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上海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上海經濟向外向型轉變報告的批覆
國務院關於上海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上海經濟向外向型轉變報告的批覆 國函〔1988〕27號 1988年2月21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國務院關於上海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加快上海
經濟向外向型轉變報告的批覆
上海市人民政府:
國務院原則批准你市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關於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上海經濟向外向型轉變的報告》,請認真研究執行。報告中提出的關於財政、外貿、物價、工資、金融等政策措施的具體實施辦法,請你市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商定。
當前,上海經濟的發展正處在重要的轉折時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上海經濟向外向型轉變,不斷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搞大進大出,是實現上海經濟發展戰略,改造、振興上海的根本途徑。
你市要按照經濟發展戰略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加快經濟發展。在工作中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方針,少搞非生產性項目,把積累的資金集中用於生產建設。
國 務 院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一日
關於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上海
經濟向外向型轉變的報告
國務院:
一九八五年二月八日國務院批轉了《關於上海經濟發展戰略的匯報提綱》,為上海的改造、振興指明了方向。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懷、指導和直接幫助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回顧總結近三年貫徹執行經濟發展戰略匯報提綱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如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上海經濟向外向型轉變的問題。現將主要情況和意見報告如下:
一、貫徹執行經濟發展戰略匯報提綱的基本情況
從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的三年,是上海全面貫徹執行經濟發展戰略匯報提綱的三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中央有關部門和兄弟省市的幫助、支持下,上海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地方財政累計向國家淨上繳370多億元。口岸出口創匯110億美元。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取得了一定進展,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基礎設施投資有所增加。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城鄉人民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新形勢下,上海經濟發展中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地方財政收入不斷「滑坡」。一九八五年上海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181.6億元,一九八六年下降至176.1億元,預計一九八七年下降至165億元,一九八八年將繼續下降至153億元。三年淨減28.6億元,平均每年減收9.5億元。如不採取有力措施,整個「七五」期間,地方財政收入下滑的趨勢,將不可避免。上海地方財政收入下滑,實質上是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重大調整,主要是一些政策因素和原材料漲價,超過了工業企業的承受能力,工業成本大幅度上升,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活力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二)物資供需日趨緊張,地方外匯收支逆差擴大。隨着計劃和物資體制改革的深入,指令性計劃逐步縮小,國家統一分配給上海的物資不斷減少。計劃分配的物資占需要量的比重已從原來的70%下降到40%左右,相應增加了市場議價供應和地方進口原材料的比重,不僅影響了地方財政收入,也使地方用於進口原材料的外匯支出大幅度上升。一九八一年地方進口原材料用匯僅0.45億美元,一九八六年達到3.2億美元,一九八七年連同中央各部門轉由地方進口的物資,地方外匯支出高達6.5億美元。到今年底,市集中掌握的地方留成外匯已有赤字3億多美元。一九八八年國家將繼續減少對本市的指令性物資分配數量,中央各部門轉由地方進口的物資還要增加地方用匯3.27億美元,初步匡計,全年地方進口原材料的用匯需要10億美元左右,外匯收支逆差將進一步擴大。
(三)城市基礎設施嚴重落後,各種不安全因素不斷暴露。地方財政收入不斷「滑坡」,不僅進一步減少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也嚴重影響了地方的財政支出。一九八五年國務院批准增加本市地方財政支出基數15億元,主要用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並適當增加教育、科研經費。當時我們安排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為11.2億元。這兩年,由於地方財政收入減少,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補貼又不斷增加,再加上今年上借中央財政4.56億元,地方財政用於城市建設的投資,今年實際已經低於一九八四年的基數。由於城市建設資金嚴重不足,住房緊張、交通擁擠、污染嚴重和各種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尚未得到緩解。從當前來看,還有不少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例如全市各類一級危房擴大到200萬平方米以上;一大批工廠設備和城市公用管線老化,毒氣、毒液外溢險情不斷;防洪、排澇設施標準過低,水陸消防設備嚴重不足,抗災能力十分薄弱。這些不安全因素如不逐步消除,將對整個城市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威脅。
二、加快上海經濟向外向型經濟轉變的基本設想
當前,上海經濟的發展正處在重要的轉折時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從國際市場進口原材料,加工出口,大進大出,是解決當前上海面臨的突出矛盾的積極措施,也是實現上海經濟發展戰略,改造、振興上海的根本途徑。
發展外向型經濟,要以更加勇敢的姿態進入世界經濟舞台,着眼於上海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現代化、商品化水平的提高,以不斷增強國際競爭能力作為上海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時,把對外開放同經濟體制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形成符合國際規範的、有活力的、高效率的現代商品經濟的運行機制。根據上海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應當採取出口導向和進口替代相結合的戰略,爭取到一九九二年,上海出口商品占商品總值的比重從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40%以上;上海出口商品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通過國際市場的大循環來解決;上海城市重大建設項目和骨幹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主要依靠利用外資;形成一批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外向型企業;大部分傳統工業和老企業得到改造,主要行業和產品達到國際八十年代初期的水平;人民生活相應有較大改善。
加快上海經濟向外向型轉變,必須在以下五個方面有新的突破:
第一,抓住國際市場變化的有利時機,加快上海工業結構調整,迅速形成強大的出口基地。
當前,國際市場對上海擴大出口十分有利。我們要充分發揮上海科技和外貿的優勢,加強科技同生產的結合,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服務。首先,要大力發展出口導向工業。以輕紡工業作為上海擴大出口創匯的主力軍,並充分發揮鄉鎮企業和市區中小企業勞動成本低、生產能力有富餘的條件,大力發展「三來一補」,迅速形成新的出口能力。同時,通過技術、資金的集中投入,從最終產品推及中間產品的各個環節,有重點地進行配套改造,提高加工深度,組合新的出口優勢。其次,有選擇、有步驟地發展進口替代工業。根據國家發展農業、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需要,按照國際標準,通過消化、吸收已經引進的國外先進技術,加快國產化步伐,大力發展國家建設急需的技術裝備和緊缺的基礎材料,以替代進口,並逐步擴大這部分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從根本上改善上海出口產品結構。此外,還要積極發展技術出口和勞務出口,進一步加強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到一九九二年,上海口岸出口總值力爭達到55~60億美元。
第二,大膽地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城市建設。
積極採取多種形式,大規模地利用外資,是加快傳統工業改造和城市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是用好以下兩種形式的外資:一是進一步擴大「三資」企業,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來滬投資;二是在積極爭取利用世界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和各國政府貸款的同時,還要採取自借自還方式,通過國際金融市場籌集資金,用於工農業技術改造、發展第三產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一九九二年,在用好、用完目前已批准利用的外資50多億美元(包括直接利用外資18億美元,「94專項」32億美元)的基礎上,儘可能更多地利用外資,使上海工業產值和出口創匯淨增額的一半以上靠利用外資來實現。
第三,進一步搞活大中型企業,全面提高企業素質和經濟效益。
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增強和經濟效益相應提高,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基本條件。為此,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逐步改變國營企業的經營機制,進一步搞活上海的大中型企業,建立適合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企業制度。要加快實施政企分開和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使企業真正擁有經營自主權,特別是把進出口經營權下放給更多的企業或企業集團。在全面推行廠長負責制的基礎上,推廣並完善各種類型的經營承包製,同時,對有條件的企業實行股份制,對部分小型國營企業實行租賃和拍賣。繼續加強企業管理,搞好企業上等級工作。全市的主要骨幹企業,都要採用國際經濟技術標準,努力趕超國際先進水平。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使企業在競爭中增強科技進步的動力,使各種生產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四,積極推行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逐步開發浦東和崇明。
充分利用上海地理優勢,積極推行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大規模地吸引國內外資金,加快浦東和崇明的開發建設,是促進上海經濟向外向型轉變,提高城市綜合功能,全面改造老城市的重要步驟。我們要按照建設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經濟貿易中心之一的要求,搞好總體規劃,分期開發建設。明年年底前,黃浦江大橋力爭開工,同時認真研究浦東新區的開放度問題,做好開發浦東的準備工作,爭取陸家嘴、花木、外高橋三個重點地區的開發儘早起步。同時,在老市區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的基礎上,積累經驗,逐步擴大,以加快老城市的改造。
第五,充分發揮上海綜合優勢,發展橫向經濟聯合,建立長江三角洲經濟圈。
充分發揮上海多功能經濟中心的作用,按照經濟的內在聯繫,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經濟網絡,形成綜合優勢,這是推動長江三角洲經濟走向外向型的重要條件。上海除了通過橫向經濟聯合,建立以名牌產品為「龍頭」的企業集團,擴大對外出口以外,還要進一步敞開對內開放的大門,在金融、貿易、航運、技術、管理、信息、人才等各個方面,廣泛開展雙向合作和交流,促進經濟的共同繁榮。上海市區和郊區十個縣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多種經營,進一步發揮郊區作為城市副食品基地、大工業擴散基地、出口創匯基地和科研中試基地的作用。
三、請求中央給予的政策措施
進一步貫徹執行經濟發展戰略匯報提綱,加快上海經濟向外向型轉變,必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根據上海的實際情況,我們建議給予以下的政策:
(一)財政實行基數包幹,一定五年(從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二年)不變。
1、包幹基數定為105億元。這是根據一九八七年地方財政收入預計數及需要照顧和調整的情況確定的。
2、包幹的範圍,按一九八七年的地方財政收入分成辦法計算,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原來在上交以後由中央返還的各項結算款和中央各部委核撥的專款,都仍按現行辦法處理。以後國家有重大政策措施出台,應增應減的數額,另行處理。
3、實行包幹以後,從一九九一年起,如果地方財政收入超過165億元,超收部分實行對半分成,中央得五成,地方得五成。
(二)外貿體制按中央即將確定的新方案執行,但根據上海實際情況,要求放寬外貿經營自主權。
1、建議核定換匯成本時,對上海實際情況給予考慮,適當照顧。
2、地方以進養出所需自用進口的原材料,建議對上海適當照顧,在零星急需進口範圍內切出一定數量,由上海自行組織進口。
3、建議對出口配額以一九八八年實績為基礎,對蘇聯、東歐協定貿易,按照擇優原則進行分配。
4、上海外貿的基建、簡易建築和科技教育經費,仍按國家每年的計劃安排下撥。
5、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在上海建立外匯調劑中心,開展外匯調劑業務。
6、關於重點出口生產企業出口本廠產品的出口經營權、在海外設立機構(港澳除外)和舉辦展銷會的審批權,下放上海市人民政府。
(三)物價控制總水平,逐步下放管理權。
鑑於目前上海是價格「盆地」,要積極疏導,逐步理順,近期內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勢將高於全國。要努力穩定「菜籃子」價格,控制人民基本生活必需的日用工業消費品的價格,一般工業品價格適當放活,力爭把零售物價指數控制在全國大中城市的平均上漲幅度之內。
物價管理權限要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逐步下放。上海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對工業品價格應有較大的定價權。在一九八八年,將國家定價和國家指導價的工業品定價權下放一批給上海市;對仍由國家管理價格的工業品,有的可以給上海一定的浮動幅度,具體辦法由上海市和國家物價局商定。
(四)進一步探索因地制宜的分配辦法。
根據中央對職工工資分配的政策原則,結合上海實行財政基數包幹的實際情況,在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職工實際工資增長不超過國民收入和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前提下,建議中央允許上海對職工工資分配辦法進行因地制宜地探索和試點。具體實施辦法,由市勞動局同勞動人事部商定。
(五)發揮金融機構融通資金的樞紐作用,加強金融實力,完善金融市場。
1、充分發揮各種金融機構的作用。建議中央同意經人民銀行總行批准逐步在上海增設幾家外資分行,並可由香港中資銀行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同時充分發揮各專業銀行、區域性銀行的作用,並開拓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融資活動,為上海經濟發展服務。
2、進一步發展金融市場,廣泛進行短期資金拆借、證券買賣等業務,同時照顧上海擴大發行地方企業債券的額度,搞活金融。金融市場的拆借利率由市人民銀行審批可以浮動,以發揮利率的調節作用。
3、鑑於上海市銀行承擔中央安排的項目較多,金額較大,塊塊資金包幹後難以平衡,建議今後屬於中央重點基建、技改項目、車船飛機的專項等貸款需要增加的信貸資金,繼續請人民銀行總行在年度信貸安排中幫助解決。
4、鑑於上海經濟建設中多年欠帳,建議國家計委和人民銀行總行對基建規模和信貸資金上給予一些照顧。
(1)原定每年照顧上海增加地方基本建設一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信貸資金,以及使用擴權外匯的配套人民幣貸款,仍按原辦法執行。
(2)在三年之內,由人民銀行總行每年給上海市適當增加一部分專項基金髮展貸款,用於基礎設施和副食品基地的發展。三年以後周轉使用。
以上的建議要求,如經國務院批准,並付諸實施,對上海的改造、振興必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將按照黨的十三大精神,進一步動員全市人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克服前進中的暫時困難,做好各項工作,繼續為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
以上報告,當否,請批示。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