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上一卷 卷一百九十一•集部四十四 下一卷▶

卷一百九十一 集部四十四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等

○總集類存目一

文選句圖》•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高似孫撰。似孫有《剡錄》,已著錄。案摘句為圖,始於張為。其書以白居易等六人為主,以楊乘等七十八人為客。主分六派,客亦各有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門四格。排比聯貫,事同譜牒,故以圖名。後九僧各摘名句,亦曰句圖,蓋非其本。似孫此書,亦沿舊名,所錄皆《文選》諸詩,去取不甚可解,如蘇武詩之「馥馥我蘭芳,芬馨良夜發。」上下聯各割一句,尤為創調。其句下附錄之句,蓋即鍾嶸《詩品》源出某某之意。其句下附錄一兩首者,則莫喻其體例矣。

文選纂注》•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張鳳翼撰。鳳翼有《夢占類考》,已著錄。是書雜采諸家詮釋《文選》之說,故曰纂注。然所引多不著所出。夫詮釋義理,可以融會群言,至於考證舊文,豈可不明依據。言各有當,不得以朱子集傳、集注藉口也。其論《神女賦》「王」字訛「玉」,「玉」字訛「王」,蓋采姚寬《西溪叢語》之說,極為精審。其注無名氏古詩,以「東城高且長」與「燕趙多佳人」分為兩篇,十九首遂成二十。不知陸機擬作,文義可尋,未免太自用矣。

選詩約注》•十二卷內府藏本

[編輯]

明林兆珂撰。兆珂有《詩經多識編》,已著錄。是編取《昭明文選》所錄諸詩,重為編次,以時代先後為序。其訓釋文義,較舊注稍為簡約,亦無考證發明。

文選章句》•二十八卷內府藏本

[編輯]

明陳與郊編。與郊有《檀弓集注》,已著錄。此書以坊刻《文選》顛倒棼亂,每以李善所注竄入五臣注中,因重為釐正,汰其重複,斥五臣而獨存善注。凡善所錄舊注,如《楚辭》之王逸、《兩京賦》之薛綜、《詠懷詩》之顏延之、沈約,皆仍存之,亦時時正其舛誤,較閔齊華、張鳳翼諸本差為勝之。然點竄古人,增附己說,究不出明人積習,不如存其原本之愈也。

文選尤》•十四卷內府藏本

[編輯]

明鄒思明編。思明字見吾,歸安人。始末未詳。前有韓敬序,其私印已稱庚戌會狀兩元,則萬曆後人也。其書取《文選》舊本,臆為刪削,以三色版印之。凡例謂總評分脈則用朱,細評探意則用綠,釋音義、解文詞則用墨雲。

文選瀹注》•三十卷內府藏本

[編輯]

明閔齊華編。齊華,烏程人,崇禎中以歲貢任沙河縣知縣。是書以六臣注本刪削舊文,分系於各段之下。複采孫鑛評語,列於上格。蓋以批點制藝之法施之於古人著作也。

昭明文選越裁》•十一卷內府藏本

[編輯]

國朝洪若皋編。若皋有《南沙文集》,已著錄。是編取《昭明文選》重為刪定,複捃拾諸家之注,略為詮解。其圈點評語則全如詩文之式,其謂之越裁者,自序謂時避居越城,志地亦志僣也。案昭明舊本,唐人奉為蓍龜。以杜甫詩材淩跨百代,猶有熟精文選理之句,餘子可以知矣。若皋橫加翦薙,可謂不自揣量。即以開卷一篇而論,班固《兩都賦》,文本相承,乃刪去《東都》一篇,遂使語無歸宿,全乖本意。是於作賦之故且茫然未考矣。

選詩定論》•十八卷內府藏本

[編輯]

國朝吳湛撰。湛字伯其,號冉渠,睢陽人。其書以《文選》所錄諸詩歌,自漢高帝以下以時代編次,而荊軻《易水歌》十五字別為一卷終焉。前列六朝選詩緣起一卷,皆雜引《六經》以釋之,迂遠鮮當。次統論古今詩及總論六朝一卷,區分時世,至謂陳、隋無選詩,宋、金、元皆無詩。而明人古體學選,律詩學唐,亦七子之緒論。其詮釋諸詩,亦皆高而不切,繁而鮮要。如解中山王孺子妾歌之類,於考證尤疏也。

文選音義》•八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編輯]

國朝余蕭客撰。蕭客有《古經解鉤沉》、《采掇舊詁》,最為詳核,已別著錄。此書則罅漏叢生,如出二手,約舉其失,凡有數端。一曰引證亡書,不具出典。如李善進《文選注表》,化龍引《晉陽秋》,肅成引王沈《魏書》,筴字引徐邈、李順、《莊子音》。如斯之類,開卷皆是。舊籍存佚,諸家著錄可考。世無傳本之書,蕭客何由得見。此輾轉稗販而諱所自來也。一曰本書尚存,轉引他籍。如《西都賦》,火齊引龐元英《文昌雜錄》、《南史》中天竺國說火齊云云,何不竟引《南史》也!《逸民傳論》引宋俞成《螢雪叢說》,嚴子陵本姓莊,避顯宗諱,遂稱嚴氏,此說果宋末始有耶?一曰嗜博貪多,不辨真偽。海賦、陰火引王嘉《拾遺記》「西海之西,浮玉山巨穴」云云,與木華所雲陰火何涉?盧諶《覽古詩》、和璧引杜光庭《錄異記》「歲星之精墮於荊山」云云,是晉人讀五代書矣。《飲馬長城窟行》、《雙鯉魚》引《元散堂詩話》「試鶯以朝鮮原繭紙作鯉魚」云云,此出龍輔《女紅餘志》。案錢希言戲瑕,明言《嫏嬛記》、《女紅餘志》諸書皆桑懌依託,則《女紅餘志》已屬偽本,所引《元散堂詩話》,更偽中之偽。乃據為實事,不亦傎耶?一曰摭拾舊文,漫無考訂。如《閒居賦》、櫻字引《鬼穀子》,崖蜜,櫻桃也。案此惠洪《冷齋夜話》之文,《鬼穀子》,實無此語。蕭客既沒惠洪之名,攘己已有,又不知宋人已屢有駁正。《吳都賦》欃槍引李周翰注,以為鯨魚目精。此因《博物志》「鯨魚死,彗星出」之文,而加以妄誕。陸機《贈從兄詩》「言樹背與襟」引謝氏《詩源》,堂北曰背,堂南曰襟。亦杜撰虛詞,不出典記。《歸去來詞》,「西疇」引何焯批本曰:「即農服先疇之意,西先古通用」。案西古音先,非義同先也。「西疇」正如詩之「南畝」,偶舉一方言之耳。如是穿鑿,則本詞之「東皋」何以獨言東耶?凡斯之類,皆疏舛也。一曰疊引瑣說,繁複矛盾。如《三都賦》序、「玉樹」引顏師古《漢書注》,謂左思不曉其義。「甘泉賦玉樹」,又引王楙《野客叢書》,謂師古注甚謬。劉琨《重贈盧諶詩》下注引蔡寬夫詩話曰:秦漢以前,平仄皆通,魏、晉間此體猶存。潘安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是也。潘岳《河陽詩》下又注曰:「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何。」兩卷之中,是非頓異。數頁之後平仄迥殊,將使讀者何從耶?一曰見事即引,不究本始。如《蜀都賦》、《琥珀》引曹昭《格古要論》,不知昭據《廣韻》楓字注也。《飲馬長城窟行》引吳兢《樂府解題》:「或雲蔡邕。」不知兢據《玉台新詠》也。尚書序,伏生引經典敘錄雲名勝,不知《晉書》《伏滔傳》稱遠祖勝也。至於凡注花草,必引王象晉《群芳譜》,益不足據矣。一曰旁引浮文,苟盈卷帙。首引何焯批本,稱麈史,宋景文母夢朱衣人攜《文選》一部與之,遂生景文,故小字選哥,已為枝蔓。又沿用其例於顏延年《贈王太常詩》、《玉水記》「方流」句下注曰:「王定保《唐摭言》,白樂天及第,省試《玉水記方流》詩。」此於音義居何等也?一曰抄撮習見,徒溷簡牘。如賢良詔、漢武帝下註:「向曰漢書雲諱徹,景帝中子。」《洛神賦》曹子建下註:「翰曰武帝第三子。」世有不知漢武帝、曹子建而讀《文選》者乎?至於八言詩見東方朔本傳,蕭統序所雲八字,正用此事。乃引呂延濟注,以八字為魏文帝樂府詩,已為紕繆。又引何焯批本,蔓引三言至五言,獨遺八字,掛漏者亦所不免。惟《魏都賦》注廣蒼一條,效曹子建題注孫岩宋書一條,並引《隋書•經籍志》為證。《洞簫賦》注顏叔子一條,引《毛萇詩傳•巷伯篇》為證。《曲水詩序》三月三日一條,引《宋書•禮志》為證。《東京賦》注偷字協韻一條,引沈重《毛詩音義》為證。糾何焯批本之誤,為有考正耳心經義,詞章非所擅長,強賦六合,違才易務,其見短也宜矣。

馮氏校定玉台新詠》•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編輯]

國朝馮舒所校,其猶子武所刊也。舒有《詩紀匡謬》,已著錄。徐陵《玉台新詠》,久無善本,明人所刻,多以意增竄,全失其真。後趙宧光得宋嘉定乙亥永嘉陳玉父刊本翻雕,世乃複見原書。舒此本即據嘉定本為主,而以諸本參核之,較諸本為善。如序中「投壺玉女為歡盡於百嬌」,據《神異經》及《西京雜記》改為「百驍」之類,皆確有依據,不為竄亂。然如蘇武詩一首,宋刻本無標題,與《文選》同,舒乃據俗本題曰《留別妻》。徐幹《室思詩》六章,有宋孝武帝擬作及《藝文類聚》所引可證,乃據俗本改為《雜詩》五首、《室思》一首。《塘上行》據李善《文選注》本有四說,宋刻所題蓋據《歌錄》第二說,乃據《宋書》不確之說,改為魏武,移於文帝之前。石崇《王明君詞序》,其「造新曲」句有李善《文選注》、劉履《文選補遺》可證,乃據俗本改為「新造」。楊方《合歡詩》五首有《藝文類聚》及《樂府詩集》可證,乃據《詩紀》改為《合歡詩》二首、《雜詩》三首。梁簡文帝「率爾為詠」,為字本讀去聲,乃誤讀平聲,遂據俗本改為「成詠」。王筠《和吳主簿詩》「青骹逐黃口」句,有《西京賦》可證。乃臆改為「青鶻。」皆未免失考。至於張衡《同聲歌》之「恐慄若探湯」句,宋刻誤「慄」為「瞟」;又「思為莞蒻席」句,宋刻誤「莞」為「菀」,蘇伯玉《盤中詩》有《滄浪詩話》可證,宋刻誤連入傅元詩中。漢成帝時童謠「燕燕尾涎涎」句,有舊本《漢書》可證,宋刻誤為「尾殿殿」,皆訛舛顯然,而曲為回護,又往往失之拘泥。今趙氏翻雕宋本流傳尚廣,此刻雖勝俗刻,終不能及原本。故僅附存其目焉。

玉台新詠箋注》•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編輯]

國朝吳兆宜撰。兆宜有《庾開府集注》,已著錄。是書引證頗博,然繁而無當。又多以後代之書注前代之事,尤為未允。惟每卷以明人濫增之作退之卷末,注曰「以下宋本所無」,較諸本為善。

二馮評點才調集》•十卷內府藏本

[編輯]

國朝馮舒、馮班所評點,其猶子武合刊之。班有《鈍吟雜錄》,已著錄。此書去取大旨,具見武所作凡例中。凡所持論,具有淵源,非明代公安、竟陵諸家所可比擬。故趙執信祖述其說。然韋縠之選是集,其途頗寬,原不專主晚唐。故上至李白、王維,以至元、白長慶之體,無不具錄。二馮乃以國初風氣矯太倉、曆城之習,競尚宋詩,遂藉以排斥江西,尊崇昆體。黃、陳、溫、李,齗齗為門戶之爭。不知學江西者其弊易流於粗獷,學昆體者其弊亦易流於纖穠。除一弊而生一弊,楚固失之,齊亦未為得也。王士禎謂趙執信崇信是書,鑄金呼佛,殊不可解。杭世駿《榕城詩話》亦曰:「戚進士弢言,德清人,每為二馮左袒。予跋其《才調集》點本後曰:『固哉馮叟之言詩也,承轉開合,提唱不已,乃村夫子長技。緣情綺靡,寧或在斯,古人容有。細心通才必不當為此迂論,右西崑而黜西江。夫西崑盛於晚唐,(案晚唐無西崑之名,此語失考。)西江盛於南宋,今將禁晉、宋之不為齊、梁,禁齊、梁之不為開元、大曆,此必不得之數。風會流轉,人聲因之。合三千年之人為一朝之詩,有是理乎?』二馮可謂能持詩之正,未可謂遂盡其變也」云云。其論頗當。惟謂承轉開合乃村夫子長技,則又主持太過。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巧在規矩之外,而亦不能出乎規矩之中。」故詩必從承轉開合入,而後不為泛駕之馬。久而神明變化,無複承轉開合之跡,而承轉開合自行乎其間。譬如毛嬙、西子,明眸纖步,百態橫生,要其四體五官之位置,不能與人有異也。豈有眉生目下、足著臂旁者哉?王士禎《蠡勺亭觀海詩》曰:「春浪護魚龍,驚濤與漢通。石華秋散雪,海扇夜乘風。」竟不知士禎斯遊為在春、在秋、在書、在夜,豈非但標神韻,不講承轉開合之故哉!世駿斯言,徒欲張新城之門戶,而不知又流於一偏也。

諸儒性理文錦》•八卷內府藏本

[編輯]

舊本題兵部尚書常珽編,不著時代。考萬姓統譜,常珽字方叔,連江人,宋嘉祐進士。累官吏部尚書、參知政事。似乎即此常珽,惟吏部字不同,疑二書當有一誤,或編此書時適官兵部耶?其書全錄《宋儒性理》之文,間亦上及韓愈、柳宗元等。分六十四類,文以類附,蓋專為科舉之用。前有吳登甲、翁以孫序。據序所言,蓋登甲又有所補輯,非原本矣。

桃花源集》•一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宋姚孳編。孳,四明人。元祐辛未,補武陵令。因道士龔元正所輯古石刻文及諸家題詠輯為是編。前有自序,稱沅水去牂柯西,流貫武陵,東會洞庭,而桃源枕其涯,異人逸士多寓焉。故錄嘉祐以前諸公詩文,綴為一卷雲。

詩准》•三卷、《附錄》•一卷、《詩翼》•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舊本題宋何無適、倪希程同撰。其詩雜撮古謠歌詞一卷,又附錄一卷,複掇漢、魏、晉、宋詩二卷,而以齊江淹一首終焉,命曰《詩准》。雜撮唐杜甫、李白、陳子昂、韋應物、韓愈、柳宗元、權德輿、劉禹錫、孟郊,宋蘇軾、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陳師道、陳與義、秦觀、張耒、郭祥正、張孝祥詩為四卷,而以陸遊一首終焉,命曰《詩翼》。蓋影附朱子古詩分為三等,別為一編之說,而剽竊真德秀《文章正宗》緒論以為之。龐雜無章,是非參差,又出陳仁子《文選補遺》下。疑為明人所偽託。觀其《岣嶁山碑》全用楊慎釋文,而《大戴禮幾銘》並用鍾惺《詩歸》之誤本,其作偽之跡顯然也。

發蒙宏綱》•三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宋羅黃裳編。黃裳,池州人。咸淳中曾為番禺守。明《內閣書目》曰:「《發蒙宏綱》,宋鹹淳間,羅黃裳撰五言詩十二篇,又擇古文凡有關於蒙養者三十篇以訓蒙。」今考所錄,皆鄉塾習誦之文。無所鑒別,亦無所發明,殊無一長之可取,不知何以流傳於後也。

宋四家詩》•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不著編輯者名氏。一為施樞《漁隱橫舟稿》,一為徐集孫《竹所吟稿》,一為林希逸《竹溪十一稿》詩選,一為敖陶孫《臞翁詩集》。不解何以取此四家,配為一集之意。殆偶得《宋名賢小集》之殘本,裝為一冊也。

宋名臣獻壽集》•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不著撰人名氏。所載皆南宋祝壽之文。編次既無義例,稱名亦無體式,蓋其時書肆所為也。

群公四六續集》•十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不著編輯者名氏。凡自甲至癸十卷,皆南宋人通候之啟。其正集今未之見,此其續集也。所錄無非應酬泛語,無足採錄。如方雲翼、葛謙白等賀秦太師諸啟,尤穢簡牘也。

大全賦會》•五十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不著編輯者名氏。皆南宋程試之文。案宋禮部科舉條例,凡賦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韻八字,一平一仄相間,即依次用。若官韻八字平仄不相間,即不依次用。其違式不考之目,有詩賦重疊用事,賦四句以前不見題。賦押官韻無來處,賦得一句末與第二句未用平聲不協韻,賦側韻第三句末用平聲,賦初入韻用隔句對,第二句無韻。拘忌宏多,頗為煩碎。又淳熙重修文書式,凡廟諱、禦名本字外,同音之字應避者凡三百一十七。又有舊諱濮王、秀王諸諱應避者二十一。是下筆之時,先有三四百字禁不得用,則其所作,苟合格式而已,其浮泛庸淺,千手一律,固亦不足怪矣。

啟劄錦繡》•一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舊本題清曠趙先生編,不著其名。所錄皆南宋人啟劄,而不題作者之姓名。蓋當時盛行此體,書賈采輯刊版,備撏撦之用耳。不足以言文章也。

宋遺民錄》•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此卷皆宋遺民詩詞雜文,未知誰所編錄。宋之故老,入元後多懷故國之思,作詩者眾矣。此本所錄,僅謝翱、方鳳、納新、李吟山、王學文、梁棟、林德暘、王炎午、黃潛、吳師道十人之作,已多掛漏。又潛及師道皆元臣,而乃賢為葛邏祿氏,為元色目人,與宋尤邈不相涉。概曰遺民,殊不可解。殆書肆賈豎偽託之以售欺也。

唐詩鼓吹箋注》•十卷通行本

[編輯]

金元好問編。國朝錢朝鼒、王俊臣注。王清臣、陸貽典箋。朝鼒字次鼎,俊臣字子籥,清臣字子清,貽典字敕先,並常熟人。《唐詩鼓吹》舊有郝天挺注,明萬曆己卯,新會廖文炳重為補正,增以詮釋,名曰《唐詩鼓吹註解大全》。朝鼒等又以廖所註解為未善,複刪改以成是編。其實三家所注。相去無幾。廖固不足服郝,四人亦未能服廖也。惟其僅改廖解,未改郝注。又以廖注與郝注別列。朝鼒等補注與廖注又別列。其字句異同,郝注稱「某一作某」,朝鼒等所加則變文曰「一本作某」,尚可以尋舊本之跡。較明人臆改古書,淆亂不可複辨者,差為勝之耳。

濂洛風雅》•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金履祥編。履祥有《尚書表注》,已著錄。是編乃至元丙申,履祥館於韓良瑞家齊芳書舍所刻。原本選錄周子、程子以至王柏、王偘等四十八人之詩,而冠濂洛詩派圖。但以師友淵源為統紀,初不分類例。良瑞以為濂、洛諸人之詩固皆風雅之遺,第風、雅有正變、大小之殊,頌亦有周、魯之異。於是分詩、銘、箴、誡、贊、詠四言者為風雅之正,其楚辭、歌騷、樂府、韻語為風雅之變,五、七言古風則風雅之再變,絕句、律詩則又風雅之三變云云,具見良瑞所作序中。蓋選錄者履祥,排比條次者則良瑞也。昔朱子欲分古詩為兩編而不果。朱子於詩學頗邃。殆深知文質之正變、裁取為難。自真德秀《文章正宗》出,始別為談理之詩。然其時助成其稿者為劉克莊,德秀特因而刪潤之。故所黜者或稍過,而所錄者尚未離乎詩。自履祥是編出,而道學之詩與詩人之詩千秋楚越矣。夫德行、文章,孔門即分為二科;儒林、道學、文苑,《宋史》且別為三傳。言豈一端?各有當也。以濂、洛之理責李、杜,李、杜不能爭,天下亦不敢代為李、杜爭。然而天下學為詩者,終宗李、杜,不宗濂、洛也。此其故可深長思矣。

中州啟劄》•二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元吳宏道撰。宏道字仁卿,金台蒲陰人,江西省檢校掾史。是書作於大德辛丑。前有許善勝序,稱吳君裒中州諸老往復書尺,類為一編,凡若干卷。體制簡古,文詞渾成。其上下議論,率於政教彝倫有關。風流篤厚,典型具存。今考其所載,有趙秉文、元好問、張斯立、杜仁傑諸人劄子,大抵皆一時名流。《永樂大典》載宋、元啟劄最夥,其猥濫亦最甚。惟此一編,猶稍稍近雅。以文多習見,故亦僅存其目焉。

唐詩說》•二十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編輯]

元釋圓至撰。圓至有《牧潛集》,已著錄。此書蓋取宋周弼所選三體唐詩為之注釋。前有大德九年方回序。其書詮解文句,頗為弇陋。坊本或題曰《磧沙唐詩》。考都穆《南濠詩話》曰:「長洲陳湖磧沙寺,有僧魁天紀者居之,與高安僧圓至友善。至嘗注周伯弼所選唐三體詩,魁割其資,刻置寺中,方萬里特為作序。」由是三體詩盛傳人間,今吳人稱《磧沙唐詩》是也。則其來已久矣。

元朝野詩集》•無卷數,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一名《元風雅》,不著編輯者名氏。所錄大抵仁宗以後、順帝以前之詩。首貫酸齋,終熊澗穀。不分時代,亦不分體制,次序殊為雜亂。案當時別有《元風雅》二十四卷,乃傅習孫存吾所輯,視此較為完備。是編殘闕舛錯,幾不可讀,疑為未全之帙。顧嗣立《元詩選序》例,載有蔣易《元風雅》一書,或即其殘本歟?

武夷山詩集》•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編輯]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總錄一篇,述山之得名及歷代興建封號之事。後雜錄詩二卷,皆遊人題詠之什。唐惟李商隱一首,餘皆宋、元人作也。前有後至元三年舊序雲,萬年宮提舉張一村攜示。似即一村所纂輯,其人無可考矣。

庚辛唱和詩》•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編輯]

元繆思恭等撰。乃至正庚子、辛丑間思恭等分韻唱和之作。庚子為張士信亂後,辛丑則游景德寺作也。先後共詩二十八首。重見者二人,共二十六人。明郁嘉慶因考其爵裏,為考世編附於後。其名公手翰二十二條,則嘉慶以意附編,非原書所有。後朱彝尊亦嘗編訂是書,於每詩之前,人各為傳,所述與考世編相出入。其跋雲:「舊本姓名之下概無爵裏事蹟,特一一考而補之。」蓋未見嘉慶本也。中有王綸字昌言,槜李人,為嘉興教授。見《劉基集》及邵複孺《懷友詩注》。而嘉慶與彝尊皆未之及,信乎考證之難矣。又鮑恂字仲孚,彝尊作字仲子。以其名推之,蓋彝尊筆誤雲。

靜安八詠詩集》•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編輯]

元釋壽寧編。壽甯字無為,號一庵,上海人。居於邑西之靜安寺。寺建於吳赤烏中,最稱古剎。名跡有七:曰赤烏碑、曰陳檜、曰蝦子潭、曰講經台、曰滬瀆壘、曰湧泉、曰蘆子渡。壽寧又手植檜竹桐柏,積十年而參天。自號曰綠雲洞,以續古跡為八,因作《靜安八詠》。並匯諸家之作,請序於會稽楊維楨。維楨複各為之評點,卷首有吳興錢鼐所作事蹟述一篇,後嘉靖中邑人伊府紀善張抑及其兄參議紘重校刊之,末載紘八詠詩,蓋即其時所附入也。

殘本諸儒奧論策學統宗》•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譚金孫編。金孫字叔金,號存理,自稱古雲人。不知古雲為何地也。是編雜選宋人議論之文,分類編輯,以備程試之用。凡後集八卷,續集七卷,別集五卷,而闕其前集。蓋不完之本。原本又以陳釋、曾文筌、石桓詩小譜冠於卷首,而總題曰《新刊諸儒奧論策學統宗》。增入文筌、詩譜,文理冗贅,殆麻沙庸陋書賈所為,今析文筌、詩譜別入詩文評類,而此書亦複其本名,庶不相淆焉。

贈言小集》•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不著編輯者名氏。皆題畫之作。末有舊跋,稱元季詩文之盛,惟玉山唱酬諸家最稱風雅。贈言之集,昔寓金陵邵氏,見其藏本,為帙頗多。甲申兵燹之後,遂不復覯。適從孫青選,留心蒐秘,略備數種,惜僅十之二三云云。考其詞意,殆指為顧瑛《玉山草堂雅集》所佚。考《玉山草堂雅集》,傳本甚多,不應雲「竟不復覯」。且此集所收詩二十九首,詞一首,皆不見《玉山草堂雅集》中。不應與瑛贈答之什,瑛自佚脫,轉待後人收之。又瑛但以詩名,其書僅朱珪《名跡錄》中載其自書墓誌。李日華《六研齋筆記》稱其行楷楚楚,奄有洛神、畫贊風軌。畫則從無片楮。而諸家收藏跋尾,亦無一字及之。此集忽競題其畫,已不相符。且瑛本崑山人,而秦約序中稱雲間顧子,皆不可解。考《畫史會要》,顧祿字謹中,松江人,官太常典簿。善雜畫,亦能鉤勒竹石。其人在元末、明初,與顧瑛同時。殆當時贈祿之作,後人以瑛與同姓,而名為較重,故移掇於瑛,複以偽跋實之耶。其序三首,皆題畫之作,非序此集。而亦移掇以冠卷,其偽益見矣。

風林類選小詩》•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明朱升編。升有《周易旁註》,已著錄。是編皆錄五言絕句,始於漢、魏,終於晚唐。分三十八體:曰《直致》、曰《情義》、曰《工緻》、曰《清新》、曰《高逸》、曰《富麗》、曰《豔冶》、曰《淒涼》、曰《衰暮》、曰《曠達》、曰《豪放》、曰《俊逸》、曰《清潤》、曰《沉著》、曰《邊塞》、曰《宮怨》、曰《閨情》、曰《客況》、曰《離別》、曰《悲愁》、曰《異鄉》、曰《感舊》、曰《寤想》、曰《寄贈》、曰《慨歎》、曰《消遣》、曰《諷諫》、曰《頌善》、曰《戲嘲》、曰《懷古》、曰《景物》、曰《風土》、曰《時事》、曰《樂府》、曰《風人》、曰《問答》、曰《摘句》。而附錄《閨閣》、《仙鬼詩》於末,實三十九門。分類頗為瑣屑,有似於《瀛奎律髓》。蓋宋末、元初,方回稱詩於新安,升其鄉人,故尚沿其故法。其序中文之精者為詩語,亦本回《瀛奎律髓》序,可以證也。所列諸詩,如富麗類中《昆侖子》,乃王維五言律詩前半首。邊塞類中《蓋嘉運伊州歌》,乃沈佺期五言律詩前半首。《戎渾》亦王維五言律詩前半首。客況類之《長命女》,乃岑參五言律詩中四句。蓋當時采以入樂,取聲律而不論文義。故郭茂倩《樂府詩集》各載於本調之下。今因而錄之,殊失考證。淒涼類中《蕪城曲》,韋縠《才調集》刪前四句,實無端緒。升因之取為絕句,亦殊未協。至樂府類中以《白頭吟》前三解分為三首,悲愁類中以李商隱《夜飲詩》割中二聯為絕句,則自我作古,更無稽矣。又直致類中「夜雨滴空階」詩題曰何遜,案「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句見遜本集。此詩詞氣不類,莫詳所據。清新類中《江行》六首題曰錢起,案《江行》一百首乃起孫錢珝之作,因附刻起集之後,遂以孫易祖。王維《山中書事》二首,乃蘇軾所戲擬,本集不載,乃竟以為維詩。近人補入維集,實由此誤。至風人類中《相思》一首,實王維詩,見於本集,而乃別題曰雍陶,疏舛尤甚。他如序稱女流靈異之作亦附見焉,集中崔鶯鶯二詩附於卷末,蓋即其例。而武曌之《將游上苑》,張文姬之《溪上雲》,姚玉京之《詠燕》、南海女子之《送兄》,侯夫人之《自感》,元宗宮人之《題梧葉》、宣宗宮人之《題紅葉》、劉采春之《囉嗊曲》、卓文君之《白頭吟》、龍安佳人之《阿最歌》,皆屬女流,乃散見各類,亦未免自亂其例。均未足以言善本也。

尺牘筌蹄》•三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明陳桱編。桱有《通鑒續編》,已著錄。是書選錄宋代書簡,其標目有曰要套、曰書式、曰具位、曰具禮、曰官稱。又曰合用故事,可於《事文類聚》、《翰墨全書》、《書言故事》內隨意擇用。則村塾俗書,未必真出於桱也。

麟溪集》•二十二卷、《別篇》•二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編輯]

明鄭太和編。太和字順卿,浦江人。世所稱為義門鄭氏者也。是集成於元至正十年。裒輯宋以來諸家題贈詩賦及碑誌序記題跋之類,為表揚義門而作者,共為一編。前十卷以十幹紀卷,後十二卷以十二支紀卷。末為別篇二卷,則續入者也。前有潘庭堅、程益二序,又有王禕後序。其曰《麟溪集》者,鄭氏所居在婺州東二十八裏,地名麟溪故也。

餘姚海隄集》•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明葉翼編。翼,寧波人。其祖恆,字敬常。元天曆間,為餘姚判官,築堤捍海,民賴其利。至正末,詔封仁功侯,立廟祀之。其子晉,為南台掾,嘗輯當時名人序記詩文為一集,未及刊而毀於火。宣德中,翼複裒綴散佚,以成是編。

殘本光岳英華》•十五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明許中麗編。中麗爵裏未詳。朱彝尊《明詩綜》稱明初操選政者有許中麗云云,則洪武中人也,此書傳本殘闕,僅存七言律體一門。唐後即接以元、明,不錄宋金。然則李攀龍撰《詩刪》,並廢宋、元,其來亦有漸矣。

五倫詩》•五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編輯]

明沈易編,易字翼之,華亭人。是編前有洪武己未錢惟善序,稱易遊學北方,南還鄉里,為童子師,得束修以奉二親。其教之也,一以躬行為主。嘗編《五倫詩集》,俾知人之所以為人,在乎此五者云云。則此集本為課蒙而作,故所錄皆淺近通俗之作。據其原目,共內集五卷、外集七卷。內集五倫分五卷,外集則睦族、並言(案易自注,並言者一詩並及五倫者也,其立名殊鄙,謹附訂於此)、務本、尚志、比喻、警省、詩餘分七卷,此本但有內集,蓋不完之本。卷末有跋,稱鈔自朱彝尊家,原闕後七卷。則其佚久矣。

姑蘇雜詠》•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周希孟、周希夔同編。上卷為高啟原唱,下卷為其祖南老續作。啟詩凡古今體一百三十六首。南老複因其題,各賦五言六韻。末又增疊韻吳官詞一首,補遺四首,續附詞二首。按啟所作已具見本集中。南老追其後塵,未能聯步,合而刊之,殆有蒹葭玉樹之目。南老字正道,自號拙逸子,亦明初人也。

金蘭集》•三卷、《附錄》•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徐達左編。達左所編《顏子》(案是書已為高陽所竄亂,改名顏子鼎編。然鼎編非達左之舊名,故仍稱以顏子),已著錄。達左當未仕以前,家蘇州之光福裏,於所居築耕漁軒。一時名流往還,多為題詠。此集乃其所輯同時酬贈之作。又附錄一卷,則達左兄子濟出守邵武及歸田後與友朋相倡和之詩。其十一世孫《志羽》為之校梓以行。前附載正統九年徐珵所作《耕漁子傳》。珵即有貞初名也。

文章類選》•四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編輯]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有洪武三十一年凝真子序,並慶府圖章。以史考之,蓋慶王《木旃》也。為太祖第十六子,好學有文。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寧夏,三十年始建邸。是書刊於三十一年,則在建邸後矣。序稱暇日會諸儒,將昔人所集文選、文粹、文鑒、翰墨全書、事文類聚諸書所載之文,類而選之。分五十八體。然標目冗碎、義例舛陋,不可枚舉。如同一奏議也,而分之為論諫、為封事、為疏、為奏、為彈事、為劄。詩不入選,而曲操、樂章仍分二類。又如序事類載《左傳》隱、桓本末,鄭莊公、叔段本末,及子產從政,凡三篇,而《戰國策》范睢見秦王反刊於前。顛倒失次,其甄綜之無識,又概可知矣。

虎邱詩集》•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明王賓編。賓有《光庵集》,已著錄。是編專錄虎邱題詠,自樓鑰至顧阿瑛,得詩一百八十八首。然止及宋、元兩朝,不免多所遺漏。末有朱彝尊跋雲:「此編為項氏萬卷樓藏書。」中有邾經詩雲:「虎邱山前新築城,虎邱寺裏斷人行。」虎邱築城當屬淮張時事,吳人鮮有知者。末雲:「竹垞老人識,時年七十有三。」觀其筆跡,乃從原本影抄者,非即項氏萬卷樓所藏也。

燕山八景圖詩》•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編輯]

明永樂十二年左春坊、左中允、吉水、鄒緝等倡和之作也。燕山八景,始見於金《明昌遺事》。《永樂大典》載《洪武北平圖經》,亦具列其目。然如「瓊島春雲」作「瓊島春陰」、「太液晴波」作「太液秋風」、「薊門煙樹」作「薊門飛雨」、「金台夕照」作「道陵西照」,皆與此編所載名目不符。元陳孚《剛中稿》有《神京八景詩》,所列八題惟「金台夕照」與此編同,餘並與《北平圖經》相合,疑圖經所載,本元時舊名,而此編則明初諸人所改,至今沿之。其道陵二字,近畿無此地名,或《永樂大典》繕錄之誤也。此本凡詩百二十首,皆緝首倡,而翰林學士胡廣,國子祭酒胡儼,右庶子楊榮,右諭德金幼孜,侍講曾棨、林環,修撰梁潛、王洪、王英、王直,中書舍人王紱、許翰等十二人和之,廣獨再和焉。前有廣序,後有楊榮跋,稱寫八景圖,並集諸作置各圖之後,裱為一卷,藏之篋笥。則此集乃後人從圖卷中錄出者也。

文章辨體》•五十卷、《外集》•五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吳訥編。訥有《祥刑要覽》,已著錄。是編采輯前代至明初詩文,分體編錄,各為之說。內集凡四十九體,大旨以真德秀《文章正宗》為藍本。外集凡五體,則皆駢偶之詞也。程敏政作《明文衡》,特錄其敘錄諸體,蓋意頗重之。陸深《谿山餘話》亦稱《文章辨體》一書,號為精博,自真文忠《文章正宗》以後,未有能過之者。今觀所論,大抵剽掇舊文,罕能考核源委,即文體亦未能甚辨。如內集純為古體矣,然如陸機《文賦》、謝惠連《雪賦》、謝莊《月賦》已純為駢體,但不隔句對耳。至駱賓王《討武曌檄》純為四六,而列之內集;又孔稚圭《北山移文》亦附之古賦。是皆何說也。《古樂府》備列吳聲歌曲、西曲歌、江南曲諸體,淫詞豔語,並登簡牘。而獨斥律詩為變體,非耳食歟?外集收及詞曲,已為氾濫。而以王維《渭城曲》、劉禹錫《竹枝詞》、白居易《楊柳枝》詞綴於簡末,謂之附錄。夫《渭城曲》本題為《送元二使安西》,當時伶人采以入樂耳。遽別之於絕句之外,已為憒憒。且唐歌曲乃宋、元詞曲之先聲,反附錄於宋、元人後,直本末倒置矣。其餘去取,亦漫無別裁,不過取盈卷帙耳,不足尚也。

橋門聽雨詩》•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明金庠編。庠,蘇州人。永樂己丑進士,官至監察禦史。是編乃永樂七年會試,得陳燧等九十五人。時值巡幸北京,諸貢士寓居太學俟廷對,雨中取杜甫「好雨知時節」及「落日放船好」二律,人各一韻,賦詩見志。庠因匯而成帙,凡九十五人。中除前科已經冠帶及肄四裔書者不與。餘八十人,又以憂去者二人。詩凡七十八首,內闕史安、鄧昌二首,蓋編錄之時,已偶失其稿也。

鼓吹續編》•九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明朱紹、朱積同編。紹字善繼,積字善慶,江陰人。二人兄弟也。是編成於永樂二十二年,蓋續《唐詩鼓吹》而作,故所錄仍皆七言律詩。凡宋詩一卷,元詩二卷,鉅手名篇,率不一選。而明人之詩乃多至六卷。其去取乖方,可以想見。明初風氣猶淳,而已有後來坊刻社稿之習,殆不可解。

士林詩選》•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明懷悅編。悅字用和,嘉興人。永樂中以納粟官通判。是集所載,皆一時友朋之作。近體最多,持擇亦未精審。

興觀集》•一卷、附《山村遺詩、雜著》•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瞿暹編。暹舊藏仇遠手書七言律詩三十八首,有元末明初諸人題跋。其邑人翰林修撰王希范常以興觀二字題卷端,故暹名之曰《興觀集》。宣德三年,暹又乞其伯父長史佑書所為七律五十首於卷後。故魏驥序曰:「《興觀集》者,錢塘瞿暹集其鄉人先達仇山村、瞿存齋二先生所著七言近體八十八首。」世或專稱《仇遠興觀集》,誤也。尾碼《山村逸詩》一卷,凡詩五十四首,《雜著》二首,不知何人所附。今《山村遺稿》已有新本,而遠《金淵集》複從《永樂大典》中裒集成帙,刊刻以行。此不完之本,不足為重,故僅存其目焉。

柳黃同聲集》•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明杜桓編。桓字宗表,徽州人。是編刻於宣德己酉。以柳貫、黃溍皆其鄉人,因采貫延祐庚申以國子監助教分教上都詩三十二首,至治癸亥考試進士於上都時詩九首,溍至順辛未以翰林應奉扈從上都詩十二首,合為一集。其時溍集未刻,故所載虞集諸人題跋,較貫詩獨詳雲。

存存稿》•十卷、《續稿》•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存存稿》,明周泰編。《續稿》周寀編。皆其先世遺集也。《存存稿》凡《石初集》五卷,周霆震撰;《達止集》三卷,霆震子莊撰;《提舉集》一卷,莊長子靜撰;《蹄涔集》一卷,莊次子庸撰。泰合編之為十卷,泰即庸之孫也。其書成於正統丙寅。至萬曆十九年,其裔孫寀又益以周永錫《愚直存稿》一卷,周正方《佩韋存稿》二卷,名曰《續編》,合訂成帙。案霆震《石初集》有單行之本,已別著錄。其餘五集特子孫自珍其手澤,為一家之書耳,實皆非霆震比也。其曰《存存稿》者,寀序稱或取綿綿之義,或取存其所存。是其命名,其子孫已不得詳之矣。

雙桂集》•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徐墺編,墺,無錫人。是集錄其祖環父允之詩。環字伯樞,元兵部侍郎憲之子,洪武間,常以茂才薦,擢上元縣主簿,終臨桂縣丞。所著有《臨桂集》。允字邦孝,所著有《水南集》。墺合為一集刊之,統名曰《雙桂》。朱彝尊《明詩綜》蒐羅至三千四百餘家,而環父子之詩不載一字。然其詩皆未成家,疑彝尊刪之,未必不見也。

詩學權輿》•二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明黃溥編。案明有兩黃溥。其一鄞縣人,有《簡籍遺聞》,已著錄。此黃溥字澄濟,自號石厓居士,弋陽人。正統戊戌進士,官至廣東按察使。是書兼收眾體,各為注釋。定為名格、名義、韻譜、句法、格調諸目,複雜引諸說以證之。然採摭雖廣,考證多疏。如卷首《董少平歌》,不知鳴平為韻,古多此格,乃誤以為七言一句之歌,甚至以《楚辭》與《騷》分為二體。可謂不知而作矣。

二麓正議》•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湯光烈及其子頀所著也。光烈號西麓,新建人,官海豐縣教諭。頀號小麓,嘗受業於張元禎。元禎攜之入都,欲薦於朝。會元禎卒,不果。光烈於正統時嘗上《禦戎》、《勤王》、《擇官養民》、《開科取士》四疏;頀嘗作《野史辨誣》,以糾李賢《天順日錄》之舛。其郡人艾璞合刊之,名《二麓正議》,而以詩歌雜著及同時贈答之作,各附載於後。前有宏治戊午張元禎序,蓋刊於頀未北上之日也。光烈所作凡一卷,以《禦戎疏》為冠。其第一條,欲於沿路多掘陷穽,架以二木,中置長錐,覆以草土,待敵自入。坑其一騎,則十騎錯愕,坑其十騎,則百騎驚疑,坑其百騎,則萬騎猶豫,自不敢長驅,殆毫不曉事之腐儒。頀所作凡二卷,其辨李賢誣景帝而諛英宗,是固不免。至於以奪門之功比之湯武征誅;又力為石亨辨冤,事事為之回護,以為社稷純臣,功高受戮,乃韓信、嶽飛之匹,則殊乖公論。考張元禎之學出於吳與弼,而頀之學出於元禎。或因亨嘗薦與弼,以門戶之故,感而修報歟?

齊山詩集》•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明釋祖浩與其徒道璼同編。二人並齊山寺僧。案齊山在池州貴池縣,有十餘峰,以其正相齊等,故曰齊山。或雲唐刺史齊映有善政,嘗好遊之,因而得名。宋李壁曰「《唐書》載映為江西觀察使,不言其作池州守,池州郡牧題名有齊照,當是以此得名也。」自唐杜牧齊山登高有詩,後之遊者多繼作。此集匯采成帙,並雜著記序附焉。書成於弘治甲寅。

雍音》•四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胡纘宗撰。纘宗有《安慶府志》,已著錄。是編專輯秦中之詩。始於泰伯、文、武、周公、成王、宣王諸逸篇,下迄於元,凡百五十人。分體排纂,以合於雅音者為內編二卷,未盡雅馴者為外編二卷。然李陵、蘇武諸詩概列之外編中,其進退殊不甚可解也。

石鐘山志》•八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明王恕撰。案是時有二王恕。一為三原人,《明史》有傳;一即此王恕,字尚忠,湖口人,景泰甲戌進士,官至廣東布政司參議。湖口有上下石鐘山,即蘇軾作記者。恕以其為邑名勝,因輯古今題詠、賦、傳、記、跋等文,都為一編。雖以志為名,實總集也。

江南春詞》•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沈周等追和元倪瓚作也。時吳中有得瓚手稿者,因共屬和成帙。首有作者姓氏,自周以下共五十人。嘉靖十八年,袁表序而刻之。後有袁袠跋。二人亦皆有和作。又有張鳳翼、湯科、陳瀚三人之作。卷首不載姓氏,疑刻成後所續入也。瓚原倡題三首,而其後和者皆作二首。祝允明跋雲:「案其音調是兩章,而題作三首,豈誤書耶?」袁表則雲:「細觀墨蹟、本書二首,後人以詞一闋謬增為三也。」今考《雲林詩集》,惟《春風顛》一首載入七言古體,題作《江南曲》,而無《汀州夜雨》一首。則後一首是七言詩,而前一首是詞耳。然文徵明《甫田集》雲:「追和倪元鎮江南春,亦載入詩內。」則當時實皆以詩和之,蓋唐人樂府,被諸管弦者,往往收入詩集。自古而然,固非周之創例矣。

新安文粹》•十五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明金德玹撰。蘇大重訂正之。其第十五卷則蘇大自載其詩文也。德玹字仁本,大字景元,皆休寧人。此書成於景泰、天順間。程敏政《新安文獻志》成於弘治初。《文獻志》載此書之目於事略。此書補遺之內亦出敏政名。則二書同時所作,略有先後耳。中間所錄之文,不及《文獻志》之博,而頗有《文獻志》所不載者。二書固互相表裏也。

聯句錄》•五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編輯]

明李東陽編。東陽有《東祀錄》,已著錄。此其官翰林時與同年進士及同游士大夫聯句之作。東陽自為序,而丹徒知縣江夏王溥刊行之。侍讀學士莆田吳希賢複輯題名一通冠於前,凡六十有九人。詩不盡工。又焦芳、李士實之流亦廁其間,交遊未免稍濫。然其時館閣儒臣,過從唱和,以文章交相切劘。說者謂明之風會,以成、宏為極盛,即此亦可以想見也。

雅音會編》•十二卷內府藏本

[編輯]

明康麟編。麟字文瑞,廣東順德人。天順中官福建按察司僉事。是書以平聲三十韻為綱,以諸詩案韻分隸。蓋因宋人十二先生詩宗之體,稍變通之。所列始音、正音、遺響亦沿楊士宏唐音之例,無所發明。

詠史集解》•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程敏政編,林喬松注。敏政有《宋遺民錄》,已著錄。喬松,晉江人,始末未詳。其注此書,則官景甯縣知縣時也。其書取古人詠史之作,依代編次。自三代迄宋末,止七言絕句一體。采輯頗備。然亦有本非詠史而因類編入者,又有改竄原題者,體例頗為冗雜。喬松之注,亦多就事鋪敍,依文訓義,不足以資考證也。

唐氏三先生集》•二十八卷、《附錄》•三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程敏政編。凡唐元筠《軒集》詩八卷,文五卷;唐桂芳《白雲集》詩五卷,文二卷;唐文《鳳梧岡集》詩四卷,文四卷。前列諸集原序,後附以傳記、銘志之文,稿成而毀於火。正德戊寅,唐氏裔孫澤濂、得其副於程師魯,因重為補輯,徽州知府張文林刊之。今三集已別著錄,存其總目於此,以不沒搜輯之功焉。

明珠玉》•八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明王諤編。諤字秉忠,江陰人。是編成於成化甲午。選明一代之詩,自劉基以下凡數百家,而所錄只七言律詩一體。蓋用《唐詩鼓吹》例也。然猥雜殊甚,不及元好問書多矣。

海釣遺風集》•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明蕭鳴鳳編。鳴鳳字子雝,浙江山陰人。正德九年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副使。事蹟具《明史》本傳。鳴鳳父顯,字文明,別號海釣。永樂甲申進士,官至給事中。其卒也,李東陽等各為詩以哀之,題曰《海釣遺風》。鳴鳳因取顯遺詩及東陽等所作序傳,並為此集,而仍其舊名。體例糅雜,編次殊為無法。

春秋詞命》•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舊本題明王鏊撰,王徹注。鏊有《史餘》,已著錄。徹自署松江人,始末未詳。是書雜采左氏所載應對之詞,釋以通俗之語,似非鏊之所作。疑為書肆所託名,然序文乃載鏊集中。朱彝尊《經義考》亦著錄,則事之不可解者也。所錄雖源出春秋,而於經義無關,於傳義亦不相涉。今以其輯錄舊文,為童蒙誦讀之用,姑附之總集類中。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