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 (2023年)
← | 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 (2022年) | 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受國務院委託) 2023年10月21日於人民大會堂 (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2022年10月,國務院首次向全國人大報告了金融工作情況。受國務院委託,現就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金融工作情況報告如下,請審議。
金融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認真執行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通過的年度計劃及相關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金融體系,穩步推進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金融工作主要進展及成效
[編輯]金融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穩步推進金融改革,持續深化對外開放,切實改進金融服務,金融行業整體穩健,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金融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貨幣政策執行情況
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強逆周期調節,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廣義貨幣(M2)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一是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2023年以來兩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累計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截至2023年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0.3%,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0%,在保持物價穩定的情況下有力支持經濟恢復。二是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調增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增加洪澇災害受災嚴重地區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350億元,延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期限至2024年末,延長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期限至2024年5月,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繼續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工具。截至9月末,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總計7.0萬億元。三是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分別累計下降20個、25個基點,引導1年期、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累計下降20個、10個基點。1月至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91%,比2022年同期下降0.32個百分點,其中9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2%,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引導降低存款利率,有利於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為降低企業貸款利率創造有利條件。發揮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動態調整機製作用,前9個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4.13%,同比下降0.88個百分點。推動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近5000萬筆、22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下降,平均降幅0.73個百分點。四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適時上調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發揮外匯自律機製作用,加強預期引導,逆周期調節外匯市場供求。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對一籃子貨幣保持穩中有升。截至9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1151億美元,保持基本穩定。
(二)金融業運行和監管工作情況
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金融機構總體穩健,金融市場平穩運行。一是金融機構經營和監管指標處於合理區間。截至2023年6月末,金融業機構總資產449.21萬億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66%、1.62%,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88%,證券公司平均風險覆蓋率、平均資本槓桿率分別為255.38%、18.78%,信用風險處於可控水平,損失抵禦能力總體較為充足。二是金融市場保持韌性和活力。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推出優化IPO和再融資安排、規範股份減持行為、改革公募基金費率等政策措施。債券市場運行平穩,發行規模穩步增長,發債利率處於歷史低位,9月末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68%,較2022年末下降16個基點。三是健全金融監管制度。出台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建立大型支付平台企業聯合監管長效機制。平穩完成互聯網平台企業金融業務大部分突出問題整改,工作重點轉入常態化監管。組織開展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持續完善系統重要性銀行和保險公司評估和監管制度。推進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強化外匯市場監管,完善外匯業務真實性管理機制。積極運用監管科技,提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四是加強金融監管執法。1月至9月,中國人民銀行共對10件案件作出73份行政處罰決定,處罰金額共計64.12億元;金融監管總局處罰銀行保險機構2978家次,處罰責任人員5512人次,罰沒金額共計63.12億元;中國證監會辦理案件559件,處罰責任主體518人(家)次,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刑案件75件;國家外匯局查處外匯違法違規案件502起,配合公安機關破獲地下錢莊案件95起,查處地下錢莊交易對手案件259起,罰沒共計7.16億元人民幣。加強高風險行業和機構反洗錢監管,推進金融反詐一體化平台建設,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等非法活動的高壓打擊態勢。五是推進金融法治建設。出台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推動金融穩定法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金融穩定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反洗錢法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外匯管理條例、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列入國務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建立金融領域定期修法協調機制,推進金融領域修法工作進程。六是持之以恆嚴懲金融腐敗。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反腐,深入開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少數,加強年輕幹部教育監督管理。
(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情況
進一步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質效,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一是保持融資總量合理充裕。2023年1月至9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9.75萬億元,同比多增1.58萬億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204家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融資3125億元。債券淨融資7.6萬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25.9%。二是進一步支持重點領域。截至9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2.09萬億元,同比增長38.2%;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2.42萬億元,同比增長22.6%。發揮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京證券交易所服務「硬科技」、科技創新、「專精特新」企業的作用。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首批擴募項目順利上市交易,資產範圍拓寬至消費基礎設施等領域。推進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建立綠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統。三是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28.74萬億元,同比增長24.1%;授信戶數超過6107萬戶,同比增長13.3%。加強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金融服務,截至8月末,全國涉農貸款餘額54.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4%。1月至9月,債券市場支持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2115億元、「三農」專項金融債券467億元。保險業積極支持防汛抗災和災後重建,截至9月底,河北、北京、黑龍江等16個受災地區賠付預賠付金額達79.47億元。1月至9月,開展「保險+期貨」項目286個,覆蓋生豬、雞蛋、玉米等12個期貨品種。四是提升基礎金融服務。實施重要基礎數據及資管產品等大數據統計。深入開展金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等工作。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加快推進省級地方徵信平台建設,截至9月末已建成省級地方徵信平台29家(含深圳),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5萬億元。
(四)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情況
金融改革不斷深化,金融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一是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持續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一省一策」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穩步推動村鎮銀行改革重組和風險化解。進一步健全中小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嚴防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繼續推動政策性銀行分類分賬改革。深入推進車險綜合改革,加快巨災保險制度建設。引導信託業加快轉型發展,促進信託業務回歸本源。規範私募投資基金「募投管退」業務各環節。二是發展多層次金融市場。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加大退市力度,實施貨銀對付(DVP)改革。完善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加快櫃檯債券市場建設,大力推進完善債券承銷、做市、估值等基礎制度,債券註冊制改革全面落地。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養老金融機構專業化發展,穩步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養老理財產品等業務試點。三是擴大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對外開放,完成開放新措施的法規修訂和制定。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2023年1月至9月人民幣跨境收付規模39萬億元,同比上升23%,人民幣成為我國第一大跨境收付幣種。發布實施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將更多優質企業和銀行納入貿易便利化政策範圍。優化升級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支持外匯創新政策在橫琴粵澳、前海深港、中關村等重點區域先行先試。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推動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加快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參與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機制,推動國際金融政策協調,維護國家金融利益。穩妥做好主權債務處理相關工作。推動建立國際清算銀行人民幣流動性安排。落實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本幣出資。深度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貿易談判及規則制定。
(五)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隱患情況
按照黨中央確立的「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持續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風險整體可控。一是繼續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2023年1月至8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資產1.5萬億元。推動重點地區和重點機構加快改革化險,制定和完善風險化解方案,加強風險監測和預警,有序推動河南安徽村鎮銀行等風險後續處置。加快處置恆大人壽、中融信託等高風險保險信託機構。二是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因城施策實施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下調二套房利率政策下限,統一全國層面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配合相關部門將首套房認定標準調整為「認房不認貸」,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延長房地產「金融16條」實施期限,指導金融機構用好3500億元專項借款、2000億元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加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力度。三是支持防範化解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風險。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部委和地方兩個層面建立金融支持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工作小組,制定化解融資平台債務風險系列文件,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與重點地區融資平台平等協商,依法合規、分類施策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控融資平台增量債務,完善常態化融資平台金融債務統計監測機制,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融資平台的風險監測。四是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深入推進「偽金交所」、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等風險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堅決遏制境內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持續加大洗錢案件查辦力度。五是防範金融市場風險聯動和外部衝擊。健全資本市場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完善資本市場跨境資金監測監管機制,有序推進中美審計監管合作,穩妥應對在美中概股風險。防範化解大型房地產企業債券違約風險,維護理財公司流動性穩定,防範信用收縮和風險溢價抬升影響企業融資。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加強外匯市場形勢監測,強化預期引導,優化企業匯率避險服務。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六是構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強化金融機構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糾正,加強對風險的及時處置和硬約束。發揮存款保險功能,提高其他行業保障基金保障能力,完善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管理。
(六)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
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對金融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最重要的是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轉化為金融治理效能,確保中國特色金融之路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一是配合設立中央金融委員會。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負責金融穩定和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研究審議金融領域重大政策、重大問題等。二是配合組建中央金融工委。統一領導金融系統黨的工作,指導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三是調整金融管理部門職責。壓實監管責任,消除監管空白,組建金融監管總局,調整優化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職責,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強化對金融活動的全方位監管。目前,各項改革穩步推進,人員轉隸、職能劃轉、機構編制等工作基本就緒,金融幹部隊伍嚴明工作紀律,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四是高標準高質量推進主題教育。4月以來,按照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部署,金融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目標要求,一體推進重點舉措。高質量完成第一批主題教育,認真開好調研成果交流會、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紮實開展理論學習,各單位各級黨組織開展中心組學習,班子成員講專題黨課。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全面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大興調查研究,動態更新問題清單。高質量開展政治巡視,強化巡視成果運用。深入開展幹部隊伍教育整頓和重點問題專項整治。開展集中清理黨內規範性文件工作。9月,各單位總結第一批主題教育取得的成果,周密組織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
二、下一步工作考慮
[編輯]金融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針對經濟形勢的變化,精準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切實加強金融監管,着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一)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有力,把握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總量上,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穩定性,切實支持擴大內需,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價格上,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紅利,有效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製作用,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同時,維護好存貸款市場秩序。結構上,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繼續加大對普惠小微、製造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好存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和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
(二)全面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
堅守金融監管主責主業,強化金融風險源頭管控。一是強化審慎監管。把好金融機構准入關,嚴格股東資質審查,築牢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防火牆,堅決糾正違規關聯交易。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健全集團治理和對境外子公司的風險管控。分類推進中小金融機構監管。優化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進一步完善監管執法體制機制,深化跨部門監管執法協作,嚴厲打擊金融犯罪。推動監管數據共享,加快發展監管科技,提高數字化監管能力。二是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金融活動必須持牌經營,嚴禁「無照駕駛」和超範圍經營,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監管處置非法金融活動,確保金融監管全覆蓋、無例外。強化地方金融監管,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合作。加強金融消費者適當性管理,強化投訴源頭治理,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三是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加快推進金融穩定法立法工作,推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保險法、信託法、票據法、反洗錢法、外匯管理條例等重點法律法規修訂,推進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保險資金運用監督管理條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公司債券管理條例等重要立法修法項目。研究完善金融領域定期修法協調機制。四是強化金融反腐敗和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政治監督、日常監督,加強對關鍵人員、關鍵崗位、關鍵環節的持續管理和監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造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強、作風過硬、清正廉潔的金融隊伍。
(三)持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着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助力實體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一是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突出金融支持重點領域,着力增強新增長動能,為大宗消費以及服務消費等消費需求提供穩定的融資支持。二是完善薄弱環節金融服務。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加快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和考核激勵機制,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強化科技賦能,強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進一步增強「三農」、小微企業、新市民等群體金融服務供給,提高金融服務的獲得感。三是強化經濟轉型升級金融支持。加大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持力度,持續增加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型企業等重點領域金融供給,支持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研究制定轉型金融標準,強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要求,豐富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四是支持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做好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工作。支持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推動基礎設施領域和住房租賃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市場建設,盤活存量資產。五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推進金融資產登記存管、清算結算、交易設施、交易報告庫以及重要支付、徵信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統籌監管。
(四)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
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一是優化金融機構結構。強化大型商業銀行主力軍作用,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推動中小銀行回歸本源和主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加長期資本供給,強化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各類專業投資機構長周期考核評價機制。穩妥有序推進信託行業轉型發展。強化保險保障功能,促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健康發展。促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二是深化金融市場改革。積極發展多層次股權市場,推動註冊制改革走深走實,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紮實推進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壯大各類中長期投資力量。加強投資者保護,嚴懲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債券市場建設,促進債券市場各類基礎設施之間有序互聯互通。穩慎發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完善監管體制機制。三是提升金融業制度型開放水平。在安全可控前提下,進一步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構建與金融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監管體系,提高駕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本領。紮實推進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工作,完善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推動形成常態化、可持續的中美審計合作機制。深化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研究推出一攬子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深入推進貿易外匯便利化等政策措施。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構建海外投資風險預警防控體系,維護外匯儲備資產安全和規模穩定。堅持多邊主義原則,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與治理,推動全球金融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五)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處置機制,平穩有序推動重點金融風險處置,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金融機構風險,完善金融機構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着力強化早期糾正硬約束。有序化解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推動兼併重組,該出清的穩妥出清。完善對大型企業集團債務風險的監測,繼續穩妥推動存量風險處置。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堅持分類施策、突出重點,統籌協調做好金融支持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推動建立化債工作機制,落實防範化解融資平台債務風險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引導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支持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建立統計監測體系,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對房地產市場風險,按照因城施策原則,指導各地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力度,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對非法金融活動,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強化監測預警,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對洗錢犯罪行為和地下錢莊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六)着力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
進一步推動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改革端協同發力,不斷激發市場活力。穩妥化解大型房地產企業債券違約風險,強化城投債券風險監測預警和防範。「穩預期、防超調」,加強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防範跨境資金異常波動風險,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引導穩定金融市場行為和預期,根據市場形勢及時採取措施,防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風險傳染,保障金融市場穩健運行。
我們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價值取向,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永恆主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開放方向,全面推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