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戰鬥譜凱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團結戰鬥譜凱歌

——記建設中的北京石油化工總廠
新華社通訊員 新華社記者
1972年3月2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北京市西南郊區的鳳凰嶺,三年多以前還是個偏僻寂靜的山區;如今,這裡呈現着一派朝氣蓬勃的動人景象:綿延二十多里的山嶺溝谷間一座座巨大的鋼塔高聳入雲,一個個巨型油罐、氣櫃閃閃發光,一排排管道盤山延伸,一輛輛汽車穿梭飛奔。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興建的北京石油化工總廠,就座落在這裡。

這座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製造設備、自行施工安裝的現代化大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從一九六八年十月開始建設,不到一年時間,就高速度、高質量地建成了三套大型煉油裝置和相應的輔助工程。接着,又展開基建和生產兩線作戰,繼續建設煉油和石油化工裝置。目前已經建成十五套煉油和化工裝置,生產出了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合成橡膠、聚苯乙烯、苯酚、丙酮、烷基苯等石油產品和化工原料。其中僅煉油部分投入生產以後上繳國家的利潤和稅金,就相當於建廠以來國家總投資額的百分之七十五。這個廠全部建成以後,能為國家生產一百多種石油和化工產品。

北京石油化工總廠是在黨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指引下建設起來的。黨的「九大」以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遵循黨的「九大」路線,團結戰鬥,在工廠建設中奪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英雄的建設者們的日日夜夜[編輯]

一九六八年的冬天,來自全國的各路建設大軍和人民解放軍支左人員共一萬多人,迎着紛飛的大雪,開進了鳳凰嶺。他們接受了黨和國家交給的光榮任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前,建成年處理原油二百五十萬噸的三套大型煉油裝置,並投產出油。

這是一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在一年的時間裡,要預製和安裝一千多台(套)設備,十幾座煉油塔,七十多個大中型儲油罐,鋪設二百多公里長的各種管道,開挖一百多萬土石方,建設兩個火車站以及廠房和公路。當時擺在大家面前的是荊棘叢生的溝谷和遍布花崗岩巨石的山嶺;加上天寒地凍,施工機具不夠,困難就象山上的石頭,一個迭着一個。 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能不能高速度地按時完成建廠任務?這裡充滿了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

有人說:「別說一年建成三套大型煉油裝置,就是把全部設備運到現場,也得兩年。」

但是,參加建廠的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被這些議論所動搖。在工棚里,在篝火旁,建廠指揮部領導成員和工人們一起,學習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深入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洋奴哲學」、「爬行主義」,堅決反對「這也不可能,那也辦不到」的懦夫懶漢思想。他們把寫着「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標語牌插到積着皚皚白雪的山嶺上;把「自力更生」等大字標語,寫在陡峭的石壁上。當年參加過大慶油田會戰的幹部和工人們說:「我們要學習大慶經驗,發揚鐵人精神,高速度、高質量地完成建廠任務,為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爭光!」

職工們的鋼鐵誓言震撼群山,工地上你追我趕,晝夜奮戰。在懸崖陡坡上,人們腰繫繩索,冒着嚴寒,凌空打眼;建廠指揮部的解放軍支左人員和領導幹部,同工人們一起掄大錘,扛炸藥。隨着那隆隆的爆破聲,成千上萬噸的岩石崩塌下來。挖掘機械不足,大家就用小車推,擔子挑。成千上萬噸的設備和器材,需要運進施工現場,汽車運輸力量不夠,他們就用人拉,肩扛。

四十多條輸送油、水、汽的管道要穿山飛架,必須在花崗岩山頭上打開一條長一百二十多米、寬二十米、深十七米的明塹通道。北京第二市政工程公司三大隊,主動承擔了這項十分艱巨的工程。數九寒天,工人們把營房駐紮在山頭上,開始了移山填谷的戰鬥。一次,共產黨員、老工人趙德明和同志們一道點燃了一百多個石炮的導火索,當他們撤到隱蔽部的時候,發現爆破器沒有拿回來,沒有爆破器,施工就要受影響。趙德明不顧同志們的阻攔躍身沖向爆破現場,扛起爆破器就往回跑。藥捻閃着火星,在「嗤嗤」地燃燒。「快啊,只剩幾秒鐘了!」同志們都為他捏着一把汗。

「轟隆隆」一串巨響,煙塵騰空而起,模糊了人們的視線。正在這時,趙德明扛着爆破器,安全地闖進了隱蔽部。

趙德明曾經三次衝進爆破險區,搶救階級兄弟和國家財產,被譽為「搶險英雄」。市政二公司三大隊的工人們,就是靠着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三個月內完成了原定六個半月完成的任務,成為工地上的一面紅旗。

預製煉油設備和開山劈嶺的工程,同時在現場展開了。工人們裝配常減壓蒸餾塔的時候,氣溫下降到零下十六度。照老規矩,在冬季預製這種設備,必須在有暖氣的廠房裡進行。可是,現蓋廠房或者把鋼板運到其他機械廠去加工,就可能延誤工期。焊接工人在班長、共產黨員周恆職的帶領下,用木杆和葦席搭起擋風牆,用廢油筒做成火爐,放進塔內烘烤。他們九把焊槍齊上陣,幾天工夫就焊完了縱橫幾百條焊縫,質量完全合格。

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的喜訊,象春風一樣傳遍了整個工地。毛主席的「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的偉大號召,如響徹雲霄的春雷,鼓舞着英勇奮戰的廣大職工。參加建廠的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指戰員和首都大專院校的師生,團結一心,苦幹加巧幹,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來自西北地區的安裝工人,四次提前工期,五十天幹完了過去要整整一年才能完成的預製減壓塔的任務;來自華東地區的安裝工人,創造了一天整體吊裝四座鋼塔的新成績。

工地上團結戰鬥,夜以繼日;全國許多地方積極支援,爭分奪秒。鞍鋼無縫鋼管廠的工人們採取新的加工工藝,連續奮戰五晝夜,製造出合金加熱爐管,沒等鋼管完全冷卻,就裝上火車運往北京。重慶通用機械廠在為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生產大型主風機時,一位鉗工師傅被葉輪鐵殼崩傷了胳膊,縫了三針,又繼續戰鬥。河北省涿縣長店大隊農具修配組的貧下中農冒着大雨,推着小車,步行六十多里,把他們製造的鑄鐵接線盒及時送到了工地。…… 天南海北,萬眾一心,全國幾百家廠礦企業,為北京石油化工總廠加工製造的一千多個品種、規格的設備和器材,都以最快的速度運到了工地。各地的大力支援,給建廠職工以極大鼓舞。他們響亮地提出:「驕陽煉紅心,雨天比幹勁,為了早出油,革命加拚命。」

盛夏,酷暑難忍。工人們鑽進四十多度高溫的煉塔中作業,暈到了,爬起來再干,十一個小時就安裝好四十層塔盤,完成了通常要四天四夜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在大雨傾盆的日子,工人們躺在滿是泥水的溝里,用雨傘遮住焊槍,搶焊輸油管道。

來自撫順的「鋼鐵起重隊」,承擔了催化裂化塔群的吊裝任務。在吊裝反應器的前一天,老工人傅才生被鋼纜繩砸傷,昏迷了過去。他甦醒過來時,人們要把他送進醫院,他說:「不要管我,完成任務要緊。」晚上,傅才生頭昏腦脹,腳面腫得老高,痛得鑽心。可是,他想到第二天的吊裝任務,再也躺不住了,便忍着劇痛爬起來,扶着牆練習走路。天剛蒙蒙亮,他就拄着棍子,來到吊裝現場,不顧同志們的勸阻,兩次爬到五十米高的起重拔杆頂上,細心檢查準備工作,並且和工人們一起,把這台二百七十噸重、四十多米高的反應器,安然吊裝就位。 經過日日夜夜的緊張戰鬥,到一九六九年九月二十日,常減壓、減粘和催化裂化三套大型煉油裝置先後安裝成功,這些裝置的八大輔助系統也全部建成。勝利的喜訊傳開,整個工地一片歡騰。來到這個罐塔林立、管道縱橫的煉油裝置區的人們,看到我國工人階級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創造出這一英雄業績,無不歡欣鼓舞。

不斷地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編輯]

建廠第一個回合的戰鬥取得了勝利,新的考驗又接踵而來。

最早建成的一套裝置交付投產時,離國慶節還有一個月。而最後一套交付投產時,就只剩下十天了。要在這樣短的時間內使三套大型煉油裝置全部投產出油,必須開動幾千台儀表、設備和十幾座高塔、巨爐;必須經過檢查鑑定、單機試運、正式運轉等七道關卡。過去開動這三套裝置,至少也要三、四個月,而這個廠的生產工人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三歲,大都是離校不久的學生。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把裝置開動起來呢?

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的黨組織領導廣大幹部、新老工人和技術人員,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分析矛盾和困難,開展革命大批判。他們說: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工人階級什麼困難也能克服。建設工人能高速度、高質量地把煉油裝置建設起來,我們就能把它開起來!

一個群眾性的技術練兵活動,迅速在全廠展開。工人群眾學習白求恩同志「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為革命苦練操作基本功。煉油裝置還沒有安裝完畢,從各地煉油廠學習回來的新工人就進入了安裝工地。他們在老工人和技術人員帶領下,安裝完一台設備,就試運轉一台,了解設備的性能,熟悉生產流程和操作方法,把質量檢查、蒸汽吹掃、單機試運的工作提前進行。這樣,不但贏得了時間,也鍛煉了這支年輕的工人隊伍,提高了他們的技術操作水平。

催化裂化裝置的工藝比較複雜,要在十天時間內使整個裝置投產出油,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車間黨支部發動群眾反覆討論開工方案,老工人和技術人員積極出主意、想辦法。他們破除煩瑣哲學,把過去開工的五個步驟改為三個步驟,採用新的脫水辦法,使再生器和反應器的乾燥時間由七天減少到兩天半。這樣,就大大縮短了開工時間。經過工人、技術人員和幹部們的努力,這一套裝置終於只用七天的時間,即在一九六九年九月二十七日,就一次投產成功了。至此,三套煉油裝置全部開工投產,生產出了各種合格的成品油。工廠的建設者們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自己的光榮任務,用出色的生產成就慶祝了新中國成立的二十周年。當透明的油液歡暢地流出時,人們激動地高呼:「毛主席萬歲!萬萬歲!」

取得了開工投產的勝利之後,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的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在繼續革命的大道上乘勝前進。

一九七○年六月,常減壓蒸餾車間的七名工人貼出大字報,提出要對煉油裝置進行技術改造。這張大字報使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嚇了一跳,他們說:「這是具有六十年代先進水平的新設備,投產才八個月就要改造,真是瞎胡鬧,放大炮!」

廠黨委支持工人的革命倡議。廣大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根據操作實踐,對煉油裝置進行了科學分析。他們指出,先進總是相對的。這三套裝置雖然比較先進,但是其中仍然有些比較落後的地方,有些設備還有很大潛力沒有發揮出來。要改造,要增產,既不是放大炮,更不是瞎胡鬧,而是完全可以辦得到的事。工人和技術人員們豪邁地說:「我們要讓這些六十年代的煉油塔,同我們一起進入偉大的七十年代!」

八月的北京,驕陽似火,一場群眾性的技術改造活動,如火如荼地在北京石油化工總廠展開了。各個車間普遍成立了「三結合」技術革新小組,廠黨委領導成員同群眾一起,對設備逐個地摸底、分析,找出薄弱環節,制定改進措施,進行現場設計。在這個基礎上制定了全廠技術改造的計劃。為了不影響國家的生產任務,工人們冒着高溫,日夜苦戰,利用檢修時間進行設備改造工作。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就安裝了五千多米管線,調整更換了四十多台機泵、換熱器,安裝和更換了四百多個閥門,完成了催化裂化和常減壓蒸餾兩個裝置的檢修和改造工作。

在改造煉油裝置的過程中,需要給一座十幾層樓高的煉油塔的頂部加粗。可是,裝置區內沒有地方可以立起吊裝用的拔杆。怎麼辦?鉚焊車間的起重工人大膽提出,把十七米長的拔杆立到鄰近的一座巨塔頂上,來一個「頭頂栽樹」。但是,要把近百噸的壓力壓在這座塔的頂上,行嗎?工人和技術人員進行了反覆試驗和測算,證明這座塔的頂完全能夠受得住這個壓力。兄弟單位的工人也紛紛趕來助戰。他們冒着大雨,把拔杆立上塔頂,在六十米多的高空中,成功地吊裝了四十噸的塔體,創造了塔頂起吊的奇蹟。

煉油裝置的技術改造,有力地帶動了全廠的技術革新。卸油車間工人大挖設備潛力,只增加了少量設備和投資,就迅速使卸油能力提高一倍。一氧化碳鍋爐的操作工人,用了三噸鋼材,就把三台鍋爐的出汽能力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安裝工人在安裝過程中,對三台鍋爐進行了改造,使每台鍋爐的出力從每小時六十五噸提高到一百三十七噸。

在偉大的七十年代的第一年,北京石油化工總廠投產還不到一年,又譜寫出了新的篇章:三套煉油裝置經過改造,原油加工能力比原設計水平提高了一倍。同時,提前六十八天全面超額完成了全年國家生產計劃。

團結起來爭取新的勝利[編輯]

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的建設過程中,工人群眾、幹部和技術人員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路線指引下,團結戰鬥,成功地創造了許多新的設備,新的工藝,新的施工方法。

在煉油部分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勝利進軍的同時,按照規劃,一個綜合利用石油資源的戰鬥也全面展開了。鳳凰嶺下,紅旗招展,炮聲隆隆,十幾套新的石油化工裝置,陸續動工興建。

石油化學工業是我國一門新興的工業。參加建設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的科研、設計、施工和生產各個部門的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緊密團結,互相配合,密切協作,決心在認真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為多快好省地發展我國石油化學工業闖出一條新路。

一九七○年初春,負責設計合成橡膠車間的設計人員剛進入工地不久,土建工人也來到了施工現場。在建廠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由設計、科研、施工等單位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組成現場設計組,很快制定出設計總圖方案。接着,設計人員又在四面透風的席棚里,日夜奮戰,拿出了施工總圖。三月三十一日,橡膠工地響起了平整廠址的第一聲開山炮。 在平整場地的戰鬥緊張進行的時候,設計和科研人員為了使設計更加先進合理,他們前往東北地區一個生產合成橡膠的工廠,同工人一道,組成「三結合」小組,對原設計進行全面的複查。

過去一般以苯作為合成橡膠的聚合溶劑。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成本較高。在設計審查會上,有人根據這個廠的試驗成果,建議用另一種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產品代替苯作溶劑。但是,也有人認為採用這種新溶劑,會影響橡膠質量,主張還是照老辦法,不作改變。

在這兩種意見面前,他們學習了毛主席的有關教導,把革命精神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經過幾十次試驗,終於獲得了使用這種溶劑的可靠數據,為創造我國新的合成橡膠工藝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複查設計的那些日日夜夜裡,設計人員和工人一起,批判了「貪大、求洋、求全」的錯誤思想,糾正了一些片面追求「美觀、闊氣、高標準」的傾向,修改了設計中不合理的地方,提高了設計質量。結果,設備比原來減少了二百六十八台,建築面積減少了四千四百多平方米,為國家節約了近六百萬元的投資。

團結協作繪新圖,排除萬難闖新路。參加建設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以「只爭朝夕」的精神,進行研究、設計、施工、安裝,只用了一年零六天的時間,就建成了一個年產一萬五千噸的大型合成橡膠車間,一次試車就成功地生產出了合格的橡膠。

只要依靠群眾,就能克服各種意料不到的困難,不斷攀登高峰。這樣的事例,在北京石油化工總廠的各個化工裝置建設中,到處可見。有個化工裝置,生產時需要一種催化劑,過去的製造方法,生產流程長,需要設備多,工人勞動強度大,車間裡煙塵較多,操作條件差。設計人員在進行這項工藝設計之前,先到有關工廠參加勞動,進行調查研究。他們在工人和科研人員的支持和幫助下,經過反覆試驗,找到了製造催化劑的一種新工藝。新建的催化劑車間裡空氣清新,設備由一百五十台減少到三十四台,廠房從二千二百多平方米減少到一千七百多平方米,生產周期縮短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生產人員減少了百分之九十。

苯酚丙酮裝置有個提高原料濃度的設備,過去一般都是採用填料塔。「三結合」設計小組對這種填料塔進行了分析,發現它既笨重,又容易發生事故,需要進行改革。他們廣泛進行調查研究,集思廣益,從食品加工工業用蒸發器濃縮果子汁的辦法受到了啟發,他們想:既然果子汁濃縮和這種化工原料的濃縮有類似的特點,為什麼不能用蒸發器代替填料塔呢?在工人們的支持下,設計人員到有關工廠進行實習試驗,肯定了這個大膽的設想。結果,他們用一個八米多高的蒸發器,代替了老工藝中兩個二十多米高的鋼塔,不但減少了設備和儀表,而且使安全生產得到了保證。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鳳凰嶺有個鳳凰亭,亭里有一塊碑石,上面記載說,幾百年前,這裡「有鳳降臨,百鳥拱衛」。人們幻想着在這個窮山溝里能飛出金鳳凰。可是,只有在今天,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鳳凰嶺才真正改變了面貌,座座鋼塔聳如林,排排油罐賽星群。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路線指引下,建設中的北京石油化工總廠,就象人們傳說中的金鳳凰那樣,正在展翅飛翔。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