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09〕42號
2009年12月7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

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09〕4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華南、西南結合部,是我國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和前沿地帶,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與東盟開放合作、維護國家安全和西南邊疆穩定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廣西各族幹部群眾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由於歷史等特殊原因,廣西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為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重大意義。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也是革命老區、邊疆地區。既有北部灣沿海等發展條件好、潛力大的地區,又有大石山區等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既有豐富的礦產、旅遊、特色農業等資源,又有制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交通、能源、人才瓶頸;既有參與國際國內區域合作的有利區位條件,又存在深化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障礙;當前,既有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又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在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形成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促進西部大開發和東中西互動;有利於全面實施國家周邊外交戰略,深化我國與東盟戰略夥伴關係;有利於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有利於克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化危為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

  (二)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發展方式,着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優化產業結構,着力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着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着力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着力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強國際區域合作,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在西部地區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三)基本原則。堅持科學發展、以人為本,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確保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改革開放、創新機制,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和全方位開放,為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堅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既要切實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又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謀劃長遠發展;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既要把握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關鍵環節實現突破;堅持自力更生、國家支持,既要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要加大中央的支持力度。

  (四)戰略任務。

  ——打造區域性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特色農業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充分發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集聚輻射帶動作用,完善產業布局,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構建特色鮮明、集群發展、協調配套、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構築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加快建設並完善與東盟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範圍,創新合作機制,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發揮更大作用,增強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能力,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構建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培育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依託沿海港口,進一步加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設,構建連接多區域的國際通道,積極發展臨海現代產業,優化沿海經濟布局,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形成我國沿海新的經濟增長極。

  ——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民族地區。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認真落實各項民族政策,珍惜和維護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鞏固和發展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穩固的良好局面。

  (五)發展目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從實際出發,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繼續保持廣西良好的發展勢頭。

  到201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西部地區中等水平,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新進展,開放型經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基本覆蓋城鄉;特殊類型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人口持續減少;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明顯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

  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國中等水平;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資源節約、競爭力較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建成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更具吸引力的與東盟合作新高地;城鄉居民收入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趨於縮小;各民族群眾生活質量、健康水平、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八桂大地山青水秀、海碧天藍、生態優良、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二、推進沿海沿江率先發展,完善區域發展總體布局

  (六)充分發揮北部灣經濟區引領帶動作用。按照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的要求,加快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堅持合理布局、有序開發,儘快將廣西沿海打造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高地和重要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充分利用沿海港口優勢,積極引進國內外大企業,重點發展石油化工、鋼鐵、林漿紙、修造船、電子信息、糧油加工、新能源等產業,培育壯大臨港產業集群,加快形成臨海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當前,要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積極推進企業兼併重組,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適時建設防城港鋼鐵精品基地、欽州煉油二期、北海鐵山港石化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一小時城市圈,加強與周邊地區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等基礎設施的對接和共建,增強城市群要素集聚作用,形成連接多區域的重要交通樞紐。鼓勵在行政管理、財政、金融、投融資、土地和涉外經濟等改革方面先行先試。落實鼓勵類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開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試點。對已列入規劃的項目,要加快核准、審批,提高行政辦事效率。

  (七)積極打造西江經濟帶產業集聚優勢。桂東、桂中、桂北沿西江地區,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西南腹地,交通運輸便利,工業基礎較好,要進一步整合資源、集聚優勢,加快形成西江經濟帶。要加快西江黃金水道開發,提高通航能力,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相互銜接、優勢互補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效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為產業拓展、提升、集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以區域內重點城市為節點,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完善空間布局,形成分工明確、優勢明顯、協作配套的產業帶。柳州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優做強汽車、機械、冶金、化工等產業,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桂林要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優勢,打造國際旅遊勝地,推進機械、汽配、橡膠、醫藥、特色農林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升級換代,進一步辦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來賓要提升糖蔗綜合加工利用水平,積極發展鋁、錳深加工,培育壯大新興資源加工型產業。梧州、玉林、貴港、賀州等地要加快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市場對接,改善投資環境,增強配套能力,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發展水平。抓緊研究制定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

  (八)增強資源富集的桂西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桂西地區礦產、水能、旅遊等資源富集,要積極實施優勢資源開發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探索老少邊山窮地區加快發展的新路子。百色重點打造全國重要的鋁工業基地和紅色旅遊目的地,加快發展煤炭、電力、農產品加工等產業。河池重點打造有色金屬、水電和生態旅遊基地,加快發展特色食品、桑蠶等產業。崇左重點發展糖業和錳深加工,加快發展旅遊、水泥、劍麻深加工等產業。崇左、百色要利用沿邊優勢,加快發展邊貿物流和出口加工業。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九)切實加強糧食生產。確保口糧產銷平衡,努力提高糧食自給率。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大土地整理和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建成一批水稻、玉米和冬種馬鈴薯等優勢產區。落實國家新增糧食生產能力政策,建立促進糧食增產增效的長效機制,落實對產糧大縣的支持政策,切實保障種糧農民的合理收益。加強糧食流通設施建設和維修改造,發展區域性糧食現代物流。建立糧食應急加工和供應體系,進一步完善糧食儲備體系。

  (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發揮特色農業資源優勢,積極開發名特優新農產品,建設成為我國亞熱帶農產品重要產區。穩定和合理調控甘蔗種植面積,完善製糖企業與蔗農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加強甘蔗良種研發、繁育和推廣,支持主產縣(市、區)改善生產條件,穩步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提高單產水平和含糖率。在繼續發展桑蠶、亞熱帶水果、木薯生產的同時,着力加強加工儲運能力建設,延長產業鏈,鞏固和提高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加大對甘蔗、桑蠶等優勢特色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山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速豐林、經濟林、木本油料、花卉和林木種苗產業。發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積極發展畜牧水產業,重點發展奶水牛和草食畜禽,支持水產健康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擴大對蝦、羅非魚、珍珠等優勢產品養殖規模。支持建設北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完善動植物防疫體系,建設邊境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阻截帶。充分發揮廣西農墾的龍頭帶動作用,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

  (十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圍繞富民、強縣、奔小康目標,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以特色農產品加工和優勢資源型工業為重點,加快發展與大中城市、大型企業集團相配套的產業集群,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作,打造一批工業強縣。鼓勵城市工商企業到農村建設原料生產和加工基地,合理布局建設工業集中區,促進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縣域流動。推進縣域企業重組改造,培育壯大鄉鎮企業,積極發展農村商貿、物流、旅遊等服務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在農產品主產區建立較為完備的加工體系,運用財政貼息、補助等辦法支持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發展縣城和重點鎮,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試行自治區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增強縣級財政統籌能力。

  (十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重點放在農村,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加快灌區配套改造,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高鄉村自來水普及率。加快縣鄉公路建設,推進農村公路鄉鎮「通暢」和鄉村「通達」工程,開展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建設試點,提高路網密度和縣鄉村屯通達率。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農村沼氣鄉村服務網點、大中型沼氣工程、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等項目。加快農村電氣化縣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完善農村電網。把華僑農林場、農墾、國營林場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納入地方規劃。推動醫療衛生、教育培訓、農業科技、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體育健身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積極開展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對中央投資安排河池、百色的公益性建設項目,適當減少市級配套資金。

  (十三)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範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允許農民採用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服務市場。嚴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開展省級農村信用聯社改革試點,在保持農村信用社縣級法人地位穩定的前提下加快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培育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機構,建立健全農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制度。加快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增加農村有效擔保物種類,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擴大郵政儲蓄銀行涉農服務範圍,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農業貸款風險損失補償機制。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推進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機制建設。按照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的方向,推進華僑農林場改革發展,當前要重點加快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

  四、堅持工業化主導方向,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十四)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積極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優化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大力發展以鋁為主的有色金屬、經濟型轎車為重點的汽車、製糖為主的食品、煉油為主的石化、鋼鐵為主的冶金、工程機械為主的機械製造等支柱產業,促進產業鏈向精深加工延伸,打造知名品牌,建設全國重要的糖業、有色金屬、石化、鋼鐵基地。加快發展建材、造紙、修造船、繭絲綢、服裝、木材加工、林產化工、醫藥等優勢產業,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發展以壯藥為重點的民族醫藥產業。推進行業結構調整,淘汰冶金、造紙、化工等行業的落後產能。鼓勵大型企業集團聯合重組,加快培育一批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支持建設糖業循環經濟示範省區,完善國家與地方兩級食糖儲備調控機制,研究把甘蔗生產燃料乙醇列入中央財政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非糧引導獎勵專項資金支持範圍。對柳州、桂林、南寧、梧州、玉林老工業基地城市的國有企業,在處置不良資產、技術改造升級方面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政策。適當降低工業用地最低價格標準,支持現有礦山深部和外圍找礦工作。當前,要認真實施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繼續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落實汽車、摩托車和家電下鄉,以及技改貼息、稅收優惠、重要工業品儲備、增發企業債券等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十五)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立足現有基礎,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促進產業集聚,增強產業競爭力。建設以南寧、北海為主體的北部灣經濟區高技術產業帶,推進南寧生物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支持桂林、柳州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優先發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海洋等高技術產業,延伸產業鏈,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建設中國-東盟科技合作與技術轉移平台、西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中小企業科技孵化平台和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建設重點優勢產業公共檢測技術服務平台,開展重要技術標準研究。

  (十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科技攻關,加大研發投入,構築人才高地,整合創新資源,打造一批創新型企業。圍繞現代產業發展,大力推進關鍵領域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鼓勵原始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實施支柱產業重大科技攻關工程。加大對科技研發和技改貼息投入力度,建立科技創新風險投資機制。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快建設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中試基地,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積極培養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大力引進國內外領軍人才,加強大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建設。加快培育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的良好環境。整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資源,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在優勢領域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型企業。

  (十七)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根據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進一步優化工業園區布局。鼓勵多種投資主體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園區產業配套和商務服務、物流配送等綜合服務能力,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創新人才引進和園區管理體制,搭建產業集群發展平台。提高園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清潔生產。進一步推動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引導產業關聯度高的企業進入園區,努力做強做優工業園區。支持和推動欽州港經濟開發區、北海鐵山港工業區、柳州陽和工業園區、防城港企沙工業區、玉林玉柴工業園等重點園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支持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園區升格為國家級園區。

  五、加快發展服務業,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

  (十八)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的支撐服務功能,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會展服務、信息服務等。建設汽車、工程機械、內燃機、有色金屬和大宗農產品專業物流體系。加強與粵港澳和東盟金融合作。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加快中小銀行重組改革步伐,拓展證券、保險、期貨等各類金融業務,構建南寧區域性金融中心,形成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完善信用擔保體系,促進設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充分發揮融資擔保作用。大力開發企業理財服務、結算服務、電子銀行服務。支持辦好已有的綜合性、專業性展會。加快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培育研發設計、營銷策劃、工程諮詢、中介服務等專業服務機構。推進地方特色產品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

  (十九)積極發展消費性服務業。適應居民消費擴大和結構升級的需要,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旅遊休閒等服務業。加強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商品市場體系和商業網點布局,大力發展新型流通業態,做強做優大型流通企業。加快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新農村現代物流」工程,完善農村商品流通網絡。加快建設大型工業品、糧食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進一步完善柳州食糖現貨交易市場。建立健全糧食、豬肉、食用油等重要消費品儲備體系。建設桂林、南寧、北海、梧州旅遊目的地和遊客集散地,發展一批旅遊強縣和特色旅遊小城鎮。加強重點旅遊景點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開發建設北海潿洲島旅遊區,依託崇左大新跨國瀑布景區和憑祥友誼關景區設立中越國際旅遊合作區。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教育培訓、體育健身、養老保健、文化娛樂等需求潛力大的服務業。

  (二十)營造服務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從土地、金融和價格等方面支持服務業發展。建立中國與東盟合作的現代服務業標準規範體系和現代服務業技術、產品與服務的認證體系。規範服務業市場秩序,保護自主創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推進與東盟國家在服務業人才培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加快培養現代服務業複合型人才。

  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跨越發展的支撐能力

  (二十一)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連接周邊省份和東盟國家的鐵路、公路、水運和航空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規劃建設雲桂鐵路和黃桶-百色、玉林-合浦、合浦-河唇、柳州-肇慶、河池-南寧鐵路,加快實施廣西沿海鐵路和湘桂鐵路南寧至憑祥段擴能工程,提高鐵路網密度和技術等級。加快實施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建設項目;推進雲南文山-那坡-崇左-欽州、六景-欽州、玉林-鐵山港、南寧外環、梧州-貴港-來賓-平果、三江-柳州-貴港-北海、百色-龍邦等高速公路建設,提高國道省道路網等級結構,重點建設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加強沿海港口公用碼頭、專用泊位、集裝箱泊位以及深水航道建設,改善防城港進港航道條件,新建北海郵輪碼頭,增開北部灣港國際海運航線。大力發展西江水運,重點支持西江航運幹線、柳江黔江、紅水河、右江等航道建設,推進百色水利樞紐和龍灘水電站通航設施建設,實施長洲水利樞紐船閘擴建、沿江主要港口擴能等重點工程。建設南寧機場新航站區,建成面向東盟的門戶樞紐機場。加快桂林機場改造,建成國家重要的旅遊機場。完善區內支線機場布局。規劃建設南寧國際區域性和柳州、梧州國內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具有省際通道功能的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用地執行國家高速公路項目同等政策,重大鐵路建設項目可申請先行用地。建立沿江過壩通航聯合調度、統籌管理的有效機制。

  (二十二)構築安全可靠的能源體系。深度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火電,積極發展核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建設安全可靠的輸變電網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多元、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保障。研究論證龍灘水電站蓄水400米方案,擴建岩灘水電站。優先建設「上大壓小」火電項目,合理布局內陸保障電力供應安全的支撐電源和熱電聯產項目。加快防城港紅沙核電站建設,規劃建設新的核電項目。鼓勵發展風能、生物質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建設可再生能源示範省區。加快電網建設與改造,重點規劃建設南寧、柳州、桂林以及沿海城市電網。創新鋁電、錳電聯營新模式。在百色、來賓、河池等地對符合條件的大用戶開展直供電試點。採取股份制方式推進主電網與地方電網聯合重組。鼓勵企業建設沿海原油、成品油儲備設施,支持利用西氣東輸二線、中緬管道天然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加強與西南地區和東盟國家的能源合作,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

  (二十三)加強水利工程體系建設。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為核心,建設綜合防洪防潮減災體系、水資源保障體系、水生態保護體系。加快實施桂林城市防洪及灕江補水工程,抓緊開工建設桂中治旱樂灘水庫引水灌區工程,積極開展大藤峽、柳江洋溪和落久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合理規劃建設部分重大產業項目供水水源工程。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完善防災減災體系,加強重點城市防洪工程和標準海堤建設,加大山洪災害防治力度。加快西江幹流沿岸內澇防治區治理,實施南流江、欽江河口水閘整治和大中型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步伐,加強左江旱片、右江旱片和桂西北旱片綜合治理。

  (二十四)推進信息網絡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建立和完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加快建設電子政務工程和基礎數據庫,建立北部灣數據資源和交換平台。建設廣西數字認證中心,構建面向中國-東盟的數字證書認證體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強廣西特別是邊境地區無線電頻譜監管設施建設,建立城市應急聯動信息系統。支持網絡信息安全與應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建設。

  (二十五)加強城鎮體系及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規劃引導,建設特色明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資源節約、生態良好的城鎮體系。合理調整城市行政區劃,完善城市功能。以區域中心城市為依託,加快構建以南寧為核心的北部灣城市群和桂中、桂北、桂東南城鎮群,培育右江河谷走廊、黔桂走廊、桂西南、桂東北城鎮帶。加快城鎮道路、橋梁、給排水、供氣、電力、環保、通信、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發展承載量大、快速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和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實施南寧軌道交通工程等重點項目。適時修編城鄉建設規劃,推進城市新區建設。促進房地產業平穩有序發展,加大對中小套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的信貸支持,實施「城中村」和城鎮危舊住房改造工程。加強城市綜合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七、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支持特殊類型地區加快發展

  (二十六)加快大石山區脫貧致富步伐。桂西大石山區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也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是扶貧攻堅主戰場。要瞄準交通運輸基礎薄弱、文化水平較低、農業生產條件落後等基本制約因素,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創新扶貧開發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繼續採取行之有效的「大會戰」方式,規定時限、集中財力人力物力,開展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突破瓶頸制約。開展教育扶貧試點,立足提高人的素質和就業技能,把加大教育投入與勞務經濟相結合,加快勞動力跨區域就業轉移。加大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易地扶貧搬遷、以工代賑等扶貧開發力度,切實改善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穩妥開展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發展特色產業及民族特需商品生產,增加群眾收入。支持生態嚴重退化區域實施生態移民,搞好異地搬遷安置地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少數民族村寨連片木屋防火整治以及村莊整治,大力改善大石山區教育、醫療、文化基本公共服務。創新對口支援方式,加大對口幫扶力度,鼓勵東部發達省市和有條件的企業定點幫扶大石山區脫貧致富。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

  (二十七)推進邊境地區加快發展。加大對邊境8縣(市、區)支持力度,大力實施「興邊富民行動」計劃,建設經濟繁榮、生活寬裕、設施配套、邊防鞏固的新邊疆。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邊境口岸城鎮建設水平,樹立國界新形象。推進邊境地區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加快鄉村公路、飲水安全、農村電網、中小學校舍、衛生院(室)、廣播電視、文化站、郵政所等建設。加快中越邊境地區水利設施建設,加強國境界河治理。加大對邊境地區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產品生產和邊境貿易。對承擔守邊任務的邊民給予一定補助。制定和落實受陸地勘界影響邊民生產生活的有關扶持政策,扶持受北部灣海域劃界影響的漁民轉產轉業。

  (二十八)切實改善庫區礦區生產生活條件。落實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和後期扶持政策,在解決遺留問題的基礎上,建立水庫移民共享發展成果、逐步走向富裕的長效機制。採取調整概算、調整電價、業主幫扶、中央和地方扶持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用於解決庫區移民長遠生計問題。加大庫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投入,抓緊解決飲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用電難等突出問題。積極推進教育扶貧工作,全面落實庫區移民適齡兒童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政策,探索教育移民新模式。扶持庫區發展礦產開發、經濟林、畜牧水產養殖、旅遊等特色產業。開展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受益地區對淹沒地區的對口幫扶,協調解決跨省(區)庫區移民遺留問題。探索建立在政府引導協調下,業主、移民、社會多方參與的庫區經濟發展新體制。加強礦區環境治理和土地復墾,加強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整治,支持資源枯竭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加快庫區礦區危舊房改造。

  八、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

  (二十九)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構建以山區生態林為主體、珠江防護林和沿海防護林為屏障、自然保護區為支撐的生態安全格局。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開展林業災後重建。加強生物物種資源和生物安全管理。加快珠江流域和沿海防護林建設,加大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力度,加強珍稀瀕危物種及沿海紅樹林、海草床、河口港灣濕地等重要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建設潿洲島-斜陽島珊瑚礁等重要海洋生態保護區。採取恢復自然植被、封山育林育草、小流域水土保持等綜合措施,穩步推進石漠化治理。健全礦山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加大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力度。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探索建立流域水資源保護等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公益林補償政策。從2010年起對屬集體林的國家級公益林,適當提高中央財政補償標準。

  (三十)切實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大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探索發行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定向債券。加快西江流域重點江河和大中型水庫庫區水污染綜合治理,加強省界水質監測和入河排污口監管,建立健全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的跨省協作機制。在製糖等重點企業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實現達標排放。加強清潔生產技術服務能力和網絡建設。治理農村面源污染,開展重點區域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鼓勵發展清潔養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控制船舶等流動源污染,加快海岸、港口和船舶、海洋工程的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加強港口區、海上油田環境風險監測和控制能力建設。建立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域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使用和排污權交易機制。完善邊境地區和近海海域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提高環境突發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三十一)積極推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大力推廣節地、節能、節水、節材,促進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控制作用,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優先用於重點發展地區和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科技創新、民生等領域。加強圍海造地的管理和調控,探索海域使用與土地管理相銜接的新機制,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灘涂資源。實施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餘熱余壓利用、綠色照明、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節能降耗重點工程。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積極發展資源再生利用、節能服務和環保產業,建設梧州、玉林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園區。開展百色生態鋁工業基地循環經濟試點,鼓勵河池有色金屬工業和來賓、貴港、崇左糖業發展循環經濟。支持三水鋁土礦綜合開發。加強礦山尾礦規模化綜合利用。

  九、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三十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穩步發展普通高中教育,積極發展高等教育,逐步縮小與全國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建設一批鄉鎮示範幼兒園。加強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擴大對特殊困難地區的招生規模。提高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在高等院校設置、招生和生源計劃、重點學科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繼續通過「省部共建」、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幫助地方高校提升辦學水平。大力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加強民族團結教育。落實扶持政策,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加強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面向東南亞擴大來華留學生規模。

  (三十三)加快發展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推進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加強基層衛生人員培訓,重點培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鄉村醫生。實施城市社區居民健康保障工程,扶持欠發達地區建立健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加強衛生監督機構、疾病預防控制實驗室和應急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加強艾滋病防治,加大結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疾病防控力度。加強賀州、來賓、崇左、貴港、防城港等新設地級市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桂林、北海等旅遊城市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建設。加強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完善檢驗監測體系,建設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基本藥物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推進南寧中國-東盟食品藥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建立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實施壯瑤醫藥振興計劃,建立質量標準體系。推動廣西藥用植物園升級改造,建設中國-東盟傳統醫藥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繼續實施農村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長效節育措施獎勵制度。加快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婚前和孕前優生健康指導,開展地中海貧血篩查,降低出生缺陷和先天性殘疾發病率。實施母嬰安康工程,實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

  (三十四)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加強鄉鎮和社區文化服務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運行保障機制。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加強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大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風景名勝區和民族特色村鎮保護利用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建設中國-東盟文化產品物流園區、中國-東盟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基地。支持廣西出版物市場和互聯網監管平台、掃黃打非設施、出版物發行網絡體系建設。支持廣西少數民族文字挖掘、整理、出版,加快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出版數字資源整合和排版製版技術開發。加快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大西新工程實施力度。加強壯語廣播影視節目譯製製作,擴大播出覆蓋面。實施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程。加快邊境地區全民健身和紅水河流域民族體育設施建設,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保護和傳承,積極發展體育產業。

  (三十五)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面向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及信息網絡建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積極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加強與廣東等沿海發達省市及東盟國家的勞務合作,擴大勞務輸出規模。開拓勞動力就業市場,採取小額貸款、技能培訓、工商扶持等措施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在信貸、工商登記等方面加大對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支持力度。擴大社會保障城鄉覆蓋面,重點解決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農民工、被徵地農民、靈活就業人員和自由職業者參保問題。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加強農村五保供養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障政策。統籌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的醫療保障問題。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加強流浪未成年人保護、兒童福利、殘疾人、養老、優撫安置服務設施建設。加大城鎮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設力度。修繕邊境烈士陵園。健全各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推進南寧救災物資儲備庫、災害監測預警網絡、衛星減災區域分中心和減災工程設施建設,支持國際人道主義緊急救援廣西園區建設。加強公安、司法系統執法能力建設,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十、深化改革開放合作,增強發展活力動力

  (三十六)創新體制機制。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促進發展的根本動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造活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組織結構,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大國有企業改革力度,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採取多種有效方式,推進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的融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中央企業參與地方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推動電力等壟斷行業改革,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落實放寬市場准入的各項政策,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金融服務和社會事業等領域。規範發展民間金融機構,依法拓展直接融資方式。加快投資體制改革,落實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規範發展土地市場,完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制度,建立工業用地集約利用機制。建立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和進一步發展產權交易、技術轉讓市場。

  (三十七)構建開放型經濟。擴大對外貿易規模,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實施「走出去」戰略。優化進出口結構,重點支持優勢產品擴大出口,重點開拓東盟市場,積極拓展歐美、日韓、中東和俄羅斯市場,加大國內短缺能源、原材料進口。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吸引外商投資特色優勢產業,擴大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生態環保、扶貧開發等領域利用外資規模。推動企業在國外建立資源開發和農產品加工基地,開展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合作辦廠。加大對開放型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設柳州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桂林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推進南寧和欽州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加快推進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和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建設。擴大防城港、欽州、北海港口岸和邊地貿口岸對外開放範圍,將欽州保稅港區列為整車進口口岸。推進中越邊境跨境運輸和口岸通關便利化。在有條件的口岸探索建立跨境經濟合作區和進口資源加工區。開展與東盟、港澳地區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大邊貿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國家對口岸建設資金的補助力度。

  (三十八)深化區域合作。全方位、多領域拓展區域合作空間。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平台,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深化與港澳台合作,加強與國內其他區域合作。繼續辦好中國-東盟博覽會及商務與投資峰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設立中國-東盟合作辦事機構,發展面向東盟的商務總部經濟。在南寧建設中國-東盟現代農業科技合作園區。深度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推動有關合作項目納入合作框架。進一步加大對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支持力度,推動合作平台和機制建設,構建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推進中越「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南寧-諒山-河內-海防-廣寧」經濟走廊和環北部灣經濟圈(「兩廊一圈」)合作,實施交通、能源、旅遊、農業等領域的一批重點合作項目。加快建設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合作。

  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落實各項保障措施

  (三十九)做好指導協調和實施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制定實施措施,加強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全面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的精神,提出本部門支持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完善相關規劃。要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對廣西的投入力度,落實和完善相關稅收政策。要加強對意見實施的指導,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幫助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四十)做好跟蹤檢查工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與相關規劃的銜接協調,督促檢查重大項目、重大政策落實工作,跟蹤分析本意見實施情況,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促進廣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事關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和區域協調發展大局。要堅定信心,抓住機遇,銳意進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推動廣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跨越。

                            國 務 院

二○○九年十二月七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