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全國第二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全國第二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
國辦發〔2015〕54號
2015年7月20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全國第二次大督查

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


國辦發〔2015〕5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落實並取得成效,2015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國務院部署開展了對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第二次大督查。從督查情況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胸懷全局、主動作為、改革創新、不畏困難、講求實效,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出新招、出實招、出硬招,不斷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在工作實踐中創造出一些好經驗、好做法。

  為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總結經驗,宣傳典型,紮實推進各項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經國務院同意,對天津市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等20項地方工作典型經驗做法和發展改革委加強宏觀政策統籌協調等16項部門工作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表揚,供各省(區、市)和國務院各部門學習借鑑。希望受到表揚的地區和部門珍惜榮譽,再接再厲。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振奮精神,奮發有為,勇於擔當,攻堅克難,學習借鑑典型經驗做法,創造性開展工作,進一步推動重大穩增長工程儘快實施、重大改革政策儘快落地、重大民生舉措儘快見效,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附件:1.地方工作典型經驗做法(共20項)

     2.部門工作典型經驗做法(共16項)

國務院辦公廳           

2015年7月20日          

  (本文有刪減,個別表述有調整)

 

附件1

地方工作典型經驗做法

(共20項)

  一、天津市加大重大項目組織實施力度。出台促投資穩增長的33條措施,推出重點項目83個,已開工65個,年內計劃完成投資1792億元。今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5%。

  二、河北省固安縣積極探索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將基礎設施和公益性設施建設項目以及產業招商等服務項目整體外包給社會資本。已引進簽約項目482個,投資額達638.19億元,發展形成了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五大產業集群。

  三、山西省深化煤炭管理體制改革。自2014年開始大幅度取消煤炭企業各類收費,全部撤銷1487個各類煤焦公路檢查站點,減輕煤炭企業負擔422億元。

  四、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加大北梁棚戶區改造力度。全面完成北梁棚戶區5.66萬戶、468萬平方米的拆遷改造任務,已開工新建安置房3.1萬套,回購安置房1.2萬套。截至今年5月底,已交付使用1.19萬套,其餘將於年底前交付入住。

  五、吉林省對重大項目推進工作進行全覆蓋巡檢。省領導帶隊,分東、中、西三線開展全覆蓋巡檢活動,邊檢查、邊評議、邊部署、邊落實、邊現場解決問題。

  六、上海市加大調結構工作力度。積極對接「互聯網+」行動和「中國製造2025」,大力扶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四新經濟」。

  七、安徽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創新驅動,聚焦重點領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逐步實現產業、人才、技術集聚,着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體系。2014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2.5%,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由2013年的30.3%提高到40.3%,對穩增長、調結構起到重要作用。

  八、福建省深入推進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實。出台PPP試點的政策措施,發布鼓勵社會投資項目122個、總投資2247.6億元。今年1—4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06.6億元,同比增長19.4%,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4個百分點。

  九、江西省探索創新鐵路投融資模式。設立了全國第一隻省級鐵路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為150億元。

  十、河南省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35.68%,增速居全國前列。

  十一、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積極探索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機制。將財政管理分配的專項資金全部納入統籌範圍。2014年統籌財政性專項資金約占地方公共財政總支出的20%。

  十二、湖南省着力穩定和擴大投資。圍繞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四張網」加大投資力度。向社會發布25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89萬億元。今年1—5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8%。

  十三、廣東省全面推開商事制度改革。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721.94萬戶,註冊資本(金)150791.09億元,比2014年初分別增長23.96%和69.34%。大力推進簡政放權,積極減稅降費,預計全年全省可減輕企業負擔673億元。

  十四、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深入推進「兩路」(鐵路、公路)、「兩水」(水運、水利)、「兩電」(核電、煤電)、「兩保」(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今年1—4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68.2億元,同比增長25.6%,提高12.3個百分點。

  十五、重慶市積極擴大消費需求。推動電子商務、信息消費等重點項目建設,2014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4500億元,同比增長53%;大力發展旅遊休閒消費,今年1—4月,接待海內外遊客1.15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達696.9億元。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7%、17.6%、12%。

  十六、四川省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率先開展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將農民工住房問題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統籌解決。

  十七、貴州省加大投資工作力度。積極出台有力措施,增加有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今年1—5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3%,位居全國第一。

  十八、雲南省健全政策落實督查機制。由省政府領導每月帶隊深入市(州)開展專項督查;組建8個穩增長督查組定期開展督查活動,推動工作落實。

  十九、甘肅省加大鐵路建設力度。2014年國家下達國家鐵路幹線投資的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實際超額完成投資計劃,在建里程和配套資金到位率居全國前列。

  二十、青海省狠抓政策落實。為推動投資項目實施、促進工業穩定運行,建立了省政府負責同志牽頭的每月分析調度制度,並加強對各市(州)的督查督辦。組織開展萬名幹部入企服務活動,推動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落地。

 

 

附件2

部門工作典型經驗做法

(共16項)

  一、發展改革委加強宏觀政策統籌協調。做好政策預研儲備,並適時向國務院提出政策建議。落實促投資、穩增長政策措施,打好投資「組合拳」,積極推進「11+6+3+1」重大工程建設。

  二、教育部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推進招生計劃管理改革,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今年新增招生計劃全部投向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預計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將縮小到5個百分點左右。深入實施國家、地方、高校三個專項計劃,進一步增加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人數。

  三、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推動設立8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進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發展改革委聯合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選擇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科技部、財政部積極推進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

  四、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積極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牽頭指導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全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今年一季度,全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7%。

  五、財政部、稅務總局落實減免稅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促進國內消費。今年一季度,享受所得稅優惠的小微企業達216萬戶,減稅額為51億元,受惠面達90%以上;對2700萬戶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營業稅189億元。

  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積極促進就業和創業。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重點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推進自主創業、鼓勵應徵入伍等工作,保持了畢業生就業率基本穩定,創業人數持續增長。繼續組織實施「春風行動」和「春潮行動」,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實施就業援助,幫助困難人員就業。今年1—6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今年二季度,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4%,同比、環比均小幅下降。

  七、國土資源部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對符合條件的用地項目,用地審查時間由原來的30個工作日縮短至20個工作日。2014年9月,提前完成年度64個鐵路項目用地預審。今年5月中旬,已完成全部上報的鐵路、水利重大項目用地預審。

  八、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穩步推進「大氣十條」,努力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推進環保產業發展。今年1—5月,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161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66.4%;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44.7%、同比提高10.6個百分點,PM2.5(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1%。

  九、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林業局、開發銀行加快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今年1—5月已開工344萬套,基本建成264萬套,總體進展順利。

  十、交通運輸部統籌推進交通運輸大通道建設。今年預計實現交通投資2.6萬億元,截至5月底已完成6987億元,同比增長15%;民航局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省份51個航空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項目,總投資2000億元。

  十一、水利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發展銀行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建設60項,今年1—5月在建水利工程完成投資941.9億元,同比增長91.6%。

  十二、審計署加大穩增長等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自2014年8月以來,持續組織對31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29個中央部門、7個中央企業的跟蹤審計,累計發現問題2201個,促進新開工項目598個,完善出台各項管理辦法50餘項。

  十三、海關總署深入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雙隨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通關無紙化等通關便利化改革。改革後,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分別提高75%和86%;企業減少30%的重複申報項目,申報時間和費用節省近50%。

  十四、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稅務總局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工商總局積極組織和推動落實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先照後證」改革;試點開展全程電子化登記和電子營業執照、企業名稱管理、簡易註銷改革;進一步簡化市場主體場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加快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建設;推進小微企業名錄建設工作,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1691.1萬戶,同比增長16.3%,改革紅利日益顯現。同時,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工商總局積極指導地方試點,推動落實「一照一碼」登記模式;質檢總局組織制定國家標準,指導地方開展「一照一碼」試點,將年度驗證改為年度基本信息報告,開展網上實時賦碼和業務辦理;稅務總局積極推進「三證合一」改革試點。

  十五、質檢總局積極推進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東北四省(區)、泛珠三角地區、絲綢之路經濟帶「9+2」檢驗檢疫通關和業務一體化模式。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實施「三通兩直兩清單」通關和業務一體化工作模式,全力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京津冀檢驗檢疫一體化實施一年以來,累計為出口企業節省通關時間約211.44萬小時,節省成本約3500萬元。

  十六、國務院審改辦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會同有關部門分8批提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取消和下放586項行政審批事項,提前完成本屆政府削減1/3行政審批事項目標;全面完成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工作。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