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大力普及革命樣板戲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因地制宜,大力普及革命樣板戲
嘉興縣毛澤東思想宣傳站革命委員會
1970年9月2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浙江省嘉興縣發動廣大工農群眾,積極開展普及革命樣板戲活動,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占領了業餘文化陣地,促進了人的思想革命化,推動了各項工作和工農業生產。廣大群眾歡欣鼓舞地說:「革命樣板戲裡的英雄人物,我們看得見,聽得清,學起來,效果靈,高舉紅旗向前進,革命生產更有勁。」

大力普及 逐步提高[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我們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工廠、農村、學校的業餘文藝宣傳隊的條件有所不同,因此,在普及革命樣板戲的時候,必須因地制宜,根據各單位的具體情況,在普及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在普及的問題上不能要求「整齊劃一」,在提高的問題上不能要求「一步登天」。

在開始普及革命樣板戲的時候,我縣有的單位貪大求全,強調服裝、道具、音樂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出入。有些小廠認為:我們廠小,人手少,基礎差,演不起來。各單位的黨組織和革命委員會針對這些活思想,引導大家反覆地學習毛主席的有關著作,以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為靶子,批判了那種不顧條件,「比行頭,別苗頭,出風頭」的資產階級思想作風。通過革命大批判,使大家認識到,演出革命樣板戲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必須採取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要在演好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上狠下功夫;至於演出條件,只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決不能不顧條件求鋪張、講排場。

業餘文藝宣傳隊認識提高了,思想統一了,就根據自己的條件,一般先演出選場,由一場到幾場,逐步增多。有條件的單位,就在演好選場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到演出全劇。為了讓群眾更快地看到更多的革命樣板戲,嘉興鎮上的毛紡廠、絹紡廠、冶金廠等大廠,在縣革委會的統一安排下,有所分工、各有側重,有的演《智取威虎山》,有的演《沙家浜》,有的演《紅燈記》。這樣精力集中,排得快,演出質量也更有保證。那些目前條件較差的業餘文藝宣傳隊,則着重演出片斷,或演出唱段。

對待樂器、服裝、布景、道具等問題,在不損害革命樣板戲的前提下,各單位都堅持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充分發揚人的積極因素。嘉興八一耐火器材廠是一個小廠,連胡琴也沒有一把。可是,這個廠的業餘文藝宣傳隊員們憑着自己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唱出了革命樣板戲中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這種精神對其它宣傳隊的啟發很大。有的說:「八一廠工人同志懷着對毛主席的一顆紅心,唱出了無產階級感情,唱出了革命幹勁,把毛澤東思想用活了。」

「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許多業餘文藝宣傳隊都在黨的領導下,遵照毛主席關於普及和提高的辯證關係的光輝論述,在演出實踐中不斷進行學習、講評、總結,做到演出一場,鞏固一場;演出一次,提高一步;反覆錘鍊,不斷提高。嘉興絹紡廠業餘文藝宣傳隊過去從來沒有演過京劇,開始排演《沙家浜》選場的時候,無論在唱、做、念、打,以及樂隊、舞台美術方面都有許多困難。他們在廠黨委的教育和引導下,提出了「上舞台就是上戰場」的戰鬥口號,發揮集體智慧戰勝困難,一點一點提高演出水平。他們最近演出的《沙家浜》六個選場,深受群眾歡迎。

業餘排練 厲行節約[編輯]

不論大廠或小廠,城市或農村,儘管條件不同,都必須堅持業餘排練和節約鬧革命的原則,提倡艱苦奮鬥的作風,反對妨礙生產和求鋪張、講排場的錯誤做法。在普及過程中要這樣,在提高過程中也要這樣。對於樂器、服裝、道具、布景等等,許多業餘文藝宣傳隊既從實際出發,又採取積極態度,依靠群眾,自己創造,以「土」代洋,從無到有,逐步改進。

演出革命樣板戲的工廠、農村,普遍地做到了「服裝自己湊,道具自己做,布景自己畫。」甚莊公社永利大隊業餘文藝宣傳隊排演《沙家浜》五個選場、《智取威虎山》兩個選場,大隊黨支部一動員,全大隊的群眾都來支援。加工廠一位同志利用業餘時間幫助畫景,布景都是畫在塑料布和馬糞紙上的;有位老貧農把他珍藏了十幾年的皮衣、皮帽拿出來借給宣傳隊用;槍支等道具由會做木工活的人動手做。業餘文藝宣傳隊原來發愁的那些事情,群眾一發動起來,很快就解決了。不但農村的和小廠的業餘文藝宣傳隊這樣做,就是一些大廠也大都「以紙代布」,厲行節約。永紅絲廠把長期積壓的那些打腰鼓、扭秧歌的服裝翻了出來,加以染色、改制;利用舊帆布做靴子,連上鞋底也是自己動手的。

在各級黨組織和革命委員會的領導和教育下,我縣業餘文藝宣傳隊員一般都能注意不脫離勞動,不脫離群眾,堅持業餘排練的原則。許多業餘文藝宣傳隊員們,在業餘排練和演出中做到了「困難面前敢於沖,鼓掌聲中更向前」;在生產勞動和本職崗位上也積極帶頭,「專揀重擔挑在肩」。群眾熱烈讚揚他們是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生產勞動上的突擊隊員。廣大業餘文藝宣傳隊員們深深體會到:「能唱心不紅,唱念沒人聽;能唱又紅心,群眾親又親。」如王店公社有八個大隊演出革命樣板戲選場,大都是利用晚上或雨天進行排練的。在「雙搶」大忙期間,業餘文藝宣傳隊員們以革命樣板戲中的英雄人物為榜樣,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帶頭出早工、開夜工,搶重活干;同時,在田間帶動群眾大唱革命樣板戲,鼓舞鬥志,有力地推動了「雙搶」工作。

由於廣大群眾迫切要求看到革命樣板戲,往往有人對宣傳隊員們說:「你們只管去排戲,你們這點活,我們帶掉好了。」個別領導幹部也向宣傳隊表示「要啥給啥」。但是,業餘文藝宣傳隊在黨組織的教育下,認識到「領導越重視,群眾越支持,我們越要自覺地堅持業餘排練和厲行節約的原則」。他們這種嚴格地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地為工農兵服務的精神,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讚揚。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