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二百八十四至二百八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八十一至二百八十三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二百八十四至二百八十五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二百八十六至二百八十七

大清一統志

 杭州府

︹古蹟︺錢塘故城在今錢塘縣西秦置始皇三十七年東遊過丹陽至錢塘漢為西部都尉

  治後漢省中平二年封朱㒞為錢塘侯蓋是時復置也孫策入會稽以程普為呉郡都尉治錢塘水

  經注靈隱山下有錢塘故縣浙江逕其南元和志錢塘記雲昔一境逼近江流縣理靈隱山下今餘

  址猶存郡議曹華信立塘以防海水乃遷理此地隋平陳以後縣頻遷置貞觀四年定於今所寰宇

  記隋開皇十年自餘杭移州理錢唐十一年復移州於柳浦西依山築城即今郡是也咸淳臨安志

  古州城隋楊素創周𢌞三十六里九十步唐大順元年錢鏐築新夾城五十餘里景福二年鏐又築

  羅城自秦望山由夾城東亘江干洎錢塘湖霍山范浦周七十里宋紹興二十八年增築內城及東

  南之外成附於舊城內城亦曰皇城周九里府志至正十九年張士誠更築府城周六千四百丈

   有竒東自艮山門至螺螄門視舊城拓開三 里而絡市河於內南自候潮門迤西則縮入二里 而截

   鳳凰山於外城之東西視舊差廣即今城是也通志錢塘舊治有四一在靈隱山麓一在錢湖門外

   皆漢魏時治也一在錢塘門內今爲敎場地唐縣治也一在紀家橋華嚴寺故址宋縣治也 按靈

   隱山下並無鈛塘之跡亦萬無可作縣治之理漢書地理志於錢塘西部都尉治下係以武林山武

   林水所出蓋言都尉治在錢塘非謂錢塘治在武林山也劉真道作錢塘記誤以漢志武林山三字

   連上都尉治作白因有縣治在靈隱山下之說酈道元注水經復沿其誤至今俱莫能定通志所云

   錢塘舊縣有四實則止有三也鹽官故城今海寕州治本海鹽縣地漢書地理志海鹽縣

   有鹽官三國呉志陸遜始仕孫權幕府出爲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裴松之註陸氏祠堂像贊曰

   海昌今鹽官縣也宋書州郡志呉記雲鹽官本屬嘉興呉立海昌都尉治此後改爲縣陳書高祖紀

   永定二年割呉郡鹽官海鹽前京三縣置海寕郡隋書地理志監官縣屬餘杭郡不雲置郡蓋郡尋

  廢也元和志鹽官縣西南去杭州一百三十里元史地理志元貞元年以戶口繁多升為鹽官州天

  歷二年改海寕州東南濱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泰定四年害尤甚命都水少監張仲仁往治之文

  宗即位水勢始平故改海寕舊志有海昌城在今縣南二十里古海昌都尉治又有海安舊城在縣

  西北四十一里隋大業十三年築或以為鹽官縣治此誤富陽故城在今富陽縣治西北

  隅漢置元和志縣東北去杭州七十三里本漢富春縣晉孝武太元中避鄭太后諱改春為陽舊志

  咸通十年令趙訥築城周十二里吳越時以其地逼江壘以磚石元燬又有東安郡城在縣北十

  八里吳黃武四年分置東安郡治富春以全琮為太守七年復廢此其故址也餘杭故城

  今餘杭縣治水經注浙江東逕餘杭故縣南新縣北秦始皇南遊會稽途出是地因立為縣漢末陳

  渾移築南城縣後谿南大塘即渾立以防水也元和志縣東南去杭州七十里秦始皇捨舟杭於此

  因以為名縣志舊城在苕溪南漢陳渾徙溪北唐末吳越王復徙溪南號青平軍城宋雍熙中軍廢

   再徙溪北自後因之臨水故城在臨安縣北後漢建安十六年賀齊討破郎稚表分餘杭

   為臨水縣晉改曰臨安水經注縣因岡為城南門尤高謝安涖郡遊縣逕此門以為難為亭長元和

   志臨安縣東南去杭州一百二十八里隋亂廢置無准垂拱四年廵撫使狄仁傑復奏置五代史吳

   越世家光化元年改錢鏐素所居營曰衣錦營升為衣錦城天祐四年升衣錦城為安國衣錦軍縣

   志舊治在今縣北四里宋景定中移西墅元末燬明初移治東市太廟山右即吳越衣錦軍治

   潛故城在今於潛縣治北吳越春秋秦徙大越鳥語人置之朁即此漢置於朁縣後漢始加

   水曰潛元和志縣東去杭州二百里舊志隋開皇中楊素始築縣城周一里有奇久廢元至正十七

   年行省參政楊鄂勒哲重築自金鵝嶺由石龍口直抵縣抵山周五里明洪武初以縣非控要之地

   且岡陵重複遂不置城又潛州城在縣東七里唐武德中築今其地名城嶺 楊鄂勒哲舊作楊完

   者今改正紫溪故城在於潛縣南三十里唐垂拱三年析於潛置縣萬𡻕通天初改曰武

   隆其年又析置武隆縣復曰紫溪聖厯三年省新城故城在今新城治東三國呉折富春

   縣置元和志新城縣東北去杭州一百三十二里府志古城唐徐敬業築大順二年吳越都將杜稜

   領兵鎮東安因山而城之築為保障羅隱有記後楊行密遣將盡鋭來攻稜拒卻之因謂之杜稜城

   錢江故縣在仁和縣治北武林門內梅家橋南吳越割錢塘鹽官二縣地置宋改曰仁和

   徒今治舊志宋太祖自陳橋驛入仁和門受周禪及高宗南渡見縣名仁和曰此故都城門名也遂

   決遷都之計武隆故縣在昌化縣治南唐武后萬歳通天初析紫溪置武隆縣以為已

   神龍元年改曰唐山元和志縣東去杭州二百四十八里咸淳志縣因山為城北負唐山不設門

   南憑漢歳久盡圯南新廢縣在新城縣西寰宇記在杭州西一百六十里乾徳五年錢

   氏割臨安縣地置南新場以便徵科元豐九域志淳化五年以南新場為昭德縣六年改南新縣熙

   寕五年省為鎮入新城縣志南新鎮在縣西五十里元至元十三年置巡司明初廢管城

   寕州西北距石門縣界舊志吳王夫差築以拒越今有管城廟即其遺跡舊倉城在餘杭縣

   東南二里安樂山唐永貞五年刺史張綱置吳越時廢營盤城在餘杭縣南一里苕溪南

   至正十六年楊鄂勒哲命部將築以守禦後廢 楊鄂勒哲改見前越王城在於潛縣

   東十五里夏少康之後封於越其支庶居此築城又名平越城今平越村即其地吳越西

   府在仁和縣鳯凰山右唐光化二年呉越王錢鏐即杭州治擴而大之依山阜以為宮室名曰鎮

   海軍使院梁開平元年始建國外城門十子城門二屯營六所居殿曰握髪曰仁政有八㑹亭晉天

   福時建以平吳定越八㑹於此也後更名都㑹堂碧波亭忠懿王閲兵處功臣堂紀功也仙居堂忠

   獻王即位處天冊堂忠遜王即位處又有疊雪樓武肅王架強弩射潮處又有思政堂武功堂大慶

   堂瑤臺院牧馬監在餘杭縣南上下湖宋命守臣梁汝嘉提舉每馬五百匹為一監

   宋故宮在仁和縣鳳凰山即唐以來州治也咸淳建炎三年詔以杭州治為行宮紹興元

   年詔守臣徐康國措置草創二年南門成二十八年増築禁城以文德殿為正衙垂拱殿為常朝後

   殿有四曰延和曰崇政曰福安曰復古孝宗建射殿曰選德理宗闢講殿曰緝熙度宗改東宮益堂

   曰熙明置經籍其中舊志元至元十四年宋宮室悉燬於火後西僧楊嘉木揚喇勒智請即故宮址

   建報國等五寺至正之亂五寺亦廢 楊嘉木揚喇勒智舊作楊連真伽今改正德夀宮

   在府城內望仙橋東宋紹興末即秦檜舊第改築新宮名曰德夀孝宗受禪高宗移御於此後孝宗

   內禪亦居於此改名重華咸淳閒改為道院賜額宗陽宮石有苔梅久萎明藍瑛畫梅鐫於碑上

   本朝乾隆十六年四十五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俱有   御製題德夀宮梅石碑詩

   元宮在府城內泰和坊宋寕宗潛邸也嘉泰初詔改為開元宮元時即宮之左為行中書省

   龍翔宮在府城內後市街宋理宗潛邸淳祐初詔改為龍翔宮元末燬宋壇廟

   志圓壇在府城南八里社稷壇在府治北皆紹興十三年築先農壇在府東南十里紹興十五年

  高禖壇亦在府東南十里紹興十六年築九宮壇在府治東故青門外紹興十八年築太廟在府城

  內瑞石山之東紹興四年建十三年又建景靈宮以奉祖宗神御在城內西北隅十五年又建神御

  殿在大內今皆廢聚景園在錢塘縣清波門外咸淳志孝宗致養北宮拓圃西湖之東亭

  宇皆孝宗御扁西湖游覽志園有㑹芳殿瀛春攬遠等堂花光揺津翠光桂景灎碧涼觀瓊芳彩霞

  寒碧等亭柳浪學士等橋今惟栁浪橋尚存玉津園在錢塘縣龍山北紹興十七年

  淳熙中孝宗與羣臣燕射之所錢象祖誅韓𠈁胄於此又翠芳園在錢塘門外面南屏山舊名屏山

  園玉壺園在錢塘門外集芳園在葛嶺前臨湖曲後據山岡理宗以賜賈似道湖曲園

  塘縣西咸淳志安撫趙與𥲅建南山自南高峯而下皆趨而東獨此山自淨慈右轉起為雷峰少西

  而止西南諸峯若在几案柳隄梅嶼左右映帶有賀監一曲之義因名小有天園

  塘縣南屏山汪氏所建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六次臨幸俱有   御製詩並  御書勝閣入雲扁額又漪園亦汪氏所建

  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高宗純皇帝四次臨幸俱有   御製詩並

     御書香雲法雨扁額又巢居閣在孤山竹素園在金沙澗後留餘山居聽泉亭俱在陶莊吟

  香別業在巡撫范承謨園內節次添建諸勝俱有   御製詩富景園在仁和縣東崇

  新門外宋孝宗嘗奉母遊幸規模畧仿湖山 按府城內外唐宋以來舊園凡五十餘處茲載其著

  安瀾園在海寕州北 本朝大學士陳元龍別業中有竹堂月閣諸勝本名隅園乾隆

  二十七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   躬閲海塘   駐蹕於此因   賜今名有

   御製即事雜詠五律六首詩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俱有   御製曡前韻六首詩又有

     御書水竹延清筠香館各扁額鎮海樓在府城內吳山東麓即呉越舊城南門也

  初名朝天門元改爲拱北樓明改今名樓甚壯麗眺望江中遠近畢見聚遠樓在府城內

   德夀宮宋高宗題額又香遠樓在府治咸淳七年安撫潛說友建最爲郡治佳處十三間樓在石佛

   院蘇軾守杭治事於此望湖樓一名看經樓乾徳五年建他如湧金樓在豐像門映江樓在候潮門

   俱宋建有名者豐樂樓在府城湧金門外咸淳志舊名聳翠樓據西湖之㑹淳祐九年安撫

   趙與𥲅徹新之瑰麗宏特爲西湖壯觀望海樓在府舊治中和堂之北唐武徳七年建一

   名望潮樓又名東樓白居易詩東樓勝事我偏知蘇軾有望海樓詩又觀潮樓在仁和縣𠉀潮門

   本朝乾隆年間新建額係   高宗純皇帝御書   勅祠潮神其內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

   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宸輿六𦍒俱有   御製錢塘觀潮歌觀江

   潮作歌觀潮樓紀事觀海潮作歌觀潮四首並曡乙酉詩韻諸詩清暉樓在舊府治唐郡

   守嚴維建白居易有詩天開圖畫樓有二一在海寕州東北硤石西山廣福院宋天

   禧間建元趙孟頫書額一在錢塘縣呉山梓潼廟又翫江樓在餘杭縣治東面瞰苕溪宋柳耆卿建

   大觀臺在呉山頂石面砥平方廣如削下有龍神廟 本朝   聖祖仁皇帝嘗駐蹕於

   此有   御製七言絶句一首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有   御製晏山大觀

   歌二十七年   御賜龍神廟靈佑安瀾扁額琴臺在錢塘縣慧日峯西怪石聳秀上有

   石壁刻未元章琴臺二大字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過此有

    御製琴臺詩竹閣在錢塘縣孤山唐白居易建又有四照閣在山巔後廢 本朝雍正八年

   建亭於上虛白堂在府城內舊治唐白居易有詩刻石堂上後為錢氏都㑹堂又有因巖堂

   在郡圃居易亦有詩有美堂在府城內呉山最高處宋嘉祐二年梅摯出守杭州仁宗賜詩

   有地有湖山美之句擊因作堂名之歐陽修為記蔡襄書柏堂在錢塘縣孤天嘉二年

   廣化寺有昔時所植二柏宋熙寕中僧志詮作堂其側與白居易竹閣相連蘇軾作孤山二詠紀之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四次經過俱有   御

   製柏堂竹閣用蘇軾韻詩並   御書扁額中和堂在仁和縣鳯凰山下本錢鏐閲禮堂

   宋時為郡治至和二年郡守孫沔建堂易名中和建炎三年高宗臨幸改為偉觀清暑堂

   在府舊治左宋治平三年郡守蔡襄建自為記及書刻石堂上三瑞堂在昌化縣治後宋景

   定中邑中産瑞麥嘉禾嘉粟令劉宗憲獻於朝理宗賦詩記之以賜輔臣因建堂夢謝亭

   在錢塘縣靈隱山晏殊𩔖要謝靈運父居㑹稽因不宜子息乃於錢塘杜明師舍𭔃養師夜夢東南

   有賢人來訪及曉乃靈運至因以名亭陸羽記一名客兒亭客兒靈運小宇也冷泉亭輿

   勝覽在錢塘縣飛來峯下唐刺史元藇建白居易有記翠微亭在錢塘縣靈隱山飛來峯

   半宋紹興十三年韓世忠建即跨驢行遊處時岳飛死岳曽有登池州翠微亭詩故名此亭以憶岳

   放鶴亭在錢塘縣孤山北宋林逋舊廬逋性愛梅又嘗蓄兩鶴時泛小艇遊西湖客至

   童子開籠縱鶴逋即歸元至元閒提舉余謙葺其墓復置梅數百本於山搆梅亭其下 本朝康熙

   三十四年重建   聖祖御書故鶴扁額又書舞鶴賦勒石亭中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

   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高宗宸輿經過俱有   御製詩 湖 心亭

   塘縣西湖中舊有湖心寺寺外有三塔明宏治中寺與塔俱燬嘉靖中即北塔遺址建亭 本朝康

   熙三十八年   聖祖御題靜觀萬𩔖扁額  御製詩二首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

   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廵幸俱有   御製詩並   御書光澈中邊扁

   過溪亭在錢塘縣西風篁嶺宋僧辨才居龍井蘇軾訪之辨才送至嶺上因舉慧逺過

   溪事作亭名之亭為我 朝   高宗純皇帝龍井八詠之一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四十九年   高宗宸輿過此俱有   御製詩樟   亭在仁和縣南五里今為浙江亭

   孟浩然有登樟亭望潮詩介亭在仁和縣鳯凰山對排衙石宋熙寕中郡守祖無擇作蘇軾有

   登介亭餞楊次公詩泗水亭在海寕州北洛塘唐許逺讀書處又州東三十六里宋賈氏義

   塾元至正閒改為黃岡書院傳心亭在富陽縣觀山宋紹興中楊簡館陸九淵於此師事

   之故名後改為祠嘷亭在餘杭縣南五里明統志晉部文隱大滌山嘗出市貨藥伏虎設此

   歸晚則虎嘷故名以其在南湖中山上亦曰鼇亭舊志以鼇嘷為聲之訛理或然也咸淳志又名南

   祥光亭在餘杭縣大滌洞舊傳錢鏐微時嘗臥巨石上指洞而言曰異日烖富貴當建

   亭覆此石及衣錦囘頗盛飾其石後瘞石亭下宋祥符五年有五色雲出洞中因名又稽亭在縣南

   九里上有亭基秦始皇築以望㑹稽翠蛟亭在餘杭縣西南八十里明統志宋高宗嘗步月

   至此建亭摘蘇軾詩庭下流泉翠蛟舞句為名三休亭在臨安縣西玲瓏山絶頂名九折巖

   巖間有亭名三休蘇軾詩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巖前巧貯風即此野翁亭在於潛縣西一

   里宋熙寕中縣令刁璹建蘇軾有野翁亭詩合溪亭在昌化縣治前雙溪之西又名雙溪

   亭宋建開禧三年建東坡祠於上高齋在府舊治內清暑堂之後距城闉下瞰虛白堂超出

   州宅唐嚴維有高齋詩又損齋在城內宋高宗建於宮中置經史嘗作記以自警莫能名齋在寶蓮

   山宋楊𥳑建雪齋在方家峪西林法慧寺宋僧法言建東坡題額秦觀爲記桂芝館

   安縣北舊治南唐大中時建咸通閒天降桂子及瑞芝因名借竹軒在錢塘縣呉山舊瑞

   龍院傍宋秦觀曽宿軒中夢天女以維摩像求贊又學士軒在保叔塔右元集賢學士黃潛遊杭僧

   某築此舍之吳慶忌故宅在仁和縣倉橋之東即豐儲倉基按郎瑛七修類稿載禇

   家塘土地祠掘得古碑雲瓊花園即慶忌舊宅是慶忌宅當在城內今志有稱在錢塘門外霍山者

   乃慶忌塔非宅也張道陵故宅在於潛縣天目山南峭壁閒闊五丈高二百餘文即

   漢張道陵隱室傍有張公小舍相去半里登者捫蘿而入可坐數人其西麓爲洪載宅申屠

   蟠故宅在富陽縣西南申屠山時蟠晦黨錮之名結廬於此今其子孫家焉又許彧宅在桐

   洲謝絳宅在小隱山子景初景溫築書室山半今雙松尚存葛起故宅在餘杭縣

   岑山又吳筠宅在石室洞郭文故宅在臨安縣臨安山南水經注宅傍山面谿東有文墓

   建武元年文自王導西園逃此而終許邁故宅在臨安縣天目山下邁修真之處址

   禇遂良故宅在府城內禇家塘相傳遂良故宅在此禇無量故宅

   在海寕州西寰宇記無量家近臨平湖年十二時湖中龍𨷖傾里巷觀之無量晏然不動羅隱

   故宅在新城縣東五里雞鳴山下後為東白禪院又有凌準宅在縣西五里岳飛故

   宅在府治北宋紹興中改為太學元改建為肅政廉訪司即今按察司治相傳飛被害時有幼女

   抉銀瓶投井死今有銀瓶井在司左側韓世忠故宅在仁和縣有三一在清湖橋西

   一在新莊橋西又有別業在縣西馬塍名梅莊園有靜樂堂清風軒皆宋髙宗御書楊沂中

   故宅在府城內清湖洪福橋引湖水以環之中有風雲慶㑹閣又宋沈崧宅在北關郎𥳑宅在

   府城北徐復宅在萬松嶺鮑當周輝宅俱在清波門喬行𥳑宅在吳山之陽後捨為寳奎寺元貫雲

  石宅在鳳凰山下黃公望宅在筲箕泉側王豪宅相近黃鶴山因號黃鶴山樵張九成讀

  書臺在海寕州東菩提山上相近有晉干寶故居又臨安縣有分經臺在東天目山梁昭明分

  𣑽本金剛經處晝錦臺在縣治旁錢武肅王築昌化縣有捲雪臺在中洲南屏之麓宋淳熙六年

  吳越王里在臨安縣南石鏡鎮錢鏐以平董昌功昭宗名其鄉曰廣義里曰勲貴

  坡庵在錢塘縣西北六里咸淳志蘇軾於六一泉之後鑿巖築室自名曰東坡庵馬塍

  在錢塘縣西有東西馬塍在溜水橋北以河分界並河而東抵北關外為東馬塍河之西有上泥下

  泥二橋為西馬塍吳越時為蓄馬之所故名土細宜花南宋時都城花卉皆出於此每日市於都城

  鐵幢在仁和縣南咸淳志呉越王厲強弩射潮箭所止處立鐵幢識之鐡井欄

  塘縣西南六和寺南昔有蛟龍自井而出攻損江岸錢氏鑄鐵欄以鎮之刻八卦於上以象八方

  梁昭明放生碑在臨安縣西北石屋嶺石函內字剝蝕不可讀又洗眼池在天目山

  泉出巖罅相傳昭明以洗目蘇軾詩問龍乞水歸洗眼即指此

 ︹關隘︺北新關在仁和縣北武林門外十里商旅輻輳附關有橋明成化中設戶部分司駐此

   本朝初遣滿漢部員監督後令廵撫管理雍正七年歸織造兼管乾隆五十八年仍歸廵撫兼管

  南新關在仁和縣候潮門外明成化中建設工部分司駐此 本朝雍正七年歸織造兼管

  乾隆五十八年仍歸廵撫兼管東新關在仁和縣東北艮山門外十里有橋舊建敵樓為扼

  觀山關在富陽縣治東明洪武十九年置關杭州衞撥軍戍守尋革獨松關

  在餘杭縣西北獨松嶺上詳見山川白沙關在於潛縣西北其東又有桐嶺關俱接昌化縣

  千秋關在於潛縣西北千秋嶺上北接安徽寕國境宋南渡後置戍守元至正開董摶

  霄拒賊於此今亦為要害豪千關在於潛縣西北六十里天目西麓又東有孔夫關路通孝

  豐及安徽寕國縣又有西關在西天目東麓東關在東天目西麓路出孝豐蘆嶺關

  化縣東十里路出於潛為往來衝要之地明崇禎末築寨於此其南又有陽嶺關昱嶺關

  在昌化縣西昱嶺山下明太祖克徽州道出昱嶺取建德路即此千頃關在昌化縣西北

  七十里又馬頭關在縣西北九十里相近又有嶠嶺關俱安徽寕國績溪兩縣往來衝要之路

  花關在昌化縣北六十里與安徽寕國縣接界最稱險要之地西溪鎮在錢塘縣西北

  二十七里又安溪鎮在縣西北五十里明洪武中設西溪及安溪奉口稅課司 本朝因之又有船

  廠在縣北二十五里板橋明嘉靖中建江漲橋鎮在仁和縣北九里有橋跨官河明洪

  武中設稅課司又有城北稅課司在縣東北艮山門內城南稅課司在鳳山門外 本朝因之

  平鎮在仁和縣東北四十里唐置臨平監明置橫塘臨平稅課司 本朝因之德勝橋

  鎮在仁和縣東北六里本名堰橋宋建炎中韓世忠敗苗傅劉正彥於此因改名舊有遞運所在

  塘棲鎮在仁和縣北五十里與湖州府德清縣接界明設郡佐駐此今有巡司為商民

   輳集湯鎮在仁和縣東少北五十里與海寕州接界宋蘇軾嘗開湯村運河今城東前後

   沙河皆達湯鎮接蕭山縣赭山海口有鹽課司駐此長安鎮在海寕州西北二十五里與仁

   和縣接界舊為運道所經宋德祐二年元巴延軍至長安鎮進屯臯亭山其後設稅課務並置驛於

   此明初改稅課局嘉靖中驛廢今為商旅聚集舟車衝要之地有州判駐此 巴延改見山川門臯

   亭山硤石鎮在海寕州東北五十里與秀水桐鄉二縣接界元置稅務於此明初改稅

   課局兼置河泊所石墩鎮在海寕州東南六十里明洪武中自硤石鎮徙廵司治此嘉靖

   中築土城為戍守重地 本朝初裁巡司閑林鎮在餘杭縣東南十八里有閑林塘宋時置

   閑林酒庫明初鄧愈畧臨安破張士誠兵於閑林寨即此石瀨鎮在餘杭縣東北三十五里

   宋時有酒庫並設廵司明因之 本朝初裁青山鎮在臨安縣東十五里青山下元置桃

   花務明置稅課司正德中廢石鏡鎮在臨安縣南二里有奇唐乾符五年邑人董昌以土

  團討叛將王郢有功補石鏡鎮將錢鏐為石鏡都知兵馬使光化二年改石鏡鄉為廣義鄉西

  墅鎮在臨安縣西四里保錦坊宋末嘗為縣治元末燬明初設稅課局正德中廢東安

  鎮在新城縣東近富陽縣界通鑑唐尤啟三年錢鏐為杭州刺史遣東安都將杜稜等將兵討薛

  朗九域志新城縣有東安鎮縣志今縣東去富陽四十五里富陽嘗置東安郡故鏐以此名鎮

  嶺鎮在昌化縣西三十里舊志廵司在嶺上元末移於縣西南株柳村明移置於湛村仍

  口巡司後廢武林驛在府治東南四里明洪武七年置有驛丞今裁吳山驛

  在府城北武林門外明洪武九年置有驛丞本朝乾隆二十一年裁歸江漲務大使兼理 浙

  江驛在錢塘縣南十里龍山閘左明洪武中置驛丞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裁歸城南務大使

  㑹江驛在富陽縣觀山東宋嘉定中建於通濟橋明洪武三年徙置以據閩廣江浙之

  㑹故名有驛丞今裁范村市在錢塘縣南瀕浙江為富陽及嚴衢通道留下市

  塘縣西北地形爽塏宋南渡將築行宮於此高宗覽圖曰且留下後遂以此名黃灣市

  寕州東六十里宋時置寨明嘉靖中築土城今廢漁山埠在富陽縣東三十里明初設稅

  課局於觀山東成化閒移此總富陽新城商稅後革湯家埠在富陽縣西南二十里明初設

  河泊所後廢許村場在海寕州西四十五里東北至長安鎮三十里又西路場在黃灣市

  俱有鹽課司

 ︹津梁︺錦雲橋在府城內宋名六部橋元名通惠橋西湖遊覽志東通𠉀潮門大河之水自龍

  山閘入鳳山水門從南而北首過此橋通江橋在府城內本名慶元橋宋淳熙二年漕臣

  趙蟠老欲於通江橋置版牐即此望仙橋在府城內跨大河上宋史河渠志隆興二年

  臣吳芾言望仙橋以南至都亭驛一帶地𫝑高峻遂自望仙橋以南開河至都亭驛以通徹積水

  登雲橋在府城內舊名西橋貢院在其北取登青雲之義故名西湖六橋

   塘縣西湖蘇隄上宋蘇軾建曰映波鎖瀾望山壓隄東浦跨虹凡六又裏湖亦有六橋明正徳中知

   府楊孟瑛建曰環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濬源玉帶橋在錢塘縣金沙港 本朝雍正九年

   督臣李衞通裏湖六橋路築隄三十六丈中建石橋覆亭於上又有西泠橋俱見 本朝乾隆十六

   年   高宗純皇帝南廵題董邦達西湖畫冊   御製詩斷橋在錢塘縣孤山側本

   名寳祐橋唐時呼為斷橋張祐詩斷橋荒蘇合一稱段家橋又涵碧橋在西湖宋建陳堯叟為記處

   士橋在孤山林和靖故居前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南巡有   御製出錢塘門由段

   橋至聖因寺即景近體二律詩諸橋在錢塘西南二十餘里富陽諸山之水由此入江為濱江

   要路又有徐村橋通富陽驛道 本朝雍正五年改木橋為石拱辰橋在仁和縣北新關外

   西湖苕溪諸水匯流於此明末建後圯 本朝雍正四年重建乾隆四十年修並近橋一帶塘路均

   加修桂芳橋在仁和縣東北六十里永和鄉明統志舊名茅橋宋時里人徐宣與弟寅

   垓同太學生數十人伏闕上書攻賈似道後昆季皆第進士垓居榜首鄉人榮之因名桂芳

   安橋在海寕州東跨市河宋建一名昇仙橋海昌橋在海寕州東南一里隋大業二

   年建跨城南小河恩波橋在富陽縣治西舊名莧浦宋嘉定中改名明嘉靖閒易以石更

   名永濟長百餘丈望仙橋在富陽縣南三里世傳董雙成於此昇仙秦望橋

   陽縣西北隅咸淳志秦始皇嘗昇此橋故名通濟橋在餘杭縣治東跨苕溪漢喜平中建

   舊名隆興五代改名安鎮明初易木以石袤二十五丈又縣北蓮花橋熹平二年建夏月池蓮盛開

   部伍橋在餘杭縣東三里橋北有部伍亭舊傳吳凌統募兵於此故名丁公橋

   在餘杭縣西八里跨山澗梁天監初丁遵為臨安令後築室隱居為橋於此竹林橋

   安縣西三里南北諸小夾峙有九水合流於此惠衆橋在於潛縣治西浮溪上宋建舊名浮

   飛來橋在於潛縣西岝㠋山半鑿崖嵌石下臨深淵𫝑若飛動故名雙江橋

  在新城縣東二里𩀱江口歲寒橋在新城縣北五里松溪上宋紹聖𥘉建長春橋

  在昌化縣東一里舊名光化橋

 ︹隄堰︺海塘在海寕仁和兩交界唐書地理志鹽官縣有捍海塘隄長二百二十四里開元元年

  重築宋史河渠志嘉定十二年臣僚言鹽官去海三十餘里舊無海患鹽竈頗盛去歳海水泛漲沙

  岸潰裂浸入鹵地今潮𫝑深入逼近居民乞下浙西諸司條具築捍之策十五年浙西提舉劉垕言

  鹽官東接海鹽西距仁和南瀕大海元有捍海古塘亘二十里今東西並淪止存中閒古塘十餘里

  宜築土塘以捍鹹潮所築塘基址在縣東近南則為六十里鹹塘近北則為袁花塘在縣西近南亦

  曰鹹塘近北則為淡塘當東就袁花塘西就淡塘修築可禦縣東鹹潮盤溢之患元史河渠志大德

  三年塘岸崩延祐六年陷池三十餘里泰定四年衝捍海小塘壞州郭四里因建議沿海三十餘里

  下石囤木櫃為隄天厯元年海岸沙漲東西長七里餘南北廣或三十步或數十百步漸見南北相

  接石囤木櫃並無傾圯於是改鹽官州曰海寕州通志明洪武迄萬厯海凡五變塘凡五修 本朝

  康熙三年𩗗風海溢修築石塘並失山石隄五千餘丈五十四年風潮陡發塘潰乃築海寕老鹽倉

  北岸石塘又開中小亹淤沙以復江海故道雍正三年十一年十三年屢以寕邑塘工重大

  命大臣察勘定議發給重帑興建鉅工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

  皇帝四次南廵   躬親閲視不惜數百萬帑金興建修築為海濱生民計安久遠洵為萬世永

  賴之至計謹考   高宗純皇帝御製集二十二年有閲海塘作詩一首二十七年有觀海塘誌

  事閲海塘曡舊作韻題土備塘及塘上四首諸詩又閲海塘記文一首三十年有命建海寕縣城石

  塘前坦水石及塘上三首閲海塘再曡舊作韻諸詩四十五年有閲海塘三曡舊作韻詩   命

  老鹽倉上下相地仍建石塘詩以誌事詩四十九年有閲海塘四曡舊作韻詩   命於新建石

  塘尾柴塘內接築石塘越范公塘直抵烏龍廟即以范公塘為外護之土塘詩以誌事詩 按浙江

   海潮經由之門戸有三在龕赭兩山之閒曰南大亹在禪機河莊之間曰中小亹在河莊之北海寕

   海塘之南者曰北大曡惟中亹南北適中潮行可保無事而其地狹隘不徙而南即徙而北近來南

   岸沙壅潮不輕至塘根北岸海塘自錢塘之江塘起至江南金山界袤延三百餘里跨連錢塘仁和

   海寕海鹽平湖五州縣界乍浦諸山突出海口南與鹽邑之秦駐山相對山趾角張潮不得展海鹽

   塘工遂有坍潰迨尖山一束激起潮頭活土浮沙難施樁橛仁寕二屬在在皆屬險工   高宗

   純皇帝御極之初   命閣臣總理塘務繕柴塘築石壩修盤頭加簍坦改建百里魚鱗大石塘

   壬午三月   高宗純皇帝蒞浙   親詣海寕尖山周圍相度於老鹽倉一帶舊柴塘四千

   二百餘丈   諭令疆吏力繕定𡻕修以固塘根置坦水石簍以資擁䕶於尖塔兩山之閒海塘

   扼要關鍵所有石壩改築條石乙酉春   宸輿再蒞閲視以海寕繞城大石塘五百三十餘丈

   係全城保障添建三層條石坦水至庚子春 高宗三巡並於老鹽倉一帶柴塘之內添築石

   塘四千餘丈爲一勞永逸之計甲辰春石塘工竣   親臨閲視並   命添築迤南一帶石

   塘仰見   大聖人旰食宵衣精詳籌畫數十年來金隄兀峙鞏固億年太平清晏之庥永無極

   江塘在錢塘仁和兩縣境水經注錢塘記曰防海大塘在縣東一里許郡議曹華信家議

   立此塘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與錢一千旬月之閒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復取於

   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名錢塘咸淳志江挾海潮爲杭人患其來已久梁開平四年

   武肅王始築捍海塘在候潮通江門之外潮水晝夜衝激版築不就因命強弩數百以射潮頭既而

   潮水避錢塘東擊西陵遂造竹絡積巨石植以大木隄岸既成久之乃爲城邑聚落舊志宋大中祥

   符五年浙江潮逼州七年發運使李溥用錢氏舊法實石於竹籠倚曡爲岸固以樁木環亘可七里

   景祐四年轉運使張夏作石隄十二里慶厯六年漕臣杜杞復築錢塘隄起官浦至沙涇又俞獻卿

   知杭州鑿兩巖作隄長六十里皇祐中漕臣田瑜曡石數萬爲龍山隄政和七年知杭州李偃言湯

   村巖門白石等處請用石砌曡從之乾道九年修築廟子灣石巖嘉熙二年江決守臣趙與懽於

   近江處所先築土隄於內更築石塘水復其故明洪武十年江水大溢特命修築成化八年江決乃

   命工部侍郎李容相度經理隄岸一新自後淺河漸積江潮稍緩 本朝康熙四十年五十五年及

   乾隆年閒屢加修築 按錢塘係秦縣至唐時始名錢塘漢後諸史地理州郡志中所載甚明方輿

   紀要謂唐以唐為國號因加土為塘是也水經注所引錢塘記乃紀築之始與縣之得名及改名無

   涉至五代錢氏之捍海塘亦止修築並非創始咸淳志乃謂隄岸既成久之乃為城邑聚落竟似杭

   之為杭方從此始未免沿訛因為訂正於此南湖塘在餘杭縣西二里後漢熹平二年

   渾築唐宋修治元明増築 本朝康熙元年縣令宋吉士於滾壩上更築輔壩廣袤高厚與滾壩等

   十九年復濬縣境塘堰陡門及壩凡九十餘處乾隆三十二年又濬並加設堰閘更資蓄洩

   塘在新城縣北五里堰水溉田有九澳唐永淳元年開宋元倛修治明嘉靖中復濬湖塘

   在昌化縣東南五里又雲老大塘在縣南十里泥皛坡塘在縣東五里赤源西唐在縣南十五里俱

   明洪武閒睿縣境塘堰凡七十餘處春江隄在富陽縣南臨江自莧浦至觀山三百餘丈皆

   壘以石唐登封六年令李濬築歳久圯明正統四年令吳堂重築民感其惠名吳公隄曹家

   堰在仁和縣東北臨平鎮南其地有曹家渠腴田數千畝去海僅數里屢遭漂沒因於運河之底

   甃石為寛溢則洩於下河厯代修葺長安堰在海寕州西北長安鎮宋時建至正七年復置

   新堰於舊堰之西今名長安壩旁有三閘莊㜑堰在海寕州西北三十里長安鎮北元至大

   二年建石橋於上長四十丈其堰開而不閉以通苕溪水白石堰在富陽縣南五里北瀕大

   江剡浦之水自龍門來二十七里為白石新壩二堰遏於下流溉環山田無算又縣境壩堰凡八十

   餘處皆灌溉民田為利甚溥千秋堰在餘杭縣東南二里唐㑹昌中建後廢宋景德中令

   章得一復置以防苕溪泛溢上橫堰在臨安縣南灌雙溪田縣境塘堰多至百有餘處皆

   資苕溪支委之利塔山堰在新城縣西二里明天順閒郡守胡濬鑿溝引水入城濠至南

   門置閘放水至縣東雞鳴山入溪今名胡衙壩劉公堰在新城縣西五里魚池山下明永樂

   十年縣今劉秉開築天柱堰在新城縣西十里天柱山下明萬厯初築新堰在新城縣

   北八里金井潭唐末杜稜創築導水入濠分流灌田大為民利東關⿰土奈在於潛縣治東發源

   天目流入洗馬⿰土奈舊志於潛最磽确春潦夏涸每鄉置⿰土奈堰坡塘凡數百處化灣閘

   塘縣西北接上塘為苕溪下流宋淳熙中建明萬厯中重築石函橋閘在錢塘縣西北

   錢塘門外西湖漲溢則開此閘瀉水於下湖唐白居易有石函記龍山閘在錢塘縣南十

   里浙江驛龍山口瀕江有上下二閘迤北為跨浦閘有壩去縣五里又北為渾水閘又北為清水閘

   清湖閘在仁和縣北武林門外二里有上中下三閘相去各二里小林閘在仁和縣

   東北其相近有小林大閘明天順中重築溉田數千頃臨平閘在仁和縣臨平鎮亦名臨

  平陡門閘明末塞 本康熙十年重開濬永昌壩在仁和縣東永昌門外南通錢塘江

  德勝壩在仁和縣東北武林門外五里其東有石灰𭐏壩旁有鎮有閘雋堰壩

  和縣東北五里艮山門外有閘南鍾壩在海寕州北東屬海寕西接桐鄉北通太湖明末填

  塞 本朝順治二年復修築

 ︹陵墓︺︹漢︺孫鍾墓在富陽縣陽平山︹三國︺︹吳︺孫策墓在富陽縣亭山

  艷墓在餘杭縣由拳山東吳志艷字子休呉郡人為選曹尚書凌統墓在餘杭縣西北

  六十︹晉︺杜子恭墓在錢塘縣北南史齊孔靈產東過錢塘北郭於舟中遙拜之

  陳項墓在仁和縣臯亭山下咸淳志項㑹稽人仕東晉嘗使北羈留三年仗節不屈厯青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荊廣曰州刺史葬於臯亭山因廟焉郭文墓在臨安縣西南十五里郭山上︹隋︺陸知

  命墓在富陽縣西吳筠墓在餘杭縣天柱山西麓︹唐︺禇無量墓

  和縣臨平山許遠墓在海寕州東北五十里洛塘唐大厯二年遠子玫招魂葬此︹五

  代︺吳越王錢鏐墓在臨安縣東安國山又文穆王元瓘忠獻王宏佐墓在錢塘縣

  羅隱墓在錢塘縣定山鄉杜稜墓在新城縣北三里官塘又有祠在縣西稜

  新城人武肅討董昌昌乞師淮南淮南勇將田頵安仁義率衆攻東安稜憑城自守隨機應敵累官

  潤州刺史孫陟墓在新城縣南五里百丈村有祠在縣南陟新城人仕錢氏為尚書任常州

  防禦調兵督戰歿於陣︹宋︺林逋墓在錢塘縣孤山隂本朝雍正九年重修胡則

  墓臨安志在錢塘縣風篁嶺之麓范仲淹作墓誌銘則永康人仁宗時再守杭有惠政移葬於此

  建炎閒以滅方巖賦有神應勅建廟封為顯應墓儀王仲湜墓在錢塘縣西湖顯明

  寺宋二帝北狩六軍欲立王王仗劍卻之高宗嘉歎卒葬此周格墓在錢塘縣北山咸淳

  志格處州人為浙西提刑建炎元年討叛卒陳通與於肇丕俱遇害勅葬此地其子祔焉宗澤

   墓在仁和縣臨平鎮宗家橋岳飛墓在錢塘縣棲霞嶺初瘞曲叢祠孝宗復飛官以禮

   改葬今處子雲死時年二十三亦以禮附葬贈安遠軍承宣使墓木枝皆南向又張憲墓在東山衖

   口牛臯墓在劍門關畔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有   御製題岳武穆墓

   劉錡墓在錢塘縣南咸淳志在定山北鄉勅賜功德院額曰旌忠朱弁墓

   塘縣西湖智果寺後積善峯下弁卒於臨安府白龜池之寓舍遺命歸葬不果權厝西湖智果院後

   四十年其從孫熹官浙中葬積善峯下洪皓墓在錢塘縣葛嶺有祠張九成墓

   在海寕州西五里陳剛中墓在錢塘縣風篁嶺沙盆塢洪咨夔墓在於潛縣

   北三十五里濟王竑墓在錢塘縣西九里松東李宗勉墓在富陽縣小隱

   章鑑墓在昌化縣南二十五里鑑昌化人嘉定進士端平時為講官兼掌內外制極論

   時相專政蠧國乞罷職趙景緯墓在於潛縣北五里唐公山徐應鑣墓

   塘縣方家峪明宏治八年建祠祀應鑣及其子琦崧女元娘額曰忠節陳文龍墓

   塘縣西智果寺旁文龍於德祐末北兵入閩不屈生縳至杭病卒葬之次日即生竹竹俱有刺人不

   能登衆謂忠義所感︹元︺葉李墓在富陽縣東北謝墓碑灣張雨墓在錢塘縣靈石

   山玉鈎橋雨字伯雨錢塘黃冠工書善詩歌文益奇古嘗修茅山志因號句曲外史丁鶴年

   墓在錢塘縣清波門外陳斗龍墓在昌化縣西四十里義干山貢師泰墓

   在海寕州黃岡湖塘里︹明︺鄒濟墓在餘杭縣南鳳山子幹袝于謙墓在錢塘縣

   西十二里三臺山麓明成化二年建祠曰旌功每秋月杭人蠲潔於祠中祈夢最驗王琦墓

   在錢塘縣仙芝嶺祝萃墓在海寕州東妙果山胡世安墓在錢塘縣五雲山岡

   邵鋭墓在仁和縣東北超山邵經邦在錢塘縣玉泉山左許相卿墓

   在海寕州妙果山方廉墓在新城縣西天柱山下徐石麒墓在海寕州妙果

  張煌言墓在西湖西泠橋南屏山麓

 ︹本朝︺吳涵墓在仁和縣皐亭山之佛日塢陳敳永墓在錢塘縣慈雲嶺

  文岐墓在錢塘縣三台山高咸臨墓在錢塘縣玉泉山項景襄墓

  在錢塘縣北禹峰下黃機墓在錢塘縣靈鷲山嚴沆墓在錢塘縣西山之麓

  旭齡墓在錢塘縣荊山徐潮墓在錢塘縣小和山徐本墓在錢塘縣荼坊

  邦達墓在富陽縣包圻山楊雍建墓在海寕州峴山

 ︹祠廟︺海神廟在海寕州南門 本朝雍正七年  世宗憲皇帝御製碑文並書福寕

  昭泰扁額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高宗純皇帝三次臨幸有   御製瞻禮海

  神廟詩   御製浙海神廟碑文並   御書保障東南澄瀾保障扁額又有潮神廟在小尖

  山之麓康熙六十一年   勅封運德海潮之乾隆二十七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

   御書恬波孚信扁額又有風神廟乾隆四十五年   御書揚和厎績扁額四十九年

  御製老鹽倉一帶魚鱗石塘成命修海神廟謝貺並成是什誌慰用壬午觀海塘誌事詩韻詩謁海

  神廟膽禮三曡舊作韻詩英衞公廟在府城內呉山古名胥山廟祀呉伍員唐景福二年

  封廣惠侯宋時賜額忠清累加封號 本朝雍正三年   勅封英衞公歳時致祭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御賜靈依素練扁額忠節祠在府城內寳月山下祀呉伍員唐禇遂良

  宋岳飛明于謙兩浙名賢祠在錢塘縣孤山之陽祀漢嚴光唐陸贄宋林逋趙抃王十

  朋呂祖謙張九成楊𥳑明宋濂王琦章懋陳選嚴先生祠在富陽縣觀山祀嚴光

  甫君祠在於潛縣東戴石村祀漢皇甫嵩陸司空廟在海寕州治東祀呉陸遜

  三賢祠在昌化縣儒學左祀晉許邁唐羅隱宋蘇軾昭忠祠在府城內忠清里祀

  唐禇遂良其地即遂良故居舊有祠明成化中入祀典東平忠靖王廟在府城內

   秀義坊宋建炎二年建祀唐張廵又有廟在富陽縣恩波橋西許公廟在海寕州治西祀唐

   雙仁祠在海寕州治西北祀唐顏真卿以其從兄杲卿配嘉澤廟在仁和縣

   湧金門北城下祀唐李泌宋嘉定五年勅額 按嘉澤廟有三一在安東橋東香餅園巷亦祀泌一

   在錢塘門外祀錢塘龍君四賢祠在錢塘縣孤山初杭人祀唐白居易於竹閣後増宋林逋

   蘇軾名三賢堂紹興後廢徙寄水仙王廟廡後明正德中復建增祀唐李泌為四賢祠陸宣

   公祠在錢塘縣孤山之陽祀唐陸贄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宸輿經過

    賜內相經綸扁額有   御製五言詩一首二十七年四十五年皆有   御製題陸宣公

   石姥祠在仁和縣東北晏殊輿地誌祀唐石瑰瑰嘗築隄捍潮功未就死於海咸通中

   立廟封潮王錢武肅王祠在錢塘縣湧金門外舊名表忠觀在縣南龍山宋𤋮寕中

   趙抃建祀吳越錢氏諸王⿱⺾⿰𩵋禾 -- 蘇軾撰碑文元廢明嘉靖中以靈芝寺改建祠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

     聖祖仁皇帝御書保障江山四字勒石雍正四年   勅封誠應武肅王重建乾隆十六年

   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五次臨幸俱有   御製表忠觀詩

   並   賜忠順遺庥扁額昭節廟在錢塘縣保安坊其神曰喬亢陸軌仕周為殿侍三

   班宋祖受禪亢軌閉門拒之太祖自他門入二人自殺命祠祀之南渡復立廟於杭後祐護郡城火

   災事聞孝宗賜額昭節昭貺廟在仁和縣渾水閘東祀宋張夏夏景祐中為兩浙漕使作

   石隄捍江人感其功立祠隄上 本朝雍正三年   勅封靜安公春秋致祭又安濟廟在錢塘

   縣馬坡街亦祀夏正學祠在富陽縣北三十五里祀宋周邵二程張朱及明薛胡陳王十

   三忠祠在仁和縣豐樂橋東祀宋高永能景思誼程博古三忠皆元豐五年死事銀州

   靈衞廟在錢塘縣西北慶忌塔後祀宋縣令朱蹕及尉曹將金勝祝威皆建炎三年力戰死

   安化王祠在海寕州三管墩去縣五十里祀宋王稟稟青州人守太原金兵破城赴

   水死高宗賜其冡孫沆第於鹽官為立祠明天啟中移建州東偏岳忠武王廟

   塘縣棲霞嶺墓側宋孝宗時以舊智果院建祠曰褒忠演福寺元曰精忠廟明曰忠烈 本朝屢加

   修葺歳時致祭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宸輿經過   賜偉烈純忠扁額並   御

   製七言詩一首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俱有   御製岳武穆祠詩忠烈

   祠在仁和縣衆安橋南祀宋封繼忠侯岳雲烈文侯張憲又翊忠祠在忠烈祠西祀宋施全劉允

   升全殿司小校憤秦檜手刺之不遂磔於市允升建州布衣聞岳飛被逮詣闕訟𡨚檜怒下𣗥寺論

   死因並祀之洪忠宣祠在錢塘縣葛嶺祀宋太師洪皓皓自使金歸後賜第西湖葛嶺

   遂建祠焉久圯 本雍正九年重建四賢祠在富陽縣觀山本宋雙明閣祀宋陸九淵

   楊簡明嘉靖中復以邦奇焦煜同祠龜山祠在餘杭縣治南祀宋楊時時知縣事去官

   立祠以祀舊名龜山書院姚開府祠在新城縣西北三十里祀宋姚興耿侍郎

  祠在新城縣北二里祀宋縣令耿秉朱行人祠在錢塘縣九里松祀宋朱弁

  忠祠在錢塘縣學東明萬厯二年建祀建文時死事王叔英方孝孺程本立陳性善盧原質戴

  德彝龔泰卓敬盧迥劉璟鄭恕鄭華鄭公智林嘉猷十四人皆浙人 按是時浙人中死事諸臣尚

  有楊在向樸葉惠仲韓永士民有黃墀陳子方其隱遁而死者職官有梁田玉良玉良用中節士民

  不知姓氏者有台州樵夫樂山樵夫雲門僧若耶溪樵王山樵者俱於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分別

     賜諡入祠忠肅祠即旌功祠在府城內祀明于謙 本朝乾隆十六年   勅

  賜丹心抗節扁額忠節祠在府城內按察司署內左偏祀明按察司王良同仁祠

  在仁和縣武林坊祀明都御史孫燧兵部尚書胡世安新建伯王守仁勲賢祠在錢塘縣

  正陽門外玉龍山祀明王守仁祠為南齊天真禪院廢址故初名天真精舍萬厯年閒賜名勲

  本朝乾隆十六年賜御書名世真才扁額 數 峯閣在錢塘縣孤舊廣化寺基祀

  明末死事倪元璐施邦曜凌義渠周鳳翔陳良謨呉麟徴六人皆浙人范公祠在錢塘縣

  孤山麓祀 本朝浙江廵撫范承謨賢良祠在仁和縣學西 本朝雍正十三年建祀浙江

  總督李之芳廵撫趙申喬等有功封疆者

 ︹寺觀︺海㑹寺在府城內吳山吳越時建 本朝雍正九年重修   御書寳月清光扁額

  雲居聖水寺在府城內雲居山宋建雲居寺元建聖水寺明併為一賜額永夀

  寺在府城東園舊名永夀庵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   勅賜額潮鳴寺在府治東

  北呉越時建舊為歸德院宋高宗幸寺夜聞潮聲因賜額仙林寺在府城內安國坊宋紹興

  年閒相國寺在府城內淳祐橋東北南齊建唐時燬為鄭景宅園景雲初復為寺值睿

  宗由相王即位賜名相國慈雲寺在府城內羊市巷唐李泌興元二年開井建寺名甘露宋

  大中祥符年間改賜額天長淨心寺在府城內竹竿巷呉越時建舊名天長宋祥符

   初改賜今額大佛寺在錢塘縣西北寳石山麓宋宣和中建僧思淨鐫石佛半身名大石

   佛院明永樂閒改今名 本朝乾隆三十年四十五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有   御製大

   佛寺題句聖因寺在錢塘縣孤山南即江浙臣民所建   聖祖仁皇帝行宮雍正五年

   改寺恭奉   聖祖神御龍牌   御書聖因寺額及澤永湖山慈雲偏覆扁額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南巡就寺址界為二復建行宮   御書寺額曰超諸有境二十二年二

   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俱有御製詣聖因寺瞻禮   皇祖神御殿詩二十

   七年四十九年俱有   御製澄觀齋詩又二十七年詩注云澄觀齋   皇祖御筆聖因寺

   中精舍也嘉慶初増奉   高宗神御龍牌淨慈寺在錢塘縣南屏山呉越時建號慧日

   永明院宋南渡時僧道容重修塑五百阿羅漢以田字殿貯之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聖祖

   南巡   賜御書淨慈寺額四十九年有 御製重修浄慈寺碑記勒石寺中乾隆十六年

   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臨幸俱有   御製詩並

   賜御書正法眼藏扁額雲林寺在錢塘縣武林山舊名靈隱寺晉咸和閒建 本朝康熙

   二十八年   聖祖南廵   勅賜雲林寺額三十八年   聖駕再巡有   御製過

   鷲峯七言詩   御書禪林法紀額並對聯一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

   御書額曰鷲嶺龍宮曰湧翠披雲有   御製自韜光度竹逕至雲林寺及雲林寺二十韻雲林

   方丈小憩諸詩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宸輿屢幸皆有   御

   製恭依   皇祖靈隱寺詩韻詩再遊雲林寺詩復有靈隱寺用宋之問韻及再曡宋之問韻又

   用李紳杭州天竺靈隱二寺詩韻題靈隱寺諸詩天竺寺有三一在錢塘縣飛來峯南曰

   下天竺寺一在稽留峯北曰中天竺寺隋建 本朝康熙中   御書靈竺慈縁扁額一在北高

   峯麓曰上天竺寺吳越建有大士像水旱必禱又有白雲堂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重修雍正九年

   重建俱有   御製碑記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純皇帝六次臨幸俱有   御製詩又  賜上天竺寺額曰法喜寺中天竺寺額曰法

   淨寺下天竺寺額曰法鏡寺俱有   御製詩又有用白居易天竺寺七葉堂避暑詩韻及七葉

   堂口號諸詩雲棲寺在錢塘縣五雲山西呉越建宋治平二年改名棲真院後廢明隆慶

   五年僧祩宏結庵於此掘地有碑即古雲棲寺也詳見祩宏自作寺記中 本朝康熙中   聖

   祖仁皇帝臨幸四次有   御書棲雲扁額又   賜松雲閒三宇建亭崇奉並   御製

   詩二首寺有大竹一竿   賜名皇竹今建皇竹亭乾隆十六年   高宗鈍皇帝臨幸

    賜正殿額曰香門淨土後殿額曰修篁深處殿後有亭額曰悅性有   御製雲棲及重訪雲

   棲即景雜詠諸詩二十二年有   御製雲棲寺及雨中遊雲棲即景雜詠四首再題雲棲寺諸

   詩二十七年   賜西方極樂世界安養道場扁額有   御製雲棲寺疊舊韻一首及坐雲

   棲寺靜室復得四絶句再至雲棲題句諸詩三十年有   御製遊雲棲得四絶句及雲棲寺再

   曡舊韻一律再遊雲棲諸詩四十五年有御製遊雲棲七絶四首及雲棲寺三曡舊作韻七

   律一首諸詩四十九年有 御製雲棲寺四疊舊作韻詩清漣寺在錢塘縣玉泉山呉

   越建宋名玉泉寺 本朝康熙中   賜今額乾隆十六年重修   高宗純皇帝臨幸有

     御製五言排律一首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俱有   御製清漣寺觀魚曡

   舊作韻詩理安寺在錢塘縣西呉越建古湧泉禪院亦名法雨寺宋理宗改今名 本朝康

   熙五十二年重建   御書寺額雍正中 御書慈悲自在扁額乾隆十六年   高宗

   純皇帝臨幸   賜額曰樹最勝幢有御製七律一首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

   五年四十九年俱有   御製詩及   御書識安心境扁額法雲寺在錢塘縣北晉

   天福年閒建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有   御製詩並   賜慈雲

  深處扁額昭慶寺在錢塘縣西湖上吳越建內有戒壇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

  皇帝臨幸   賜御書深入定慧額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俱有

   御製詩虎跑寺在錢塘縣大慈山唐建名廣福院宋改今額 本朝雍正九年重修寺外

  有虎跑泉乾隆二十七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有   御製雨中至虎跑寺詩三首

  化寺在錢塘縣南高峯下里赤山南舊名六和寺宋開寶中建塔以鎮江潮太平興國中改寺

  名塔於 本朝雍正十三年重建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寺   賜淨宇江天扁

  額塔   賜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浄域四天寳綱五雲扶蓋六鼇負戴七寶莊嚴七扁額有

     御製開化寺及開化寺再作登六和塔作歌諸詩又   御製登開化寺六和塔記二十

  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俱有   御製開化寺及瞻禮六和塔諸詩

  相寺在錢塘縣南高峯下舊名長耳院五代晉時建瑪瑙寺在錢塘縣葛嶺東碎石如

  瑪瑙名瑪瑙坡舊有瑪瑙石院晉開運三年錢氏建宋治平二年賜額寳勝寺 本朝乾隆四十五

  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   賜香雲普觀扁額   御製詩五律一首四十九年有

   御製題瑪瑙寺用庚子韻詩鳯林寺在錢塘縣葛嶺西俗稱喜鵲寺唐烏窠禪師道場

  普明寺在錢塘縣西馬塍唐太宗時建名普曜院後更今名明天順閒復賜額圓照

  寺在仁和縣天開河 本朝順治間建   勅賜寺額雍正十一年奉   㫖重修

  御書法輪宏轉扁額勝果寺在仁和縣鳯凰山右隋建有排衙石石洞郭公泉月巖唐僧處

  默有詩 本朝乾隆三十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   賜阿閣禪枝扁額   御製五言

  律詩一章四十九年有  御製題勝果寺詩 化 度寺在仁和縣江漲橋梁天監間朱

  異捨宅為寺名衆安宋治平初改今額安國寺在海寕州治西唐建名鎮國海昌院宋大

  中祥符閒改今額內有大悲閣宋蘇軾記 本乾隆二十七年   賜法海安禪扁額

   如寺在海寕州東黃灣菩提山晉干寶捨宅為寺宋治平初賜今額碧雲寺在海寕州

   沈山東北鉢盂嶺下竹樹森密泉石幽峭擅一方蘭若之勝唐大厯閒創 本朝順治閒重建

   修寺在富陽縣治西唐建寺近江潮汐可觀往來者多遊息焉興聖萬夀寺

   杭縣西北徑山唐代宗時僧法欽居此本名徑山寺宋孝宗賜今額寺門有蘇軾題句昭明

   寺在臨安縣東天目山梁建昭明太子修禪處 本朝雍正中   御書普照大千扁額

   源寺在於潛縣天目山獅子巖右元建名獅子正宗寺 本朝康熙初僧玉琳重建後燬雍正

   十一年重建  賜今額 寂 照寺在於潛縣南二里唐大中閒建中有緑筠軒蘇軾有

   碧沼寺在新城縣南七里即安國院晉郭文嘗隱於此咸和二年人為立祠呉越時因

   碧沼清澈遂題額曰碧沼寺治平寺在昌化縣治西唐建寺後有山磅礴為武隆支岡松

   竹蒼翠猶屏障秀絶可觀韜光庵在錢塘縣靈隱山唐僧韜光所居白居易名其堂曰法安

   內有金蓮池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   賜靈岑日觀扁額有   御

   製韜光及再至韜光詩二十二年有   御製韜光庵及過靈隱至韜光坐金蓮池上用白居易

   寄韜光禪師韻諸詩二十七年有   御製韜光庵及金蓮池詩三十年有   御製韜光庵

   曡舊作韻及韜光庵雜詠諸詩四十五年有 御製韜光庵及韜光庵再疊舊作韻詩又近有

   普圓院乾隆四十五年   賜香界霏春扁額有   御製遊普圓院詩四十九年有

   御製韜光庵詩二首又韜光庵三曡舊作韻詩夀星院在錢塘縣葛嶺晉天福八年建內有

   寒碧軒盃泉觀臺此君軒四景宋蘇軾皆有詩本朝乾隆四十五年   高宗純皇帝臨幸有

      御製用蘇東坡韻詩四首紫陽庵在錢塘縣瑞石山宋嘉定閒建舊名集慶堂元

   改今名 本朝雍正十二年   勅修又有重陽庵在呉山之右青衣洞洞霄宮

   杭縣西南大滌洞漢元封三年於大滌洞投龍𥳑為祈福所唐宏道初建天柱觀乾寕二年錢鏐重

  建宋祥符中改今名凡宰執大臣去位者咸以提舉洞霄宮繫銜元末燬明初重建紫陽宮

  在臨安縣東天目山梁大同閒建名太清宮宋宣和閒賜今額相傳張紫陽修煉於此集慶

  宮在於潛縣南三十里舊志漢張道陵所生之地三茅觀在府城內瑞石山宋建

  聖觀在府城內興禮坊宋孝宗為普安郡王時外第淳熙中改為道宮元大德中燬後重建改

  為觀有趙孟頫書碑內有洗藥井有虞集作天一泉銘葆真觀在海寕州東二里唐馬自

  然得道之所天柱觀在餘杭縣呉梁筠記自餘杭郭沂溪十里登陸而南巖𫝑卻倚襟鎖

  環聯而清宮闢焉昔高士郭文常隱於此











                         纂修 官李 煌恭 纂

                         前纂修官蔡賡颺恭 纂

                         前總纂官黃爵滋恭覆輯

                         前校對官孫 奎恭 校

大清一統志

 杭州府

︹名宦︺︹漢︺陳渾熹平二年為餘杭令開上下湖溉田一千餘頃︹三國︺︹吳︺虞翻

  人為富春長孫策薨諸長吏並欲出赴喪翻曰恐隣縣山民或有奸變遠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

  服行喪諸縣效之咸以安晏陸遜吳郡呉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縣連年亢旱遜開

  倉穀以賑貧民勸督農桑百姓蒙賴㑹稽山賊潘臨厯年不擒遜招兵討治所向皆服︹晉︺范

  甯順陽人為餘杭令在縣興學校養生徒潔已修禮志行之士莫不往宗之期年之後風化大行

 ︹南北朝︺︹宋︺張祐高平人元嘉中歴臨安錢唐令竝著能名劉真道彭城人為

  錢唐令元嘉十三年東土饑帝遣揚州治中從事史沈演之廵行在所演之表薦真道及餘杭令劉

  道錫有美政帝嘉之各賜穀千石蕭赤斧南蘭陵人大明中為錢唐令治政為百姓所安

   遷正員郎吏民請留之時議見許︹齊︺孫謙東莞莒人建元初為錢唐令御煩以簡獄無繫

   囚及去官百姓以謙在職不受餉遺載縑帛追送之謙辭不受王籍臨沂人為餘杭令政化如

   神善於摘伏下莫能欺後又為錢唐令下車布政咸謂數十年來未之有也邱師施

   人為臨安今以廉潔稱罷還惟有二十籠簿書並是倉庫卷劵帖當時以比范述曽何洵

   三年任富陽令定寇亂集散亡邑以治稱︹陳︺蕭濟蘭陵人世祖即位授侍中厯守臨安等郡

   所在皆著聲績︹唐︺宋璟南和人神龍中厯杭州刺史政清毅吏下無敢犯者李泌

   人天寳末為杭州刺史有風績引西湖水入城為六井民利之杜泳貞元中為於潛今開紫溪

   水溉田又鑿渠三十餘里以通舟楫白居易下邽人穆宗時為杭州刺史始築隄捍錢塘湖

   蓄洩其水溉田千頃復浚李泌六井民賴以汲歸珧寳厯中為餘杭令因漢令陳渾故蹟置上

   下湖復開北湖漑田千餘頃又築甬道通西北大路高廣徑直百餘里行旅無山水之患︹宋︺鞠

  詠開封人淳化間為仁和令有聲績郡守王化基入朝首薦之張去華襄邑人咸平初

  知杭州兩浙自錢氏賦氏丁錢有死而不能免者去華建議請除之張詠鄄城人咸平二年岀

  知杭州屬歳歉民多私鬻鹽以自給捕𫉬數百人詠悉冒其罰而遣之有民家子與姊壻訟家財壻

  言妻父臨終此子纔三𡻕故見命掌貲産且有遺書令異日以十之三與子餘七與壻詠覽之索酒

  酹地曰汝妻父智人也以子幼故託汝苟以七與子則子死汝手矣命以七給其子三給壻人皆服

  其明薛映成都人景德時知杭州臨決鋒鋭庭無留事王濟饒陽人景德中知杭

  州郡西有錢塘湖𡻕久堙塞濟命工濬治增置斗門以備潰溢之患仍以白居易舊記刻石湖側民

  馬亮合肥人真宗時知杭州先是江濤大溢調兵築隄而工未就詔問捍江之䇿亮袖詔

  禱伍員祠下明日潮為之郤出橫沙數里隄遂成李及鄭州人真宗時知杭州惡杭俗輕靡

  不事宴遊一日冒雪出衆謂當置酒召客乃獨造林逋清談至暮而歸居官數年未嘗市呉中一物

   比去惟市白樂天集(⿱艹石)沙縣人真宗時知杭州㑹𡻕饑出餘廩為糜粥民賴以濟

   綸楚邱人大中祥符三年知杭州江潮為患乃立埽岸以易柱石之制孫錫真州人天聖間

   知仁和縣籍取兇惡戒以不改必窮極案治其餘一待以仁怒邑人畏而愛之俞獻卿

   景祐中知杭州暴風江潮溢決隄獻卿大發卒鑿西山石作隄數十里民用便之張方平

   睢陽人仁宗時知杭州下車時訟庭肅然修救荒之政人無失所又清郡城溝瀆乘潮納新水錢塘

   人德李紘麓邱人知於潛縣有惠政鄭戩呉縣人慶厯初知杭州錢塘湖溉田數千

   頃錢氏置撩湖軍以疏淤填水患旣納國後不復治葑土堙塞為豪族僧坊所占冐湖水益狹戩發

   屬縣丁夫數萬闢之民賴其利事聞詔本郡歳治如戩法楊偕中部人慶歴中知杭州有能績

   上太平可致十象圖方偕莆田人慶厯中知杭州有能聲杭訟牒素煩皆決遣無留事

   洙廣陵人仁宗時為於潛令歐陽修包拯吳奎三人交舉洙應賢良方正科范仲淹

   人皇祐初知杭州㑹大饑仲淹發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俗喜競渡好佛事乃縱民讌游湖上又

   諭諸寺僧興工作給直以惠貧者是𡻕兩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徙李兌臨潁人出知杭州仁

   宗書安民二字以寵之為政簡嚴老益精明錢顗無錫人仁宗時為寕海節度推官守孫沔

   用威嚴為治屬吏奔走聽命顗當官而行無所容撓遇不可必爭之余良肱分寕人通判杭

   州江潮屢溢漂官民廬舍良肱曡石隄二十里障之潮不為害趙抃衢州人熙寕中知杭州政

   多惠陳襄侯官人熙寕中知杭州善撫人民修復唐李泌六井民𫉬其利蘇軾

   人𤋮寕中通判杭州時新政日下軾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元祐初知杭州㑹大旱饑疫並作軾

   請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

   醫分坊治病活者甚衆時唐李泌所作六井白居易所浚漕河皆久廢西湖葑積為田水亦無幾軾

   復浚茅山鹽橋二河以通漕造堰牐以為湖水蓄洩之限以餘力復完六井又取葑田積湖中南北

   徑三十里為長隄以通行者杭人名蘇公隄軾二十年間再蒞杭有德於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

   作王祠以報蘇頌南安人熙寕中呉越饑選知杭州一日岀遇百餘人哀訴曰某以轉運司

   責逋市易緍錢夜囚畫繫雖死無以償頌曰吾釋汝使汝營生奉衣食之餘悉以償官期以𡻕月可

   乎衆皆謝不敢負果如期而足嘗燕客有美堂或告將兵欲亂頌密捕渠領十軰付獄中迨夕會散

   坐客不知也崔遹元豐時為於潛令興築元豐塘為利甚溥人呼為崔長官塘孔文

   仲新喻人調餘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請謁轉運使在杭召與議事事已馳歸不詣府人問之曰吾

   於府無事也張閣河陽人徽宗時知杭州浙部和冒絹杭獨居十三戸有至數百匹者閣請

   均之他郡杭乆闕守閣經理有敘去惡少年之為人害者州以理聞楊時將樂人知餘杭縣有

   毛注西安人徽宗時知富陽縣以治辦稱曾孝藴晉江人徽宗時知杭州時方臘

   已破杭孝蘊單車至城下城免復軍士多殺人孝藴下令從者得自首無輒殺皆束手不敢鷔

  昞華陽人政和七年令鹽官吏畏民安詞息鹽饒政有條理蓋吏之以敏幹著者章誼

  人建炎初通判杭州時陳通寇錢塘城閉誼聚七縣弓兵以張聲𫝑賊平旋加撫定人皆德之

  蹕安吉人知錢塘縣建炎三年金人陷杭州初犯餘杭守臣康允之退保赭山蹕白允之率弓手

  土軍前路拒敵使杭民為逃死計行二十里遇金兵蹕兩中流矢左右挾至天目山猶能率鄉兵禦

  敵後數日遇害梁汝嘉麗水人紹興中知臨安府時火與盜屢作汝嘉修火政嚴巡徼盜發

  輒得火災亦息風績最著李彥穎德清人紹興中主餘杭簿守曹泳豪敚酒家業為官監利

  其貲具彥穎爭之泳怒戒吏煅煉不得毫髮罪趙子潚宋宗室高宗時知臨安府吏不能欺

  禁權家僦人子女為僕妾調三衙卒修都城不擾而辦葉衡金華人紹興中知於潛縣戶版

  積弊富民多隱漏貧弱困於陪輸衡定為九等自五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額於上之四等貧者頓蘇

  徴科為期限榜縣門俾里正諭民不遣一吏而賦自足𡻕災蝗不入境治為諸邑最邵文炳

   紹興間爲於潛令大興水利又減山鄉折米之直民懷其德政與葉衡同祀號二賢祠吳芾

   仙居人孝宗時知臨安府內侍家僮毆傷酒保芾捕治之徇於市權豪側目李祥無錫人隆

   興中爲錢塘主簿時姚憲尹臨安俾攝錄參邏者以巧法爲能嘗誣告一武臣子謗朝政鞫於獄祥

   不使邏者入門旣而所告無實具以白尹尹驚曰上命無實乎祥曰即坐譴自甘憲具論如祥意帝

   遂賜憲爲諌大夫調祥濠州錄事參軍周淙長興人乾道中知臨安府上言風化必自近始

   陛下躬履節儉以示四方而貴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條上禁革十五事帝嘉納之臨安駐蹕𡻕久居

   民日增河流湫隘舟楫病之淙請疏濬工畢授秘閣修撰楊簡慈谿人乾道中授富陽主簿富

   陽民多服賈而不知學簡興學養士文風遂振張杓綿竹人孝宗時知臨安府奏除逋欠四萬

   緡米八百斛都城浩穰奸盜聚匿杓畫分地以警捕夜戸不閉張師尹納女掖庭恃以恣橫杓因事

   痛繩之徙其家信州其𩔖怗服修三牐復六井婁機嘉興人孝宗時調於潛丞輕賦稅正版籍

  簡獄訟興學校耿秉江陰人乾道中知新城縣有額外橫加米絹銀民不堪命力請蠲其半後

  官戸部侍郎復以爲請詔悉除之蔡戡晉陵人紹熙四年知臨安𡻕澇糴艱急請發倉民賴

  趙希言惠王元孫嘉定中知仁和縣闢學宮地四百餘畝臨平塘隄決希言督役親捧

  土投石兵民爭奮隄成因築重隄後不復決民病和買絹折錢重乃節公費代其輸袁韶

  嘉定十三年爲臨安府尹幾十年理訟精𥳑道不拾遺平反冤獄甚多趙與懽宋宗室理

  宗時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剖決明暢罪者咸服後以潮汐齧隄復命知臨安府江隄事竣獄空力

  丐罷㑹饑民相攜溺死帝仍付府事與灌上則祈哀公朝下則推誠勸分甘雨隨至米商來集流移

  至者有以濟之與懽三爲府尹盡力民事都人稱趙端明必以手加額曰趙佛子也呂沆

  理宗時知於潛縣重囚逸聞沆至自歸馬光祖金華人理宗時知臨安府厯陳京師艱食

  和糴增價海道致寇三害後再知臨安𡻕饑勸榮王發粟剸治浩穰風績凜然文天祥

   人開慶初元兵伐宋宦者董宋臣説上遷都人莫敢議其非者天祥時為寕海軍節度判官上書乞

   斬宋臣以一人心不報後知臨安府常懋臨卭人理宗時為簽書臨安府判不為權勢撓主管

   城南廂聽訟嚴明豪右憚之李芾衡州人咸淳元年知臨安府賈似道富國前尹事無鉅細

   先關白始行芾獨無所問福王府有廹人死者以道為營救芾往復辨論竟寘諸法嘗閲火具民有

   不為具首問之似道家人也立杖之唐震㑹稽人咸淳中通判臨安府時潛説友尹京恃賈似

   道𫝑甚驕蹇㑹府有具獄將置辟震力辨其非説友爭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議︹元︺申

   屠致遠夀張人至元中為杭州路總管府推官宋駙馬楊鎮從子玠節家富於貲守藏吏姚

   溶竊其銀懼事覺誣玠節陰與宋廣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誣服致遠讞之得其情溶服辜玠節以賄

   為謝致遠怒絶之臧夢解慶元人至元中知海寕州剛直亷慎門無私謁差役皆當其貧

   富而吏無所預增民戸七百六十有四闢田四百四十三頃桑柘榆柳交䕃境內政平訟簡為諸州

  梁曽蔡人大德初除杭州路總管政事文學皆有可觀戸口復者五萬一千四百戸請禁

  暮夜鞫囚遊街酷刑朝廷是之著為令常濟大德十一年為餘杭縣尹𡻕饑濟請以本縣儲

  糧賑之活民數萬趙連甘陵人至治中除杭州路總管杭為劇郡長吏多不稱職連為人強

  毅開敏吏不敢欺浙右病於徭役民充坊里正者皆破家連議以屬縣坊正為雇役里正用田賦以

  均之民咸以為便踰年召拜吏部侍郎杭人思之刻其政績於碑納琳河西人天厯元年除

  杭州路總管鋤奸去蠧吏畏民悅 納琳舊作納麟今改正張傑濟南人為於潛縣尹至元

  間有賊兩抵縣境傑以義結民為伍乘法統衆殺其魁餘皆遁去縣𫉬安堵常野先

  中為餘杭縣尹增築南湖塘及縣西官塘十八里民免水溢之患明王興福隨州人洪

  武初知杭州府時杭初附人心未安興福善撫輯寛簡不苛民甚德之秩滿郡人遮道攀留興福諭

  遣之曰非余能惠父老父老善守法耳太祖嘉之擢吏部尚書楊卓南昌人洪武中為杭州通

   判杭民有兄弟爭田累𡻕不決卓至垂涕不欲訊兄弟感悟遂相讓卓精吏事吏不能欺而為治尚

   寛恕民悅服焉黃信中餘干人洪武中知錢塘縣愛民勤政九載課最當遷部民詣闕請再

   任帝嘉之即擢杭州守俾得治其故縣葉宗行華亭人永樂中知錢塘縣縣為浙江省㑹

   徭重豪有力往往搆𭶑吏得財役貧宗行令民自占甲乙書於冊以次簽役役乃均嘗視事有蛇升

   階若有所訴宗行曰爾有冤耶遣吏尾之入餅肆爐下發之得屍乃肆主利其財而殺之者遂伏辜

   按察使周新重之一日伺其岀潛入其室惟見笠澤銀魚臘一裹新歎息去時呼為錢塘一葉清

   劉秉𫉬鹿人永樂中知新城縣邑之折桂鄉有魚池潭水不常蓄每旱田無以漑東相度地𫝑

   鑿山通道築堰二十餘丈為閘以備蓄洩漑田二千餘畝民立祠以祀呉堂樂平人宣德九

   年知富陽縣宿弊盡釐庭稀訟牒嘗繪楊震卻金故事於退所以自勵在任築春江隄復東觀山關

   奏減白綿貢尤政績之最著者秩滿民立報功祠以祀陳復懷安人正統時知杭州府廉靜

  無私獄訟大省日端坐與曹掾講讀律令遭喪部民乞留詔起復未幾卒廵撫軒輗倡僚屬助之乃

  克斂吏民相率致賻其子盡卻之稱貸以歸張敏蠡縣人天順五年餘杭縣惠庇善弱威

  制豪強居二年邑治民安陳讓大河衞人成化中知杭州府海寕瀕海潮逼城下讓於城外里

  許開支河築內隄延袤十里水勢漸殺及隄而止海寕人德之立祠以祀楊孟瑛酆都人宏

  治中知杭州府多便民政西湖爲豪右所占孟瑛力行浚復俾水有蓄洩下塘諸田皆𫉬灌漑

  材南京金吾右衞人清修勁節正德中知杭州府有惠政杭屬縣田租科例不一材爲酌輕重立

  畫一之法民甚便之張應亮高淳人嘉靖間知餘杭縣廉明若神時倭告警督撫命以戎務

  應亮奏凱而還擢御史蘇湖泰和人萬厯中知海寕縣值海決塘盡圮湖參用坡陀式縱橫

  式擇官民之廉幹者分任丈尺酌量其難易尅期興作懸賞格以課督之三月工竣朱光祚

  江夏人萬厯中知錢塘縣善聽訟片言立決勸墾荒地數千畝皆成良田建築七坊以資蓄洩漑田

  聶心湯新淦人萬厯中知錢塘縣南湖水溢諸𬒳災心湯建化灣塘築閘為啟閉且

  濬湖渠𡻕乃大稔又建復捍江塘以禦潮蔡懋德崑山人萬厯中杭州推官山東白蓮賊起

  浙中奸人亦殺長興知縣時調浙兵援遼兵不樂行謀為變懋德籌畫之事乃定周宗建

  呉江人萬厯末知仁和縣有異政入為御史忤魏璫詔獄瘐死顧咸建崑山人崇禎末知錢

  塘縣甫之官聞京師陷入情洶洶咸建戢奸宄嚴警備巡按御史彭遇颽貪殘激變頼咸建調䕶事

  定而民免株連南都失守馬士英方國安擁兵至所過淫掠咸建先期犒師請駐城外城中得無擾

  時監司反郡邑長吏悉逋竄咸建散遣妻子獨守官不去 大兵至被執死之林垐侯宮人崇

  禎末知海寕縣邑有妖人以劍術惑衆聚千人垐捕殺之南都覆杭州亦不守卒乘饑乞餉環署大

  譟垐罪為首者而如其請乃定唐自彩達州人崇禎末知臨安縣嚴明廉介杭州失事死之

 ︹本朝︺嚴正矩孝感人順治中知杭州府 大兵初駐正矩調御有方民得不擾有誣巨室以

  大獄者反坐之告訐頓息李人龍深澤人順治三年知昌化縣縣為賊所踞人龍至寄署臨

  安西墅馳檄宣布德威人心翕然賊遂遁人龍率兵民追擒之又請免被賊時逋賦民賴以安

  國暄無錫人順治初知餘杭縣時南北鄉賊黨數千為害國暄部置丁壯入鄉互為聲援賊所

  往輒預知逆擊之賊遂散洪有度山西人順治中授新城尉勤於職事辛丑三月白頭賊自

  淥川扺縣掠刦有度聞警出追至母子嶺賊竄匿夜復擁圍有度奮力禦敵被害其妻撫棺痛哭不

  朱永盛城固人順治中知富陽縣開北城河立永濟渡修恩波橋築三墩捍之又諭降

  山寇萬餘人績最著許三禮安陽人康熙中知海寕縣濬城隍立社倉建義塾疏四境塘河

  剏莊婆堰瑭路至石門界以通輓運公私賴之孫毓珩奉天人康熙中知新城縣治廉惠開

  永昌鄉新渠築堰以資灌漑𡻕旱步禱數十里雨立澍因感寒疾卒氏肖像祀之至今舁像禱雨無

  不應田嘉種臨潼人乾隆已丑進士知餘杭縣勤慎治事謝絶苞苴興學校勸農桑聽

  訟以化導為主民不忍欺值𡻕歉捐廉勸賑全活無數去官日百姓遮道泣送至今稱頌之

 ︹人物︺︹漢︺轅終古錢唐人元封元年樓船將軍楊僕入東越東越使徇北將軍守武林敗樓

  船軍數校尉殺長吏僕率終古斬徇北將軍為禦兒侯孫鍾富春人其性至孝以種𤓰為業

  嘗有三少年詣鍾曰予司命也以君孝感於天故來耳遂指山曰此堪為墓鍾志之及卒葬焉墳上

  嘗有紫雲曼延數里人謂孫氏其興矣鍾即堅之先也︹三國︺︹吳︺徐琨富春人隨孫堅

  征伐有功拜偏將軍隨孫策討樊能於麋等於橫江擊破張英於當利口䇿表琨領丹陽太守復以

  督軍中郎將領兵破李術封廣德侯後從討黃祖中流矢卒子矯嗣侯矯弟祚俱有戰功凌統

  字公績餘杭人父操從孫權討江夏中流矢死統年十吾拜別部司馬後復征江夏統為前鋒大𫉬

  以為承烈都尉與周瑜等破曹操於烏林遷校尉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從往

  合肥魏將張遼奄至統陷圍扶扞權出還戰左右盡死身亦被創所殺數十人度權已免乃還拜偏

   將軍及卒權為流涕全琮字子璜錢塘人父柔漢靈帝時為尚書郎右丞董卓亂棄官歸嘗使

   琮齎米數千斛到呉市易琮至皆㪚用空船而還柔大怒琮曰士大夫方有倒懸之患故便賑贍不

   及啟報柔更奇之後權以為奮武校尉擊敗魏師封錢塘侯赤烏中遷右大司馬左軍師琮為人恭

   順善於和顔納䂓謙虛接士無驕色子緒亦知名官至鎮北將軍丁諝錢塘人出於役伍顧

   邵拔而友之為立聲譽仕至典軍中郎世以邵為知人︹晉︺范平字子安錢塘人硏覽墳索

   遍該百氏姚信賀邵之徒皆從受業吳時舉茂才累遷臨安太守政有異能太康中頻徴不起卒諡

   曰文貞先生賀循勒碑紀其德行三子奭咸泉並以儒學至大官泉子蔚關內侯家世好學有書七

   千餘卷遠近來讀者恆百餘人蔚為辦衣食蔚子文才亦幼知名孫晷字文度富春人呉伏

   波將軍秀曽孫恭孝清約有學識父母起居嘗饌不離左右富春車道旣少動經山川父艱於風波

   每行乘籃輿晷必躬自扶侍兄嘗篤疾經年藥石甘苦必經心目見人飢寒並周贍之鄉里贈遺一

   無所受三公交辟並不就卒時年三十八𡻕朝野嗟痛之孫惠字徳施富春人呉豫章太守賁

   曽孫好學有才識永寕初從齊王冋討趙王倫以功封晉興縣侯冋驕矜僭侈惠諷以五難四不可

   勸令歸藩辭甚切至冋不納惠辭疾去頃之冋果敗成都王穎以陸機爲前鋒都督惠憂其致禍勸

   機辭讓及機兄弟被戮惠甚傷恨之後爲東海王越軍諮祭酒每造書檄應命立成皆有文采以迎

   駕功封臨湘縣公孫拯字顯世富春人能屬文仕呉爲黃門郎孫皓世侍臣多得罪惟拯與

   顧榮以智免呉平後爲涿令有稱績後爲陸機司馬機爲孟玖等所誣收拯考掠兩踝骨見終不變

   辭曰吾義不可誣枉知故竟死獄中禇陶字季雅錢塘人少而聰慧以墳與自娯年十三作鷗

   鳥水磑二賦見者奇之呉平召𥙷尚書郎張華謂陸機曰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

   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禇生仕至中尉︹南北朝︺︹宋︺卜天與餘杭人元嘉中爲廣

   威將軍元兇劭之變事起倉卒舊將皆望風屈謝天與不暇披甲疾呼左右出戰手射劭於東寶幾

  中逆從擊之臂斷遂見殺孝武即位贈益州刺史諡壯侯子伯宗殿中將軍泰始初擊南賊於赭圻

  歿呉喜臨安人少涉經史從沈慶之徵蠻爲孝武所知遷河東太守明帝時四方反叛喜假

  建威將軍性寛厚人並懷之及東討所至克㨗五年大破魏兵於荊亭封東興縣侯范叔孫

  錢唐人少而仁厚周窮濟急鄉曲貴其義行莫有呼其名者孝建初除竟陵王國中軍不就︹齊︺

  顧歡字景怡一字元平鹽官人家世微寒歡獨好學鄉中有學舍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後倚聽

  無遺忘者夕則然松節讀書或然糠自照篤志不倦母亡水漿不入口者七日廬於墓次遂隱不仕

  於天台山開館聚徒受業者常近百人高帝輔政徴爲揚州主簿自稱山谷臣進政綱一卷東歸歡

  口不辨而善於著論又注王弼易二繫學者傳之顧黯字長孺鹽官人爲散騎侍郎有隱操

  與顧歡俱不就徴禇伯玉字元璩錢唐人少有隱操往剡居瀑布山三十餘年王僧達爲

  呉郡苦禮致之停郡信宿纔交數言而退寕朔將軍邱珍孫與僧達書欲致之僧達答曰禇先生從

   白雲遊舊矣高帝手詔呉會二郡以禮迎遣又辭疾帝不欲違其志敕於剡白石山立太平館居之

   杜京產字景齊錢唐人少恬靜閉意榮宦專修黃老於㑹稽日門山聚徒教授建武初徴員

   外散騎侍郎京產曰荘生持釣豈為白璧所囘辭疾不就子棲字孟山善清言豫章王嶷聞其名辟

   議曹從事後為學士以父老歸養京產亡晨夜不罷哭嘔血數升至祥禫暮夢見其父慟哭而絶人

   稱其杜文謙錢唐人仕廢帝為博士溧陽令時明帝知權蕭諶用事將圖篡弒文謙與

   綦母珍之謀諶珍之不能用其計為明帝所誅文謙有學行善言吐其父聞其死曰吾所憂者恐其

   不得死地耳今以忠義死復何恨哉︹梁︺范述曾字子元錢唐人㓜好學仕齊為太子步兵

   校尉為人謇諤在官多所諫諍建武初除永嘉太守累拜中㪚大夫還鄉里武帝踐祚徴至仍辭還

   下詔褒美以為大中大夫生平所得俸祿皆以分施及老壁立無資有易文言注及雜詩賦數十篇

   范元炎字伯珪錢唐人祖悅之以太學博士徴不至父靈瑜居父憂以毀卒元炎時童孺哀

  慕盡禮及長好學博通經史祖母患癰恆自舍吮家貧惟以園蔬爲業嘗岀行見人盜其菘元炎遽

  退走或有涉溝盜其筍者伐木爲橋以渡之自是盜者大慙一鄉無復草竊齊梁間累徴辟皆不就

  朱異字彥和錢唐人七𡻕外祖顧歡謂此兒非常器遍治五經兼通雜藝年二十都尚書沈約

  甚重之尋以明山賓薦高祖召見使說孝經周易義召直西省俄兼太學博士自周捨卒後代掌機

  謀每四方表疏當局簿領填委異縱橫敏贍筆不暫停頃刻便了著有禮易講疏及儀注文集百餘

  褚修錢唐人父仲都善周易爲當時之冠厯位五經博士修少傳父業武陵王紀爲揚州

  引爲記室性至孝父喪毀瘠過禮及丁母憂水漿不入口者二十三日每號慟輒嘔血遂以毀卒

  戚袞字公文鹽官人受三禮於國子助教劉文紹年十九武帝敕策孔子正言幷周禮禮記義

  袞對高第除揚州祭酒從事史簡文在東宮召袞及諸儒講論次令中庶子徐摛質難摛辭辯縱橫

  諸儒懾氣袞精采自若領答如流簡文深加歎賞敬帝立爲江州刺史撰禮記義四十卷禇冕

   錢唐人南康王㑹理謀誅侯景黨王偉被收冕與會理有舊亦囚於官問事之聽起考掠千計終無

   所言偉害㑹理等冕竟以不服釋之︹陳︺杜之偉字子大錢唐人家世儒學以三禮專門之

   偉幼精敏有逸才年十五遍觀文史及儀禮故事時軰稱其早成仕梁爲東宮學士兼太學博士及

   武帝受禪除鴻臚卿敕撰梁史有文集十七卷杜稜字雄盛錢唐人少落泊不爲時知頗涉書

   傳武帝鎮朱方以稜監義興琅琊二郡文帝嗣位以預建立功封永城縣侯仕至侍中尋加特進䕶

   軍將軍卒諡成配享武帝廟庭駱文牙字旗門臨安人文帝爲呉興太守引爲將帥從平杜

   龕張彪每戰陷陣勇冠衆軍又北拒王琳有功封臨安縣侯厯遷散騎常侍豐州刺史顧越

   字思南鹽官人所居新坡黃岡世有鄉校祖道望父仲成家傳儒學並專門授教越幼明慧勵精學

   業遍該經藝仕梁累遷國子博士歸鄉棲隱於虎邱山天嘉中詔侍東宮講讀遷給事中黃門侍郎

   時朝廷草創疑議多所取決所著喪服毛詩老子孝經論語等義疏四十餘卷全綬字宏立錢

   唐人幼受業於博士禇仲都篤志硏翫得其精微太建中位始興王府諮議參軍︹隋︺陸知

   命字仲通富春人好學識大體以貞介自持高智慧等作亂於江左晉王鎮江都以其三呉之望

   召令諷諭反者知命説下賊十七城得其渠帥三百餘人以功拜儀同三司煬帝嗣位拜治書侍御

   史侃然正色為百僚所惲卒贈御史大夫許善心字務本新城人初為新安王法曹陳亡高

   祖拜散騎常侍於座間製神雀頌奏之高祖甚悅除秘書丞大業十四年化及弒逆隋官盡詣朝謁

   善心獨不至化及曰此人大負氣遂害之母範氏撫柩曰能死國難我有兒矣亦不食而終 按隋

   書本傳稱善心高陽北新城人考隋書地理志高陽隷河間並無新城縣而舊唐書許敬宗傳稱敬

   宗杭州人善心子是高陽乃在北之郡望南渡後居新城無疑矣因從浙江舊志載入顧彪

   字仲文餘杭人明尚書春秋大業中為秘書博士撰古文尚書疏二十卷魯世達餘杭人煬

   帝時為國子助教撰毛詩章句義疏四⺊二卷︹唐︺褚亮字希明錢塘人少警敏博覽圖史在

   陳隋時己顯名入魯授秦王文學高祖獵親格虎亮懇愊致諌高祖禮納之太宗每征伐亮在軍中

   常預秘謀貞觀中累遷散騎常侍封陽翟縣侯太宗旣平寇亂乃命鄉儒官城西作文學館收聘賢

   才亮與杜如晦等並以本官兼學士命閻立本圖像使亮為之贊號十八學士時在選中者人謂之

   登瀛凌準字崇一富陽人以孝弟間有謀略尚氣節年二十以書干丞相丞相以聞試其

   文日萬言擢崇文館校書郎官至尚書後降知連州以沒著有六經解圍後漢春秋二十餘萬言

   禇遂良字登善亮子博涉文史工隸楷貞觀中為諌議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朕有不善卿

   必記耶對曰臣職載筆君舉必書高宗即位封河南縣公拜尚書右僕射帝將廢王皇后立武昭儀

   遂良力諌不聽因致笏殿陛叩頭流血後累貶愛州刺史卒德宗追贈太尉禇無量

   度鹽官人幼刻意典墳尤精三禮史記擢明經第累遷國子司業修文館學士中宗南郊祝欽明等

   建言皇后為亞獻無量據禮固爭明皇為太子兼侍讀撰翼善記以進及即位遷左㪚騎常侍兼國

   子𥙊酒封舒國公頻上書陳得失請採天下遺書不數年四庫完治卒贈禮部尚書諡文所撰述百

   許遠鹽官人善心曽孫寛厚長者明吏治安祿山反明皇召拜睢陽太守㑹張廵拔衆至

   與遠合兵拒賊賊將尹子奇將十餘萬再圍睢陽食盡援絶城陷被執至偃師不屈死贈荊州大都

   督官其子玫婺州司馬立廟睢陽大中時圖像於凌煙閣章成緬於潛人家貧篤學性至孝

   貞元中喪母廬墓十五年有紫芝烏鵲麋鹿馴擾之異敕表其閭大和中為山南東道從事︹五

   代︺︹呉越︺羅隱字昭諫新城人本名橫凡十上不中第遂更今名能詩與族人虬鄴齊名

   號三羅光啟中為錢塘令有善政錢鏐辟為從事朱全忠篡唐以諌議大夫召隱隱不行且勸鏐舉

   兵討梁鏐雖不能用心甚義之累官鹽鐵發運使著作佐郎遷諌議大夫給事中卒年七十七隱為

   文章多氣力而性傲睨所著集多散失不傳成及字宏濟錢塘人為杭州團練副使與錢鏐

   同事攻討密謀多岀於及鏐巡衣錦城武勇右都指揮使徐綰叛及與綰戰鏐得踰城入累官保大

   彰義等軍節度杜建徽字延光新城人父稜為錢鏐將鎮東安有克敵功拜潤州刺史建徽

   少強勇有大志從錢鏐征伐輒單衣入陣累立大功自武安都將累遷昭化軍節度使吳越國丞相

   林克己錢塘人忠懿王時官通儒院學士博學善文章宋隱士逋即其孫也︹宋︺盛度

   字公量世居應天府後徙餘杭舉進士厯屯田員外郎從幸大名數上疏論邊事奉使陜西繪西域

   圖及河西隴右圖以獻因言形勢備禦之道帝稱其博學累遷知樞密院事卒諡文肅度精於為文

   常奉詔編續通典文苑英華子申甫為福建轉運使以修潔稱從兄京有吏能楊大雅

   正錢塘人素好學日誦數萬言進士及第累官集賢院學士知亳州大雅樸學自信無所阿附直集

   賢院二十五年不遷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遇風覆舟冠服盡喪時丁謂鎮金陵遣人遺衣一襲

   大雅辭不受所著有大隱集西垣集職林兩漢博聞林逋字君復錢塘人少孤力學恬淡好古

   弗趨榮利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自為墓於廬側臨終有茂陵他日求遺草猶喜曽

   無封禪書之句仁宗賜諡和靖先生逋善行書喜為詩多奇句不娶無子教兄子宥成進士宥子大

   年介潔自喜英宗時為侍御史盧縝字叔微杭州人幼穎悟及長曉五經大義端拱初游京師

   徐鉉奇之延譽於朝登進士第調束鹿主簿未赴官卒嘗著五帝皇極志孺子問翼聖書數十篇

   錢惟演字希聖呉越王俶之子博學能文辭真宗時獻咸平聖政錄命直祕閣知制誥祥符

   中為翰林學士與楊億劉筠齊名家儲文籍侔於秘府在館閣與修冊府元龜著典懿等集及金波

   遺事錄諸書從弟易字希白以才藻知名舉賢良方正科累遷翰林學士有金閨瀛洲西垣制集百

   五十卷青雲總錄青雲新錄南部新書洞徹志百三十卷易子彥遠明逸相繼皆以賢良方正登科

   彥遠字子高為右司諌知諭院數有建明郎簡字叔廉臨安人進士及第知寕國縣累調隨州

   推官及引對真宗曰簡厯官無過而無一人薦達是必恬於進者特改袐書省著作佐郎厯官刑部

   侍郎簡性和易喜賓客即錢塘城北治園廬自號武林居士嘗從學朱頔沈天鈞二人沒訪其子孫

   為主婚嫁平居宴語惟以宣上德救民患為意孫沔知杭州榜其里曰德夀坊謝綘字希深富

   陽人父濤以文行稱累官太子賓客絳舉進士甲科厯官州縣雖在外猶數論事遷兵部員外郎請

   罷內降凡詔令皆由中書樞密然後施行進聖治箴五篇後知鄧州卒絳以文學知名為人修潔醖

   藉所至大興學舍好施宗族喜賓客卒之日家無貲有文集五十卷子景溫字師直登皇祐進士官

   禮部侍郎厯知鄆州河陽博學合聞厯事四朝與范仲淹歐陽修友善弟景初景平景初工詩景平

   善著書撰詩書傳説數十篇終袐書丞陸滋字元象世家於杭通毛鄭二詩易春秋舉於鄉

   母病不行博極羣書皇祐四年詔錄先朝遺士郡以滋應得杭州文學著有詩賦文論二十卷

   綘字厚之錢塘人登進士第厯知上元永新縣台州皆有能績神宗時拜參知政事絳所至有威

   名工文辭為流輩推許蕃夷書詔多岀其手陸詵字介夫餘杭人進士起家知桂州親往邕

   州閲簡武備軍聲大振交人遂遣使入貢改知延州諒祚寇慶州聲言復攻大順詵留其使移牒問

  故諒祚始謝罪共貢職後知成都陳青苗法不便願罷四路使者詔獨置成都府一路強至

  字幾聖錢塘人慶厯六年登第為文簡古不徇俗舉進士宰相韓琦屢薦充館閣未及用而卒官祠

  部員外郎虞策字經臣錢塘人登進士第元祐中為監察御史進右正言數上書論事遷左司

  諌帝親政條所當先者五十六事後多施行累官吏部尚書知潤州卒虞奕字純臣策之弟

  第進士徽宗時遷戸部侍郎內侍總領內藏予奪顓己視戸部如僚屬奕白宰相曰計臣不才當易

  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稱職詔為罷內侍集慶守張漴請登封東平守王靚諌執政將

  罪之奕言靚憂民愛君柰何反為罪靚罪𫉬免沈遘字文通錢塘人舉進士第二通判江寕府

  歸奏本治論仁宗嘉之除集賢校理尋知越州徙杭州為人疏雋博達明於吏治民或貧不能葬給

  以公錢嫁孤女數百人倡優養良家子者奪歸其父母令行禁止奸猾屏息累官翰林學士弟遼字

  睿達少好學不喜進取熙寕初為西院主簿土安㬰張法令遼議論拂意遂罷去遼文章奇麗尤

  長於歌詩曾鞏蘇軾黃庭堅皆與唱酬遘孫晦字元用宣和間進士廷對第一紹興中累官廣西經

  略膽𰚾過人議論激昂趙鼎嘗稱之錢藻字醇老呉越王五世孫舉進士又中制科為祕書校

  理三上書請光獻太后歸政天子厯遷侍讀學士刻厲於學為人清謹寡過人稱其長者邦

  彥字美成錢塘人博涉百家書元豐初獻汴都賦神宗異之自太學諸生一命為正益盡力於辭

  章累遷徽猷閣待制邦彥好音樂製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於世沈括字存中遘從弟擢進

  士第神宗時為河北西路察訪使遼蕭禧來理河東黃嵬地遣括往聘凡六會契丹知不可奪遂舍

  黃嵬厯知延州元祐中以光祿少卿分司居潤卒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志律法音樂醫藥卜算無

  所不通有筆談傳於世錢勰字穆文彥遠子五𡻕日誦千言廕知尉氏縣神宗召對將任

  以清要官以不附王安石命權鹽鐵判官奉使高麗凡餽餼皆不納元祐初知開封府有能名厯翰

  林學士與章惇不合罷知池州卒孫鼛字叔靜錢塘人微時與蔡京善常曰蔡子貴人也然

  才不勝德恐貽天下憂徽宗時累官顯謨閣待制知鄆州邑人子為草𥙊之謡指切蔡京鼛以聞京

  怒誣以他謗遂致仕鼛篤於行義在廣東時蘇軾謫居惠州極意與周旋二子娶晁𥙷之黃庭堅女

  黨事起家人危懼鼛一無所顧時人稱之卒諡通靖吳師禮字安仲錢塘人為祕書省正字

  以預餞鄒浩免徽宗時改右司員外郎師禮工翰墨帝訪以字學對曰陛下御極之初當志其大者

  臣不敢以末伎對兄師仁字坦求篤學厲志喪親廬墓後為呉王教授錢即字中道呉越王

  諸孫第進士厯知慶州從延安府童貫宣撫陜西欲力平錢弊及行均糴法即抗章極陳其害坐貶

  睦寇作起知宣州以功進龍圖學士卒諡忠定徐奭杭州人居大隱坊又嘗居萬松嶺下徽宗

  朝賜號沖晦先生鞠嗣復㡬塘人宣和初知休寕縣方臘黨破縣欲逼使䧏面斬二士以

  怖之嗣復罵曰何不速殺我賊曰我縣人也明府宰邑有善政我不忍殺乃委之而去朝廷知之加

  直祕閣擢知睦州為賊所傷自力渡江乞師於宣撫未及而卒 按宋史本傳失載籍貫今據萬厯

   杭州府志採入滕茂實字秀穎臨安人政和進士靖康元年假工部侍郎副路允迪出使爲

   金人所留遷之代州聞欽宗將至自爲哀詞且篆宋工部侍郎滕茂實墓九字以授友人董詵欽宗

   及郊茂實具冠幘迎謁拜伏號泣金人迫令易服不從請從舊主共行金人不許憂憤成疾卒雲中

   詵歸言於張浚浚上其事贈龍圖閣直學士唐恪字欽叟錢塘人以廕登第大觀中牂牁內

   附尚恫疑衷甲以迎恪持節招納盡去兵衞敵望見懽呼投兵聽命靖康初拜同知樞密院事金兵

   薄城下何㮚爲相京城不守車駕至金營恪曰計失矣及金人逼百官立張邦昌令呉幵莫儔入城

   取推戴狀恪仰藥而死王稟海寕人宮建武軍節度使當靖康之阨以孤軍守太原敵九攻

   而九拒之援兵不至糧絶城陷與其子荀入告原廟抱太宗御容同赴汾水死建炎四年追封稟安

   化郡王諡忠壯荀贈右武大夫恩州刺史召其孫沆襲封何鑄字伯夀餘杭人政和進士高宗

   時拜御史中丞秦檜主和議逮岳飛擊大理獄命鑄鞫之鑄察其𡨚白之檜檜不悅鑄曰鑄豈區區

  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非社稷之長計檜諷万俟卨論鑄私岳飛謫徽州嘉定初諡

  李瓊仁和人以鬻繒為業事母孝母喜食時新瓊百方求市得之必十倍酬其直

  九成字子韶錢塘人游京師從楊時學紹興二年對策直言擢第一授鎮東軍簽判忤提刑張

  宗臣投檄歸趙鼎薦於朝累遷權刑部侍𭅺金人議和九成為趙鼎陳十事鼎旣罷秦檜誘之九成

  不從又對高宗言敵情多詐不可不察檜惡之謫守台州再居南安軍凡十四年檜死起知溫州九

  成硏思經學多有訓解寳慶初追封崇國公諡文忠葉時字秀發仁和人淳熙中登第操履端

  凝博學善屬文尤䆳周禮累官龍圖閣學士卒諡文康所著有禮經㑹元竹雅集黃黼

  章餘杭人少遊太學第進士累遷太常博士輪對言用人之道帝嘉奨之除兩浙轉運副使毘陵民

  饑取草根以充食郡縣不以聞黼取民食以進乞賑齊全活甚衆宮至權刑部侍郎關注

  東錢塘人紹興五年進士嘗教授湖州與胡瑗之孫滌裒瑗遺書得易解中庸義藏之學宮意在美

  風俗新人才有集二十卷趙汝談字履常餘杭人淳熙中進士第佐丞相趙汝愚定大策汝

  愚去國汝談與弟汝讜上疏乞斬韓侂胄聞者吐舌累獻備邊計厯江西提舉常平理宗初入對言

  多剴切兼直學士權吏部侍郎復疏邊事諸法帝稱歎進權刑部尚書卒諡文恪汝談天資絶人自

  少至老無一日去書冊所著有書經及孟荀莊諸子通鑑杜詩註 按汝談宋史本傳缺系籍據咸

  淳臨安志雲太宗八世孫居餘杭嘉熙四年卒景定四年諡文恪今增入趙汝讜字蹈中汝

  談弟少俶儻有䡍材折節讀書與兄齊名以訟汝愚冤坐廢後登嘉定初進士厯知溫州卒

  咨夔字舜俞於潛人嘉定進士厯金部員外郎應詔直言為史彌遠所惡鐫秩去理宗親政召

  為禮部員外郎拜監察御史上疏指陳時弊又乞罷樞密使薛極以厲大臣之節章三上岀之其他

  得罪清議者相繼劾去朝綱大振拜翰林學士加端明殿學士卒子勲字伯魯登淳祐進士第人稱

  其有父𰚾骨在至兵部尚書卒諡文清李宗勉字強父富陽人開禧進士累遷監察御史

  時謀出師汴洛宗勉力言宜修內治合人謀以飭邊防嘉熙中同僉書樞密院事深陳和議之非屢

  條邊事皆切時弊拜左丞相守法度抑僥倖不私親黨召用老成尤樂聞讜言卒贈少師諡文清

  章樵字升道昌化人嘉定進士厯海州高郵山陽教官習知海徼事再上時宰書力陳李全必

  叛全果亂郡縣官多被禍樵率諸生盛服坐堂上講誦賊至斂刃而退擢宰呉判常州皆以廉著終

  知處州著有集趙景緯字德文於潛人少勤學弱冠得周程諸書讀之恨不及登朱子之門

  與葉味道諸人相往來硏索益精淳祐初登進士第知台州有惠政進考功郎兼崇政殿説書時彗

  出於柳應詔上封事咸淳中兼權中書舍人封還濫恩詞頭進權禮部侍郎進聖學四箴卒諡文安

  景緯天性孝友雅志沖淡親沒無意仕進故其立朝之日不久雲孫守榮富陽人生七𡻕

  病瞽遇異人教以風角鳥占之術其法以音律推五數播五行測度萬物始終盛衰之理凡問者一

  語頃輒知休咎寶慶間名大顯淮南帥薦諸朝為丞相史嵩之所忌貶死遠郡趙卯發

   卿昌化人淳祐中以上舍登第通判池州元兵渡江守王起宗棄官去卯發攝州事繕壁聚糧為守

   禦計都統張林陰降敵卯發與妻雍氏同縊死贈華文閣待制諡文節妻贈順義夫人謝緒

   錢塘人理宗皇后謝氏之族世居邑之安溪徳祐二年帝北狩謝太后以病請留元兵𦊅入宮舁之

   而去緒大慟與其徒訣遂赴水死時苕水陡湧高丈餘緒屍立而逆流舉葬於金龍山之側

   元量字大有錢塘人為詩惑慨有氣節善鼓琴宋亡從三宮北去留燕甚久至文天祥所作拘

   幽十操元祖聞其名召之乞為黃冠歸自號水雲子有水雲集葛天思字號及仁和人仕宋

   甫半載為元兵所執勒䧏不從遂割其耳旋自縊無子妻妾二人協志守貞其里門在縣梅東巷口

   名割耳巷又名葛巷妻妾沒朝封雙夫人即以所居為廟︹元︺葉李字太白一字舜玉杭州人

   宋景定間以太學生伏闕上書攻賈似道竄漳州宋亡歸隱富春山世祖聞其名徵為浙西道儒學

   提舉至元中召見詢以治道李厯陳古帝王得失成敗之由請復立名道儒學提舉及郡教授累擢

  尚書左丞始定至元鈔法又請立太學薦周砥等十人為祭酒等官帝皆從之官至平章政事卒諡

  凌緯字景文昌化人篤學能文大德中以才薦為雪江書院山長尋棄去著唐山紀事董

  子雅言夀者錄冰室集事偶韻語等書年九十三卒縣令表之曰康德先生朱清字元之冨

  陽人自幼力學以氣節自許宋末與葉李為同門生甚契已而李以攻賈似道投漳州友朋莫敢往

  省清獨往與之訣且具酒食服用之需親䕶送岀二千里外及似道罷李免歸清候之江上相見無

  一語相勞第勉之以風節自終元至元間李居左揆士趨附恐後清獨漠然若未始有一日之雅者

  李數遣人迎致之卒不往終以布衣居邑之東山鄉人稱東山先生鄧文原字善之一字匪

  石其先綿州人父漳徙錢塘至大中由修撰授江浙儒學提舉科舉制行文原校文江浙慮士守舊

  習大書朱子貢舉私議揭於門延祐中僉江浙肅政亷訪司事折獄有聲遷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

  酒文原為文精深典雅當大德延祐時與袁桷黃溍輩振興文教有文集若干卷諡文肅楊載

   字仲宏杭州人少孤博涉羣書年四十不仕延祐初仁宗以科目取士載首應詔遂登進士第厯寕

   國路推官載為文以氣為主而詩尤有法凡所撰述人多傳誦之錢惟善字思復錢塘人

   至正元年省試羅剎江賦惟善據枚乘七發辨錢塘江為曲江由是得名號曲工居士官副提舉張

   士誠據呉遂不仕陳斗龍字南仲昌化人父天澤娶盛氏無子又娶妾王氏生斗龍遣去

   後天澤與盛卒斗龍哀毀感泣有羣烏集其舍飛鳴不去儒學提舉孫朝端舉其孝行為宗晦書院

   長後棄官㝷生母凡六年乃得之負母過百丈山遇徽寇泣求以身代賊義之捨去俞全

   人幼被掠賣為箚糕家奴後𫉬為良自汴步歸杭尋其母及姊得之事母以孝聞︹明︺鄒濟

   字汝周錢塘人博學強記永樂初以平度知州預修太祖實錄除儀制郎中累官左庶子少詹事輔

   導東宮多所裨益時宮僚多得罪死濟以憂卒仁宗立贈太子少保諡文敏子幹字宗盛正統進士

   景帝初由兵部郎中超擢本部右侍郎以才為于謙所倚終禮部尚書卒諡康靖王洪

  範錢塘人八𡻕能文十八舉進士永樂中累擢翰林侍講帝頒佛曲於塞外命洪為序不應詔罷去

  洪有逸才與閩人王偁王璡王達稱四王偁最自負獨推重洪不敢與齒陳鏞字叔振錢塘人

  永樂進士由庶吉士授祠祭司主事楊士奇稱其清介端確表裏一出於正宣德初從安遠侯柳升

  征交阯升恃勝輕賊不為備鏞亟言於尚書李慶慶以告升不聽遂敗鏞死之夏時字以正錢

  塘人永樂進士授戸科給事中洪熙元年議改鈔法時力言其不便議卒寢宣德初一日三上封事

  稱㫖命署尚寶司兼吏禮兵刑四科身視七篆事無愆滯擢江西僉事終廣西布政使時廉潔好義

  親歿廬墓有異徴歿而鄉人祀之名其祠曰孝廉于謙字廷益錢塘人永樂進士宣德初授

  御史以才超遷兵部右侍郎廵撫河南山西在任十九年大著聲績正統末召為兵部左侍郎值額

  森入寇英宗北狩郕王監國遷兵部尚書侍講徐珵倡議南遷謙厲聲折之守議遂定時中外洶洶

  獨倚重謙景帝遂敇謙提督各營軍馬額森逼京師謙身督諸軍力戰卻之論功加少保額森見中

   國無釁因遣使議和卒還上皇謙力也謙秉性忠孝忘身憂國不避嫌怨徐珵後改名有貞及石亨

   輩忌嫉之英宗復位亨等誣謙謀迎立襄世子遂棄市籍沒家無餘貲成化初復官宏治初加贈太

   傅諡忠愍萬厯中改諡忠肅子冕字景初屢上書訟父冤官至應天府尹 額森舊作乜先今改正

   柴車字叔輿錢塘人永樂中以舉人官至職方郎宣德五年擢兵部右侍郎正統初西京不

   靖以車廉幹命協贊甘肅軍務劾總兵劉廣等喪師冒賞罪帝旌其忠直在邊章數十上悉中事宜

   終本部尚書王琦仁和人永樂中由舉人厯御史山西僉事四川副使居官方潔一介不取

   致仕歸家無擔石儲衣敝綴之以紙杭州守奏聞於朝賜之金再拜固辭竟凍餓而死葉文

   榮海寕人性孝友弟酗酒殺人論死母日悲泣不食文榮患之謂母曰兒已有子請代弟死遂詣

   官服楊安字彥謙錢塘人宣德進士授刑部主事正統已未隨征麓川師至境上賊遣人

   約降安請嚴兵以待衆以為迂賊衆果奄至士卒多陷辛酉總督王驥仍以安行安督戰渡江不避

  矢石士卒用命遂克之又語驥令諸道俱奮乘𫝑搗賊巢賊死者無數還升刑部右侍郎奉命參贊

  雲南軍務時麓川賊首逸於𬗟安簡鋭師先遣使責緬緬人懼求出賊自效遂誅大憝函其首以獻

  景泰初晉禮部尚書調南京刑部天順改元致仕夏誠字克誠仁和人宣德舉人正統初擢

  御史英宗北征誠上疏力諌不聽扈從至土木遇難以身捍衞冒矢石身被數創血濺御衣歿於陣

  天順初賜卹官其子夏時正字季爵仁和人正統進士景泰中以刑部郎中錄囚福建多所

  平反累擢南京大理卿成化六年廵視江西災傷除無名稅十餘萬汰諸司冗役數萬增築南昌瀕

  江隄及豐城諸縣陂岸乞歸貧甚僦居民舍布政使張瓚為築西湖書院居之時正雅好學閑居久

  多所著述於稽古禮文事尤詳江玭字用良仁和人景泰進士授禮科給事中諌濫度僧道訟

  按察使陳璇冤劾武清侯石亨罪聲震一時成化中官至山東參政致仕歸囊篋蕭然世業悉以讓

  兄弟子瀾字文淵性孝友成化進士㦄官南京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太保諡文昭瀾子曉暉皆進士

   曉字景熙嘉靖中為工部右侍郎厯官以清慎稱暉字景孚庶吉士武宗南巡抗疏諌受杖闕下官

   至河南僉事蘇平字秉衡海寕人永樂中舉賢良方正不就與弟正遊京師並有詩名在景

   泰十才子之列項騏仁和人景泰中舉授南京禮部司務憲宗初應詔陳言謂李賢王翺當曹

   欽作亂不能奮身死義屈節求免亷恥謂何並請內䜿母干政皆人不敢言者厯南京刑部郎中謝

   病歸寄居於人甘貧屢空廵按御史高其節築室居之姚文仁和人為京衞軍父早喪每晨

   出赴操拜母而往歸亦如之母歿擇葬地於玉泉山虎跑成穴天順中旌表洪鍾字宣之錢

   塘人成化進士為刑部主事曉習律令尚書林聰器之宏治初遷四川按察使馬湖土知府安鼇恣

   虐鍾捕送京師一方始靖厯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整飭薊州邊備建議増築邊牆千餘里繕復城

   堡二百七十所悉城縁邊諸縣因奏減防秋兵𡻕省費數萬正德中湖廣飢盜起命鍾以左都御史

   總制軍務討之陜西河南四川皆隸焉以功進太子太保卒諡襄惠祝萃字惟貞海寕人成化

  進士授刑部主事劉槪妖言獄起萃論救之改工部從侍郎徐貫治水蘇松以功進員外郎㝷告歸

  即家授徒布衣蔬食泊然無求於世正德時厯廣東左布政乞歸日事著述以終老何訥

  人父喪廬墓蛇虎不為害成化中旌表陳璋仁和人以𡻕貢生入國學父卒廬墓妻錢氏值

  姑患疽以口吮之而愈宏治中並被旌胡世安字永清仁和人宏治進士累官南京刑部

  主事上書極言時政闕失再遷郎中與李承勛魏拔余祐稱南都四君子厯太平寳慶知府遷江西

  副使宸濠驕橫有異志世安上疏極言宸濠賄用事者誣以罪謫戍瀋陽居四年宸濠果反起戍中

  累擢四川巡撫嘉靖初召為兵部侍郎遷左都御史持大體上憲綱十餘條以清庶獄肅官方改刑

  部尚書每重獄必別白為帝言之轉兵部陳兵政十事又上備邊三事以疾乞歸世安風格峻整居

  官廉疾惡若仇而薦賢士如不及卒贈太保諡端敏邵鋭字思抑仁和人正德三年㑹試第一

  由編修出為寕國推官厯福建提學副使刻意奮厲以嚴苦自持日食惟菜羮糠飯厯官皆有惠澤

  比去士民多涕泗追送嘉靖中遷太僕卿得疾告歸以門廕予兄子生平恥近名學以程朱為鵠卒

  之日囊無餘金贈右副都御史以篤學有行特諡康僖邵經邦字仲德仁和人正德進士

  嘉靖初厯刑部員外郎張璁與經邦為同年生屢招致之經邦薄其人不應己以日食上言陛下復

  召張璁桂萼輔政人言籍籍今天變若此安可弗畏帝大怒立下鎮撫拷訊謫戍福建鎮海衞久之

  卒隆慶初復官子重生字古菴建白閣於靈鷲山呼猿洞祀許由及唐宋名賢為樓二楹中祀其父

  邦足跡不入城市過節序歸家信宿事己即還嘗送其友抵城即辭曰吾不入此久矣如是者二

  徐江山字六橋錢塘人正德進士官尚寳卿性直敢言夏言與曽銑受禍無敢白其冤

  者江山首上疏申救陶仲文段朝用以方術得幸江山力辨其奸又馮恩繫獄中子行可刺血寫疏

  自縳闕下江山力贊通政為引奏得末減其好義如此許相卿字伯台海寕人正德進士

  世宗立授兵科給事中宦官張鋭張忠有罪論死帝復寛之又議加興獻皇號相卿皆疏爭又李賢

   以中官義子襲錦衣指揮崔文以左道罔上林俊以正人被譖前後論奉詞甚切直帝卒不聽謝病

   田汝成字叔禾錢塘人嘉靖進士為禮部主事上言衣冠之侶流竄窮荒望悉加寛宥

   忤㫖切責厯廣西參議分守右江與翁萬達討平土酋趙楷李寰及努灘賊侯公丁之亂終福建提

   學副使汝成博學工古文撰炎徼紀聞西湖遊覽志見稱於時子藝蘅亦有才名張瀚

   文仁和人嘉靖進士厯大名知府諳達犯京師詔遣兵部郎中徴畿輔民兵入衞瀚立簡八百人馳

   至真定請使者閲之若素練者累擢右副都御史廵撫陜西隆慶初提督兩廣皆有聲萬厯初擢吏

   部尚書瀚為張居正所引及居正遭喪中㫖令瀚諭留瀚持不可居正怒嗾言官劾之勒致仕士論

   重之卒贈太子少保諡恭懿 諳達舊作俺答今改正陳洪𪷟字元卿臨安人嘉靖進士

   授刑部主事兵備九江盜起必洗其窟廵撫貴州時施州蠻黃中叛詔洪𪷟偕楚蜀二鎮討之自川

   東率大軍入深箐破洞砦百餘蜀兵從西北躡之黃中迫入楚叩軍門請死時貴與蜀有戰功而楚

   坐得酋首蜀楚爭功不能決洪𪷟曰皆天威也三省安得徼之疏上稱洪𪷟能讓屬疾疏請骸骨當

   候代復輿疾剗平鎮遠邛水巴狼等叛苗御史上前後功賜白金文綺加等查秉彝

   甫號近川海寕人嘉靖進士擢禮科給事中定莊敬太子冠禮轉戸科㑹大計羣吏條吏弊七事以

   上後以劾嚴嵩父子杖闕下謫雲南定邊尉嵩敗起官終順天府尹童漢臣字重良錢塘人

   嘉靖進士擢御史廵按山西諳達薄太原為設方略督諸將擊敗之以劾嚴嵩被謫嵩敗起知泉州

   府倭冦犯境有保障功終江西副使 諳達改見前高儀字子象錢塘人嘉靖進士選庶吉士

   授編修累官禮部尚書穆宗即位諸大典禮皆儀所酌定事有不可必力爭掌禮部四年每𡻕暮𩔖

   奏四方災異遇事秉禮循法居職甚稱進文淵閣大學士卒贈太子太保諡文端儀性簡靜寡嗜好

   室無妾媵及歿幾無以殮孫商偉富陽人嘉靖中𡻕貢生授福建寕德教授倭寇陷城入學

   宮欲挾以行商偉曰吾學官也職當死學中遂遇害方廉字𩀱江新城人嘉靖進士厯禮部郎

  中尚書徐階知其賢言於吏部以為松江知府數年大治累升蘇松廵撫總督漕運長於應變所至

  辦治終南京工部侍郎孫枝字敬身錢塘人嘉靖進士厯給事中疏言納級指揮實壞軍政

  宜罷又言崇文門商課例皆收錢自每錢七徴銀一分錢法遂壞請徵錢如故悉從之廵視光祿多

  所釐定改廵京營詔遣中官呂用等典京營軍枝力諌乃已善能因事爭執後至山西右參政

  應昌字桐岡仁和人嘉靖進士累官山西副使巡撫山東上海防事宜預策倭為患進選將練

  兵積粟三策己而語驗廷議服其先見拜兵部右侍郎經略朝鮮假便宜行事與李如松襲取平壤

  進收開城黃梅平畿江源四道悉下時兵部尚書石星惑於封貢之説議撤兵應昌請留兵協守星

  不聽應昌度事難辦引疾乞休後敘平壤功加右都御史子守一亦有名應明德字養虛海

  寕人嘉靖進士授刑部主事時楊繼盛奏劾嚴嵩十罪五奸有㫖先下鎮撫司榜問究主者嗣發緹

  帥杖一百送刑部擬罪瀕死再蘇提牢皆奸黨也明德獨檢湯藥視飲食者十四日復説尚書出之

   老監遷於外庫或怵以重禍勿懾也江圻字子堅曉子隆慶進士厯南京刑部員外郎終廣西

   提學僉事性純孝父母疾嘗䑛糞衣不解帶居喪哀毀泣血寢苫食淡三年經寢室必俯其首目不

   流視妻化之經夫廬亦然當事欲奏聞於朝力辭曰柰何因父死爲名旣卒門人私諡孝端先生

   江鐸字士振圻子萬厯進士厯山西按察使播酋楊應龍叛擢僉御史巡撫偏沅帥師破瑪瑙

   長坎諸囤苦竹三渡等關乘勝及海龍囤應龍縊死又討平皮林八洞諸蠻以勞疾歸卒贈兵部右

   洪曜祖字詔孫鍾孫也萬厯進士由庶吉士除給事中疏請撤礦內臣劾本兵田樂納

   賄骪法語侵閣臣沈一貫降級家居十年起嘉定縣丞累升都御史廵撫汀贑平流賊蘇俊等功未

   敘被劾歸卒年七十九贈兵部尚書黃汝亨字貞父仁和人腦後稜稜有奇骨目如曙星萬

   厯戊戌進士知進賢縣邑多浮賦汝亨上書臺司力爭之寛其征又爲建倉水次不病輸輓暇則與

   諸生論文奏最以忌者左遷久之起南京工部主事升禮部部中視學江西力持風格進參議備兵

   湖西踰年謝病歸結廬南屏著有寓林集三十卷詩六卷鍾化民字維新仁和人萬厯進士

   厯儀制郎中帝命並封三王化民與顧允成面語王錫爵於朝瀋王請封其庶子為王化民持不可

   進光祿丞河南大饑奉命往賑全活數十萬人擢太常少卿尋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討平南陽

   礦盜及夾河賊以勞瘁卒官敕建忠惠祠祀之卓爾康字去病仁和人萬厯舉人為大同推

   官遷兩淮分司罷歸賊陷京師悲憤卒爾康究心經濟作河渠議十篇他若禮樂郊廟財賦轉運錢

   法官制各有成書其於兵事尤善官大同時盧象昇方為總督延之上坐咨兵事爾康抗談漏下乃

   已象昇用其策多效所著有易説詩學春秋辨義諸書章希義富陽人天啟中浙東大饑

   盡發儲粟以賑宗族有不能婚嫁者為之擇配不能就學者設義塾以教之里中咸曰但為刑罰所

   加母為章公所短又崇禎中昌化王錫袞餘杭嚴武順錢塘陸奇 本朝𥘉俱以義行 旌

   道焜字昭平錢塘人天啟舉人崇禎時以邵武同知知光澤縣平賊有功升兵部職方主事方

   待命都城陷南還及杭州失守遂投繯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許文岐

   字我西仁和人崇禎進上授南京兵部主事進即中岀知黃州府賊大擾江北佐尚書范景文治戎

   備景文甚倚之厯遷下江防道副使守蘄城拒張獻忠城陷被執不屈死贈太常卿又參將崔文榮

   海寕人並於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烈陳 潛夫字元倩錢塘人崇禎舉人

   十六年除開封推官時屬邑多從賊潛夫結副將劉洪起大破賊將陳德於柳園福王立擢監軍御

   史巡按河南尋入朝陳中興之策甚悉馬士英佯應而陰絀其言南都陷從魯王於紹興計恢復及

   江上師潰走山陰化龍橋偕妻妾二孟氏赴水死又同縣同知翁之琪並於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顧王家字翊明仁和人崇禎時為汝州吏目撫賊有功當遷㑹賊復來

   寇汝人乞留之助郟城知縣李貞佐拒賊城陷被執大聲叱賊亂刃斫死子國亦死之 本朝乾隆

   四十一年 賜諡烈愍 姚 奇允字有僕錢塘人崇禎進士授南海知縣有聲入為兵

   部主事改御史巡按廣東未任聞贑州圍急與郝維經分道募兵入城拒守城破死之子端字以式

   亦死節又提學副使翁鴻業知州趙景和俱同縣人並於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

   徐慶餘字兆穀新城人崇禎中以舉人授四川珙縣知縣有惠政流賊陷蜀慶餘堅守孤

   力盡城陷被執不屈子文斗請以身代並遇害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慶餘節愍

   起蛟字芝雲錢塘人以明經授魯藩長史時肅王欲廢世子起蛟力持不可𡻕饑勸王廣加賑

   恤泰山盜起𫝑張甚起蛟力戰破其衆崇禎十五年兗州破魯王死起蛟力戰死之一門殉節者二

   十三人又湖東道姚生文仁和人知縣郁廷諫杭州人監軍俞元良海寕人都司許當宸餘杭人並

   於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陸 培字鯤庭錢塘人父運昌初名鳴勲崇禎進

   士與弟舉人鳴時鳴煃並馳名藝苑有三鳳齊鳴之稱運昌知永豐吉水二縣有治績培少負俊才

   有文名行誼修謹舉進士為行人奉使事竣歸省南都覆謀結壯士保鄉土聞潞王降遂自縊死兄

  圻亦有才名國變後遁入武當不知所終培於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周宗

  彝字五重海寕人崇禎舉人城陷殉節死妻卜氏與二妾朱氏柴氏從死弟啟琦巷戰力竭被殺

  同邑余元良字仲駿崇禎進士與兄元禮俱殉難死並於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入祠

  祝淵字開美海寕人崇禎舉人㑹試入都適都御史劉宗周削籍淵未識宗周抗疏爭之帝下

  禮官議逮下詔獄尋𬒳釋都城陷呉麟徴殉難淵親爲含殮扶柩而還遂師事宗周嘗有過閉門長

  跪流涕自撾杭州失守淵方葬母事畢投繯而卒又千戸蔣心赤劉璿璣蕭文璽俱海寕人生員諸

  復方天眷俱仁和人並於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入祠又有   賜諡節愍之左長史

  鄭安民給事中陳士京   賜入祠之主簿陸介祚經厯鄭元俊俱係浙江人因未詳其縣籍今

  姑附杭州府之下朱朝瑛字美之海寕人崇禎進士除旌德知縣歸專事窮經初漳浦黃

  道周精易象天文之學以授時令分配三百八十四爻驗古今治亂詞㫖深奧朝瑛受業其門獨能

   通之編釋五經多破前儒成説名五經略記同邑張次仲方八𡻕母疾刲股而愈舉天啟鄉薦詩易

   並有著述其持論間與朝瑛殊然歸趣一也











                         纂修官李 煌恭 纂

                         前纂修官蔡賡颺恭 纂

                         前總纂官黃爵滋恭覆輯

                         前校對官吳清臯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