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財政交通運輸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的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關於財政交通運輸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的報告
財政部副部長 余蔚平(受國務院委託)
2021年12月21日於人民大會堂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22年/第一號
——2021年12月21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
國務院關於財政交通運輸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的報告
——2021年12月21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
財政部副部長 余蔚平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託,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財政交通運輸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請審議。

一、「十三五」期間財政支持交通運輸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編輯]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交通運輸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三五」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十三五」期間,各級財政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服務大局、服務人民,堅持謀劃長遠和統籌協調,持續發力支持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

(一)持續加大各級財政投入,有力拉動全社會投資。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上下聯動,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多渠道安排資金,確保對交通運輸領域的持續投入。各級財政五年累計投入資金7.5萬億元,拉動交通運輸領域形成超過16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財政投入逐年增加,年均增長5%,高於該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增速。其中,中央財政五年累計安排3.4萬億元,占交通運輸領域財政總投入的45%,包括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1.42萬億元、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3542億元、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取消收費後補助資金146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2539億元、鐵路建設基金2448億元、民航發展基金1789億元、港口建設費794億元、郵政普遍服務與特殊服務補貼304億元等,為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有效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不斷優化交通運輸領域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如期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在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重點行業,全國五年累計分別投入財政資金5.69萬億元、1.16萬億元、0.39萬億元、0.23萬億元,拉動相關領域分別形成11萬億元、4萬億元、0.89萬億元、0.63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機場「油改電」、船型標準化以及重點地區柴油貨車淘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科技計劃等支持智慧交通和交通科技創新、裝備升級,引導調整優化交通運力結構和能源結構,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三)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央財政努力踐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加大對中西部地區交通運輸領域投入,中央財政安排的交通運輸資金有78%投向中西部地區,進一步提高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標準,支持這些地區提升交通運輸通達深度,為其脫貧致富奠定堅實基礎,有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財政緊急調撥資金,支持國際航班「不停飛」、重大運輸飛行任務、保障民航客改貨;全力做好抗疫人員和防疫物資鐵路運輸保障,累計向湖北地區輸送援鄂醫護人員458批、1.39萬人次,運送防疫物資2.6萬批、99.2萬噸。通過穩定國內外運輸能力,促進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支持有效應對疫情衝擊。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十三五」期間,財政、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共同努力,推動我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並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全國交通基礎設施形成超大規模網絡。縱橫東西南北的交通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加快形成。全國高速鐵路里程五年內翻了近一番,高速公路里程、萬噸級碼頭泊位數量等保持世界第一,航空航海通達全球,綜合交通網突破600萬公里。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區域交通連片成網。運輸服務質量顯著提升。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貨運輸量和周轉量等躋身世界前列,品質化、專業化、普惠化、安全性不斷提高。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超大型交通工程以及京張高鐵等重點工程建成投運。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等機場國際樞紐功能顯著增強。智慧綠色平安交通加快建設。新能源、清潔能源在公路交通行業深入推廣應用,26個省(區、市)1128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具備充電服務功能,五年累計節油約600萬噸。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全面取消,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提高通行效率,減少能源損耗及空氣污染。公路安全隱患治理加快推進,應急裝備物資儲備加快布局。「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穩步推進。「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交通運輸領域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十三五」以來,交通運輸領域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戰略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

二、「十三五」期間財政交通運輸資金重點投入使用情況[編輯]

「十三五」期間,財政、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凝心聚力支持構建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體系,聚焦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提升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交通運輸領域建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取得積極成效,人民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一)公路方面。全國五年累計安排財政資金5.69萬億元,占財政交通運輸領域投入總規模的76%。支持推動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里程分別增長3.75萬公里、18.54萬公里、5.3萬公里,優良路的比例大幅提高。雄安新區對外公路通道、冬奧會配套公路等重點工程順利實施。農村公路新改建超過147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截至2020年底,全國公路里程達520萬公里,五年累計完成營業性客運635.7億人次、貨運量1784.7億噸;高速公路基本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國道基本覆蓋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和常年開通的邊境口岸。中央財政五年累計安排2.12萬億元,其中,44%用於支持國家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等公路幹線建設及其災後恢復重建;22%用於支持農村公路和縣鄉公路安防工程等微循環網絡建設;17%用於支持公路養護和公路災損搶修保通。此外,還安排1215億元支持促進農村客運、出租車等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安排148億元用於全國487個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配套設施建設等。

(二)鐵路方面。全國五年累計安排財政資金1.16萬億元,占財政交通運輸領域投入總規模的15%。支持推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新增2.5萬公里,高鐵營業里程新增1.9萬公里,「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高鐵覆蓋近95%的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49億人次、發送貨物158億噸。中央財政五年累計安排8553億元,其中,67%用於支持中西部幹線以及戰略性、標誌性重大鐵路項目建設;29%用於支持保障鐵路公益性運輸,累計運輸學生、傷殘軍人2.1億人次,涉農物資7.36億噸。

(三)民航方面。全國五年累計安排財政資金0.39萬億元,占財政交通運輸領域投入總規模的5%。支持推動新建、遷建運輸機場43個,全國頒證運輸機場增加到241個,機場新增設計容量約4億人次、總容量達14億人次,新增航路航線263條、里程3.8萬公里,航空服務已覆蓋92%的地級行政區。特別是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實施,深入推進與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相適應的世界級機場群協同發展。支線航線旅客運輸量年均增速超過20%。中央財政五年累計安排2140億元,其中,81%用於支持民航基礎設施建設;15%用於補貼中小機場、支線航空、通用航空運營等事項。

(四)水運方面。全國五年累計安排財政資金0.23萬億元,占財政交通運輸領域投入總規模的3%。支持推動連雲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等國家重點項目順利實施,錨地、防波堤等公共基礎設施趨於完善,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由127.5億噸提高至145.5億噸。重點實施長江幹線航道系統治理、西江航運幹線擴能、京杭運河、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等重大工程,促進等級航道達到6.73萬公里,以「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為主體的內河航道體系初步形成,長江「黃金水道」功能進一步提升。加快全國重點水域安全監管和救助裝備設施布局,促進水上險情處置能力不斷提升。中央財政五年累計安排1400億元,其中,45%用於支持長江幹線以及其他內河航道建設、疏浚和航道應急搶通;39%用於支持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能力建設;12%用於支持沿海港口公共航道、防波堤工程等建設。

(五)郵政方面。全國五年累計安排財政資金415億元,占財政交通運輸領域投入總規模的1%。支持推動全國普遍服務營業局所達到5.4萬個,普遍服務鄉鎮網點覆蓋率和建制村直接通郵率提高至100%,促進實現郵政普遍服務投遞深度延伸和時限縮短,鄉村普遍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縣鄉村累計建成各類倉儲中心600多處、購置各類配送車4000多輛,郵政服務「三農」能力得到較大提升。中央財政五年累計安排395億元,重點支持國家郵政普遍服務、特殊服務和「三農」服務發展。

三、「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領域財政管理改革情況[編輯]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十三五」期間,財政會同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立足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理清政府與市場邊界,按照交通運輸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要求,持續完善交通運輸領域財政管理制度機制,不斷提升財政預算管理規範化、法制化水平,提高財政資金政策效益,保障交通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一)合理劃分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針對交通運輸領域特點,在深入研究、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基礎上,起草《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後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施,按照提高效率、權責利統一、激勵地方主動作為等原則,對公路、水路、鐵路、民航、郵政、綜合交通六大領域相關事項的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進行了劃分,並進一步將財政事權涉及的戰略規劃、政策決定、執行實施、監督評價等事項在中央與地方財政間作出安排。一是對現行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劃分的事項進行確認,包括國道、國家級口岸公路、京杭運河、運輸機場等18項。二是適度加強中央財政事權,將公路領域的界河橋梁和邊境口岸汽車出入境運輸管理,水路領域的國境、國際通航河流航道和西江航運幹線等4項上劃為中央財政事權。三是適當下劃部分財政事權,將鐵路領域幹線鐵路的組織實施從中央財政事權調整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將民航領域通用機場從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調整為地方財政事權。四是對已由中央財政承擔的長江幹線航道、空中交通管理和由地方承擔的農村公路、道路運輸管理等34項改革事項,重新釐清中央與地方財政責任。

(二)完善交通運輸領域財政收入政策和投融資方式。堅持遵循財政收入和投入可持續原則,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一是持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減稅降費,統籌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和物流企業成本。將交通運輸行業增值稅稅率由11%降至9%,並擴大進項稅抵扣範圍,對交通運輸業實行增值稅匯總納稅等政策;對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交通運輸領域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所得,實施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降低航空公司的民航發展基金徵收標準。二是進一步發揮債券融資作用。各地區通過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制定地方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管理試行辦法,規範設立地方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三是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1460億元,用於幫助地方償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取消收費後的部分債務,目前已圓滿完成既定目標任務,通過有效調整和優化收費公路結構,既減輕人民群眾出行負擔,又推動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四是規範有序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領域PPP項目開工379個、總投資1.8萬億元。其中,中國PPP基金自2016年成立以來,在交通運輸領域累計簽約金額284億元,涉及項目總投資4547億元,有力撬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運輸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引導建立健全市場化長效機制。五是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明確到2022年基本建立權責清晰、齊抓共管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形成財政投入職責明確、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格局。縣級人民政府履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主體責任,做到「有路必養、養必到位」,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及管理機構運行經費等支出納入一般公共預算,加大管理養護投入力度。鼓勵地方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採取資金補助、先養後補、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支持農村公路養護。完善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農村公路養護的支持力度。

(三)強化財政交通運輸資金預算管理。聚焦交通運輸領域分專項制定資金管理辦法,改進和完善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等財政資金使用和管理。一是加強預算事前約束。堅持財政和行業主管部門共同定投向、定支出標準,在規劃編制、政策評估等方面,形成財政和行業主管部門共同研究、共同推進的有效機制。二是優化資金分配和使用方式。對鐵路、國道、幹線航道等重大項目,採取項目法分配,區分項目類型制定資金安排標準,通過直接補助、資本金注入等方式予以支持;對點多面廣、投資規模較小的農村公路等項目,按因素法切塊下達地方,由地方統籌分解下達到具體項目。三是改進資金全流程管理。明確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及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事前、事中、事後責任,建立「誰申報、誰負責」和「誰使用、誰負責」的責任機制。四是推動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強化績效目標管理,財政支持的交通運輸領域項目全部設立可量化、可考核的績效目標,包括產出指標、效益指標、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及過程管理指標等。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將評價結果與財政資金安排掛鉤,獎優罰劣,動態調整。對資金量較大、涉及面較廣的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等適時開展政策評估,總結政策成效和地方經驗做法,梳理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形成後續調整完善的思路和實施方案。

(四)大力推進鐵路和郵政等重點領域公司制改革。按照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要求,積極推進原中國鐵路總公司、原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進行公司制改制,2019年,兩家企業均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公司制企業。財政部切實履行出資人職責,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不斷推動兩家企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一是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在制定印發國有資產與財務監督管理、工資決定機制改革、負責人薪酬考核管理等制度文件基礎上,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範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將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於企業,激發企業活力、創新力和內生動力。二是推進企業配齊建強董事會。在兩家企業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制度,向兩家企業選派外部董事,並制定印發外部董事工作指引,加強對派出外部董事的管理,規範外部董事履職行為,切實發揮外部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三是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工作要求,推動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優質子企業完成引戰、上市工作,京滬高鐵成功登陸A股,郵儲銀行順利完成A+H股兩地上市。

在總結「十三五」工作經驗和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給我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帶來嚴重挑戰,與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要求相比,相關領域財政支持工作仍有一些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亟待解決。一是投資需求較高與收入增長乏力的矛盾有待解決。「十四五」期間,貫徹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仍需較大規模投資;公路、水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大部分已進入養護高峰期,「重建輕養」、「以建代養」現象比較普遍,養護資金潛在需求較大。而交通運輸項目單體投資規模較大、單位成本較高、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對社會資本吸引不足,尚未形成多元化投入長效機制。同時,車輛購置稅、燃油稅等收入受能源結構、汽車消費市場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呈下降趨勢,港口建設費取消,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等對民航發展基金、鐵路建設基金、車輛通行費收入的影響,交通運輸領域相關收入增長將比較有限。二是部分地方超規劃超預算、過度超前建設容易引發債務風險。近年來,部分地方在規劃範圍外、未納入財政預算的情況下,超前實施了一些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項目,投資數額較大、回報較低,明顯超出了自身財力承受能力範圍,容易引發拖欠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工程賬款、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等一系列問題。三是交通運輸領域財政資金統籌配置不足,支出結構仍需優化。分領域、分部門、分事項設立財政專項資金、政府性基金的格局尚未改變,部分資金渠道在支出方向上存在交叉重複現象,缺乏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資金統籌協調機制,不利於引導多種運輸方式資源互補、相互融合。四是項目和資金管理亟需細化,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理念有待加強。交通運輸領域項目涉及面廣、實施複雜、差異較大,全面實施績效管理難度較大,需要完備的大數據跟蹤分析作支撐。目前,部分地方項目庫建設不夠紮實,項目立項徵求意見機制尚不完善,項目和預算銜接不足,部分地方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提供標準的選擇上缺乏成本效益分析,求新、求大、求快等傾向比較明顯,仍然存在「重分配、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等突出問題。

四、下一步工作考慮[編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交通運輸深度嵌入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是循環暢通的重要基礎,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財政將會同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系統觀念,加強頂層設計,聚焦制約交通運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完善財政支持交通運輸領域的政策體系,改進財政資金分配和使用管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有效防範債務風險。

(一)健全交通運輸領域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優化配置交通運輸領域各項財政資金政策,進一步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一是預研預判交通運輸領域能源結構調整、消費市場結構調整的趨勢和規律,及時調整完善交通運輸領域相關財政政策,合理確定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等轉移支付資金規模。二是加快推進《收費公路條例》修訂工作,貫徹「使用者付費、差別化負擔」理念,促進收費公路控規模、調結構、降成本、防風險、強監管、優服務。三是港口建設費取消後,通過相關資金渠道予以調整補充,確保在水運等重點領域的持續投入。四是堅持舉債同償債能力相匹配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通過地方政府債券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交通運輸領域項目。

(二)進一步優化交通運輸領域財政支出結構。加強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和管理,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努力做到六個堅持、六個更加突出。一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在繼續支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一批國家重大項目的同時,更加突出對基礎設施養護的支持引導,不僅要建設好,還要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二是堅持融合發展,更加突出交通與產業的融合,支持引導交通運輸服務鏈條向生產製造行業延伸,推動交通運輸與生產製造、流通環節資源整合,鼓勵物流組織模式與業態創新。三是堅持一體化發展,在繼續支持鐵路、公路、民航、水運、郵政等交通網絡設施補短板強弱項的同時,更加突出對綜合貨運樞紐體系建設的支持引導,推進港口型、鐵路型、航空型等不同類型貨運樞紐高效多式聯運,完善樞紐港站集疏運體系,提高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承載力。四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更加突出對交通運輸領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節能減排的支持引導,促進新能源在公共交通行業的推廣運用,加強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引導綠色出行,讓交通更環保、出行更低碳。五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更加突出對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的支持引導,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六是堅持對外開放,在繼續支持國內物流體系做優做強的同時,更加突出加強國際互聯互通,為物流快遞企業走出去做好服務支撐,鼓勵不同類型市場主體開放合作、資源互補,深入參與國際物流網絡拓展,實現共商共建共享。

(三)更好發揮財政引導作用調動各方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序推進交通運輸競爭性領域市場化改革,促進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一是鼓勵符合條件的交通運輸領域市場主體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創新使用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等金融工具。二是遵循國際規則,繼續清理涉企補貼,公共財政進一步聚焦「公共服務」領域,對具有一定收益的交通運輸領域項目,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參與投資、建設、運營和維護等項目全周期管理,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各自優勢,提高交通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和效率。三是進一步明確中央與地方財政責任,對屬於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以及地方財政事權的事項,更多採用以獎代補、競爭性評審等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地方貼近基層的信息優勢,賦予地方結合實際編制實施方案、開展工作的自主決策空間,中央財政以績效為導向,對積極有為、開拓創新、示範引領效果明顯的地方加大獎補力度。

(四)促進交通運輸領域財政資金提質增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要求,將績效管理深度融入財政交通運輸資金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全過程。一是完善大數據跟蹤分析體系,優化績效目標設置,強化績效運行動態監控,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加大績效結果反饋與運用力度。特別是強化評價結果剛性約束,將評價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引導各級財政和有關單位精打細算,切實把錢花在刀刃上、緊要處,提高政策效益和效率。二是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審計、財政和行業監督等有機貫通、相互協調。自覺接受人大監督,進一步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加強對交通運輸領域重點政策落實情況、重點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的督導力度。三是在督導評估的基礎上,及時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以點帶面,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延伸運用,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大力支持財政交通運輸工作,加強交通運輸領域立法和執法監督,有力推動了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切實改進和加強財政交通運輸資金使用和管理,為促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貢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