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留書 (四庫全書本)/全覽
四書留書 全覽 |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八
四書留書 四書類
提要
〈臣〉等謹案四書留書六卷明章世純撰世純字大力臨川人天啓辛酉舉人官至栁州府知府是編説四書者六卷又內集一卷乃所著子書散集一卷乃所作筆記明史藝文志總題曰留書入之儒家類中然説四書六卷之前有天啓丁卯世純自序後有世純自作四書留書跋皆言詮釋四書之意不及其他其書分章抒論體例類劉敞春秋意林但敞不標經文此標某章某節耳解經家本有此體入之子書殊非其類今割其內集散集別著録而説四書者入經部存其實也世純與艾南英羅萬藻陳際泰號臨川四家悉以制義名一時而世純運思尤鋭其詁釋四書往往於文句之外標舉精義發前人所未發不規規於訓詁而亦未嘗如良知者流滉漾以自恣揚雄所謂好深湛之思者世純有焉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 陸 費 墀
四書留書原序
秦漢而後聖賢遺書存於世者尚多有詩有尚書有易象有曲禮有春秋有魯論有孟子若夫大學中庸舊在記中宋始別而出之與論孟子竝表為四書見其方矣五經之教書記帝王之事禮樂詳道之度數包於大小易寄爻象為言誅隂陽之過春秋是非已然之故以立典禮示來者然則皆散辭也學者游其中如在大海蕩洋流遞莫得其歸大學原本帝王之治身心以為端具其小大遐邇之勢言之可行雖未見其人可以信其為逹理也中庸推明聖賢之道同貫其義俱要於中既得其中以總人己情義之分斯俱得矣其半詳於誠誠者中之所也好竒趣別行以為髙者未嘗不偽妄浮薄者也誠與中相就於其事聖賢之事畢矣中正一也大學嘗言正心矣所主為言者不同義取於心不重於正説之詳畧皆有歸耳言江海者或及於魚龍言魚龍者或及於江海所及之辭不足以為所主之意魯論者孔子之枝言節辭然記之者亦門人之髙等也故能知其教之所重而詳其本之所滙孔子之道固有壹也行之多端然而非雜而不類故其自言曰吾道一以貫之一者何也仁也使天下皆主仁以從於道則下者有以事上上者有以屬下同類有以接異類有以安歡欣和悅天地同氣於道足矣夫仁豈自孔子昉哉主以為正者自孔子昉也故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魯論凡言仁者或舉之義或舉之禮非指之舛也禮義仁之用言其所以能者也顔淵問仁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聴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又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雜然言之其歸可知矣孟軻之學出於孔子自得之説時出其所不及故其言有以大開天下之心致其來趨而安行於所自得其本王道歸説於仁與義本仁義歸説於孩提赤子舉帝王之大聖賢之髙內之衆人之性意義深逺葢欲因而致之以放於天地民物之大則本末兼全非有學問之後功終不可以取成然得性以為端使人有順徃之利雖及於逺大之中然常依性以為安而功可守所以使學者亹亹之術也釋老之學皆有百年以後之利以慰人心儒者無其説所以為功及身世已矣然則味短而功不長無以作人無窮之意孟子首明養氣之道其事始於為義其終至於動天地而感鬼神夫氣堅者神明強非生所可盡然則生為上聖沒為明神書雖不言可以知也夫大學所稱今古所共無間然矣其他或處中以為極或推仁以立總或本性以為方亦皆使人有所守以為招德之主及其得之盡相兼也事不得要未有能成者也要之所守數不可多多則疑彌以自亂後之學者或遵魯論之言或行中庸之訓或尊孟子之指皆可以逹於道苟得於中未嘗不仁苟得於性未嘗不中所由不同歸趣一也書若干言隨事出條散在篇間自非一類今掲其大指可得而論者具於此丁卯初夏古臨章世純大力父書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留書卷一
明 章世純 撰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理通於衆則髙明光大謂之明德其數則仁義禮智孝弟忠信之類是也夫事所共為其跡昭明置而不為其端晦絶君子之務明其德也力行以求著其事以身質德而示於天下修之一日人已有知之者矣修之踰時天下或有𫝊之者矣故明也
在止於至善 能得
凡未至於事之分而妄意度者必合然不然以為情故常以為不止於是以為不止於是是心無止也本在近而意之逺本在一端而測之多端然則莫適所以從之雖有聰智莫得而用知有所止矣然後輕為之豈獨輕為之心固有以自必安然嚮往而知生於無憂也事必先見其大體之所極而後可以深求其精㣲之所至知父子之道不過於仁也則可以深求於仁之物矣知君臣之道不過於敬也則可以深求於敬之物矣故止之名非美而於學有用得用於止之所生也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凡言正外者修名者也凡言正內者修實者也以正心為稱其事內矣所取將在實實者誠也不誠不真所事乃非其心也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事不深明其得失之所處與其利害之所極徒以人言從事者其向之也一時其去之也一時疑以相收或然之意多也其事是以不誠知不善之必莫容也則去之必實是其心矣知善之必裕已也則向之必實是其心矣故曰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誠者意之自然也明智而後有自然之心知與誠道不相同而相由也
皆自明也
凡言明者物之著者也天下知之天下皆見而名之屬以衆耳目而有其光夫光者德也而我載之天下不獨稱德而稱載德者附於光者分於光其明歸自也
苟日新
聖人之新天下也無已常以其道與天下相厲而無自舊之心是故作之而不已而進其人心於日生夫休居而不思安泰而養裕不往而不來則其氣己朽而蠱有所生所以作之盡理者唯無蓄蠱也是以治時進而業有光大地之氣應於熈昌也
新者物之進氣其動有樂其往有求常前其心以自引不以所處為安也故新者一時之行常不可以為久聖人有道以啟之然後能與天下為無窮何也有以示之而知慕有以媿之而知勤上不懈而下相胥也
為人君 節
凡異名之德所以正物之處也故為德者各以所為就其處當其處而為之雖有他端非是所用則不以相雜也以能深於其端而精之而足乎其數物有域者行不過心有以獨者所往而盡也
瞻彼淇澳 二節
赫兮諠兮者效而近也民不可諠兮效而逺也尊賢而親親治之大者也分業可樂土利可享安之大者也事以有效為美效多而美至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為善而福為不善而殃此利害而逺也作善而安作不善而不安此利害而近也有其害者以實取之有其利者以名居之其不謂之自害自詐者哉慎獨者何也自欺之為言也人見而作不見而與背反也故自欺之所寡者不足於獨慎其獨以足其顯顯者所自能耳責所無而已矣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
有物於心形未嘗不應故心之所有身不能無也心之所無身不能有也心所不存而欲身存之是能身心異用也身心異用非理之所許心者取物之影以為體所以取物由身以接耳故心之有邪皆身與之及其有作未有獨用者亦身載而行之已矣故身心者一物之虛實也
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操事不可以多也必守其一君子之所為一者仁也仁以與物必誠相求然則可以為恩於父子兄弟而式夫衆人之為父兄子弟者矣可以為恩於君臣士庶而式夫衆人之為君臣士庶者矣君子豈能一事而學一術哉守其約省者而易形而被之因而立其教於天下天下各以其分之所責者儀於我而皆得也故曰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其機如此
物之以小動大者必有數以及其來也有以居物之總其往也有以逹物之㑹故發而節相激勢相使也謂之機為物尊者物待生也待死也待利也待害也是故耳目聚之耳目聚之則精神留之居其所聚與其所留而動者故以少為多
所謂平天下 章
人性未有不同者也君子常以同者待之人未嘗不念其父母也同吾志也未嘗不念其兄弟妻子也同吾志也然則孝弟慈不必言也言所以奉其孝弟慈者而已財者名一而變無數也貪與亂仁與義孝弟與慈俱所以名之是故與仁人君子治之則利下注小人得之以行其心也仁義孝弟慈之行生於世矣與小人治則利上注民不得而生其貪也暴亂劫殺之俗盛於時矣
四書留書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留書卷二
明 章世純 撰
中庸
天命之謂性 章
天命之謂性何也歸道於自然也生而有之以為天與之而已自然者物之所不得言也然後知其為在已而審其為同然於是信之而不疑雖然大畧之辭也㮣乎性可以言道而性豈遂可以言道哉聖人加修焉以就於物之所可通而世之所可常守斯則真可為道也矣性之所有餘者情嗜也所不足者正義也苟為不修則情嗜必掩於正義苟為不慎則情嗜亦必掩其正義一相掩則措身不得所通而天下之接常至於相害如之何可失戒也哉且事在乎所積君子懼於積之害也是以危於隠㣲之端隠㣲且備況其大乎然後無妄之盡而為得正之至是故意見之私不先成乎胸中斯宅心在平而是非之數可以處其所矣天地萬物我無犯焉順豫之動愜於人心則與物以安而逺近之途可以通矣天地萬物皆無咎焉此兩者聖王之所以治天下也而匹夫之所以行於州里所以措身於所通而天下不及於相害道始以有功於天下然非有修之者有慎之者無以至於此也
天命之謂性
天之與人未必有相生之能也亦如父母之生子天地之炁寄焉者乎然已同其事而舍其情小者固主大短者固主長多者固主寡形跡已若有以相及矣生者若其所生性者若其所與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事所以不得其本所者皆以見亂其向事尚未有也先意以待事則所見皆就於所意是以其事不可得而處也故心有平分而後可以入俯仰之途無意於一鄉之是非者可以制一鄉之當也無意於一國之是非者可以制一國之當也無意於天下之是非者可以制天下之當也未然也已可以然謂之本可以博而致逺謂之大通乎四海而可謂之天下
君子中庸 章
中庸者君子以善世小人以藏身之術也君子不逆乎世不強於已是故未嘗推古於今也因時所可而已天下羣而安之故曰君子而時中中庸之説彰天下利之以可以託卑俗也託以濟志嗜欲情好皆得進其稱仁義道德盡以卑其實然則中庸之説淫而情流不救也故曰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夫闒茸猥𤨏豈遂為亂天下哉然而破先王之道於是為甚其心無復惜於世也
中庸其至矣乎 章
凡言能者我與彼足相盡也有所不盡於能未全人俱求於道中各及於力之分而止力之限滿而道限猶闕如非能説也
道之不行也 章
天下智愚之人其見皆足以自是皆足以其所見拒物是以無求於行而無賴於道故曰道之不行天下賢不肖之人其行皆足以自必其所習而安者皆足以自慰是以無慕於所不然無容求知其所不用故曰道之不明夫四者天下之大凡也而皆不得與於道故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舜其大智也與 章
道者我之所施人之所受也我可以施人未可以受則不必問中矣今問受者曰我如是行其可受者無相逆莫也然則往必適物來必快我矣道之至中孰過於此故舜不用已而求之人先知受後設施
好問好察
天下之患以偏起也偏之小者過物之當大者不可言也雖其桀跖亦偏而已偏之所起必以一也見一不得兩名之為偏一之所專必以已也有已不得人名之為一聖人之制天下皆得其兩其制兩也兼乎人已是以無過物之動有全理之美也愚與智者有術之與無術也舜可謂有術者矣得中所從生而求之得兩所從生而求之求之俱於物之原也
中生於兩當過生於偏不知今藉人為道質將加道焉而不得其情是以被之而毎忤也問察所以立對者之情有對則生中其間矣
人皆曰予智 章
中者與物以安者也出乎中者權衡傾雖小動節行亦必有害於物有害於物物必報之矣愚智之異利害以為功今行而得害愚已效矣智之名未可借也
回之為人也 章
一時之進退一物之舉措皆有適合之數不可求之人
據之古也必意自擇之如飲食之入腹饑飽之中心才所任故曰擇乎中庸物不先備無以供來者擇而得之以待事也平時求之臨用而忘之一行而不復好變而屢遷是棄德者矣故曰服膺而勿失之
中庸不可能也
事者精神之所立也竒跡髙名則起人之氣而一時務之若髙不足為名卑不足為欲者事在中途之間心志之往亦不能精氣亦不強也是以無相乆之守
寛柔以教 節
天下惟大者容小優者包劣苟以求勝者必物之不足者也待之以不爭則身立有餘之地夫物之抱盛氣而來如水之驟至有物焉當其前而與之為阨必勃怒奮躍以行其必然苟與之以無有則施其盛氣而不得所為地將遂殺而無所用喪其所以懐來
君子和而不流 四句
和者去已之備也去已之備與物為嘗而終不失焉可以行於無心矣中立者犯物之難也犯物之難獨行其道而終無資焉可以經於患難矣
國有道 四句
塞所以固也世治為侵者寡兼恃不侵以為固世亂無非相加者獨以己固者也經治亂而若為同則其守成矣
素隠行怪 章
情之所常欲者名也異也者物之所以明也同也者物之所以隠也有求於名必示以異異以得名名以慰私則其為可成及其所為常則跡滅於同名隠於衆矣終不足以自勸是故中道而悔之非聖人莫能終也
君子之道費 章
天下之不可盡者三至大不可盡也至多不可盡也至深不可盡也此三不盡者道皆有之是故不跳於近不阻於逺不失於顯不格於幽天下之物舉能有之舉不能盡之不能盡任其質而不能刺議其所不足毀訾其所不全何也物各以能否應形形不具者能不存性不有也是以有獨行而無兼長而道獨全於其大如鳥飛天如魚入淵上下寄之而皆不定所處也夫天下非有剩道也天所不能人或能之一人所不能萬物或能之道以備寄人以偏取是以不足相周然而格者自人而道之自體常通則人有不及之分而道有相周之數得全於己分之所任而已質所不包者因於道以連之造端乎夫婦而終也察乎天地夫天地者豈人之所能加力哉不能加力而能得其應有統焉者以合之矣然則偏者有所以而全也偏不失其故處而全已存焉夫挈竿者手之所握一處耳而竿之全可舉執者五寸之間而動其尋丈竿之形目續以至動之勢因竿也是以握少而舉多夫伐鼓撞鐘擊者一處而以其全鳴有止者在此無餘者在彼也是以君子恃道以周逺邇故不難天地不幽隂陽
君子之道費而隠
道本存乎太極之上其末存乎事物之中存乎事物之中聖人之所效也存乎太極之表天地之所資也道者以衆為形其大形天地其小形衆物其幽為鬼神是故與隂俱現與陽俱出與生俱起與死俱沒附屬靡化與俱為體天下之人莫能見道一期之氣一期之物道則無不存也
夫婦之愚 節
道者以衆全者也天地任其一日月星辰山川風雨任其一鬼神任其一隂陽任其一鳥獸草木任其一道亦終無所逃之故以衆任道道無餘質適足稱事起一收萬則體性不相得器量不相中天之不可代地地之不可代天也夫昆蟲有長人殫巧而莫能相師況其過於人分者乎是以愁心弊身而受其昧亂者也
君子之道造端 節
人有能以至乎道人之力少道有能以至乎天道之力多造端夫婦於道萬分之一耳察乎天地道自能取全也
道不逺人 章
天下之議道者惡於求道之過髙是以道之名為人所畏亦遂為人所無用然道竟安在哉昔者聖人之教人也不以己因於其人推己於人人猶有疑也質人而為言而後無疑也是故有不願者人情也教以忠恕而足矣知親其君父兄友人性也教以孝弟忠信而足矣言行之常者人事也教以謹勉而足矣本分之餘増之為贅少之為不給聖人之教亦云適也故道之名可不有也知道之寄焉為名者知道者也
道不逺人 節
我之有我人耳性肖其形事肖其性無所移之今將舍人事而求為鬼神則先不能除其質舍人事而求為天地則先不能拓其體舍人事而為飛走草木則先不能易其貌上不得慕天地下不得從萬物則求稍以異夫稍以異豈異者哉失故喪真徒自棄其所任之一也
忠恕違道不逺
何謂人道人者上大天地而從其事下小萬物而利其命中與類交而和其羣雖奉天地然交於天地者事竟少矣其賤令萬物則非言人道者所計也故惟與其類交者事多而術詳道盡在乎其間夫人者非能以獨安也必將藉於人以安己故當講藉人之術以正相生之情則以已而順人以己而順人將復使人順已以往得復也上以立君父下以固親友利生於交為安得於羣處而人道正矣
君子素其位 節
天下之數爭之則不足從之則有餘從之為道也可與尊通可與卑窮今夫有求而不得非遂失也然而志氣惘然以為失其所期也所期其非有也而與喪其所有者同害是非起害以自傷乎是以行乎四海之內而不寧所也逹者除於受憂之主巧為資賴之術因貴立功因約善性所當異途曲取已益然則雨露霜雪同為物滋者也而又何羨乎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人之好所無有豈有足哉已得之地不足以自樂則求以廣之過數以舉事而犯天人之所不從是以往而得者或命所不然故已無行而命失正也君子以安常待天期之至常之所安則已無作已無作者德行全已無作而來者粹於天也則命之事亦全也已耳
有君子之易有君子之難君子易可以冒患或難可使求生易可以得窮或難可使求通易自心慊非便勢也難從情忸非地阻也難易育其心為度豈盡可論諸人哉
反求諸其身
天下有常失之分己身有常得之理處乎常失之分雖富貴已非居乎常得之勢雖貧賤亦足失得者違適之雲也已與世二物也以二物相適豈有適者哉獨適者適耳
辟如行逺 二句
夫事由勢用故力不至勞用國以家則國有接身之分用天下以國則天下有接家之端於其可及則有以相使相使於勢非盡我力也
鬼神之為德 章
人不知鬼神之德則不嚴祭祀不嚴祭祀則孝敬之道不興人不知鬼神之德則不畏幽隠不畏幽隠則存德之心不實祭祀者孝養之終節也敬獨者為德之至本也此君子所以嚴鬼神也
體物而不可遺
鬼神徒有精明不立體質故歴物之內而物莫之拒亦有情嗜好惡方司職守居於幽而治於明善借物之神以用物而獨效事於人非人則天地無見功之處鬼神無效靈之地山川日月雲雷風雨皆沒德於莫知故鬼神所事皆以司人依人心起與之俱止有役人心慮之能體物者質乎物而知之也物之知物必用已以己求物是彼此也鬼神以物之自明者明之故無用明之勞而能相盡故曰體物而不可遺
齊明盛服以承祭祀
鬼神多於隂不足於陽祭者以有生氣者發起之故屠其犬豕與其牛羊以生氣益之也神之有明德者存潔其凶惡者存穢祭者上神故以精潔致之物應其類神從神聚人之誠者致已神也人能致已神者頑石猶應之況鬼神乎
萬物與人相異其神皆與人相類故聖人以人道與酧酢形立於陽影肖於隂嗜欲去人不逺故能享也
故天之生物 節
夫心有作而作有事事有積而積有氣善積生光惡積有氛去身而逺引類於髙深有目有手者不能覩指之吉咎之氣從類而附上天下地中有鬼神四至以應吉以陽類從順咎以隂類應逆雖有宿受之分或過其數或損其量或反其事由此觀之人事而已豈有天哉
葬以士祭以大夫
聖人之制禮也因其勢為可行也大夫之子孫祭必以大夫則其後或有降在氓𨽻者矣何以常其祀乎從生可繼之勢也從死不可繼之勢也
武王周公 章
武王周公之為祭祀也以切法理賖敦父之義以篤其祖其周至而盡法也為父行也為父之所篤行者行也一已於父親祖以禰所以能發其心也孝也者仁之本也仁也者治之本也舉得其要者可以及博矣故曰治國如視諸掌乎夫知之者與有之者逺矣然而為功者心以所知淺深恩以所見厚薄也明足以及之其心必有以異於人矣
明乎郊社 掌乎
聖人治天下依尊教敬敬而後易使篤也依親教愛愛而後易使厚也敬篤可分也愛厚可散也始於天地父母施於路人及其庶生所以情足屬而人道厚也
哀公問政 章
仁者家國天下所共用也仁以立主而餘因以生以佐焉而為用故因於語勢之便而時旁及之夫物有本則足以立末有厚則可以及薄以仁與人先其重者重之中又先其重者所以裕本以流末也如是盡矣其曰知天則因言知人及之也欲使奉天道以論物也其曰智曰勇則因仁及之也先後乎仁之事也天下之道五所以行者同也天下有九經所以行者同也未有仁而不能其家者也未有仁而不能其國者也故道在豫仁豫仁在誠何以為誠不以名從事不以輕心從事知之也實其知之也行之也實其行之也如是而已矣
仁足以治也先之尊賢夫先後之於事事之一端也然而失其序則終不可成者其相導之機不順窮於無源也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道髙居所事則下以明自示不匿所為動則先德後其威刑有施無受不反其功故備盡聖賢之行同之者謂之君子異之者謂之小人有同有異中央之士矣
天下之逹道五 四節
為君者務多其仁學仁者必習以事家人內外情慾之所厚取人惻怛之地也故父常能與子以孝子常能與父以慈動之以其類致之以其物所以仁生而亹亹也仁者天下國家之主雖大聖至智無以益之故曰知斯三者云云
誠者天之道也
意輕者無遂功姑為者無成事行以必然所以自進其力也需以日月所以自乆其心也行千里之途者精神先其足武豈於至之日至哉
誠者不思 聖人也
物之至誠者莫如以其性往者也性之赴事用之以無餘而及之以無已自然於其所為而忘意而合故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者天下之至誠也
誠之者擇善 明辨之
人誠於所求惟恐不得則未有敢恃一道以幸者也必將盡可以求之術而相襲並作相襲並作猶懼不給則皆極之已學且思已問且辨者此其向之誠也己學且博己問且審己思且慎己辨且明者此亦其向之誠也
自誠明 章
性而得之與教而得之者人所以期賢與聖也然其事同於誠明耳誠明固相須也矣則性教亦何所以別也哉故上髙天事下薄人功者皆惑於名而不論於實者也
自誠明者誠明合也自明誠者誠明離也手持足行耳聴目視皆誠明一乎其處今者曰爾目知視或曰爾目能視視者於知能則固未有處也此其疾合之徴也
惟天下至誠 章
性之一往訖於勢而後可止故物用性動者自極於誠辟之若火全性為熱故天下之至誠熱矣辟之若水全性以寒故天下之至誠寒矣天誠其動地誠其靜物誠其生非措意也性所遂矣
惟天下至誠 二句
物非以性動者必有不足於誠之意物之用性不極於誠者於性亦有未訖之節兩者一實相覆以證者也
能盡其性 二句
凡性之動以相適為用者也天地行已之性然而當物之生故性於人也如風雨之在天也我行於不可已而物得之以為利故一物之動而成兩物之歡盡以為已足矣
其次致曲 二句
心不可使直而往也其心有病也直而往則將行其所病故曲以御之曲以御之者以物起之以文習之也夫心所不然而計以使之然其初豈遂安哉蓋乆而後安也安之則為本心矣故曰曲能有誠
至誠之道 章
可以前知者至誠之道必有禎祥必有妖孽可以使人知者萬物之道也以可以使人知者為可以前知者之據非其類也然而論彼以明此者物之氣有浮焉者矣心之靈有浮焉者矣皆不至乎物之實而在其表彼之必有此之必有者也
古今者在時而舒入神而縮舒則千年入則同所何謂時曰在物百物而著之自日月星辰雨寒暑草木禽獸生壯老死歴其所漸曰此故也此新也此古也此今也時果安在哉故物去者時亡時亡者前後無所故神者離物觀通離物觀通故望千歳而不以跂也
我之一炁天物之炁我之一神天物之神故事存百年之後兆著之百年之前事存乎百年之後覺著之百年之前我之覺彼之兆其事同其義一也
至誠去我我去者同彼同於一炁見氛見祥夫今之物者其先存氣其後存鬼今之事者其先見兆其後見跡跡後千年耳目接之兆先千年神者測之
誠者自成也 章
身者人之所甚重也道者人所責於身之職業也無道不足以為人不誠不足以舉道其要歸切於身者如是矣然則人安可不為身而誠哉雖然一身之動有實而存已者有虛以至物者此人道之自然誠以舉道道兼於體用彼物我者通事也又孰從而遺之繇此觀之誠之可貴又甚矣
誠者物之終始
誠氣者物之精神往而不逺干里入而不阻堅貞故役物如身呼物如響
至誠無息 章
物之無不勝者無如其常者也常之於物無急求之心然而終必得之至誠之事來而無已是以名跡不得不見成事不得不多夫速以時求功者未有可以安坐者也凡可以用其法者將並用之將極用之及其至誠待事者不然需之以歳月將自得耳又安庸措事於其間哉雖其天地亦如是而已矣天地有四時之變然而反覆其道而常之雖有偶乖之侯終又復其故而守之始終有以相一氣物有以相尋此萬物所以生也故天地之道大約有三而悠乆為之主悠乆以行其博厚髙明故氣盡氣盡故生廣蓋百年之物必有百年之氣以育之一日之物亦用積時之氣動之如以須臾之為責化者雖天地知其窮也況於人乎
其為物不貳 二句
天地不疑隂陽故隂陽之至信隂陽不疑所生故萬物之生全故誠者氣之力
今夫天 節
髙大幽深物之四德至髙生明至大生形至幽生靈至深生精故曰天地之化在髙與深聖人之道在隠與匿
純亦不已
天地之氣其來者漠漠耳然終奪物而移之以不能勝其常也物大而常力生其間
大哉聖人 三節
昔者聖人之義措理於天地建法於隂陽儀天以髙象地以卑隂肅陽和曲隨其紀是故舉事於小著理於大立文於近成象於逺人之較天本非其量以能同之大與相有神與相有辟之川流入海水均其質則川水不得少海水不得多彼之多者亦我有也
洋洋乎 節
發育萬物此豈聖人之事哉天地為之也天地之事而聖人效之則其事全歸於所效斯以為聖人之道而已矣
故君子尊德性 節
世之所為性者豈獨有德性已哉蓋又有嗜欲之性矣擇其為德性者而獨隆之以之為重而順適其事然而聖人之德性偏多在常人者或寡少而不全也各於其有端者推而達之以放於盡之大而之小之髙而之卑之實而之華其為功也又日新而不已夫如是然後可以足其量而與聖人同歸也
非天子不議禮 節
上者之非猶勝下者之是下人為制即無制何以無制也衆為制者無從制無從制是不謂制也
法之所以為功者以其一也一而後有其利人皆作法則法且為亂安治亂哉故作制自上非者猶是作制自下是者猶非非者猶是大是所存也是者猶非大非所存也而小非小是不足以爭之
王天下有三重 章
為務不重則發不盡理發不盡理則往不應情王者有三重未嘗敢恃已也參於上下前後慎其所發而精其所存重之至矣然後物起應之已享利矣然後歌舞之也蓋權勢所據其氣輕天下輕天下即輕所以用之及其復也未有不反招其侮者也夫位不足人猶不信不從況輕德哉
仲尼祖述 節
祖堯舜則後堯舜矣憲文武則弱文武矣律天時襲水土則天地之細矣然而曰仲尼大者既貴其合尤取能合能合必有居全者在前矣然則天不足於成地不足於生堯舜不足其法文武不足其道而仲尼為之正也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毛蟲盛者鱗蟲不育介蟲盛者羽蟲不育萬物之氣相害者㣲戰於空間曰不害者害不至盡同於不害且將取復也今此氣虛來此氣實是俱旺也
道並行而不相悖
一事一技待其處而施之則㑹有所合皆能效功於一旦相反之端竒背之趣應之背反之時亦必為一時之中庸故孔子所以兼行古今者以錯舉而代事也是以不害不悖得位而皆安
隂陽寒暑相復為業天地所以養已若盡氣不反殫極而枯則天地自病人睹其然以為多費道亦反生之
小德川流 二句
天下觀聖人之行以為泛然舉之也而聖人非泛然而舉之也其大端先正乎心矣因於時物之節與方紛紜雜反而後著於殊形適於異趣原所自來則固一也觀聖人者不求之一時之詭致而要之終竟之所復則其事皆未嘗無説而其説皆未嘗不相應而所為成功亦將同於其所止夫川流者有總之者也
小德川流
天出其氣地出其精四時流之規運則續衡絶則分以分異以續常異故多常故乆
三百六十五日各為一德一德生一物五土乗之百物之交精與其棄屍又乗之故産物不得不多
大德敦化
天合氣而無垠限地蓄精而無計量萬古有之不見其盡或謂之古有或謂之日生
聰明睿智
仁者肝之神也義者肺之神也禮者心之神也智者腎之神也聖人五臟之神皆極於精而㑹於明堂之中守事而發腎神者為之都宰腎神才巧則肝肺心受之皆適於度
惟天下至誠 節
至誠之於小行未足以明其用也及其大節之所存則功效矣夫五倫之際事繁而禮重將使夫無實心者處之皆以為文觀已也以至誠者為之則發於仁心而動於惻隠故其數俱足以相充所謂經綸天下之大經也天下之五倫取諸至誠而足天下之政事紀綱亦取諸至誠而足吾以智數行之天下有不可為者矣吾以至誠行之天下有不可為者哉所謂立天下之大本也易曰天地絪緼萬物化生絪緼者天地之至誠也天地之氣實故大化無窮同其事者道相明也所謂知天地之化育也三者之用甚大而至誠之名若不足尊今雖謂其事如是而人或不能信也惟身有者斯睹其必然耳故曰苟不固聰明聖知而逹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立天下之大本
誡者所以本事也所事有誠則得其充致情盡勢無所不要其㑹
知天地之化育
日誠出誠入月信死信生天忠於為陽地忠於為陰天地寒暑篤恭其處神明生焉變化行焉
夫馬有所倚
效人之笑不歡聞者不為樂中誠不足也故倚者不能能者不倚
衣錦尚絅 章
聖人之道天下之所謂至髙也然其實之所至與其功之所用則常焉而已是書先後之所列其所謂道不過中其所謂功不過誠皆常近之名也中與誠為類為中之事者引而之誠為便為誠之心者順而之中為便故兩者之理相依則立蓋期髙好逺舉非敦樸者之事也此尚質之士所以無厭於淡而有求於簡居心於和而宅氣於平夫誠之説全矣而詳其言於不見之中豈謂見聞明著之地為可以已乎以為誠與偽者之所共不足以別誠之事偏其説以著所獨至也誠者始終無張大粉飾之事故其究也吾有所效於天下天下無睹於已焉
惡其文之著也
草木載氣藏精於核藏核於土致獨幽也本必在幽必不在陽幽深隠匿所以善本也其散而之顯所以靡氣也故聖人以深為宅以㣲為寳使鬼日見必喪其靈使龍日見必亡其神失其深傷其根失其㣲傷其精
淡而不厭
衆人好盡聖人好餘美不前盡故有以及終不已盡故有以及世
四書留書卷二
<經部,四書類,四書留書>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留書卷三
明 章世純撰
論語上
學而時習
精神者物之欲有附者也不得所寄而任之則泛濫流泊而無所歸寓以非處是自擾也惟麗之於學則常樂其有以自行而復有以自安其往也皆有所欲於前而動故常悅也
有朋自逺 節
水流濕火就燥皆有樂也其為樂也不以情受可知於其形故凡同類者皆未嘗不樂也形氣體性盡有以通矣
人不知 節
有求而不得必復之以慍不慍者求心先亡中有足恃而外無可待則大已小物而能藴之以裕矣
其為人也 章
愛取於親可以及䟱敬取於尊可以及卑親者愛所自多尊者敬所自甚取於所多可以分少取於所甚可以分薄
愛其親未嘗敢曰吾仁其親也敬其兄未嘗敢曰吾仁其兄也故仁者方於道則為尊方於孝弟則卑末矣舉尊則卑者以聴得髙者則下者從流也
巧言令色 節
誠者常厚厚者常愛偽者常薄薄者常忍理之相與毎以類來聖人論之於其類也
媚人者不愛媚人者取人也仁者與人也取與之為道也背而去也情之爭者也
道千乘之國 節
守事之吉凶者敬也守物之心者信也養國力者儉也使逺者能來止者能安仁也國功舉而衆不知勞者令節也五者治之所必由也
慎終追逺 節
沒而不懈民得之以敬存矣逺而不忘人得之以修近矣力行於人情之所不足所以至仁之盡也
禮之用 章
先王之制禮也綢其文章多其物用煩其拜跪周旋之節此無何也使父子有以親也兄弟朋友有以愛也君臣有以安也是故仁以為之始樂以為之終仁者道之相愛者也相愛相敬者禮之所以來樂者道之至歡也歡忻和悅者禮之所以終兩者本與末之所要也有此而禮為利於天下無此而禮為苦於天下先王之道所以美於時者其為小大多少之節皆務以明此意而止所以其故可論而其效至於治平也由此言之禮之所貴可知矣
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賊殺謂之人害禮者修接接者修和物之懐情資以愛己禮使貿易為施往復其數交為除道是故父有孝子子有慈父兄有順弟弟有誼兄臣有賢君君有忠臣得類而歡失羣而悲者此禮之所求也
上古之後殃起人害人羣則爭懐私則詐矜詐鶩爭則莫可相存聖人為之辨其父子君臣通其人道美其㑹遇厚其報反綢其文章其於己也曰損之也其於人也曰益之也所好以同人所惡以私己使智不用使愚得安使強不用使弱得安使衆不用使寡得安盡使慙其爭具奪其爭實物豈非不足也相讓而餘財勢豈非不足也相讓而餘勢引短為修制乏為贏故財有不足欲勢有不足貪然後作而言仁止而言義交得其樂而衆而可歡大亂不生天地無咎禮之化也
貧而無謟 二句
貧者寡有寡有者氣懾富者足物足物者氣隆此為物使也貧之謟必於其富也驕之加必於其貧也此為人使也故失志亡精人與物俱役之不得有其天
賜也始可 節
詩者意象以為言是故常寄物而論之得其意不取其辭斯能以影響相收矣故詩之有比也如易之有象也易之辭有寄一端而言之者矣然所寄之一端雖其指事為期而易實以為象也人盡以其事求之則其説將盡可通故其在辭也同於其在畫也隠顯為異耳子貢之所通常情之解矣孔子美之故譽人者前之前之使有及也訾人者卻之卻之使可受也
道之以政 章
德禮政刑四者先王所以用天下也進之於治而又坊之於亂與之以有適而絶之以不得行本末以相全然後民行有一而治及於乆雖然有善以內之而民得其利則絶不善之具固設而不恃也今也無所以致之善而民未有處矣則過而之不善者必多然後逆以奪之此所以上勞而奸不勝何也民之入不善皆離於善而後及故可以本禁而難以末勝也故上德仁也上刑暴也上德操始也上刑操末也一適於治一救於亂則其效也
令民之道設於所好禁民之道設於所惡德美不見民未有好也民未好而令之是令以不好也德美不見民未有惡也民未惡而禁之是禁所不惡也民好見可以加令矣民惡見可以加禁矣以令從好以禁從惡猶隨之也
吾十有五 章
善學者因其時十五志學因其時進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因其時強也六十耳順七十從心因其時休也得時之學人事一天事二
三十而立
凡有為而不成者皆以不立有道於此知其當然矣推而行之又不可以必終非獨吾意之進退也以天下之情為不可逆則不免舍己而與之相循遷而合之者亦有矣故其事常需於血氣之定而待於頑而忍之之已乆及於血氣之定天亦資吾事也頑而忍之之已乆則人情己意所與拒者多矣然後有以自堅是以為功之難乆而後得之也自是而往行於易致之途矣
五十而知天命
人不知天命則以天下事皆力所能為如是其爭之於時勢也必力其求之於智詐也必深則仁義道德有不能安守者矣信之其命則無求無憂無求無憂而後安然自得於正大之理所以從道甚循也夫天下豈盡不知命哉其心猶有疑也心猶有疑則亦不知而已矣雖以聖人必心定而後達歴乆而後信心有以漸逹於利害矣然後能付之造化而所見於世求而不得者有矣不求而得者有矣而後知天命之必爾而不存或然之意
六十而耳順
耳順者何也不逆所入也天下之説多矣有一者以受之則多而相安正倒反覆而皆有以交通故無逆者
視其所以
物之動者未嘗無故聴其言也何謂其言也視其舉也何謂其舉也一不可得以二相徴二不可得以三相參
觀其所由
或悞有過從他得過或悞有善從他得善木髙於山不審徒以譽木雨發於地不審徒以功天未知所由也
周比
小人不能以有餘包人情窮於大君子不能以微至入人情窮於小二者所長難使對易
學而不思 節
凡學者恃有所主以收之無主以收是自亂耳不足以相益也故曰罔言莫適從也思者以意逆物也事之始為是非其末為利害今以意期是非以意中之是非期利害而非得成事以相觀也志之為是者豈或不非志之為利者豈或不害哉其為危甚矣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説之異者足以相濟不必足相傷也知其一端不知其他端徒以異已而攻之失其所濟喪己之利矣攻之而説不得成敗人之功矣為學為治皆不可也
鷄鳴狗盜智者猶或存之為有濟於一旦也故善用道者不棄惡惡且不棄況或俱美者乎是欲有天而無地好山而憎淵也
知之為知 二句
事有以知其必然則為之為之有其功矣未知其必然也則舍之舍之免其敗矣所為而成所欲而得則雖所知者少然而全於知之事也知之為言成敗以為功以必然取事舉錯雖少必得功於事矣以或然取事舉錯雖多必不得功於事矣必得功於事雖無餘明必以為明者也不得功於事雖廣有明必以為無明者也
舉直錯諸枉 不服
將用是人也君之言曰此其賢者與天下人之言曰此其利我者與去是人也君之言曰此其不賢者與天下人之言曰此其害我者與賢不賢之見必寛矣利與害之見必篤矣故為人君者當得民之情而用之
人而無信 節
物有任一節而動全體者信是也譬之輗軏車之一端耳而車非此不行其任物不若收也其巧不若軸也其多力不若輪輻也而以其小而拙且樸者有功故君子有尚於拙且樸者也
輗軏者先車者也車體在後輗軏先之牛馬得之以親車信亦人之先事也未至乎物之質而信己先之物然後得恃信以任我
殷因於夏禮 節
王者受命更制將以新耳目厲民心變革者則有矣然而不及大端其大者千古無更焉非智不足勢不可也然則雖復百世猶相仍耳何不可知哉
聖人之不變於天下者二天定者不變也習已堅者不變也從其必不可變因為明之天下皆謂我道自然也其變以新民氣也民新所事則速起所因多於下所變多於上本常靜而末數徙
人而不仁 節
禮所以效愛也樂效愛之盡也不仁而愛亡其所有者殘忍賊害而已物必苦於所反使肆者為敬則敬之害身也甚於桎梏使戾者為和則和之苦人也甚於柴柵以不仁與禮樂同器而居互相害也禮樂如不仁何不仁如禮樂何
禮與其奢也寧儉
草木之生樸實專厚者以為本華蔓以為末故從本必寡從末必多從本必樸從末必縟自然之道也禮與其奢也寧儉行禮而儉者是獨以其本行者也據於所行以著所存
曾謂太山 句
禮者人之所立也神亦愛其節故人道是非於神一也不義於人不祥於神矣
禮後乎
先後者本末之所生言本末人之所不喻也言先後則易喻矣代本末之説以先後先後之説著而本末顯
或問禘 章
先王之制禮也髙大多逺少卑近小皆使相從小使及近大使及逺尊使用多卑使用少王者凖大為逺故禘始祖自出之帝自此以上以不可得知也將必生於天故以祀天盡焉如是者將使如立長竿衡之得廣竪之得髙髙廣之量不相多少也禘自出帝不及始祖以下何也以為不可得詳也以自出帝及於祖禰相包以舉耳物之不可全掲者以兩掲本末為全故祀自出帝者中心愛所不及敬所不至以著髙逺明禮體矣故祀天地以包鬼神舉上世近世以該本統皆王者所以為全也如曰愛敬之極用則道不限情之所有何以説於諸侯哉其為治天下則何也曰通氣於自出帝以至於天則萬姓或且同源初為一人所産別生分類至於氓民皆未可知即不可知其統生於天必可知矣然後四海之內信為倫類以自出帝之愛愛之而仁義為有本故禮上世以至天者王者仁天下之大端也
淺者深者之所已過也粗者精者之所嘗歴也聖人之道精而深者乃至幽㝠祭祀之事知已經於諸明而後至之是故探其氣與魂之説而盡其送與迎之情知足以知此仁足以行此則天下之事皆較而可識也禘者屬荒絶之親非能接之以觀衆也人難敬而易愛也天下嘆敬之能逺知愛且不遺疏也故動衆有道舉一端而天下之心先至者動道得也
祭如在 章
隂鄰無鬼鄰空鬼之欲亡也乆矣祭祀所以留亡也隂不得陽靈不乆存閴其遂亡矣精意之往叩於虛空動激其靈使尚有也不祭不敬使遂亡也其滅魂也何辨非殺親也此過其棄屍矣故不知其何鬼之壇也操帛執牲而衆者神必靈矣人之錫精者多也不知其何世之家先也牲帛不至必不靈矣強魄則廢為厲矣
君使臣以禮 二句
上之行於下也易於與人情難於與人禮下之行於上也易於與人禮難於與人情使臣以禮君行其所不足也事君以忠臣行其所不足也
管仲之器 章
嗇於出者錙銖之處足以存其心小者之智也守禮之儒斷斷而行不能游其外小者之法也然言儉大道不廢言禮通識不廢則不可以塞乎小之説也小者雖奢亦小耳雖放於禮亦小耳反而言之大者雖儉亦大耳雖守禮已嚴亦大耳然而夫子所刺於仲者必有所指於一事矣己傷之而不竟其説猶為賢者諱也
管仲治齊存先王之道制時勢之節稱仁本義以修其功不數年而桓公之意通乎四海三王以下未之有也孔子譏之必以魯故夫反常潛存蔡陵寧慶父之亂施德有殷惟遽朝其君也德自食也矣故孔子之譏管仲也猶其外楚也
不仁者不可 二句
不仁處約則不堪於物不仁將因約而用不仁而處樂則不勝於物不仁將因樂而用如蓄病於身風雨晦明皆足以見其病也惟病者異耳故先王之制富貴也使貧不至於懾富不足以驕所以坊不仁也君子之為其身也貧使無謟富使無驕所以自坊也
富與貴 節
人之本來惟貧賤耳備於物者之謂富衆奉之之謂貴富貴者自彼而來翔集其身者也是故得失之名可以稱之貧賤復我所非得失之事也然則富貴雖義亦已外矣貧賤雖不宜亦已內矣貧賤而不以道者此豈我哉人之處我非也君子亦安能代人辭非也
貧賤者人之質也富貴為我陽貧賤為我隂物故墨墨日月照之嚖然有耀耀者彼也耀去復我所可言得光失光不可言得隂失隂復我質者得失之名不載焉
我未見好仁 章
好惡者所以任仁之力好以進之惡以厲之不得好而能自前者未之有也不得惡而能自強者未之有也
人之過也 節
事有餘於其平分而後過生於其過也知其平分之已足也有德厚而過之有志已猛而過之其為有餘一而已矣
能以禮讓 節
凡道之能立皆由其君獨主之而以多事興之周之道尚禮故君臣盡心於為禮法禁號令刑賞進退異作而同極故禮教遂行而國治安秦之法尚力故上下盡心於作力法禁號令予奪官爵亦異作而同極故其力教遂行而國燥戾由此觀之國無定道民亦無固行在所盡用而已矣夫為禮不得禮者上之意未専從事者未篤也
不患莫已知
不知賢之所來者從人求賢也知賢之所以來從已求賢也故有修義於國入鄉而棄之修義於鄉入家而棄之修近恆不若其修逺
夫子之道 二句
天下之來者無已不可無執而應也有執而應而所執非要則卒然而加而常不得其所宜用蓋物之多者足以亂我之寡者有不周也故古之聖人皆擇其通者而居之堯舜之執中孔子之忠恕皆其術也中之説擇於我與人所並得於其間以取宜恕也者知彼以其已者也人我者道之所加也而或出其中際或於已取通則亦一而已矣
天下之物皆行其一以得志於物以一御雜曲得其宜終身不盡若不宜者則又不宜也
喻義喻利
聖人之治天下也使利下義上下其利使小人為之小人為力力為利利成足以養於上矣上其義使君子為之君子作智智作義義成足以教於下矣利下使可上也利不可從上下也義上使可下也義不可從下上也利下義上天下治義下利上天下亂
見賢思齊 節
不知人以己為度所俯所仰其髙與下也不知己以人為度俯我仰我其髙與下也
古者言之 節
凡言者非論古之事也則今之事也夫事豈獨在古與在人哉躬亦同之言彼而存我其中躬所未是不敢輕言是矣躬所有非不敢輕言非矣此不得不訥之術也
子謂子賤 章
取智從上取力從下修智業則親賢士修力業則親庶人取之所出易為得也
吾未見剛 節
人有欲則利害之心明利害之心明則不自斷於非是之塗有欲則有私有私於一旦則懐愧於心而無以自振於來事此二者皆欲之所以害剛也蓋行義於一時皆有異時之心以奉之己不正者以加義於人實難及其能行義於己者亦其無顧於後也
我不欲人 節
人有好惡所據以知人之情奉好惡之物不能兩也來而利者或往而害矣則其事之所之常至於相傷好惡之心重是以不能適人之心也
夫子之言性 二句
性與天道道之所本其來居物之先然物所得用常不及也故其教又居物之餘人自力於可行之事則性與天道知可也不知可也故夫子少言之
令尹子文 章
忠者一節之心清者一節之行處道之偏不足以當全者之德也況在偏之中是非之數猶未必足乎故曰未知焉得仁
邦無道則愚
晉以私憾誅於衛將不可以為名且亡之再亡之於己亦己足矣成公之罪固未至失國也然則晉之事必可前知其所至矣事之前知其所至者可無為以待其所定任之是也爭之非也武子所以得聴之而不爭也
怨是用希
見刀㦸不懼也有操刀㦸者而懼矣㦸鄰手手鄰心㦸固不可使有心㦸於此有心物故畏也物所畏莫如心物所怨莫如心有心則害有意則殘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心亡其中也惡不以心故無滯惡
十室之邑 節
聰明者所以見理之質也忠信者所以任理之質也有行之之質而不足於明則不視而履耳其不䧟者幾希故待學而全不學是以其樸終也
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
簡居道之一偏得敬則其全也不得敬則其半也簡居事之一偏可以行之其民也未可行之其已也
居敬行簡
物者偶而明偶不均名不正名不正道失分也簡者煩偶也敬者忽偶也求簡者除煩求簡除敬是失偶也侵忽之實害簡之義也
理之似者相為來相為逝求簡忽亦或應之憎煩敬亦或避之善者使敬簡兩存存之以異位者無傷也故簡之分在外在人敬之分在中在已
三月不違仁
顔子主德治其義理終身樂之季路冉求子貢之徒主才治其事數終身用之仁義之術取為濟飾僅有可矣不事所不用以敗其所用貪名而亡功
賜也逹由也果求也藝
三子學於聖所學同所成異人固以內性為度聞見雖同取資各異性達者所以得畢以資達性果者所得畢以資果性藝者所得畢以資藝天雨降水澤上橘柚取之為酸薑桂取之為辛華取為色核取為堅各成其事及其所長既就終身用之故才必行一行一則盡利獸者趨鳥者飛俱極於山所至一也
不改其樂
性樂不憂性憂不樂善樂者物俱樂之善憂者物俱憂之辟物若火暍人先見熱夜人先見光貧賤之為道也一實二情能樂樂者能憂憂者
今女畫
盡所為於事矣然而不舉則事量有餘己之力不相中也未從事而意之則力之有餘不足安所取數哉不能得之心託而謝責者也
女為君子 節
儒者以衣冠相貌耳然而不得其所為行及其行之則有為堯禹者矣有為桀跖者矣其從事為文則禮樂詩書耳然而不得其為心及其為心則有以詩書禮樂為義者矣有以詩書禮樂為奸者矣
行不由徑
正而成者常難邪而成者常易邪而成者以詐資其事也今雖得之人得以譏其由來後亦不復也故君子不以從事
誰能出不 節
天下之必然者不可不然者也故出入必以戶非是塞不逹也作事不以道亦塞不逹也犯所塞而行則事物之勢將害之矣
文質彬彬 二句
直行所志謂之質節飾為觀謂之文稱以美辭輔以物采緩以留止其蹙詳以丁寧其情皆文之物也有文而質可以乆無文而行質質近鄙鄙近粗粗近戾戾近亂而禍生於亂矣文近偽偽近詐詐近賊而禍生於賊矣二者之來不適之過故文質之道所以為救也
人之生也直 二句
人交相託者也得其人之直者而安焉安之則從而利之所以同生也罔以詐物物不可安不安而驚其情乃相與圖矣己寡物衆衆之所圖不免之勢也然而或免幸之道也
中人以上 節
言人所能知則言入其中矣言人所不知則吾言處其表矣量不適而強相加是非為彼言也以吾言也信吾則害己之故信己則害吾之説進退不能矣
務民之義
聞雷霆者無遺聲視火燭者無遺明以此聰者聲資之聰也以此明者色資之明也借可於彼成能於此物可以然而我能然也非我能然也
智非有質也附物而見所附者得則智矣所附者失則不智矣舉義者得智為之在彼兼之在此二道相須
敬鬼神而逺之
不信鬼神則人道無甚可嚴之事信之已甚則禍福奪於是非夫鬼神者亦得人之心而用之也鬼據人私則鬼為邪是使進失人道退失鬼貞也
仁者先難而後獲
先無所難易者乃非仁也後無所得則所作者必非所作也先有難後有得足據其為仁矣
凡為仁者受者所樂施者未便也所以未便環己之慮多必以理奪之奪而私與爭則果行黽勉意不易必也心不易可也故其事為難先者所以勝難也後者所以存得也存得以慰其心故其難可忍
知者樂水 節
凡人之大體性之所長則以責物物有與同則欣然向之至與無知之物酬酢違順亦行其中喜方者遂惡天圓此豈可以理論哉故所樂者性情之見精者也
知者樂
智者舉事必成謀慮必得事成慮得則心歡之事不成慮不得則亦輕置之輕置之矣不存其心不宿其意則亦無與矣
仁者壽
動所以徴物之生也然動不已則速盡生之節安遲重固少所用而多所留相延之術也
仁者愛物愛物不殺不害不殺不害則氣不慘氣不慘則神不泣神不泣則氣和氣和則形安氣和形安則生者不去凡生者動也動以著其生動非有得必且有費氣有費形有費神有費液有費動之大小費之疾徐必稱也靜者費寡留多後有所贏故壽也
木之化也為死灰何以至於是也光之費甚焉熱之費甚焉氣臭之費甚焉光熱氣臭非有隨而贈之者也何以不至是也
井有仁焉 節
仁者愛人愛人者推己為人而均之愛人而棄己是不同己於人也愛己者愛愛人之人也愛人而不愛愛人之人是小害大也以小害大者不知物類者也
博文約禮
詩書之載皆適見於事而論其故是以雜而無方不可守也而可覽之為無窮禮之所設必設於一一事而與以一體其事方矣於是守之守者亦資可守者而成之也
博物則見物衆未嘗不崇浩大也未嘗不美變化也未嘗不薄繩法也故博學多智而輕制者棄行之先者也其待禮也急甚於樸鄙塞狹之民
智欲大以有餘全行行欲近以不足守智智與行天地之類也
中庸之為德 節
道之居中者四方議之皆無責焉故其道可以為常然而若不能者常物之動不過而行意也則卻而行情也是以出入者二而當者一二者固多一者固鮮也常人所期名實以為域動意於名必以竒行隨之名不足欲則樂處實實者自謀必以利隨之如是則必以苟汙隨之故中央之地常曠置不居居者兩末之端也
述而不作
物之利未盡聖人作而足之作於不足之中舜禹而前其功也作於有餘之上周而斯羸矣羸者引物情所不至訖之於其末人心所以無餘也
述而不作所以隆古人隆古人而後可以嚴來者之心使從教謹而守之馴
黙而識之
道聴塗説德之棄也夫暫然得之急於為言者非以明人也示己之知之而巳不言而自存留之胸中著之心本異日有作也舉以應之而己
聞義不能徙
人動則行欲故欲之於人常為故舊裁欲者以義義自彼而來於己新矣必於故所而往遷之
據於德依於仁
德者義也仁者愛也義以存已所以固其志仁以愛人所以安其羣義無可以不義之時事之竟可守者也故曰據於德仁有難可盡仁之事倣其意而行之而已故曰依於仁
德隂也君子守德以御己節己以奉仁仁陽也出而包物者也故義者仁之事義薄而奉仁者寡
不憤不啟
教者必得學者之心以為其地有施無受則入之不精居之不固言止而響散矣
子於是日哭
哀之至於樂也中有途矣有其平者而哀樂為之兩未哀不即樂者欲令其中猶有平者也夫急者以與哀紓者以予樂故樂可驟哀哀不可驟樂
必也臨事 二句
利害之懼甚則計之也熟計之也熟則多利而少害所以能成也
富而可求 節
辱身降志必非人之所好也有欲於前姑抑心以濟事也事不可濟柰何不自尚其志不自徑其行哉有生之情亦皆好自髙耳
加我數年 節
易以隂陽寓人道人之生世萬方之事不可先而處矣寄之爻以著之為之吉凶之辭所以責六位之是非也是故於彼論之可以知我矣於其終而懼之可以危始矣夫避凶者去非之道也求亨者存是之術也吉凶之謂占是非之謂道致己於道而無過矣
好古敏求
容成胡曺后稷岐伯皆聖人之才然濟一而止不得其兼及至後世物積理備聖智相累記籍為㑹而以世相藏故世有兼世之用而人有兼人之才記籍存之誦數貫之順而得理坐而致衆故務學者智士也務思者愚士也
二三子以我為隱 節
教人以其行不可行者非人所得用也所可用者盡與之不可用者已無為焉人亦無為焉聖人不道也道之在天下者多人之所得用者少所得用者措動之理耳不離所動居然易盡矣聖人無餘道道無餘質以為有竒者妄意測度耳
子以四教 節
有經有緯有節有數謂之文事有文則動而光矣行而成之其道可尊其效可樂謂之行士有行則名譽立矣著心無遷言不失一謂之忠信忠信立則行有質矣四者道之本末也
聖人吾不得 章
天之所與非人所冀也人之所為者人之所可冀也氣之至精得之於人謂之聖人至厚之氣謂之善人二者生而有之人雖有力不能得之其生稟故君子不以天性責人然自力其事可以致之君子矣自固其性可以致之有恆矣二者可求於人君子之所責也
聖善天生而有之也冀天則不及君子不責人以天責人以人不為君子是不修也不存恆是毀樸也二者不係於天可自為之
多聞擇其善者 二句
寛而後見物在我不知也在彼則知之故見聞者藉外以論也處而之始者不足以見末觀成事而本末全矣多聞而擇多見而識此成事之積也
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物於此非必害之也期以害之則害之心發之也必疑是不速至之心也有物非此非必恩之也期以恩之則恩之心發之也必不疑是其速至之心也
若聖與仁 節
物之無形為質者則能不能無明所能不能無明所而恐於不能也則不能之形成矣欲得之物而見不能之形所以求之果而為之盡雖終身之力以相隨猶不給其心也
丘之禱乆矣
有求於物必順所求者之事而後得之鬼神得善而神其行福之權是有樂於善之氣也夫君子行善不輟當於神之權矣故其與之也順此所以禱矣
君子坦蕩蕩 二句
君子得理以止其心理所不與心不求也由理而至者雖失可安是以無憂小人不得理以自止所求無窮煩苦甚矣來於前者亦多逢其所不然及陷乎險中而更以力爭是無極也故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三以天下讓
曰天下者從後為言凡美之辭也溢故舉後以目前著於大也三讓而後可太王不與也太伯賢文王聖太王有疑焉故不遂其讓迯而後讓成也
三讓不得繼之以迯則太王固不聴其志也太王才用越逺志度有餘度可不賴尺寸之資足自建土太王不遂知也英傑之所期豈可測乎承志其父慈其季子又不失己之能事才德兩致俱為世絶矣
恭而無禮 節
節物之動莫若禮人所不足禮引而致之其餘分無涯禮損而止之物節而可適適而可乆過行不率為不適也
正顔色 二句
言非色之物近信者信之類也色而安閑重固者此信之類
信其色而與物接不増加也増加則過正物不可近是我以色傷人之情也
一曰信其顔色使色喻信於人也色安能信使不能信者信亦寄之則信足於體之甚矣
士不可以不𢎞毅
人心小狹則不容物不容物則不行愛愛者有餘者之事也凡為大之事必常張之一張而止有前而無後則大者有盡一為愛而己怠也故曰士不可不𢎞毅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懐之孔子之仁也一匡天下管仲之仁也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貽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之仁也私妻鞠子小人之仁也仁之長短大小豈不以量哉大者取大仁焉小者取小仁焉譬之若物載者必大於所載乃能載也
興於詩
詩者誦之有音繹之有義音之在口和成於心心和而意生寄於其義而動則往而不可止矣
立於禮
人無自立之力則託於衆所服者以載其身恃物不侵而為固以強加人人必逆之以禮加人人無拒者人不拒則我得行也我得行則我不奪也不奪之謂立又禮節其私私不在心氣志日起形不惰者氣不稚表裏俱強之道也
成於樂
樂者所以安禮也禮強人心樂則順之故聖人使以樂為禮以樂為禮是使以順行強也順者既勝則安其所強而無難至於信心自然不入於邪
禮人之所畏也畏而不安乆則去之不去亦非己質也聖人制樂以和禮樂之音聲禮之文辭也樂之俯仰禮之節趨也習於樂者通樂於禮而禮可安矣安則化化則天
民可使由之 二句
人務其知則行之者常薄聖王治天下使民心於實而絶之於虛以安俗而靜治
民之俊秀既已為士其餘皆朴魯者也可以責力不可以責智由狹智博由止諸其所而已矣求虛索逺相與於辨説失事忘功朝野不養責知之害也
篤信好學 章
狷者之為一行其誠為學斷斷爾也為守斷斷爾也出處進退斷斷爾也舉事則以恥防其後不求人得而常求無喪以其堅小行於天地之間
信理守道之士方以與世潔以存身求得其心不易於世行於富貴貧賤之間必以其確然者也
關雎之亂
先王之道必美其終美前而薄後是退物之情也薄前而美後是進物之情也先王作樂始必固而留之致備於末以善所歸使聴是聲者其心前而不卻升而不降滋滋乎逹之髙也
狂而不直
物以其短者長直信謹愿人德之美也天以與狂愚無能之人用其短以擅偏德之盡
巍巍乎舜禹 章
所貴有天下者以享其奉也不享其奉則物於我何有雖其在身猶無與耳
大哉堯之為君 章
可數者少也可度者小也興物既多則計數不及矣拓體既博則為辭難似矣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此槩畧彷彿之言也槩畧彷彿之言未定之言無竟之言也故曰無能名焉
文者禮樂之物禮樂者事之光也功生於事事究而功成故功者事之報也此二者皆物所公見也物公見者皆可目之以其質惟聖人之興事也多則文具而繁功盛而廣名不足以具之矣故曰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子罕言 節
始者聖帝明王之教率民敬務而從天嚴天而尊之依天而親之為天之所為辟天之所責當此之時道從外建自彼正我是以各取一則以為分散而不統及至孔子子思孟軻立端建㫖率民反已而從人其本教曰仁其言曰仁者人也仁人心也以仁正人之名而持一以為統以要衆道之㑹雖其義理之嚴人所勉強奉教於不及者亦以為己心自有之端推而及全以為仁之他條而聚徒而説之援天下之人而語之故仁者孔子孟子之所以立教也孔子以立教而其徒猶有日侍而不知曰子罕言仁是苟不能知雖近亦終不知也又何怪乎天下與來世哉
吾何執 節
名之所生生於其少多者名之害也物隠於衆章於獨執一者示天下以易見天下可以號而目之
子絶四 節
意者心之期物也未有形也而先期之己意章而物形去矣失事之本也凡言斷者所以用不然本不然而以力橫加之斷所以為功然行物之勢而不用其自然雖成而所傷者多矣固之為道也為堅於事也堅者在於一方而餘方羣敵之則無端之爭生矣見己於世謂之我夫措事因其來而進之因其去而推之則事成而我不存一於其物故與偶者滅也與物有二別於物而我見故有我者用物之不循也此四者賢人之所以拒於世以自全聖人則無之無之而盡曰絶
毋意
心在於我用之在彼使物如日使已如形使行如影日照生影斜直正反饒減進退有自然之妙形無造影之煩影無裁製之苦故意者道之賊生之殘起物情之利害立吉凶之兆域皆必由之夫四方無主也表東而西亦立期南而北亦生意之為禍福亦建矣正之為是非亦成矣使禍福相由而生是非相隨而至者皆意之過也
文不在茲乎
天者聖人君子之所恃小人之所畏君子恃之恃以己之素小人畏之畏以己之素
君子多乎哉
物之衆多者必小者也其寡少者必巨大者也多不可惡惡以其小寡非可貴貴以其大
既竭吾才
才也者智也智以縁物智短則所能縁者短能縁者短則所縁長矣過而相予故髙下生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才處短而道得長也
智之有為謂之才知不至而才窮才事者相為量者也才過其事則有餘之形見於才矣才不及事髙大之形成於事矣
譬如為山
人無強志則怨尤萬物人必曰我無不為也勢不利耳故勢者退事者之藉説也有勢則無人功人功立則勢不著人勢者不兩明者也賢者之生功也能作無有夫作無有則物不得而功之物不得而功之物固不得難之也故勢無為焉
待勢而便者己之力未全也有人工者無天事能逆物之勢而用之雖莫為之基必獨進也斯正於其為進也矣斯全於其為吾者矣
匹夫不可奪志也
志之所設必設於死亡貧困必之於生或能殺之必之於富或能貧之必之於死未有能使之生者也必之於窮未有能使之富者也故能使天地之權窮帝王之勢廢者必之死亡窮困者也奪之名行於有不行於無期之為無奪無所行
不忮不求 二句
有餘而忮處不足而求者萬物爭於平之趣也雖賢者不能無但有以易之使吾之所欲平者不在此也則不於中而生心
知者不惑 節
賢者之待遇也順矣所當而利之富貴至曰是厚生也貧賤至曰是便生也患禍至曰是明行也死亡至曰是歸休也故遇無苦者遇無苦者故皆為利而天地鬼神君上之權力皆窮故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朝與下大夫 節
敬大臣所以寄君也下小臣所以隆己也隆己所以嚴君也故事有在此其及在彼
食不厭精
食而計養者質食也食而具禮不正不食者文食也
不親指
期物命處謂之指指手事也不親指役口以代之
四書留書卷三
<經部,四書類,四書留書>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留書巻四
明 章世純 撰
論語下
先進於禮樂 章
言質則予以卑名而取之言文則予以美稱而違之質而卑為名文而美為稱所以服天下之心名美有不足慕名卑有不足惡所以甚取予之説也
回也非助我者也 節
聖人所為過乎衆者惟其心之無已能與道而俱之乎無窮故常有求於衆人之見將以自益而廣之夫一事之端叅伍論之則未嘗不多故也一理之正逆順求之未嘗不背反也吾論之人又論之將有並出之理吾順言之人逆言之又將有可易之議唯其獨言而獨盡則其説常專成
南容三復白圭 節
聖人取人以忠厚之心取之見一節焉斷短為畧而亦足登於列矣聖人所取於人亦以其近於忠厚之道取之約言節行無失於時而已可尚於道德矣此三代而上所以多賢人君子也
回也視予 節
喪不慮居為無廟也毀不危身為無後也有代我而為之厚者不亦可乎以為非其生之所安不當死者之意也以生時之心為己死之慮也
季路問事鬼神 節
鬼者死之所生然既死矣又生鬼未知其死也生也鬼為人之餘然鬼靈人不靈多有此質質反為蔽喪其半者存其半而神明愈盛則是未知孰為全孰為餘也不可知故置之以所知止其心聖人之情也
凡事者必得所事之情而合之事人事鬼神事者同矣所事者安可同乎鬼與人之分死與生之分也故問死者所以究鬼神之説然而亦一也死者生之餘餘必依其正陽之所為隂往往而肖焉故人之所尚鬼亦尚之所下鬼亦下之
仍舊貫 節
春秋凡有興作未嘗不書如城郎築郿雉門兩觀之類皆悉記之豈盡非時其以時者亦有矣豈盡不宜其可以作者亦有矣所以為譏為無國之全慮也魯小而奔命於齊晉征伐㑹盟無歳不有民力為過楛矣勞之求逸之常有以合而權其力之所不足苟可得已者皆所不敢事也以是為得國之全計而權之今偷暇而役不憫其前不圖其後知其志之不存民矣此賢者所以嘆也
由也升堂矣 二句
子路有正大之德不足於和順之體則未免於性情之過性情者物之奧者也故比於室使依於奧者以求之
回也其庶 章
嗜欲之淺深以營求驗之而信營求之多寡以居積驗之而信此賜之富所以不如回之貧也
不踐跡 二句
詩書禮樂先王之所留皆跡也而將有求於精者之事則非是無以藉其途去而不用於己苦矣於道亦無全合此善人所以徘徊中道而不得所至也
論篤是與 節
論天下之人期以篤切深至之行為主則君子見矣色莊不得而與焉此論人之法也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勇者好進徒使以義裁義豈定説哉志乎進者又將見義於進故使就父兄父兄尊者也以事從義奉義以從長老此又義之大者也
子在回何敢死
患難之來死生之權可自與哉幸得不死為相奉之言耳
克己復禮 節
仁心者人之所自有非為之所致也惟不得禮以自節度則雖有愛心盡於養己之欲而無餘以及人故禮所以節身也禮以節身而已不堪則常欲去之必力已自奮以進其志自勉於禮仁生其中矣克己復禮曰仁名之以其所能有也仁者禮之所能有也
非禮勿視 四句
耳目口體欲之所行欲者愛之小也愛者仁之小也制欲以禮去小以行大也
出門如見 節
動而妄行雖無意害物所害於物必多矣敬慎自將雖無意利物所利於物必多矣故或以禮為仁或以義為仁或以敬為仁皆有可以仁之理也
為之難 二句
力行近乎仁行之而知難則言不敢出矣訒言者行之見徴也行也者仁之見徴也
內省不疚 二句
天下之禍害苟非有以致之則加於我者雖深而亦淺而吾亦得寛然以行其外之之意則所以受之者亦薄夫輕利害外死生人能言之而不能行其意於物者其故亦有自來也
民信之矣
法令具而物不服者下不得恃上之心也虛文用而至心不存者上不得恃下之志也故古之善治民者必使民有敦龎淳固之意以存其質而有親義恩愛之心以厚其接然後靜之而能安作之而有威上下之動相應於一而國有所恃以為固物之不信相視而疑得隙則將去之矣有變則相詐以為利己矣夫以不相必之人而共處其土其一旦豈可為言哉
文猶質也 節
文也者聖人所取於物之利用於人之力致曲而為觀於天下者也因以美人之意使之疊疊而有以自安以立辨等分而處上下之位使君臣之間有所藉而起其勢此文之利也無文而行質固已瘠薄枯竭而無以自樂矣又無可據以別於君臣上下之間則所以為貴賤者名而已矣貴賤之於物非天之所生也人之所生將多其事以著之去其著之者而貴賤烏乎存然則大亂之本將起於是而質朴無知者徒足以信其亂志也此無文之害也
徙義
禮義者人情之所常背也故禮曰復過而後有復耳義曰徙已遷其處而後有徙耳
子路無宿諾
片言折獄得其情而果所斷也何以信之於子路子路之果有積素矣証之以無宿諾也
君子成人之美 節
天下有餘者常欲以及人不足者毎至於忌物君子成人之美已所有也小人不成人之美已所無也
樊遲問仁 節
道之所加皆在於人不失於人則道得矣雖有他端其細者也
樊遲未逹
所以未逹疑智不止此耳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所以大知人之説以滿遲之心也驟言使枉者直事情賖逺非切理矣故又疑之
君子以文㑹友
道者必有所質以明之質於文以發其説則其多者可放之以博也其正者可依之以止也然後友之聰明可得而用而其為説可得而資
先之勞之
君者先後人者也人未能至前其行以觀物使有所儀而動人能至則嘉其善而慰其心使之樂於從事意常包於民事之前後故民鼓舞其中而不知倦也
先有司 章
人非性之所長未有能用之者也順天性而往則安行而盡其節先之勞之而無倦此子路所能也持寛大尚體要仲弓所能也因所有而用之也
以天下之治付之天下用天下之人亦付之天下之人知不至者不強相索然後我與天下俱逰於蕩佚簡易之中而無所苦
名不正 節
名者以言期物者也言者以多文明義者也名之所期不正其處則議論其間者義亦左矣已議而行之之謂事事之有功之謂成事之而功非獨力所達也事由理發者天資其勢事由情發者人輔其意理與情不足而以強力求功未有能功者也無功而強作之犯天下之義而強成之所立者徒作敗物紀耳一端受其敗亂餘行皆不可立自上受其敗亂百官庶民之義俱不可立故曰禮樂不興矣夫禮樂刑罰者本與末也教化不先刑罰獨行者非先王之法也不得禮樂而質之其法亦非先王之法也故曰刑罰不中四者皆政也而相胥而亡國無所以為之矣
上好禮 節
君子之所治者甚精而所至者甚大使民敬則以禮作之使民服則以義作之使民用情則以信作之此用精㣲之道也夫民敬矣服矣用情矣豈獨可以厲衆而作力也哉然而亦兼於其中此非其事而得其事也則所謂所至之大也
誦詩三百 節
詩之於政有矣而未具也善用之可以為政則得端而推耳於言無與也而可以言則放其意而用之也使言者盡如詩之以㣲相及也天下豈有不相悅以解者哉
子謂衛公子荊 節
天下之物盡以所有止之則於已甚寛而於鬼神無忌貧富者心為之量也或簞食瓢飲而已足或蔵鏹千萬而不免於憂此其貧富豈人所能見哉自足者富者之事也惟憂不足者貧者之事也而情有所易則其實固可得而貿矣
君子和而不同 節
物之意非可傷也懼傷其意則同之以為行求無逆耳物何可盡同一日千化猶不足也若其叅立又何適從如可同也物在而我亡矣和者不嫌於暌異柔其氣使可入耳存已依於正立行依於大定於一而四方遍矣此同和通塞之辨也
邦有道榖 節
不擇時而一其進貪祿不休者也必有苟且之術行於其中故君子羞其用心
克伐怨欲不行焉 章
仁者之所不為其所為成之也如彼行者已馳而南則絶向北之跡已登而上則絶走下之蹤故不行得於自然徒禁之於所不可而心實無所用之則所禁者皆乘流為堤耳所以勞也夫不墮非能登之説無失非有得之雲克伐怨欲則去矣仁尚未來也得其平常而已矣
危言危行
物所謂危於利難幾險而將之害者也於福難幾險而將之禍者也正者羣邪之所妬常情以計則謂之危矣
有德者 節
德之説一言之説二仁之説一勇之説二具有二端則有其一與德與仁合者必有其一與德與仁不合者也德之説全言之説偏仁之説全勇之説偏別於偏全則以全包偏而無餘者或以偏任全而不足者也
南宮适 節
禍福之不應者多矣君子有所好惡無以著其心則寓於古以論之因於天殺寓己罰也因於天祚寓己賞也得意之言辭不足以盡之
為命 節
春秋之時行人之官重過而失辭則生釁挑禍故小國尤重辭命所以弭患抑自鎮也
孟公綽 節
用人之道有德者居上有才者居下有徳者居內有才者居外故使賢者用才者不使才者用賢者或賴其力或倚其誠故不同也
文之以禮樂
春秋有周之餘教皆以禮樂相先士之質具於一方者則被之禮樂以為光華飭而成之以用於世禮樂不足而行其一槩者則以為朴士也公綽莊子冉求就近者為言古人取人之易也
齊桓公正而不譎
五伯之名天子與諸侯之異耳非以著優劣也桓公之伯也所設施於國中博大齊肅曲折詳至皆有大道之意其交於鄰國依於仁義之方從容光大而有文故桓公不死得如管仲者繼之諸侯之德稍下則遂可正於天下矣故桓非文之列也次乎王者也
管仲不死
君與國之間君子之所權也國與天下之間君子之所權也管仲可謝子糾矣無效於齊足為齊之列士矣無效於天下仁義之所分大小多寡於是而為量非可以名狥所聞也
公叔文子之臣 章
樂王鮒言於宣子欲反州綽邢蒯宣子曰彼欒氏之勇也董安於忠於簡子則梁嬰文謀去之春秋之時卿大夫各私其才以藩其身大抵皆然文子能出其屬而效之國不為忠國者乎素出其上者難為之下事我者也而登之於朝與之揖讓相先而意無所忌不為忘涯幅者乎為之美謚於義適矣
君子上逹 節
君子者非一日而至也小人亦非一日而至也君子為善初亦為難而試勉之也乆之而所勉者為己常分則又以過乎此者為可勉矣小人為惡初亦疑而嘗試之也乆之而所嘗者為己常分則又以甚於此者為可嘗矣故髙者日積於髙卑者日積於卑漸使然也
古之學者 節
古之學者為己事歸乎實實歸乎愜心今之學者為人事歸乎名名歸乎綴利
君子思不出其位
處貧賤而思富貴者非為必能得之也心不可已姑行意其間以自樂即已富貴又不可止又有為之外者矣故心者物之無窮也常不可以故所滿之好新於日生千變以自極者也天下必無之物必不得至之事心亦皆得設焉將欲止之有所以用之而已有所用之則寄而定
以德報怨
報也者天下之利也有報則施者益勸人勸於施利莫大焉故君子重德施也德施者將別之於常等豈獨別之於怨己哉不別不厚不甚別不甚厚苟為不甚厚則自以薄道率身矣故或人之説不可訓也
不怨天 二句
不怨天不尤人無所惡於不知也無所惡於不知無所求於知也夫安於不知者造跡不彰人亦惡得索而明之
賢者辟世
此傷世之偏辭也曰入山林而長逝者此真得耳我所謂闢地辟言辟色者也亦彌不及矣
上好禮 節
好禮之君必以禮使民所使者民所能供也好禮之風及於下民亦化之民知禮則以供令為己分業矣以順民從誼君是以應之謹也
修己以敬
肆未全惡之數也縁之而惡極類敬未全善之數也縁之而善極類故敬於德萬分之一也而全德所去也
修己以安百姓
去己無物去己事無加物之事堯舜治天下已以治之也桀紂亂天下已以亂之也已存之此事業著之彼行之則有受者矣動之則有所至者矣故曰修己以安百姓
難易之義存乎説之所持今曰安百姓者修己而止則易辭也易之以説之反而來也今曰修己者安百姓而止則難辭也難之以説之推而去也
君子固窮
責道於人則曰此君子也奈何使窮乎不以其道得之也道與德則世之通術也推理於身則曰此君子也若之何不窮乎君子固窮矣廉與貞皆世之窮術也
予一以貫之
天地所生生以其類故萬物之事皆從其本以通立於其通以觀者舉一而可盡也
知德者鮮矣
有勢者物之所附有利者情之所趨德何事焉雖行歴天下猶無得耳此傷己之窮也
無為而治 節
善為天下者制物而使之則己不勞舜之事有為之者矣手足親事神明所以居空也
立則見其參 節
一不信足以敗其百信訾行者常據一以推類故忠信篤敬皆必以全為之然後受其效
事其大夫 二句
所事者所與其美惡也功亦與分焉罪亦與分焉事其賢者友其仁者謹之所共也
人無逺慮 節
近者待逺而後全者也人將至逺必盡歴近之地後能至之不至於逺則近之地未歴也
三戒
心者血氣之精華為血氣之精則能用之已猶是血氣也則亦隨之而已矣戒者所以相節也
血氣居中道以藏精粗粗者成形質之所以合受也精以生心性之所以嗜欲也三者虛實同所極從精者而御之
三畏
自制不足則借外定之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因於可畏以取其畏君子所以善藉也
君子有九思 節
思者心之所以期物一身之動聴其所之無所不至期之以然則雖不然者亦可以然矣君子九思心之與身為期約也事約而後得之
見善如不及 章
嫉惡太甚不可以入羣故視天下若不可居而以度外處之是以行義逹道非大度之士不能也
不學禮 二句
禮者君子所守以拒非常物所公明者持之而往物自無説雖欲相難詘於心知其是耳故禮所以服物物服而已強矣已強之謂立
邦君之妻 節
尊名者往稱也卑名者來稱也質名者行他分也益名者兼行自他之分也名正而仁義之道存
性相近也 節
物性既區善惡從形虎豹形於惡鳯凰形於善性之所有不能得之形之所不具如牛之不欲搏虎之不欲觸也如人之形自與善近同人之類自當不異所為爭者多少之數故曰性相近也相近者大畧之辭究之身之所有皆從習化如工人為器手不得其異也而各便所習至其成也沒世不能通其技於形亦然於氣亦然於心亦然夫習之所為不待生後自胎孕而已習父母矣其知食知煖者皆胎習也性亦習得之
好仁不好學 節
學者所以論古以制今也處始以議事之終成敗利害莫必所在古有為之者矣則始終之全也學古者掲後於前使目明見而手可分之道也故學則無蔽以物況我而明之
女為周南 節
不觀周南召南不復知盛世風化之美所知者近世之俗耳
禮雲禮雲 節
玉帛鐘鼓㣲者也有大焉者矣玉帛鐘鼓文者也有質焉者矣
天何言哉 節
事行之而成非言之能成也物致之而得非言之能得也天何言哉行而已矣而萬物之美列四時不行萬物息矣萬物之數以實相起而虛者之用不能至於實之分君子所以賤言説也
不有博奕者乎
費無學曰坐髙僧於前萬累盡矣立美姝於側萬累亦盡矣彼者理極此欲極也故博奕者亦夫人之所以盡萬累也
君子義以為上
勇伏而不得發欲傷之也勇往而不可逹物拒之也義不行欲物必避義故可以為勇並使勇可以行者皆義所兼也
君子亦有惡 章
惡者心之惡氣也物以惡來惡所以酬之惡不加惡則善為無軫比於黒白相切而明
直道而事人 節
天下之事前知其必然則其心寛裕而無憂栁下惠於得失之分有以前知之矣知其且然吾又何求此所以能致用其和也
不仕無義 節
君者四民之所共事也農效其粟工效其藝士效其道與才知近不能就民之列而供其貢稅進不能竭能奉職以致其功業是率民而出於無義者也名實之主之所不蓄也
言中倫行中慮身中清廢中權
中者不期而適遇之不為倫設言也與相遇焉耳不為慮設行也與相遇焉耳不以清擬身以廢議權也與相遇焉耳無苦於世無必於道特能與離合而中之名生中也者寛以與道也
無可無不可
道有其全全則途多途多者有所游移蕩様以自極伯夷叔齊以一而自苦者也
執德不𢎞 節
匹夫行義於一槩天下無稱者餘行不相輔也故德欲有餘執德不𢎞則末之餘也
博學而篤志 節
求物者迫於其際以求之則其勢不能自藏博學篤志切問近思事兼慮並無所復之之勢也故仁不外焉
信而後諫
以餘行輔一行以餘意輔一意進言於一朝人聴我以生平故不信不可為説
譬諸草木 二句
物類不同從其器而居之其精焉者有所不至者矣然竟守其粗亦可利用
仕而優則學 節
學與仕不相離也使相依而用是以事業之中有道德也
人未有自致 二句
親喪乃自致他有不自致者矣必以術啟之故有以故興物者
不知命 章
事有不急而常為實用之助命天事耳知之而求寡言小節耳知之而識明禮儀文耳服之而行立在逺而或有功於近在末而或有功於本在㣲而或有功於大此不可不知也
四書留書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留書巻五
明 章世純 撰
孟子上
王曰何以利 節
物利不足而能閑於有餘者有分以止之而餘見於分之外爭者非本不足者也意志無已而分不足與為域利物心量不相及而不足也貪是以生而爭是以極不至敗亡俱盡不可止也
不違農時 二節
先王之制教令歸於全養事仁義不興孝弟之俗不盛則父不能得養於其子兄不能得愛於其弟老有棄捐而民有不率矣故以物養人歸之五榖六畜田宅衣履以人養人歸之孝子悌弟精粗本末具而後養道不遺
省刑罰 節
愛民者民亦愛之忠義之生有其本矣然後以教被之則易逹而能從民知忠義乃可用也
省刑罰薄稅歛不嗜殺人非嘗利之也無加害而已矣而民已知恩故曰饑者易為食渇者易為飲言其淺者知深者之不止是也
是心足以王矣
使人以其心從先王之法莫若使以先王之法從其心得其仁心以質之而先王美政美事可依而起矣求之不忍之心此導源以往者也
是乃仁術 節
以不見養仁者存仁之術也未見之與不使見必有分矣道則有合焉不使見者心不傷未見者心亦不傷歸乎不與慘氣相迫耳覩於殺者生氣受其隂所以隂之跡㣲性與命之間乆而見損焉故君子戒之非以為物也以為已也
物頑之而安數見於殺乆之殺將不能動其心矣頑故也故不與見者養愛之道
物之生命未有知其可分者也而心意所計則若可以輕重殺物可以免人物若可殺耳殺小可以免大小者若可殺耳殺所不見可以免所見所不見若可殺耳境惡其迫者而情若可解於賖人之為迫以近類也所見為迫者以處前也待思而至者於勢已後於意可以辭矣此三者非理之所可論從心所量也夫全仁以我而已矣豈能以物全哉
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論以同異豈獨今異古哉古亦異古矣一切置之而求之所自生與其所為用則參千世而同論未有可異者也天下之事皆如是已故情者聖人之所據以統古今者也無縁於物而可以期古今者得情而憑之也
獨樂樂不若與人
情之在人相借者也物之所有已與分焉俱得其樂則以餘相被受者得於有所増也往被者得於有所行也
以大事小 四句
生於光天之下同為天之萬物則樂與萬物俱安同受天之德享天之厚不生事以相苦也謂之樂天戴天之尊何敢一行其意卑抑降損乃吾德也謂之畏天以大事小樂物之同安也而寄其説於樂天所以大其事小之事也以小事大畏強大之勢也而寄其説於畏天所以大其事大之事也一舉而歸之天而後聖賢之情皆由理發非由勢計也
國君進賢 節
卿大夫之位人之所置非天之所設若以自君裁斷尊卑由其低昻爵祿真可輕者耳不足以屬下御物唯位依德定祿以功稽自我之權歸彼自然之分然後天道存其中苟為天道也己意何可用乎今也起之蓬蒿之中加之宿所尊親之上所任已重擬分責當固不得不遲慮反復也
不動心 章
心者氣之靈好上而務起者也心之有志足以任物與其勇進而不懼者舉皆氣之本然因心而用者耳刀有利而利有光火有烈而烈有耀俱於其體者也人有五臟以蓄五氣食以入味味入於腹氣盛於胸此萬物養氣全生之道其因心而用靜為志而動為勇者則其精者也其養之之術則或習而強之或習而頑之夫吾之所畏在此而常與之相嘗以其所守之一與之相御乆之亦足以自堅此亦北宮黝孟施捨之術也而不可謂之得道者為其犯難而行夫君子之養氣也不求於氣而但與心以所可恃其致氣也不但於氣而於氣之所本心所可恃者義也氣之所本天地直方大之理所存則亦義也知其義與勇為類而立以相招知其衆之所服也而我托焉托於所服故衆為除道以類相招則致之也不難常以存心之道兼於致氣之理所守亦已易簡矣告子不求於氣但求於心道亦如是孟子立養氣之説以相反而所言集義歸之慊心竟無以易於告子之説蓋異言同實矣告子但求於心則所求於氣者已備孟子雖言養氣卒亦皆求心之事也不得於心勿求於氣此告子不動心之術也不得於言而勿求於心非告子不動心之術也特全舉其言耳天下之來於我而多者莫如言是非得失吾盡求析之則於己甚勞而常足以疑其所守有術於此合於我則受之不合則辭之以是與天下相謝所以無擾於心也於言然於諸事盡然推於其類則亦不動心之助術也
得於內者無所求於外告子所以待言也得於本者無所求於末告子所以薄氣也故告子之説歸乎心而氣無事者也氣所以不可求者一倚於氣則其用之常暴暴而心遷其所與怯而心遷其所一也故暴氣之為動心此其論之㣲者也然又豈能常壯哉一發而不當則心且悔之當其方張若舉世無以容其氣及其復也亦盡術無以安其心終亦歸之怯而已矣
以直養而無害 二句
氣之所充充其身耳然於身所出於世而加之內氣既盛則上天下地無不可及而天下之物與天下之勢舉無足以相勝相阻者心之自視意象固已滿宇宙矣夫天下之事其智足以知之才足以為之者不少矣而常不可以要成功是其成之者固不盡存其才與智也氣足以加焉則舉而必逹行而必至物亦共避之氣不足以相任則小事而亦有不可為者矣故氣之大小事量之大小也氣塞天地之間天地間之事又何不可為乎
是集義所生者
義者物情所羣服物所自服而我托焉則其服也乆己在前矣夫一日之行持之誠公也執之誠正也則可斷然行之而無疑此吾所恃義於一旦也至於事有生平道在宿昔不媿為常分無疑為固然卒然之接平時之心已足以定之矣此吾所恃義於積素也恃一日之義猶以生平自疑苟恃在素昔我無不可以蕩然矣
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
君子之所謂智者在上則用衆人之長在下則用古今之理君子之所謂仁者在上則溉世以利在下則與人以善智不以己仁不私己此為聖人之仁智己矣
見其禮 節
禮政樂德其事相須其道通也其俱存也吾得盡稽之其偏存也可通一於二矣禮可知政政可知禮樂可知德德可知樂雖通政於德通樂於禮亦皆可也
豈惟民哉 節
天下之同生而異才者非獨人也物之中亦有之麒麟之於走獸鳯凰之於飛鳥皆類也而異若此聖人之於人類亦猶是也
人之有是四端 節
物之有端藏者多矣引而出之使相推而來故物有同情而見不能以相一者意不至也引此至彼心非増也而所逹逺矣故可以保四海
夫仁天之尊爵 二句
君托於仁則民衆附民衆附則國權重國權重則光名逺積恩而威生積人而勢生夫並為諸侯而以仁居上是得天置也故曰天之尊爵仁以得民民以藉主藉於土地可傾也藉於民不可傾也故能得民死力而捍之得隣國之歡心而輔之藏身之固莫過於此故曰人之安宅是以君子無惡於人役也求諸己之仁而已為仁者求諸己者也力爭者求諸人者也求己者必得之道求人者必不得之道
善與人同
善者以衆成非一人所有如手持足行各任其一通以取全故掇彼益此不盡也同我於彼而盡矣我忘而衆善來通不得其異也
欲有謀焉則就之
賢人之用於國也非有己勢也必將得君之情以為權賤則令不行矣疎則意不盡也故尊賢而隆其接所以盡才用之術也
子為長者慮 節
士既髙深自置則所望於人者亦必以此求之孟子子思之徒也將以繆公之禮責時君世主而使自我求容與泄栁申詳為伍豈可甘乎故曰子為長者慮而不及子思惡其以泄栁申詳處已也
孟子道性善 節
性之所有者欲而已欲者愛也愛欲之所行自近者始由其身以及身之屬逺而至於天下然惟其能自父母兄弟逺而至於天下者則得而指之為善其専而私之妻子盡其用於身者則不得不指之為惡非徒如是之為善惡也有愛則生智以營之智之所營無所不至一私其愛於己而以智從其後則忮害巧詐之端皆相引而生矣率其平心則固志乎為周也故雖有終節之惡不妨於本始之善本始之善者謂之道雖其堯舜亦止如是而已
方里而井 節
封建之與井田相合而舉者也封建廢則井田必不可行君子世其爵則民不可不世其業蓋井田盡察之政也惟諸侯治於百里則地狹而可以及詳而遙制者不能也諸侯以為己之事而為之非為天子而為之也則勢不得不盡察父子相繼而習其事則地力髙下多少之數皆可以相悉其廢置増損可以自制而無請命之難也則不至一立而不可廢一廢而不易立此三者皆封建之所能而郡縣所無有也且井田行則更易煩而小吏衆以衆多之吏治多變之事而天子不啻逺也則將何所不至哉雖其間有大吏以總之則亦猶之小吏也非能以為己事也且周時所謂助者度亦行之畿內耳若夫四方之國則亦各從其政也不然滕豈無故事而至引公田為據也哉
並耕
君臣有分而後父子有等仁義之所以生也君與民並耕則夷其勢矣有相因而替者尊親之道所以不可得而明也夫體不尊則令不行令不行則法不可得而舉也刑不可得而致也君體降則臣體絶臣體絶則爵不足欲然則賢不可得官才不可得使也此數者皆敗亂之道所以致之始於並耕故偏道之弊推而後知
有大人之事 二句
天下所為一體者人分業以作合功相濟分而得逸合以得全此君民之業四民之事面貌不謀功業相加相為耳目手足也故曰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非美所説勢誠爾矣
市價不二
一價之道期使民用樸耳同精於粗誰不為粗者此率民而出於太古之術也
若保赤子
如保赤子夷之謂無別也愛赤子者無擇親疎愛人猶是耳然惡有赤子而無別哉兄之子鄰之子出本情以指之固甚別矣別也者天地之道也物生有處必從身為近從近為推勢生其情非作之也
且天之生物 故也
愛者天之生也易形而為用於彼曰生於此曰愛愛者循生為意者也故以答所生之氣者即發而自致
且夫枉尺 節
枉尺直尋宜若可為計利而為説也既以利為説則枉尋直尺而利利之説固在也亦將可為歟如不可為是利不可言也君子當通大於小也
子不通功易事
四民之業交相藉也男女之功交相輔也皆以實為效士治道德有為於己無賜於人然士之所治民之所習也以政令於上者君也以身帥於下者士也此代君化民者也士不得職則四民之業不得安矣
子欲子之王之 節
言之入也以多取信一人言之衆人和之雖有斷志亦將自移況未始有舊之事乎故之善速得善之惡速得惡
孔子懼 事也
夫立言為教而託於空虛之文則寛逺而不切聖人以為表理以待事不若即事以著理推往古以導今不若即今事而訓之於是本魯史作春秋因得以明是因失而標非義理附事行遂彰是非依成敗愈顯審於㣲文以垂逹義其作史例類古有其舊聖人時有變損則當時之人自能明於其故不至如後世不闇舊例更事推求也而當時之事非其在身亦其髙曽祖父也事近則言切語迫則情危因於往事怯於來者此所以懼也此皆王者綏猷修道舉典明禮之事聖人以言語用之不至侵賞罰之分故實亦不至亦遂收勸懲之效則功足相代矣故曰春秋天子之事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
人之為我非教而後能然未敢公行也楊子又與之以道之名天下何惜而不赴乎我太勝則別物力不供則險而忮賊詐毒將盡用之此之為害明而易及推之無君以精者斷也
四書留書卷五
<經部,四書類,四書留書>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留書卷六
明 章世純 撰
孟子下
離婁之明 章
物之成者在此所以為之在彼矩不方可以為方規不員可以為員法不専仁可以為仁故度量不生於上則澤不及於下禮教不修之其精則安養不足於其粗先王之道以仁天下也而事多於禮義節度此規矩以生方員律呂以生五音之説也故其事常為君之所難而為始之所不樂非君臣力自斷於志不能行也
堯舜之道 三句
仁者愛人愛人則計利害計利害則起制度制度所生生於仁心必由先王者先王仁深而智周所事得其全也又積世所累經變盡而慮患曲故後世無以踰之
徒善不足 二句
徒善者行意矜於小惠乖於大體故有在近之恩道不足以及博有旦夕之施術不可以經久以治天下於數逺矣徒法者守度數而已具文而寡情守跡而無轉虛具之法法亦為弊故不行也
上無道揆 節
上無道揆無其主也下無法守無其所専也法之分屬而以責功者謂之守臣不信道守道者疑不貞其處也工不信度藝事不正作淫巧以蕩上心也君子犯義庶人之議所刺也小人犯刑有司之法所索也一國所狂是謂播惡於衆
仁者愛人義者正已故朝廷之上義所多設四境之內仁所有餘義不立仁不行道揆法守謹於上德施恩厚流於下矣此仁天下之法也
二者皆法 句
言堯所以槩禹湯言舜所以槩伊呂語人以至不及其次嫌於漸降矣
行有不得 二句
反身者代人責己也人之自咎者人常寛之雖有不及人恕其情矣
人有恆言 節
人有恆言曰天下國家散辭也均辭也相繫為屬則非散者也相歸而重則非均者也天下之本在國天下有不若國之急也國之本在家國有不若家之急也家之本在身家有不若身之急也
為政不難 節
道者因時而有正者也當時之世卿權已重矣以力加之則禍生於不可知因以德鎮之則世之所為難服者正吾藉以服天下之資也
天下有道 章
天下有道有大德之主也有大德之主天下不得不歸於德天下無道無大德之主也無大德之主天下不得不歸於力不得不然者自然者也君子所謂天也其有德無德者則其人也由此觀之人常處先而為之地天常處後而為之勢明聖之君亦善其所以生天者而已何以生天以德何以為德以仁仁行而民附民附而力多所謂不得不然者天下其當之矣
居下位 章
誠不足於親者必不足於友不足於友者必不足於君與民愈疎而愈便於偽故失之親者無不失也失之於誠而無不失也誠者氣之至真積之極於隆天地所以感萬物人亦猶是耳人抱其誠所以能至乎物之㣲而歡之物誠而神生其間者也
誠之所始由近而始近者誠之地草木之物厚者在本而枝得分之故父母朋友君民誠所先後矣於先不足後不得待其流也
存乎人者 節
心目之相至也速故能效其心之誠正而自得不正則愧之此心之為善眸子同之者也賊莫大於德有心而心有目惡之先導孰過於眸子以其見君子而能自咎則體中之有正者耳
恭者不侮人 章
儉者足乎已故無用於奪去其奪之本也故不侮恭之本事也不奪儉之兼事也
事孰為大 章
父母期於子欲無不全也無不安也自身而往凡與身相屬者皆欲使固存以奉其身此父母者之心也身守則無不能守父母無窮之意安矣故曰守身守之本也言於承志之道已全也
仁之實 章
取物必於其源分物必從所多情生於身更反所生以求情源莫逺焉是情本也情所全用是所多也於是取分可不竭矣從實而往者皆得實也不憂累偽也
樂之實 段
樂則有動於心有動於心則不自持喜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斯舞有不知其然者有詠有舞樂之端矣先王之樂其節飭之者也
子産聴鄭國之政 章
言固有借古人以立端者乗輿濟人偶一為之於義非害所用為譏者將以著王政之大藉以起説耳夫子産何可譏也
惠而不知為政
惠而不知為政不可也知為政而惠無不可也湯教祝網文王葬枯骨武王䕃暍者此又何可譏哉
君之視臣如手足 節
為人君父必知臣子必至之情不知其情而恃分相與我之所以貌以與人非人所以來於我也夫使人藏其心而我不知則其一旦豈可言哉故腹心冦讎在國之臣有之非獨亡者也以我所以往者卜之則知之矣
非禮之禮 節
非禮之禮以小恭狥人者也非義之義以小槩立慬者也小而不大故是而終非
大人者不失 節
物之近本者其氣性全赤子之心本氣存焉失之本統而假外為増益者皆累偽也為終而無始物所以常病
君子深造 節
學而知者得之古也問而知者得之人也雖復溫繹猶不處耳惟悟而至之得於自取然後能賴其用而造其新故自得雖少足以周於事也自人得者雖多不足舉其功矣
獨用之智不足以取全故必今古而求之非倚古今也游外所以發內濬耳目所以召心明求之人者皆求之我也
博學而詳説之 節
事之不可同者形相悞也及造其裏皆相為通夫一氣變見而成四時一理變見而成生殺相異之數至於相反然求其説殺不異生惡不異愛天地同物隂陽同化聖賢同能萬物同才雖千萬化其事一耳天地萬物猶將同趣而況人事推移之間乎故物多理少事多道少
以善服人者 節
善者世之所尊然猶敗於所用恃而加物則衆害其長能以善下人者斯敬之也能以善䕃人者斯愛之也以善下人善不及人特以天性相奉焉耳以善䕃人人賴其利矣各以已有得而恩其情也是以天下乆而歸之
原泉混混 章
古之君子先成於心心足矣後暨於事事足矣後及於功功足矣猶不必至於名之分也後之又後之今之君子無從來之事未具前數者而名頓至矣來於無端亦去於無故何可長也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 章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同乎禽獸之生而能明其故別為人類而處而能察其情因能以仁義被之所恃者此耳自此而外形體嗜欲有均之者矣同者顯異者隱也同者多異者少也非道之少徒以道異之少也或去其異或存其異存者非益其事也天之與我無失焉耳天固別物之生奈何取混也
王者之跡熄 章
周衰王政盡弛凡所以教化天下者乆而遺跡皆絶詩教亦絶焉詩者詠美惡而為言者也豈無遺文耳目之所新始能感人之意陳文宿義則意不起也孔子通其意以春秋續之其所美詩之所頌也所貶詩之所刺也變其文而寓其意以是為可以續詩也及事衆者言不得不約言少約者㫖不得不辨義也者言中之禮義可論者也先後詳畧稱名稱爵之間有通詞為定指與世相期以指美惡者為出於約以總多不得不如是也故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天下之言性也 章
天下之言性未有不據於故者也雖然必以利者為本性之行物於其所安則發而自極其所不快則齟齬而不前所安而行所阻而止吾所以奉性以用萬物之道盡矣不然者於己逆不然者於物逆何也逆己之性而用者未有不逆物之性而用者也夫物亦有故故亦有利矣利者其常然者也常然者可以相復非常然者未有可復者也今日然明日有不然者鬼神尚不能以期之況於人乎故據於利以用者我可據以知物人亦可據以知天如是則於天下無難也天下亦可據以知我矣天下於我無苦也此利動之福也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 章
事惟無以處心則常為物所使君子有以處心是以能㤗然於天下今夫仁禮相復之物也往而不復必非其所以往君子責出以端本雖三復而無已焉及終不可感則又可以理足而自安也然則於天下又何患焉夫與人並處而獨免於患此所以異於人也
禹稷顔回同道曾子子思同道
凡異而同者皆道之全者也道有全則處一方而以其餘理寓焉及其境移理亦相追夫境已去矣而行不改則所行者乃非其所行者也故變者物之一者也異為真同同為至異見異於同乃可辨道見同於異乃為見道
怨慕也
凡非意之來皆可以其自得無憂者相待惟親欲憂我則不可不以憂處之所以受親之怒也怨非正情之發然有時為善舜與小弁皆宜用怨之地不然不可以為孝
民無二王
民無二王勢不可也雖堯舜亦不能俱立然而堯以君道終則舜之為相明矣
孝子之至 節
舜之有天下一也或言之而為大不孝或言之而為大孝説所成也
天與賢 章
天者物所大歸也求之而無故者則以歸之天或賢或不肖也或為相乆或不乆也此誠非自為也信乎天之主之也暴亂而必失也中材而可以安也此求之有故為之有力也亦天因而廢之也此不全於天之事歸權焉耳故將為無人功者與名以天之適然也受者可以安矣將為有人功者與名以天之必然也得者可以懼矣天者先人而後人者也
唐虞禪 節
古初之世天地之功未成萬物之用不備變大而事艱於時為君非求神聖不可且物鮮奉薄而憂勞可加舉以與人直釋負耳夏商以後勢已大定而故跡可循中庸之主可以託舊業取成功使天下之人藉先恩以奉後主亦與以所安也而財足物贍上有大奉非定於世傳亦何以塞邀幸之心乎
天之生此民也 節
古之所謂聖賢者賢愚貴賤通已於天下而公計之我貴也曰天以我司治理也我賢也曰天以我任教化也在彼者皆吾事在我者皆物所待也身無獨身事為通事常合天下以為心此為聖賢而已矣
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
正與大為類邪與小為類事理相從不乖其數就功既大無以邪道取通者也
百里奚 章
事之不可據者以類論之因其一二可以推知其人之所至得其人之所至可以知餘行之所通此論世之道也
智譬則巧也 節
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日月星辰司氣行時此知事也水滋土育致勞作力此能事也知以虛而毎大能以實而毎小地力之所作者用天固不盡也三子力用者矣坤道也孔子備於智用乾道也
祿足以代其耕也
王者制爵從天制祿從地度量起於庶人而自吏之至下者始不曰我祿之也其勞力如是而食其報適如庶人之自耕而自養耳下士代耕之義明然後卿大夫之義皆明雖天子諸侯亦皆代耕而已苟為無功於民則是不耕而食於義無處也故天子庶人無以相過而享大奉者有大責也
用上敬下 節
身為天子則勢不可以有所下天子而有所下則其勢不尊不可以正於四海故盡天下無可以勢屈之者而唯屈於賢屈不由勢既自全於尊其於申德亦又獨至矣至貴猶不敵賢天下復有加於賢者哉
充類至義之盡也
物立所對而可分充類至義之盡者充不義之類而至所對者之盡也於兩端而求其界義與不義之分也於一端而求其界大不義與小不義之分也言分務其盡今得義不義之分而大與小之分不得則分之説未盡也不可以立斷於天下
不見諸侯 章
士不敢見諸侯所以全君也亦全已也為庶人而皆得至君之前與之揖讓則君無以為尊矣故曰所以全君也有賢人之名而君得以役令之則賢無以為重矣故曰所以全已也故不見諸侯者自卑之甚也自尊之甚也
往役義也 二句
士之一身兼賢與民之分引民之分以自予則事宜從君引賢之分以自予則道宜亢己屈於不知己吾為庶人而己伸於知己豈得庶人使之哉傳曰貴有德為其近於道也先王重道寄之於賢士雖自悒不當損道亢身隆道古人之善成君矣
一鄉之善士 節
道髙則勢孤勢孤者求和彌切故行過一鄉者徴士於鄉過一國者徴士於國非獨情親勢亦使之夫物之求類本乎性命草木猶得類而茂而況於人乎
君有大過則諫 二句
極諫不聴則易位孟子意為言耳於古無文然同姓分祖宗之身即有祖宗之責固得以祖宗臨之則於義亦適也
性猶杞栁也 章
本仁義於性孟子之言也説以崇天事道出於天者為尊可明為不易之理謂起於人偽荀子之言也説以重人力人有己刀者稱能所以並興三才之功其説不同其歸一也古之王者蓋兩用之是故指孝弟以求端引同類而至盡此藉其自然也慎㣲防危敬戒不怠此厚防不然也自然之説勝與天下以易亦怠天下之修苟任性至盡雖至桀紂不難其説將不信於天下唯有為者為無弊故性者君子所為端而不深恃得恃者唯人事也
説有輕重則其義遷告子言為仁義因而飾之也易以戕賊語深而義不在處矣故孟子之説可以攻於戕賊者也非可攻於為之者也所辯不當所論
性猶湍水也 章
性猶水也遭物搆㑹而成故人之心非有藏於先也因於有耳有目而有淫慾因於有口有腹而生嗜好因於有身而念父母親兄弟私妻子因身家而私鄉黨自是以往轉相因以生無窮因於有欲而有惡因已之欲惡而旁及其類凡與物接皆有欲惡以待之推所由來各有相縁而及之故而皆非有質於其心所以為善者亦聖人君子通天下於己而斷其可通與不可通而公私是非之名生焉若夫性則固一無所有而性之所能則固無所不可也此告子之説是也然因於欲惡有可通有不可通而欲其通惡其不通之性又生焉則孟子之説亦是也故孟子之説極於其末致也告子之説據於其本然也所意不同故為説異耳今舉本舉末相與為爭而不知其合也是天下之惑說也
性之所動皆因於身之違順而化形無窮其所以動而捷來者則其相習之故行於熟道而勢使之也使身可去而心可獨行則紛紜者知其必無所生之根矣使心可寓於他質不食不飲不族而處者則紛紜者亦必無所生之根矣物質既區所作從形豈不然哉
生之謂性也 章
天地萬物盡同耳無以相過言相出者各私已分之言耳牛犬自謂必以人不若已也如㝠途從本正求同之同然後冺異形歸一氣機息事寡而風俗靜道德平矣人亦生於中國物足事易遂可多端耳如在荒漠生物鮮則藩飾之用自寡力用苦則儀節之數自畧性從勢止安在有異乎故自貴其異者人自其類為言不足與天地公言耳
食色性也 章
仁內義外説真是矣義衆敬言敬亦愛之物義之正用獨以嚴斷萬物非物所樂矣樂者性之動所樂而出之是其性也不樂而加之非其性也
鄉人長於伯兄 二節
鄉人伯兄之際即可以庸敬斯須之說加之矣然其敬疑也代伯兄以叔父無疑於敬者也代鄉人以弟無疑於不敬者也而後常暫之情可明
乃若其情 三節
性情一也剛柔而言之性者圓以從化矣一性所出遭事變端惻隠羞惡辭讓是非一性四能其才通也四者皆善也美於其名則曰仁義禮智也四善者我固有之矣善者為性性者自善反覆之辭也
富歳子弟多賴 二章
物放之於自然之地則本然之質見今舉人而任之自然則必善人少不善人多矣蓋性誠無所不縁則近與逺粗與精而皆存然近與粗據於地之便而常深精與逺處於地之疎而常薄則亦足以相掩而已矣故禮義之好誠然也仁義之心誠有也而不能當情慾之所奪其可奪者則亦當歸之性也故君子不恃性恃夫有損益之道以調之所美於言性者亦曰此吾性所有非人所為也而藉以深其從來抑因性以為端為功亦少易也據性太深則孟子之說亦將有所窮故禮義之心即可陷溺牿亡矣而情嗜意好奈何百變而不失也哉則自然之說人將奪彼而與之此矣且操與養之雲將安用之
平旦之氣 幾希
平旦所為浮沉嗜欲之中雖有仁義而莫覩也夜而寐於是俱置及於始覺介然俱舉則仁義之於情嗜參而生焉夫叅而生者其㣲者也故曰近於人者幾希夫心非異物清氣浮靈人謂之心實則氣也形動氣擾形止氣息形氣相俱明可徴知故指氣言心從所易見耳今草生木長皆於夜向辰之時蓋息機在是人氣亦同之也
人與天近唯始生時自無入有去之未逺固當與接也平旦者一日之始寐其未生也寐而覺其始生也彷彿孩提唯此時有之故亦通於維天之命
生亦我所欲 章
所以臨節能死惡心用之非欲所與也惡由生發及於其甚則以生足惡悲憤感慨無物足以泄之極之死以盈其量也以欲用之則不能矣
惡而能死必發於卒然之間及於勢緩多展轉之計矣雖然使行道之人而有宮室妻子之奉則一何不忍有生之樂以待其後也惟其生而無可歡而人有以急之是以赴死而不悔然則人之貴於生者亦歡於生之樂而所輕於生者亦不能忍於生之苦與則好義惡不義之說亦不得専於其間也
輕重之辨共明之共不明之共明者物之輕重共不明者所係身之輕重故萬鍾知勝於簞豆而宮室妻子反加於死生也悲夫
生有可樂則䕶之彌至生無可樂則自視亦輕故不能捨生者徒不能舍欲竟非重生之情不惜遂死者徒不忍所惡終非輕生之念人之重生但重欲耳
仁人心也 節
仁據全心故専心之名心有知而知有欲欲為愛而愛為仁故曰人心也義辨物別類各有其理於此乎於彼乎分指所之乗而往者得心之安當物之分故曰人路也
仁從欲動義依不欲止不欲全欲之事義者仁之餘則亦人心也故曰求其放心而已矣
弗思甚也
人皆措身於髙己措身於卑非尊身之道於是非之論悖也人皆措身於福已措之於禍此非利生之道於利害之論悖也蓋見不及全未能掲前後而立衷是以意奪於近而論悖於逺故曰弗思甚也
體有貴賤 節
身心相托也常相傷行心之是不能足口目之欲行口目之欲亦不能慮心之安口腹相歸也亦相病口之所甘亦不求腹之所可也故一身之中相為胡越
心之官則思 大者
思者所以論物而制當者也徒曰從心心之物多矣與體相知則亦與體俱往已矣立其思者而用之所以能與之出入而相議也然後行於雜然之途而皆得其所當其於耳目也有以予之亦有以奪之有違有從而濟於利也夫講於逺以全近論於大以寧小者思之所專長也
耳目遇其所樂則心不能守其所安此見奪也當機應㑹一使心先事觀理制當審則求中則權重攸歸心強而耳目弱不可奪矣
仁之勝不仁也 章
土地均而一強一弱者以人民相勝也人民均而一興一亡者以德行相奪也德不積不可為德傳曰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今夫山一巻石之多及其廣大寳藏生焉貨財殖焉一勺亦水不能成水之功卷石亦山不能成山之用同物之質多少有差能力相去不可為道里故天地用氣在廣與大聖人用德在髙與深
夫仁亦在乎 一句
行之而乆為之而全雖刑名法術足以為利行之不全為之不乆雖堯舜文武之道不可以為力熟仁者全與乆之謂也
禮與食孰重 章
禮者本末大小而行之以小輔大以末佐本緩則使相為飾急則以大與小者獨行故禮食親迎平時之法也不禮食不親迎變而置權也其要皆歸於禮而顧以名與食色則其說安得而不舛哉
先王之制為禮也以全生也人有五官之嗜物不必贍也以禮馭之不使傷不使亂而皆得於食色之安此先王之善養欲也故推而歸之食色皆為食色何禮之有焉苟反其說推而歸之禮又皆禮也何食色之有焉如全生以有為娶妻以承宗大節也而小謹縟文皆所可畧此可言禮中輕重相權之數謂於食色無與可也
奚有於是 二句
形不足以為辨在能其事已矣如能舉百鈞則為有力不能舉匹雛則為無力以所能斷也然百鈞則有不勝者矣堯舜之道豈有不勝者哉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其餘亦其類耳衣食言動之間皆是也豈有不可知者豈有不可能者哉言道而匿其難者見其易者所以使輕入其中亦既能其易矣難者即不難也孟子之論未有不從易言者不忍人而以盡仁不穿窬而以盡義性善而以盡堯舜親長而以平天下凡若此者皆所以誘天下而與其進也
儀不及物
筐篚幣帛謂之物拜跪恭敬謂之儀已得其物則責其儀已徴其儀則責其志志者禮之所重也儀之於志為近而物逺之有儀矣君子猶有求也有物無儀如之何其可哉
君子之事君也 節
道者義也制義以己所以止貪仁者愛也推仁於物所以濟衆侵地以成貪道不許也殺人以戕生仁不許也
盡其心者 章
物莫大於天權莫尊於命天者人之所謂髙逺而不相及也命者人之所謂不可如何也君子不逺天不幻命夫身在天中不足比於毫毛然心之所有天事無以相加也仁義之數同事隂陽五常之德一體五行非但相如誠一身耳既為同物但其自悉即悉天之藏矣自知耳非相知也夫物樂其所與同未有與同而不得其歡心此心之性不失則隂陽之機皆順比天於父吾為孝子比天於君吾為忠臣故曰所以事天也天以二氣生萬物氣動數成物以為命其生命也其死命也物皆範於不得已之中雖然未定也造化之來以陽成生以隂成殺累善以増陽損不善以滅隂然則自為可吉之道自由可壽之途我命在我亦不在天也故曰所以立命也
順受其正
人之所樂富貴壽考安逸顯榮使盡無望而至則天道不貞人之所惡貧賤死亡憂危險難使由我而得也則天力不純不純於天人理雜也不貞於道天施妄也皆不可謂之正天之有正人成之也人盡其道而天之來也無妄而來也其復也氣究而反也然後始有以信天道故曰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夫盡道而猶死豈可謂天有理乎數之極而有變天之所無可奈何也是其正也
求在我者也
富貴榮顯人之所以材有德而天之所以福善人自本致之是謂求我自末爭之是謂求外
萬物皆備 章
人之一身心為天身為地目為日月耳為虛空聲為雷霆氣為隂陽骨為金石髪為草木膚肉為土血脈為水嗜欲情性同體禽蟲人類之中有尊有卑然對易者耳故對君為臣對僕為主對父為子對子為父對兄為弟對弟為兄一身之中千變千名萬物皆可以稱之故曰萬物皆備於我矣故我亦萬物也萬物亦我也我亦萬物我則大矣萬物亦我物則親矣於身盡誠則於物流通一不立異舉世成同如水入水如火合火暢之至也故曰樂莫大焉夫我亦天地何不能若天地我亦萬物何不能順萬物亦君亦臣亦父亦子亦兄亦弟何不能通父子君臣兄弟無以知彼以我知彼情智通而惻隠行故曰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樂所以大以萬物也仁所以近以在我也且夫我備萬物萬物備我通事也然則天地古今我無不在是以生不為存死不為亡不髙尊通不醜卑窮萬身萬化適以備其能事者也
夫君子所過者化 節
聖人在上天下耳目屬之耳目屬之則精神留之蓋有感之一旦全易生平者故所過化也雖不盡然苟有一二即足以名之矣夫天在上與物相逺地處下質而㝠愚然萬物自生其中聖人神化亦復如斯也遷善不知觀而化也物觀而化者無事以相至存此喻彼而已矣夫是之謂至神神然後不煩不煩然後大及其逸也欲不勞不可及其勞也欲及廣不可
人之所不學 章
天下之物自然者常美不學而知不慮而能其事全於天矣夫道在天者雖主殺物猶物所安也道之有作者雖其愛物猶物所不恩也故自然者為良夫道之美稱曰仁與義言仁義則世以為不可幾然其事即在於孩提之愛親敬長此二者生而有之非學慮所至也生故自然自然故無不然逹之天下逹之天下者自然之徴也
舜之居深山 章
機有在而忘故與木石鹿豕俱靜靜而反於無畛機有在而生故與善言善行俱起起而全理皆應故聖人者體與無親用與有屬者也
無為其所不為 節
欲為則難不為易耳不為所樂為者難不為所不為者易耳舉天下之道推入至易之中天下所以樂從而不怯也
道取諸心而足所不為所不欲此盡道矣學取諸心而足無為不為無欲不欲此盡學矣
廣土衆民 章
有其蓄者未嘗不欲得處而效也安利人之為心者切於其思致之也故大行大樂小行小樂蓄者得泄惻隠之心得用也然未可為得性之盡物之得性以己為故是故身受其嘉而放於㤗百節相諭以極其歡非若樂欲外而不內也此性業以淺深也
君子抱德於身通量於世及物之謂實盡物之謂大其與私所得於周身四骸受意而和唱百節傳情而滋洽者樂之大小可同量哉孔子在中之樂必有不如堯舜者矣然時適不逢事適不展所樂於世者不可冀矣君子有以自寛也曰我不盡待外矣一身之中性得情足吾何慊乎哉雖及物為大而存身者亦真也
易其田疇 章
財用者諸徳之總財用足制度定則物宿於有餘之地險詐不行私意鮮薄父母妻子所不盡廣之為仁公之為義推之為讓奉之為禮睦姻任恤皆以生端矣
觀水有術 二節
水與化為體毎變多而文衆日月所用用於其光故徧錫物以色而大顯之觀聖人之道亦於其燦然者矣章不足是理不備理不備則變化不成未可以論於髙而語於妙也
鷄鳴而起 章
始既定則終亦相隨畢世之學肇於始學一日之事肇於平旦夫舜跖者隨事之名耳豈以多事後名哉一行之中有舜矣一事之中有跖矣
所惡執一者 節
道全舉則取全於人全廢亦自全於道舉一廢百百遂廢矣人以道在是不別求也
人心亦皆有害
傷於貧者美富傷於賤者美貴美生於所傷也美富而貧已惡美貴而賤已惡惡生於所美也以此二者相展轉於無極故貧富貴賤皆害氣也
堯舜性之也 章
堯舜之仁義由心所發我雖著之身人但見其心有以效其為性也湯武未成於心也先力之身矣既身之所為有實可據有功可明性與非性又何論也夫性不身著天下猶無以受其功身已有矣此性亦將同其事夫身者之於道尤質耳
乆假而不歸
假而不以實居名非伯者之美也而未嘗不為利於天下故善美不待實況其實乎
君子居是國也 忠信
君子貧富上下皆有以為功上而事行未可期者也下而教逹必可期者也不得於上必得於下無無功之時
不素餐兮 二句
君子不用於時則無功於人然猶傳食諸侯是素飽也雖然道阨於上教逹於下則猶足與先王分功也是亦國家之外臣也何為不可受養乎
仲子不義 節
讓於衆行中特備一行則小者耳所讓之大不足以大讓人以全行相責此一端者豈為多端償哉
食而弗愛 章
愛薄而用敬敬所以接疎逺也愛甚而加敬敬所以事尊上也過愛之量乃至於敬是以親地而尊天
形色 節
性隨身發有是體矣順於其才動為嗜欲苟身所不有性所無端也吾豈知心別居以治五官乎抑隨五官處乎則人無天性形色天性矣隨形是性者亦隨形有正任而履之莫不得動靜之安此唯聖人能之非聖人者將必制形而使之豈得信形而踐之哉
君子之於物也 章
所厚不厚則及薄為無本所薄不薄則所厚為非篤仁民而弗親所以親親也愛物而弗仁所以仁民也不使末侵本之數則本有餘本有餘然後得以屬末矣故分數明盡得之道也分數不明盡失之道也
仁者以其所愛 四句
厚之所始始於其本厚也有餘而後及疎薄之所始始於其本薄也有餘而遂及戚自本至末厚之所推也自末至本薄之所推也
春秋無義戰 章
無義戰者大義之不存大義不存則以小義相加而已春秋㑹盟征伐皆失義之本本失而取末不幸之中猶有幸焉耳
盡信書 章
君子欲成吾說則可黜古人之說以全之蓋將以吾說教天下而或據古人之義以相駁則義不得成故舉古人所實有者亦以為誣而黜之意將有所全不得不爾也
舜之飯糗 節
貧富際我於一時我皆以生平之心居之貧若可終身是常其貧也富若固有是常其富也故聖人無一旦之心
好名之人 節
凡矯而過當其反也亦必甚情理相復之勢也
民為貴 章
居尊者托業於卑在上者起勢於下宇宙之初無君有君必自庶民矣習乆勢成君始專斷於上下然其聴於民者固在也特跡隠而形匿耳
口之於味也 章
性之所有者全道之所任者偏性所厚道所裁也其所薄道所隆也故有以為性有不以為性此善用性也孟子之言性多矣獨此為無弊性者心之所欲然而必然者也遇物而皆以此著之故其事異方在口欲味在目欲色在體欲逸性生於身故所重與所先皆歸焉自身而往有父子家人以身之故而及之矣自身而逺有君臣亦以身之故而及之矣愛因昵而生敬自嚴而立故仁義禮智者性行逺而有之也聲色臭味其行近而有之也在逺而善之名多焉在近而不善之名多焉故兩端者性之所之而皆有者也取捨以為道存乎人事之所用耳性何責乎
性於人也處近則深在逺而薄簡於在身者篤於及人者淺所深而深所淺君子所以用性命於人也賢愚之數處於不定而貧富貴賤非力所移信於其定者不定於其不定者君子所以用命
聖而不可知 一句
禹湯文武之聖人所能知也伏羲神農黃帝之聖非人所能知也蓋將離於人之類及於鬼神之分矣
人皆有所不忍 章
義於身者仁於人仁者義之所能有也害人者於人不仁於己固不義矣穿窬者於己不義於人故不仁矣今夫媚人以言者非慈於人取人之術也則穿窬之類也是其賊人之甚者也故義不立者仁不成人易仁難義義者君子之所求詳矣是以少事於仁多事於義也
士未可以言 節
非所言而言以言甘人者也當所可言而不言以不言甘人者也小人媚人言黙之間以載其情
養心莫善於寡慾
欲為心所生心為欲所害致欲無己正義之心去之猶且不已寧靜之福亦去之心無正心之傷也不靜其所焉心之傷也故曰養心莫善於寡慾
諱名不諱姓 獨也
事之所同情㝠其際者以衆散也其所獨情生其間者以専明也同異之論探人甚深之情
兼諱姓則父母與族人等矣兼不忍所同則父母與他人盡等矣獨而後境切此可以信事理獨而後感生此乃可以信人情
惡鄉愿恐其亂德也
楊墨鄉原據於其説必謂是或一道矣循勢而極之而害乃見君子惡其所終
由堯舜至於湯 章
夫顔淵子貢諸人足為孔子之與矣孟子以為不類未能若禹臯陶之於堯舜伊尹之於成湯太公之於文王猶之未有與也自以去之不逺宜成其數雖然亦誠然也孟子與孔子能離合而與之相究及時諸人不能則一於孔子者耳夫一於孔子非孔子也能為孔子者其與離合者也使後無孟子孔子之教亦或未全矣故天生孟子孔子之副也
四書留書卷六
四書留書自跋
道者有物之文理也其始也有所出其行之也有所成聖人因所能以制道因有功以名道人所不能不得而用之也推而往往而不得其所成則無謂用道也故道之所始因性所可能因物材所可任上從天地明法之懸意象相凖下倚萬物長短之質比次調合選用其宜其傳於今者非一聖人之慮也所損益而議之者有數世矣故道也者可以行也可以大也一人行之不為賖衆人行之不為迫起於足下至於千里不易其途不更其所始而不苦乆而不弊於己甚得於物甚宜及其至之美而多功其為之地者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其統而通者仁禮義知信其散焉而為名者孝弟忠信節介廉讓之類其應節代舉時君時臣者質文奢儉文武寛猛其用物與器以道被之使輔道者車馬宮室弁冕衣服度數等列其以佐道取一者名號書冊典制刑威夫物多則有不收之慮理大有難周之憂途逺有不逹之悲故用道者又有道其要得本而推之已矣夫舉本以用末猶流至也提小以包大則裕而安順而通故有理性修身齊家治國詳畧以至之道此五帝三王聖賢之所同也若夫立其所尊與其所䝿則各有矣堯舜禹湯尊天而䝿中文武尊天而䝿禮孔子尊古而䝿仁孟子尊性而䝿仁義其有所尊何也以從來者重之自鎮信其心不得從來者則不尊不尊不信則不復審守之其有所䝿何也以期約衆理也治衆者必有主而定得主則衆者之進退饒減曲得其故矣且夫據一而安焉人之所以不瞀也其不同然者此論火之說也論火者或曰火熱或曰火明或曰火赤言赤得色言熱得氣言明得德然舉色於一氣與德二俱隨舉德於一氣與色二俱隨舉氣於一德與色二俱隨非舉之所兼也所舉之所兼也同於在火無以遺之故道之制事也有道從其本也道之用道也有道從其一也層復疊積皆有其道是曰道矣故匹夫慮以存身曰何道以存之也士庶人慮以寧家曰何道以寧之也王者慮以理正多生曰何道以理之也無何道也此道也故曰道一而已矣夫道者以通為利者也道之所始物理自然自然則皆知皆知則同同則通是故道所以下亦所以上道所以往亦所以來以所以上者令則下從之而安矣以所以下者進則上受之而樂矣以所以來者徃則人受之順矣以所以往者來則已得之宜矣數者之來皆生於通通生於同同生於皆知皆知生於自然此道之為利老子之道匹夫之道也管仲韓非商鞅之道一國之治之道也墨子之道一節之道也古人云聖人之支與餘裔矣或虧蔽其末或違離於本或棄遺於身是以局而不通一方有所至而不大成荀子之道與孔子孟子之道同乎曰孔子尊古而䝿仁荀子尊人而䝿禮孟子尊性而䝿仁義荀子之道孔子之道也與孟子之說則異也説之所反情之所同天下有不信孟子之說者則荀子之言又遮其後而為功孟子之言曰人性善也如是則盡性而已矣故孟子以其權與性荀子曰性甚惡矣能勝之者人之功然則人道重矣故荀子以其權與人以權與性順而致之使天下得其欲而逹於道因性於一端化用於千百天下之所便也然而有虞也苟有狠如桀紂戾若始皇周天元齊文宣以是說告之彼將曰性吾所自有自固知之樂驕淫者也嗜賊虐者也性誠生而有也惡真當為耳豈獨桀紂不信吾亦不能為之解何也人必逆性而為惡將不能終日也於是荀子起而告之曰凡為性用者禽獸也草木也人之力大矣能勝性而逆反之此所以䝿於天地之間為性使者弱也不然則愚也強戾之人方自雄其智力以為無所不勝今乃知為弱與愚不能勝性而為之使或動於自䝿之意則翻然改矣故性惡性善皆二子助道之說所以作天下也而不足以傷其道之所存故性之善惡為是說者其猶可也辯之無己者非也必辯為善將可曰性善即足順之而功畢人無事乎必言性惡將可曰性不可反第因任己乎既兩不可則性善與惡總無與於道之事也言性善者欲以實道之自然然別有自然之說不必據之此也言性惡者欲以實為道之當然然別有當然之說不必據之此也夫物理必如此而可則道固自然矣必如是而行而後不敗則道固當然矣故二者之說可以他說易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