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保總局關於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報告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文件已於2015年被國務院關於宣布失效一批國務院文件的決定宣布失效。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保總局關於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報告的通知
國辦發〔2001〕46號
2001年6月26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保總局關於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報告的通知

國辦發〔2001〕4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環保總局《關於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的報告》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關於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的報告

(環保總局 二○○一年六月十五日)

按照環保總局、國家計委、水利部聯合制定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2000年規劃目標完成情況核查辦法》(環發〔2000〕205號),環保總局會同國家計委、財政部、水利部、監察部、建設部、農業部、法制辦等8個部委組成核查組,於2001年2月25日至3月5日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全面核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完成情況

核查組先後赴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以下簡稱四省)17地(市),實地抽查了淮河幹流及主要支流水質、城市排污口、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飲用水保證工程、河道清淤及生態保護等情況,並就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進展、存在問題和下一階段擬採取的措施進行了研究。

(一)總體評價

「九五」期間,沿淮四省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認真組織實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及「九五」計劃》(以下簡稱《規劃和計劃》),關停了近5000家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從1994年的30%提高到目前的90%,入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度削減,淮河幹流和主要一級支流水質基本達到《規劃和計劃》確定的2000年水質目標,未達到水質目標的斷面水質也有明顯改善,形成化學需氧量(COD)削減能力約100萬噸/年,淮河水質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嚴重地區的800多萬群眾吃水困難基本得到解決,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目標完成情況

規劃和計劃》要求,到2000年底淮河水體變清,具體指標有1項水質指標、1項總量控制指標、67座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和380個治理建設項目。

1.水質指標。水質指標是有機污染指標(以COD計),《規劃和計劃》要求,到2000年底淮河幹流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水質標準,主要支流達到Ⅳ類水質標準。目前,淮河幹流有機污染指標基本達到Ⅲ類水質標準。主要支流斷面有機污染有所減輕,部分支流斷面水質明顯好轉,達到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從治理前的1994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72%。其中:河南省19個斷面達標率為84%;安徽省淮河幹流水質達到Ⅲ類水質標準要求,支流21個斷面水質達標率為71%;山東省18個斷面水質達標率為78%;江蘇省15個斷面水質達標率為87%。

2.總量控制指標。《規劃和計劃》要求,到2000年底全流域COD入河總量為36.8萬噸。目前,河南、山東及江蘇省完成了削減任務,安徽省尚有4.72萬噸的削減任務沒有完成。

3.污水處理建設工程。《規劃和計劃》要求,到2000年底全流域應建設67座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後調整為52座。目前已投入運行11座,在建28座,未開工13座。其中河南省應建9座,已建成6座,在建3座;安徽省應建18座,在建10座,處在前期準備階段4座,尚末啟動4座;山東省應建11座,已建成3座,在建8座;江蘇省應建14座,已建成2座,在建7座,尚未啟動5座。四省總計已建、在建日污水處理規模為312.5萬噸,占規劃總規模的86%。

4.治理項目。《規劃和計劃》共確定380項治污工程,主要是飲用水保證工程、產業結構調整、清潔生產、污水集中處理工程等。目前已完成311項,占項目總數的82%,其中:河南省完成83%,安徽省完成73%,山東省完成87%,江蘇省完成79%。還有37個項目正在施工,32個項目尚未動工。

為解決污染嚴重地區群眾的吃水困難,沿淮四省打井近3000眼,解決了近600萬人的吃水問題;投資2億多元,建成了江蘇盱眙、連雲港薔薇河,安徽蚌埠、淮南等污染嚴重地區的引水和導污工程,解決了200多萬人飲水困難。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沿淮四省的自查報告和這次淮河核查的情況看,目前淮河流域仍有一些二、三級支流水質為劣Ⅴ類水體,河流水色較深,28%的斷面水質不能達到目標要求,水體中氨氮濃度很高,離群眾對治污工作成果的期望還有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工業企業按達標排放尚不穩定。少數地區地方保護主義依然嚴重,執法不嚴,企業有偷排廢水情況。由於市場原因停產的企業,如繼續開工生產將會加重水體污染。此外,工業結構型污染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特別是製漿造紙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是淮河水質不穩定的最大隱患。據統計,目前淮河流域仍有造紙企業418家,年排放廢水近5億噸,COD年入河量近10萬噸,約占全流域COD入河量的25%。因此,淮河流域工業企業達標鞏固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

二是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慢,處理率低。隨着工業污染的治理,淮河流域生活污水的污染負荷占流域總污染負荷的比例已達到50%以上,生活污水已經成為淮河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按要求應在2000年底建成運行的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還有13座未動工,一些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工程尚處於調試階段。另外,已投入運行的部分污水處理廠管網不配套,污水收集量難以達到設計規模要求,因此實際生活污水處理率達不到淮河第二階段污染防治目標的要求。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地方配套資金不能及時到位。

三是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尚未全面開展。目前淮河水質主要超標的指標是氨氮,氨氮的主要來源是生活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及氮肥的流失等。雖然沿淮四省抓了一些農業生態示範工程,但由於面源污染底數不清,又缺乏具體的管理措施,因此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還不夠大。

四是淮河流域自淨能力差。目前,淮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超過50%,遠遠超過國際上內陸河合理開發利用程度的上限(40%)。由於淮河流域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年內6至9月份降雨量約占全年總降雨量70%,許多河流為季節性河流,主要閘壩常年關閉,河道內的水大多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冬春枯水期實際上是排污河。這些支流僅靠污染治理達標是無法達到地面水水質要求的。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從前一段工作進展情況來看,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十分繁重,需要繼續採取綜合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十五」期間,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將從以點源工業污染控制為主向點源工業污染、生活污染、面源污染相結合控制轉變;從以行政手段為主向法律、行政、科技、經濟手段相結合轉變;從以治標為主向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相結合轉變;從以水污染治理為主向治污工作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轉變。為適應上述轉變,下一步淮河治污重點要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儘快制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結合「九五」規劃各項工作的實際完成情況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需要,明確淮河「十五」治理目標和治理措施。

(二)進一步落實沿淮四省各級政府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四省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強化流域治理工作,確保本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規劃要求,對排污企業要加強分類指導,及時採取防範措施,努力避免跨區域水污染糾紛的發生。

(三)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鞏固和提高工業企業污染防治水平。對淮河流域製漿造紙等重污染企業提出分類指導意見,對有能力擴大規模又滿足總量控制要求的,要求其限期安裝鹼回收加二級生化處理設備;對經濟效益差又突破本地區總量控制要求的,採取淘汰、關閉、搬遷和轉產的措施。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控制新污染,全面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對重點企業分期分批實行清潔生產,擴大在線自動監控裝置的安裝範圍。推行群眾有獎舉報監督機制,發揮新聞輿論和社會的監督作用。對入河排污口實行更嚴格的管理,按月公布水質狀況。

(四)抓緊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督促未動工的縣級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儘快開工,重點城市污水處理廠抓緊完工,儘快發揮實效,並要求採取脫氮脫磷措施。同時,繼續推行污水處理工程企業化建設、運行和監管。

(五)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擺上日程。開展面源污染調查和監測,摸清底數,制定污染防治計劃。積極研究、開發和推廣面源污染防治的適用技術,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實施畜禽集中養殖,搞好糞便集中處理和綜合利用。

(六)加強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節約。做好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根據水情狀況,繼續實行污染聯防制度,制定水庫水閘水量調度方案,明確主要閘壩生態環境用水量,增強水體的自淨能力。同時加大節水力度,落實農業灌溉節水措施,制定污水資源化利用和實施方案,進一步利用經濟槓桿促進城市節水工作。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