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醫院發熱門診管理及醫療機構內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醫院發熱門診管理及醫療機構內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20〕102號 2020年2月3日 發布機關: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
衛生健康委網站 |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醫院發熱門診管理及醫療機構內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為阻斷病原體在醫療機構內傳播,降低感染發生風險,有效控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群眾和醫務人員生命健康安全,現對病例集中的重點地區,以及該地區內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等重點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管理,以及感染防控工作(以下簡稱感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強門急診預檢分診管理
(一)加強預檢分診能力建設。預檢分診是醫療機構門急診對就診人員進行初篩、合理引導就醫、及時發現傳染病風險、有效利用醫療資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醫療機構應當嚴格落實《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在門急診規範設置預檢分診場所,實行預檢分診制度。應當指派有專業能力和經驗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關專業的醫師,充實預檢分診力量,承擔預檢分診任務,提高預檢分診能力。
(二)完善預檢分檢流程。對預檢分診檢出的發熱患者,應當立即配發口罩予以防護,進一步通過簡單問診和體格檢查,詳細追問流行病學史,判斷其罹患傳染病的可能性。對可能罹患傳染病的,應當立即轉移到發熱門診就診。對雖無發熱症狀,但呼吸道等症狀明顯、罹患傳染病可能性大的,也要進一步詳細追問流行病學史,並轉移到發熱門診就診。
(三)做好患者到發熱門診的轉移。預檢分診與發熱門診,在診療流程上應當有效銜接。預檢分診篩查出的需轉移到發熱門診進一步診療的患者,應當由專人陪同,並按照指定路線前往發熱門診。指定路線的劃定,應當符合室外距離最短、接觸人員最少的原則。
二、加強發熱門診管理
(一)做好設置、分區管理。根據疫情發展變化和防控形勢要求,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設置與管理。發熱門診的設置應當與預檢分診、感染性疾病科建設管理統籌考慮、同步部署。在嚴格執行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範和要求的基礎上,結合疫情防控和醫療機構實際情況,將發熱門診劃分為特殊診區(室)和普通診區(室)。特殊診區(室)一般選擇相對獨立的區域,專門用於接診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性較大的患者。其他區域作為普通診區(室),用於接診病因明確的發熱患者或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性較小的患者。
(二)加強隔離留觀病區(房)管理。發熱門診應當規範設置隔離留觀病區(房)。隔離留觀病區(房)的數量,應當依據疫情防控需要和發熱門診診療量確定,並根據變化進行調整。隔離留觀病區(房)應當滿足有效防止疾病傳播隔離要求。發熱門診接診醫師應當根據就診者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進行系統全面的醫學診查和鑑別診斷。對於首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應當安排至隔離留觀病區(房)治療,並按照要求進行進一步診斷;如隔離留觀病區(房)不足,可以引導輕症患者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輕症患者首診隔離點觀察工作方案》(肺炎機製發〔2020〕19號),轉移至地方政府指定的首診隔離點治療。對於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應當按照要求轉診至定點醫院救治,進行規範治療。
三、加強普通病區管理
(一)及時發現發熱患者。普通病區要提高敏感性,在日常的診療護理過程中,加強對住院患者的病情觀察,及時發現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徵變化。對無明確誘因的發熱、提示可能罹患傳染病的患者,或者雖無發熱症狀、但呼吸道等症狀明顯、罹患傳染病可能性大的患者,都要立即進行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合檢查結果,進一步詢問流行病學史,懷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的,要立即轉入普通病區隔離病室。
(二)加強隔離病室管理。醫療機構應當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相關要求,加強普通病區隔離病室的設置與管理。隔離病室應當滿足單間隔離要求。隔離病室主要用於安置本病區住院患者中,發現的符合病例定義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在加強隔離疑似病例的治療同時,組織院內專家會診或主診醫師會診。仍考慮疑似病例的,應當在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並採集呼吸道或血液標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同時,儘快將患者轉運至定點醫院,進行規範治療。隔離病室專人負責,診療物品專室專用。
四、降低醫療機構內感染風險
(一)全面加強醫療機構感控管理。醫療機構應當對本機構內感染防控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群以及防控基礎設施、基本流程逐一進行梳理,切實查找防控策略和措施存在的不足,及時加以改進。根據相關防控要求,制定統一規範的感染防控制度和流程,並根據防控要求和實際情況變化及時調整完善。應當加強全員培訓,定期不定期開展醫療機構內感控專項監督檢查。
(二)嚴格落實感控分區管理。全面加強和落實醫療機構分區管理要求,合理劃分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強化對不同區域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行為規範的監督管理。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證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防護措施和相關診療流程,符合相應區域管理要求。
(三)採取科學規範的個人防護措施。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醫用防護用品的集中統一管理,嚴格落實醫用耗材管理規定,加強入庫、出庫管理,根據不同工作崗位,按照防護需要,科學合理分配防護用品,確保醫務人員開展診療工作時能夠獲得必需的防護用品。既要保障為醫務人員提供足夠合格的防護用品,防止由於防護用品問題帶來傷害,又要杜絕不合理地過度使用防護用品,造成資源浪費。要通過嚴格規範穿戴和摘脫防護用品,強化實施手衛生等標準預防措施,確保醫務人員安全。
(四)合理配置醫務人員。醫療機構應當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和診療實際,合理配置專業技術力量。結合工作強度、個人生理需求以及防護用品使用要求等,科學安排診療班次。要完善後勤保障,滿足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需求。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保障醫務人員合理休息,減輕工作壓力、勞動強度和心理負擔。
(五)降低醫務人員暴露風險。醫務人員在污染區、潛在污染區和清潔區不同區域工作,發生醫療機構內感染暴露的風險高低不同。應當在為醫務人員提供方便的洗澡等清潔條件同時,將醫務人員的工作區域相對固定,並根據不同區域將醫務人員進行分類。實施同類人員集中管理,有效控制不同暴露風險人員因在工作區和生活區密切接觸產生的交叉污染風險。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0年2月3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