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轉機械工業部關於機械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意見的報告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務院批轉機械工業部關於機械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意見的報告的通知
國發〔1984〕114號
1984年8月31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件

  國務院同意機械工業部《關於機械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意見的報告》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研究,貫徹執行。

  機械工業肩負着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重任。但是,現行體製造成的條塊分割、自成體系和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機械工業的發展和四化建設的順利實現,必須儘快進行改革,並為整個工業領導體制的改革提供經驗。

  一、工業領導體制改革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通過各級政府簡政放權和擴大企業自主權,逐步實現政企分開。只有在政企分開的條件下,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條塊分割問題,打破地區、部門界限,發展各種形式的聯合和專業化協作。機械工業部的報告體現了這一精神,方向是對頭的,方法、步驟也是大體可行的。

  二、改革後的機械工業部,是國務院統管全國機械行業的職能部門,主要是管好有關機械工業的方針政策、統籌規劃、綜合平衡、組織協調和監督服務。國家計委、國家經委等綜合部門,通過機械工業部對機械行業進行管理。各級地方政府主管機械工業的部門,也應簡政放權,政企分開,作為一個職能部門統管全行業。

  三、除軍工部門外,國務院各部直屬的獨立機械工廠,都要下放,在當地註冊、納稅。企業下放後,領導幹部不要隨便調動,以保持相對穩定。隨着機械工廠的下放,管理機械工廠的機構相應撤銷,並要選派少數熟悉情況的幹部,參加國家計委和機械工業部牽頭組織的專業規劃小組。各部門現有機械設備的製造、流通和成套公司都要按照報告中提出的原則進行清理,該合併的合併,該撤銷的撤銷,該由事業單位改為企業的要改為企業,都要真正實行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要仿此精神辦理。

  四、要賦予機械工業部必要的經濟調節手段,保證有效地進行行業管理。同意報告中所提六條,請有關部門與機械工業部共同擬定具體辦法。

  五、機械工業部對全行業的統一管理,要從擬定「七五」規劃開始。請國家計委和機械工業部立即着手組織各專業規劃小組,開展工作。

  六、軍工部門的企業,要軍民結合,確定生產民用產品的方向。生產民用產品要由機械工業部納入統一規劃,軍工部門應派人參加有關專業規劃小組。生產民品的軍工企業與民用企業間的協作配套,要用經濟合同形式穩定合作關係,以便有計劃地發展生產能力。

  機械工業的體制改革,對機械工業的發展和整個工業體制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都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密切配合,積極支持,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機械工業部關於機械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意見的報告
(一九八四年七月三十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下,根據「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和「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機械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若干改革。初步擴大了企業自主權,實行了第一步利改稅,企業內部推行了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初步改革了計劃體制,企業開始擺脫了任務靠安排、材料靠分配、產品靠統銷的「三靠」狀況;機電產品進入市場,產需見面,擇優選購,價格浮動,開始突破了原來的生產資料流通體制,開展企業間的競爭,發展經濟聯合,為合理地組織機械工業進行了探索。這些初步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效果也是明顯的。但是,由於改革中各個相互關聯的方面不配套,特別是政企不分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機械工業長期以來存在的「散」和「全」的狀況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現在,橫的方面有三十八個部門,縱的方面有部、省、市、縣、社、隊六級都管機械工廠。這種政企不分的多部門、多層次管理體制,造成兩大弊端;一是條塊分割,自成體系,嚴重分散,重複浪費;二是加劇了企業的「大而全」、「小而全」,阻礙了在全社會發展專業化大生產。這些都影響到機械工業更好地發展。機械工業肩負着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提供技術裝備的重任,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遵照趙紫陽總理的指示,按照國家機關和工業領導體制改革小組的部署,我們在整黨中把體制改革作為邊整邊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分頭到九個省市、近百個工廠調查研究,聽取意見。現將機械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意見報告如下:

  改革的目的主要是:把全國機械工業統一組織起來,解決條塊分割、分散重複的問題,打破地區、部門界限,發展專業化生產,解決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實現上質量、上品種、上水平,提高經濟效益,為四化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任務。

  改革的設想總的是;以政企分開和進一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突破口,實現兩個過渡,發展兩種橫向聯繫:各級機械工業部門由主要管企業過渡到管好全行業,城市的政府由直接管企業過渡到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城市的經濟中心作用,發展企業之間的橫向聯繫,形成多種形式的聯合,發展製造和使用單位的橫向聯繫,促進設備和工藝的密切結合,更好地為使用單位服務。

  一、簡政放權與企業擴權同步改革,逐步實現政企分開

  實現政企分開,關鍵是要明確政府和企業管理經濟活動的職權分工,政府部門要真正做到大的方面要管住管好,小的方面要放開放活。因此,需要明確兩點:一是要區別哪些權該放,哪些權不該放;二是應該下放的生產經營決策權放給誰。

  從總體上說,生產能力建設、職工總數、勞動報酬總額等,對宏觀經濟影響較大,決策權應當集中於國家。在生產能力既定條件下的產供銷活動,在勞動報酬總額既定條件下的具體分配辦法,在職工總數既定條件下的幹部任免、人員調動和企業內部機構設置等圍繞生產經營活動的決策權,對宏觀經濟影響較小,應當由企業自己作主,各級政府都不要包攬。

  從機械工業的現狀看,各級政府對產供銷管得太多太死,是影響企業搞活、形成政企不分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實現政企分開,各級政府必須把企業自主經營的決策權都放給企業,把產供銷搞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企業的內在動力。具體改革意見是:

  (一)生產計劃體制的改革,關鍵是要逐步減少指令性計劃。

  指令性計劃以保證國家重點任務需要為目標,具體範圍可根據各個時期不同情況加以規定,目前階段可定為以下五項:(1)國家重點基本建設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的需要;(2)成套進口設備國內分交部分;(3)援外項目和重要出口產品;(4)國家儲備;(5)國防建設和軍品配套的需要。以上五項國家重點任務需要的機電產品中(包括主要協作配套產品),短線產品列入指令性計劃安排生產,以保證國家重點需要,其餘均由需要單位自行採購。

  按上述設想,從現在機械工業部歸口範圍看,預計指令性計劃產值大約占總產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可能涉及到一千個左右的重點企業。即使這些企業。指令性計劃任務也只占一部分或少部分。這樣,一大批企業的產供銷就可以放活,各級政府部門工作量將相應減少,向政企分開的方向前進了一步。將來隨着有關經濟體制的改革,再進一步縮小指令性計劃的範圍。

  (二)銷售體制的改革,關鍵是進一步發展多渠道的機電產品流通。

  按指令性計劃生產的產品,由下達計劃的部門組織產需雙方簽訂合同,其餘的均可由企業自行銷售。流通渠道要多種多樣;成套設備採取總承包的辦法,向用戶成套供貨;量大面廣的產品,生產企業可以自銷,也可以委託流通企業經銷、代銷;協作配套產品,根據供需雙方自願擇優、技術匹配、經濟合理的原則,直接銜接訂貨,同時要開放機電產品的市場,辦好貿易中心,減少流通環節,使千家萬戶的需要能得到滿足,產需更好地銜接,並加強售後的服務。

  (三)原材料供應體制的改革,關鍵是在搞好產需綜合平衡的基礎上開放市場。

  機械工業的產供銷能放活到什麼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材料市場開放到什麼程度。許多企業擔心改革中材料供應脫節,可以採取逐步過渡的辦法。一九八四年國家撥給機械工業部歸口企業的鋼材大約占總消耗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主要用於指令性計劃及其協作配套。經與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和國家物資局研究,認為可以一九八四年國家分配給各機械企業的鋼材和銅、鋁等重要材料為基數,核定後基本不變(國家重點任務有較大變動時再作調整),作為國家分配的指標,由企業直接訂貨,大宗大量的鋼材由機械廠與鋼廠建立穩定的協作關係,直達到廠,這部分約占國家分配指標的百分之五十;進口鋼材也要力求穩定供應,直達到廠,目前占國家分配指標的百分之十六,建議增加到百分之二十;其餘部分按核定指標由機械廠直接向鋼廠採購,也可通過本地或外地的物資企業採購。以後,隨着原材料生產的增長,逐步擴大市場供應的部分,相對減少計劃分配的比重。為了擴大投入市場的原材料來源,一方面原材料生產企業要通過增產增加自銷;另一方面國家控制的原材料,也要拿出一部分投放市場,搞活和掌握市場;同時,各企業暫時不用的原材料也要投放市場,調劑餘缺,加速周轉。

  燃料,電力也應按照計劃供應指標籤訂合同,供需雙方共同遵守。

  (四)區別三種情況,擴大企業對自有資金的使用權。

  用於消費的資金,由企業自主使用,工資獎金超過規定增長幅度時,通過稅收加以調節。用於簡單再生產的資金,也完全由企業自主支配,主管部門集中的百分之三十固定資產折舊應全部返回給企業用於更新改造,國家指定重點技術改造的企業要較快地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由企業按批准的規劃內容自主進行安排,使重點企業技術改造真正先行一步。用於基本建設的資金,要納入國家基建計劃。

  (五)擴大企業的外貿自主權。

  我們贊成按照工貿結合、技貿結合、進出結合的原則擴大機電產品出口,加速技術引進,促進機械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機電產品規格、品種複雜,還要進行長期的售後技術服務,因此要擴大企業的外貿自主權,選定一批重點企業面向國際市場,讓它們承擔技術經濟責任,在國際市場上經受鍛煉和考驗。核定換匯成本時要給予一定好處,按規定留給企業的外匯,有權自主使用,主要用於引進技術、進口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進出口公司要實行代理制,負責組織國外的銷售、商情和服務網點。這些,希望在外貿體制改革中加以考慮。

  (六)為了保證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搞活,逐步實現政企分開,相關的改革措施要基本上同步配套。政府有關部門簡政放權與企業擴權要同步配套;產供銷體制改革與價格、稅收,信貸等管理體制改革要逐步配套,維護企業自主權與監督企業正確行使自主權的有關法規也要逐步配套。

  二、下放企業,打破界限,發展聯合

  要改變目前機械工業嚴重分散的狀況,必須抓住下放企業這個環節,根據有利於發展生產力、有利於技術進步、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的原則,發展橫向聯繫,形成多種形式的聯合。具體設想如下:

  (一)機械工業部所屬企業全部下放,原則上要下放到中心城市,其它各部門獨立的機械企業建議也一律下放,省和自治區的機械廳(局)也不直接管企業。

  (二)工廠下放到中心城市後,要打破部門界限,按照內在聯繫,根據自願互利的原則,合理組織多種形式的聯合,但不要搞行政性公司。內在聯繫密切的工廠,可以組成經濟實體性公司,某些獨立經營能力強的企業不一定組織到公司里去,現有缺乏內在聯繫的公司也可以解體,重新調整組合。現有跨城市的經濟實體性公司,凡是效果好的不要再拆散,可下放到公司所在城市,以利於跨城市聯合。

  (三)要在下放企業的過程中,發展跨城市、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聯合。這種聯合一般應採取聯營公司的形式:公司和參加公司的工廠是兩級法人,分級核算;公司經營的收入由公司向當地政府納稅,工廠收入由工廠向當地政府納稅;參加公司的各工廠的發展規劃由公司統一協調;凡單個工廠難以辦到的各種業務(如承接成套設備任務、聯合技術引進等)由公司組織經營,大部分業務由工廠自主經營。特別是大型企業都應有充分的自主權。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公司可以組成董事會。參加公司的工廠廠長一般由公司任命。這些要納入公司章程,公司按章程行使職權。現在已經有一批跨地區、跨部門的鬆散聯合體,包括科研生產聯合體,大都是合作經營性質,要因勢利導,支持其鞏固發展。跨城市及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公司,要根據具體情況在同一行業內分別組織幾個,以利互相競爭,互相促進,不要搞全國性的壟斷公司。

  (四)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公司的「戶頭」掛在哪裡。大多數成員廠集中在一個城市的公司,「戶頭」就掛在市里,這樣的公司是大多數,跨城市的聯營公司,「戶頭」可掛在主導廠或公司所在的城市,這樣的公司為數不會多;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聯營公司,「戶頭」可掛在公司所在城市,這樣的公司是極少數,但主要是由國家的一些骨幹企業組成的。政企分開後的「戶頭」掛在哪裡,與現在由哪個部門主管含意不同,主要是指在哪裡登記註冊、繳納稅款,政府部門不再直接管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五)以上改革設想,不包括軍工企業。軍工部門的企業,應實行軍民結合,生產民用機電產品要納入機械工業的統一規劃;軍工企業生產民用產品與民用企業的協作關係,應通過規劃和簽訂長期合同穩定下來,以利於有計劃地發展生產能力。

  三、機械工業部門要面向全行業,改革管理職能,加強行業管理   政企分開以後,國家仍然需要設機械工業部,作為國務院的一個職能部門。在目前階段,除少數省和自治區外,仍然需要保留機械工業廳(局),作為本級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機械工業比較集中的大城市,也需要有一個機械工業的職能部門。但是,各級機械工業部門的管理範圍、職能和機構都要進行比較大的改革。

  (一)要面向全行業。

  企業下放後,機械工業部將成為國務院主管全國機械行業的一個職能部門,其管理範圍不再限於現在機械工業部歸口的一萬多個工廠,而要面向全國近十萬個機械工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機械工業部門也要面向全行業,面向本地區成千上萬個機械工廠。

  (二)管理職能要改革。

  今後機械工業部門的管理職能不再是直接組織指揮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而是着重搞好行業管理,主要是管好方針政策、統籌規劃、綜合平衡,組織協調、監督服務。具體任務是:(1)研究制訂發展機械工業的具體方針、政策。(2)研究擬訂有關機械工業的經濟法規。(3)編制機械工業中長期規劃。(4)組織自下而上編制年度生產計劃,重點建設和技術改造計劃以及重點科技發展計劃。(5)參與擬訂和運用各種調節手段,以保證規劃和計劃目標的實現。(6)統籌協調重大科研項目、重大新產品開發和全行業的技術引進工作。(7)組織擬訂、修訂和審批有關機械工業的技術政策、國家標準、專業技術標準,產品系列化方案,組織實施對機電產品的質量監督、認證和發放生產許可證的工作。(8)組織和推動機械工業的信息工作,負責組織各種基本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和發布。(9)組織總結和交流經驗。(10)組織必要的行業協會,並指導其開展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機械廳(局),也要按上述精神,制訂具體職責。

  (三)管理機構要精簡。

  機械工業部的各專業局,現在既是管理本專業的職能部門,又是管理直屬企業的一級權力機構。隨着企業下放和政企分開,第一步,各專業局將不再直接管理企業,只作為部的一個職能局;第二步,逐步建立必要的行業協會,作為政府部門的助手,把一些行業工作抓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合併或撤銷專業局。

  目前機械工業部及各專業局所屬公司有三種類型,應區別情況進行改革:一種是負責流通業務的公司,要改革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流通企業;一種是負責設備成套業務的公司,也要改革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工程技術設備成套公司;一種是管生產經營的公司(現有五個),效果好的可以鞏固發展,效果不好的要改組或解體。

  與此同時,要加強或增設必要的參謀諮詢機構。主要是研究各種比例關係,進行經濟和技術發展預測,研究如何正確運用各種調節手段,擬訂經濟法規等。這是宏觀決策科學化的組織保證。

  (四)要賦予機械工業部進行行業管理的權限。

  為了保證有效地進行行業管理,必須賦予一定的權限和調節手段,主要是:(1)開辦新的機械工廠必須經過機械工業部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機械工業部門同意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才登記註冊。(2)新上重點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要由機械工業部統籌規劃安排;用於機械工業重點基建和技改項目的投資、貸款指標和重點研究開發基金,由機械工業部根據發展規劃,統一申請、下達。(3)重要機電產品中,除少數由國家物價局定價外,其餘由機械工業部定價。大多數機電產品均可實行浮動價格,少數機電產品也可由企業自行定價。(4)參與制定有關機械工業產品的稅目和稅率。(5)參與確定對機械工業不同行業、企業和不同用途的貸款利率。(6)根據固定資產折舊法,參與核定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折舊總水平,確定固定資產分類及具體折舊年限。

  四、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行業管理與城市管理要緊密結合

  發揮中心城市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主要是發揮城市功能的作用,也要發揮市政府職能的作用。

  (一)為了充分發揮城市功能的作用,要從兩方面進行改革。

  一是市政府要簡政放權,逐步做到政企分開。二是市政府要由直接管企業過渡到創造充分發揮經濟中心作用的條件,其主要精力和財力、物力,要用於搞好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文教衛生事業等建設,為工廠提供最佳的社會服務,創造良好的發展經濟的環境,從而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成為更大範圍的經濟活動中心。

  (二)發揮市政府職能的作用,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通過機械工業的主管部門,管好必須由政府管理的經濟工作。主要是:研究本市機械工業的特點,並採取政策措施,鼓勵發展優勢;根據行業規劃制定本市機械工業發展規劃,就地就近搞好執行計劃的協調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服務;組織工藝專業化協作和技術交流,辦理本市企業的廠長和公司經理的任免事項。二是處理好市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工廠法草案提出的五條規定,可以參考。

  (三)行業管理和城市管理要很好結合。

  制定發展規劃要很好結合。行業規劃主要是明確各重點企業的主導產品方向及其發展規模,各個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區域應當發揮什麼特長,形成什麼優勢。在這些方面各個城市的機械工業發展規劃必須和全行業的統一規劃協調一致。但是全行業的規劃又必須由城市做起,充分所取地方政府的意見。行業規劃對城市的要求,也要靠市政府具體落實到企業。

  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工作要很好結合。執行規劃的階段,機械工業部要負責跨地區的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大量工作要靠城市政府就地就近解決問題。

  企業職工的公共福利事業,主要是靠城市政府組織興辦。部門在確定生產能力建設的布點時,要適當考慮各地公用事業的發展情況,並向有關城市的政府部門提出建議。

  五、打破部門界限,統籌規劃,使設備製造和使用部門緊密結合

  要做到製造部門和使用部門緊密結合,不能走「兩個製造體系」的路子。機電產品大都是普遍通用的,有些是若干使用部門通用的,真正特殊專用的為數很少。從現代機械工業技術發展趨勢看,即使生產專用性較強的產品,也都具有很多共性技術,包括設計原理和方法,工藝和設備等,協作配套也是相同的,從發揮投資效益看,一個工廠也不宜只生產單一品種,必須具備一定的適應性。因此,不宜劃一些工廠專門生產專用設備。由很多部門分頭管理,而應統籌規劃,統一組織協調。

  在政企沒有完全分開的條件下,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三種形式統一組織協調:

  第一種,建設項目要採取新的工藝流程,需要新的成套設備,可由使用部門為主(如上海石化總廠的一萬五千噸滌綸成套設備),或與製造部門聯合(如過去的九大設備),打破地區、部門、行業之間的界限,把科研、設計、製造單位組織起來,團結合作,共同完成。

  第二種,建設項目採用的成套設備,國內生產已有一定基礎或引進了先進技術,可以由製造部門為主,按照使用部門提出的技術要求,打破地區、部門、行業之間的界限,把科研、設計、製造單位組織起來,團結合作,共同完成。有的還可與國外廠商合作設計,合作製造。

  第三種,在整個工藝流程中相對獨立的,比較通用的成套設備,如空分設備、污水處理系統、變電站等,可由主要設備製造廠或公司總承包,根據用戶的需要設計、製造。

  無論採用哪種形式,機械工業都要更好地為使用部門服務。

  在政企分開的條件下,可以通過發展產需之間的橫向聯繫,用總包、分包、招標、投標的辦法,把製造部門和使用部門緊密結合起來。建設單位需要的成套設備,要打破地區、部門界限,實行公開招標,各獨立經營的工程承包公司和工程技術設備成套公司均可設標。中標的公司通過經濟合同的辦法,向全國有關科研,設計、製造單位分包。這樣,使使用單位的工藝要求和設備的設計製造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於用戶所需的各種成套設備,應由設備成套公司作總交貨人,負責成套組織生產和現場服務。

  六、一九八五年底前要辦的十件事

  以上改革設想,要根據客觀條件逐步實現。從現在起到一九八五年底以前,爭取辦成以下十件事:

  (一)下放企業。除中國汽車工業公司外,機械工業部現有直屬工廠全部下放。其他各部所屬獨立的機械工廠,也要全部下放。凡在中心城市的原則上下放在中心城市,不在中心城市的也下放到跨城市、跨地區的公司。

  (二)擴大企事業單位的自主權。為了全面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擴大國營工業企業自主權的暫行規定》①,我部結合機械工業的具體情況,擬訂了實施辦法。不少企業還提出了一些暫行規定以外的問題,我們還打算選一些企業進行試點,給予更大的自主權。同時認真總結交流企業內部改革的經驗。科研院所的擴權,已擬定了十條具體規定,院校擴權,擬定了十七條具體規定,均已下達實行;

  ①見本書第77-79頁。

  (三)放活產供銷。從一九八五年開始,機電產品生產計劃進一步明確區分為指導性計劃和指令性計劃,指導性計劃自下而上編制。根據整個計劃體制的改革情況,進一步研究改革機械工業計劃管理方法。與有關部門配合,建立生產資料貿易中心,搞活原材料和機電產品的流通。

  (四)各部門所屬機械設備的製造、成套和流通公司,要按照上述機械工業體制改革的要求進行清理。一九八五年底以前,該撤銷的撤銷,該合併的合併,應由事業單位改為企業的,要真正實現獨立經營、自負盈虧。

  (五)在完成上述任務的基礎上,機械工業部管理直屬工廠的職能將消失,作為國務院的一個職能部門,執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部內各專業局管理工廠的職能也將消失,成為部的職能部門。同時進行機構調整和精簡的工作。

  (六)經過調整改組,組建一些工程承包公司,加強工程技術設備成套公司,並選定幾個建設項目,試行總承包,摸索經驗,總結推廣。

  (七)總結幾個中心城市打破部門界限進行聯合改組的經驗,並組織推廣。總結幾個跨部門、跨地區的聯合體,包括科研、生產聯合體的經驗,逐步推廣。

  (八)組織幾個行業協會,在實踐中摸索經驗。

  (九)在國家計委的統一組織下,着手制訂全行業的「七五」規劃。過渡階段擬分兩種情況:(1)機車車輛、紡織機械分別由鐵道部、紡織部為主擬訂發展規劃,機械工業部組織協調,特別是對短線產品、協作配套及企業技術改造所需設備加以統籌考慮。(2)其他各部門的機械製造力量,以國家計委、機械工業部為主,與各部門共同組織聯合規劃小組,統一規劃。軍民結合的企業,生產民用機電產品方向已經明確的也要參加有關專業規劃小組。

  將來如何進一步搞好全國機械行業的統籌規劃,機械工業部要協同國家計委提出具體意見。

  (十)着手建立機械工業全行業信息系統。調查全國機械企業的基本情況,建立數據庫,同時加強國內外市場信息及信息分析工作。

  根據以上十件事的進展情況,再提出一九八六年的改革行動計劃。

  上述意見是否可行,請予指示。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