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辦發〔2010〕29號 2010年5月2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
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甘肅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戰略通道,在全國發展穩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很大成就,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由於自然、地理、歷史等原因,甘肅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與全國的差距仍在拉大,需要國家給予支持。為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充分認識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甘肅位於西北地區的中心地帶,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區,是多民族交匯融合地區,是中原聯繫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的橋梁和紐帶,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西北地區民族團結、繁榮發展和邊疆穩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肅國土面積廣闊、生態地位重要,但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地處交通要衝、區位優勢明顯,但基礎設施薄弱、瓶頸制約嚴重;資源相對富集、工業基礎較好,但產業競爭力不強、自我發展能力不足;人力資源豐富、技術力量較強,但社會事業落後、貧困問題突出;歷史文化厚重、發展潛力巨大,但體制機制不活、開放程度較低。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事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局,是構建西北地區生態屏障、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維護大局穩定、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舉措;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
(二)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着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步消除瓶頸制約;着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着力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努力建設工業強省、文化大省和生態文明省,以新思路、新舉措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具有甘肅特色的跨越式發展道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基本原則。
——堅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發展。既要抓緊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又要謀劃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
——堅持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要以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為前提,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發展循環經濟為切入點,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改善民生。要把解決貧困問題和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切身的民生問題。
——堅持統籌兼顧,突出戰略重點。要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發展,着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堅持自力更生,加大支持力度。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立足自身努力加快發展。針對甘肅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國家進一步加大支持和幫助力度。
(四)戰略定位和重點發展戰略。
甘肅發展的戰略定位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通道和溝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示範區。
——實施「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蘭州等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打造隴東、河西兩大能源基地,構建各具特色的組團式發展格局,全面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以加強薄弱環節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戰略。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打通資源能源運輸通道,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實施以節水和治沙為重點的生態安全戰略。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體制,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強重點地區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加快實施生態補償,加大對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
——實施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發展戰略。以「兩州兩市」(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隴南市)為重點,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實施以優勢資源開發轉化為重點的產業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裝備製造、農產品生產與加工等產業基地,着力發展循環經濟,突出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旅遊業和物流業,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五)發展目標。
——到201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縮小與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差距,城鄉居民收入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特色優勢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循環經濟形成規模,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實現預期目標。
——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綜合運輸體系基本建成,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建成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省級示範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實現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
二、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六)大力支持蘭(州)白(銀)核心經濟區率先發展。建設蘭(州)白(銀)都市經濟圈,積極推進蘭州新區、白銀工業集中區發展,做大做強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製藥等主導產業,把蘭白經濟區建設成為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發揮「率先、帶動、輻射、示範」的中心作用。
(七)着力推動平(涼)慶(陽)、酒(泉)嘉(峪關)經濟區加快發展。加快隴東煤炭、油氣資源開發步伐,積極推進煤電化一體化發展,構建以平涼、慶陽為中心,輻射天水、隴南的傳統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區。加快酒泉、嘉峪關一體化進程,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產業,構建新能源開發利用示範區,形成甘肅東西兩翼齊飛的經濟增長新格局。
(八)全面促進區域功能組團協調發展。按照「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原則,重點打造一批區域功能組團。祁連山生態補償區,實行強制性保護,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武威張掖河西走廊綠色經濟區,着力加強防沙治沙,大力發展新能源和生態農業。「兩州兩市」扶貧攻堅區,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力度,加快脫貧致富步伐。金昌、白銀等為重點的循環經濟區,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天水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促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消除發展瓶頸制約
(九)公路建設。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建設,儘快打通斷頭路,促進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形成。開工建設永登(徐家磨)至古浪、安西至星星峽(甘新界)等國家高速公路,積極開展雷家角至西峰、蘭州南繞城、營盤水至武威、臨洮至渭源、白疙瘩(甘蒙界)至明水(甘新界)、大石碑(甘陝界)至天水、蘭州至朗木寺、延安至天水至武都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加大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力度,建設敦煌至當金山口、岷縣至合作等二級公路,省內國道達到二級以上技術標準,所有縣城通二級以上公路。啟動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建設。加強旅遊景區與幹線公路的連接。加快推進蘭州、酒(泉)嘉(峪關)、天水、張掖、平涼等公路運輸樞紐及物流園區建設,提高農村客運站覆蓋率。
(十)鐵路建設。加快建設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鐵路大通道,積極推進蘭渝鐵路、西(安)平(涼)鐵路建設,新開工建設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加快推進寶雞至蘭州客運專線、銀川至蘭州增建二線、蘭州至成都、干塘至武威、蘭州至張掖鐵路增建三四線、蘭州鐵路樞紐改造和蘭州集裝箱中心站建設。抓緊開展蘭州至合作、天水至哈達鋪、敦煌至格爾木、額濟納至哈密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展西寧至成都、平涼至慶陽鐵路論證工作。適時啟動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十一)民航建設。增強蘭州機場樞紐功能,加快蘭州機場改擴建,合理規劃建設蘭州國際航空港,積極開闢蘭州至日韓、港澳等國際和地區航線。改擴建敦煌、嘉峪關和慶陽機場,新建夏河、隴南、張掖、武威、金昌等機場,適時實施天水機場遷建工程,開展新建平涼機場前期論證工作。鼓勵在甘肅設立通用航空公司,建設通航起降點,提升航空應急救援能力。
(十二)水利建設。堅持全面節水與適度調水相結合,加快引洮供水一期、鹽環定揚黃續建等骨幹水利工程建設,抓緊實施引洮供水二期及受益區配套建設等重點工程,開展引哈濟黨、靖遠雙永供水等項目前期論證工作,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積極推動中小型水源建設,提高工業能源基地及城鎮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灌區末級渠系配套。實施渭河、涇河、洮河等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加強城鎮防洪體系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
(十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城鎮道路、供水、供氣、供熱、垃圾和污水處理、再生水回用、園林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蘭州新區、白銀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重點城市發展熱電聯產。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和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升國道、省道移動通信覆蓋水平,擴大農村通信覆蓋面,提高信息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
(十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其他中央專項資金要加大對甘肅的投入力度。統籌考慮甘肅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中央投資補助。將部分符合條件的公益性項目國債轉貸資金逐步轉為撥款。中央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以及生態環境、社會事業、基層政權等公益性建設項目,免除縣(市)級和甘南、臨夏自治州州級配套資金。
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構建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
(十五)加大祁連山冰川和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啟動實施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加快推進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在重點生態脆弱區和重要生態區繼續穩步推進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科學實施人工增雨雪,加強對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逐步恢復和增強水源涵養能力。逐步將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農牧民轉為生態管護人員,加快緩衝區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研究建設祁連山生態補償試驗區。
(十六)加快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綜合治理。大力推進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啟動實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項目,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鞏固黑河流域綜合治理成果,保護天然濕地。加強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強化水資源管理,優化用水結構,採取高效節水、適度調水等綜合手段恢復月牙泉和西湖濕地生態功能。積極實施三大內陸河流域鹽鹼化及沙化治理工程,加快推進河西走廊北部風沙區防沙治沙工作,建設防風固沙大型綜合防護林體系。大力推廣張掖節水型社會建設經驗,合理配置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建立「以電控水、以水定地」的水權制度,支持建設以河西地區為重點的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加強流域生態恢復技術體系的研發和推廣。
(十七)實施甘南重要水源補給區生態恢復與保護。全面啟動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生態保護和建設規劃,進一步加大退牧還草、牧區水利、暖棚養殖、飼草料基地、草原鼠害防治和游牧民定居等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力度。研究建立甘南濕地自然保護區,加強濕地保護,恢復水源涵養功能。支持白龍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十八)推進黃土高原地區和隴南山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穩步實施黃土高原地區綜合治理規劃,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坡改梯和小流域壩系工程,積極建設黃河中上游生態修復以及渭河、涇河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項目。加大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防治力度,繼續實施長江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和小水電代燃料項目。統籌規劃,加快推進「兩江一水」(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
(十九)加強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着力解決重點流域水污染、礦區環境污染、城市大氣污染、農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加大蘭州等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和清潔生產支持力度。加快實施水污染防治工程,提高城鎮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推進城市垃圾等固體廢物和醫療垃圾等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蘭州等重點城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研究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
五、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十)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積極推廣全膜雙壟溝播、膜下滴灌等高效旱作節水技術,建設一批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區。合理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耐旱節水品種。積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推廣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推動河西走廊星火產業帶高效節水設施農業科技示範工程與科技發展支撐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推進基本農田建設,穩步提升糧食生產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十一)突出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支持以定西為主的馬鈴薯貿工農一體化示範區建設,扶持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和貯藏庫建設,將馬鈴薯種植納入政策性保險補貼範圍。加強河西走廊雜交玉米等農作物制種基地建設。加快發展中藥材、釀酒原料、林果、蔬菜等產業。積極發展油橄欖、核桃、花椒、食用百合、苦水玫瑰、黃花菜、鮭鱒魚等地方特色產品。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扶持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品種改良和野生動物繁育,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積極發展沙產業。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支持力度,重點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範農場。支持張掖、武威、定西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循環經濟基地建設。
(二十二)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到2013年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集雨水窖、節水灌溉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快農村和國有農場公路「通達工程」和「通暢工程」建設,基本實現鄉鎮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積極發展農村小水電,鼓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加強養殖場沼氣工程建設。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和信息服務網絡。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全面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
(二十三)積極發展縣域經濟和勞務經濟。統籌城鄉規劃,集約利用土地,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加強產業布局,促進特色產業向城鎮集中,引導更多農民進入城鎮,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整合培訓資源,依託現有機構和設施在蘭州設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基地,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創業能力培訓。加大「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西部農民創業促進工程」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實施力度。積極開拓勞務市場,扶持發展勞務中介組織,加強輸入地和輸出地的協作,着力打造勞務品牌。鼓勵農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支持完善農民創業園,扶持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全面加強農民工權益保障。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積極研究制定有穩定職業和固定居所的農民轉為城鎮居民的辦法。
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儘快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
(二十四)甘南、臨夏少數民族地區。加快實施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構築高原生態安全屏障。抓緊引洮濟合、引洮入潭、青走道水電站、石門河引水等工程前期工作,儘早開工建設。積極發展高原草原旅遊、回藏風情旅遊,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和臨夏穆斯林風情旅遊品牌。進一步加大臨夏州基礎設施和商貿流通設施建設力度,積極推進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實施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水庫庫區水土治理項目,支持移民安置區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扶持保安、撒拉等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加強和政縣古動物化石保護,提升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展示服務水平。
(二十五)定西、隴南等特殊困難地區。定西市要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脫毒種薯、商品薯生產基地及精深加工基地,延伸產業鏈,帶動薯農脫貧致富。充分發揮定西藥材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的優勢,建設全國優質中藥材藥源基地、飲片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場。加強渭河源頭生態保護與建設,支持建設引洮供水一期配套工程。隴南市要加快發展以黃金、鉛鋅為主的有色冶金工業,以中藥材、油橄欖、核桃、花椒為主的特色農業,以及水電、生態旅遊產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快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步伐,研究解決災區長遠發展問題。
(二十六)革命老區。慶陽等革命老區要依託石油、煤炭等資源優勢,適當擴大原油就地加工規模,把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結合起來。積極推動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香包、刺繡、民間剪紙等民俗文化創意產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啟動實施會寧縣城及北部鄉鎮供水工程,抓緊解決環縣苦鹹水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二十七)加強扶貧開發工作。加大中央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擴大扶貧小額信貸規模,穩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研究探索創新對口支援方式,進一步加大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力度。
七、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十八)優先發展教育。鞏固「兩基」攻堅成果,全面完成「兩基」攻堅任務。合理調整中小學校布局,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推進民漢合校,加強「雙語」教育。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建設一批職業院校和公共實訓基地,逐步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半工半讀的培養模式,支持與東部地區合作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增加部門院校和外地高校在甘肅的招生規模,支持甘肅高校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對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加強師資隊伍培訓,開展東中部省市教師對口支援。支持高校發揮科研和人才優勢,參與重大產業項目科技攻關。
(二十九)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建設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地市級醫院建設。支持中(藏)醫院建設,扶持中(藏)醫事業發展。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加大大骨節病、高氟病等地方病防治力度。加大投入力度,做好鼠疫防控工作。支持婦幼保健機構設施建設,實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加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鄉村醫生培養培訓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計劃生育特別扶助制度,推進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建設,加快建立西北人口信息中心。
(三十)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建立基層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經費保障機制。重點建設地市級圖書館、文化館,加強省市級博物館、文物大縣和重點遺址博物館建設。繼續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播電視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將臨夏州及張家川、肅南、肅北和阿克塞等自治縣納入西新工程。加強少數民族語言節目譯製、製作播映和覆蓋能力建設,改善市、縣廣播影視基礎條件。支持絲綢之路整體申遺及沿線重要遺址保護,加大重點文物保護和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搶救力度。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大對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力度。建立古籍保護工作機制,完善古籍保護設施條件。建設一批基層群眾性體育活動場館,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推進臨洮體育訓練基地建設。
(三十一)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開展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落實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各項就業援助政策,幫扶零就業家庭人員實現就業。加強公共就業與社會保障服務信息網絡建設、人力資源市場基礎設施及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統籌層次。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落實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積極發展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加快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服務體系,確保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加強社會福利機構和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強化養老和孤殘兒童護理員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城鎮廉租住房、農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合理確定補助範圍和補助標準。支持推進國有林區、墾區及城鎮棚戶區改造。
八、大力推進能源基地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三十二)加快隴東煤電化建設。加強煤炭資源勘探和開發利用,逐步建成一批大型煤炭礦區,高起點、高水平地建設國家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加大對隴東地區煤炭資源勘查的政策支持力度。延伸煤炭產業鏈,實施煤電聯營,建設大型電站,先行啟動建設崇信、平涼二期等一批條件具備的電廠項目,開展正寧、環縣電廠前期論證工作。有序發展煤化工產業,規模化開發利用煤層氣。推進慶陽長慶橋、平涼華亭和崆峒產業聚集區建設。
(三十三)大力發展河西新能源。加快建設以酒(泉)嘉(峪關)為中心的風電、以敦煌為重點的太陽能發電示範基地,力爭到2020年建成千萬千瓦級以上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以上太陽能發電基地,配套建設穩定風電送出的電源項目。支持大型風電製造企業在酒泉建設風電裝備生產基地,支持建設數字風機設備和太陽能光伏、光熱產品研發製造基地。積極研究當地用電補貼政策。適時發展核電,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互補。加快與我國核能發展相適應的核電配套工程建設,加大核電站乏燃料後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穩妥推進大型商用核乏燃料後處理項目。加快太陽能光熱光電技術、淺層地能熱泵技術在建築中應用。
(三十四)提升油氣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加快隴東西峰、華池、鎮遠、環縣以及玉門等油田勘探開發步伐。支持玉門老油田發展,提高經濟開採年限。充分利用省內外兩種資源,進一步提高石油加工轉化能力、原油加工質量標準和附加值,建設戰略性石化工業基地。加快實施蘭州石化大型碳五綜合利用、550萬噸/年蒸餾裝置技術改造和汽柴油質量升級,慶陽石化300萬噸/年煉油集中搬遷改造等工程,力爭到2020年甘肅煉油能力達到2000萬噸以上。支持蘭州180萬立方米原油商業儲備庫和100萬立方米原油生產運行庫建設,建設300萬立方米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打造西部大型石油、化工原料集散地,建成國家重要的石油儲備基地。做好澀寧蘭輸氣管道複線、蘭州至鄭州至長沙成品油管道、慶陽石化成品油外輸管道等油氣管道建設。
(三十五)加強電網建設。加快實施農網、城網改造工程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完善省內330千伏電網。配合能源基地建設,加快主網架規劃,拓展區外市場,形成西北電網中心樞紐。加強甘肅省內及省際750千伏網架建設,優先建設河西和隴東南750千伏輸變電線路,實現與新疆聯網。研究論證2020年外送能力和電力市場,完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外送方案。
九、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十六)全面提升有色冶金產業。鼓勵重點骨幹企業加快發展,支持白銀公司發展銅鉛鋅生產及加工,金川公司發展鎳鈷銅與貴金屬精深加工,蘭鋁、連鋁、華鷺鋁業發展鋁型材、鋁合金等深加工,酒鋼公司發展碳鋼鍍鋅板、不鏽鋼薄板、中板等深加工,甘肅稀土公司發展稀土新材料及延伸產業鏈。在不擴大現有產能的前提下,支持鎢、鉬礦產品深加工,建設張掖鎢鉬生產基地。將金川公司和白銀公司納入煤電冶聯營及大用戶直購電政策範圍。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和研發基地。
(三十七)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業。積極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加快調整產品結構,重點發展數控和專用機床、集成電路、中高壓電氣、石油鑽采煉化設備等優勢產品,做大做強一批重點企業,形成以蘭州石化通用設備、電機製造,天水電工電器、機床製造、電子信息為主的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三十八)支持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加快重點行業、重點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支持資源枯竭城市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替代產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建設接續替代產業園區,支持白銀公司等開展危機礦山找礦及區域內資源整合。啟動實施白銀棚戶區改造工程。支持解決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歷史遺留的社會保障問題,積極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逐步增加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三十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抓緊啟動實施《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重點建設七大循環經濟基地,努力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推進石化、有色、化工、建材等傳統行業清潔生產,從源頭控制污染和保護環境。推動企業向產業園區集中,實現集聚生產、集中治污、集約發展,提高能源、水資源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率。支持和鼓勵礦產資源開採加工企業提高採礦回收率、選礦回收率、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加強冶煉渣、尾礦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提升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實施重點節能工程,通過技術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等措施,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四十)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同時,積極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戰略產業。推進新型有色金屬合金材料、稀土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電池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化發展。加快發展生物製藥,建設蘭州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建設規範化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和特色中藏藥生產基地,積極發展特色中成藥和藏藥,積極推進國家新藥和中藥保護品種產業化。支持重離子加速器治癌裝置等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發展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增強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競爭力。
(四十一)扶持壯大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支持敦煌藝術、麥積山石窟藝術等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開發,做大做強以「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為代表的歌舞、影視、戲劇、動漫文化品牌,培育《讀者》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支持建設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慶陽農耕和民俗文化產業園、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和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加大旅遊產業投入,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區內外交通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重點支持絲綢之路、敦煌莫高窟、甘南香巴拉、黃河風情、麥積山、崆峒山、黃河石林等精品旅遊線路和一批精品旅遊景區建設,積極推進慶陽、會寧、臘子口、哈達鋪等紅色旅遊基地建設,加快白龍江、小隴山、祁連山林區森林旅遊發展。擴大旅遊產業經營範圍,扶持旅遊產品開發。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參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四十二)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蘭州商貿物流中心、蘭州集裝箱節點站、天水現代物流園和武威煤炭集疏運中心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縣城超市及配送中心、鄉鎮超市、村連鎖農家店等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建立完善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體系、物流配送體系及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培育和發展金融產業,積極引進金融機構,扶持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機構發展。對農村金融機構執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適當加大支農再貸款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資平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創造條件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市場。大力發展會展業,辦好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就業崗位。
十、深化體制改革,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四十三)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地方企業與中央企業的戰略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骨幹企業。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力度,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的建設。對從事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產業項目的企業,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降低民間資本市場准入門檻,簡化項目審批程序,創造良好投資環境。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務公開。
(四十四)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地表水、地下水「統一調度、定額管理、有償使用、市場調節」的原則,逐步建立水權分配體系和配水、用水定額管理制度,支持建立水權轉換制度,規範水權交易辦法,不斷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推進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和水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再生水利用,落實水資源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統籌水務綜合管理,創新基層水利工程管理機制。發揮農民用水協會作用,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產權,調動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建設和設施管護的積極性。
(四十五)完善土地和礦產資源政策。堅持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推進土地整治。鼓勵對沙地、荒山、荒灘、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開發利用。加快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合理確定蘭州新區建設用地規模和布局。加大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國土資源大調查資金對甘肅的投入力度。做好隴東地區、中部地區和河西地區能源基地後備資源勘查工作,優先開展隴東、玉門油氣資源勘查。
(四十六)加大人才開發力度。堅持人才強省和科技興省的路線,加大對特色農業、新農村建設、中小企業引智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引進科技、教育、衛生等行業緊缺人才,加大技能人才培養。鼓勵發達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等單位及社會組織通過合作辦學等方式,為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扶持發展遠程教育,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建立連通市(州)和縣(區)的繼續教育培訓網絡。積極吸引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
(四十七)積極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支持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容擴區,研究推進天水、金昌、酒(泉)嘉(峪關)、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深化區域協作,全面推進向西開放,積極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支持蘭州等城市作為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區,大力發展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支持在甘肅符合條件的地區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提升甘肅的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推動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參股、併購境外礦產企業,建立生產加工基地或穩定的原料供應基地。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明確目標任務,研究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措施,指導甘肅進一步破解發展難題。中央財政要加大對甘肅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和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有關部門要把實施相關政策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緊制訂細化工作方案,指導甘肅編制相關重要規劃,深化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甘肅省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制訂實施方案,加強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要抓住機遇,解放思想,堅定信心,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紮實工作,努力開創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一○年五月二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