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關於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覆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關於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覆
國函〔2007〕64號
2007年6月30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務院關於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覆

 

國函〔2007〕64號

國家原子能機構:

  現對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批覆如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取得法人資格,營運核電站、民用研究堆、民用工程實驗反應堆的單位或者從事民用核燃料生產、運輸和乏燃料貯存、運輸、後處理且擁有核設施的單位,為該核電站或者核設施的營運者。

  二、營運者應當對核事故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者環境受到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營運者以外的其他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三、對核事故造成的跨越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的核事故損害,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條約或者協定辦理,沒有簽訂條約或者協定的,按照對等原則處理。

  四、同一營運者在同一場址所設數個核設施視為一個核設施。

  五、核事故損害涉及2個以上營運者,且不能明確區分各營運者所應承擔的責任的,相關營運者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六、對直接由於武裝衝突、敵對行動、戰爭或者暴亂所引起的核事故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營運者不承擔賠償責任。

  七、核電站的營運者和乏燃料貯存、運輸、後處理的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3億元人民幣;其他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1億元人民幣。核事故損害的應賠總額超過規定的最高賠償額的,國家提供最高限額為8億元人民幣的財政補償。

  對非常核事故造成的核事故損害賠償,需要國家增加財政補償金額的由國務院評估後決定。

  八、營運者應當做出適當的財務保證安排,以確保發生核事故損害時能夠及時、有效的履行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

  在核電站運行之前或者乏燃料貯存、運輸、後處理之前,營運者必須購買足以履行其責任限額的保險。

  九、營運者與他人簽訂的書面合同對追索權有約定的,營運者向受害人賠償後,按照合同的約定對他人行使追索權。

  核事故損害是由自然人的故意作為或者不作為造成的,營運者向受害人賠償後,對該自然人行使追索權。

  十、受到核事故損害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組織有權請求核事故損害賠償。

  在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子能法(草案)》時,對上述各項內容以及訴訟時效、法院管轄等應當做出明確規定。

                            國務院

                         二○○七年六月三十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