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國衛醫發〔2022〕1號 2022年1月4日 發布機關:衛生健康委 |
衛生健康委網站 |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國衛醫發〔2022〕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為切實做好「十四五」期間我國眼健康工作,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眼健康水平,持續推進我國眼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結合當前工作現狀,我委制定了《「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可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下載)。現印發給你們,請各地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2年1月4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
(2021-2025年)眼健康是國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全年齡段人群全生命期。包括盲在內的視覺損傷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加重家庭和社會負擔,是涉及民生福祉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為持續推進「十四五」期間我國眼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眼健康水平,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眼健康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國家層面連續出台防盲治盲和眼健康有關規劃、政策,強化頂層設計,明確任務目標,提出具體措施,持續完善眼健康管理體系、技術指導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聚焦沙眼、白內障、兒童青少年近視等眼病防治和低視力康復,着力提升人民群眾眼健康水平。
「十三五」時期,各地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專家指導、學校教育、家庭關注」的良好氛圍,眼科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眼科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白內障復明手術在縣域普遍開展。眼科醫務人員隊伍不斷完善,眼科醫師數量增加至4.7萬名。醫務人員積極參與眼健康科普宣教。人民群眾愛眼護眼意識明顯提升。「十三五」末,我國盲的年齡標化患病率已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認證,我國消除了致盲性沙眼這一公共衛生問題。我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簡稱CSR)超過3000,較「十二五」末翻一番。
但是,我國仍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患者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主要致盲性眼病由傳染性眼病轉變為以白內障、近視性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為主的眼病。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及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人民群眾對眼健康有了更高需求。我國眼科優質醫療資源總量相對不足、分布不均衡的問題依然存在,基層眼健康服務能力仍需加強,眼健康工作任務依然艱巨。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眼健康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健康中國戰略部署,進一步構建優質高效的眼健康服務體系,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覆蓋全生命期的眼健康服務。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統籌規劃,資源整合。堅持眼健康工作服務於人民健康。堅持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眼病防治工作模式。根據人民群眾眼病就醫需求、眼病疾病譜、人口分布情況,科學制定區域眼健康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分工,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保證具體工作措施取得實效。
2.堅持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提高眼健康服務質量和水平作為核心任務,推動眼健康管理體系、技術指導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持續改善眼健康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3.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視眼病前期因素干預,注重醫防協同、急慢分治,推動眼健康事業發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強眼健康科普宣傳教育,強化每個人是自己眼健康第一責任人,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氛圍。
4.聚焦重點人群、重點眼病。關注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兩個重點人群,聚焦近視等屈光不正、白內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點眼病,推廣眼病防治適宜技術與診療模式,提高重點人群眼健康水平。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着力加強眼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能力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完善眼科醫療質量控制體系,推動眼科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並下延。有效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科學矯治工作,進一步提升白內障復明能力,逐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底疾病的篩查能力,推動角膜捐獻事業有序發展。
到2025年,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1.0-6歲兒童每年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兒童青少年眼健康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2.有效屈光不正矯正覆蓋率(簡稱eREC,見附件)不斷提高,高度近視導致的視覺損傷人數逐步減少。
3.全國CSR達到3500以上,有效白內障手術覆蓋率(簡稱eCSC,見附件)不斷提高。
四、推動眼科醫療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眼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1.加強綜合醫院眼科和眼科專科醫院建設。根據患者就醫需求和醫療資源布局等,將眼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十四五」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等統籌建設,推動眼科相關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並下延。逐步建立完善國家-區域-省-市-縣五級眼科醫療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強化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眼科設置與建設,補齊眼科及其支撐學科短板。每個地級市至少1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獨立設置眼科。鼓勵有條件的縣級綜合醫院獨立設置眼科並提供門診服務。
2.建設眼科醫學高地。按照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規劃要求,統籌建設眼科專業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打造國家和區域眼科醫學高地。發揮各中心的技術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提升眼科整體服務能力,逐步縮小區域間、城鄉間眼科醫療服務能力差異,減少患者跨區域就醫。
3.構建眼科醫療服務網絡。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眼健康服務網絡,提供全面、公平、可及的眼健康服務。鼓勵實力強的眼科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眼科牽頭建設專科聯盟,整合專科醫療資源,帶動提升眼科整體服務能力。推動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充分吸納眼科醫療資源參與,建立眼科醫療資源與區域內其他醫療資源分工協作機制,完善城市和縣域兩個眼健康工作網絡。加強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眼科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
(二)加強眼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1.提升眼科醫療服務能力。按照《「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從國家、省、市(縣)級層面支持眼科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完善相關眼科亞專科體系,進一步提升眼科臨床專科服務能力。同時,重點關注兒童、老年患者,重點提升近視科學矯治、白內障復明手術、常見眼病篩查等能力。加強病理等支撐學科建設,提升眼病理診斷能力。
2.提升眼科醫療服務效率。構建「急慢分開」模式。完善眼科日間手術相關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在做好白內障、屈光不正等患者日間手術基礎上,逐步擴大病種範圍,持續提升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力爭「十四五」末,三級眼科專科醫院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達到60%。加強眼科與康復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協作,完善雙向診轉機制,將術後康復期以及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眼病患者轉向基層隨診。推動眼科門診、日間手術服務實施預約診療制度,利用信息化技術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模式和流程,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效率,有效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3.加強基層服務能力建設。按照社區醫院基本標準,鼓勵有條件的社區醫院逐步提供眼科醫療服務。依託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引導眼病防治適宜醫療技術向基層延伸,推動有效視力篩查、眼底篩查技術等在基層應用,落實眼病防治措施。完善雙向轉診和上下聯動機制,為眼病患者提供合理診療和上轉服務。
4.強化落實防治結合要求。加強醫療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康復機構協作,開展跨機構、跨學科合作,建立眼科疾病醫療、預防、康復相結合工作機制,為患者提供篩查-診斷-治療-隨訪連續型診療服務。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0-6歲兒童眼保健和低視力康復工作,推動完善醫防融合模式。促進中醫眼科與現代眼科新技術、新方法有機結合,發揮中醫眼科在眼病防治中的獨特作用。
(三)加強眼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1.優化眼科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強化眼科醫務人員培養與培訓,形成穩定、合理的眼科專業人才梯隊。「十四五」末,力爭眼科醫師總數超過5萬名,每十萬人口擁有眼科醫師數超過3.6名。加強眼科學科帶頭人、骨幹醫師引進與培養,重點培育高層次複合型眼科醫學人才,形成一批高水平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動眼科醫師隊伍高質量發展。
2.加強眼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以培養臨床診療能力為核心,深入推進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使臨床醫師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紮實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規範化開展眼科疾病診療工作。進一步完善眼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與職稱晉升的銜接機制。
3.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防盲技術指導組、眼科專業學協會技術優勢,對眼病防治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培訓。組建高質量師資隊伍,通過線上線下等開展不同形式繼續教育,提升眼科醫師臨床技術能力與水平。
(四)加強眼科醫療質量管理。
1.規範臨床診療行為。強化眼科醫師依法執業意識,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進一步完善眼科相關診療規範、臨床路徑與診療指南等技術文件,加強眼科藥物、臨床診療技術應用等管理,規範眼科醫師臨床診療行為。
2.加強眼科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建設。以各級質控中心建設為核心,完善眼科專業醫療質量控制組織體系。以眼科重點病種和關鍵技術為主線,完善眼科疾病質量控制指標體系。以提升眼科醫療質量水平和技術能力為目標,強化質控指標應用,加強醫療質量安全數據收集、分析和反饋,開展質量改進工作。
五、加強重點人群重點眼病防治
(一)提升近視防控和矯治水平。
1.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全面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等要求。制修訂近視防控相關標準,形成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標準體系。強化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服務。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及危險因素監測與干預,通過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系統開展近視專項監測,力爭「十四五」期間實現全國縣(區)近視監測100%全覆蓋,動態掌握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及危險因素變化情況。逐步擴大中小學生視力篩查人群,加強視力監測網絡建設,針對性開展專家進校園行動、中小學生健康月活動等干預措施。
2.推動近視科學矯治。指導醫療機構落實《近視防治指南》等要求,科學開展驗光等檢查,強化高度近視患者早期預警和干預,提升近視早期診斷、早期控制能力,減少因高度近視而導致的視覺損傷。指導醫療機構規範開展近視矯治服務,制定完善角膜塑形鏡等臨床應用規範,加強近視相關手術操作監管,持續提升eREC。
(二)提升白內障復明水平。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千縣工程」,深化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持續開展光明工程、光明行等活動,推動白內障復明手術技術下沉,提升縣醫院白內障復明手術能力。「十四五」末,達到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的縣醫院中,90%以上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全國CSR達到3500以上(「十三五」末CSR未達到3000的省份力爭每年增長5%)。指導醫療機構規範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推動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或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臨床應用,強化手術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術後隨訪制度,提高eCSC。
(三)提高眼底病、青光眼等眼病的早診早治能力。推動青光眼,以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近視性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視網膜血管阻塞、高血壓眼底病變等眼底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制定重點疾病診療規範,完善慢性眼病患者管理模式,降低疾病負擔和致盲率。持續推進眼科相關醫聯體建設,推動眼底照相篩查技術逐步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探索建立「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服務模式,提升眼底病、青光眼等眼病診治能力。落實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科疾病分級診療服務技術方案,推動落實「千縣工程」,建設縣級綜合醫院慢病管理中心,穩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構建眼病慢病管理體系。
(四)提高角膜盲救治能力。依託現有醫療資源,合理規劃、規範建設眼庫。落實《眼庫管理規範》《眼庫操作技術指南》要求,規範供體角膜獲取、處理、保存和使用,保證供體角膜可溯源。強化角膜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實施角膜移植全流程質量控制。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角膜捐獻模式,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參與,倡導角膜捐獻,擴大角膜供體來源。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和相關技術培訓,提高角膜移植水平,實現角膜移植技術全國所有省份100%全覆蓋。
(五)提升其他眼病的防治水平。監測沙眼患病情況,鞏固消除致盲性沙眼成果。加強新生兒眼病,特別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與治療,規範早產兒救治,降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病率和致盲率。進一步提升斜弱視、眼表疾病、眼眶病、眼外傷等眼病治療水平。加強遺傳性眼病診療服務。
六、搭建眼健康服務支撐平台
(一)強化0-6歲兒童眼健康服務平台建設。結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確保檢查覆蓋率達到90%以上。落實《0-6歲兒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服務規範(試行)》,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和綜合醫院眼科的聯動作用,構建上下分工、各有側重、密切合作的兒童眼保健服務網絡,早期篩查兒童常見眼病並矯治視力不良。推進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建立工作,及時更新屈光發育健康數據,並隨兒童青少年入學實時轉移。
(二)強化低視力診療康復平台建設。持續提升三級綜合醫院眼科和眼科專科醫院低視力門診設置率。鼓勵有條件的三級綜合醫院眼科和眼科專科醫院開展視功能評估、康復需求評估、制定並實施康復計劃等低視力康復工作。完善眼科醫療機構與低視力康復機構轉診機制,暢通雙向轉診通道。強化低視力康復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低視力康復技術規範化培訓,提升眼科醫務人員低視力康復能力。
(三)強化眼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設。積極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在眼科領域的應用,利用互聯網診療、遠程醫療等信息化技術,提升眼科醫療服務可及性。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眼科服務深度融合,開展人工智能在眼病預防、診斷和隨訪等應用,提升眼病早期篩查能力。建立眼科病例數據庫,加強眼科病例數據收集、統計分析,為臨床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四)強化眼健康科普宣傳平台建設。建立完善公益性眼健康科普知識庫和科普宣傳平台。發揮眼科專業人員技術優勢,利用新型主流媒體加強眼健康宣教,增強公眾眼病防治意識,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以「關注普遍的眼健康」為主線,以全國愛眼日、世界視覺日等時間節點為重點,加強眼健康科普宣傳。指導眼科醫療機構在寒暑假等兒童青少年就診高峰期,組織開展眼科疾病義診、科普教育等公益活動。
(五)強化眼健康科學研究平台建設。堅持技術創新的發展思路,加強臨床診療技術創新及應用研究,推動研究成果轉移轉化與推廣應用。發揮國家眼科臨床研究中心及其協同研究網絡的作用,開展臨床、公共衛生、衛生經濟等協同研究。加強對重點眼病開展流行病學研究,監測我國主要致盲性眼病的患病率、發病率、疾病譜變化情況,掌握我國眼病及其社會經濟負擔情況。
七、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眼健康和防盲治盲工作,強化落實責任,將其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加強與殘聯、教育、民政、財政等部門溝通協調,形成政策合力。重視各級防盲技術指導組建設與評估,保障工作取得實效。
(二)落實目標責任。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依據本規劃,結合本地區實際,在2022年3月底前制訂區域工作規劃,形成時間表和路線圖,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有條件的地方可開展眼健康專項工作,以點帶面,推動眼健康工作發展。
(三)加強監測評估。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制定本地區「十四五」時期眼健康事業發展監測評估方案,做好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評估工作。定期監測評估工作進展,及時發現問題並研究解決。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適時對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貫徹落實規劃情況進行評估並予以通報。
(四)強化宣傳引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重視眼健康相關宣傳工作,加強人員政策培訓。要充分發揮媒體作用,提高社會認可度和支持度,為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附件:指標釋義
附件
一、有效屈光不正矯正覆蓋率(eREC)
定義:接受過屈光不正矯正(如框架眼鏡、隱形眼鏡或屈光手術)並獲得高質量效果的人數占需要屈光不正矯正的人數的比例。考慮到近視力損害對生活質量和生產力的影響,在eREC的全球監測中,遠視力有效屈光不正矯正覆蓋率和近視力有效屈光不正矯正覆蓋率均需納入。
遠視力有效屈光不正矯正覆蓋率的推薦計算方法:((a+b)/(a+b+c+d))×100。a為因遠視力損害而戴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視力較好眼的UCVA<6/12且PVA≥6/12(滿足眼健康服務需要);b為有屈光手術史且視力較好眼的UCVA≥6/12(滿足眼健康服務需要);c為因遠視力損害而戴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或者有屈光手術史,視力較好眼的UCVA<6/12且PVA<6/12,但可以通過小孔鏡或者屈光矯正改善至≥6/12(未完全滿足眼健康服務需要);d為未進行視力矯正,視力較好眼的UCVA<6/12,並且可以通過小孔鏡或者屈光矯正改善至≥6/12(未滿足眼健康服務需要)。
近視力有效屈光不正矯正覆蓋率的推薦計算方法:(a/(a+b+c))×100。a為因近視力損害而戴框架眼鏡,視力較好眼40㎝處的UCVA<N6,且視力較好眼的PVA≥N6(滿足眼健康服務需要);b為因近視力損害而戴框架眼鏡,至少一隻眼的遠距離BCVA≥6/12,且視力較好眼的PVA<N6(未完全滿足眼健康服務需要);c為有未矯正的近視力損害,至少一隻眼的遠距離BCVA≥6/12,且視力較好眼的UCVA<N6(未滿足眼健康服務需要)。
備註:UCVA為未矯正視力,戴眼鏡者(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測量其裸眼視力。PVA為日常生活視力,戴眼鏡者(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測量其戴鏡視力。BCVA為通過小孔鏡或驗光測量獲得的最佳矯正視力。在計算近視力eREC時,為了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近視力損害,只納入遠距離BCVA≥6/12的個體。
二、有效白內障手術覆蓋率(eCSC)
定義:50歲及以上人群中接受過白內障手術且術後遠距離視力良好的人數占需要白內障手術的人數的比例。
推薦計算方法:((a+b)/(c+d+e))×100。a為單側白內障手術,術眼PVA≥6/12,對側眼BCVA<6/12,且對側眼視力損害或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內障;b為雙側白內障手術,至少一隻眼睛術後PVA≥6/12;c為單側白內障手術(不管術眼視力如何),對側眼BCVA<6/12,且對側眼視力損害或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內障;d為雙側白內障手術(不管術眼視力如何);e為BCVA<6/12,且雙眼視力損害或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內障。
備註:以上測量均為遠距離視力。PVA為日常生活視力,戴眼鏡者(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測量其戴鏡視力。BCVA為通過小孔鏡或驗光測量獲得的最佳矯正視力。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