥羣下飲井中兵且起邑將 地鏡曰大鳥巢井中賊弒君 又曰衆鳥羣下集地兵且起邑將
鳥鬬死及與獸鬬 鳥異形
地鏡曰衆鳥相鬬死為兵且起邑將 又曰飛鳥與四足鬬橫兵方起 京房曰飛鳥與野獸鬬國有殃京房曰衆飛鳥有人形為兵 又曰衆飛鳥為獸形見即大人憂 又曰衆飛鳥為六畜形見則有兵
鳥集故墟及冬卵 野鳥入邑及卻飛
京房曰故墟無人衆鳥集之必復居 地鏡曰衆鳥冬生子此不祥君有禍 京房曰有白文鳥居野不及三年有死君此旱祥也 地鏡曰野禽鳥入人家勿煞之有殃 又曰鳥卻飛世主失國 黃帝占曰天下有鳥毛羽五色者雄名曰最雌名曰極此鳥見天下大凶〈小見可若普見天下大災〉
鳥巢軍資及集軍中
京房曰鳥巢軍資屋空 又曰鳥集衆軍中將出令増秩應之 又曰鳥集軍中人皆不知其名此為勞軍必敗 又曰野鳥羣入軍室必滅 又曰衆鳥羣飛軍上太多戰必敗兵且罷 又曰軍中入飛鳥止軍上萬數止其上將軍應死
獸占
獸休徵
麒麟
京房易傳曰麒麟麕身牛尾馬蹄有五彩腹下黃髙丈二尺毛長 瑞應圖曰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羊頭鹿身牛尾馬蹄黃色圓頂頂有一角角瑞戴 含仁戴義音中鍾呂牡鳴曰遊聖牝鳴曰歸和春鳴曰〈闕〉夏鳴曰〈闕〉 秋鳴曰〈闕〉 冬鳴曰〈闕〉 五色主青五音主玉食義禾之實飲珠之精步中規行中矩遊必擇土翔而後處不踐生蟲不折生草不羣居不侶行不食不義不飲汙池不入䧟穽不經羅網斌斌乎文章申申乎其樂王者徳及幽隱不肖斥退賢者在位則至又曰明王動則有儀靜則有容則見 晉中興徵祥説曰麟者應也葢與聖為期應也角上有肉示不傷也 魯子曰麟毛蟲之精陽氣所生 鶡冠子云麟隂之精 抱朴子云麟獸之聖也壽二千嵗焉 説文雲麟者仁獸也麇身牛尾狼蹄肉角一角角端有肉王者至仁則出今并州有麟大小如鹿非𧤗也 禮記曰王者之嘉 又曰聖王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頒爵位必當年徳無昆蟲之災凶饑妖孽之疾則天不愛道地不愛寳人不憂情則麒麟在近郊 春秋感精符曰麒一角者明海內共一主也王者不刳胎不剖卵則出於郊 又曰王者徳旁流四表則麒麟至 春秋考異郵曰王者功平則麟至 禮記威儀曰君乗金而王其政象平則麒麟在郊 麟木精也〈文子曰主有積徳者天興之地助之鬼神輔佑之則麒麟在郊〉 何休注公羊傳曰麟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上有聖帝明王天下太平乃至 孫卿子曰王者好生惡殺則麒在郊野 春秋繁露曰恩及羽蟲則麒麟至蔡氏月令章句雲視聴孔修則麒麟至 尚書中候
曰黃帝時麒麟在囿〈麒似馬無角麟似麋而一角〉 漢書曰武帝元狩元年幸雍祠五畤獲白麟作白麟之歌應劭注云武帝獲白麟為瑞乃鑄黃金為麟趾以協嘉祉焉〈案晉武帝時白麟再見〉
白澤 飛黃 騊駼 駃騠
瑞應圖曰黃帝廵於東海白澤出能言語達知萬物之精以戒於民為除災害賢君徳及幽遐則出〈抱朴子云黃帝窮神知奸者出於白澤之辭也〉 淮南子曰黃帝治天下物無分爭之心日月星辰不失行風雨時五榖熟於是飛黃伏皂又曰天下有道飛黃服皂注云飛黃出西方狀如狐背上有角乗之壽三千嵗伏皂厯而食焉郭璞注山海經雲乗黃即飛黃也周書黃佀狐背有兩肉角也 瑞應圖雲王者輿服有度秣馬不過所乗則地出乗黃 瑞應圖曰騊駼者幽獸也明王在位則來為時除災害又曰徳盛則至 山海經曰有獸異狀如馬名曰騊駼 又曰駃騠者后土之獸也自能言語王者仁孝於民則出禹治水有功而來
周市 角端
瑞應圖曰周市者神獸名也星宿之變而見王者徳盛則至 又曰角端日行萬八千里能言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隱之事則角端奉書而來
獬豸兕
説文曰獬豸似牛一角古者決訟命觸不直者 瑞應圖曰獬豸王者獄訟平則出 神異經曰獬豸毛青似熊性忠直見人鬬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論衡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義睪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之無罪則不觸斯葢天生一角聖獸助獄為騐故睪陶跪座事之則神奇瑞應也瑞應圖曰兕知曲直王者獄訟無偏則出 郭璞注山海經雲兕似青牛色一角重三十斤
犀角戴通
援神契曰神靈孳液百寳為用則犀角戴通注曰案交州記雲犀毛如豕蹄有三甲頭如馬有二角鼻上角長額上角短浮着肉不連骨也南州異物志雲犀如象大色正烏似亳豬神者角有光耀白日視之凡犀暗夜視之皆烽光從甲中出望如炬火以角冐地飛鳥走獸皆驚或一角兩角三角抱朴子曰通天犀角有一白理如綖者以盛米置羣雞中雞輒驚故名曰駭雞犀得其通天以刻為魚銜以入水當為開方三尺所得氣息淮南子云犀置狐穴狐不敢復居郭璞注山海經雲犀角似象食棘口中常流血案平帝章帝時黃支國獻犀牛章帝時日南獻白犀也
白象
援神契曰神靈孳液百寳為用則白象素象色白如素也 瑞應圖曰王者政教得於四方則白象至〈得字當作行〉又曰王者自養有道則白象負不死藥來
騶虞 白虎
毛萇注詩曰騶虞義獸也白虎𤣥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徳則應之 援神契曰王者徳至鳥獸則白虎動晉中興徵祥説曰王者仁而不害則白虎見白虎者仁獸也虎而白色縞身如雪無雜毛嘯則風興昔召公化行陜西之國騶虞應焉 宋書符瑞志雲王者不暴虐則白虎而不害 感精符雲將興白虎戲朝〈戲湯朝也〉 括地象曰聖王感期而興則有玉虎晨鳴雷聲於四野
白麞 五色鹿 白鹿
瑞應圖曰王者徳茂則白麞見注云案宋文帝時華林園白麞生二子皆白又元帝時白鹿再見宋文帝孝武帝並獲白鹿何法盛沈約皆以白鹿附白麞焉 又雲天鹿純靈之獸五色光耀王者孝道備則至 禮記威儀曰君乗水而王其政和平則北海輸白鹿 援神契曰王者徳至鳥獸則白鹿見 晉中興徵祥説曰白鹿者仁獸也王者明恵及下則見色若霜雪白牝牡不與紫鹿為羣注云案周平王時白鹿見漢章帝西廵日白鹿見於臨平觀 天鏡曰王者仁明則白鹿至 又曰愛民人白鹿見
赤熊 赤羆
瑞應圖曰王者奸宄息則赤熊入國注云案宋文帝時白熊見沈約符瑞志曰附赤熊 瑞應圖曰王者逺佞人除奸猾則赤羆見 天鏡曰王者武功遏亂則赤羆出
白狼 白狐 𤣥狐
瑞應圖曰王者仁徳明哲則白狼見 又曰王者進退依法度則至周宣王得之而犬戎服 尚書璇璣鈴曰白狼銜鈎入殿朝〈注云鈎束之要案帝王世紀曰湯得天下要地有神麞白狼銜鈎入殿朝〉 瑞應圖曰王者仁智明則白狐出 又曰王者仁智動唯法度則見 天鏡雲王者徳和則白狐來 又曰成王時太平則𤣥狐見
文狐 九尾狐
禮斗威儀曰君乗火而王其政訟平則南海輸文狐瑞應圖曰王者徳及禽獸則南海輸文狐 援神契曰徳至鳥獸則狐九尾宋均注云王燕嘉賔則狐九尾也淮南子曰狐九尾者九配得其所子孫繁息明後當
旺也 瑞應圖曰六合一統則九尾狐見一雲王者不傾於色則至文王得之東夷服 呂氏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於塗山思時晚慕失制乃曰吾之娶必有應焉乃見白狐九尾而造於禹禹曰白者服也九尾其徵矣塗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龎龎成家成室我都彼昌禹因娶塗山氏女 陳思王上九尾狐表曰黃初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於甄城縣北見衆狐數十首在後大狐在中央長七八尺赤紫色舉頭樹尾尾甚長大林叢有之甚多然後知九尾狐斯誠聖王徳正和氣所應也
[[#赤 白|赤 白]]
瑞應圖曰王者徳茂則赤見 晉中興徵祥説曰白仁獸也王者尊敬耆老則見 天鏡曰人君好賚貧則白見 瑞應圖曰王者敬事耆老則白見 又雲王者應事疾則見注云春秋元命包曰者月明之精也 玉策記曰百嵗則色白也
一角獸 三角獸 比肩獸 六足獸
瑞應圖曰天下太平則一角獸至 又雲六合同歸則一角獸至 又雲王者法度修明三統得所則三角獸至 天鏡曰王者承先法度無所造次則三角獸至瑞應圖曰王者徳及幽隱鰥寡得所則比肩獸至 又雲王者謀及衆庶則六足獸至
獸咎徵
麒麟執
春秋合誠圖曰蒼帝將亡則麒麟見紲 公羊傳曰㐮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麟者仁獸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曰吾道窮矣 五經異義公羊説孔子獲麟天命絶周天下叛去為賊
狸力 猾褢 朱厭 犰狳 朱儒 蜚
山海經曰岠山有獸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又雲堯光之山有獸如人而彘鬛其名曰猾褢〈滑懐兩音〉或曰署㐮其音如斵木〈如人斫木聲〉見則其縣有大繇〈謂作役也或曰其縣亂〉 又雲小次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為兵 又雲餘我之山有獸狀如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仇餘兩音〉其鳴自叫見則螽蝗為敗 又雲耿山有獸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朱儒自呼見國有恐 又雲太山有獸焉其名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大疫
象
運斗樞曰變江淮之祠斬伐無度則瑤光不明象負車奔象八足隂敖翔注云象太隂之物八足是欲行之八方之逺臣如此自恣之甚也 東觀漢記曰桓帝延熹五年有驚馬逸象入宮殿國災
白虎執 虎斷道入國 虎食人 虎啣魚虎相食
合誠圖曰白帝亡則白虎執 京房曰虎斷道邊國謀又曰白虎入國邑野人為政危其宗人 地鏡曰虎
入國國將空荒 京房易傳曰君行無道將害民庶虎食人 運斗樞曰君失恩於小民則虎啣魚 地鏡曰虎相食不出三年國荒
虎牛尾無口目 虎兩口 虎兩足
河圖説徵示曰主無徳則虎牛尾無口目名曰亂朝潛潭巴曰有虎兩口君出走諸侯絀〈注云〉虎可畏今復兩口象大臣欲有所咀嚼也 地鏡曰世主方起大臣遘罪則虎有兩口 晉雜事記太康六年南陽獻兩足虎〈注云〉干寳曰虎金精南陽火也金入火刑王室亂妖也王隱晉書曰中宗詔問王隱曰荊州送兩足虎其徵何為也隱曰謹案先臣銓𫝊太康時兩足虎因作詩以諷銓意以晉金行也金在西方其獸為虎虎有四足猶國有四方無半勢而又見獲將有愍懐之禍也
麈入宮 麋入國
晉中興徵祥説曰興寧元年十月麈入於東海王宮麈主也將為天下主之徵後哀帝崩東海王即位 京房易候曰麋入都而國 又曰麋見於邑有臣戮 又曰麋入市邑有憂 地鏡曰麋入國國方見屠 洪範五行𫝊曰莊公十七年冬多麋牝獸之淫莫大於麋麋迷也莊公悅鄭詹之言取齊淫女劉歆以為毛蟲之孽劉向以為麋色青近青祥
候鹿解角 鹿入宮 熊入宮
易通卦騐曰鹿者獸中陽也獸者隂貴臣之象鹿應隂解角者夏至太陽始屈隂陽相向君臣之象今失節不解隂不變陽臣不承君之象故為貴臣作奸 京房易候曰鹿入宮都而國 論衡曰漢中王築宮樓未成鹿走上堦其後果薨 漢書曰昌邑王賀聞人聲曰熊視而見大熊左右莫見王以問郎中令龔遂遂曰熊山野之獸而來入宮室王獨見之此天戒大王恐宮將空之象也賀不改寤後卒失國
狼入國繞軍 狼食人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有狼入國 京房易候占曰君失春政則蒼狼入於邑君失秋政則白狼入於邑君失冬政則黒狼見於邑 又曰狼逐家人犬者夷狄且來入君邑中 又曰狼鳴於邑中邑且空狼伏邑中有兵又曰赤狼見於國不出三年必有大禍野人為政
抱朴子曰有狼狐繞軍而鳴者軍敗 又曰君無道則狼食人
狐一頭兩身 五狐入室上屋 狸三頭獺不祭魚
災異圖曰王公不祗上命刻暴百姓人民吁嗟則一頭兩身狐見 京房曰狐逐家人犬者夷狄且來入君邑中 又曰狐入室必有大喪將出室不居 地鏡曰狐入室有暴喪上屋亦然以淫危主 河圖説徵示曰狸三頭名曰㜸㜸見則女害 通卦騐曰獺不祭魚國多盜賊
兩頭 生雉 入宮 止宮城
運斗樞曰女兩舌則兩頭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有生雉 握鏡曰上城及入宮中不出一年主死京房曰入於王宮其君亡 京房曰無故入宮
宮潰其宮矣家亦然 又曰止城上邑必入宮殿生子其宮且空生草木矣 又曰無故入宮殿生子者宮有憂 又曰無故宿及守之其邑君死兵小行王隱晉書曰王後在薊時有謡曰出城門以望戶中
有伏屍王彭祖有野狐踞後府門後為石勒所殺
䑕羣行 䑕卻行
京房曰䑕羣行有水期一年 又曰䑕無故羣不居穴衆聚居殿中者其君死 地鏡曰䑕無故羣行不畏人晝為饑夜為兵 又曰䑕羣行入廷豪侵弱 又曰或道中有兵喪 京房曰䑕無故卻退而前尾者邑有憂
䑕鳴朝市 䑕舞朝市
京房曰䑕無故羣相隨朝夕鳴邑且為湖澤期一年至又曰䑕無故朝時及暮時當朝邑門而泣邑且空又曰䑕相鬬其君死 地鏡曰䑕無故自向城若市
朝而大鳴皆為兵喪 又曰䑕聚朝廷市衢中而鳴地方屠裂 又曰䑕泣唶唶為兵喪在家人凶 京房曰䑕無故舞於朝市其邑有大喪 又曰䑕無故舞邑門外厥君亡於廷中道上其邑有大兵 地鏡曰䑕無故舞戱遊走大道君當之若家主當之
䑕積土 䑕巢木上 䑕食木實五榖
京房曰䑕無故皆自積土大水且至水去邑飢 兵書曰䑕藪軍中將有謀反意 又曰野䑕在此中者軍必敗 京房曰䑕無故巢木上邑且大水 漢書成帝建始四年長安城南有䑕銜黃蒿栢葉上民家栢及榆樹為巢時議臣以為恐有水災穴而登木象賤人將為顯貴之位 潛潭巴曰䑕食木菓衆臣不任害賢人也對災異曰人君斥賢任佞衆讒在朝而䑕羣行食五榖地鏡曰䑕食木實上樹邪臣害賢俗敗也 又曰人
君用刑深刻吏為隂賊上下無徳則羣䑕害禾榖
䑕逐狸 䑕鬬及生子殺子
京房曰衆䑕逐狸茲謂有傷臣代其王思為亂天辟亡又曰䑕無故逐狸狗是謂反祥臣且殺其君 又曰
衆䑕逐狸殺其君大臣亡或曰諸侯以婦女誅異姓來相國者也 地鏡曰䑕鬬宮殿上為兵喪自殺其子亦然 京房曰䑕無故皆自相殺斬其首道中者兵作又曰䑕鬬殿上其君死 又曰䑕生子宮中而不穴宮且空 又曰䑕無故殺其子若自出穴其子死於穴中其邑且
䑕穴殿冠𢃄履
京房曰䑕無故穴殿上宮中其君死 地鏡曰䑕無故常穴人履冠𢃄其身危
䑕齧殿上地穿門戶宿褥席上 䑕交殿上
京房曰䑕無故齧殿上及寢廟中地其君死 又曰䑕無故穿殿上及室中邑舎空 又曰䑕穿門戶外內通明大喜 又曰䑕穿門戶下徹外有遷者 又曰䑕無故自常宿褥席中身死 又曰䑕交殿上其君死
䑕齧雜物
京房曰䑕齧人杖主被傷 又曰䑕齧馬蹄行破亡䑕齧履頭家有喪急去之 又曰䑕齧牛角及蹄不行又曰䑕齧冠即其身死若有喪 又曰䑕齧人𢃄有利吏被選斷之獄辭連 又曰䑕齧刀劍奴妾不祥後有殃 又曰䑕齧宮府文書曵尾官府有赦 又曰䑕齧衣背上唯有喪 又曰䑕齧上袵有利嚢得財 又曰䑕齧人鼻且有喪 齧人頭男子傷洗浴吉 䑕齧人者有謀賊人 䑕齧人足有行事去而吉 䑕齧人頰必被辱若喪 齧人手指奴婢死 䑕齧人耳目有欲為賊者 䑕齧人髪是謂御者女子大賊 䑕齧人織布帛傷衣喪 䑕齧祭物家喪 䑕齧宮中樹木枝葉家有賊 䑕齧牀席中央夫婦雜敘 䑕為恠凶者傷丈夫為之燒鐵門戶無咎 地鏡曰䑕齧人衣有鬬爭事
五股翼九足蝟生冠 獸從地出
運斗樞曰廢江淮山瀆之祠則瑤光不明股翼九足又曰女舌蝟生冠 握鏡曰凡四足獸從土中出殃至六足獸上無齒主増地
野獸入宮邑
京房易候曰野獸入居室茲謂不轉徳室不居 京房曰野獸大小入邑中及王朝廷若大道上邑有大害君亡地有流血 野獸無故入邑居朝廷門及宮府中及邑廷且家無人 野獸羣鳴邑中且空 野獸自經於市中邑且大嵗凶 野獸入軍中將軍大戰必敗急祭祀鬼神以救之 野獸鳴軍中大邦小小邦大野獸生子邑中者其邑大虛 地鏡曰野獸入宮門及寺門用事者罷 野獸入城郭臣下迷惑有兵 野獸上城入宮中不出一年主死
野獸死邑中 野獸卻行
京房易妖占曰野獸無故自死邑中門者國且空 天鏡曰野獸自死在市道側邑中兵方大起 握鏡曰野獸卻行君當為臣
野獸與六畜飛鳥交及鬬
地鏡曰野獸與飛鳥鬬兵作 野獸與家畜來鬬他國來伐國 握鏡曰野獸來與家六畜交此人君淫於外國婦女以淫為行且失國 野獸與馬交國淫亂 京房曰有四足與飛鳥鬬有兵作大臣去 又曰野獸來與家畜鬬有隣國來伐國將亡
野獸生子異形
京房曰野獸生子有人形者且易其主 野獸生子為螽蟲如蜂形天下且更令 野獸生子為彘走入君室邑且亡社稷為人所攻 野獸生子為虵者其邑有大事野獸生子其足多者邑有憂 野獸生子足少者邑
有喪 野獸生子其口多者邑有兵 野獸生子其目多者邑君憂 野獸生子其目少者邑有急兵 野獸生子無目者其邑有憂 野獸生子無耳鼻其邑有兵野獸生子耳鼻多者其邑有行兵 野獸生子耳鼻
少者邑有大兵起 野獸生子無尾者邑無後 野獸生子其形不居其處者皆為兵事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七
唐 瞿曇悉達 撰
牛休徴
金牛
瑞應圗雲王者土地開闢則金牛見注云案交州記曰九真羣居風山有金牛時時見光照數十里又武昌郡有金牛岡岡邊石上有牛跡焉又羅浮山記雲増城縣有牛潭潭側有圎石金牛出時盤此石上有周靈潛徃掩擊得金鏁三尺許牛出水時有五色光又吳與巴及淮南並有金牛皆帶金鏁也
牛有上齒
地鏡曰世主治而増地則牛有上齒
牛咎徵
牛舞 牛悲鳴
握鏡曰牛忽舞戲軍中軍罷還郷 天鏡曰牛如舞其國將亡 潛潭巴曰宮殿中有牛悲鳴政教衰諸侯並牛者兵之符也注云牛有角兵象也鳴喻教令也 京房曰牛無故夜皆鳴且有暴兵牝牛善牡鳴及於大道上邑有大兵 運斗樞曰主憂下愁隂類逆則牛哭於田
牛能言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牛能人言 京房曰牛能言如其言占吉凶 搜神記曰晉太安中江夏郡功曹張駃乗牛忽言曰天下方亂吾甚疾焉乗我何之駃懼中道而反犬又曰歸何早也安陸縣有善卜者駃從人占之曰大凶非惟一家之禍亦天下將有兵亂也後一郡皆破亡駃還牛又人立行百姓聚觀者衆其秋張昌亂一郡殘傷者大半駃家族滅
牛從地中出 牡牛生子
天鏡曰牛從土中出者不出千日有兵民流亡 京房曰牛自地中出邑中有兵小民破亡君有喪不出三年天鏡曰牛從地中出不出二年有大殃 京房曰牡
牛有子其君無後
牛生子異形
運斗樞曰人君七政錯壅下懵闇上不明則牛五頭不能行〈宋均注云〉五頭喻五方不肯趍上命也 京房曰牛生子一首二身其邑分牛生子二頭天下分胡氏之象也天鏡曰牛兩頭軍分為兩 搜神記曰元帝大興中
割晉陵郡封少子以嗣太傅東海王俄而世子母石媫妤疾病使郭璞筮之遇明夷之既濟曰世子不宜裂土分國以致患悔母子並貴之咎也法所封內當有牛生一子兩頭者見此物則疾瘳矣其七月曲河縣陳門牛生子兩頭郡縣圖其形而上之元帝以示石氏石氏見而有間或問其故晉陵土上所以受命之邦也凡物莫能兩大使世子並其方其氣莫以取之故致兩頭之妖以為警也 河圖説徵示曰人主失國無民見牛四角二足 京房曰牛生八足上有三首邑増地君任邪佞則牛兩頭八足二尾 又曰牛生子三角其邑且有兵牛生三目以上邑有賊臣臣多口則牛四目在背
牛生子三鼻其邑有兵 牛生子鼻一孔邑作事不成君臣不聴事則牛一耳 牛生子三耳以上邑大亂人君衆惡同志至徳潛隱興徭役奪民時則牛生五蹄民人徭三月邑有賊臣則牛二尾 牛生子三隂已上君多子 牛生子目在腹下及旁邑且有事 牛生子口在腹下及在頭上邑有大事 牛生子口在四肢邑君亡 牛生子口在背其邑臣口舌 牛生子耳在腹下民大饑 牛生子耳鼻在腹及背其君相謀傷 牛生子鼻在四肢上邑有大賊 牛生子足在腹邑徙 牛生子尾在腹邑大徭 牛生子尾在四肢邑君易 牛生子無首邑無令君不吉 牛生子無鼻民太息 牛生子無尾民貧士弱 牛生子無毛有羽邑君亡 牛生子無隂其君無子君無子則牛無隂 牛生子無足其邑榖不成 牛生子足在背邑且有大兵兵行徭役奪民時厥妖牛生五足 牛生子三足其邑君有久疾災異圖曰王公侯刺史不祗上命尅暴百姓則牛八足漢書五行志曰秦文公五年遊胊衍有獻五足牛者
劉向以為近牛禍也先是文恵王初都咸陽廣大宮室足者止也戒秦建止奢泰也 又曰景帝中元六年梁孝王田北山有獻牛足生背上者劉向以為近牛禍先是孝王驕奢起苑方三百里宮舘閣道相連欲求為漢嗣足出於背下奸上之象也 異苑曰晉永嘉中曲阿陳文家牛生兩頭犢建武中曲阿牛生犢一軀兩頭永昌元年江北郭洗牛生兩頭八足咸和元年䕶軍營牛生兩頭六足太元中蜀人獻動角牛奮頭則角耳搖石虎時牸牛水道在腹下宋元嘉中倉谷王石豐家牛生尾在額上元嘉十四年十月東陽留元子家牛生兩頭犢墮地便勦健善走元子射之乃死以呈郡守荀伯子余親睹焉廣漢戴道周元嘉中牛生犢有腳而無脊骨也
牛生人
京房曰牛生人民流亡 牛生人一身二首其邑昌牛生人一身三首其邑有兵 牛生人一身二首無口三鼻一鼻在項一鼻在頰其邑有兵不逺 牛生人一身一首無目一耳相臣有兵 牛生人一身二首無目三耳一耳在項一耳在頰其邑有兵 牛生人一身三首一鼻在項一鼻在頰女人治其政 牛生人一身二首無耳三口一口在頰民饑 牛生人一身二首無耳三口以上一口居頂一口居頰人民饑 牛生人一身三首二口無耳一口在頂民驚兵君亂亡 牛生人一身二首無耳三口一口在頰一口在股上民且大驚其邑有亂亡 牛生人一身三首三耳無目一耳居頂一耳居頰其邑有兵民多流亡 牛生人三頭三面有軍行 牛生人一首四面其君亡地 牛生人一首二口其邑大饑 牛生人一首一鼻邑民貧 牛生人一首三目以上天下有爭者 牛生人一首三耳以上邑治且亂 牛生人一首一面天下有爭者 牛生人一身項以上無其邑有兵 牛生人二首以上其臣有反者又雲邑有大疾 牛生人三足以上民多相讒 牛生人三臂以上其邑兵行 牛生人三隂以上其國有謀臣 牛生人目在腋下其君且凶 牛生人目在腹天下諸侯雜居目在背其邑有大臣反 牛生人目在足下此謂不親其邑有大謀 牛生人鼻在腋下主令不行 牛生人鼻在足民哭 牛生人鼻在腹其邑榖不成 牛生人鼻在背其民多 牛生人口在腹下邑有火 牛生人口在背邑得利臣有凶事 牛生人腹在脛邑有饑 牛生人隂在背腹其君有大事 牛生人無鼻邑有喪 牛生人無耳有鬼驚人者相主走 牛生人無足其邑不種 牛生人無臂其邑疾 牛生人無體其邑有事 牛生人無腹其邑饑 牛生人人身而六畜面者此則不吉臣下不受命 牛生人人身而鳥頭面者邑有兵 牛生人人面而六畜身者此謂不祥其邑有兵 牛生人人面而犬身其邑苦 牛生人人面而野獸身者邑有亡地 牛生人人面魚身邑有水 牛生人人身而蟲蛇面者其邑亡地 牛生人人面而蟲蛇身者此邑皆空
牛生六畜
天鏡曰牛生六畜兵且作其君不安 京房曰邑更主則牛生六畜牛生六畜其邑女子為主君不安宅則牛生馬 牛生馬兵將作人零落不安宅 牛生六畜人形者其邑更主 牛生六畜一身一首其君亡 牛生六畜二鼻以上其君有兵 牛生六畜二口以上邑有兵 牛生六畜三耳三口以上邑亡地 牛生六畜無目其邑令不行 牛生六畜無四肢主不治
牛生野獸飛鳥 牛生魚
牛生野獸天下不通 牛生野獸似人形其邑有兵兵大作則牛生䑕 國有兵水則牛生飛鳥 牛生飛鳥鳴者有他變且為兵水 京房曰天下虛則牛生魚牛生五榖屎金鐵石木草土布帛 牛疫
京房曰牛生五榖其邑昌且大穣 牛生土及屎土邑地大昌 牛生金鐵其邑有兵 兵強主武則牛生石牛屎生草木其君死 牛屎布帛其君有令 握鏡
曰牛大疫觔革動主用兵雜城郭不出三年有大殃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八
唐 瞿曇悉達 撰
馬休徴
神馬
援神契曰王者徳至山陵則澤出神馬〈宋均注云神馬廵狩四方典略曰神馬者河之精也〉 晉中興書徴祥說曰孝武帝大元十四年六月寧朔州刺史賈統上言晉寧須池縣此月辛亥有馬二匹出於河上一白一烏槃戲相逐河水上從夘至巳乃沒
龍馬
尚書中候曰堯勵徳匪懈萬民和欣龍馬銜甲赤文綠色龜背袤廣九尺五色頦下有赤文似字注云龍形象馬赤熛怒之使甲所以藏圖王者有仁徳則龍馬見也其文赤色而緑地也 瑞應圖曰龍馬者仁馬也河水之精髙八尺長頭身有鱗甲骼上有翼旁有垂毛鳴聲嚘咿蹈水不沒有明王則見又曰王者不儲秣馬則龍馬乗黃澤馬白馬朱髦並集矣
騰黃 飛 騕褭 澤馬 玉馬 駮馬
瑞應圖曰騰黃者神馬也其色黃王者徳被四方則至一名吉光乗之夀三千嵗以馬無死時 又曰飛者馬名也日行三萬里禹治水有功勤勞歴年捄民之害天眷其徳而至 又曰騕褭者神馬也與赤同應 應劭注漢書雲騕褭古駮馬赤喙𤣥身日行一萬五千里又曰王者愛人而賤馬則澤馬來 又曰王者勞來
百姓則至 隨巢子曰夏後之興方澤出馬 瑞應圖曰王者精明尊賢則玉馬至 又曰師曠時玉馬出又曰世治則西王母獻岱駮馬 禮斗威儀曰君乗火而王其政和平則南河輸駮馬〈注曰駮馬者黃赤色馬也〉 天鏡曰王者不傷禽獸則駮馬見
白馬朱鬛 青馬白鬛
瑞應圖曰明王在上則白馬朱鬛至 又曰王者乗服有度則白馬朱鬛 又曰白馬朱鬛者任用賢良則出禮記威儀曰周王白馬朱鬛 天鏡曰王者資服有制則青馬白鬛來
馬咎徵
馬化為牛狐及出地中
京房曰馬化為牛君且無強兵也 紀年曰周宣王三十三年有馬化為狐 京房易傳曰馬出地中國有兵民散亡又曰軍喪不出三年
馬變毛
京房曰馬一夜改毛易政 又曰馬一夜變毛名曰易衣君且小憂有馬之家家長死 又曰馬一夜變易毛色南郷更為北郷東郷更為西郷政且有變 握鏡曰馬忽易色君憂一曰馬忽變易赤色主有大喪
馬悲鳴 馬能言
潛潭巴曰天子馬行而鳴天號無聲故馬應之而鳴天鏡曰馬鳴蹹地不食必逺行千里若國君所乗馬主伐他國 主乗馬夜悲鳴國有外賊 京房曰馬無故一夜皆鳴且有大兵來者 又曰馬能言如其言吉則吉言凶則凶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馬乃言
馬入宮殿
潛潭巴曰有馬入宮大臣不從行不忠其有聲也臣名於天下主令不行輕見虜注云馬地精隂也從人無所不之今忽入宮臣欲奪主位居其宮之祥也有聲是日而鳴聲者欲行主教令也 京房曰馬走入君宮有兵事大憂 異苑曰後趙建武十四年有妖馬一疋色青尾燋燎自中陽走闕下是嵗虎死國亂 晉陽秋曰咸康八年有馬色赤如血自宣陽門直入殿前走出不知所之 二石偽事曰石混説建武十四年時忽有斕馬一疋有四目繫著殿中十餘日突去不知所在
馬生角
地鏡曰馬忽生角其君以兵攻國破亡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馬乃生角 京房曰下不順政厥妖馬生角茲謂賢士不足 又曰天子親伐馬生角 洪範五行傳曰文帝十二年有馬生角於吳在耳前上向右角長三寸左角長二寸皆大二寸劉向以為馬不當生角猶吳主不當舉兵向上也 又曰成帝綏和二年二月大廄馬生角左右耳前圍長各一寸是時王莽為大司馬害上之萌自此始矣 晉紀曰隆安四年梁州刺史郭詮送馬生角桓𤣥之應也 趙書曰前趙臨涇縣馬生角在耳長七寸搖之則動
牡馬生駒
京房曰方伯分威厥妖牡馬生駒 史記秦昭王二十年牡馬生駒而死非類妄生而死猶秦恃力強得天下而還自滅之象也 漢書五行志曰哀帝建平二年定㐮牡馬生駒三足隨羣飲食太守以聞馬國之武用三足不任用之象後侍中董賢年二十二為大司馬居上公之位天下不宗哀帝暴崩成帝母王太后召弟子新都侯王莽入收賢印綬賢自殺莽因代之
馬生子異形
京房曰馬生子一目其君弱 馬生子三目以上臣制主令 馬生子二口以上者其令多亂 馬生子三鼻以上民流亡 馬生子三耳以上其民人多死者 馬生子二疋以上民流亡 馬生子三足其邑主且有不祥 馬生子二隂以上有兵 馬生子目在腹下及在旁其邑有兵 馬生子目在四支其邑俘囚 馬生子目在隂其邑大弱主亡 馬生子目在背民流亡不從令 馬生子口在背邑民大去其君 馬生子口在腹邑饑五榖大貴 馬生子耳鼻在四支者兵作 馬生子耳鼻在腹及背臣謀叛上敗績 馬生子足在首失邑君 馬生子足在背人主有行 馬生子及在腹主勞民饑 馬生子尾在首足榖不成 馬生子尾在背其君搖 馬生子尾在腹臣謀反 馬生子無目其邑君久疾 馬生子無口鼻其邑君無子 馬生子無耳主失位 馬生子無足主失位 古今注曰漢哀帝大初四年中張㓜郷有馬生子一身三頭九口各有言民皆書之戶上華陽國志曰蜀李特將亡馬生駒一頭二身著六牙一牡 異苑曰李勢時有馬生駒一頭二身六腳身中有牝牡
馬生人
京房曰上無天子諸侯相伐民流百姓勞厥妖馬生人馬生人一身有兩頭以上邑有反者兵大作 馬生
人一首三顙以上邑相撓亂 馬生人一首兩顙以上邑有大兵 馬生人一身而兩首無目一耳居顙以上且有兵 馬生人一身三首以上三耳以上無目一耳居顙上是謂不祥天下有兵民流亡 馬生人一身兩首九口鼻居項天下大饑民流亡 馬生人一身兩首以上無耳無口二鼻以上一鼻著項一鼻著顙天下有兵喪 馬生人一身兩首邑無主 馬生人一身而兩面以上其邑大不祥 馬生人三首以上邑爭凶 馬生人一身三耳以上其邑亂 馬生人一首兩鼻以上邑民貧 馬生人有臂無首足邑有兵不勝凶 馬生人三臂以上邑君有惡疾 馬生人三足以上其邑勞馬生人三腹以上無足邑有大喪 馬生人三隂以
上臣謀其主 馬生人首在腋下主賊殺其臣 馬生人首在足下邑君私社稷亡 馬生人首在背民大勞苦 馬生人首在隂其君亡地 馬生人目在腋下其君喪 馬生人目在背邑有大兵流亡 馬生人目在腹若喉顙人主有亡地 馬生人目在足下此謂下視欲謀其上 馬生人口在腹邑有兵民且飢 馬生人口在背邑有大事民絶食 馬生人鼻在腹下主令不行 馬生人鼻在足下民相從哭 馬生人鼻在腹下其邑榖不成 馬生人鼻在背邑民勞 馬生人鼻在隂邑君鬼神不享 馬生人耳在背民不相從邑有兵馬生人耳在腹其邑弱主治不行 馬生人耳在隂
賢者不上通 馬生人腹在跨其邑大飢君亡地 馬生人隂在上其君無子 馬生人隂在背腹民飢臣下大謀其主 馬生人四支在首及項其君失位 馬生人無首其君大疾 馬生人無目其國失令亡 馬生人無口天下大飢 馬生人無鼻其邑有喪 馬生人無耳其邑有鬼驚人主 馬生人無手足其邑不榖馬生人無臂邑有兵兵敗 馬生人無腹邑亡有兵民飢 馬生人人身而畜面者民飢主易 馬生人人面而六畜身者是不祥邑有兵 馬生人人面野獸身者邑有大客及兵 馬生人人身而野獸面天下有亡邑馬生人人面鳥身是謂不祥邑有兵 馬生人人身
而蟲蛇面者邑且亡 馬生人人面而蟲虵身者謂邑虛及有兵 馬生人人身而蛇龍面其邑有弱主不治馬生人人面而龍蛇身者民流亡 洪範五行𫝊曰
秦孝公二十一年有馬生人占曰畜生非其類子孫必有非其姓者後始皇葢呂不韋子也 史記曰秦孝公有馬生人劉向以為皆馬禍也孝公始用商君攻守之法東侵諸侯其象將以兵革抗極成功而還自害也
馬生六畜
京房曰馬生六畜君有大事 馬生羊邑安又曰國無憂民大安 馬生牛人安五榖蕃 馬生六畜一首兩身其君且逐 馬生六畜二口以上天下有作兵者馬生六畜二鼻以上民大飢 馬生六畜三耳三目以上君失社稷亡 馬生六畜無首人君失位馬生六畜無四支其君不安 馬生六畜無目臣塞君之善上令不行 馬生六畜無鼻口天下有兵 馬生六畜無耳天子失忠臣 馬生六畜無隂者女主治
馬生野獸飛鳥 馬生魚蟲
京房曰馬生野獸有他變民盡為兵 馬生野獸天下不通 馬生飛鳥民不安有反臣 馬生飛鳥有他變形者皆為兵喪 又曰馬生魚邑主憂又雲大水至糓不成 馬生蟲虵及蜂蚊者其邑流亡
馬生五榖金錢鐵石土草木
京房曰馬生五榖嵗樂昌 馬生金錢其邑臣有欲賊主者 馬生石其邑強 馬生土其邑増地 馬生草木其君疾 馬生布帛者政令且更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八
<子部,術數類,占候之屬,唐開元占經>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九
羊犬豕占 唐 瞿曇悉達 撰羊休徵
玉羊見
瑞應圖曰鍾律調五音當節則玉羊見師曠時
羊疫 夷羊 羊兩口 羊六頭 羊多角
漢書五行志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時則有羊禍多疫死及為恠 國語曰商之亡也夷羊在牧〈賈逵注曰〉夷羊神獸也〈貨食傳曰〉羊也 許慎注淮南子曰大羊也牧商牧野 天鏡曰羊一頭兩口其年不熟民飢亡 災異圖曰王侯二千石不祗上命剋暴百姓吁嗟則一羊六頭異苑曰石虎建武初秦州南安虞大栁摩獻六角及
四角羊各十山𦍑中有三角五角羊又旄牛有一角皆其類也江陵黃丘村有羊兩頭一頭下不能鳴
羊四耳 羊無足 羊生犬馬
河圖曰黒羊四耳目在腋下名孽見即有起王 天鏡曰羊無後足前吉後凶 又曰羊無前足先憂後悅晉中興徵祥説曰咸和元年司徒府羊産無後足其後蘇峻作逆 天鏡曰羊生犬國被外賊又曰羊生馬天下將兵起
犬咎徵
犬狂疾
洪範五行𫝊曰犬禍者西方也以口守言之類也言氣毀則犬傷疾矣故曰犬傷禍也旱嵗犬多狂死或言氣亂則犬為怪以期占之 京房曰佞臣在側則犬妖生嵗多蝗蟲任佞則羣物盡傷犬妖則軍兵將至 又曰犬能言吉凶如其言 又曰犬呼其主主且亡 天鏡曰犬作人音聲世主移
犬羣嘷 犬自食子 犬反哺 犬負子犬不囓䑕
淮南子曰夏桀在位亂四時之政而萬物失所犬羣嘷起淵 運斗樞曰七政亂主見禁則天下犬嘷 天鏡曰犬嘷街巷中不出其年有賊在邑 犬羣嘷街巷中不出其年外內戒嚴君臣交兵從朝廷起二犬嘷衆犬和兵必起 犬羣嘷城池不出三年三月國內虛空犬嘷屋上國有喪 犬嘷門巷中其邑不寧 京房曰犬晨夜嘷堂室上家且有喪邑亦然 天鏡曰犬羣嘷暮嘷室中男若女必喜朝嘷室中長女死 墨子曰三苗大亂天命傾覆則犬嘷於市中 天鏡曰犬逆吠其主必逺行若國君逺征傷將亦傷兵 京房易傳雲犬羣嘷國將亡 天鏡曰犬自食子國無盜賊 又曰犬子初生反哺其母國有義 又曰犬負其子走來入城池中其國不征伐隣國歸犬負其子入巷民去其鄉 京房曰犬無故皆見䑕不動邑且有賊臣公不禁下犬聚宮門 犬浴水中 犬從地中出
京氏曰犬死無故當邑門及宮門聚如屍皆大凶 又曰犬無故相從浴水中兵大作 又曰犬自地中出邑大水君且貧 晉書徵祥説曰興平二年吳郡府舎地中得犬子二頭一雄一雌太守張懋聞齋內牀下犬子聲地自拆見有二犬取而養之皆成尋而懋為洗充所害〈注云〉夏鼎志曰掘地而得狗名曰假 尸子曰地中有犬名地狼也 又曰晉孝武帝大元中廬江灊縣何旭家忽聞地中有犬子聲即於聲䖏掘之見一狗母狀甚羸瘦走入菰中不知所在視其處有犬子二頭一雄一雌取而養之雌死雄活及長為犬善噬野獸其後旭里中為蠻所沒 安帝隆安中輔國將軍孫無終家既陽中地中聞犬子聲尋穴地有折犬子皆白色一雄一雌取而養之皆死後無終為桓𤣥所誅
犬戴冠
京房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冠出朝門 漢書五行志曰昌邑王賀為王時見白犬冠方出冠而無尾此服妖示犬禍龔遂曰天戒在君也賀既廢死不得置後犬無尾徵也 續漢書五行志曰熹平中省內冠狗𢃄綬以為娛樂有一狗突出走入司徒府門或見之者莫不驚怪靈帝寵用便嬖西園賣官實狗而冠也
犬生角 犬兩首 犬入宮室淫連 犬豕交
天鏡曰犬生角世主増地 京房曰犬生角必人主失政小人進用 漢書五行志曰文帝後元五年齊城門外有狗生角齊悼恵王亡後帝分齊地立其庶子七人皆為王兄弟並強有亢陽心故犬禍見犬守衛角兵家在前向上也犬不當生角猶諸侯不當舉兵向京師也運斗樞曰狗兩首人行銜刀宋均注云狗為人吠守
而設兩頭且主行銜刀兵是宿衛之臣欲判自作主而妖也 地鏡曰犬入室中淫連君亡之象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犬彘乃連注云案漢書五行志曰景帝三年邯鄲狗與彘交悖亂之氣近犬豕禍也比時趙王遂悖亂與吳楚謀為逆遣使匃奴求助卒伏誅 京房曰人君夫婦不嚴厥妖狗與豕交茲謂反徳國有兵革
犬生子異形
京氏曰犬生子三耳以上邑且有亂臣 犬子生一目邑有臣事二主者 犬生子三目以上邑有大臣謀主犬生子有二口邑有憂 犬生子鼻一孔邑有兵
犬生子有二鼻邑且有兵 犬生子三足以上其邑主有公侯 犬生子有五足以上其邑且大卒行 犬生子有二隂君多子 犬生子有二尾以上邑有徙亡犬生子口在背邑有反臣 犬生子口在隂邑臣強主命弱令不行 犬生子口在四足臣殺其君 犬生子口在腹下及腹旁邑大憂 犬生子口在腹民大飢犬生子口在四支其邑君亡 犬生子有鼻在四支邑有兵 犬生子足在腹邑有徙亾 犬生子足在背邑有大咎 犬生子足在首邑君且有大仇 犬生子尾在腹邑有大臣殺君 犬生子尾在背四支邑有三主爭者 犬生子無尾邑大臣殺君 犬生子無目邑主病 犬生子無口鼻民飢 犬生子無足榖不成 犬生子無尾邑民貧
犬生人
京氏曰犬生人其邑君失位兵行 犬生子人形不具其邑有兵 犬生子人之形而物各不居其所者主亡犬生人之形而六畜身主亡大有咎 犬生人之形
而飛鳥身邑大水 犬生人之形而野獸身此有亡主犬生人之形而魚身者邑大水 犬生人之形而䑕
形者其邑
犬生六畜 犬生䑕生魚 犬生野獸 犬生飛鳥蜂虵
京氏曰犬生六畜其邑易命有大事 犬生六畜一首二身邑有廢 犬生六畜兩身邑且二君流 犬生六畜兩口以上邑大臣亂 犬生六畜三鼻其邑有亂臣犬生六畜有人形者邑易主 犬生六畜無首其邑
有大事 犬生六畜無耳邑不用事 犬生六畜無目其邑兵行 犬生六畜無口鼻民流亡作兵 犬生六畜無四支邑不治有兵 犬生六畜無隂主且暴死犬生豕嵗大熟民樂 天鏡曰狗生豕吉不出三年國安樂 京氏曰犬生子為䑕嵗虛民流亡 犬生子為魚邑有大水 地鏡曰犬生野獸大夫有外謀不出三年君且亡國 京氏曰犬生野獸邑有大咎 犬生野獸人形者邑有大兵 京房曰犬生飛鳥雖有人形及不具皆為大兵及大水 犬生子為蜂天下更令 犬生子為蜂虵其邑民人流
犬矢溺宮室道路 犬矢金石雜物
京氏曰犬矢宮室中殿堂上三日以上邑空虛 犬矢王門中其主有喜 犬矢王門外邑主有憂 犬矢邑社不及大神五日以上邑亡 犬皆羣溺於邑門外及內兵作人家亦然 犬無故大道矢而行邑大凶 羣犬無故皆矢大道中兵行 犬矢人民牀席上其殃大犬矢井中家虛邑亦然 犬無故溺人其人不出三
嵗亡 又曰犬矢石其邑臣強君弱 犬矢金鐵邑兵大作 犬矢土邑愈墜〈墜地也〉 犬矢五榖邑昌嵗成犬矢布帛邑有暴政 犬矢草木邑人有喪
豕咎徵
豕能言 豕自食子 豕自食尾
京氏曰豕能言吉凶如其言 豕晝同時俱鳴此謂哭主嵗不成 又曰豕自食其子家破 又曰豕反自食其尾家富嵗且凶
豕登屋入宮
京氏曰豕之屋上其邑得賢士 豕入君室中其社稷邑君且亡 漢書五行志曰昭帝元鳯元年燕王宮永巷中豕出圏壊都竈銜鬴六七枚置殿前劉向以為竈者生養之本豕陳鬴於庭竈將不用宮室廢矣燕王不改卒伏誅 地鏡曰野豬入宮室中其軍將圍小人失宅 京氏曰豕無故入君室屋且有女憂為亂 又曰赤彘見於國不出三年必有大禍野人為政
豕生子異形
災異圖曰王侯刺史二千石令長不祗上命則豕一頭兩身六腳 古今注曰哀帝大初三年長安彘生兩頭三目一目在項中 京氏曰豕生子有角其邑有福祿豕生子有二口以上其邑且安 豕生子鼻一穴郡
有九侯 豕生子三足其嵗不熟 豕生子五足以上其邑有大咎兵 豕生子一隂其邑分無後 豕生子目在四支其邑兵行得地 豕生子目在腹下及旁邑有大咎 豕生子口在背邑主弱羣臣奪王令不行豕生子口在腹其邑饑 豕生子口在四肢民饑兵作邑亡 豕生子口在隂邑有大謀 豕生子耳鼻在腹及背臣謀其主 豕生子耳鼻在四肢及在首上兵作邑中 豕生子足在首上亡社稷 豕生子足在其腹邑有大事 豕生子足在背其民勞於兵 豕生子尾在腹及首邑有大事 豕生子無口其邑亂 豕生子無目其邑臣奪主令 豕生子無尾其邑兵弱 豕生子無尾有羽邑亡
豕生人
京氏曰豕生人之形即純行聖人且行兵不純行其邑失社稷 豕生人而有六畜形者此邑亂亡 豕生人形而有飛鳥者其邑大水 豕生人形而有野獸形者其邑兵 豕生人形如物各有不居其位邑失地
豕生六畜
京氏曰豕生六畜其邑易主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有豕生狗 天鏡曰豕生狗不出三年國王走於野中死 京氏曰豕生犬其君走謀於野中 豕犬形不具邑有兵諸兵數起 豕生六畜有人形邑且更令 豕生六畜一首二身邑分 豕生六畜二鼻以上邑有兵行 豕生六畜二口以上其邑亡地臣亂 豕生六畜三鼻三目以上其邑大恐 豕生六畜無首其邑不安豕生六畜無目邑令不行 豕生六畜無耳其邑君且不聴政 豕生六畜無口鼻其邑民流亡 豕生六畜無隂其邑無嗣子 豕生六畜無四肢其君不治
豕生野獸蟲魚飛鳥蜂虵
運斗樞曰人主以不孝仁之名侵犯大道則豕生鹿〈大道者君政也〉 京氏曰豕生野獸其邑民饑有兵 豕生飛鳥其邑水 豕生魚其邑大水災 豕生蟲蠅其邑流亡
豕矢金石草木
京氏曰豕矢金鐵邑兵大作 豕矢土邑増土 豕矢石邑大兵強勝四方也 豕矢五榖嵗成熟 豕矢草木其邑有喪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二十
龍魚蟲虵占 唐 瞿曇悉達 撰龍龜魚蟲瑞
龍
瑞應圖曰王者承天命而天道四通而悉達無益之術藏而世無浮言言吉則河出龍圖 援神契曰天子孝則大龍負圖也 禮記曰聖王用水火金木必時頒爵位必當年得無水旱之災妖孽之疾則龍在宮沼 天鏡曰凡龍春見無殃咎 瑞應圖曰青龍水之精也乗雲而上下不䖏淵泉王者有仁則出 又曰君子在位不有斥退則見 禮稽命徵曰王者得禮之制則山澤谷之中有赤龍 瑞應圖曰黃龍者五龍之長也不混池魚徳及淵泉則黃龍應和氣而遊池沼 蔡氏月令章句曰智聴政事則黃龍見 瑞應圖曰王者精察賢徳則白龍見 河圖曰黃龍負鱗甲成字以授黃帝帝令侍臣寫之以示天下〈注〉魏文帝雜事曰黃帝錄圖五龍舞河此應聖賢之符也 尚書中候曰河出龍圖赤文像字以授軒轅 元命包曰唐帝遊河渚赤龍負圖以出圖赤色如錦牀赤玉為匣白玉為檢黃珠為泥𤣥玉為鑑章曰天皇大帝合神制署天上帝孫伊堯龍潤涓圖在唐典右尉舜等百二十臣發視之藏之大麓運斗樞曰舜為天子東廵至寽中月臨觀〈注云〉臨河觀望月或為丹字也五采負圖出置舜前圖黃為匣如櫃長三尺廣八寸厚一寸四分而連有石白玉為檢黃金為匣黃芝為泥封兩端章曰天皇帝符璽五字廣長各三寸深四分鳥文舜與三公大司空禹等三十人發視𤣥色而綈狀可卷舒長四十二尺廣九尺中有七十二帝地形之制天文分度之差〈注云〉黃帝含樞紐之使也故龍匣皆黃四合者有道相入也有戶言可開闔也 尚書中𠉀雲舜沉璧黃龍負卷舒圖出水壇畔赤文綠字也大戴禮曰顓頊端抶以有謀疏通以知事養財以任
地履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民潔誠以祭祀乗龍而至四海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祗屬 又曰帝嚳妙日月而送迎之明鬼神而教事之春夏乗龍秋冬乗馬 括地圖曰禹平天下二龍降之禹御龍行城既周而還〈注〉神虛記曰禹乗二龍郭裏而為御 尚書中候曰周公攝命七年歸政成王沉璧於河榮光幕河青雲浮至青龍御𤣥甲臨壇吐圖而去〈注云〉周公攝政歸美成王制禮作樂天下治和榮光五色從河水出幕覆其上浮雲從榮光中來青龍者蒼帝靈威仰之使也𤣥甲所以裹圖也
蛟
山海經曰禱過之山虎蛟魚身蛇尾音鴛鴦〈注云〉似蛇四腳龍之屬也 説文曰魚滿千頭蛟來為之長率魚而飛置苛韭水即蛟去 淮南子曰蛟龍寢於淵而卵乳於陵〈注云〉許慎曰蛟鱉屬乳謂卵自乳者也文子曰王有道徳者天與之地助之鬼神輔之則蛟龍宿其沼〈注云〉山海經言蛟龍虵而四腳小頭細頸頸有白嬰大者十數圍也
玉龜 龜負圖 𤣥龜負書
瑞應圖曰玉龜者為聖國出師曠時至以錄䜟書 禮稽命徵曰制禮作樂改損祭器有鬼神之助則龜負圖又曰刑殺當其罪賞錫其功立事得禮之宜則龜負
象戴 白虎通曰徳至淵泉雒出龜書 禮含文嘉曰伏羲徳洽上下故地應以龜書伏羲乃象以作卦 尚書中候曰黃帝東廵至洛龜書咸赤文綠字以授軒轅〈注云〉虛龜負書所出黃帝咸則也 尚書中候曰唐帝沉璧於洛水龜負書出背甲赤文成字止壇也 又曰湯沉璧於河黒龜出赤文題 又曰周公沉璧𤣥龜青純〈注云〉何休觧純綠也謂綠純千嵗龜也含光刻背甲書止洛於壇赤文似字周公視周王乃視龜留不去周公援筆以世文而寫之書成文消龜去 宋書符瑞志曰𤣥龜洛書者天符也王者徳至淵泉則出
虛龜五色 龜在宮沼
瑞應圖曰虛龜者𤣥文五色神虛之精也上隆法天下平象地能見存亡明於吉凶不偏不黨唯義是從其惟龜乎書龜從此謂也虛者徳之精也龜者久也能明於久逺事王者不偏不黨尊耆老不失舊故則神龜出又曰虛龜似鱉而長合五行之精三百嵗遊於藕葉之上千嵗遊於蒲上進一尺二寸王者奉順后土承天則見宋書符瑞志曰王者徳澤湛清畋獵順時則出五色
鮮明龜三百嵗遊於蓮葉上三千嵗常遊於卷耳之上禹卑宮室虛龜見 春秋禮演圖曰文命將興龜穴蓮禮記曰聖王用民必順頌爵當時無水旱之災妖孽
之疫則龜在宮池
毛龜四眼六眼八眼龜
宋書符瑞志曰宋文帝三獲白龜孝武帝獲毛龜明帝獲四眼龜六眼龜八眼龜前書不載當時並以為嘉祥今附於龜瑞之末並戴〈戴當作載〉其形以示將來也比目魚 黃魚躍出 白魚入舟 神魚儛河
瑞應曰王者明照出逺則比目魚見〈注云〉爾雅曰狀如牛脾細鮮紫色兩片相合乃行 尚書中候曰湯沉璧於洛水黃魚雙躍出濟千澶𤣥鳥隨魚出示止化為𤣥玉赤勒日𤣥精太乙受神命伐天下服〈注云〉黃土色明土歸湯𤣥鳥葉光紀之使天乙湯名天命之伐桀也 尚書中候曰周武王渡於孟津中流白魚躍入於王舟王俯取魚魚長三尺赤文有字題目下頰右曰姬發遵昌王燔以告天有火自天流為赤烏〈注云〉孟津南河津名也右助天告以伐紂之意姬周姓遵循也昌文王名言武王之業也宋均注元命包曰燔魚祭天煙火光化為赤烏烏日中陽物有光明而能照也漢書曰宣帝詔雲朕飭躬齊精所為百姓未濟大河天氣清浄神魚儛河朕之徳懼不能任
赤虵 大螾 大螻
禮稽命徵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必有赤虵 東觀漢記雲安帝生赤虵盤於妝席之間 呂氏春秋曰黃帝時天見大螾黃帝曰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王注曰螾蚯蚓也 帝王世紀曰黃帝得螾如虹應劭雲神螾大五六圍長十餘丈也 呂氏春秋曰黃帝時天見大螻黃帝曰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王
野蠶成蠒
後漢書曰光武建武元年六月己未即皇帝位大赦天下野蠶生麻尤盛野蠶成蠒被於山阜民獲其利非一吳志曰孫權黃龍三年夏有野蠶蠒大如卵由卷野
稻自生改為禾興縣
龍龜魚蟲恠
無雲而龍出 黃龍墜 龍五色
天鏡曰大兵將至大水為害則無雲龍出 春秋合誠圖曰黃帝將亡則黃龍墜 握鏡曰君失木行則春青龍見國被兵其鄉散亡青狼豕亦然失火行則夏赤失金則秋白失水則冬黒失土則四季黃皆如上占 又曰蒼龍見國有凶黃龍見國有喪白龍見有兵黒龍見有憂凶
龍見邑社廷廟
京房曰山見龍過於邑邑遷 赤龍見於國不出三年必有大禍野人為政 天鏡曰龍見於社稷必有大戰流血 龍從宮中出讒人聚其國亡 地鏡曰龍下朝廷人君不順四時行出不時 龍以冬出當道或鬬邑中或乳國中或見上腹下背有大戰主憂〈春夏秋出不占〉墨子曰昔三苖大亂天命殛之龍生於太廟 異苑曰㑹稽有獨姥常織蘆布為業以義熙初曬綪於庭忽疾風雷雨山隂縣東魏家堂屋上有一蒼龍長數丈須臾而散成綪從風飄亂姥先以大瓮著階下有頃天雨蘆綪滿瓮視之悉是蘆綪爾日郭中有曝曬者莫不失之後有盧龍之難尋自散走咸謂是其應矣
龍見井中
潛潭巴曰龍從井中出下為猾謀慮大兵不本而出〈注云〉龍從井出聖人在下位今而見勢稍大欲猾亂時主祥也 京房曰井出龍若馬君不守宗廟 又曰有徳遭害厥妖龍見井中 又曰君行暴惡黒龍從井中出漢書五行志曰恵帝二年正月癸酉旦有兩龍見於蘭陵延東里溫陵井中至乙亥夜去劉向以為龍貴象而困於庶人井中象諸侯將有幽執之禍其後呂太后幽殺趙王諸呂亦終誅滅 魏志曰髙貴鄉公正元元年冬十月戊戌黃龍見於鄴井中甘露元年正月辛丑青龍見軹縣井中二年二月青龍見溫縣井中三年黃龍仍見頓丘冠軍陽夏縣界井中四年正月黃龍二見寧陵縣界井中〈注〉漢晉春秋曰是非龍人乃咸以為吉祥帝曰龍者君徳也上不在天下不在地揜而數居於井非嘉兆也乃作潛龍詩以自諷焉司馬文王見而惡之五年五月己丑髙貴鄉公卒時年二十 又曰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遂帥僮僕數百摻鼓而出文王弟十七騎校尉伸入遇帝於東門左右訶之伸衆奔走中䕶賈充入逆帝戰南闕下帝自用劍衆欲退太子舎人成濟前刺帝刃出於背 陳留王景元元年十二月甲申黃龍見華縣井中三年二月青龍見軹井咸熙二年十一月壬戌詔羣公卿士奉皇帝璽綬策禪位於晉嗣王晉陽秋曰太原五年龍見武庫井中帝觀有喜色百
官將賀劉毅以為不祥孫楚上事曰頃聞武庫井中有二龍羣官或謂之禎祥而稱賀或有謂之非祥無所賀可謂楚既失之而齊亦未為得也而龍守鱗翼潛於重淵或仰攀雲漢遊於蒼昊而今蟠於坎井同雄於蛙蝦豈獨管庫之士或有隱伏期役之賢沒於行伍故龍見光景有所感悟耶 異苑曰謝晦家室各宅南路上有古井以元嘉二年汲者忽見二龍甚分明行道住觀者莫不嗟異有人入井看乃是磚隱起龍形泉從邊出澆灌殊駛後晦等皆伏法淮南所謂井見而貴臣拘者也
龍逐人
洪範五行𫝊曰秦文公大獵有龍出逐文公公射得之龍逐人非所當也射而得之非所當射得也射為射妖龍為龍孽皆瞀亂之君所致也龍者天之象陽之表超乎衆也射兵革之禍也龍傷獲為擒滅之患是國且有兵將擒獲也文公感悟改行自新因居汧之隂子孫繁昌
龍鬬 龍死
考異郵曰龍鬬則主將易宋均曰龍君象鬬則將爭也潛潭巴曰日月食之則蛟龍羣鬬 京房曰龍鬬邑
中厯數日不止人主且分比兵為憂 漢書五行志曰左𫝊昭公十九年龍鬬於鄭時門之外洧淵劉向以為近龍孽也鄭小國攝乎晉楚之間重以強吳鄭當其衝不純修徳將鬬三國以自危亡是時子産任政內恵於民外善辭令以交三國鄭卒亡患此純以徳消變之効也〈案春秋經即鄭定公也〉 續漢書五行志曰桓帝延熹元年河內野王山有死龍長可數十丈㐮楷以為龍者帝王瑞天鳯中黃山宮有死龍漢兵誅王莽此易代之徵後魏代漢
靈龜執 龜無文 穿井得龜
合誠圖曰𤣥帝將亡則靈龜執 堯錄書曰𤣥帝之將終也水不流下則龜無文 世語曰晉長沙王從封長沙至國穿井入地四丈得大石其中有靈龜而長二尺餘長沙王誅之象也 車頻奏書曰苻堅建元十三年髙陸縣民穿井得龜其大三尺六寸背文負八卦古字堅藏之太卜因而養之十六年而堅死今取其骨稽問吉凶名曰客龜太卜佐齊魯夢客龜言我歸江南不過死於秦魯自觧曰龜三萬六千嵗而終之必有災國之徵
巨魚見 丹魚見
京房曰海數見巨魚邪人進賢者疏 漢書五行志曰靈帝熹平二年東萊海出大魚二長八九丈髙二丈餘明年中山王暢任城王博並薨 異苑曰勃勃虜都長安端門外瓮水有聲視水如沸有丹魚長三尺有赤光國尋滅
河魚逆上及生人 魚偃行
京房曰衆逆同志厥妖河魚逆上 洪範五行𫝊曰秦始皇八年河魚逆水上劉向以為魚孽魚隂類民象也逆水上民將不從君令為逆行也 京房易候曰下無臣大人不實則魚生人 運斗樞曰天下將亂則魚偃無足行宋均曰魚潛伏今見且偃行是弱而降自恣無所畏也
魚飛 魚見屋上
京氏曰魚飛者治國無禮義則魚飛水有淵奧即魚居焉國無禮義民去焉故魚飛不救有虛邑其救也安民治業定禮興樂 又曰魚入師中司馬將戰勝魚飛集於司馬鼓上司馬當之 地鏡曰魚飛入路中兵作又曰魚飛去水國有暴兵 漢書五行傳曰聴之不聰是謂不謀君嚴寒氣動故有魚孽魚去水而飛極隂之孽也 京房易傳曰青魚去水飛入道兵將起 握鏡曰魚忽出屋上死道中皆有兵奔敗 魏志曰齊王正始中有二魚長尺集於武庫之屋有司以為吉祥王肅曰魚生於淵而居於屋介鱗之物失其所也邊將其殆有乗甲之變而後果有東闕之敗
五色虵 虵有翼足
淮南萬畢術曰君失春政則倉虵見於邑即嵗多禍君失夏政則赤虵見君失秋政則白虵見君失冬政則黒蛇見 京房曰𤣥虵冬出則君凶 河圖曰虵四足四翼各羣立見則兵作 合誠圖曰白帝將亡則虵有足伏如人 京氏易傳曰青虵見足軍中將罷
虵入都邑宮廟
禮記曰威儀曰賤人為君則虵入都 潛潭巴曰朝有大虵親屬無道將何為宋均注曰虵隂物而性蠶燕今而在朝是親屬或欲為無道何為言不成也 呂氏春秋曰妖孽生國有遊虵虵一西一東 漢書五行志曰皇之不極是謂失徳則有虵孽 災異圖曰外鎮王侯不祗上命尅暴百姓則龍虵見 京氏曰虵羣聚大道上邑有急兵 虵聚於國必有圍城黃虵見於邑旱長虵見大水 淮南萬畢術曰君室無故見虵君且去虵無故在牀上君非其子 漢書五行志曰左傳文公十六年有虵自泉宮出入於國如先君之數劉向以為泉宮在囿中公母姜氏嘗居之虵從之出象宮將不居也又虵入國將有女憂也如先君之數者公母將薨之
象公惡之乃毀泉臺後二年薨公子遂殺文公之二子惡視而主宣公文夫人歸於齊 搜神記曰魯定公元年秋有九虵繞柱占曰以為九世廟不祀乃立煬宮㑹稽典錄曰淳于翼字叔通除洛陽市長桓帝即位有大虵見徳陽殿上翼占曰以虵有鱗甲兵之應也 晉徵祥説曰大寧中武昌有大虵居神寺神樹上出頭從人受食〈案京房易妖占曰〉大虵見神寺不出三年有大兵國有大憂時王敦作逆 晉恵帝起居注曰齊有大虵長三百餘步又負二虵長十餘步過市市人悉逐觀之繇齊城北門入漢景祠須臾不復見 京房易傳曰虵見將軍營中師罷出則中軍將軍得志或曰得士
虵鳴君室 虵交市廷 虵衝腹 虵鬬
淮南萬畢術曰為死事則虵鳴君室 京房曰虵鳴君室凶 地鏡曰虵交於市及廷中者不出三年必有亡主各以其國君應之 運斗樞曰君失政臣挾私期〈期字當作則〉虵衝巴〈巴腹蟲也〉 河圖曰大虵朝市路羣鬬又去不去霸者當路 淮南萬畢術曰虵無故鬬於君室後必爭立小死小不勝大死大不勝小大皆死皆不立也漢書五行志曰左傳鄭厲公時有內蛇與外蛇鬬鄭南門中內虵死劉向以為先是鄭厲公刼相祭仲而逐昭公代立後厲公奔出公復入弟子儀代立厲公自外刼大夫傅瑕使僇子儀此外虵殺內虵之象 趙書曰前趙時安定太守邵琨上言虵與䑕鬬於郡門而虵自死
蛙聚 蛙與蝦蟇鬬
易辨終備曰蛙聚大盜出 運斗樞曰妃色惑主蛙累入邦門 漢書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墓羣鬬是嵗四將軍衆十萬征南越
候蚯蚓出 蜈蚣入邑 蟻聚土 候螳蜋生 候蜩鳴
周書時訓曰立夏後五日蚯蚓出不出則臣奪後令冬至之日蚯蚓結不結則君政不行 京房曰見山□蛆入於邑內殺廣雅曰蜈蚣也 又曰蟻無故當道若門戶城聚土水且傷人 易通卦驗曰螳蜋摶蟬□之蟲乗虛而殺物自隱蔽而有所害捕摶之象也奸人性隂邪行令失節所生武官不務詰奸故為奸猾事發月令雲小暑至螳螂生周書曰夏至後五日蜩始鳴不鳴則貴臣放逸立秋之日寒蜩不鳴 通卦騐曰遁上九候蟬始鳴蟬不鳴人臣力爭國多妖言
螻蛄集朝廷 蚯蚓螻蛄見軍中 螻蛄大如牛
京房易飛候曰螻蛄集朝廷厥咎黜 又曰蚯蚓螻蛄見軍中尤多師將罷有謀者不久地生諸蟲將軍急去大凶 抱朴子曰螻蛄見軍尤生多有軍罷又宜備叛京氏曰螻蛄大如牛長一丈見邑且有賤人貴蜂食苖 蜂生國 蜂入軍中 蛾飛蔽日
五行𫝊曰秦昭王委事太后弟穣侯為丞相弟謙蕩君皆用事私門權傾公朝三十八年上郡大饑山東盡死民無所食蜂食民苖蜂食民苖者赤祥之災也能飛之類赤挾毒火之色也不當食苖象不當位也故見災以蜚之蜂見挾毒物之害也天意若曰君不明臣下若蜂蠆而奪民將為國家害也 天鏡曰蜂生國舎內空亡象 兵書曰軍行蜂羣飛蜂及蜜蜂尤多者必大戰道路防之 又曰軍中有蜂鳴移主將敗士卒亡矣漢書元帝紀曰建昭元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畤秋八月有白蛾飛蔽日從東都至軹道〈注〉如淳曰三輔黃圖長安城東北次門號曰宣平城門其外郭曰東都門也冬河間王元有罪廢遷房陵
蝗生
五行傳曰介蟲者小蟲有甲能蜚之類陽氣所生於春秋為象蟲今謂之蝗皆其類也曰介蟲之孽也説文曰蝗螽也旱氣動象 至使乞貸則生螣舊説螟螣蟊賊一種蟲也如言寇盜奸宄內外言之耳故㨗為文學曰此四種皆蝗也 禮月令曰孟夏行春令則蝗蟲為災 春秋緯曰愁精所感擾氣所生螽冬生天不能滅地不能藏 潛潭巴曰生蝗蟲兵大起行千里 五行傳曰君行暴虐而賦稅貪叨無厭以師動衆取邑治城而失衆心則蟲為害 爾雅曰蝗蟲食苖心曰螟食苖葉曰𧊇食苖根曰蟊食苖節曰賊 董仲舒對災異曰佞臣居位貪叨之徵邪人在位則蝗蟲食葉君用臣才不任職則蟲食莖君用佞人在朝則蟲食節君用奸賊在位則蟲食根禮月令仲春行夏令蟲蝗為害説文曰螟蟲食榖心從冥聲吏冥冥犯法即生螟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妖有螟集其國其年凶 淮南子曰政惡生孽蟲食心 京房曰吏為貪狼多螟螣宮室奢蟲食葉漢書五行志曰春秋魯哀公十二年十二月螟十三
年九月螟十二月螟劉向以為春用田賦冬而螟此三螟皆虐取民之効 春秋漢含孳曰魯室履畝而稅貪恣太過則蝝生 漢書五行志曰劉歆以為蝝螕𧖚之有翼〈音蚍蜉〉食榖為災黒𤯝也董仲舒以為蝝螟始生也是時初稅畝亂先王制故應是而蝝生詩推度覽曰在下不臣蟲食葉貸者伐也小臣為政事變其法故立字貸與伐同其變臣欲殺也 京房曰得無節蟲食葉説文曰野蟲食草根者也吏抵冐取民則生𧋘 京房曰臣安祿厥災蟲食根不絀無徳蟲食本害忠孝蟲食根握鏡曰螟蟲食根咎在女主社稷 毛詩義禮曰蟊
長而細或説雲蟊螻蛄也螻蛄食苖根為人患 詩推度覽曰傷苗食之賊也 京房曰與公侯爭蟲食蛬傷忠臣蟲食蛬 史記秦始皇四年十月螟蟲從東方來蔽天如嚴雪是嵗天下失苽瓠 漢書五行志曰景帝中元三年秋蝗匈奴寇邊武帝元光五年秋蝗五將衆三十萬伏馬邑又四將征匈奴元鼎五年秋蝗四將征南越元封六年秋蝗兩將征朝鮮太初元年夏蝗從東方飛至燉煌三年秋復蝗其年貳師征大宛天下奉其役連年征和三年秋蝗四年夏蝗先是一年三將連衆十餘萬征匈奴貳師七萬人沒不還平帝元始二年秋蝗徧天下是時王莽秉政 漢書王莽地皇三年夏蝗從東方來蔽天至長安入未央宮縁殿四年漢兵斬莽續漢書五行志曰安帝永初四年夏蝗是時西羗冦
亂軍衆征距之連年五年夏九州蝗六年三月去年蝗處復蝗子生七年二月郡國蝗順帝永建五年郡國十二蝗是時鮮卑冦朔方用衆征之永和元年秋七月偃師蝗去年年冬烏桓冦沙南用衆征之 續漢書五行志曰桓帝永興元年七月郡國三十二大蝗是時梁冀秉政 東觀漢記曰馬稜伯威為廣陵太守連年有蝗榖貴稜奏罷強官薄賦稅蝗蟲飛入海中化為魚蝦 晉中興徵祥説曰元帝大興二年徐州及州之西江郡蝗三年冀州蝗皆胡肆暴之徵 武帝太元十六年五月棠邑界有蝗廣千里長三十里許從南來其飛蔽天害苖稼是時官以賄成皆入私庫貪私茍得之徵也趙書曰石勒十四年五月飛蝗穿地而生二十日化如蠶七八日而臥四日蛻則飛周遍河朔百草無遺唯不食三豆及庥
蜮生蠅蔽 蛟虻興 䖟大如牛 蠛蠓滿野
春秋漢含孳曰妃黨縱橫佞人譛世則蜮生 春秋魯荘公十八年秋有蜮注云蜮短狐也葢以含沙射人為災也 漢書五行志曰荘公十八年有蜮劉向以為蜮生南越之地多婬婦人男女同川淫女為主亂氣所生故宣武名之蜮〈蜮由惑也謂之短〉是時荘公將取齊之淫女故蜮至 五行傳曰詩云為鬼為蜮則不可得葢氣精也詩義禮曰一名射景如鱉三足紀年晉獻公二年春周恵王居於鄭鄭人入王府多取玉玉化為蜮射人 古今注曰成帝建始元年六月蒼蠅萬數集白虎門朝坐處蔽地 漢書昌邑王賀夢青蠅矢積西階東河五六石以屋瓦覆發視之青蠅矢也以問龔遂遂曰階下左側讒人衆多願皆放之賀不用其言卒至於廢 詩推度災曰逆天地絶人倫則蚊䖟興 兵書曰軍行逢䖟尤多者必大戰道路防之 異郵曰陳涉即亡景駒為主項羽誅嬰都制九塞自稱楚王地生神䖟大如牛淮南子衰世飛蛩滿野許慎曰蛩蠛蠓也
蟄蟲不藏 蟲兩足 飛蟲反墜 蟲生宗廟
春秋繁露曰木干水冬蟄蟲不藏土干水蟄蟲冬出潛潭巴曰蟲兩足赤口諸侯強 五經異義公羊説後夫人之家専權擅勢秉持國政蠶食百姓則蟲飛反墜握鏡曰甲蟲無故生宗廟中不出三年臣背叛兵興
國憂亡天下蟲無故自死用刑暴戕害過 京房曰軍行道逢蟲虵怒必大戰吏兵與馬賊將死以君大就五校亂錯故致以恠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二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