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家文物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印發 《東北抗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國家文物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印發 《東北抗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文物革發〔2023〕35號
制定機關: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23年11月20日

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文物(管理)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論述精神,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東北抗聯革命文物,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研究制定了《東北抗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現予印發,請予執行。

特此通知。

國家文物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2023年11月20日


東北抗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東北抗聯革命文物(以下簡稱抗聯文物)涵蓋東北抗日聯軍相關的各類遺址遺蹟、抗聯將士遺留下的各類遺物遺存,是黨領導東北抗日聯軍鬥爭與發展歷程的真實見證,生動詮釋了抗聯將士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紀念意義和教育作用。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抗聯文物,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組織實施東北抗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力爭到202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抗聯文物資源底數進一步摸清,保護管理狀況明顯改善,展示傳承體系更加健全,社會教育功能有效發揮,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承弘揚。

一、深入開展資源調查[編輯]

結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以東北抗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為重點,兼及東北其他地區,開展抗聯遺址遺蹟專項調查,釐清抗聯文物資源底數和保存狀況。提升抗聯文物保護級別,指導地方及時將新發現的抗聯遺址遺蹟依法登記並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核定公布一批省級以下文物保護單位,遴選一批重要抗聯文物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動在國土空間規劃中落實保護抗聯文物的空間管制措施。組織抗聯紀念館和遺址保護機構加強抗聯文物藏品徵集,認定一批館藏珍貴文物,編制抗聯文物清單,建設抗聯文物數據庫,推動抗聯文物信息共享和動態更新。

二、推進系統研究與價值挖掘[編輯]

實施吉林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黑龍江木蘭雞冠山東北抗聯密營遺址、遼寧中共南滿省委機關遺址及三道旺抗聯兵營遺址等重要抗聯遺址的考古調查發掘,充分展現東北抗聯軍事組織、營地管理和生產生活的真實狀況,與日寇堅決鬥爭和與惡劣環境頑強抗爭的光榮歷史。統籌文物、黨史、軍史、檔案、地方志等研究力量,聯合開展東北抗聯實物、文獻、檔案、老照片、口述史的搶救、徵集與研究,拓展抗聯文物和史料跨國徵集渠道和國際合作研究。支持吉林省博物院(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吉林大學建設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支持抗聯主題紀念館、舊址保護機構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聯合開展抗聯文物價值挖掘、保護展示、活化利用協同研究,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三、持續加大保護力度,提升管理水平[編輯]

編制東北抗日聯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專項規劃,實施一批抗聯文物連片保護和整體展示項目,全面消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抗聯遺址的重大險情,有效改善市縣級以下抗聯遺址保護狀況。加強黑龍江抗聯第三、六軍基地舊址、吉林馬村抗日游擊根據地遺址、魏拯民墓、遼寧鄧鐵梅司令部舊址、楊靖宇抗聯統戰大會遺址等修繕養護。編制實施黑龍江木蘭雞冠山東北抗聯密營遺址等重要抗聯遺址保護規劃,推動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持續組織開展抗聯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提高抗聯遺址遺蹟整體安全水平。支持東北烈士紀念館(東北抗聯博物館)等抗聯文物收藏單位開展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及重要館藏抗聯文物保護修復工作。

四、着力提升展示水平[編輯]

積極構建東北抗聯紀念館展示體系,推動黑龍江五大連池市博物館、吉林磐石市博物館(磐石市抗日鬥爭紀念館)、遼寧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等抗聯主題紀念場館建設管理運營提質升級,形成「大館帶小館」「1+N總分館」運行管理和協同推進機制。推動綜合性、代表性抗聯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建設。提升黑龍江朝陽山東北抗聯第三路軍密營遺址、集賢七星砬子抗聯密營遺址、抗日女英烈趙一曼養傷處等舊址展示水平,完善抗聯文物立體展示矩陣。提升黑龍江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紀念館、遼寧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趙尚志紀念館、內蒙古呼倫貝爾東北抗聯紀念館專題展陳質量,策劃推出一批精品主題陳列展覽,全面展示宣傳黨領導東北抗聯在東北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為全民族抗戰做出的巨大貢獻。推動東北地區抗聯文物主體展覽與河南確山楊靖宇故居、雲南大理周保中故居、四川宜賓趙一曼故居、趙一曼紀念館等抗聯英烈故居及紀念場館的交流互動,舉辦聯展巡展,擴大抗聯文物影響力。

五、推動文物旅遊提質升級[編輯]

推進黑龍江老金溝抗聯防禦工事遺址、大青觀抗聯遺址、李兆麟部隊駐地遺址、遼寧柳木橋抗聯密營遺址等保護性設施建設,改善重要抗聯遺址遺蹟環境狀況。推進吉林蒿子湖東北抗聯營地、遼寧鄧鐵梅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司令部舊址環境整治,提升抗聯遺址和博物館、紀念館文旅服務設施。完善黑龍江五大連池朝陽山抗聯景區、吉林磐石紅石砬子景區等的基礎設施,推動「抗聯文物+鄉村旅遊+自然風光旅遊+民俗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圍繞抗聯「西征」等主題,打造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充分發揮東北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聯盟暨紅色景區聯盟作用,整體推進抗聯文物保護和紅色旅遊發展。

六、充分發揮教育功能[編輯]

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化教育機制,充分發揮抗聯文物資源在黨史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教育和學校教育、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建設,推動抗聯主題博物館、紀念館和舊址保護機構與周邊學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駐地部隊、城鄉社區共建共享,設計符合不同年齡、不同群體認知特點的多樣化主題教育活動。舉辦抗聯文物攝影展覽、文創設計大賽、劇目展演、藝術創作,打造「革命薪火代代傳」「革命文化一條街」「東北抗聯宣傳周」系列文化活動品牌,融通多媒體資源,加強抗聯文物數字化展示,講好東北抗聯的英雄故事。

七、加強組織領導[編輯]

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將與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統籌規劃,依據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通過現有資金渠道給予支持。「三省一區」要落實自身投入責任,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髮揮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多元投入機制,全面提升保護利用水平;要建立跨省協同合作機制,編制實施分省(區)實施方案,做好任務分解,及時組織項目申報、方案編制,系統推進省(區)域內項目實施和各項工作規範有序開展。市縣層面按照部署落實到位,強化監督約束,確保計劃內各項目按時完成。

本作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規範性文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