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佳集/序
四佳集 序 1488年 |
詩集卷一 |
四佳集序
[編輯]文章之在天下也。雖以古今時代而有異。其高下盛衰。則隨世道之升降。與政治之隆替而形焉。然文莫難乎詩。詩乃文之精者也。夫自雅頌降而爲國風。變而爲騷詞。爲漢魏。爲六朝。爲隋唐。爲宋元諸體。作者輩出。人各異律。而斯可以觀世知政矣。吾東方。世稱文獻之國。文章之士。代不乏人。高句麗之乙支文德。新羅之崔致遠。至於前朝。金侍中富軾。李相國奎報。是其尤者也。迨於季世。益齋李公。倡以古文之學。牧隱父子。從而和之。其如圃隱之嚴重。陶隱之精鍊。三峯之豪宕。皆名家大手。而陽村權先生亦其一也。陽村身任斯道。硏窮性理。發明五經之微義。以開來學之戶牖。其有功於斯文。大矣。豈獨詩乎雲哉。此實五百年敎育之英材。天其遺我祖宗之朝者也。逮我莊憲大王。撫熙洽之運。闡文明之化。禮樂典章。於是乎粲粲。人材文物。於是乎彬彬。有若河東鄭文成公。高陽申文忠公。寧城崔文靖。乖崕金文平。莫不翹英振秀。以鳴國家之盛。四佳徐先生。實陽村之彌甥。其得於淵源家法。多矣。而與諸公齊驅竝駕於一時。繼寧城掌文衡。今二十有餘年。先生自童丱。已有能詩聲。往往其佳篇警聯。膾炙人口。旣擢第入鑾坡。鑾坡羣彥。亦無出其右者。先生窮抵古人之妙奧。深契其理。故雖率爾寓思。信筆點綴。而動中繩墨。咳唾成珠。先生其眞三昧於詩者也歟。若夫規模之大。原委乎李杜。步趣之敏。出入乎韓白。而其淸新豪邁。雅麗和平。備諸家而成一大家。先生其眞集成於詩者也歟。是以朝庭縉紳。無貴賤有得其詩者。莫不藏弆以爲之寶。至於觀光上國。奉使諸路。按部分符者。與夫幽人逸士山僧野客。袖卷求之者日夕坌至。先生左扣右應。揮翰如流。是豈尋常文士之所可企及也耶。竊觀其應制。其擬古題詠。贈送哀輓之作。若頌若賦。若五七言古風近體歌行絶句萬餘首。爲詩集者五十餘卷。序記說跋碑銘墓誌數百餘篇。爲文集者二十餘卷。宏深廣闊。汪洋浩汗。如水之行地。匯而爲湖海。流而爲江河。折而爲涇渭。瀦而爲池沼。隨其大小而盈焉。苟非本之於五經。參之以諸子。貫穿百代。該括六合。明於事物之原。發乎性情之正。則其所著述。何能若是其富且麗哉。先生以博通之學。明達之材。歷翰苑。長臺諫。五判諸曹。四入黃扉。踰四十年其銘鍾鼎。而垂竹帛者。悉於詩播之。渢渢鍧鍧。一追雅頌之音。其所以超後代。而復隆古者。實在於斯。豈謂文章之作。直以古今時世而有異哉。歲在丙申。祁戶部順之使來於我也。先生實承館接之命。當其道途送迎之際。原隰馳驅之餘。攬物興懷。輒形歌詠。與先生更唱迭酬。爭奇競雄。欲以壓倒。而先生左右逢源。其和強韻。雖至累百。愈出愈奇。亦何嘗見窘於彼耶。是以祁終心醉而歸。至曰。如此奇才。求之天下。不易多得。戶部。天下之士。而其歎服如此。使中國之人。益信我東方文獻人才之盛。先生眞所謂邦家之光矣。雖然序先生集。歷擧前代。以及我東方邃古之詩士。敍其次第。而不遺乎今者。誠以文章之在天下。無古今時世之異。而詩派之傳。實在先生。其亦猶韓子論道統之傳。敍湯文周孔。以接於堯舜之意歟。先生其亦不以吾言爲諛矣。故佛頭上着糞。吾亦不避其爲人誚。遂書以爲四佳集序。峕弘治紀元之歲蒼龍戊申正月人日。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西河君任元濬子深。敘。
四佳先生集序
[編輯]自入我國朝以來。文人詩士之著述者。無慮數百家。或能於詩。而不能乎文。文或可稱。而詩不可稱也。全而能之者。謂之集大成。可乎集大成者。其惟牧隱先生而已。先生旣沒。寥寥百歲。未聞其人焉。四佳徐相國。生當氣化之盛。運際文明之會。領袖斯文。久踰弍紀。其平昔著述。充箱溢篋。我殿下右文興化。以先生經幄元老。待之尊敬。淸燕餘閒。思攬所作。命輯其詩文幾卷。特賜乙夜之覽。歎賞迺下。先生榮感宸睠。稽首以藏之。一日。出其卷以示士洪。士洪伏閱僅徧。如汪洋巨浸。莫窺涯涘。天吳海若。顚倒錯亂。未暇記其梗槩也。謹斂衽起而嘆曰。文章非一體。能者互短長。賦工於仲宣。而他文或不逮。詩聖於子美。而無韻則難讀。涑水之不習四六。南豐之文過其詩。工乎兩者。古亦難矣。先生則不然。文不主一家。而兼備衆體。詩雖會衆格。而自爲一宗。融液古今。變態不窮。千載而下。獨與牧隱竝行。當爲我朝一大家數也。餘非淺薄所能知也。先生命士洪曰。予嘗游爾父子間。爾翁旣序吾集。爾可無言。士洪敬拜曰。唯。戊申仲秋。通政大夫。前承政院都承旨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弘文館直提學,尙瑞院正西河任士洪。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